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少数意见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合并财务报表历来是财务会计的热点与难点问题。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的实务中,只要抓住少数股东权益这个“牛鼻子”,正确确定其报表中的金额,则不论母公司将长期股权投资调整为权益法还是直接采用成本法编制的合并报表,结果一定是相等的。少数股东权益并非合并报表中“打酱油”的角色,日益成为合并财务报表信息呈报的一个重要分支。
2011年5月,IASB了IFRS10《合并财务报表》。为了遵循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趋同的路线,财政部于2012年11月了CAS33《合并财务报表(修订)(征求意见稿)》(下文简称征求意见稿)。笔者以征求意见稿中少数股东权益问题为切入点,通过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以及美国会计准则汇编中对非控制性权益(以前称为少数股东权益)的比较,对我国少数股东权益的确认、计量和披露进行探讨。
一、少数股东权益的确认
不同的合并理念对少数股东权益的确认是存在分歧的,按照目前主流的“实体理论”,在股东权益的阵营确认少数股东权益已经无可厚非。根据我国的征求意见稿,少数股东权益是指子公司所有者权益中不属于母公司的份额。而根据IFRS10《合并财务报表》以及美国的ASC805《企业合并》,该术语已经更名为非控制性权益。因为在某些情况下,比如现在股权日益分散的股份有限公司,当在公司的管理机构中存在拥有巨大的少数表决权,同时不存在具有重大表决权的其他方或联合组成的其他方时,持有少数股权的股东控制了该主体的经济利益,而拥有多数股权的股东反而无法控制该主体。因此不是简单地依据形式上所有权比例的多少,而是放眼于实质上的“控制”与“非控制”,更有助于反映基本的经济和会计概念。如今这种股权分散的趋势在我国也已显现,因此笔者认为我国应该以征求意见稿为契机,将我国的少数股东权益更名为非控制性权益,以实现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术语趋同。
二、少数股东权益的计量
少数股东权益由两部分组成:收购日确认的金额与收购日后少数股东权益在被收购企业权益中的变化份额。
(一)收购日少数股东权益的计量
IFRS3《企业合并》(2004版)曾要求收购方按非控制性权益享有的被收购方可辨认净资产的权益份额予以计量,修订后的IFRS3(2008版)则允许收购方在以下两种方法中选择一种予以计量:(1)按照非控制性权益享有被收购方可辨认净资产的权益份额(即修订前的准则规定);(2)按照非控制性权益的公允价值计量。这是IASB与FASB合作进行的企业合并项目第二阶段的产物,因为增加的方法(2)是美国公认会计原则中的强制性要求。根据美国的ASC805,收购日非控制性权益需按照公允价值计量。即如果收购者未能持有的股份存在活跃的市场,收购者可以运用该市场价格与非控制性权益占有的股份数额的乘积来计量非控制性权益,否则收购者需要借助其他的估值技术来计量。
我国实务中对少数股东权益的计量与IFRS3中的方法(1)相一致。但是必须承认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系建设的不断完善,公允价值计量在我国经济运行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会越来越重要。而且选择按公允价值计量我国的少数股东权益,以此编制的合并财务报表有利于报表使用者估计母公司取得子公司剩余股份所需要付出的代价,可以表露母公司有进一步收购少数股东权益的意图,从而使合并报表承载更多的信息含量。值得关注的是我国于2012年5月公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号——公允价值计量(征求意见稿)》。可以想见不远的未来,我国少数股东权益的计量也会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允许在两种方法中进行选择,而鉴于我国资本市场的现状以及采用其他估值技术的结果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和不确定性,一步跨越到美国公认会计原则的公允价值单一计量还需假以时日。
[例1]2012年1月1日,A公司支付120 600元获得B公司5 400股份,取得B公司90%表决权。2012年1月1日A公司和B公司报表如表1。
根据我国的规定,收购日少数股东权益=B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118 000×10%=11 800
按照IFR3方法(2),则B公司的非控制性权益的公允价值=120 600/0.9×0.1=13 400
按照美国ASC805的规定,假定购并日活跃市场中B公司股份的公允价值是20元/股,则B公司非控制性权益的公允价值=20×5 400/0.9×0.1=12 000
三种方法计算的金额不同,主要原因在于少数股东权益中是否包含商誉。
根据我国的征求意见稿,少数股东权益是不包含商誉的,商誉完全由母公司所有。由此可见,我国对该问题的处理实际体现的是“母公司理论”。
根据IFRS3,商誉=A公司转移对价的公允价值+非控制性权益公允价值-B公司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本例中商誉=120 600+13 400-118 000=16 000。分配给非控制性权益的商誉=16 000×0.1=1 600,因此我国计算的少数股东权益11 800与根据IFRS方法(2)计算的非控制性权益13 400差异恰是该部分商誉导致。该处理体现的是不折不扣的“实体理论”。
根据ASC805的规定,如果非控制性权益在子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非控制性权益的公允价值,则商誉不需要分配给非控制性权益;如果非控制性权益在子公司可辨认净资产份额
(二)收购日后少数股东权益的计量
收购日后的少数股东权益的变化主要由以下两个因素构成:(1)子公司综合收益(净利润和其他综合收益)的变动;(2)子公司的利润分配。用公式表示为:
少数股东权益=基于股权投资日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计算的子公司净利润(净亏损)×少数股权+/-子公司其他综合收益的变动×少数股权-子公司分配的股利×少数股权
在这里需要注意的问题是:如果少数股东分担子公司当期的亏损超过了期初在所有者权益中所享有的份额,不论少数股东是否有义务承担该超额亏损的相应份额,也不论其是否有财务能力承担,其余额仍应当冲减少数股东权益。也就是说,少数股权可以为负数。这是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4号》的条款,此次纳入到征求意见稿的正文。而在原CAS33《合并财务报表》中,只有当公司章程或协议规定少数股东有义务承担,并且少数股东有能力予以弥补的,该项余额才冲减少数股东权益;反之,冲减母公司的所有者权益。笔者认为较之原有的规定,允许出现负的少数股东权益更能引起合并财务报表使用者对少数股东权益的重视和分析,同时也会对母公司的净利润进行深入探究。
[例2]承上例,假定至2012年12月31日B公司存货全部实现销售,固定资产按10年直线法折旧,残值为0,无形资产按5年摊销。B公司当年取得了一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计入资本公积的公允价值变动为6 000元。B公司2012年实现的净利润为9 400元,分配股利4 000元。
收购日后少数股东权益=(B公司账面净利润-对存货的调整-对累计折旧的调整-对累计摊销的调整)×10%+子公司其他综合收益的变动×10%-子公司分配的股利×10%=(9 400-1 000-8 000/10-3 000/5)×10%+6 000×10%-4 000×10%=900
三、少数股东权益的披露
合并财务报表与个别报表相比,最特殊的问题就是在纳入合并范围的子公司为非全资子公司的情况下,对子公司少数股东权益的信息要单独披露。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中所有者权益的项目之下列示少数股东权益。同时在合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中增加“少数股东权益”栏目,以反映少数股东权益变动的情况。在合并利润表中,归属于少数股东的损益和归属于少数股东的综合收益分别在净利润项目之下和综合收益总额项目之下单独列示。在合并现金流量表中,少数股东与子公司之间的现金流入与流出情况也需进行单独反映。增加的项目包括“子公司吸收少数股东权益投资收到的现金”、“子公司支付少数股东的股利”以及“子公司减资支付给少数股东的现金”。
【参考文献】
[1]常勋.财务会计四大难题[M].立信会计出版社,2006.
