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消防专业毕业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一、本科毕业论文的界定
本科毕业论文是大学本科学生运用本科所学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对实际中的一两个问题进行分析、解决的实践锻炼过程,也是学生对大学四年本科学习成果的一次综合性总结,是高校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毕业论文不仅是高校教学中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对学生进行考核的一个重要方式,对培养学生素质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是学生在校学习成果的重要体现,也是学生进入社会从事专业工作之前的预演。1980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2004年修订,沿用至今)中,对于学士学位已明确了两条考核标准:较好地掌握本门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2](P4)
二、地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指导工作取得的成就
(一)旅游管理专业论文指导教师队伍不断扩大,素质不断提高
以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旅游系旅游管理专业为例,2001年指导本科毕业论文时,共有专业指导教师11人,指导教师中教授1人,副教授4人,讲师6人。而到2013年,共有专业指导教师14人,指导教师中教授有2人,副教授6人,讲师6人。其中,博士研究生2人,硕士研究生4人。此外,还从学院地理系、教师教育系等聘请相关教师参与毕业论文的指导。指导教师队伍不断扩大,职称、学历不断提升。
(二)旅游管理专业论文选题逐渐向细致化、具体化转变
由于旅游管理专业所涉及的学科范围广,理论知识基础宽且实践性强,所以,旅游管理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在进行毕业论文选题时范围相对较宽,增加了选题的难度,导致学生选题出现空泛的问题。如“我国旅行社人力资源的现状与对策”、“中国旅游市场营销策略研究”、“云南少数民族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研究”等。从2002年开始至今,从各届学生的毕业论文选题来看,已逐步向细致化、具体化转变,多以中国、云南的某一县市、某一区域的区域旅游开发、旅游产品开发,抑或某一酒店某一类型服务项目的开发,抑或某一旅行社产品营销策略、人力资源现状等进行探讨研究。
(三)旅游管理专业论文指导工作已实现了从重结果向重过程的转变
论文指导工作从第七学期学生教育实习回来后的11月初开始直至第八学期的5月中下旬,历时6个月的时间中,对学生毕业论文召开专门的动员大会,交代毕业论文撰写工作中的整个流程、具体要求、注意事项并分旅行社管理、区域规划与开发、酒店管理三个方向要求学生报名,按照学生报名情况进行分组并安排指导教师,各指导教师按计划进行各组开题,要求学生提交开题报告、论文研究综述,之后再进行论文撰写及一、二、三稿的修改工作,同时学生还要对指导教师论文每一稿的修改意见进行整理记录,提交论文指导记录表。论文指导的每一个环节都是按程序环环相扣,如果哪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后面的工作将无法顺利进行,这种论文指导工作重心的转变,也说明了论文指导工作正逐步迈向规范化。
三、地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指导工作中面临的困境
(一)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论文与就业、考研、出国的冲突
统计数据表明,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大学毕业生的人数在逐年增加,2006~2009 年,高校毕业生分别为413 万人、495 万人、559 万人、611 万人,而就业率分别为77%、70%、68%、68%;2010年高校毕业生增至630万人。扩招与就业的双重压力使大部分学生奔忙于找工作、考研、考公务员、出国等,无法专心致志地完成或更好地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
(二)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论文完成时间仓促
毕业论文的撰写一般安排在大四下学期,从学生参加各种专业实习、教育实习(师范类学生)等返校后仅6个月或8个月时间,在仅有的这几个月时间里,学生既要确定选题又要参与一系列的实证调研、收集文献、撰写等工作,时间非常紧迫,加之找工作、考研等,论文质量往往不尽人意。有的学生为节省时间,干脆省略了实地调研的环节,使论文空泛、缺乏论证数据。有的学生甚至从网络或其他途径大篇幅抄袭他人论文,学校对此虽三令五申并采取将学生毕业论文上网、学术不端检测等手段,但抄袭现象仍屡禁不止。
(三)地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论文指导资金不足
