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高考改革方案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高考网权威甘肃2019年启动高考综合改革方案,更多甘肃2019年启动高考综合改革方案相关信息请访问高考网。 日前,《甘肃省深化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通过教育部备案。该方案指出,综合考虑省情、教情,甘肃将于2019年启动高考综合改革方案。
记者从甘肃省教育厅了解到,此次高考综合改革的具体方案将于2019年6月底前向社会公布。这意味着2019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学生将进入改革后的考试招生制度学习评价阶段,2022年的高三毕业生将采用改革后的考试招生制度考试、录取。
据悉,甘肃省将与广西、云南、陕西、青海、宁夏等6省区共同于2019年启动高考综合改革方案。
为做好各项准备工作,甘肃将加大改革的投入保障力度,加强普通高中设施设备、师资配备和考试机构专业化建设,加快高中教育教学改革,稳步推进选课走班,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为启动高考综合改革作好充分准备。
根据省政府办公厅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教育厅等部门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我省参加升学考试工作意见的通知》(粤府办〔XX〕137号)的有关精神,XX年起,经县(市、区)人民政府主管部门认定的在我省具有合法稳定职业、合法稳定住所并连续3年以上持有我省居住证,按国家规定在我省参加社会保险累计3年以上的进城务工人员,其随迁子女在我省参加中考并在父母就业所在城市具有高中阶段3年完整学籍的,可在我省报名参加高考,并可与我省户籍考生同等录取。
消息真是越来越利好了,对于这几年高考的外地生,主要是外省的考生及家长要注意,看看自己留在广东参加高考必须具备哪些条件,不齐全的手续和证件,从高一开始就得想办法办齐了。那么对本地考生来说,是否会降低录取率呢?据省教育考试院方面透露,届时会向国家争取更多的招生指标。
变化二:XX 年起广东要用全国卷了
XX年起广东省普通高考直接使用语文、数学 (包括文科数学和理科数学)、文科综合和理科综合全国卷;英语科目仍然包括听说和笔试两个部分,笔试部分使用全国卷,听说部分保留现行广东省自主命题方式和分值不变。
广东省普通高考使用的全国卷以教育部编发的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 (实验)》、教育部考试中心当年编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 (文科课程标准实验版)》及其说明和《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 (理科课程标准实验版)》及其说明为命题依据;各科试题结构、赋分以教育部考试中心当年编发的考试大纲及其说明的规定为准;试卷适用于使用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初审通过的各版本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考生。
高考统考科目设置仍然没有变化——“语文+数学+外语+文科综合(含政治、历史、地理)/理科综合(含物理、化学、生物)”是近年来我国各省份采用的主流模式。
由于高中新课程各科内容都包括必修与选修两个部分,所以各省份新高考的统一考试内容也都包括必修模块与部分选修模块,且以必修模块为主。
目前,各个高校越来越看重考生的综合素质,体现在高考改革方案上,很多省份将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纳入到了高校招生录取综合评价体系,为高校招生录取提供参考依据。
纵观各省的方案,各省在考试科目上都有自己的特点。比如江苏采用的是“3+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的模式;山东则增加了一项基本能力测试,内容涉及高中课程的技术、体育与健康、艺术、综合实践等。在各地学业水平考试的科目和高校招生录取方式上,各省也不尽相同。
各省方案大pk
2010年北京高考在考试时间、科目设置、各科考试时间长度和各科总分四方面继续保持稳定。“3+X”的科目设置保持不变;文科综合中,政治、历史、地理3科分值仍各为100分,理科综合中,化学和生物分值微调。
全国首批高中新课程改革四个省份之一的山东开展高中新课改已两年,考试科目设置方面采取“3+X+1”的模式,其中“1”代表基本能力考试。基本能力考试的内容涉及高中课程的技术、体育与健康、艺术、综合实践等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和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该省在招生录取过程中参考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报告,真正实现了高考不再“唯分是举”。
广东省先前实行“3+文科基础/理科基础+X”的方案一直饱受争议,从2010年高考起,取消选考X科目,考试科目调整为:“3+文科综合/理科综合”,这与目前全国大多数省市高考科目类似。广东在高考改革上则走了一条从“冒进”到“回归”的路。
浙江省出台的高考方案以“个性化”的特点备受关注。浙江省新高考方案,依据高中新课程理念设计新高考方案的思路,在考生个性化和自主选择性上有了比较大的突破,考试科目由过去的统一科目变成三种不同类型。
