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内部控制管理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1酒店财会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1.1预算控制方面
预算控制是企业财务管理中一项重要的管理工具。酒店经营采用预算控制管理企业的办法,已普遍在国际酒店内实施,国内酒店也做计划,但计划做的很粗,只不过是在年底根据上级下达的客房出租率、利润指标、费用水平核算一下,并且接受计划指标的大多是讨价还价,尽量压低计划指标,年终向上级交差了事,实际执行起来从不看预算,使计划、预算只是走走形式,到年底多是超额完成任务。
1.2资金控制方面
酒店业的经营与其他行业的经营在财务流程上有很大的差异,主要体现在酒店业的财务特点有着一次性的资金投入和持续的现金流出这一方面。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可以看出酒店资金管理方面主要表现在融资、投资和现金管理上。而我国的一些酒店在投资上没有很好把握多种投资方式的选择,承担了较大的经营风险,同时在扩张中的融资安排也不尽合理,造成时间的浪费和成本的提高。而在现金管理上,国内酒店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很强的计划性,更不可能像国外酒店一样天天盘点、天天编制现金流量表。
1.3应收账款控制方面
应收账款的变现能力是影响速动比率可信度的重要因素,及时收回应收账款,不仅可以增强酒店的短期尝债能力,也反映出酒店应收账款管理方面的效率。我国酒店业基本也认识到这一点,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例如一些酒店专门成立了清欠办,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催收作用,但从长远来看有很大的局限性,很难最大限度地加快欠款回笼,提高酒店的资金周转速度,有时甚至破坏了同客户的关系。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主要是以往的销售人员仅仅负责推销工作,而不问推销结果,这样做容易造成只管销售不问回收的局面,而且传统的清欠人员只管当时收款,不管以后是否成为回头客,或者营业部门只管服务,不管是否回款的脱节现象。
1.4成本费用控制方面
我国目前的酒店业在成本管理上绝大多数还处在传统的成本管理上,主要从降低消耗、节约费用考虑,侧重于对产品服务的核算,立足于短期的成本管理,未从长远的持续的降低成本的策略上考虑,只是站在某一企业的角度,主要以酒店内部的生产服务过程为对象,而对其供应与销售环节考虑不多,对于外部的价值链更是视而不见,且较少考虑竞争、挑战而单纯为了改善酒店现状、增加经济效益。在费用支出控制方面,有些酒店对费用(如交际应酬费)的发生没有严格的审批制度,也没有在一个经营期之前编制费用预算,即使编了费用预算,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没有按预算执行,经常发生超出、违背预算的费用支出。
1.5收入控制方面
酒店营业收入控制是为了保护酒店内部财产和餐饮销售收入,检查会计资料的准确性与可信性。我国目前的酒店收入控制的水平及管理意识参差不齐,收入控制制度不健全,尤其是会计凭证制度软弱,舞弊现象严重,其控制也以“密切监视”为主要控制手段,而不太重视内部稽核制度,另外收入控制的硬件设施及管理水平也明显落后,诸如一些酒店的电脑收银系统或因没有实效软件控制系统,或因操作人员的专业操作水平有限,致使这些硬件设施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这些问题在实践中都亟需解决。
2酒店财会内部控制的对策
2.1加强预算控制
比较适合我国酒店业的预算控制制度是目前普遍采用的全面预算控制。它是以实现一定利润为目标,以货币形式对酒店业务经营活动全过程全方位进行预算控制,是以损益预算为中心的各项预算形式的预算系统,包括损益预算、营业收入预算、销售预算、成本费用预算、物资采购供应预算、人力资源预算、现金预算、资产负债预算等。预算的执行和日常监控由酒店财务部负责,要求财务部随时汇报预算执行情况,每天都有销售日报和分析结果向各部门通报,以便及时发现问题,每天主管都要主动查阅预算执行情况报表,以检查预算完成的情况。
2.2加强资金管理的内部控制
加强酒店的资金管理大致包括融资管理、投资管理和现金管理三个方面。先看融资方面,酒店业作为资金密集型产业,各方面都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持,这就要求酒店要合理安排融资,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融资战略,包括匹配型战略、稳健型战略和进取型战略。同时合理选择融资方式,包括股权融资、银行信贷、发行债券、信托融资等。此外在融资方面还存在一个资本结构调整与优化的问题,酒店应充分利用财务杠杆,寻求各自的最佳资本结构。
再看投资方面,包括项目投资、证券投资、并购、特许经营、输出管理、承包租赁、使用权买断、资产置换等方式。酒店业作为一个成熟的产业,它的经营扩张有着大量的历史经验可以供我们借鉴。任何一种方式都具有自身的优势和局限性,这就要求酒店要根据自身的特点来确定最适合自身的投资方式,在投资扩张中也要审时度势,正确分析经营风险,以防投资有去无回,20世纪80年代香港股市“狙击大王”刘銮雄败走大酒店就是很好的例子。
最后看现金管理,由于现金管理对风险控制和发现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因此现金管理工具主要选择风险低,流通性高的短期有价证券,如国债等。同时财务部对库存现金(银行存款)要求必须每日盘点,并向财务经理提交《每日现金流量表》,每月必须按期编制现金流量计划与供应商付款计划,并向经理报告付款情况,以保证现金按规定计划流动,确保酒店正常运营。
2.3加强应收账款管理的内部控制
应收账款管理首先是会计记账程序的管理,因此先要建立简便有序的财务管理程序,设立相关的总账、明细分类账,对业务单位所发生的往来项目逐一记载并逐一结账,定期与对方单位核对账目,清算账款。同时,应收账款的收回,主要是建立在对方单位的付款能力上,因此需要对同意发生应收账款的单位进行信用考察,建立必备档案,加强对客户的管理,并结合对部门定期反馈的客户还款情况,做出信用判断,减少应收账款的坏账和呆账风险,给予信用好的、还款状况好的企业适当放宽信用限度,对于已发生的信用风险,需要采用积极的解决办法,使风险降到最低,一般做法是建立以销售人员为主的加收奖励提成机制,实施奖励提成手段,设专人进行过期账款的催收,加速资金回笼。
2.4加强成本费用管理的内部控制
从现代酒店成本管理的趋势看,笔者认为战略成本管理更优于精益成本管理,甚至包含了精益成本管理,它具有长期性、全局性、外延性、抗争性等特点,不单纯追求最小成本。根据战略成本管理思想提出的方法,首先分析特定酒店的产品服务所处的特定环境下的市场生命周期和市场份额等,然后确定其应采用的战略。对于不同的产品在不同的市场应采取不同的市场战略,是以产品差异战略取胜(在成本差距不可能拉大的情况下推出比对手更优、更独特的产品服务以显示差异,吸引顾客),还是以成本领先战略取胜(在产品与服务质量不可能会有差别的情况下努力降低成本、降低售价来取得竞争优势)。
在战略成本管理模式下,现代酒店必将构建起全新的酒店成本管理体系,综合运用价值链分析、成本动因分析、战略定位分析等战略成本管理的工具,对酒店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价值流等进行全面的成本分析与管理,促进酒店成本管理效益的提升。
2.5加强收入的内部控制
酒店收入包括客房收入、餐饮收入和其他收入三大部分,随着酒店规模不断扩大,服务功能目趋齐全,服务项目日益增多,由此带来的营业收入越来越大,收入的环节也越来越多,要保证营业收入的安全、完整,必须加强对营业收入的稽核控制。控制的原则是:首先,保证收入的合法性,即保证收入的计收有根有据;其次,保证收入的完整性,即采取一切措施,堵塞在营业收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一切漏洞,防止和避免一切可能影响或损害收入完整性的事件发生,把营业收入的损失控制在最低限度;第三,保证收入的及时性,酒店所发生的收入都必须尽快收到手并及时入账。
加强客房收入稽核重点是对客房收入的各种账单、资料进行核对,检查和控制一般分为夜间稽核和日间稽核。与客房收入稽核相同,餐饮收入稽核也包括夜间稽核和日间稽核,即是通过对餐饮各种单据的审核控制来保证餐饮收入的完整。餐饮收入夜间稽核,主要是检查各餐厅当日的收银工作,即测试当日收银的数据是否正确。餐饮收入日间稽核的内容主要是稽核餐饮收入日报表。此外酒店为了向客人提供完整、全面、多方位的服务,还提供诸如酒吧、舞厅、桑拿等娱乐休闲服务和商务服务,这些附带服务项目,对于完善酒店的功能,提高酒店对客人的吸引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类服务形成的收入汇集起来就是酒店的其他收入,对于这些收入虽然数目不大,但发生频繁、种类繁多,同样需要加强内部控制。
参考文献
1耿建新,宋常.审计学(第三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关于内部控制鉴证服务性质的界定
独立审计准则制订部门对内部控制鉴证服务的潜在定性形成于《独立审计准则实务公告第2号——管理建议书》(于1997年1月1日起施行),在总则部分已经把“管理建议书”和专门接受委托的内部控制鉴证服务进行了区分,表现为“注册会计师接受委托,对内部控制专门进行审核,并提出管理建议,不适用本公告”。中国证监会对内部控制鉴证服务的性质界定也有一个变化过程,从最早的“管理建议书”变化到“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或“内部控制评审报告”。于是,独立审计准则制订部门对涉及内部控制的专门性鉴证业务的规范既有别于独立审计准则框架中的“管理建议书”,同时在制订《内部控制审核(征求意见稿)》时又和中国证监会最初提出的内部控制“管理建议书”的要求存在规则制订时间上的差异。因为《内部控制审核(征求意见稿)》的立项起草工作从2000年底开始,当时关注的是证监会对“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新要求。由于在我国现有的独立审计准则框架下无法对“评价”进行明确的性质界定,同时考虑到证监会提出的内部控制评价涉及到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完整性、合理性和有效性”发表意见,而独立审计准则制订部门又早已存在对内控鉴证服务的潜在定性,因此我们认为,我国在规则制订初始便将内部控制鉴证服务界定为“审核”。
根据美国的会计服务框架,审核(examination)与审计的区别通常在于对象不同。例如,审核对象可以是未来的会计信息(即盈利预测审核)或内部控制结构。但审核在取证范围上同样是广泛的,保证程度为高水平,意见表述形式为积极式,在报告的分发使用方面也是没有限制的(Arens和Loebbecke,1997)。正是由于这种认识,使得对内部控制鉴证服务的定性从一开始就非常沉重,加之要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完整性、合理性和有效性”发表意见,因此我国在征求意见稿的形成以及征求意见过程中对注册会计师的审核责任尤为敏感。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纷纷指出:一方面,在公司治理结构远未具备一定基础的环境下,注册会计师从事该项业务风险过大,且成本极高,责任过重;另一方面,在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尚未充分建立的情况下,注册会计师执行此项业务缺乏必要的尺度和标准。相应地,征求意见稿对内部控制的保证程度、意见表述形式以及报告的分发使用方面也是争议不断。
