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环艺专业实习个人总结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毕业设计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
对于高职学院,特别是艺术类专业而言,毕业设计是一个重要的实践环节,也是大学三年的综合学习过程,这一过程不是简单完成一个单一的项目制作,而是要整合三年的学习内容,强调学校教学与社会的关联性,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对学生的一个整体考核。但是由于毕业设计是在大三年级进行,学生面临毕业就业,学生的心理也有很大的转变,浮躁、心神不定,在做毕业设计的时候会想到还没找工作,特别是看到周围有学生在实习的时候,因此严重影响毕业设计教学的顺利开展。
学生为毕业而设计,应付、敷衍的想法严重。
毕业设计阶段,学生很多参加了顶岗实习,认为有个工作才是正事,因此,为了能留在顶岗实习单位,很多学生不愿意放弃实习工作回到学校专心进行毕业设计创作,把毕业设计作为实习回来的额外任务来做,因此敷衍的情况比较严重。我校规定,毕业设计指导老师,每周必须在校和学生面授毕业设计指导工作,老师们有时候甚至只能周末回校进行指导,有时候甚至晚上去学生宿舍进行指导。这不仅加大了教学的难度,最重要的是严重影响了毕业设计的教学效果。
毕业设计的主题思想不好,肤浅、搞笑的主题占很大比重
学生毕业设计的立意肤浅,很多学生看到搞笑、打斗、暴力、颓废的作品在网上很流行,自己的创作也跟风学,思想深刻、给人启迪、让人深思的正能量作品越来越少。记得几年前,环艺专业有个学生的酒吧空间设计,居然命名为“酒吧”。
学生利用顶岗实习,将企业案例拿来充当毕业设计
学生参与顶岗实习,将实习中所做工作深化成毕业设计,实现真题真做,是一种很好的毕业设计模式,这种模式在很多毕业设计中应用。但是,浑水摸鱼、滥竽充数的现象非常严重,很多学生,往往是直接拿企业的案例套上自己的名字,打印下来。因此,这种“校企合作,真题真做”的毕业设计模式,必须要有很好的监管,实行校内指导教师、企业指导教师一体的毕业设计严格指导。
我校“结合大赛,以赛促教”的毕业设计模式的教学实践
高职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应强调专业理论知识以够用为度,略有后劲,注重理论知识的基础性、实用性、专业性。为了提高学生对毕业设计的兴趣与重视,近年来,我校环艺专业、多媒体动漫专业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将“中国环境艺术设计学年奖”、“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等赛项融入毕业设计当中,要求学生按照大赛的要求从创作主题思想、创作方向、创作设计、创作过程进行。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由3D动力联合国家制造业信息化培训中心、光华设计发展基金会、中国图学学会等单位共同主办,自2008年发起举办以来已连续成功举办至第6届,赛事规模不断扩大,参赛高校连续超过600所、参赛企业超过1000家,初赛参赛人数连续突破100万人。参加这样的全国性大赛,和全国高校的同学们同台竞技,大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从参赛方向开始,在毕业设计教师指导下,学生开始自己组织团队,分工合作、制定工作计划,时间计划,从创意、设计、素材收集、队员分工、具体制作过程,一步一步有条不紊进行,虽然有些团队会有人放弃离开,但是,整个团队还是可以坚持下去,在老师各阶段的指导下,连续两年,我校的学生毕业设计参加“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的数字表现方向,拿到广东省特等奖,一等奖。获得特等奖将代表广东队参加全国总决赛。学校积极鼓励,教师带领入围团队参加全国总决赛,2012年多媒体专业程冲、钟飞燕的原创动画作品《家,在哪儿呢?》获得数字表现方向全国总决赛二等奖的好成绩。在这过程中,为了鼓励下一届的学生,在参加全国总决赛的学生中,会特别加入几个低年级的学生,主要是让他们开阔眼界,为参加下一届的比赛努力。同样,通过融入大赛的环艺专业毕业设计,也是屡获佳绩,自2009年连续四年毕业设计参加“中国环境艺术设计学年奖”均获得二等奖、三等奖、优秀奖的好成绩,2012年,环艺专业刘海南同学的毕业设计作品“佛山万科水晶城单栋别墅设计”更是荣获“中国环境艺术设计学年奖”高职高专组居住建筑室内设计金奖。
通过这几年的毕业设计指导,总结了一些经验
教师的严格管理和有步骤地认真指导。
指导教师和学生认真研读大赛赛项,学生先用一周的时间自己明确参赛方向,自由组合参赛团队,教师根据学生的分组进行分析,指导学生制定周密的时间执行计划,学生工作分工,每周至少一次进行小组集中教师检查,指导学生毕业设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比如设计文案问题,学生进度完成情况,组内不同意见协调、制作过程技术问题等等。这里,教师相当于项目的总管理,各参赛小组组长就是项目总监,教师重点抓总监,总监解决不了才由教师解决。大大锻炼了学生专业技能、实操水平、自行解决问题、协调合作、职业素质养成等综合能力,达到了毕业设计的教学目的。
学校一系列政策和管理办法,有效地监管了毕业设计教学环节的问题。
学校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学生参赛的政策和奖励措施,只要进入总决赛的,一定支持教师带队参加,学生外出费用报销,获得不同级别的奖项,学校给与学生不同的奖金鼓励,同时,还可以免修一些相关专业课程。
