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影像设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中图分类号】R45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4-0116-01
引言
放射科大型设备对于现代医院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的设备不仅占医院固定资产的一半以上, 而且全院资金收入的很大比重也是放射科所带来的。因此,保证放射科设备的及时更新和良好运转是全院科室正常运转的前提。
特别是随着我国经济飞迅发展,国内不少医院购进了许多先进的大型影像仪器设备。但如何有效的使用这些设备,最大化的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不仅有利于整个科室,而且对全院的发展也有重大利益。
本院放射科目前使用的影像设备是北京中科理想科技有限公司于2007年投入市场的 “北京中科美伦(ZK-DR)直接数字化X射线成像系统”。DR即 Digital Radiography,是一种广义上的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主要应用于医疗诊断与病理检查的X射线成像检测设备,由电子暗盒、扫描控制器、系统控制器、影像监示器等组成,可以直接将X线光子通过电子暗盒转换为数字化图像。[1]
1 直接数字化X射线成像系统的优势与弊端
经过多年的使用,我认为,与同类产品相比较,它具有以下几点优势:
(1)它采用了专业的CCD 探测器,不仅分辩率高,而且图像清晰、细腻。通过先进的减背景和去噪技术保证了较高的空间分辨率和信噪比,医生可根据需要,进行诸如数字减影等多种图像后处理,以期获得理想的诊断效果。
(2)它大大缩短了成像时间,拥有较高的探测器灵敏度,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病人所吸收的辐射量。无疑,对于病人来说,这是一个极大的优势所在。
(3)可以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已经改变了传统的胶片摄影方法,图像信息可由磁盘或光盘储存,并进行传输,这使得医院放射线科省去胶片库房,用采用计算机无片化档案管理方法取而代之。结束了X线图像不能进入医院PACS系统的历史。同时,节省了大量的资金和场地,也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为医院进行远程专家会诊和网上交流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4)数字化的图像质量,经过图像处理系统的调节、整合,可以达到最佳的视觉效果。而且它所含的影像信息量,也可与传统的X线成像相媲美。同时,它对摄照条件的要求也不是很高,不需要暗室操作,可以适用于野外、车载、山区等坏境。
2 直接数字化X射线成像系统的维护与完善
任何一种新的产品在使用过程中,都是有利有弊。虽然DR的使用给医生和患者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是它同传统的X线成像一样,所得的信息均为其投照部位的重叠影像,不能向CT一样做到三维空间成像。此外,其检查费用较普通的X线摄影高了许多,随着国家一系列医改措施的出台,尤其是在大型仪器检查费用降价以后,更多的患者更倾向与性价比较高的螺旋CT检查。
现代大型医疗设备具有精密、智能、集成、数字和自动化程度高的特点,因此,无论是使用还是维护,都需要对相关的人员进行培训。
任何新的设备到科室投入使用之前,必须对护士和新招聘的医技工进行培训。对于放射科而言,主要是讲解影像设备的结构、性能和具体使用方法,以及使用时的注意事项。此外,在投入使用后,必须有一个熟练的老员工来带领新员工操作设备,在经过3个月左右的磨合期后,新员工方可单独操作设备。
一台设备使用期限的长短, 性能稳定与否,测试精准度的高低, 除了取决于设备本身质量的好坏外, 在很大程序上取决于使用过程中的维修和保养。尤其是现在,一台大型设备的价钱往往很高,占了本部门支出的很大一部分,因此,设备投入使用后,如何使其长时间的发挥应有的功效就显得尤为重要。
多年的工作经验告诉我,应当给每台设备建立使用档案, 也就是使用记录,具体内容包括设备每天的开关机时间、运行状况、故障情况、维修和处理结果、检查人员等, 由设备的操作人员记录并签字。
对于设备的日常清理和维护,应当在每台设备投入使用前,设立专门人员负责,责任到人。[2]上班后首先检查电源电压,工作中注意观察仪表指数有无异常,设备运行中有无异常声音等。如有问题,应立即做出记录并报告给维修人员前来检查。下班前对机器和机房进行常规的清洁和打扫,同时填写使用记录。
除了每天的保养之外,对于设备,也应坚持每周一次大的、全面的清洁保养。具体包括检查螺丝、旋钮有无松动,机械转动是否灵活,钢丝是否牢固和有无断股等,并对机器表面消毒和维护。维护保养完毕,填写维护保养记录。对于每周的全面保养,应有专门的“每周保养清单”,对照着清单的每一项内容,逐一坚持填写,防止因为工作的疏忽而漏掉的哪一项。坚持完毕后,应有科室主任或者具体负责人员来检查验收,合格后,再签上自己的名字。一旦出现问题,应有人对此负责。
在做好以上两项工作的同时,我们也要与提供设备的厂家的维修部门和本院设备科保持良好工作关系。一般而言,大型设备的保修期是一年,在这时期内,设备出现问题还好解决。但是,在设备超过保修期后,我们更要同厂家维修部门保持密切的联系,或者向他们咨询一些技术问题,以保证在设备出现问题后,维修人员能及时到位,以免影响设备的正常使用呢。同时,我们也要不断地向设备科汇报设备的使用情况和状况,共同作好设备的使用管理工作。
如何有效的加强对放射科设备的管理和维护, 无论是医院设备科,还是放射科,都是一种需要引起重视和不断考虑、解决的问题。面对着影像摄影技术的日新月异的发展和购置、更新设备经费的紧张, 我们全体医护人员应当做到:一旦拥有某种新设备,就要爱护它, 建立专门人员对设备进行监管, 同时,也要合理的使用和及时维护, 这样才能保证发挥设备应有的功效, 更好地为医生和病人服务。
参考文献
The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of Medical Imaging Technology and Equipment
Abstract: With progress of technology medical imaging technology makes considerable development and the position in the medical field will be even more important .this paper shows the developing process of medical imaging technology ,the achievement of medical imaging technology accomplished during the recent years and discuss what will be the next hot area.