[2]党红.国际会计准则关于企业合并会计的最新进展 [J].会计之友,2008(11).
据调查,北京市生活垃圾的3%为废旧塑料包装物,,每年总量约为14万吨;上海市生活垃圾的7%为废旧塑料包装物,每年总量约为19万吨;天津市每年废旧塑料包装物也超过10万吨。
为了保持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让我们的家园更美丽,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积极宣传白色垃圾的危害,少用塑料袋,多用环保袋。
2.利用休息的时间,组织一些好友到街上去捡一些被人遗弃的塑料袋等白色垃圾,为大街做个“美容手术”。
3.拒绝使用一次性餐具。
在此,我向全体同学们提出以下建议:
1. 提倡不要乱丢垃圾,把垃圾倒进垃圾箱里。
2. 为了身体的健康尽量少吃小食品,那样也减轻了家庭的经济负担。
书中用了大量的篇幅介绍了手脚冰凉、四肢麻木、身体和腿浮肿、腹部肥胖、头痛和眩晕、健忘症和痴呆、黑眼圈等读者不太重视的身体症状与血管的关系。如,在介绍黑眼圈和血管关系的时候,书是这样描述的:患有黑眼圈的人指甲周围的皮肤也会发暗。因为这两处的毛细血管的分布和结构相似,所以可以利用指甲毛细血管测量仪检查指甲周围的毛细血管。如果毛细血管细小或血管发青,就可能患有低血压或贫血,这时,眼睛就会出现黑眼圈。
图书的第四部分还详细介绍了血管减速肥计划,分为三节:一是按照星期实行的七种生活习惯(包括拍掌、悠闲地散步、喝水、放松身体、慢慢地呼吸、经常笑、多躺着休息);二是按照星期实行的七种运动习惯(包括脚腕、小腿的水泵动作,徒手体操,伸展运动,有氧运动,泡热水澡,按摩,瑜伽);三是按照星期实行的七种指压习惯(包括暖手,暖脚,醒脑开窍,暖腹,舒缓心情,疏肝理气,气血畅通)。这些是以一个星期为周期,在生活中可以实行的方法,操作简单,使用方便。
古人云,“医食同源”,意思是说,医药和食物的来源一样。药性大的作为药物来使用;药性弱而且味道好,有独特口感的作为食物。图书的最后分三部分详细介绍了如何通过食疗塑造有弹性的血管:请多摄入有益于血管的食物,请远离危害血管的食物,清理血管的药茶疗法。据此,读者可以了解、购买有益于血管健康的食物。
传统的教学模式大都是以教师讲为主,很容易造成美术课堂形式单一,学习气氛单调沉闷,学生对学习美术兴趣不高的现状,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求教师改变教学观念,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不是被动接受,而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主动积极地参与才能调动学生自身的创造潜能,活跃课堂气氛。上课形式旨在营造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达到发展智力,培养创造能力的教学目的。青少年美术教育的意义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通过审美教育提高青少年对美的感知能力和文化素养
学生在绘画中表现出对事物敏锐的感知力、细致入微的观察力以及超强的想象力等。绘画是青少年美感认知功能的一种体现,学生通过感觉、知觉、想象等心理活动创造绘画。因此,感知能力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主要内容。美术活动是通过视觉和触觉以及感觉进行的绘画表现过程。感觉是人认识事物的前提,感觉是通过眼睛,对周围事物直接感知和感受的过程。学生通过看、听和触,得到最初感觉,感觉是理解和想象事物以及表现事物的前提。知觉是人对于事物的不同特征(如事物的颜色、形状、大小等要素)表现出对事物整体形象的把握。感知能力在学生的审美体验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美术教育中培养和训练他们的感知力是非常必要的。很多的动物的形象都可以用各种形状去概括。再通过学生对各种动物的感知后总结出它们的相同与不同之处,然后进行归类,学生通过归类从而把复杂的动物形象变得简单化。
二、青少年美术教育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通过动手制作不仅开启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而且增强了他们的创新的意识,从而激励他们不断地去研究和探索。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是现代素质教育发展需要,更是开启儿童智力的一把钥匙,那种脱离教学而变成单一的、机械的、无目的性的操作,不但不会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反而会让学生对其厌烦甚至丧失兴趣。因此在美术教学中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要适当、适合、适用。真正做到对学生智力的全面开发,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三、青少年美术教育有助于学生的情商自控力的培养
自控包括自我监督、自我管理、自我疏导、自我约束和尊重现实。尊重现实包括尊重自己的现实、他人的现实和周围环境的现实。中学美术课通过对学生进行美术知识教育和美术技能训练,恰恰可以训练人的耐性和包容心。书法的藏头护尾的哲学思想,中国画的“处师造化,中得心源”,色彩画的对比、统一色调关系,设计一幢大楼,考虑大楼的外观、造型、色彩与周围环境的协调,都包含了和谐的原理,所有这些包含了包容的力量。
四、美术教育能够激发青少年生活热情
有的青少年因为文化学习成绩不理想,轻者厌学,重者产生厌世情绪。如果在美术方面找自己的闪光点,便很容易重新燃起他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从厌学到好学,从悲观到乐观,从绝望到充满希望,从而改变其命运。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美术教育也是一种情商教育手段,它还能帮助学生克服自身先天的不足,去谋求自身最大可能的发展,“神笔马良”、“达芬奇画蛋”等在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行成过程中起了积极的作用。
五、美术教育能够培养青少年自励
