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高中化学常识总结大全11篇

时间:2022-10-22 10:36:26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高中化学常识总结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高中化学常识总结

篇(1)

一、存在的问题

由于初中化学强调的是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常见的酸碱盐的初步掌握,不少内容在教材中属于“科学视野”中的了解内容,而这部分内容在高中教材中又不再深入讲解但在高考中又要考查,导致学生知识出现断层情况。另外,各个高中普遍实行“高中循环制”,即高中教师大都从高一教到高三,并没有真正教过初三,对于初三化学教材也不熟悉,在教学中容易忽略这部分内容。以上因素都导致高一新生不能及时调整心态适应新的化学课程,从而产生畏惧心理,化学成绩一落千丈。

二、解决方法

1.认真调查分析,做到知己知彼。

注重高一化学的起始复习是搞好初、高中接轨教学的必要前提。老师有必要在摸清学生底细的前提下,采用有效的复习方法,对学生存在的知识“漏洞”对症下药地进行修补整理,通过对知识的再理解、再挖掘、再提高,使学生做好学高中化学的知识与心理准备。

“知己”是明确复习过程中自己要做的工作,首先要备教材,教师必须对初、高中教材和大纲进行对比分析,了解哪些知识在初中讲过,哪些知识虽讲过但学生不易掌握。我仔细分析了初三新教材和大纲,归纳出以下几个初高中教材的“盲点”。

(1)氧化物的分类。

现在初中课本上根本没有氧化物的概念,所以必须向学生讲解清楚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的定义。

(2)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初中化学常识性介绍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知识,我们要根据教材中原子结构示意图,总结出质子数为1―18的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同时应该总结出常见的10e或18e微粒,这样有助于学习高中化学原子结构知识和元素化合物的推断。

(3)酸、碱、盐的分类。

初中化学常识性介绍酸、碱、盐的含义,并没有对酸、碱、盐进行分类,只是了解了三大强酸和四大强碱,而如HCO、HSO、NH•HO等弱酸弱碱并没有分类,特别是没有给学生介绍盐的分类,如酸式盐NaHCO、碱式盐Cu(OH)CO。

(4)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的概念及分类。

在初中化学第三章第五节提到了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相关概念,只是举了NaCl、MgCl、ZnSO属于离子化合物,HO、HCl、CO属于共价化合物几个简单的例子,但是并没有进行系统分类,导致不少学生在高中阶段对于这部分内容模糊不清。

(5)一种装置的多种用途。

①收集气体。Ⅰ.若a进b出,则收集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Ⅱ.若b进a出,则收集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Ⅲ.若排液法收集气体,则应该a进b出。

②洗气瓶。

③安全瓶。

④量气瓶。

这部分内容在初中没有总结。

(6)知识性错误。

不少学生在初中阶段认为带同种电荷的离子不反应,这显然是不对的。如HCO+OH=CO+HO。

教师只有了解学生的素质状况,才能对教学深度、广度的处理做到应付自如。可采取抄录入学成绩、课堂提问、与不同层次的新生座谈、问卷调查、进行针对性测验等方式,及时将所掌握的学生情况综合分析整理,在此基础上建立学生化学素质、成绩档案。对学生普遍反映、暴露的问题要记录下来。初中阶段主要还是依赖教师,缺乏独立思考能力,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高中阶段则要求具有独立性,主动接受方式获取知识,具备较强的自学能力。初中到高中,要实现记忆由理解、依赖、被动向独立主动的转变,做到“知己知彼”后,才能确定复习的起点和重点。

2.抓住重点问题,采取多种方式复习。

复习初中知识适当调整教学课时分配,对于掌握较好的知识一带而过,普遍存在的问题要下工夫彻底解决。具体方法上可采用集中用若干课时复习、专题讲座等方式,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善于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以旧知识做铺垫去探索获取新的知识;把新的知识纳入到已有的知识结构之中,以便使初高中化学知识得到合理衔接。

3.加强学生学法指导,养成自主学习习惯。

加强学法指导是搞好初、高中接轨教学的有力保证。学生学习成绩除了智力因素外,学习方法也起着很大的作用。

(1)搞好高中学法指导。

可以在高一开学伊始,结合高中教材给学生讲清初高中化学的区别:如知识的总量增加、知识的系统性与逻辑性增强,理论性知识的比重增大,对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表达能力、实验能力、计算能力、记忆能力及知识迁移能力的要求大大提高。指导学生在学习高中化学时不能照搬初中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坚持以记忆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法,死记硬背,而要转变为以抽象思维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法。介绍学习高中化学应采用的正确方法:如重视实验,抓好课前的预习与课后的复习,及时进行各种知识技能的总结归纳,要用理解记忆法识记知识,等等。应该对课本中的主要原理,定律,以及重要的结论和规律着重去理解、去记忆。还应注意学习化学中研究问题的方法,掌握学习的科学方法比掌握知识更重要,因为这样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2)坚持学法指导的同时,抓好学生学习常规的落实。

学法指导的目的是使学生快速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要求,在“欲学”的基础上做到“会学”,进而达到“学会”。因此,学法指导应渗透于学生的学习活动之中,与优化主要的学习环节和建立学习常规相结合。要从高一第一堂化学课起,就抓好必要的学习常规落实。

总之,在教师做到“知己知彼”,逐步完成自己确定的过渡复习目标;学生扎实掌握了“双基”知识,适应了教师、教材、学习方法、学习环境等诸多方面后,一定会消除步入高中后的不适应感,爱上化学这门学科,顺利完成初高中知识的过渡学习,老师也能顺利完成初高中内容的衔接教学。