浙江省新高考方案给予不同类型的学生更多的选择权。
二、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改革,推动中学不断完善学生综合评价体系建设。促进高中课程改革,建立高校选拔的多元评价机制;促进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负担;促进普通高校招生录取模式改革,利于选拔优秀人才。
三、科目设置
2010年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科目设置为:“3+小综合”。
“3”指语文、数学、外语(不含听力)三个科目,是所有考生必考科目。其中,数学分为文科数学和理科数学。
“小综合”指文科综合/理科综合。文科综合包括思想政治、历史、地理三个科目;理科综合包括物理、化学、生物三个科目。报考文史、艺术(文)类的考生必须参加文科综合考试;报考理工、体育、艺术(理)类的考生必须参加理科综合考试。
报考艺术(文)、艺术(理)、体育类的考生还应参加相应的术科考试。
四、考试形式、时间与分值
外语听力考试单独安排,全省统一组织,成绩供普通高校录取时参考。
五、试卷结构
“3+小综合”试卷分为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全部为必做题;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分必做题和选做题。
六、考试范围
“3+小综合”考试范围严格执行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和《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课程标准实验版)的规定。
七、命题原则
(一)体现国家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要求。命题严格依据国家课程标准和《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的要求,不超越各学科课程标准,不超越考试大纲。力求符合中学课程改革的目标要求,既有利于中学推进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负担;又有利于高等学校选拔人才。
(二)体现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理念。试题设计力求突出基础性、灵活性和开放性,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实际,既注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又注重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试题的解答能反映出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三)体现公平性。试题素材和解答要求对所有考生公平,避免需要特殊背景知识和特殊解答方式的题目。同一科目不同选修模块的选做题分值相等,难度、区分度力求均衡。
(四)注重试卷整体设计。力求题型结构、内容比例、知识覆盖面构成科学、合理,试题有适当难度、区分度,试卷有良好信度和效度。
(五)注重考试的可操作性。命题要有利于考试的组织和评卷的实施。
八、录取办法
(一)普通高校招生录取坚持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的原则,依据考生“3+小综合”考试成绩、结合学业水平考试等级和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综合考核,择优录取。
(二)录取对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的要求
1.普通高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包括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通用技术7个书面考试科目和信息技术、物理实验、化学实验、生物实验4科实践操作考试。书面考试科目成绩以A(优秀)、B(良好)、C(合格)、D(不合格)等级呈现,实践操作考试以合格、不合格呈现。
2.普通高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内容包括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6个方面,评价内容以写实性表述方式和等级方式(A、B、C、D四个等级)呈现。
3.普通高校招生录取时,省招办将考生的学业水平考试等级和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全部提供给高校,作为高校录取的重要参考。高校如果对学业水平考试等级和综合素质评价结果有要求,应在其招生章程中向社会公布。
4.普通高校录取保送生,可以对考生的学业水平考试等级和综合素质评价结果提出要求,并在其招生章程中向社会公布。
(三)非普通高中毕业生和2010年之前的普通高中毕业生参加高考,对其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不作要求。从2010年起,这些考生可参加全省统一组织的学业水平考试,其已经取得的考试等级也将提供给高校作为录取的参考。
九、保障措施