自励意味“主动追求”,会主动完成自己的工作。美术技法的学习和训炼需要学生主动完成,而不是等着别人来安排或督促。自励意味“开放性学习”。美术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只有具有开放性学习品质,才能接受新的知识,不断地完善和充实自己的知识结构,而一个意识完全封闭的人,不可能有什么发展和进步。西方美术重科学与艺术结合,特别是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达芬奇,为了研究人生结构,甚至亲自解剖尸体;而中国画提倡的“外师造化”,都是对自然“负责忠诚”的体现。通过美术教育,让青少年学生深该体会“负责忠诚”的特别意义。这意味着对于一个情商高的人来说,会尊重客观现实,会忠诚自己的诺言。学素描、练书法是一个刻苦的、漫长的自励过程。王羲之洗黑了墨池里的水成了大书法家,被人们称为书圣。青少年会因此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没有吃苦和耐力,是不可能学到什么本领的。
六、结束语
总之,在当今社会美术扮演重要的角色,因为现代社会中已经很难想象到没有美术会是怎样,所以美术在全球经济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美术发展到今天,人们逐渐认识到它的巨大潜力,与无限的可能性,美术已得到各界人士的重视。作为美术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为美术教育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近些年来,学术界对城市少数民族人口流动的背景原因、特点、作用、社会支持、城市适应和权益保障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研究。本文以江苏这样的少数民族散居型城市为例,分析少数民族人口流动对城市民族关系的积极和消极两方面影响,并对如何更好服务管理外来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提出建设性意见。
一、江苏城市少数民族人口流动现状
江苏地处我国东部沿海中心,长江、淮河下游。全省总面积是10.26万平方公里。现有13个省辖市,下辖102个县(市、区)。江苏的少数民族居住方式是典型的散居型。全国大部分城市的流动人口流动情况都差不多一样,都是经历了一个从少到多,逐渐增加的一个过程。根据我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江苏省目前有少数民族人口70多万,约占全省总人口的0.88%,其中常住人口30多万,流动人口30多万。较比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公布的数据江苏的少数民族人口是25万增幅是180%。
苏州市的目前有53个少数民族,人口约9万,其中户籍人口是2.1万,流动人口是6.9万。南京市目前有54个少数民族,总人数约20万,占全市人口总数2.3%。南京市的流动少数民族人口呈迅速增长的趋势,截止到2011年12月底,在南京市办理暂住证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已超过15万人。徐州市现有47个少数民族成分,少数民族常住人口2万多,经营季节性产品、工艺品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每年约5000人。
二,少数民族人口流动对城市关系的影响分析
少数民族流入到城市中使各民族间的交往和合作日益加深,使城市的民族关系得到进一步发展。但是由于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与原居的城市居民在语言、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差异,在日常交往中容易造成很多不可避免的矛盾,给城市民族关系的和谐发展上带来挑战和困难。以下从少数民族人口流动对城市民族关系积极和消极的影响两个方面来研究。
(一)积极影响
首先,少数民族人口流动对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上的贡献是不容忽视的。少数民族来到江苏不仅弥补了城市发展中劳动力不足,尤其是缓解了特殊节假日的“用工荒”的现象。如常州天虹集团因为有300多名少数民族员工不过春节保留自己民族节日的前提下在春节前后的用工方面就没有压力。少数民族进入城市等于是大量的劳动力进入城市,促进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成为城市化进程的重要推力。
其次,少数民族人口流动加速了城市居民的多民族化趋势,有助于构建和谐的民族关系。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里的少数民族成分越来越多,江苏的少数民族成分已经包括了全部55个少数民族。而且在各个少数民族的数量上都在不断的增长。各民族成员在现代化城市中相互交往,有助于打破地区和民族的壁垒,在平等基础上形成“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良好民族关系。
最后,少数民族流动加强了城市文化多元性的趋势。有利于各个民族间的相互了解和团结。少数民族进入江苏以后,在吸收江苏的主流文化的同时,他们也把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传播到这里,不仅传承了本民族的文化也使城市文化更加丰富多彩,不同特色的民族文化在城市中交流和碰撞,使城市文化呈现出民族性和多元化的光彩。如常州市戚墅堰区“同心和谐民族文化工程”是繁荣少数民族特色文化,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城市和谐的举措。在戚墅区统战部、民宗局的支持下,成立了金凤凰水族马尾绣绣品有限公司。不仅为水族妇女提供了就业机会,也是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开辟了文化活动的专用场地,更是使少数民族文化得到传承和发扬光大。
(二)消极影响
少数民族流动到城市,在给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生机和活力的同时也导致了城市民族关系的复杂化,给城市的发展带来了一些新的挑战和不稳定因素。少数民族流动人员不断增加对江苏的城市民族关系的挑战有以下几个方面:
城市居民思想观念存在偏差,阻碍了城市民族关系的和谐发展。
少数民族与汉族在语言、生活风俗和上存在一定差异,需要相互理解和尊重。然而,在江苏这样的散居城市,相关部门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关注度不够,民族知识和民族政策的宣传不够,对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不了解和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有很多当地的居民尤其是受教育程度较低的汉族对外来的少数民族的在认识上存在偏见和歧视,在他们眼里,对新疆的少数民族的偏见较大,一些媒体曾报道很多新疆的孩子纵在内地实施偷窃已经严重影响了新疆形象,所以一提到新疆,很多人眼里就浮现出“新疆小偷”的样子。这种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贴上标签的一种行为不仅伤害了少数民族自尊心和情感而且增加了其与城市居民的距离感,明显的阻碍了城市民族关系的和谐发展,不利于民族间的团结互助。