篇(2)

由于初高中化学知识难度存在很大差异,加之刚步入高一的学生受到了初中化学教学方式以及自身学习方法的影响,往往不能很好的适应高中化学学习,致使对化学学习失去了信心,过早出现了成绩退步的现象,因此如何为刚步入高中的新生解决初高中化学的衔接问题,就成为了一个值得化学教师深思的问题。

一、寻找根源

笔者利用实习时期深入初中、高中与初三和高中化学教师以及高一新生广泛的开展交流、沟通和探讨,并有幸能在实习期间听取了一场关于初高中衔接专题讨论会。认真总结归纳了如下几方面的原因:

1.教材方面

从教材方面及教学实际中可以看出涉及到初中化学方面的知识主要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化学知识、基本化学实验操作、简单的联系生产与生活能力,其次要求学生“知其然”;而高中化学在教材的知识、深度和广度上明显加强,主要表现在由原先描述知识向推理性知识发展,知识的横向联系、纵向联系和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探究问题常常涉及到事物本质,还要求学生在实际应用中有所创新。

2.教师方面

大部分高中教师对现行的初中教材的知识点,编排体系了解不多,很容易造成高中教师在教学难度上把握不好,使学生对高中化学学习产生畏惧心理。

初高中化学教师的教学风格与教学方式不尽相同,高中教师若在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教学上把握不好,很容易造成学生对高中化学学习的不适应。

3.学生方面

初中化学学习内容主要是启蒙性和常识性的基础化学,对思维能力要求不高;高中化学知识内容与思维难度都高于初中。因此,高一学生对学习高中化学还没有一个充分的思维准备,根本不可能意识到初高中学习的差异,仍然用老式的学习方法;还用少数同学进入高中后没有紧迫的学习感,仍以为凭借初中基础知识就能学习好高中化学,思想松懈,仅凭随意听课或临时抱佛脚就以为可以取的好成绩,造成了学习一知半解。

二、对症下药

笔者除了认真分析上述原因,而且还向初三和高中化学老师请求建议,并结合不同层次的学生意见,总结归纳了一下几种解决方式与化学教师一起交流:

1.教法衔接

如何能够有效的开展教法衔接呢?笔者认为首先,教师要熟悉初高中教材,要研究大纲中对各部分知识的要求;其次,教师要对高一新生的中考情况认真分析,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在复习中能够有效解决学生问题;最后,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科素养。

2.学生心理衔接

对于高一新生,教师要通过一些方法了解不同学生的心理状态,例如:抗挫折能力、适应环境能力、认识事物能力等。总的来说,高中阶段正是学生从幼稚走向较成熟的转折时期。摸清学生心理状况才能有效的展开教学工作。

3.学法衔接

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方法主要是靠记忆、重现、简单模仿,这 种较为机械死板的方法不适应高中注重能力及创新要求。高中化学教师有责任指导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使其更好的适应高中化学学习。学习方法的正确与否决定了高中学习成绩的好坏。

总之,学生的认识过程是不断发展的、知识的学习也应循序渐进。我们要想尽一切办法解决好初高中化学有效衔接问题,综合应用各种方法使学生及早适应高中化学学习。

篇(3)

一、构建主义教学理论涵义

构建主义学习理论起源于西方国家并实施多年,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而随着我国教学改革地不断推进,才得以逐渐引入到我国高中化学一线教学中。构建主义理论要求,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课堂外及课堂内因素的相互影响,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及创造性。课堂外的因素一般指:家庭因素、学生的认知能力、心理成长度、社会教育等。[1]课堂内的因素主要包括:学习氛围、教学模式、学习兴趣、交流主动性等。[2]建构主义教学法旨在突出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性,要结合新课程的教学目标,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并能以理想的层面为目标,逐步构建高效的学习环境。

二、建构主义的高中化学教学模式及案例分析

1.重视学生认知发生过程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是从独特的角度来分析人类对知识认识、形成、发展的过程,这也就明确要求要重视学生知识发生的过程,尊重学生自身实际,引发学生主动去思考,进而总结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我们知道一般高中生尚未成年,心智发育尚未绝对成熟。[3]他们对外界活动的认知及学习方式不同于成人,而教学是师生之间互动的一个过程,要发挥教学的最大效果,教与学的有力配合才是关键。因此,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就要结合学生的认知发生特点因材施教。

例如,学习高中化学(新人教版)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课时的“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章节时,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认知发生过程,运用由浅及深的教学模式,先让学生对以往学习的知识点进行回顾,重温化学能及热能的概念,对化学反应热的计算和化学反应的速率及限度进行熟悉,然后逐渐引入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概念。尊重学生的自身认识发展特点与学生自我的学习适应原则,可以一定程度上避免因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接受能力不相符合而造成的学习心理压力大,甚至厌学。

2.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构建主义的高中化学教学就要突出人本化的教学理念,打破传统的以教材、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构建主义教学是指以学生个体本身为教学主体,合理设置教学目标,教师适当引导、不断完善的高中化学教学活动。例如,学习“水果电池原理”时,可以让学生自行设计水果电池,在课堂上进行分享,这样可以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高中化学课堂学习不再遥远。

3.重视学生信息反馈

构建主义的高中化学教学模式旨在强调要结合学生的自身实际进行教学,这就需要教师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信息,同时,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学习情况反馈,并针对性地做出调整,及时地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分析和处理,从而改善教学内容与教学策略。例如学习“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课时,教师讲授完毕后,可以设置生活上的小常识,测验学生将理论知识用于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或者通过试卷的形式考察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能力,不要局限于考察做题能力,要多涉及创新能力及应用能力的考察,以此及时地进行信息反馈、收集、处理,科学地设置教学目标,从而最大限度地落实综合素质教学。[4]

三、总结

建构主义教学法旨在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一切从学生的自身实际出发,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必须全面、正确、深刻地认识到新课改下高中化学课堂教育的目的,认真分配学生及自身在教学中的职能和角色。所以,这种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革新了传统教学,凸显了新课改教学目标的实质。

参考文献:

[1]樊 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研究[J].数理化学习,2010(12).

