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捉迷藏教案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一、谈话:今天我们继续到拼音王国旅行,小朋友喜欢吗?,不过小朋友可要看仔细拉,一会把路上看见的大胆、响亮的说出来!
1、课件出示图片:一是妈妈到市场买“鸡”回来,欢迎小客人;二是青蛙骑在驴背上到西瓜地玩;三是小朋友在池塘里洗澡、抓大虾,累了到边上吃西瓜。
二、拼音王国到了,迎接我们的是谁呢?
1、击点出示娃娃模样的“j q x”
2、谁认识啊? 师板书出示:j q x
3、打开课本,自己想办法记住它。完了和小朋友交流。
4、反馈:学生有的编了儿歌,有的编了顺口溜。如:小驴手里拿气球,五彩气球真漂亮,像个9字qqq,q-q-q! 一只母鸡叽叽叽 J-J-J
三、实践操作:
1、四人小组合作:用橡皮泥、小棒、毛线、纸条等捏捏、摆摆j q x
2、看拼音卡片,认读。
3、打开课文,写拼音。观察有几笔——范写——学写
四、游戏:捉迷藏。.课件出示:拼音在草地上捉迷藏,让学生寻找躲起来的j q x
五、拼读
1、1、正当大家玩的开心的时候,“ǘ”来了。他和j q x碰在一起发生了意见奇怪的事。出示:j juq “ǘ” qu x xu
2、教师提示:ǘ发生了什么变化?(ǘ的眼泪不见了,ǘ拿掉了帽子向朋友行礼拉)
3、拼读:不带声调——带声调——卡片抢拼(游戏小白兔登山,拼对就上一个台阶,一直到达山顶抢红旗)
随想:
1、课程实施建议中指出:“拼音的教学尽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与说普通话和识字教学想结合。”汉语拼音的学习容易枯燥乏味。加上一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如果就事论事的教学势必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所以,汉语拼音的教学必须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这堂课设计中多次交替出现游戏和活动,我觉得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理念。
开学初,组织全体音乐教师进行学习,共同探讨。全体成员认真钻研新课程标准及新教材,根据本学期本册知识体系,注重知识与知识、单元与单元之间的联系及教材的应用性制定教学计划。
2、认真备课,优化课堂结构。
音乐教师能做到认真分析教材,分课时备课,突出重、难点及解决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各年级段的特点,认真上好每一堂课。本学期每位老师都开了校级公开课:虞胡敏《捉迷藏》,王蒙蒙《踩雨》,麻小菊《魔法师的弟子》,郑秀萍《小蜻蜓》;在整个课堂音乐教学中,还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破教学难点。
3、认真抓好教学常规工作,开好每一次教研组会议,检查督促备课、按要求撰写教案,进行教学常规的规范和检查,对发现不足之处立即纠正。
4、抓好培训学习。本组教师利用业余时间自己订阅各类有关音乐教学的刊物进行自学。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有关业务学习,开展听课活动,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教材、幼儿、教师、班级是具体的客观存在,对于老师来说,品课带有较多的主观因素。不同的学科、不同的教材、不同的幼儿都会有不同的教学要求,作为品课者不认真分析就妄加评判,会出现不客观的现象,因此品课前的准备必不可少,且不能马虎。
1.在品课前熟悉教材。现在很多公开教学,都将教案打印装订后发给参加活动的老师。且不论教案是详是简,至少脉络清晰,能够很快从教案中理清执教者的教学思路,了解活动的难点和重点,领略教师课堂教学的关键之处。除此之外,教师在拿到教案后,应仔细揣摩教案中教师所设计的提问,各环节之间的衔接等问题,尽可能从教案中窥见活动的基本面貌。如果品课者事前没有准备的话,那么就有可能因为对教材的不熟悉而导致品课不深不透,流于形式。