在这种争议之下,我们查阅了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要求注册会计师提交的内部控制报告。以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制订的证券公司审计与会计指南为依据,我们发现:其保证程度较低,并以消极保证的方式进行表述,同时对报告的分发和使用做出了严格的限制。以下是从一份向SEC提交的内部控制报告示例中的有关摘节:
“……我们对内部控制的考虑未必已披露出按照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所制定标准属于重大缺陷的所有内部控制事项。……在包括确保证券资产安全的控制措施在内的内部控制方面,我们没有发现按照上述界定所指的重大缺陷。”
“本报告仅供贵公司董事会、管理当局、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指定的自律组织]以及其他遵照1934年美国证券交易法17a-5条(g)款对已登记证券经纪与交易商进行监管的监管机构使用。本报告并不希望、也不应被除了上述特定主体以外的其他任何方面使用。”
从上述示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美国证券监管部门对注册会计师提交的内部控制报告并未施加很重的压力和责任。显然这与SEC对内部控制报告的需求目标有关。由此可见,关于内部控制鉴证服务的定性争议,关键在于我们有必要了解报告需求者和使用者的政策制订初衷。从最早的“管理建议书”形式要求考虑,或许监管者希望借助于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形式发现公司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这也启发我们在对内部控制鉴证服务进行定性时,可以采取“审核”以外的、其他性质的业务报告类型,在合理保护会计服务行业发展的前提下提供能够满足报告使用者需求的有效供给。当然,这个问题一方面涉及到我国独立审计准则框架的重构,另一方面也有待于各有关方面的共同探讨和协调。
内部控制评价与会计报表审计中对内部控制的考虑之间的关系
在会计报表审计过程中,注册会计师往往需要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并运用控制测试评价控制风险,最终确定检查风险的大小和重要性水平的高低,实施相应的实质性测试。在此过程中,对内部控制作出评价的目的主要是合理确证会计报表不存在重大错报漏报。那么这种目的与内部控制评价报告中涉及到的内控评价是否一致呢?从目前监管部门对内部控制的评价要求来看,并不仅仅局限在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目标上,往往还涉及到确保经营效果和效率以及遵循适当的法规等目标。因此《内部控制审核(征求意见稿)》将审核范围限定在“与会计报表相关的内部控制”上的做法,即使在形式上也与证券监管部门的需求之间存在较大分歧。
现在的问题是,如果我国证券监管部门将内部控制的评价要求限定在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目标上,那么“内部控制评价报告中涉及到的内控评价”与“会计报表审计中对内部控制的考虑”这两者能否实现目标上的统一?在《内部控制审核(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过程中,许多观点认为这两者的目标是不一致的,即内部控制评价中内部控制是“结果”,而在会计报表审计中对内部控制的考虑是“手段”。但是我们在参考了SEC要求注册会计师提交的内部控制报告之后发现:美国证券监管部门对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是统一的,因此其对内部控制报告的需求目的似乎与我国会计界及有关政策制订部门的理解存在一定差异。以下为一份向SEC提交的内部控制报告中有关段落的示例:
“在计划并实施对X公司(以下称”贵公司“)20X1年度(会计期末为12月31日)的合并会计报表审计过程中,我们考虑了贵公司包括确保证券资产安全的控制措施在内的内部控制情况,目的是为了在对合并会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时合理确定审计程序,而不是对内部控制提供可信性保证。”
根据这段表述,美国证券监管部门要求注册会计师提供内部控制报告的目的显然在于强化注册会计师在执行会计报表审计过程中对内部控制的考虑,这两者的目标是一致并相互加强的。另一个明显的例证是,在SEC的内部控制报告示例中,有以下说明:
“如果注册会计师披露了存在重大缺陷的情况,报告应当对注册会计师所关注到的缺陷做出描述,并指明这些缺陷将不会影响针对会计报表做出的审计报告。”
上述报告示例中的措辞体现出SEC要求的、注册会计师将内部控制评价与其会计报表审计相联系的协调性。我们认为,SEC的这种政策取向有助于明确内部控制鉴证服务的性质和作用,即这种内控评价报告是为了注册会计师在对会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时合理确定审计程序,而不是对内部控制提供可信性保证,因此对我国证券监管部门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首先,能够有效促使注册会计师在会计报表审计过程中进一步地(或实质性地)关注被审计单位的会计相关控制及其对会计报表的潜在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其次,便于我国内部控制评价标准的协调与形成。第三,能够在注册会计师擅长的领域内发挥其作用。SEC的这种观点对于独立审计准则制订部门同样具有一定的启示。根据《独立审计准则实务公告第2号——管理建议书》,管理建议书是指注册会计师针对审计过程中注意到的、可能导致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产生重大错报或漏报的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提出的书面建议。将该界定与SEC要求注册会计师提供的内部控制报告格式与内容进行比较,我们认为并不存在原则性的差异,因此提出可以考虑对《独立审计准则实务公告第2号——管理建议书》的有关内容做出适当修订。
关于内部控制“完整性、合理性和有效性”含义的界定
我国会计界对内部控制的性质、内容、结构体系等的讨论在近年来开展得尤为热烈,在探讨证监会提出的内部控制“完整性、合理性和有效性”问题上则争论得更加激烈。首先,何为内部控制的“完整性”?有没有一套适用于各种组织形式的会计主体的完整内控?这是征求意见稿讨论过程中存在的一个重大争议。事实上,不同组织形式的会计主体之所以需要内部控制,是为了实现该主体的特定控制目标,各主体的控制目标差异往往导致内部控制具体做法的差异,此外,内部控制还应建立在成本效益原则的基础上,因此并不存在完美无缺的内部控制(吴水澎、陈汉文、邵贤弟,2000a)。还有相当一部分观点提出,即使是同一个会计主体,对于不同的管理者,由于其管理风格和管理水平的不同,内部控制所发挥的作用也是存在差异的,相应地,评价内部控制的“完整性”就显得缺乏必要了。
其次,内部控制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一般指内部控制设计上的合理性和执行的有效性。对这一点的争议主要在于设计合理与执行有效的标准是什么。财政部已于2001年6月了《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货币资金(试行)》,而根据财政部内部会计控制建设的总体思路,这只是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的开始(刘玉廷,2001),我国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体系尚待在未来若干年内逐步建立。同时我们还注意到,即使在证监会于2001年1月的《证券公司内部控制指引》中也没有对内部控制的“完整性、合理性和有效性”做出明确的界定。除了内部控制评价标准上的不完备性,被评价单位采用的内部控制标准由谁制订,财政部、中国证监会或其他有关部门,同样是一个重大问题。
鉴于以上问题在目前阶段尚难以解决,我们认为,可考虑待我国基本建立起适应我国经济发展要求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体系后,由有关方面共同探讨、协调,以便确定公认、合理的内部控制评价标准。
关于内部控制评价的内容
内部控制的评价是否限于会计相关控制,还是扩展到内部控制的各个环节?根据证监会在《证券公司内部控制指引》中的提法,公司内部控制的主要内容包括:环境控制、业务控制、资金管理控制、会计系统控制、电子信息系统控制、内部稽核控制等。显然,这些内容中已经包含了会计相关控制以外的其他控制,如环境控制中的治理结构控制、管理思想控制、员工素质控制等。而财政部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在定位上采用了“以单位内部会计控制为主,同时兼顾与会计相关的控制”的意见,并不包括组织结构控制和人员素质控制等内容。相应地,在内部控制评价内容上采用财政部的标准与采用证监会的标准存在一定的差异。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普遍认为,以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目前的执业水平而言,将内部控制评价范围限定在会计相关控制方面还是合理的,如果要对会计控制以外的其他控制做出评价,则有必要考虑自身的胜任能力和法律责任。因此,征求意见稿在总则部分强调了对“与会计报表相关的内部控制”进行审核。这一点显然与目前证监会的要求存在一定距离,也构成了一项主要争议。
关于内部控制评价的时点与时段之争
货币资金是指单位所拥有的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货币资金是单位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行生产经营活动不可缺少的条件。货币资金既是资本运动的起点,又是资本运动的终点。由于货币资金具有高度的流动性和控制风险,单位在组织会计核算的过程中,加强货币资金的控制与核算,对于保障单位资产安全完整,提高资金周转速度和使用效益具有重要意义。根据货币资金业务的特点,结合单位自身的经营管理实际,设计一套切实可行的货币资金控制制度和核算方法,从而更有利于单位货币资金的管理和控制。完善而有效的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对加强单位经营管理、保护单位财产安全、保证单位会计信息真实、完整等具有积极推动和促进作用。
