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铁路运输安全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一)隐患提醒隐患是导致事故发生的根源。目前铁路运输部门已经开展了多项隐患排查治理行动,排查出来的有些隐患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整改完,如需停运检修的问题。在未整改的这段时间内就因该有临时控制措施。铁路运输部门对于不能立即整改的隐患应制定临时措施,包括指定责任人、制定控制措施、并对隐患进行现场挂牌,有的隐患(如有缺陷的工具或设备)还需要进行锁定。这样一来,不管是本部门员工还是外来人员,容易清楚哪些是隐患,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误操作的发生。
(二)操作规程操作规程是保障安全运输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相关法规要求铁路运输部门制定操作规程,并使员工熟悉操作规程。铁路运输部门应制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但很多操作规程就像规章制度一样,没有流程图也没有图片,厚厚的一迭文字材料,让人阅读和使用起来十分不便。因此,铁路运输部门可制定图文并茂的操作规程,每个操作规程首先简明扼要地写出几个步骤,然后对应每个步骤附上相应操作照片,此外,把这些图文并茂的操作规程张贴在设备旁边,便于员工使用。
(三)安全宣传阵地除了以上具体的安全提示、安全指导性宣传外,安全宣传还包括法规政策性宣传、知识技能性宣传、事故教训(安全警示)宣传和安全管理动态信息宣传等。铁路运输部门应有专门的宣传阵地或宣传栏,公布重大决策、会议文件精神和业绩成果等,安全方面的领导决策、会议精神等也应纳入其中。此外,铁路运输部门应在人员较为集中的区域多开辟一些安全宣传阵地,每月或定期开展主题安全宣传,如防火防爆宣传月、机械安全宣传月、危险化学品宣传月等。
二、广泛开展安全管理活动
安全活动是安全文化的载体,也是安全文化在行为层面的体现,铁路运输部门通过组织形式多样的安全活动,能吸引广大员工积极参与安全,增强员工对安全的认同感。
(一)部门安全活动除了法定的安全活动外,铁路运输部门可以根据部门的安全制度定期组织其它安全活动。铁路运输部门应定期组织员工进行消防、救生等安全演习,在每日的工作安排会上同时部署安全工作,在重大高风险作业前召开安全分析会议、安全交底会等。这些安全活动的组织,使公司全体员工都能参与到安全工作中来,真正让安全成为员工生产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1.钢铁企业铁路运输概况
铁路运输是钢铁企业的大动脉,肩负着运送物资、保障生产的重任。铁路运输总量一般可占到全厂运量的70%一80%,每年有多则上千万吨少则数百万吨的生产原辅料、燃料、半成品和成品源源不断地通过铁路专用线运进工厂车间或发往全国。是企业生产的重要基础设施,常被称为企业的生命线。
1.1.钢铁企业铁路运输特点
除了一些铁路运输的共性外,钢铁企业铁路运输与一般铁路运输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1.1厂区布局
我国各大中型钢铁企业由于建厂较早,改扩建中没有进行合理规划,另外受地形条件限制,厂内轨道线路复杂不规范,没有专业的编组场地和驼峰设备。博士论文,铁路运输。在厂区内,铁路和道路几乎普遍采用平面交叉。事故多发,给铁路运输能力的提升增加困难。在炼铁站高炉区,纵列式是高炉最佳的排列方式,可以有效的降低列车的走行干扰,增加线路的通过能力;横列式排列方式虽然节约土地资源,易于改扩建,但是不利于列车走行,还会增加道岔数目,使线路变得狭窄,加之铁水区的运输作业繁忙,易产生大量交叉干扰,限制列车走行速度。
1.1.2运输目标
钢铁企业铁路运输除了办理路、厂车辆交接,接发货物外,还要担负厂内中转运输任务,在运输生产过程别考虑要安全性、时间性和准确性。
(l)安全性
钢铁企业厂内运输大部分属于特种货物运输,例如在运输铁水的过程中,铁水的温度大约在1200℃一1300℃之间,如果在运输的过程中出现脱轨造成车辆倾覆,大量铁水流出,不但作业人员的生命会受到严重的威胁,而且在短时间内铁水会凝结,造成机车、车辆、线路以及附近设备大面积熔化,由于线路及通信设备不能在短时间内修复,导致生产严重停滞,经济损失巨大。
(2)时间性
钢铁企业铁水罐车在高炉下的停留时间是固定的,停留时间与出铁水的时间要相一致,根据生产作业要求,超过这个时间,罐车必须离去,由于高炉出铁批次的限制,罐车的数量和停留次数也是固定的。延误高炉区铁水运输,不仅会造成炼铁站后续作业的等待,降低高炉的生产效率,还会延误炼钢站的生产,造成炼钢厂的设备空闲。
(3)准确性
钢铁企业为了提高生产效率,不延误出铁水的时间,要求调度人员不能排错进路,机车司机不能操作失误,列车取送铁水的罐车必须在指定的高炉下对位停放,所以必须确保铁路运输组织作业的准确性。
2、钢铁企业铁路运输系统优化基本内容
2.1行车组织
钢铁企业铁路道岔多,股道短,复用线路多,机车多、运行区域固定,特种车辆多,行车调度的难度往往高于一般铁路运输调度;特别是钢铁企业在进行运输生产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市场情况不断变更生产方向,新建厂房和产量调整导致厂区运输线路的频繁变动,几乎每隔几个月就要对厂区线路进行改造,致使行车组织更为复杂、多变。
因此在优化行车组织调度优先级别上,根据钢铁企业铁路运输系统的自身特点,本文建立钢铁企业铁路运输能力利用指标如下:
(l)道岔(组)占用时间。
道岔(组)占用时间指的是采用合理的技术作业过程和线路固定使用方案,一昼夜办理各项技术作业占用道岔(组)时间之和。车站咽喉区道岔较多,咽喉区最繁忙道岔利用情况通常制约着整个车站的通过能力,甚至成为制约全厂运输系统能力提升的瓶颈。
(2)轨道区段占用时间。
轨道区段占用时间指的是采用合理的技术作业过程和线路固定使用方案,一昼夜办理各项技术作业占用轨道区段时间之和。在分析区间通过能力时通常要分析区间线路即整个轨道区段占用时间。
(3)道岔(组)利用率。
道岔(组)利用率是指一昼夜道岔(组)占用时间与道岔(组)可占用总时间的比值。道岔(组)可占用总时间是指一昼夜除去交接班、线路检修等固定作业时间,道岔可被实际利用的时间。道岔(组)利用率是研究车站通过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4)轨道区段利用率。
轨道区段利用率是指一昼夜轨道区段占用时间与轨道区段可占用总时间的比值。轨道区段可占用总时间是指一昼夜除去交接班、线路检修等固定作业时间,区段可被实际利用的时间。轨道区段利用率是研究区间通过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5)列车等待时间。
列车等待时间是指列车接到运输命令以后,由于前方线路被占用或其他原因暂时不能前进,等待进路被开通的时间。在制定和优化企业运输组织方案时,应尽量降低各列车等待总时间。
(6)等待列车数。博士论文,铁路运输。
等待列车数指的是不同列车产生敌对进路时,排队等待同一线路开放时的列车数目。通过等待列车数可以分析出现行设施及运输方案下,车站及区间的繁忙区域及主要冲突作业,等待列车数指标可以在列车等待时间指标中有所反映。
2.2运输“瓶颈”
在整个铁路运输系统中,运输能力最薄弱的环节总是对运输能力起决定性的限制作用或所谓“瓶颈”作用。博士论文,铁路运输。在运输地位重要的车站、区间上,运输限制部位或“瓶颈”地段的通过能力利用,往往成为保证运输畅通和关系全局运输的关键。在这些部位或地段,需要通过周密的规划和计划,精心组织均衡运输,在保证一定的运输质量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运输波动,最大限度地是使用通过能力。
通过分析钢铁企业的铁路运输系统的特点,可知钢铁企业铁路运输通过能力受车站和区间通过能力影响较大,车站和区间通过能力是制约整个运输系统的“瓶颈”,对于运输系统这部分运输能力的提升是系统优化的重点。
3、钢铁企业铁路运输系统优化步骤
3.1进行钢铁企业铁路运输系统优化中,应根据企业发展规划,预测短期及中长期运量增长的需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改扩建和运输组织优化。博士论文,铁路运输。博士论文,铁路运输。在运输系统的优化过程中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l)产品需求量发生变化。当产品需求量超过现有生产系统的生产能力时,就需新建或扩建厂房,增设线路,优化运输组织方案,使运输能力满足生产需要;而产品需求量变小时,会使得原有生产系统出现不平衡现象,运能闲置。
(2)引入新技术、新工艺。新技术、新工艺的引入改变原有产品的生产制造过程,往往导致产品在厂内各车间运输流程的改变,对运输组织和厂内铁路布线均有较大的影响。
(3)新产品开发。新产品的问世通常意味着被市场淘汰的老产品下线,旧厂房的拆除,新厂房的选址、建立,运输设施设备的更新,对铁路运输系统具有深层次的影响。
3.2对钢铁企业铁路运输系统进行系统分析和优化,本文采取的基本步骤是:
(l)系统分析。通过和企业决策者的沟通和运量预测等手段,确定一定时期内运输系统拟达到的目标。对目标钢铁企业铁路运输系统现状和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调研和分析,获取企业厂区地理信息、运输数据等必要分析信息。
(2)系统状况的量化分析。
确定企业铁路运输系统的瓶颈所在,依靠研究人员的规划经验找出运输紧张的影响因素,对重点区域提供改造方案。
(3)系统结构和功能的设计与实现。对系统的结构及功能进行优化设计,并予以实现。向企业提供多个铁路运输系统优化方案和分步实施方案,通过系统评价对各个待选方案的实施效果及工程造价进行比较和排序,供企业决策人选择。博士论文,铁路运输。
小结
中图分类号: F5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铁路运输生产力指的是铁路运输过程中用铁路运输专业,制造精神与创造人类价值的产品,满足工作实际需求。铁路运输生产力的布局直接关乎运输产业综合能力、企业劳动资源组织、运力资源配置,决定着铁路运输的效率、质量、效益的基础性和源头性问题[][1]。
一、铁路运输生产力布局和经济发展的适应性分析
