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建设项目大全11篇

时间:2022-08-26 01:06:27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建设项目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建设项目

篇(1)

1.1同一项目涉及多个监管机构造成监管责任主体不明确、执行混乱

目前,同一个农业建设项目可能涉及农业部、发改委、财政部等多个部门。虽然从各自的角度说,其各项管理制度已较为系统,但由于管理体制不顺,执行起来就比较混乱,甚至出现“有时多头管理,有时谁也不管”的问题,影响项目建设实施进度和效率。部分项目管理单位无专职监管机构,由计划、财务、监察室、项目办和各行业站等多个内设机构或下属单位进行管理,另外还存在项目监管单位、建设单位及项目负责人更替频繁造成监管敷衍了事、推诿扯皮的现象。

1.2项目管理的思路、办法和行业标准不能满足规范化管理的需要

部分项目建设单位未能严格执行农业基本建设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在项目招标、财务核算、调整变更、档案管理、进展跟踪等方面的管理工作存在不合格、不规范的现象。一是前期工作重视不够,项目申报单位前期工作准备不充分,可行性研究报告质量不高,上报项目比较随意,再加上有的主管部门审核把关不严、跟踪检查不及时等问题,给项目实施和监管工作带来隐患。二是与管理规定配套的管理工作细则缺项较多,一些管理办法很难完全适应项目的实际情况,在项目管理的实际操作中,部分项目难以找到与之对应的管理办法,有的管理办法比较笼统和含糊,造成管理部门自由裁量权过大。三是项目建设标准体系滞后,目前农业部只制定颁布了38项农业工程建设标准,其他项目的建设多借鉴和参考相近的建设标准,从而给项目的投资管理造成了难度。

1.3项目管理的培训内容和方式不能完全满足项目管理人员专业化的需要

项目管理者的能力对农业建设项目的进度和质量有着直接和重大的影响。实践中,农业建设项目管理人员多是从行政或科研工作临时抽调的非专业人士,他们对项目基本建设程序、财务管理制度、四制(法人责任制、合同制、监理制、招投标制)等相关规定不熟悉,管理不规范甚至错误,造成评审工作走过场、初步设计深度不够甚至用可行性研究报告代替初步设计、项目档案管理和财务管理不完善、项目监管不到位、竣工验收拖延等问题。目前,对相关管理人员的培训主要是通过省级农业主管部门组织、地方派员参加的方式开展,监管人员更换频繁对管理培训的效果产生不良影响,有待编制不同层次的培训计划和监管人员培养方案,采取专业化管理方式。

1.4项目管理的动力机制、约束机制和反馈机制

不完善限制了管理合力的有效调动动力机制不足方面,突出表现在竣工验收阶段,据统计,农业部2011年专项检查范围中2006~2008年下达投资计划的地方项目理应全部建设完成并竣工验收,而实际完成竣工验收的不到80%。虽然农业部对竣工验收的程序、标准作出严格规定,但是由于农业建设项目投资小、地处偏远、监管困难,使得监管动力不足。约束机制不力方面,目前虽制定了对农业建设项目违规问题的处理规定,但缺少相应的奖励机制,难以有效规范建设单位的行为、有效调动有关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反馈机制不完善方面,针对长期存在反复出现的问题,缺乏畅通、快捷的信息流系统和反馈机制,编制规划、策划项目、调整投资的指导性不强。

1.5项目验收和后评价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影响了项目综合效益的充分发挥

部分地区存在重视建设、忽视项目后期管理和运营工作的现象,对项目验收和后评价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有验收程序不明、奖惩执行力度不够等问题,影响项目投资建成后效益的充分发挥,包括正式投产后运营是否达到设计生产能力等。目前,后评价环节只是在《农业建设项目管理办法》中有所提及,但对是否必须进行后评价以及后评价的程序和标准并没有规定。全国范围内尚未全面启动农业建设项目后评价的工作,某些地区虽已开始对某些项目进行后评价试验工作,但效果不明显。

二、完善农业建设项目监管的对策建议

2.1制定农业建设项目投资计划和相关指南制度

加强制定农业建设项目投资规划和相关指南制度,明确投资方向,以提高项目监管的效率。一方面是农业部制定农业项目中长期发展规划,类似于国家的五年发展规划;行业司局针对不同类型的农业项目,在农业项目中长期发展规划中明确投资方向和计划,并由农业部发展计划司对各行业司局的项目投资计划进行综合平衡。另一方面在中长期发展规划的指导下,下发项目申报指南,增加项目整合的指导,可从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设立项目整合原则,横向项目整合指某一地区将隶属于不同行业司局的项目合并为一个项目进行申请,针对此类项目,制定专门的评审制度,如会同相关行业司局对项目进行评审;纵向项目整合则指省级农业主管部门将其辖区内隶属于同一行业司局的相同、相似的中小项目进行“打包”处理,然后上报农业部,各个地方农业主管部门仍然是“打包”项目的实施主体,省级农业主管部门对打包后的整体项目进行申报、资金支付、验收等监督管理工作。只有将项目进行打包,严格按照国家法律规定进行项目监管才能保证项目按时按质的完成。

2.2积极引入专业化的项目管理方式

传统的“指挥部型”和“基建处型”项目管理方式由于机制、人员等弊端造成相关管理效率低下,对于投资规模较大、技术比较复杂、建设单位缺乏专业管理人员的项目,主管部门和建设单位要积极引入专业化管理方式。一种方式是将建设项目委托给有资质的专业化项目管理单位,对工程项目的组织实施进行全过程或分阶段的管理和服务,建设单位保持在项目申报、实施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专业化项目管理单位协助完成项目前期策划、办理各种手续、工程监理施工招标、项目监督、竣工验收和后评估等工作。另一种方式是“代建制”,建设单位根据自身情况,通过招标方式选择专业化的项目管理单位负责建设实施,要签订委托代建合同,明确双方的责任和义务,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双方要处理好关系,严格遵守合同约定,控制项目投资、质量和工期,建成后移交给使用单位。

2.3建立和完善全程化的项目监管体制机制

在项目决策、设计、实施和竣工的每个过程中都设置合理、科学的监管机制,加强每一个过程的监管,使农业建设项目监管实现合理、科学和高效,进而激发各级农业监管部门的监管积极性,保证项目的成功率。一是严格执行行政问责机制,规范和监督各级管理人员的权力,明确责任人,避免出现问题互相推诿的问题。二是要切实落实项目管理督办制和奖惩制,既要严格执行国家和农业部制定的各类项目管理制度,还要根据项目建设的实际,制定适合本单位、本项目的具体管理制度。对项目管理工作成效大、项目建设质量好的项目单位和人员给予表扬和奖励,对项目管理中存在严重问题的市县和项目单位,采取处罚措施加以处理。三是建立和完善公平、透明的反馈机制,以“中国农业信息网”和“农业建设项目管理管理系统”作为信息反馈库,形成“决策—执行—反馈,再决策—再执行—再反馈”的循环回路,并将反馈的信息作为项目评估、经验总结和效果推广的依据。

