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工业会计工作计划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会计工作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传统学科,高新信息技术在这一领域的应用无法避免会遇到一些问题。会计工作的信息化顺应了信息化时代的发展趋势,通过采用先进的科学信息技术,把信息技术运用到了企业会计工作中的每个环节。
一、信息技术在企业会计工作中的必要性
信息时代背景下,全球经济的进步和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信息化技术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信息化技术已经不同程度地渗透到了人们的生活工作之中,人们甚至对其产生了一定的依赖感,企业的会计工作也不例外。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对会计信息采取加工处理、管理,有利于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准。会计工作是企业财务管理的基础工作,它所包含的财务报表的核算效率对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有很大影响,财务工作的效率将对企业资金的利用率产生直接影响。企业将信息化技术运用到会计工作当中,代替了传统的人工核算方式。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会计电算化的弊端也日益突显出来,现代化的管理需要先进的技术作支撑,采用先进的自动化核算系统,能够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效率,促进生产效率的提高,有利于企业实现工业化、现代化,对于企业的发展进步和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
二、信息化技术在企业会计工作中的作用
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国家经济实现信息化的前提条件。目前很多企业都通过计算机软件技术、信息化技术、互联网技术等先进的科学技术,提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经营管理效率。拓展信息化技术在企业中的运用范围,从而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力是企业所追求的目标。企业的高层领导对企业的会计信息化要求也越来越高,推动了信息技术在会计工作中的进一步运用。
(一)有利于加强企业管理决策
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进步,企业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社会各界都在信息化建设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很多的大中小型企业都实现了信息化的管理模式,信息系统根据自己的独特优势被运用到了管理决策领域。做好每项职能的决策、调控工作,从而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是对于企业每一个管理人员的基本要求。在信息技术不断拓展进步的前提下,企业相关的管理人员应具有全局的思想,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种信息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全面的分析,能够提高管理决策的科学性。信息化技术在企业会计工作中的运用,帮助企业管理人员能够在第一时间了解企业的资金收支情况、促使企业管理人员的决策效率得到提升。
(二)完善会计知识体系
信息化的大浪潮下,我国大部分企业都在推进会计信息化建设,社会的各行各业对于会计信息化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传统的会计知识体系。在新的信息化背景下,企业的会计信息数据质量已经不是单纯达到可靠性和逻辑性的要求,更需要具备一定的安全性、完整性、准确性等特征。这样整理出来的会计信息才能保证其完善、准确性。在会计人员的工作过程中,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能够帮助他们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促使会计知识体系的框架在信息化的作用下,更好地让会计工作人员接受,了解他们还不熟悉的会计知识,充实会计工作人员知识结构的同时,强化已有的知识理论,从而完善整个会计知识框架体系。
(三)实现会计信息多元化
信息技术被广泛地运用在企业的会计工作中,进一步实现了会计信息的多元化。信息技术背景下,会计信息涵盖的范围广、内容复杂,其中包含了财务和非财务的有关资料数据,确定和不确定性数据等等。利用计算机信息化技术分析后,会计人员在会计工作中的处理效率显著提升,对有关知识的搜索更加便利,对于信息收集过程中遇到的相关问题能够更快解决,这都提升了会计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对未知知识领域的探索、求知欲望,提高了会计信息的收集量,拓展了会计信息的收集范围。
(四)提升会计工作的技术水平
我国企业的会计信息化主要包含两个时段,即电算化和企业资源规划系统。其中会计电算化可以实现会计信息分析处理的自动化,即通过将手工会计信息系统转化为电算化的会计信息系统。会计电算化被业内认为是会计发展过程中的一次重要变革。企业资源规划系统可以对企业内的人力资源进行有效管理,达到知识管理的目标,还能够对企业的对外投资、融资和资金利用情况开展相关管理工作。国际上先进的企业资源规划系统已经成为了一种适应能力强、范围广的信息系统,对企业的会计工作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五)提高企业业务水平
信息化技术在企业会计工作中的利用使企业的业务整体水平得到提高,加强了企业的执行力,这样的信息技术包括企业管理解决方案和为企业资源规划系统。这两种信息技术系统,改善了企业市场效率低下,业务周期长的状况。这两种信息技术系统凭借高效率的自助服务促进了企业生产效率和生产力的提升。企业管理解决方案和企业资源规划系统信息技术在实现企业战略管理方面至关重要。在企业的管理工作中,促进了企业供应链的改进,利用高自动化的功能为会计人员制定了深入掌握企业资金流动状况的方法,便于企业的资金管理,促进会计工作效率和质量的提高。
(六)拓展企业交流途径
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信息技术和人们的生活联系也越来越密切,企业通过企业QQ可以实现对员工的有效管理,还有邮箱、微博、YY多人语音等电脑软件都是互联技术平台的重要工具。不论是企业内部同岗位的沟通,还是对岗位的相关培训指导,都可以远距离地进行管理。比起过去的学习和交流途径,会计人员在工作中碰到难题时能够第一时间通过计算机聊天工具反映情况,得到相关指导人员的专业辅导,提高了解决问题的效率,促使整个企业的会计工作能够高效顺利地完成。
(七)实现会计工作信息化
计算机是信息技术的主要载体,拥有高效率的处理速度,随着计算机软件的不断研发,信息技术开发人员研发了许多功能全面的自动化核算软件,这些核算软件比起过去的人工核算方式,效率更高、质量更好,很多的现代化企业都为会计工作配备了相应的计算机软件系统,提升了企业的会计计算效率,使整个企业的财务资金的运作效率得到了显著提高,使企业的资金供应能够适应企业的发展要求。所以,信息化技术在企业会计工作中运用过程中,能够通过先进的信息核算系统,实现会计工作的信息化,使会计处理工作更加高效。
(八)有利于信息化人才的培养
跟过去的人工核算相比,信息化技术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表现在其处理速度更快、准确率更高、安全性更强等等。信息化技术在企业会计工作的运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会计工作人员素质的提高。在以前的会计工作中,对于会计人员的要求一般是专业能力方面,但是信息时代下的会计工作,仅仅只是针对专业能力水平的衡量已经无法满足现阶段对会计人才的要求,这一时期对会计人员的信息技术学习能力和操作能力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在传统供求市场的背景下,对于人才的需求只是针对专业性的知识方面,会计人员掌握的知识一般属于较低层面的,而缺乏对有关信息化技术的学习和操作能力,缺乏相应的能力去通过互联网信息技术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信息化技术在企业会计工作中的运用,促使现代企业利用互联网平台对会计人员开展相应的专业技术指导和培训讲座,促进会计工作人员综合能力的提升,使信息技术在会计工作中得到更好的利用,发挥其重要的作用。
三、结束语
信息化技术的发展进步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会计工作质量与企业的长远发展和经济效益有着密切的关系。目前,信息化技术在企业会计工作中的运用更加深入、更加广泛,信息时代的信息技术更新发展日新月异,企业通过对会计工作中的有关信息化技术采取及时更新措施,对企业有关的会计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指导,保证高新的信息技术能够迅速运用到会计工作当中,提升企业的信息化水平的同时,提高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的综合竞争实力。
参考文献:
[1] 冯少杰. 关于《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调研分析[D].华东理工大学,2013
[2]王凌云.信息技术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J].现代商业,2013(7)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生活日益复杂化,会计信息受到广大投资者、管理者的重视。会计作为会计信息的提供者,工作任务不断加重,压力与风险也在随之提高。会计职业风险是面对会计环境的不确定性,会计人员由于会计信息披露客观公允地表达会计主体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现金流量情况,而导致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错误决策可能性[1]。会计基础工作是会计工作的基本环节,加强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对于规避会计职业风险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一、会计基础规范化的必要性