篇(4)

一、初中化学与高中化学的学习差别

初中化学是具有浓厚的启蒙意义,是属于素质教育的范畴,从学习目标中可以得出,初中化学学习的学习主要是要帮助我们掌握简单的化学理论、化学用语、元素化合物知识、基本概念、简单的计算方法、基本实验技能以及化学的在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应用,知识层次较为基础、简单。

高中化学则是更加深层次的学习,其知识具有理论性与系统性的特征,不仅要求我们了解相关的理论与现象,还要求我们连接其背后的深层原因,强调我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很多同学在进入高中之后,感觉化学知识的难度陡然间增加,对于很多知识,我们是猝不及防的,为了学好高中化学,我们要努力的找出两者之间的差别,开展联系性的学习。

二、初中化学与高中化学的学习衔接方式方式

初中化学注重常识知识的介绍,未形成系统、完善的知识体系,其知识结构多为物质分类,每部分知识只介绍其中的某个部分,很少涉及不同知识点之间的关联;而高中化学知识则以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物质结构、化学平衡与反应速率为主。如果说,初中化学知识是一个“点”,那么高中化学知识就是一个“面”,“面”与“点”之间是一种休戚相关的联系,为了帮助更好的梳理相关的知识,我们组要将初中化学与高中化学进行有机的衔接,形成一个完善的知识脉络,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注重预习。初中化学属于典型的启蒙性学习,知识趣味性高,覆盖范围广,更加贴近我们的生活,而高中化学知识则具有明显的递进性。基于这一因素,在课堂学习中,我们就可以利用初中化学知识来导入高中化学知识,因此,我们必须要做好于此,回忆以前学过的知识,再我们现有的知识结构上教授新的知识,这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温习旧知识,还能够激发出我们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预习时,我们需要带着问题开展预习,看自己能不能通过教材的挖掘来找出正确的答案,这对于培养自己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例如,在《化学――人类进步关键》这一课的预习中,我们就需要对初中阶段学过的知识进行思考和讨论,在培养我们民族自豪感的同时培养我们学习性知识的兴趣,在我们预习完成之后,教师再提出一些新旧知识联系的知识,这样就能够得到“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效果。

再如,在《物质分类与转化》这一课的学习中,在教授新知识时,我们可以先思考这样的问题:“我们在初中阶段中学过哪些物质呢,这些物质是如何分类的,分类的依据又是什么呢?”

此时,我们就可以对初中阶段学习过的化学物质进行思考与分类,此时,教师在根据我们的理解误区进行描述,再开展后续的学习就十分的容易了。

(二)开展初中与高中知识的比较学习。初中化学知识的概念与知识点多,高中化学知识虽然难度较大,但是大多是初中化学知识的延伸。但是,很多知识一旦增加了新的理论我们就看不出其中的关联了,因此,在学习到这些知识时,我们要耐心听取教师的讲解,自己查阅相关的资料,找出复杂知识与简单知识之间的联系性,在头脑中搭建起学习网络,利用这种网络来学习新的知识。

例如,高中化学中“物质的分类与转化”就与初中阶段的“复分解反应”、“置换反应”以及“定量认识化学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开展学习时,只要我们能够将这些知识点进行有机的联系,就能够唤起内心的记忆。

例如,在学习到“化学反应”的相关知识时,就可以先回顾初中阶段学习过的“氢气与水的化合反应”、“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知识,总结这些反应的特征,总结出不同反应的特征。这样,我们后续的学习就变得很容易了,这不仅可以加深我们对于不同化学反应的理解,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加牢固的掌握相关的知识,提升了我们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篇(5)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4-0098-02

良好的开端,等于一半的成功。对于教师来说,同样如此,一个精彩的课堂引入,同样是一节成功的课程所必需的。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针对高中化学的课堂引入方法,简单谈下自己的认识。

一、高中化学教师可以通过巧妙创设情景进行课堂引入

虽然课堂引入的方法多种多样,但是巧妙创设生动的情景却不失为其中效果极佳的一种方法,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学习主动起来,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笔者在上ph试纸一课时,就创设了这样一个情景。一上课,笔者就说要给大家表演一个小节目――染色魔术。我取出事先用白纸制作好的一朵“白花”。我在后面将这朵“白花”沾了沾清澈的水,再放入一个空瓶子,嘴中开始数数,当数了不到十下时,这朵白花居然变成了红色。这一现象顿时吸引了学生,他们一下子炸开了锅,纷纷猜测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笔者因势利导,并让其自己做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测,讨论探究一下。这一整节课学生的学习情绪特别高涨,他们表现出了特别高的创作激情,争抢着来答笔者提出的各个问题,对所学知识掌握得也特别牢固。笔者的作业就是让他们去生活中找一找这一类试纸的妙用,结合生活实际,让他们了解了“学化学、用化学”的素质教育理念。

