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课外体育活动计划大全11篇

时间:2022-11-09 13:47:11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课外体育活动计划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课外体育活动计划

篇(1)

课外体育活动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不可缺少的途径,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是丰富学生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课外体育活动是最受小学生欢迎的一种活动方式和教育方式。小学生在课外体育活动中愉悦身心,积极探索,主动学习,积累经验,增长知识,开阔视野,认知社会,其情感和能力都会得到很好的发展。

目前农村地区大多数小学还存在着比较严重的忽视课外体育活动现象,其具体表现为活动计划无落实、活动时间无保证、活动开展无场地。再加上师资匮乏,器材缺少,以及家长只重视孩子的智力培养,望子成龙心切;教育主管部门制订的教育评价机制偏重教学成绩等各个方面的因素,造成农村小学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的随意性、无序性和盲目性。要走出困境,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五个方面入手。

一、学校应高度重视,搞好计划

在学期之初,可由教务处制订全校性的课外体育活动计划。为使计划切实可行,应在计划制订前广泛征求全校教师和学生甚至学生家长的意见和建议。比如,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经典课外体育活动,如踢毽子、丢沙包、滚铁环、跳绳、跳马、打弹弓、转陀螺等游戏,不仅蕴含着丰富的体育锻炼因素,而且几乎不用花钱,可以将这些传统游戏作为小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内容。学校在制订课外体育活动计划时,就可以考虑这些传统游戏。学校的计划要分解到各班。每个班主任要在全班学生的共同参与下,联系本班学生的年龄、性别、特长、爱好等制订出内容丰富、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强的班级课外体育活动计划。比如紧密联系学科学习的数学竞赛、猜谜语、诗朗诵活动,还有针对学生兴趣爱好而举行的棋类、球类、歌咏、绘画、书法活动,也有联系学生思想实际开展的主题班会、队会活动,甚至还有针对六年级男女生身体、心理发育特点的“三理’’教育活动。每周一两次班级课外体育活动,每月两次校级课外体育活动,再加上学生双休日、节假日进行的小群体、个体课外体育活动,不仅使学生的课余时间丰富充实,而且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实现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均衡发展。另外体育教师要爱岗敬业,努力拼搏,协助学校领导、老师做好各项工作。勤奋、踏实工作,干出成绩,争取学校领导对学校体育的重视。争取班主任和其他授课老师的支持。

二、要多联系、多配合

学校体育工作内容繁多、复杂,尤其课外体育活动,仅靠分管领导和体育教师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课外体育活动的许多工作要靠班主任去实施、配合、检查、督促,所以体育教师要经常同班主任保持密切联系,配合班主任共同管理和教育学生,才能得到班主任有力的协助、配合和支持。注意发挥其他老师,特别是体育运动方面有一技之长的教师的积极性,让他们组织带领学生进行体育活动,既增进了师生友谊,增强了学生体质,丰富了课外体育活动的内容和形式。

三、积极宣传。争取支持与帮助

在新课改形势下,学校不能再将角色定位为“象牙塔”这样一个封闭的形象,而应充分认识到,学校教育只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校要实现素质教育目标,必须积极对外宣传,主动与家庭、社会进行沟通交流,寻求合作、支持与帮助。学校还利用家长会这个平台,向广大学生家长讲解素质教育理论,新课程改革理念,让家长认识新课改,接受新课改,支持新课改,参与新课改。这样不仅改变了家长们过去只重视孩子智育,不支持孩子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观念和做法,而且使家长主动花钱为孩子买课外书、象棋、跳绳、羽毛球、乒乓球、画笔、乐器等活动器具,解决了学校课外体育活动器材缺乏的问题。

四、成立课外体育活动研究小组,提高课外体育活动的指导水平

篇(2)

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份,开展课外体育活动,可以增加同学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融洽人际关系;可以和睦班级关系、调节紧张的学习;可以弥补学习、工作和生活等造成的人际疏离。

课外体育活动是学生在体育课以外从事体育锻炼的补充与强化。它以发展身体、增强体质、丰富业余文化生活为目的,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证学生体育任务完成的重要手段。课外体育活动作为体育教学的延伸,对于进一步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健康水平、培养自觉参与和团队精神,推动和谐校园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到阳光下、到操场上、到大自然中去陶冶身心。可以宣泄消极情绪,减轻精神压力,调节心理平衡,预防和缓解由校园各种矛盾产生的不稳定因素。它可以形成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团结合作、健康向上、充满活力的校园风气,可以形成平等参与、遵守规则、公平竞争等现代意识,能够丰富同学们的文化生活,培养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为和谐校园建设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积极参加作为学校体育重要组成部份的课外体育活动,通过体育锻炼,不仅可以强健体魄,全面而充分地展示人的体力,挖掘人的身体素质和潜能,而且可以为充分展示人的脑力、充分挖掘人的智力素质和潜能,提供充足体力、充沛精力和良好心理品质,对于真正实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有机结合,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课外体育活动通过强身健体可以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塑造和谐氛围。通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课外体育活动.培育符合学校传统和特色、体现时展和社会进步的校风、学风、教风.发挥共青团、学生会、班集体和学生社团的桥梁纽带作用,引导鼓励广大学生进行自我锻炼、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不断增加和谐因素、化解不和谐因素,推动和谐校园建设,切实开展好学校课外体育活动,走出课堂,重新接近自然、回归自然、关心自然.实施好“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促进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大力推动“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使“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课外体育活动是在学科课程之外,以活动为中心,通过活动过程实现学生主体作用,从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一种形式,是体育教学的延续。为此,通过我多年从事体育教学的研究与经验,对开展课个体育活动有如下几点建议:

一、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原则

1、课堂体育教学应注重科学、合理、规范、灵活的教学原则,全面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

2、注重体育教学理论和科研能力的提高。

3、体育教学应明确德育教育的渗透,确实落实素质教育。

4、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注重课外体育活动,配合团委、各系部搞好各项体育活动,为体育节服好务。

5、培养一支训练有素、素质过硬,在学校的各项体育活动中,能起到先锋带头作用的学生体育骨干队伍。

二、课外体育活动开设方式:

开展课外体育活动一般可以包含两和种形式:集体性活动和个别化活动两个方面。集体性活动可以由学校团委与体育教研室根据学校的要求统一组织开展集体性竞赛或集体活动。个别化活动主要在教学部门的组织下,由体育教研室和任课教师具体开展,可以根据学生特长、兴趣爱好,以学生自愿报名和学校集中选拔相结合的方式确定活动人选,可以是学生全员参加或是部分参加。

三、课外体育活动开设计划与内容:

每学期开学后的一周内,由团委提出本学期课外体育活动开设的具体项目、时间;体育教研室负责具体组织、辅导教师、活动计划,上报教务处,并由教务处根据体育教研室上报材料编排活动课计划表和活动学生花名册,发给体育教研组室和各班级辅导教师。

四、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考核方式与考核内容:

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的考核成绩可以由体育教师结合学生的平时表现综合评定,评写等级为优、良、中、合格与不合格四个等级。

考核内容可以按单元计划中考核的办法提前进行考核,课外体育活动到第一阶段结束后,可先学生根据下面三个方面自评:A、出勤情况。B、学习态度。C、锻炼效果。最后由教师通过对学生体育基本动作的掌握情况进行考察。(体育基本动作掌握情况可以重复考核直到满意为止)

五、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日常管理

1、体育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具有同等的地位,是学校课程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全校教师应予以充分重视,努力转变教育观念,为体育活动课的开设创造良好的条件。

2、体育活动课辅导教师要对参加本活动的学生认真引导,严格管理。活动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教师只作必要的引导,把时间让给学生,鼓励学生积级参与,主动锻炼,分组拓展,强身健体。

3、学生在经确定参加活动后,应严格遵守学校纪律,不得迟到、早退、旷课。要听从辅导老师指挥,认真按时完成活动内容,达到活动目标。

4、活动过程中,教师、学生要提高安全意识,加强安全防范措施,文明礼貌,遵纪守法,使活动过程顺利实施。

篇(3)

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重要组成形式。它是体育课的延续与补充,它不仅可以锻炼身体,开阔视野,也是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高尚情操的重要一环。那么,如何加强初中体育的课外活动呢?

一、开展体育课外活动的意义

1、学生终身体育发展的需要

当今运动种类层出不穷,《体育法》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贯彻实施,终身体育观念将逐渐普及,学生在未来发展中将处在何种环境和条件进行何种类型的运动,这都取决于习惯及创新意识的良好培养。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习惯”。这些习惯的形式,创新意识的培养不仅在体育课堂上的重复练习,而更重要是在课外更多时间的学习、训练,让学生在不同的环境下用学到的东西创造性地解决将来可能遇到的问题,开展课外体育活动是符合这方面的要求。

2、实施“全民健身计划”,也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

《全民健康计划纲要》明确指出,全民健身的主体是青少年,也就是我国各级学校的在校学生,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非常重视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而真正落实到实际行动上的并不多,其主要原因就是各级学校对全民健身只是谈在口头上,没有落实到实际行动上,更没有充分认识到广大青少年才是全民健身的主体,换句话说,没有认识到开展全民健身的主要目的就是增进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而开展课外体育活动而以俱乐部的形式也是很好与全民健身计划是一致的。

3、延伸体育课堂,克服体育活动时间的不足

开展课外体育活动,可以弥补学生正常上课期间活动时间不足,使学生熟悉掌握运动技术或形成“一技之长”;可以丰富课余生活;可以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同时,也符合“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锻炼学生的体魄。

4、促进学校体育整体协调发展,为竞技体育培养后备人才

开展课外体育活动,将对学生进行各种体育技能的训练,同时还有利培养“一技之长”。在班、年级和学生各个层次上都有条件普遍建立各自的运动代表队,推动学校各种运动竞赛的广泛开展。促进学校体育的整体发展,并使学校真正成为培养运动人才的摇篮,也利于挖掘、发现有运动天赋的学生,促使其迅速成长,为国家源源不断地输送竞技运动后备力量,对有效解决我国竞技运动发展中存在后备人才缺乏、后劲不足的老大难问题具有现实意义。

对学校体育而言:第一,初中体育是人生接受教育的一个阶段,又是与社会体育的衔接点;第二,初中体育不仅要讲究近期效果,保证学生在校期间有充沛的体力顺利完成学业,而且还要追求远期效益,使学生学会科学健身方法,养成锻炼习惯,使其终身受益;第三,终身体育思想要纳入体育活动课程改革之中,培养学生体育与健康意识,从健身目标出发,使竞技运动教材化,激发学习兴趣,改革组织方法和评价方法;第四,课外课内有机结合,充分发挥课外体育活动在培养学生体育与健康意识的有效手段,是实现体育教学目标赶快不可忽视的环节。

二、加强初中体育课外活动的策略

1、加强课外和课内相结合

课外体育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课堂讲授的知识、技能和技巧的实践应用,而课内讲解能丰富和充实课外体育活动的内容,二者有机的结合有效地增进同学们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学生只有掌握了一定的运动技术、技能,他才能有所尝试,如果他们的体育基础一片空白,你叫他们又怎能积极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呢?也就无从谈起体育兴趣了!当然,仅仅靠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技术技能,学生的体育运动技术水平毕竟有限,这就要很好地结合课外体育活动,通过课外体育活动,使学生在课堂上所学会的技术技能得到锻炼、掌握、巩固、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就会慢慢培养起来。

2、改革课外体育活动,发展学生的特长

篇(4)

 

1. 前言 

课外活动作为学校体育中一个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课外体育活动好与坏,直接影响体育的发展。如何理解和认识体育教学与课外活动,以及课外活动在学校体育中的地位与作用,以及如何开展新型和谐的课外体育活动,这是值得我们去认真思考与探讨的问题。 

体育课程的改革应该是全方位的,不应该和学校其它体育工作孤立起来,实现课堂内外互为补充促进的新型学校课外体育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课外体育活动在学校体育中的地位、作用及现状分析 

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体育教学、运动训练相辅相成,共同完成学校体育的目的任务。课外体育锻炼是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学生有年龄、性别之分,体质强弱千差万别,对活动内容要求各不相同,承担负荷的能力不一。因此,在安排学生体育锻炼时必须考虑上述的不同特点,采取区别对待的方法。 