2.了解自身的品课需要。教师想从品课中获得收获,学到方法和经验,在反思和比较中提高自身的水平,这就需要品课者对自己的教学有清楚的认识,知道自己要“品”什么。站在学习者的立场上,是为改善自身教学中的不足而品,是为比较不同教学方法的效果而品,还是为先进的教学理念如何渗透到教学中而品。品课有了目标,才有了“品”的方向,品课的效果自然也就事半功倍了。
3.选择合适的品课对象。听是品课中教师学习和切磋的一种重要形式,但并不是所有的听对品课都能起到良好的作用。问题的关键在于被品课的教师,也就是说,品课也要选择合适的对象。一般来说,要选择那些经验丰富、敢于创新、工作积极的教师的课来听。只有听这样的课,才可以学到如何上课,更能学习他们如何做教师,甚至能从教师的一言一行、举手投足之间有所领悟。
二、“品”时会记录
一节课,教师不仅要会听、会看、会想,还要会记录。记录是品课的基础资料,是课后进行教学反思交流的材料和资料,更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提高教学水平的极其宝贵的财富。[2]
1.记录自己的需要。如果在品课时有自己的目的,那么在记录时就可以详细记录自己需要的部分。比如,某教师非常关注社会活动教学中不同环节的小结,在自己的教学中经常使用不同的小结方式,以最大程度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帮助幼儿建立相关经验和印象。她在品课时就重点记录执教者在各环节的小结语。通过一次次记录的分析,这位教师在怎样进行有效的环节小结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提高了自己教学时环节小结的效果。以下是该老师记录的大班社会《微笑》中的部分环节小结及教师即时点评。
课堂实录:
教师:你会微笑吗?怎样的微笑才是美的?
小结:微笑时嘴唇微微张开,不出声,眼神笑着看着对方,微笑像一朵花,开在人们脸上。
教师:不知道我的微笑会不会传递给你?你的微笑会像接龙一样传递给好朋友吗?(幼儿依次将自己的微笑向好朋友、老师传递)
小结:你在微笑,是一个人的表情;许多人一起微笑,就是一个家、一个幼儿园、一个张家港、一个国家、一个地球的表情。
教师:为什么北京的人们要寻找最美的微笑呢?(老师将收集到的“北京最美的微笑”图片让幼儿欣赏,让幼儿在欣赏中去换位,去感受图片上人们在微笑时的心情和情景,从而理解微笑对人们生活的作用)
小结:微笑使人温暖、使人美丽;微笑带来友谊、带来快乐;微笑获得力量、帮助成功。
教师评价:这些小结语突出了五个特点――结出了优美:语言直观、优美、朗朗上口;结出了情感:始终以情感为脉络,层层递进,小结伴随着体验进行;结出了自然:幼儿的反馈是小结语设计的素材,及时捕捉幼儿在活动中的信息,依次来设计小结;结出了氛围:辅助方式相辅相成;结出了巧妙:小结语又是过渡语,二者合二为一,减少课堂教师语言的频率,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幼儿主动的思考。
2.记录活动的亮点
我们在品课时首先要抱着学习取经的态度和目的,哪怕是一名刚刚走上幼教讲台的新教师,也一定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更何况是一节节精心准备,充分展示执教者才华和智慧的活动,必定有许多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因此我们在品课时要及时捕捉并记录。比如一种好的教学方法,一个巧妙的教学设计,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对某一问题的独特的处理技巧,一个意外事件的巧妙处理等等。记录活动的亮点,既能帮助教师积累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能,又有助于教师改善和丰富自己的教学。以下是一位教师在听小班音乐《捉迷藏》时,对教师处理突发事件的一份记录:
课堂实录:
教师:小兔子藏到哪里去了?
幼儿听到教师提问后,兴奋地在整个活动室东躲,活动秩序一下被打乱了。
此时,教师指着中间的场地说:小兔子的家在这里,外面有大灰狼哦,兔宝宝们快回家吧!