二、高中化学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引入新课

化学是一门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紧密相关的课程,笔者经常通过一些典故或生活中的实例来向学生讲述一些故事,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引起学生的思考,让他们深切认识到化学与我们生活的关系,对生活的作用,激发其学以致用的理念。比如笔者在讲“空气污染”一节时,没有直接进入正课的讲解,而是讲了一则小故事:英国的首都伦敦被称为“雾都”,在某一年的冬季,天气特别冷且潮湿,家家户户都烧上了炉火,可是天气一点风都没有。于是出现了下层气温较低,上层气温较高,空气对流不能良好循环,逆温差把过时的烟雾压在了下面,几天散不了,引起了人们的呼吸困难。伦敦的很多市民都出现了胸闷、咽喉疼,咳嗽也厉害的现象,让一些老年人和身体弱的市民离开了这个城市,短短的几天就有4000多人死去,整个伦敦被一层死气沉沉的氛围笼罩着。当学生们听完这个故事后,心情都变得很沉闷,从他们的眼神中,笔者感受到他们被深深地震撼了,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伦敦产生了这场劫难呢?笔者推出了今天的课题――空气污染。学生这一节课听得非常专注,深深地明白了空气污染的严重性。

三、高中化学教师可以用具体的实物教具引入新课

用实物教具引入新课也是我们较常用的一种方法。可以把一些抽象的化学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实物内容,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用它来解决我们身边存在的很多问题,从而达到提起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的教学目的。如笔者有一次上课,先准备了两杯水,一杯是清澈见底的,一杯是浑浊的,并告诉了学生这两杯水的来源,一杯是买的矿泉水,一杯是从学校池塘里取来的。然后,笔者就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感受,并让其从饮用方面谈了感受。学习们一致认为这杯浑浊的水让人看了就恶心,很难去饮用,对身体特别不好,清澈的水让人一见就感觉舒服,对于口渴的人来说是上好的解渴佳品。此时,笔者抛出今天的授课重点:如果想要把这杯浑浊的水变清澈,应该怎么做?这是学生分组讨论后,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在本节课上,学生的表现都很主动,整节课是在一种活跃的氛围中完成的,学习的效率也很高。

四、高中化学教师可以从学生最熟悉的生活常识引入

生活中有很多的化学现象,如果运用这一些生活常识引入新课,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主动学习化学课程,增加其学习的兴趣。比如有一次上课后,笔者分别准备了不同浓度的三杯糖水,分别让学生们品尝后说出自己喜欢喝哪一种。学生很快做出了选择,喝不是特别甜,也不是特别淡的那杯。然后笔者让其阐述原因。经过引导,学生能够说出是由于溶质的原因。那么,你知道怎样达到不甜也不淡的良好效果吗?笔者抛出了今天的课题――溶质的计算方法。这样学生早已迫切地想知道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学起来积极性很高涨,很快掌握了计算的方法。

篇(6)

一、提高高中化学教学实践的动手实验能力

高中化学的教学过程中,动手实践环节是十分重要的,实验能探索、揭示客观现象和规律,能具体生动准确地得出结论。当一个相对困难的问题不能及时解答,遇到了困惑,我们就可以进行动手实践,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所以,高中教学实践活动应该更加强化动手实验环节,用亲自动手的方式更具体地掌握化学知识,提升自我学习和实践水平。例如,选取生活中素材进行“醋跟金属的反应”“温度和时间对洗洁净的洗涤效果的影响”等实验,

拓展化学实验的功能,提高学生学习素养。

二、提高高中化学教学实践的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在学习中非常关键,在化学教学实践中,教师要适当地对学生进行自学方法的指导和自学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住知识,自学方法的指导包括预习实习和复习,提高学生在学习化学中的主动性,把不懂的及时记住,了解自己的不足,在课堂上积极发言提问,与教师加以沟通。自学能力的培养包括在课下总结和探究,去图书馆多读课外书,把问题尽可能地通过自己的能力解决。教材与课堂教学相配合,自学成果在课堂上及时得到验证,从而增强学生自学信心,激发学生自学乐趣。

三、加强高中化学教学实践的具体生活化

高中教师在化学课上要把枯燥的课本知识与具体的生活实践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巩固课内知识,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与学习内容相关的各种情景素材,如,日常生活中生动的自然现象、常识和化学事实等,能够强化学生对化学与生活有关、对生活有用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压力,能快乐地接受新知识。比如,在教师讲授强酸弱酸的时候,可以结合硫酸和醋酸来围绕话题探究,通过硫酸对建筑物腐蚀特别大而醋酸却效果很小的对比,让学生把抽象知识加以简单化,让化学更贴近于社会生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觉得所学知识更加生动具体和更有实用价值,从而也激发了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兴趣和记忆。

篇(7)

文章编号:1008-0546(2012)06-0051-04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2.06.022

初中科学与高中化学在课程思想和教材编写体系等诸多方面存在着差异。初中科学课程突破了传统意义上初中化学的学科知识体系的限制,初中《科学》教材(浙教版)综合了传统意义上的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学科,为解决某一主题而将相关的知识融合起来,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以学科知识体系为主线的编写特点。高中化学新课程尽管也发生着巨大变革,但学科基本体系依然是课程主体,化学学科思想鲜明。从初中科学分化到高中分科教学,对学生的学、教师的教都是一种挑战,了解两者知识间的衔接,科学地处理好两者衔接知识的教学,对帮助初中学生更好地适应高中学习具有现实意义。