铁路运输生产力布局和经济发展的适应性,主要体现为铁路运输和经济发展间的数量、质量、结构上的适应性和发展时序的协调一致性。自从工业化进程以来,社会化大生产艺依靠强大的运输系统提升生产和消费的相关环节,缓解生产要素的空间分布对于经济行业的相关制约。工业化初始阶段,铁路运输行业和经济发展的适应性主要体现在数量规模上,是一种粗放式的协同模式。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脚步逐步加快,我国的产业结构进行针对性的调整以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这种产业模式已经转化为数量、质量、服务保障能力和效率方面的综合性协调适应,要求铁路行业通过生产力布局深化调整,优化运力资源配置,提高行业现代化水平及其发展效益,全面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
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出发,铁路运输生产力布局和经济发展的适应性具有以下内涵特征:(1)“硬件”和“软件”的相容适应性(2)局部适应和整体适应(3)低层次和高层次的相互适应[][2]。
二、评价方法的选择
本文采取的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对于铁路运输生产力布局和经济发展的适应性进行综合全面合理评价。DEA分析法中的决策单元输出与输入的权重作为变量,避免了通过主观方法确定指标权重;同时,不必确定输入输出指标间复杂的关系及其表达式;其输出结果一方面可以反映出决策单元的相对效率,另一方面又可以反映输入指标利用率,能够为铁路运输生产力布局提供有针对性的改进意见。
三、评价指标的建立
铁路运输生产力的布局和经济发展适应力主要表现为系统间的相互协调与适应。本文拟通过对铁路运输和经济系统间的投入产出关系,将铁路运输生产力布局的调整的相关性指标作为输出指标,对其适应性进行评估[
][3]。根据评估指标的选取的可操作性、系统性、动态性、独立性等原则,本论文主要从运力资源配置、运输组织管理、运量和收入、运输服务等4个方面进行入手,选取了铁路运输生产力布局调整效果的20项指标,还有和铁路生产紧密联系的国民经济发展的8项指标作为备选指标,与此同时,以降低指标相关性和全面、客观反映实际情况为主要原则,根据2000~2009年的数据,运用相关性分析和组成成分分析法,筛选出累计贡献率≥95%的指标。
四、实证研究
本论文以历年我国铁路运输生产力布局调整和经济发展情况作为决策模块,应用C2R为模型进行精细测算,结果如下表1:
表1 我国铁路运输生产力布局和经济发展的适应性评价值
对上表评价结果进行分析:
铁路实行运输生产力布局调整改革以来,与经济发展的适应程度逐渐提高。长期以来, 我国铁路运输行业发展缓慢,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从上表可以看出,2003年以来,运输生产力布局的调整改革加大了路网建设,提升了现代化水平,在高速、重载、提速等众多技术领域已经达到了世界级水平。
本文对营业里程、总换算周转量、劳动生产率指标的利用率进行测算,结果如下图1所示:
图1 输入指标利用率[ 数据来源:《环球时报》:中国铁路市场化,2011.8.23]
从营业里程的输入利用率来看,2000年以来,该项指标一直大于1,且呈现下滑趋势。长期以来,我国的铁路路网的建设相对落后,主要干线能力达不到要求,运输供需矛盾日益加剧。随着近年来铁路大规模建设,路网规模日益扩张,高速铁路运营里程将要超过一万公里,路网规模问题正在得到解决。
总换算周转量集中反映了铁路运输行业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的运输服务数量。在评价周期内该项数值指标一直大于等于1,在总体上呈现下降势头,存在一定的波动,铁路运输生产力布局的调整,使得运输服务和保障能力得到稳步增长,但是运能紧张的根本问题没有得到本质上的解决,区域性、季节性的运能紧张的问题依然存在,运输服务质量依然不能满足经济需求[][5]。
关于适应性的动态性问题:经济的持续发展,使得铁路运输需求得到持续更新,快速、便捷、高效、经济、安全、环保的铁路运输服务应运而生,铁路运输的能力呈现阶跃式提升,路网规划建设的合理性也得到普遍提高,和其他运输方式的协调配合度,以及铁路运输的组织管理水平都能够对铁路运输能力产生影响。
五、小结
2003年,铁路运输生产力布局开始调整变革,我国的铁路运输网进一步整合完善,铁路运输行业对于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得到了及时有效缓解。铁路运输的生产力布局的调整,投资巨大,任务艰难,一方面决定着铁路运输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对于国民经济的提升有着促进作用。系统深刻地分析铁路运输行业的生产力布局和经济发展适应力的协调一致性,可以为制定铁路运输深化调整的战略提供理论参考。
参考文献
[1] 深化铁路运输生产力布局调整的相关问题研究[Z].北京:铁道部运输局,北京交通大学,2011.
[2] 林木西,刘海莺.中国铁路业生产效率的经验分析[J].生产力研究,2010(4).
0.引言
钢铁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冶金企业面临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各企业大显神通弥补不足,提高效益。其中冶金企业现行的铁路运输管理模式已不能满足生产要求,为了提高生产的可靠性、安全性、高效性,在对目前铁路运输管理系统运作模式、职能划分以及基层作业详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开发了铁路运输综合自动化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建成以后可以大大地提高铁路运输管理的现代化水平和工作效率,将为公司领导的决策提供真实可靠、全面快捷的信息,生产作业更加流畅。
1.系统总体构成
铁路运输综合自动化管理信息系统涉及铁路运输的各个方面,能及时、准确地为各运输调度指挥管理部门提供现代化的调度指挥管理手段及平台。该系统由生产指挥控制中心网、运输部中心网及车站设备构成。
2.职能管理部门的系统划分
针对宣化钢铁公司具体情况,运输部中心主要负责协调各作业区之间的运输调度和管理,并协同路局准确统计路局车辆在工厂作业区、成品作业区、西车务作业区以及炼铁作业区发生的交接、调入、待卸、卸车、空停待装、装车、交出等八个主要业务活动和解冻、维修两个辅助业务活动的滞留时间及业务活动的时间间隔;准确统计路局车、自备车装/卸运量、停时以及班组运量、停时、运送时间;实现在厂车总数、车种、品名、交接时间,各作业区路局车总数、车种、品名、交接时间、站场股道占用情况,当日内到达、发出车数、车种、品名、收货单位、发货单位的查询;通过网络查询车辆挂钩计划的编制和执行情况、股道详细信息及车辆详细信息;还可通过调度监督系统掌握厂内铁路全线列车的运行情况。论文参考网。
生产指挥中心主要负责下达月、周、日的运输计划,实现运输的应急管理,协调运输调度指挥,实时掌握厂内车的位置和状态,查询和统计各种运输调度信息。
车站设备主要完成各种作业基础信息的录入,调度计划的输入、发送,调度监督、微机联锁、机车信号信息的采集等功能。论文参考网。
3.系统功能简介
3.1货车实时跟踪管理系统
该系统利用计算机及其网络通信技术,以车站为基础信息源点,收集、处理和交换车流信息,由计算机网络向各级车号、调度提供日常计划和调度指挥所需的各种货车资料。一方面提高各岗位生产人员的工作效率,另一方面使运输组织人员能及时准确地掌握车流和货流,组织有计划装车、卸车和排空车,从而保证均衡运输和良性循环,提高运输生产的能力和效益。通过该系统可实现对整个运输系统中的机车、车辆、原料和产品的位置及状态的实时跟踪和管理,同时自动生成各级查询和统计报表,为各级调度人员和运输部领导进行生产指挥提供实时准确的数据。
3.2运输调度管理信息系统
运输调度管理信息子系统是提高运输效率、实现厂内铁路运输自动化指挥、集中管理、集中监视、集中控制的必不可少的系统。通过该系统可直接指挥行车,实时掌握列车运行状况、信号设备显示状态,完成运输计划的编制、调整及调度命令的生成和下达等功能,并进行信息汇总、处理;可对列车的运行进行实时监视并具有历史查询功能;还可为调度指挥管理人员提供管辖范围内信号设备状态及列车运行状况。
3.3调度命令无线传送系统
一般情况下,调度作业指令的传输是通过调度手写调度计划,再用人工的方式将调车计划单交给调车人员和机车上的司机。这种方式严重限制了机车的作业范围、导致了机车作业的不连续性,降低了机车的作业效率,给生产运输带来了极大的不变。为此我们可以安装使用调车计划无线传输系统,即在各站设立调度命令无线传送控制中心,并在每台机车上加装机车信息台,地面控制中心接收铁路货物车辆实时跟踪管理信息系统的调度作业指令,通过无线方式发送到机车信息台上,机车信息台通过液晶显示器显示调度作业计划单并通过打印机打印出来,作为机车作业的依据,同时机车信息台还将机车的作业完成情况及时反馈给地面控制中心和铁路货物车辆实时跟踪管理信息系统。这种方式可以大大提高机车的作业效率。
该系统由中心局域网和基层网两层网络组成。其中基层网由微机监测系统构成,是面向用户的开放性设计的系统,使安装、调试、使用、维护更加方便、简捷。
3.4智能计算机联锁系统
我们现在正在使用智能型计算机联锁系统,它是模块化系统,采用了双机热备的冗余结构以保证其具有很高的可靠性和可用性,实践证明该设备安全、可靠、实用。该系统具备有进路的选排、锁闭、解锁以及信号操作、道岔操作、特殊操作等联锁功能。操作和显示均通过电气联锁上位机实现,同时可根据需要,给车站值班员配置若干台监视器,以达到安全行车的重要目的。
4.结束语
铁路运输综合自动化管理信息系统是为了适应铁路运输发展需要而开发的,完全实现了运输管理的自动化。论文参考网。如果完全投入使用,将会彻底改变了传统落后的管理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该系统对于我公司的铁路运输管理将有极大的使用价值,将给我们带来巨大的效益。目前,我们虽然只使用了部分的无线传送系统和计算机联锁系统,但是运输效率却取得了质的飞跃。相信未来,我们的无线平调系统将更加完善,铁路物流将更加顺畅。
参考文献
[1]平调无线调车系统.
[2]微机联锁系统技术.