1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目标及环境
1.1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目标
内部控制目标是单位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的根本出发点。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目标有四个:①货币资金的安全性。通过良好的内部控制,确保单位库存现金安全,预防被盗窃、诈骗和挪用;②货币资金的完整性。即检查单位收到的货币资金是否已全部入账,预防私设“小金库”等侵占单位收入的违法行为出现;③货币资金的合法性。即检查货币资金取得、使用是否符合国家的财经法规,手续是否齐备;④货币资金的效益性。即合理调度货币资金,使其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
1.2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环境
所谓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环境是对单位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实施有重大影响的因素的统称。控制环境的好坏直接决定着企业内部控制能否实施或实施的效果,影响着特定控制的有效性。货币资金内部控制主要包括以下因素。①管理决策者。管理决策者是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环境中的决定性因素,特别在推行领导个人负责制的情况下,管理者的领导风格、管理方式、知识水平、法制意识、道德观念都直接影响着货币资金内部控制执行的效果。因此,管理决策者本人应加强自身约束,同时通过民主集中制、党政联席会议等制度加强对其的监督。②员工的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在内部控制每个环节中,各岗位都处于相互牵制和制约中,如果任何一个岗位的工作出现疏忽大意,均可以导致某项控制失效。③内部审计。内部审计是单位自我评价的一种活动,内部审计可协助管理当局监督控制措施和程序的有效性,能及时发现内部控制的漏洞和薄弱环节。内部审计力度的强弱同样影响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的效果。
2货币资金内部会计控制的重点环节
由于货币资金具有高度的流动性,加之货币资金也是最容易被贪污、偷窃或挪用的资产,那么,在哪些环节,用什么样的方法进行控制才能保证单位货币资金的合法、真实和安全、完整呢?现就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的重点环节浅议如下:
2.1货币资金支出环节
控制好不合法和不合理的资金支出,相当于给单位带来等量的资金收入。怎样在每天大量的资金支付中,判断一项支出业务的合法和合理,关键的一点,是要看货币资金支出程序是否合法和合理。因此,支付每一笔款项,要做到以下几点:①审核资金支付申请,看申请是否有理有据;②审核资金支付审批,看审批程序、权限是否正确,审批手续是否齐全;③审核资金支付复核,看复核工作是否认真负责;④审核资金支付办理,看是否按审批意见和规定程序、途径办理,是否及时登记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对货币资金的支付实行严格的授权审批制度,重点控制大笔金额货币资金支付。
2.2货币资金收入环节
货币资金收入控制的范围包括各种收入及欠款回收。对已取得的货币资金收入必须及时入账,不得私设小金库,不得设账外账,严禁收入不入账,尤其是现金收入不入账利用发票、收据编号的连续性,核对收到的货币资金与发票、收据金额是否一致,以确保收到的货币资金全部入账。对于发票、收据必须加强其购买、领用、保存的管理,设计一个岗位,负责存根联与记账联定期或不定期抽查核对工作,及时发现其中的错弊。
2.3银行账户管理环节
对银行账户的开立、管理等要有具体规定,严格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制定的《支付结算办法》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定期进行银行账户的清理或检查。一些单位需要从不同的银行或同一银行的不同营业网点贷款,以满足单位银行贷款的需求,形成同时跨行开户、多头开户、随意开户现象。个别单位为支出方便,公款私存,私设小金库。单位多头开户容易造成财务管理上的漏洞,为违法犯罪以可乘之机,留下潜在风险。每年财政部会同人民银行及相关部门对单位银行账户开立情况进行专项检查和清理,但效果不明显,没有引起开户单位的足够重视。
2.4现金管理环节
现金支付要严格按照国家《现金管理暂行规定》执行。只在支付现金规定范围内支付现金,超出规定范围的,只能由银行划转进行往来结算。严格执行银行核定的日常库存现金限额,不能“坐收”、“坐支”,超过库存限额的现金应及时送存银行,做到日清月结。财政部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D%D货币资金(试行)》规定:“单位应当定期和不定期地进行现金盘点,确保现金账面余额与实际库存相符。发现不符,及时查明原因,做出处理。”对库存现金要由有关科室人员组成专人小组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盘点,防止白条抵库及挪用现金的现象发生。
2.5单位与银行对账环节
按照有关规定,单位与银行之间的对账,每月至少核对一次。定期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查看单位银行存款余额与银行对账单是否相符。要指定专人负责银行对账单的审查、管理,每月终了,将银行对账单余额与银行存款日记账进行核对,如果不符,要及时查明未达账项发生的原因,发现其是否存在错弊,及时予以处理。
2.6票据和印章管理环节
各单位应当做好票据管理工作,依照《票据法》的规定,制定严格的票据购买、保管、领用、背书转让、注销的管理办法,明确票据管理各个环节的权力和责任。专设备查簿登记,防止空白票据的遗失和被盗用,并且备查簿应作为会计档案管理。同时,单位必须加强银行预留印鉴的管理,任何单位必须严禁由一个人保管支付款项所需的全部印章。要用严格的管理制度来约束人、管理人。
2.7监督检查环节
各单位应建立健全对货币资金业务的监督检查制度,明确相关机构或人员的工作职责,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检查。监督检查相关岗位和人员的设置情况,是否存在不相容职务混岗的现象;监督检查授权批准制度的执行情况,是否存在越权审批行为;监督检查印章的保管情况,是否存在全部印章由一人保管现象;监督检查票据的保管情况,是否存在票据管理漏洞。对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纠正和完善。
2.8财会人员任用环节
财会人员要具有政治思想好、业务能力强、职业道德好的良好素质,同时,要建立定期轮岗制度,避免一人长期在同一个岗位上工作。这样既可使财会人员能学到新业务、新知识,进一步提高综合能力,还可能使一些违法犯罪活动因工作交接而揭示出来,收到良好的效果。
3货币资金内部会计控制的方法
货币资金内部会计控制的方法主要是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控制、授权批准控制、会计信息系统控制和内部报告控制。
3.1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控制
不相容职务是指那些如果由一个人或一个部门担任,既可能发生错误和舞弊行为,又可能掩盖其错误和弊端行为的职务。单位在设计、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时,首先,应确定哪些岗位和职务是不相容的。其次,要明确规定各个机构和岗位的职责权限,使不相容岗位和职务之间能够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形成有效的制衡机制。通过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不但能提高工作效率,而且也使内部会计控制得到实施,有效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
3.2授权批准控制
授权批准是指单位在办理各项经济业务时,必须经过规定程序的授权批准。授权批准有一般授权和特定授权两种形式。授权批准要求单位明确规定涉及会计及相关工作的授权批准的范围、权限、程序、责任等内容,单位内部的各级管理者必须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和承担责任,经办人员也必须在授权范围内办理业务。审批人应当严格按照授权批准权限的规定,在授权范围内进行审批,不得超越审批权限。经办人应当在职责范围内按照审批人的批准意见办理业务,对于审批人超越授权范围审批的事项,经办人有权拒绝办理并及时向审批人的上级授权部门报告。
3.3会计系统控制
会计系统是指单位为了汇总、分析、分类、记录、报告单位交易,并保持对相关资产与负债的受托责任而建立的方法和记录。会计系统控制要求单位必须依据《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等法规,制定适合本单位的会计制度、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会计报告的处理程序,建立和完善会计档案保管和会计工作交接办法,实行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充分发挥会计的监督职能,建立严密的会计控制体系。会计作为一个控制信息系统,对内能够向管理层提供经营管理的诸多信息,对外可以向投资者、债权人等提供用于投资等决策的信息,是重要的内部控制方法。在运用会计系统控制方法时,对有关凭证的稽核和审查要引起高度注意。
3.4内部报告控制
内部报告控制要求各单位要建立和完善内部报告制度,全面反映单位的经济活动情况,及时提供业务活动中的重要信息,增强内部管理的实效性的针对性。在货币资金控制环节适时运用内部报告控制方法十分重要。①货币资金经办人对于审批人超越授权范围审批的货币资金业务,有权拒绝办理并及时向审批人的上级授权部门报告。②单位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现金盘点,可能发现现金账面余额与实际库存不相符的情况。③通过报告单位货币资金收入、支出、结存情况,并对下一阶段货币资金流入、流出量进行预计和推算,可以帮助单位负责人全面了解单位现金流量,为其做出正确的投资、筹资决策提供基础性资料。可见,应切实发挥好内部报告控制方法的作用。
总之,货币资金的管理是整个资金管理的重点,货币资金收支业务的内部控制是建立整个内部控制制度的关键。建立健全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对于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可靠,减少工作差错,加强工作人员责任心,维护财经纪律、经营秩序,防止或抑制营私舞弊行为发生,以及事后审计工作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一、有关组织内部控制管理