第二,增加了城市管理的难度。在城市的公共管理方面,少数民族流动到城市给城市的交通、市政公共设施、卫生环境等基础设施方面带来巨大的压力,好多沿街叫卖的经营者,为了做生意,往往不顾城市的管理规定,选择交要道或是比较繁华的路段摆摊设点,给城市公共管理工作顺利进行带来很大困难。在城市的社会治安管理方面,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中有很多是来自边远的贫困山区,由于汉语交际能力和文化素质水平较低,政策法规意识淡薄,加上城市的部分地区劳动力过剩,进入城市务工的外来流动少数民族,在找不到工作的情况下,他们当中就会有极少数的人为了生存铤而走险做一些违法的事。南京、常州、苏州等市都出现过外来流动少数民族专门唆使儿童偷窃和贩毒的现象。这对于社会的稳定就带来了很多威胁。
第三,增加了民族关系的协调工作的难度。少数民族人员如果在民族地区,民族成员之间不会想到自己的族属问题,但是在与其他民族交流交往中,就自然而然的意识到自己的民族归属,会有强烈的民族意识。在城市民族交往过程中,一旦有纠纷发生,少数民族流动人员容易与民族联系起来,容易“抱团”引发,这种非理性维权的突发性事件正在急剧上升。对民族关系的协调工作带来难度的还有城市中的汉族人员对民族政策和少数民族的风俗、禁忌的不了解。
三、对城市流动少数民族人口服务管理的建议
我国对流动人口的管理理念经历了从过去片面强调管理到加强对流动人口服务的重大变化。2006年,党在十六届六中全会中明确提出要“加强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促进流动人口与当地居民和睦相处”。此后,在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中也再次强调“加强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2010年党的“十二五”规划建议中也明确指出要“做好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指示。
少数民族人口流动不仅影响城市自身的发展,也影响整个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处理好城市民族关系,不仅有利于城市的安定团结、发展和繁荣,而且有利于少数民族的家乡的团结安定和经济文化事业的发展。在“以人为本”、“服务”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理念下,对于城市民族工作的建议如下:
第一,做好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的正面宣传工作和教育工作。不仅要对领导干部加强教育,也要对那些与民族工作和民族问题密切相关部门如城建、公安、工商、新闻媒体和清真饮食行业部门做好民族理论和政策的解说。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新闻、网络等媒介对少数民族进行正面的宣传以此增强不同民族间的相互了解和尊重,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城市民族关系。
第二,加强引导工作,搭建服务平台,主动为少数民族服务,体现人文关怀。安徽芜湖市民委会为了确保外来的少数民族流动有更多的渠道就业,就与市人事局联合举办“民族情、同心路”针对少数民族的专场招聘会,引导少数民族务工人员与市属民族企业实现“无缝”对接。江苏应该借鉴这种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的行为,坚持服务为先的原则,切实为少数民族进城务工人员提供便利。当然我们应该鼓励非政府组织人员的也加入服务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队列当中。
第三,建立和健全培养少数民族流动人员代表人物的机制。江苏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是典型的“大分散,小聚居”的分布特点,而少数民族代表人士就是党和政府联系少数民族其他人员的桥梁和纽带,也是做好民族工作的重要依靠力量。通过对少数民族代表人士的教育引导,可以带动整个少数民族流动人员的积极向上的发展,同时少数民族流动人员也会把他们对政策和政府服务的不解通过代表人士传达到相关政府部门那里。这个机制将会最大程度的减少民族间的矛盾,对民族团结和进步,对构建和谐的民族关系都将起很重要的作用。
第一,少数民族传统建筑装饰元素丰富多样,多姿多彩,为当今室内外装饰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素材来源。少数民族传统建筑装饰的形制异常丰富,不仅有着个性突出的屋脊、屋身和底座,雕梁、斗拱、栏杆、雀替、画栋、屏风、门窗、彩画、书法和家具等装饰构件和修饰手法,也为现代室内外装饰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形制资源。以纹饰为例,少数民族传统建筑装饰,不仅非常重视纹饰的使用,而且形成了种类多样的纹饰图案,常见的有环纹、鱼鳞纹、石纹、如意纹、回纹、万字纹、花草纹、锁纹和龙纹等,这些纹饰既寓意驱邪吉祥,还精美雅致,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和装饰价值,更为中国现代室内室外装饰的图案创意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图案资源。少数民族传统建筑装饰的图案、形制随意而质朴,与当今社会紧张、冷漠和追逐名利的社会文化氛围形成了强烈对比,可以给予现代人强大的心理关照和人文关怀,可以为当代人营造一种万物和谐的居室空间和乐观向上的精神意境,从而极大提升当代人的生活品位和审美意趣。