全省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以及高校、中学要加强领导,统筹协调,明确责任,密切配合,努力做好各项工作,保证目标责任落实、政策规定落实、工作措施落实,确保高考改革方案顺利实施。
全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以新课改和高考改革为契机,建立和完善对中学的综合评价体系,引导中学切实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
高考网权威广西2019年启动高考综合改革方案,更多广西2019年启动高考综合改革方案相关信息请访问高考网。 日前,《甘肃省深化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通过教育部备案。该方案指出,综合考虑省情、教情,甘肃将于2019年启动高考综合改革方案。
记者从甘肃省教育厅了解到,此次高考综合改革的具体方案将于2019年6月底前向社会公布。这意味着2019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学生将进入改革后的考试招生制度学习评价阶段,2022年的高三毕业生将采用改革后的考试招生制度考试、录取。
据悉,甘肃省将与广西、云南、陕西、青海、宁夏等6省区共同于2019年启动高考综合改革方案。
为做好各项准备工作,甘肃将加大改革的投入保障力度,加强普通高中设施设备、师资配备和考试机构专业化建设,加快高中教育教学改革,稳步推进选课走班,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为启动高考综合改革作好充分准备。
英语退出高考了吗?根本就没有,只是不像以前那样统一考试。把不放在同一时间段考,称为退出高考,这会让人误解为英语不考了。媒体的报道,细读全文也很清楚,说的是英语退出高考统考,只是,在“标题党”盛行的社会环境中,简单称英语退出高考,必然会以讹传讹,误导一些不明就里的家长。对于高考英语改革,更确切的表述应是,调整英语科目考试时间。当然,这一描述听上去改革力度远没有“退出”那么大,所以,教育部门愿意选择“退出”这个概念,媒体也愿意这么报道。英语退出高考统考,还给人这一科目的重要性比数学、语文低了的感觉,但其实,只是调整考试时间、考分同样计入总分的英语,重要性一点也没降低。
一年多次考就是考试社会化吗?其实不是。真正的社会化考试,是社会中介机构组织,由招生学校自主认可、学生自由选择参加的考试。这一考试的功能不是选拔,而是评价,学生可用这一成绩去申请大学。比如,美国的SAT,一年考7次,每次考试成绩都有效,考生可以最好的一次成绩申请大学,大学独立、自主招生。简单地说,只有高校自主招生,考试评价才可能成为社会化考试,如果高校依旧集中录取,所谓的社会化考试,只是形式上的社会化。
很自然地,这样的一年多次考,最多从以前“一考定终身”,变为“多考定终身”,减少一次考试的偶然性,但也增加考试成本和考试负担――从多次考试中选择最好的成绩计入总分,再排序投档录取,这能改变基础教育的应试教育格局,减轻学生的负担吗?多年前,当有专家谈到一年多次考的设想时,就有很多人认为这是将“斩首”变“凌迟”。
啥时候改?2017年入学、2020年高考的学生先“吃螃蟹”
山东省从2017年秋季入学的高中新生开始,启动招生考试制度改革。2020年的山东高考将全面适用“3+3”模式,成绩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和选考的3科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成绩组成。
夏季高考和春季高考有啥不同?前者侧重本科院校,后者侧重高职院校
夏季高考(全国统一考试)主要为本科院校招生,春季高考主要为高职(高专)院校和部分应用技术型本科高校选拔学生。
改革后的高考咋考?“3+3”,即语数外统考,另外6门选3门
考生夏季高考考试成绩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和考生选考的3科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成绩组成。其中语文、数学、外语为全国统考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语科目提供2次考试机会,以最好成绩入分。纳入高考录取的3科学业水平等级考试科目,由考生根据自身特长和兴趣爱好,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个等级考试科目中选择。综合素质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学生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兴趣特长、社会实践等。
高职院校咋招录?春季高考、单独招生、综合评价招生
高职(高专)院校招生录取采取春季高考、单独招生、综合评价招生等方式进行。春季高考,依据“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考试成绩,参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录取考生。单独招生,以招生院校组织的考试成绩和中职学生学业水平考试为依据,参考高中阶段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普通高中学生以学业水平合格考试成绩和职业适应性测试结果为依据,参考高中阶段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
录取有啥变化?同一批次录取,没有一本二本了