Key words:medical imaging technology;develop;hot area
宇宙之万物,无不由分子组成。而组成分子的原子,则是由原子核和围绕原子核旋转的电子组成。人们通过对分子,原子的研究, 终于在1895年伦琴发现了X-ray,这是20世纪医学诊断学上最伟大的发现。X-RAY透视和摄影技术作为最早的医学影像技术,直到今天还是使用最普遍且有相当大的临床诊断价值的一种医学诊断方法。医学影像技术主要是应用工(程)学的概念及方法,并基于工(程)学原理发展起来的一种技术手段(包括原理、方法、装置及程序),其实医学影像技术还是医学物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用物理学的概念和方法及物理原理发展起来的先进技术手段。医学影像信息包括传统X线、CT、MRI、超声、同位素、电子内窥镜和手术摄影等影像信息。它们是窥测人体内部各组织,脏器的形态,功能及诊断疾病的重要方法。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以胶片为主要方式的显示、存储、传递X-ray摄像技术已不能满足临床诊断和治疗发展的需求,医疗设备的数字化要求日益强烈,全数字化放射学、图像导引和远程放射医学将是放射医学影像发展的必然趋势。
1 传统摄影技术在摸索中进行
1.1 计算机X线摄影
X射线是发展最早的图像装置。它在医学上的应用使医生能观察到人体内部结构,这为医生进行疾病诊断提供了重要的信息。在1895年后的几十年中,X射线摄影技术有不少的发展,包括使用影像增强管、增感屏、旋转阳极X射线管及断层摄影等。但是,由于这种常规X射线成像技术是将三维人体结构显示在二维平面上,加之其对软组织的诊断能力差,使整个成像系统的性能受到限制。从50年代开始,医学成像技术进入一个革命性的发展时期,新的成像系统相继出现。70年代早期,由于计算机断层技术的出现使飞速发展的医学成像技术达到了一个高峰。到整个80年代,除了X射线以外,超声、磁共振、单光子、正电子等的断层成像技术和系统大量出现。这些方法各有所长,互相补充,能为医生做出确切诊断,提供愈来愈详细和精确的信息。在医院全部图像中X射线图像占80%,是目前医院图像的主要来源。在本世纪50年代以前,X射线机的结构简单,图像分辨率也较低。在50年代以后, 分辨率与清晰度得到了改善,而病人受照射剂量却减小了。时至今日,各种专用X射线机不断出现,X光电视设备正在逐步代替常规的X射线透视设备,它既减轻了医务人员的劳动强度,降低了病人的X线剂量;又为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应用创造了条件。随着计算机的发展数字成像技术越来越广泛地代替传统的屏片摄影现阶段,用于数字摄影的探测系统有以下几种: (1)存储荧光体增感屏[计算机X射线摄影系统(computer Radiography.CR)]。(2)硒鼓探测器。(3)以电荷耦合技术(charge Coupled Derices.CCD)为基础的探测器 。(4)平板探测器(Flat panel Detector)a:直接转换(非晶体硒)b:非直接转换(闪烁晶体)。这些系统实现了自动化、遥控化和明室化,减少了操作者的辐射损伤。
1.2 X-CT
CT的问世被公认为伦琴发现X射线以来的重大突破,因为他标志了医学影像设备与计算机相结合的里程碑。这种技术有两种模式,一种是所谓“先到断层成像”(FAT),另一种模式是“光子迁移成像”(PMI)。
1.3 磁共振成像
核磁共振成像,现称为磁共振成像。它无放射线损害,无骨性伪影,能多方面、多参数成像,有高度的软组织分辨能力,不需使用对比剂即可显示血管结构等独特的优点。
1.4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它是利用计算机系统将造影部位注射造影剂的透视影像转换成数字形式贮存于记忆盘中,称作蒙片。然后将注入造影剂后的造影区的透视影像也转换成数字,并减去蒙片的数字,将剩余数字再转换成图像,即成为除去了注射造影剂前透视图像上所见的骨骼和软组织影像,剩下的只是清晰的纯血管造影像。
2 数字化摄影技术日臻完善
1981年6月在布鲁塞尔召开的第15届国际放射学会学术会议上,首次提出了数学化X线成像技术的物理概念及临床应用结果。使医学影像技术步入了数字化的新纪元。事实上,医学影像技术的数字化趋势在近10多年已渐趋明晰。时至1998年,体现国际医学影像技术最高水平的“北美放射学年会”,不论从学术报告及展览中均体现出医学影像设备的数字化是大势所趋。
数字X射线摄影的成像技术包括成像板技术、平行板检测技术和采用电荷耦合器或CMOS器件以及线扫描等技术。成像板技术是代替传统的胶片增感屏来照相,然后记录于胶片的一种方法。平行板检测技术又可分为直接和间接两种结构类型。直接FPT结构主要是由非品硒和薄膜半导体阵列构成的平板检测器。间接FPT结构主要是由闪烁体或荧光体层加具有光电二极管作用的非品硅层在加TFT阵列构成的平板检测器。电荷耦合器或CMOS器件以及线扫描等技术结构上包括可见光转换屏,光学系统和CCD或CMOS。
3 成像的快捷阅读
由于成像方法的改进,除了在成像质量方面有明显提高外,图像数量也急剧增加。例如随着多层CT的问世,每次CT检查的图像可多达千幅以上,因此,无法想象用传统方法能读取这些图像中蕴含的动态信息。这时在显示器上进行的“软阅读”正在逐渐显示出其无可比拟的优越性。软拷贝阅读是指在工作站图像显示屏上观察影像,就X线摄影而言这种阅读方式能充分利用数字影像大得多的动态范围,获取丰富的诊断信息。 4 PACS的广阔发展空间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现有医学影像设备延续了几十年的数据采集和成像方式,已经远远无法满足现代医学的发展和临床医生的需求。PACS系统应运而生。PACS系统是图像的存储、传输和通讯系统,主要应用于医学影像图像和病人信息的实时采集、处理、存储、传输,并且可以与医院的医院信息管理系统放射信息管理系统等系统相连,实现整个医院的无胶片化、无纸化和资源共享,还可以利用网络技术实现远程会诊,或国际间的信息交流。PACS系统的产生标志着网络影像学和无胶片时代的到来。完整的PACS系统应包含影像采集系统,数据的存储、管理,数据传输系统,影像的分析和处理系统。数据采集系统是整个PACS系统的核心,是决定系统质量的关键部分,可将各种不同成像系统生成的图象采入计算机网络。由于医学图像的数据量非常大,数据存储方法的选择至关重要。光盘塔、磁带库、磁盘陈列等都是目前较好的存储方法。数据传输主要用于院内的急救、会诊,还有可以通过互联网、微波等技术,以数据的远距离传输,实现远程诊断。影像的分析和处理系统是临床医生、放射科医生直接使用的工具,它的功能和质量对于医生利用临床影像资源的效率起了决定作用。综上所述,PACS技术可分为三个阶段,(1)用户查找数据库;(2)数据查找设备;(3)图像信息与文本信息主动寻找用户。
5 新型技术----分子影像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飞速发展,在今天已具有显微分辨能力,其可视范围已扩展至细胞、分子水平,从而改变了传统医学影像学只能显示解剖学及病理学改变的形态显像能力。由于与分子生物学等基础学科相互交叉融合,奠定了分子影像学的物质基础。Weissleder氏于1999年提出了分子影像学的概念:活体状态下在细胞及分子水平应用影像学对生物过程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
分子成像的出现,为新的医学影像时代到来带来曙光。基因表达、治疗则为彻底治愈某些疾病提供可能,因此目前全世界都在致力于研究、开创分子影像与基因治疗,这就是21世纪的影像学。 新的医学影像的观察要超出目前的解剖学、病理学概念,要深入到组织的分子、原子中去。其关键是借助神奇的探针--即分子探针。到目前为止,分子影像学的成像技术主要包括MRI、核医学及光学成像技术。一些有识之士认为;由于诊治兼备的介入放射学已深入至分子生物学的层面,因此,分子影像学应包括分子水平的介入放射学研究。
6 学科的交叉结合