毕业设计的前期,动员会、学生分组、课题选择、师生见面等搞得轰轰烈烈,每个学生都信誓旦旦、精神抖擞地带着资料奔走在图书馆、书店、指导教师之间。但是,随着春季人才市场或各种招聘会的到来,忙于个人资料、个人包装、个人推介的准备成了绝大多数学生的重要任务,每周一次与指导教师的见面学生越来越少,针对毕业设计学生的管理问题,我校出台了毕业设计网络管理,通过该网络,学生每周至少进行一次毕业进度网络填写,汇报给指导教师,指导教师也可以通过该平台和学生进行交流指导,学生不填写,毕业设计就没有成绩,这样软硬结合,奖罚分明,起到了很好地监管作用。
学生的积极配合,积极参赛,即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又检验了学院的综合教学水平。
“结合大赛,以赛促教”的毕业设计模式离不开学生的参与,正是学生的认真对待,积极参与,才换来好的成绩。虽然是比赛,但是整个过程和企业的制作要求基本一致,又不是企业那样商业的要求,保证了学生天马行空创意的发挥,特别是各参赛组长,不仅要自己参与整个制作过程,还要管理团队,协调团队的制作进度、人员状况,是难得的技术、管理的综合锻炼。所以,一般对于他们的就业,基本不是问题,而是选择在哪个企业的问题。
另一方面,教师也得到很大的提高,第一次,指导教师抱着试试的想法鼓励学生参加,后来,通过几次全国大赛的角逐和交流,教师也逐步掌握指导的方法和经验,通过和其他高校的教师交流,拓宽了思路和眼界。
近年来文化产业发展迅猛,从而为艺术类专业的学生提供给了越来越多的就业岗位,所以艺术类学生的市场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很多高职院校在艺术类教育教学上也是具有相当的规模和齐全的艺术类教学体系,但在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中却存在诸多问题,这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质量以及实践操作,因此导致学校人才培养目标脱离了实际社会需求的现象。可见,如何有效实现“工学结合”在艺术教育中的运用是当前高职院校亟需解决的一大课题。
一、明确专业及培养目标
1、结合市场需求进行教学培养
在社会竞争中组要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并且还需要依照社会不同职业的岗位需求来决定专业的设置。因此,高职院校需要有企业人员和学校工作人员进行小组研究,并对行业、市场进行有效的调查,对人才需求进行科学的预测,还有对当前的岗位需求、发展前景进行有效的分析,在经过反复论证后才可以真正确定符合市场发展的专业及教学中人才的培养目标。
2、结合区域经济进行特色专业的设置
我国每个区域都有自己特有的资源、环境、经济和文化的特色,因此,高职院校在艺术教育上应该有效立足于当地的区域经济,进行特色专业的设置。例如,高职院校可以设置工艺品、皮具、钟表、玩具等各具特色的专业。有效的专业设置不仅可以很好地适应经济的发展要求,而且更能通过结构的优化为经济发展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与此同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并提高学生自身的就业率,促进了学生的个人发展。
3、明确培养目标的定位
从整体上来看,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应该具备缴款的知识面、适度的理论知识、较强的技术运用能力以及较高的素质等等。而教学的培养目标又严重影响学校人才培养的性质和层次,而作为高职院校应该着力培养应用型的技术性人才。因此在艺术职业的教育教学中,高职院校一定要对培养目标有准确的定位。
二、建设工作过程为主的课程教育体系
1、建立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课程体系
在课程体系构建的过程中,要通过企业领导、行业专家以及技术人员的通力合作,多岗位工作进行深入分析,再有效结合岗位自身所需要的审美、创意、人才的发展要求,对职业岗位的工作人员进行相关能力、知识和素质的整合与分析。
有效构建工作过程的有效课程体系,参照现实生活中的职业工作过程,再结合学生自身的认知特点和教育规律来进行课程学习的结构排序,保证学生可以在每个模块的学习中锻炼自身的职业能力。重点突出审美与创意能力、制作以及变现与设计的技能这几个方面的教育培养,强化对学生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和发展,从而充分展现出技能与实用性并存的职业特点。
2、注重课程的设计项目开发
当确定了专业性的课程体系后,需要通过课程的开发小组对核心课程进行适当的开发。而开发的整个工作过程需要以工作过程为向导,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结合职业教育的有效理论指导并有效借助于工程项目这一载体。
进行课程开发的小组需要对核心课程的任务、实施的过程和工作中应该具备的素质、能力、知识以及工作环境进行系统性的分析和调查。严格依照职业教育的理论指导,以工程项目作为载体,进而有效结构学科内容,有效构建课程的学习情景。而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一定要以实际应用的专业技能为主,再加以适当的理论指导,实现实践与理论知识的完美结合。另外,在课程的排序上一定要有效结合学生的心理认知特点,注重学习情景这一表现形式,进行小型学习项目的设置,这样就可以真正实现以项目为学习载体的工作过程。