会计基础工作是指为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相关的基础性工作的统称,主要包括对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会计档案、会计电算化、会计监督机制、会计机构的设置以及会计内部控制等方面的设计和管理[2]。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对凭证要素、凭证内容、审批手续、资金、账簿登记、报表编制等做出了详细的规定,从原始凭证到财务档案管理都提出了规范要求,这样就能在管理上做到有据可查,在运行中能够有效监督,从而保障财务标准和财务制度的有效执行,更加有利于维护会计秩序。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势下, 会计作为对经济活动进行控制、管理的重要手段,应该逐渐完善会计基础工作,强化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提供全面、实在、合法、精确和完好的会计信息,才能提高会计工作水平,保证会计工作质量。强化会计基础规范化工作。对于规范会计行为、提高会计人员业务素质和工作水平、有效规避会计职业风险等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会计职业风险的来源
(一)会计工作缺失独立性
会计人员具有双重的监督职能。一方面体现了国家的法律意志。另一方面又要服从单位领导的管理。由于《会计法》的颁布,会计人员在我国的社会地位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有所提高。但是在我国,会计人员与他所服务的会计主体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会计人员的生存发展和升迁晋职都依附于他所服务的单位,会计人员从属于他所服务的单位。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会计人员执法环境差,会计人员的监督职能较弱,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能否正常发挥及作用的大小,不是决定于会计人员的主观意愿,而是要看他所服务单位及领导的文化层次、价值观念及道德水准。会计人员由于坚持原则而受到打击报复,部分领导者认为自己有权决定单位的财务开支、干预会计人员工作等现象层出不穷。严重影响了会计人员职能的正常发挥。
会计工作独立地位的缺失。致使在部分企业出现老板一人说了算的管理现象,企业在物资管理、投资决策以及费用控制等方面控制松散,不能认真执行会计行业相关法律法规。企业财务核算程序不规范,会计报表漏洞百出,存在很大的错报风险。
(二)会计工作不规范
部分企业不能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准确,甚至有企业用出库单或收款凭证来取票作为销售凭证,用白条、收条或不规范的票据来作为付款凭证;还有部分企业的发票使用不当,发票所属地与公章单位所属地不一致的现象。一些小企业由于规模、结构的不足,领导者不懂财务,只注重对业务的管理,不按规定开设账户、登记账薄,导致账目与报表不相符,影响了财务账目的真实性与准确性。
有的会计人员在处理资产报废、存货盘点、坏帐核销等重大会计事项时,不经单位负责人的审批就直接销帐。一些由会计人员编制的重要报表,在未经单位负责人审核签名的情况下就对外报送。这些越权的作法存在极大的风险隐患,容易导致财产损失。
部分会计人员喜欢越位处理本应由其他责任人处理的事项,将其他岗位的责任风险转移到自己身上。如为生产人员领料单,为仓管代填入库单、出库单等,这些做法都存在极大的越位风险。
还有会计人员不遵循会计法,按照单位领导的要求做两套账、做假账,用假账瞒报财产、虚 报成本,偷税漏税,取银行贷款,侵害股东利益,这种做法将面临欺诈或偷税等犯罪的风险。
三、如何规避会计职业风险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对会计岗位设置、人员编制、票据和印章管理、会计科目、会计凭证、报表账簿、会计档案等各方面都做了详细的规定,这些环节是会计工作中最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对这些环节进行具体规定,有助于会计人员在财务工作中规避职业风险。
会计人员在选择职业时,应该充分了解会计的职业特点。明白会计工作贯穿于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工作中的任一细节出现问题都将给企业的管理带来麻烦。会计工作出现问题,会计人员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由于会计职业风险的客观存在,会计从业人员应该树立职业道德,通过各种手段来规避会计职业风险。因此,会计从业人员必须对工作进行分析,提高风险意识,最大限度的防范职业风险。
加强自身专业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会计人员应该积极、认真地学习会计、财务及法律方面的知识,提高专业知识水平、技术能力和职业判断力,识别真伪、评估风险,提高个人规避职业风险的能力。
加强法制建设,强化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构建诚信会计的法制和道德框架。加大对会计人员法律法规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力度,提高会计人员遵纪守法的意识,清楚认识到违法乱纪的法律后果,提高会计人员对责任、诚信、职业道德的认知度,加强自律。
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内部控制。会计制度建设是规范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和完整,提高财务报表质量的前提。包括了适当授权、准确的信息记录、资产的安全、职责分离等。完善的会计制度得到有效地执行,才能发现和纠正会计差错,防范和减低会计职业风险。
加大对会计造假的打击力度,净化职业环境。加快社会诚信建设,加大对市场欺诈、会计造假的打击力度,增加造假成本;建立会计人员诚信档案,提供给用人单位和相关监管机构查询,对违法和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进行曝光;提高会计从业门槛,将道德水平低下、素质不高者拒在行业之外,严厉打击无证上岗行为,一旦发现,从严处罚。
提高会计人员的独立性。通过立法和政府监管,提高会计工作的独立性,抵制单位负责人的干预。建立无故辞退会计人员的索赔制度,严惩对会计人员的打击报复行为,保护会计人员的合法权益。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结合全县产业结构和新农村建设的实际,按照全县农业和农村的发展要求,围绕确保粮食生产、增加农民收入,以种植业机械化为中心向畜牧业、果业、蔬菜业、农副产品加工等多种经营机械化发展,明确重点、拓宽领域,完善机制,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努力提高农机新技术的覆盖率,建立健全推广体系,不断提高队伍素质,积极推进农机化事业发展,为促进我县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二、目标任务
加快农业机械化进程,争取资金200万元,为农民补贴购置大中型拖拉机、玉米联合收获机、秸秆综合利用农机具、旋耕机、微耕机、饲草加工机械500台(套),做好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工作,到年,全县拖拉机拥有量保持在2000台,收割机拥有量保持在700台,农业动力机械拥有量保持在7000台,农机总动力同比增长0.5%。
三、具体工作措施
(一)全面推进粮食种植机械化生产,实现我县小麦、玉米等作物生产全过程机械化。根据我县农机化的现状和农艺要求,主要做好以下几项技术的推广工作:
①大中型拖拉机更新。通过对大中型拖拉机以更新补贴购置方式补贴推广大中型拖拉机70台。
②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通过采用机械化保护耕作技术实施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少耕、免耕作业,减少不必要的田间作业,达到减少水土流失、水分蒸发,增产增收的目的。主要推广目标:推广2BY—2型玉米硬播种机80台,旋耕机70台。
③秸秆机械化粉碎还田技术。秸秆机械化粉碎还田是用秸秆粉碎机械将收获后的玉米、小麦等农作物秸秆就地粉碎并均匀抛在地表后,随即用犁耕或旋耕机械深埋,从而达到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地力,提高作物,高产稳产的目的。主要推广目标:推广玉米秸秆还田机100台。
④玉米收获机械化技术。主要推广目标:推广玉米联合收获机10台。
(二)大力推广设施农业及果业机械化生产技术,全面提高我县果、菜生产的机械化水平,推广大棚、果园作业机械,以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提高生产率和机械化作业水平。主要推广微型旋耕机40台。
(三)大力推广畜牧业生产机械化技术,全面提高我县畜牧业生产机械化水平。根据我县畜牧业发展的要求,我们将着力推广以下几项技术:
①秸秆揉搓加工技术。主要推广目标:推广秸秆揉搓制草机60台。
②秸秆青贮饲料技术。主要推广目标:推广铡草机100台。
③秸秆饲草压块技术。主要推广目标:推广粗饲料压块设备5套。
(四)完善农机推广服务体系。
1、健全16个乡镇农机化推广站,使其成为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试验、示范基地。
关键词 会计信息化 现状 对策
会计信息化是以电子计算机为主的当代电子技术和网络技术应用到会计实务中的简称,具体地讲,是指通过设计会计信息系统,并利用会计信息系统指挥计算机代替人工进行记账、算账、报账,以及对会计信息进行分析和利用的工作过程。
一、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存在的问题
根据财政部《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文件的要求,我国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和县级以上国家机关都已经分批、分步地实行了会计电算化,成效显著。但存在不少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会计信息化的涵义定位不准确