篇(2)

贵局代建的***项目自开工以来,在贵局领导及该项目主要负责人**同志的关心下,项目负责人******同志的带领下,各参建方齐心协力、尽职尽责、积极主动、协调推动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克服了前期无施工便道、无临水临电、无临设办公等巨大困难,又逢疫情及超长梅雨季节等不利因素,贵局领导多次亲临现场指导工作,合理调配资源,强化安全质量管理、发挥团队凝聚力,指导施工单位按期完成各项任务。

在贵局各级领导的坚强领导下,团结一心、迎难而进,安全为重、质量为先,曾经的荒岗、野沼已成为过去,赞新的校园已展现眼前。

篇(3)

建设项目立项:一般由建设单位向项目所属的发展和改革局书面报告,报告内容类似于可行性研究报告,其中需说明项目的急迫性、前瞻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

立项的结果两种:不予立项或补资料以后再定;而红头文件下发则是立项获批文件。下一步可以实施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工作。

(来源:文章屋网 )

篇(4)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内建设对环境有影响的建设项目,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建设产生污染的建设项目,必须遵守污染物排放的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在实施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区域内,还必须符合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要求。

第四条工业建设项目应当采用能耗物耗小、污染物产生量少的清洁生产工艺,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第五条改建、扩建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必须采取措施,治理与该项目有关的原有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第二章环境影响评价

第六条国家实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由取得相应资格证书的单位承担。

第七条国家根据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程度,按照下列规定对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实行分类管理:

(一)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对建设项目产生的污染和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全面、详细的评价;

(二)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轻度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对建设项目产生的污染和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或者专项评价;

(三)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很小,不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应当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由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制订并公布。

第八条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建设项目概况;

(二)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

(三)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分析和预测;

(四)环境保护措施及其经济、技术论证;

(五)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六)对建设项目实施环境监测的建议;

(七)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涉及水土保持的建设项目,还必须有经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的水土保持方案。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环境影响登记表的内容和格式,由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规定。

第九条建设单位应当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报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者环境影响登记表;但是,铁路、交通等建设项目,经有审批权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可以在初步设计完成前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或者环境影响报告表。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不需要进行可行性研究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在建设项目开工前报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者环境影响登记表;其中,需要办理营业执照的,建设单位应当在办理营业执照前报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者环境影响登记表。

第十条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者环境影响登记表,由建设单位报有审批权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建设项目有行业主管部门的,其环境影响报告书或者环境影响报告表应当经行业主管部门预审后,报有审批权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海岸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或者环境影响报告表,经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并签署意见后,报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之日起60日内、收到环境影响报告表之日起30日内、收到环境影响登记表之日起15日内,分别作出审批决定并书面通知建设单位。

预审、审核、审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者环境影响登记表,不得收取任何费用。

第十一条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审批下列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者环境影响登记表:

(一)核设施、绝密工程等特殊性质的建设项目;

(二)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的建设项目;

(三)国务院审批的或者国务院授权有关部门审批的建设项目。

前款规定以外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者环境影响登记表的审批权限,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建设项目造成跨行政区域环境影响,有关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环境影响评价结论有争议的,其环境影响报告书或者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共同上一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第十二条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者环境影响登记表经批准后,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点或者采用的生产工艺发生重大变化的,建设单位应当重新报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者环境影响登记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者环境影响登记表自批准之日起满5年,建设项目方开工建设的,其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者环境影响登记表应当报原审批机关重新审核。原审批机关应当自收到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者环境影响登记表之日起10日内,将审核意见书面通知建设单位;逾期未通知的,视为审核同意。

第十三条国家对从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单位实行资格审查制度。从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单位,必须取得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资格证书,按照资格证书规定的等级和范围,从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并对评价结论负责。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已经颁发资格证书的从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单位名单,应当定期予以公布。具体办法由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制定。从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单位,必须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收费标准。

第十四条建设单位可以采取公开招标的方式,选择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单位,对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任何行政机关不得为建设单位指定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单位,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第十五条建设单位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应当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征求建设项目所在地有关单位和居民的意见。

第三章环境保护设施建设

第十六条建设项目需要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第十七条建设项目的初步设计,应当按照环境保护设计规范的要求,编制环境保护篇章,并依据经批准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或者环境影响报告表,在环境保护篇章中落实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措施以及环境保护设施投资概算。

第十八条建设项目的主体工程完工后,需要进行试生产的,其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投入试运行。

第十九条建设项目试生产期间,建设单位应当对环境保护设施运行情况和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进行监测。

第二十条建设项目竣工后,建设单位应当向审批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者环境影响登记表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请该建设项目需要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应当与主体工程竣工验收同时进行。需要进行试生产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自建设项目投入试生产之日起3个月内,向审批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者环境影响登记表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请该建设项目需要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

篇(5)

绩效审计也称3E(Economy,Efficiency,Effectiveness)审计,是对一个组织利用资源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的评价。进行绩效审计,目的在于从第三者的角度,向有关利害关系人提供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信息,促进资源的管理者或经营者改善管理、提高效益、更好地履行经济责任,帮助其实现更大的经济效益。

一、建设项目绩效审计的含义及要素

建设项目绩效审计是指审计机关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对建设项目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的审计。它在审计理念、目标、内容、方法等方面都突破了传统财务审计的范围,是用绩效审计的思想对建设项目进行综合的、系统的检查、分析,根据一定标准评价建设项目的投资效益,有针对性地提出措施和建议,为有关方面决策提供信息。

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是绩效审计的三个要素。从经济学的角度,“绩效”的概念应该解释为资源的节约,这种节约可以表现为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

经济性(Economy),就是以少的投入取得好的经济效果,指在适当考虑质量的前提下,减少资源购置和使用的成本,即花的少。

效率性(Efficiency),就是以最低的资源耗费,获得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产出,即投入已定时,如何取得最大的产出,或产出一定时,如何缩小投入,即花的好。

效果性(Effectiveness),就是指产出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即以较少的投入取得一定数量的产出,有关的方针目标、经营目标和其他预期结果是否完成,即花的值。

实际上,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三要素之间往往没有明确的界限,实际业务中很难把三者完全割裂开来,尤其是经济性和效率性,单独来检查和评价其中的某一项,有时候显得意义不大。而建设项目审计的各项内容对建设工程的影响大都是全方位的、综合性的,审计人员一般将其综合起来检查并加以考虑比较,然后得出结论。

