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教师合作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1.2师资队伍不合理,专业教师缺乏实践经验高职院校的老师大多是从应届毕业生中招聘,是从学校毕业直接走上讲台的,尽管其具有着丰富的旅游管理的理论知识,但是缺乏相应的实践经历,对行业缺乏了解,实践教学环节的指导性相对较弱,不能成为实践教学活动的好导师,这大大减少了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另外,学校缺乏对教师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培训,导致教师在讲课的过程无法把理论与实践结合,只能讲空洞的理论,教学缺乏吸引力和实际作用。
2校企合作下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建议
2.1准确定位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针对旅游产业“招工难”和“难留人”现象,高校要在科学调研的基础上,准确定位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方向,在关注学生的职业岗位动手能力、操作能力的同时,更要注重职业适应能力、职业迁移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专业要求,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素质为目标,坚持德育为先,特色文化育人的教育理念,实施准军事化的学生管理、保姆式的家庭服务、职场化的校园文化,确保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三结合”,持续开展具有鲜明特色的职场化活动,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活动。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极大增强了学生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竞争力。
2.2加强校企合作,创新办学模式高校旅游管理学院要主动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促进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积极更新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由单一的学历教育向学历与非学历教育并举发展,由单一的职前教育向职前与职后教育并存发展,依托地区知名企业,实现借船出海的育人目标,努力成为区域人力资源开发的新引擎。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学校要充分利用地区教育资源和就业市场的优势,走出校门办教育,实行多元化、多形式、多渠道合作办学模式,加强与当地旅游企业之间的沟通与联系,实行“1+2”的办学模式,既解决学校学生生源不足的问题,又强化了本校的发展优势;要与当地旅游知名企业和相关部门达成合作办学意向,进行长期稳定的校企合作,实行订单式培养。拓宽学生就业渠道,走出一条校校合作、校企合作的办学新路子,校企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针对当地旅游产业发展的实际,根据旅游行业的发展需求,学校要与时俱进开设新的旅游专业课程,为企业量身定做、订单式培养的方式,极大地满足当地旅游行业发展的需要。加强校企合作,建立校企合作新机制。学校与企业签订合同,共同制定实习计划,定期安排学生到企业实习,实现“做中学、做中教”,实现专业教学与企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学校还要制定相关制度要求专业教师定期到企业轮训制度,选派专业教师到企业和其他用人单位定期进行见习和工作实践,组织所有专业教师参加双师型教师培训。学校的专业教师要经常深入企业,与旅游产业的管理者和负责人一起探讨旅游管理人才的培养模式。通过教学改革,把课堂搬到实际的工作场地,切实保证学生在做中学、教师在做中教,学生的动手能力普遍得到加强。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教学研究型组织,教师作为学校组织的主体,其思维和行为方式、教育教学价值观的培养和塑造深受学校文化的影响,有人认为:“教育改革对教师以及教师文化的忽视是造成各种改革项目表面化和低效率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文化是最深层次的东西,具有很强的导向、凝聚和教育功能。以个体劳动为特征的工作模式和分化主义倾向的教师文化已难以满足和适应高校学科发展和新型人才培养的需要,而教学研讨合作文化的形成将有助于推进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学研讨是教师个体在自我发展基础上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针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集体研究、集体讨论形式,以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间题,揭示教学规律,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的活动。而教师的教学研讨合作文化是在教师进行教学研讨的过程中,逐渐积淀或凝结的稳定的价值观和相应的行为方式,它的形成与发展将会对教师持续成长产生决定性影响,也从深层次制约学校的长远发展。然而,近些年来高校在扩招和发展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教学工作的地位日益被边缘化,致使教研合作文化的形成、发展缺乏有利的环境和相应的激励机制。
一、当前高校教师教学研讨存在的问题
(一)趋于功利
目前高校管理中“重科研、轻教学”的制度与政策导向,以及职称评聘与相应利益机制的影响与制约,教学常常被视为非学术活动和教师职称评审的点缀。因为教学不具有科研成果的高功利价值,部分高校教师则较为明显地反映出对科研尤其是科研成果数量的过分注重,而作为教学者的责任意识则逐渐淡化。即使有为数不多的教学研讨活动存在,也多为追求功利目的。例如各级教学成果奖的评选、各种重点精品课程的申报与建设等,往往更多地是为了获取和科研成果相媲美的金钱与名利,而大多并不是纯粹基于对教育教学研究本真价值的追寻。实质上,教师对教育教学的研究应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它反映的应是教师日常的工作状态,体现的是教师的强烈教学责任感和对待教学的热情。
(二)流于形式
从高校的教学管理制度上看,一般都有关于教师教学研讨的相关规定与具体形式,但教研活动的真正开展一般需要依靠学校或院系制度规定强制式地推动。同时,由于教学研讨制度的确立和活动的开展缺乏对教师主体需要的了解、唤醒和满足,也很少建立起教研合作文化与教师发展之间的良性互动机制,而作为教学合作研讨本可依托的基层组织—高校教研室,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组织涣散、功能弱化及缺乏凝聚力等问题,使高校教师之间的合作研讨失却了赖以生存发展的土壤和环境。教研活动的形式主义和行政意味的浓烈很难吸引教师的充分关注和投入,也失去了通过教学改革与研究推动学科建设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再加上教师自身对教学合作研讨的价值缺乏深人理解,使高校教师的教学合作研讨常常流于形式。
(三)迫于任务
目前高校教师的教学合作研讨活动一般是围绕学校或院系的特定任务和要求展开的,例如修订教学计划或教学大纲.、编写教材、申报重点课程或课题、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的参赛选拔、为了完成院系规定的教师之间听课及学生实习之前的听评课等。类似的教研活动一般都规定了显性的短期可达成的具体目标,一旦完成教研活动也随之终止。教师的教学合作研讨并没有成为教师日常的职业生存方式和重要的专业发展途径。这种“任务”取向在无形中窄化了教学合作研讨的内涵,造成合作研讨价值的萎缩,难以形成丰富而完整的教研合作文化。
二、阻抑高校教师教学研讨合作文化发展的原因分析
(一)功利主义价值取向的评价使高校教师的合作研讨文化的发展空间萎缩
国家对高校的办学水平评估存在重量轻质、重科研轻教学的倾向,它诱导一些高校去追逐物质化、可量化的科研目标,偏离了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教学为主要任务的轨道,弱化了评估对高校教学改革应有的导向功能,也难以产生促进高校教师教学研究与创新的动力。其片面导向也影响了高校对教师评价的激励功能的发挥。一些高校为了达到规定的评估指标要求,赚取更多办学经费与相应权利,在教师评价制度中不断强化对科研的硬性要求及奖励,如数量及获奖情况、课题立项、刊物级别等,而与教师教学相关的工作态度、职业道德与教学水平等软性指标,却几乎未被纳人评价体系,评价内容难以体现对教学和学术研究长期性、迟效性和创新性的支持与鼓励。评价的功利价值取向驱使高校教师根据利益多少及相关度来决定工作付出和投人程度,导致行为方式上对名利的极度追逐和心理上的严重失衡;也使高校教师教学创新与研究的激情逐渐消退,作为教学者角色的职责意识弱化,高校教学研究的地位也日益边缘化,这也是教研合作文化难以生成与培育的重要制度根源。
(二)高校教师对教学学术内涵和合作研讨价值理性认识的匾乏阻抑了教研合作文化的发展
在美国学者博耶的倡导下,国内外学者对学术概念进行了新的诊释,认为教学属于学术的一种类型,赋予了教学学术性的内涵。“教学学术”提倡以新的学术视角看待教学活动,给予它和高校科研活动同样的地位,目的在于实施有效教学,提升高校教学质量。但现实中一方面高校教师对教学的学术性缺乏充分认识和理解,仅认为高校教师的教学工作只是在对本学科专业知识熟练掌握基础上的自觉迁移运用过程,无需保持对教学敏感的问题意识和对教学本身深人细致的研究,教学研究的功用与价值常常被漠视。实际上高校教学工作是一项环节复杂和效果迟显的工作,对教学的研究既需要多学科综合的学术基础,还需投入大量精力和时间且研究难度较大都钳制了其学术性的凸显。另一方面由于缺乏制度环境的支持,缺乏对教师作为教研合作主体意愿和需要的充分把握,合作文化并没能够真正成为高校教师的主流文化,合作研讨的价值未被教师充分理解和悦纳。由于评价制度的片面导向、学科之间本身存在的疏离及高校教师不坐班工作制等因素的影响,个人主义的教师文化在高校教师间更为盛行。个人主义的教师文化虽然具有不可否认的优势,但它却易于使教师形成封闭的心态,教师之间的知识分享与思想交流严重匾乏,不利于教师的主体性成长和获取外界积极的情感支持而加剧了高校教师的职业孤独感。
