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高校实习教师自我总结大全11篇

时间:2022-04-23 12:58:14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高校实习教师自我总结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高校实习教师自我总结

篇(1)

一、目前本科生实习质量不高,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一是由于指导老师亲自带队,学生依赖心理严重,等待观望,在整个实习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地位,其主观能动性得不到有效发挥。二是由于企业要求较严格,加上学生人数多,难以让学生在现场动手,实践能力得不到锻炼。三是各个生产工序实习内容不明确,没有针对性,学生转一圈觉得没什么可看,普遍反映沉不下去。四是部分学生准备考研,认为自己还要继续深造而不重视实习。五是接收企业积极性不高,由于学生实习时间短,对于工作只能是一个熟悉的过程,既不能从事一线生产工作,又不能承担办公室的工作的责任 。企业对实习人员的培训也要浪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有可能影响正常的工作,无法给企业带来良好的效益 。六是考核制度不严,实习没有压力,实习报告抄袭现象严重,实习效果不满意 。

因此,如何提高学生实习质量,就成了学校和教师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二、提高本科生课程实习质量的措施

(一)高校和教师应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为学生实习提供良好的环境

一是加强对实习的重视,为学生实习建立信息平台,使学生能及时了解实习信息,提早为实习做准备。

二是加强实习的动员工作,正确引导学生实习,帮助学生明确实习目的、实习期望,寻求正确的实习方式。将实习动员工作渗透在平时。学校应多举办一些交流会,让已经参加过实习的学生介绍他们的实习经验等。在平时的教学中学校应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为学生能更好地适应社会打下基础。

三是采用全新的探究式和互动式教学模式,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实习。在实习过程中,对老师而言,也就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老师,更多的是朋友、同学、伙伴,这样就形成了彼此平等的关系,创造了畅所欲言的机会,构筑了和谐交流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学生和老师一起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最终解决问题,使每个学生的潜质得到充分的发挥。这样既使学生在课堂所学理论知识得到了很好的巩固,又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激发了学生对工作的浓厚兴趣。

四是学校应主动加强与实习基地的联系。可以通过合作项目的方式,积极主动加强与企业的联系。也可以采用聘用实习单位人员为兼职教师,给予一定的名誉,从而提高企业参与学生实习工作的积极性。

(二)大学生应加强课程实习的意识

一是切勿眼高手低,要正确定位,珍惜身边的机会。在进行实习时要早做准备,要有大致的方向和目标,积极收集相关的信息。

二是在平时的学习中,除了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外,要多注重实践,培养一些技能,比如人际交往能力、表达沟通能力、实际动手能力等,为工作和实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篇(2)

课堂教学一直以来就是高校人才培养的一个薄弱环节,存在着较多问题。现阶段中药学的课堂教学方式仍以讲授法为主,主要是教师运用多媒体手段对照教材逐一解释、讲解知识点。此方法虽然能够传授系统的、完整的知识,具有便于实现教学目标、教学成本低和可批量实施的优点,但没有把学生获取知识,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意识、思维和能力作为教学中心问题给予关注,因而教学效果并不尽人意。这种课堂教室外传出的往往只有教师抑扬顿挫的讲课声,而感受不到学生的存在与否。一堂课下来,教师讲得筋疲力尽,学生坐得筋疲力尽,每每听到“重点”“掌握”等与考试有关的字眼,学生才会纷纷抬头,用手机、相机拍下PPT。

针对这些问题,应在教学模式上进行适当的调整:

首先,借助但绝不是依赖多媒体,在投影屏幕之外要多留出一些黑板空间。如在介绍一味新中药的鉴别特征时,以往教师就会在PPT上放上大量的图片,针对特征在图片中进行寻找。而如果换个相反的方式,先让学生回顾其他相似药材的鉴别点,在黑板上列出。再请他们在新药材的图片中进行寻找、比较和讨论,找到他们所认为的鉴别特征,最后回到书本上进行验证。这种方式可实现对认知的无限循环,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开发了学生的思维,帮助他们掌握了方法,也避免了教师“填鸭式”的满堂灌输。

其次,每堂课开始之前教师可以请学生总结上堂课的知识点,这样做不仅可以督促学生在课外的复习,也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点的把握,提高分析总结的能力。例如,中药白术,有的同学认为它像鸡腿,有的同学认为像云朵。在这里,教师不一定要给出一个的确定答案,只要是合理的,能够较准确描述其特征,便于学生记忆的,都应给予肯定。又如,炒王不留行,书本上的说法是清炒法炒至大部分爆出白花为止,爆炒率为80%以上等等,但如果学生想到爆米花也是一种进步。同时,自我总结和回顾的方式也可避免期末阶段出现让教师划重点的要求。中药是靠平时一点一滴积累的,涉及的中医理论、临床应用、鉴别特征、炮制方法等等都是学生走出校门后需要学以致用的。划重点的做法只会让学生加大对重点的依赖而不注重平时的积累,打击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动力,失去学习的意义。

再次,由于现阶段科技手段发达,学校教室区无线网络均已覆盖,而学校也无不允许将手机带入教室的明文规定,学生上课时往往QQ、短信不断,影响自己和他人。教师与其严厉制止,不如因势利导,鼓励学生用手机上网查找课程相关信息。如某些方剂的组成、某些中药的性味归经等学生在以前的课程中学过但遗忘的知识点,教师可以请学生上网查找,看谁查找得快,查找得准确。这样不仅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无形中教会了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检索专业知识的方法,促进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

二、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活化实验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可见实践的重要性。中药学的实践教学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都有特殊的作用。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长期以来形成“理论教学体现学术性,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一个环节、一种补充”的认识,造成实践的重要性被慢慢淡化。现阶段的教学方式是理论课与实验课分开进行教学,导致有的班级先上了理论部分再做实验而有的班级先做了实验再上理论部分,从而又引发了“这两种方式哪种更好”的争论。

其实无论是先上理论课还是先上实验课都各有利弊,由于基本上所有的中药或仪器装置等都是学生第一次接触,都未曾有过感性认识。因此,可考虑将理论课堂和实验课堂融合起来。如可将《中药学》《中药鉴定学》的理论课堂放在实验室或标本馆,学生一边听老师讲,一边对照实物进行记忆,想切切片的就切切片,想尝尝味道就尝尝味道。如《中药化学》,教师可将索氏提取器带到理论课堂,对着实物讲解其各部分组成,以及提取、虹吸等原理,这远比对着图片大谈特谈这是圆底烧瓶、那是虹吸管清楚得多。让学生掌握好知识、应用好知识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

三、重视并强化实训与实习

中药学专业的实践除与了理论课相配套的实验课外,实训、实习也是极为重要、不容忽视的环节。目前各中医药院校在教学计划和教学任务中,都有对实训和实习的明确规定。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是出现了不少问题,如实习时间往往有几个月,占到了大半个学期,而真正在外认真实习的学生并不多。大部分学生都是为了应付任务敲了熟悉单位的公章,效果可想而知。

其实学生只有经历过实习才能体会其中的奥妙,一旦进入岗位就不单单是把学校中学到的知识“拿出来”那么简单了。就拿最简单的抓药举例,首先拿到一个药方,需要看懂方上的每位药,确定是否每位药柜台都有;再对其进行划价;然后出药、分配、校对、包药等,如方中出现先煎、后下的药物,则要另附纸进行分装。其中涉及到的药价(随季节等因素变化)、包药的方法及技巧(包括普通包、虎头包等)都不是在学校里、书本上可以学到的。

有鉴于此,学校应对中药学的实训与实习进行合理的安排,一是延长在大三阶段的校外实践时间,而适当缩短大四阶段的实践时间。原因是因为为完成试验型的毕业论文,很多医药院校已将毕业论文的撰写与答辩放在大四上学期前完成,下学期的实习基本是学生找工作求职,难以有心思认真开展实习;二是规范实习制度,对学生的实训等进行严格的监督和考核,如对中药材认知能力的考核、药房调剂能力的考核等。通过让学生切身体会专业知识的重要性和实践的必要性,从而更好地热爱自己的专业,从事自己的专业。

随着人类的“回归自然”,中医药在世界各地日益普及。中药学既要保持原有的传统特色,又要实现现代医学对中药质量稳定、可控的新要求,如何把握好时代的契机,是中医药院校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思考、不断探讨的问题。

篇(3)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3)12-0088-03

明朝的历事制度,又称“拨历”,是明朝一项培养储备文官的重要制度,指的是选取一些国子监中学习优秀的监生到国家部门中参加实践,培养其从政的经验,是监生出仕为官的一种途径。与宋代官学“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教育理念不同,明朝的历事制度整合了课堂学习和课外实践,具有实践育人的功能,首开中国教育史上教学实习制度之先河[1]。

一、明朝历事制度及其特点

(一)明朝历事制度简介

建立历事制度的原因有二:一方面是基于明朝建立之初百废待兴,需要大量官吏具体从事安定社会秩序和恢复经济建设的工作,历事制度正是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下建立起来的;另一方面明太祖朱元璋认为“儒生专习书史, 不谙吏事, 一旦任之以官, 多为滑吏所侮, 乃命于诸司习吏事”[2],即国子监生通过历事可以提高实际工作能力,而不被奸猾的下属左右。到明太祖洪武二十九年六月,明朝正式将监生历事作为一项制度确立下来。