二、建设项目绩效审计的特点

1、审计时间的提前性

建设项目绩效审计不是在事后,而是在经济活动的过程中挖掘提高经济效益的潜力。建设项目绩效审计可以是对经济活动的事前、事中、事后审计,而且强调事前审计的作用,而财务审计、财经法纪审计一般在期末,主要是事后审计。

2、审计方法的多样性

建设项目绩效审计具有多样性的特征,除了运用常规审计方法如检查、盘点、查询等方法外,还要经常使用分析性复核、观察、跟踪审计、统计抽样及成本效益分析等方法,尤其是观察法得到了有效的利用,而这在合法性审计中一般是用不上的。

3、审计依据的复杂性

建设项目绩效审计的依据主要是能够用以评价审计项目是否有效的有关效益标准,且没有对各种审计项目普遍适用的标准。绩效审计人员要想完成审计任务,就必须选择出与被审计项目相适用的审计方法。而合法性审计所依据的一般是普遍适用的现行会计准则和财经政策、法规。

4、审计内容的广泛性

财务审计的对象侧重于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收支活动及会计资料,建设项目绩效审计的审查范围超过了财务会计活动,拓展到对所有的经营管理活动进行评价。

5、审计成果的扩大性

建设项目绩效审计的成果主要体现为对被审计单位进行的绩效评价和提出的有利于促进其提高效益的建议。结论应包括对被审计单位管理工作的经济、有效性的评价,以及现实的改进建议。而财务审计的成果则主要体现为对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的评价和对违规财务收支做出的处理决定。

6、审计处理的建设性

由于绩效审计主要履行建设性职能,其目标在于促进改进工作、提高效益,因此一般采取提出建议的方式来促进被审计单位改进工作,这里审计建议只起指导性作用,而不能强制被审计单位执行。其着眼点在于努力提高所提审计建议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使被审计单位最终乐意接受并执行。而财务审计主要采取强制性的处理方法。

三、开展建设项目绩效审计的关键

为了搞好建设项目绩效审计,必须以被审计单位投资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审计为基础,以工程建设资金为主线,重点抓住投资决策、投资管理、资金使用和投资效果等四个环节,对其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做出评价并提出改进建议,促进被审计单位改善经营管理、提高效益,逐步解决我国基本建设投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投资决策审计

投资决策审计包括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审计、设计文件的审计、资金来源及其落实情况的审计等。

(1)可行性研究的审计。重点审查项目立项程序,防止违反决策程序、擅自立项行为的发生;审查项目前期可行性研究工作的充分性,防止可行性研究变为“可批性研究”的倾向;审查是否进行了实地调查、勘察,各种数据资料是否准确,来源是否可靠,是否有符合规定的依据;审查勘探设计单位的资质、项目的拟建规模、项目选址是否满足要求;重大项目决策应该透明化、民主化,促进有关部门规范投资决策程序。

(2)设计文件的审计。重点对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及工程预算进行审计。为了不影响业主的工作,可待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及工程预算的编制做完后再进行审计,这个阶段要紧紧结合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要看初步设计内容是否全面,是否在编制预算中正确使用定额,检查预算的编制是否漏项,是否是最合理的方案,看图纸是否为具备资质的单位设计,是否经过图纸、预算审查。

(3)资金来源及其落实情况的审计。重点审查建设项目的资金来源是否落实到位、是否合理,是否专户存储,建设资金能否满足项目建设当年应完成工作量的需要。对使用国债的建设项目,要严格规定其操作程序和使用范围,并作为建设资金审计的重点。

2、项目管理审计

重点关注管理是否适当、是否讲究效率、项目目标是否实现,是否存在管理不善造成损失浪费等效率性和效果性方面的问题。项目管理审计包括招投标工作的审计、工程管理监理的审计等。

(1)招投标工作的审计。主要审计建设过程是否按规定招投标,招标人是否具有相关的资格,招标方式的选择是否恰当,招标信息的方式是否适当,资格预审工作是否公正,招标文件是否完备、是否存在隐患,标底是否控制在批准的总概算及投资包干的限额之内,开标、评标、定标的过程是否公平、公开、公正。

(2)工程管理监理的审计。重点对工程投资控制、工程进度控制、工程质量控制的审计。审查建设单位管理人员是否与施工单位串通,审查监理体制是否健全,有无编制工程建设监理规划,特别要注意是否存在项目建设管理、施工和监理三位一体的现象。

3、资金使用审计

目前由于管理部门和环节较多,在资金的拨付、管理、使用中存在许多违规使用基本建设资金的现象,因此必须就其真实性、合法性做出审计评价。

(1)审计建设项目概算执行是否真实,合法。审计单位过程的建设规模、建设标准等是否符合批准的初步设计文件的要求,预算投资是否控制在概算之内,设计变更、调整是否合理,概算调整是否合理。

(2)审计项目资金支出是否真实、合法、有效。审计投资建设资金是否按规定用途使用,是否存在被截留、转移、挪用、挤占等问题,建设资金是否及时、足额拨付到位,是否存在因拨款不及时影响项目建设进度及项目效益的发挥等问题,政府各职能部门对投资建设资金拨付、使用和管理等各个环节的监管是否到位、有效。

(3)财务管理是否规范。审计建设资金来源及到位情况,是否做到专款专用,是否存在重点工程建设资金被移用得情况,是否存在白条支付及工程款直接拨付给承建者个人的现象,费用的发生是否真实、合理,所发生的费用是否根据会计制度的规定,设置明细科目进行核算,账务处理是否合规等。

4、投资效果审计

投资效果审计是指建设项目竣工验收时,对其投资效益进行综合评价,通过综合分析对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做出正确评价。

(1)建设项目经济效益审计。建设项目经济效益包括财务效益和国民经济效益两个方面。建设项目财务效益审计主要评审如下内容:财务数据的确定是否准确科学,财务报表的编制是否正确。建设项目国民经济效益审计是按照资源合理配置的原则,从国家宏观角度出发,用一整套国家参数计算,对建设项目经济合理性的再评审,国民经济效益审计用调整过的价格,即一套影子价格计算项目的效益和费用。

(2)建设项目社会效益审计。项目社会效益评价主要包括项目的单位净产值综合能耗、单位投资占用耕地、单位产品生产耗水量、国土资源浪费率、投资经济增长率等指标。

(3)建设项目环境效益审计。建设项目环境效益审计重点在于评价建设项目对环境产生的影响,侧重定性分析评价环境规划的科学合理性,社会、经济、资源、环境、人口发展之间的相互协调性,主要评价建设项目在生态保护和创造良好自然环境方面的指标。

【参考文献】

[1] 商满邦:目前开展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绩效审计的思考[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06(2).

[2] 曹慧明: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实务[M].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6.