(三)高校教师的工作环境与工作性质不利于合作研讨文化的生成与发展
教学研讨合作文化实质是一种自觉的人为合作文化,而高校教师的工作环境、工作性质不利于教师合作文化的生成与发展。首先是高校科层制的组织结构和相应管理模式约束了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学校内横向的组织结构是一种以分割和阻隔为特征的蜂窝状结构,教师们被分隔在一个一个独立的教室或教研室中;学校纵向结构是具有等级明显、分工明确特征的科层制,教师仅限定于狭窄的工作岗位上。这种相对封闭与隔离的特征限制了教师之间的知识分享。目前高校实施的是强调严格的规章制度、明确的职责分工、严厉的奖惩措施的管理模式,驱使教师之间围绕名利展开激烈角逐,要在竞争中获胜,必然不愿坦陈自己的教学感悟与经验以及面临的困难与问题,势必淡化通过合作研讨改善教学的热情,也日渐丧失了教育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和自主性,进一步加剧了高校教师之间孤立、封闭的现象,使高校教师之间缺乏合作共事的习惯与相应文化氛围;其次,高校教学工作具有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并且高校教学工作的迟效性相对于中小学教学更明显。因为中小学教学成效还可以用学生考试成绩和升学率去衡量,而高等教育教学成效却难以用眼前现实功利的标准去评判,因此高校教师很难体验到教学的即时成效所带来的成功感与愉悦感,却常被一些消极情绪所困扰,为了维持专业自尊和获得心理上的安全感和满足感,一般不情愿向同事公开自己的教学并乐意接受同行评价,当然也限制了教师通过同行合作吸纳新鲜思想和交流有益的教学经验。再次,教学工作也缺乏诸如医生律师等专业性很强的职业一样的公有文化的支持,使教师们很难相互分享具有普遍意义的教学经验和知识体系,很难运用一些“公共技术术语”来进行相互之间的批判反思。劳蒂对此曾断言:“教学公有文化的缺失,造成了教师之间的孤立,这就是代价之一。……由于教学工作私人化和‘成败靠自己’的社会化准则,个人主义、教师文化被强化了。
三、高校教师教学研讨合作文化的培育策略
(一)高校应逐步建立激励教学研讨合作文化形成和发展的评价机制
教师的教学研讨合作文化的形成和发展需要一定的外部动力机制,以保证教师参与合作研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持久性。美国著名管理心理学家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认为:“只有用激励因素来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才能提高生产效率。真正的激励因素就是工作本身以及职工对完成工作的感觉。”因此,高校应根据本校实际情况、教学与科研的需要及教师的主体需求,摈弃影响教师长远的潜在发展的功利主义价值取向的评价机制,积极构建激励教师教学改革与合作研究,能促进教师持续成长的发展性评价制度,将学校评价重点放在引导教师对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创新与教师之间的合作研究上,增加教学合作研究与教学创新在教师评价体系中的权重,充分体现学校对教学工作这一高校中心职能的足够重视。只有教学研究在职称评定、专项奖励、年终考核等教师评价体系中举足轻重,其价值能被充分认可,才能激发教师教改探索的自由或自主的激情,也才有利于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的不断提升和教学实践精神的培育;在确定评价指标体系与标准时,应充分考虑被评价教师的理解和接纳程度,应赋予基层教学研究组织和教师教学改革的相应权利。只有逐渐建构起具有正确导向的评价机制才能有助于教研合作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二)高校教师应深化对教学学术内涵的理解和追求教学合作研讨价值的实现
我国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应鼓励学生在个人钻研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讨论及其他学习活动,善于倾听、吸纳他人的意见,学会宽容和沟通,学会协作和分享。”可见,合作学习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在满足学生身心发展的同时,促进学生的社会化进程。然而,何为有效的合作学习呢?有效的合作学习应该包括关注合作小组成员的进步与发展;应该有助于教学目标的落实,提高教学效率;应该提高学生的交往能力,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应是建立在整体合作与适度竞争的基础之上;应该具备有效的评价标准。
一、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出现的无效性或低效性
在语文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语文教学中的合作学习的任务不明确,学生在开展合作学习时显得很盲目;对合作学习的时机选择不当;合作小组组建不科学;合作学习准备不足,合作交流难以深入;学生合作学习时,有的教师缺乏对学生的合作学习进行必要的监控,学生的合作学习放任自流;合作学习的评价不能正常实施。这样的合作学习,不仅背离了语文课程改革积极倡导合作学习的本意,而且徒然浪费了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存在着流于形式的倾向。
二、影响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因素
笔者从语文合作学习需要的条件,语文教师角色定位和作用发挥,学生在语文合作学习中的心理等几个方面分析影响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因素。
2.1语文合作学习需要的条件
在西方学校里,教师们十分注重学习空间(学习中心或学习区域)的创设。这样的学习中心“一是能够提供给学生学习或发现事物;二是互动,在学习中心必须集中多种方法,让孩子们能够共同进行工作和讨论;三是无形的成果。”
可见,语文合作学习的条件会影响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语文合作学习需要教师创设宽松自由的学习空间,形成自由的气氛。这样的气氛有助于学生自由的表达意见,共同就某些问题进行讨论。教师对讨论的问题要进行设计,要围绕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进行。
2.2语文教师角色定位和作用发挥
语文教师的角色定位和作用发挥也会影响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语文教师不应该满足于只做一名知识的传播者,更应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同时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同时教师应该做知识的先行者,应该对讨论的问题预先进行深刻和广泛的理解,这样才能更好的指导学生的学习。
2.3学生在语文合作学习中的心理
学生在语文合作学习中的心理也会影响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学生的合作态度受个体的态度及小组其他成员的影响。
(1)学生的合作态度。社会心理学认为:“态度是由认知、情感、意向三个因素构成的、比较持久的个人的内在结构,它是外界刺激与个体反应之间的中介因素,个体对外界刺激发出反应受其态度所调节。”学生的合作态度有服从、同化、内化三个层次,处于不同态度层次的学生会对合作学习有不同的理解,并对合作学习做出不同的反应。教师应引导学生的态度逐步向更高的层次转变。
(2)小组对学生的影响。合作学习中,如果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始终不足,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肯定会大打折扣。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詹尼斯(I·Janis)研究发现,高凝聚力的群体在进行决策时,人们的思维会高度倾向寻求一致,以至于对不同意见和评论进行压制的倾向型思维。④这就涉及到合作学习中的冲突问题。当小组积极互赖越强,凝聚力越高,小组成员之间产生争论和冲突的可能性就越大。小组成员由于具有对问题不同的背景信息、认识、看法、推理加工程度不同、基于不同的理论,将导致智力争论和认知冲突。小组成员自觉不自觉产生群体认同,必然对个人观点不予重视,对不同意见会进行压制。
三、合作学习在语文教学中有效开展的建议
3.1组建结构合理的合作小组
大量研究表明,合作小组的组建对教学任务的达成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到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对小组成员要进行合理的分组,尽量使组内异质,组间同质。要关注认知水平低的学生,对组内的成员要进行合理分工,使每个小组成员都有需要独立完成的任务,并且小组整体的任务需要每个成员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才能完成。另外,教师应经常调整合作小组的组员,因为在实践中发现,在合作学习中经常变换学生的组别,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会提高、学生的社会化、合作化技能将会发展得很快。
3.2营造平等、和谐的合作学习氛围
在新型的师生关系中,教师的角色发生的极大的变化,从教书匠变成了促进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帮助者、合作者。教师应根据语文教材的特点营造一种愉快、平等、和谐的合作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这气氛中发挥自己的智慧,激发他们的合作意识。在合作小组中,教师应参加不同的合作小组的讨论和交流,与小组成员平等对话。各成员在性格、学习成绩、家庭背景、合作能力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如果教师不注意创设平等和谐的合作氛围,各合作成员之间不能友好地相处,合作学习就不可能得到有效的实施。
3.3运用合理的合作学习评价