一个组织的内部控制是将风险防范、监管得力作为目的,并以专业的各项管理制度作为其基础,经过建立过程间的控制流程、把握其中的关键步骤与要素,用流程化的形式呈现出其运营中的管理规范。根据分析,作为一个组织,其内部控制的主要因素如下:(1)内部环境。内部环境是管理过程实施的基础,一般其包括管理架构,机构设置,权限分配和责任分配、人力规划、自身文化等。(2)控制管理活动。控制管理活动是根据自身的风险,去采取相应的控制活动和行为,将风险降到最低,以及未雨绸缪做好应急准备。(3)风险划分。风险划分,也可叫做风险评估,是一个团体组织去面对各种情况,进行识别、加以分析,在实现内部控制管理目标中的风险,正常划分各类风险,以安排相应的对策。(4)内部监督。内部监督是对内部管理和控制在实施中经行的各类监督,检查其风险性和有效性,及时发现其中实施的缺陷和不足,这样就可立即纠正。(5)内部沟通。组织是由人来组成的,沟通成为一个团体企业组织及时、有效地收集和传递与内部交流的各类信息,保证信息能在组织内部,以及与外部之间进行有效沟通结合。
二、房产管理处进行内部控制管理必要性分析
内部控制管理是组织在以实现内部经营管理的前提下,进行合理的分工,作为组织来保证各个职能部门和部门人员之间对于业务活动合理的组织、调节和制约的措施和方法,它是用来明确各个部门的职能和权责,最终达到一个完整、相互制约、相互协调、互为依照的控制管理的一个统称。内部控制管理的最终目的是就是为了提高效率、加强管理,实现最终的管理控制目标的一项高效的方式,对于一个企业其非常重要,对于房产管理处这样一个职能组织也是如此。
房地产所占的土地,是不可替代和不可再生资源,其属于国家所有。而房产管理处作为国家职能部门,其主要的职责就是贯彻来执行国家和市级有关房屋管理和住房制度改革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并对全区乃的贯彻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参与制定和组织实施全区住房制度改革方案,以及负责房改资金的归集管理,编制全区住房保障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并监督实施,对保障性住房项目的管理,同有关部门做好廉租住房项目、资金安排并监督实施、指导和监督物业管理工作,对物业管理企业资质的审查,并负责全区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工作,编制全区城市房屋拆迁规划和年度计划,还有就是核发城市房屋拆迁许可证,裁决拆迁纠纷等,由此看到其房产管理处的工作十分繁杂,而房子作为一个关乎老百姓民生问题,其任务也是尤其重要的。作为房产管理部门这样责任和任务这么重大的一个部门,其内部的管理控制是刻不容缓的,只要内部管理得当,对于国计民生的大事才能事半功倍,从而推动国家的长治久安,其意义重大。
三、我国房产管理处内部控制的现状
(1)我国部分地区的房产管理处的内控意识薄弱,执行力不足。其主要表现为内部人员观念不足,限制了服务意识。对于大多数的房管工作人员来说,房管处的工作作为政府部门行驶其职责,有部分所在岗位干部职工对于“金饭碗”的思想仍旧抱有侥幸心理,其欠缺竞争意识,对于形势把握不够;还有一些人员直接与人民群众接触,态度冷漠,对于群众欠缺耐心的指导;有的存在不勤政、有贪污受贿行为,依着关系去办事的行为经常发生,严重损害了房产管理部门的形象。(2)房产管理内部控制体系不完整不健全。目前,我国多个地方的房产管理处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完整,对于控制环境、财务制度、控制过程等方面均有许多的不健全之处。例如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部门和人员之间相互协调少,各自为政比较多;甚至有些人没有把心思和精力放在工作,把时间和心思可能放在其他地方上,严重缺少主动与其他部门的协调意识。(3)房产管理内控制度其行为主体素质不能完全满足需要。我国房地产业发展迅速,经常国家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法规。对于工作人员和领导干部根本不能及时理解消化,再加上没有进行系统的学习培训,许多工作人员的文化素质和业务素质都与国家要求的优秀服务有很大距离。(4)监督机制不健全。由于房产管理处工作繁琐,虽然经常有新的制度出现,但是许多都浮于人事,大多数制度高挂庙堂,制度约束和监管性不大。例如,当某些干部被提升后.其没有在其岗位中工作的经验.也没有相关的培训.对于管理一知半解或者管理不善,再者还有可能工作考核不到位,对于下级人员只有最终考核,缺少过程中的对细节的探究和考核。
四、完善我国房产管理处内部控制管理对策
(1)建立合理对路的用人体制。作为房产管理部门,在干部的提拔选择上,需要打破原来的制度框架。一定要树立“公平、公正、竞争”的观念,在选择上要坚持重视品德、重视能力和政绩的用人原则,在工作实际中,根据岗位去选择人员,争取发挥每个人的最大能力;对于个人考核要坚持民主和组织审查相结合,不定时的对于各级干部进行考核,根据情况可以选择性建立一些对于中层干部管理条约和政策,根据成绩,对于工作能力强、成绩优秀、百姓拥护的干部给予表扬和嘉奖。相应的对于工作成绩不明显、能力也不显著的干部,组织和上级可进行培训帮助使其能迅速提高,而对于工作成绩差、群众意见大的干部要进行合理调整,最终使整个用人制度达到积极向上、相互团结、求真务实的风貌和意识。(2)建立健全规范的服务体制。作为国家职能部门,作为一个服务性部门,无论处于什么时候,都需要以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目的。房产管理工作是离不开老百姓的支持的,最终让人民群众满意为标准。主动去协调各个部门和各个人员,团结在人民群众周围。工作人员要时刻具有服务意识,努力扩宽服务的渠道,最终提高服务的质量,直接与人民群众接触的工作人员要勇于承诺,服务好每个一个需要的人,进一步也要善于变通,要有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的意识。老弱病残,要积极采取亲自上门服务;也要善于树立个,遇到特殊情况要特殊办理;工作人员还需具有按需服务的意识,方便每一个需要帮助的群众。除此之外,对于大众要敢于公开办事程序过程、收费情况、服务情况。某些站点可以设立群众举报邮箱,采取责任追究制,增加群众的对过程的理解,完善服务过程中的每一个程序,加强服务质量,树立始终服务于民的理念,最终使我们的房产管理效率更高。(3)完善房产管理的督查机制。国家部门就是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所以监督制度是房管部门科学发展的外在动力。部门工作的发展就是不断发现自身的不足和缺点,从而制定相应的制度措施,以此提高和改正错误手段。完善监督体制有主要在以下几点:第一是采取完整的内部监督体制,各个部门要坚持不定时利用各种方式对各个工作人员的服务情况加以检查,使其努力做好手头的工作;第二是大众监督,要敢于面对媒体,经常可邀请各类媒体到服务工作中采访和报道,从而每一个服务人员能尽心地做好服务工作;第三是设立监督员,让监督员到大众去,多听人民群众的真心话,探求大众的需求,这样尽快发现自身的问题,及时改正;第四是多邀请社会各界来监督。听取社会各个阶层对于房管处工作的意见,这样多向结合,从而完善了房产管理的监督体制。(4)采取合理的激励机制。作为面向大众的部门,一是要多树立宣传典型,突出房产管理工作中的新人新事,营造个个争先的良好环境;二是奖励业绩突出的人员,对于服务人员中,群众呼声高人和事,不管是什么职务,只要其成绩显著,就应该奖励,从而鼓舞人员的士气;三是要建立情感激励机制,作为领导或者管理者,要对每个人都热情、坦诚。作为管理者,也要不断提高自身工作水平,提高自己的各项能力,有集体观念和组织观念,团结于每个工作人员周围,最终加强大家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每个人只有在这种氛围下,才能使自己的光和热发挥到最大化,房产管理内部的控制管理才最有效果。
参 考 文 献
[1]张自影.杜会化服务[J].大学图书馆的时代使命.2009(9)
一、内部控制的内涵
(一)内部控制的概念
内部控制是形成一系列具有控制职能的方法、措施、程序,并予以规范化和系统化,使之成为一个严密的、较为完整的体系。内部控制按其控制的目的不同,可以分为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会计控制是与保护财产物资的安全性、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以及财务活动的合法性有关的控制;管理控制是指与保证经营方针、决策的贯彻执行。促进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以及经营目标的实现有关的控制。
内部控制的目标是确保单位经营活动的效率性和效果性、资产的安全性、经济信息和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其主要作用:一是有助于管理层实现既定方针和目标;二是保护单位各项资产的安全和完整肪止资产流失;三是保证业务经营信息和财务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除此之外,保证单位财务活动的合法性也是内部控制的目标。
(二)内部控制的基本方式
内部控制的基本方式主要包括:组织规划控制、授权批准控制、预算控制、实物控制、风险控制、审计控制、文件记录控制、业绩控制和职工素质控制等方式。新《会计法》关于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规定,实际上体现了内部控制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职责明确、相互制约、严格程序、如实记录、定期检查等。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还应当考虑:企业规模、组织系统和所有者权益等特点;经营性质、多样性及复杂程度;传递、处理、保持和接近信息的方法:适用的法规要求等。
二、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般来说,一项好的内部控制制度应该达到以下标准:(I)事权划分明确具体,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即内部控制制度作为一种制度要能真正成为企业管理者的行为规范,操作方便;(2)控制程序规范,过程控制应受到特别重视,即内部控制要形成科学的机制,尤其是把对经营管理过程的控制放在突出的地位,通过控制,能防患于未然;(3)控制触角摄入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不留下控制死角,即企业的各项经营管理活动均应纳入内部控制范围;(4)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内部控制的功能得到有效发挥。从目前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实践操作来看,要达到上述标准,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必须研究和解决以下四个难点:
(一)如何提升规范控制程度