春季高考按专业类别填报志愿和平行志愿录取模式,为考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自2017年起,夏季高考本科段招生,除提前批次外,实行同一批次录取。自2020年起采用“专业(类)+学校”志愿填报和招生录取方式。
志愿填报有啥变化?先选专业,再选学校
自2020年开始,高校招生采用“专业(类)+学校”志愿填报方式,考生既可以报考同一个高校中的不同专业(类),也可以是不同高校的同一专业(类),还可以是不同高校不同专业(类),拥有了更多选择权,也增加高校与学生之间的双向选择机会。另外,我省还将探索考生一档多投、多次选择的投档模式。
随迁子女咋高考?在我省上完高中均可报名高考
凡具有我省高中阶段学校学籍并有完整学习经历的合格毕业生,均可在我省就地报名参加高考,并与当地考生享受同等录取政策。
高考加分咋规定?除了国家规定的5项,其他全取消
除国家规定的5项加分项目,之外的加分项目全部取消。认真执行加分项目设定程序,严格高考加分资格的审核公示,加强监督管理,严厉打击加分资格造假等行为,确保招生录取公平公正。
考试三门选考科目,选的不一样,学的也不一样
“3+3”到底意味着什么?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志勇说,这次改革提出了夏季高考实行“两依据、一参考”的招生录取模式。两依据的其中一个依据是指国家学业水平考试的科目,“这一次高考招生制度改革很重要的,就是要推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的改革。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合格考,第二是等级考。
什么叫合格考?就是所有的国家规定的高中课程,都要进行学业水平考试的合格考。这个合格考,既是毕业的一个重要的评判的依据,同时也是你可以参加高职高专招生的重要依据。”而等级考则主要是在语数外之外的六个科目里边来确定,就是政治、历史、地理、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个科目中选择3门参加考试。
“等级考最关键的是什么?它的考试内容和不作为等级考的孩子是不一样的。我们的高中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爱好、将来的专业方向、将来考大学的专业,甚至职业兴趣,来确定自己感兴趣的三科,这是学生的选择”。张志勇说,但是也要注意,你选择的时候还有另外一个选择,就是高校对等级考科目组合的要求。也就是说高校有权力对于这个专业大类,需要什么样的高中科目的等级组合,比如有些专业可能要求物理必考,有些专业可能不要求你必考,有些专业可能指定两科甚至极端的例子三科。这是高校的权利,这事实上是双向选择。
张志勇说,作为高中等级考的科目,学生之间因为选择的三科不一样,在高中学习内容上就有重大不同,“也就是说不把它作为等级考科目的时候,你只学必修内容,一旦把它作为等级考,必修+选修。”
考核学生综合素质也是高招重要参考
“一参考”则是指高中学生综合素质成果。这将会作为未来高考招生的重要参考。张志勇说,评价一个孩子是否具备专业基础的时候,不光要看他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准备,还要看他学习这个专业所应该具备的综合素质。“比如说你做商科的,你有没有社会责任感,这是很重要的考核问题。你做医生这个专业,你有没有大爱之心?这个光看考试成绩,是很难判断这个孩子是否有这个专业的素养基础,它要通过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里记录的成果,来判断这个孩子是不是更适合读这个专业,是不是具备了相应的基础。所以这次高考改革,要把综合素质评价放到招生的重要制度设计里面。张志勇说,这更有利于人才的选拔,反过来说,更有利于高中对学生全面发展的推动,更有利于全面促进素质教育,更有利于促进高校的科学选才。
张志勇说,山东省夏季高考招生录取“两依据一参考”是基本模式,是招生录取的主要方式。同时,张志勇透露,山东省的夏季招生还要在这个基本模式之外进行一个重要试点,经过教育部批准,自2016年开始,我省将在部分中央部属和省属本科高校,选择部分专业开展综合评价招生改革试点。探索“统一高考+学业水平考试+学校考核”的招生方式。这个除了“两依据”之外,又加了学校考试这样一个招生方式,等于说是三个依据。
志愿2020年起,先选专业,再选学校
我省方案中提出,自2020年开始,高校招生采用“专业(类)+学校”志愿填报方式,对此,山东省教育厅巡视员宋承祥说,长期以来,高校招生实行“学校+专业”的志愿填报和录取模式。高校按照考生填报的学校志愿,先选择相应批次的高校投档,再依据专业计划缺额情况调剂录取,使得一些所谓的名牌高校的弱势专业也能招到好学生,学生对专业的兴趣爱好无从体现,专业选择权也很难保证。改革后,实行“专业(类)+学校”志愿填报模式,考生既可以报考同一个高校中的不同专业(类),也可以是不同高校的同一专业(类),还可以是不同高校不同专业(类),拥有了更多选择权,也增加高校与学生之间的双向选择机会。
录取同批次录取,高校不分三六九等
改革后的高校录取标准将采用“两依据、一参考”的新模式。“两依据”是指学生高考成绩和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一参考”是指把综合素质评价作为高校招生录取参考条件。改革后的高考科目只有语文、数学、英语3科。学业水平考试则分为合格性考试和选考科目考试,选考科目是考生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科中自主选择3科,考试成绩将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学生在校期间,可以参加同一科目的两次合格性考试、一次选考科目考试。另外,改革方案中还提到,外语科目将提供两次考试机会,增加听力考试内容。至于两次机会如何提供,将会在随后制订的普通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时明确。
