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职业技术学校工作计划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一、引言
目前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已经进入转型与提升阶段,在这个时期,作为高职教育发展抓手的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已越来越深入人心。通过校企共建合作,可建立“教学工厂”,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推广具有生产性、工程性、实践性的训练项目,以开展项目化教学的教学改革,加快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极大地提高高职教育的育人质量与社会认可度。
二、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都积极投入到校企合作共建的活动中,但是在实际运行操作过程中也存在很多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校方面存在的问题。
1.学校对校企合作重要性的认识还不足,认为简单地将学生推到企业就是校企合作,最常见的就是“顶岗实习”。
2.教师对校企合作的认识深度不够,对教师下企业实践有抵触情绪,而且在教师的考核业绩、工作量计算上也没有得到体现,所以推进起来比较困难。
3.高职院校自身优势不够明显,本科院校有科研优势、技术服务优势和学术圈优势,能够吸引知名企业进行合作,而高职院校的科研与技术服务能力比较差,教师的教学工作量又比较重,所以很难吸引企业。
(二)企业方面存在的问题。
1.企业往往对校企合作的准备工作不足,盲目接受顶岗实习的学生,在具体工作岗位上通常只安排一些技术低层次的工作,学生只能学到一些皮毛,对一些核心技术掌握不牢。
2.很多企业过于追求经济利益,没有认识到培养高素质的职业技术人才是企业的责任,导致最终的校企合作还是停留在遴选自己满意的人才上。
三、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
我院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从2002年招生以来,已有多年的教学实践沉淀,也在不断地与周边的行业企业进行互动,寻求合作的机会,实现互惠双赢,但是效果总是不太理想。所以我们一直在不断地思考如何深入推进这项工作。
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是培养以现代化的高层建筑和高档社区为工作背景,面向智能化弱电工程施工类、维保类企业,从事建筑安防系统、建筑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建筑设备控制系统、建筑网络与通信设施系统、综合布线系统等智能化弱电系统施工、调试、运行、维保的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该专业是一个工程性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而且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专业,设备多、散、杂,且更新换代的速度很快,学校一次性投资建设实训中心多年无法更新替代实训设备,导致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都比较陈旧,很难跟上企业对新型设备使用的脚步,所以光依靠学校的力量建设的话比较困难,可见该专业进行校企共建合作的意义非常大。
四、如何推进该专业的校企合作
(一)以互惠互赢为基础,让利于企业。
学校是社会公益类单位,企业是盈利性单位,在合作前期为了充分调动与发挥企业的积极性,学院可以让利于企业。比如可以提供场地为企业培训员工,利用学校的实验实训仪器为企业研发提供支持,优先为合作企业提供优秀的顶岗实习的毕业生,以适应楼宇智能化工程项目对现场施工人员的弹性需求,楼宇智能化行业是隶属于建筑机电安装大类,项目实施对人员的需求量弹性变化很大,在当前劳务资源紧缺的情况下,学校的优良资源应该为企业提供很大的便利,学校还可以为企业进行品牌推广。
(二)完善校企合作的保障激励机制。
首先学校要专门建立校企合作工作办公室,有学校领导牵头会同当地的行业企业协会,有专门的立校企合作工作办公室主任负责,各系部各专业要成立自己的校企合作办公室并由专人负责。其次要规范校企合作文件的制订,与合作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书,明确双方的权利与职责。再次学校要出台一系列鼓励教师开展校企合作的激励政策,对工作优秀的教师要有专门的表彰,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的工作岗位就是面向工程一线,工作环境相对较差,可以适当加大对教师的补贴力度,比如楼宇专业的教师在现场参与指导学生的可以酌情补贴工作量,如果在工作过程表现优秀的可以得到学院专门的表彰基金。
(三)体现学院自身优势,吸引企业主动合作。
长期依赖企业帮助,没有自身优势,这种校企合作是不能长久的,学校一定在校企合作过程中不断挖掘自身的优势吸引企业,比如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是多学科、多专业交叉性很强的专业,企业员工通常没有完善而全面的知识结构,而学校各专业可以相互的补充,为企业解决一些问题。楼宇专业是工程类专业,对现场施工的人员数量弹性很大,学校有稳定的生源,可以满足企业对员工数量的需求。
(四)深入企业进行文化交流,实现深度融合。
校企合作不光可以实现技术层面上的融合,更深入的是可以进行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融合,学校可以采用企业对员工的管理模式,按企业员工的要求进行考核,比如实现实训场所的5S管理。校园文化也可以走进企业,比如定期举行联谊会,促进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深度融合,在这期间两者可以建立更加深厚的感情基础,为校企合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五)改变实训室形态,建立生产性实训基地。
学校可以根据校企合作的要求,从改变实训室形态入手,对实训环境进行改造,破除原有格局,对于楼宇智能化专业来说可以以实训室作为智能建筑对象来建设,对实训室的门禁系统、防盗防入侵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照明控制系统进行工程化的改造,符合企业工程施工的规范与要求,与企业实现无缝化融接。企业也可以配备一些实训装备,让教师参与指导实训。
五、结语
校企合作没有一套现成的模式可以照搬照套,每个学校都有自身的特色与情况,每个专业都有自身的特色,只有在各自的实践过程中不断地探索与完善,所以校企合作这种办学模式的探索就是摸着石头过河,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
参考文献:
[1]丁金昌,童卫军,黄兆信.高职校企合作运行机制的创新.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7).
横扫全球的金融风暴带来了就业的寒冬,严峻的就业形势对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就业成为高职院校工作的重中之重。虽然就业指导工作不能决定和影响经济潮流和就业市场,但能为就业市场和毕业生提供服务和信息平台。加强就业指导工作,采用各种方式搭建学生与就业单位的桥梁,能够有效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金职院)顺应区域经济改革趋势与社会和谐发展的要求,注重“市场热点、企业人才重点、学生能力亮点”的有机结合,通过“五位一体”办学模式的实践,形成了一套立体的就业指导工作系统,在规模持续扩大的情况下保持较高的就业率,2006至2008年毕业生就业率分别为99.16%、98-37%和99.53%。
一、打破招聘会传统模式,立体化展示毕业生风采
金职院就业指导部门打破了校园招聘会的传统模式,在继续积极联络并服务招聘单位的同时,着力创新,推出“就业招聘、作品与技能展示、毕业答辩i位一体”毕业生就业招聘现场会(即结合了就业招聘、毕业生技能竞赛、业生作品展览、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论证会、毕业生技能和作品竞赛颁奖仪式的一种全新的招聘模式)。
例如:金职院存O8年l2月27日的招聘会上展出毕业生设计创作的毕业作品近千件,内容涵盖建筑设计、网站规划、园林规划、服装设计、模型制作、数控加丁、软件操作、现场速记等各个方面,整体展示本校毕业生的专业素质和实践技能。
毕业生论文开题报告评判}刑由4O多位领导、专家和用人单位负责人组成,现场对各专业参加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的350多名毕业生代表提问并给予综合评定。
招聘单位通过现场观看毕业生的设计作品、技能演示和毕业论文开题报告,,r解其真才实学,从而决定录用与否。与会招聘单位表示“三位一体”的招聘会使他们更高效地挑选到满足岗位需求的员工,同时,毕业生也依靠真才实学快捷地赢得‘r心仪的工作。
二、开展全程就业指导。建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
越是就业形势严峻,高职院校就越应该积极结合就业市场的状况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以提升学生综合就业能力为基点,开展就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实现“全过程就业指导”,全面提高毕业生就业能力。
金职院的就业指导课程贯穿学生入学到毕业的各个阶段。根据各阶段学生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和教学内容,进行与学生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就业指导,加强就业指导T作的连贯性与针对性,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就业指导课程按年级和专业采用不同的内容和形式:
一年级:进行始业教育,引导学生规划职业生涯;
二年级:加强就业培训、提高综合素质并进行多渠道就业指导,带领学生开展社会渊查和融人活动;
三年级:介绍就业政策和法规、进行就业服务、传授就业技巧。
把职业规划教育渗透到学院的教育教学体系中,分层开设《生涯规划》、《成功心理学》、《职业指导》《理财与投资》《讲演与口才》等系列课程。以就业为导向,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其职业素质和竞争力。
对本学院近3万名在校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大量工作经验丰富且具有良好沟通能力的就业指导人才。目前,学院正在着力打造专兼职职业生涯规划师资队伍,并积极争取企业的支持和帮助。
三、健全咨询服务体系。提高就业心理咨询水平
在金融危机阴云笼罩下的2009届毕业生,就业心理压力远高于往年。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中,焦虑、忧郁、强迫等心理问题频频出现。据报道,今年大学业生因求职而产生心理问题的人数要比往年翻两番,且出现心理问题的时间提前。
金职院针对毕业生开展就业咨询工作涉及两个方面:心理咨囱’和政策咨询。学生对政策方面的疑虑可以通过学_[办或就业指导课得到解决。在心理咨询方面,学院依托本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和心理协会针对毕、生求职心理压力增大,心理障碍增多等实际问题,在对全校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同时,开设专门面对毕业生就业心理咨询门诊,帮助在此方面出现心理问题的毕业生克服心理障碍,调整就业期望值,做好职业规划。通过就业心理咨询,促使毕业生主动适应社会,寻找并逐渐适应自己的角色与位置。
四、建设就业信息化服务网络,完善服务体系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高职毕业生就业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毕业生就业信息网成为高校服务毕业生和JL}1人单位的重要渠道同时,学生越来越依赖网络就业和择业。就业工作信息化正在成为当前高校就业工作的主导形态和重要途径。
在经济寒冬遍布全球的背景下,高职就业指导中心需要整合社会资源,着力打造高效、快捷并富有本校特色的毕业生就业信息网,优化就业无形市场,实现毕业生便捷和低成本就业。
针对这些需求,金职院就业信息化建设做到了以下几点:1拥有毕业生就业网站做平台、就业指导部门做后盾,保证就业工作运行顺畅;2网站开辟丰富的功能模块,及时更新内容;3充分发挥就业信息的服务功能;4建立信息化档案库,便于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双向搜索。
该信息网络致力于打造全方位就业市场信息沟通系统,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供网上、网下相结合的多功能服务,包括:人才/单位信息双向搜索引擎,职业测评、素质测评(性格类型、心理抗能力、沟通能力等测验)、就业指南、就业政策法规、网上招聘,最新就业信息、招聘会信息、就业合作单位网站链接等。
五、建立全员参与就业的工作机制,提高参与程度
就业压力的增加促使高职院校更加重视学生的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形成全校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局面,全体动员,全员参与,积极拓展就业渠道。
金职院以就业指导部门为龙头,分院领导、专业组{=∈、班主任、任课教师、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学生团体共同支持和开展就业1二作,打造总院、分院、全体教师_二级管理体制,同时,学T办、专业主任、班主任、论文指导教师四条线全面行动,形成了全员抓就、、全程促就、的机制。
在毕业生实习期间,大力发挥辅导员、班主任、特别是论文指导老师的力量,及时了解学生的现状,对所有学生进行全程个性化就业指导。根据不同的对象,分层次、有重点地开展丁作;把握好就业节奏,抓紧就业机会,(以二级学院为单位,每周在小学院办公区公布一次毕业生最新的论文指导和就业情况,让全体师生清楚地_『解学生毕业论文和就业签约的进展现状);以人为本,争取学生的理解和配合。