一、初中科学与高中化学知识衔接分析

以初中《科学》(浙教版)和高中化学(苏教版)为研究对象,不难发现,尽管初中科学是以综合性知识与主题性问题来编写,仍存在着化学知识与概念相对集中的章节。从化学学科及高中化学相衔接的角度来看,初中化学知识分散在《科学》七年级上、八年级上、八年级下、九年级上四册教材里。这些知识多数还将在高中化学中得到新的发展和提升,少数知识不再在高中化学中阐述而成为学科常识被“固定”下来。

从上述分析可知,初中科学将有关化学学科知识分解到四册教材中,知识点分散到各章节中,淡化了学科本位思想,打乱了传统意义上的学科知识体系,强化了知识综合以及运用科学综合性知识解决问题,在解决主题问题中落实知识教学,体现了三维教学目标统领教学的课程思想。

从初中科学的合科教学到高中分科教学,在课程形式上,需要师生做好心理过渡的准备,初中科学教师宜适当介绍高中分学科教学情况,高中教师应了解初中合科教学情况,为学生平衡过渡到各学科教学做好衔接。在课程思想上,高中化学教学则要发展学生的化学学科思想,形成较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因此,高中化学对初中化学的知识起点无论从理论水平、内容深难度方面都提出了较高要求。在培养目标上,初中科学是启蒙学科,是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的素质教育,其中涉及到的化学学科部分主要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化学知识、基本化学实验技能、简单化学计算及化学在生活、生产及国防上的某些应用;其知识层次以要求学生“知其然”为主。高中化学是在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实施的较高层次的基础教育,化学知识逐渐向系统化、理论化靠近,对所学化学知识有相当一部分要求学生不但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学生要能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具体问题的解决,还要能在实际应用中有所创新。

二、初中科学与高中化学知识重复与断层分析

虽然初中科学与新课程高中化学在编写时理念是相同的,而且都是按照新课程标准进行编写,但由于课程标准规定的要求、教材编写体系与内容选择、不同的教材编写组进行编写等诸多原因,两者在某些内容上存在着重复出现与知识断层现象。

1.知识重复现象分析

有些知识点在初高中教材中呈现的内容相差无几,甚至在知识的深广度要求上也差不多,那么在教学中没有必要重新按部就班地展开教学,应充分利用好学生已有的知识,只要在学生复习回顾的基础上适当巩固、补充即可,这样既避免了重复教学,又提高了教学效率。

2.知识点断层现象分析

对照浙教版的初中科学和苏教版的高中化学教材,我们会发现有些知识在初高中教材中均没有出现,但这又是学习高中新知识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初高中的某些知识存在着断层现象。这就需要我们在实际教学中补充相关内容,以防止初高中教学内容的脱节。

三、初中科学与高中化学知识衔接教学建议

1.重视知识教学的局限性,把握不同阶段的知识科学性

化学知识和初高中学生认识的发展性决定了初中化学知识教学的局限性。学生在高中时接受的观点与初中不符是正常的,是化学知识原理的发展体现,有些学生却当作是“高中老师的说法与初中老师的说法相互打架”而不知所措。因此,初中科学教师要了解高中化学知识衔接点,把握好化学知识的科学性,既要实现教学到位,又要预留学生后续学习的知识“接口”,防止绝对化处理,杜绝为简便教学取得暂时性的教学效果而不惜灌输错误观点的做法,比如,将元素符号脱离本质意义而拼音化,不注重方程式的意义而公式化,给出“AB+CD=AD+CB”的程式让学生套用,学生在初中可能应付得了中考,但这种学习习惯却会严重影响到高中化学学习。

高中化学教师要了解初中科学中化学知识点的分布和教学要求,重视知识教学的局限性。高中化学的内容大多是初中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但它又不是简单的重复,它是初中化学知识的延展和提升。因此,需要清楚知识点的衔接处与断层处,清楚初中教学的深广度。

在化学学习的初级阶段,一些概念和原理往往有它们的不完善性和不全面性,到了高中阶段有些概念和原理就不一定成立,我们应以发展的观点来看待这些概念和原理,以科学的态度来学习化学,并在此过程中逐步构建迁移思想。例如,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点的教学,由于初中科学教材中对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是分别介绍、分开教学的,在讲授氧化—还原反应时,如果直接向学生说明,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不能单独存在,学生很容易产生疑问:在初中课本中,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定义不正是分开学习的吗?所以在学习这一节时,有必要先复习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定义,引起学生对这两个概念的回忆,再通过比较和实例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是同时存在于一个化学反应中的。其次,初中的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仅仅从得氧和失氧的角度建立的,有很大的局限性,对于高中化学而言已经不适用了。在教学时要利用与得氧、失氧有关的氧化—还原反应作为铺垫,进而再用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得出氧化—还原反应等一系列概念以及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

2.梳理教材体系,衔接初高中的知识内容与教学方法

初中化学知识分散到初中科学教材体系中,主要是常识性介绍,没有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化学知识之间的联系较少,结构不够稳固,掌握知识内容的程度有所下降,但他们的探究能力得到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高中化学知识则以物质结构、物质的量、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氧化还原反应、反应速率、离子反应、元素周期律的理论为主干,以初中化学知识点为教学的原点,使学生的知识点逐渐形成知识面进而构建起知识网。两者在教材体系和教学目标上存在着明显差异。