尽管铁路系统近几年在生产力布局和生产组织方面做了调整和改革,实行了路局直管站段,使得站段的生产组织、劳动组织、作业方式发生了很大的转变,铁路运输企业已逐步走向市场化,但由于铁路系统职工在思想观念上对人力资源管理认识的滞后,铁路系统自身体制的制约以及铁路系统生产管理制度上不够完善等原因,人力资源管理并没有实际应用到铁路运输企业生产当中。
1人力资源管理应用于铁路运输生产中的意义
铁路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交通命脉,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这决定了人力资源管理在铁路运输企业生产中将发挥巨大的作用。目前铁路运输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着配置不科学、结构不合理、缺乏战略规划等问题。只有解决了铁路运输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才能有效地提高运输效率和运营效益。
2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的原因
2.1企业文化方面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凝聚人心、展现企业风采的核心,它集中体现了一个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理念,在解决企业外在适应性与内部整合问题以及解决生存和发展的问题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通过对企业文化的建设与加强,在企业内部形成统一的价值体系,并制定相应的制度作为保障,在精神文化层面激励员工,使得员工的个人价值取向趋同于企业价值观,以此来增强企业凝聚力。
2.2安全生产方面
在铁路大提速、管理体制改革、运输生产力布局调整的背景下,铁路运输安全的形势和要求发生了明显的变化[1]。由于铁路运输具有高度集中、“大联动机”的特征,因此要做到铁路运输的安全,必须从人、机、环境、管理等方面着手。其中,运输任务的完成涉及大量的人员,对运输安全起着决定性作用。借助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可以实现铁路职工之间和睦共处、协调共事,能更好地、安全准确地完成运输任务。
2.3经济方面
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比增加或更新铁路在线路、信号、机车、车辆等硬件设施所获得的效益更为明显。虽然现在铁路运输企业已经有了人力资源管理的观念,但是所投入的人力、财力远远不及在硬件设备上的投入。
3人力资源管理在铁路运输企业生产中应用的措施
3.1树立创新理念,建立企业文化
营造融洽和谐的文化氛围,通过促进企业员工生产效率提升来提高企业文化对员工的引导力、号召力和凝聚力。作为铁路运输企业,我们应当充分发扬高铁精神,在规范化、高速化、信息化的高铁时代,建立起铁路企业的核心文化。
3.2建立合理的制度保障体系
3.2.1完善人力资源配置、预测制度
合理的人力资源配置是一个企业长久生存、富有竞争力的有力保证。通过有效的市场配置把作为生产要素的人力资源,配置到最合理、最能创造价值、最有效率的地方,使得生产要素配置始终处于最佳状态[2]。
3.2.2加强人才培训、培养制度
通过建立健全人才培训、培养机制,不仅给铁路职工提供不断学习与提高的机会,使得他们在劳动技能、设备操作、管理方式等方面有进一步的提升,也使得他们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激发职工的工作激情和创新热情,为铁路企业稳定长远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3.2.3实行绩效管理,健全考评制度
企业员工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就是薪酬问题,因此解决好薪酬、奖励等问题,建立起合理的绩效薪酬制度,无疑是人力资源管理当中一项重要的举措。通过改革绩效管理,健全考评制度,业绩与效益挂钩,让铁路员工具有忧患意识,将目标由“不违章违规”转变为“提高业绩效率”,让企业员工在企业内部有满足感,提高工作热情,积极投身于铁路运输工作。
4全面提高企业职工的综合素质,让安全生产观念深入人心
安全生产是铁路运输工作的关键,这不仅需要科学的理论和技术支持,也需要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变少数人管理为全员管理。在员工上岗培训及培养发展的全过程,始终贯彻安全第一的观念意识,强调以人为本,全面提升铁路员工的综合素质。
主要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X731文献标识码: A
前言:铁路是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是国民经济的大动脉,铁路发展事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保证铁路运输安全是国家稳定的要求,是国民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是铁路跨越式发展战略的需要,更是完成铁路运输任务的要求。铁路如果发生严重的行车的重大事故,将会在社会上造成很坏的影响,不仅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而且使铁路的声誉受到严重的损害,也直接影响铁路运输生产工作。
一、关于铁路运输安全风险管理的规定
(一)总体要求
在坚持安全、科学发展的同时,铁路运输事业的发展必须严格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政策,树立正确的发展观,以此保证铁路运输安全【1】。严格铁路运输安全管理责任制,探究并落实铁路安全风险管理的有效措施,优化管理体制,避免铁路运输安全事故的发生,保证铁路运输事业的安全、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目标
在铁路运输事业的发展中,必须强化风险管理意识,建立并完善铁路运输风险控制体系,有效控制铁路运输安全【2】。在即将过去的2012年,已经初步建成铁路运输安全管理运行机制,该机制存在以下特点:实用性强、有效性高、程序清晰、职责明确等;在即将到来的2013年,通过对铁路运输的深入实践,旨在建成更加完善的铁路运输安全风险控制体系,该体系必须具备以下特点:覆盖面广、管理规范性高、科学性以及有效性高,以此实现铁路运输高管理水平、强安全设施,严禁任何铁路运输安全事故的发生,保证铁路运输安全。
(三)基本原则
1.坚持铁路风险管理体制与实际相结合
在准确把握风险管理的本质、规律以及特点的基础上,并结合相关管理经验,将高效的铁路运输安全风险管理理念运用到实际的安全管理工作中,坚持继承与发展相结合、融会贯通、有机结合的要求,避免脱离实际、生搬硬套、另起炉灶的错误做法,实现铁路运输安全管理的高效、科学以及理性。
2.完善铁路运输风险管理体制
要实现铁路运输风险管理体制的高完善性,必须要突出铁路运输风险管理体制的重点,并保证其高覆盖率【2】。铁路运输系统的特点是协调难度系数大、涉及方面多、与相关部门的联系紧密、专业性强以及工种繁多,所以在进行运输风险管理的过程中,必须做到各角度、全方位的管理。在铁路运输的风险管理中,必须将人身安全以及列车安全作为管理工作的重点,并且针对关键岗位、重要工种、高风险环节进行循序渐进、以点带面,最终实现铁路运输管理的高覆盖率以及强风险防控能力。
3.提高铁路风险管理的专业性,并落实管理责任制
关于铁路运输风险管理的工作职责,相关专业管理部门、人员以及岗位必须在对铁路风险管理的研究、分析以及防控中主动承担主要责任。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各部门应该加强沟通和合作,共同营造一个和谐、安定的铁路运输环境。在铁路运输风险管理中,必须落实严密的责任制,强化在指导、监督、落实以及评价等方面的逐级落实,以此确保铁路运输风险管理取得实际性的效果【3】。
二、我国铁路运输风险管理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铁路运输事业总的来讲取的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是与此同时存在的问题也是巨大的,相关部门必须认清我国铁路运输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才能确保我国铁路运输事业的持续发展。总的来讲,我国铁路运输风险管理存在着众多薄弱环节,而且运输安全隐患多以及运输系统监控不完善等,具体表现在如下诸多方面。
(一)铁路运输安全管理体制不够完善
我国铁路运输部门对运输监管不到位,而且也没有行之有效的风险控制方法以及管理机制,与此同时,铁路运输风险管理部门的执行力不强,且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相关管理机制和政策落实不到位等;另外,某些运输安全管理部门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缺乏长效的管理机制,而且干部职工专业素养低、工作方式既简单又粗放等。
(二)铁路运输安全成本投入经费不足
近年来,我国铁路运输场站的现代化水平有了明显提高,虽然建立了综合性更高的货场以及物流中心,但是铁路运输事业的发展仍然受到设施设备严重老化的制约【3】。另外,我国铁路运输还存在计量设备短缺,计量手段落后等问题,因此造成的安全隐患也是巨大的,并且很难得到根治。总的来讲,铁路运输经费投入无法满足安全管理的需要。
(三)安全隐患多
铁路运输风险管理的安全隐患主要体现在超载运输上。由于近年来我国铁路运输遭受金融危机的影响,铁路运输量下滑严重,某些装载车站为了弥补金融危机造成的损失而放松对超载问题的监管,因此造成众多安全隐患以及安全事故。
三、铁路运输风险管理的重点工作
就我国铁路运输风险管理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相关管理部门还需要做很多的努力,具体的方面可以参考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铁路运输风险管理基础
1.通过对铁路运输风险管理的管理人员进行安全方面的教育,强化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责任心,例如:定期组织安全风险管理人员开展相关安全学习,借此培养管理人员正确的安全价值观【4】。培训学习的方式多样,就铁路部门在组织管理人员学习方面采取的方式,其包括专业培训讲座、文件学习、现身说法以及精神传达,经过一系列的培训实现了铁路干部职工安全风险意识根植于心,并在平时的安全风险监管工作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效果极佳。
2.准确识别铁路运输安全风险
在铁路运输安全风险监管工作中,必须突出重点,对风险准确定位。通常情况下,人身安全以及列车安全为安全管理工作的重点【5】。各铁路部门通过组织专人对日常安全检查、维修检修、计量检测控制、事故故障等信息的收集和分析,并立足于环境、管理、设备、人员等方面,对铁路运输安全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在评估铁路运输安全风险时,主要评估的方面包括风险的影响面、风险发生的条件、潜在风险的发生率以及其影响值,再根据风险造成的严重程度划分风险的等级,最后依据风险的不同等级进行针对性的风险消除、应急处理、后果控制以及事件预防等措施;此外,各铁路部门还致力于建立和完善铁路运输安全风险控制表,该表主要内容包括职责分工、风险名称、风险等级、愿意分析以及控制措施等。
3.严格安全生产的主体责任
各铁路部门积极响应国家铁道部提倡的铁路运输安全风险管理必须明确相关安全规章制度,加强职工队伍建设、强化生产组织管理以及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并将其落到实处;在装卸管理方面,针对不同的方面,铁路运输部门应该执行有针对性的方针政策,全面考虑,坚持一套有助于装卸安全、结合部消除、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装卸资源集中调配、核心业务强等措施,实现管理模式的完善;在专用线安全卡控方面:加大铁路运输专线的监管,将安全监管的职责落到实处的号召【5】。各铁路部门通过组织召开座谈会、经验交流会、专题培训等方式,传达货运安全风险管理规范以及解决措施,从而实现了货装职工专业素养的提高,检查方式的改进,货物计量、防护监控等设备的完善,以此确保装卸车的质量安全。
4.改进设备设施的质量
针对大修后、迁建、更新改造以及新安装的检测设备,各铁路部门严格按照《铁路动态轨道衡和货车超偏载检测装置检定管理办法》,获得了检定证书。此外,各铁路部门在坚持人身安全、货物安全以及作业效率的前提下,积极改善装卸设备的落后技术,提高装卸设备的技术含量,加强设备养护,从而有效地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以及使用安全。
(二)强化铁路运输安全风险的控制
1.加强铁路运输安全生产的专项整治
在开展针对装卸管理、货物装载加固、危险货物运输等专项整治时,各铁路部门严格按照相关原则:例如及时整改、措施有力、控制关键、关口前移【6】,切实执行了国家铁道部颁布的相关整改措施。
2.加强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
各铁路部门积极响应国家铁路局提倡的铁路运输标准化内容以及评判规定,并选取标准化岗位、标准化班组、标准化车间、标准化抑尘站、创建标准化货运站(货场)、标准化货检站、标准化货运安全室作为载体【7】,并对现场作业加强控制,保证各项作业标准以及管理标准落到实处。
3. 通过运用科技手段控制安全风险
各铁路部门在对装卸车质量进行控制时,选取了货运计量安全检测监控系统对铁路运输的源头、中途以及到站复核进行控制,并对铁路运输风险管理进行闭环管理。通过计量安全检测监控系统的建设和完善,实现了各铁路局间超载检测装置的最大化联网覆盖。
(三)完善铁路运输安全保障体系
各铁路部门认为铁路运输持续健康发展以及货运安全建设的基础性、关键性和着力点在于健全铁路运输安全风险监管体系【7】,以及货运安全提速的长效机制,所以神华铁路部门积极立足于对过去经验教训的总结,并落实责任、明确目标、坚定信心、统一思想,在结合有效的管理措施和足够的资金投入,确保铁路运输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四、铁路通信工程质量控制分析及措施
(1)首先工程管理人员对铁路工程建设的质量目标要做好明确。只有明确目标之后,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才能够有方向和标准,因此从工程项目建设之初就应该对工程质量目标进行明确,对工程施工各环节当中的质量标准做到心中有数,并加强创优意识的建立,这是做好质量控制的第一步。
(2)其次在招标投标过程中,要按照铁路工程建设特点及要求,做好招投标工作,并确定好的设备和材料供应商,签订合同,这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又一次有效途径。
(3)做好培训工作。尤其是对项目经理人的培训,在工程施工单位选取工程项目负责人时,尤其是项目经理,其必须要有很好的质量管理意识,在工程施工之前,还要求对其进行培训,以增强其综合管理能力和业务水平。另外在工程施工过程中,还要求做好信息反馈工作,通过相互协调及施工组织以做好全面的质量控制。
(4)做好工程全程控制。在工程开展过程中,必须要加强工程各个阶段的质量控制,尤其是对一些较为隐蔽的工程施工,必须要做好工程中间检查,做好记录,最终通过持续的施工质量控制报告来熟悉工程实际质量情况。
(5)做好工程施工设备及材料控制。对于施工所用设备、材料,首先监理工程师应该对其型号、外观及相应质量检验文件做验收;其次监理单位必须按照相关要求对使用的设备及材料进行平行检测或取样检测;最后对于新材料、新设备等使用,除遵循以上标准外,还应该对其安装、使用、维修等合同有关文件做审核。
五、总结
铁路运输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撑,铁路运输安全关系到经济的长远发展以及社会的稳定。本案中,笔者关于铁路运输风险管理的相关规定以及原则进行了阐释,并针对现阶段我国铁路运输风险管理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以及对相关重点工作进行了探究,借此实现我国铁路事业的发展以及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贡献力量。
作者简介:杨子俊(1975―)男毕业于天津工业大学、工程师,从事铁路通信工作19年。
参考文献:
[1]郭良明.关于加强铁路集装箱运输安全风险管理的思考[J].中国储运,2012,(8)
[2]戚广枫.系统安全评估技术在铁路牵引供电领域的应用研究[A].2010年中国铁路电气化技术装备交流大会及产品展示会论文集[C].2010.
