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大专考试总结大全11篇

时间:2022-08-19 02:13:15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大专考试总结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大专考试总结

篇(1)

关键词:

大专英语;口语教学;突破

社会快速发展及经济全球化使得英语越发受到国内教育领域的关注,而英语口语教学作为英语教学的重点及难点,受主观及客观因素的影响,其教学效果仍不理想。大专院校作为培养专业性人才的教育组织机构,更需要对其在校学生英语口语教学质量和效果予以充分关注。

一、大专院校英语口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1.大专学生基础薄弱,缺乏学习兴趣

大专院校学生学习能力较弱,英语基本功不扎实,并且由于没有进行过系统性英语培训,在基本的单词构成、音标发音及语句语法等方面的学习也不规范,包括英语口语词汇、句型等掌握的数量也较少,即使部分学生的英语理论考试成绩较好,当面对需要进行英语会话、发言时,很难较为流利且有效地与人进行对话和沟通[1]。同时,学生对学习的关注度和兴趣都较低,其学习的目的更多地集中于拿到文凭后找工作,并未将学习与自己素质能力提升联系起来。

2.学校教育理念传统,师资素质能力不足

众多大专院校延续小学、初中、高中等一系列应试教育学习阶段的特点,当代英语教育的“听说读写”技能中更多地注重读、写,而从根本上忽略了听与说的重要性和关键性。社会求职时,用人单位以英语等级考试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之一,而学校英语等级考试过关率及高分率会直接影响学校招生及就业方面声誉。因此,从学校角度均将英语教学的重点放在应付英语专业等级考试方面,忽视英语口语教学。大专院校英语教师对英语知识及口语技巧的理解及掌控能力不足,仅针对课本上存在的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相应解答,无法通过自身主动性、创造性给予学生英语口语学习方面的经验及方法。还有部分大专院校教师在面对英语口语教学的情况下,仅简单地提出课后作业,让学生自主完成相应锻炼后不再进行跟踪检查和反馈,无法对学生英语口语的学习情况进行有效把握。

3.口语教学环境缺失

由于日常生活环境及传统教育教学环境的影响,各教育阶段的学生运用英语,尤其是英语口语的机会屈指可数。一方面,大专院校中除仅有的英语课堂教学以外,常规校园生活或学生实践活动过程中,很难有机会接触英语口语实际运用,无法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方法进行实际反复多次的锻炼;另一方面,大专院校英语课堂教学中设置口语教授及练习的比例较小,更多的课程仍集中于单词、语法等应试范围内,而能够让每个学生练习的机会更是微乎其微,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削弱了学生对英语口语的兴趣。

4.学校教学方式单一,英语课程设置失当

当前大专院校的英语口语教学方式较为单一,从整体而言缺乏变通性和灵活性。绝大多数院校仍然沿用国内义务教育及高中教育阶段“重应试、轻运用”的理念,将书本上的内容原封不动地传授给学生,要求其通过记笔记、背句型、默单词的方式学习口语[2]。此类教学方式在很大程度上阻碍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的学习倾向,并且限制学生在课堂上互动交流的机会,降低英语口语学习的效率。大专院校英语课程的设置,因考虑到师资力量及教育资源等各类因素,主要以大班教学为主,课堂人数平均为50至70人,班级学生人数过多会导致众多问题,如学生课堂专注度不够、发言机会有限、实际练习时间较少等,教师无法全面、准确地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尤其是英语单词的发音、口语语法的使用、口语语境的选择等方面最容易出现问题。

5.现代教学设备落后

部分大专院校英语口语课堂上没有电脑、投影仪、一体式耳机等设备,无法提供给学生在课堂上直观接触英语发音、运用的环境;或者部分学校虽然有为学生提供语音教室,但其所配置的设备无法满足课堂学生数量,很难推进学生英语口语学习效果。

二、大专院校英语口语教学的突破

1.创造英语口语练习环境

为了使大专院校英语口语教学的情况得到根本性转变,必须从英语口语环境开始改变。首先是在学校英语教学课堂上营造出一个良好的英语口语对话氛围,旨在帮助学生在课堂轻松、愉快且积极的气氛中,积极主动地进行英语口语对话,减少学生的心理负担和压力。英语口语教师应当帮助学生树立开口说英语的自信,让学生通过口头英语表达出内心的观点及想法。此外,英语口语课堂内可通过播放英语歌曲、短片、新闻等形式作为引导,组织学生展开讨论、竞赛或游戏,增加学生开口说英语的机会[1]。其次,学校可以定期组织英语沙龙、英语讲座、英语演讲比赛等活动,将英语口语练习的机会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中,提高大专院校学生对英语口语的兴趣。

2.优化现有口语教学模式

大专院校英语口语教学模式的优化,主要可以从以下方面展开:第一,采取小班教学方式,将英语水平相近、学习专业类似的学生进行集中教学,每个班5至10人,课时相较于大班教学可缩短,既能够保证教师对每个学生英语口语水平有所掌握,也能够使有相同专业背景的大专学生针对未来就业领域的英语口语进行有目的性的练习,与此同时能够让小班内的每一个学生拥有更多时间进行英语口语沟通和交流[3]。第二,大专院校英语口语教师可考虑结合社会趋势,寻找社会热议话题、人物、电影等作为教学主题,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辩论、讨论或演讲,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英语口语练习中。第三,英语口语教师可以转变角色,以学生为主,即给学生提供机会尝试当口语老师,将自己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经验教训,或有效提高英语口语水平的窍门进行分享,鼓励学生进行总结分析,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应变能力。

3.转变大专英语教育理念

大专院校的英语口语教学的关键目的在于提高英语表达能力,增加未来就业机会,因此除了掌握英语词汇、语法等理论知识以外,还应当转变固有的大专院校英语教学理念,使得英语的学习不再单纯是针对过级考试,而是强调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大专院校学生对于英语口语的学习不应当仅限于学习期间的考试成绩,而是贯穿于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过程中。此外,对于大专院校教师的传统教学理念进行转变,让学生成为整个学习过程中的主体,而教师仅作为英语口语教学中的组织者与引导者,使师生关系成为平等合作的关系,为了达到较好的英语口语教学效果共同努力。

4.重视确定教学计划目标

大专院校英语口语教学的根本性、正确性及积极性目的在于使学生能够将课本上学习到的知识和技巧运用到实际生活、工作之中,而不是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纸上谈兵”的认知。首先,作为公共课程,大专院校英语课应根据不同专业及不同就业方向进行设置,并确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如医学类专业的学生应当以医学专用口语词汇进行培训,管理类专业学生的英语课程根据管理类专业口语词汇及特殊语句的使用情况制定课程计划。其次,结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计划,相应的英语口语教材也应当实现“因材施教”,让大专院校学生从英语口语学习中产生对自己专业知识的共鸣,并从中体会到当下社会较为新颖、时尚和积极向上的知识。再次,大专院校英语口语课程应当安排足够充分的时间,从最基本的单词、发音、语音语调、情境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讲解和培训,帮助学生打下坚实的英语口语基础,鼓励学生正确、有效地进行沟通交流。