3、加强课程教学中的行动导向作用
在高职院校的艺术教育教学中要有效实施以行动为导向的教育教学理念。以行动导向教学主要是将艺术的职业情境中学生的行动能力作为教学的目标,旨在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地位,并以方法、专业、社会等方面的能力整合进行标准性的评价,精心设计教学的环境、方法、过程以及媒体,从而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模式进行。但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教师要结合专业学生、专业和课程内容的特点,灵活选择教学方法,进而有效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思考和参与教学实践,最终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三、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师资力量是学校教学的坚实后盾,而双型师资的队伍建设是“工学结合”这一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条件。第一,通过企业合作来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生产培训、岗位实习、毕业指导、课程教学,从而有效提高工程管理人员、企业设计人员在理论知识和教学水平上的提升。另外,还可以适当聘请企业的资深设计师进行学校的课堂教学,再与企业进行相关项目的开发和研究,这样可以促进兼职教师与专业教师的进一步学习和教学融合。第二,有效培养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精深专业技能和具有行业创新精神的专业领军人物。从而有效开展国内外的教育学术交流,对骨干教师定期进行教育培训,积极倡导教师积极参加各项设计大赛和科研项目的研究,进一步推动高职院校教学的科研教改与社会行业的同步发展趋势。第三,构建并不断完善双师型的培养机制,这种师资队伍的培养机制能够有效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与内涵。所以在高职院校的艺术教育教学中要充分鼓励艺术专业教师有效开设工作室或公司,利用课余时间来完成对外承接的设计项目,这样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师在自己行业中的专业影响力,并且还可以起到对社会中教学资源的整合作用,因此,高职院校可以适当安排教师到相关的行业企业或科研机构进行实践性的锻炼,这样可以很好地丰富学生自身在现实生活中的工作经验,有效获得职业性的等级资格证书,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升对社会的融入能力和技术的应用。
四、加强教学实训基地的建设
有效建立培训、教学、技术研发以及职业技术鉴定为一体的教学实训基地,进一步创建高职院校在生产性教学上的实训基地,有效拓展学校在社会化服务的规模与功能,适当地引入企业化的管理模式,实现教学与实践的双赢。有效与该行业的企业进行沟通交流,有效与企业建立高职院校的校内外实际培训的实习基地,并建立行之有效的管理机构,同时制定校内外实训基地的运行机制与管理模式,与此同时,学校还应对实训教学制定相应的评价考核标准,最后对生产性教学提出指导性的建议。可见,只有企业与高职院校对教学计划进行实训基地的拓展,不断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力度,积极开展并拓宽高职院校之外的实习基地。因此,企业与高职院校在专业性教学计划上的制定与完善,可以让实习培训的指导老师由专项技术人员担任,共同完成学校学生的学习、生活及工作各个方面的管理,真正保证高职艺术学生能够很好地完成岗位的综合技能培训任务,实现个人的长远发展。
五、总结
综上所述,对于高职院校的艺术教育而言,“工学结合”是人才培养的有效模式,因此这种教学模式一定要切实贯穿于艺术教育教学的整个过程。但“工学结合”这一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实施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化工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结合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进行不断的改革创新和完善,只有这样才能构建出适合高职院校艺术教育教学发展的“工学结合”方案,从而培养出更多的艺术类的专业性技能应用人才。
参考文献:
[1]许倩倩,程琪.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下高职教育实训教学环节的实践与探讨[J].大家.2010(19)
[2]项海涛.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语文学刊.2010(11)
[3]周丽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途径——论高职环艺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J].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