提起内部控制制度,人们往往想起会计工作岗位在设置上管钱不管账,管报销的不管稽核等。其实内部控制制度内容极为丰富,涉及到企业经营管理的所有方面和所有环节。对于一个复杂系统工程的控制,不能靠人治,也不能靠简单的出纳控制、财务管理来实现目的,而是靠一套科学规范的内部控制制度,用制度来规范管理的行为,让管理者在从事经营管理活动中,知道干什么、怎么干,按照规定的程序来完成工作任务,接受规定的控制管理。这里的重点是管理人员针对企业不同的经营管理活动制定出具体的标准,而要完成这个任务,就要有丰富的知识、超前的意识、广阔的视野和扎实的作风’这无疑又是一个难点。
(二)如何提高控制人员的熟练程度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中心是财务会计控制,承担内部控制职责的主要是财会人员。因此,财会人员要能真正担当起内部控制的重任,更新知识、提高操作能力就显得刻不容缓。
(三)如何把握授权的度
事物变化的一般规律是由量变到质变,当量的变化到了极限时,必然引起质的变化。内部控制制度的度量界定也就成为实践中的一个难点。企业经营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要保证这个系统的正常运行,合理授权是必然的。对于企业法定代表人,既要保证其经营决策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又要保证其经济行为的效益性和廉洁性,权力的度量界定是关键一环。当今社会大凡出现重大舞弊经济案件的企业,基本上均是授权不当引起的,是授权多、权力过大,且控制不力的恶果。授权无“度”,直接制约内部控制制度效能的发挥,在巨大的权力面前,国家的政策法规都会相形见拙,更何况是一个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对内部控制执行人员的授权也有“度”的学问,对不同的控制环节要有不同权力授予,才能使内部控制制度有效运行,但权力授予也要讲究“度”的限制,不然容易产生新的舞弊土壤。
(四)如何提高被控对象的受控度
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对企业经营的所有环节和从事经营管理活动的所有个人实施全方位控制。这里就存在一个控制与反控制的问题。现在不少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舞弊行为时有发生,提高被控对象的受控度显然成了内部控制制度实施中的难点。一般而言,内部控制的对象是企业的权力操纵者,是对权力操纵者的权力约束,也是对权力操纵者之间的权力制衡。这种独特的控制对象决定了提高受控度的艰巨性。提高被控对象的受控关键有两点,一是内部控制制度的科学性;二是主要决策者的受控程度。
三、企业内部控制的具体实施
(一)会计系统控制
会计系统控制是企业内部控制的核心,企业应依据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控制规范,制定适合本企业的会计制度,明确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的处理程序,建立和完善会计档案保管和会计交接办法,实行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重点把好两个关口:一是。加强对原始凭证的审核监督;二是,加强对财务收支的审核监督。对财务收支监督的内容包括:资金来源、资金管理渠道、资金支出管理范围和支出标准项目等,监督的重点是合法性问题。
(二)资产保护控制
对实物的采购、保管、销售等各个环节进行限制接近、定期盘点、记录保护、账实核对、财产保险等控制。在实际工作中,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有价证券和存货等变现能力较强的资产必须限制无关人员直接接触,货币资金的收支管理只能限于特定人员管理,支票等票据的签发,必须是单位指定的负责人,存货的实物保护可以有专职的仓库保管员控制,以防止资产流失。
(三)组织结构控制
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及有效运行,有赖于企业内部良好的法人治理结构。董事会维护出资人权益,对股东大会负责,对公司的发展目标和重大经营活动做出决策;监事会对董事会、公司的财务工作及经营者执行法律和公司章程情况进行监督;还应设立满足企业监控需要的职能机构如审计部,对董事会负责并在业务上受监事会指导。
(四)授权批准控制
[关键词]
施工企业;内部控制;管理
当前,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施工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其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参与者,处于关键而且相对弱势的地位,在施工项目中,面对造价低、利润率低、施工范围广点多线长、协调工作多、管理难度大,资金占用大等不利的经济环境,如何提高其经济效益和管理水平,是摆在施工企业面前的难题。
1施工项目内控制度管理的必要性和意义
内部控制制度是为了保证生产经营等活动平稳有效进行,保护资产安全完整,保证会计资料和其他生产资料真实、合法,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而制定和实施的政策和程序,它是评价经营业绩依据。加强施工项目财务内部控制是资产及会计记录安全、可靠、真实的保证,是减少生产经营中的舞弊和错误、减少或规避财务风险、降低施工生产成本、提高项目赢利水平的保证。同时,随着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和企业管理理论的不断发展,也要求企业内控制度必须与之相适应,这对于完善公司的管理结构和管理理论,保护企业所有者的权益,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有着重要意义。作为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拼搏的施工企业,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内控制度管理贯穿整个管理环节,不仅关系到项目本身的发展,还关系整个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2施工项目财务内部控制的问题
2.1组织机构不健全,职能分工不明确
现实中,多数施工项目机构不健全,财务管理职责不明确,甚至仅把会计当作账房先生,没有正视其在经营决策中的参谋作用;没有形成重视财务人员参与决策的环境,即使在制度上规定财务人员具有参与决策权,但在执行中往往被忽略,只在出现较困难的经济问题时才去补救。
2.2内部控制制度建计缺乏科学性和全面性、会计执业不具有独立性
内控制度的建立一般要遵循整体性、合法性、成本效益性等原则。当前,不少施工项目形式上设立组织机构,建立规章制度。但在实际运行中还是两层皮,制度不完善,实际操作性不强,执行不力,监督职能失控。对于当前日益规模化、集团化的施工企业而言,从集团公司到子公司,再具体到每个施工项目单位,首先都应因地制宜进行科学有效的组织规划控制。另外,项目领导具有用人决定权,并进行内部干涉,严重影响了会计执业的独立性,大大削弱了内部会计监督的职能。
2.3内部控制制度的监督检查机制不健全
施工项目从开始施工,到项目结束,缺乏有效的内控制度监督检查机制。内部审计未能发挥应有作用,财务监控不力。管理过程中不能及时发现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缺陷和问题。比如:岗位交叉重叠,人员职责不分,违背不相容岗位任职原则;内部审计机构不健全,人员配备不齐、综合素质低下,体系不完善,丧失了内部监督职能。
2.4财务人员素质低,内部控制意识落后
一些财务人员素质低、观念落后,对内控制度认识不够,仅仅着眼局部,缺乏大局意识,影响财务内部控制作用的发挥。另外,现实中财务人员业务培训跟不上,基础业务能力欠缺,影响内控的执行和应用。比如:项目预算控制太过于空泛,不具体,操作性不强,不能细化;项目成本控制岗位和职责脱节,表面上看起来分工明确、职责清晰、各司其职,却没有责任控制。结果给施工项目管理带来无法解决的麻烦,给事中控制造成极大隐患。
3建立有效的财务内部控制管理的重要原则
3.1合法性、合规性
制定和落实本项目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加强经济监督,就是为了保证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防范企业风险,促进其不断发展。因此,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时,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的要求,这是企业内部控制的目标所决定的。
3.2整体性、全面性
项目在建立财务内控制度时,要注意整体性原则,即充分全面综合地考虑企业的制度,不能与之相悖,还需要全面梳理业务的各个流程,要求制度的设计全面而有针对性。同时,作为市场主体的一员,施工企业要随市场变化和外部因素的调整及时作出调整和完善,保证制度适应外境的变化,保持制度的完善、有效和可行。
3.3相互牵制平衡性
财务内部控制首先要保证岗位设置及其职责权限划分合理,实行不相容职务分离的办法,起到相互制约的作用,有效防止不法行为的发生。职务分离和经济业务的分割处理,是现代企业管理和内部控制必须遵循的一项重要原则。企业内部控制要与企业发展相适应,企业既要建立全面的内部控制体系,又要考虑内部控制之间的协作和制衡,要兼顾企业间的协作关系,为企业创造好的经营环境。
3.4成本效益原则
施工企业在建立和设计自身的财务内控制度时,应当结合实际情况根据自身规模的大小及具体经营管理的情况,建立适合本企业特点和管理要求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合理有效地控制设计成本与执行成本,以达到最佳的控制效果。
4完善施工项目财务内部控制的具体对策
4.1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科学的内控制度能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实施有效健康的控制,它突破了财务会计的工作范畴,超越了财务会计的知识领域,是多方面知识的融合,没有相应的知识支持,财务内部控制不可能完全到位。项目管理人员的选用和搭配是保证项目内控制度在实际中贯彻和实施的关键,财务人员要能真正担当起内控的重任,就要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操作能力。这就要求企业要建立重视内部控制的企业文化,特别应不断加强会计人员对专业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以提高其专业能力和会计职业道德水平。
4.2设立独立的财务检查核算中心,加强对财务基础工作的控制
随着我国会计制度的改革和新会计准则的出台,涉及职业判断或专业判断的内容逐渐增多,这就要求财务人员能对各项业务内容作出正确的判断,进而提高内部控制的水平。会计基础工作主要是指为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服务的基础性工作,主要包括:会计机构的设置和会计人员配备、会计核算的一般要求、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告、财务信息化、会计档案、会计工作交接、会计监督、单位内部会计管理制度等。建立项目企业财务检查核算中心,并保持其独立性,是保证内控有序运行的有效途径。