资金不足是地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论文指导中遇到的最大难题。毕业论文的指导无形中加大了教师的工作量,但教师除了论文指导费用外,没有其他经费的支持。学生为撰写论文的实地调研、实习等经费也十分有限。[3](P17)
(四)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水平层次参差不齐
随着高校的扩招、大学入学门槛的降低,大学已由以往的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截至2009年底,我国高校在校生为2900 余万人,居世界第一。[4](P23)旅游管理专业由于是面向全国招生,招收的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学生间本身在学习水平方面就存在较大的差异,加之学习态度和对自身要求的不同,使得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对专业基础知识的把握也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有的学生一、二稿就可通过,有的却需要五、六稿甚至更多。此外,学生对毕业论文的认识也存在一定偏差,排除时间的仓促外,有的学生虽已找到了工作,但考虑到毕业论文并未对今后的工作产生直接影响,依然不会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完成论文撰写。[4]
(五)部分教师缺乏责任心
在高校论文指导教师学历、职称不断提升,综合素质增强的同时,仍有部分教师由于主客观原因不能高度重视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指导工作,出现学生找不到教师或教师不能及时修改学生提交的论文;论文选题不符合专业培养目标、论文缺乏新意、条理不清、论证不充分等论文质量问题。
(六)缺乏完善的监督机制和奖惩机制
在整个毕业论文指导过程中,学校虽让指导教师通过网络完成论文选题、开题、答辩等的审核工作,但这些做法流于形式,除了增加教师的工作量外并未产生真正监督的作用。另外,在奖惩机制方面,除对为数较少的优秀论文进行奖励外,对出现质量问题的论文却没有明确的惩罚措施。这在某种意义上也严重挫伤了那些责任心强,认真指导论文教师的积极性。
四、 地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指导工作改革的措施
(一) 调整毕业论文工作时间
将毕业论文撰写时间调整至大四上学期,在大三时就确定论文研究方向,明确指导教师,布置科研任务、阅读材料,大四下学期学生便可专心进行实证调研、收集资料数据,有充足的时间准备论文的撰写,也能与指导教师进行充分沟通、交流,有利于提高毕业论文质量。同时也能减少大四下学期中论文撰写与就业、考研的冲突。
(二) 设置“本科毕业论文专项基金”
随着高校的扩招,学生人数的增加,教师指导论文的学生人数也有增无减,一个教师指导8~10个学生已是家常便饭。通过学校和学院共同承担的方式,可设置一个“本科毕业论文专项基金”,根据教师指导工作量给予相应的报酬。同时也可增加学生论文调研、实习中的经费。
(三) 加强学生监管、提高学生专业素质
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质量提高的关键在于从思想上提高学生对毕业论文的认识,除毕业论文动员大会教育学生重视毕业论文、了解毕业论文外,还应对课程设置进行改革,增加“论文指导”之类的课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论文写作的能力。与此同时,指导教师也可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让所指导的学生参与到自己的科研项目中,为学生提供科研训练的机会。
(四) 加强对指导教师的监督检查
学校以及学院各主管部门应加强对教师的职业道德、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方面的教育,为教师更新知识、提高业务水平提供条件。对论文指导工作的监督必须实现具体化、量化管理,如修改次数、与学生见面次数等都必须有具体的标准和要求。
(五) 进一步完善监督机制和奖惩机制
我们所说的应用型人才指的是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并且能够熟练的掌握专业技能。但这只能说是具备了一个应用型人才所应具有的理论知识层面的要求,除此之外专业技术人才还要有很强的实践运用能力。因此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在汉语汉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时要打破传统的教学理念,将学生的学习和社会需求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要求的应用型人才。
一、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汉语汉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资源有限、投入不够