《方案》提出,要“建立全省规范统一的高中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电子化管理平台,客观记录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真实表现,确保程序严格、公开透明、内容真实可信。高校要研究制订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使用办法,切实发挥综合素质评价在高校录取中的重要参考作用。”
《方案》要求,改革后的高职院校(含高等专科学校,下同)考试招生与普通高校要相对分开,实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评价方式。中职(含技校)毕业生报考高职院校,参加文化基础和专业技能相结合的测试。普通高中毕业生报考高职院校,参加职业适应性测试,文化素质成绩使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改进高职院校单独考试招生办法并逐步扩大其招生规模。按照教育部有关要求,完善“五年一贯制”和“三二分段制”招生办法。探索高职院校综合评价招生办法。
在对上述结论作说明之前,我们先来探讨一个问题,那就是为什么要进行英语改革?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的国际交流愈来愈频繁,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中国自然无法回避这一种世界性的语言,要想更好的与世界交流,学习英语十分重要,因此英语学习的地位以及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而随着英语越发被重视,语文学科的地位也在无形中下滑,很多高校在自主招生时不考语文,很多专业大学里不学语文,很多人嘴里时不时会蹦出几句英文,以及常常误用乱用成语等等一系列的现象使众多教育专家或学者将母语地位的丧失归咎于英语的“入侵”,认为高考过于重视英语导致母语“阵地”的沦丧。针对这些观点,笔者却认为这种观点是正确的但又却是不合理的。
笔者也是学习英语专业的,认为母语地位的弱化不在于英语或其他外语的进入,而在于国民自身文化意识的薄弱,在于国民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与归属感的缺失。当我们无法逃避英语学习时,我们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传统文化意识的培养以提升整个国民的文化素质。然而,目前我国从小学到大学的课程设置中,有几所学校开设了诸如《弟子规》、《古文观止》、《三字经》等经典课程,让我们的学生学习并领悟其中的精深的传统文化呢。不是我们的学生不愿去亲近经典,而是他们没有机会或者说根本就无人引导他们来了解并领悟这些经典,当然也就不知道这些经典讲了些什么。因此,学校课程设置存在很大的缺陷和失误是其根本因素,简单的以这种学科上的此消彼长来解决当前的一系列英语考试弊端,并不是一种理想的方式。其次,从小学到大学的语文教师其文化素养的整体水平也不高,因为他们也是经过传统文化被忽视的教育体制下成长起来的教师。这就导致,很多人文素养不高的教师也能够站上三尺讲台,试问自身缺乏人文素养,怎么能给学生带去文化的认同和归属。一名人文学科的老师的素养不是以他学历的高低来衡量的,腹有诗书气自华,虚名是撑不起那厚重的人文素养的。这样便导致了一部分大学语文教师上课照本宣科,下课酒吧唱歌,以机械而富有功利性的方式帮学生获得分数便成为大部分语文老师的唯一目标。无论教学质量如何也不会失业,工资照拿班照上,学生只得在大学里虚度时光。再次,语文高考试卷的题型及其分值也不合理。如果去研究最近10来年的高考语文试卷就不难发现,涉及到传统文化内容的比重是极其低的,高考语文中白话文阅读和写作几乎占据了三分之二的比重,真正涉及到传统文化的古诗词和文言文又却大多是机械式的答题。这些只是一些程序式、技巧型的题目难以考察出学生的文化素养到底有多高。试问如此这般的母语考试能让多少学子产生文化的共鸣呢?当我们自身已有的优秀的传统文化不被自己所喜爱与接受时,时髦、而开放的英语自然就很容易被接受,所以笔者觉得今后我国高考改革应改革的不是英语而是母语教学和考试方式。
既然英语改革缺乏合理的动机,那么我们再去看改革的方式是否可行。外语由社会机构承办。笔者认为这是一种乌托邦式的方式。由社会机构承办,什么样的机构有资质呢?怎样保证公平公正呢?据教育部有关官员对教育改革政策的解读称,英语虽然社会化,但并不是退出高考,只是改变了方式,变国考为社会考试,变多年一考为一年多考。倘若果真如此,那么有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英语考试的社会化必然给高中学校的英语课带来影响,课时的减少,英语老师需求数量也将相应地减少。当学生的英语成绩因为学校教育的弱化而不理想时,社会机构由于它有了承办考试的资质,很有可能会因此增加了它的社会角色。到那时,社会机构或许就将不仅仅只是考试的承办机构而已,或许将会演变成英语补习培训的机构。那么,真的到了那天,学校与社会资源的重复利用又将成为是学生学习成本陡增的又一重要因素。
其次,社会机构承办考试,谁来主办呢?国家还是机构本身?如果一项考试的主要环节由国家相关部门主持,只其他具体实施环节由社会机构来操作,那么这种情况下社会机构岂不成了傀儡,这样的改革又有什么意义。反之,如果由社会机构全权负责,那又怎么保证社会机构的盈利与服务二者之间的平衡呢?