同时,发掘本校教师人脉,利用校友资源(邀请校友返校招聘或介绍岗位),通过实习推动学生走进岗位,发动在校生利用春节帮助应届毕业生搜集就业信息,实现就业仝员化。
一、任务指标完成情况:
1、抓好各类实用技术培训,是实现农民增收的有力动机。截止6月10日全乡共开展实用技术培训 42 期,受训 2523 人次,其中开展乡级实用技术培训 8 期,受训 572 人次;村级培训 34 期,受训 1951人次;培训经费开支 15572元。培训项目主要有:脱毒马铃薯裁培,新农村建设、优质稻种植,务工基本安全知识等。
2、继续抓好在职人员学历教育
半年来,我校依据《学员学籍管理规定》,加大对在校学员教学及考核力度,二0xx级《经济管理》专业中专班学员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课
程,成绩考核合格率达100%,进入顶岗实习阶段。二0xx年春季新招《乡村经济管理》专业中专班学员76人,取得学籍74人。
3、抓好联村联户工作
根据县教育局安排今年下达我校联村2个,联户12户。我校结合“866工程”新农村建设,根据实际,对所联挂村委会重点进行经济作物种植,科技联户12户,联系项目累计达7个,重点进行种、养、加方面,预计到年底可创造经济价值近百万元。
4、抓好基地建设
今年,我校加强对原有基地的管理,做到基地有项目,项目出成效。1—6月,我校积极投入资金与农户联合栽植珍稀树木红豆杉30亩,目前长势良好。
5、做好劳动力转移培训
20xx年与**职业技术学校配合对农村劳动力进行职业技能培训,招收“动物疫病防治员”73人,通过理论学习培训和技能实践操作培训今年1月经**职业技术学校“214”职业技能鉴定所的测试鉴定,73人鉴定合格,实现就业
转移。今年由于受金融风波影响,返乡农民工巨增,对反乡农民工开展技能培训,不仅有利于返乡农民工,实现就业,再就业和创业,而且对促进农民增收,城乡发民展与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和作用。我校积极与县职校联系,在“动物疾病防治员”实现就业转移的基础上计划开设摩托车装配工,餐馆服务员培训、计算机操作员、维修电工四个专业的培训,招收学员400名,已通过**职校上报审批。
6、做好资产清理
严格执行**县教育局“5.09”通知要求,积极配合中心学校做好财务清理,办理资产、财务档案移交手续。
二、具体做法
1、抓好作风建设、促进文明发展
半年来,我校以开展师德师风建设为指导,努力提高教师队伍的思德素质,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楷模。紧贴“三农”,牢固树立以当地资源为依托,市场为导向,科技为动力,积极引导群众走科技致富的道路,深受群众的好评。
2、技能培训,样板引路
根据年初制定的工作计划,我校积极协助涉
农部门,以发展现代农业为方向,以市场为导向,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突出特色发挥优势,依靠科技,建大基地,做强龙头,大力发展生物产业。拉开了产业结构调整的帷幕。一是优化品种结构,大力鼓励农户发展适销对路的优质、高效农产品,蔬菜以生菜,四季豆、辣椒为主,经济作物以生姜、油茶树为主;二是优化农业开局,水草丰盛地方走“科技兴牧”之路,其它地方依照科技,积极发展优质杂粮,优质食用豆类作物;三是构建服务体系,为农户提供全方位科技服务,定期或不定期对农户进行生产技术专题培训并进行跟踪服务。
3、立足本职促发展
任何辉煌的背后,都有着无数汗水和积淀;任何成绩的背后,都需要一个又一个细节的支撑。近年来,舟山职业技术学校通过创新“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的管理模式,学生管理工作一改往日粗放式做法,从每一名学生入手,从细枝末节着手,科学分工、细化责任,使学生管理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先后获得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以及省市级各项荣誉称号。
舟山职业技术学校校长杨永明告诉记者:“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为使学生管理更科学化、全面化、精细化,学校借鉴政府管理理念,探索出‘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的新路径,彻底转变管理理念,变‘管理’为‘服务’,寓‘管理’于‘服务’,做到学生管理工作全面覆盖、全员参与、全程管理,护航学生的成长、成才之路。”
让我们通过三组镜头,探寻舟山职业技术学校“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学生管理模式。
镜头一:让实习信息及时反馈
12电气自动化班班主任张赛芬正走在下班回家的途中,这时,她的手机突然响起,来电话的是他们班的学生何杰。何杰向班主任反映,自己所在的实习单位没有按时给实习生发工资。除了何杰以外,学生柴嘉裕、柴宇艇也在该单位实习。虽然只有三名实习生,但该实习点依然成立了网格小组,作为网格小组组长的何杰,及时向班主任反映了情况。没过多久,张赛芬老师又陆续接到了这三位学生家长打来的求助电话。自己的孩子辛苦实习而得不到应有的报酬,家长们意见都比较大。张赛芬老师安抚了学生和家长的情绪后,急忙赶到了三位学生实习的企业。
通过与企业老板沟通,张赛芬老师得知企业不发工资是因为资金周转困难。企业老板向张赛芬老师保证,当月一定补发所有实习学生的工资。张赛芬老师立即给三位学生家长打了电话,告诉他们企业的困境和承诺,得到了家长的体谅。张赛芬老师又去了三位学生的宿舍,鼓励他们坚持实习,并向他们保证应发工资当月一定到位。
镜头背后:“网格”精细,学生管理无盲点
网格化管理的核心是对原有的格局进行科学、合理调整,从而形成基层管理“网格”。在现有班级体系不变的前提下,学校根据班级具体情况、学生特点等因素,合理设置网格,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避免学校管理出现“真空”地带。
在日常学习生活阶段,学校按照“合理界定、全面覆盖、责任明确”的原则,每一个班级以小组、寝室为单位组建网格,以组长或寝室长为网格小组组长;任课教师、班主任和结对的处室长组成班级德育团队,分别担任一个或若干个网格长;由班主任为班级网格的总负责。
在实习阶段,由于实习学生的顶岗实习点较为分散,学校就将所有实习的学生按实习工作的地域划分成若干网格。实习生“总网格图”由各系部、实习班级组成。班级为单元网格,每个单元网格根据实习单位再分为若干个子网格,依据具体情况(寝室、工作小组等)还可以将同一实习单位的实习生划分为更小的网格,直至做到每一位实习生的信息收集与反馈及时、跟踪与监督有力。总之,实习生网格划分做到了“一格一点”,通过管理通道的畅通无阻,上情下达,下情上传,最终实现对实习生的“精细化”管理。
为切实加强实习生网格化管理工作力度,学校特成立“实习生网格化管理”工作小组。组长由分管实习生工作的校级领导担任,副组长由招生就业处的处室人员担任,成员由各系部负责人、专业指导教师和实习班班主任组成。
以班级为单位的子网格实行“三员制”,即一名督导员、一名网格管理员和一名网格通讯员。督导员由各系部负责人担任,负责本系部实习生网格管理工作;网格管理员由各实习班班主任和专业老师担任,全面负责自己班级网格中实习生的巡视、安全教育与管理,掌握学生实习情况并及时反馈给家长和相关领导;网格通讯员由各班班长或宣传委员担任,收集实习日记、通讯,报道实习生优秀事迹等。
网格化管理模式的实施,真正做到了事事有人管、时时有人管、处处有人管、人人都能管,精细化管理使学生管理工作再无盲点。
镜头二:为学生布设安全网络
每个周日下午3点,在舟山职业技术学校门口,学生和家长逐渐多了起来——双休日回家的学生开始陆续返校。这时在不远处的十字路口,十几名头戴小黄帽的学生协助交警疏导交通,以确保学生交通安全。
与此同时,在舟山市文化广场等几处热闹地段,由协警和学生组成的双休日街面安控团队正在认真巡查,防范学生打架斗殴事件的发生。
在学校教室和寝室内,校园安全管理团队的人员正在有秩序地对校园内的安全隐患进行排查,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镜头背后:组团服务,学生安全无小事
和普通高中学生相比,中职学生存在家庭教育缺失、学习基础差、人生目标不明确、自我控制能力差等种种问题,使学校的学生安全管理工作“隐忧”无处不在。
为了加强管理力度,形成教育合力,学校组建班级德育团队,负责学生日常德育工作。每个班级德育团队由班主任担任总负责,各班干部负责班级网格小组成员信息的收集和上报,学校团委和校外辅导员负责学生培训和心理健康辅导。
除了班级德育团队,学校还针对学生管理的具体工作,组建了专门的特色团队进行对口服务,力求做到每件事都有相关团队负责到位。以学校安全工作为例,学校加强安控团队建设,组建学生自主管理团队、“7S”管理团队、校园安全管理团队、校外安全协作共建团队、双休日街面安控团队,多重保障学生在校园内外的安全。
学校还与公安局、检察院、看守所、强制戒毒所等单位联系,建立校外德育基地,组建校外安全协作共建团队,积极开展模拟法庭、法制教育讲座、禁毒知识讲座、应急演练、法律知识竞赛等各类法制安全教育活动;组建校园110,由辖区城东派出所警务人员与学生处、协警、学生纠察队协同工作,保障校园安全,在校园周边形成安全工作联防服务体系;推行“7S”管理进教室、进寝室活动,打造一支高素养的“7S”管理团队,规范学生的卫生安全教育;组建校园安全管理团队,认真做好交通安全、火灾防范、食品卫生、实验室和实习实训场所安全、校园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等工作,对“问题”学生展开安全隐患排查,形成覆盖校园的安全网络,创造平安的校园环境;学生处工作人员、协警、学生纠察队成员组成双休日街面安控团队,节假日在市文化广场等学生易集聚的区域进行巡查,对无故聚集、游荡的学生进行劝返,对不文明现象进行教育和引导,防范恶性事件的发生。
镜头三:让学生融入校园
2012年9月的一天,新生开学不久。在学生寝室内,电子自动化班的专业任课老师正在和一学生谈心。
学生名叫施林旻。通过和结对寝室的学生进行交流,专业课老师发现施林旻性格极其内向,从不与同宿舍同学交流。
在工作交流会议上,专业课老师将施林旻的情况告知其班主任。班主任通过联系学生家长,得知施林旻有自闭倾向。
通过重新调配寝室,班主任安排施林旻与两个志趣相投的同学住到一起,每天一起起床、吃饭、上课、打扫卫生。慢慢地,施林旻能与同学交流,表达自己的想法了。通过结对老师定期的谈心、开导,施林旻渐渐走出封闭的内心世界,性格也变得越来越乐观开朗。
镜头背后:制度保障,于细微处见精神
中职学校学生正值青春期,处于人格逐步健全和成型阶段。这一年龄段的学生具有思想意志不稳定、个性突出、叛逆等特点,以往简单粗放的管理方法很难触动学生的内心,往往起到相反的效果。正因如此,学校配套“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的管理理念,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制度,注重特殊学生,关注学生寝室这一隐忧滋生区域,强化日常巡查与教育,于细微之处体现“差异化”“长效性”的管理精神。
特殊学生结对制度:班主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确定特殊学生名单,安排任课教师对特殊学生进行结对帮教。结对帮教的任课教师要与班主任紧密配合,认真分析结对学生在学习、行为上存在的不足,耐心地找出其成因,并真诚、努力地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与方法。结对教师要负责与学生的沟通交流,每月与结对学生谈心或辅导两次以上,帮助学生完成阶段性总结,每月与学生家长联系一次以上,每学期家访一次,每次谈心、辅导内容和联系都要有记录,并将学生转化情况及时向班主任进行反馈。
学生寝室结对制度:由班主任确定学生寝室教师结对名单。结对教师每周下寝室1次以上,深入学生宿舍时应做到 “三帮”(帮思想、帮学习、帮生活)和“两导”(对学生进行成才引导和心理疏导),及时了解结对寝室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状况,检查督促学生做好寝室的卫生和内务整理工作,认真解决结对寝室存在的问题,指导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其它活动,做好各项工作的原始记录,并及时向班主任反馈相关信息。
在学校党支部、校委会的领导下,对照学校《理工职业技术学校工作要点》和《职业技术学校20152016学年度上学期办公室工作计划》,办公室有步骤,节奏比较明晰地完成本学期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强化服务意识,做好接待工作
作为学校的窗口部门,办公室在做好日常工作的同时,精心筹划,周密部署,尽心尽力地组织好每一个会议,协调好每一次活动,安排好每一次接待,使学校的人力和财力发挥了最大效益。办公室的日常工作很繁杂,只有紧紧围绕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才能在现有人力资源和办公条件下,实现效益的最大化,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为学校教育教学服务的工作宗旨。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努力提高适应新形势和完成新任务的能力。办公室人员也通过自学和参加各种形式的会议,加强对学校整体发展思路的理解,加深对学校领导工作思路的理解;通过学习,把握工作方向,开拓工作思路,执行好学校各项重要方针政策,与学校保持高度一致。办公室很多事务性的工作都与老师或外界往来较多,因此在工作中强化服务意识,要求本部门的人员做到:礼貌、耐心、细心、诚心,并灵活掌握办事的尺度,对临时性的急件,要特事特办,实实在在为教师服务,跟外界往来过程中做好桥梁作用。
二、 加强组织协调,顾全大局,服务教育教学
服从服务于大局是做好办公室工作的基本条件。我们要求每位办公室人员必须树立大局观念,正确处理大局和小局,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的关系,要善于从大局的角度思考问题,使办公室工作与学校工作大局协调统一。本学期,我们通过再学习岗位职责后认识到重大会议、活动是学校办公室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对于会议活动组织和协调,明确提出了大型活动必须做到组织超前、服务周全、勤俭高效的工作原则,尤其注意活动的细致性、周到性和实效性,同时更加注意各职能部门和相关科室之间的积极合作和沟通,从而保障了各项重大活动的顺利进行。
本学期校办先后协调组织了我讲我的教育故事、我爱国家活动、达州市示范学校复评工作、秋季运动会、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活动和部分完成学校档案室、荣誉陈列室的布置等工作。在此期间,学校办公室从人会场布置、制作宣传条幅等各个环节加强了组织协调,承担的很多工作都得到了学校领导的充分肯定。