评价是合作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确保合作学习有效实施的重要保证。有效的评价不仅能促进学生有效地进行合作学习,还能激励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提高学生的合作技能。
语文教师应根据学科的特点和合作学习的评价标准,寻找合理、有效的合作学习评价策略,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语文教师应注意采用个人评价和小组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给予学生情感评价,如口头评价、掌声、赞赏等;制定语文合作学习课堂评价表。教师应关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亲听、交流、协作的情况,对学生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等作出及时评价。
3.4充分发挥教师在合作学习中的作用
合作学习是否有效同教师指导是分不开的,积极主动、和谐平等的合作氛围要靠教师去营造。学生的积极性、学习小组的组建、组内成员的分工等都离不开教师的帮助和指导。
在开展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尽量多走动观察、倾听,对学习过程进行调控,必要时参与到学生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的表情与行为,并给予学生相应的帮助、引导和启发;教师应善于倾听学生在合作交流中的声音,通过倾听来判断学生表达的内容是否清晰合理,并有针对性地、有效地给予学生及时、恰当的帮助。当学生在合作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教师要及时疏导、点拨;当小组讨论偏离主题时,教师要及时指引方向;当小组活动秩序混乱或声音过大时,教师要提示组长进行协调。合作学习结束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对合作学习进行评价和反思,教师应尽量给他们更多的展现自己和表达自己的机会,启发组内其他同学对他们进行更多的帮助和鼓励。
总之,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中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其有效性的探索和研究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只要我们在实践中精心设计、周密组织和合理评价,语文课堂上的合作学习才会有效开展,成为促进学生提高的有效方法。
《物理化学实验》是化学化工类专业本科生必修的一门综合性基础实验课,它以高等学校物理化学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为依据,在实验内容的选题上除了以培养训练高校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及加强基本理论的理解为目的的经典实验外,还引入了一些近代科学研究基本的物理化学测试方法。因此,本课程不仅在化学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具有承前启后的地位和作用,而且更能具体地体现实验与理论的紧密联系,也是学生进行后续科研学习或生产实践的专业技能之基石。然而,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发现,《物理化学实验》课程传统教学手段明显模式化,没有跟上时代的发展,导致学生出现正向反馈低靡、学习目标不明、动手能力没有得到实质性的锻炼等现象,表明传统的《物理化学实验》教学模式与“新工科教育”的发展要求相悖,因此必须对本课程现有教学模式进行与时俱进的改革和创新。
1团队合作实验教学模式
随着工业生产的社会化进程加深,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在提高产品竞争力,掌握市场需求方面显得日益重要,任何项目的开发,以及公司单位的管理,都需要一个和谐而默契的团队,才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下去。个体学习的教育模式对大学生融入社会造成了一定障碍,团队合作精神是现代教育及学生逐渐面对的一项迟来的意识内容。不少企业为了保证组织的高效运转,已明确将“合作精神”或“团队意识”作为用人选聘的一项基本要求,要求大学生将团队精神融入自身整体素质,这对现代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更全方位的要求。另一方面,高校在追求高质量学习的过程中,恰恰又忽略了团队合作模式发挥的重要意义。高质量学习的发生绝不是孤立的,传统课堂教学忽视了通过团队合作使学生的学习成果最大化有效教育途径,且成果受益学生个体终身甚至全社会的积极发展。现代高校实验课程教学环境恰好给教学过程提供了适应团队合作学习的良好土壤,遗憾的是大量教学工作者们没有将团队合作学习这颗优良的教学种子进行精心的培育,以至教学效果远不及教学目标制定的高度,这在《物理化学实验》教学中尤其明显。将团队合作精神融入《物理化学实验》教学中,给实验教学带来与时俱进的活力,使实验教学由单维度活动变成多维度活动,可以有效调动学生对化学化工学科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能在整体上优化课堂教学的结构和效果。
2《物理化学实验》教学现状
为了适应新时期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物理化学实验》教学进行了多次重大改革。但长期以来,其教学目标仍然主要以三方面为主,其一是加深和巩固物理化学基本理论知识;其二是掌握物理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其三是掌握一些基础仪器的结构原理和操作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1-2]。但随着我国工业的迅猛发展,传统的《物理化学实验》很难跟上“新工科”人才培养的需求,《物理化学实验》教学还存在很多亟需改进的地方。
2.1教学维度单一,学生兴致低迷
现阶段的《物理化学实验》大多是验证性实验项目,采取的教学方式是先由教师讲解实验基本原理,熟悉实验仪器结构和操作规程,学生按照教师要求逐步进行实验,得出数据并处理得到实验结论[3]。此外,《物理化学实验》都是借助相应的仪器设备完成实验过程的,由于经费的限制,学生分组共用一台仪器,形式上表现出3~4人合作完成一个实验项目,但由于操作流程的程序简化,实际可能并非全部学生得到了仪器操作体验,一方面由于学生的惰性和依赖性使然,另一方面不能人手一台实验仪器,容易造成学生眼高手低的现象。在此过程中,学生多表现被动、缺乏创新,很难起到高效的学生能力培养作用,长此下去,势必陷入恶性循环,降低高校物理化学教学质量。
2.2实验教学项目陈旧,缺乏学科发展新趋势
物理化学学科正以日新月异的步伐向前发展,其趋势和特点可以概括为:“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相结合,但更多地向微观层次深入;体相研究与表面相研究相结合,但更多地向表面延伸;在微观研究的领域中,表现出静态观测与动态观测相结合,更多地向动态研究转移;理论与实践结合更为紧密,并进入更高的层次[4]。”与物理化学学科密切相关的生命、材料、能源、环境及电子科学等的迅猛发展,都给物理化学实验教学提出了更广阔的理论与实际课题,迫切需要现代教学工作者们能够密切关注学科的发展特征[5],能适当顺应时代潮流,开设一些具有学科发展代表性的综合性实验项目,提升学生探究事物现象背后科学规律的好奇心。而目前《物理化学实验》教学部分内容较为陈旧[6],在实验安排上通常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对提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事物现象背后科学规律的信心都不够。即综合性实验开设较少,尤其设计性、探究性实验更是少有提及。
3团队合作模式在物理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实施方案
3.1提供开放式实验平台
基于“因材施教、讲求实效”的原则,根据学生不同学习理解层次和要求,确定开放实验的内容。内容应包括:设计性、综合性和研究性实验以及科技发明、制作、科研论文等课外科技活动实验。提倡学生通过文献阅读及调查研究自拟实验课题,并提出可行性计划,鼓励学生参与教师课题,学习解决生产实践和科学研究问题。在无实验课时,实验室可以部分向学生开放,为学生提供积极发挥创造力的平台和良好的氛围。爱好深度钻研的学生可以组建科研分队,申请利用开放时间选做实验项目。教师应鼓励引导这类学生团队参与文献查阅、设计具体实验方案、分析实验结果、讨论改进计划。这不但有利于学生对物理化学知识的综合理解,更重要的是,契合“新工科教育”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全面要求。
3.2增设具有学科发展代表性的综合性实验项目
开设物理化学研究型和开放性实验,让学生在掌握热力学、动力学、及电化学等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同时,增强理论指导实际的应用意识,提高创新能力。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型转为指导型,学生则由被动接受型转为主动参与探索型,进一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主动性及能力。这就要求学生能够主动组建团队,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优势,合力分析解决问题。例如,电絮凝技术广泛地应用在废水处理的各种行业,其发展已进入一个强产业化的过程,学生对此技术的了解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而有关电絮凝过程的实验一般会给环境工程专业必修的《水污染控制技术》课程内作为专业实验项目开设,但非环境工程专业的学生就没有机会了解这一基础实验技术。电絮凝过程涉及《物理化学》课程中的电化学及胶体化学两章内容,很强地联系到了基础理论知识点;同时,电絮凝过程作为物理化学实验内容开设时,所需设备及药品耗材也不繁琐,过程简易可行,可以作为研究性实验项目,让学生深切体会物理化学理论是如何密切联系实际应用的。这类型的实验若由学生独立完成,有一定难度,但若由学生团队共同努力,一起探讨实验设备的搭建及实验方案的制定,对学生将起到很强的锻炼作用。
3.3团队合作实验考核形式