中图分类号:G65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8-0000-00
紧随着2005年秋季江苏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的步伐,江苏省2000年以来的第四次高考方案改革拉开了帷幕,2007年3月12日,教育部正式批准江苏省2008年高考方案。在2008~2011年4年的实施过程中,社会各界对高考改革方案都有强烈的反响,新高考方案也历经了几次微调。课题组于2011年6月对江苏省新高考方案实施效应进行了调研,主要方式为调查问卷和访谈。参与问卷调查的学生包括来自苏南、苏北、苏中15所学校的即将参加2011年、2012年高考的高中学生,以及已经参加过2010年高考的南京师范大学一年级学生,共回收有效调查问卷1459份。调查结果显示,高考改革方案体现出许多亮点,得到了学生和教师的认同,但遗憾的是,新方案的诸多亮点在实施中未能充分体现,相反却出现了不少疏漏和缺陷。江苏高考改革方案对基础教育究竟产生了哪些影响与效应,如何科学实施新方案、应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偏差,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江苏高考改革方案概述
江苏省高考改革方案力求有利于中学推进课程改革、减轻学生学业负担、扩大高校招生自,其模式为“3+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3”为语文、数学、外语,是普通高等院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科目,满分为480分,实行分数制。“学业水平测试”包括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含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七门,分为选修测试科目和必修测试科目。招生时则按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考成绩划定省最低控制分数线,并按照不同录取批次高校对生源质量的基本要求,分别对考生学业水平测试成绩提出相应的等级要求。
二、高考改革方案设计的亮点
1.与高中新课程改革一脉相承。江苏高考改革方案的显著特点就是将高考改革与高中课程改革紧密结合,其指导思想都是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2005年秋季,江苏正式进入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行列,此次课改提出高中课程应“适应社会需求的多样化和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并建立发展性评价制度,根据目标多元、方式多样、注重过程的评价原则,全面反映学生的成长历程1]。从江苏高考改革方案来看,与新课改的精神是完全吻合的。
2.学业水平测试纳入高考,不再“一试定终身”。以往的高考方案,均以一次高考成绩作为唯一的录取标准,即所谓的“一试定终身”。这种“一试定终身”产生了两个明显的影响:一是社会实践中高考的作用被扭曲,导致“高考指挥棒”效应,加剧了应试教育[2]。二是增加了考生的负担,由于“一试定终身”,使得考生在准备高考的过程中背负巨大的压力,不利于青少年心理和生理的健康成长。
3.分数与等级相结合,不再“分分计较”。江苏高考改革方案将分数和等级相结合,语数外三门统考成绩采用分数制,学业水平测试采用等级制,综合素质评价也采用一定的等级来呈现。调查结果显示,80.1%的学生和72.2%的老师认为,学业水平测试实行等级计分“非常合理”或者“比较合理”。等级分的使用,既能较好地体现区分度,又能避免不同学科之间可能出现的分数不等值问题,同时使得考生不必“分分计较”,推进中学素质教育的发展。
4.充分扩大高校的招生自,有利于人才选拔。江苏高考改革方案中,除3门统考科目是刚性指标外,高校在“学业水平测试”和“综合素质评价”两部分有充分的自,高校可以对“学业水平测试”中的“选修”部分的考试等级以及“综合素质评价”中“研究性学习”的成果自行制定标准,录取的时候还可以参考“学业水平测试”中“必修”部分的考试成绩,以便于对考生的综合素质有更加全面的评定。调查中,89.1%的学生和95.6%的老师认为现行高考方案更加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
三、高考改革方案实施中出现的偏差
1.学生选科凸显功利性。学业水平测试中的选修科目,其目的是让学生根据自身兴趣自主选择,以提供充分的个性发展空间,但实施中却偏离了初衷,功利导向,使得学生并未能按照预期的目标实现兴趣选科,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以及高考改革的预期目标未能顺利得以实现。
2.综合素质评价偏离预期目标。高考改革方案的目标是期望通过综合素质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推动中学的素质教育。但在实际实施中,学校、教师、学生都将高考方案中刚性指标的作用发挥到最大,而偏软的指标则尽可能忽略,出现狠抓语数外统考科目,而忽视综合素质评价的现状。调查结果显示,59.5%的学生和77.5%的老师认为所在学校的综合素质评价不公正或者没有真正实施过,83.3%的学生和96.9%的老师认为现行高考方案中的“综合素质评价”对中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引导作用不大,或者根本没有作用,综合素质评价在高考录取中也没真正起到作用。