篇(6)

界定竣工决算是指在建设项目竣工验收交付使用期间,在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的配合下,由建设单位编制的工程从筹建到竣工验收、交付使用全过程中实际支付的全部建设费用。竣工决算为工程建设项目组交接工作和项目组关闭提供依据,为正确核定新增固定资产投资提供基础。项目竣工决算能综合反映项目的建设时间、投资情况、概算执行情况、建设成果,提高投资决策水平,规范和完善建设项目全过程管理。

(二)建设项目竣工决算的作用

1.为加强建设项目投资管理提供依据通过建设项目竣工决算,项目组能总结项目建设和管理中的经验和教训,发现投资使用和项目管理中的问题,严格建设项目概算、预算、决算工作制度,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制,加强经济核算、降低工程造价,提升建设工程的投资管理水平,实现提高投资效益的目的。

2.为投资计划完成情况提供依据通过竣工决算,可以考核建设项目是否达到设计要求;通过工作量完成情况的对比分析,检查有无不合理的开支或投资情况。因此,竣工决算能系统的核对各项工程的实际情况,反映出新增资产投资计划完成情况和投资的效果。

3.为竣工验收提供依据在竣工验收前,建设单位向上级单位提出验收申请,主要支持材料是建设单位编制的竣工决算报告书、项目决算审计报告,为建设项目竣工验收提供了前提条件和依据。

4.为上级主管部门修订定额提供依据和参考通过对决算资料的积累和分析,为上级主管部门编制新定额或补充定额提供参考。

5.为建设项目后评估提供参考竣工决算通过对工程技术经济资料的分析、整理,可以为考核建设项目使用成本及新增资产价值提供依据,为建设项目进行清产核资和后评估提供依据,为以后项目建设提供投资决策支持。

二、建设项目竣工决算的编制分析

(一)建设项目竣工决算的编制

依据一是国家相关政策性法律法规及公司相关规定。二是总体开发方案批文、基本设计概算及概算调整文件等。三是项目的施工资料、变更资料等。四是招投标文件、工程承包合同、采购合同、服务合同以及工程结算等有关资料。五是项目财务资料。六是设备、材料、费用等登记台账及明细表。七是竣工图及各种竣工验收资料。八是项目执行计划。

(二)建设项目竣工决算的编制步骤

在编制过程中,核实各单位工程、单项工程造价,清理各项账务、债务和结余物资,整理经审定的交付使用资产、其他投资、待核销基建支出和非经营项目的转出投资,认真填报竣工财务决算报表、做好工程造价对比分析、装订好竣工图、编制竣工财务决算书,汇总所有以上资料和报表后按规定上报审批,存档。

(三)建设项目竣工决算编制注意事项

竣工决算须遵照国家相关规定和主管部门要求,建设单位应成立专门的小组,小组中应该包括各部门领导和相关人员,以达到部门相互协调的效果,特别是能有主管领导主抓此工作,有专人负责组织。由于很多项目公司在工程造价审核方面缺少人力(工程经济和技术人员)、物力、时间,缺乏经验(造价工程师审核经验、各部门协调经验),所以竣工决算前,可委托有资质的造价咨询公司对工程进行结算审核。造价咨询公司是以承包合同为基础,结合施工变更、工程签证资料等,做出符合施工实际的竣工造价审核结果,作为承包商办理最终结算的依据,是承包合同终结的凭证,也作为建设单位进行竣工决算的主要资料。项目决算报告要求内容齐全,数据准确,分析对比客观真实。项目费用执行责任人是项目决算报告的第一责任人,对报告的完整性和真实性负责。此外,竣工决算编制单位应提前了解竣工决算审计办法,准备好关于基建项目资金来源、基建计划、前期工程、征用土地、勘察设计、施工实施的一切财物收支等资料,配合审计单位对工程的决算审计工作。

三、建设项目竣工决算审计的概念界定及内容分析

(一)建设项目竣工决算审计的概念

界定竣工决算审计是指建设项目正式竣工验收前,审计机构依据国家和行业的相关规定对建设项目竣工决算的真实、合法、效益进行的审计监督,其目的是保障建设资金合理合法使用,正确评价投资效益,促进总结建设经验,提高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水平。

(二)建设项目竣工决算审计的内容分析

1.项目竣工决算资料的完整性审计

完整性审计是指包括对项目建议书编制至竣工决算报告编制时期所有资料的审计。如经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基本设计、投资概算、设备清单、工程预算、各年度下达的投资计划及调整计划、招评标资料、各种合同及协议书、已办理竣工验收的单项工程的竣工验收资料、竣工财务决算报表等相关资料。

2.项目基本建设程序执行情况审计

项目基本建设程序审计是对项目决策、立项、审批及调整过程是否符合国家规定的审批权限和审批程序要求以及施工准备工作是否按国家有关规定完成的审计。

3.项目组织管控情况审计

建设项目是否制定了相应的内控制度,内控制度是否健全、完善、科学、有效;项目建设工期是否按批复要求有效控制。

4.财物管理及会计核算情况审计

建设单位是否按照相关制度实施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是否依据财务会计制度设置会计科目,对建设成本正确归集,会计核算是否准确;生产费用与建设成本以及同一机构管理的不同建设项目之间是否成本混淆,往来款项是否真实、合法,有无“账外账”等违纪情况。

5.资金到位和资金使用情况审计投

资计划是否按项目批复概算全额下达,建设资本金是否按投资计划及时足额拨付项目建设单位。项目建设资金是否实行专户、专人、专项管理,有无截留、挤占、挪用、转移建设资金等问题;项目建设资金使用是否建立了严格的审批管理制度;基建收入是否按照基本建设财务制度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6.概算执行情况审计

核定项目总投资,审查项目投资中设备购置费、主要材料费、安装工程费、建筑工程费是否按批复的初步设计组织建设,有无擅自扩大建设规模、提高建设标准、增加建设内容或因管理问题导致概算超支的情况。审查固定资产其他费用、无形资产投资、其他资产投资、其他相关投资、建设期贷款利息、流动资金等的概算执行情况,审查有无超概算的情况,并分析原因。审查批复概算其他费用中基本预备费和价差预备费的使用情况。

7.交付使用资产情况审计

审查交付的固定资产、工器具、备品备件、办公及生活家具的移交手续是否合规,对移交手续不合规的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抽查,重点查明有无虚交或账外资产等问题。审查交付无形资产、其他资产是否真实、准确。

8.工程结算情况审计

查阅工程承包合同,对合同约定建设内容进行逐项核对,检查实际建设内容是否与约定相符,有无偷工减料、人为降低建设标准或其他不按约定内容实施等问题。检查工程进度统计报表及有关结算资料,对承包范围以外另行结算的建设内容进行清理检查,关注其是否重复进行结算。检查工程设计漏项、现场签证、设计变更等追加费用的依据是否充分,变更内容是否合理,变更手续是否齐全。是否符合国家和总公司有关规定。采取统计抽样的方式进行抽查,对增加的工程费用进行复核,根据抽查资料对总体情况进行推算。检查承包单位提供的工程设备材料价差汇总情况,通过追查采购合同对比明细概算等方式对该类费用增加进行复核。对业主自行采购的物资是否超出设计范围。

9.尾工工程审计

根据总概算和工程形象进度,核实尾工工程的未完工程量和尾工投资是否合理,依据是否充分,有无超概算范围的工程内容等问题。

四、建设项目竣工决算审计常见问题和体会

(一)建设项目竣工决算审计常见问题

一是建设单位竣工决算审计具备的条件未满足就向主管部门申请决算审计。二是竣工项目部分未按原设计图施工或未施工项目。三是实际变更与变更签证或设计不相符。四是变更工程量增减情况可能虚报或多报。五是工程勘察、设计、监理等没有经过招标程序。六是工程管理部门或人员对于工程技术、质量与进度进行管理的同时,缺乏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管理意识。

篇(7)

Abstract:Through the different various stages of construction projects the whole process of dynamic investment management, rational and effective control of project cost.