现在很多学校开展课外体育活动可以说困难很大,学校运动场小,人数很多,怎样在现有条件下,合理科学开展课外体育活动值得我们探索。我们传统的认识是把课外活动理解为教学的继续、延伸和补充,这种理解至今也不能说是没有道理的,应当怎样正确地理解和认识教学和课外活动的关系?既看到两者的联系,又承认它们之间的差别,可能是比较符合教育和教学规律。 

 

3. 课外体育活动课程内容的创新研究和最佳开展方法探索 

根据对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现状调查结果的分析,以及本校的实际情况,建立相应的管理体系来组织与实施课外体育活动,经过一年左右的实践,我们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无论是从运动队的训练,还是学生达标成绩的考核,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以下是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的探讨: 

(1)建立课外体育活动管理体系。 

课外体育活动由于内容项目形式多样,参与人员多,故进组织、协调的工作量大,仅靠体育教师的努力很难的。因此,建立一个有校领导及有关人员共同参与管理的课外活动管理体系是必不可少的。对此,我校的具体做法是,由教导处具体负责;由体育组、校学生会,以及各班主任组成管理网络,把课外体育的具体项目,任务、组织形式和规模大小根据要求给各部门具体组织和实施。如每年的地县级体育竞赛活动的运动队组建和训练,每年一次的校田径运动会由体育组具体实施。这样就形成了一个严格的体育课外活动的管理体系,各负其责,既减轻了体育教师的过重负担,又使各项活动落到实处。 

(2)注重“面向全体”。 

 

课外体育活动的一大特点就是全体参与。为了落实全体参与,首先在体育活动的内容选择上有利于大众参加,主要安排有:每学年第一学期十月至十二月开展冬季长跑活动,第二学期整个学期开展全校跳绳活动。这两大体育活动贯穿了整个学年,活动要求全校师生共同参与,冬季长跑规定每人每天晨跑不少于1000米,跳绳每天不少于1000次。而十二月份为期两周的体育节,更是天天有活动,个个有比赛的体育盛会,真正体现了全体参与性。 

 

(3)强调“个性发展”。 

在各项体育活动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首先学校安排的体育活动内容丰富多彩,为学生搭建了便于他们发挥体育特长、展示体育才华的活动平台,可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选择。在活动的设置上也考虑到班级差异、个体差异,学校体育活动形式、内容尽量体现多样性和趣味性,力求使更多的学生容易获奖,更多地去体验体育的成功感受,有利于不同类型的学生发挥他们的特长。对体育特长生我们则注重在课外体育兴趣小组活动中去发展他们的体育特长。 

(4)注重课外活动组织形式多样化。 

课外体育活动的目的和功能就是使更多的人有更多的时间参与体育活动和身体锻炼。应选择以身体活动为主,并能使较多人参加的活动项目,使学生紧张的学习之余能得到及时的调整和放松。 

(5)注重课外体育活动的功能。 

课外体育活动的功能从根据上讲还取决于课外体育活动本身所固有的特点和学校教育的需要,其最终目的就是使学生能积极的参加,保证在校期间有足够的身体活动时间,增强体质和体能,使学生有充沛的精力进行文化课的学习,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6)体育与健康意识习惯的培养。 

体育与健康意识是人们对体育客观现实的反映,培养学生终身体育化,关键是强化学生的体育与健康意识,使其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学校体育终身化已被我国教育界所接受和认同。同时,随着全民健身计划的启动,学校体育的作用日益突出,学校体育的任务更明确、更艰巨。课外体育活动作为学校体育教学的延伸,反映一个学校的体育教学水平和学校管理工作。 

4. 体育课程改革下构建和谐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的思考 

 

许多中小学校都面临着学校课外体育活动中体育活动场地狭小,器械问题,危险因素,运动中的身体冲撞,对抗引发的人身冲突等问题,这对完成体育教学任务造成了较大困难。

教师要加强技能指导,让学生由体育兴趣向体育习惯转移。“对自己从事体育活动能力的自信是形成体育习惯的首要条件”,一般地说,学生对自己从事体育活动能力的自信程度越高,越倾向于自觉地参加课外活动,比如,一个学生自认为具有从事打篮球的能力,他就会很乐意地去参加篮球运动。而多次参加篮球运动的锻炼实践,则有助于其体育习惯的形成。 

为了让课外体育活动更能起到激励作用,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各项体育活动评奖既重视结果更重视过程,把体育活动的参与表现情况也作为评奖依据和内容,设有“积极奖”、“优秀奖”、“组织奖”、“精神风尚奖”,极大地调动了每位学生的体育参与热情。而各项体育评奖都将列入学校整体的班级评估中去,个人获奖都进行照相公榜,这样,班级、师生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在评价中得到充分的调动,使课外体育活动和谐开展。 

 

5. 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科学管理探索 

 

管理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课外体育活动的质量和效果。良好的管理使课外体育活动沿着健康、有效的方向发展。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形式如下: 

(1)制定计划要明确规定课外体育活动管理的目标,提出具体任务,确定完成任务的具体措施、负责人及完成指标,并以计划的形式统一有关管理人员的工作,使他们明确各自的任务和工作职责的相互关系,以达到高质量地完成管理任务。 

(2)组织实施是管理好课外体育活动的关键。首先建立好各项规章制度,使各项工作都有章可循,按章办事。其次调动每个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专长,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益。 

(3)反馈修正是不断改进和完善课外体育活动管理的重要环节,反馈是控制系统把信息输出,又把其作用结果返回,并对信息进行修正调节的再输出,以达到预定的目的。 

(4)检查评定对课外体育活动逐步向计划化、制度化、规范化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5)较大规模的竞赛列入学校工作计划,如田径运动会,逐步形成制度固定下来。从学校实际出发,制定竞赛规程,培训好裁判员,加强场地器材检查,合理布置,严格竞赛纪律,注意安全管理。 

 

6. 小结 

 

新型课外体育活动的构建要以体育课程改革的先进理念为理论依据。重点突出“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思想。 

