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初一地理知识梳理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分署承今础以二诗相招使者立促步韵答之》第一句是:与君乍别异枯荣,不谓君心似我情。
原文:
《分署承今础以二诗相招使者立促步韵答之》朝代:明 作者:郭之奇
与君乍别异枯荣,不谓君心似我情。
强欲从郡无那懒,思君窗卧对云行。
关键词: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创新创业;推进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2-2272.2017.18.019
收稿日期:2017-07-26
大学生人群作为社会发展的中间力量,特点在于自身具备新知识、新技术,有助于提升整个社会在创新创业方面的技术水平。目前在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中,大多是从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建设创新创新平台、扶持创新创业项目等方面开展工作。聚集全社会的力量,大力提升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精神,营造浓烈的创业氛围,培养一代新型劳动者,推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对共同发展和团结稳定将起到重要作用。
1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的现状分析
1.1区域社会重视程度不高
少数民族地区因历史、地理、宗教、教育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当前,面临精准脱贫攻坚、转型发展升级的双重压力,留守儿童、贫困子女义务教育、劳动力转移培训等等已成为政府、社会备受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对大学生创新创业仅仅停留在一般的部门服务上,几乎还没真正纳入少数民族地区各级政府的议事日程,很难说得到应有的重视。
1.2区域创新创业教育滞后
恩施自治州仅有湖北民族学院一所高校,远离省会、远离繁荣的经济文化中心,高校教育几乎还停留在传统的模式,很少开设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没有专门的部门抓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教师创业经验少,理论与实践“双师型”师资匮乏。可见,民族高校还没跟上高校教育体制改革步伐,区域内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相对滞后。
1.3区域创新创业平台建设水平低
目前,恩施州共有各类创新创业平台149个,科技孵化器5个,没有一家省级以上认定;2个省级认定的众创空间;校企共建的的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125个;被省级认定的企业创新平台15个,仅占总数的12%;创新创业孵化基地12个,区域仅有一所大学,没有建设大学生、教师创新创业园。据统计,这些创新创业平台每年为大学生提供的创新创业岗位不到2 500个,全州每年毕业回乡的大学生大约25 000人,提供的创新创业岗位达不到10%。这样低水平的创新创业平台远远不能满足区域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需要。
1.4区域社会联动促进机制没有建立
目前,全州涉及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的部门有教育、人社、科技等部门,这些部门几乎是在按照国家一般性政策被动地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一些服务,如一般人事、一般创新创业项目的支持等。大学生创新创业系统培训、支持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等工作几乎没有开展。针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特点,结合区域创新人才的培养,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区域民族地区支持政策没有制定,全社会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基本上流于形式。
1.5区域创新创业成功率低
据统计,近5年,恩施州受理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2 300多个,支持资金近5 000多万元。通过创新创业,形成的具有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转化率仅达16%左右,创办的市场主体,成功成长为规模以上企业的几乎没有,企业成长型好的仅为13%左右,实现现金收益的仅为21%左右。可见,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创新创业风险代价较高,同时也挫伤了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积极性。
2推进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创新创业对策探讨