交叉学科、边缘学科是当今科学发展的趋势。影像技术学最邻近的学科应为影像诊断学。前者致力于解决信息的获取、存储、传输、管理及研发新的技术方法;后者则将信息与知识、经验结合,着重于信息的内容,根据影像做出正常解剖结构的辨认及病变的诊断。两者相辅相成,互为依托。所以,影像技术学的发展离不开影像诊断学更密切地沟通与结合将为提高、拓展原有成像方式及开辟新的成像方式做出有益的贡献。医用影像诊断装置用于详细地观察人体内部各器官的结构,找出病灶的位置毫克大小,有的还可以进行器官功能的判断 。还有医用影像诊断装备情况,已成了衡量医院现代化水平的标志。
7 浅谈医学影像技术的下一个热点
医疗保健事业在经济上的窘迫使得90年代以来,成为一个没有大规模推广一种新的影像技术的、相对沉寂的时期,延续了一些现有影像技术的发展,使得他们中至今还没有一种影像技术能对影像学产生巨大的影响。随着科技的发展,最近逐渐发展起来的一批有希望的影像技术。如:磁共振谱(MRS),正电子发射成像(PET)单光子发射成像(SPECT),阻抗成像(EIT)和光学成像(OCT或NRI)。他们有可能很快成为大规模应用的影像技术,将为脑、肺、乳房及其他部位的成像提供新的信息。
7.1 磁源成像
人体体内细胞膜内外的离子运动可形成生物电流。这种生物电流可产生磁现象,检测心脏或脑的生物电流产生的磁场可以得到心磁图或脑磁图。这类磁现象可反映出电子活动发生的深度,携带有人体组织和器官的大量信息。
7.2 PET和SPECT
单光子发射成像(SPECT)和正电子成像(PET)是核医学的两种CT技术。由于它们都是接受病人体内发射的射线成像,故统称为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成像(ECT)。ECT依据核医学的放射性示踪原理进行体内诊断,要在人体中使用放射性核素。ECT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空间分辨率低。最近的技术发展可能促进推广ECT的应用。
7.3 阻抗成像(EIT)
EIT是通过对人体加电压,测量在电极间流动的电流,得到组织电导率变化的图像。 目的在于形成对体内某点阻抗的估计。这种技术的优点是,所采用的电流对人体是无害的,因而对成像对象无任何限制。这种技术的时间分辨率很好,因而可连续监测实际的应用,已实现以视频帧速的医用EIT的实验样机。
7.4 光学成像(OTC或NIR)
近期的一些实质性的进展表明,光学成像有可能在最近几年内发展成为一种能真正用于临床的影像设备。它的优点是:光波长的辐射是非离子化的,因而对人体是无伤害的,可重复曝光;它们可区分那些在光波长下具有不同吸收与散射,但不能由其它技术识别的软组织;天然色团所特有的吸收使得能够获得功能信息。它正在开辟它的临床领域。
7.5 MRS
MRS是一种无创研究人体组织生理化的极有用的工具。它所得到的生化信息可与人体组织代谢相关联,并表明它正常组织的方式有差别。目前MRS还没有常规用于临床,但已有大量技术正在进行正式适用。
上述的几个先进的技术,究竟哪一个能成为医学影像技术的热点,我们认为应要有最大效益、安全和经济是最为重要的。在逝去的20世纪,医学影像技术经历了从孕育、成长到发展的过程,回顾过去可以断言它在防治人类疾病及延长平均寿命方面是功不可没的。在一切“以人类为本”的21世纪中,人们将继续用医学影像技术来为人们的健康服务。
参考文献
[1] 严汉民. 核医学影像设备的发展与临床应用[J]. 医疗设备信息,2003,18(8):1—2、12
能源之星计划自1992年开始在美国推广以来,极具成效,目前已成为国际标准之一。它已成为普通大众购买能耗产品的决策依据之一,包括美国、加拿大、日本、中国台湾、澳大利亚、新西兰、欧盟等国家和地区都已普遍认同该标准,并自2001年起每年一次召开国际能源之星计划会议。现在,全球有28000种不同型号的终端耗能产品获得了能源之星节能认证,每年销售能源之星产品超过10亿件。这些产品主要集中在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如显示器、打印机、传真机、复印机、一体机等;家用电器和类似家用的产品如电冰箱、空调、洗衣机、电视机、录像机等领域。贴有能源之星标志的产品不仅节约能源,减少空气污染,从而节约成本资金,而且产品的品质也更有保障。根据2006年12月底达成的协议,能源之星标志将贴在欧洲市场所销售的和出口到美国的高能效办公设备上,这些设备包括计算机、显示器、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和扫描仪等。
对于影像设备产品来说,主要涵盖了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扫描仪等。为确保环境状况的变化不至于影响测试结果且测试结果具有可重复性,对该类产品是否符合能源之星标准而进行能耗测试时,必须具备规定的测试环境,如供电、环境、纸张等,而且对测试设备进行了一定的要求。
对于测试能耗的仪器,其主要要求有:
①具有真有效值的功率计或功率分析仪。
②频率响应至少为3kHz,主要考虑开关电源引入的谐波(奇次波可达21次,IEC555建议参考到50次)。
③解析度按IEC62301要求,对于电功率小于10W的,解析度应该大于0.01W;对于功率在10~100W之间的,解析度应该大干0.1W;对于功率大于100W的,解析度应该大于1W。
④准确度在所有情况下应该大于5%的准确度,对于功率低于0.5W的,准确度需大于0.02W。
⑤测试仪器必须在12月内进行一次校正,以确保测试精度。
对于该类产品的测试,特别重视一个产品在具有代表性周期内的正常操作下的典型用电量。TEC(典型用电量,Typical Electricity Consumption)对影像类产品的主要规则是测试一个星期的用电量,用千瓦/时来表示测得的用电量。测试过程中包括关闭状态、完成/就绪状态、休眠状态、就绪/休眠状态和自动关闭状态等。
对于测试来说,要测试一个星期的用电量,是比较困难的,那么TEC建议采用一种包含休眠、四个工作及自动休眠的简要测试过程(如图1所示),然后通过计算,获得一星期的用电量。
一个星期的电量可通过如下公式得到:
TEC=[(Job1×2)+((Jobs Per Day-2)×(Job2+Job3+Job4)/3)]+(2×Final Energy)+[24 hours-((Jobs per day/4)+(Final Time×2))×Sleep Power]×5+(Sleep Power×48)
变换得:
TEC=(Job1×10)+[(Jobs Per Day-2)×((Job2+Job3+Job4)/3)×5]+(10×Final Energy)+[Sleep Power×(168 hours-(Final Time×10)-(Jobs per day×1.25))]
我们从上面的要求及测试可知道,做该类产品能耗测试,其要求精度达到5%即可,看似要求不高,但做能耗测试时,进行功率积分,测试仪器的量程是不能进行切换的。那么,我们从测试过程中可以看出,该测试需测量包含工作时的大功率(大电流)状态下及休眠时的小功率(小电流)状态,从整个过程来看,是一个间歇过程的测试。根据测试误差理论,数字化测试仪器的误差包含读书误差及量程误差。该测试对测试仪器的精度主要考验在大电流量程中测试小电流精度,并且间歇时间越长,测小电流的误差对整体误差影响越大。因此,测试待机或休眠时的功率误差起决定作用,而待机或休眠的功率误差主要由量程误差决定。
假设测试产品在某一段时间t内,其损耗功率为P。
那么Wh=Pt
即:Wh/Wh=P/P+t/t (1)
由式子(1)中,一般测试仪器时钟精度都很高,这里忽略仪器时钟精度,因此,影响能耗测试误差主要由功率误差决定。那么,式(1)可简化为。
下面以横河电机(YOKOGAWA)的WT210和WT3000的功率精度对该测试进行误差分析比较,来分析影像类产品的能源之星测试对测试仪器精度的要求。
WT210功率精度:±(读数的0.1%+量程的0.1%),45Hz≤f≤66Hz。
WT3000功率精度:土(读数的0.02%+量程的0.04%),45Hz≤f≤66Hz。
影像类某产品待机或休眠时电流为i,工作电压为220V,工作时其电流量程为I,测试仪器(WT210和WT3000)电压量程为300V。可计算得到功率量程为(300I)W,待机或休眠损耗功率为(220i)W。
那么待机或休眠时功率误差为,
WT210:
P/P=(220I)*0.1%++300I*0.1%/220i=0.1%+3I/22i%