幼儿从四处跑回场地中的教师身边,活动继续。
1、有利于调动幼儿多种感官参与,将声音、图形、动画、数字电影有机结合起来,符合了幼儿的年龄特点,充分将其多种感官调动、参与到学习中来。
2、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创新思维和尝试精神:结合现代教育的理念和幼儿认知发展规律开发的多媒体课件,极大地引发了幼儿的求知欲望,激发他们积极参与,自由发挥,不断创新。
3、有利于提高教学的整体性、互动性、灵活性和趣味性:克服了其他教学手段中死板的“满堂灌”的教育方法,多媒体教学中将知识完整结合起来,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操作、学习,在游玩中掌握了知识。
4、有利于幼儿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掌握:由于多感官的参与,极大地调动了幼儿自主学习的能力,尤其是平时注意力不集中的、调皮的孩子,能很快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
5、有利于抽象事物的形象化,解决其他媒体解决不了的问题:对抽象的知识,做成多媒体课件形象化、拟人化、儿童化,通过一个个故事分步讲解、演示,幼儿很快就能理解。
二、计算机教学的认识
1、计算机可以作为一种媒体,一种工具,就如同蜡笔、水彩笔、木块和我们为幼儿提供的其它材料。计算机不会比一些其它教育方式令幼儿学会更多,孩子们的活动要受到他们能进行的操作和实践限制。在有教师参与的小组中的学习与单独运用计算机进行活动同样有效。
2、计算机无法用好和坏来评价,计算机对幼儿发展有利还是有弊取决于怎样使用它。教师和家长应根据幼儿实际作出明智选择。
三、计算机教学的建议
(1).不要把计算机用作提高幼儿学业成绩的一种手段。计算机的作用不在于使幼儿学会多少具体的知识,而是发展他们的思维,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提高幼儿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2).使幼儿自由地而非强制性地接触计算机。在活动中,那些有能力、有兴趣的孩子可以使用计算机,如果有的幼儿不喜欢,可以允许他选择其它活动。计算机毕竟只可以作为一种工具,不是一项必须学习的内容,应该让幼儿对其感兴趣,而不是强迫幼儿学会操作。
(3).保证每一幼儿有均等的机会接触
计算机。所有的孩子,不论贫富,不分男女,均有平等的接触机会。否则,胆怯的幼儿会退缩,而让侵犯性强的幼儿霸占。可以为幼儿排秩序,保证任一幼儿如果愿意,就有上机的时间,给每一幼儿以平等的机会。计算机不应放在实验室中,而应在每个教室中,当孩子需要时可随便使用。
四、计算机教学的注意事项
1.除使用仅供训练与操作的软件,教师应能够选择可以整合入课程并允许探究、发现和创造的软件。如美国的幼儿园助动系列软件,围绕幼儿园课程,以游戏的形式,配合动画和音乐,为幼儿设计了一系列技能训练活动。每一活动都设置一定的情境,让幼儿在其中探索、发现。例如把学习时间设计为捉迷藏游戏,在游戏中孩子们伴着音乐同一只白鼠“捉迷藏”。当音乐消失时,会留下一些声音线索,提示孩子们如何寻找仓鼠。孩子们需要根据提示拨动钟表的指针,这为幼儿提供了一个学习时间的绝好机会,同时发展了幼儿探索知识的愿望和能力。
2.鼓励教师学习计算机知识。教师自身应能够熟练操作计算机并熟悉一些软件的使用,最好能够根据孩子的实际设计一些课件。只有教师能力发展了,才能给予幼儿适当的、充分的指导。