(二)明朝历事制度的特点

1.确立了知行合一的人才观。明朝监生在历事之前要经过长达数十年的书本知识学习。国子监设有六堂,分为三级:正义堂、崇志堂、广业堂为第一级,修道堂、诚心堂为第二级,率性堂为第三级。监生必须经过严格的考查才能进入更高一级的学堂学习。在完成国子监的学习后也不是每一名监生都可以参加历事,只有那些“学优”、“年长”的监生才可以历事。当然也不代表监生经过历事之后就可以做官,监生在历事的过程中同样要接受考核评价,“勤谨者,送吏部附选,仍令历事,遇有缺官,挨次取用”[3]。由此可见,明朝将监生的知识学习和实践技能并重,这种人才的培养方式既关注到了学生的知识能力也关注到了学生的实践技能,是“中国古代官学教学实习制度之首创”[4],为明朝培养了众多优秀的复合型人才。

2.组建了多维的育人队伍。明朝的监生历事是作为一种常态化的制度规定下来的,受到了众多关注。从皇帝到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再到国子监的教官都是监生历事的责任人。首先是领导层面,中央关于历事制度政策的变化可以看出监生历事受到了几乎明朝每位皇帝的关注。历史上从明太祖朱元璋开始共有十几位皇帝先后对监生历事制度颁布诏令进行改革。其次是考核评价队伍,明朝监生的考核管理人员一般由历事衙门的正副长官、国子监的教官共同作出评价。再次是监察人员,国子监生历事的监察人员为锦衣卫官员。由此可见,对明朝监生历事负有责任的人员众多,从领导层到实践单位负责人、学校教师都对学生实践负有责任,而且还有专门负责监督的人员或单位,这说明明朝监生历事制度从评价到监察都有比较完备的育人队伍。

3.拓展了多元的历事路径。明朝的历事制度在历事路径建设方面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首先,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全员参与、全员育人。监生历事涉及吏、户、礼、兵、刑、工、五军都督府等中央机构的各个部门,如果中央部门的历事监生数量增加,就会派遣监生到地方上去历事。其次,历事项目众多,大多数监生都被纳入历事范围内。据《明会典》记载,仅仅在中央提供监生历事的项目就有52个,能够容纳1351名监生历事。再次,历事显现出现代学科色彩。明朝的历事内容涉及众多学科,如档案学(随御史刷卷)、法学(大理寺、督察院)、财政学(天财库、承运库)、政治学(五部六科)、文学(写诰)、人口学(续黄)等等。宣宗时还选了380名国子监生作为教官,这可以认为具有师范教育性质的历事项目。由此可见,明朝十分注重监生历事的路径建设,不仅历事岗位众多,而且涉及很多学科。

4.设立了完整的考评体系。明朝的历事制度秉承了明朝一贯严格的制度风格,首先表现在严格的知识考核体系。就拿六堂之一的率性堂来说,每个月都有对监生不同方面的考核,“孟月,试本经义一道。仲月,试论一道,诏诰表章,内科一道。季月,试经史策一道,判语二条”。此外,监生在监还实行积分制。每年要等到八个积分才能升级,“不及分者,仍坐堂肄业”。其次表现在历事时候完善的评价体系。历事监生分为勤谨、平常、才力不及、奸懒四类,只有勤谨者才能有资格参加选官,才力不及者、奸懒者都会被淘汰,因此监生要想做官必须在历事的时候倍加用心。此外,如有监生在历事时违规也要受到处罚,称之为“罚历”,就是延长历事的时间。如果监生被罚历就会延误选官的时机。最后还表现在严格的监管机制。明朝监生的考评管理人员一般由历事衙门的正副长官、国子监的教官共同作出评价,还有锦衣卫来监察完成。在“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翰林院堂上官,六科给事中,公同监官拣选”的基础上“仍令锦衣卫指挥一员巡视”,因此明朝对历事制度的监管机制也是相当完善的。

二、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困境

(一)知识与实践相分离

“认识深度决定行动力度”。高等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社会所需的人才。人才不仅要具备动脑能力的认知技能,更要具备动手能力的操作技能。但高校育人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重理论轻实践培养的理念,不能从深层次认识到实践的育人功能,对实践基地的建设无实质性的投入。高校对实践育人认识上的局限是产生其问题的重要根源。教育部等部门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后,各地纷纷掀起建立和研究实践育人体系的热潮,但这似乎走上了另一个极端,过度强调没有理论基础的实践也是没有育人实效的实践。开展实践活动忽视学生的知识储备,这将会导致知行分离。

(二)校内外指导脱节

校内外指导脱节主要体现在指导教师全程参与不足:一方面,校内指导教师对学生实习生活缺乏关怀,由于学校对实践育人的工作准备不足,学生对实践活动的认同和理解不到位,使许多学生一开始无法迅速进入角色,而实践单位往往很少关心学生在工作中的感受,使学生难以适应岗位的工作环境。如果这时候缺乏校内指导教师的关怀,往往会使学生产生心理动摇。另一方面,校外指导教师对学生技能适应缺乏有效指导。每位学生在走上实践岗位后,都会不同程度地遇到不适应的问题。新的职业岗位对学生各方面的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学生综合素质和动手能力与实践单位要求有一定的差距,导致工作中经常出现一些失误。而属于实践单位人员的校外指导教师忙于自身事务和教学经验不足,有时候会对学生缺乏及时有效的指导。校内外指导脱节导致有的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感到“似乎与学校脱离了一样”。

(三)实践内容单一化

许多高校积极开展各项社会实践活动,但是大多流于形式,表面上如火如荼,往往是实际内容少,大多与课程内容无关。有的在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存在实践计划和实践内容随意性强,参观考察多、实际动手少的现象,美其名曰为实践,但育人效果大打折扣。而在开展课程实践方面,则是以围绕学习内容的实验、实习为主,参与主体少,基本上以校内教师和学生为主,以任务完成为考核标准。学生被动地为了完成任务而实践,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四)考评激励机制缺失

汉代王符就曾说过:“选贤贡士,必考核其清素,据实而言。”因此,确立“考核促进成效”的观念和建立完善的考核评价机制对于开展实践育人工作是十分有必要的。现有的实践育人考核机制不完善。实践环节一直在高校人才培养有所体现,如大学生见习、实习、社会实践等等,但是对这些实践环节中的考核评价往往不够完备。如《中国教育报》就曾专门撰文讨论大学生社会实践形式化的问题。出现这些问题,说明高校的实践环节往往没有起到育人的作用。究其原因,根本是在观念上没有认识到考核评价机制与实践育人的关系。没有确立“考核出成效”的观念,也就无从采取有效保障实践育人实效的措施。

三、明朝历事制度对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启示

(一)知行合一的育人观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对人才培养而言,观念一变天地宽。思想观念陈旧,就培养不了人才;思想观念落后,就会埋没人才。只有牢固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才能促进各类人才脱颖而出。2010年7月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以下简称《纲要》)指出,要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着力培养信念执着、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因此,人才不仅仅需要知识的积淀更需要专业技能的掌握。正如我国明清时大教育家颜元曾经说过:“某谓心上思过,口上讲过,书上见过,都不得力,临事时依旧是所‘习’者出。”明朝的历事制度造就了一大批通过历事出现的人才,填补了明朝建立初期官员的匮乏。这与历事制度着重将书本的、课堂的教学与实践的教学相结合,造就学术修养与实际动手能力兼具的人才观是分不开的。因此,培养创新人才必须把“知”和“行”联合起来,“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摒弃以前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思想,才能真正提升人才的竞争力。

(二)“官”师联合的整体观

明朝历事制度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建立了历事项目中的官员负责制,将校外的“官员指导”与校内的“教师指导”联系起来。如今实施实践育人也应建立校内外联合的实践指导小组。具体的实践育人指导团队应包括两个方面力量。一是采取校内教师负责制,安排具有一定理论水平、实践经验的专业教师担任实践育人小组的班主任,定期与学生进行沟通,监督和指导学生按照计划进行实践;二是由实践单位或者实践岗位指定经验丰富的人员担任校外指导教师,对参加实践的学生进行业务指导、监督;三是聘请校外专业人员作为学校的兼职教师,负责学生实践期间的技能训练指导等。

在实践过程中,校内指导教师负责与校外指导教师协调学生实践情况,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工作,并向实践育人指导小组汇报学生实习情况,同时,要指导学生撰写实践报告、实践日志等,并对学生实践报告、实践日志等进行检查、批改、评价等顶岗工作鉴定。校外指导教师则应具体负责学生实践期间的各项任务和工作,确保实践育人计划的贯彻落实,并对学生的实践进行考勤、考核、鉴定等。从而由校内指导教师和校外指导教师联合管理学生的实践过程,确保学生实践的顺利、有序、高效实施。

(三)有机整合的实践资源观

学校课堂是育人的基础空间,是其他培养形式的基础和前提。但学校课堂教学时间不仅仅是对书本知识的简单重复,而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要在校内课堂教学时间中,强调创新教育,要注重学生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操作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全面发展。社会作为校外课堂是育人空间的延伸和拓展,是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是高等院校育人的重要渠道,是大学生丰富实践经验的主要阵地。在知识的平面拓展层次上,社会实践可以巩固和加深校内所学知识。