5.提高英语教师队伍水平

关于大专院校英语口语教师队伍完善的问题方面,学校应当担负起保证教师队伍质量的责任。首先,通过高效人才引进方式招聘优秀的英语口语教育人才。其次,制定切合实际且可行性较高的培训方案对现有英语口语教师进行集中性、目的性、鼓励性培养,以具有鼓励性和直观性的激励方式督促英语口语教师创新教学方式和改善教学质量,使得整个大专院校英语口语教学工作有效推进。再次,学校可考虑与社会上著名的英语培训机构合作,制定出一套针对不同专业大专学生的口语培训计划,切实可行地提高学生英语口语能力。

6.整合英语口语教学资源

首先,学校应当考虑充分利用先进的多媒体信息技术资源,包括网络、计算机、移动设备等有效开展大专院校英语口语教学工作。在常规口语教学课堂中,可考虑组织学生观看英文电影、进行英文歌演唱比赛、排演英语短剧等,使学生真正融入到英语口语使用的过程之中,真正实现英语口语的“学以致用”。其次,大专院校可考虑根据每年入学学生的英语水平及情况分配班级,并考虑根据学生特点匹配相应情况的教师队伍进行英语口语教授及练习,并定期进行校间合作,让学生从中体会到学校“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来自学校、学生、家庭、社会等各种因素的限制和影响,大专院校英语口语教学面临众多困难及挑战,在遇到众多瓶颈之时应当结合当前情况寻求最有效的突破口,通过改进教学理念、转变教育模式、提高教育人员素质、整合教学资源等途径,激发大专学生学习英语口语的兴趣,培养其职业素养和能力,实现较高的教学效果。

作者:陈雨 单位:广东理工学院

参考文献:

篇(2)

师范院校是培养教师的重要基地。小教大专培养的学生将来是小学阶段的骨干教师,在大专阶段的教学中。首先面临的一个问题是如何处理好“大”与“小”的关系。“小”就是要突出培养小学师资的特点,“大”就是要使毕业生具有大专水平,因此培养大学专科程度小学师资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不同于一般的师专和中师。而对于中国现当代文学课来说,它又不同于一般的中文专业课,它应有其独有的特点,以适应小学教师培养目标的需求。因此,在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的教学中如何充分体现小学教育专业的特点,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对小教大专现当代文学课教学进行了初步性的探讨。

一、小教大专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当前所面临的问题

(一)学生素质和自学能力较差。

小教大专普遍存在的现象是生源较差,凶五年制专科的录取分数线很低,只有少数优秀的学生因家庭贫困等原因成为五年制专科的学生,这样就造成了小教大专学生素质较差、底子薄的现象。而现当代文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文化底蕴和自学能力,在课外自觉阅读大量的文学作品,初步具备对作品的赏析、阅读、分析能力,而这些对于小教大专的学生来说根本不具备。

(二)教学方法、手段相对保守、陈旧

目前,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的教学体系、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手段都处于相对保守、陈旧的状态。在教学观念上,缺乏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与强化基本技能训练的明确认识: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主体,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地位;在教学过程中,过多地注重知识积累,而忽视学生的能力培养:而教学方法则基本上是“满堂灌”,忽视实践环节,不重视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在考试考查中,依旧偏重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能力的测试没有放在应有的位置上。

二、小教大专中国现当代文学课教学探讨

(一)因材施教,精心选择授课内容。

对于小教大专生来说,除了具备基础的理论知识和文学史知识外,应注重培养对问题的思辨能力以及分析、鉴赏和创作文学作品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上应简化思潮论、流派论和作家论等内容,侧重展开对作品的阅读和批评。以重点作家的作品深入分析来示范,对其生平及作品阅读分析提供必要的前人研究成果的资料,对陈旧落后的观点,以最新的研究成果来替代。

对于课时所限及教学深度和广度的要求,笔者在教学中还精选讲课专题,对重点作家作品的选择,更多考虑作家的代表性,尤其是在新时期有了新认识的作家。同时要注意不同体裁的作品分析。同一体裁的作品也要根据不同的艺术风格来设置精讲的关节点,比如同是小说教学,鲁迅的小说定位在“解析阿Q”上,茅盾的小说定位在《子夜》宏大的结构上,而沈从文的小说定位在散文化和乡土风格上,做到每个精讲课各有侧重,各有方法。

(二)传授学习方法,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在小教大专的教学中,传授必要的知识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较强的自学能力。而在传统教学中,任课教师包揽备课、讲课、辅导、批改作业、考试等五个环节,学生只是机械地听和记,最后形成了上课记笔记、考试背笔记的不良学习习惯。这种教学方式过分重“教”:而忽略了“学”,因此,我们应努力使学生变被动的学习为主动的学习,使他们具有主动构建自己知识能力结构的自主性,可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1、指导作家作品的分析方法

在小教大专阶段,学生的自学尤为重要,而学生往往对大专学习手足无措,这就要教师进行指导、传授和启发。我们教师的课堂讲授在注重指导性、启发性、示范性的前提下,更要注意使学生明白教师是怎么分析的。为什么要这样分析,从而让学生掌握方式、方法,获得独立获取知识的学习能力,所以教师对作家作品及各种文学现象的分析要强调怎样着手分析、讲思路、讲方法,使学生通过听课获得的是一种能力,学到的是一种本领,有效地贯彻“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思想。比如介绍一个作家艺术风格的形成时,教师可指导学生从这位作家所处的环境、生活道路、个人气质、文化教养、审美情趣等方面分析讲解,并且在课下布置学生运用此方法来分析其他作品,写出读书笔记。如讲完“解析阿Q”就布置“解析高觉新”、“解析祥子”,讲完舒婷的《致橡树》就布置分析其他朦胧诗的代表作品,使学生学会方法,举一反三,能自己独立阅读鉴赏文学作品,这样的上课就不再是“满堂灌”了,而是真正意义上的讲和导。学生离开了教师之后,面对其他的作家作品,也完全可以自己独立赏析、评价,真正具备了独立学习的能力。

2、指导学生课外阅读

阅读是学习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必备条件,阅读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效果。然而许多学生只是背笔记以应付考试,而不是通过阅读来体味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意蕴。所以,教师在开课之初就可给学生列出课外阅读的书目,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要让学生把课外阅读作为自己学习、生活的需要,督促他们多读好的作品,通过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习惯。教师还要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教师要创造性地指导学生阅读,要指导学生根据教学需要学会选读,重要作品学会精读,泛读篇目学会略读。为快速积累知识学会快读,初步尝试对比阅读,提倡多角度、有创意地阅读,从而有效地提高阅读能力,进而提高教学效果。