三、强化责任意识,工作落实到人
办公室工作能否创造出一流的业绩,关键在于办公室人员是否具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因此,我们积极引导办公室同志树立责任意识,发扬高度负责的精神,对自己工作勇于负责,敢于负责,自觉做到标准上求高,措施上求严,工作上求实,尽心尽力,尽职尽责,扎扎实实,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为此,办公室人员进行了工作分工,责任到人,互相提醒,定期检查,使得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
四、强化奉献意识,切实做好各项工作
甘于奉献,诚实敬业是办公室工作人员的必备素质。办公室工作的无规律性,经常加班加点,没有无私奉献,是难以胜任办公室工作的。因此,我们通过宣传教育、典型示范,使办公室每位同志都能做到爱岗敬业,不计名利,不辞劳苦,无私奉献。本学年各项工作更加顺利开展。
1、当好校长的行政助手。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按照行政会议的精神,认真细致地做好各项工作的计划和安排,从而使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认真做好各级各类文件、通知的收转工作,并按文件、通知要求,协调处理好办公室职责范围内的事。
2、精心组织安排会场。我校大小会议及培训都由办公室参与。每次会议或培训,办公室在会标设计、照相、新闻报道等方面,都做到科学安排、细致落实,保证了会议或培训的顺利召开。
3、做好教职工的考勤登记管理工作。学校办公室负责教职工的考勤,要求教职工请假必须有请假条,经校长或部门负责人签名后交办公室存档。学校办公室每月向学校领导汇报一次教职工的考勤情况并在教职工中公布。
4、做好人事档案和文书档案的规范和管理工作。及时有序地处理上级各种文件和网上文件的收发、传阅和分类归档整理,学校各种请示与报告的分类呈送,落实了校内文件签阅制,做好了校内各部门工作总结与计划的收集整理。
5、加强文字材料的加工工作,提高办公室的文字处理和服务能力。协助学校领导针对重要工作部署以及组织拟定以学校名义的通知、布告等,起草或参与起草工作报告、总结、计划等。
6、加强校务公开工作和学校宣传工作。充分利用学校橱窗等,对我校各方面的发展情况进行及时的宣传和推介。
7、其它工作。负责接听电话并作好电话记录,及时将电话通知精神传达给相关人员;做好教职工年度考核、年终总结等组织工作;完成学校领导临时交办的其它各种工作任务。
五、下学期工作思路
尽管我们处室全体人员做了很大的努力,本学期工作开展得比较顺利,但还是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比如,还需要加强学习,拓展工作思路,瞻前性组织协调学校工作。
1、深刻领会学校工作要点,与学校总体安排相协调。
以宣传、落实学校工作要点为重点,科学安排处室工作,组织落实。
2、直面办公室工作的难点,探寻突破口。
特别是教师工作评价的导向性要更加明确一些,评价体系适时调整、对外宣传档次要更高一些。
3、坚持原则,规范用车、招待管理环节。
2016中职学校办公室工作总结(招生)
今年以来,按照州教育局 9+3要求及县教育局的安排部署,安龙职校高度重视中职招生就业工作,坚持把中职招生就业工作做为学校首要工作来抓,加强组织领导,加大落实力度,全力完成县政府下达的中职招生任务,取得了明显实效,现总结如下:
一、招生方面:
(一)、基本情况
截至2016年底,我校中职招生共计1599人,完成下达任务(1500人)的106.6%,其中全日制共招了578人,非全日制1021人。
(二)、主要措施
1、加快学校实训室建设,为扩大中等职业教育规模奠定坚实基础。为扩大中等职业教育规模,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技能型、实用型人才的需求,根据中央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总体部署和县党委、政府提出的总体要求,决定建设学生规模为3000人的安龙县中等职业学校和配套的实训设备。现已对学校现有的三栋学生公寓楼进行全面的翻新装修,新的实训楼已投入使用,新食堂已验收,于明年三月份开学正式启用,新教学楼正在建设中,学校新运动场马上开工建设,200多万的汽修设备已到位等,为我校的新一年招生打下坚实的基础。扩大职业教育规模,质量是根本,专业
是基础。为此,我校在抓好学校建设过程中,科学设置专业,紧紧围绕县委、政府工业立县、人才强县的战略要求,立足我县旅游、工业园区建设、学前教育、汽修行业的快速发展等对技能型人才需求的实际,着眼经济社会发展对技能型人才需求大的广阔空间,在办好长远专业的基础上,量身打造了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旅游服务与管理、电子技术与主板维修、模具、汽车应用与维修、学前教育、女子企管、航空与服务等几个专业,形成了以中等职业教育为主体,电大本专科教育和短期培训共同发展的教育格局,采用全日制教学、学分制和双证、多证等管理制度,基本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教育需求。
2、加强领导,统筹安排中职招生工作。一是健全领导机构。为此,学校成立了校长高武国任组长,分管招生副校长王相平任副组长的中职招生工作领导小组,适时召开中职招生工作会议,专题研究部署中职招生工作,及时研究解决中职招生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县教育局及相关学校分别成立了相应的招生机构,以层层签订中职招生目标责任书的形式,将中职生源输送任务明确落实到各九年制学校、农村完中和直属初级中学,各学校根据本校初三毕业生实际,将输送任务进一步分解落实到班,责任落实到人,严格实行包保责任制,确保完成输送任务。二是统筹招生任务。按照国家和县关于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招生规模比例要协
调大体要求,安排相关学校提前做好生源摸底工作,并对相关学校初三毕业生生源的变化、现状进行科学分析,合理调控学生生源,将生源增量部分重点倾向中等职业学校,统一制定招生计划、招生政策和招生办法,适时做好分流学生动员引导及录取工作,为有效完成中职招生任务提供了可靠保证。三是实行灵活招生。县教育主管部门和中等职业学校在重点抓好初中毕业生招生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往届未升学的初中毕业生,应届、往届未升学的高中毕业生、复员退伍军人接受职业教育或技能培训。
3、加大宣传力度,切实做好招生服务工作。县教育主管部门和中等职业学校运用招生简章、会议、9+3宣传等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地宣传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要意义和发展前景。并利用暑假及中考结束的有利时机,由局领导、职业学校及输送生源学校校长带队,组织招生老师组成中职招生宣传队,分组深入社区、村队和农户家中面对面地做学生特别是学生家长的思想工作,引导他们转变思想观念,积极送子女接受职业教育,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同时,安龙职校设立了招生咨询处,设立了招生热线,及时公布招生计划和招生信息,准确答复学生和家长的咨询,帮助就读学生及家长了解学校及专业设置情况,指导学生填报专业,及时为新生办理入学手续,进一步提高了招生服务质量。
4、加大落实力度,全力推进中职招生工作。中考结束
后,县教育局为进一步加快中职招生进度,进一步增补措施,全力推进中职招生工作。一是加强政策引导,就读中职学校享受中职助学金。并以今年春季学期开始,国家将逐步减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费为契机,及时深入地宣传以上优惠政策,引导未升入普通高中的初中毕业生进入县职业学校就读。二是对安龙县各完全中学、初级中学和九年制学校中职生输送情况进行专项考核。对完成或超额完成输送指标的学校,在年终给予表彰奖励;对完不成任务的学校,在年终综合考核中视情扣分;对完成任务差距大,输送生源排名倒数前几名的学校校长视其情况进行诫勉谈话并通报批评。
5、推进东西部联合办学,积极做好生源输送工作。今年以来,安龙县中等职业学校进一步加强与上海、广东、深圳、湖南、浙江等省市职业院校联合办学工作,先后向合作学校输送生源学生。安龙县中等职业学校初步形成了以合作办学拉动招生就业,促进办学效益提升的良好局面。
二、就业方面:
(一)顶岗实习、就业推荐安置工作扎实有效。我们扎扎实实做好毕业生的就业推荐安置工作,为了让毕业生能顺利实现实习就业创业,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1、坚持不懈抓好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除了常规教学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外,还利用课余时间对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培训,对学生进行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的教育指导、就业观念的指导、求
职技巧的指导、创造与创业的指导。2、进行人才需求调研,密切校企联系,构建就业网络,拓展就业渠道。实施走出去,请进来的就业原则,为了给毕业生创造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提供优质的就业推荐服务。今年分期分批派出人员到省内外对企业进行深入细致的考察,全方位的了解企业。3、抓好学生顶岗实习、毕业生就业跟踪服务与管理,提高实习、就业质量。学生上岗实习和就业后,我们注意做好跟踪服务与管理,不定期的进行跟踪调查与回访,为他们解决问题和困难。
(二)积极工学结合,资源共享,校企合作办学。 根据学校的发展目标和规划,我校积极探索多种有效的校企合作模式,主动与企业联系对接,寻找合作伙伴,与多家企业洽谈合作事宜。由于学校搞修建,校舍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我们积极为学生联系勤工俭学一事,今年共帮助了二百多多名家庭贫困学生利用寒假去企业打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使他们既得到经济收入又得到了锻炼,较好的解决了学生经济上的困难,使他们得以继续学习完成学业。另外积极与合作企业联系,为我校拉赞助,多方筹措资金,为我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做出了贡献。
三、存在问题与不足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C-(2013)04-0059-03
无锡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无锡机电高职校)是无锡市学校管理中心所属的一所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自建校以来,学校坚持走内涵发展、创职教品牌之路,逐步形成了“四我五位一体、7S训练日常推进”的育人模式(以下简称“四我五位7S”育人模式)。该育人模式着眼于学生职业技能、职业素养培养,全面涵盖了现代企业对员工的基本预期,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一、“四我五位7S”育人模式的内涵
“四我”,即“我优秀、我能行、我负责、我帮你”。“我优秀”着重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帮助学生摆脱中考失利的阴影;“我能行”侧重学生职业技能的学习,引导学生苦练技能增本领;“我负责”注重学生责任心的培养,唤醒学生的责任意识;“我帮你”倡导的是一种境界,激发学生的奉献精神。
“五位”,即“学位、工位、餐位、寝位、岗位”。“7S”,即“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节约”。这是学校在“四我”育人理念指引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不断探索,逐步完善的育人手段。
如“学位7S”要求如表1所示。
学校从教室、实训车间、食堂、寝室、顶岗实习等全方位实施“7S”管理,与企业管理方式接轨,营造仿真型的企业学习工作环境,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养成良好的职业精神和职业行为习惯,在遵守规章制度中体会企业员工所应具备的素养。通过这些活动的长期开展,学生逐步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了宿舍区清洁卫生、物品摆放整齐,教学区整洁明亮、秩序井然,实训区工具设备放置合理的良好状态。同时,学生通过“7S”活动不断地将企业的用人标准内化为自己的职业认识、职业情感,为将来进入企业一线岗位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四我五位7S”育人模式的工作原则
(一)协同工作、全员参与的工作原则
“四我五位7S”管理必须坚持师生的全员参与性,要求从行政处室、实训基地、后勤服务、教育教学、工作生活的各方面整体推进。学校成立了“7S”管理办公室,综合学校各项管理要求,具体落实在“五位”“7S”具体内容中,实现“7S”管理带动学校科学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因此,学校大力倡导“大家共同来做一件事”的行为方式,倡导全体师生积极参与,从小事做起,树立将小事做到极致就是最好的育人共识,要求各部门、各位教师要从“7S”管理的不同角度和各个层次全方位参与,从教育、教学和工作、生活的各个方面协同配合、整体推进。
(二)统一指挥、统筹部署的组织原则
为使推进“五位”“7S”管理工作收到预定效果,就要坚持“统一指挥、统筹部署”的组织原则。其中包括制订实施计划、执行检查制度、反馈工作信息、落实改进措施,使“7S”管理工作扎实有序开展。建立各级“7S”管理机构,落实校、系两级管理和责任机制。各部门根据学校“7S”管理的总体工作部署,制订年度(或学期)工作计划,确定达成目标,研究实施方法,充实管理内容,形成较完善的工作制度。
(三)分步实施、循序渐进的推进原则
在“五位”“7S”管理过程中,要实行“分步实施、循序渐进”的推进方法,要有计划地实现阶段成效,最后达到总体目标。“7S”管理应坚持由表及里、由粗到精、从形象改观到内涵提升的循环渐进工作方法,要把课程学习与企业文化结合起来,把教学管理与企业机制结合起来,持之以恒、常抓不懈,不断总结提高,实现全校师生整体素养的全面提升。