高中教学要有计划地补足初中教学中没有安排而在高中化学中常出现的知识点和方法。在教学中涉及到即渗透其中,例如:化学1专题1中物质的分类和专题3中两性氧化物的概念时必然会涉及到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的概念,但在初中科学中只有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的概念,并没有出现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元素化合价、差量计算法在初中的要求都不高,但在高中化学中却是分析问题的重要方法。

高中化学1的第一专题,既是初中化学学习的总结和概括,又必须为高中化学的学习打下新的基础,这是本专题编写中选择素材的一个重要依据。把“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物质的量”、“物质的分散系”等内容穿插起来,层层迁移递进,逐渐深入,依次展开,以此作为连接初高中化学的“纽带”。

初高中化学知识衔接教学要源于初中而又高于初中,需要初中科学教学与高中化学教学的相互呼应,初中科学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高中化学的知识体系,高中化学教学要引领学生继续步入化学的殿堂。

参考文献

[1] 朱清时.初中科学(七年级至九年级全册)[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

[2] 王祖浩.高中化学1、化学2[M].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

篇(8)

新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初中化学教学显示,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中化学教学内容降低了某些化学理论的要求,限制了化学计算的类型,明确了某些化学内容的深广度,提出了初中化学教学教学的原则。从课程标准来看,对整个高中化学教学实行分段教学,所有高中生在高中一、二年级都要学完化学必修课内容,并参加国家认可的省级学业水平考试。高二、高三时仅对理科学生根据个人的特长、兴趣、志向学习化学选修课内容。这样,既可有效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克服偏科现象,又有利于大面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由于现行教材维系新课程标准体系,仅将化学平衡、电解度溶液、糖类和蛋白质等内容整章、整个知识点地抽出,列为选修课内容,教材体系也未作大的变动。因此,在初中与高中必修课,高中必修课与高中选修课之间存在着一个合理衔接的问题。认真做好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是提高高中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那么,如何做好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问题呢?

一、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面向大多数学生

初中阶段按照九年义务教育的需要,对全体初中学生进行公民素质教育,让他们学习、掌握最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最基本的化学技能,完成化学的“扫盲”任务。高中化学必修课是面向全体高中学生,通过学习,进一步普及化学知识,增强文化科学素质,以便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具有多种社会选择能力。而高中化学选修课是化学知识的提高阶段,它仅对部分高二、高三学生而言的。这三个阶段学习的对象、任务不同,因此要搞好三个阶段化学教学之间的衔接,首先要转变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将升学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基础教育。

多年来,在沉重的升学压力下,化学教学的要求以高考试题的难度为标准,高中三年的教学任务两年完成,第三年的教学成了对付高考的解题训练。结果多数学生在高考这条羊肠小道上被挤下来,他们过着痛苦的伴读生活,毕业时没有走向社会的思想准备和知识能力准备。高一化学老师常在未认真处理好初三与高一化学教学衔接关系的情况下,加快车,赶进度,造成大批学生不适应,化学学习感到困难,成绩低下,失去学习兴趣和信心。而初三化学教师为对学生升学“负责”,不断拓宽教学内容,加深教学要求,以求学生能适应高中学习。如讲溶解度时引入了结晶水合物的结晶计算;大量练习有关过量法、差量法等计算技巧;从反应物角度补充介绍酸碱盐间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和规律。结果造成学生学习的分化,许多学生连最基本的化学知识都掌握不好,既影响了初中化学教学的质量,也影响了高中化学的学习。只有明确中学教育是素质教育、基础教育这个根本性质,面向大多数学生,才能完成提高全民族文化科学素质的任务。

二、教师要钻石课程标准,明确教学目的

初中化学教材自身构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许多化学基础知识和化学基本技能在高中阶段不再复述,而是加深、应用。因此,熟悉教材,明确各个阶段教学目标,是做好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的关键。

初中化学中,元素符号、分子式、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有关分子式、溶液浓度、化学方程式的基本计算,常见化学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氢、氧、碳、酸、碱、盐等知识,以及涉及到的一些化学理论与概念,都是化学的最基础知识,理解掌握这些知识,不仅可以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而且有利于高中进一步学习。因此,初中化学立足于加强双基教学,同样有利于初中化学与高中化学必修课的衔接。办学条件较好的学校,可按课程标准的要求进行教学,但不能单纯考虑高中的学习要求,而进行拓宽加深,以免加重学生的负担。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介绍教材中选学的内容和选做的实验,以拓宽知识视野,提高文化科学素质。一些办学条件较差的学校,对于课程标准的常识性介绍或只作介绍不作要求的内容,不能因为不列入中考范围而不教不学,以免造成学生学习上的空白,不仅影响对知识的理解学习,也不利于初、高中教学的衔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既考虑学生学习的阶段性,又注意知识的系统性,统筹兼顾,相互配合,是大面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保证,也是做好初、高中两个教学阶段教学衔接不可缺少的一步。

三、教学衔接要讲究方法,注意教学效益

教学衔接的方法应视教材的具体内容,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而定。

一是集中复习法。高一化学必修课开始时,可集中几个课时复习初中学过的重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化学基本技能。复习内容最好选择高中化学不再重述的,而对高中进一步学习有迁移作用的知识。复习时,避免旧知识浓缩复述,要善于归纳、总结和提高,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篇(9)