(三)转变教学模式,多种教学手段并用。

改变过去一个人、一支笔、一本书的“灌输型”教学模式,除教师讲授以外,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配合课堂教学。一是通过教学课件充实和拓展教学内容,凸显该课程教学内容本身所具有的形象性、情感性、艺术性、审美性的特点。多媒体教学能活跃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形象感和抽象思维能力,突破教学重点、难点。二是组织学生观看根据现当代作家的作品改编的影视片、戏剧表演等,并引导学生谈改编的得失,开展分析评述,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赏析水平。这样,不仅拓展了教学内容,增强了内容的直观性,而且教师与学生的积极互动。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视听愉悦中更深切地感觉到现当代文学作品隽永的意蕴。三是大力开展第二课堂。针对传统教学中学生学习被动接受,积极性不高的弊端,我们设计并实践了以兴趣带学习的教学活动,即成立话剧团,开展现当代诗歌朗诵会等活动,增强学生对经典作品的审美感受力,使学生在兴趣中增长知识,在思考中培养能力,在实践中提高素质。

(四)加强思想品德和审美教育,突出面对小学的培养目标。

从小教大专学生的年龄来看,他们是未成年人,从小教大专的培养规格上看。他们是师范教育专业的学生,思想素质应放到最重要的地位,对于未来从事小学教育的小教大专生来说,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审美情趣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从学生最感兴趣、最能开启他们思路、最能拨动他们心弦的地方人手。联系作家创作思想及文学思潮、文学风格的演变,充分挖掘作品中的情感因素,来触感共振,从而进入较高层次的审美状态。把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有机地融合在我们的现当代文学教学中,引导学生逐步形成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以及积极的人生态度、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在现当代文学教学中,加强和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审美教育,既可提高教育质量,又可优化教学效果。

篇(3)

如何设置学前教育专业自然科学课程

现行课程设置不利于自然科学知识的学习五年制大专和中专的通识课程中包含了自然科学(物理、化学、生物)课程,而三年制大专的课程除了表1所列举的相关课程以外,并无其他自然科学相关课程。那么三年制大专是否可以增设与五年制大专和中专类似的自然科学课程呢?三年制大专的同学在初中和高中阶段,已经比较完整的学习了自然科学的课程,那么知识的简单重复学习,便没有了意义,这也是为什么在课程里面几乎没有了自然科学。让笔者深有感触的是,各校学前专业现行的教育大纲几乎都可以概括成教心学(教育学、心理学)加技能(美术、音乐、舞蹈等)的模式。比如在教师的教育专业性方面,当前各校学前大专课程主要以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法为主,而没有将未来幼儿教师的培养纳入到一个系统化的课程设置体制当中。[3]这样的后果导致学前专业毕业生自然科学知识参差不齐,良莠不一,他们不知道什么该学,什么不该学,学过以后也不知道在实际的工作中怎样传递给幼儿。三年制大专需要怎样的自然科学课程《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指出幼儿教师应具有一定的自然科学知识。根据现存的实际情况和对未来幼儿教师的要求,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第一,学前专业大专课程必须进行改革。以幼儿园教学的实际需要设置一门以物理、化学、生物等知识为主的综合课程,该课程总体教育实践为60~80个学时为宜。第二,对实际的教学过程进行改进。山东女子学院董旭花教授主编的《幼儿园科学园(室):科学探索活动指导117例》中活动54—简易直流电动机模型。[4]该活动目的在于帮助幼儿初显的认识电和磁的相关现象,让他们感到好奇,激发了他们对科学、对自然的热情,同时,也锻炼了幼儿的动手能力。虽然大专生在中学阶段已经学习过此活动中涉及到的物理学知识,但很多的同学没有完全的掌握相关的知识,更谈不上在幼儿教学中运用。在自然科学实际的教学中就可以以通以上类似的活动示例为背景,让未来的幼儿教师自己动手完成活动示例中要求的各项内容,然后对活动示例中所涉及到的相关自然科学知识进行总结和归纳,从而对相关自然科学知识的学习和巩固,笔者把这种对师范生的教学过程叫做“从运用到知识”法。第三,现有的自然科学教材不适合当前的教学,应根据实际为该门课程编写专门的教材。该教材的编写应遵循逆推或归纳过程,从幼儿教学的实际出发,归纳出需要学前专业学生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教材的编写可以按照“从运用到知识”法,重点以剖析幼儿科学教学中实际教学活动为主,帮助学生总结和巩固相关的自然科学知识。

篇(4)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4)07-0169-03大专生的招生门槛很低,生源短缺,招入的大专生的素质比较差。与本科生相比,素质差距是很大的,从高考分数线就看到这一点。虽然造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至少其中一个大的差别是他们的应试能力。

一、大专学生的学习问题

1.抽象思维能力

从计算机教学过程发现,大专学生普遍存在抽象思维能力差的问题。从两门课的上课效果可以发现这些问题确实存在。在《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中,学生特别热衷于计算机硬件的拆装,网络线的制作,用水晶头和5类线,通过网络钳来制作网络线,学生会不厌其烦的尝试两到三次的失败,来完成这一个网线的制作任务。在《MS SQL Server 2008数据库应用》这门课中,老师一再强调尽量用SQL语言来管理操作数据库,少用SQLServer自带的数据库管理工具。但是学生还是热衷于使用工具来完成数据库操作。所以,在数据库考试的时候,其中操作题要求学生用SQL的DML语言来创建数据库表,但是还是有部分学生试图使用工具方式来描述表的创建过程,“数据库对象管理->webshop数据库->表->创建新表……”,甚至还画出创建表的工具界面。

从以上两门课的教学分析,学生的形象思维丰富,但缺乏抽象思维能力。而计算机专业的学习,特别是软件专业的学习,往往是把现实的具体事务转变成抽象模型来研究。因此,对大专生来说是一个挑战。

2.逻辑推理能力

逻辑推理是在抽象思维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由于大专学生抽象思维比较弱,造成逻辑推理困难,所以大多数专科院校的计算机专业的教学计划里都没有《离散数学》这门课。例如,有一个很简单的JavaScript考试试题变了一个花样,就考倒很多大专学生。这是一个判断题,题目很简单:“在外部JavaScript文件中,程序必须要包含标记”的说法是错误的。很多学生答“False(错)”。为什么?如果问题仅仅是引号里面的内容,学生就答对了,但是引号之后又否定了引号里面的说法,所以,否定之否定,正确答案是“True(对)”。由于缺乏逻辑思维,学生的脑筋转不过来。

3.学习方法

大专学生在学习方法上存在很多问题,首先是不做读书笔记。知识是靠积累和总结,把一本几百页的课本变成十几页的读书笔记,这才真正学到东西,把刚开始学的厚书读薄,浓缩成读书笔记,这就是最好的学习方法。其次是上课不主动提问,不做课前预习,老师上课提问时,几乎都是回答“不懂”,造成互动性差,影响上课效果。课前做预习,带着问题来上课,这样才能提高学习效率,把自己看不懂的东西,在课堂上看看老师是如何解释的,如果没有听懂,还可以提问,所以很多学生由于没有掌握学习方法,造成听课兴趣不大,甚至旷课。