[3]Michael Rehbock.深埋长大隧道掘进的关键因素:开挖技术,风险管理和安全问题[A].2006中国高速铁路隧道国际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
[4]黄侃.关于铁路建设安全风险管理的探讨[J].管理学家,2012,(15)
绪论
(一)研究问题的提出
根据《2006年中国铁路运输市场研究报告研究报告》,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以及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交通运输企业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各种运输方式发展迅猛。铁路交通运输虽然运量逐年增长,但市场份额却逐年下降,铁路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
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中,尤其是在交通运输部门中,铁路运输的发展呈现滞后状态。这种状况与“铁路是国家的重要基础设施,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部门,是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骨干”的地位不相适应,有些地区的线路甚至无法支撑运输需求的巨大压力,铁路运输发展滞后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明显存在。
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共同规律是,当一个国家处于经济起飞阶段时,铁路对于经济增长往往具有先导性的带动作用。德国和美国是发达国家的后来者,它们之所以能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后来居上,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在当时对作为社会先行资本的铁路进行高投入,从而带动和支持了其它产业的大幅度发展,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增长。
综上所述,分析当前铁路建设存在的问题,研究制定铁路行业的发展战略,是一个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的时代课题。本论文所探讨的铁路运输行业的发展战略,即是基于此而做出的一份努力。
(二)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思路
就我国而言,国家铁路已到了非改革不可的地步,否则就会严重制约国民经济的发展进程。由于铁路运输是基础产业,关系到国计民生,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在改革实施之前必须要有方向明确、思路清晰的发展战略的指引,才会使改革向预定目标顺利推进。因此论文的主要内容即是围绕“铁路运输行业制定发展战略的基本前提和战略方案如何拟定和设计”而展开,也就是说要从理论和方法上论证为铁路运输行业制定的发展战略是在吸取国外铁路变革经验的基础上,适合中国铁路自己的国情和路情的。
论文的研究思路如下,首先是对我国交通运输行业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归结其原因,提出通过制定发展战略加快铁路运输现代化进程的观点;然后指出铁路交通运输行业制定发展战略的基本前提。最后在借鉴国外铁路运输改革实践和成果的基础上,所进行的对国家铁路运输行业发展战略方案的设计。
二、我国铁路交通运输行业存在问题分析
中国铁路运输行业已有127年的历史。与计算机、通讯、生物等高新技术行业相比,它是个传统行业。进入21世纪,世界铁路交通运输行业正由传统行业向现代行业转变。世界发达国家铁路较高的起点上,以全新的方式,用较短的时间,完成了由传统行业向现代行业的升级,使铁路这个传统行业展现了全新的面貌。中国铁路交通运输行业建设起步并不晚,但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还存在很多问题。
(一)我国铁路交通运输行业现状
改革开放以前,国家铁路实行“政企合一”的计划管理体制。这种管理体制,与国家宏观计划经济的整体基础相适应,也与铁路当时自身经营的环境与条件相适应。当时我国经济技术落后,资金资源严重短缺,不可能优先发展资金和技术密集度要求较高的航空和公路运输,适合中国国情、运价低廉的铁路运输因而长期处于垄断优势地位,没有面临生存竞争方面的任何挑战。
进入新时期之后,国家经济运行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铁路运输行业随之出现了许多问题,这些问题集中表现在运能短缺上。运能短缺一方面是铁路物质基础相当薄弱的基本情况的客观存在,另一方面是不断扩大的对客货运输的巨大需求。在二者的共同作用下,铁路运能短缺的问题不可避免。
进入上世纪90年代,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增速,铁路运能短缺的严重后果一览无余。全社会爆发出来的巨大货运需求压向铁路,国民经济发展急需的石油、棉花、粮食、煤炭、磷矿石等重要原材料运输严重受阻,影响东部地区电力供应缺口加大,迫使不少工厂半停产运行。因铁路发展不足制约国民经济的发展,使铁路素有“瓶颈”之称,国家因此而损失巨大。
同时,对局部区域铁路客运列车而言,一方面有些落后地区根本就没有开通铁路交通运输,如湖北恩施州;另一方面普遍超员严重,特别是在重大节假日。客运的全面紧张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二)铁路运输行业存在运能短缺问题的原因分析
铁路交通运输的运能短缺问题除运力基础与运输需求矛盾的原因之外,还有其深层次的原因,这主要是:
1、就认识根源而言,关键在于现代交通运输意识的普遍薄弱。人们并未真正理解现代经济发展交通运输先行这种根本道理,为保障宏观经济高效率、高效益运行所必需的交通富裕度的观念薄弱,甚至视超常紧张为正常。现代交通运输意识的缺乏,根植于我国长期的小农经济及计划经济环境之中。环境封闭、交通不便与运输需求被抑制的长期存在,使人们很难超越小生产者的狭隘眼界去观察和处理市场经济条件下大生产、大流通必然面对的诸多问题。
2、就经济根源而言,关键在于不发达经济的长期存在。百事待举而资金严重短缺,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基本矛盾之一。人们在拮据的经济条件下,很自然地会选择将资金投向周期短、见效快、效益高的加工工业及其他产业,而对虽然社会收益广泛,影响久远,但周期长、收益慢、直接效益低的铁路等基础产业,则往往被置于忽视地位,从而忽视“社会成本”与“直接生产成本”间的协调均衡。而这一协调均衡,又恰恰是欠发达国家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我国是发展中国家,整体财力有限,所以需要一个较长时期来改变铁路的现状。
三、铁路交通运输行业发展战略的基本前提
经过近十几年市场经济导向改革,铁路交通运输行业所依存的经济环境和基础,已发生了深刻变革,面对新世纪的新形势,铁路运输行业制定发展战略必须注意两个基本前提。
(一)将铁路交通运输行业放在优先考虑的战略位置
行业在其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应该采取不同的战略发展模式。行业生命周期分为开始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曾经有一种观点认为,铁路是夕阳产业,已处于行业发展的衰退期,其实无论从我国铁路与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考察、还是从西方铁路复苏的国际比较考察、抑或是从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察,铁路都是需要大发展的重要交通运输方式,它正处于行业的成熟发展期。从我国铁路运能短缺这一基本事实判断,铁路运输行业处在行业的成长期,应加大发展力度,以尽快发挥其应有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另外,从节约资源兼顾环境保护的角度考察,公路和航空运输耗费石油巨大,土地资源日益锐减。相反,我国可转化为电能的煤炭和水利资源丰富,因此,占地较少、对环境影响甚微的铁路运输,特别是电气化铁路和城市轨道运输,应成为我国交通运输体系发展的战略重点。世界铁路在全球范围内重新崛起,正处于行业的成熟发展期;而我国的铁路运输行业现处于行业的成长上升期,由此决定了制定的行业发展战略应保证其优先得到发展。
(二)依行业市场化趋势制定行业发展战略规划
在我国铁路运输行业市场化的表现在于:①进入上世纪90年代之后,铁路货物运输需求主体单一的格局己不复存在。多元化的市场经济主体决定了多元化的运输需求主体,瞬息万变的市场行情产生了灵活多样的运输需求,使铁路运输的经营环境向市场化转变;②同一时期,铁路运输生产正常运行所必备的各种生产要素,如钢材、水泥、木材和柴油等,在国民经济市场化的总格局中,也日益市场化,使铁路运输生产的供给主要求助于市场,推动其经营成本随市场价格波动而升降;③铁路运输市场化的另一个推动因素是交通运输市场的激烈竞争,铁路运输行业开始留意研究公路、水路、管道和航空运输的动态和规律,从以前的市场垄断走向市场竞争。
以上情况说明,铁路运输生产的投入和产出两大领域,均已受到市场机制的制约和支配:铁路运输在交通运输市场上已不再处于以前的绝对垄断地位。随着时间的延续,铁路运输向深度市场化方向的发展趋势己不可避免。对铁路行业而言,就是要根据市场需求,提供其适合公众需求的特有的产品和服务,制定其行业发展战略。[]
四、铁路交通运输行业发展战略方案设计
《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提出,到202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要达到10万公里,主要繁忙干线实现客货分线,复线率和电化率均达到50%,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主要技术装备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在分析基本前提和借鉴国外铁路改革经验的基础上,从我国的国情和路情出发,铁路运输行业的发展战略方案可作如下描绘和勾勒。
(一)铁路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的战略步骤选择
1、实现运输主业和辅业的分离
根据2005年底铁道部的统计数据,中国铁路现在职工人数有228.41万,其中运输主业职工152.68万人,非运输主业职工队伍较庞大,这是世界上其他国家的铁路行业所没有的现象。铁路办社会,大而全,势必制约铁路运输主业的发展。铁路系统中的社会公共部门,如公检法、医院和学校等社会性、事业性单位应剥离出铁路系统,这些单位可以说都与铁路运输没有直接关系,长期“捆绑”在一起将导致运输主业专业优势不突出,竞争能力低下。
另外还应剥离铁路系统中的辅助产业,即工业、建筑、工程、通信和物资五大公司和若干勘测设计院,还与国家邮电网并存的铁路通信网等。机务段、车辆段、车务段和工务段等运输主业中的“多种经营”也应被剔除。这些部门或多经产业虽说与铁路运输相关,但由于没有实行分账独立核算,产业属性不同,容易导致职责不清,扯皮推委。
2、对铁路运输行业进行规范股份制改造
股份制是一百多年来被实践证明为行之有效的资产组织形式,既可以迅速聚集社会资本,又可以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铁路行业在完成主辅业分离的前提下,选择业内的优质资产,即盈利能力强、管理效率高的资产,结合主干线、客运专线和城际客运铁路等项目建设,寻求境内外投资者,进行股份制改造,可实现企业持续快速发展。
3、通过上市融资