体育课程改革下的新型课外体育活动要为体育课程改革服务,并互为补充促进,共同为学校体育改革作贡献。 

新型课外体育活动体现了学生主体作用,有效地促进了“健康第一”、“终身体育”思想的贯彻和落实,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体育个性得以发挥,特长得到发展,学生体育实践、应用、创新能力得到培养和锻炼,并且推动了学校整体体育工作的提高。 

 

参考文献 

[1] 楚继军汤起宇《普通高校群体运动竞赛内容的改革》 

[2] 鲍源林崔承军《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篇(5)

1.对质量不够重视。课外体育活动计划的制定、内容的选择、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的调控是活动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部分学校执行活动计划不严肃,随意更改或取消活动,尤为普遍的是活动过程散乱,教师只管把学生放出来,而不管活动的内容、组织及方式,忽视了活动过程质量的管理。

2.组织管理机制薄弱。学校对活动阶段任务的动态分析和调控做得比较差,缺少总体统一的导向。少数学校课外体育工作无计划、无总结,对活动过程和组织人员没有检查措施,没有把工作的成绩列为教师考评的内容,影响了教师积极性的发挥,削弱了管理的导向作用。

3.质量评价体系不健全。课外体育活动质量主要是提高互动质量的一种动力,是质量管理的关键环节。目前大部分学校课外体育活动质量的评价大多局限于学期或学年总结性评价,而忽视了对形成结果的各阶段活动、质量的评价,对影响活动质量的活动内容、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缺乏严格的要求和质量评定标准,忽视了活动过程的评价和导向作用、激励效应。

二、针对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改进意见

篇(6)

体育动机是学生将体育愿望转变为体育行为的心理动因,是发动和维护体育行为的内部力量,反映了学生的需求和愿望,并体现在意志行动过程中。它产生的主要原因除了对体育锻炼的意义目的的明确认识、周围的体育运动气氛外,关键是大学生在主动参与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即能否体验运动的乐趣,体会到体育的社会功效与健身功效。

从调查结果表明,延安大学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动机不是单一的,是多方面的。从总体来看,参与动机依次排序为:健身需要(64%),娱乐需要(63%),调节情绪(55%),交际需要(17%),其他(12%)。数据表明延安大学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有较好的动机,目的较明确。但是,从女生来看,调节情绪的需要较多,其次是健身需要,可见,课外体育活动对体质较弱的女生的调节情绪作用较为突出。

二、大学生对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态度或兴趣

体育态度是人们对体育现象在自身生活中重要程度的评价。由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对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感兴趣的人数占调查人数的80%,说明体育活动对大多数学生还是有一定的亲和力,有较正确的主观认识和积极态度。但调查结果有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就是持无所谓态度的男生为12%,女生为19%,并有2%的男生与9%的女生持不喜欢的态度,对课外体育活动抱有冷漠态度,这是一个潜在的体育活动群体,应引起体育教师的重视。建议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采取思想教育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提高学生体育活动的自觉性与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尽最大可能提供与满足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要求和条件,以激发和培养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兴趣。

三、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情况

1.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项目情况

从调查的众多体育项目中可以看出,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自己喜欢的、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进行锻炼,具体情况为:男生多选择篮球、足球等具有对抗性的运动项目,而女生则选择轻松、优美、舒缓、温柔、趣味性强的项目,如:羽毛球、健美操、交际舞、登山等。造成此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男生和女生的生理、心理上存在差异。男生和女生在项目选择上有一个共同点,即散步、慢跑为首选项目,原因在于散步、慢跑不受场地、器械的影响,运动量不大,对技术要求不高,是最直接简便的运动方式。对长期处于紧张学习压力下的大学生精神情绪有较大的调节作用。因此,这项运动是在校大学生较喜爱的运动之一。从调查结果还可以看:乒乓球、羽毛球、滑旱冰项目较受大学生喜爱。这类项目对学生体质要求不高、运动量适宜,有对抗性一面又有娱乐性一面,适合社交活动的开展。在此建议多为学生开展小球类运动项目比赛,以提高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时间情况

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时间是衡量学校课外体育活动开展情况的主要指标之一,是保证大学生体育锻炼效果的基本条件。从调查结果看:参加活动时间为60min左右的占24%,居首位;45min左右的为22%;20min左右的为20%;90min 左右的为17%。可见有63%的学生都能达到课外体育健身的时间标准,仅20%的学生活动时间较短,另外有17%的学生有偶尔参与或不参与的现象,这样就有37%的学生就不能达到课外体育活动时间要求,这一点应引起相关部门及教师们的重视,多向学生教授如何科学的进行课外体育活动。

3.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次数情况

从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次数调查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同学每周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次数基本达到了全民健身计划提出的每周不少于2次的要求。其中2-3次/周,占39%;4-5次/周,占29%;6次以上/周,占10%,其规律是随着运动次数的增加人数减少。其中偶尔参与或不参与的就占到了22%。从男女性别看,偶尔参与或不参与女生(25%)比男生(6%)较多,这一特点与女性的性格特征有关,如安静、温柔等,建议各院系应多为女生开展一些适当的运动比赛,如跳绳、踢键子等。通过实地考察与同学座谈发现运动次数与体育意识、活动习惯、场地器材条件和体育活动气氛等因素都有关系。

4.影响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因素情况

篇(7)

一、创建“五位一体”高校阳光体育运动体系

阳光体育引导学生走出教室,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掌握1至2门体育运动技能,每天锻炼一小时,养成良好体育锻炼习惯,培养终身体育思想,全面提高体质健康水平。高等学校在体育教育工作方面有着不同于中小学独特的优势,创建融体育教学、《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课外体育活动(群体活动)、体育竞赛、体育科学研究“五位一体”高校阳光体育运动体系,传播阳光体育运动新观念,是推动阳光体育在甘肃省高校的全面开展,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和举措。

1、体育教学“四结合”新思维阳光体育要求大学生掌握1至2门体育运动技能,高校体育教学是大学生学习和掌握运动知识与技能的主要途径,离开体育知识与技能,阳光体育运动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高校体育教学“四结合”新思维应为课堂体育教学与课外体育锻炼相结合;体育教学成绩评定与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相结合;体育课堂教学内容与阳光体育运动相结合;体育教学与课外体育训练和体育竞赛相结合。