4.学习态度

大部分学生读大专都抱着来混个文凭的态度。由于入学前对专业不了解,觉得选错了专业,但是学校又不让轻易改专业,所以就凑合着读。由于很多学生根本对所学的专业就不感兴趣,特别是软件专业,学习的难度很大的,大多数学生几乎无法动手编程,只想混个及格过关就行,所以出现一个班里,三分之一学生想学,三分之一彷徨,三分之一不学怪象。但是教师为了追求及格率,不得不降低考试难度和质量来满足学校的利益。

二、教学改革

1.专业分班

由于大专生的素质参差不齐,又对所学的专业认识不足,往往造成许多学生厌学,逃学现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有学者提出了高职计算机专业的“分层教学”方法。“所谓分层教学法,就是指教师尊重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在教师备课的过程中先把学生按照接受知识的能力和原有的基础分层,然后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对学习的不同需要进行备课和授课……”但是,通过“学生分层”“教学分层”的方法缺点之一是加大了教师的备课量和教学时间。如何针对大专生素质差别进行有效的教学改革是我们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

首先,造成这一问题的是传统的招生制度都是按专业招生并分班(而不是按专业兴趣和学生素质分班),虽然在招生工作中进行大量的专业宣传,但是很多学生还是对将来所学的专业不了解,入学学习一段时间后跟不上,最后靠混来完成学业。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们建议计算机专业学生入学的第一学期不要分专业。由于C语言程序设计是计算机专业的基础课,当学生学习完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后,学生对未来的学习方向应该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C语言成绩好的学生会比较有自信地选择软件专业,这时候选专业学习更能让学生自己做未来的职业规划,由于这是他们自己做出的选择,学习态度会更主动积极。所以,我们认为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作为专业分班的分水岭最为合适。

2.课件及教学方式

通过对大专生的素质分析,根据大专学生形象思维的特点,教师在制作课件的时候,尽量少用文字,多用图示。也就是多用形象的方式来描述知识。当今最流行的微课程就是我们今后学习和教学的最好方式。

・就业指导・从软件专业大专生素质谈教学改革及职业定位课堂上,教师多提问,少埋头讲课。由于大专生本来对学习的自信心就不强,学习过程都是很被动,消极。教师要在课堂上采取主动,例如多提问题来进行互动,同时也是训练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软件专业学生,把一个问题的提出,并转化成软件的方法解决来锻炼学生的“软件思维”能力。虽然很多学生由于心理压力原因,不愿回答问题,但是,教师应以鼓励的方式来让学生参与问题的回答,比如说,指定了一个学生来回答问题,但学生说“不会”,这时,并不要急着马上换下一位学生来回答,而是鼓励这名学生,先到讲台上来,然后与他互动,一起来探讨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这样给学生一个面子,而不是打击学生的自信心。

3.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工具应用

“高职高专院校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教学突出以实践案例教学为主的技能培养特色,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高职高专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教学结合多媒体教学技术的使用在提高教学质量、交互性、增大教学信息量等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

除了多媒体辅助教学外,多用可视化工具来提高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动手能力。虽然笔者在软件教学方面一直是反对使用工具,但是,由于大专生的特点,适当的使用工具来辅助教学还是有好处的。所以,在高级计算机语言课程的教学中,大多数院校的软件专业都喜欢选择微软的.NET平台,因为,MS Visual Studio 2005/2008开发工具可以通过各种控件来减少编程,软件大专生比较容易上手。而象JavaScript的学习就相对难度大些,因为没有类似的专业编程工具来辅助,大多是以程序编辑器,如EditPLus, NotePad++来手工编程。

4.学生团队教学法

由于大专生学习的被动性,个人自学能力差,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团队合作的方式,分成学习小组,在小组中相互促进,成长。

三、职业定位

由于大专生的特点,学校的培养定向是应用型技术人才,而不是培养科学家,研究员。所以学校的职业定位要实用,接近社会需求,不要追求“高大全”。

职业定位不准确,造成课程设置不合理,结果是大量学生无法找到对口岗位工作。多数院校表面上的高就业率,而掩饰了专业对口率的数据。一个现实例子是软件专业毕业的学生在一个购物商城的果汁店里做收银员,在百货店里卖衣服。这个问题说明我们软件专业的大专生有没有10%的毕业生进入软件行业?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文献对毕业后的计算机专业大专生调查结果发现职业目标和职业倾向有偏差。 高职院校对“计算机类专业的职业目标主要是软件开发与测试(I 型),系统维护与数据处理(C 型),软件销售与网络营销(E 型)”。而调查发现计算机类大专生的主要职业倾向是客户服务(S型),系统维护与数据处理(C 型),软件销售与网络营销(E 型)。而极少有学生的职业倾向与软件开发与测试(I 型)。

所以,这里对大专院校的软件专业的做了一个职业培养定位,如图1。大专生就是培养基层的技术员,或称之为技师(Technician)。把职业定位太高,课程也会定得高,不符合大专生的素质要求。从图1看,涂上灰色的职位是比较符合大专生的岗位,而其中操作系统级的程序员是针对本科或研究生的职位, 该学生必须要学习《离散数学》,《微机原理》,《操作系统原理》,《Linux内核编程》等课程才能胜任这个职位,所以在大专院校就业宣传上,不要夸大职业范围。

图1软件工程师岗位

四、结论

从软件专业大专生素质分析看到职业院校计算机专业存在的问题,然而,我们的一些大专院校为了利益,盲目扩张,为了竞争生源,夸大就业宣传,而忘记了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则,由于没有按照大专生的特点规划专业课程,规范教学方法,造成学生无心学习,教师付出的劳动没有成就感,最后,生产出了大批不合格的毕业生。一方面,大批毕业生找不到专业工作,另一方面,企业却找不到合适的毕业生。

在此,我们认为,学校要根据我们学生的素质,切合实际定位大专人才的培养方向,明确大专生的职业定位,才能实实在在为社会输出合格的大专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于万清.高职计算机专业“分层教学”的应用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综合),2013(9).

[2]杜鹃.高职计算机课程分层教学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6(30)(总第526期).