实行股份制改造的目的是拓宽融资渠道,解决铁路建设资金主要依赖于铁路建设基金的收取与国家开发银行的长期借贷而成的长期性的极度短缺问题。其它渠道资金的进入为铁路加快建设速度和更大程度扩展规模注入了强劲的动力,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帮助铁路部门引进新的经营管理理念、建立新机制。而其他渠道资金的筹集主要是通过公司上市来解决的。
相比客运而言,货运业务彼此独立性较强,更容易把市场前景较好的优良资产单独剥离出去进行公司化改制;而且,货运的国际市场开放程度高,可以更好地吸收地方政府、社会和国际投资。因此,应按照先货运后客运的次序推动股份制改造成功的企业上市融资。
(二)铁路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的战略措施选择
1、积极通过多种方式筹集建设基金
在我国,制约铁路交通运输发展的关键性问题是资金问题。美国铁路建设之所以能在1887年一年中铺轨2万多公里,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拥有发达完善的资本市场,可以迅速吸收国内外的投资资金。我国的资本市场虽不发达,但却具备了吸收投资的有利条件。首先,我国大陆性地理特征条件,决定了铁路还远未达到发展的极限且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具有不可替代性;其次,集装箱、冷冻冷藏、行包快运等具有高附加值的货运业务正在成为铁路新的经济增长点,经过商业性开发、建设和经营之后必将达到较高的投资收益率。在筹集资金的过程中,除了在国内外金融市场上进行股本融资这一方式外,可以选择的方式还有直接债务融资、利用国际贷款以及融资租赁等。
2、明确政府的角色定位,积极转变政府职能,推进现代企业规范制改革
在“政企分开”的基础上,还需要对铁路运输行业进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造,建立有效激励、严格约束、责权利相统一的法人治理机构。对于具备一定市场生存能力的改制企业,可以直接改制为国有股占49%以下,民营资本持股51%以上的非国有法人控股的法人实体;那些暂时生存能力还比较弱的改制企业,可保持国有股占51%至75%的国有法人的控股地位,但仍应强调产权明晰、独立核算、面向市场、自负盈亏;实在无力经营的可以选择破产清算或者出售。铁路的政府主管部门的职能因而转向宏观管理和行业管理,不再干预铁路运输企业具体的日常生产经营活动,当前的主要任务应是:落实铁路运输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完善资产经营责任制;实现政企分开、社企分开、事企分开和减员增效,组建客运公司及专业货运公司,为实现运输专业化打下良好基础。
3、积极推进铁路行业技术引进开发,提高行业服务质量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现代产业进步的最终驱动力是科学技术,包括与之相适宜的管理技术,员工和资金都因科学技术的光明前景而重新优化组合,以实现更高水平的产业生产力。这种技术效应是不可阻挡也无法回避的时代潮流,可谓顺之者盛,逆之者衰。我国铁路系统经过近年来的技术引进和自主开发,铁路技术的开发应用呈现出加速追赶的趋势。当前的工作重点是高速铁路系统技术开发及建设;铁路行车安全技术保障系统开发;重型优质钢轨及新型轨枕制造;编组站自动化、装卸作业机械化及货场设备制造;铁路客货运信息系统开发等。
为顺利实现铁路运输行业的战略目标,铁路运输系统干部和职工必须转变工作是完成国家运输任务的思想,树立铁路运输行业具有服务性特别强、同时竞争性也特别强的观念,此外还需要不断的学习和演练来更新自己的服务知识和技能。为此需要在市场机制的引导下,对现有的铁路系统干部和职工进行全新的思想动员和教育培训,使之在新的工作环境下各司其职,保证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4、注重和其他运输行业的协调配合,创建交通运输大领域的“共赢”格局
在我国五大运输行业之间不仅存在着资源和市场的竞争,而且还存在着因各自优劣势相异而需要协调配合的实际可能。因此就可能会出现两种结局:恶性竞争与良性竞争。恶性竞争是不突出和强化自己的运输专业优势,不讲究服务的质量和方式,而是拼命压低运输价格,大打价格战,最后落得个共败共伤的结局,既浪费了经济资源,又造成了社会效益的损失;良性竞争与此刚好相反,五大运输行业坚守各自的目标市场,运输价格不下降或略微上扬,在运输服务的质量和方式上下足功夫,靠服务和技术创新来赢得市场,这样的竞争方式不仅合理配置了经济资源,而且创造了越来越大的社会效益。
预计随着市场发育得越来越完善,市场机制作用的越来越普遍和深入,交通运输领域的行业结构将趋向发达完善,通过且只能通过良性竞争而必然形成“共赢”格局。届时,处于独立市场竞争主体地位的铁路运输行业将呈现在世人面前,为国民经济建设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和作用。
结论
铁路运输行业的发展战略问题既是一个严肃的实践问题,又是一个重大的理论课题。因为通过中国铁路建设与发展的历史回顾和中外铁路行业的对比分析,很容易得出铁路运输行业物质基础薄弱的结论,发现存在着运能短缺的问题.而仅有这些还远远不够,问题的关键是:铁路运输行业如何在技术飞速进步、行业竞争激烈的时代条件下确定自己的发展战略以及如何实现自己的发展战略。
铁路运输行业的发展战略研究是个内涵丰富、政策性和实践都很强的课题。囿于篇幅和资料的限制和作者的学识水平,论文只是粗线条地对铁路运输行业的发展战略作了整体上的勾画和描述,还远远没有深入、细致和全面地揭示事物本身所蕴含的特征和规律,因此论文的不足和缺陷在所难免,在此恳请各位专家、同行批评和指正。
参考文献:
[1]厉国权.铁路运输经营与管理所面临的体制创新和课题[J].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2003.
[2]李红.加快铁路多元经营发展的思考[J].铁道技术监督,2003.
[3]宋强太,杨月芳.中国铁路客运体制改革探析[J].铁道运输与经济,2002.
[4]张江宇.铁路改革:哪种模式能突围[J].综合运输,2002.
[5]王金祥.铁路多元经营新格局的实践与思考[J].铁道经济研究,2003.
[6]郑明理.对铁路跨越式发展中改革问题的思考[J].铁道经济研究,2003.
[7]高婕,高卉.加入WTO后我国铁路行业面对的机遇与挑战[J].中国铁路,2003.
(一)研究问题的提出
根据《2006年中国铁路运输市场研究报告研究报告》,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以及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交通运输企业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各种运输方式发展迅猛。铁路交通运输虽然运量逐年增长,但市场份额却逐年下降,铁路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
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中,尤其是在交通运输部门中,铁路运输的发展呈现滞后状态。这种状况与“铁路是国家的重要基础设施,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部门,是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骨干”的地位不相适应,有些地区的线路甚至无法支撑运输需求的巨大压力,铁路运输发展滞后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明显存在。
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共同规律是,当一个国家处于经济起飞阶段时,铁路对于经济增长往往具有先导性的带动作用。德国和美国是发达国家的后来者,它们之所以能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后来居上,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在当时对作为社会先行资本的铁路进行高投入,从而带动和支持了其它产业的大幅度发展,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增长。
综上所述,分析当前铁路建设存在的问题,研究制定铁路行业的发展战略,是一个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的时代课题。本论文所探讨的铁路运输行业的发展战略,即是基于此而做出的一份努力。
(二)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思路
就我国而言,国家铁路已到了非改革不可的地步,否则就会严重制约国民经济的发展进程。由于铁路运输是基础产业,关系到国计民生,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在改革实施之前必须要有方向明确、思路清晰的发展战略的指引,才会使改革向预定目标顺利推进。因此论文的主要内容即是围绕“铁路运输行业制定发展战略的基本前提和战略方案如何拟定和设计”而展开,也就是说要从理论和方法上论证为铁路运输行业制定的发展战略是在吸取国外铁路变革经验的基础上,适合中国铁路自己的国情和路情的。
论文的研究思路如下,首先是对我国交通运输行业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归结其原因,提出通过制定发展战略加快铁路运输现代化进程的观点;然后指出铁路交通运输行业制定发展战略的基本前提。最后在借鉴国外铁路运输改革实践和成果的基础上,所进行的对国家铁路运输行业发展战略方案的设计。
二、我国铁路交通运输行业存在问题分析
中国铁路运输行业已有127年的历史。与计算机、通讯、生物等高新技术行业相比,它是个传统行业。进入21世纪,世界铁路交通运输行业正由传统行业向现代行业转变。世界发达国家铁路较高的起点上,以全新的方式,用较短的时间,完成了由传统行业向现代行业的升级,使铁路这个传统行业展现了全新的面貌。中国铁路交通运输行业建设起步并不晚,但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还存在很多问题。
(一)我国铁路交通运输行业现状
改革开放以前,国家铁路实行“政企合一”的计划管理体制。这种管理体制,与国家宏观计划经济的整体基础相适应,也与铁路当时自身经营的环境与条件相适应。当时我国经济技术落后,资金资源严重短缺,不可能优先发展资金和技术密集度要求较高的航空和公路运输,适合中国国情、运价低廉的铁路运输因而长期处于垄断优势地位,没有面临生存竞争方面的任何挑战。
进入新时期之后,国家经济运行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铁路运输行业随之出现了许多问题,这些问题集中表现在运能短缺上。运能短缺一方面是铁路物质基础相当薄弱的基本情况的客观存在,另一方面是不断扩大的对客货运输的巨大需求。在二者的共同作用下,铁路运能短缺的问题不可避免。
进入上世纪90年代,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增速,铁路运能短缺的严重后果一览无余。全社会爆发出来的巨大货运需求压向铁路,国民经济发展急需的石油、棉花、粮食、煤炭、磷矿石等重要原材料运输严重受阻,影响东部地区电力供应缺口加大,迫使不少工厂半停产运行。因铁路发展不足制约国民经济的发展,使铁路素有“瓶颈”之称,国家因此而损失巨大。
同时,对局部区域铁路客运列车而言,一方面有些落后地区根本就没有开通铁路交通运输,如湖北恩施州;另一方面普遍超员严重,特别是在重大节假日。客运的全面紧张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二)铁路运输行业存在运能短缺问题的原因分析
铁路交通运输的运能短缺问题除运力基础与运输需求矛盾的原因之外,还有其深层次的原因,这主要是:
1、就认识根源而言,关键在于现代交通运输意识的普遍薄弱。人们并未真正理解现代经济发展交通运输先行这种根本道理,为保障宏观经济高效率、高效益运行所必需的交通富裕度的观念薄弱,甚至视超常紧张为正常。现代交通运输意识的缺乏,根植于我国长期的小农经济及计划经济环境之中。环境封闭、交通不便与运输需求被抑制的长期存在,使人们很难超越小生产者的狭隘眼界去观察和处理市场经济条件下大生产、大流通必然面对的诸多问题。