3.仅以统考成绩划定分数线造成中学教学组织的困难。江苏高考改革方案旨在通过统考成绩、学业水平测试成绩,以及综合素质评价三方面全方位考虑来选拔优秀的人才,但是实施过程中,由于统考只考语数外,并以统考成绩划定分数线,导致中学教学更为重视语数外,在语数外上分配更多的时间和师资,以追求上线率。在访谈中,有些地理、生物、化学老师反映,学业水平测试前两个月超负荷工作,一旦学业水平测试结束,则陷入休假状态。
4.招生录取中存在的问题。招生录取中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学业水平测试选修科目等级计分带来的困难,许多高校招生教师反映物理、化学等成绩以等级来测量比较模糊,不利于人才的选拔。二是录取中未能真正做到多元化评价和多样化录取。高考改革方案中,以统考科目的成绩划定投档线,同时依据不同高校对学业水平测试选修科目的等级要求进行录取,而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的成绩以及综合素质评价的成绩仅仅作为资格线,未能真正为高校的录取提供依据和参照,发挥的作用也微乎其微。从某种程度上讲,录取还是以一次高考成绩为主。调查中,91.2%的老师仍旧认为,目前的高考方案选拔人才的依据依然是高考成绩。
四、影响高考改革方案实施效应的因素分析
1.社会各方响应的滞后。高考方案改革是个系统工程,学校、家长及社会的响应情况,对方案改革目标的实现有着重大影响。学校的本位主义观念、家长的现实主义思想,以及社会和个人利益的再分配,都是导致高考改革方案目标不能完全实现的原因。学校、教师、家长关心的并不是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而是怎么样尽快地适应方案,并在其中建立比较优势。
2.高考改革目标的部分错位。高考属于为高等教育输送人才的选拔性考试,有选拔就会有竞争,有竞争就会有压力。学生背负沉重学习压力的根源不在于高考方案的本身,而在于社会存在的竞争。“只要存在强制性的社会分工特别是脑体分工,竞争就会存在。高考取消不了,高考的竞争也取消不了”[3]。事实上,只要考试是为了选拔人才,优胜劣汰,只要优质教育资源是有限的,考试压力就不会减轻。
3.高考功能的异化。高考最基本的功能是相对公平地选拔人才,然而,现行高考的功能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渐渐偏离了考试的初衷。人们不再将高考看作是评价和反馈的手段,而是将其看成一种目的,高考的目的就是为了取得高分,现行高考结果所反映的主要不是学生的发展潜力,而是学生对于考试的准备程度;不是学生的学习水平,而是教师的辅导水平[4]。对高考功能认识的异化,也是影响新方案实施的重要原因。
4.对高考方案认识的偏差。江苏高考改革方案的模式为“3+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意在将统考成绩、学业水平测试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成绩都作为高考录取的有机组成部分。方面可以全面评价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达成情况,真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另一方面可以为高校选拔人才提供多方位的视角和多元化的依据。
5.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标准的缺失。将综合素质纳入高考体系,本是江苏新高考方案的亮点之一,但是实施中却出现了问题,其主要原因是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标准的缺失和诚信体系的不完善。调查显示,有68.6%的学生和77.6%的老师认为学校的综合素质评价“未能落到实处”或者“没有真正实施过”,并没能真正起到引导中学素质教育健康良性发展的作用。究其深层原因,还是社会诚信制度的缺失,没有诚信制度的保驾护航,综合素质评价就不能真正起到作用。因此在我国的社会实际背景下,社会各界对综合素质评价纳入高考体系是否合适、不同学校给出的综合素质评价成绩是否具有可比性等问题都提出了质疑。可见,社会制度不完善、普遍缺乏诚信是高考方案在实施过程中偏离初衷的主要原因之一。
高考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牵一发而动全身,它既需要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各级学校拿出“破冰”的智慧和勇气,也需要社会公众观念的转变以及对改革的理解和支持。只有这样,才能为高考改革营造宽松的外部环境,才能确保高考改革方案科学合理地实施。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
[2]朱宇.论高考改革与高中新课改之关系[J].湖北招生考试,2009,(4):15-19.