2、全面贯彻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是高校体育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阳光体育运动的重要内容,高校应抓住这一契机,成立学生体质监测实验室作为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专门机构,配备和充实实验室管理和师资力量,加强制度建设,开展实验研究,带动体育教学改革,切实通过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到增强大学生体质,增进大学生健康的目标。

3、“四层面”课外体育活动体系建立高校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应最大限度扩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层面,拓宽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和活动的渠道和途径,丰富课外体育活动内容,做到“全年有计划,月月有活动,周周有竞赛,天天有热点”。从学校、院(系)、体育社团(俱乐部)和学生四个层面建立高校课外体育活动新体系。学校从全局出发,制定详细学校阳光体育课外体育活动计划,统领全校;院(系)根据学校计划,制定与学校整体计划相适应的院(系)内部课外体育活动计划,组建队伍,配合学校计划积极开展活动;体育社团(俱乐部)参考学校、院(系)等各项课外体育活动计划,结合自身体育社团(俱乐部)的特点和性质,制定本体育社团(俱乐部)的体育活动与竞赛计划,上报学校体育活动主管部门,学校体育院(系、部)予以技术和场地器材等多方面的支持;学生个人则可根据个人体育爱好与兴趣、《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结果,利用体质监测实验室实践教学条件,系统学习运动处方理论知识,结合自身实际,科学合理制定个人运动处方,并以此来督促自身体育习惯的养成、检查自身课外体育锻炼效果。高校课外体育活动主要包括学校组织的各种群体竞赛活动;学生的早、晚锻炼;院(系)间和院(系)内部的各种群体竞赛活动;体育社团(俱乐部)的各种体育活动;院(系)各种体育代表队的课余体育训练。

4、建立“两梯队四级别”体育竞赛体系学校和各院(系)组建两个梯队的体育运动代表队,常年坚持课外体育训练,参加国家级、省(市)级、校级、院(系)级四个级别的各种体育竞赛活动,展示体育教育和阳光体育成果,展现大学生精神风貌,树立大学生集体荣誉感和体育精神。5、体育科学研究“四个着眼点”高校的体育科学研究在阳光体育上应注重“四个着眼点”,体育教学改革着眼于阳光体育运动;承担各级各类课题研究着眼于阳光体育运动;体育科研论文着眼于阳光体育运动;教材、著作着眼于阳光体育运动。

二、高等学校阳光体育新模式探索

高等学校的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在活动内容和形式上和中小学应有所不同,大学生的课外作息时间相对宽松、自由,因此,大学生参与阳光体育运动在活动形式上主要以自发组织为主,可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自由度大,约束性小。大学生参与阳光体育运动的另一主要途径和方式是参与学校、院系和班级课外体育竞赛和集体活动,这部分学生主要以学校、院系和班级学生体育骨干为主,参与学校、院系和班级组织的各种课外体育竞赛和集体活动。针对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特点与特征,遵循阳光体育运动理念,探索高等学校阳光体育新模式是当前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探讨与实践。

1、学校体育教育主管部门统筹规划全校阳光体育近期目标和长远规划。

2、依据各省教育厅大学生体育竞赛计划和本校阳光体育近期目标和长远规划制定详细全校学校阳光体育与群体工作计划,并向全校公布。

3、学校体育教育实施部门即体育系(部)根据学校阳光体育近期目标和长远规划制定切实可行措施和方案以及具体实施内容。

4、实施阳光体育是全校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校相关主管部门和教学院系要全面参与其中,目标一致,各施其职,各负其责,相互协调,互相配合。

5、制定科学合理的全校阳光体育暨学生体育工作评比考核制度,引导和监督各院系全面开展阳光体育和学生群体活动。

6、树立典型,表彰和推广全校阳光体育和学生群体工作先进事迹和个人。

7、大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俱乐部、社团建设,发挥学生体育骨干的带头作用。

三、构建高等学校阳光体育评价机制

针对高等学校阳光体育运动的特点以及新模式的建立,我们的评价机制也应该应运而生,上到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体育行政主管部门,下到学校,针对不同的管理对象和目标,评价内容、方式、目的和手段各有侧重点。高等学校阳光体育运动评价机制在省、市级其评价机制应侧重于学校方面,其评价内容则重点趋向于学校的阳光体育运动暨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学校总体规划和方案;制度及管理机构是否完善;体育场地设备配备情况;全年学校阳光体育运动暨学生课外体育活动计划实施情况;学校在阳光体育运动和课外体育方面的特色与特点以及创新等方面。各学校的评价机制则应趋向于各个院、系,主要侧重于阳光体育运动和课外体育活动是否有计划,活动开展的次数、效果如何,内容是否丰富、是否有特点及创新等。

四、构建大学生阳光体育活动个人评价机制

针对阳光体育运动的全面开展,对学生自身参与阳光体育活动的情况,我们也应有相应的评价机制,从学生自身角度予以评价和激励,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参与阳光体育活动的愿望。学生个人阳光体育活动评价机制要与学生评优奖励相结合,在学校各种评优活动予以充分的体现,主要侧重于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表现(角色、作用),参与活动的次数,在课外体育活动中所取得的成绩以及体育课成绩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情况等几个方面,客观公正地综合反映学生在阳光体育活动中的表现。

作者:宋天亮 单位:甘肃民族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篇(8)

【中图分类号】G7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08—0222-02

课外体育活动是指体育课以外,组织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参加体育活动,它包括体育锻炼、课余体育训练、课余体育竞赛等几个方面。

(1)聋哑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内容

如表1对聋哑学生参加课外活动内容的调查中发现:聋哑学校学生在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内容中,篮球、乒乓球、游戏和羽毛球排在前四位,分别占64.86%、57.31%、55.66%、50.00%,这主要是篮球、乒乓球、游戏和羽毛球这4项运动,需要场地比较简单,相对容易组织活动;多数聋哑学校有篮球场和乒乓球台,所以在课外体育活动时,聋哑学生多参加这两项体育活动;在调查的学生中没有学生选择体育舞蹈、武术、健美操的原因是:学生在体育课上没有学习过这些内容,不知道如何进行这方面的活动。