2、就经济根源而言,关键在于不发达经济的长期存在。百事待举而资金严重短缺,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基本矛盾之一。人们在拮据的经济条件下,很自然地会选择将资金投向周期短、见效快、效益高的加工工业及其他产业,而对虽然社会收益广泛,影响久远,但周期长、收益慢、直接效益低的铁路等基础产业,则往往被置于忽视地位,从而忽视“社会成本”与“直接生产成本”间的协调均衡。而这一协调均衡,又恰恰是欠发达国家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我国是发展中国家,整体财力有限,所以需要一个较长时期来改变铁路的现状。
三、铁路交通运输行业发展战略的基本前提
经过近十几年市场经济导向改革,铁路交通运输行业所依存的经济环境和基础,已发生了深刻变革,面对新世纪的新形势,铁路运输行业制定发展战略必须注意两个基本前提。
(一)将铁路交通运输行业放在优先考虑的战略位置
行业在其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应该采取不同的战略发展模式。行业生命周期分为开始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曾经有一种观点认为,铁路是夕阳产业,已处于行业发展的衰退期,其实无论从我国铁路与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考察、还是从西方铁路复苏的国际比较考察、抑或是从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察,铁路都是需要大发展的重要交通运输方式,它正处于行业的成熟发展期。从我国铁路运能短缺这一基本事实判断,铁路运输行业处在行业的成长期,应加大发展力度,以尽快发挥其应有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另外,从节约资源兼顾环境保护的角度考察,公路和航空运输耗费石油巨大,土地资源日益锐减。相反,我国可转化为电能的煤炭和水利资源丰富,因此,占地较少、对环境影响甚微的铁路运输,特别是电气化铁路和城市轨道运输,应成为我国交通运输体系发展的战略重点。世界铁路在全球范围内重新崛起,正处于行业的成熟发展期;而我国的铁路运输行业现处于行业的成长上升期,由此决定了制定的行业发展战略应保证其优先得到发展。
(二)依行业市场化趋势制定行业发展战略规划
在我国铁路运输行业市场化的表现在于:①进入上世纪90年代之后,铁路货物运输需求主体单一的格局己不复存在。多元化的市场经济主体决定了多元化的运输需求主体,瞬息万变的市场行情产生了灵活多样的运输需求,使铁路运输的经营环境向市场化转变;②同一时期,铁路运输生产正常运行所必备的各种生产要素,如钢材、水泥、木材和柴油等,在国民经济市场化的总格局中,也日益市场化,使铁路运输生产的供给主要求助于市场,推动其经营成本随市场价格波动而升降;③铁路运输市场化的另一个推动因素是交通运输市场的激烈竞争,铁路运输行业开始留意研究公路、水路、管道和航空运输的动态和规律,从以前的市场垄断走向市场竞争。
以上情况说明,铁路运输生产的投入和产出两大领域,均已受到市场机制的制约和支配:铁路运输在交通运输市场上已不再处于以前的绝对垄断地位。随着时间的延续,铁路运输向深度市场化方向的发展趋势己不可避免。对铁路行业而言,就是要根据市场需求,提供其适合公众需求的特有的产品和服务,制定其行业发展战略。
四、铁路交通运输行业发展战略方案设计
《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提出,到202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要达到10万公里,主要繁忙干线实现客货分线,复线率和电化率均达到50%,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主要技术装备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在分析基本前提和借鉴国外铁路改革经验的基础上,从我国的国情和路情出发,铁路运输行业的发展战略方案可作如下描绘和勾勒。
(一)铁路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的战略步骤选择
1、实现运输主业和辅业的分离
根据2005年底铁道部的统计数据,中国铁路现在职工人数有228.41万,其中运输主业职工152.68万人,非运输主业职工队伍较庞大,这是世界上其他国家的铁路行业所没有的现象。铁路办社会,大而全,势必制约铁路运输主业的发展。铁路系统中的社会公共部门,如公检法、医院和学校等社会性、事业性单位应剥离出铁路系统,这些单位可以说都与铁路运输没有直接关系,长期“捆绑”在一起将导致运输主业专业优势不突出,竞争能力低下。
另外还应剥离铁路系统中的辅助产业,即工业、建筑、工程、通信和物资五大公司和若干勘测设计院,还与国家邮电网并存的铁路通信网等。机务段、车辆段、车务段和工务段等运输主业中的“多种经营”也应被剔除。这些部门或多经产业虽说与铁路运输相关,但由于没有实行分账独立核算,产业属性不同,容易导致职责不清,扯皮推委。
2、对铁路运输行业进行规范股份制改造
股份制是一百多年来被实践证明为行之有效的资产组织形式,既可以迅速聚集社会资本,又可以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铁路行业在完成主辅业分离的前提下,选择业内的优质资产,即盈利能力强、管理效率高的资产,结合主干线、客运专线和城际客运铁路等项目建设,寻求境内外投资者,进行股份制改造,可实现企业持续快速发展。
3、通过上市融资
实行股份制改造的目的是拓宽融资渠道,解决铁路建设资金主要依赖于铁路建设基金的收取与国家开发银行的长期借贷而成的长期性的极度短缺问题。其它渠道资金的进入为铁路加快建设速度和更大程度扩展规模注入了强劲的动力,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帮助铁路部门引进新的经营管理理念、建立新机制。而其他渠道资金的筹集主要是通过公司上市来解决的。
相比客运而言,货运业务彼此独立性较强,更容易把市场前景较好的优良资产单独剥离出去进行公司化改制;而且,货运的国际市场开放程度高,可以更好地吸收地方政府、社会和国际投资。因此,应按照先货运后客运的次序推动股份制改造成功的企业上市融资。
(二)铁路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的战略措施选择
1、积极通过多种方式筹集建设基金
在我国,制约铁路交通运输发展的关键性问题是资金问题。美国铁路建设之所以能在1887年一年中铺轨2万多公里,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拥有发达完善的资本市场,可以迅速吸收国内外的投资资金。我国的资本市场虽不发达,但却具备了吸收投资的有利条件。首先,我国大陆性地理特征条件,决定了铁路还远未达到发展的极限且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具有不可替代性;其次,集装箱、冷冻冷藏、行包快运等具有高附加值的货运业务正在成为铁路新的经济增长点,经过商业性开发、建设和经营之后必将达到较高的投资收益率。在筹集资金的过程中,除了在国内外金融市场上进行股本融资这一方式外,可以选择的方式还有直接债务融资、利用国际贷款以及融资租赁等。
2、明确政府的角色定位,积极转变政府职能,推进现代企业规范制改革
在“政企分开”的基础上,还需要对铁路运输行业进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造,建立有效激励、严格约束、责权利相统一的法人治理机构。对于具备一定市场生存能力的改制企业,可以直接改制为国有股占49%以下,民营资本持股51%以上的非国有法人控股的法人实体;那些暂时生存能力还比较弱的改制企业,可保持国有股占51%至75%的国有法人的控股地位,但仍应强调产权明晰、独立核算、面向市场、自负盈亏;实在无力经营的可以选择破产清算或者出售。铁路的政府主管部门的职能因而转向宏观管理和行业管理,不再干预铁路运输企业具体的日常生产经营活动,当前的主要任务应是:落实铁路运输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完善资产经营责任制;实现政企分开、社企分开、事企分开和减员增效,组建客运公司及专业货运公司,为实现运输专业化打下良好基础。
3、积极推进铁路行业技术引进开发,提高行业服务质量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现代产业进步的最终驱动力是科学技术,包括与之相适宜的管理技术,员工和资金都因科学技术的光明前景而重新优化组合,以实现更高水平的产业生产力。这种技术效应是不可阻挡也无法回避的时代潮流,可谓顺之者盛,逆之者衰。我国铁路系统经过近年来的技术引进和自主开发,铁路技术的开发应用呈现出加速追赶的趋势。当前的工作重点是高速铁路系统技术开发及建设;铁路行车安全技术保障系统开发;重型优质钢轨及新型轨枕制造;编组站自动化、装卸作业机械化及货场设备制造;铁路客货运信息系统开发等。
为顺利实现铁路运输行业的战略目标,铁路运输系统干部和职工必须转变工作是完成国家运输任务的思想,树立铁路运输行业具有服务性特别强、同时竞争性也特别强的观念,此外还需要不断的学习和演练来更新自己的服务知识和技能。为此需要在市场机制的引导下,对现有的铁路系统干部和职工进行全新的思想动员和教育培训,使之在新的工作环境下各司其职,保证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4、注重和其他运输行业的协调配合,创建交通运输大领域的“共赢”格局
在我国五大运输行业之间不仅存在着资源和市场的竞争,而且还存在着因各自优劣势相异而需要协调配合的实际可能。因此就可能会出现两种结局:恶性竞争与良性竞争。恶性竞争是不突出和强化自己的运输专业优势,不讲究服务的质量和方式,而是拼命压低运输价格,大打价格战,最后落得个共败共伤的结局,既浪费了经济资源,又造成了社会效益的损失;良性竞争与此刚好相反,五大运输行业坚守各自的目标市场,运输价格不下降或略微上扬,在运输服务的质量和方式上下足功夫,靠服务和技术创新来赢得市场,这样的竞争方式不仅合理配置了经济资源,而且创造了越来越大的社会效益。
预计随着市场发育得越来越完善,市场机制作用的越来越普遍和深入,交通运输领域的行业结构将趋向发达完善,通过且只能通过良性竞争而必然形成“共赢”格局。届时,处于独立市场竞争主体地位的铁路运输行业将呈现在世人面前,为国民经济建设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和作用。
结论
铁路运输行业的发展战略问题既是一个严肃的实践问题,又是一个重大的理论课题。因为通过中国铁路建设与发展的历史回顾和中外铁路行业的对比分析,很容易得出铁路运输行业物质基础薄弱的结论,发现存在着运能短缺的问题.而仅有这些还远远不够,问题的关键是:铁路运输行业如何在技术飞速进步、行业竞争激烈的时代条件下确定自己的发展战略以及如何实现自己的发展战略。
铁路运输行业的发展战略研究是个内涵丰富、政策性和实践都很强的课题。囿于篇幅和资料的限制和作者的学识水平,论文只是粗线条地对铁路运输行业的发展战略作了整体上的勾画和描述,还远远没有深入、细致和全面地揭示事物本身所蕴含的特征和规律,因此论文的不足和缺陷在所难免,在此恳请各位专家、同行批评和指正。
参考文献:
[1]厉国权.铁路运输经营与管理所面临的体制创新和课题[J].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2003.
[2]李红.加快铁路多元经营发展的思考[J].铁道技术监督,2003.
[3]宋强太,杨月芳.中国铁路客运体制改革探析[J].铁道运输与经济,2002.
[4]张江宇.铁路改革:哪种模式能突围[J].综合运输,2002.
[5]王金祥.铁路多元经营新格局的实践与思考[J].铁道经济研究,2003.
[6]郑明理.对铁路跨越式发展中改革问题的思考[J].铁道经济研究,2003.
[7]高婕,高卉.加入WTO后我国铁路行业面对的机遇与挑战[J].中国铁路,2003.