那么,当测试该产品满足能源之星要求时,须(31/22i)%≤4.9%,即I/i≤35.93 (2)
WT3000:
P/P=(220I)*0.02%++300I*0.4%/220i=0.02%+12I/22i%
那么,当测试该产品满足能源之星要求时,须(121/220i)%≤4.98,即I/i≤91.3 (3)
【中图分类号】R2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8-0373-01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的科学技术取得了不断的发展,一些全新的数字化影像技术开始应用于临床,比如CR,PET,MRI,DSA等等,医学影像诊断设备的电脑化已经逐步成为影像科室的必然发展趋势,医学影像设备的网络化也已逐步成为影像科室的必然发展趋势。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对影像诊断设备的操作管理软件所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新的影像诊断设备软件应该是满足所有医学的影像任务,满足医学影像应用,满足医学影像系统设置,最终覆盖整个医学影像应用的全面软件解决方案,而不再仅仅是一种设备的操作控制平台。所以,对医学影像诊断设备软件的标准化进行分析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1软件系统的标准化
在最终用户端,软件的标准化则体现为一致的用户界面设计,为用户在不同的诊断工作站上提供一致的工作环境,为用户在不同的影像设备上提供一致的工作环境。针对整个医学诊断影像软件领域,软件设计提供全面的解决方案。西门子公司的“新沟通”(syngo)软件在这一方面走在医学诊断影像软件领域的最前列。下面,本文简要地阐述了syngo的四个方面的特点:
1.1支持临床工作流程:“以人为本”是标准化软件设计的中心思想,其设计是按照临床工作的流程进行的。以前,大都是从数据处理的角度来设计影像软件的,没有将医院工作的整体流程考虑在内,只是单一地完成影像设备本身应具备的功能,是单立式的设计,所以,其不能通用于不同的影像设备,不能满足临床工作不断增长的需要。Syngo软件的设计则是一体化的设计,从而可以将病人从送检到缴费的整个过程集成到影像设备软件,从而提供了一种满足所有医学影像任务的全面软件解决方案,提供了一种满足所有医学影像应用的全面软件解决方案,提供了一种满足所有医学影像系统设置的全面软件解决方案。
1.2适用于各种医学影像任务、应用和系统:病人登录、图像评价、通用三维图像后处理、数据管理以及网络传输等是影像设备软件的公共功能,同时,其又能为不同的设备设置不同的配置,比如,病人做CT检查时,需要输入身高,而做MR检查时则需要输入病人的体重。
1.3简单易用的用户界面:标准化的影像设备软件将Windows的操作扩展到医学影像的应用上,Windows的操作使用惯例是用户界面操作的基础,这样有利于用户尽快地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方便用户进行操作,为用户减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1.4完善的软件功能:3D图像评价和后处理、通用的病人登录、图像胶片打印、图像胶片排版、各种图像评价、各种图像的后处理、图像网络传输、图像存档以及病人数据浏览等是设备完善的软件功能,同时,设备还有CT检查、BOLD图像后处理、心脏功能分析以及MR检查等特有的软件功能。
2网络互连与互操作
在网络化的工作环境中,一方面,数字化影像设备和医院信息管理系统之间在局域网内实现信息、图像的传输交换,数字化影像设备和医院放射科信息管理系统之间在局域网内实现信息、图像的传输交换,数字化影像设备和医学影像存储传输系统之间也在局域网内实现信息、图像的传输交换。另一方面,影像设备设备还通过广域网与远程计算机实现信息传输。
医学图像网络存储的标准需要规范,医学图像网络通信的标准也需要规范,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实现各个厂家的各种数字化影像设备的集成。经过多年的发展,国际影像设备厂商公认接受DICOM3.0,其成为医学数字成像的国际性统一信息标准,成为医学通讯的国际性统一信息标准。其为在标准网络框架内不同来源的医学影像设备间影像相互交流提供了技术实现的可能性,为在标准网络框架内不同来源的医学影像设备间影像相互操作提供了技术实现的可能性。
3设备远程维护和支持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医学影像诊断设备越来越复杂,设备的维护越来越重要,设备的应用支持越来越重要。通过远程维护可以预先监控系统,通过远程支持也可以预先监控系统,从而有效地解决潜在的问题,降低系统的故障率;在系统需要维修时,通过远程诊断可以准确地分析和解决问题,通过远程修复也可以准确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使得维修时间得到了缩短。所以,远程维护成为大型医学影像诊断设备软件的发展方向之一,远程支持成为大型医学影像诊断设备软件的发展方向之一。
远程诊断服务器对本地影像系统的访问是基于Internet/WWW协议进行的,某些授权操作的执行也是基于该协议,比如,调整系统参数,测试系统部件的功能等等,从而实现设备的远程诊断,实现设备的远程修复。
可以利用公用电话网构建远程网络,可以利用ISDN技术构建远程网络,也可以利用数字专线构建远程网络。
参考文献
[1]上官辉,王溶泉.现代医学影像专业人才培养实行“四・三”格局的实践与探讨[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1995年01期
[2]DavidM.Hynes.数字X射线影像设备的技术升级――2K系统提高了数字视频荧光影像的质量[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1997年02期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11-0230-01
现代医学成像技术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所以传统的课程教学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医学教学的需求。医学影像设备在现代临床诊断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那么掌握医学影像技术的专业人才也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为了培养出大量的专业人才,首先要对现有的教育教学课程进行相应的改革,改革的前提是要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医学影像技术教学需要一支学历层次高、学术梯队合理、专业过硬的教学师资队伍。此外,还要有优良的实验设施与教学条件。提高教学水平,打造坚实的教学平台是学校做好教学工作的基本指导思想。
一、医学影像设备学教学改革目标
(一)培养复合型人才
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学生对于知识的接受很多源于自身的体验,那么在医学影像设备教学中就要打破传统模式,让学生亲自体验各种设备的工作原理以及结构构成。而且要将医学影像设备学、医学影像设备安装与维修、医学影像物理学、医学影像成像原理、医学影像图像处理方法、医学影像检查技术以及医学放射物理与防护等过去按照单一课程分支结构划分的教学体系,转变为方法多样化、高技术化、有时代特征的专题结构教学模式,每个专题的教学都要把理论内容与实践结合起来,将其分割成内容相对独立、互相联系的模块,从而形成内容统一、前后呼应、上下贯通的结构化医学影像技术教学体系。新的教学体系更易于实现因材施教、分阶段、分层次教学,使课程能够实现从浅到深、从基础到前沿、从接受知识到培养能力的多层次课程体系。复合型人才是在各个方面都有一定能力,在某一个具体的方面要做到出类拔萃的人。复合型人才不仅应该在专业技能方面有突出的经验,还应该具备较高的相关技能。