具体存在以下几种片面的观点:一是认为会计信息化就是建立电算化会计软件的过程。它错误地把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建立认为是电算化会计软件的建立,把局部过程扩大化,忽略了其他的非软件系统实施内容;二是认为会计信息化只是会计部门的工作采用信息化处理,与其他部门的工作无关。事实上,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子系统,不仅仅是会计部门的事情,与其他部门、其他企业都有关系,都有数据信息的交换;三是认为会计信息化工作就是编程。这种想法忽略了非软件系统的实施内容,也忽略了为保证软件系统的正确运行所需的系统设计和维护。
2.对开展会计信息化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透彻
开展会计信息化工作的重要性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在:能大大减轻财务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能有力地促进会计工作的规范化,提高会计工作的质量;能促进工作职能的转变和财会人员素质的提高;能整个管理工作现代化奠定了基础,同时也有利于促进会计自身的不断发展。
3.对会计信息化档案的管理工作不到位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会计档案不完整。不了解会计信息化档案的组成,缺乏管理经验,只保存了纸质档案,而没有对计算机中的会计信息资料进行备份储存。②会计档案管理制度不完善。在计算机处理会计业务的情况下,会计业务数据更易被修改,因此,如果没有制定相关的档案管理制度和操作权限,会计档案的人员破坏和自然损坏现象会经常发生,这会严重影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准确性。③缺乏必要的计算机维护、网络安全维护的专门技术人才。会计信息化下的会计档案的管理涉及到软、硬件资源、系统安全等一系列的专业问题,这项工作需要受过专业培训的计算机软件的专业人才来专门进行管理,而目前在我国的大部分单位缺乏这样的技术人才,这将会给工作留下很大的隐患。
二、改进的对策与建议
为了进一步发挥会计信息化工作的优势,充分发挥会计工作重要的经济职能,企业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1.企业负责人及财务人员提高对会计信息化工作的重视程度
会计核算的信息化是未来会计工作发展的必由之路,企业负责人首先必须思想上引起重视,并进一步付储于行动,财务人员也应加强对经济政策和经济理论的学习,掌握会计工作发展的趋势,深刻理解会计信息化工作的内涵。
2.努力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适应会计工作发展的需要
为了适应会计信息化发展的需要,必须努力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主要的办法是组织他们进行业务培训。培训的途径主要有三条:一是参加由财政部在全国范围内组织的初、中、高级会计电算化培训;二是参加由各软件公司提供给客户的培训;三是各单位根据自身工作的需要,由内部的培训部门组织的业务培训。对于这三种方法各单位可根据自身情况,灵活选择。
随着会计人员素质的提高,会计工作的职能也必将发生一定的转变。财务人员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参与到企业的经营管理中来,为企业的发展出谋划策,在企业的发展中更好地发挥主人翁作用。
3.完善会计档案管理制度,保证会计信息化档案的完整
第一,建立信息化条件下会计档案的保管制度,主要内容包括:对电算化会计档案的管理要严格按照财政部有关规定的要求进行,派专人负责;要做好防磁、防火、防潮和防尘工作,重要的会计档案应准备双份,存放在两个不同的地点;采用磁性介质保存会计档案,要定期进行检查,定期进行复制,防止由于磁性介质损坏,而使会计档案丢失;通用会计软件、定点开发会计软件、通用与定点开发相结合会计软件的全套文档资料以及会计软件程序,视同会计档案保管,保管期截止该软件停止使用或有重大更改之后的五年。
第二,建立电算化软件内部的会计档案管理多用户、分权限调用制度。根据数据的重要性的不同,一般性的普通档案可允许较大范围内的共享,对于涉及到单位机密的数据,则仅供一定需要的人员使用,而设计原程序文件、数据结构文件等,则只有主管人员或程序开发人员才能使用。通过这样的设置,可以有效地保证电子档案的安全性,减少人为修改的可能性,杜绝各种违规操作的发生。
大部分事业单位管理层认为,财务会计基础工作是财务管理工作内在的业务,单位管理主要把业务管理的组织、流程和效益抓好就足够了,无视《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法律法规,事业单位管理者更不了解《会计法》要求的自身应承担的行政及经济责任即:“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由此而知单位会计基础工作不仅是单位整个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为单位自身业务发展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提高物资供应和良好经济环境的关键所在。
1.2会计基础工作是事业单位正常运行和宏观决策的重要基础
会计基础工作在《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法律法规科学合理指导下,执行的重要依据是单位财务预算、业务预算、资本预算和筹资预算,会计基础工作是对单位财务及非财务资源进行有效分配、考核、控制和把略的基础信息来源,也是单位领导层甄别单位正常运行的主要基础信息,为此会计基础信息可以实现单位资金资源状况的事后核算转为事先预测、计划执行转为事中控制、无序管理转为有序管理,进一步为决策层提供可信、有效、准确的财务、资本等信息,为下一阶段业务开展和事业发展提供直接的决策依据。
1.3会计资金、资产账务是事业单位规范化管理在组成部分
资金、资产管理既是会计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反映单位综合管理水平的关键指标,不少管理层领导认为制定好业务实施、采购计划、招标、定标,按照预算把资金支出去,把业务任务高质量完成、物资安全购回来,验收或入库即可,实际上会计基础工作离不开单位领导的重视与支持,更离不开各业务部门的协调与配合。搞好会计基础规范化建设,各级领导必须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要把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作为加强单位规范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来对待,常抓不懈。
2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建设内容
2.1会计从业人员的规范化建设
事业单位应当根据《规范》的相关内容和本单位制定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相关规定对本单位会计人员的配备进行明确的规范,按要求配备合格的会计人员,并依据会计配置内部牵制原则,即会计人员间的分工应当建立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关系。会计人员应当依法履行其基本职责权限。会计人员的基本职责权限包括:一是按照国家相关会计法律、法规及事业单位内部会计制度进行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二是审核原始凭证的合法性,对于弄虚作假的的原始凭证不予接受,并报告单位负责人;三是对于记载不准确、不完整的原始凭证及时退回,并要求经办人员按规定进行更正、补充;四是拒绝办理或者利用职权纠正违反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的会计事项等;五是拟定并完善本单位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六是当发生工作调动或离职时应当按规定进行会计工作交接;七是按规定妥善保管会计档案;八是对违反《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行为,应及时向有关部门进行检举;九是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等规定赋予的其他职责权限。依据《规范》总则第四条规定会计人员的基本管理机制,为双层管理机制,即会计人员既要接受本级单位领导和管理,还要接受上级单位的检查、监督、指导和培训。
2.2会计核算的规范化建设
会计核算是会计工作中记账、算账、报账的总称。会计核算是会计工作的核心环节。会计核算的内容,是一切需要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的事项。款项的收付、财产的收发、债权债务的发生、资金的增减、收入成本利润的计算、财务成果的核算等都属于会计核算的内容。款项的收付是一个单位发生最频繁的业务,也是一个单位会计核算中最容易出问题的环节,所以必须要加强对款项收付的规范,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及管理制度。财产是一个单位进行业务活动的实物载体,包括办公用品、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及原材料、低值易耗品等流动资产,对财产收发、增减的规范可以减少财产物资的损失,保证资产的安全。一个单位在经营的活动中不可避免的会产生一些债权债务,债权是收取款项的权利、债务是偿还款项的义务,债权债务的核算涉及到单位与其他单位的利益。如果不能及时正确的核算债权债务可能会损害自身的经济利益或信誉。为此会计核算规范化应该遵守真实性、可比性、一致性原则,真实性原则要求会计核算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如果会计核算不以真实发生的业务为依据,会计基础信息就会误导管理层的决策。可比性原则要求会计核算按照统一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由于事业单位所处的地域和行业不同,会计处理方法可能有很大的差异,不利于单位之间的比较和国家政策的执行。一致性原则要求同一单位在不同的会计期间都采用相同的会计处理方法。
2.3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报告的规范化建设