(2)聋哑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次数

在学生参加课外活动次数调查如图2所示:聋哑男生主要活动次数为,2次/周、3次/周、4次/周,分别占被调查总数的34.15%、23.76%、15.83,而女生活动次数主要是1次/周、2次/周、3次/周,分别占调查总数的14.86%、40.09%、20.27%,在参加课外体育活动0次/周的人数中,女生人数明显高于男生。可见女生参加课余锻炼的主动性较差,总体来说,聋哑学校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频率不高。主要是学校领导不重视、缺少体育教师有计划的组织以及学生对课外体育活动重要性的认识程度不够等原因造成的。

(3)聋哑学生每次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时间

如图3在每次聋哑学生课外活动次数调查中发现:调查的聋哑学生中,除了有39名聋哑学生不参与课外体育锻炼外,每次参加课外体育锻炼时间在15-30分钟的学生有273人,其中男生占有57.92%,女生占70.27%,每次参加课外体育锻炼时间在半小时到一小时的学生有82人,其中男生占24.75%,女生占14.41%,男生明显高于女生。活动一小时以上的聋哑学生中,男生有22人,而女生只有8人。可见聋哑学校的学生每次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时间总体偏短。

(4)聋哑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情况

在对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情况调查时发现:只有2所学校有专门教师组织,其他学校根本没有,学生只能进行自由活动;通过调查发现一所学校是体育教师组织,还有另一所学校是班主任组织,通过跟学生的交流了解到,有组织、有计划的课外活动几乎未开展,可见,聋哑学校的课外活动基本上处于无人组织管理的状态。分析原因;缺少体育教师组织;场地器械不足。

对聋哑学生来说,课外体育活动显得尤为重要,它能弥补体育课时间短的不足,因此应该加强课外活动的组织,保证每个学生每天能有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

1.聋哑学校早操和课间操情况

对聋哑学校的早操、课间操调查发现:8所聋哑学校没有规定上早操,所有聋哑学校都规定上课间操。在对课间操内容的调查中发现,6所学校做的是第八套广播体操,2所学校做的是眼睛保护操。

2.聋哑学校课外体育锻炼情况

在表5对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调查中了解到,有189名学生选择的经常参加,占44.57%,有196的学生选择偶尔参加,占46.23%,只有9.20%的学生选择从不参加,通过调查还发现从来不参加的39人中有29人是女生,可见女生参加课外活动的积极性还是不高,在189名经常参加的学生中了解到,136人是男生,男生参加课外活动的积极性较高。

3.聋哑学校课外体育竞赛情况

课外体育竞赛(含校内、校外)是指在课余时间,以争取优胜为直接节目的,以运动项目(或某些身体活动)为内容,根据规则的要求,进行个人或集体的体力、技艺、心理的相互较量的体育活动。

经调查如图6所示有2所学校偶尔组织,6所学校经常组织。在对学校具体调查时发现:其中有5所学校每年举行一次全校性的田径运动会,或在秋季,或在春季,一般都是举行两天。1所学校组织一些小型体育竞赛,例如乒乓球、羽毛球等。还有2所学校组织一些简单体育竞赛。由于这两所学校的体育教师不是专业体育教师,组织体育竞赛能力不足,而且学校领导不够重视。

4.聋哑学校课外体育训练情况

课外体育训练是利用课外时间,对部分在体育方面有一定天赋和爱好的学生,以运动队、代表队、俱乐部等形式组织他们进行系统的训练,旨在全面发展他们的身心素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培养体育后备人才而专门组织的—种体育教育过程。

在有无课余训练队问卷中发现:8所聋哑学校中除1所学校没有课余训练队外,其他7所学校均有训练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训练。通过调查发现训练队不是全年训练,而是阶段性训练。每当有比赛的时候,训练队集训两个月即参加比赛;比赛结束后,训练队就随即解散。在对体育教师交谈中了解到,体育教师带课余训练队基本上没有补助,这也降低了体育教师带队的积极性。

5.结论

8所聋哑学校的课间操按照学校的要求均已开设,内容为第八套广播体操和眼睛保护操,课外活动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由学生自己活动,内容主要为篮球、乒乓球、游戏、羽毛球;尽管场地和器材的缺乏,但仍有6所聋哑学校举办不同形式的体育竞赛活动,一般为校内比赛或校际比赛,同时有7所学校有体育训练队参加市区的体育比赛。

6.建议

体育教师应有计划、有组织的把早操、课间操、课外体育活动安排好,尽量能使每个聋哑学生每天活动1小时。通过对聋哑学校体育的广泛开展,来培养聋哑学生的生活信心和勇气,增强聋哑学生之间以及聋哑学生与社会的接触与交流,丰富他们的文化生活,把他们培养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参考文献

[1]张福娟,等.特殊教育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3

[2]郭卫,等.残疾人体育[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

篇(9)

课外体育活动是相对于体育课而言的。它是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与的,以锻炼身体、愉悦身心为目的的体育活动。课外体育活动作为体育课的补充、学校体育的组成部分和教育的手段,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在世界上已成为一种教育制度,且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新的发展。

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学校体育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是贯彻终身体育思想,全面完成学校体育任务“每天锻炼一小时”的落实,提高学校体育综合效益的重要一环。本文重点分析了学校体育教育中课外体育的特点,探索了课外体育对体育教育终身化的影响,提出了课外体育的实施对策。

一、课外体育锻炼的特点

1.要求更为自由

课外体育与学校体育教育的要求不同,体育课教学具有强制性,多数情况下的课外体育锻炼是自由、自愿不具有强制性;课外体育活动内容的多样性、组织形式的灵活性和空间领域的广阔性,为学生的自主选择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学生可以在自己喜欢的环境中,采用自我喜欢的方式和自己喜爱的手段从事体育活动,从而感受到自我的存在、发展和价值。同时,课外体育的考核和评价也较为自由,不存在体系化的评价机制,学生对这种训练有更为自由的心态。

2.组织灵活严密

课外体育不同于体育教学课程,组织形式没有严格规定,可以是全校的、年级的,也可以是班级的、小组的、个人的;可以是正式组织的,也可以是非正式组织的,而且对学生的训练也有课余活动的特点,可以随时根据训练的情况调整训练内容,这种灵活性是课外体育的主要特点。但是在灵活性的课程训练安全下,又有着严密的组织和管理形式,比如早操、课间操和班级组织的集体锻炼等都是有一定组织规范的,而且这种规范是严密的。