(四)拾遗补缺、规范创新的目标原则
“五位”“7S”管理工作,要建立检查、评价机制来保证质量,通过信息反馈为学校提供改进决策依据,对取得成效的工作要进行巩固和强化,依靠“五位”“7S”管理工作的质量保证体系,力求“五位”“7S”管理工作的标准化和规范性,使学校各项工作和教学质量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学校通过“五位”、“7S”管理工作计划、工作实施、工作检查与考核、工作总结与评价的工作流程,逐步推进全校的“五位”“7S”活动。我们坚持把简单的事做好,扎实把“四我五位7S”育人模式不断推向深入。
三、“四我五位7S”育人模式的有效途径
(一)“系列化”的德育活动
学校注重策划开展卓有成效的教育活动。如在学雷锋系列活动中,提出了“弘扬雷锋精神,践行诚信勤韧”的主题。结合“五位”管理,倡导“学位学雷锋:努力学习勤钻研;工位学雷锋:遵章守纪练技能;岗位学雷锋:爱岗敬业担责任;餐位学雷锋:勤俭节约爱文明;寝位学雷锋:友爱互助讲卫生”。通过志愿者系列活动、读雷锋名句征文、爱心义卖、校园拍客等实践载体,掀起了“雷锋在心中,五位见行动”活动,使学雷锋不再是“三月来四月走”,而是与学校工作实际紧密结合起来。
(二)常态化的劳动礼仪值周
宋代教育家朱熹曾说过:“古者小学,教人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爱师、敬长、隆师、亲友之道,皆所以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本。”“洒扫”简单说就是“洒水扫地”,但它强调的是学生吃苦耐劳精神的培养,所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应对”应是一个人的交际沟通能力,突出的是关于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进退”是在前两种能力培养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因此,学校一直把“洒扫应对”的主题实践教育贯穿于常规教育中,通过“四我五位7S”的育人模式全面开展劳动礼仪值周活动。
学校从“劳动育人”、“礼仪塑人”的高度,结合学生特点和学校实际,专门制订了劳动礼仪值周方案。学生在值周期间要承担的工作有文明示范、劳动保洁等工作。学校根据学生和所在班级在值周中的表现进行分级考核,评出值周明星和值周先进集体,并定期进行表彰,让获得劳动礼仪值周明星的学生走上红地毯。
(三)多样化的校园文化生活
活动是“四我五位7S”育人模式的重要载体,学校根据五年制高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从必须、弘扬、追求三个层次构建德育教育的目标体系,大力倡导“我优秀、我能行、我负责、我帮你”的“四我”德育工作理念。德育工作以生为本,贴近学业、贴近专业、贴近就业、贴近创业,坚持开展入学教育、军训、成人仪式教育、阳光课间操、文化艺术节、科技节、技能节、体育节、文明风采大赛、创新大赛等系列德育品牌活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多样化的校园文化生活真正发扬了展校园文化、扬学子风采、树优良学风的活动宗旨。学校获全国首批中等职业教育德育工作实验基地学校、江苏省德育特色学校等多项荣誉。
(四)精英化的“十佳学生”评选
学校自2010年起,坚持开展一年一度的“感动无锡机电十佳学生”评选表彰活动。活动以“榜样凝聚力量,感动激励青春”为宗旨,通过基层推荐、强势宣传与网上投票等形式,发现感动、传播感动、体验感动,从而在全校范围内掀起了一股弘扬正气、歌颂真情、倡导真善美的热潮。我们用先进事迹感动学生,用身边的榜样打动学生,引导广大学生从平凡的小事做起,学会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全校范围内掀起“学先进、赶先进、创先进”的良好氛围,进一步推动良好学风的形成,增强了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意识。
(五)自治化的学生社团活动
学生社团是学校推进“四我五位7S”育人模式的重要阵地,也是学校第二课堂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学校高度重视学生社团建设和管理,坚持以“拓展学生素质、帮助学生成才”为根本立足点和出发点,修订完善了学生社团管理制度,重视发挥学生社团的素质拓展功能及其在学校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近年来,学校学生社团蓬勃发展,目前拥有70多个学生社团,形成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热烈局面。学校每年参加学生社团活动的人数80%以上,各社团积极参与校园大型展示活动,尽情展示自己的个性特长,在推进学校“四我”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推进“四我五位7S”育人模式的主力军。
(六)“全员化”的文明风采大赛
1.制订学校年度普法计划。本着“客观具体,切实可行”的原则,依据局年度普法工作方案制订与本学校实际情况相符合的年度普法工作计划,特别要注意计划的可操作性。
2.搞好校园法制氛围的营造工作。利用法制宣传栏、法律图书角、板报、校园广播为普法工作开展造势,使法制教育工作深入到每一位师生心中,提高重视程度,坚绝杜绝认为法制教育可有可无的思想认识。
3.做好阶段档案的收集工作。对于学校开展的各项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要及时做好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做到每项工作有据可查,有踪可循,使每项活动的开展有计划、有记录、有反馈。
二、结合教育工作要点,做好师生法制教育工作
1.加强教职员工法制教育工作。各学校要组织好广大教职工的普法学习,每月开展普法学习不少于一次,并做好学习笔记。
2.加强中小学生法制宣传教育,引导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法制意识,使其从小养成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打下坚实基础。各学校每学期至少举行一次由法制副校长主讲的法制教育报告会。要进一步贯彻法制教育“四落实”要求,发挥课堂主渠道、学校主阵地的作用。把法制课列入中小学课程,把法律知识作为职业技术学校的必修课,切实做到法制教育计划、课时、师资、教材“四落实”。
3.积极开展普法宣传活动。要利用“12.4”法制宣传日、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世界环境日、国际禁毒日等特定日期,有计划、分步骤地对中小学生开展法律知识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拓宽普法宣传渠道,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法制教育网络体系。此外,还要根据上级普法部门的要求,把12月份作为“法制宣传月”,每个季度的第4周作为“法制宣传周”,每月4日作为“法制宣传日”,充分利用法制宣传月、宣传周、宣传日等时机,开展方法灵活、形式多样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使普法教育落实到每一个角落。
4.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加强校园法治文化建设。各学校要积极采取青少年模拟法庭活动、法制漫画、手抄报、学唱法制歌曲、开展演讲比赛等喜闻乐见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普法宣传教育,使其在活动中受到法制教育和熏陶。
5.充分挖掘法制教育资源。不断创新法制教育形式,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及身边的教育素材,重视法制教育基地建设,努力提升法制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继续深化“法律进机关”、“法律进学校”活动,推进法治创建工作
1.深化“法律进机关”活动。认真执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法律知识学习和培训制度,积极组织参加普法考试,努力提高其法制意识。认真落实机关普法联络员制度,并坚持“谁执法、谁普法”的原则,不断增强行政机关依法管理和服务社会的能力,实现机关普法制度化。
2.深化“法律进学校”活动。充分发挥法制副校长作用,开展“关爱明天·普法先行”、“小手拉大手、我与家长同学法”、“模拟法庭”和开展青少年法制漫画比赛等活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实现学校普法社会化。
3.根据“法治机关”、“法治学校”创建标准,积极争创“法治机关”、“法治学校”,迎接下半年上级对法治创建情况的视察、检查和监督。
四、以法制教育为平台,扎实推进依法治校各项工作
我国传统职业教育模式的教学目标是向学生传授系统的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以“知识为本位”,强调学科知识的科学性与系统性,教学上注重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强调记忆,但忽视了对学生能力和创造性的培养;强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即所谓“三中心”,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忽视了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的发挥,在教学方法上常采用“满堂灌”,教学进度上齐步走。长期以来,这种模式束缚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影响了培养目标的实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文化知识基础较差,学习缺乏空间想象力,普遍感到困难。尽管加强了直观教学,但对汽车零件的空间形体、零件之间的位置关系、装配关系、传动关系、工作原理难以形成完整的认识。学“汽车结构”时,死记硬背、似懂非懂;学“工作原理”时,缺乏思路、摸不着头脑、枯燥乏味。学生普遍感到“专业技术理论”难学易忘,厌学心理普遍,靠死记硬背来应付考试。进入实习教学阶段,虽较感兴趣,但专业技术理论知识已遗忘甚多,往往限于模仿性的操作训练,而无法触类旁通,形成系统技能。
由于理论和实习教学的各个阶段认识方法单调,学生的专业兴趣得不到激发,学习积极性难以调动,学习专业技术的方法和能力难以得到很好的培养。
2.传统的职业教育人为地将教学分为理论与实习两部分。教学上自成体系,互不干涉,各有一套人马。专业技术理论教学和实习教学分段实施,理论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各负其责,造成了相互脱节,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难以形成有机结合。教学过程中往往出现“各自为阵”和“相互推诿”的现象,教材之间的内在联系得不到协调,教学内容不能合理统筹。
3.以学科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法,容易产生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不利于造就一支既能讲授专业理论,又能指导学生实习的复合型专业教师队伍。
二、理论探究
项目教学法是指将传统的学科体系中的知识内容转化为若干个教学项目,围绕着项目组织和展开教学,使学生直接参与项目全过程的一种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法是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其目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把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在实施项目教学法时,教师应重视项目的选择、具体的成果展示、教师的评估总结、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与实验手段,这是搞好项目教学法的关键。
1.项目教学法的特点
(1)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来进行教学活动。
(2)学生在教师的主持下以小组合作工作的形式自行组织完成项目。
(3)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过程。
(4)一个项目有计划好的有固定的开始时间和结束的时间工作。规则上项目结束后应有一件可以看到的产品。
2.项目教学法的教学步骤
(1)明确项目任务。通常由教师提出一个或几个项目任务设想,然后同学生一起讨论,最终确定项目的目标和任务。
(2)制订计划。由学生制订项目工作计划,确定工作步骤和程序,并最终得到教师的认可。
(3)实施计划。学生确定各自在小组中的分工,以及小组成员合作的形式,然后按照已确立的工作步骤和程序工作。
(4)检查评估。先由学生对自己的工作结果进行自我评估,再由教师进行检查评分。师生共同讨论、评判项目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学习行动的特征。通过对比师生评价结果,找出造成结果差异的原因。
三、实践应用
《汽车构造》是职校所有汽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该专业学生接触的第一门与汽车紧密相关的课程,也是学生职业能力训练的第一阶段,在引导学生学习汽车零部件的结构特点,训练汽车拆装与调整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及学习兴趣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该课程理论性和实践性都较强。如果教师还采用以住的教学方式――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跟教师模仿的传统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活动,有不少同学会由刚开始有学习兴趣变成厌烦、逃避,甚至和老师对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会越来越差,学完了相关课程后,对汽车还是一无所知。哪么怎样才能改变这些问题呢?