在设计之初,我不想放过每一张画面、每一句富有哲理的话语,然而,孩子们在众多的画面中重复地欣赏猫的不同姿态,耗时很长,效果不佳。大家一致认为要抓住绘本中重点的美术元素,于是我将画面进行取舍和组合,如:一千八百多字的故事内容被我概括成八百多字,画面直接跳跃到第二页重点欣赏,对比观察3、4、5、6页,一带而过浏览第7、8页,后面颇有争议的人生感悟也延伸到区域活动中让孩子们自主学习。通过削枝强干,整个活动紧凑流畅、富有节奏、效果很好。在反复教学中,我深感善于利用绘本,必须学会围绕教学目标进行舍取和组合。
二、凸现亮点,大胆表现
“亮点”是孩子在活动中最有热情、最感兴趣的环节,也应该是教师在设计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这样的“亮点”需要我们教师在设计和教学中给予充分的关注,努力创设好的情境,安排多一点时间,为孩子构建表现的舞台,充分展现孩子的风釆。为了突显活动亮点,将绘本与美术有机融合。我反复斟酌,最后我把这次活动的“亮点”定在“欣赏绘本”和“展示评价”这两大环节,于是,我在欣赏部分,充分运用了多媒体的先进技术,通过“聚焦灯”的放大、多媒体的组合、优美音乐的配合等手段,使欣赏部分入境、入情、入诗,为幼儿创作打下坚实基础。在“展示评价”环节,我精心准备了三幅巨大名画作为作品展示背景,为孩子的想象表述提供支架。孩子们想将创作好的作品贴到哪张“名画”就贴到哪张上,接着我让他们说一说“你的猫在干什么”。大家争先恐后地说:“我的猫卷曲在蒙娜丽莎的怀里睡觉,很甜蜜。”“我的猫站在树顶上眺望,它好像在看妈妈有没有回来。”“我的猫躲在门后面想玩捉迷藏的游戏。”“我的猫在抓老鼠……”让我难以忘怀的是有一个孩子说:“我的猫盖住丫狗,因为名画里有许多狗,没有猫,所以盖住它。”瞧!孩子们因为有了“名画”的大背景,畅说得很开心,在孩子的眼中每一只猫都有了生命和情感、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孩子们不仅获得了成功的体验而且也打开了更宽广的想象空间。
三、开放教学,不怕冒险
“犹抱琵琶半遮面”是我第一次试教后大家对我的评价。的确,我在教学中想开放又担心孩子出不了效果,导致的结果是教学活动缺乏个性和活力。在老师们的建议下,我取消了欣赏后的示范画猫,同时在欣赏吋,我将问题设计得更开放更注重艺术的想象,如:看椅子上的感觉如何?它的姿态好像告诉你什么……调整后的教学让我收获了意外的惊喜。在教学中,我为孩子们稚嫩大胆的线条而喝彩,为孩子们无所羁绊的构图而感动,为孩子们想象奇特的画面而惊叹,我们陶醉于欣赏真正属于孩子个性的作品,孩子们是真正天生的艺术家!相信孩子!相信自己!
附活动教案:
活动目标
1 学习从五官局部开始向整体头的画法。
2 在看看、找找、演演、画画等多种形式中欣赏猫的不同动态,并能运用简单的线条创作表现。
3 体验想象创作的乐趣和成功感。
活动准备
教师:《藏在名画里的猫》课件,《收割季节中的一餐》《侍女》《蒙娜丽莎的微笑》大幅背景画。
幼儿:黑笔、白纸、剪刀、浆糊。
活动过程
1 谜语游戏,学习从局部到整体的画法。
导语:一根圆柱子(鼻子),挂着两个小钩子(嘴巴),旁边各有一个黑珠子(眼睛),下面摆着细棍子(胡须),住在一间圆房子(头),屋顶两个尖窗子(耳朵),猜猜是什么小动物。
师:今天老师画猫的方法和你平时画猫的方法有什么不一样?是从什么地方开始画的?
2 创设情景,利用多媒体放大绘本,欣赏不同动态的猫。
导语:今天这只猫不但藏在故事里,它还藏在——?
(出示绘本封面《藏在名画里的猫》)
(1)教师讲故事,幼儿每找到一只猫后就放大图片,欣赏猫的不同动态。
(2)教师继续讲故事从第三、四、五页《梵高的椅子》《庭院中的女人和小孩》《热带雨林之虎》,运用对比,找出画中的不同。
提问:猫咪们为什么要尖叫起来,它们看到了什么?椅子上有只猫在干什么?你觉得它睡在椅子上的感觉如何?