(二)引进高端设备,与高校进行学术交流
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学校应该充分利用医学影像学专业所具备的社会影响力,采取与相关企业合作以及学校的合作,如此可以为学校筹备资金和设备,还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平台,同时也给学校带来更多机遇。医学影像技术是现代医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标志,现代科技的最新发展无不融入于医学影像技术之中,仅仅依靠学校单方的投入很难满足实验室教学设备技术的更新要求。合作可以为大型医学影像设备、放射治疗设备的引进创造条件,同时也能够充实影像技术教学的教学条件。在与企业合作提升实验室硬件条件基础上,还要加强与高校的合作,有利于学校吸引各类高层次人才进行学术交流、科学研究。
二、医学影像设备学教学改革措施
医学影像设备学教学应该以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革新为先导,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为基础,以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同时还要以实现教学体系创新为核心,从而构建科学的教学体系培养大量的复合型人才,并且形成科学的教学管理机制。首先,应该大力推进教学与科研、医学工程和临床应用实践的密切结合,开展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这有助于进一步加强教学活动的创新。其次,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全面的整合和优化,全面强化教学的环节,着力培养学生的技能和研究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具体教学改革方案如下:
(一)构建“结构化、多层次、开放式”的实践教学体系
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等方面,实践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构建具有结构化、多层次、开放式特色的实验教学与创新实践平台,能够为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营造良好的实验教学与创新实践环境。构建课内外教学互动的“结构化、多层次、开放式”的实践教学体系,包括基本型实验、研究创新型实验、综合设计型实验,通过实验教学环节能够加强学生的科学精神、科学道德,以及科学素养的培养,使学生综合能力得到全面的提高。
(二)加强教材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提高教材的质量是教材建设工作中的根本性任务,教材质量的提高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在医学影像设备学教学中,应该从构建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高度,根据优质教学的要求,重新设计并组织教学内容,及时做出教学内容的更新。
(三)将现代化管理技术和教学手段应用于教学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教育带来深刻的变革。现代化的教育手段是指运用电视、电脑和投影等现代化的教学媒体,通过对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的设计、利用和管理,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目的。将现代化管理技术和教学手段引入教学,能够实现教学优化。此外,学校的教学资源应该向学生全方位开放,学生在完成必修的基础课程外,还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修层次高的课程,这样可以使学生得到较大的个性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目前市场上的手机、智能手机和PDA主要着眼干在如何减小尺寸,降低成本和耗电量的基础上保持并提高成像敏感度和分辨率。体积减小意味着像素尺寸减小,而像素尺寸减小则意味着采集的光线减少,信号质量明显下降。对于大多数半导体芯片而言,芯片尺寸减小意味着更小线宽的晶圆制造工艺。但对于影像传感器而言,像素大小并不一定会导致晶圆线宽减小。让我们设想一扇纱窗,它的网线直径为1mm,网线之间的中心距为lcm。如果将纱窗上网线的尺寸减小一半,则纱窗孔有效面积增大1%,您很难看出纱窗的透光量有无增加。再让我们回到像素问题上来,像素面积增加1%不会使光线的采集能力提高很多。而如果我们将网线的中心距减小30%,则纱窗孔的面积将减少56%,这样我们就会发现透过纱窗的光线大幅减少。这是像素设计人员想要减小像素时所面临的问题,传统的芯片减小方法已经不再有效。相反,图像传感器的设计人员需要在减小像素尺寸以保持当前感光度的同时,降低背景噪声,或将感光度的损失最小化。这是前三代CMOS影像传感器面临的主要问题。图1显示了CMOS影像传感器像素开发过程遵循的路径图。在CCD开始采用更大像素时,感光度的提高和噪声的降低已经获得了_个理想的像素减小路径。这一理想的焦点已经将消费者对手机摄像头的期望值从性能低下的新奇玩具转变为能够满足大多数消费者需要的工具。同时也让CMOS影像传感器将CCD挤出了移动通信设备的设计领域。现在发展的重点正在从对像素性能的关注转移到如何更好的适应系统需要。
为该市场提供的影像传感器已经新增了许多有助于降低整体成本的特性。首先是让传感器能够适应透光曲线不够理想的镜头。理想的镜头其中心部分的光线透过量与镜头边缘的光线透过量相同。但是现实总是让人头痛,成本和设计问题无法在这种理想化的镜头中获得解决。用于移动通信设备的许多镜头,在接近镜头边缘时,光线透过率大幅度下降。从用户角度来看,这表现为越接近图像边缘,光线越黯淡。CMOS影像传感器现在设计为能够在影像传感器摄影平面的同一颗芯片上将这种透光差异消除。首先它增强了用户的体验,同时也帮助系统设计师降低了镜头设计过程中的公差,并且降低了镜头设计中必须遵循的规格。因为镜头的成本已经降低,所以上述两项技术都有助于降低系统成本。 随着移动设备摄像头分辨率的提高,消费者也期待着设备性能的提高。消费者期待着摄像头具有自动聚焦和变焦镜头,分辨率在210万像素以上。目前已经将用于确定焦点区域的逻辑添加到为这一市场设计的更高分辨率影像传感器中。这样做的好处是,如果处理能够在影像传感器上完成对焦,就缩短了分析景物是否位于焦点上,并且对焦点的移动做出反应所需的时间。这一特性还能够将应用处理器的能力解放出来,让具有此分辨率传感器的手机具备更高端的功能。变焦的实现过程非常复杂。
在挑选移动通信设备时,我们希望它能够打电话、发信息、玩视频游戏、播放MP3文件,还要能够拍照。与数码相机关系最密切的是变焦镜头,这也是我们在挑选相机时常常遇到的问题。这些镜头的机械对准功能极为准确,但是体积大、重量大,镜头部件的运动增加了设备的耗电量。
将调焦镜头添加到移动通信设备上会导致可靠性下降,重量和电能消耗。前三代CMOS成像技术仅能够提供非常简陋的对焦功能。实际上它能够让用户在摄影平面上获得一个2×2或4×4的像素组,并将该像素组显示为一个单一像素。它能够为用户提供2×或4×变焦功能。在实际应用中,消费者需要2.5×、3.8×或其他非倍数变焦功能。还将其用于实现镜头变焦向电子变焦的平滑过渡,并且让您适应这种过渡。
目前,有一种210万像素的影像传感器,它能够通过对景物数据进行数字化处理,实现更为平滑的电子对焦。使用这种方式,变焦过程是在色彩处理过程之后进行的。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系统将镜头拉近拍摄景物的某个区域,与使用镜头变焦的数码相机工作方式相同。