一、英语高考改革方案解读
高考改革一直是考生和家长关心的话题。自2014年7月8号正式颁布的《2017年高考改革方案》以来,社会各界热议不绝于耳,该方案其总体上是要适当减少高考考试门数和改变高考考试方式,其中英语逐步转变为社会化考试,实行一年两考,不再计入总分,而是以等级计形式计入高考成绩,高校在录取时将对英语等级提出要求。这次改革释放出的理念,众专家认为,是在与西方教育的招生选拔体制相靠拢。“一年两考”是在增加英语考试的频率,弱化“一考定终身”的偶然性,把英语考试从“应试性”推向“应用性”。而有的专家认为,英语采取社会化考试,也会产生新的问题。比如,一年能有两次考,是否会鼓动学生因为要得高分而反复去“刷分数”?诸如此类的问题产生了。
二、新高考改革方案下现行高中英语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高中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当前高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开始逐渐暴露出来,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忽略了高中英语教学同初中英语教学的衔接
学生英语综合水平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需要有一个系统的、循序渐进提高的过程,因此目前英语课程在小学、初中教育阶段都得到了广泛开设。小学阶段的英语教学主要是以英语语言的启蒙为主,而且在教学方式和考核形式上日趋多元化,出现了很多新颖的教育方式,旨在充分激发小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初中阶段的英语教学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奠定英语学习的基础,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和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但在高中英语的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却是依据教学大纲选择教学方式,导致目前的英语教学,越往上走越趋向于应试教育。
(二)高中英语课程的教学模式相对落后
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等传统教学思维的影响,很多高中英语教师的教学模式相对落后,如有的教师只有是采取单向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而且教学内容主要集中在词汇、语法等环节,忽略了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和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同时,这种相对落后的教学模式,导致英语课堂的教学氛围不够活跃,学生在课堂上主要是“听”英语,开口说英语的机会却不是很多,甚至造成很多学生丧失了英语课程的学习兴趣,不利于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重传授,轻培养”的现象比较突出
由于当前的高中英语教学,主要还是以高考成绩的提高为导向的,所以大部分英语教师在选择英语教学的方法时,主要还是侧重于知识的传授,将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放到了次要的位置上,这使得很多高中生丧失了英语学习的乐趣,导致高中英语课程的整体教学处于以理论传授为主的教学氛围,这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高中英语课程的教学质量,不利于高中英语教学改革目标的顺利实现。
三、新高考改革方案下的高中英语教学建议
新高考改革方案的颁布,明确英语高考改革的发展方向,因此现阶段的中英语教学,也应当结合英语高考改革中的变化,对现有的英语教学模式进行优化和调整。
(一)树立正确的英语教学理念
改革英语,并不意味着英语不重要了,恰恰相反,在目前经济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今天,英语已有强烈的外在需要――已经成为国际交流中不可或缺的工具。高考改革就是要改革应试教育体制下英语的考核办法,着眼于学生英语的表达与应用能力,将英语实实在在地学成一门可以运用的国际语言,学生不再是只会做书面试题的英语哑巴。因此,高中英语教师需要紧跟英语教育的发展方向,树立正确的英语教学理念。
(二)拓展考查的英语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