一、重视高中化学知识落实的意义

高中化学教育实践中,进行探究教学可以有效地让学生参与探究实验方案设计、材料准备、资料查找、实验操作等环节,深入实验的每个过程能够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亲力亲为可以让学生提升动手能力。知识从学习接触到掌握运用是一个飞跃的过程,其中有很多影响因素:包括知识本身的内容、教师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能力。合理地安排运用这些因素,促进化学知识的落实,可以加快学生知识的接收,同时在基础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创新能力。加强知识的落实是学习方式的重大改变,把学习的重点放在思考和应用上,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空间,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以知识落实为目标的教学策略

化学教学知识的落实是课堂学习的科学理论知识进一步了解和向实践能力转化的一个过程,因此知识的落实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人对事物的理解,从一般到特殊,从简单到复杂,对事物的理解不断上升由量变到质变。在化学知识的落实过程中要设置一定的梯度,综合考虑到知识的深度和所教学生理解能力的层次,把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设计合理的教育教学方案。根据化学本身的学科特点,把化学方程式与化学实验现象、实验操作结合起来,提高对物质化学变化本质的理解,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综合能力。学生在接触新事物时还比较陌生,如果在知识的落实上出现问题,就会对知识本身的理解出现空洞,很难对经过提炼总结的理论知识产生兴趣,需要经过科学的引导才能真正接收。表现在课堂上,其实就是教师对学生知识的强化和能力的开发做得不到位。因此,需要改革教学资料和方法,把知识的讲解与能力的提升紧密结合,把理论知识作为能力提升的工具,提升化学素养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目标。

例如,硝酸性质检验实验。硝酸是高中化学中常见的强酸,在高中化学教纲中,硝酸的性质是需要学生理解和掌握的,在教材中硝酸性质检验实验一般分为:①硝酸与紫色石蕊试液的作用;②浓硝酸、稀硝酸分别与铜片反应。

教师必须深入研究教学内容,否则,课堂上就会出现缺乏深度的教学方法设置。一般的教学程序是:提出问题:硝酸是常见强酸,有酸的一般性质,验证酸的强酸性有哪些方法。学生简单的考虑做出答案后,老师在教材的基础上,做实验进行演示,验证答案,完成学习要点的教学过程。但是,硝酸的性质检验实验是酸性实验中的一种,其实验目的不仅是演示硝酸的酸性,还可以发挥更多的作用,以硝酸为代表,让学生了解酸性实验的操作方法和注意要点,给学生启发提供一个思考方式,全面的理解酸性实验的各种组织方式,对化学物质的酸性有整体上的概念,抓住知识本身的规律。

要想取得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就需要改进实验过程设计。提出问题:硝酸是一种强酸,根据酸性的基本常识,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证明硝酸的强酸性。讨论过程:学生独立完成思考,交流思考结果。老师综合整体意见:找出可操作的方案:①将紫色石蕊试液加入稀硝酸溶液中。②用PH值试纸测试酸性。③在稀硝酸溶液中加入碳酸钙。④在稀硝酸溶液中加入其他金属(学生提出加入其他金属的方案,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是否可以使用铝、锌、铁、汞等金属,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严密性和深刻性)。⑤向稀硝酸溶液中加入碳酸氢钠溶液(这种方案的提出应该属于个别现象,可能遭到多数学生的反对,教师可以引导:可以运用此反应原理证明硝酸的性质,你能否改进实验,使实验变得更安全和更有可操作性。)。分组实验:学生亲自进行设计操作,完成实验的全过程,把知识应用于实践中,感受实验的趣味性与知识性。这样设置的教学方案,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是多方面的,具有综合性的,在化学知识落实上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三、引导学生自主掌握知识要点

从科学角度观察记录学生接触知识的过程和心理变化,加强发挥新方法的导向作用,是知识落实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参与学习的实验设计和讨论的过程就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总结自身在思考与行动过程中的感受,丰富经验与感受。在这个过程中老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学生本身对事物的认知能力和知识水平有限,在对学习的知识在理解和总结上需要一定的时间,在对规律的把握上还有很多不足,而把学习的知识落实需要一个过程,老师就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观察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主要困难点,有针对性的提供帮助,把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引导学生自主地总结知识的规律,形成适合自身发展的学习方式。

四、加强发展知识运用

以习题为基础,巩固知识,保证知识落实。习题式的教学是传统教学的主要方式,在新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下,习题教学的作用往往遭到忽视,因为很多观点认为习题会束缚思维的发展,不利于能力的拓展。但是,这样的观点是片面的。传统的教学方式也有本身的作用,不能够完全舍弃。在知识的学习中,传统教学中的很多思路和方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可以继续使用。另外,在学校的环境中,学生对课程知识掌握的程度,对知识要点的理解,通过习题进行检验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如果完全放弃用习题巩固知识,会使学生的学习成果不能及时得到巩固,影响知识落实的程度。在新课程改革理念下,必须更好的发挥习题课的作用,高中化学教师应该对习题的作用重新认识,在习题的选择上进行研究,通过习题与实验的联系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在当前人才培养要求不断提高的时代下,高中教学作为重要的教学阶段,必须重视学生知识的落实,化学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更应在高中化学教学中采取改革措施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对化学的理解不仅仅停留在书本上,更深入到规律的掌握和知识的应用中,这样的学生有更好的化学素养,在综合能力上也有很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篇(10)

(一)保证课堂教学质量

高中化学教师注重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可以极大程度上提升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具体来说,教师在进行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时,可以采取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引导学生思考学习,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养成自主思考和自主学习的习惯,最终保证课堂教学质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中化学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提高实效性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具体来讲,教师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时,注意将课堂教学生活化,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思考的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化学知识。

(三)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是高中化学教学的主要形式之一。因此,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就是注重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借助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随着新课标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化学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借助现代化媒体进行化学理论知识的学习,借助实验化学器材进行学生实验学习。

二、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具体对策

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关键点在于教学中的两个主体:学生和教师。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进行实效性教学探索,采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进行教学,学生需要积极参与课堂学习中,自主思考和学习,这样才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本部分将主要从以下四点介绍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对策:

(一)教师做好备课工作,提高备课的实效性

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作用不容忽视。因此,教师在备课前,需要精确分析教学大纲要求,结合教学实际情况,从总体上把握教学知识结构,重视备课的科学合理性。同时,高中生的基本化学常识是必须的,教师必须高度重视,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化学基础,培养较高的化学素质.