篇(5)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4-0307-01

1 资料与方法

对7所卫生学校81名学生进行调查,发放了81卷,收回81卷,有效81卷,有效回收率100%,对收回的调查问卷进行汇总、分析。

2 原因与分析

2.1基本情况

2.1.1本年度在我院实习的护理实习生中本科学历占1.2%,大专学24.7%,中专学历74.1%;护理专业学生占90.1%,助产转业学生占9.9%;学校统一安排的占87.7%,家在本地自己联系学校的占8.6%,有3.7%的学生因为家在本地并想留在本院自己联系本院;有3位学生是自己一个人来的,有19名学生跟同学一起来,有59名学生学校老师陪同来报道。

2.2所有实习学生到本院后都按照我院实习生培训计划的要求组织岗前培训并考试,考试完毕后将学生分配到各科室开始实习。岗前培训有护理部组织,时间为半天,地点安排到我院多媒体教室,由护理部工作人员讲,考试安排到当天下午或第二天,考试成绩不达标的学生按照制度不给于补考,直接退回,因我院是本县唯一一个综合性公立医院,担心学生不能实习影响学业,护理部讨论决定组织补考,合格后进入临床科室。

2.2分析

我院护理人员学历普遍低,本科学历占3%,大专学历占29%,中专学历占60.2%;取得中级职称的护理人员占7%,取得初级(护师)职称护理人员占11%,取得初级(护士)职称护理人员占64%,有带教能力的护理人员严重不足。

2.3实习生的管理由实习单位护理部(医疗医务科)、科室护士长、带教老师和学校四方管理。新疆内的和我院签约重点实习单位的学校每年学校专门老师负责将学生带到本院,将名单和学生交到我院相关负责部门后离开,学校和我院负责部门经常与学校负责老师沟通,在学生实习期间到我院了解学生实习情况,这些学校的学生综合素质较好。疆外和疆内一些非我院定点实习学校的学生自己联系后到我院报道,大多数学校没有负责人,学生实习期间不会和我院有关部门联系,不关心学生的实习情况。

2.4学生培训、讲课、考核严格按照实习计划执行,所有工作在科室进行,科室指定的带教老师负责学生培训,护士长审核,护理部定期下科室经过提问、查阅资料的方法考评科室带教工作。

2.5科室护理人员严重不足,带教不能完全实现一个学生专门一个老师带教,大多数科室学生跟班不跟人,因没有男护士值班室,参加值班男护士在医生值班室休息。

2.6因接受的实习生严重超负荷,不能按照学校实习手册的要求内、外、妇、儿系统的全面的轮换。我院指定的实习计划每一个学生在一个科实习5周,每周科室组织小讲课。

2.7学校对学生很严格,学生习惯被别人管,不提醒不会动的思想,等实习开始学生从学校出来,以下感觉放松,科室工作忙,老师不能时刻盯着学生,学生自学意识差,实习质量差。本科生综合素质比大专生好,大专生比中专生综合素质好。大多数学生在实习期间能遵守本院纪律,部分学生尤其自己联系的学生经常出现旷工,迟到,早退,脱岗,学习主动性差等现象,有些严重违规学生我院没有办法与学校负责人联系,学生被退回学校。有些学生家在乡下,路途远,自己租房住,生活散漫,学习质量差。

2.8有80%的提前结束实习,为了参加培训班,未护士执业考试做准备,使医院最初指定的实习计划无法正常进行,造成科室对学生的管理不一致,带教老师讲课时间不好安排,出科考试提前进行。

3结论

3.1为了更好地带教实习生医院应该有专门管理实习生的部门,专人管理,组织培训和考核,定期下科室检查,实地查看学生掌握各种基础操作和专科操作的情况,能做到学生系统管理,在医院有人管有人教的局面。

3.2学校要负起责任,安排实习后要在实习期间到学生所在医院掌握学生学习情况,与医院有关部门交流,理解带教情况。

篇(6)

一、大学英语四级与反拨效应概述

1.大学英语四级概述

大学英语四级是由我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主持的一项全国性教学考试,其目的在于准确衡量我国在校大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考试对象主要是高等学校修完大学英语四级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也包括同等程度的大专生等。自1987年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第一次施行以来,一直受大学生以及大学英语教师的深切关注。为了不断适应教育、社会、语言的发展,我国历史上对大学英语四级考试进行了五次改革,从最先的传统模式60分制,改为710分,然后又改为多题多卷模式,2013年12月份的英语四级在多题多卷模式下又删减了完形填空、调整了阅读、翻译、听力题型,总分仍为710分,达到425分为通过。旨在通过对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调整来适应时代的变化,提高我国大学英语的教学水平。

2.反拨效应概述

语言测试的反拨作用(backwash effect),一般被定义为考试对教学的积极和消极的反馈作用。20世纪90年代,西方语言专家就相继提出了关于语言测试的反拨效应的不同理论模式,其中最为著名的是Alderson&Wall的反拨假设和Hughes的反拨效应模式(PPP模式)。Alderson&Wall从学生教师、学习教学两个角度探讨了反拨效应,给出了反拨效应假设,该理论也奠定了反拨效应实证研究的理论基础。Hughes则是在其前期反拨效应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探讨反拨效应工作机理的模式,即“参与者过程结果”反拨效应模式(PPP模式)。随着国外语言测试反拨效应研究的热度,国内也于20世纪90年代开始了相关研究。

二、大学英语四级对大专英语教学正负反拨效应

1.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对大学英语教学的正面反拨效应

首先,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增强了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动力和积极性。大专学生的学历相对本科和研究生来讲相对低一点,在找工作、应聘等方面相对有一些弱势。但是,各种考证能增加学生学历的含金量。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给了大专学生一个证明自身英语水平的平台,这无疑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动力和积极性,教师也为了学生的未来发展考虑不断改进教学方式和内容。其次,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改进了大学英语教学的教学理念及教学方法。中国学生的英语学习有个很大的问题就是会看书,会做题,听不懂,说不出,处于“聋哑”状态。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包含听力题,这无疑促使大学英语老师在教学中改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多将听、说等方式加入课堂和教学中,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最后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促进了大学英语教学体系和教学模式的创新。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有听力、翻译等考试项目。这些项目促使学校将原来的由老师主导的,以阅读、专项练习为主的英语课程转变为视听说和读写译两类课程。此外学校还尽可能为学生的英语学习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比如开设英语协会、开辟英语角,组织英语辩论赛、演讲赛等,“多方位”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

2.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对大学英语教学的负面反拨效应

首先,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增加了大学专科学生的学习压力。相对本科生而言,专科院校的学生的英语水平总体上偏低,要想获得相同的成绩,付出的辛苦和努力是要比本科生更多的,这无疑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压力和负担。

其次,大学四级考试使学生缩小了学习范围,偏离了学习目标。作为一项全国性的教育性考试,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具有固定的考试形式,题目类型等。这就使得学生学习时会有一定的功利性和目标性,为了考证而学习,而非为了学习而学习。同时学生多是通过背单词和作文,做练习题来提升英语成绩,而不是通过阅读英语名著、报纸,与外教沟通等方式来提升自身的英语综合能力,限制了学生学习的内容和范围

篇(7)

内科护理学是护理专业临床课中重要的一门课程,是其他临床学科的基础,学生学好内科护理学对于今后的临床实习、工作都是至关重要的。但内科护理学涉及疾病种类复杂多样,相关医学基础知识较多,内容琐碎难懂,学生学习时难度较大。现代护理观念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已发生了重大改变,由过去的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转为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整体护理模式是一种科学的、现代的护理模式,对病人实施身体的、心理的、社会的及认为的多方位护理,是一种身心护理模式。为了使大中专护理专业的学生在以后的临床实习、工作中尽快适应整体护理模式,也便于学生理解内科护理学的相关知识,笔者在教学工作中,将案例教学法贯穿其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案例教学法是将临床护理病例应用于课堂教学,通过教师讲授、学生参与讨论以及教师总结归纳实现临床护理学课程的教学目的的教学方法,是现代护理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案例教学法能将枯燥的内科护理学理论转化为具体形象的病例,闫蕊的研究表现,案例教学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巩固所学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助于理论联系实际。但由于中专生和大专生自身特点的不同,案例教学法在中专内课护理学教学和大专内科护理学教学应用中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点,结合笔者近两年讲授这两类群体内科护理学的体会,现对比分析如下:

 

一、两者的实施过程是类似的

 

1.教师提前选好具有针对性、适用于所学内容的案例,并展示给学生。案例选择应符合以下标准。(1)典型性,案例来自临床实践,不可太复杂。(2)知识性,必须将课堂教学的知识点融合在护理案例中。

 

2.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学生基础水平设置难度各异的问题,问题的设计注意启发性,诱导性和可争辩性,使之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3.学生分析探讨病例并回答问题。

 

4.老师详细分析总结病例,并点评学生的回答。

 

5.学生书写病例报告。

 

二、两者具体步骤中学生分析探讨病例的主要方法是不同的。

 

根据中专生和大专生共同要求掌握的知识内容,给予其同一病例,提出相同问题,结果发现中专生更适合于小组讨论法,尤其是要求各小组先给自己命名一个代号,中专生的课堂氛围顿时就活跃起来,小组成员积极地寻找能代表小组特色的代号。代号环节完成后,教师鼓励小组之间就分析病例是否正确全面、回答问题是否正确全面进行比赛,实行奖惩制度。小组成员就会积极查阅资料,展开激励的讨论。

 

大专生则更适合随机发言,任意补充,没有小组的概念,大家畅所欲言,不断地分析、探讨,查找相关资料,使病例材料逐渐清晰明了。

 

三、两者具体步骤中学生分析病例,讨论问题的结果是不同的

 

相同的病例,针对提出来的护理诊断、护理措施等相关问题,中专生讨论的结果偏重以教材为主,照搬教材相关知识点,整体护理观念淡薄,不考虑患者的实际情况。大专生则以教材相关知识点为参考,以患者为中心,运用整体护理的理念分析患者各项体检指标,查阅相关资料,提出较完整又贴合患者实际病情的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

 

四、两者实施的最终效果是不同的

 

第二次课反馈上一次课案例分析涉及的相关知识点,中专生明显没有大专生掌握得牢固、全面。期末考试中涉及利用案例分析法学习的知识点,中专生的正确率没有大专生的高。

 

通过以上的对比分析可知,案例教学法在中专内科护理和大专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是有一定的差别的。刘博、马艳玲指出,当前中专生学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学习基础差,学习兴趣低,自制力差,学习目标、动力不明确,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使用案例教学时,要先提高他们参与小组讨论的兴趣,调动他们参与案例分析的积极性。同时,教师应加强巡视,给予适当的提示和引导。大专生相较于中专生,学习的自主性较高,学习的基础较好,逻辑推理能力较强,有一定的学习方法。在使用案例教学法时,不拘泥于小组形式,鼓励个人随机发言,教师适时引导,提高课堂效率。

 

篇(8)

[中图分类号]G426 [文献标识码]A 本项目为校级重点教改基金资助项目。

当前,医学教育面临着市场经济的挑战,面临着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的挑战,面临未来知识经济的挑战。在这种形势下,适应未来新型卫生人才不仅应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丰富的专业知识,熟练操作技能,而且应具备对新知识新技术的自学能力,科学的临床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此形势下,PBL教学模式在我国教育界,特别医学教育界得到广泛推广。但是由于国外经典PBL要求条件很高,只能在我国很少研究性大学中的高学历教育中实行。国内许多专家研究认为[1],实施PBL+LBL双轨教学模式是我国医学教育中可取的一条途径。本研究主要探讨PBL+LBL双轨教学模式在大专临床医学专业外科学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问题。本文报告我校一年来试点的结果。

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

在2011~2012 学年中,随机抽取我校10级统招临床医学大专班18名学生作为实验组,18名学生作为对照组,以下简称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学生基础课程考试成绩基本相同。PBL+LBL教学模式在第二学年外科教学阶段试点。第一学年为基础课教学,第三学年为毕业实习。

2.研究方法

(1)对照组:采用统编外科学教材,校编教学大纲,在外科教学中按传统教学法(LBL)授课90学时,开展临床见习20学时,总学时110学时。

(2)实验组:实验组与对照组教材、大纲、见习、教学学时相同。不同的是另外增加30学时,实施PBL教学。①教学纲要。在原教学大纲中选定PBL教学试点章节;本次PBL教学内容为腹部外科,包括急腹症、外科黄疸、腹部肿块,共6个案例,其中急腹症病案4个,外科黄疸及腹部肿块各1例;②教学方法。教学的基本方法是:病案引导学生自学小组讨论成果形成及评价。

(3)评估:对实施结果作了成绩评估,试卷评估用简明统计软件11.58分析,对分数结果进行 t 检验,取α=0.05 为显著性检验水准,开展了问卷调查。

研究结果

1.成绩评估

(1)实验组与对照组主要医学基础课平均成绩比较表1。

表1.实验组与对照组主要医学基础课平均成绩比较表

从上表比较中可以看出,第一学年年度中实验组与对照组主要医学基础课成绩无明显差异(P>0.05),基本认为两组可以作为比较研究对象。

(2)实验组与对照组学期外科理论考试成绩比较见表2。

从以上比较中可以看出,实验组与对照组外科学理论考试成绩无明显差异(P>0.05)。

(3)实验组与对照组学期外科病案考试成绩比较表,见表3。

从以上比较中可以看出,实验班与对照组外科学病案考试成绩有显著差异(P<0.05)。

2.问卷调查

问卷调查表明:92%学生认为PBL+LBL双轨教学模式对大专临床外科教学是可行的;90%学生认为PBL+LBL双轨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对重要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90.6%学生认为提高了自学能力,87%学生认为提高了临床思维能力,72%学生认为科研基础知识有所提高。调查发现个别学生完全不适应PBL教学而自动退出实验组。

讨 论

1.PBL实施前的准备工作

编写指导性教学 文件教学大纲:包括:前言、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流程、教学评估,教学进度表。以下作具体讨论。

关于教学目标;主要围绕相关教学内容(如阑尾炎),确定掌握的内容为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原则及措施。熟悉内容为病理生理、病理解剖,了解内容为病因及预防。

关于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应选择外科学中有代表性的章节。这些章节的特点是①有一定的难度和深度;②有较系统的知识结构;③实施PBL时LBL已在教学前期为学生作了一定的知识铺垫;④内容有十分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次教学内容选定腹部外科中的急腹症、腹部肿块、外科黄疸。还有一些内容可作为以后研究选定,如外科总论中的休克、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急性肾功能衰竭;外科各论中的颅高压征、颅脑损伤、血尿、骨折、腰背痛等。