明朝多学科融合的实践项目是监生历事制度得以延续的一个重要的保障。随着近年来高校的扩招,目前全国普通本科生人数已经达到2200多万,研究生总人数已经达到150多万人(教育部2010年统计数据)。面对这么庞大的大学生人数,高校当前的实践育人活动已经无法覆盖到每一位大学生,这也是当前推进实践育人遇到的众多难题之一。因此当前亟须拓宽实践育人的路径,进一步推进大学生实践育人。(1)高校实践育人需要各地区各部门的大力支持。高校不仅要与企业合作、与科研院所合作,推进产学研相结合,还要积极与社区、乡镇工矿企业、社会服务机构等合作,建立多种形式的实践项目。(2)高校实践教学方法、教学体系也要面向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进行改革。一方面,建立符合各个专业的教育教学体系,不仅课内实践教学要推陈出新,还要将课外实践教学纳入到实践育人环节中来。另一方面,不断改进实践教学方法,重点推行基于问题、基于项目、基于案例的教学方法,加强综合性实践科目设计和应用。

(四)考核激励相结合的检验观

1.建立四元考评机制,增加教育效力,即包括个人自我鉴定、指导教师考评、学校考评和实践单位鉴定四个方面。(1)学生根据互动的过程,对自己的表现进行一个总结性的自我总结和评价。通过自我鉴定的方式,达到让学生认识自我、教育自我之目的。(2)指导教师对学生参与互动的过程评价,比如,专业能力、学习态度、融入度、人际关系、团队精神等进行评价,使学生能够认识自己的不足,不断进行完善。(3)学校选定由目标、过程、效果“三线”立体建构的坐标参照系,并结合学生的自我评价,指导教师的评价,给予研本互动进行综合的评定,总结经验,并不断改进,以增强实效。

2.健全三维激励机制,提高师生的参与动力。学校可以在结合实际的情况下,健全三维激励机制,以激发更多的师生参与到实践育人中来,实现全员育人。三维激励机制,即个人表彰、项目评比、理论研究奖励。(1)对参加实践的优秀学生或优秀学生团队进行表彰,并评选优秀指导教师,既发挥学生的能动力也增加了教师的积极性。(2)在学校层面上对优秀实践项目进行资助和奖励,以扩大示范效应。(3)实践育人的进一步发展离不开不断深入的理论研究,因此对理论的研究也应当扶持。

监生历事制度,最后名存实亡,不是因为制度的不先进,“根本原因在于该制度的内在矛盾性”[5]。以现代人的眼光来看,其作为一种实践育人的教育思想仍值得我们借鉴。当今大学生就业的时候缺乏用人单位所需求的“工作经验”已成常态,从明朝监生历事制度我们可以看到,将理论学习与实际锻炼紧密结合是培养经世致用人才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王凌皓,刘淑兰.明代国子监的坐监积分与实习历事制

度[J].教育科学,1994,(3).

[2]清・张廷玉等撰.明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4:1903.

[3]明・申时行修.明会典[M].北京:中华书局,1989:220.

[4]陈昕.明代国子监历事制度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

篇(4)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2)12-0029-02

2005年,、中央文明办、教育部、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是对社会实践在总体要求、工作原则等方面做了具体规定。2012年2月5日,教育部、、财政部、文化部、中国人民总参谋部、中国人民总政治部、青年团中央联合下发的《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对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重要性,统筹推进实践育人各项工作,切实加强对实践育人工作的组织领导等方面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意见。这两份文件的出台,对当代大学生的通过社会提高综合能力指明了方向,也为各高校不断推进学生社会实践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支撑。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为社会培养一线应用型人才的教育,它要求学生掌握必要的职业技能,同时还要求他们具有良好的社会协调、社会责任感以及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经过多年的职业教育探索与经验积累,顶岗社会实践不仅在专业理论学习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而且对高职生综合素质提高等方面也日益凸显其重要作用。

一、用好顶岗实习平台,设计实践教育目标

为了做好顶岗实习工作,学校坚持动手能力要求强的专业实行“2+1”培养模式,每年对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优化,保证顶岗社会实践环节占教学计划总学时的比例。所谓的“2+1”模式是指前两年在校内完成必修的理论课程及技能学习,第三年进行顶岗实习。此阶段,不能因为步入社会而成为教育的盲点,要拟定教育目标并加以有效实施是极为重要的。

1.学会共同生活

在企业的实践中,需要不断与方方面面的人打交道,共同生活中充满了各种工作上、个性上、生活习惯上的矛盾冲突,要避开、缓解与化解矛盾,就需要学生学会宽容、理解与幽默,学会内心向“善”。我们也要利用共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培养学生与人为善、宽宏大量的精神境界。当然这中间,需要老师的点拨也需要学生在共同生活中的感悟与总结。

2.增强社会责任感

现在大部分学生是独生子女,会出现以自我为中心,对同学、对社会漠不关心,缺乏爱心的现象。通过步入企业,参与顶岗实习的职业实践,深入接触社会,锻炼了社会参与能力,对社会存在的问题能真切地面对,并试着思考与理解,用这种隐性教育的手段来渗透德育理念,端正人生态度,强化社会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会增强社会责任感,增强思想教育效果。

.巩固专业技能

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是抽象的,缺乏亲身体验,加之社会阅历少,常会导致理解力不强,似乎是学懂了,到了具体岗位却发现“用的”与“学的”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在顶岗实习中,带着这些问题去学习,不仅有助于促进对课堂学习知识的理解,更有助于尽快掌握相应岗位的基本工作流程与专业技能,唯有如此,才能“学有所用”。

4.提高综合素质

高职生作为大学生中的一部分,肩负着向社会传播良好风范的使命,也承载着个人就业的压力,仅有课堂教育是不够的。需要全面培养及提高自身的专业操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社会交际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职业道德与社会责任。只有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直接参与生产劳动和管理,并与社会各阶层的人物打交道,在“做”的过程中,发现自身的不足,明确职业发展方向,培养多方面的综合能力。

顶岗实习是巩固与提高学生实践技能的重要途径, 是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必由之路,也是学生就业的起跑点,更是学生发现不足与完善自我的又一个平台,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个阶段,使学生完成从“技能到能力”的内化与升华。

二、调动起三方积极性,明确共同育人职责

学生人手一本“顶岗实习指导手册”,这其中包括四部分内容:社会认知、职业思考、专业能力、沟通协作。学生每周进行一个方面的自我总结,一个月四次一个循环。针对专业能力部分,有其更为具体的指导说明,以手册为导向,教会学生思考与总结,达到能力提高的目的。

1.对学生的要求

首先要适应身份的转换,要以双重身份要求自己;培养自己爱岗敬业的精神;虚心学习他人长处,善于与他人合作沟通,发现自身不足,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与综合能力。

2.对学校的要求

每个专业每年执行顶岗社会实践前,都要出具分院文件,成立“XX专业领导小组”,明确岗位职责。由教研室制定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的学习任务、技能目标;学生管理办公室会同班主任负责学生思想管理;就业指导专干和企业指导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动态、社会交往和技能掌握等方面形成四位一体的管理体系。每方最终形成过程记载文本,由领导小组秘书处收回,作为学生顶岗成绩考核的依据。

3.对企业的要求

一是顶岗基地能为学生提供多个对口专业或专业延伸岗位;二是由人力资源部门为每位学生建立一份“准员工”档案,按照企业正式员工管理方式管理,档案记录学生的从业态度、劳动纪律、协作沟通等方面的表现,为企业择优录用提供主要依据;三是派专业技术过硬的员工作为学生的顶岗指导教师,由校方发放“社会实践指导教师”的聘书,就学生的“做人与做事”进行指导;四是排除不安全因素质,保证学生的顶岗期间的安全事项;五是对实习合格学生发放企业经历证书;六是对学生的表现,在学生离开企业时,就企业适应能力,专业处理能力、同事合作精神,职业敬业态度四个方面给予评价,实习结束后的优秀实习学生予以表杨,并颁发荣誉证书。

无论是企业的评价还是学校的评价,设定有效的评价机制,对学生的激励作用是正向的引导。要充分利用这个积极作用。

三、及时做好教育疏导,巩固实践教育成果

在学生顶岗社会实践的一年当中,有半年的时间是在学院规定的企业完成的,这段时间是学生从校门跨入社会的转折时期,对于学生来说两年在校静默中的成长,在一年的顶岗社会实践中难免磕磕绊绊,但校方必须通过各种有效手段,促他们化蛹为蝶,完成从“学生”到“员工”身份转换,褪变为准职业人。

1.顶岗前的教育到位

学生在第四学期的最后约十周内,校方就有意安排以下方面的教育,并以“每周一讲座”的形式完成,包括企业文化、职业道德、安全意识、社交礼仪、沟通技巧、《劳动法》、创业教育等方面内容。

2.顶岗中的疏导到位

学生从学校到企业,无论是环境还是身份都发生了变化,在此阶段中的学生我们划分为四个“期”,即跟岗期、试岗期、缓冲期、顶岗期,针对每个“期”,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使他们顺利度过四“期”,从“角色”意识的觉醒,到进入“半角色”,为“全角色”提供充分的技能及知识、心理准备。“递进式角色转换”一直是我们努力为学生实现职场热身的必要准备。