在本学期的《汽车构造》课程的教学中,我根据上述原则,确立活动项目内容。下面以《汽车构造》课程中的第一章内容“汽车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及总体构造”为例,介绍如何应用项目教学法开展教学。
1.在学习本课程之前,我以“汽车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及总体构造”为活动项目,要求学生上网搜索有关汽车的发动机构造和工作原理的理论知识,包括相关文章、图片、动画与视频等,运用所学的信息技术的知识的技能,完成演示文稿的制作,在全班同学中演示。
活动的主要目的:巩固信息检索的有关知识和技能;巩固演示文稿制作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团队合作的能力;了解汽车发动机的相关知识,由于已经将枯燥的发动机工作原理的内容通过多媒体变成一张张直观的图片和各种有趣的动画片,从而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热情。
2.汽车发动机的拆装
(1)本课题通过拆装汽车“心脏”――汽车发动机,目的是使学生初步了解发动机基本工作原理、部件结构形式,对我校工科类学生拓宽知识面,掌握一门实用性很强的专业技能意义巨大。同时在拆装过程中将会使学生动手能力、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较全面的培养和训练,为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建立奠定现实基础。
(2)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每4―6人为一组,一台发动机;成套的拆装工具一套;各种测量具齐全。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理论讲授与动手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初步掌握汽车基本构造,发动机基本构造与工作原理,掌握机械总成、各零部件及其相互间的连接关系,拆装方法、步骤,以及注意事项;懂得并能正确地使用常用机、工、量具和专门工具;熟悉和掌握安全操作常识,零部件拆装后的正确放置、分类及清洗方法,培养文明生产的良好习惯,动手能力得到极大的锻炼和培养。在过程与方法方面:通过项目教学活动,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激励学生勤于实践、乐于探究的科学精神,形成严谨、务实、求真的科学态度。
项目教学法所追求的结果之一,表现为学生参与自己学习成就的评价。本课题在学生评价方面作了探索。本次评价不是简单地对目标达成结果作判断,而是对学生目标达成情况作分析评价。学生通过参与自己学习成果的评价,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体验到了自身的成就感,认识到了自己的智力潜能。同时也使老师发现了每个学生的闪光点,促进了师生间的交流,优化了组织教学。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2-0214-03
一、引言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位于九省通衢的湖北省武汉市,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的省属普通本科师范院校。为适应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需要,服务于湖北省及中部地区经济发展战略,“走实践应用路”,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努力培养适应区域基础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协调发展,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是我校的办学宗旨。我校的办学方向不同于学术型大学,而是直接为本地的行业和企业服务,学以致用,为地方企事业单位提供应用型人才,促进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校企合作是实现这类学校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目标的关键。因此,2012年,我校建筑与材料工程系与葛洲坝水泥集团有限公司签订了共同探索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模式的协议。葛洲坝集团水泥有限公司系中国葛洲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于2011年12月在湖北荆门注册成立,其前身为始建1971年配套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而兴建的中国葛洲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水泥厂,现下属14家分公司,企业资产总额80亿元,年水泥产能2100万吨,员工总数4000余人,跻身全国大型水泥集团行业。此次双方经过多次接触、交流和磋商,旨在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深度合作,培养企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二、校企合作的意义
近几年全球产业结构正在发生变化,虽然传统产业的规模、数量仍然占据主导地位,但新兴产业因其科技含量高和涉及领域广,优势逐步显现,成为未来产业的发展方向。统计资料显示,未来几年,我国新兴产业的市场规模将以30%~40%的年增长率高速发展,随之将带来数以百万计的就业机会。但目前市场上符合企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凤毛麟角,技能型人才短缺问题十分突出。为了适应这种变化,科学引导产业结构调整,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到2020年,我国要建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生教育理念、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以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1.探索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模式,明确专业培养目标定位,提高就业率。企业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之地,学校是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基地,只有充分了解企业的生产与建设,了解企业的技术进步,了解企业的人才需求情况,才能培养出符合企业要求、满足企业需求的受企业欢迎的高素质人才,而不是盲目的培养。没有企业参与的办学,势必会导致学校在教学时空、教学设备、教学手段乃至师资队伍等方面与企业需求脱节。开展校企合作能有效的使学校了解企业对人才需求的数量与质量的要求,从而确定人才培养目标,确立服务企业的办学理念,明确人才培养的质量要求,创新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变革人才培养的途径与方法,使之满足企业对技能紧缺型人才的需求。
2.通过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使得学校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零距离”,教学与实践“零距离”,实习与就业“零距离”。教学针对性更强,教学价值更高。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引导院校服务企业,在教学管理、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专业设置及教材内容等方面不断改革,满足企业的要求,培养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实际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
3.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有利于双师型教师培养。学校积极引导专业教师深入企业生产一线顶岗进修,紧密企业生产实际研发课题。同时要求企业生产经验丰富的技师参与开发课题和直接教学。教与学相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不断地接受新技术,掌握了行业最新信息,这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
4.材料工程技术专业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和实践,通过此专业实验班招生、教学、毕业的全程跟踪建立和完善该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更新教学内容,提高育人质量。通过研究和实施,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建立和完善材料工程技术专业校企联合人才培养的有效机制,使材料工程技术专业校企联合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教学内容系统化。
三、我系校企合作内容与形式
我系与葛洲坝水泥集团有限公司校企合作内容与形式主要如下。
1.“订单”培养。根据企业的需求,为企业提供“订单”培养。“订单”培养不仅仅是一张订单,包括从培养目标、课程计划到教学方法、评估方法等一系列的操作要在用人单位“需求”的前提下,充分发挥用人单位人力资源与物质资源在办学过程中的作用,培训项目和课程由双方协商设计,校企双方合开相应的课程。“订单培养”由学校负责组织和管理,由企业派人跟踪和指导。为此,我们双方共同商讨制定了人才培养方案,该方案注重培养既具有必要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及良好职业道德,能够“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上手快”并初步具备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为水泥工业生产、建设、管理第一线服务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2.顶岗实习模式。学生前一年半年在校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理论课程后,到企业进行为期半年到一年的顶岗实习。此期间由企业指派人员和学校的老师共同对学生进行实训;加强学校教学与生产实际的结合,弥补学校教育与企业生产脱节的缺陷,培养和锻炼学生解决企业生产一线实际问题的能力。校企共同研究开发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教材;并将与企业生产密切相关的、直接从企业生产一线提炼出的生产性案例式教学课题,在校内对学生进行实用的案例教学,或直接放到校企合作基地企业,由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或生产骨干,根据课题的内容和教学要求在生产现场实施教学。学校和企业共同参与管理,合作教育培养,使学生成为用人单位所需要的合格员工。探索教与学相结合、课堂与工厂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实习与顶岗相结合及专业教师与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相结合的模式。
3.产学研互动。发挥学校专业师资优势,加强校企合作研发,帮助企业解决相关的科研、技术难题,同时学校积极引导专业教师深入企业生产一线顶岗进修,紧贴企业实际进行培训课题开发。聘请企业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师、高级技师走进来一起参与课题开发和直接从事教学,使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使学科发展与市场需求相结合,使科研为经济技术发展服务。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由教师、企业人员一起带领合作培养的班级学生进行设备改造和技术攻关,将其开发为该班的教学课题。
4.合作建立职工培训基地。根据企业职工培训的要求,建立关键岗位的职工培训基地,为企业提供合适的培训项目和短期课程。目前我系已与葛洲坝集团水泥有限公司达成协议,为其企业的在岗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或取证培训,提高职工基本素质和专业素质,提高生产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
5.毕业生实习与就业合作。企业作为学校的实习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实习指导、技能培训和劳动报酬。企业也可选派优秀培训师、水泥行业拔尖人才到学校对学生进行培训。
6.水平和能力共同培养。在普通高校大力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指导职业院校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努力使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四、校企双方享有的权利和义务
在校企合作中双方都应履行自己的义务同时享有相应的权利,我们要求企业享有的权利:(1)提出本企业人才培训需求意见和计划,要求学校进行教育服务。(2)根据企业生产管理需求,向学校提出“订单培养”和“工学结合”教育。(3)研究学校学年度教育培训工作计划。(4)为学校办学决策提供信息,提出市场对人才的需要。(5)根据企业的需要,学校为其培养或委托急需的各类专业人才,并给予优先和优惠待遇。6)企业可根据自身的发展需要,优先从学校的毕业生中挑选优秀毕业生。(7)企业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技术和管理人员,可根据需要由学校聘任为兼职教授、副教授或客座教授。(8)对学校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企业和个人将载入院史,由企业或个人出资修建的校舍,购置的大型仪器设备,组建的实验室,可以用单位或个人名称命名。企业应尽的义务:(1)对学校的有关毕业生就业实训等方面提供咨询和合作。(2)按合作计划接收学校学生到本企业实习、实训、就业。(3)提供生产实习基地与场所,并选派有经验的管理或专业技术人员指导实习。学校应尽的义务:(1)根据校企双方确定的合作计划,经有关领导批准后,为企业培训人才,并优先满足企业提出的培训要求。(2)根据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保证毕业生的教育质量。(3)根据企业提出的要求,积极提供咨询和有关服务。学校享有以下权利:(1)学校根据企业需求,在课程方面优先提供有关专业培训课程。(2)要求企业联在学校建设、毕业实习和就业实训等方面提供合作。根据专业要求和学生实际情况建立相应的实习实训基地。(3)要求企业为学校培养“双师型”师资提供技术培训场所。(4)学校聘请企业中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和丰富生产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专家作为学校办学指导成员,进行咨询指导和讲学。
五、结束语
我校建筑与材料工程系与葛洲坝水泥集团有限公司的校企合作正在有序的进行中,人才培养方案已完成,职工培训计划正在实施。“双师型”教师培养已见成效,材料工程专业有教师11人,高级职称8人,中级职称3人,其中7人具有“双师型“资格,学校也非常重视,对“双师型”教师每年给予一定的奖励。转变人才培养观念,改变人才培养模式。树立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重点的办学思想,主动适应市场,转换办学机制,打造品牌,突出特色,建立全面创新、开放、互动、现代化办学体系。校企联合具有四赢性,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获得实际工作经验。学校获得了实习、实训设备和场地支持,提高了办学质量。企业投入比较少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以最小的成本获得了合格的岗位人员。政府提高了从业人口的就业率,使得社会更加和谐稳定。因此,校企合作,对于学生、学校、企业和政府都是有利的,具有四赢性。我们应该怎样培养人,我们培养的人能否服务于国民经济发展、服务于社会,这是当前产业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迫切需要解决的新课题。大力推进职业技能教育,走产教结合、校企合作的发展之路才是科学的解决之道。
参考文献:
[1]侯媛彬,郭凡,等.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技术创新与管理2010,(4).
[2]胡天明,李洪智,等.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在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13).
[3]李梁,李思睿.通过校企合作建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和探索[J].现代商业,2008,(30).
[4]国家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Z].2010-07-29.