但是,这种变焦方式是通过电子手段,而不是机械手段实现的,镜头上没有配备用于变焦的移动部件。这样可以让制造商定义一个成本低很多的镜头,并且能够大幅度降低组件的公差。制造商所需的材料可以大幅度减少,而可靠性缺不会降低,设备的重量或耗电量也不会有大差别,而消费者仍可以获得变焦功能。这就是第四代CMOS成像技术的核心,充分利用半导体技术,在为消费者提供所需功能的同时不断降低系统的整体成本。
移动通信设备中影像传感器的前景难以预测。消费者需要手机中配备500万像素的影像传感器吗?消费者可能会需要,但前提是它必须具有与现在的数码相机相同的性能。消费者需要能够拍摄更长视频短片的影像传感器吗?答案是肯定的。消费者需要这些短片具有高清晰电视格式吗?或许需要吧。这个问题主要取决于电信运营商和手持设备制造商在设备中配备了哪些部件。人们是不是需要不断提高影像传感器的感光度?当然需要,但是手持设备的制造商是不是还想不断降低成本呢?答案无疑是肯定的。
中图分类号:R31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1)05-0261-02
医疗仪器设备是医疗单位的重要物资基础,也是其综合实力的体现。现代医学对医疗设备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医疗仪器设备运行的是否正常,直接影响着医疗单位的医疗、教学、科研工作,同时也直接关系到医疗单位的服务质量和效益。如:CT、MRI、DSA、超声诊断仪等,这些价格昂贵的医学影像设备,对一个医疗单位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而医学影像设备投资大、精度高、系统复杂、对其工作环境、安装使用等方面的要求非常严格,要使其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充分发挥其应有效能,做好医疗仪器设备维护、维修工作尤为重要。
1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
1.1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分为日常维护和定期保养两部分。
日常维护的工作内容一般为:①机房及仪器设备的保洁:注意调解机房温度、湿度,使其保持稳定。②检查机器的机械转动及各零部件是否正常,水、气、油路是否畅通。③检查仪器控制面板各部及显示参数是否正常。④用仪器自检程序检测仪器各部状态情况,并注意仪器运行中是否有异味、声音等异常现象,以便工作有的放矢。⑤督促检查仪器使用者是否有违规操作现象。
1.2定期保养是对仪器设备按计划定期进行的维护保养,一般分为三个等级。
一级保养可以每月或每季度进行1次,内容是除日常维护外,清除机内尘土、污垢、异物、添加剂,检查各元器件是否有松动、磨损、变形老化、击穿等情况,检查电源及高压部件运行和接触情况。
二级保养一般0.5~1年进行1次,主要对整机控制台上的各仪表及操控系统的灵敏度、精度进行测试、校正和计量检定,更换损耗品,对电路中各测试点的电压等进行系统检测、试验。
三级保养一般每2~3年进行1次,视情况可将整机进行拆开以清洗检修,对过使用期的元器件应尽量更换或修复,同时应对仪器、设备进行全面彻底的调试,努力使其达到原有的精度和工作性能。
2 仪器设备的故障检修
2.1故障检修是指被动维修。
仪器设备的故障检修方法:①仪器设备进行负责制管理,具体分配到人,简单故障及时排除。较复杂的故障,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故障分析,制定有效可行方案,责成专业人员实施。②故障处理程序:弄清故障起因,熟悉仪器设备的工作原理,分析确定故障所在部位逐步排查,最后修复及更换部件,并完成局部及整机调试。③维修的具体做法和应遵循的原则是:先寻问,后诊断;先直观,后检查;先全面,后局部;先传动,后电路;先外部,后芯片;先控制,后数据;先定性,后定量;故障部位通常是机械部分多于电路部分;强电部分多于弱电部分;高温部分多于低温部分;电源部分多于主体部分;传动部分多于静止部分;按插部分多于固定部分;阻容器件多于半导体器件;模拟电路多于数字电路。
故障检测一般采用:直观法、测量法、敲击法、比较法、替换法、变温法、信号跟踪法、信号输入法、前后合追法、负载分离法等。
2.2如何修复无电路图的仪器设备
首先维修工程技术人员要具备一定的理论水平及外语基础,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维修工作的顺利进行。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摸索了一些方法,供参考。
(1)流程框图分析法:依据操作说明书的流程框图、基本原理,可大体了解仪器设备的内部结构、线路走向、信号传递方式及每部分的功能和作用,结合说明书给出的操作程序、故障提示、调整方法及仪器设备电路板上给出的检测点,配合示波器、检测仪等仪器对输出的信号、波形等数据进行检查,通过反复详细的检查,可以达到修复目的。
(2)排除故障的方法:当仪器发生故障时,不要急于拆开仪器。应本着先易后难、先外后内的原则,逐步进行。很多故障是由于震动、灰尘等原因所造成,表现为仪器设备工作中时好时坏,这类故障首先应考滤接触不良,可采取除尘、按压、敲击、拔插等方法查出故障部位。
(3)利用仪器自检系统排除故障:现代医学影像仪器设备借助于计算机系统软件程序对仪器工作状态进行检测,并以代码形式显示故障原因,借助该系统,也可以比较方便地查出故障位置及原因,排除一般故障。
(4)利用示波器、检测仪查找故障:查找无电路图的仪器设设备故障,应必备上述两种设备,便于查寻故障范围及部件,实现元件级维修。
3 讨论
选择Eclipse系统开发工具,Eclipse是一种可扩展的开放源代码IDE,集成开发环境(IDE)经常将其应用范围限定在"开发、构建和调试"的周期之中。为了帮助集成开发环境(IDE)克服目前的局限性,业界厂商合作创建了Eclipse平台。Eclipse允许在同一IDE中集成来自不同供应商的工具,并实现了工具之间的互操作性,从而显著改变了项目工作流程,使开发者可以专注在实际的嵌入式目标上。
选择Tomcat服务器作为Web应用服务器,Tom-cat服务器具有免费的开放源代码,Tomcat是Apache软件基金会(ApacheSoftwareFoundation)的Jakarta项目中的一个核心项目,由Apache、Sun和其他一些公司及个人共同开发而成。由于有了Sun的参与和支持,最新的Servlet和JSP规范总是能在Tomcat中得到体现,Tomcat5支持最新的Servlet2.4和JSP2.0规范。因为Tomcat技术先进、性能稳定,而且免费,因而深受Java爱好者的喜爱并得到了部分软件开发商的认可,成为目前比较流行的Web应用服务器。
2系统功能模块设计与开发
根据对现有放射科业务流程分析,和系统的需求分析,本医学影像设备管理系统设计成一套基于网络的B/S版系统,用户通过浏览器进行登录使用,功能上主要是针对医院放射科设备在日常使用过程中的设备信息维护进行管理,并能根据需要统计出相应的数据为医院管理者做出相应决策提供依据。
2.1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根据上述分析,系统主要提供以下功能:
(1)系统管理:本管理系统将各个功能点都设置为权限,并制定了相应的角色对各个账号进行授权。医院管理员账号拥有所有权限,科室账号只拥有库存查询、申请设备、设备报修、采购录入等权限。
(2)采购管理:医院管理员账户登入系统之后,可以对库存进行查询。当发现库存中有些设备的数量不够时,可以进行采购管理操作。填写采购信息,由采购人员对设备进行采购,当采购完成之后回来录入采购信息。普通科室人员账户登入系统之后同样可以对库存进行查询。当库存中有些设备的数量不够时,不能直接进行采购管理,但可以进行补货申请,由医院管理员账户统一进行采购管理。
(3)设备信息管理:医院管理员账户可以对所有的设备信息进行必要的新增设备信息、查询设备信息、修改设备信息、删除设备信息操作以便及时保持数据库的更新。普通科室账户只能对设备信息进行查询操作。