第二,传统建筑装饰的人文内涵为现代装饰理论研究提供了别开生面的开拓空间。少数民族传统装饰艺术的大量元素虽然存世相对有限,但给现代久居都市的人们呈现了一种别开生面的文化享受。在现代社会,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在世界性多元文化尤其是西方文化的冲击之下,早已卸去了昔日的繁华,失去了以往作为本民族共识的强大作用。然而,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血脉经历几千年的人文传承,尤其是其所吸纳的畏天敬地、顺应自然、中庸和谐、与世无争、仁义礼智和天人合一的传统文化精髓,早已在其代代相承中融入本民族的灵魂深处。近年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增强,传统的中国元素、民族元素对于凝聚少数民族人心,塑造中华民族的世界文明地位,增强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具有难以替代的重要作用。文化的本土回归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方向。现代装饰艺术尤其是以西方后现代主义为主的建筑装饰理论,在文化本土化和文化多元化的文化发展格局中,已经很难适应当代国人复杂而多样的审美需要和精神需求。传承、挖掘,提炼、吸收和升华少数民族传统建筑装饰的文化精髓,可以极大开拓当今室内外装饰的理论空间。
第三,少数民族传统建筑装饰的设计理念和工艺手法同样可以借助现代新材料、新工艺获得时代新生。少数民族传统建筑装饰的设计讲究平面布局,在视野开阔的平面上,通过点、线、面的立体组合和各种色彩的搭配营造出一种曲径通幽、别开生面的视觉感受。在设计思想上,少数民族传统建筑装饰长于体现独特的文化主题,或少数民族宗教的顺应自然,或儒家的忠孝节义,或佛教的因果善缘,或道家的清静无为,均在少数民族传统建筑装饰的设计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尤其是其中的古典园林,在设计上与西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山水奇石间,点缀亭台楼榭,在曲折回环中,往往别开洞天,少数民族古典园林的建筑装饰艺术充分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生态情怀,通过自然和谐的设计理念呈现出人造自然的生态意境。同时,在现代社会,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工艺的进步,新材料种类丰富多样,新工艺可以实现复杂图案的加工,将少数民族传统建筑装饰艺术的灵魂与这些新材料和新工艺融为一体,可以推进少数民族传统建筑装饰艺术的创造性转化。
二、当今室内外装饰运用
少数民族传统建筑装饰艺术的制约因素少数民族传统建筑装饰艺术虽然有其精确独到的形制图案,吸引现代民众的文化内涵和与众不同的材料工艺,但将其运用到当今的室内外装饰中仍然存在很多制约因素。少数民族传统建筑装饰艺术受当时的科技发展水平所限,无法充分发挥传统装饰材质的特性。少数民族传统建筑装饰从形制到内涵所追求和张扬以等级尊卑观念为主的封建陈腐思想与现代社会追求独立和张扬个性的时代精神也背道而驰。古代装饰艺术的实体存在和人文内涵都产生于少数民族传统农耕文明中,浸润在以儒家文化为主的传统文化土壤之中,是那个时代社会文化环境和生产工艺水平的必然产物。然而,现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信息交流方便快捷,文化结构日趋多元,尤其是西方建筑装饰文化在西方整体优势的现代语境中已经对中国少数民族传统建筑装饰文化的传承发展构成了强大的冲击和挑战。总之,在当今的室内外装饰中,运用少数民族传统建筑装饰艺术虽然存在优势,但也必将面临系统而复杂的诸多制约因素。首先,传统建筑装饰艺术正在遭遇西方现代装饰文化的冲击。西方建筑装饰艺术虽然大量吸收了西方古典建筑装饰艺术的传统风格,但总体来说,无论追求工具理性的现实主义还是对工业社会展开强大反思的后现代主义,总体来说,都反映了工业社会中久居城市的人们的审美情趣。可以说,西方现代装饰艺术及其文化内涵从本质来说是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的必然产物,无论哪个国家,无论哪座城市,只要它深处工业化和全球化的进程之中,就必然会不知不觉地采用西方的现代建筑装饰元素装点自己的建筑,哪怕其在表面维持了民族的或国家的传统风格,那至少也要在装饰设计和装饰材料上吸收、借鉴西方元素。当今的中国,正处于加速工业化和城镇化阶段,并在全球化潮流中形成了日趋多元的文化结构,其城市室内外装饰艺术必然会受到西方现代装饰艺术的深刻影响,并对传统建筑装饰艺术的发挥构成了极大挑战。其次,传统建筑装饰的艺术内涵难以凭借现代材料予以精确表达。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灵魂主要体现在对木材、石材、陶瓦和土砖等装饰材料淋漓尽致的艺术加工上。可以说,这些传统建筑装饰材料正是中国传统建筑装饰艺术深刻文化内涵的物质载体。然而,现代建筑规模日趋庞大,结构更加复杂,功能要求日益多元,传统建材中的木材一般强度不足,耐火性不强,既无法适应现代建筑超负荷的承载需要,也无法适应电气化时代的防火要求,即便土砖、土瓦,其强度也相当有限,无法达到现代建筑装饰经久耐用的时代需要。因此,在当今室内室外装饰中,便出现了采用现代工艺、现代装饰材料而将传统建筑装饰图案简单堆砌的现象。传统建筑装饰艺术与传统建筑材料是形与神的结合,其文化内涵充分体现在对传统材料的驾驭之中。在现代材质基础上,简单融入传统装饰图案,无法真正打造出形神兼备的古典艺术意境。再次,传统建筑装饰的艺术内涵无法适应现代人多元复杂的审美情趣。少数民族传统建筑装饰艺术是中国农业经济和农耕文化水融的产物,它体现了古代社会男耕女织的生活意境、中庸和谐的处世哲学和天人合一的生态理念,尤其将儒家以“仁”为核心的文化体认和以“礼”为核心的题材内容充分展现其中,并将安静和谐、悠闲恬适、均和自足及乐天知命的田园意境熔铸其中。当今中国基本告别了农耕社会那恬适宁静的田园风光,开始步入科技发展、讯息便捷、文化多元的现代社会。工业化改变的不仅仅是城乡面貌,还有人们内心深处的文化体认和灵魂诉求。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系日益健全并加入WTO,人们传统的心理结构或被现代商业文化解构得支离破碎,或被强势的西方文化深刻抑制在灵魂深处,而传统装饰艺术所植根的传统文化很难在现代多元的文化格局中满足人们释放个性、追求自我的审美情趣。
三、少数民族传统建筑装饰艺术
在当代建筑装饰中的运用策略少数民族传统建筑装饰艺术蕴含了少数民族的精神追求、情趣意旨,承接了源远流长的传统文脉,其设计风格和精巧布局,正是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极致体现。少数民族传统建筑装饰艺术以书法、字画、古董、借景、园林和家具等装饰元素营造出一种清雅含蓄、意境悠远的建筑空间,以传统建筑装饰图案、纹饰和符号在点、线、面的精巧构置与色彩驾轻就熟的出色搭配中给人点缀出一幅简约而不失层次的平面画卷。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显著提升,中国少数民族传统建筑装饰艺术必将借助民族复兴伟业而得以传承,成为当今室内外建筑装饰中极具民族性、地域性和文化性的符号、素材、形制、图案和意境之源。然而,少数民族传统建筑装饰艺术从属于农耕文化、游牧文化和渔猎文化形态,它在当今室内室外装饰中的运用必然面临以现代主义和国际主义为主要内容的西方装饰文化的挑战。传统建筑装饰文化虽具有蓄势待发的文化优势,但要将其成功运用于当今的室内外装饰也存在诸多制约因素。因此,只有推进少数民族传统建筑装饰艺术与现代建筑装饰艺术的有机结合,对其进行去伪存真的现代化改进,立足新材料设计出符合现代人审美需要的新素材、新结构和新形式,才能真正将其融入当今的室内室外装饰之中。