2.全年目标:加快智慧教育建设。
上半年完成情况:聘请__市华伦投资咨询有限公司组织编制了《__区数字教育项目(三期)可行性研究报告》,递交区科技创新局进行评审;同时我局下发了《__区教育局关于申报第三期数字教育项目实验学校的通知》,组织完成了数字教育三期项目学校的选定工作。
3.全年目标:推进__实验小学等政府资助学校试点改革,推进基础教育市级试点实验区建设,进一步探索以办学体制、评价机制为重点的现代学校管理制度。
上半年完成情况:1.已完成区政府与__教育发展基金会关于承办__区__学校、__区__小学的承办协议的签署。2.两所学校已完成百万校长、优秀教师的招聘,现正积极做好学校办学理念、管理架构等开学准备工作。
4.全年目标:公办学校正编教师占比提高2个百分点。
上半年完成情况:2015年5月面向社会公招教师职员206名,已完成笔试、资格审查工作。现已向编办提交预合编制,正编、临聘教师比例调整为86:14。
5.全年目标:加快与华南师范大学等知名教育机构合作办学,引进一批高端教育人才。
上半年完成情况:1.积极引进华南师范大学参与我区政府资助学校试点改革,已完成区政府与华南师范大学合作战略合作协议及具体办学协议的签署。2.已邀请省、市、区教育、人力资源及心理测试专家组成评审组进行面试评审,按评审成绩由高到低排序确定20名拟聘人员、5名递补人员,区教育局于5月召开领导班子会议,评审结果并报请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审定。
6.全年目标:办好3所新开公办幼儿园。
上半年完成情况:我局于4月8日取得概算批复,总投资887万元;并于5月13日完成施工招标工作,由南通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标,目前在紧张施工中,按计划进行。
7.全年目标:扶持民办教育发展,实施“民办学校质量提升”工程。
上半年完成情况:1.积极督促4所民办学校上市一级评估。6月,市政府教育督导室专家组分别到旱塘学校、塘坑学校、联邦学校、康桥外国语学校完成了市一级学校评估工作。2.5月-6月,对68所民办学校进行了年度检查,完成了2014年民办学校年度检查工作。3.本季度,起草了《__区民办教育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并组织专家多次进行论证。
8.全年目标:研究规划建设国际学校,满足高端教育需求。
上半年完成情况:5月3日与立腾国际学校,6月1日、8日分别与耀华实验学校、京师大教育及美国星腾科教育集团洽谈,了解双方国际学校办学意向,洽谈办学事宜。5月21日参加发改局项目和经费专家评审会,并通过国际学校规划设计项目评审。6月17日,成立__区教育局国际学校建设工作小组。6月25日,梳理国际学校建设情况,形成《我区国际学校规划建设方案》(初稿)。
1.全年目标:扩大学前教育资源,加大幼儿园学位供给,新增幼儿园学位2700个。
上半年完成情况:上半年完成审批6个幼儿园,增加学位1860个,有效解决了部分片区幼儿的入园问题。
2.全年目标:大力推进普惠性幼儿园建设,新增30所普惠性幼儿园。
上半年完成情况:完成完善年度普惠园申报认定指标体系,制定《__市__区普惠性幼儿园申报认定量化评分表》。
3.全年目标:向5.2万名3-6岁在园儿童发放健康成长补贴。
上半年完成情况:发放2014-2015学年成长补贴,全区共有58290名在园儿童享受到健康成长补贴。
4.全年目标:向3000名左右幼儿园保教人员发放长期从教津贴。
上半年完成情况:对符合条件3601名幼儿园保教人员发放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从教津贴,共计12,378,600元。
5.全年目标:增加义务教育学位7600个,新建__实验小学、__科技城外国语学校、__九年一贯制学校、新横岗中学,扩建__小学;高中学位2400个,扩建__第二职业技术学校,完成实训楼建设。
上半年完成情况:__区__实验小学:已完成立项、可研、用地规划许可、方案审核、施工图设计及审图、人防,施工中。__小学扩建工程:已完成可研、用地规划许可、方案审批、施工图、概算批复、
消防审核、施工招标,施工中。__街道__科技城外国语学校、__街道__九年一贯制学校:已完成用地规划许可、可研、方案、施工图设计及审图、消防审核,施工中。横岗中学现址扩建职业高中部:已完成可研、用地规划许可、方案设计、施工图、概算批复、消防审核、施工招标,施工单位已进场,并进行土方外运。我局多次与街道办沟通,督促尽快完成土地合宗。横岗中学扩建工程:已完成可研、用地规划许可、土地合同、方案审批、施工图、概算批复、消防审核、施工招标,施工单位已进场,并进行土方外运。受地上果树青苗补偿影响,虽已进场,但施工进度较缓慢。6.全年目标:2015年春季学期向民办学校购买义务教育阶段学位3.5万个以上,缓解公办学校学位压力。全年向4500名以上民办中小学教师发放长期从教津贴,支持民办学校发展。
上半年完成情况:1.已审核通过46402名符合学位补贴的学生,共计118,238,600元。2.已对符合条件的教师发放长期从教津贴,共计19,312,200元。
7.全年目标:符合开放条件的公办学校运动设施面向公众合理开放。
上半年完成情况:联合区文体旅游局制定了《__区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管理办法(试行)》,在原计划增加开放7所学校运动设施的基础上继续扩大开放范围,目前实际开放运动设施的学校已达到43所。
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召开全区教育系统“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会,局党委书记上“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党课。下发《关于在__区教育系统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实施方案》,要求系统党员领导干部深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加强党性修养、改进工作作风。制定责任清单推动“两个责任”落实。出台了落实“两个责任”领导班子成员职责分工,明确了局班子、主要负责人、分管领导以及局纪委的具体责任,并制定了专题部署、专项调研等“十个一”具体行动责任清单,推动“两个责任”的落实。成立四个专项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了局招生、财经、招标、人事工作专项领导小组,统筹系统的招生、财经、招标、人事工作,局领导带头自觉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集体决策、科学决策,在全系统做出表率,发挥引领示范作用。推进“‘党员+’志愿服务促和谐”书记项目。制订了书记项目实施方案,明确了项目目标、实施步骤、责任要求。要求各学校结合自身优势、办学层级、地理位置等,从安全、德育、教学、后勤服务、校园文化建设、家校合作、家长学校、社区服务、结对帮扶等方面精选服务项目。
推动名校集聚。__北理莫斯科大学已进入实质性筹备阶段,过渡校区确定选址市体育运动学校;__吉大昆士兰大学稳步推进;__国际科技太空学院取得突破,项目建议书已获市政府批准;华南理工大学已完成初步选址,并与美国罗格斯大学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同济大学与区政府签署了《合作备忘录》;香港城市大学对动物医学院(__)建设方案基本完成了修订;__中医药大学前往澳大利亚与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进一步商议合作事项。完善工作机制。出台《关于建立特色学院建设暨驻区高校服务联席会议制度的通知》,定期召开联席会议;跟踪各高校进展情况,实行ABC分类管理及“每周一报”制度;推动我区与高校之间建立起信息沟通的长效机制,目前已经建立起“__信息学院”“华南理工大学”“同济大学”等多个微信群;建立了港中大(__)定期专访制度,每半个月定期要到港中大实地“蹲点”了解需求。开展国际学校规划。全面梳理了国际学校相关政策及各地国际学校办学情况,确定我区国际学校类型;考察全区教育用地情况,初步确定国际学校用地;与多家国际知名办学机构洽谈国际学校办学;向发改局申报国际学校规划设计项目,并成立区教育局国际学校规划建设工作小组,全面推动国际学校规划建设。
政府资助学校取得重大突破。__集团成立__教育发展基金会,与区政府签署了《__市__区人民政府__市__教育发展基金会政府资助学校承办协议》,参与__区__小学、__区__学校的试点改革,两校将于今年9月正式开学,现百万校长及优秀教师的遴选工作已顺利完成;区委区政府与华南师范大学签署《__市__区人民政府华南师范大学政府资助学校承办协议》,启动华南师大附属__大运学校和华南师大附属乐城小学的改革试点。福田区副区长率队赴__学习政府资助学校改革先进经验。探索现代学校管理架构。__区__
小学、__区__学校已经完成了去行政化的教师绩效工资方案的制定。两所学校办学理事会已召开三次会议,审定了办学理事会章程、校长人选、教师人选的名单,校长在理事会的领导下完了对学校的人员管理架构、学校办学理念及课程设计、教师绩效工资方案等的一系列学校开学准备工作。编制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通过编制规划大纲、逐科室访谈、原始资料收集、专家参与等多种方式,初步确定规划的目标、重点,对基础教育普惠优质发展、民办教育质量提升、教育改革创新、教育国际化水平提升等方面进行深入细致研究,完成《__区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初稿)》,正在广泛征求意见。起草《__区民办教育提升三年行动计划》。为进一步提高民办学校办学水平,激发社会力量办学活力,成立__区民办教育提升三年行动计划研究工作小组,经过多方研究、论证,形成《__区民办教育提升三年行动计划(送审稿)》。加强学校章程建设。为全面推进依法治教、依法治校进程,出台《__区加强学校章程建设推进依法治校工作方案》;举办5场培训并深入__小学等20多所学校进行现场调研和指导;成立了办学宗旨、治理结构、教育教学管理、师生员工管理、校产及财务等5个审核专业小组;目前已完成“样本”学校章程审核,正在进行龙城高级中学等24所__市依法治校示范学校的章程审核工作。加快特殊学校前期建设工作。根据《广东省落实特殊教育提升计划责任书》要求,摸清我区特殊教育现状,学习外区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先进经验,认真做好我区特殊学校建设前期调研工作,完成《__区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5-2016年)(征求意见稿)》。加快教育评价体系建设。创新学业质量监测评价,进一步完善《__区小学学业质量监测、评价与报告实施方案》,实行小学学业质量等级评价制,对学校和学生的学业质量采用增值评价或进步评价;探索建立区域绿色指标体系,完成《__区教育质量监测体系的建设与实施工作设想和需求》编制,加强与华中师范大学合作,加快开发具有我区特色的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创新招生入学便民机制。创造性地制作了“学区网路地图”、“招生指南动漫光盘”;为各学校添置高速影像拍摄仪,减少家长复印招生资料,2015年我区小一公办学校录取16429人,民办学校同步招生录取7550人,保证符合条件的申请人均“有书读”。一是全区重点、本科和省专各批次上线人数和上线率再创新高。重点本科首次突破千人大关,上线人数达1055人;本科上线2681人,省专上线5149人,再次分别突破2500人和5000人大关;重点、本科和省专上线率均较去年大幅提升;公办高中各批次上线率均再超全市平均水平。二是全区文化类、艺体类、高职类齐头并进,全面飘红。全区文化类考生重点、本科上线率增幅达13.9%、6.6%;艺术体育类考生重点、省专上线率增幅达20.9%、9.5%;高职类省专上线率再次达到100%,位居全省第一,3位考生以数学满分的成绩荣获省单科状元。三是高分人数显著增长。理科总分680分以上2人、670分以上4人,分别较去年增2人和3人;8人达到清华、北大录取线,其中文化类考生2人。2人获得南方科技大学校长实名推荐资格,以超过重点线80分的成绩有望被录取;82人获得港中大综合评价(面试)录取资格。四是民办高中教育质量大幅提升,协同优质发展成效显著。民办高中重点本科上线126人,首次突破百人大关;本科上线首次突破300人,省专上线首次突破1000人,重点、本科和省大专上线率均大幅提升。五是教育国际化成绩斐然,入读国际名校人数直线飙升。龙城高级中学有5人首次获国家公派俄罗斯留学资格(广东省仅有5名),建文中学廖惠灵同学获国家公派欧洲名校留学资格(广东省仅3名),另有23位同学分别被美国华盛顿大学、美国纽约州立大学、俄罗斯圣彼得堡大学、澳大利亚昆兰士、纽卡斯尔大学等世界名校录取。
下半年工作计划
结合市“两会”及市党代会最新要求,我们确定了今后一段时间的发展思路:以市委市政府“两区三市”和区委区政府“两高两创”战略为指导;坚持“民生”“高端”“质量”三个重点,把握“高等教育集聚化、基础教育优质化、职业教育多元化、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公益化”四大趋势,敢于担当,攻坚克难,全力打造国际国内一流、惠及全民的高端优质“教育之区”,为建设更高质量的民生幸福城市贡献力量。下一阶段重点推进以下六项工作:
一是转作风,营造敢于担当、真抓实干的工作风貌。全面开展“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专题教育活动,认真贯彻“三严三实”要求,持续改进系统工作作风,塑造一支“直面问题、马上就办、敢于担当、攻坚克难”的高素质教师干部队伍。
二是促改革,在教育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稳步推进政府资助学校试点改革,探索建立管办评分离的现代学校治理体系;完成《__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制定;制定《__区加强学校章程建设推进依法治校工作方案》,推进“一校一章程”建设,全面落实依法治国要求;探索开展学生专项素质检测,构建具有__特色的教育质量健康指数体系;完善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制度,构建具有__特色的学校经常性督导检查模式,为__市创建国家级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提供借鉴经验。