评价考核是合作性学习中的重要环节,是检查教学效果、评价学生成绩的手段,合理的实验考核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具有反馈作用和激励作用[7]。传统的《物理化学实验》教学都是通过实验报告来评价学生的实验成绩,而实验报告无法体现学生实际动手操作的状态,以至多数学生以提交实验结果为目的,忽视了实验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未能达到《物理化学实验》教学课程的开设目的。因此,需要建立适用于学生团队合作实验的考核评价办法。考核可分为实验可行性设计考核,实验过程考核和实验报告考核,分数分配比例分别为20%,50%,30%,这种分数设置能够客观地反映团队合作物理化学实验中的实际情况。这就要求指导教师对整个实验过程定期跟踪,及时获取学生实验进展情况,最终要求团队将整个实验过程以PPT汇报形式表现,综合考虑学生团队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并予以评定;实验报告考核要求学生以实验团队为单位撰写并提交,指导教师结合基本理论与实验结果分析能力等对学生的报告成绩进行综合评分,对整个实验过程中的不足和出色之处要给出明确的批改意见。新的考核办法把传统的结果质量控制转变为过程质量控制,加大平时实验过程中团队合作交流和操作部分所占的比重。
4结语
经过团队合作模式进行的《物理化学实验》教学,必然能对学生的探索创新能力、动手能力、表达能力起到不同程度的推进和锻炼作用。将团队合作精神引入《物理化学实验》教学中,给予课程新的形象和内容,使实验教学由单维度活动变成多维度活动,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能在整体上优化课堂教学的结构和效果,有效地辅助物理化学理论课教学,同时提高物理化学实验技能和科学研究能力,为其今后从事相关专业研究打下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姝明,王桂香,陈玉焕.物理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J].广州化工,2015(15):252-253.
[2]吴慧敏,艾佑宏.物理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初步探索[J].实验室科学,201619(4):116-117.
[3]梁吉雷,吴萌萌,宋娟,等.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物理化学实验教学思考[J].山东化工,2017(5):125-126.
[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自然科学学科发展战略研究报告之五:物理化学[J].科技导报,1992,10(92081):7-2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属西部欠发达地区,其收入水平、产业结构、信息化程度、科技创新能力及教育等方面较滞后,职业教育地区之间发展也不平衡,整体上还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国务院号召发达地区“把职业教育对口支援工作与农村劳动力转移、教育扶贫、促进就业紧密结合起来”,这对新疆职教来说无疑是个良好的机遇。要在职业教育发展中寻求多渠道的发展路径,目前跨区域合作办学应该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
新疆的职业教育本身缺乏特色,课程设计过于传统,由于各方面因素实际技能的培养欠缺。不能满足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周济部长《在全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年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大力推动东西合作、城乡联合招生合作办学。中等职业教育的生源主要在农村、在西部,要采取灵活多样的联合招生合作办学模式,充分利用东部地区、城市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大力促进面向西部和农村跨地区联合招生合作办学。”做好少数民族地区的职业教育对新疆的稳定及其发展意义重大。随着新疆职业教育改革向纵深推进,遇到的困难和矛盾会更加突出,加强区域合作,互相取长补短,有利于更快更好地解决新疆职教改革中的深层次问题;有利于更新职业教育理念,树立开放、合作的现代意识;有利于激发新疆职业教育活力,确保新疆少数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健康快速的发展。
一、目前新疆职业教育跨区域合作办学的模式
在新疆。职业教育合作办学存在多种不同的合作模式,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六种:
1.政府主导型
政府出面、穿针引线,统筹协调、效率显著。由政府出面,实行“绿灯工程”,会减少多种行政审批程序,快速有效实施。同时,出现问题还可及时得到政府的支持和调节。如江苏省和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是对口支援关系。在江苏省教育厅、卫生厅和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党委、政府的统一协调、支持下,新疆伊宁卫生学校与江苏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实现了护理、医学检验专业的五年制高职的联合办学。前三年在伊宁卫校完成,按伊宁卫校学费标准收费。执行江苏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相应专业的教学计划和大纲,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负责进行定期检查指导后两年在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完成。按照江苏学费标准收费;五年学成毕业后,颁发江苏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的高职毕业证。学生可根据个人意愿选择就业地。这种模式的特点是“政府做媒,两校联姻”。
2.校校合作型
这种模式包括强强联合型、优势互补型和对口支援型。前两种类型是以构建职业教育交流合作和共同发展为平台,以区域教育资源的共享来促进职业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和均衡发展。一般由合作两校协商签订合作协议,开展各方面交流活动。如举办双方论坛、交流会、专家讲座,成立各类合作共同体。开展师资培养与共享,互派教师兼职兼课.共同组织双币型师资队伍建设。联合组织有关技术服务项目和课题。加强教育教学资源共享;促进各类教育资源互补,推动区域教育共同发展。开辟交流平台,互通教育信息,互通教研成果,合作开展具有共性的课题研究、教育资源开发等活动。如浙江化工技工学校与新疆职业技师培训学院联合办学就是这种模式。新疆职业技师培训学院是新疆培养基础性制造业人才的基地,有着近50年的办学历史。由浙江省劳动厅和巨化集团公司合办的浙江化工技工学校。面对近几年来浙江省化工企业发展迅猛,对化工技术人员需求量很大,学校却因种种原因,生源难以保证;而新疆职业技师培训学院则有生源优势,但存在着就业难等问题。两校联合东西部联合办学,优势互补,最终实现“双赢”。2005年首批118名新疆学生经过三个月的实习后,全部在巨化集团公司以及浙江省的其他化工企业就业。截止2006年底。已联合开办了三期“2+1”办学模式的“巨化班”,共460人。已有364名学生被当地企业录用。其中,有32名学生被推荐到韩国接受培训。学院还与青岛化工技校联合开办了“2+2”办学模式的“青岛班”,共160人。这种模式的主要特点是“自由恋爱,喜结良缘”。
对口支援型一般是指发达地区院校对欠发达地区院校的对口支援教育合作。合作内容主要有:一是教师互派。发达地区院校作为欠发达地区院校的长期师资培训基地。尽可能提供便利条件,免收教师进修费用,并提供生活便利。同时选派优秀教师作为访问学者.到欠发达地区院校进行教学和指导工作。二是干部交流。双方不定期以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进行干部交流活动,如挂职、培训等,以提高欠发达地区院校的整体管理水平。三是联合办学。充分利用发达地区职业教育资源培训欠发达地区的富余劳动力,实现地区之间的双赢互补。如广东肇庆医专与新疆伊宁卫生学校结为友好学校,实施对口支援型的合作办学。它的特点是“大手牵小手,共走发展路”。
3.部分专业合作
一些学校通过向区域外院校引进1~2个专业为突破口,探索合作方式,借鉴区外的教学经验,以促进学校办学水平的整体提高。如新疆玛纳斯成职教中心和福建集美轻工业学校联合招收机电技术应用和化工工艺两个专业学生,采取1+2模式,第一学年在新疆,后两年在福建,完成学业颁发福建集美轻工业学校毕业证,可在两地选择就业。主要特点是“好中选优。自由组合”。
4.校企合作
这种类型是学校与企业间的区域合作。以企业为主导,学校学理论,企业练技能,实现了“政府不出一分钱,学生不交一分钱,学校收费不减一分钱,企业不额外增加开支一分钱”。但这种模式操作有一定的难度。学校和企业协调配合尤为重要。校企联合办学是以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重点,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教育的环境和资源,利用课堂教学和生产实践相结合来培养适合不同用人单位需要的技术应用性人才。校企联合办学既是高职教育教学的需要。也是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需要。如华东石油大学与新疆油田自2003年开展了校企合作,取得一定成效。此模式特点是“双元交替,各取所需”。
5.职教集团联合办学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要求职业教育“走规模化、集团化、连锁化办学的路子”。集团化办学成为发展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举措,也成为跨区域联合办学的新模式,在合作中发挥优势资源的辐射效应、品牌学校或专业的带动功能。如江苏扬州宝应职教集团走东西合作、联合办学之路,先后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垦十二师职业技术学校、新疆呼图壁县职教中心签订联合办学协议,采用“1+1+1”合作形式,新疆方面负责一年基础课教学,集团负责一年实训教学、技能培养和一年实习、就业工作,已取得初步成果。从2006年秋季开始,福建省福建工业学校、福建理工学校、福建化工学校等11所国家级和省级重点学校,与新疆昌吉职业技术学院、阜康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昌吉市成职教中心等8所职业院校,开展联合招生、合作办学工作。福建省11所职业院校3年内将招收3000名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的学生到福建的中职学校就读。目前,第一年已在昌吉招生1000名学生,第二年招生工作已经启动。此模式的特点是“团结起来力量大”。