跟岗期,学生的情绪波动较大,对社会的陌生,与企业的摩擦均较多,让学生在“稳定”中逐渐树立起“职业角色”的意识至关重要,不比在学校,这需要校企双方花心思花精力共同努力帮助学生完成这个情绪期。有些企业因岗位需要或是学生能力达到了标准,有一定的独立承担岗位工作或是岗位的部分工作,企业会同意这部分学生试岗,这是对学生独立工作的挑战,也是对学校两年来教学工作的一种检验,在此阶段,不仅要求企业对具体操作技能做出指导,学生也会不断地就专业问题向学校实习指导老师求助,我们要细致耐心,帮助学生完成这个从理论到实践,从学到做的转变。

前3个月的顶岗实习结束后,学生可留在原单位,也可更换预就业单位。这个时候,就业辅导员会同班主任积极收集各方就业信息,并及时在毕业班群里面。但此阶段,学生寻找岗位会有一个缓冲期,职业生涯规划开始变得模糊,有些无所适从,会有一个短暂的无业期,也会有一个频繁的工作更换期,在老师与家长的协助下,学生们都会寻找到一个顶岗的机会。这个时期的老师主要是与他们多沟通,多给建议,及时解决他们的心理困惑。

作为班主任与顶岗指导教师无论在哪个阶段,都要与学生、与企业、与企业指导老师和与学院做好四方面沟通,及时处理学生日常问题,专业技术问题,校企合作问题等,链接好学院与企业之间的纽带。

3.顶岗后的总结到位。

实习结束后,每位指导老师需要上交“实习检查手册”,班主任需要上交“师生交流手册”,学生需要上交“顶岗社会实践总结”及“顶岗实习手册”。要分专业收集“顶岗社会实践意见”,并进行汇总分析,促进下届顶岗工作的改进与帮助。及时召开“顶岗社会实践总结会”,对在实践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学生及校企双方指导老师予以表彰。

为了充分发挥顶岗实习在学生能力培养中的积极作用,学校应主动和用人单位共商合作培养机制,校企相互支持,有效地指导学生开展实习活动,使顶岗实习成为学生综合能力提高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篇(5)

1.前言

教育实习是高校教育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环节,是教师职前教育的必要阶段和基本形式。在体育实习中,教案是实习教师上课的主要依据,课前编写教案是实习教师备课的一项重要任务,有了教案才能根据更好的开展课堂教育。实习教案对于实习教师的课堂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 结果与分析

2.1 教案编写对实习体育教师教学能力成长的作用

教案编写是实习教师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基于自身的经验和访谈调查的结果表明,教案编写对实习体育教师教学能力成长有较大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为:

第一、能够提高实习体育教师把握教材的能力。

在编写教案过程中,通过钻研教材把握住教材的技术结构、重点和难点;其次能够把握住教材与不同水平的衔接与联系;再次能够把握住教材在每次课的分配、与每次课前后的联系、每次课的重点与本教材重点的联系。

第二、能够提高实习体育教师正确选择体育教学方法的能力。

在全面掌握学生状况的基础上,能够使教学手段针对性强,能够有效地解决每次课的重点、难点。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练习机会。在实习过程中向指导教师询问学生的各方面状况。

第三、能够增加实习体育教师组织教材教法的经验。

在编写过程中,通过不断的反思与总结,通过指导老师的指导与传授技巧和方法,经验在日积月累的过程中不断增加。在实习过程中积极主动向指导老师请教组织教材的技巧与方法,并且在实践中不断反思与归纳总结,增加各方面的经验与技巧。

2.2 教案编写和实习体育教师课堂教学效果的相关性分析

2.2.1实习体育教师的教案编写的基本情况

通过对实习学生所编写教案的查阅发现实习教师教案编写格式和形式比较合理,但在课内容系统性不强,组织教法上显得比较单调,缺乏新意,尤其在教学手段的安排上存在不足,很难与学生产生互动。从调查的结果来看,有超过一半的实习学生认为课前编写教案对自己来说是一件难度较大的事情。所以学生的教案编写能力有待于提高,在创造性与灵活性上要狠下功夫。

造成实习教案的质量问题的原因分析:主观原因:主要是实习教师对待实习的态度,通过调查得知绝大多数实习学生对教育实习很重视,态度是非常端正的,主要是由于自身编写教案能力的欠缺。要通过不断的实践、不断的锻炼、不断的自我总结才能提高教案的编写能力

2.2.2 实习体育教师教案质量与课堂效果的调查分析

通过调查显示:课堂效果好坏相对的这次课的实习教案写的质量好坏成正比。也出现少数教案写的一般的和差的同学的课堂效果好,经观察分析得出课堂效果好坏与实习同学的运动技能、语言表达、课堂组织、临场应变、合理的利用场地器材、学生对实习教师态度等因素有关;出现这种情况是正常。

因次:实习体育教师在上每一堂课之前必须得认真编写教案,认真做好课堂设计,考虑周密。

2.2.3 实习教师教案质量与学生对课堂效果满意的调查

通过统计分析得出,实习教师教案质量写的较高的相对应的课堂效果让学生的满意度就比较高,从总体上可以归结:对于实习体育教师来说,实习教案质量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课堂效果的好坏。要想取得较好的课堂效果,第一步必须把实习教案质量提高上去。

2.3 对提高实习体育教师教案质量的思考

实习体育教师教案质量的提高需要在实习之前有足够的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不断提高与反思才能够编写出高质量的教案,07级其中一个班级在这方面做的很好也可以说是个榜样,这次教学习的学生总共一百多人,这个班级实习的学生12人占总人数的10%,最终评出40个优秀实习生,该班被评上的人有8人占总人数的20%,参加跟队实习评上优秀实习生的占全班总人数的75%。优秀实习生荣誉是对实习生在实习中各方面能力的肯定。该班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获得该项荣誉呢?通过了解得知该班级在大三开始每星期就固定有两次出早操的时间,每次早操由该班的一名学生写教案并代课,按学号依次轮流。早操的教案全部要交给班主任,早操期间班主任在现场观看课后并进行指导,教案给指出问题并让他们做修改后再次交上。在这整整一学年内该们每人都认真对待每次早操并且坚持到学年末。该们班级的这种早操是在年级里面唯一的,在这一学年里通过班主任和每位同学的努力付出,全体学生为他们这学期的实习做好了充分准备。这次实习对于该班级来说是成功的,成功是属于有准备的人的。只有提前做大量充分的准备,当该发挥时候就从容不怕自信;就能够很好的完成任务。只要每位实习学生对每次课认真对待考虑周全全力准备,都会写出质量不错的教案。在每次课前对整堂课进行周密的设计,考虑周全,认真用心。

这可以对于以后的每届学生提供建议:能以班级的形式组织每周固定的1-2次早操,每次都写教案上课,教案找班主任或者老师批改。提早为大四时候的实习做准备,为自己的未来做准备。学校的术科老师在上课时能够安排一些课时让学生备课写教案上课,提早为学生的实习和未来做准备。学生自己平时要主动积极为自己创造机会,认真对待每一件事,对自己负责。

3 结论

3.1 高质量的编写教案能够促进实习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

3.2教案质量是影响课堂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要取得好的课堂效果首先必须编写高质量的教案。

3.3 83%的教案质量编写较好的相对应的课堂效果也比较好。

3.4 提高编写教案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日积月累的实践,不断的反思才能不断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张伟健.体育教育专业实习基本能力的信息反馈与对策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6.3.30

[2] 黄利落.落实体育教育实习质量管理评价体系应注意的问题及对策建议[M].兰州学刊.2008.6.15

篇(6)

1引言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高等院校历来是培养应用型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型人才的场所,负有培养具有创新能力人才的责任,全方位积极推进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活动,一方面可以增进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另一方面可以为国家培养急需的人才,正确认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在高等教育的地位,寻求对大学生进行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对提高我国高等教育质量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能进一步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提高我国的科技竞争力。目前,我国大学生创新能力还普遍偏低,大部分学生缺乏创新观念和创新欲望,我国的各高校还没形成比较成熟和系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高校创新能力培养和大学生创新活动尚处于发展和研究阶段。因此,本文探索在自主创业背景下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构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本文研究价值

评估学生学习成绩已大大包含了学生学习态度的变化、学生解决问题时的执着程度及各种能力、学生学习动机的强弱、大学生就业问题等内涵。但在计算机核心课程教学模式上的研究仍然没有将其置于自主创业背景,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实际上就是对于专业市场的定位,通过培养大学生自主创业、积极投入社会创新创造的独立能力,从而为社会培养具有实用型、挑战型和创造型人才。具体价值如下:

(1)置于自主创业背景,培养大学生自主创业、积极投入社会创新创造的独立能力,从而为社会培养具有实用型、挑战型、创造型人才。

(2)通过更完善的更适合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开展计算机核心课程教学,能更容易培养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创新能力。

(3)快速有效地建设和培养教师专业理论和实践操作两重知识和能力,构建素质高且掌握教育规律强的教师阵容,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更好地为自主创业背景下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构建服务。