第一,将少数民族传统建筑装饰艺术的题材直接应用于当今的室内外装饰。少数民族传统建筑装饰艺术不仅形式多变,而且完整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之真谛,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有形载体和物态呈现。因此,传统建筑装饰艺术广泛丰富的题材,形态各异的形式,无论动植物修饰还是绘画、书法等,都基本体现了以儒、佛、道为主要内容的题材内涵。例如,传统建筑装饰艺术非常讲究古书画的应用,将古书画概括为一种装饰图案,可以直接应用于当今的室内室外装修之中,不仅能够体现古书画固有的美感,而且能够借助新材料、新工艺在色彩、肌理、造型、尺度和比例上营造出一种全新的修饰氛围。再如,将传统建筑装饰艺术中的匾额直接应用于现代装饰艺术可以形成装饰空间的视觉中心,以画龙点睛之笔提升空间的高贵富丽之感。其他诸如吉祥对联、纸裱、古家具等都可直接应用于现代室内室外装饰。
第二,将少数民族传统建筑艺术的丰富造型直接融入当今的室内外装修。传统建筑装饰艺术塑造了形势美感极为出众的丰富图案,为当今室内室外装饰融入古代元素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图案资源。如其异彩纷呈、种类繁多、造型生动的各类纹饰,既具有驱邪迎祥的风俗内涵,也具有极高的审美装饰效果。因此,可以站在当今的审美要求之上,以祈祷生活的时代内涵取代驱邪避凶和招吉纳祥的传统内涵,对纹饰略加变通而直接将其应用于现代装饰之中。此外,一些寓意美好生活的汉字,如“喜”、“禄”、“寿”、“福”等文字图案也可以按照现代审美造型的时代特点略加改动而直接应用到室内和室外装饰中。少数民族传统建筑装饰图案造型随意、质朴,能够在现代社会冷漠、紧张的文化氛围中给人以强烈的人文关怀和心理关照,可以通过现代室内外装修对古代装饰观念、理想和趣味的传承,提升现代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促进其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实现人与万物的和谐。
第三,提炼少数民族传统建筑装饰艺术的文化内涵并借助现代装饰设计、装饰工艺和装饰材料予以表达。少数民族传统建筑装饰艺术之所以能够在现代社会中震撼人们的心灵,关键在于其富寓传统文化内涵的“意境”。然而,少数民族传统建筑文化艺术中一些体现尊卑等级和驱邪避凶观念的内容显然无法适应现代生活的价值追求。因此,提炼少数民族传统建筑艺术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意境,要从传统中提取到现代室内外装修需要的灵魂要素,并结合现代设计、工艺和材料对其进行强化、夸张与修饰,以实现传统建筑装饰文化意境与现代审美价值追求的高度融合。提取少数民族传统建筑艺术的文化内涵并将其应用于当今室内外装饰之中,关键在于可以凭借动静相宜的意念延伸,将传统文化神韵借助现代材质载体充分应用到现代装饰艺术的空间转换中,并充分实现传统装饰神韵与现代材料特点的高度磨合,以新材料、新工艺、新设计赋予少数民族传统建筑装饰艺术以灵活变通的时代生机。
第四,对少数民族传统建筑装饰艺术进行简化和变形,以满足现代建筑装饰追求简约、自然的审美意趣。少数民族传统建筑装饰艺术虽然丰富多彩,但也略显繁琐,尤其是反映同一精神文化内涵的题材往往在一个相对有限的空间内频繁出现,很难适合现代生活追求简约、自然和高雅的审美追求。有鉴于此,在将少数民族传统建筑装饰艺术应用到当今室内室外装饰时,一方面应当对古代装饰艺术复杂繁琐的图案和情节离奇的故事题材进行概括性简化,紧紧把握传统装饰艺术的精华和神韵,删除多余的层次和琐碎的枝节,从而营造出一个凝练而集中的主体形象,满足现代人向往古典而又追求大方简洁的多元需要;另一方面还要注意在实际操作中根据现实的装饰需要对传统建筑装饰艺术的固有形态进行有意或无意的调整、变形,使其更加符合现代审美对图案风格、形制结构和多样功能的新要求。少数民族传统建筑装饰艺术作为少数民族传统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独具东方艺术魅力的审美情趣,渗透了少数民族审美的旨趣,以及中国传统文化讲求“中庸和谐”、“天人合一”和阴阳交生的人文内涵与文化境界。少数民族传统建筑装饰文化的本土化和民族化可以为世界装饰文化注入特有的东方活力。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除了人口数量占多数的汉族以外,还有众多的少数民族。特别是西南地区,包含了大多数的少数民族。从历史上看,少数民族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西南是一个少数名族集中聚居的地区,西南少数民族历史上被称为“西南夷”或者“南夷”等。西南少数民族不仅种类众多、历史悠久、文化多姿多彩,而且还是一个极其独特的民族构成群体。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的民族特色,文化艺术各种各样,他们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相互交流,相互促进,为创造祖国光辉灿烂的历史和绚丽多彩的文化艺术都做出了相当重要的贡献。
在艺术方面,中国艺术的发展不是孤立的,而是处在不断的与外界的交流之中,在古代这种交流多半是在各民族之间进行的,这就决定了少数民族艺术在交流上的桥梁地位,也决定了少数民族艺术在中国美术发展史上的重要作用。
中国少数民族有着丰富的美术传统。从远古的时候起,大量的岩画都发现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是古代少数民族的作品。岩画在原始艺术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全世界都发现了岩画。岩石可是世界上最早的画布,先民在岩石上刻画和涂绘,来描绘他们自身的生活,以及想象和愿望。中国的岩画与民族艺术的关系更精密相连,中国的岩画大都发现在边疆地区,是古代少数名族先民的艺术遗存,中国一些重要的岩画点也是在民族艺术调查时发现的,由于这些资料特别缺乏,岩画就成了研究民族历史、民族艺术、民族习俗的极端宝贵的资料。岩画中的各种图像,构成了文字发明以前少数民族及其先民们的最初文献,岩画不仅涉及史前人类的经济、社会和经济情况。同时岩画作为人类以审美的方式把握世界的精神产品。它还以其艺术、其美打动人心,因此它又是人类最早的艺术品。