6.国际合作
职业教育的国际合作是指与国外开展学生交流和培训。如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与澳大利亚联合开办2+1模式的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全部引进tafe学院课程体系及全套教学资源,使用全英文教学模式,由经澳大利亚教育部认可、有丰富教授雅思经验的外籍教师和学院经澳大利亚tafe学院专业培训后获得上岗证书的教师一起授课。学生毕业后持tafe学院证书。在澳大利亚可与澳籍公民享有同等待遇的就业机会,也可回国就业或继续升读研究生。此模式的特点是“因需制宜,洋为中用”。
二、新疆职业教育跨区域合作所面临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新疆一些职业学校通过上述各种模式进行跨区域合作,实现了职业教育资源的共享、分享和充分利用,使一批学校更新了办学理念,提高了管理、教学、培训的水平。同时,打破了职业学校招生范围的限制,经济发达地区的职业学校可以更多地招收中西部地区的学生,经过培养后服务于当地生产第一线,对两地都有极大的好处。经济发达地区获得了急需的技能型人才,而新疆的学生得到高质量的职业教育,同时也有效地实现了富余劳动力转移,应该说取得了互惠互利的双赢,然而这其中也存在着很多问题:
1.政府协调支持问题
事实上,不论哪种模式都需要政府的支持和协调,合作的好与坏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行政主导。在不同区域。政府部门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同.尤其在新疆的经济落后地区,存在着重经济建设,对教育重视不够,或者只抓基础教育,无暇顾及职业教育的问题。也有些地区,还存在地方保护主义,怕自己的生源外流,影响本地区的招生而不予支持,都给合作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建议有关部门一是要加强学习与教育。提高教育主管部门对跨区域职教合作重要性的认识。把国家职业教育政策和本地区实际结合起来进行可行性论证,取得政府有效的支持。二是力争由政府牵头组织外出考察,把一些成功的经验带回来,保证实施中少走弯路。三是从小范围试点做起,让效果说话。
2.教育经费问题
开展职业教育的跨区域合作,如果发生的教育经费全部由学生自己承担,对于新疆学生来说是难以实现的。教育经费问题涉及两地地方政府、学生及学校几方,需要多方进行协调沟通。更重要的是两地的上级政府部门进一步加强统筹。新疆大部分地区财政收入少。教育经费紧张。投入到职业教育的经费就很少了,如果只等发展建设的资金可能会失去很多合作机会。解决教育经费问题,就是三个“点”:政府拨一点,学生学费交一点,学校自筹一点。前两个“点”一般没有太大空间。而学校自筹就可想方设法、各显神通。如贷款、借款、土地置换、合作交换及申报立项等方式。筹得发展资金,也就赢得了合作与发展的机会。
3.招生困难问题
新疆与内地相比,经济条件比较差,很多家庭很难承受职业学校的学费开支,犬量的初中毕业生直接流入社会。成绩好的就上高中走考大学之路而不愿意进入职业学校就读,造成职业学校招生困难甚至招不上学生。2007年新疆教育发展规划中提到要加大与内地职业教育学校联合招生、合作办学的力度,为合作办学营造了良好的大环境。新疆与内地学校在中学阶段就应该做好相关指导工作。可以在中考分流中获得一批生源。再通过合作办学方式。利用发达地区好的职业教育资源和就业市场的吸引力,带动招生。2007年全区中职共招生12.01万人(其中技工学校2.3万人),比2003年增长了6倍,中职在校生由2003年的9.4万人增加到2007年的22.2万人。高中阶段普职比提高到7:3。区属高职在校生由2.1万人增加到5.4万人,这对合作办学的生源前景应该说是乐观的。
【关键词】
高中语文 写作教学 合作学习
当前高中学生作文写作能力强弱是语文教学效果的一种指标体系,如何针对目前高中生写作能力的现状进行探索是语文教学改革的关键问题。教师就是知识宝库,是活的教科书,是有学问的人,没有教师对知识的传授,学生就无法学到知识。所以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所谓教学就是教师将自己拥有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教学关系就是: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我给,你收。不是教师的教服从、服务于学生的学,而是学生的学服从、服务于教师的教。
一、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现状
1.教学课时不足使其效果不明显
对于高中生而言,由于学习任务重,每周一般只有两课时的写作训练课,对于高中生而言,这两个课时的写作训练课还远远不够,对于掌握写作的技能不是靠一两天的时间来提高的,而是通过长期坚持不懈地训练才能有所提高,特别是如何针对当前高中生对写作课不感兴趣的特点,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如果长期这样下去最终会导致学生学习困难。
2.缺乏互动活动
在课程的实施上,语文写作教学依然是围绕教师、课本转,学生的主体地位仍然被严重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了一纸空文。心理学、教育学的研究结果早已表明,学生只有在不断地解决学习问题的过程中才能获得学习的无穷乐趣,从而激发出学习的更大动力。
3.高中语文写作课程改革背景下教育手段的变化
传统的课堂教育手段多为一本课本、一块黑板、一只粉笔加上教师的一张嘴,以师讲,生听;师写,生抄的单向传递方式为主,不利于生生交流和互动,不利于培养学生合作、民主、积极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而高中语文写作课程改革促使高中语文写作教育手段信息化、多样化、多元化。尤其强调课堂上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互动、集体参与、思维碰撞、质疑释疑。好处在于可以把高中语文写作学习的过程,变成学生不断提高高中语文写作能力,促进心理健康、人格发展的过程。
二、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实施合作模式的必要性
高中语文写作教学合作学习模式使学生被赋予了独立思考、个性化理解、自由表达的自由和权利,容许学生质问、怀疑、批评教师观点或教材观点及其他权威,这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地发挥,课堂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导学案设计重点在互动、拓展、探究、展示上做文章。学生成长共同体有利于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充分讨论,各抒己见。学生敢于在同龄人中表达自己的观点,学生也在自主热烈的讨论过程中对知识的记忆有了一个质的飞跃。语文写作教学合作学习模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专注力,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现在绝大部分学生学习兴趣很高,课堂上愿意与教师、同学进行交流。而且学生的自信心随着大小展示机会的增多和成绩的提高而大涨,人格不断得到完善。尤其是情商大大提高,以前经常发生的顶撞老师、同学打架的现象几乎绝迹,令领导和老师们惊喜不已。
三、高中语文写作教学合作学习模式的实施
1.积极培养师生互动关系
一般情况下,国家的教育部门会对学生的学习目标有个总的限定,比如颁布的教学大纲,会要求学校按照大纲进行教学,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生的合作学习程度,还有各个地区所采用的课程教材,有的学校由于所采用的课程教材内容比较多,而正常的教学时间又比较有限,这会造成“填鸭式”的教育现象,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合作学习程度。但凡此类的因素还有很多,因此教师如果想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习,那么就需要根据实际的情况在学习过程中给予学生合作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以及协调好合作学习与教学任务的关系;学习模式,就是学生在同时具备了学习能力和学习条件之后。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学习计划并最终完成的过程。其中合作学习模式的两个必备条件就是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条件,缺一不可。
2.遵循各种学习方法的基本程序与要求,展开合作学习
小组教学法可以应用于语文文体知识和写作技巧的讲授上,其程序包括:(1)教师讲授相同专题知识;(2)学生在各自小组中进行互助合作学习直至掌握所教内容;(3)学生就所学内容参加个人测验(以课堂练习为主),不允许他们再相互帮助;(4)小组成员互评成绩,并与自己以往成绩比较进退;(5)将小组成员的个人成绩相加构成小组分数,达到一定标准的小组可以获得认可或得到其他形式的奖励。
3.教师要多开展合作学习模式
教师要注意及时指导学生的合作学习。对那些学习积极的学生要进行表扬、鼓励,对那些学习懒散的学生要进行批评、督促。一般说来,教师要多指导和督促学习自主性差的学生和低年级学生。给予学生合作学习正确的导向。由于学生自身能力有限,对教材内容的整体理解还不到位,这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让学生的学习有明确的方向。
【结 论】
学生们总结进步时说:“以前大家都是‘独行侠’,学习上自己管自己或破罐子破摔,即使遇到问题也很少相互探究甚至没兴趣探究;现在分组学习,大家成了‘利益’共同体,不仅要管好自己,还要帮助其他组员共同进步。合作学习促使我们谁也不想拉小组的后腿。而且现在课堂上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使我们由被动接收知识变为主动学习知识、消化知识。我们心里很明白:只有学好了、消化了我们就可以像优秀学生一样在组内、在班级自信地展示自己!坚持到现在,我们觉得自己很优秀,我们的小组很优秀,我们全班都很优秀!”