(一)研究问题的提出
根据《2006年中国铁路运输市场研究报告研究报告》,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以及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交通运输企业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各种运输方式发展迅猛。铁路交通运输虽然运量逐年增长,但市场份额却逐年下降,铁路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
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中,尤其是在交通运输部门中,铁路运输的发展呈现滞后状态。这种状况与“铁路是国家的重要基础设施,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部门,是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骨干”的地位不相适应,有些地区的线路甚至无法支撑运输需求的巨大压力,铁路运输发展滞后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明显存在。
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共同规律是,当一个国家处于经济起飞阶段时,铁路对于经济增长往往具有先导性的带动作用。德国和美国是发达国家的后来者,它们之所以能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后来居上,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在当时对作为社会先行资本的铁路进行高投入,从而带动和支持了其它产业的大幅度发展,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增长。
综上所述,分析当前铁路建设存在的问题,研究制定铁路行业的发展战略,是一个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的时代课题。本论文所探讨的铁路运输行业的发展战略,即是基于此而做出的一份努力。
(二)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思路
就我国而言,国家铁路已到了非改革不可的地步,否则就会严重制约国民经济的发展进程。由于铁路运输是基础产业,关系到国计民生,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在改革实施之前必须要有方向明确、思路清晰的发展战略的指引,才会使改革向预定目标顺利推进。因此论文的主要内容即是围绕“铁路运输行业制定发展战略的基本前提和战略方案如何拟定和设计”而展开,也就是说要从理论和方法上论证为铁路运输行业制定的发展战略是在吸取国外铁路变革经验的基础上,适合中国铁路自己的国情和路情的。
论文的研究思路如下,首先是对我国交通运输行业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归结其原因,提出通过制定发展战略加快铁路运输现代化进程的观点;然后指出铁路交通运输行业制定发展战略的基本前提。最后在借鉴国外铁路运输改革实践和成果的基础上,所进行的对国家铁路运输行业发展战略方案的设计。
二、我国铁路交通运输行业存在问题分析
中国铁路运输行业已有127年的历史。与计算机、通讯、生物等高新技术行业相比,它是个传统行业。进入21世纪,世界铁路交通运输行业正由传统行业向现代行业转变。世界发达国家铁路较高的起点上,以全新的方式,用较短的时间,完成了由传统行业向现代行业的升级,使铁路这个传统行业展现了全新的面貌。中国铁路交通运输行业建设起步并不晚,但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还存在很多问题。
(一)我国铁路交通运输行业现状
改革开放以前,国家铁路实行“政企合一”的计划管理体制。这种管理体制,与国家宏观计划经济的整体基础相适应,也与铁路当时自身经营的环境与条件相适应。当时我国经济技术落后,资金资源严重短缺,不可能优先发展资金和技术密集度要求较高的航空和公路运输,适合中国国情、运价低廉的铁路运输因而长期处于垄断优势地位,没有面临生存竞争方面的任何挑战。
进入新时期之后,国家经济运行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铁路运输行业随之出现了许多问题,这些问题集中表现在运能短缺上。运能短缺一方面是铁路物质基础相当薄弱的基本情况的客观存在,另一方面是不断扩大的对客货运输的巨大需求。在二者的共同作用下,铁路运能短缺的问题不可避免。
进入上世纪90年代,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增速,铁路运能短缺的严重后果一览无余。全社会爆发出来的巨大货运需求压向铁路,国民经济发展急需的石油、棉花、粮食、煤炭、磷矿石等重要原材料运输严重受阻,影响东部地区电力供应缺口加大,迫使不少工厂半停产运行。因铁路发展不足制约国民经济的发展,使铁路素有“瓶颈”之称,国家因此而损失巨大。
同时,对局部区域铁路客运列车而言,一方面有些落后地区根本就没有开通铁路交通运输,如湖北恩施州;另一方面普遍超员严重,特别是在重大节假日。客运的全面紧张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二)铁路运输行业存在运能短缺问题的原因分析
铁路交通运输的运能短缺问题除运力基础与运输需求矛盾的原因之外,还有其深层次的原因,这主要是:
1、就认识根源而言,关键在于现代交通运输意识的普遍薄弱。人们并未真正理解现代经济发展交通运输先行这种根本道理,为保障宏观经济高效率、高效益运行所必需的交通富裕度的观念薄弱,甚至视超常紧张为正常。现代交通运输意识的缺乏,根植于我国长期的小农经济及计划经济环境之中。环境封闭、交通不便与运输需求被抑制的长期存在,使人们很难超越小生产者的狭隘眼界去观察和处理市场经济条件下大生产、大流通必然面对的诸多问题。
2、就经济根源而言,关键在于不发达经济的长期存在。百事待举而资金严重短缺,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基本矛盾之一。人们在拮据的经济条件下,很自然地会选择将资金投向周期短、见效快、效益高的加工工业及其他产业,而对虽然社会收益广泛,影响久远,但周期长、收益慢、直接效益低的铁路等基础产业,则往往被置于忽视地位,从而忽视“社会成本”与“直接生产成本”间的协调均衡。而这一协调均衡,又恰恰是欠发达国家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我国是发展中国家,整体财力有限,所以需要一个较长时期来改变铁路的现状。
三、铁路交通运输行业发展战略的基本前提
经过近十几年市场经济导向改革,铁路交通运输行业所依存的经济环境和基础,已发生了深刻变革,面对新世纪的新形势,铁路运输行业制定发展战略必须注意两个基本前提。
(一)将铁路交通运输行业放在优先考虑的战略位置
行业在其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应该采取不同的战略发展模式。行业生命周期分为开始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曾经有一种观点认为,铁路是夕阳产业,已处于行业发展的衰退期,其实无论从我国铁路与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考察、还是从西方铁路复苏的国际比较考察、抑或是从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察,铁路都是需要大发展的重要交通运输方式,它正处于行业的成熟发展期。从我国铁路运能短缺这一基本事实判断,铁路运输行业处在行业的成长期,应加大发展力度,以尽快发挥其应有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另外,从节约资源兼顾环境保护的角度考察,公路和航空运输耗费石油巨大,土地资源日益锐减。相反,我国可转化为电能的煤炭和水利资源丰富,因此,占地较少、对环境影响甚微的铁路运输,特别是电气化铁路和城市轨道运输,应成为我国交通运输体系发展的战略重点。世界铁路在全球范围内重新崛起,正处于行业的成熟发展期;而我国的铁路运输行业现处于行业的成长上升期,由此决定了制定的行业发展战略应保证其优先得到发展。
(二)依行业市场化趋势制定行业发展战略规划
在我国铁路运输行业市场化的表现在于:①进入上世纪90年代之后,铁路货物运输需求主体单一的格局己不复存在。多元化的市场经济主体决定了多元化的运输需求主体,瞬息万变的市场行情产生了灵活多样的运输需求,使铁路运输的经营环境向市场化转变;②同一时期,铁路运输生产正常运行所必备的各种生产要素,如钢材、水泥、木材和柴油等,在国民经济市场化的总格局中,也日益市场化,使铁路运输生产的供给主要求助于市场,推动其经营成本随市场价格波动而升降;③铁路运输市场化的另一个推动因素是交通运输市场的激烈竞争,铁路运输行业开始留意研究公路、水路、管道和航空运输的动态和规律,从以前的市场垄断走向市场竞争。
以上情况说明,铁路运输生产的投入和产出两大领域,均已受到市场机制的制约和支配:铁路运输在交通运输市场上已不再处于以前的绝对垄断地位。随着时间的延续,铁路运输向深度市场化方向的发展趋势己不可避免。对铁路行业而言,就是要根据市场需求,提供其适合公众需求的特有的产品和服务,制定其行业发展战略。
四、铁路交通运输行业发展战略方案设计
《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提出,到202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要达到10万公里,主要繁忙干线实现客货分线,复线率和电化率均达到50%,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主要技术装备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在分析基本前提和借鉴国外铁路改革经验的基础上,从我国的国情和路情出发,铁路运输行业的发展战略方案可作如下描绘和勾勒。
(一)铁路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的战略步骤选择
1、实现运输主业和辅业的分离
根据2005年底铁道部的统计数据,中国铁路现在职工人数有228.41万,其中运输主业职工152.68万人,非运输主业职工队伍较庞大,这是世界上其他国家的铁路行业所没有的现象。铁路办社会,大而全,势必制约铁路运输主业的发展。铁路系统中的社会公共部门,如公检法、医院和学校等社会性、事业性单位应剥离出铁路系统,这些单位可以说都与铁路运输没有直接关系,长期“捆绑”在一起将导致运输主业专业优势不突出,竞争能力低下。
另外还应剥离铁路系统中的辅助产业,即工业、建筑、工程、通信和物资五大公司和若干勘测设计院,还与国家邮电网并存的铁路通信网等。机务段、车辆段、车务段和工务段等运输主业中的“多种经营”也应被剔除。这些部门或多经产业虽说与铁路运输相关,但由于没有实行分账独立核算,产业属性不同,容易导致职责不清,扯皮推委。
2、对铁路运输行业进行规范股份制改造
股份制是一百多年来被实践证明为行之有效的资产组织形式,既可以迅速聚集社会资本,又可以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铁路行业在完成主辅业分离的前提下,选择业内的优质资产,即盈利能力强、管理效率高的资产,结合主干线、客运专线和城际客运铁路等项目建设,寻求境内外投资者,进行股份制改造,可实现企业持续快速发展。
3、通过上市融资
实行股份制改造的目的是拓宽融资渠道,解决铁路建设资金主要依赖于铁路建设基金的收取与国家开发银行的长期借贷而成的长期性的极度短缺问题。其它渠道资金的进入为铁路加快建设速度和更大程度扩展规模注入了强劲的动力,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帮助铁路部门引进新的经营管理理念、建立新机制。而其他渠道资金的筹集主要是通过公司上市来解决的。
相比客运而言,货运业务彼此独立性较强,更容易把市场前景较好的优良资产单独剥离出去进行公司化改制;而且,货运的国际市场开放程度高,可以更好地吸收地方政府、社会和国际投资。因此,应按照先货运后客运的次序推动股份制改造成功的企业上市融资。
(二)铁路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的战略措施选择
1、积极通过多种方式筹集建设基金
在我国,制约铁路交通运输发展的关键性问题是资金问题。美国铁路建设之所以能在1887年一年中铺轨2万多公里,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拥有发达完善的资本市场,可以迅速吸收国内外的投资资金。我国的资本市场虽不发达,但却具备了吸收投资的有利条件。首先,我国大陆性地理特征条件,决定了铁路还远未达到发展的极限且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具有不可替代性;其次,集装箱、冷冻冷藏、行包快运等具有高附加值的货运业务正在成为铁路新的经济增长点,经过商业性开发、建设和经营之后必将达到较高的投资收益率。在筹集资金的过程中,除了在国内外金融市场上进行股本融资这一方式外,可以选择的方式还有直接债务融资、利用国际贷款以及融资租赁等。
2、明确政府的角色定位,积极转变政府职能,推进现代企业规范制改革
在“政企分开”的基础上,还需要对铁路运输行业进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造,建立有效激励、严格约束、责权利相统一的法人治理机构。对于具备一定市场生存能力的改制企业,可以直接改制为国有股占49%以下,民营资本持股51%以上的非国有法人控股的法人实体;那些暂时生存能力还比较弱的改制企业,可保持国有股占51%至75%的国有法人的控股地位,但仍应强调产权明晰、独立核算、面向市场、自负盈亏;实在无力经营的可以选择破产清算或者出售。铁路的政府主管部门的职能因而转向宏观管理和行业管理,不再干预铁路运输企业具体的日常生产经营活动,当前的主要任务应是:落实铁路运输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完善资产经营责任制;实现政企分开、社企分开、事企分开和减员增效,组建客运公司及专业货运公司,为实现运输专业化打下良好基础。