4.3建立岗位分离监督控制制度
一般而言,内控制度的建设主要包括:第一,健全管理机构;第二,明确内部各机构和人员之间的分工与职责,并使他们相互牵制。目前,加强项目管理内控制度的重点就是解决各管理机构之间以及管理人员之间权责不清、职责不明的情况,推行职务不兼容制度,杜绝高层管理人员交叉任职,各管理机构之间的控制面、控制点交叉,各机构的监控中心不明,权力混乱现象,要求管理层只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和承担责任,具体业务的经办人也必须在授权范围内办理业务,不得越权。其实质是在组织上对可能会发生错误或舞弊而自身可掩盖的岗位进行分拆,从而形成相互制衡、相互监督的机制,从而保证经济业务的正确、合法、合规,以及企业财产物资的完整。
4.4实行全面预算控制
全面预算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为达到企业既定目标编制的经营、资本、财务等年度收支总体计划,从某种意义上讲,全面预算也是对企业经济业务规划的授权批准。通过全方位、全项目进程、全员预算管理的实施,可以强化预算的财务功能,使企业的财务目标和决策得到细化落实。目前,部分施工企业只是照搬原先的或是同类单位的内控制度,并没有因时、因地,并根据实际管理过程的需要制定切实的内控制度。有些企业或项目虽也制定了详尽的内控制度,但因受施工企业流动性强,施工地点广、项目分散、各地方的情况千差万别、项目部人员配制不到位、企业难以集中监督管理等诸多原因的影响,使其执行不力,严重影响了企业的资产安全,违背了经营宗旨,阻碍了企业的持续发展。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施工企业逐步走向海外市场,国际竞争日趋激烈,要想取得一席之地,企业就必须在内部控制制度方面狠下功夫,强化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完善和落实工作,真正发挥内部控制制度的作用,这将是施工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有力保证,是企业走精益化管理,实现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是企业增强市场竞争的基石。
作者:姜胜 单位:中国铁建电气化局集团北方工程有限公司
主要参考文献
[1]李凤鸣.内部控制学[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92.
医院信息化作为促进医院各项工作创新和升级的突破口,它的不断升级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在降低经营风险的过程中为社会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医院信息化也已成为医院发展生存的必经之路,很多医院在信息化建设中都创建了一整套的内部审计控制制度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本文针对医院信息化的重要性以及存在问题,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为广大医院的信息化建设提供一些参考。
一、医院信息化的重要性
1.医院信息化是促进内部审计进步的必然选择
信息是当今现代的主题,信息资讯也顺理成章地成为促进社会生产进步的一个重要元素。加快信息化建设逐渐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审计工作在信息化的环境下可以更快地适应社会前进的脚步,牢牢把握住信息的先机,为审计的发展抢占优势。
2.医院信息化是提升内部审计监督能力的重要途径
目前,传统的审计模式已不能满足当今医院繁杂的业务审计需要。信息化的到来可以提高医院的审计监督能力,解决人才短缺等矛盾,从而维护医院有序的发展。
3.医院信息化是提高内部审计技术的重要手段
“金审工程”的启用和信息化建设的突飞猛进,逐步实现了手工审计向信息技术审计的转变,大大提升了审计工作的技术水平,提高了审计工作的效率。因此,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提升是促进审计发展的重要手段。
二、医院信息化对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管理的作用
1.控制环境,把握方向
控制环境作为实施内部控制的保障,它直接影响着内部控制的贯彻执行、经营目标及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医院内部控制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医院其他事务的实行及其效果。医院信息化的建设可以控制环境,把握医院发展方向,规划好医院的整体组织结构,明确每个人的职责及做好相应的人力资源策划程序工作。
2.风险评估,减少损失
风险评估是指在风险事件发生之前或之后(但还没有结束),对事件给人们的生活、生命、财产等各个方面造成的影响和损失的可能性进行量化评估的工作,是提高内部控制效率和效果的关键。在面临内部和外部各方面的风险时,医院的各个部门都要进行风险评估,从而加大对风险的管理。医院信息化的内部审计工作可以更高效地对风险进行数据分析,为内部的管理提供有利的依据,使内部管理能够快速做出调整,以减少医院的经营损失。
3.控制活动,规范管理
控制活动是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确保管理阶层的指令得以执行的政策及程序。它的目的是帮助医院在经营过程中减少经济损失。控制活动在医院的各个阶层和职能之间都会出现。医院信息化的建设可以很好地控制活动,促使职责分开、业务流程、信息处理、规章制度等正常进行。
4.信息沟通,资源共享
医院信息化下审计工作可以促进信息之间的沟通,实现医院内部员工在工作时对工作流程和医院经营过程中所需信息的资源共享,可以使员工明白自己在工作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医院的工作制度,使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医院信息化可以沟通政府、民众及与医院相挂钩的任何机构,以保证医院的正常运营。
5.时时监督,调整方略
信息化环境下的内部控制可以随时对在审计过程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对不恰当之处做出相应的调整,以保证医院总体目标的顺利进行,确保相关制度的落实,保证医院的正常运行,提高医院的经营管理水平,促进审计信息质量的提高。
三、医院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管理存在的问题
1.内部控制管理职责混乱
医院在传统的审计管理过程中,不同的员工有着不同的工作,各种工作之间也做到了与不相容的职务相分离,尽管工作程序繁琐、工作的速率不高,但是工作之间的责任结构体系很清晰。并且,还可以利用职务之间的制约关系,对不同的账目进行审计。而在信息化的条件下,由于数据处理都是由计算机进行,在处理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数据错误从而导致整个会计工作的失误。不仅如此,信息化还使得很多不相容的职务都兼容到了一起,导致了出错后职责不清晰的局面,严重影响了审计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2.会计信息资料风险系数大
传统的手工记账虽然效率不快但是安全系数比较高,一般医院的内部资料外人是很难获取的。随着信息化的建设的发展和信息资源的共享,医院的很多资料都以电子数据形式存储在数据库里,很多不怀好意的不法分子就可以通过网络技术窃取医院的内部资料,从而给医院的经营管理造成一定负面影响。
3.内部控制做假难度系数减小
一般的会计工作很多账目都是手工填制的,填制票据的各个款项都是由不同人完成的,想做假难度系数相当大。而在信息化环境下的审计工作就变得简单了,以前要多人完成的工作现在基本一个人就可以完成,而且管理员还可以不受监管地随便进入会计系统,随便对会计数据进行修改,导致账目做假难度系数减小。
四、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管理改进的措施
1.对会计机构的岗位进行调整
医院信息化环境下,会计系统应该做到独立、职责分离,所有的会计数据处理都必须储存在同一个会计系统中,并且还要对从事会计的相关工作岗位进行调整,把传统不相容的岗位监督制度应用到信息化会计过程中来,以提高做假的系数,防止舞弊,保证工作的有序进行和部门之间的协调发展。
2.加强对会计信息化的重视
防止做假,除了岗位职务要明确外,还要在观念上对会计信息加以重视,强化审计信息对医院经营的重要性,以增强员工的风险防范意识。医院实行审计数据信息化共享并不代表审计数据可以外泄。为了减少审计信息的外泄及舞弊情况,医院应该定期对员工进行培训,营造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加强审计信息观念,防止员工泄露自己的操作口令。
3.优化内部管理环境,加强内部审计
审计作为一个监督性的工作,医院的内部审计可以很好地对经营活动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并制定相应的措施,以保证医院的正常运作。首先,要加强对员工的管理及注重复合人才的培养;其次,要建立一个良好的内部管理环境,制定出一套全新的规章制度,应用信息的快捷性,不定期地进行内部审计以便对医院的运营做出调整
五、结语
随着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的更新,在审计信息化步伐的加速中,审计环境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审计工作只有及时调整审计的内容,把握住新环境中的审计重点,合理地应用信息系统,规范操作方法,设定完善的评价风险管理体制,才能够有助于医院实现运营目标。
参考文献:
[1]江涛.医院信息化环境下的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管理[J].广东医学院学报,2008(05).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6.09.021[中图分类号]F239.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16)09-0039-02
引言