少数民族地区创新创业团队本身就匮缺,人才引进也难,加之对区域大学生创新创业又存在很多疑虑和担心,区域的创新驱动发展与发达地区的差距越来越大,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应该是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战略举措,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着力。
2.1全社会提高认识
创新创业已成为全社会的一种价值导向,一种思维方式、一种生活习惯。支持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应该在全社会蔚然兴起。首先,源头要提高认识,少数民族区域高校,必须按照国家教育部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有关要求,把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真正纳入教育教学内容,明确专门机构常抓落实;其次,政府要提高认识,要把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作为推进区域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发展的战略举措来抓,真正提上议事日程,既要引进一批创新创业精英,又要用关爱去培养一批守得住的创业者;第三,全社会要真正关注大学生创新创业,要通过政策引导、舆论宣传,支持关心大学生创新创业,宽容失败,传递正能量。
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创新创业推进路径初探创业人才与教育
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创新创业推进路径初探
2.2建立健全机制体制
一是建立机制。目前全国少数民族地区,几乎没有结合区域实际的、具有鲜明特点的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系列政策,应尽快制定出台,包括政府扶持、金融支持、社会参与系列完备的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政策,营造大学生热衷创业、敢于创业、放心创业的良好生态;二是建立健全联动体制,如政府牵头协调,高校、部门、企业、金融联合参与配合的联席会议制度,解决大学生创新专业的重点难题。
2.3提升平台建设水平
第一,提高高校创新创业平台建设水平,少数民族地区高校要建立创新创业园区、众创空间和实训、实习基地,不断增加投入,提高水平,让少数民族地区的大学生真正克服心理障碍,放开心胸去创新创业;第二,提高共享创新创业平台建设水平,政府应统一规划布局,建立创新创业资源共享、众创空间、创新创业园等平台,并不断完善功能,弥补短板;第三,提高企业创新创业平台档次。市场化运作的科技孵化器、众创空间档次低,应加快建设步伐,提升功能,争取在“十三五”期内,建设一批省级乃至国家级的创新创业平台,引导大学生提高创新创业水平。
2.4开设绿色通道
针对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创新创业意愿不强、创新创业层次不高等问题,政府以及社会应该由被动支持向主动引导服务方面转化,政府应该开设从学校门到创新创业门一条龙绿色服务通道,达到课堂有学识、实训有体验、创业有引导、困难有支持、失败有退路的民族地区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服务保障。
3结语
大学生创新创业是个永恒的命题,创新创业既是大学生的内在愿望,也是国家和民族所需。但创新创业充满了艰辛,还可能面临失败。少数民族地区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起步较晚,面对脱贫攻坚、转型发展和人才引进培养等压力,政府和大学应该提高认识、亮出实招,为创新创业者构建平台、开设通道,营造创新创业的良好生态,促进区域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海燕.少数民族地区贫困现状及脱贫政策思考[J].政治与社会,2014(9).
初中地理学习了“气候”的知识时,但知识是肤浅的、不完整的,为此在学习这一知识时,可通过看图分析,然后在总结成表格来完善地理知识结构。
①梳理气候分布。
②分析气候特点。如“热带雨林气候各月平均气温在25℃~28℃;从降水量上看,年降水量大都在2000毫米以上。热带草原气候夏季多雨,全年至少有一个月雨量在60毫米以上,一年中有明显的干湿季交替,最热月出现在干季之末雨季来临之前。热带沙漠气候最高月平均气温超过30℃以上,常年干旱少雨。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降水量大都在1500~2000毫米左右,且集中在夏季,多对流雨,这里的降水和热带雨林气候降水全年分配比较均匀的情况显然不同。从气温上看热带季风气候长夏无冬,春秋极短,全年高温,最冷月气温一般在18℃以上”。
优化地理课堂教学,做到教学的活动化
学生认知是一个主动的思维过程,而不是被动地接受和灌输的过程,传统的封闭式教学和注入式教学将会导致学生认知结构的封闭,因此在地理教学中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做到教学的活动化。
(一)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学中要多采用开放式、活动式、探究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例如,关于关于经纬线知识的教学,就可设计一些思考性问题,让学生讨论和总结,以便更好地掌握知识:经线划分多少度?纬度划分多少度?经度分布规律是什么?纬度分布规律是什么?温度带的分界线是那些纬线?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那两条相对应的经线?通过学生的主动思考和参与,不但能掌握经纬线知识,而且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也能得到很好的锻炼。