2.3.1会计凭证的规范化建设。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的书面证明,也是登记会计账簿的依据,任何业单位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的客观真实对每发生的一笔经济业务都要求经办人员填制和取得会计凭证,记录经济业务的具有内容,并在凭证上签名盖章,以明确经济责任。会计凭证有很多种,按照填制程序和用途可分为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原始凭证是在经济业务发生时填制或取得的,证明经济业务发生和完成情况,并作为记账依据的凭证。《规范》对原始凭证的填制做了详细的规定。原始凭证反映的经济业务必须真实合法;原始凭证的数字和内容要填写明确不得遗漏和省略;从外部单位取得的原始凭证必须有单位的签章,从个人处取得的原始凭证须有个人签字,对外开出的原始凭证需加盖本单位公章。凭证书写要规范、大小写数字正确规范。记账凭证是为确定经济业务应借应贷的会计科目和金额而填制的,是登记账簿的直接依据。会计人员应该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记账凭证的填写应该内容完整、编号连续,有制单人员、记账人员、稽核人员及单位负责人的签章,涉及到现金收付的业务应该还有出纳人员的签名或盖章。对于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机制记账凭证应该符合记账凭证的一般要求。
2.3.2会计账簿的规范化建设。《规范》对会计账簿的设置、登记、修改做了规范。会计人员根据法规制度的规定,结合本单位的经济业务情况设置会计账簿。会计账簿可以把大量分散的会计资料汇集起来生成需要的会计信息,设置账簿是会计核算的必要手段。会计人员应该根据审核无误的记账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登记会计账簿时应当按要求把会计凭证里的一些内容都登记到会计账簿中,登记完成后在已经登记的记账凭证上签字或盖章,并注明已登记的符号,避免重复入账。为了保证会计账簿所记录的内容真实完整,应当定期进行对账。会计工作中完成的各类会计账簿是重要的会计档案,必须按照规定的保管年限进行保管,保管期满后按规定的程序销毁。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应该定期打印总账和明细账,并在发生收付款业务的当天打印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与现金余额核对。
2.3.3财务报告的规范化。财务报告是反映单位一定时期财务状况、业务成果和现金流量的文件。会计报告必须按照规定的格式和内容编制。会计报表是反映单位一段时间经济活动情况的报告,所以会计报表的数字必须真实、正确,与会计账簿的内容一致。
3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的形势要求
3.1管理环境的形势要求
事业单位管理环境是会计工作产生和发展的土壤,管理环境的变化不断推动着会计理论及会计实务的发展及变化。首先,由原来的计划管理转变为预算管理体制,原来的计划管理体制下的会计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随着预算内容不断丰富、细化和精准化,要求会计工作提供更加全面的会计信息。再次,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不断加快,会计工作日趋国际化,对会计信息披露的要求也有了提高,所以需真实可靠准确地反映单位财务状况、业务成果和现金流量的信息,满足政府和决策层的需求,是会计基础工作新形势要求。
3.2法律法规的新要求
要维护社会秩序正常运行,离不开法律体系的监督和强制作用,会计界也不例外。制定会计准则,规范会计行为是保障国家经济在正常轨道上发展的有力措施。为此随着法规制度环境的完善,1999年再次修改《会计法》,《会计法》的修订不仅对会计基础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也为会计人员更好的做好本职工作提供了法律上的指引和保障。
会计基础工作是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开展的重要基础,对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提升以及国家财政体制改革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影响。为规范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国家先后制定了一系列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与制度要求,注重对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培训,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会计基础工作的改善与提升,但是纵观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实际,仍然存在着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和不足,对于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提升十分不利,迫切需要强化和完善。
一、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概述
(1)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现状分析。在市场经济发展与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提升的带动影响下,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越来越规范、越来越完善。作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基础工作也得到较大的发展,不仅形成了《会计法》以及《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规范化制度与要求,并且在工作中能够结合自身的管理需求进行相应的工作实际流程以及方法体系制定,在有效提升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水平的同时,也推动了规范化与制度化的发展提升,发展变化十分明显。(2)强化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要意义。首先,会计基础工作是事业单位管理开展的重要内容,强化会计基础工作,有利于促进事业单位管理发展和提升,在社会经济建设发展中更好的发挥自身的职能,为社会经济建设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会计基础工作是会计管理以及会计核算工作开展的基础,对于会计基础工作的强化提升,有利于其规范化、科学化与标准化发展提升,为事业单位管理开展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并推动事业单位形成更加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实现管理水平提升,从而更好发挥自身的社会公共服务职能,促进社会经济以及各项事业建设发展的进步提升。其次,强化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促进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与完善化发展,还有利于提高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质量。强化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尤其是针对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中相对薄弱的问题环节,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强化与完善,在促进其整体规范化发展的同时,也有利于实现会计基础工作质量的改善提升。再次,强化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有利于促进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会计基础工作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一部分,对其工作开展的强化与完善,能够准确、及时、有效的把握单位的会计状况,为财务管理以及决策制定提供准确的信息支持,从而促进财务管理以及管理决策水平的提升,推动事业单位管理的综合发展。最后,强化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还有利于促进各项基础工作的规范化发展,对其工作开展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标准,从会计从业人员的任职资格、综合素养以及会计基础工作开展的监管控制、管理规范化与系统化等方面,避免工作过程中各项违规乱纪行为的发生,提高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与制度化、标准化、完善化水平。
二、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现存问题
(1)会计机构与人员配置不合理。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开展中对于会计机构的设置以及工作人员配置不合理。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开展,有明确的规章制度要求,但是在实际开展中,由于各种因素影响,一些事业单位进行会计工作人员配置中,并没有按照相应的制度要求进行配备,存在会计工作人员配备数量不足或者是缺乏从业资质等,都会对会计基础工作开展造成不利影响。此外,事业单位针对会计工作人员的专业培训不及时,导致从业人员知识体系或者是对于工作制度、规范要求等方面认识不完善,从而在工作开展中存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导致单位财务管理混乱、账目不完整等问题发生,十分不利。(2)会计工作开展监管不到位。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开展中,对其工作开展的监督和管理不到位,也是现存的突出问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领导审批制度,工作人员对于单位的财务情况不清楚,或者是出于各种原因不能够进行及时监督或监督不力等,都会导致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开展的监督不完善或不到位,从而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效果,导致工作开展中存在着各类问题。此外,会计工作人员本身的专业水平不足,在工作开展中对于客观事物的把握和认识不到位,也会导致其在相对复杂的会计事务处理中,不能够准确有效的解决处理,导致会计信息不准确等,都没有真正的发挥会计工作开展中的监督作用。(3)内部控制及管理不完善。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开展中,内部控制与管理相对薄弱,也是其现存问题的突出表现。事业单位本身的管理比较混乱,内部控制或监督管理体制不完善,就会导致会计工作开展中缺乏有效的监督与管理机制,从而更容易发生各种或者是操作不规范、不合理、会计信息缺失等情况问题。此外,如果事业单位本身的管理制度与体系较为完善,但是在工作开展中,对于管理制度与规范要求的执行不到位,也会导致各种情况与问题发生,缺乏有效的监督完善。(4)会计归档管理不合要求。会计基础工作开展中,对于会计档案的管理不合要求,比如,会计档案或资料数据管理中,没有进行及时的存储或者是分类、归档管理等,都会造成会计资料不全等问题发生,从而影响会计管理对于资料数据的正常使用。