2相互合作
相互合作是合作教学模式的核心要素,要求学生在合作教学模式当中,以统一的学习目标为基础,在完成自身个体任务的同时,也为组内成员提供所需的帮助,相互合作,彼此信赖,实现个人与整体目标的有机结合,体现良好的合作性与高效性,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合作教学模式在初中篮球教学中的实际应用分析
随着电视、网络等多媒体的发展,美职篮与中职篮等知名度非常高的篮球联赛广受关注,在此大背景下,初中生,尤其是男生受到较大的影响,越来越热衷于篮球运动,篮球运动在初中生当中的普及率比其他各项运动都要高出许多。并且篮球运动对于硬件设施的要求并不高,设备较为简单,这也是篮球运动得以在初中生范围内得以普及的重要原因之一[4]。在初中篮球教学当中应用合作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初中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增强初中生的身体素质,对于促进我国体育教学事业的整体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与应用价值。基于此,笔者从合作教学模式在初中生篮球教学中的实际作用为切入口,分析其应用条件与方法。
3.1完善相关的评估体系
合作教学模式下的初中篮球教学评价体系,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的具体内容:第一个方面是对整个合作小组的评价,分析合作小组对老师所安排的学习目标的完成情况,包括完成所需时间,以及完成质量等,刺激组内成员之间的合作与竞争,达到教学目的。第二个方面是对组内成员的个体评价,以成员个体在小组内的表现,以及对小组完成学习目标的贡献为依据,结合组内其余成员对其的评价,适当对成员个体进行奖励或教育,从而促进小组与小组成员个体的共同发展。完善的评估体系,有利于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篮球活动,培养合作精神,记录学生个体的具体情况,制定具有针对性的篮球教学方案。
3.2以鼓励性教育为主
初中生的身体机能,以及心理思想等方面的发育都尚不成熟,因此在篮球教学活动中,体育老师依然是中心人物,起着引导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性非常强的篮球运动当中。由于大部分初中生接触篮球的时间不长,因此对于篮球活动的相关规则,技术等都欠缺充分的了解,因此合作模式下的初中生篮球教育其中最重要的要求之一就是老师使用鼓励性的语言与行为,引导学生参加篮球运动,亲自为学生讲解篮球规则,示范篮球技巧,根据学生的个体素质差距,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法。初中篮球教学中的合作模式,并不仅仅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同时也强调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与合作,安排学生进行小组篮球对抗赛,以及老师亲自下场与学生打比赛是其中较为重要的两种形式。
3.3高效利用有限的教学时间
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体育课的课时比较少,并且课时与课时之间的跨度也比较大,一般在五天以上。因此,如何高效地利用有限的教学时间,并保持学生对于篮球运动兴趣的持续性,已经成为了目前初中体育教师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之一。合作教学模式,从根本上扭转了传统的说教式的体育教学方式,增强了其中的互动性,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与帮助,赋予了学生更大的篮球活动空间,达到加强交流与沟通的目的,从而实现在有限的教学时间之内,保证篮球教学的质量,以及提高初中生的身体素质。此外,合作教学模式,增进了初中学生之间的友谊,有助于达成保持学生对于篮球运动兴趣的持续性的目标。
3.4强调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助
个体的进步才更好地提高团队的水平,因此在合作教学模式下的初中篮球教学过程当中,要注意强调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助,在安排分组,进行对抗赛的时候,要注意将篮球水平高的学生与篮球水平较低的学生混合编排,达到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的效果[3]。此外,部分学生由于生理或是心理的制约,难以融入到团队当中,对篮球运动的兴趣不高,老师此时需要及时地加以开导,帮助其融入团队当中,鼓励组内的其余成员帮助其进步。只有强调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助,培养初中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帮助其以后的发展,合作教学模式在初中篮球教学当中的意义才能得到真实的体现。
4合作教学模式在初中篮球教学中的具体作用
4.1培养初中生良好的个人品质
篮球教学中的合作教学模式,强调以相互配合为核心,注重团队成绩与个人成绩的完美结合,培养学生无私奉献、互帮互助等良好的个人品质,摒除了初中生曾经懒惰,以自我为中心的陋习,对于他们以后人生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从更为广泛的意义上来讲,有助于社会整体素质的提高。
4.2增强初中生的身体素质
长期以来,初中生的身体素质问题在社会上一直饱受诟病。的确,初中生由于家庭的宠爱,长期养尊处优,缺少必要的户外活动,因而身体素质低下。篮球运动能够调动身体的各个部位,增强身体的各项技能,合作模式下的初中篮球教学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运动兴趣,从而达到增强初中生身体素质的目的。
4.3提升初中生对体育运动的认知水平
合作教学模式最大的优点就是“寓教于乐”,在初中篮球应用当中,先由老师划定相应的学习目标,由外部环境发散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创造性,以及对体育运动的认知水平,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引起初中生对篮球等体育运动的爱好,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对于语数英等主科的学习都有着一定程度上的促进作用。
一、实现多向交流,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现在提倡的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实现多向沟通,而不是传统的教师教的过程,只是一味地讲解,没有与学生及时地进行交流与沟通。作为教学基本关系的师生关系,在课堂教学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据相关研究分析得到,初中语文教师要想取得高效教学,活化现有的课堂教学,就必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初中生作为最敏感的群体,他们上课的专注度和兴趣跟老师的关注度及师生之间的关系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初中语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工作思想,主动关爱学生,尊重学生,让他们感觉到老师的爱心和照顾,这样他们在课堂上才会展示自我,参与课堂教学。据有关调查分析,要想实现活化的课堂教学,必须为传统的师生关系解绑,严肃的传统教师传授的课堂,根本无法实现课堂的活化。学生只有在比较宽松的课堂才会主动地参与到课堂的教学中来,才会有可能对课堂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们都喜欢亦严亦松的教师。当学生感到老师的关爱时,才会吐露心声,自觉尊敬老师,理解和信任老师,这样就会师生互通,形成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实现有效的初中语文教学做好准备工作。
二、乐于奉献,热爱语文教学
教师作为默默耕耘的园丁,必须要乐于奉献,无私工作,做好相关的教育教学工作。有教师曾经这样说过教师的幸福是一种体验,是对教育中生存状态的一种高级、愉悦的情感体验,是一种精神享受。所以说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语好者,同时热爱自己所教学科。而这种爱好可以帮助教师抵御许多外界的诱惑,真正投身于教育事业,而不是仅仅把教育当做挣饭吃的职业,而是把教育当做值得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在教学中创造有魅力的教育教学特色,形成自己成熟而清晰的教育教学理念,创造令自己感到欣慰和满足的语文教学艺术。
三、与时俱进,完善自己