二、课外体育对体育教育终身化的影响

1.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

课外体育能够弥补学校体育教学的不足,因为课余训练让学生们在训练过程中展现自我,培养兴趣,使学生亲身感受到运动的乐趣与满足,更加自觉、积极地参与体育活动中,逐渐转化为自身的运动习惯。同时,在课余训练的灵活安排过程中,学生能够根据个人的兴趣和爱好,或者是一部分兴趣、爱好相同的人组成的兴趣小组、社团等从事自主的、独立的活动,保证了教学的灵活性。它不是全体学生必须的课程,也不是课程限制选取修或任意选取修的内容。课外活动中有的教师参加,有的是学生自己组织活动。它也是体育教学的延伸和补充。

2.形成终身锻炼能力

兴趣和爱好是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驱动力。初中以下的学生,往往以满足心理要求为主要倾向,表现为以直接兴趣为主,即体育活动本身所引起的兴趣,如喜欢游戏和球类活动等。高中学生由于对体育锻炼的目的性更明确,间接兴趣逐步成为主要倾向,即对体育活动的结果发生兴趣。如认识到参加耐久跑能改善心血管系统的功能,虽然跑起来感到又苦又累,但仍然能坚持参加长跑。由于课外体育是以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个体需要为出发点,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爱好的活动。学校组织课外体育活动时,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学校的实际去选择和开展学生所喜爱的体育活动内容,使体育活动既满足体育教育的需要,又满足学生个体的需要,养成锻炼的习惯,为体育锻炼终身化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课外体育训练的实施步骤

1.制定课外体育的评价体系

课外体育训练的发展目标要有完整的评价体系,首先要加强训练计划的制定和实施,保证在课余训练一开始就有全面的计划,而且要按照计划去安排训练。其次,发挥表彰的激励效应。表彰与奖励对于学生积极参加锻炼有较强的激励效应。各校根据实际情况,对课外体育活动的过程、活动的效果等制订了明确的目标和工作职责。健全课外体育活动中可操作的目标体系,以此作为班级课外体育活动检查分析和评价依据;同时把课外体育活动工作列为优秀班主任、基层先进及文明班级、三好学生的重要条件。增强对课外体育活动的意识。最终通过良好的评价体系的设置,培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

2.加大经费投入,改善活动条件

在开展课外体育活动中,器材的不足和场地条件的限制,是阻碍课外体育活动广泛开展的一个主要因素。日本的一个学者曾做过一个实验,他仅仅增加了跳远沙坑的数量,而没有增加课的时数和进行另外的辅导,一段时间以后,学生的跳远成绩自然而然地提高了。这是改善活动条件以后,满足了更多学生参加活动所产生的积极效应。近年先后修建了田径场、足球场、整修了篮球场、排球场、体操练习场地;增加了力量练习器械等一系列教学训练器材,进一步促进了体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和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

综上所述,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实施要重视制定课外体育的评价体系,优化师生关系,加大经费投入,改善活动条件 ,保证课外体育训练对学生体育锻炼终身化的形成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蒋心萍.体育新课程实施背景下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J].体育与科学,2005,(1)

[2]刘少洪.浅谈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J].教育教学论坛,2012.02

篇(10)

1.研究对象:对本校高一、高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196份,有效回收率99.7%,其中男生占602份,女生占594份。

2.研究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数据统计法、比较法、文献资料法等。

二、结果与分析

1.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兴趣

表1:学生对课外体育活动兴趣的调查统计表从表2中可以看到,学生对课外体育活动很感兴趣的同学占53.3%,比较感兴趣的占36.3%,有10%左右的同学没有兴趣。调查结果表明:我校90%的同学对课外体育活动是有兴趣的,不感兴趣的同学主要是女生,这与中学阶段男女生的心理、生理的不同特点有关。

2.学生对课外体育活动的认识

表2: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认识调查统计表从表2中可以发现,有52.6%和39.2%的学生认为课外体育活动很重要和重要,没有同学认为课外体育活动不重要。这表明高中学生对课外体育活动目的明确,认识到体育活动的重要性。

3.制约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因素

通过表3中数据发现,场地器材设施是开展活动的基本保证。由于场地器材的不足,严重影响到课外体育活动;社会、家庭、学校、教师等各方面的压力剥夺了学生的锻炼时间;运动后个人卫生没有条件保障,也导致一部分同学体育活动受到影响,特别是女生;活动形式的单一使一部分学生活动内容受限。

三、建议

1.教育行政各部门应继续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继续加强对课外体育工作重要性的再认识。加大对学生体育锻炼的教育力度;引导他们积极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增强运动能力和健康水平。

2.通过多种途径,有目的、有计划开展讲座、宣传活动,充分利用广播、宣传窗、运动场标语等手段,加强全民健身的宣传力度,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体育锻炼的价值。

3.有人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酷爱的运动项目是本人的第二生命”,作为我们体育教师,应利用兴趣爱好对事物发展的作用,积极地利用和发挥这一“特性”,在教学中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生体育”意识。

4.继续加强和巩固我校体育特长生的辅导训练工作,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体育骨干,让他们在课外体育活动中起带头作用,并参与课外活动的组织管理工作。

5.充分发挥课外体育活动对体育教学的继续和补充功能,提高学生课外体育活动锻炼的效果。将体质弱的学生集中起来,由体育教师帮助制定针对性的练习内容和计划,并参与指导,甚至可以结合达标成绩实施强措施,定期进行检查和测试。

篇(11)

随着大学教育教学的改革,素质教育和体育健康教育新时期的到来,学校体育在搞好常规课堂教学的同时,又要组织好课外体育活动。那么怎样调动学生自觉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如何培养学生终身锻炼的体育意识?这就成了学校体育工作者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下面就是我对组织校园课外体育活动的一些看法。