Keywords:Construction projects; Project cost; Investment; Control

中图分类号:F28

建设项目的工程造价管理也称投资控制,是基本建设最基础的管理工作,建设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就是在投资论证阶段、设计阶段、工程招投标阶段、合同实施阶段及项目竣工验收阶段,把建设工程造价的发生额控制在批准的工程造价限额以内,随时纠正发生的偏差,保证项目投资目标的实现。为了有效控制工程造价,结合物资公司固定资产投资的特点,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以投资估算控制建设项目的总投资

物资公司担负着全辽河油区的生产建设物资仓储供应工作,这一职能就确定了物资公司基本建设的投资方向,即如何完善现有仓储设施,更好的为油田生产服务,以及适应现代物流企业发展需要来开展投资管理工作。一个建设项目的工程造价的确定与控制贯穿于项目建设全过程,但论证决策阶段,对该项目的工程造价有很大的影响。论证决策阶段的内容是决定工程造价的基础,直接影响着决策阶段之后的各个建设阶段工程造价的确定与控制是否科学、合理的问题。

1、物资公司渤海成品油库建储油罐项目,第一方案为把油库汽油和柴油罐区分区存储,以利于日常管理和安全生产需要,规模为新建4000m3存储能力,投资估算为600万元。第二方案为后考虑企业长远发展及社会需求,建设规模扩大到8000m3,投资估算为850万元。经过各方面充分调研和论证,最终确定为第二方案,虽然投资增加了250万元,但既满足了目前的油罐分区存储的需要,便于安全管理,又为企业今后积极开展社会仓储业务预留了发展空间。建设项目方案确定后,其确定的投资估算是研究、分析建设项目的经济效果的重要依据。在可靠性研究报告批准后,估算就作为设计任务下达的投资限额,对初步设计概算起控制作用。因此,从估算开始就要正确完整地反映整个工程项目的建设投资。

2、投资估算应该实事求是的反映设计内容,这就要求设计人员根据建设单位的建设目的,从工程规模和项目内容上真实反映设计意图。主要工艺要进行多方案比较,设计方案不仅技术上可行,而且经济上更应合理。所以工程经济人员从建设方案的优选开始,就应该渗透到设计的全过程中去,按照工程造价管理的原则,合理预测投资估算中各种动态因素的变化,尽可能打足投资不留缺口,这是编制投资估算工作的关键,也是下阶段的重要依据。

二、设计阶段工程造价的控制

工程设计是建设项目进行全面规划和具体描述实施意图的过程,是处理技术与经济关系的关键性环节,是确定与控制工程造价的重点阶段。

1、运用价值工程理论优化设计方案,有效控制工程造价

设计单位必须树立经济观念,克服重技术轻经济、设计保守浪费及脱离实际情况的倾向。渤海成品油库扩建项目设计阶段,公司投资管理人员与设计人员深入预建项目现场与建设单位密切结合,本着经济、适用、可靠的原则严格按照投资估算开展设计,并做好多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从而选择合理的设计方案,主要设备选用国内可靠适用的,但质量流量计由于国内技术还不够成熟,为了保障生产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用了国外的先进设备。这样根据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地优化设计,使造价更加趋于合理,充分做到技术与经济的统一,从源头上有效降低和控制工程造价。

2、积极推行限额设计

控制工程造价,在设计过程中采用限额设计。所谓限额设计就是按照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投资估算控制初步设计,按照批准的初步设计总概算控制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同时各专业在保证达到使用功能的前提下,按分配的投资限额控制设计,严格控制不合理变更,保证总投资额不被突破。

三、招投标阶段工程造价管理

建设项目在设计完成之后,施工开始前是进行工程招投标的阶段,该阶段按投资规模和具体情况可以采用直接配置、公开招标、议标三种方式进行。首先,加强施工单位资质审查,严格施工单位资质审查,防止不符合要求的施工单位混入投标单位之列。其次,合理低价中标的原则,避免投标单位以低于成本价恶性竞标。为了有效降低投资,渤海成品油库扩建工程通过局内公开招标方式,确定了局内有相应资质的施工单位,通过公开招标降低投资20万元。

四、实施阶段工程造价的控制

工程项目的实施阶段是建筑物实体形成阶段,是人力、物力、财力消耗的主要阶段。工程量大,涉及面广,影响因素多,要提高建设质量,控制工程造价,发挥投资效益,就要在工程实施阶段加强工程建设的管理和监督,从而加强对工程项目建设的全方位、全过程的造价控制。

1、建立独立的项目管理部

渤海成品油库扩建工程为局投资的重点项目,为加强该项目项在施工阶段的管理工作,公司成立了由各专业部门主要人员组成的项目管理部,内部配备了专业化的建设施工管理人员,和工程造价人员及投资管理人员,要求懂技术、会管理,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与监理单位密切配合做好施工过程中的工程质量控制、施工记录、材料入库、施工档案归档等管理工作。

2、有效控制工程变更和现场签证

在工程建设项目中,工程变更和现场签证是不可避免的。为防止在施工图设计中产生漏洞,除在审核时把关外,还应在甲乙方的图纸会审、设计院的技术咨询中消除,设计变更应尽量提前,变更发生得越早,损失越小,反之就越大。渤海成品油库扩建工程,由于是在旧址上的改造项目,地下不可预见的情况较多。为此,项目部的有关人员,始终坚持深入施工一线,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做好隐蔽工程的现场签证和纪录工作,为今后的结算工作提供完整的依据。同时,加强设计变更管理,尽可能把设计变更控制在设计阶段初期,使工程造价得到有效控制。

3、严格审核工程施工图预算

根据施工图设计的进度计划和现场施工的实际进度,及时核定施工图预算。对于预算超出相应概算的施工图设计部分,要加以详细分析,找出原因,并及时与项目负责人沟通,调整或修正控制目标,对工程造价实施动态控制。