关于教学病案:教学病案即“问题”是PBL教学的核心。段亚平等[2]研究报告:“案例是PBL的核心。案例(即问题)必须具备结构不良、开放、真实、能够自由探索,能引出与所学领域相关概念原理,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特征。PBL中的“问题”有两层次含意:一是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一个大问题情境(案例),它涉及到较多知识……二是对第一层次的问题(病案)细化和质疑形成的具体问题……其来源有两方面:一是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在案例中设立的引导性问题;二是激发学生提出的细节问题”。 我们在研究中对此也有相同的体会。案例的表现形式为:纸质案例单次发放或编写成册,或以多媒体呈现或选择真实病人、标准化病人、电子模拟病人等。

关于学习资料;包括临床课教材、医学基础课教材、临床教学病案集、其他参考书;网络资料:各种数据库的应用。

篇(9)

“学习问题”就是个体在一定情景下由于反复的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中的矛盾、疑难。五年制大专生是初中毕业后直接进入专科学校的学生,没有经历过高中生活的历练,许多学生被迫从未成年突然转入成年的环境,在自我控制能力、学习能力、适应能力等表现出独特的特点。本文旨在从学习动机p学习方法p学习态度p学习投入等方面分析五年制大专生的学习状况及成因。

一、五年制大专生学习问题表现

学习目标是学习的出发点,也是学习的归宿。确立具体明确的学习目标是每位学生的首要学习任务。然而,缺少明确的学习目标是五年制大专生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一方面表现为没有明确的目标,跟随大众;另一方面表现为目标缺少具体可行性,目标太大或太空,完全脱离了自身的条件。

学习方法是通过学习实践总结出的快速掌握知识的方法,方法的科学性对学习效果有直接影响。五年制大专生在日常学习中难以做到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很多同学都没有养成写读书笔记的好习惯,出现了明显的考试前临时抱佛脚的现象。此外,五年制学生很难充分利用现有的图书、网络等资源。

学习动机是引发与维持学生学习的行为,并使之指向一定学业目标的一种动力倾向。学习动机水平低是五年制大专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学习兴趣低下,成就愿望不高等特点。

学习态度是指学习者对于学习较为持久的肯定或否定的行为倾向或内部反应的准备状态。一方面,五年制学生存在“分不在高,及格就行”的心理,表现为上课不认真,作业抄别人,经常逃课、挂科、作弊等不良现象;另一方面,学生都把有用和无用作为衡量自己是否学习的标准。觉得有用的就肯学、想学、乐学;觉得没有用的就不肯学、不想学、少学、厌学甚至逃学。

学习投入是指学习者全身心地投入学习,积极与他人协作,从而实现学习目标。五年制大专因为课程学科多、活动多,内容更为复杂多样,学生不能像初中生那样反复学习或练习某门课,因为没有了高考的压力,学生把大部分时间、精力用在网吧、逛街、玩手机、聊天等学习之外的事情上。

最后,五年制大专生往往是文化基础知识不扎实,认知水平低,导致成绩不理想。表现在学生难以接收课程内容,难以专注于课堂学习,经常玩手机、睡觉,对学习产生排斥感,最终出现旷课、厌学、考试挂科、补考、重修等现象,从而导致学习的恶性循环。

二、五年制大专生学习问题的成因分析

五年制大专生的入学年龄为15-17岁左右,20-22岁完成专科教育毕业,这个阶段在心理学上称为“青年初期”。这个时期,学生的生理发展速度超过了心理的发展速度,导致心理问题冲突严重,自我意识高涨,反抗心理强,情绪表现的矛盾性等心理特点。另一方面,由于思维和认知水平发展不完善,自制力更差,学生很容易形成不良习惯。主要表现在:1.文化基础薄弱,学习上进心不足;2.心理比较脆弱,性格自卑,缺乏意志力;3.基本素养低,藐视学校规章制度。

再则,客观社会层面,受到当今社会不良思潮影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读书无用论等,冲击着学生本就脆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严峻的就业形势,使得专科生就业的劣势被放大,在整体上仍处于弱势群体。学校层面,教学体系不够完善,表现为教材的选择不够合理,教学方法上没有针对性,考核方式上没有全面性。家庭层面,一方面家长对孩子的要求相对较低,对学生的在校表现、学业成绩缺乏关注;另一方面强迫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人生道路,擅自代替孩子填报学校及专业,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热情等问题。

三、五年制大专生学习问题的对策分析

五年制大专生学习困难表现多样化,原因错综复杂,需要社会、家庭、学校及个人多方面的综合努力,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 。首先,在目前就业形势严峻的背景下,国家社会应加大对专科生的用人制度,降低就业标准,给予专科生更多的就业机会,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加强对专科教育的支持力度,减小专科教育在社会上所受到的不公平待遇。其次,学校层面,一方面完善教学体系,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方案,选择符合五年制大专生的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媒介和教学环境等;另一方面,学校应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五年制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初期,自制力和自觉性还比较差,但可塑性很大,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可以影响学生的一生,使之终身受益。再则,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延续,学校应加强班主任与家长的沟通,提供有关家庭教育的资料,要求学生与家长共同学习。最后,学生自身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乐观的态度看待问题,不畏艰难,积极进取;同时要认识到自己肩上的重任,刻苦学习专业知识,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提高道德水平,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完美统一。

参考文献:

[1]张萍.五年制高职学生学习问题的心理探究[J].心理教育.2011(562).

[2]赵隆君.五年制大专学生学习能力渗透式培养探析[D].长沙职业技术学院硕士论文.2014(2).

[3]张振松.大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J].淮海工学院学报(经济与社会发展版).2006(12).

[4]韩守东.把握心理特点做好五年制大专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J].大众文艺.2009(2).

篇(10)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31-0301-01

目前,部分大专院校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教学中普遍存在着以下问题:课时比较少,甚至还被压缩,无法满足教学任务需要。教学方法单一,忽视对学生操作能力培养。考试模式跟不上形势变化,与课程目标脱节。师资队伍建设欠缺,观念陈旧等等。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对大专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进行教学改革。

1.积极优化教学任务,科学合理分配课时

由于大专教育中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课时总量少、教学内容多、教学任务重,因此任课教师应该科学优化教学任务,结合课程标准和培养目标,对教材上的教学内容做一些适当的取舍,合理地分配有限的教学时间,从计算机技术应用者的角度出发,减少甚至忽略一些比较抽象复杂且生涩难懂的专业术语和概念,重点突出实践操作性强的部分内容,尽可能安排上机操作。

2.加大上机课时比例,合理安排上机内容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强调实践性和操作性,客观上这就要求在这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加大上机课时的比例。让学生们通过尽可能多的上机实践来熟悉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同时这样也能加深学生对一些基础理论的理解。在上机课中,要安排大部分时间由学生自己操作,并且授课教师和辅导教师应该根据理论课讲授的内容有针对性地布置操作练习题并进行必要的指导。在学生动手操作之前,教师可以简单地示范整个操作过程,也可以事先把整个操作过程通过屏幕录像软件录制成视频文件并共享,以便他们在有问题的时候可以下载后进行自我学习指导。在学生自己操作过程中,教师除了解和回答个别学生的疑问外,还应当和辅导教师留意学生们操作过程中出现的普遍问题和特殊问题,并在上机课快结束时或下次理论课中予以总结和讲评。