每一位优秀的初中语文教师,一定是具有健康的教育精神和较高的专业素养的人。这样的教师善于改变自己,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不断提炼自己的教育思想,具有自己的教育行为品质。改变自己,告别重复,这就意味着作为语文教师要有自己的教育思想,有自己的专业教学方式。通常我们有太多的语文教师习惯于重复过去的教育教学方法,重复过去所运用的内容,这样的教师往往依赖于其过去的经验进行教学,没有创新。所以,作为语文教师要坚决杜绝机械重复的教育人生,告别平凡和守旧,形成自己的专业习惯,培养自己对学生的文化影响力。初中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想活化教学,实现高效的课堂必须活化初中语文课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教材,初中语文教师必须严格按照语文教学新大纲的要求进行上课,同时,语文教师也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再组合和排列,重新编排,形成学生乐于接受和易于学习的教学内容,这样就会实现高效的初中语文课堂,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四、善于读书,提升素养
高尔基曾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所以离开了书籍,人类就不会进步。而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阅读不仅是自己教学的一部分,更应该把它当做自己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一部分。如果不读书,还能去教书吗?课堂是老师和同学的对话场,中国有句谚语“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在古代黄金和宝玉,分别代表的是尊和贵。这就说明在书籍中可以获得尊贵。作为一名教师阅读是多么的重要。每一位语文教师都要坚持阅读,让“教书人”和“读书人”融为一体,并让自己在读与教的过程中“始于读,发于思,成于行。”
五、坚持写作,表达教育生活的体验
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是善于表达自己的,同时也应该是具有写作精神的创作者。写作就是表达,而我们要表达,就必须要有敢于表达的勇气和善于表达的习惯,特别是作为语文老师在平时的生活中,依据自己每日的所见所闻,及时地记录下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对于教师而言,写作并非是完全的创作,更多的是教师教育生活方式的一种体验,一种升华。著名的加拿大教育家马克斯・范梅南曾说“写作即观察”,就是说,教师的写作是从教育开始的。教师通过观察教育活动中的人和事,观察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活动,从而凝聚心灵的感悟,形成创作的源泉。
同时,经常的写作还可以促进教师思考问题和发现问题,从而有助于教师提高认识、反思行为、改善实践、实现创新。一名优秀的语文老师,一定要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让自己成为读、教、写有机结合的实践者。
高中教育阶段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发挥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它一方面对义务教育时期的知识体系进行了升级更新;另一方面,也是对高等教育提供了更多的知识储备。因此,整个高中时期的知识量是很庞大的。而且,作为母语教育的主要形式,语文学科在高考升学中占据了很重要的位置。
在当前有一些不正确的教学观点,认为语文教学在母语环境下不需要进行创新,只需要寻找相应提高分数的方法。这种观点很显然是不正确的。正因为要应对高考,学生在进入高等教育体系之后,要面临更加复杂的理论学习和实践工作,缺乏语文知识会造成理解障碍和表达障碍。
作文教学是语文学科中的重点,原因有两个。其一,是因为语文作文在高考分数中所占地比例很高,一般在三十分到五十分之间,相比于其他的题目而言很大程度上控制了学生的总分。其二,语文作文内容十分复杂,涉及了几乎所有的书面表达知识。学生在作文过程中要发挥逻辑能力、想象能力、应变能力、语言组织能力等等。忽视语文作文教育工作,必然导致其他关联性学科的负面因素出现。
在新时期背景下,根据我国教育部门的要求,高中语文教育在难度和程度上比义务教育期间要求更高,由此实用性和创新性的重要性就更明显。
一、我国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现状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工作中,高中作文教学工作基本上是掺杂在日常的基础教育工作中的,并很大程度上延续了初中作文教育工作的方式。由于教学体系的时间限制关系,教师很少对学生进行在限定时间内的作文能力的培养(高三毕业班会进行少量的训练)。
作文的完成过程通常有以下的步骤:首先由教师布置作文题目,并提出构思的方向;其次,学生利用课余实践完成并上交;再次,教师在课堂上随即抽出几篇进行评价,总结出文章的优缺点。
很显然,这样的教学方式容易产生以偏概全的局面。少数作文内容质量并无法代表平均水平,多数学生在缺乏指导的情况下,会逐渐减退学习语文作文的热情。
同时,在高中语文作文教育中还存在另外一种形式,即教师通常会选择作文程度比较好的学生作品,进行公开讲评和赏析,以实现共同学习的效果。但这种形式容易造成两极分化,导致学生能力参差不齐。
结合教育实际问题分析,高中语文教育和作文教育之间的层次关系并不明显。在现有的教育体系中,语文教育分为“听说读写”等主要环节,其中写的环节主要体现在作文方面。但由于这一环节无法在课堂上有效展开,因此被客观地忽略掉了。要做到语文作文教育的实用性和创新性,就应该从改进方式入手。
二、我国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分析
(一)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分析
所谓实用性,是针对两方面而言的。其一是在高考中的实用性。考试通常是要限定实践和作文内容的。同时,基于考核保准的制定,出题者会对作文题目给出一些限定要求,如常见的命题作文形式。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必须具有在短时间内组织语言的能力,并将作文高度进行提升。而且,学生的写作能力表现在对作文限定条件的理解程度上。其二,是书面表达能力的一种应用。作文的本质是书面表述,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也经常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应用机会,如对工作的总结、会议发言等。
单纯从考试实用性教学角度来说,教师必须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增强学生的写作能力。写作的模式根据考试模式确定,但这种模式并非是要限制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发散思维,相反,是让学生在有限资源条件下,将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想象能力、逻辑能力发挥到最高的极限。
实用性的作文教学工作有多种形式,最为明显的是结构教学形式。在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体系中,由于学生前期已经掌握了较为完善的文学知识,对文章的结构也有了初步的认识,所以可以让学生将这种知识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所谓的结构,主要包括文章开端、、结尾部分。这些部分如何把握,结构如何更加更紧凑,是可以通过长期的练习来实现的。
实用性语文作文中另外一个方式是“举一反三”。这需要学生有一定的文章阅读量,并具有很强的逻辑能力。例如,学生针对命题论文中的某一个事物进行变通,从而快速构思自己所表达的内容。这种方式虽然有些取巧,却是最大限度发挥了实用性的特点。
(二)语文作文教学的创新性分析
创新性是语文作文教育中的永久性旋律。换句话说,文章的创新本身就是相对性的。从教学工作出发,实用性与创新性是否存在矛盾呢?答案是否定的,事实上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根据高考作文的考核形式就可以简单判断,同样一个题目或者命题要求,不管如何变通都无法跳出同质性的圈子。要想在这种限定的资源条件下实现脱颖而出,就需要在实用性的基础上发挥创新性特点。
简单地说,实用性是容器,而创新性是精神,是灵感。在进行作文教学的创新方面,教师要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方式方法,利用发散性思维,从不同的视角来阐述观点。当然,前期的必要工作也是不可或缺的。所谓创新,不是指针对某一种模式的创新,更多的是在整体上的创新。高中语文教育针对作文方面的工作,要改变以往赏析评论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机会,刺激其学习热情。
三、结束语
高中语文教育是学习母语体系的重要阶段,而作文教育工作又是语文教育工作中的重点内容。基于它所包含的多项知识,更应该加强训练,而不仅仅是为了在高考中获取高分,还要为日后的工作学习奠定文字表达基础。综上所述,积极展开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晓兰.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J].高考:综合版,2013(12):111.