4、深入现场,收集和掌握施工有关资料

在工程施工过程,工程造价人员要经常深入施工现场,对照图纸察看施工情况,有时与监理、总承包方及施工人员进行座谈,了解、收集工程的有关资料,及时掌握现场施工动态;协助建设单位及时审核因设计变更、现场签证等发生的费用,相应调整控制目标,并为最终的工程总结算提供依据和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

四、竣工决算阶段的造价控制

篇(8)

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是审计理念的一种变革,是审计方式的一种创新。作为一种适应当今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审计全面覆盖的创新审计方式,跟踪审计在对一些大项目审计中得到了广泛运用。如何将跟踪审计优势发挥出来,以审促改、以改促建,需要审计人员积极探索和总结。

一、跟踪审计现状

审计署2008年至2012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提出“积极探索跟踪审计,对关系国计民生的特大型投资项目、特殊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事项、重大突发性公共事项、国家重大政策措施的执行试行全过程跟踪审计”,各地审计机关积极探索完善跟踪审计工作方法,跟踪审计实践和理论有了初步发展。2015年,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行审计全覆盖的实施意见》(中办发〔2015〕58号)进一步明确提出“对重大政策措施、重大投资项目、重点专项资金和重大突发事件开展跟踪审计”,跟踪审计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在各地审计机关中广泛开展,在有效规范和改善投资管理方面,更好地发挥了审计的预防、揭示、抵御三大“免疫系统”作用。2010年,黑龙江省审计厅了《黑龙江省审计厅关于开展政府投资项目跟踪审计的指导意见》(黑审办投发〔2010〕107号),为在我省开展政府投资项目跟踪审计工作提供了指导。2015年,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出版,审计署固定资产投资司编写的《重大公共工程项目跟踪审计指南》,为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实施重大公共工程项目跟踪审计提供了指导性的审计操作规程和方法。

二、当前跟踪审计面临的问题

1.相关审计法律法规和审计准则不完善。跟踪审计作为一种动态审计,与传统审计相比,审计人员承担着更大的责任和风险,这就需要相关的审计法规作为支撑和规范。虽然实践中已摸索出一些经验,但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完善,还缺乏与跟踪审计流程相关的规范层面的审计法律法规。2.审计定位不清晰。跟踪审计中审计人员需经常介入到项目建设过程中进行审计,治已病、防未病,规范项目管理行为,导致审计人员不好把握监督定位角色,易偏离审计监督的目标,介入到项目具体管理事务中,直接干涉项目管理,造成审计越位、越权,不但给审计工作带来风险隐患,更是违背了审计的独立性原则。3.审计任务繁重与审计力量不足的矛盾。跟踪审计涉及到项目建设全过程,涉及的内容多,需要具备专业工程技术、综合能力的审计人员,但现阶段这样的审计人员比较缺乏,审计任务繁重与审计资源缺乏的矛盾,导致建设管理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和潜在风险不能及时被发现,不能切实发挥跟踪审计作用。

三、跟踪审计实践

1.统筹安排部署,科学组织实施。抽调经验丰富、业务能力强的审计干部成立审计组实施跟踪审计,通过审计调查,确定审计重点关注事项,根据项目特点及专业合理分配审计任务。2.聚焦关键环节,紧盯管理风险点。针对项目建设周期长、投资额大、管理专业性强等特点,重点对项目招投标、合同签订及履行、隐蔽工程验收、进度管理、工程款拨付使用等关键环节进行审查。通过整理、对比、分析各关键环节的相关资料,对发现的疑点进行深入审查,进一步发现项目存在的管理、漏洞及风险问题。3.创新审计思路,丰富审计方法。审计中注重内业信息化审计与现场踏勘相结合,利用无人机、远红外测距仪等智能设备辅助现场勘察,结合CAD绘图软件、工程造价软件等,分析合同清单工程量、进度节点的完成工程量、实际完成工作量等数据,分析项目造价管理情况、进度管理情况、计量支付管理情况,发现项目管理中存在工程造价控制流程缺失、工程计量工作流于形式等问题。4.科学提出建议,促进成果转换。针对跟踪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坚持以解决当前问题和长久规范管理相结合,围绕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细化管理流程、强化合同管理和造价管理等方面,提出有针对性、长效性的意见建议,并督促被审计单位及时整改。被审计单位按照审计意见完善内部控制制度,采取工程进度控制措施,调整工程进度款拨付方案,并追回投资损失,提高建设资金使用效益。

四、体会及思考

1.更新审计理念,创新审计方法。推广应用大数据理念和方法,在合法性、合规性审计的基础上,注重对项目各参与方的协同管理审计,以确保项目各参与主体各司其职,认真履行职责,承担相应义务。综合分析对比造价数据与财务数据、项目数据与行业跨行业数据,深入挖掘相关信息,积极运用信息化审计手段和智能化设备,提高现场勘察工作效率及勘察数据的准确性,利用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对审计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形成数据提取、疑点分析、智能化设备现场印证、得出审计结论的工作思路,提高审计质效,增强审计的权威性。2.突出重点内容,盯紧关键环节。根据建设项目的特点,明确审计目标,抓住重点内容、关键环节开展审计。一是关注相关政策落实情况,及时揭示和反映政策执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根据政策执行效果,深入分析产生原因,促进政策措施真正得到落实。二是聚焦项目建设关键环节,根据项目不同特点重点关注前期决策、设计、招标与采购、隐蔽工程验收、工程变更、工程计量支付、合同签订与履行等环节,剖析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潜在风险,规范项目管理。3.共享信息资源,形成审计合力。强化工程造价与财务收支的协同审计,对工程造价的审计和对项目财务收支的审计相互配合、信息共享,将工程造价审计内业资料分析、现场踏勘结果与财务收支审计中有关财务数据协同审查,有利于及时发现审计线索、扩大审计成果、拓宽审计深度和广度。4.明确审计定位,把握介入深度。审计人员应定位好自己的监督者角色,依法独立实施审计监督,做到尽职不缺位、到位不越位,不干涉项目管理工作,也不参与建设单位管理流程。政府投资审计过程中应严格执行审计纪律,履行执业操守,树立良好的审计形象。对于投资额大、社会关注度高、影响范围大的项目,审计人员应增强风险意识,遵循谨慎性原则,有理有据地发表审计意见,切实履行审计职责。5.突出时效性、预防性,促进有效整改。充分发挥跟踪审计的预防性、时效性优势,及早发现项目建设过程中的管理漏洞和潜在风险,及时提出审计意见,及时通报给建设单位,并督促审计发现问题的及时整改,以审促改、以改促建,提高项目管理水平,更好发挥项目成效。6.收集项目资料,建立数据库。由于大项目建设周期长,跟踪审计时间跨度大,审计过程应及时收集整理项目信息、资料,实时掌握项目进度、计量、支付等基本信息,发现管理问题、潜在风险等相关信息,建立项目数据库,通过数据分析和预测,提出审计建议和意见,提高项目绩效,既有利于保持审计工作的延续性,又可为以后其他项目跟踪审计工作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王传良.浅谈政府投资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关键控制点[J].城市建设与商业网点,2009(010):12-13