(二)用好地理教材中的“活动”内容。人教社新版初中《地理》教材中,几乎每课都安排有“活动”教学内容,其活动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课堂作业类(课堂作业类是指以试题形式出现,要求学生结合本课知识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课堂讨论类(课堂讨论类大多是要求学生以尚无明确意义与答案的开放性热点话题为主题展开讨论与辩论);课外调查类(课外调查类基本上是要求学生结合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社会调查和实地考察,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与危害,并提出的可行性的改进意见)。教学中可因课制宜,用好“活动内容”,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知识的理解、能力的提高。
学生思维能力的高低主要体现在思维品质的差异上,而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灵活性、逻辑性、独创性和敏捷性等思维品质的提高有待于知识的规律化、思维的条理化。例如,地球公转示意图是学生的学习难点,因此地理教师应该认清学生在课堂上最容易疑惑不解的知识点,准确把握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认知矛盾的焦点,针对学生学习障碍,巧设问题情境、增加问题层次、减缓问题坡度、提炼知识规律,以引导学生通过层层深入,逐步求得结果,掌握思维和解答规律,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学生在解答地球公转图时,不能抓住图中的关键点,因而难以找到解题的思路和切入点。在教学中应该围绕总结解题规律来进行教学,只要抓住解答图的关键点,就可化解学生的思维障碍。通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得出的解答规律:
看太阳直射点,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北极圈是极昼,北半球是夏季昼长夜短。当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北极圈是极昼,北半球是冬季昼短夜长。当太阳直射赤道时,北半球是春分和秋分昼夜平分。
通过以上规律的总结,不论图如何变,学生只要抓住图中的关键点,只要掌握了解题的规律,解题难点是容易攻破的。
优化地理课堂教学,做到教学的图象化
在地理教学中,应该强调以图带文,并重视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从而可以突破学习难点。
(一)借助地图熟悉空间分布
要注意一些重要的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强化地理空间位置,熟悉并掌握它们的地理原理,通过记忆增加空间想象力,理解地理事物的空间联系与定位。例如,在初一七大洲和四大洋地理教学时,可借助地图,通过一些重要纬线穿过的大洲来记住所在的位置,来促进对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联系的建立,从而提高学生的空间概念。
我校的数字化地理教室分为2个相对独立而又相辅相成的教室。
主教室由教室正中央的数字星球系统、教室前面的多功能组合黑板、电子白板以及教室后墙的2幅世界和中国立体模型地图组成。特别是教室屋顶做成了模拟星空的穹顶,教室四周的墙上都悬挂着各种写有地理科普知识的灯箱,就连窗帘上也刻画着地图或者地理小常识,这一切都为学生呈现了三维立体的教学空间。
辅助教室又称准备室,平时用于各种辅助教学的立体模型、地图、实验器材等的储藏。教室的最大亮点是环绕教室一周的具有声音介绍功能的立体模型展示柜。教室中有4组环形桌椅,为学生提供了分组实验探究活动的条件。
二、数字化地理教室的特点
1.数字星球系统
数字化地理教室内的数字星球系统,无疑是整间教室的最大亮点。与之相配套使用的有教室前方的电脑中控台、电子白板投影幕和星球系统正上方的模拟星空穹顶等。旋转的数字星球展现的是具有逼真效果的立体世界。曾经有学生这样描述自己对数字星球系统的感受:原本球形的、立体的地球世界,原来却非要我们通过书上的平面图记住它;今天看到了数字星球,我们才真正体会到了地球是个圆的……
确实,数字星球系统通过数字视像圆球体屏幕瞬间融合展示,直观呈现了地球、月球、太阳与星空系统,把宏大的世界拉到学生的身边,令人犹如身临其境,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突破抽象概念的理解都有明显的作用。更确切的理解是,数字星球系统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通过软件控制平台、资源软件和数字化球形投影屏幕展示技术,融合多媒体信息、实时互动演示及屏中屏功能,实现学科整合、配套资源开发,瞬间以立体模式展示天文、地理信息,使学生可以从全球、整体、综合和区域的角度研究、探索宇宙空间环境和地球环境。
2.交互式电子白板
交互式电子白板是数字化地理教室内的又一大亮点。在教学中,将电子白板与计算机相连,此时的电子白板就相当于一个巨大的手写板,可以在上面任意书写、绘画并在计算机上显示,文件保存为图形文件。地理学科教学常常需要使用地图,在电子白板上可以直接对地图进行圈划、增减、突出重点等操作,具有非常直观的效果。
3.立体模型及其他
其实,数字化地理教室在地理教学中使用更多的是大量的地理立体模型,如立体地形图、电动地球仪、地动仪及各种动手实验器材等,通过它们把平时书本上枯燥抽象的知识生动地呈现在学生面前,真正实现了在做中学,达到了好学、乐学的教学效果!