近年来,我国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进入了新的阶段,对文化和艺术的保护、传承意识越来越强。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新媒体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传播方式。在我国,少数民族文化和艺术是民族文化的瑰宝,剪纸艺术作为民族艺术的分支,传承了少数民族上千年的文化艺术,那些深藏于少数民族背后的民俗文化、历史情感、宗教秘俗,展现为剪纸艺术中的喜怒哀乐、宗教仪式、子孙祈福等艺术符号。剪纸艺术借用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传承个性化的艺术语言。近年来,部分少数民族题材的剪纸艺术作品由于缺乏创新,在艺术表现形式、用途上都难以满足现代人的诉求。尤其是步入互联网时代后,大数据科技充斥着现代人的生活,更多的人开始思索传统艺术如何与现代科技、生活接轨,这也是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互动的结果。康定斯基在20世纪曾经预言:“未来的艺术形式将会把各种艺术手段结合成一体,并且会超越所有单一种类的艺术手段,产生出壮丽的综合成果。”
一、少数民族题材的剪纸与动画艺术结合
数字时代的到来令新媒体技术迅猛发展,动画艺术也借此东风在各个领域中展现了更多、更新的艺术形式,将传统的动画形式与三维动画等构建成新的动画艺术形式,沿着数字化的方向不断推陈出新,将视觉、听觉、触觉上的感受通过镜头表现得绚丽多姿。少数民族题材剪纸更多的是追求质感和形式上的审美,少数民族题材剪纸与动画艺术的结合,可以从二维动画的角度表现故事情节和地域环境,将不同少数民族题材的剪纸文化通过二维动画传播,利用虚拟空间的维度表现。新媒体传播的主要手法也借助交互形式,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如通过微信、QQ、微博等互联网交互方式进行少数民族题材剪纸艺术的传播,这样不仅可以增强民族间的互动,也可以通过新媒体对艺术进行新的创作和传播。通过与观者的互动和沟通,将剪纸艺术进行新的解析与重构,通过新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创作出新的艺术作品,通过三维动画广泛传播。三维动画艺术与少数民族题材剪纸艺术结合,两者在审美情感的追求上是和谐统一的,对于故事的情节、场景、人物、颜色等符号的安排与虚拟空间的构成应讲究艺术性。少数民族题材的剪纸应原汁原味地传播出去,在二维、三维动画艺术的空间里找寻自己的一席之地,通过独特的地域、民俗题材,将新的创意与传统的民俗剪纸情节脚本交融,生成数字化的三维表现形式。少数民族题材的剪纸形式在动画艺术领域传播,以民族的瑰宝赋予二维、三维动画艺术更丰富的符号语言,通过科技信息数据的不断创新,删繁就简,在视频或平面的后期制作中,借用虚拟科技等手段,将传统难以获得的效果通过技术手段呈现出来,不受时间、空间的局限。将剪纸艺术的技术、故事情节通过镜头语言表现,解放了思想,革新了思维。少数民族题材剪纸融合新媒体技术手段,不仅在创意创新上融入了更多的符号元素,从二维、三维的角度丰富了艺术语言,刺激了大众的审美需求,激发了大众审美对于传统艺术的神往,也是传统文化中文化与民俗的体现。
二、少数民族题材的剪纸与网络传播结合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时代的科技发展,传统媒体受到新媒体的冲击,各媒介间的融合日渐加深,也催生了新媒体艺术的新型审美理念与审美追求。正是新媒体的低门槛,催生出一系列的新艺术表现手法和跨时代的新艺术家。他们根植传统文化,衍生大尺度的探索模式,在大数据时代找寻自己的一席之地,以网媒为中心辐射观者大众。过去一段时期,少数民族题材的剪纸作为展示民间文化艺术的重要力量,却一度受制作流程与地域的限制仅仅在当地流传。改革的浪潮影响着人们对于传统手工艺术的看法。数码产品与互联网充斥于人们的生活,新旧技术的交替必然成为这个时代的主要话题,少数民族题材剪纸艺术也必将搭上网络传播的顺风车,从而将民族的东西推向世界。少数民族题材剪纸和网络传播融合,一方面,网络数字媒介随着科技的发展不断推陈出新,为少数民族题材的剪纸艺术带来了技术上的升级与外观上的包装,透过三维空间来加深材料的质感,从静态转换成动态传播也是一个新的突破;另一方面也体现了科技与艺术的融合,立足于传统剪纸艺术的根基,找寻少数民族题材剪纸新的艺术空间,利用新的媒介手段创作出不同的交互性作品。
三、少数民族题材的剪纸与本土文化结合
不同的少数民族题材剪纸在文化上是大相径庭的。不同的少数民族地域环境不同,文化、宗教、艺术的表征也各异。文化上的认同与民族性的认同在倾向性上是一致的,文化中又具有民族性的延伸。剪纸艺术是民族文化的分支之一,民族文化烙印在剪纸艺术的审美构建上,剪纸艺术包含深厚的民族感情。少数民族题材剪纸离不开本土文化的沃土,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情感与文化内因,是少数民族在长期发展与传承的岁月里对于文化和民族的精神需求,是剪纸艺术的心的纽带与诗意的栖居地。少数民族题材的剪纸艺术在民间艺人手中代代相传,是劳动人民集体的艺术结晶,是各少数民族文化的表征,也是少数民族文化的符号印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千年,对于现今和历史都有深刻的意义,保护好、传承好文化遗产是重要的。尤其在打造剪纸艺术这个传统文化产品品牌形象的过程中,本土文化是不可或缺的。文化源自创造,创造不能没了传统,一个民族的发展在艺术上的突破必然离不开本土文化的滋养,它反映了一个民族在日常生活和人文环境下的心理需求与认同感。不论是哪个少数民族题材的剪纸,在艺术形式上对喜怒哀乐、装饰、故事情节等的表现,都植根于本土文化的内涵,肩负着传承、保护、创新的重要使命。当前,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文化艺术传播方式百花齐放,各民族交往密切,便利的交通有利于加深各民族的紧密团结、沟通交流。寻求少数民族题材剪纸艺术的精髓,将民间剪纸艺术传承、推广开来,立足于本土文化,不断求新求变,可以避免各民族丰富的传统技艺与民族文化的消亡。
参考文献:
[1]栾伟丽.动画造型与民间美术.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
[2]孙立军.中国动画史研究.商务印书馆,2011.
[3]陈竟.中国民俗剪纸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4]王光敏.剪纸文化.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6.