(4)自主创业背景下计算机核心课程教学模式实现为社会培养具有实用型、挑战型、创造型人才,能很好地解决人才需求和大学生创新就业问题。

3自主创业背景下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构建探索

本文以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08级部分学生为试点,参加试点学生为16人,其中男生13人,女生3人。具体做法是通过升级我校传统的计算机核心课程教学模式,完善教学模式理论基础,改进计算机核心课程素质培养;寻求更适合计算机专业具有自主创业、社会实践教学基本程序;开展适合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方式和使用辅助教学系统对大学生进行创新教育和培养,并构建计算机专业教学评估保障体系。

本次研究是在充分分析当前就业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形式下,通过调研其他高校计算机核心课程教学模式,探讨出适合大学生就业和自主创业的计算机核心课程教学模式,该模式能够在学生掌握计算机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就业和自主创业的能力,提高大学生在职业生涯中的核心竞争力,本研究成果对其他高校和专业有一定的借鉴和推广价值。

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师从自主创业背景出发,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目标,通过体验和实践学生创业能力,完善自主创业型自学习理论基础,同时改进和完善了现有的计算机专业教育模式,包括课堂教育、实验实习、各种企业培训等多种提高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环节。目前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部分学生自己到已经签约的单位实习,其余学生到实习基地去实习。

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非常重视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专门设置了创新实验室,并配置了最好的计算机和网络环境,同时配备了专门的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参加试点的这些学生,平时没有课,就到实验室参加一些项目的开发与制作,在实践中学习,将学习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解决实际问题,这些试点学生创新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例如,在我校举办的第六届“三小”(小发明、小制作、小创作)竞赛活动中,这些试点学生擦出创新的火花,撰写我校三小申报书,成功申报我校三小项目10余项。

在教学内容上,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老师也进行了调整,将项目教学法应用于课堂教学中,通过综合计算机编程语言学习法及多元化编程语言对比学习法及应用项目教学法,提出更适合高校、更能发挥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进而达到创新和自我总结能力。同时也能加强教师因材施教,不断增强教学能力。对提高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具体作用如下:

(1)通过综合计算机编程语言学习法和多元化编程语言对比学习法,学生能够充分体会到多种语言在表达同一个算法思想、解决问题方法、异同点以及在不同环境下的多种应用(如:多种语言的混合编程等),进而找到最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

(2)分层次和专业需求地学习计算机编程语言,通过分初、中、高以及实战型等不同层次培养学生的编程能力,同时也能减少学生在学习同一个知识点上浪费时间和精力。

(3)应用项目教学法培养学生实战工程项目的各种能力,包括团队协作、适合工作角色的工作能力等,同时也要求教师教学思想不断进行创新、发展。

(4)通过彻底研究一个最典型的例题,从数据结构、语法、算法、优化、规范化编写代码等不同方面和角度培养学生编程能力和编程思想,同时有效节约学生和教师为熟悉不同例题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有利于学生从不同方面和角度学习体会计算机编程语言,从而更快更准更有效定位学习兴趣和计算机编程语言选择,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达到高效率地学习。

篇(7)

师范生讲课的自我评价范文一我们实习的基本内容包括:课堂教学、班主任工作、教育调查等。现对我实习队在附中实习的情况鉴定如下:

一、实习综述

1、班主任工作

在此次班主任实习中,每两名实习生负责一个班级,都能积极配合本班班主任的工作,从班级考勤、纪律、卫生、主题班会到班级活动,乃至于协调学生间的关系,都全身心地投入。积极主动地与学生沟通,融洽师生关系,增进师生友谊。如开展内容丰富的主题班会等活动,对学生能循循善诱、耐心教育、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并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赢得了他们的信赖和友谊,也令他们能积极配合老师的课堂教学,参与班级活动。

每一个班级还围绕“加强班级整体凝聚力”、“学习方法的借鉴”“中秋一家亲”等为主题开展主题班会,这些主题班会,各班活动形式丰富多样,有知识抢答、编图比赛、表演、唱歌、以及辩论等。得到年段段长以及高二各班老师的好评。

每天早上7点左右,每一个实习生都能够到班上协助班主任教师做督导早读、检查班级卫生等工作。课间操也能随时间到我们实习队员的身影,大家都能够按照实习对的整体要求去做,积极的参加班级的各项活动,把自己融入到班级中。个别的队员还能够利用课余的时间为学生进行知识的解答,了解学生的思想和生活状况。

总之通过班主任实习,使我们对中学生有了更为恰当的了解,对班主任工作有了更为真实的体验,锻炼了我们对问题的协调、组织能力。

2、教学工作

第一周是见习周,我们每天坚持听四位任课老师(陈琳、叶海燕、章雪华、王云慧)的课,做好听课笔记,课后积极向老师请教有关教学问题,并召集大家讨论,做到每听课后都有一定的收获和经验总结。

得到领导、老师、同学的积极肯定,评价是对教材能很好的理解和组织;讲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深入浅出;表达、教态良好,上课顺利、流畅,课堂气氛活跃、自然。总体反映良好。

在第四个实习周,针对各位实习生上课的表现,先经实习队成员自己报名,带队老师审核,指导老师听课,最终确定了王朝荷同学开一场观摩公开课,并定于第五个实习周周三上午第四节举行。开课之前,全体实习队成员都放下自己手中的事情,全力帮助朝荷同学备课,准备上课的用具等,并在其他班级试讲,评课,自我分析和同学意见结合等方法,使本次的公开课开的很成功,

总之在教学实习中,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指导教师悉心指导帮助,无论在教学技能方面还是教学经验方面都发生了质的变化,有了一个大的飞跃。

3、活动系列

在我们进实习学校的第一周时,德育处的老师就和我们说,希望我们能够为附中作一次墙报。对于这项工作,全体队员都热情参与,积极贡献。最终完成了以“十七大”为主题的墙报展,得到了附中领导和老师的肯定。

4、生活

由于我们住在新校区,距离实习的学校附中比较远,每天要很早起床,作半个多小时的校车,但这种繁忙和艰苦,并未打扰我们正常的生活。有句话叫“年青的人在一起比什么都快乐”。同学们通过认真教学,与同实习队的同学的和睦相处,互帮互助,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

很多同学早上五点多就起床去提醒同学起床,晚上大家一起挤着拥挤的公交回寝室,此时连热乎乎的晚饭都很难买到了,但是大家都以一种教师的责任感和荣誉感作为行为支柱,流血流汗不流泪,有很多同学因为过于劳累而病倒,队友都能够主动的去照顾帮忙。两个月的生活让我们彼此都靠的更近,联的更紧,圆满的完成了任务。

二、实习效果

通过实习,大家普遍感到自己在很多方面都有了提高。

1、通过实习,同学们对中学的现状有了更为感性的认识,对学生的学习有了更为恰当的了解,对教师的工作有了更为真实的体验,这些都有利于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更快地适应新的工作环境,从心理上抹去了对教学的畏惧。

4、通过实习,同学们增强了交际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如何处理与实习学校领导和指导老师、学生以及同小组同学的关系,给同学们提出了一个难题。而同学们也用诚信、谦虚、好学、负责的态度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在这个相处的过程中同学们也提高了自身的交际与沟通能力。一节课40分钟,这样讲下来,也极大地锻炼了同学们的口头表达能力,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通过实习,同学们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教学方法和师范技能,提高了教学效果和教学水平。

在一次次的教学实践中,在一次次的和指导老师的交流的过程中,同学们的教学水平和对教学认识已经提高了许多。

3、通过实习,同学们增强了教师的责任感和荣誉感。

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和培养祖国未来人才的重任,因而他是光荣的。每当上课时,看着台下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同学们无不感到一种光荣,同时也感到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感。因此,备更好的课,讲更多的知识,并且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都是同学们实习期间的共同愿望。

师范生讲课的自我评价范文二教学工作实习。教学实习中,总的来说,我能认真备课,所设计的教案及课件规范,内容准确。课堂教学中,教学效果好,教学内容能当堂消化、巩固。教学语言表达清楚、流畅,课外辅导耐心细致,对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区别情况,因材施教,答疑解惑正确而有启发性,批改作业仔细正确。刚到XX中学时,第一周,我在学校领导的安排下,开始熟悉实习学校、班级的情况,并随班听课(不少于六节课),作好听课笔记。另外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熟悉教材、大纲。写出一课详细完整的教案、课件。经指导教师审阅后,先进行试讲。若试讲不合格,经帮助达不到要求者不能上台讲课。

班主任工作实习。实习期间,我能很好地掌握和熟悉全班学生姓名、个性特点、兴趣爱好,思想情况、组织情况(干部、团、队员)以及班级特点,工作积极主动,认真负责,善于做思想工作,处理日常事务灵活而不拖沓,能制定切实可行的教育工作计划,独立工作能力强,教育效果好。

很快,教育实习活动已经结束了,实习中,我也发现自己仍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是有时上课还有点紧张的现象,授课过程中,声音不够洪亮等情况。