三、强化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的对策
首先,应注意加强对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的认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领导管理审批模式决定了事业单位领导对于会计基础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在会计基础工作开展及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因此,在强化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认识中,首先应注意加强单位领导对于会计基础工作开展的责任以及重要性影响认识,从而加强其会计管理与操作中的制度化与标准化观念意识,提高其会计基础工作参与的规范化水平,并通过带头引导与监督作用发挥,促进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的有效开展与发展提升。此外,还应注意加强会计工作人员以及工作部门对于会计基础工作的认识,严格按照制度要求,进行规范化操作,确保会计资料的真实性与完整性,严格落实和执行各项制度要求,促进会计基础工作提升。其次,应注意加强对会计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和道德培养,提高会计工作专业技能与道德素养,避免会计工作中等不规范行为发生,促进会计基础工作的提升。加强会计工作人员专业培训不仅需要从会计工作业务知识与规章制度的系统化培训学习上强化提升,同时还需要加强会计工作人员职业道德建设与教育提升,提高会计工作人员依法操作、合法、守法的道德行为水平,在开展会计工作中发挥较好的作用和职能。最后,还需要按照会计基础工作的有关规范与要求,合理进行工作人员配备与设置,同时注意加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与外部监督相结合的内外监管体制,提高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水平,为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开展创造良好的管理环境和条件,从而促进其发展与提升。
参考文献
1.1企业领导的现代财务管理意识不足
受长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企业管理人员养成了墨守成规的习惯,他们不求创新,不重视会计基础工作及其重要性。他们认为会计基础工作只是负责单位的日常收支,不需要过多地关注。由于企业领导不重视会计基础工作,也不提倡对会计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没有给企业会计人员营造一个良好的财务学习氛围,导致进行会计基础工作时有很多方面与现行的财经法规相背离的现象,难以发挥其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
1.2没有明确目标
由于电力企业的领导和会计人员对会计基础工作的科学化管理不够重视,所以企业制定的财务规章制度,更没有制定长期的财务目标。财务工作的松弛可能会导致一些不良现象的产生,比如财务人员贪污受贿、、偷税漏税、私设“小金库”、伪造变造会计凭证、提供虚假财务报告等。
1.3岗位责任意识不强
为加强管理力度,电力企业制定了内部监督机制,但是企业的岗位责任制划分尚不明确,管理岗位授权不充分,造成了会计基础工作根本无人监管,内部监督职能难以发挥。企业领导授权得不明确,或者仅仅是形式上的安排,敷衍了事,监察不全面且不够深入,没有重点,更没有明确的检查指标。对会计机构和人员的配备、会计核算以及企业内部制度的执行情况不能提出建设性的意见,造成一些员工形成长期懒散现象,对企业经营的好坏冷眼旁观,一味地听从上级的工作安排,毫无主观意识,使得企业内部制定的相关制度形同虚设。
1.4内部控制意识薄弱
电力企业的内部控制意识薄弱,没有构成强有力的约束性,内部审计部门作用发挥不强,领导对会计基础工作的监督过于形式化,认为电力企业是政府扶持企业,不用承担过多的风险。内部控制仍然停留在原始阶段,认为制定了各项规章制度就是进行了内部控制,缺乏内部监督机制和考核奖罚机制。领导的不重视,导致电力企业的执行人员责任心不强,造成内部控制制度坐而论道,无实际意义。
1.5会计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
电力企业属于国家垄断行业,在现代化企业背景下,对会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有些电力企业的会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会计知识结构不合理,高学历和高职称的会计人员占全部会计人员的比例不高,相当一部分财务人员缺乏工作实践,没有手工记账的经验,对大量的财务工作难以应付,企业会计人员应当在电算化的大时代背景下,加强传统手工会计记账的学习,扎扎实实做好财务工作,切实提高自身职业素质修养。
二、完善会计基础工作科学化管理的对策
电力企业应当加强对会计基础工作的科学化管理,全面落实《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提高会计人员的工作水平,根据《会计法》和企业相关规定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强化管理部门的监督职能,促进电力企业的发展。
2.1做好财务基础工作
会计基础工作是会计工作的基础,是企业整个经济管理的重中之重。随着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财务管理的难度也不断加深,所以要进一步规范会计基础工作是十分有必要的。要严格把关会计基础工作的执行情况,包括会计人员和会计机构的设置、会计科目的使用情况、填制的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账簿的登记、会计报表的编制、会计档案的管理等方面内容,进一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加强工作效率,促进企业的发展。
2.2强化对会计基础工作的认识
加强对会计人员进行会计基础工作的培训,大力宣传《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让管理者和会计人员从思想上全面提高对会计基础工作的认识,切实提高财务人员的工作水平。加强对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视性,是企业顺利实施财务管理活动的前提条件。另外,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企业应定期给会计人员做“会计规范讲坛”,进行思想上的灌输。会计人员不但要掌握财务上的应用,更要了解会计法、税法、西方财务管理、计算机电算化技术、经济学等业务知识,还需要对本单位的经营活动进行及时掌握,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会计工作的作用。加强对会计人员道德品质的培养,会计人员应当具有忠于值守、爱岗敬业、严格执法、廉洁奉公的职业道德情操,坚持自我约束和自我改造,踏踏实实做事,清清白白做人,发现问题及时向上级汇报,不为利益所动摇,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修养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企业。
2.3建立健全的企业规章制度
为了保证会计基础工作的有效实施,企业应当根据《会计法》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以及电力企业自身情况等相关规定,制定企业的规章制度,作为对会计基础工作的指导性章程。明确财务目标,针对一些容易出现问题的部门着重监管。对财务人员进行定期考核和奖罚,以确保财务人员的积极性。明确规定各个财务人员的岗位职责,以便分清其责任范围,让财务人员各施其职,相互监督,相互促进,这样,企业财务人员既可以相互审查,又能高效有序地完成财务工作。
2.4加强管理部门的监督力度
针对会计基础工作,电力企业应当设置专职的会计人员,并定期对该执行人员的工作状况进行监督审查,以保证财务会计质量的真实性和可靠性。监管部门如果发现会计基础工作中存在不规范的现象,应当及时提出修改意见,规范其会计基础工作。企业的主管监督部门应发挥其作用,全面落实会计基础工作的执行情况,并加强追究责任力度,确保其监督职责的有效发挥。
2.5强化内部控制制度,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它是企业的基础框架,规范会计基础工作以及整个企业内部的管理工作,切实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促进企业的经营效益。企业应该根据《会计法》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以及企业自身状况,建立一套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同时,应当建立奖罚机制,划分岗位责任制。通过对内部制度的检查,发现企业管理中出现的相关问题,才能不断加强和改进企业的内部管理制度。在企业进行内部控制制度的审查时,对认真负责的审计人员给予奖励,对于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非作歹、的违法乱纪人员给予严重处罚,这样才能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电力企业应树立现代化企业制度,加强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将企业规章制度与企业文化紧密结合起来,尊重人才,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全方位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增强企业的凝聚力,提升企业的人文形象。