在当前外部市场环境下,企业经营发展所面临的外部竞争越发激烈,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各种显性与隐性风险问题也越发突出,如果企业没有有效的内部控制管理,很容易受到外部市场的复杂性以及不确定性影响造成风险问题。因此,对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进行改善,尤其是结合现代企业内部信息化的控制管理环境,建立基于风险导向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以整体强化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效果,已经成为企业管理工作改进完善的重点,这对于增强企业的风险规避控制能力,促进实现企业的长远健康发展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内部控制作为企业重要的管理手段,是针对企业内部的全体员工所实施的,为确保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合法合规,确保企业内部的资产安全,保证企业的财务报告以及财务会计的真实可靠,应采取一系列内部控制管理手段,以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效率,促进企业的发展。随着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的更新以及管理手段的不断改进,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工作也出现了较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1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较为薄弱
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是整个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体系的基础,对于内部控制管理的效果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目前,我国很多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环境存在不少问题。一方面,企业内部管理层对于内部控制管理重视程度不足,没有将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与企业的长远发展相结合,造成了内部控制管理流于形式。另一方面,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落后,企业员工对于内部管理参与的积极性不高,造成了部分内部控制管理措施在执行过程中效率不高。
1.2缺少全面的风险评估
部分企业在内部控制管理实施阶段,对于风险评估管理缺乏认识,导致对于风险规避和控制能力不强,尤其是表现在企业的财务核算风险和经营风险方面。在财务核算方面,部分企业对于内部的各个生产管理部门以及分公司核算不清晰,甚至不能准确地核算企业的实际经营成果。在经营风险方面,投资管理策略制定缺少科学分析研究、成本控制管理措施不当、应收账款管理不利等问题,很容易造成企业出现严重的财务风险。
1.3内部控制管理不力
在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工作中,造成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效果不佳的另一方面原因就是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力度不足。在内部控制目标方面,有的企业往往侧重于对企业的财务报告以及合法合规性提供保证,而对经营效果以及效率提升重视不足,内部控制在服务企业的价值增值方面的功能不明显。此外,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在运行过程中,缺少有力的规范制度的辅助,造成了一些关键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流于形式。
1.4内部监督方面存在较多的问题
一些企业在内部控制管理方面没有设置相应的内部监督机构,也未能健全完善的内部审计工作小组,对于企业内部的审计往往存在严重的形式化,而且主要集中在财务会计报表的审计监督方面,因而造成了内部控制监督工作形同虚设,不利于全面提高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执行效率。
2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体系改进原则
在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改善方面,应该立足于企业的自身长远战略发展,重点通过内部控制管理,在强化企业经营活动合法合规以及财务会计信息真实可靠的前提下,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对于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的改进优化,应该重点遵循以下几项原则。
2.1整体性原则
内部控制管理体系在设计过程中,应该作为系统的整体工程,充分考虑整个内部控制管理体系整体运行的效果,重点确保内部控制管理能够与企业内部的各个生产管理部门以及子公司之间实现相互协调,确保内部控制效果的最大化。
2.2适应性原则
在内部控制管理的改进优化方面,企业应该结合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行业发展环境以及企业的内部组织结构、发展规模、业务领域、经营方式以及风险水平等实际情况来确定,确保与企业的发展相适应。
2.3全面性原则
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体系应该由企业的内部全体员工共同参与,企业内部的管理层、生产经营部门以及管理部门都应该共同纳入到内部控制管理体系中。此外,还应该将内部控制管理工作贯穿于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等各个流程之中。
2.4成本效益原则
在内部控制管理优化过程中,还应该综合考虑企业的实际成本效益情况,尽可能地以最少的成本投入,在企业内部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这也是内部控制管理优化最基本的原则要求。
3企业内部控制改进优化研究
3.1内部控制目标的调整
在企业内部控制目标的确定上,应该综合考虑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以及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具体目标的实际要求。在战略目标的实际确定上,重点是围绕企业价值以及企业相关利益主体利益的最大化。在具体生产经营执行目标的确定上,则主要是确保企业的财会会计报告的真实性、经营活动的合法合规性以及资产的安全性。
3.2对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环境进行优化
在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上,应该按照现阶段企业管理实际情况,在企业内部建立完善的组织结构,并对企业内部的激励机制进行完善,尤其是对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等进行完善。同时,应该重点强化企业内部管理层的内控意识,积极主动地在企业内部开展内部控制管理,促进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各项措施得到有效的贯彻落实。
3.3强化企业的风险评估管理
在企业的风险评估管理方面,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改进优化过程应重点围绕企业的财务风险、生产经营风险以及合规风险等进行相应的防范控制管理。第一,应该按照企业的生产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机制,尤其是准确地选择企业内部的风险控制点,并重点对企业风险的类别、成因、发生概率以及造成的影响等几方面进行评估。第二,应该相对地建立企业内部的风险预警机制,通过强化对风险的监测以及及时的风险反馈,对可能发生的风险问题及时进行危机预警,确保企业能够及时地采取措施对风险进行规避控制。
3.4规范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流程
在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流程方面,重点应该在以下几方面采取相应的措施:严格企业的预算控制管理,按照企业内部的计划、财务预算程序,按照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上下结合的方式,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同时加强企业预算执行阶段的控制管理;严格落实相关的会计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加强对企业的交易授权审批、职责划分、凭证与记录控制、资产使用及管理等方面的控制管理;提高企业的会计核算水平,确保企业的财务会计报表能够及时、全面、真实、综合地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此外,为了确保企业内部各项内部控制管理措施的有效执行,在内部控制管理方面,还应该重点加强制度建设,对各个环节各个部门的内部控制进行有效的督促。
3.5加强对内部控制的监督管理
在企业的内部控制监督管理方面,首先,应该加强对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日常监督管理,尤其是通过例会的形式,及时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开展业务分析与财务分析,及时对财务报告质量进行监控。其次,企业管理部门应该重点加强资产的盘点,重点对固定资产、存货、现金、票据等进行核对盘点。同时,还应该将内部审计作为主要的内部控制管理监督的手段,重点对企业的内控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对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合理性、有效性和一贯性进行审计评价,对内部控制管理进行改进完善。
4结语
改进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已经成为当前很多企业经营管理改革的关键。在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体系的改进优化过程中,企业的管理层应该重点关注强化企业的战略控制,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在目标确定、内控环境优化、风险评估、信息评估、流程控制等几方面,有针对性地确定改进措施,进而整体提升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水平。
主要参考文献
[1]南京大学会计与财务研究院课题组.论中国企业内部控制评价制度的现实模式———基于112个企业案例的研究[J].会计研究,2010(6):51-62.