教学资源是培养学生的首要条件,也是进行汉语汉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基本条件之一。但是受制于教学条件以及教育资金等条件,很多高校在教学建设方面不够,导致学生缺乏系统有效的培训,从而弱化了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效果。很多高校的消防实验教学师资队伍是由那些“老学究”组成,这些“老学究”教师的教学理念仍旧停留在训诂方面,不能够根据实际教学发展情况去灵活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也不能将现代礼仪、办公室业务、会务工作等现代汉语汉文学理念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再加上新建地方本科院缺少大量的资金投入,能够真正为实际教学活动提供相应的配套设施,虽可满足教学基本需求,但不能真正的教学实践教学,不能真正对于学生进行有效的培训。
(二)专业建设缺乏科学的指导思想
很多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汉语汉文学专业建设缺乏科学的指导思想,缺乏符合本校专业教学活动指导大纲。在教学理念上仍然没有实现从传统的书本理论教学现代化理论结合实践的综合运用教学理念,因此不能够培养出符合社会要求的应用型人才。尤其是近些年对于汉语汉文学专业本科教学规范、汉语汉文学专业学生工作建设细则、汉语汉文学专业规范教师管理、汉语汉文学专业毕业论文撰写规范及答辩规定、汉语汉文学专业综合素质考评等方面制定的规定已经满足不了社会的需求,因此需要转变汉语汉文学专业指导思想,培养能够理论结合实践的综合应用型人才。
(三)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轨
受制于传统的本科院校教学理念,很多新建本科院校在进行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工作的时候缺乏足够的认识。很多新建本科院校在进行专业教学时候往往采取的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只注重对于学生理论知识的教学,对于实践教学则没有足够的重视程度。对于汉语汉文学专业教学来说,教学与实践相结合不仅仅是将学生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上进行运用,同时也为学生以后走向工作岗位奠定基础。目前很多新建本科院校汉语汉文学专业教学都沿用其他本科类院校的教学模式,不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论结合实践的能力。基于这种教学理念培养出来的学生,远远不能满足当代社会对于综合型人才的需求。
二、促进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汉语汉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存在的策略
(一)加强信息化教学
汉语汉文学专业教学中加入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丰富教学的内容,进一步扩展了教学的内容。通过加入了一些学生在课本上所没有的东西,这样就会使得学生的视野得到很大程度的开阔。信息资源的画面包含的信息量比文字大,流动速度很快,跟纸质文本相比,信息技术资源承载的学习元素要丰富得多。其次通过加入信息技术的方法,创新了汉语汉文学专业的教学手段,这样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建构了新的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单一的教和学,通过信息技术可以将汉语汉文学知识真实、直观地展现给学生,提高学生对于汉语汉文学知识以及相关理论的认识。
(二)建立教学竞赛考核制度
在传统的教学教学中,学生只是简单的学习,自身有没有真正掌握知识,没有表现出足够的重视。在进行实验的时候,往往都是老师怎么做学生就按照老师的步骤重新做一遍。这样就使得学生对于教学没有表现出足够的关注,很多情况下只是为了完成老师给自己的教学任务。通过建立竞赛考核制度,可以建立一套对学生的考核制度,通过排名、发放奖学金等激励制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动力。在每次授课或是课外时间中,老师通过简单讲解大体步骤,然后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并制定小组长,对于每个小组长布置任务,而小组长则需要按照实验的要求以及内容和组员们沟通如何将老师的任务做好,充分调动所有学生的实验积极性。在实验进行的阶段,老师要不定时进行检查,将每个小组的实验方法、操作等进行一个打分,实验结束后评选出表现优秀的小组并给予奖励。
(三)注重专业特色的形成
把专业特色的形成作为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明确“重点建设和扶植学术水平高、师资力量强、教学质量高、教学基础条件好、社会适应面广、具有本校特色和社会效益的优势方向”为专业建设的基本原则,把形成一批特色明显的、具有示范作用的专业方向,加快形成新建地方本科院专业建设、专业教学改革的亮点和特色作为专业建设的目标。保证专业建设经费投入,制订详细的规划,对投入经费的使用范围作了明确的规定,每年都在年度预算中确保项目建设经费。在保证专业硬件建设投入的同时,对每一个方向建设项目给予一定经费支持。对建设项目给予政策倾斜,对取得建设成效的项目,给予建设团队奖励,在课程建设、教师进修、晋职、岗位考核等方面予以优先考虑,并在年终教学工作量的计算上给予一定的倾斜。?
(四)校企结合的办学模式促进专业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