关键词 企业 会计基础工作 强化措施
会计基础工作是对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服务的总称,企业在进行会计部门的设置、会计人员的配备以及日常的核算等方面都要以会计基础工作为依据,因此也可以说,会计基础工作是所有会计活动的基本环节,也是保证企业一切会计活动持续进行的保证。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企业的经济活动也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而会计在企业经营与管理中作用也日渐凸显,因此,强化会计基础工作已经成为了当前大部分企业所面临的首要问题。
一、企业会计基础工作存在的问题
当前,在企业会计基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会计核算不规范
在会计核算工作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在原始凭证的填写方面不够规范,基本要素不齐全、单位名称不按规定填写的现象经常发生;在购买大宗办公用品时没有验收证明或者是其他的清单;支付款项时缺乏相关的证明依据等等。第二,在记账凭证的填写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随意性。有的会计人员对记账凭证的审核力度不够,容易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第三,在会计账簿的设置与管理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有的单位不按照规定设置相应的账簿,在账簿的登记、结账等方面也存在不规范现象。
2.缺乏有效的会计监督
在会计的监督工作中,有个别企业在现金的管理方面存在着违反现金管理条例、坐支现金等问题。有的企业会计人员没有充分发挥其监督的职能,对原始凭证的审查力度不够,填写不规范的原始凭证也进入到记账凭证的管理中,对于报销的单据缺乏详细的记录,这些问题的存在都是快监督职能没有充分发挥的表现。
3.缺乏完善的会计管理制度
企业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导致缺乏有效的会计管理制度,在会计岗位人员责任权限的划分、会计事项授权审批制度、内部稽核制度、资产管理制度等方面都缺乏科学的管理制度做基础,因此造成会计管理制度的失效。
4.会计机构和人员方面的不足
在会计机构的设置方面不够科学,不相容岗位未按照要求进行分离,使得企业内部的会计管理混乱。同时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还有待于提高,有的会计人员长期忽视对新的会计法规和新的会计业务知识的学习,而导致其业务素质停滞不前。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环境下,无法适应越来越复杂的会计业务,最终造成企业会计管理效率低下。
二、加强会计基础工作的必要性
随着市场经济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与完善,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意识到,会计基础工作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并且给予更多的重视,使会计基础工作的作用获得充分发挥,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加强会计基础工作的必要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1.会计基础工作的强化有利于维护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会计信息是企业领导者进行决策的主要要依据,科学、有效的会计信息能够为信息的使用者提供正确的决策依据,如果提供的会计信息是虚假的,则会对信息使用者造成困扰,甚至引起巨大的经济损失。会计基础工作的有效性,是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因素,同时也影响着企业相关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分配等问题,进而对市场经济秩序的稳定运行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对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是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必然要求,为企业领导者提供更科学的决策依据的同时,也是保证市场经济秩序正常运转的基本条件。
2.对会计基础工作的强化,是规范会计秩序的根本要求。有序的会计工作秩序应当是建立在规范的会计基础工作的基础上。在会计制度不断改革的过程中,会计基础工作也得到了更有效的规范,国家对于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而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使得更多的企业对企业会计报表的关注程度也不断提高,作为会计信息的使用者,需要真实有效的财务数据,因此这也从客观上要求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
3.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是提高会计人员素质的需要。会计人员是会计工作的主角,会计基础工作是会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最直接的对象。加强会计基础工作,督促会计人员从会计工作最基本的环节抓起,不断改进和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提高会计工作水平,对提高会计人员业务素质起直接作用。会计人员既要有危机感,又要有责任感,无论是从自身利益出发,还是从国家利益出发,严格落实相关法律法规、政策,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三、企业会计基础工作的强化措施
在不断发展的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要通过有效的措施,强化会计基础工作的效率,才能够不断的促进企业会计工作质量的提升,进而促进企业持续、稳定的发展。具体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强各级领导部门的重视
只有给予会计基础工作充分的重视,并且对会计工作进行有效的管理与监督,才能够保证会计基础工作顺利的进行。各级财政部门和业务主管要认真履行相关的法律法规中的规定,采取科学的方法,指导企业在会计基础工作方面的实践,不断提高会计基础工作的水平,并且定期和不定期对企业会计基础工作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通过重点检查和抽查的方式,能够即使发现企业会计基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且进行及时的整改,保证会计基础工作有序的进行。
2.加强企业会计管理制度的完善
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是保证会计工作持续进行的保证,通过内部会计管理制度的完善,对相关岗位和人员的权责进行明确划分,并且建立完善的赶往给责任制度和内部牵制制度。同时,要充分发挥会计监督的职能,对会计基础工作进行全方位和全过程的监督与管理。从企业内部的会计监督到上级部门的监督管理,对企业会计基础工作进行全面的监督,提高会计基础工作的水平,也有利于保证信息的质量。
3.加强对会计核算环节的审核与管理
在会计核算环节中,最关键的工作就是对原始凭证的填制与审核,这也是会计基础工中一项基础内容。在会计核算中,记账凭证的填写、会计账簿等都需要直接或者间接依靠原始凭证的信息,因此,对原始凭证的正确填写和审核,也是保证会计信息有效性的基础。因此,企业要注重对计凭证的填制和审核工作,保证原始凭证的有效性,才能够发挥其在其他核算环节中的作用获得充分发挥。另外,企业需要加强对记账凭证的填制与管理。记账凭证是登记账簿的直接依据,在该环节,要注重对原始凭证的进一步审核,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无论是自动还是手工填制的记账凭证,都要按照经济业务事项的内容加以归类,并据以确定会计分录,记账凭证应序时编号、附件齐全、摘要简明、数字准确、签章齐全、装订成册。对于会计账簿的设置和登记,企业应根据核算内容及具体会计业务的需要设置会计账簿。
4.加强对会计人员队伍的建设
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是影响会计基础工作水平的一个主要因素,因此要通过多方面的策略,加强会计人员队伍的建设,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一方面要加强会计人员业务素质的培养,培养会计人员的自学精神,能够自觉对新的会计业务知识和新的法律法规进行学习,因此来满足不断变化的企业会计工作,另一方面要注重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培养他们爱岗敬业、客观公正的职业精神,时刻坚持依法办事的宗旨,保证会计基础工作的质量。
四、结束语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尤其是我国加入WTO以后,企业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竞争形势,与此同时,会计制度也经历多次改革逐渐趋于完善,在新的社会和经济发展形势下,会计工作也必然要实现与国际的接轨,在会计工作的目标、内容、方式方法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因此,企业对会计基础工作的强化也是势在必行的一项工作。从管理思想、制度健全以及人员队伍建设等多方面采取有效的措施,不断的提高会计基础工作的效率,促进会计工作水平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林春花.谈企业会计基础工作的加强.中国电子商务.2012(02).