[2]张帅.国家投资项目跟踪审计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

[3]杨晓明.浅谈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模式[C]//中南六省,2014

篇(9)

成本加酬金合同的特点是根据工程发生的实际成本(人工、材料和施工机械费),加上双方约定的管理费和利润来确定工程造价。这种合同类型,由于发包人承担了工程的实际成本,所以承担了项目带来的所有投资风险,这就给投资控制带来一定难度。这种合同方式主要适用于建设项目开工前,对建设项目工程建设内容不十分清楚的情况。不同的合同方式会给发包人和承包人带来不同的风险,所以,选择合适的合同计价方式是施工阶段控制项目投资的主要任务。

2工程变更价款的控制

由于建设项目的特殊性,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发生工程变更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必须严格控制工程变更,防止由于工程变更的随意性导致工程投资发生较大变化。

1)建设项目工程变更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从管理角度讲,可以归纳为如下几种:由建设单位提出的变更、由设计单位提出的变更、由施工单位提出的变更和由监理单位提出的变更。

2)建立严格的工程变更申请和审批程序。由于任何工程变更都会导致工程投资发生变化,所以必须建立严格的工程变更程序,防止有些单位和个人利用变更机会提高设计标准、拖延工期、任意扩大建设规模,甚至降低质量标准,谋取不正当利益。一般来说,涉及建设项目的建设规模、设计方案、建设条件等重大事项变化的,必须在工程设计阶段解决。同时,根据相关规定需要有关上级单位重新审批的项目必须按相关规定重新报批。

在施工阶段,涉及到结构变化的,必须由原设计单位提出变更方案,由监理单位根据工程施工的实际情况,对由于变更导致费用和工期的变化做出评估,报建设单位批准后方可实施。监理单位负责对工程变更进行跟踪和监督。

3加强施工阶段的索赔管理

索赔是在工程合同履行中,当事人一方由于另一方未履行合同所规定的义务或者出现了应当由对方承担的风险而遭受损失时,向另一方提出的赔偿要求和补偿要求的行为。在工程合同的履行过程中,通常认为由承包商提出的为索赔,而由业主提出的为反索赔。要做好投资过程中的索赔和反索赔管理,首先要预防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承包商的索赔。在目前情况下,常见的索赔原因有不利的自然条件和人为障碍、工期的变化、物价的上涨等,这些因素通过索赔导致失控。作为业主方要针对承包商可能提出的索赔采取有效的防范对策,建立良好的索赔管理机制。

所以建设单位现场代表或合同管理人员首先必须对合同条款有充分的了解,以合同为依据处理索赔事件,对施工单位提出的不合理索赔及时回绝;其次,要注意日常资料的积累,积累一切可能涉及索赔论证的资料,对涉及有些重大问题的会议应当做好文字记录,作为日后处理索赔事件的依据;第三,必须严把签证关,现场签证必然会影响工程造价,所以必须对现场签证严格把关,避免由于现场签证的随意性,导致工程造价增加,给业主带来经济损失。

在建设活动中,业主要认清楚各种索赔产生的实质原因,有效的预防,采取积极的对策同时做好反索赔的工作。及时和承包商进行沟通,尽量减少索赔的产生,从而达到有效控制投资的目的。

篇(10)

关键词:质量;安全;进度;投资;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 F25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建设项目建设过程中的质量管理

建设项目建设过程中的质量管理主要就是施工阶段的控制与管理,这个阶段不仅与建设项目的效益有着密切的关联,而且直接影响到了建设项目的质量。正因如此,在建设项目具体的施工过程当中,要严格遵循施工方所指定的质量方针,并在此基础上施行全过程、多方位和全员参与的质量管理。也就是说在建设项目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中要做好质量的事前预控、事中控制和事后纠偏控制着三个方面的工作,利用全方位、全过程的质量管理思想来进行施工阶段的动态控制。不仅如此,还可以通过做好施工组织设计、合理的确定施工方案来实现。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充分应用现代化的管理技术、采用先进的施工工艺和施工机械设备,合理的选取施工材料等措施,确保建设项目建设质量得到控制及提升。

建设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安全管理

由于我国目前建筑市场主要是通过投资方进行招投标方式对工程建设承包商进行评定和选择的,但是如果在建设项目上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管理,难以保证建设项目的建设质量。因此加强建设项目建设质量管理的监管工作十分必要。首先要对具体的建设环境进行考察分析,在结合项目建设要求的基础上对所需监管的项目、工程施工进度、施工人员、施工材料等进行明确。并要按照具体的工作环节、工作任务、工作特点制定一系列的监督管理明细,比如对建设项目各个部位的检查、各道施工工序的操作规范、质量标准、施工质量评定等工作都需要细化,从而让工作人员在进行监管工作时能够有章可循,让监督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都能明白在建设项目建设安全管理工作中如何去做、怎么做,有效的协调建筑项目施工中各个环节的接轨,达到加强建设项目安全管理的目的。在监督管理工作上,务必要使各级监管人员的权利和责任进行明确,通过加大对监管人员的监管力度,才能在具体的建设项目安全管理中将人为因素导致的质量问题进行妥善的解决,保证建设项目建设质量。

建设项目建设过程的进度管理

工程进度控制

工程进度控制实际上主要是在建设项目建设的过程当中使建设进度符合施工进度的计划和要求,并按照具体的项目建设计划展开一系列的监管活动。在这一过程当中严格按照项目建设计划找到控制点,对项目建设的实际情况找到同计划进度之间的差异,通过相关对策和方案来避免赶工和误工状况的出现。如果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突发事件,要对建设项目进度进化进行合理的调整,确保建设项目施工进度计划具有可行性。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根据具体的使用情况科学合理的制定计划,保障建设项目主体工程建设能够顺利完工。

资金进度控制

在建设项目建设进度控制中还需要考虑的一个方面就是要达到建设进度同资金进度的协调统一,具体来讲就是要在建设项目的建设过程中严格按照建设进度合理的编制资金使用的计划,这一过程中一定要科学的进行资金控制,可以利用横道图、网络图等偏差分析方法来进行控制。总之,在建设进度的控制工作定汇总,一定要严格执行资金的使用计划,尽可能的减少资金占用现象的出现,从而有效的节约投资,避免不必要的资金浪费,整体上提高建设项目建设的经济效益。