关于教育实习的具体安排,我做了以下总结。第一周:熟悉实习学校、班级的情况,随班听课(不少于六节课),作好听课笔记。另外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熟悉教材、大纲。写出一课详细完整的教案。经指导教师审阅后,先进行试讲。若试讲不合格,经帮助达不到要求者不能上台讲课。第二、三周:分别为教学实习和班主任工作实习周。课堂教学每人二——四课时,最好是在四课时内完整地讲授一课。讲课应力求讲练结合,方法得当,语言要规范。需讲授汉语时必须使用普通话;板书工整,教态自然,要参加课外辅导和批改作业。班主任工作实习须在了解班级情况的基础上写出一份班主任工作实习计划。在指导教师帮助下,了解如何做好班级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如何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如何了解学生课内学习和课外生活,如何评定学生操行。

以上就是我对这几个月在学校实习的鉴定,我会努力提高自己,争取做个优秀的教师。

师范生教学实习鉴定范文三我是xx师范学院学生,转眼大学即将毕业,我们也都开始了不同种形式的实习。作为师范专业的我们,跟队到高校实习是普遍,而整个实习的经历却是难忘的。

200x年x月x日,我按照学校的要求,抵达xx中学进行为期xx天的教育实习活动。一阶段来,在xx中学校领导和有关老师的帮助指导下,较好地完成了教育实习任务。一下,我就实习期间自己在教学实习和班主任实习等方面的工作做一个自我鉴定:

教学工作实习。教学实习中,总的来说,我能认真备课,所设计的教案及课件规范,内容准确。课堂教学中,教学效果好,教学内容能当堂消化、巩固。教学语言表达清楚、流畅,课外辅导耐心细致,对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区别情况,因材施教,答疑解惑正确而有启发性,批改作业仔细正确。刚到xx中学时,第一周,我在学校领导的安排下,开始熟悉实习学校、班级的情况,并随班听课(不少于六节课),作好听课笔记。另外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熟悉教材、大纲。写出一课详细完整的教案、课件。经指导教师审阅后,先进行试讲。若试讲不合格,经帮助达不到要求者不能上台讲课。

班主任工作实习。实习期间,我能很好地掌握和熟悉全班学生姓名、个性特点、兴趣爱好,(转载自,请保留此标记。)思想情况、组织情况(干部、团、队员)以及班级特点,工作积极主动,认真负责,善于做思想工作,处理日常事务灵活而不拖沓,能制定切实可行的教育工作计划,独立工作能力强,教育效果好。

很快,教育实习活动已经结束了,实习中,我也发现自己仍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是有时上课还有点紧张的现象,授课过程中,声音不够洪亮等情况。

关于教育实习的具体安排,我做了以下总结。第一周:熟悉实习学校、班级的情况,随班听课(不少于六节课),作好听课笔记。另外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熟悉教材、大纲。写出一课详细完整的教案。经指导教师审阅后,先进行试讲。若试讲不合格,经帮助达不到要求者不能上台讲课。第二、三周:分别为教学实习和班主任工作实习周。课堂教学每人二——四课时,最好是在四课时内完整地讲授一课。讲课应力求讲练结合,方法得当,语言要规范。需讲授汉语时必须使用普通话;板书工整,教态自然,要参加课外辅导和批改作业。班主任工作实习须在了解班级情况的基础上写出一份班主任工作实习计划。在指导教师帮助下,了解如何做好班级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如何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如何了解学生课内学习和课外生活,如何评定学生操行。

师范生讲课的自我评价范文四实习中,让我感受最为深刻的是教师除了在课堂上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外,还必须积极使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确保课堂教学的成功。针对我实习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我必须尽量使课堂生动活泼,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多与学生互动,比如尽量多抽取学生起来回答问题,尽管有些问题是没有什么技术含量的。另外,在试教过程中,要主要以学生为主体,否则,教师就不可能成为指导者和助学者。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就如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说法。同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培养学生兴趣以后,才能让学生真正意义上爱上物理课,让学生自愿去学。

实习期间,在武老师的指导和支持下,我总计听了8节课,上了32节课。教学实习中,总的来说,我能认真备课,所设计的教案规范准确。课堂教学中,教学效果好,教学内容能当堂消化、巩固,教学重点突出,明确,能够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同时,课外辅导耐心细致,批改作业仔细认真,还经常请武老师指出缺点和不足,以不断地提升自己。在实习过程中,我深刻的感受到:上一堂课容易,但要想上一堂精彩的课很难!需要下很大的工夫。在教学之前,我都认真听了指导老师的课。从中我也学到了很多教学方法和技巧!同时我都准备好每次课的详细教案和课件资料,并全部交给指导老师修改。

我在实习期间,爱岗敬业,尽职尽责,表现出了极其崇高的职业道德和素质,努力实现了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变。

教育实习的内容主要包括教学工作和班级治理两个方面。在原任课教师和班主任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我出色地完成了教育实习的各项工作。

篇(8)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4-0095-02

苏州大学自2006年开始在生物技术专业设置了食品质量与安全方向,经过5年办学积累,于2011年申报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成功,并于2012年开始招生。该专业作为我校的一个新办专业,与原有的生物技术专业食品质量与安全方向在人才培养目标、模式、特色及课程体系等方面具有较大的差别。为此,我们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决定在该专业试行“611”人才培养模式。本文阐述了此模式的内涵、我校该专业实施此模式的必要性及主要措施,总结了实施此模式取得的初步成效。研究结果可为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参考。

一、“611”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611”人才培养模式中的“6”是指在前6个学期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所有理论与实验课程的教学。通过调研,我们科学合理地安排了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理论与实验课程,尤其注意了课程间的衔接,精简了课程门数,提高了课程综合化程度,实现了课程结构和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将一般需要在6.5学期才能完成的课程教学压缩到了前6个学期完成。

此模式的第1个“1”是指进行为期1个学期(第7学期)的毕业实习。与多数高校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相比,我校增加了约0.5个学期的实践教学。为进一步延长实习时间,根据学生的志愿,在征得实习单位和学校的同意后部分学生在大三暑期即可进入实习单位实习。

此模式的第2个“1”是指让学生在在校的最后1个学期(第8学期)在校内外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多数学生主要在校内相关研究室进行,经审查同意,也允许部分学生留在原实习单位或联系新的校外单位进行。

在“611”人才培养模式中,两个“1”是关键,改革和完善这两个“1”,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科研能力和综合素质,能拓宽就业渠道,提高学生就业率。

二、实施“611”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

1.学生就业形势严峻。为了提高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生的就业率,需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实施“611”人才培养模式可以缩短与食品相关行业的距离,为就业做好准备。

2.学生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不强。目前我国的食品质量与安全本科专业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忽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实习时间安排过少,学生参与科研活动机会少,参与率低,使得该专业部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均较差。

3.创新实践教学模式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目前我国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较为落后,教学效果不佳,所培养的人才质量离社会实际需求尚有较大的差距。因此,作为新开设该专业的苏州大学,更应探索实践教学的新模式以实现培养学术研究和复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4.实施“611”人才培养模式可以让实践单位、学校和学生三方受益。实践时间短,实践的单位刚把学生培训上道,学生就要返校,这对实践单位来说,不仅没有任何利益可言,还增加了负担。实践时间短,对学生也不利,不能真正在实习岗位上进行实践锻炼,背离了实践的初衷[1]。而实践时间的延长,便于实践单位安排学生工作,学生也能得到较好的锻炼,有利于实践能力的提高。通过较长时间的实践,实习单位可加深对学生的了解,能发现人才,使用人才,甚至录用人才,学生也能进一步了解实习单位,对去留做出明智的选择。实施“611”人才培养模式可以学校获得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从而有利于安排实践教学。

三、“611”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措施

1.合理优化课程设置。由于理论和实验课程均需在前6个学期完成,因此必须合理优化课程设置。不必要的课程不设置,对有一定重复内容的课程进行整合或精简,在第1、2学期安排少量先修后续关联性不大的专业基础或专业课程,一方面能增加学生学习本专业的兴趣,稳定专业思想,另一方面也可减轻后续的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及选修课程安排的压力,做到每个学期学分数和学时数分布基本一致。

2.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迄今,我校已有苏州市吴中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苏州市农产品质量监测中心、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苏州津津长发食品有限公司等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22个,这些实践基地雄厚的实力为我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学生深入了解专业实际,加强实践环节的认识和训练提供了有效的平台,为“611”人才培养模式的顺利开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和保障。

3.做好毕业实习工作。毕业实习是指学生在学完全部课程之后到实践单位参与一定实际工作,通过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专业技术问题,获得独立工作的能力,并增强综合素质的一种实践教学形式[2]。关于实习单位的落实,主要根据实习基地建设情况派人联系实习单位,学生也可以凭学校开具的联系函和推荐书,自主联系与专业相关的实习单位。由于毕业实习时间较长,又是学生第一次独立步入社会,因此要求指导教师经常与实习单位及实习学生通过电话、qq或微信等方式进行联系和沟通,以解决学生在工作或生活中出现的实习单位或学生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毕业实习成绩考核由实习单位与学校共同完成,实习结束后由实习单位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学生返校后将实习报告、实习日志、自我总结、单位鉴定意见、校内指导教师评语及评分等材料交学系,学系举行实习汇报会,通过实习学生的汇报、答辩,综合评定其实习成绩。

4.做好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毕业设计(论文)的题目要求必须与食品相关并具有科学性、新颖性及可行性。一般在教师给定的题目中进行选择,也可由学生自定(需经指导教师和学系同意),还允许学生在履行一定手续后在有条件的校外单位包括原毕业实习单位从事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性完成论文的实验与写作,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把握好论文的特点,使文章观点正确、方法科学、内容有价值、结论有创新。毕业设计(论文)的考核一般由指导教师评语及评分、评阅教师评语及评分和答辩小组评语及评分3个部分组成。

四、“611”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初步成效

自2012年9月在2012级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28名学生中实施“611”人才培养模式以来,该班学生树立了牢固的专业思想,学习积极性、实践动手能力和科研能力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初步统计表明,在该班学生中,有7位同学考取了西安交通大学、江南大学等高校的硕士研究生,考研率达25%,首次就业率达到90%以上。

五、结论

“611”人才培养模式是适合综合性高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实施该模式能较好地实现培养学术研究和复合应用型人才的专业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邹志兵.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3+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中专业实习的反思――以相思湖学院为例[J].体育科技,2016,37(4):136-138.