(4)故障信息管理:当设备发生故障时,由科室人员录入故障信息。录入完成之后保存进记录,该条记录将能够在维护信息管理中显示。状态为待维护。已经维护结束之后,该条故障信息状态为已维护并将从故障信息管理记录中消失。
(5)维护信息管理:当设备发生故障之后,设备信息管理中有该条记录,维护信息管理也能查到该条数据。可以对维护信息进行新增、修改、删除、查询等操作。当设备已维护,填入维护信息的维护内容,维护结果等数据,完成维护信息管理,则该条设备故障信息状态变为已维护。方便医护人员及时了解设备的维护信息。
(6)设备说明书功能:当点击设备信息列表上设备id的时候,本系统提供一个链接将自动跳转到设备说明书页面,提供设备说明书查看功能,可以对医院库存内有的设备说明书查看。
2.2系统功能模块的数据库设计
系统设计到的主要数据表,及其逻辑关系如图2和图3所示:数据库表间关系分析:由图2我们可以看到本放射科影像设备管理系统共涉及到十多张表。分别为供应商表、库存信息表、故障信息表、权限信息表、用户角色表、角色信息表、角色权限信息表、设备信息表、设备类别表、设备维护信息表、账户信息表、配送信息表、采购信息表。这些基础数据表基本覆盖了临床上所需要的管理信息,并可以通过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来进行查询。
3总结
维护保养属于主动维修,这是确保仪器设备健康运行,提高完好率,延长使用寿命的有力措施。维护保养又可分为日常维护和定期保养两种形式。
1.1日常维护在坚持。日常维护一般由使用科室和操作人员完成,它是一项每天都要进行的工作,应该制度化,它的内容应写进操作规程和注意事项:使用科室应选派相关负责人员懂得一定仪器知识,责任心强的技术员担任专职或兼职仪管员,协助和指导操作人员做好这一工作日常维护工作。
1.2定期保养有规律。定期保养一般由仪管员配合工程技术人员完成,它是一项不断循环进行的有组织有计划的维修措施,这有利于掌握仪器的运行规律,有利于出现故障后的查找:定期保养的内容和时间,不同仪器有不同的做法,一般可以分三种办法:①一保:一般可以一个季度进行一次,主要内容除日常维护的工作外,可以拆开机壳,清除各处积尘,污垢、异物、紧固螺丝、添加剂;检查元器件、元件有无磨损、变形、烧蚀、击穿、松动,受潮,老化、接地不良等情况;检测各组电源电压及纹波,检查高压部件运行和接触情况等;②二保:一般可以一年进行一次。主要内容除做好一保外,可以对整机控制台上的各个仪表及操作控制系统的灵敏度,精度进行测试校正和计量检定,更换高压发生器绝缘体等到期的损耗品,对电路中各测试点的电压,波形进行系统检测和做拉偏试验;③三保:一般可以2~4年进行一次:主要内容除做好二保外,必要时可以将整机进行全部拆卸以清洗检修,超过使用期的元器件应尽量更换或修复,应对仪器进行较为全面彻底的调试,恢复其工作精度和性能,达到或超过新机的程度是完全有可能的。
2 故障检修要精心
故障检修又称被动维修:医学影像设备也同其他各类各种仪器一样,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出现故障是不可避免的。故障维修仍然是设备管理和工程技术人员的一项重要工作。
2.1在组织管理方面:如划分专业组,一专多能;计算仪器复杂系数,合理分担;分科室或仪器到人,包干负责;组织故障会诊;总工程师负责制等。
2.2在人才培养方面:如引进和培养相结合,逐步形成人才梯队,在职提高和外送培训相结合,基础理论深入和专业技术提高相结合等。
医院是一个有机整体,包括影像科是在内的每一个功能单元的发展都受到整体的制约,其规划也是影响医院发展的重要因素。它作为综合医院的一部分,与其他科室紧密联系、相互支持。
1影像科室的整体布局
就影像科的选址而言,影像科的选址应遵循"两近两远"的原则。"一近"指距离相关检查和治疗室近,目的是利于患者就诊。因此,一般影像设备机房应置在门诊和住院患者输送方便的位置。"二近"指离配电房或者变压器近,有利于降低电源压降。影像设备都是高精密的仪器,有各自的特点和要求,因而有"两远"之说[1]。对于CR、DR、CT等X线成像的影像设备,在检查过程中存在辐射,这种辐射对人体是有害的,因此这些设备需要远离居民区,防止辐射;对于MRI而言,磁体的强磁场对环境要求很高:如金属性物质、铁磁性物质、汽车引起的震动都有影响,因此需要远离它们。
总而言之,影像科室位置的选择需要离相关检查和治疗室近,离配电房或者变压器近,离居民区远,离易引起震动的因素远。
2影像设备机房的位置布局
影像科一般由登记室、透视室、DR拍片室、CT室、MRI室、介入室和诊断报告室组成。整个影像科的布局要兼顾各部门的联系和统一。各部门根据患者流量的大小,设立相应的患者候诊区。登记室设在候诊区和检查室之间,方便患者预约、登记。
3安全的医疗环境
3.1医患分离医患分离首先是对医生身体健康的保护。很多患者具有传染性,为医护人员设立独立的区域有助于降低被感染的几率。其次,有利于避免人流混杂干扰医生工作,保证工作效率。
3.2分区候诊医学影像设备种类众多,每种设备的检查时间也不尽相同,因此,对患者候诊应进行分区安排;另一方面,一些设备检查或治疗前需对患者注射静脉造影对比剂等药品,已经接受注射的患者须与未经注射的患者分开候诊。
3.3放射防护X线照射会使人体产生特殊的生物效应,如果照射超过容许辐射量就会产生放射反应甚至放射损伤,所以放射防护工作不容懈怠。放射防护分为主动防护和被动防护。主动防护以减少 X 线发射剂量为手段,包括选择合适的 X 线照射参数、采用影像增强技术、高速增感屏等,这些由各自专业的医疗技术工程师完成。被动式防护以减少受检者接受射线剂量为手段,包括屏蔽防护和距离防护,这些工作由建筑师负责。屏蔽防护一般采用铅板或者混凝土为防护材料,其厚度经计算确定,包围机房四壁、顶棚及地板,观察窗亦应采用铅玻璃。距离防护是指保证设备机房足够的空间,使到达机房周围走廊及控制室的射线经足够的衰减,保证周围人员的安全。
3.4室内环境质量控制为保证影像设备的安全使用和寿命,必须控制机房的温度和湿度,这也是对患者健康的关怀。
3.5对患者隐私的保护许多诊察项目需要患者脱衣检查,这就需要在合适的位置设置足够的更衣室,以便保护患者隐私,部分设备可设男女分室检查。
4影像设备机房的设计
影像设备机房面积应根据各种不同影像设备的机组结构来决定,原则上是除容纳机器及辅助设备外,必须有足够的地方便工作,便于患者及推车或推床出入。
医辅区面积应与业主沟通,并根据医院性质确定,例如承担教学任务的医院应设置示教室等房间,医辅区面积配比会加大。建筑层高根据实际需要确定:房间净高在2800mm~3000mm左右,设备管道高度在600mm左右,再考虑700mm左右梁高,所以层高大约在40000mm~4500mm左右,不应盲目加大层高。
影像设备机房以扫描室为主体,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布局,将各功能房间布置得整齐美观,方便工作人员操作和患者检查。扫描室以扫描机架为中心,扫描机架和检查床周边留有一定的活动空间、扫描机架倾斜和扫描床面伸延的空间,便于工作人员、患者和准备车的活动,也利于维修。
采暖、通风、照明等资源的配置都是以建筑面积和空间尺度作为计算依据的,反之,医疗区域各部分的面积配比、空间尺度会直接影响到能源、空间、设施配置和使用的效率[2]。对于影像科的设计,按照拥有设备规模合理地配置机房区、医辅区、患者候诊区以及确定合适的层高就是有效提高建筑、能源使用效率的适宜措施[3]。
5电源供电系统
电源供电系统的建立需要注意几点:①专用变压器:不仅要求电源提供足够大的电源功率,还要求工作频率稳定。电源变压器功率要求不能小于设备要求。②专用电缆线:在大楼主体建设时要将电缆线预留在墙体内,电缆直径要够粗,预备今后增加设备时够用。③安装交流稳压电源的重要性:设备在电源电压波动时易损坏,最好安装一台自动调节电压的交流稳压电源及过压保护装置,以保护影像设备免受突变电压的影响[4]。④制作地线:地线接地电阻2Ω~4Ω。
6结论
医学影像科作为医院有机整体的一部分,受整体的影响和制约,其适应性也必须经过前期策划、总体规划直到建筑单体设计的逐步控制来实现。布局方式应当根据用地规模而定,建设方式则应由医院规模和发展目标决定,并应依据与其他各部门的功能关系建立起合理的交通、物品、信息的联系,实现患者就医以及医生工作的人性化。
参考文献:
[1]朱险峰,李哲旭,张文华.医院大型影像设备机房建设及安装准备工作探讨[S].放射卫生法律法规标准汇编.