[2]陈翔.信息化环境下改进企业会计基础工作的建议.会计之友.2010(34).
[3]刘增伟.探讨企业会计基础工作存在的问题.现代经济信息.2010(22).
[4]曹永强.浅议加强企业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性.科学时代(上半月).2011(05).
关键词:电力企业;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
电力企业会计基础性工作是电力企业会计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电力企业会计基础性工作的规范化管理不仅是企业会计人员专业技能、技术水平的有力体现,更是电力企业长足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基于目前我国电力企业会计基础性工作规范化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相对应的对策,希望电力企业会计基础性工作的管理更规范化。
一、电力企业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的现状
较之国外,电力企业财会基础工作在我国发展较晚,随着市场经济的大力发展,电力企业也在不断加强与完善自身建设,使电力企业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取得了不少的成果。但是我们还得清醒地意识到我国电力企业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还存在一些不足。
(一)存在认识偏差
很多电力企业的管理者和企业人员对电力企业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工作在认识上存在不足,把会计基础工作定义为简单的企业的收支活动,对电力企业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工作不够重视,认为只要有会计就行,管不管理无所谓。由于管理上的缺失导致了企业会计基础工作的随意性,不按国家规定的程序执行,企业会计工作比较混乱。企业管理者没要求企业会计工作一定要规范化、程序化导致了企业会计工作中难免存在漏洞,影响企业日常工作的开展,更有甚者还影响到企业自身的发展,波及到企业管理者的领导职能。
(二)缺乏管理体制
目前电力企业会计基础性工作规范管理工作是有由会计人员边做边摸索,在不断的会计工作中不断地总结经验去完成,带有财会人员个人的主观意识,没有章法可依,没能形成一套成熟的管理体制,财会的工作是在无指引的环境中进行的,没有健全的相关制度保证电力企业会计基础工作的顺利实施。
(三)监管的力度不大
很多电力企业的管理者在对电力企业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上缺少监管的力度,监管过于形式化,有的管理者只是口头询问一下财会人员会计基础工作情况,并不是按照一定的程序认真地进行监管。少了监管的力度,电力企业会计基础性工作的进行带有随意性。
(四)会计人员素质有待加强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当下会计基础工作大多都是在电脑上操作的,包括审计、核算......都得依靠电脑来完成。而电力企业中有一部分稍上岁数的财会人员对电脑不大熟悉,进而影响了财会工作的进行。而年龄较小的财会人员又没有手工记账的经验,他们更习惯于什么都依靠电脑来完成。当大量的财务工作摆在面前时他们难免手足无措。新职员与老职员身上存在的不足都是电力企业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导致的。
二、电力企业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问题的应对策略
电力企业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电力企业会计基础工作的开展,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并寻求相对应的解决策略,以求实现电力企业会计工作规范化,促进企业发展。
(一)重视电力企业财会工作规范化管理
电力企业领导者要高度重视电力企业财会工作管理,把企业财会工作管理纳入企业日常的管理工作中来。把财会工作管理具体划分到个人的管理范围中去,做到权责明晰。可以在企业中找出一位具有多年财会经验的人对企业财会工作进行管理,管理好财会人员财会工作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让企业财会工作管理者对日常的财会工作进行把关,能避免企业财会工作中存在的疏漏,有利于电力企业自身的财产安全,更有利于企业持续地发展。
(二)制定相关的体制
想要实现电力财会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就要制定相关规章制度。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电力企业财会基础工作也是需要健全的体制才能保证顺利实施的。比如建立严格的才会审核程序、报表的编制和审核都严格按照程序来。另外还可以结合自身企业的发展特点,把《会计基本工作规范》的内容与本企业的实际相结合,制定出一套符合企业发展的规章制度,用以保障财会基础工作顺利有效的完成。
(三)加强监管
可以把电力企业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纳入企业年度考核中去,通过考核标准让人们明确会计基础性工作规范化管理工作具体实施的方向,在具体的操作中能够有效地贯彻落实到位。并且还能通过考核提高企业财会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者的工作积极性,促进企业财会基础工作的有效进行。另外可依把企业会计基础性工作规范化管理划分到具体人员的职权范围内,进行有效管理,做到权责明晰,这样人们能够更好地负责好自己本职内的工作,有利于电力企业会计基础工作管理的顺利、有效实施。
(四)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
当下是信息化的时代,财会基础管理工作大多依靠电脑系统进行,就要求财会人员紧跟时代的步伐,学习相关的电脑知识,在对企业财会基础工作进行规范化管理时,要依靠信息技术的强大力量,让信息化实现管理的规范与高效化。所以要想规范化电力企业财会基础工作,就要学习好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让信息技术的强大力量渗透到企业基础工作的管理中来。企业的管理者可以为企业财会工作人员提供一些提升财会人员素质的培训机会,通过培训提升企业财会人员的素质,进而让管理企业财会基础工作实现规范化管理和高效管理。另外企业中新的财会基础工作管理者要继承财会管理的传统的优势,有继承的又有新发展的财会基础工作管理才是适应企业财会工作发展的管理。总而言之企业财会基础工作在企业中要被重视起来,制定相关的制度对企业电力基础规范化工作进行管理,辅之以有力的监管,并且要提高企业财会工作人员的素质,企业财会基础工作才能顺利、有效地实施。让企业财会基础工作的规范化管理促进企业综合能力的发展,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是有利于企业长足、稳定发展的。
参考文献:
[1]唐冬梅.浅谈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策略[J].现代企业教育(下旬刊),2011(07).