篇(9)

旅游产品对于旅游者而言是一段经历,旅游者在旅游的过程当中获得了物质与精神的享受。随着中国旅游市场的逐渐成熟,中国的旅游者也逐渐成熟,旅游者更加注重旅游中的精神收获,旅游方式从原有的观光旅游步入休闲度假旅游。马克思把闲暇分为两类:从事休息、娱乐等普通活动的时间,称为第一闲暇;劳动者利用一部分闲暇时间进行学习与专业技术的培训,不断增长知识与提高生产技能,通过社交等有关活动丰富社会经验与了解社会关系,通过文化活动,在精神上得到美的艺术享受,是精神、智力、交往等高级活动时间,称之为第二闲暇。[1]而21世纪的旅游活动是要能够满足旅游者的精神享受的。这就要求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培养出层次更高,素养更高,知识水平更高的“三高”人才。为了培养能够满足社会需要、旅游者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一些高校已经开设了一些与社会接轨的实践课程,如厦门大学将高尔夫球作为本校大学生的选修课,并且将其设为管理、法学、经济、软件学院的大学生的必修课,培养精英式人才,满足精英群体的需求。近年来随着因特网的发展,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成熟,旅游网站纷纷落户。旅游这个行业在网络上大力发展起来,旅游网站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后已多如牛毛,旅游网站的发展也日趋成熟。这类网站提供及时的旅游线路报价、打折门票信息、切实的旅游建议及详细的旅游资讯。将旅游业内信息进行整合分类,人性化地开设了旅游线路预定、打折门票、签证服务、机票酒店预订、旅游保险、旅游书城、包车服务、旅行游记、旅游博客、等多方面的服务。日本网民中有70%通过互联网搜集相关的旅游信息。[2]可以说21世纪是全球经济、信息经济、网络经济的时代。多元化的旅游方式的出现要求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课堂也要走多元化的道路。在教学计划中将实践教学设为必修课程在不同的学期开设,设定相应的学分,要求学生必修并获得课程学分。在实践教学设计时还要划分不同难度,不同等级,每一个等级要求学生具有不同的社会技能。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等级应按学年划分为初级、中级、高级、特级,分别于第二、三、四、五学期开设,学生选修后可分别获得2学分,共8个学分,实践课程的内容同样要有一定的等级目标。具体操作如下:初级实践课程安排普通话校正课程、客房与餐厅实训等,其等级目标是考取普通话二级甲等、获得宾馆服务人员资格证书;中级实践课程安排导游实训、形体训练、旅游景点模拟等,其等级目标是考取计算机一级证、导游证;高级实践课程安排声乐训练、医药护理、旅游企业管理模拟等,其等级目标是考取计算机二级、护理证书;特级实践课程安排国标舞、主持人、涉外旅游服务课程等计算机三级、主持人资格证书、英语六级证书。旅游管理的实践课程可采取联合教学的方式,综合利用校内与校外资源保证学生实践课程的开设,通过校内教学资源的联合与校企合作达到学生实践的目标。以上等级目标选项中学生在每个学期至少要求达到一个,才能得到本课程学分。通过以上课程的设计,将实践教学多元化,实现了多学科的交叉,促使高校培养出满足社会不同层次,不同旅游需求的旅游群体的要求,从而能够更好地服务社会,引导旅游业的多元发展。

二、旅游管理专业要满足企业的人力资源需求

旅游企业的从业人员起点较低,对于企业的基层人员,企业通过招聘、自培等方式基本能够保证,缺乏的是那些对企业运行具有深刻了解,并且能够担任重要职务的中、高级人才。因此,为了保证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毕业之时就能够直接进入企业工作,胜任企业的工作任务,就要求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课堂要与旅游企业接轨,让学生走进企业,让企业了解学生,培养学生,同时也能补充企业的人力资源。

(一)以企业为教学实践的主体

在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学生在第一学年第二学期开始定向企业,参与企业的业务。设置的旅游企业主要包含以下类型:旅行社、旅游度假村、旅游景区,旅游企业管理公司等。企业根据自己需求制订所需人才的种类与标准,挑选学生进入企业,学生在本科教育阶段中在同一家企业进行实习实践。在旅游企业中经过四年的跟踪定向实习,学生便完全了解实习单位的经营状况及发展趋势,并且具有了企业人的思维方式。这样学生便能够更快,更稳地转变成为一个社会人,一个企业人,为学生毕业步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以服务企业为实践教学的目的

旅游企业可将市场开发项目交由实习生集体承担,实习生会将课本所学的理论与企业经验进一步结合,设计出适合本企业,本地市场的产品,然后由实习生自己推广自己设计出的产品,在市场中寻找销路,培养学生的经济头脑。企业可以把学生分为人数相同的几个小组,分别来宣传、销售一个相同的旅游产品,以一个季度为限进行业绩大比拼。学生就销售环节分析讨论,相互比较,相互补充,开发创新的思维方式,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即学即用,并且灵活使用。(三)将企业元素引入课堂教育由于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性、操作性极强,在本专业的教学实践中需要创造性地设立实践课堂的场所。一是将企业因素引进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课堂。建立各种企业的模拟实验室,如设计旅行社模拟实验室,美国的旅游服务商雇员一般在10人以下,[3]因此将全体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代表一个旅行社,按照毛遂自荐与招聘的形式分别设定旅行社的总经理、部门经理、领队、全程陪同导游员、地方陪同导游员等,全体工作人员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行程的旅游接待服务,同时在各个旅行社之间建立竞争机制。二是把实践课堂的指导教师直接来自企业,将企业员工作为实践课堂的指导老师或助理教师,学生可以从指导老师那里获得直接的经验。

三、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要根据学生的职业需求因材施教

在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课堂中我们应该把学生当做课堂的主体,老师及企业的指导老师只能起到辅导作用。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兴趣、未来的发展方向来选择实践课堂的内容。

(一)实践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灵活多样

为了使实践教学取得成功,落在实处,教师提前就公布每学期的实践教学内容,学生自愿分组,自选角色。每一组学生按照要求为自己代表的企业制作完整的、富有个性化的、适合企业使用的企划书。在课堂学习和锻炼的基础上,每组同学都进行多次排练。从最基本的导游词讲解到旅游团气氛的活跃,直至充分体现导游技能的旅游事故的处理,学生都要巧妙安排,精心设计,反复演练,要求学生在实践的课堂上尽量使用现代化的电子信息技术。同时还设定相关课程的实践活动,如设计锻炼学生口才能力的绕口令比赛、讲演比赛等;锻炼学生综合能力的唱歌活动、野外拓展训练活动等;锻炼学生对新生事物的接受能力的多媒体大赛、网页制作比拼,等等,满足不同学生在自我发展过程中的不同需求,学生可以选择性参与。在课程设计时选择多样的形式,分为课内实践和课外实践,学生也可以自己设计实践课题与方式,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不同的技能,也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开发学生的潜力与创造力。在诸如导游讲解一类的实践中可采用微格教学的方法,让学生在接受他人评价的同时也能做到自我评价,自我定义,最终形成一个科学的自我定位。

(二)指导学生加强知识积累

俗语讲: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旅游职业,如导游看似轻松,实际上它对人员的要求却更加严格和实用,除了要掌握必要的书本知识外,还必须具备良好的口才和灵活的临场应变能力。因此,我们要求学生在平常的实践教学中经常作自我总结分析,寻找到适合自己,并且自己喜欢的实践活动。在正常的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给学生开书单,要求学生共同阅读并集体讨论,能够把书本知识转变成学生的实践能力。在课堂内外安排学生为主讲人的学术讨论会,让学生在参与当中主动获取知识。这些实践活动能够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确定自我的职业趋向,自主地、能动地去学习,积累相关知识,不至于四年的大学生涯在混沌中度过。

篇(10)

1.问题的提出 

1.1实习师生间有效交流缺失 

(1)实习模式多样化致使实习生交流难度加大 

作为地方性本科院校,为了满足不同学生实习需求和保障实习质量,花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探索不同的实习模式,如随校统一实习、国培顶岗实习、就业实习和自主联系实习等是国内现行的实习模式,这些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实习的顺利开展和满足了不同学生实习需要,做到了以学生为中心,然而却产生了诸如:实习生所在地理位置差异明显、实习生交流不畅、教师指导不充分和学校管理难度大等问题,这些问题无疑成为实习任务完成的影响因素。 