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课程,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掌握和具备物流设备的基本用途、合理选择、正确配置、正常使用以及规范化管理的知识和能力;在实际工作中,熟练地应用与操作物流设施与设备也极为重要,这些设施与设备不但是物流系统的物质技术基础和完成物流活动的必要条件,而且从社会对物流管理人才的能力要求来看,熟悉和掌握这些设施和设备的功能、原理、操作都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在物流设施和设备课程的教学中存在课程内容枯燥,理论教学内容抽象,机械部分难懂,而且缺乏实践和感性认识,学生的学习兴趣较低;对教师而言,物流设施与设备方面的实验实训设备缺乏,课程演示内容相对较少,教学效果普遍不佳。
现代影像技术可以通过收集、制作相关物流设施与设备的选择、配置、使用、管理等方面的影像资料,通过后期的编辑,嵌入到相关课程内容的教学中,使课程的教学更加直观、生动和形象,以弥补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教学中的不足,使学生能够在校学习期间接触和掌握目前最新的、常用的技术设备和管理方法。
一、现代影像技术的概念和特点
(一)现代影像技术的概念
现代影像技术是指可以应用于《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教学的视频、图片资源,如:设施设备的图片资料、设备使用视频,物流企业的运行视频资料,设施设备的维护管理视频等。教师通过对以上资源的收集、整理或自行摄制,制作成可用于课堂教学的资料片,嵌入到相关课程内容的教学中。这种教学方法能有效提高课程教学的直观性和可体验性,激发学生课堂参与度,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及有效运用,从而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
(二)现代影像化教学的特点
1.直观形象,增强体验。影像资料主要以视觉图像为基本要素,直接呈现出清晰的人物或事物的具体形象,可以鲜明地再现现实的场景,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达到与亲身体验一样的效果,也便于记忆和区分不同物象的特性。
2.生动具体,便于记忆。影像资料集声、形、情、色于一体,可通过图片或视频的色调、音乐的变化以及表演或展示来渲染气氛,并充满动感和节奏感,比单纯的语言教学对学生的感官形成的刺激更为鲜明、生动和具体,因而更便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记忆。
3.简单易懂,激发兴趣。影像化技术可以将繁琐、复杂的内容以简单明了的方式进行表达,可以将枯燥乏味的内容通过多种表现形式使之生动、形象、具体并增加趣味性。采用影像化教学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逐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
4.信息量大,集中性强。影像是可以同时展示时间和空间的艺术。对于不同的企业运行情况,各种设施和设备的运行、管理和维护均可在一堂课中进行演示和展示,让观者最大限度地接受影像所传递的信息。
二、物流设施和设备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内容枯燥
目前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大多按照设施设备的分类来设置课程内容,分别介绍运载设备、集装化设备、装卸设备、输送设备、仓储设备及加工设备等内容,其中许多涉及机械和传动原理,这些内容繁杂,阐述机械、枯燥,趣味性不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一方面是由于物流管理专业都定位为文科类专业,学生对偏重机械方面的内容不感兴趣,也缺乏基础;另一方面,很多教材在课程内容设置上不太科学,更多的是阐述设施和设备的工作原理,缺乏实践性的知识和内容,教师教学也缺乏新型教学手段和技术。
(二)学生基础较弱,接受能力差
一方面,高职学生入学时的分数普遍不高,数理知识掌握程度不透;另一方面由于物流管理专业没有开设机械类的基础课程,学生缺乏机械原理的基础知识。这些因素使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较差,对课程内容中所涉及的机械设备运行原理及设备的维护等知识难于理解,学习兴趣不高。
(三)缺乏熟悉物流和机械知识的复合人才
物流设施和设备课程属于交叉性学科,教师既要具备物流方面的专业知识,又要掌握机械方面的专业知识。在教学过程中,要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就要求学校必须具备这样的复合性人才。但是,物流管理专业的发展历史并不长,大部分学校的教师没有横跨两个专业的知识储备;另一方面,物流设备和设施种类繁多,而且随着技术的发展不断更新,教师很难全部掌握各种设备和设施的运行、管理和维护知识,教师缺少实际操作经验,甚至有很多设备根本没有接触过,这给课程教学带来很大的难度。
(四)校内实验实训设备缺乏
近年来,随着社会对物流管理人才的需求增加,物流管理专业逐渐兴起,各高职院校都比较重视校内实验实训设备的建设,加大了物流管理专业的实验实训设备的投入,购买专业模拟实训软件,搭建了物流实训系统平台,甚至建立了智能化立体仓库。但是,虽然投入了巨资,仍难于满足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教学的需求。因为,一方面物流设施与设备的涉及面广、品种多,既有在生产、流通环节所涉及到的机械设备,也有在仓储、流通、加工和信息处理等环节所应用的软件设施,这些设施与设备投入资金量大,学校即使资金充裕也不可能购买全部的设备;另一方面,随着智能化和信息化的运用,物流设施与设备更新速度非常快,学校实验实训设备的更新不可能跟上实际工作中设备更新的步伐。
(五)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困难,难于发挥作用
安排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参加实践可以将教学、学习和实际工作紧密结合,实现学习和工作的无缝对接,同时也可以弥补校内实训条件的不足。但目前如何建立紧密的校企合作模式,真正发挥校外实训基地的实践教学作用,实现校企间的合作共赢,是高职院校普遍面临的难题;而且,物流设施和设备涵盖了货运码头、车站、航运、生产、仓储等众多的企业,要同时与这些企业建立校企间的合作十分困难,很难发挥校外实训基地实践教学的作用。
三、利用现代影像技术构建物流设施与设备案例教学平台
针对上述物流设施和设备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现代影像技术教学的特点,利用现代影像技术构建高职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教学平台,通过现代影像和多媒体技术,将物流设施、设备编辑成一整套有序的影像资料,从物流机械的种类、工作流程、工作场合,全方位的通过视频展现给学生,可以解决大部分高职院校物流设施与设备不足的难题,克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理论与实践环节的脱节的现象。具体做法是:
(一)教学影像内容设计
根据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学目的,对课程的全部教学内容、拟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技术进行整体设计。对每一章节内容进行深刻剖析,确定教学过程中需安排、准备的用于展示或演示的图片和影像资料。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1.物流设施设备类型展示:通过视频向学生具体展示物流机械类型。
2.物流设施设备功能展示:通过视频向学生具体展示各种物流机械操作功能。
3.物流设施设备实施场合:通过视频了解物流机械在各类企业的应用,在不同场合中如何选择和使用。
(二)影像资源库的制作
根据确定的影像资源内容收集、整理或摄制所需的图片、视频资料,并进行后期的编辑、制作,形成完整的影像资源库。
(三)搭建影像教学平台
根据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并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将影像资源嵌入到多媒体教学课件中,形成完整的课程教学平台。
(四)教学实施
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和教学课件授课,在涉及到需利用影像资源教学的内容时,利用多媒体的技术手段实现对教学影像资源的调用,通过图片或视频技术对相关物流设备进行形象、直观、生动的展示或演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
(五)教学系统的完善
针对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对影像资源库进行不断的调整和修改;根据实际工作中物流设施设备更新情况,收集、整理和制作新设备、新技术的影像资料,充实影像资源库,使教学系统不断得到完善。
四、在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教学中运用现代影像技术的意义及存在的困难
(一)在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教学中运用现代影像技术的意义
1.是改革传统教学技术和手段的有益尝试,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培养。
2.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课堂内容,增加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3.有助于加强实践教学,增强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紧密性,提高学生适应社会、适应就业岗位的能力。
4.有助于在学校推广影像化技术教学。在影像化技术教学过程中可以总结经验,不断提高,并以点带面拓展到其他课程的教学中。例如:财务会计、摄影基础、绘画、汽车维修、模具应用等课程。
5.节省校内实验、实训设备的建设费用。
6.可以促进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复合性教育人才的培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实践能力,从而提高高职教学质量,达到人才培养的目标。
(二)存在的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