1、课外体育活动

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面向全体学生,但又不在教学课时之内,受国家教育法则《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制约,带有“课内”与“课外”的双重性。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水平高低,直接影响到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对此,作为一名体育教育工作者,应该明白什么是课外体育活动?它的目的任务又是什么?这样才能更清晰、更好的组织和安排开展好课外体育的活动。课外体育活动是指在课堂体育教学之外,由学校组织指导或由校外教育机构组织指导,用以补充课堂体育教学的不足,实现教育方针要求的一种体育教育活动。课外活动又可以分为校内活动和校外活动,二者的区别在于组织指导的不同。校内活动是由学校领导,教师组织指导的活动;校外活动是由校外教育机关组织指导的活动。这里应注意的是,校内活动并不仅仅限于学校范围之内,也可以是在校外组织活动,它与校外活动的区别只是在组织和领导方面的不同。在这里,我们把校内活动和校外活动统称为课外活动。也是根据受教育者的需要和教育教学的需要,在教育者的直接或间接指导下,来实现教育目的的一种体育锻炼活动。其目的任务是补充课堂体育教学的不足,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组织能力、创造能力,使其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

2、课外体育活动的意义及作用:

课外活动不仅能加深、巩固和扩大课堂上所学到的间接知识,而且能使学生不断地在课外活动中获得新的知识。受教育者可以把在课堂上获得的知识在课外活动中运用于实践,从而加深对知识理解。在已获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实际操作,并能在课外活动中不断地发现新的知识,掌握新的技能。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的课外活动,还可以激发受教者的学习积极性,推动受教者不断地去探求新的知识,刻苦地学习,并且能够培养和发展受教者的创造才能以及手脑并用的能力。此外,课外活动还可以使教育工作者能从中及早地发现人才,促进人才的早期培养课外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受教者个人的志趣、爱好、特长以及各种才能都可以在活动中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展现。因此,教育者可以从中发现在某一方面有特殊才能的人,并及时培养和训练,防止人才的埋没。可以更好的为学校的体育建设贡献新鲜的力量。

3、课外体育活动存在的问题

3、1、对课外体育活动不够重视

课外体育活动计划的制定、内容的选择、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的调控是整个活动教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由于教师对活动课的认识不全面,活动评价体系不健全。活动反馈调整不及时,活动管理体制不完善,随意更改和取消活动;尤为普遍的是活动过程比较散乱,较普遍的“放羊式”的活动过程。

3、2、学校对课外活动的组织管理比较薄弱

目前许多学校的体育工作,都是在主管校长的领导下由体育教研组具体负责。学校对活动过程缺少思想上的导向,对课外体育活动无计划、总结,对活动过程和组织人员没有检查、考核措施,没有把成绩列为教师工作考核内容影响了教师积极性的发挥。

3、3、场地器材的缺乏

近年来,学校规模不断发展,学生人数增多与场地器材不成正比,体育经费缺乏、设施陈旧、运动场地不足、器材奇缺是多数学校普遍存在的问题。学生兴趣广泛,适合学生参加的项目,因场地、器材、师资的限制,实在难以满足大部分学生的需要,一部分学生逐渐对体育活动失去兴趣。

4、怎么设计课外体育活动项目

学校开展体育课外活动,要从学校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每周安排几次体育课外活动合适,设计什么课外体育活动项目,才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激发学生参加体育课外活动的兴趣?下面几点是自己的一些观点,如有不对请同行和专家提出意见:

4、1、课外体育活动的设计内容

要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出发,设计一些有一定的实践意义,贴近学生生活,又能吸引学生主动意识的体育项目,从而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在活动项目中,要对学生的行为有张弛度,又不能放过了头。教师在活动项目中要宏观调控,多用一些激励性、鼓动性的语言肯定学生的优点和闪光点。在体育项目的设计上也要考虑制造积极向上的气氛,以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和优良的思想品德作风。例如:设计一些有趣味性、有技能的单项体育项目,如足球的颠球、绕竿射门、定点打门和篮球的运球上篮、定点投篮等项目进行比赛,这样才能既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又能使学生们从课外体育活动中学会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最重要的是要与体育教学内容和体育竞赛项目紧密结合。选择与体育课、学校体育竞争项目有关的活动内容,即使体育教学和课外活动能相互促进,又使课外活动和运动训练、竞赛紧密结合,如田径和篮、排、足球等运动项目,既是目前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又是经常开展的体育竞赛项目,因此,可将这些项目作为课外体育活动的选择内容

4、2、课外体育活动的设计要有一定的难度

根据大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来因材施教。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和有效释放学生的激情,激发学生的兴趣。适当设计一些较为困难的课外体育活动项目,还要让学生亲自去组织课外体育活动。在组织课外体育活动中如遇到困难,让学生积极面对困难,调整自己的各种抗压能力和协调自身的心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坚强的意志和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去解决问题。使学生在老师面前展示自己的运动能力和组织能力,对表现较强的同学及时表扬,这样才能发挥其效果。对于那些不善表现自己的同学,要积极地鼓励他们参与活动,通过活动帮助他们调整心理活动能力。例如:贵州大学明德学院的课外体育活动,开展得就比较好。在学院成立不到六年时间里,已组建了一些有一定水平和实力的运动队,并在贵州大学体育节上取得优异成绩。因为,明德学院的课外体育活动,都是在学校领导组织与体育教师指导下,学生亲自组织一些足球、篮球赛事活动。通过赛事活动,学生们的组织能力才能得到锻炼,他们的运动能力才能在比赛中得以充分表现和发挥。

5、课外活动的组织辅导方式

5、1、以多个班级的形式来组织辅导课外活动。

以前的体育课外活动往往都是以班为单位,体育老师负责技术指导,这种形式只能保证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但是存在弊端,因为体育老师数量不足,难以照顾到每个学生,课外活动效果难以保证,因此,如果采取几个班为单位,几个老师指导,更加方便大家更好的交流和认识。

5、2、以俱乐部的形式来组织辅导课外活动。

随着体育教学改革,好多高校都与俱乐部的形式进行体育教学,这样的体育教学,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会使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兴趣,来选择自己喜欢的项目进行学习。在体育教学上,才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能动性,不要像以往都是以学校学生科、团委和体育老师来组织学校课外活动,学生的积极性不高、能动性不强。

6、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应注意几个问题:

6、1、要做到时间充足、内容丰富、场地宽敞和有经验丰富教师指导。

6、2、应重视课外体育活动并把它纳入学校工作的学年计划中去。

6、3、改革体育教学考核模式,把课外活动列入到体育成绩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