三是强保障,多管齐下加快推进学位建设。科学梳理各片区学位需求,创建全区学位预警电子地图,挖掘改扩建学校的潜力,加快学校建设进度,吸引社会资本捐资建校,整体研究、系统解决公办教育资源紧缺问题。新建一所特殊教育学校,促进特殊教育质量的提升和发展。
一、样本学校的概况
深圳市育才中学创建于1983年,地处深圳蛇口半岛,2000年由南山区政府管理。学校为单设高中,1993年被评为深圳市重点中学,1995年被确定为省一级学校,2004年8月被确定为高中课改样本学校。学校占地面积2.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万多平方米。学校共有30个教学班,1185名学生。其中2004级高一年级有10个行政班,399名学生,任课教师30人,其中高级职称16人,中级职称10人,初级职称4人。学校生源所在地主要为南山区。南山区为国家首批38个义务教育课改实验区之一,2004级高一学生是经过初中课程改革的首批高中新生。学生思维活跃,知识面广,创新意识浓,合作意识强,体现出初中课程改革的显著成果。把育才中学作为高中课改的样本学校可以反映出基础教育阶段课改的整体性和连贯性,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二、样本学校的实验方案
(一)实验目标的设想
样本学校根据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的框架,结合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和自身的办学条件,因校制宜,制订了切合实际的课改方案,争取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学校有自己的办学特色,教师有较先进的课改理念和教学经验,学生素质基本达到课改的实验要求。
(二)实验的指导思想
课改实验指导思想是:“积极稳妥、有序推进、彰显特色、促进发展”。即有利于课改积极稳妥地推进,有利于发挥已有教学组织管理的优势,有利于办学特色的形成和凸显,有利于学校品位的提升和可持续发展。
(三)实验工作的前期策略
1.统筹规划,时间居先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样本学校在实施新课改实验前,首先要做好整体规划,以优化教育实践环境,获取理想教育质量,落实教育部课改方案理念。样本学校制订了《育才中学实验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明确了各阶段的推进目标和工作重点,保证高中课改准备工作有条不紊地展开。方案具体包括:课程编排的原则、课程结构及课程管理、选课指导、“三师一体”的管理模式、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方案、学分认定办法等。
以《高一年级第一学期课程设置方案》为例。课程设置以必修课程为主,选修Ⅰ和Ⅱ为辅,必修课程开设了语文、数学、外语、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体育与健康、艺术、研究性学习等13门课程(政治、历史、地理、生物四门课程分两个学段开设,第一学段1—6班开设政治、生物,7—10班开设历史、地理;第二学段1—6班开设历史、地理,7—10班开设政治、生物);选修Ⅰ开设了1门数学史选讲,选修Ⅱ开设了26门,研究性学习做到学科内实施与专题学习相结合;通用技术、社会实践集中安排;社区服务课余在校外安排。在课时安排上,全学年40周教学时间,上课时间为36周,复习考试2周,社会实践和通用技术各1周。每周必修课时35节(每天8节课,剔除周一1节班会和周五下午第4节),选修课程3课时(学生任选1课时)。
课程设置方案关系到师资配备、课时安排、场地和设施需求等许多因素,必须预先加以规划。对于这种课程设置方案是否科学和合理,我们只能先在讨论基础上提出假设,但可以在以后实践过程中再修改和调整。例如,第一学期结束后感觉课程安排太满,学生负担较重,第二学期的课程编排即作出调整,减少并行科目,停开生物必修课,留到高二开设,每周安排35课时(含所有选修课程),保证学生每天1小时的活动时间。
2.教师准确把握学科的课程标准
各学科的课程标准是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的思想演绎,是实施课改的物化基础,是课程方案和改革精神的体现,是教师开展具体教学活动的依据。所以,组织教师认真学习研讨和正确把握各学科的课程标准,是一项关系课改成败的重要实验措施。
3.规范选修课和指导学生选课
样本学校计划在前几年开设的一百多门拓展性课程的基础上,对照新课改方案进行筛选加工,第一学期向学生推出26门选修Ⅱ,第二学期向学生推出31门选修Ⅱ。其中,有在校内外产生广泛影响的《青春读书课》,还有《英语戏剧表演》《心理修养》《时事论坛》《多媒体编程》《水墨山水技法》《插花艺术》《桥牌进阶》等选修课。
面对琳琅满目的选修模块和纷纭复杂的课程组合,学生必须学会选课。学校指导学生应掌握一些原则与技巧,例如,必修优先、注意均衡、符合个性、量力而行、学会调控、寻求帮助等等。
4.整合资源,协调环境,形成课改合力
样本学校首先关注人力资源。为了充分开发教师人力资源,学校印发了《教师可开设新课程情况调查表》《新课程培训内容需求调查表》等,对教师的学术功底、学术类型、学科特长等进行逐一调查,力争建立优势学科群,开出丰富多彩的高质量的选修课。同时,学校根据教师对培训的需求,组织全体教师参与《高中课程改革概要》通识培训,组织骨干教师参加全国高中新课程研讨会,赴北京、上海等教育先进地区进行考察取经,分享课改经验,探索发展道路。
学校十分重视学生人力资源。学校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等形式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方式和生活情况,研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以及实现自己目标的过程中的活动载体,让学有特长的学生自己开发课程资源,鼓励学生调节自己,增强课程改革的适应性。
学校也积极开发利用社区文化资源。样本学校地处蛇口的优势区位,那里有高科技园区、招商地产、招商物流、蛇口港等社会实践基地。还有已经建立校际联盟的深圳大学、深圳博伦职业技术学校等,学校要重视这些可以共享的教育资源的充分利用。
学校还重视舆论宣传。为了寻求新课改的环境支持,学校召开学生家长会,寄发了《致家长的一封信》等,向家长及社会宣传课改精神,以消除他们对课改的疑虑。
5.建立组织保障
样本学校在新课改实验前期分别成立了课改领导小组和课改指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六个工作组,分别是:新课程的领导、组织与推进;教师队伍建设、新课程理念的传播与沟通;新课程的教学实施、校本教研及教师专业发展;学校课程方案的形成、课表编制与学生选课指导;学生管理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计划安排;新课程实施的物质保障。课改指导小组成员的职责是:课程开发、课程编制、教学实施(培训与指导)、选课指导、学分认定(评价)等。学校工作紧紧围绕课改这一中心进行,每次行政会议的最重要工作就是研究课改工作。学校编印校内课改专刊《课改速递》,发表教师的课改体会,介绍先进地区的课改经验,通报最新信息,排查存在的问题,落实应对措施。
与此同时,学校还建立和完善“网络电视中心”“实验中心”和“图书资料中心”,为新课改的全面铺开,在硬件上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三、实验过程的主要举措
(一)构建校本教研体系
校本教研是教师提升自身素质、适应新课程的有效途径。为此,样本学校在实验过程中构建了“一二三四五”校本教研体系。
“解决一个问题”。每个备课组在学期初,根据本年级、本学科的实际,经过集体讨论、确定教学中存在的一个具体问题,作为本学期教学研究的重点。通过问题的解决,提高教学质量,锻炼教研队伍,形成务本务实的教研风气。
“实现两个提高”。校本教研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教师教研能力为工作目标。学校鼓励教师在校本教研活动中得到发展和完善,努力实现由教书匠向研究型、专家型、学者型教师的转变。
“狠抓三课落实”。“三课”指集体备课、公开课和课题研究,学校以此作为校本教研的实施平台。教研组、备课组根据学校集体备课制度,组织教师在个人精心准备的基础上,展开集体讨论,形成对教材处理的整体意见,教师再将集体智慧与个人风格结合起来,完成具有个人特色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案。教研组负责组织举行各级、各类型的公开课,抓好公开课的说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改进等各个环节的工作,最大限度地发挥每堂公开课的探索和示范作用。学校要求每位教师以个人或集体的方式参与各种教育教学课题的研究。
“实施四级管理”。建立校长室—教导处—教研组—备课组四级的校本教研管理体制,明确各级职责,责任分工到人,各级互相督促,全员参与, 共同推进校本教研工作。各级都有明确的职责及其要求。
“突出五个环节”。以学习、实践、引领、反思与交流、创新五个环节为学校教研活动的主要流程。在各个环节中贯彻执行校本教研的精神和要求,落实校本教研的各项任务,使学校的校本教研工作在五个环节的循环中,不断地得到充实和提升;在务本务实的教研实践中,努力提高校本教研的学科含量、理论含量、人文含量和创新含量,推动学校教研文化的形成。
实验过程中,“一二三四五”校本教研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一系列学习研讨和实践,认识统一了,理论丰富了,能力提高了,效果明显了。
(二)创设“三师一体”的育人模式
所谓“三师一体”,就是班主任教师、教学班科任教师和导师三者以服务学生为目标的相互融合和渗透的一种管理体制。它以行政班为基本管理单位,以教学班为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以导师作为两者交叉的空白点予以补充和延伸,形成以行政班班主任教师日常管理为基础、以教学班教师实施教学管理为重点、以导师实施个性化教育为目的的管理系统,对学生实施立体的网络化的整合教育,保证学生在新课程的环境下顺利成长。[1]经双向选择,学校为每10名左右学生配备一名导师,导师对学生采取集中指导和个别指导相结合,主动与家长沟通,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及适应新课改情况作了比较全面的了解和指导,让家长放心,让社会理解。这样,既可保持传统的优势,又能落实课改的精神。
(三)开展教育研究
样本学校以《高中新课程学校评价与新课程实施过程评价》和《综合实践课程实施方案》两个专题研究作为学校总课题,并将总课题分解为若干个子课题。学校鼓励教师自觉投身到各个高中课程研究子课题中,在课题的理论学习和实践尝试中,教师们有了深切体会:课程改革是每个教师的责任和使命,它需要探索,需要创新,更需要激情;迟改不如早改,被动改不如主动改,少数人改不如大家一起来研究课改。随着专题研究的不断深入,教师的学术成长顺利地推进了课改的实施。
学校在推行课题研究的同时,把课堂教学与课题研究紧密结合起来。学校将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的优质课、观摩课全面铺开,在各门学科中形成一些典型的课例、案例,作为探索新课程实验研究的“路标”。学校还聘请一些外地的课改专家学者来校进行专题讲座。引导大家分析可能出现的种种困难,如:教师的传统思维与新课程理念之间的矛盾,教师的专业能力与课程专家预期之间的矛盾,民主、合作、对话方式等与传统文化之间的矛盾,大班额授课与学生个性发展的矛盾,理想评价与现实评价的矛盾,课程改革与社会可接受程度之间的矛盾。动员教师要做好角色转换:由“中心”向“合作者”转变,由“主导者”向“促进者”转变,由“信息源”向“信息平台”转变。教师在实验研究过程中既可提高自己的科研意识和能力,又能提高自己在新课改下的教学业务能力。
四、实验结果的分析
(一)课改引发了学校管理的深刻变革
第一,管理方式发生了变化。学校由传统的教学管理走向课程建设、课程领导和课程经营,学校各职能部门围绕课程方案的精神制订工作计划。教育教学设施按照新课程方案的要求配置。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和优化、校本教研制度的建立和落实来改变教师的教学观、课程观、学生观,进而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
第二,教学管理适应了课程结构的变化。样本学校能够根据国家课程方案的要求,规范前几年开设的拓展课,按照课程内容和课时的比例关系,使它们享受和必修课一样的学分待遇;进一步完善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等项目管理,使之系统化并增强可操作性。
第三,教学行为发生了变化。教师从多渠道了解学生;综合利用多种方式、多种资源教育、引导学生;研究大纲与课标的区别和联系,力争在弹性的课标中找出刚性要求,探索教学规律。
第四,评价方式发生了变化。样本学校建立了《学生学习过程评价体系》,由过去单一的考试成绩评价改为多元评价、重视学习过程、关注学生个性发展等多种方式的评价。
(二)教师对新课程理念高度认同
通过前一阶段的实验,教师对高中新课程的方向表示极力地赞同。高中课程结构的均衡性,使那些传统意义上的“小学科”,特别是非高考学科的教师有一种特别的自尊,教学辅助人员也都自觉学习课程标准,选择适合自己选修模块教材的学习,并踊跃申请上课,极大地调动了全体教职工的工作热情和创造性。他们认为,新课程对通用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的充分重视,有利于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和谐发展和科学发展。