3.开展层次化教学,组织课外兴趣小组学习

课堂时间毕竟是有限的,能传授给学生的知识自然也是非常有限的,这很难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对知识的不同接受情况。为了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也是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分别组成一些兴趣活动小组,比如计算机硬件的安装与维护小组,网页网站的制作与开发小组,数据库开发与设计小组等。授课教师还可以定期地给各小组学生予以指导,这样不但延伸了教学时间,同时也可以做到因材施教,提高了教学效果。

4.树立“双主”观念,整合教学方法

改变“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传统教学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现代教学观念。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同时要充分发挥教师在上机课中的指导作用。依据“双主”教学观念,积极调整教学模式,灵活地运用和有机地结合多种教学方式,如层次式小组合作学习,基于任务驱动的目标教学法,研究性学习法等,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有目的地进行研究探索,主动深入地学习计算机应用知识。

5.发挥领导作用,推进课程发展和师资建设

分管大专院校教学的领导和计算机教学的领导,要加大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教学的指导和投资力度,鼓励相关任课教师在课外时间加强专业学习,不断更新知识储备。另外,还可以充分利用校园网进行教学。目前大多数大专院校已基本实现校园网络化,教师可充分利用校园网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例如把教案、课件、教材、教学视频等教学材料放到网络上,并开设网上辅导等课外教学平台,进一步拓展学生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时间和空间,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6.改革考试模式,注重考核操作能力

信息化程度高的那些大专院校,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考核方面,要开发或引进上机考试系统,完全取消笔试的考试形式。而对于那些信息化程度不高或教学设施无法满足上机考试的院校,需要加强信息化建设,并尽可能采用机考形式或采用机考和笔试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具体而言,就是将理论知识和操作部分分开进行考核,理论部分可以通过纸质试卷考核,而操作部分则采用机考的考核办法。

参考文献:

篇(11)

2011年1月15日,省委党校召开全省党校函授教育工作会议,会上提出,从2011年起停止函授招生,实现函授教育工作重心转移,函授教育下一步主要工作任务就是,严格管理,确保质量,维护党校形象和办学声誉,把在校学员顺利送出校门。为党校函授教育划上圆满句号。为全面贯彻落实全省党校函授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实现全年工作目标任务,我们统一思想,着力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3月11日召开各县(市)、区党校常务副校长、函授科长参加的全市党校函授教育工作会议,传达贯彻全省党校函授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并结合徐州函授教育工作实际,部署2011年工作任务,并提出严格要求。

2.对县(市)、区(学区)辅导站进行督导检查。为了全面深入贯彻省市函授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提高函授教学水平,保证教学质量,根据省函院的工作要点和分院工作计划,我们从4月8日到5月17日,对全市党校函授教育工作进行一次全面的督导检查,按照县(市)、区辅导站的教学计划,深入班级听课,召开任课教师和班主任座谈会。并听取各县(市)党校负责人对省、市函授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贯彻、落实情况汇报。

3.召开直属学区班主任座谈会。3月26日,直属学区召开班主任座谈会,就如何抓好班级管理、学员管理,提高到课率、抓好考风考纪等有关问题进行讨论,会上,各班班主任对搞好班级管理,提高学员到课率,抓好考风考纪提出很好意见和建议。会后,根据大家的意见和建议,印发了《学员管理规定》发给每个学员。

4.为保持良好的考风考纪,为规范考务管理。6月底,召开分管函授工作副校长和函授科长参加的全市党校函授督导工作暨考务管理工作会议,会上,总结通报了4到5月在县(市)区督导检查情况和贯彻落实全省党校函授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情况,对参会人员就考务管理相关规定、考务工作规程、各项制度进行一次系统培训。重新修改、印发了考务工作各项规章制度,并对09年考务工作和考风考纪问题提出明确要求。

通过大量工作和艰苦努力,教学管理水平上了一个新台节,考风考纪有了明显好转。

二、全年完成任务情况

1.全年共组织各类大小考试12次(期末考试7次,期末补考5次),特别是函授教育收尾阶段的考试,严格按照总院和分院的规程和要求,精心组织安排,严格考风考纪,较好地完成了考试任务。

2.函授各班次共开设88门课程(其中研究生11门),安排任课老师面授和辅导共2156课时(其中研究生376课时)。接收并组织收看中央党校远程教学11门课程,93场次(337课时)(其中研究生6门,58场次,232课时)。组织教师出卷57套,制作和印制试卷3030份。组织安排阅卷7次,3106份。组织安排06下大专、07上大专、08上、下专转本7个班次毕业作业660人;组织07上、07下省本和07级中函毕业论文的指导和答辩725人,全年上报优秀毕业论文3篇(下半年还未进入审批阶段)。发放教材45个班次,共29265册(上半年15955册,下半年13310册)。举行直属2006级大专、06级中函、省函本科班的毕业典礼,全市送走毕业学员1321人;

3.全年(分上半年、下半年)集中办理全分院在校生登记注册5643人,办理退学、复学、补课128人次。分期分批办理大专、本科13个班次1332人的各项毕业手续。

4.党校函授2011年停止招生,为满足部分党校函授大专毕业生上本科的愿望,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积极向省函院争取,招收08级上专转本插班生172人,为学校拓展创收资金近50万元。

5.在函授停止招生,工作重心转移的情况下,全年完成函授办学创收资金1886043.75元(以财务处到帐资金为准,不含报名费和补考费收入)。

一年来,认真学习、全面贯彻落实上级函院一系列方针政策,认真履行岗位职责,不断学习干部教育专业知识,提高业务素质和管理工作能力。处处以身作则,以良好的形象影响函授处全体人员,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团结上进的良好风气,为完成全市转型期的函授教育工作任务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工作上力求严谨细致,作为处室负责人,作风关系到整个处室的工作质量。因此,对工作中的关键环节总是亲自动手,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避免出现任何失误和差错,有利于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同时也影响了周围的同志,逐步树立勤奋良好的工作作风。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为了搞好函授教学管理工作,完成全年函授办学创收任务,我和全处人员放弃了大部分的假日休息时间,坚持跟班教学,跟班管理。外出招生,联合办班,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在党校函授停止招生的情况下。保证了函授办学创收任务的超额完成。

三、2012年工作打算

1.继续贯彻落实中央党校、省委党校关于函授教育收尾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从严办学,注重质量”的办学方针,为圆满完成函授收尾工作继续努力。

2.除继续与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联合办学外,继续拓展与高校联合办学空间。

主要措施如下:

1.加大广告宣传力度。通过网络、报纸、电视、文件交换站和散分招生宣传信息等加大招生宣传力度。

2.采取走出去的方法。利用在籍或往届党校学员以及其他的一些社会关系到县(市)、区机关、学校、社区联系,现场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