书面表达是近几年初中英语中考的重要题型,是一种反映学生表达、传递信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语言交流能力的十分重要的语言测试手段,同时也是用于测试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和语言知识活用能力的一项综合性试题,它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因此,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写作教学。但是当前的初中英语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写作教学的时间安排较少,学生的词汇量少,教师对学生作文的指导不足等,这就需要我们初中英语教师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加强写作教学,提高学生的英语书面表达能力。
一、依托教材进行作文教学
舒伯特说过,教科书中所编的课文是语言现象的展示厅,是语法规则的剖析室,是文章体裁的示范本。初中生对于词汇已经有了一定的掌握,尤其是在课文背诵方面,随着各方面的积累,学生已经能够流畅自如地用简单的英语组织语句表达自己的想法。而教师在指导学生英语作文的时候,完全可以依托于教材,而且新的教材在编写过程中也很注意课文在写作当中的作用。例如,在课文以对话形式出现的时候,课后的练习题总是以议论或描述的方式要求学生重复课文,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另外,在平时的练习当中,还存在着与教材课文紧密连接的作文练习。教师可以多鼓励学生利用这类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养成改写课文的习惯,用精炼简洁的表达,化这类资源为己用。例如,在“English――the international language”一文中,我提出了”the best way to learn English well”的作文题目,学生积极讨论,反应强烈。让写作训练与教材教学紧密结合,使得每个学生都能有自己独到的想法,并通过英语作文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
但是教师也要注意不要被教材所提供的素材所限制,应当进行适当的拓展训练,将能够接触到的作文都往学过的课文内容上引导,毕竟课文才是学生掌握知识的最好、最有效的武器。
二、开展多种形式的写作训练
听说读写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听说读写互为目的,互为手段。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是英语课程的主要任务之一。写作也是如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写作策略的指导,从分析范文、模仿范文开始,从写作的“措词、选句、组段、谋篇”等几方面进行有效的指导,允许学生借用文章中的部分词汇和表达形式,并且指导他们准确地运用语法知识,注意单词的大小写,动词的时态、语态,主谓一致,名词的单复数形式,形容词的比较,句子的平衡及时态呼应等,让他们在学习和运用英语的过程中逐步学会如何写作。听、说、读、写四种技能是相互依赖的,说的能力有赖于听的能力,进而有助于写作。听是理解和吸收口头信息的手段,听和读是输入,只有达到足够的输入量,才能保证学生具有较好的说和写的输出能力。因此,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应当从多方面寻找对策,有目的地采用各种教学手段来加强写作训练,特别是重视听、说、读、写四技能的互补作用,开展多种多样的训练。
三、加强作文范例教学
英语范文对学生有很大的借鉴作用,它在格式、内容、语法、重点、表达习惯等方面都是非常优秀的,是学生学习和参考的典型。因此,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先为学生选择一些优秀的英语范例,如参考书、报刊中的优秀文章,以及学生的优秀作品等,让学生分析后进行仿写。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就会不自觉地运用和借鉴范例中的优秀语句,进而使自己的写作水平有所提高。
另外,抄写和背诵范文也是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的方法,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形成英语语感。因此,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背诵一些比较简单且优秀的课文,学生背的多了,积累就多了,在写作时一些精美的语句自然而然地会运用在作文中,同时可以为自己的文章增添一些“文采”。
四、重视写作训练的评判性
在作文的批改上,教师一定要坚持肯定为主、纠正为辅的原则,尽力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写作兴趣,尽可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努力促使其写作的外在动因转化为自觉写作的内在动因。因此,教师要尽量做到:
1.个别批改,个别辅导。对于学生写作中的误句或不妥之处教师应尽可能地指出,典型错误在集体纠正时严格避免提到写作者的姓名或将这种典型错误换成一种类似的形式进行纠正。
2.控制批改的错误率,将批改阶段侧重化。在批改中,教师一定要把批改的错误率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这样可以让学生不至于看到太多的错误而丧失写作信心。为了达到这一效果而又不影响对学生写作中错误的纠正,为了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语言习惯,提高写作技能,同时又避免可能出现的骄傲自满情绪,教师可将各阶段的批改重点放在不同的侧重点,既保护学生自尊,又帮助他们纠正错误、克服自满,达到了一箭三雕的目的。
总之,写作能力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长期复杂的训练过程。教师在写作课上应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精心设计写作教学课程,使学生拓展视野,增强自学能力,提高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障碍各不相同,教师的教学策略也应有所不同,任何一种固定的教学策略都不是万能的,都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调整,注意多种训练方法相结合。正如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我们依靠思考,也只有依靠思考,才能驾驭年轻的心灵。我们的思考能点燃学生的学习愿望。”因此更多的问题还有待于我们共同去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教学的实施要点
将小组合作模式运用于小学数学教学,教师应当紧扣其重点环节,发挥这一模式在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效率方面的积极作用。
1.构建合作小组,搭建扁平学习载体。普通的教学模式下,学生都是独立思考,与同学之间进行交流的载体与平台匮乏。合作小组模式教学中,教师要科学建立这个学习载体,合作小组的数量要保持在适当水平,每一个小组的人数应当控制在6人左右,因为人数过少难以形成讨论研究的浓厚氛围,而人数过多则又不容易管理。每一个小组保持适当的规模,可以有效发挥其集聚智慧、共同突破的效果。每一个小组里面还应当明确牵头学生,提高小组活动的有效性。
2.设置引导提纲,引领学生自主学习。在数学教学中,无论是概念的理解、定律的分析还是解题方法的传授,都可以通过设置引导提纲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开展学习。一方面,教师要对数学教学中的关键要素进行充分的筛选整理,另一方面,要针对这些重点和难点的突破,设计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尤其是解题过程中要结合每一步骤提出问题,既可以一次性向学生提出,又可以分部展示,让学生逐层深入开展分析研究,提高学习成效。
3.巡视考查指导,开展思维方式点拨。数学课堂上,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探究活动,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也要准确定位。教师要有效掌控整个教学节奏,不能放而不收,要对教学的每一个流程,每一个小组,以及学生的表现了如指掌,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安排。另外,教师在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也要深入到小组之中进行分析研究,每一个小组进度如何、遇到了哪些难点、应当如何突破,教师都要关注这些信息,并对学生进行思维方式的点拨,帮助他们突破学习难点。
4.鼓励学生发言,尝试阐述解题过程。在分小组开展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搭建平台让学生解题,在解题过程中进行点评,启发学生掌握解题技巧。在小组探究结束后,我侧重于引导学生进行板演,将每一步解题的步骤都详细标注出来,然后由全班的学生进行判断解答是否正确,如有错误错误在哪里。在学生板演完成后,我专门设置了一个环节,要求学生讲述自己的解题过程,从考虑问题的角度、思路,以及解题的具体步骤三个方面进行讲解。这样的讲解过程既体现了学生及本小组探究学习的过程,又是对其他学生进行思维方式、解题思路指导的过程。在学生完成板演后,师生共同努力对其进行判断点评,教师也能够从这样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学习的薄弱环节,及时予以弥补,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5.引导总结方法,实现自我完善提升。在每一次自主探究教学中,我都对学生提出一项要求:必须学有所得。这样的“得”既可以是数学方法技巧的积累,又可以是解题思路的拓展,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逐步积累学习的成果,日积月累会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发挥积极的作用。除了要求学生自我完善总结之外,我还组织学生开展学习技巧交流活动,针对每一个章节的学习重点、理解难点,让全班学生相互借鉴学习的技巧方法,这对于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成效帮助较大。
三、运用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模式的注意点
运用小组合作模式开展数学教学,要能够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提高教学效率。在紧扣重点进行突破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兼顾学生差异。学生的数学学习基础、思维理解能力各不相同,教师要在小组模式运用中充分兼顾他们的差异,无论是分组过程中的均衡安排,还是探究过程中的帮扶帮助,都要充分关注到不同类型学生的实际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