高中新课程在选择性上的增强,也给教师以很大的欣喜。他们认为,这将令学生获得更符合他们自身条件和兴趣的发展,这是一个很大的突破。“这的确是我们所希望的方向。它让过去我们自己在悄悄做着的那些尝试一步一步地走向前台。”此外,学校拥有课程编制权,有利于教师特长的发挥,有利于学校品位的提升和特色的形成。
(三)教师的合作意识有所增强
课程的综合化趋势催生教师素质的综合化。它要求教师从个体转向集体,走向合作。学校制订了教师《集体备课评价体系》,经常开展同学科教师之间的交流和不同学科教师之间的交流,意在渗透和培养教师跨学科的意识和能力。学校重视在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合作的同时,还注重教师与管理者、专家、学生、家长及社区的合作,优化教育环境。
(四)教师的科研能力有所提高
2004年以来,样本学校的教师在国家级报刊上就有二十余篇有关高中课改的研究文章发表;有的教师成了某一门学科课程的专家,有的是国家级和省级课题组成员。《高中新课程学校评价与新课程实施过程评价》和《综合实践课程实施方案》两个专题研究都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为国家、广东省高中新课程实施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五)教学环节得到了优化
教师初步做到“三个转变”,即:备课向设计转变,上课向情境转变,作业向对话转变。学校制订了《课堂教学评价系统》,教师不是简单地使用教材,而是博采众家之长,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课堂创设情境,注重生成,联系生活,尊重生命,实现人文关怀,克服知识本位和单向灌输,民主、平等、合作、交流的和谐师生关系得到充分体现,课堂教学发生显著变化。学校高一年级数学备课组主动申请“教学开放周”,欢迎校内外教师听课指导;学校还对语文、数学、英语、政治、生物系列研究课进行全程录像,课后微格分析,仔细揣摩,反复探究,实现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优化。
(六)学生的整体素质有所提升
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原有基础上有了提高。选修课给学生选择教师和学科的权利和机会,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良好的学习习惯正在逐步养成。通过一项对教师的调查表明:与上一届高一学生相比,教师认为,现在的学生不仅学习成绩提高了,而且动手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思维能力较强,学习视野较宽,学习的潜质较好,业余爱好较多,在课堂中容易沟通和对话。
五、问题与对策
(一)问题
1.体制和机制的创新问题
新课程为了顺应国际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课程结构和设置具有很大机动性,这种情况使学校对教师的需求具有不确定性。教师需求变化的频率很快,以至于现在的人事管理制度无法满足这种变化,如何适应这种变化是需要进一步思考和研究的。课改管理体制的高度集中与中小学校个性化的特色办学空间的开发,如何将体制和机制的创新放眼课改的长远可持续发展等等,这些都是需要从宏观上和长远上认真研究解决的问题。
2.课改与高考的对接问题
新课程在多大程度上能适应高考的考试要求,这是样本学校师生和家长共同关心的问题,也是必须直接面对的问题。新课程的学习领域和学科课程标准下的教学内容在高考过程中是否能得到体现,是关系到课改能否顺利进行下去的关键问题。这说明课改的评价导向非常重要,评价问题是制约新课程顺利实施的瓶颈。如何将选修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综合素质评定等与高考或与高校录取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并统筹考虑职业教育取向问题等等,以建立科学的有技术支持的课程评价体系,已成为当务之急。
3.教师培训的实效问题
目前,教师培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第一,重知识轻情感。培训注重机械地灌输知识,而对课改的深层的经济文化背景剖析不够,轻视或忽视对被培训者的情感渗透,致使部分被培训者对课改的体会不深,认识不高,理解不透,热情不够,使命感不强。第二,重理念轻案例。培训的理念阐述过多,有空对空的感觉,运用实际案例引领的较少,即使运用,也是一些极端的案例,不注意筛选,不具有典型性。第三,重证书轻实用。一般说来,教师比较推崇校外培训,对校内培训重视不够。由于条件的局限,怎样使全体教师获得高质量的校本培训,使他们领会到新课程的精髓,将课程改革的理想落实到课堂教学和教师的日常生活中去,将是新课程顺利实施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有些校外培训集中一段时间,结束后人手一张结业证书,至于培训的效果如何无人过问,对培训工作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和被培训者的素质提高情况更是缺乏追踪研究。有些培训表面上轰轰烈烈,实际上收效甚微,既耽误了时间,又浪费了财力和物力。
(二)对策与展望
1.从课程领导来说,建议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要切实加强对高中新课改的领导。高中课改是一个世界性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政府要担起责任,建立起以政府牵头的高中课改推进与研究的共同体;有关决策部门要高度重视,要把课改当做一个常规的重要的工作来抓,善始善终。相关部门思想要统一,态度要鲜明,准备要充分,方法要稳妥,坚定不移,全情投入,整合社会各方面的有利因素,让全社会都来关注和支持课改,营造一个好的外部环境。
切实把握好课改推进的速度。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各学校的情况都不一样,不能搞一刀切。即使是同一地区的学校与学校之间、同一学校的不同学科之间、同一学科的不同教师之间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课改不可能一蹴而就,不能操之过急。课程改革,本质上是社会文化价值再造的过程,文化的过程就是隐喻的过程、渗透的过程、积淀的过程。因此,我们既要积极支持推进课程改革,看到课程改革的可喜成果和好的主流,也要认真分析科学对待前进中的问题和矛盾。
2.从综合配套举措来说,建议做好下列工作
课程实施要突出创新性。从面上来看,课程实施中有脱离实际的现象,特别是理科的一些选修模块及实验,许多学校因师资、设备和经费等问题很难开设。例如,生物学科中的DNA提取实验,需用活鸡血,正常情况下,一个班级按5只鸡的标准,一个年级需用几十只甚至上百只,对于一般学校来说,经费负担是很重的;面对许多学校的大班额,选修课的比重显得过大,学生走课的面太广,给学生管理和有效考评带来困难。这些问题的解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实施者的创新能力。
高考改革方案要尽早(或同时)出台。高考改革方案本身就是高中课改的有机组成部分。教育改革、课程改革、教学改革都离不开评价制度的改革。高考方案不能配套而及时出台,学生就无法选课,直接影响课改的进程。比如,物理和化学等学科,各有6个必修学分,2个必修模块是4个学分,剩下的2个学分要在选修模块里拿。实验学校现在高一物理课已经学完必修模块的内容,现在高考方案没下来,学生没法选以后的课程,教学工作也没法安排。高考要体现学生的选择性,高考方案要适应高中学生的人文方向、应用方向、学科研究方向的准定向发展,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早作选择。
研究高考目标与课程目标的同一性。高考方案要体现课改的精神,无论哪个国家,不可能把所有学的东西都拿来作为高考的内容,但中国的现实情况却是不考就不学,或者不认真学,所以高考方案要合理而可操作。比如,体育与健康、技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等,假如高考要考,具体怎么操作,方案制订要慎重,否则,既加重了学生的负担,又失去了考试的信度和效度。高考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要体现科学性、可行性、渐进性和社会可接受性。
加强教材的建设与领导。教材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现在鼓励教材多样化,这当然符合当今世界课改的潮流,但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一下子放开,教材质量难免良莠不齐,教师也很难适应。因此,教材多样化首先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其次,要加快同学科或不同学科之间教材会审制度的建立。
高中课程是为学生终身发展打基础的,这个基础在课程结构上要体现均衡性,共同基础既不能降低,也不能盲目拔高或单科拔高。中小学教材建设应有主流教材,就像教育部周济部长指出的那样,“当前,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在教材建设中要形成主流教材。中国文化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它的统一性。所以在某种程度上,我们要争取有若干教材在使用中占有主流地位。特别是有些学科的教材带有非常重要的意识形态方面的要求,这一点我们要非常清醒,不可掉以轻心。”[2]选修教材可以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体现个性和特色。这样既能让学生学到高质量的教材,又能节省很大的人力物力。
完善教师的培训制度。建议利用正常教学时间安排教师的轮训制度。培训中结合教师的自我导向,应采用情感渗透、以问题为中心、经验参与的培训模式,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避免操之过急,急于求成,同时,要充分理解并积极化解教师在新课改过程中的疑虑和焦虑,进一步改善他们的工作环境,调整他们的心理状态。
3.从高等师范院校和教研部门来说,建议做好以下工作
要加快专业设置调整和课程改革,主动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师范院校尤其要考虑对师范生综合学科能力的培养,要关注课改中的中小学学生研究性学习模式的动向。
课改专家要深入课改教学一线实践,帮助教师专业成长。应与基层学校建立稳定的联系制度,与校长、教师、学生一起研究课改,要耐心细致地引领教师。
4.从学校层面来说,建议做好以下工作
要全面理解和把握高中课改的理念和本质。第一,需要对基础的概念进行反思或重新理解,这里的基础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基础,也不是“难、繁、偏、旧”的基础,这里的基础既有稳定的,也有动态的,主要是指对学生终身发展有重要作用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情感、态度,终身发展的意义就是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第二,对本次高中课改中的选择性有一个辩证的认识。选择性是在保证共同基础下的选择,它是学生个性特长发展的制度保障。第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亮点。这门课程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它注重体验和整合,是科学世界和生活世界的整合,是理性智慧和形象智慧的整合,是个体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整合。综合实践课程23个学分,占的比重很大,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要重视教师在课改中的专业发展。教师在新课改中的重要性无论怎样强调都不过分。“课程改革与教师专业发展是互动的,课程发展就是教师发展,没有教师发展就没有课程发展”。[3]面对新课程,如何避免教师包括一些优秀教师“越来越不会教”“心中无数”的现象,关键是要提升教师的课程素养。它是课改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课程素养包括课程意识、课程理解、课程决策、课程实施、课程整合、课程开发、课程研究和课程评价等方面的修养,体现教师在课程实施中比较稳定的能力和文化价值观。
在课程实施中要辩证地把握操作规范。教师要正确处理好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防止机械地设置情境,生搬硬套,忽视基础,或者脱离知识与技能片面地注入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教师要立足实际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确立适切而具体的教学目标,尽量减少理想课程的损耗,由课程的“忠实取向”走向“相互调适”和“课程创生”。避免教师主导的弱化,教学目标的虚化,教学资源的泛化,教学过程的形式化和刻板化。要根据高中学生的特点,处理好严格要求与激励赏识的关系,避免一味地宽容、赏识和激励,放松对学生的管理。
*本案例研究广泛地吸收了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教师及第29期全国省级重点中学校长研修班学员的意见,参与讨论和修改的有李酉亭、付晓秋、应俊峰、赵中建、陈永明、吴志、李伟胜、王能斌、吴宇、汪适中、程先鹏、孙文锦、黄河清、石德才、陈世春等专家,在此深表谢忱。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