3、积极推进铁路行业技术引进开发,提高行业服务质量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现代产业进步的最终驱动力是科学技术,包括与之相适宜的管理技术,员工和资金都因科学技术的光明前景而重新优化组合,以实现更高水平的产业生产力。这种技术效应是不可阻挡也无法回避的时代潮流,可谓顺之者盛,逆之者衰。我国铁路系统经过近年来的技术引进和自主开发,铁路技术的开发应用呈现出加速追赶的趋势。当前的工作重点是高速铁路系统技术开发及建设;铁路行车安全技术保障系统开发;重型优质钢轨及新型轨枕制造;编组站自动化、装卸作业机械化及货场设备制造;铁路客货运信息系统开发等。
为顺利实现铁路运输行业的战略目标,铁路运输系统干部和职工必须转变工作是完成国家运输任务的思想,树立铁路运输行业具有服务性特别强、同时竞争性也特别强的观念,此外还需要不断的学习和演练来更新自己的服务知识和技能。为此需要在市场机制的引导下,对现有的铁路系统干部和职工进行全新的思想动员和教育培训,使之在新的工作环境下各司其职,保证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4、注重和其他运输行业的协调配合,创建交通运输大领域的“共赢”格局
在我国五大运输行业之间不仅存在着资源和市场的竞争,而且还存在着因各自优劣势相异而需要协调配合的实际可能。因此就可能会出现两种结局:恶性竞争与良性竞争。恶性竞争是不突出和强化自己的运输专业优势,不讲究服务的质量和方式,而是拼命压低运输价格,大打价格战,最后落得个共败共伤的结局,既浪费了经济资源,又造成了社会效益的损失;良性竞争与此刚好相反,五大运输行业坚守各自的目标市场,运输价格不下降或略微上扬,在运输服务的质量和方式上下足功夫,靠服务和技术创新来赢得市场,这样的竞争方式不仅合理配置了经济资源,而且创造了越来越大的社会效益。
预计随着市场发育得越来越完善,市场机制作用的越来越普遍和深入,交通运输领域的行业结构将趋向发达完善,通过且只能通过良性竞争而必然形成“共赢”格局。届时,处于独立市场竞争主体地位的铁路运输行业将呈现在世人面前,为国民经济建设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和作用。
中图分类号:F530.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案例概述:
石河子火车站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石河子市境内,本站中心里程位于兰新线自兰州站起2027km189m处,隶属乌鲁木齐铁路局奎屯车务段管辖。本站为三等站,按技术性质为中间站,按业务性质为客货运站。本站现使用双线自闭微机联锁设备。石河子站现有到发线10条,编组线3线。货场一个(4条线路),专用线4家。另有一个专用铁道(天业专用线铁道),2009年7月正式开通使用;进出天业专用铁道的到发线合计5条,具体为3道、5道、7道、9道、11道。
二、强化服务创新,提高服务营销水平
(一)加强技术创新一
要充分利用国内外先进的技术资源,加快技术创新,使我国铁路主要技术装备逐步实现现代化,从物质上保证运输服务质量;要用信息化改造传统的运输组织方式。实现运输组织的科学化,为营销提供强大的运输组织保障。
(1)以客运高速、快速和货运快捷、重载为重点,逐步实现铁路机车车辆、线桥隧涵、通信信号等行车设备的现代化。
(2)运用科学的服务手段取代落后的手工服务方式。完善和优化客票发售和预订系统,建设客运综合服务系统;建设货运营销辅助决策系统、信息服务系统、运力配置系统,实现铁路货运营销管理信息化:积极发展电子商务系统,开展顾客关系营销,为旅客、货主提供增值服务。
(3)以信息化带动产业化,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积极发展新一代调度集中系统,加快以行车调度为核心的DMIS(i蜃]度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实现铁路运输生产调度指挥信息化;加快铁道部和铁路局两级编图中心的全面建设,运用计算机技术实现列车运行图编制和管理的现代化;建设行车安全保障系统,进一步提高运输安全保障能力等。
(二)加强产品创新
铁路运输产品创新要以提高核心服务竞争力为重点,围绕核心服务、便利服务和辅助服务这3种基本服务组合,充分挖掘市场需求,捕捉和运用服务机遇。采取市场渗透、新产品开发、市场开发等策略形成区别于竞争对手的特色产品客运产品创新要在稳步提高安全、正点、便捷、舒适等核心服务的基础上,重视客运便利服务的衔接,减少旅客购票、候车和出站的时间,尽可能地为旅客乘车提供方便。要在开发多层次、多功能的辅助服务方面做文章,如在一定档次的列车上配备娱乐、餐饮、办公、商务、洗浴等设施,开办列车超市、休闲酒吧和茶座、流动VCD等特色服务,为旅客提供高附加值的客运产品。将一些客运大站建设成开放式、多功能的综合服务型现代化车站,形成“吃、住、行、游、购”一条龙服务体系。货运产品创新要以方便、快捷、经济为重点,通过增开大宗货物直达列车,加快发展货物快运业务,以及大力发展集装箱运输,提高货运产品的核心竞争力。要适应现代物流业发展要求,挖掘货主对运输前后的服务需求,延伸服务链条。积极开展门到门运输,开办仓储、租赁等物流新业务,拓展新的服务市场。
(三)加强服务方式创新
(1)采取个性化服务。要在提供标准化服务的基础上,提倡微笑服务和温情服务,真正想旅客、货主之所想,急旅客、货主之所急,全心全意地为他们服务。对货运目标市场要尽可能细化,甚至采取一对一的营销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个性化服务。
(2)增加特色服务。要根据企业自身的人才优势和资源优势。实行差异化服务,确立服务特色,树立服务优势。
(3)突出文化服务。要随着人们文化层次的不断提高,积极开发能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文化服务项目。并努力增加传统服务中的文化含量,提高服务产品的文化品位,丰富服务产品的文化内涵。
(4)关注自己的职工。做好内部营销工作,激励广大干部职工满腔热情地投入到生产服务中去。
(四)加强服务管理创新
(1)建立运输质量内部评价标准和考核体系。全面落实客、货运服务标准,严格管理,严格考核。
(2)探索建立顾客评价企业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式。为正确评价企业提供真实、准确的第一手资料。
(3)实行服务质量承诺。通过服务质量承诺,确保服务质量达到一定的水准。既要保证承诺的兑现,又要注意避免承诺过高或低水平承诺。
(4)实行服务品牌战略。通过服务品牌这种无形资产的价值水平来衡量企业的服务质量。
(5)通过建立服务关系向顾客提供满意的服务。这实质上是希望通过市场竞争促使服务企业的行为受到一定的约束,如果不能为顾客提供较为满意的服务。顾客就不会与企业建立较长期的服务关系。
三、石河子车站实施货运服务营销改革
(一)一是按流向装车,提高作业效率,减少无效劳动。从货位管理、上货请车、实现成组成列装车,减少调车作业钩数。二是在请车过程中,按照淡季同一流向不少于5辆,旺季同一流向不少于10辆的要求组织请车,改变了各专用线零星请车的现状,为成组配空、成组挂运、成列组流提供了便利条件,有效减少了调车机专用线取送车的次数,释放性的挖掘了调车机的运用潜力。
(二)分流组织卸车。遇卸车集中到达时,按照货物品类,分流组织卸车,提高卸车组织效率。同时,督促众力装卸和各线货运员、企业运输员做到装卸车“人等车”,压缩专用线作业时间。
(三)尽量组织五定班列和装车地始发直达列车,1-4月份,日均开行始发直达1.8列。
(四)由于路局主型车严重不足,车站积极按照路局要求,开展残破车修理工作,提高车辆利用率。
(五)通过提高夜卸率,加速车辆周转,车站夜卸率达到60%。
(六)资源共享,发挥大客户优势。遇车站装卸车能力受限时,积极联系大客户天业,调动天业的劳力、机具等,协助车站完成装卸车任务,缓解车站压力。
(七)积极开展了向接重要空车的营销策略,通过走访大企业,讲明路局政策,大力宣传企业进疆物资尽量通过铁路运输到达新疆,以此弥补空车严重不足的现状。2011年氧化铝到达17.9万吨,卸后空车达到3000辆,有效缓解了装车压力。2012年预计到达氧化铝40万吨,因此产生的空车将达到6700辆,很大程度上缓解了配空不足的局面。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U28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铁路信号的定义
铁路信号由听觉信号和视觉信号组成。听觉信号也可以称为音响信号,是用声音表示的信号,声音的强度、次数和时间长短来反映信号的不同。视觉信号用不同的颜色、灯光开关的次数和信号的位置来显示的信号。
2 铁路信号的现状及问题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铁路建设的规模逐年增大,在铁路历程上、铁路难度上都有所提升,与铁路密切相关的铁路信号要求难度随之增加,铁路信号的建设也取得了一些进步。
但是铁路建设中,铁路信号的发展随着铁路建设的难度加大而出现许多问题,以铁路发达国家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
2.1 铁路信号的现状
(1)铁路信号的安全性能不高。目前,我国铁路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铁路信号的安全性能不能够及时反映现在高铁发展的需要,铁路信号事故频繁出现,影响了铁路的正常运营。随着铁路技术的不断进步,铁路信号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应用越来与广泛,从事铁路建设的人员的技术和铁路设备稳定性等多方面的制约。在铁路信号技术的研发和管理上依然存在着不足之处,对铁路系统的正常运营造成巨大的威胁。
(2)管理方面出现漏洞。铁路信号的管理一直由政府铁路管理部门掌控,这不利用铁路资源配置的最优化,不利用有效的市场竞争。虽然不同地域存在一些差异,但铁路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应该在全国建立统一的管理系统,这样铁路系统的整体管理才能实现,也有利于铁路系统的正常运营。但是,现阶段我国铁路的计算机管理系统在技术方面存在很大的缺陷,管理不完善,系统故障时常发生,影响着铁路运输的安全。
铁路信号系统的自动化水平不高。铁路信号的管理自动化水平随着机电技术不断的提升而提升。但是铁路信号系统的联网监测和智能控制还不成熟,达不到铁路运行的要求,特别是微电子技术不断发展和变革,以前比较先进的一些信号控制技术和设备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的需求,需要进一步提高自动化技术水平和优化信号资源。因此,铁路信号系统必须提高自动化控制水平,加大科研投入,开发适合我国铁路的信号自动化系统。
2.2铁路信号系统中所存在的问题
(1)枢纽调度监督设备。枢纽调度监督设备是铁路运输设备中的重要设备,能够保证铁路的正常安全的运行。但是枢纽内的运行模式是采取分散作业,不利用总体的调度和管理,降低了铁路运输的效率。在现代快速的铁路物流中,确保铁路运输时间的准确性和铁路安全运行成为一个待解决的难题。
(2)车站联锁设备。车站联锁设备是铁路系统中最常用的设备。近几年的几次铁路大提速使这种设备出现许多问题,比如战线和列车基本等长,进出站口处没有过走保护区段,很难有效的控制列车。信号机间的安全距离达不到要求,安全距离的信息不能提供,对列车的安全运行带来了许多隐患。
3 增强铁路系统的对策研究
3.1通信和信号一体化发展
我国的铁路系统发展速度很快,铁路的正常运行必须要解决信息问题,只有将铁路信息系统中的问题得到解决,才能保证铁路系统运行的安全,铁路系统功能的正常发挥,也只有这样才能尽最大程度的促进铁路事业的发展。将铁路的通信技术和信号技术相互融,并引入调动指挥信号自动化技术,才能使我国的铁路信息系统进一步完善。
3.2 指定发展规划
规划是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只要结合我国铁路发展的实际,指定科学合理的规划,才能使我国铁路信号系统在以后的铁路信息化建设中能够更好的发展。铁路信息系统作为我国铁路安全运行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指定良好的铁路信息发展规划,指定一定的发展目标,促进铁路信息系统的良性运作。
3.3铁路无线数字通信技术的应用
传统的分立元器件与模拟信号处理技术已经不能满足铁路大提速下的安全要求。无线数字通信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技术在铁路系统中得到了应用,解决了铁路信息信号产生的问题。无线数字通信技术在处理信号时具有运算精度高和抗干扰性能好的优势,实用性和可靠性强。因此,应用线数字通信技术可以提高数据信息的准确率和减少铁路信号的故障。
3.4 采用计算机网络技术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进步,网络化管理已成为铁路信号系统科学化、现代化的一个重要体现和必然趋势。通过铁路信号系统网络化发展,实现铁路运输系统各部门、各业务单元信息及时交换和共享,从而保证整个铁路运输系统安全高效运营。在网络化技术的基础上,实现信号管理的智能化和控制系统的准确性、安全性、就显得尤为迫切。有效的采用计算机技术是解决铁路信号系统现存若干问题的科学途径,也是在网络化的基础上实现全面、准确获得线路上的信息,保证列车的安全运行,从而实现系统的智能化与控制设备的智能化管理有效支撑。
4 结论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铁路运输作为我国运输事业中最重要的主体,其中铁路信号系统的发展,对铁路运输的安全高效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不仅需要对铁路信号系统进行技术性提升,同样需要进行管理的提升,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的确保我国铁路事业的顺利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卫东.对于我国铁路信号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31):234-235.
[2]张荣新.XJ型铁路信号机点灯监测装置设备存在问题与处理[J].上海铁道科技,2011(4):136-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