建设项目建设过程的投资管理

材料费的控制管理

材料费的控制管理其重点就在于材料用量的控制上,对此可以通过强化材料管理措施、制定用料制度来实现,对于在使用过程中好用较多的材料可以利用实行包干的方式来进行控制,材料费同样也需要制定严格的计划,并在此基础上加以严格的控制。比如让材料员考虑具体施工使用情况的前提下编制计划,同时做好材料的管理、收、发、存等相关核算工作。

机械使用费的控制管理

机械施工费在建设项目投资管理中也是比较重要的,同上所述,工程机械的使用也应该让相关负责人员编制合理的使用计划并加以施行,尤其是对于一些使用费用、成本较高的机械设备,可以利用租赁的方式来提高使用率,最大限度的节约资金,这样不仅能够有效的提高建设项目建设效率,而且还可以减少不必要的资金浪费,提高资金利用率。

结语

总而言之,建设项目建设管理有利于我国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因此,我们应该积极的引进国外的先进管理理论和施工技术,并通过实践反复的检验和学习,不断的探索和研究,结合我国建设项目建设管理的具体问题多做研究,来解决我国建设项目建设管理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同时我国政府也应该加大建设管理方面的投入,只有进行不断的探索和创新,才能促进和规范我国建筑行业并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篇(11)

目前,我国大多数工程技术人员往往把工程造价看成是财务、概预算人员的职责,与己无关。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工程技术人员只注重工程质量控制及工程进度控制,忽略对建设项目的投资进行控制。如果技术人员忽略工程造价,工程造价人员不懂得相关的工程技术知识,工程造价就难以确定和有效控制。从本人工作十几年来所做过的工程项目及所收集到的工程实例来看,结算超预算20%以上的情况普遍存在。

建设项目施工阶段造价失控的因素。

合同条款的严密性

工程项目合同是双方当事人关于建设项目事宜依法订立的有关权利、义务和责任的施工合同。其内容最复杂、标的最大,是发包人和承包人为完成商定的建安工程,明确相互权利、义务和责任关系的合同,是工程建设质量、进度、投资三方面控制的主要依据。一个完整、科学、合理的施工合同具体内容均体现在与工程造价有关的信息,包括:合同文件的组成解释,具体、明确的工程实施范围,工程数量,总造价的组成,计费方式及费率,浮动率,工程款的支付方式,工程的变更、签证等规定,工程结算、工期、质量的约定,检测、检验费,索赔、风险责任,保险,甲方供应材料和设备,分包工程等等。上述各项内容在招标时(清单细目、合同条款不明)及合同签订时稍有不明确或确定不合理,即可对造价造成很大影响。

2)施工组织设计的影响

最优的施工组织设计应该是既方便施工、又能提高进度;但有时施工方便和造价确实矛盾的:如基础土方采用大开挖当然施工简单易行,这针对基础比较的工程造价肯定是节省的,但如果基础间距比较大,采用大开挖恐怕要比单个基础开挖增加很多土方量,对造价控制不利。编制施工组织设计一般是从方便施工的角度出发,所以如果总工程师和现场工程师责任心不强,不认真审核施工组织设计,就容易造成造价失控。

设计变更、现场签证的影响

有些现场工程师的业务素质差,对图纸、合同、预算和有关规定不熟悉,不应签证的项目盲目签证变更,有的现场工程量问题不经核实随意签证、确认,或者工程量该签立方的签成平方,又不标明厚度,等造价师发现时工程已隐蔽,以多报少,高估冒算,工程结算时出现扯皮不清就会造成造价失控。

施工进度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投资者认为加快项目进度,早一点进行销售或投入生产,资金就能早日回笼,不想这样做大大增加了施工成本;如果采用赶工的方法缩短工期,势必在人工、机械及一些周转材料上都会增加,从而加大工程造价。

建设项目施工阶段造价控制采取的措施

针对以上分析的工程项目施工阶段造价失控的因素,采取以下防范措施

1.制定严密的合同条款及加强施工过程中的合同跟踪与管理

随着我国与国际接轨,实行严格的合同管理,是建设单位的首选课题。在国际管理中,业主常常聘请有经验的咨询公司编制严密的招标文件、合同文本,对承包商的制约条款几乎达到无所不包的地步,防止施工单位进场后以工期紧、场地狭小、品牌型号不明确等为借口,进行各种各样的签证索赔而争取总价包干等方式签定的死合同。加强施工过程中的合同管理,掌握市场信息,运用好法律法规尤为重要。

2.施工组织设计的优化和施工方案的技术经济比选

施工组织设计应考虑全局,抓住主要矛盾,遇见薄弱环节,实事求是地做好施工全过程的合理的合理安排:

1)重视施工准备工作,不打无准备之仗。2)进度计划安排上的均衡原则。

3)工序高效性。4)充分利用现有机械设备,内部合理调度,力求提高主要机械的利用率。 5)施工技术以提高经济效益,简化工序为原则。

施工方案的技术经济分析,应先建立技术经济分析指标体系,灵活运用定性方法和有针对性地应用定量方法,对各种施工方案从技术上进行和经济上进行对比评价,最后选定最合理利用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即项目投资最低的方案。

3.正确处理工期、质量、成本三者之间的关系

1)项目建设目标的理想状态是同时达到最短工期、最低造价和最高质量,但实际上是很难实现的。成本、质量、工期,这三个要素之间存在互相制约的关系。要提高质量就要增加成本,要缩短工期又可能会提高成本,因此,在制定项目建设目标时,应该先对各种各样客观因素和执行人可以采用的可能行动及这些行动的可能后果进行研究,实施求是的确定一套切合实际的衡量准则,经过对具体情况的具体分析,制定项目建设的具体目标。

2)正确处理工期与造价的关系。缩短施工工期,可以降低施工企业的固定成本,有益于降低建筑安装工程费用。但是,如果采用赶工的方法缩短工期,便需投入更多的人力和施工机械,需采用新型材料和技术措施,因而人工费、机械费、材料费就会增加,加大建筑安装工程费用。

3)正确处理质量与造价的关系。工程质量是指竣工的工程应达到设计图纸的技术要求、符合国家规范和标准要求的特性。工程质量标准是从工程的性能、寿命、可靠性、安全性和经济型五个方面综合考虑制定的。在工程建设中,只有质量合乎要求的工程才能投入生产和交付使用,才能发挥投资效果。控制工程造价必须贯彻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原则,既要保证工程质量,又要把降低工程造价的观念渗透到整个建设过程的每项工作中去。做到:深入分析工程的功能,合理确定质量标准;择优选用施工方案;降低质量成本;把握好工程变更、现场签证和索赔的管理。

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由于多方面的情况变更,经常出现工程量变化、施工进度变化,以及发包方与承包方在执行合同中的争执等许多问题;有可能改变施工项目或增减工程量,从而造价也会变化。所以认真处理这三者之间的关系,使之为最佳状态,是极其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