现代企业已经实行现代企业制度,在现代企业制度中,财会管理工作是一个重要的方面,毕竟,企业运营的主要目的是获得高额利润,提高经济效益,如果企业的财会管理工作不能和企业的发展以及经济发展的大形势相适应,势必会影响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因此,深化企业财会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1. 深化企业内部的监督工作,遵守财务管理制度
会计工作的相关法律规定,企业的财会工作要保证真实性和完整性。因此,做好内部的财会监督工作,才能保证企业的会计数据和相关资料的合法性和真实性。首先,这需要企业管理层的重视和落实,企业的管理人员应该要求会计工作人员依据国家会计方面的法律规定和企业的政策进行建账,财会部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该依法进行会计监督,对于在会计监督过程中出现的意外情况和突发难题,企业的管理人员应该提供支持和帮助,使会计监督处在一个公开、透明的环境之中。另一方面,每个企业都制定了适合自己的财务管理规范,这些规范是经过反复论证的,与国家的相关财会法律制度是不冲突的,因此,应该严格按照制度规范的要求实施财会管理,管理财会工作人员方面,要有程序和制度规范的依据,才能使被管理人员信服;要定期检查财会制度的落实情况,筹划在企业内部建立统一的财会管理模式,使财会管理部门和相关人员以及资金的流转统一步调,不同的人员各司不同的会计工作,保证财务管理工作能够协调正常地运转;财会管理工作的中心是资金管理,传统的财会管理主要涉及企业生产和经营的资金运作情况,不够全面,现代企业的财会管理应该扩展到企业对原材料和相关设备等其他资源的购置、销售中资金的回笼情况,是对企业运作的整个过程发生的资金交易情况的综合性财会管理。《会计法》、《企业会计制度》中对会计人员的行为做了明确的要求,因此,深化企业的财会工作,就应该依据这些要求对企业会计人员加强管理,让他们明确自己的职责所在和权力范围,加强会计监督;此外,还要鼓励会计人员探索积极有效的方法,完善会计工作,在发挥自己的职能的过程中将会计监督融入其中,将会计工作的原则在实际工作中加以落实,并处理好与各部门之间的关系。企业建立健全财务监督制度不应该只喊口号,应该以实际行动落实到实处;要对企业内部的会计信息进行监督,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并对财务人员实施财务制度的情况做一个详细的调查,加强监督。
2. 实现并完善财会电算化
财会电算化是将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运用到财会管理中去,用计算机处理数据的功能代替人脑劳动,能够提高财会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减轻财务人员的负担;目前财会电算化已经在企业或者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得到了广泛地普及,但是财会电算化的发展不能止步于目前的水平,还应该向更高层次发展,比如,要适应电子商务的发展,财会电算化要体现管理会计和生产成本管理的思想等;目前财会电算化的发展面临着安全性的问题,比如,黑客的非法入侵或者病毒的侵袭,都可能导致电算化系统瘫痪,企业的财务管理和发展会受到很大的损坏;因此,企业在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进行财会电算化运作时,要加强对硬件设备的维护和更新,比如,要定期升级软件和系统,排除计算机高危漏洞,在硬件上保证财会电算化的正常运行;另外,现在高校或者中职院校还没有开设专门的财会电算化课程,因此,要对财务人员进行岗前培训,使会计从业人员不仅具备扎实的财务知识,还要熟练操作财会电算化的相关程序,达到深化财会工作的目的。
3. 提高企业财务人员的工作水平
财务工作人员是财会工作的执行者,他们的工作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企业的财会工作的落实程度和有效程度。要提高企业财务人员的工作水平,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要加强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将影响到它们对工作的态度和责任程度。企业的财务管理现在出现了很多不好的现象,比如做假账、逃税漏税等,给社会财富带来了很大的危害,因此,对会计人员的诚信教育是非常必要的;企业的会计人员具备了良好的道德素质,才能尽职尽责地做好财务工作。
第二,财务人员应当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会计人员从事财务工作,首先要精通会计知识,但是当今是一个知识更新异常迅速的时代,财务会计知识也处在不断地发展中,因此,财务人员要接受新知识,要坚持学习,掌握会计领域出现的新方法和新理念,与时代对会计的要求相合拍,满足企业财会工作的需要。
第三,企业的财务人员要学习财务的相关法律,使自己的行为在法律要求的范围之内;使企业的财会工作符合法制化的要求。
总结:
本文从以上三个方面探讨了企业对于财会工作的深化,有值得借鉴之处,也有不完善之处,希望本文可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对企业的财务部门和财务人员有所启发,使他们进行积极地思考,探索更多的企业财会工作的深化策略,满足企业财会管理的要求,规范财务人员的行为,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邓子基 ,庄表峰 ,邱华炳.关于企业财务管理体制改革问题[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8).
[2] 刘恩禄.对企业财务的地位与作用问题的探讨[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5).
在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在控制企业风险的基础上,实施精细化管理能够促进企业实现效益的最大化。按照相关规定开展财务管理工作,并建立精细、科学的平台。精细化管理包含了财务管理的手段与内容两部分。要想实现会计的精细化管理,首先会计人员应当具备认真的工作态度,高度重视工作过程中存在的所有细小问题,一定要确保确保数据核算的有效性与精确度;其次,应当以严谨的态度对待工作,在最大程度上避免纰漏的产生,确保财务的准确性与清晰度,以防财务纰漏影响公司决策人做出错误的决策。
二、管理会计和精细化管理之间的关系
与一般的会计不同,管理会计主要立足于为企业内部的管理,对经营过程中的预测、控制以及监督等提供服务,高度重视市场的变换情况,有效的预测、规划企业的发展情况,为企业发展指引方向。在现代的企业管理中,精细化管理是一种新型的理念,具有数据化、信息化以及现代化等特点,这种管理方式对标准、系统、专业水平以及规范等更加重视。此外,精细化管理模式主要是为被服务人员提供其基本需求的一种管理方式,这种方式的管理可以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进而提高其市场竞争力。在企业管理中,管理会计属于内部机构,其任务是对企业基本的?务资料进行核算。为了提高管理会计工作的效率及其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应当带着仔细、认真的工作态度进行算账。算细账是精细化管理的核心内容,首先应当将细致化分核算的单元,并认真研究财务数据,充分了解之前的工作情况,寻找薄弱环节,并加强管理。精细化管理与管理会计的要求相符合,并且两者有着紧密的联系,所以应当将两者结合起来,以便更好的对企业进行管理。
三、加强现代企业会计工作精细化管理的有效策略
1.建立完善的精细化成本管理制度
建立完善的精细化成本管理制度,进而对企业的运营成本实施精细化管控。在明确目标成本时,应当根据企业实际运营情况进行,对成本――动因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将目标成本形成一个体系。对企业经营成本进行精细化管理能够促进企业内部环境的改善,提高企业控制经营成本的积极性,并促进各个部门参与到企业成本的精细化管理工作中,进而有效控制目标成本,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另外,应当建立相应的成本责任体系,这是进行精细化管理的关键环节,可以对责任部门的实际情况进行客观的体现。同时,还要高度重视各个部门成本责任体系的建立,并在企业内部实行经营责任承包制,将企业经营成本控制的效果与员工、部门的绩效相联系,让所有员工都意识到自己身上承担的指标。此外,企业还应当对成本考核体系进行完善,全面评估精细化成本管理工作的效果,进而激励企业经营成本控制的人性化发展。
2.建立健全精细化预算体系
市场经济制度的调整对现代企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企业对内部环境进行了调整。对财务预算管理工作进行了全面的优化,摒弃了传统的“先干后算”的理念,积极引进“先算后干”的理念,进而对企业的财务进行精细化的管理。在企业财务管理中,为了对管理资源进行有效的配置,应当采取以下几点措施:(1)对财务预算管理程序进行规范,改变传统的形式化预算管理模式,实现财务的实时预算。(2)对预算项目进行细化分析,将预算的范围进行适当的扩大,并明确各个部门的责任,落实到位。(3)加强财务预算管理的监控力度,并对预算考核体系进行不断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