二、当前电力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首先,我国电力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基础环境有待改善,特别是一些电力企业由于对内部控制管理重视不足,因而未能在企业内部形成涵盖企业内部各个部门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也没有健全统一的内部控制管理标准,再加上组织结构体系设置的不完善,造成了在企业的内部经营管理中,存在着政出多门、效率不高的问题。即便是制定了一些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但制度的可操作性与完整性较差,内部控制管理效率不高。其次,电力企业在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开展实施中,信息化系统的应用水平还有待提高,ERP系统还处于初步建立和有待完善阶段,由于各电力企业内部执行标准存在差异,导致电力企业整体内部控制管理执行的效果不佳。
三、强化电力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措施分析
(一)完善电力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建设
电力企业的管理者应该充分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调动企业内部各个部门积极参与到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实施过程中。同时,电力企业管理部门应该自上而下的对企业的组织管理体系进行优化调整,尤其是建立规范化的法人治理结构,提高董事会的决策能力,强化监事会的监督管理职能,并对企业的金字塔形式的管理组织层次向扁平化的方向改造,通过管理组织体系的设计完善,提高企业的管理决策与执行效率,为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实施开展提供良好的基础。
(二)强化电力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机制的建设
内部控制管理机制的建设,主要包括企业的权责分配、预算控制管理以及财务控制等几方面。在企业内部的权责管理体系上,需要完善企业内部的权责分配控制、交易授权控制;在制度和流程控制方面,重点完善内部监督管理体系,形成层次合理、功能齐全的管理制度体系;在预算管理方面,形成有效的预算编制、审批、考核、分析以及改进的流程化管理模式;在财务运行机制方面,重点是强化筹资、投资、资金运营以及收益分配等管理制度。此外,应该重点提高电力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中的风险评估。由于在电力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中,各种不确定的因素很容易造成企业在经营发展阶段出现风险问题,风险因素对于企业而言是客观存在的。因此,必须强化企业的风险评估控制管理,针对企业在经营阶段可能出现的风险问题,重点对企业的战略管理、财务管理、市场、运营以及法律等方面的风险形成风险识别、评估分析以及防范控制管理措施。
(三)健全完善电力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
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质效,应该结合电力企业的实际情况,提高EPR系统的使用效率,突出信息管理技术的优势,通过系统化的管理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效率。首先,在EPR信息系统平台的建设上,应该结合企业的战略发展规划以及经营管理活动,构建一体化的企业信息平台,确保通过信息系统平台实现企业内部在横向以及纵向之间的联系沟通。其次,在信息系统的建设上,应该注重各种内部控制管理职能的整合,尤其是将电力企业的财务资金管理、市场营销管理、安全生产管理、协同办公管理、项目投资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以及物资等管理职能全部整合入信息系统,提高信息的传递效率。第三,在信息系统的建设上,应该重点加强信息系统安全的管理,避免造成信息外露等问题发生。
会计内部控制作为企业内部控制的关键内容,有效的会计内部控制不仅可以确保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可靠,对于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强化企业的财务风险控制能力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带动作用。目前,我国一些企业由于对内部会计重视不足,因而造成了企业会计内部控制中出现了制度不健全、功能不完整、监督不到位的问题,制约了企业会计工作的规范有序开展。强化企业会计内部控制,提高企业会计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水平,对于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公众利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会计内部控制内容及其方法概述
会计内部控制主要是通过相应的内部会计控制程序以及措施方法,确保企业会计信息资料的真实可靠,同时确保企业资产的安全完整,并规范企业的内部会计活动等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以及财务会计内部规章制度来执行。企业的会计内部控制内容非常的广泛,包括了实物资产、货币资金、采购和付款、对外投资、销售与收款、筹资、成本费用以及担保等各方面的控制管理,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具体方法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会计内部系统控制
会计内部系统控制主要是指通过构建科学完善的会计系统,并建立健全会计工作规章制度,明确会计工作交接、会计账、证、簿以及财务会计报告等处理内容以及程序,完善会计人员岗位职责以及监督管理工作制度等,对企业的内部会计实施控制管理的方法。
(二)授权审批控制
授权审批控制方法主要是在企业进行相关的会计业务办理时,必须严格的按照相关的授权审批规定以及程序执行,确保所有的会计工作都在相应的授权审批范围之内,避免各种未经批准以及越权行为的发生,进而确保会计工作的规范性。
(三)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管理
不相容职务控制分离主要是依据不相容岗位的分离原则,通过对企业会计工作的岗位确认职责权限,并形成岗位之间的相互制约,避免财务舞弊行为的发生。主要包括经办与授权批准岗位、业务经办与会计记录岗位、监督检查与授权批准岗位、财产管理与会计记录岗位等。
(四)内部报告控制制度
这种控制管理方式主要是通过会计报告的形式向企业的管理层以及股东等及时的反映企业的经济活动内容及成效,进而为企业的管理者制定以及调整管理措施、提高会计控制管理效果提供全面的参考依据。
(五)风险控制管理方法
主要是通过在企业内部建立全面的风险控制管理系统,对企业的财务风险以及经营风险进行风险的识别、预警、分析、评估以及报告处理,确保将企业的风险控制在较低的水平范围内。
(六)预算控制管理
预算控制是企业最重要的会计控制手段,主要是通过预算的项目分析、计划编制、执行以及考核等,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进行整体的规划安排,确保各项会计活动规范有序的执行。
(七)财产保全制度
主要是企业通过采取限制不相关人员接触、定期盘点、账实核对以及会计记录等措施,确保企业财产安全的管理手段。
二、当前我国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会计内部控制环境不够完善
当前在我国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管理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就是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够完善,无法真正的起到规范企业会计活动的作用,特别是针对企业一些全新的业务,根本就没有与之相对应的会计活动管理规章制度。同时,在企业的组织结构上,不够健全合理,尤其是职责权限的划分不明确,内部的协调运转能力较差,更是制约了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实施。
(二)会计内部控制监督评价机制不够健全
确保会计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必须有一整套完善的监督评价机制作为基础,但是目前我国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监督评价管理方面,存在着内部审计定位缺失的问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以及审计结果的运用不够充分,不利于强化企业的会计内部控制管理。
(三)企业内部信息沟通渠道不够通畅
在企业内部开展会计内部控制管理,基础前提就是必须具有完善的信息沟通传递渠道,但是目前我国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管理方面的信息化建设水平不高,造成了信息传递不够全面及时,企业内部的财务会计部门与业务部门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三、改进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管理的措施
(一)完善企业的会计内部控制环境
在企业的会计内部控制环境的优化方面,首先企业的会计内部控制管理部门应该不断的完善会计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尤其是在企业的货币资金管理、存货管理、固定资产管理、采购预付款管理、销售预收款管理以及预算管理等方面完善相应的制度建设,确保将企业的所有涉及到会计工作的经济业务都统一的纳入到会计控制管理制度之中。其次,应该对企业内部的管理组织结构进行相应的调整优化,重点是在企业内部建立运转高效、层次分明以及职责权限明确的组织结构,同时应该结合现代化的企业管理模式,对企业的组织结构进行扁平化的改造,以缩短决策的传递链条,提高决策的执行效率。
(二)强化对企业会计内部控制活动的监督管理
为了确保会计内部控制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应该进一步的强化对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监督,重点是采取内部审计的方式,及时的对内部会计控制活动的执行情况进行全面的检测评价,并评价分析内部会计控制工作的有效性以及执行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在内部审计工作的实施开展中,应该确保内部审计工作内容的全面性,重点应该对企业的财务收支、决算执行、企业资产负债、损益情况、财务经济活动的合法合规性、内部控制的完整性、风险控制管理等进行审计评价。同时,针对审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应当及时的出具审计报告,并对问题的解决处理提出有针对性的纠正调整措施,以及便于及时改进会计内部控制管理策略。
(三)以信息化的手段开展企业的会计内部控制管理工作
制约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管理活动效率重要的一方面原因就是由于信息传递渠道的不通畅,因此,在企业会计内部控制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应该以建立信息系统来开展企业的会计内部控制管理。首先,在会计信息系统的功能设计上,重点应该涵盖会计核算监督以及会计制度监督等功能,将会计内部控制活动的所有业务转移至信息系统中,通过操作软件以及数据库平台来实现。其次,在信息系统的具体设计中,重点建立数据的传输以及储存平台,以信息系统来完成数据的采集、处理、分析、报告以及存储等功能,提高会计内部控制管理活动的整体效率。
四、结束语
会计内部控制是保障企业会计信息质量,规范财务会计业务工作与提高企业风险防控能力的有效手段。在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实施过程中,企业的管理部门应该系统分析当前会计内部控制中的薄弱环节,进而系统的改进提高,特别是在会计内部控制体系设计、环境优化以及措施落实等方面提高完善,以提高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工作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一)医院审计及内部控制管理的内涵
医院审计及内部控制管理是医院的常规性工作。内部控制是为确保实现目标而实施的程序和政策,同时也是确保识别可能阻碍实现组织目标的风险因素并采取预防措施的手段。[1]内部控制和审计是分不开的,我们可以用内部控制审计来表达这一意思。所谓内部控制审计,就是以审计的手段来完成内部控制,具体点说,就是以内部控制制度为基础所作的审计,通过对被审计单位的内控制度的审查、分析测试等,确定其可信程度。[2]对于医院来说,也是一样的。为了确保医院的健康、稳定发展,也需要进行审计及内部控制管理。
(二)医院审计及内部控制管理的重要性
医院审计及内部控制管理的重要性分为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从内部来看,有利于医院自身管理水平的提升,防止乃至杜绝医院内部出现违规事件。医院本身的职责在于救死扶伤,而救死扶伤功能的发挥则是以其高水平的自我管理为前提的。再宽泛一点看,还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医院特别是县级的医院在新农合发展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而广大农村人口本身占有的医疗资源有限。因此,医院的内部的管理可以在这方面发挥作用,促进医疗资源的相对均衡分布。
二、医院审计及内部控制管理的要点分析
(一)观念上重视审计及内部控制管理
医院审计及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要点之一是观念上的改变,即要深刻认识到这一工作本身的重要性,这绝不是一句空话。县级医院实际上承担着大量农村人口的就医问题的责任,繁重的工作任务使医院的医生和管理人员都疲于应付。那么,就有可能出现忽视审计及内部控制管理的问题。事实上,二者不仅不矛盾,还可以形成良性互动。做好审计及内部控制管理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消耗,提升医院效能。而医院效能的提升本身对审计及内部管理控制也是一种促进。有了这样一种认识,才可能投入人力物力来加强制度建设,弄清楚内控的重点所在,并积极做好该项工作的考核。
(二)加强审计及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加强审计及内部控制管理离不开制度支撑,单一的人治很难将单位的各个方面很好地完成[3]。医院要与新农合政策发展同步,考虑医院发展的现实需要不断地完善其财务管理制度,这是制度建设的着力点之一。财务管理制度的完善是基础性工作之一,但仅有此制度是不够的。与此同时,医院还要有专门的内控制度建设,比如在人人都是内控人员这一大前提下,还要有专门的管理人员来承担起这一职责,做好相关工作的制度建设。
(三)抓住审计及内部控制重点
医院加强审计及内部控制管理还要抓住重点,有的放矢。这些重点内容包括财务管理、固定资产管理、采购管理等,这些也要与会计制度改革、会计责任明确等同步进行。此外,还有一些也要重点关注,比如重大基建工程的建设、设备物资的采购、新农合的报销等。医院的管理任务是很繁杂的,这意味着在进行审计及内部控制管理时任务也很繁重,在人力有限的情?r下,抓住重点本身也是一种达到事半功倍效果的手段。
(四)做好审计及内部控制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