图1 数字化地理教室
三、数字化地理教室与课堂结合的有效性
地理学科的两大特点是区域性和综合性,而中学地理课包括地理景观、现象及分布、演变规律和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等,这些内容也都体现了区域性、抽象性和综合性的特征。在传统教学中,教学仅靠教师的讲解,配合平面、静态而单调的挂图、地球仪,这样的教学方式需要学生以一定的感性材料和空间经验为基础,否则理解书本上的文字材料有一定的困难,因而多数学生会感到枯燥、难学,表现出厌学的思想。多数学生只对趣味性较强的世界地理知识有学习积极性,其中还不乏只把地理学习当成是环球旅游探索的学生。而对于综合性比较强,知识相对比较枯燥的中国地理,很多学生则难以提起兴趣。
数字星球系统的引入,使得教学内容通过数字化球形投影屏幕瞬间融合展示,由平面的转成立体,由静态的变成动态,极大地满足了教学需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字化地理教室投入教学2年多后,我校又专门成立了地理第二课堂―社团活动小组,把学有余力的学生组织起来,利用课余时间走进数字化地理教室,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和运用。数字化地理教室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提高了地理教学的优效性。
1.提高了学习兴趣,扩大了教学容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充满了学习兴趣,才会融入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中去。初中地理的学习有着显著的特点:初一地理对学生来说是一门新学科,其教学内容涉及世界各个区域的奇特自然景观和风土人情。教学中如果教师结合书本知识补充一些有趣的奇闻趣事,那么,地理课无疑就会成为学生最感兴趣的课程之一了。但是初二地理研究的内容主要是中国的地理知识,在教学上不再以“趣闻逸事”为主,教学思想上也注重对地理现象本质的探索,这就注定了其课堂容量的增加以及内容的相对“乏味”。可以想象,缺少学习主动性的学生,就会失去对地理的兴趣,消极对待。
与此同时,为了让每一堂地理课能够在充分完成教学任务和进度的前提下取得最大化的教学效果,地理教师都积极采取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例如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用地理模型(包括自制简易模型)和教学挂图,开展分组讨论、合作学习,等等。
而有了数字化地理教室后,我们教师的第一感觉就是终于找到了地理知识的实践基地了。这里面的一切都是新鲜而先进的,对学生而言,仿佛再一次唤起了他们对地理学科的强烈兴趣。在新授课中,教师可以通过演示教学重点内容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授过程中注重与学生的互动操作和练习,让学生在不自觉的做中学到了地理基本知识与技能;在复习课中,注意知识点的梳理和应用,运用数字星球系统演示学生不熟练的知识点,以原理应用和学生互动操作为主,便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一切,无疑省去了过去教师重复又重复而效果仍不佳的讲述式教学时间。现在,只需要让学生自己在地理教室中去观察,去实验,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扩大了教学容量。
2.解决了地理难题,突破了教学难点
地理学科在初中阶段仅有2年时间,从初一的新学科到初二面临的提前中考,转换的似乎有点儿快,再加上平时每周教学课时的限制,对地理学科的实际教学效果有一定的影响。这就要求教师要上好、利用好每一堂地理课,最大化地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而地理学科的特点是具有广泛性、抽象性、区域性、综合性等,决定了它很难在教师的口述中让学生切实地理解。即使一个最简单的知识点,都可能需要教师反复讲解。例如,让学生理解地球仪上经纬线的异同点及各自特点,即使结合了地球仪来演示教学,学生也很难不在练习题中犯错。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习题中的地图永远是平面的,让学生在圆形中思索球体的知识甚至还要延伸,确实需要很强的思维能力。
而数字化地理教室可以出色地解决这一系列看似困难的问题。记得在利用数字星球系统讲授经纬线知识的时候,只是让学生围观了旋转中的数字星球,当学生认真地观看那一根根时隐时现、交替出现在旋转星球上的经纬线的时候,甚至没有教师的讲解,他们对此的印象也是深刻的。然后再让学生根据现象归纳总结,分析推导出更深层次的结论,学生也能轻松地完成任务。
由此可见,数字星球系统可以轻松地实现球形屏幕上的球状图圆柱投影的平面图之间的相互转换,解决了一部分学生空间想象力不强的问题;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要求多角度、多方位、多对象地进行开发和演示,使教学活动更具主动性和针对性,有助于学生理解地理知识。在授课中通过选取典型的图片和教学案例,使用同一张图片变换角度观察,有利于学生空间想象力的形成与强化。在数字星球系统强大的功能之下,绝大多数抽象知识得到了直观展现,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轻松获得了书本上的知识。
3.增强了动手能力,拓宽了知识面
数字化地理教室的出现,特别是数字星球系统的教学展示,让学生们在大大提高学习兴趣的同时,也更加希望积极参与其中探索奥秘。我们地理教师在平时备课中,特别注意将书本上通过实验、观察等获得知识的环节,设计成学生动手实验的自主探究活动课。在大量的地理模型面前,学生自己去动手拼拆;在数字星球系统面前,学生自己去观察甚至操纵星球……日积月累,学生对书本知识已经从记忆层面自然过渡到了理解层面,动手能力也大大提高!
此外,我们在每周一次的全校社团活动中,增设了基于数字化地理教室的地理课外兴趣小组(地理社团),在全校初一、初二年级各班选择了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组织他们利用社团活动时间走进地理教室,走向更深层次的地理研究。3个多学期下来,学生们兴趣高涨,对平时的地理课堂教学也产生了重要影响。目前,地理社团因课时有限等原因,还没有具体的教学纲要,每一次几乎都是根据学生的具体需求进行相应的地理知识的拓展和活动。而笔者正在构思和草拟地理社团的校本课程教材,希望能使地理社团的教学效果得到显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