(2)实习学生特征多样化致使师生完全交流无法保障 

师范生实习活动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实习生除具备学习目的性较未实习学生强之外,还涉及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个方面,与智力因素有关的特征主要包括知识基础、认知能力和认知结构变量:与非智力因素有关的特征则包括兴趣、动机、情感、意志和性格。可见,学习者不仅具备生理特征,而且具有学习的特征,在实习期间,工作的开展主要围绕实习生的教与学展开,实习生的性格特征、人格特征、专业特征、学习风格、情感、心态、认知结构等都会对实习交流产生影响,例如:性格内向的学生不善于与人面对面交流:自我反思型的学生不善于与同学面对面交流,更多地喜欢自我总结;女学生的交往能力优于男学生:文科学生和理科学生与人交流之间也存在明显差异:对于具有乐群性性格特质的学生,与人交流的能力明显优于独立性较强的学生:对于场独立性的学生更多地依赖自己的思考和知识来解决实习中的学习问题,而场依存性的学生常常会受指导教师的一言一语的影响。因此。在教育实习中,具有不同学习特征的学生。实习的交流特点也表现出多样化,致使指导教师和带队教师都面临着有效实习指导无法进行。 

(3)实习交流方式单一化致使实习指导不充分 

在现行的教育实习过程中。学生就相关教学、管理和调研等方面问题的咨询主要采用手机或电话的方式,但当多个学生同时咨询一位教师时,会出现咨询受阻。不仅造成实习中的问题无法及时解决,而且容易影响指导教师的教学和工作,最终导致无法进行有效指导: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因为指导教师不足、咨询方式单一、教师解答不及时、咨询的问题复杂等原因,放弃与指导教师的交流,直接影响教育实习的效果和质量。 

1.2实习生教与学的资源缺乏 

教与学的资源按表现形式分为信息化教与学资源和传统的教与学资源,资源缺乏指可获取的资源少或可利用的资源少。 

(1)传统教与学可获取的资源相对贫乏 

由于实习地理位置差异明显,新建地方院校实习生实习主要面向城镇、农村中小学校,这些学校虽有阅览室也有图书管,但图书资源的数量较少、时间过早及质量较低等,实习生获取的资源主要来源于实习指导教师自身拥有的资源,这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学生的专业知识扩展和教学知识技能提升产生了限制,教学也只能停留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对于教学相长和知识更新更谈不上。 

(2)信息化教与学可利用的资源缺乏 

随着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有机整合,教育信息化发展在一定意义上促使了师生教学方式的转变,通过对国家基础教育网的访问与统计,截止2014年11月15日,按媒体浏览,文本类7483个,图片图像类64134个,视频类24199个。音频类6307个,动画类20093个和应用媒体资源33913个,进一步说明了,浩瀚的信息化资源无疑改善了基础教育特别是农村中小学学校资源匮乏的局面,加之,农村远程教育工程从设立光盘播放点到建立计算机网络机房,使得师生资源的获取途径和范围变得多样和广阔,然而,在资源丰富及更新的过程中。却出现了“资源枯竭”的喊声,即师生身处丰富的信息化教学资源中,却在“大海捞针”式地获取资源,对于实习生来说,由于实习工作安排,在有限时间内获取可利用的资源变得更加困难。可见。建设具有针对性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库已成为未来信息化资源建设的要求。 

2.策略的提出 

2.1面向师范生实习的虚拟学习社区 

关于虚拟学习社区的界定,国内外学者均持有不同的观点,胡凡刚教授认为:基于跨时空的、开放的、自由的网络虚拟环境,社区成员(主要包括教师与学生。下同)之间进行专题研修、交互协作、资源共享。从而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最终形成的具有共同社区文化心理的、生态式的社会关系共同体。可见,虚拟学习社区由于与实际的生活社区相似,既能实现师生的充分交流,又能实现资源的共享。 

2.2面向师范生实习的虚拟学习社区的构建 

结合虚拟学习社区的功能,作者构建了面向师范生实习的虚拟学习社区(如图1)并进行了实践研究,该虚拟学习社区由实习综合交流平台、实习资源共享平台和实践教学网构成,其中,实习综合交流平台是由BBS、Blog、QQ和Email整合而成,目的是为了满足不同特征的学生;实习资源共享平台以提供电子课件(PPT、Word)和教学视频为主,视频具备微课视频特点要求:实践教学网主要是为实习开展提供机制运行保障,为实习师生相关的通知及教学信息。在该虚拟学习社区中,受众为实习学生、实习指导教师团队和计算机教师等。 

2.3虚拟学习社区支持下的师范生实习 

虚拟学习社区由于与实际的生活社区相似,既能实现师生充分交流,又能实现资源共享:既注重知识传授与分享,又注重学生个体,关注其情感、心理和思想等因素。所以。创建面向师范生实习的虚拟学习社区已成为高校解决学生管理和提高教育实习质量的有效途径。 

(1)有助于师生之间的有效交流,虚拟学习社区将不同特点的社会交流平台整合,可以适应不同学习特征的学生,同时,打破了学生交流仅通过移动通信的瓶颈,形成了具有节约高效特点的网络交流空间,不仅实现了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学习和集体指导,而且可以使教师对某一个学生进行个别化指导。 

(2)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实习是学习的过程,又是一门综合课程,实习指导平台的构建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协作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情境,而且为学生共享优质教学资源提供了平台。 

篇(11)

一、 完善教学各环节规章制度,建立质量监控标准

科学、可操作的规章制度体系的建立是实现教学管理规范化的基础,而制度的落实必须有一系列的检查监控标准。学院制度监控标准应在学院定位基础上根据学院自身情况来制定,应体现规章制度、监控标准的实际性、可行性。几年来,学院正是在这一原则指导下制定出一批教学管理制度,关于教学管理机构、教学管理目标方面的规章制度:重新修订了《2004级本科教学计划》、《教学管理文件概况》、《学年学分制学籍管理规定》、《学院教务委员会管理条例》、《教学事故认定及处理暂行办法》等。教学过程方面的规章制度:《教师教学工作规范》、《教师培训规程》、《课程计划进程管理规定》、《教师教学评估》、《考试管理制度》、《学生毕业实习管理办法》、《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规范》等。教学质量监控制度:《教师授课质量网络考评》、《督导制》、《教学环节信息采集与评估系统》、《听课制》、《教学互动制》,上述制度的出台和实施,使教学各环节有了明确的规定和评价检查标准。避免教学的盲目性、随意性、为教学工作的稳定、规范奠定了基础。

二、 完善管理组织,为系统管理服务

制度的制定需要人来执行。强化过程管理,必须完善各种管理组织。科亚学院建院五年来,依托沈阳化工学院总院管理资源优势,不断探索组织管理机构设置,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管理决策系统、执行系统、质量评估系统、信息反馈系统。

学院董事会、院务委员会、教务委员会组成了学院管理决策系统。院务委员会主任由院长兼任,教务委员会由主抓教学副院长兼任,机关部门负责人担任委员。学院院务委员会、教务委员会提出学院学科建设、教师队伍建设、教学改革、教学管理,教学研究与质量控制等方面的方案,学院在上下研究讨论上确定方案的实施。

管理执行由学院教务部、教务科、各教研组和辅导员等机关人员按照学院规章制度对教学过程进行管理和调控。

质量评估由学院教务部、教学督导组、师生等按照质量评估要求以网上评教、听课、问卷等方式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价。信息反馈主要建立学生信息网、教学管理人员信息网。通过以上几个环节进行细节管理、从而在组织上保证了教学过程管理的有序化。

三、 坚持教学过程评价制

教学质量的好坏重在监督检查。学院坚持教师期末教学自评制、院系学生会、学习部,班级学委会定期对任课教师评价反馈制,各层领导、督导员、辅导员听课制,教学班级师生互动评价制度。

期末教师教学自评由教师做出自我总结,同学填写自评表,从而鞭策教师不断总结自身教学经验和不足,改进教学教法。

院系学生会、学习部、班级学委会由院、系不定期组织,及时反馈教学信息、教师授课情况。做到沟通及时,反馈迅速。长年坚持领导、督导员听课,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找任课教师谈话。同时将听课记录归档。

班级师生互动采取填表方式由教师为学生做出实际考核登记,包括出勤、听课纪律、存在问题等。同时学生也在同一张表上为教师备课状况、授课水平做出评价。

通过评价制确实对教学过程起到监控作用。

四、 完善教学检查制,确保教学质量的提高

学院坚持教学检查制、教学检查采取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检查两种。定期检查:期初检查、期中检查、期末检查。在定期检查阶段,学院教务委员会、督导员、院各级领导全员听课。全体学生网上给教师打分,教务处发放课程质量问卷等等。通过这些方式,集中分析课程质量,从中发现问题。定期检查后,全院召开教学工作会,通报教学检查情况,表彰优秀教师,出台教学改革意见。不定期检查主要由教学督导组、各系主任、辅导员等进行不定期听课、检查教师教风、教师规范遵守情况,经过检查以教务部教学简报通报全院。

通过以上措施的采取,学院细化了教学管理过程,及时发现教学各环节出现的问题,不断改进教学管理,对教学质量提高起到了十分主要的作用。

作者单位:沈阳化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