一、开发少数民族地区旅游软件的意义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民族文化旅游已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古朴的各少数民族风情——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大多植根于秀美的自然环境与悠久的社会历史之中,特色鲜明,底蕴深厚,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少数民族地区旅游资源非常丰富,随着旅游信息化的不断推进,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得到快速的发展。但也存在景点信息服务不能满足消费者需要的问题,很多景点没有自己的域名,只在其他网站链接几个网页,或者信息平台信息更新慢,旅游者无法及时获得景点的新节目、新动向,无法与景区在网上交流;同时网站的个性化定制服务能力弱,根据旅游者的特点和需求组合定制旅游产品、提供个性化旅游线路建议等方面做得好的平台很少,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在信息技术日益普及的环境下,开发小巧灵活的少数民族地区旅游软件为广大公众服务,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少数民族地区旅游软件的功能需求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从遥远的古代起,中华各民族人民的祖先就劳动、生息、繁洐在我国的土地上,55个少数民族的同胞们互敬互爱、相互扶持,为中华民族文明和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而贡献自己的才智。通过调研,发现还没有一个针对少数民族旅游信息查询的软件平台,所以急需创建一个系统平台,来实现对少数民族旅游信息的输入、查询、维护及修改等功能。以减小少数民族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方便管理和保存,并为广大少数民族旅游管理者和旅游者提供一个快速浏览和查询少数民族地区相关旅游资料的软件平台。
针对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存在的景点信息服务不能满足消费者需要的问题,设计开发一套软件平台,提供各景点各种信息查询,为旅客提供各种个性化服务,提供互动交流平台。同时该平台具有强大的后台管理功能,为旅游企业对景点信息及游客信息的管理提供很大的便利,更有利于景区的快速发展。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以汉文化为主;各少数民族都保留各自传统的风土人情和文化习俗,在这个民族平等融合的基础上,国家得以繁荣和进步,也使得越来越多的人渴望到少数民族聚集地区去旅游观光,如何利用软件来管理和查找各民族的相关信息?如何更加有效地为广大旅游者和少数民族工作者提供一个快速浏览和查询少数民族相关资料的软件?少数民族信息管理软件包括的信息众多,比如:56个少数民族的基本信息、景点介绍、民族地域分布基本信息,以及少数民族的图腾、服饰、习俗信息,等等。由于中国少数民族众多、信息量大,因而少数民族信息的管理成为一个工作量大且繁琐的工作,各类信息的查询也很复杂。通过开发“少数民族旅游平台系统”软件,可以实现对少数民族旅游信息的输入、查询、维护及修改等功能,最终减小少数民族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方便管理和保存,并为广大旅游者提供一个快速浏览和查询少数民族相关资料的软件平台。
三、对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建设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少数民族地区旅游软件是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设计制作的,其展示形式不同于其他的旅游软件。主题明确;采用原始、详实、真实、可信的历史文献、图片资料;辅之以艺术性的设计,使读者深刻感受到少数民族地区民族文化的深刻内涵。同时,更是人文素质教育的有机载体,使读者在了解各民族历史的同时,深刻感受我国56个民族团结友爱、开拓进取、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对加强民族团结、少数民族文化建设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1.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
现代社会网络和信息技术的普及,网络成为我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少数民族地区旅游软件实现了网络传输,使游客快捷了解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文化,进一步吸引更多游客来旅游,显示少数民族文化宣传和经济发展的双效应。
2.少数民族旅游软件制作的应用价值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游客对旅游信息的索取越来越讲究效率与速度,少数民族地区旅游软件是对全国少数民族旅游资源的整合与浓缩,使游客在更短的时间内通过网络或手机或其他多媒体设备更快地搜索到相关信息,便捷游客的出行和对景点的选择。
四、增强对少数民族文化的进一步了解
少数民族文化是指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并负载的具有本民族特点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它包含各少数民族物质生活、社会生活及精神生活的各个方面。有学者把它分为以下几类:衣、食、住、行方面的生活文化;婚姻家庭和人生礼仪文化;民族传承文化,包括民族文学艺术、民族歌舞、民族游乐等;民族工艺文化;民族信仰、民族巫术文化;民族节日文化,等等。
我国拥有55个少数民族,每个民族的文化体系都蕴涵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也可以说少数民族文化是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源泉。
任何一种民族文化的内在构成部分都可以分为:显性文化,包括富于民族特色的服饰、饮食、建筑、交通工具、生产工具等;隐性文化,如各民族的伦理观念、价值观念、审美观念等;显性与隐性的混合文化,如家庭婚姻、人生礼仪、、风俗习惯、节庆节日、民族艺术等。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是指那些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所利用,并可以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少数民族文化因素。这种吸引力因素就是少数民族文化旅游的最佳资源。
各少数民族凭借其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事项,以其丰富的内容、浓烈的地方特色、深厚的文化底蕴、鲜明的民族特点,构成少数民族文化旅游开发的丰厚资源。由于其满足了游客的“求新、求异、求知”的心理需求及“追求审美和愉悦体验的本质规定”,日益受到旅游者的青睐。
以上几方面的意义不是孤立存在的,他们有着必然的联系,任何一方面的发展进步都会影响其他方面。少数民族地区旅游软件的开发是一种科学与艺术的结合,是新型的少数民族文化旅游导航图。它将融合图形、图像、文字、声音、视频、动画和虚拟现实为一体,具有生动、形象的特点。它是推动少数民族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媒介和重要的软件建设项目。少数民族地区旅游软件的开发将在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产业快速发展过程中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使读者能够在阅读时深刻地体会各少数民族的文化内涵,并潜移默化地受到少数民族文化内涵的感染,使少数民族文化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在当今世界飞速发展之际,环境污染以成为了全世界以及全深圳市共同面临的重点问题。深圳作为一座国际花园城市,却出现了另一番不协调的景象:深圳河水变得混浊、发臭;汽车尾气弥漫着整个城市的上空,变的灰蒙蒙的;公园里随处可见果皮垃圾;到处都有牛皮癣小广告……。善待城市环境,对于每一个家庭都非常重要,我们不能为了一时的痛快给自己带来灾难。为了让天更蓝,让水更清,让我们的深圳更加清洁美丽,所以,我建议大家:一、爱护环境,保护水资源,节约的用水,不要让眼泪成为最后一滴水。
二、垃圾分类,废物利用,保护再生资源,要有限的资源,无限的循环。
三、少用一次性物品与筷子,多多种树,让树更好的美化深圳。
四、尽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降低噪音,减少汽车尾气污染。
我们只有一条深圳河,她如果被污染了就不再清澈;我们只有一个深圳,她如果被破坏了就不再美丽……。保护环境取决于我们每个人的行动,取决于你、我、他。为了绿色,为了这美丽的深圳,让我们行动起来,从我做起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