(二)合理创设化学实验,提高化学教学的实效性

化学是一门需要进行实验的课程,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需要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化学实验的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自主实验、自主思考,在实验中培养严谨的科研态度,形成发散性思维,加深对化学很基础知识的理解,进而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提高化学实验教学的实效性。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做好引导者,合理创设化学实验,借助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化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采取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提高学生学习的实效性

教学形式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工具。因此,要实现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高中化学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借助多媒体等教学设备进行教学,使得课堂生动有趣,创设丰富的教学课堂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自主发表观点看法,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四)做好课后的教学反思工作,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篇(11)

高中化学教学会涉及到很多生活方面的内容,因此必须把学习和生活结合起来,才能让学生更容易的了解化学知识,了解化学学习的实质。新课标指出,教师在新时期的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新的教学方法的运用,这样才能卓有成效的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热情,因此在提升学生知识能力的目标上,要把生活化的知识放入具体教学当中,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关于生活化教学在高中化学中的应用分析

高中化学已经上升到一个新的学习阶段,并不是简单的进行基础元素的学习和基础概念的阐释,教师要把一些化学实验和化学成果,实实在在的摆在学生面前。学生才能有继续学习的信心和兴趣。把化学教学变得生活化是创设活力课堂的显现,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方式探究的表现,这种知识和生活的融合与引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的调节课堂气氛,激发出学生的学习欲望,改变传统相对单一死板的教学方式。与此同时,学生还能在交流中体验到生活的真谛,传统高中化学教学只是单纯的以教师的在台上的讲授为主,一些有条件的学校会进行一些小实验,但是缺少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生活化教学在化学课堂的应用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把学生被动听课的地位变为主动探索的位置,这是素质教育进步的集中体现,也是教育创新的表现①。

在高中化学课堂上,引入生活化教学的模式需要教师对课堂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了解,在充分掌握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前提下,对课堂进行优化设计,以学生需求为中心,把日常生活中的案例在课堂上进行重演,每一个学生都是主角,让他们在案例分析中,找到知识的核心点,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以此提升学生思考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生活化自爱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实施

1.与学生生活有关的化学案例分析

高中化学老师要有充分把握课堂的能力,在新课程开始之前或者在化学知识的讲授过程中,把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并且这些案例最好是每个学生都能接触到的,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教学情境中。生活化的案例教师可以使用新的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形式把一些实验或者生活小常识表达出来,尽可能的为学生创造出一定的课堂气氛。例如,在讲解元素氯这一课节中,学生需要对氯气的化学属性和物理性质进行了解,那么教师要创建有活力的课堂,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进行小实验或者视频实验的播放。关于氯气的视频某教学老师选择网上较为流行的84消毒液和洁厕灵混合导致中毒事件的视频,这个短片尽量简化,能够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样教师在讲解具体知识的过程中学生才能认真听讲,积极思考,主动提出问题,为教师的顺利教学做好了铺垫②。

2.教师要适当的设置疑难问题,引起学生的深入思考

教师把生活案例引入到课堂中后,会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可以设置出自己的教学目标和相对疑难的问题。在问题设置方面必须遵循由表及里的原则,逐渐加深知识的难度,让学生在循序渐进中掌握知识,以免知识难度过深让学生产生厌倦学习的心理。在问题设置完成以后,教师要采取逐个指导的办法,因材施教,同时了解学生对问题探究的过程和进度,让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时,找到书本中的知识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这样为学生的讨论奠定了基础。例如,基于上述问题,教师给学生留下一个问题思考,为什么84消毒液和洁厕灵混合在一起能够导致清扫人员中毒?这种问题的提出会让学生首先思考着两种液体中所含有的化学成分,这种成分是否能够相融合,它们都具有什么特性等。学生在这种探究中能够发散自己的思维,经过教师的指导和启发,可以在听课过程中投入更多的精力,努力的在书本中寻找自己的答案③。

3.展示答案,提升总结能力

生活化的高中化学课程教学的最后一部分就是教师对自己所讲的理论知识进行总结,在结合教学目标的前提下,按照教学原则,帮助学生找到问题的答案。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激情被很大程度的挖掘出来,情感上也得到了启发。在此部分,教师有两点需要注意,首先是对教学各个环节中表现突出的学生进行奖励和赞扬,对表现相对不积极的学生要进行鼓励,引导他们主动发言,参加到班级集体的互动中去。其次,对自己教学过程中所列举的生活案例进行分析和评价,让学生了解简单生活所蕴涵的化学理论。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生活化教学在高中化学课堂的应用进行了分析。生活化教学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有很多案例可以列举,这些真实的案例可以帮助学生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逐渐的把生活和学习联系起来,在教师的指导下,提升对知识的驾驭能力,高中教师选择生活化教学时教学改革的标志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

【注释】

① 陈春芳. 实施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有效途径[J].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0 (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