师:还有什么地方有猫?它的姿态好像在干什么?
师:猫味们在名画中看到了自己,这时他们的心情觉得怎样?
3 提供背景,幼儿创作不同动态的猫贴在相应的场景中。
(1)欣赏三幅画。
第一幅:在纽约,菲莉西玛看到一幅画《收割季节中的一餐》,画上的人们在干什么?有没有猫?第二幅:在马德里的美术馆里,菲莉西玛看到一幅画《侍女》,画上有谁?有狗却没有猫。第三幅:到了巴黎,菲莉西玛去欣赏一位夫人的美丽画像《蒙娜丽莎的微笑》,上面有猫吗?
(2)幼儿交流讨论,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示范画出猫睡觉的姿态。
(3)播放轻音乐,幼儿边听,边在白纸上用黑笔画猫,画好后用剪刀剪下来贴在名画背景上。
教学目标
1.学会声母z、zh,能在四线格中正确书写。会读音节zi、zhi及其四声。
2.运用以前学过的拼音方法,准确拼读带有z、zh的音节。并能借助儿歌区分平、翘舌音。
教学重点
读准平、翘舌音和它们的音节。
教学准备
教师:教学挂图、相关的拼音卡片。
学生:自主拼音本。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声母z、zh和整体认读音节zi、zhi及其四声,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能借助儿歌区分平、翘舌音。
教学重、难点
读准平、翘舌音。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们,从开学到现在老师天天带大家到拼音王国里玩,认识了很多字母娃娃,你们还记得它们吗.来,跟它们打个招呼吧!
生齐读单韵母和声母卡片(注意:单韵母发音响亮,声母读得短而轻)。
师:同学们读得真棒!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今天又有两个声母娃娃要到我们教室来做客,这两个声母娃娃可调皮了,最爱玩捉迷藏的游戏,它们就藏在老师带来的两幅图画里,让我们一个一个地把它们找出来,好不好.
二、学习声母z、zh
1.学习z。
(1)观察图1。师:找到了吗.仔细看图,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生仔细看图思考后回答。
①图上有一支紫色颜料,挤出的颜料形状就像z。
②声母娃娃的名字也藏在图中(紫——z)。
学生兴致勃勃地看情境图,不知不觉中了解了所学声母的音和形。
(2)教师范读。因为发音时舌头平平的,所以z又叫平舌音。
生跟读。各小组开火车读,比一比谁读得好。
(3)师:小朋友们开动脑筋想一想,用什么好办法把它记住.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形,如编顺口溜:像个2字z z z。
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4)练习zi的四声,提示相关标调规则。学生练习。
(5)儿歌巩固:
老鼠出洞,zī zī zī。
我爱紫色,zǐ zǐ zǐ。
我会写字,zì zì zì。
师教读。生练读后表演。四声的学习不是孤立的,这里设置了生动的情境和语言环境。
2.学习zh。
(1)出示图2。师:还有一个字母娃娃是谁呢.
生观察图2后回答。
(2)师: zh比平舌音z多了什么.生观察后回答。
h在这儿不念h,只表示把舌头翘起来。我们把多了一把小椅子的声母称为翘舌音。可用顺口溜帮助记忆:“椅子一靠,舌头就翘。”
(3)师:谁已经会读了,当小老师教教大家。
生教读,领读,分组读,指名读。对比读zzh,加上手势。
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让会读的孩子充分展示自己,享受成功的愉悦。
(4)师:用什么方法记住zh的样子呢.
生自选方式识记。
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5)练习读zhi的四声。
zhī zhī zhī,从小学知识,
zhí zhí zhí,想开直升机。
zhǐ zhǐ zhǐ,只要肯努力,
zhì zhì zhì,就是有志气。
在生动的情境和语言环境中学习四声。
师教读。生练读后表演。
三、学读儿歌
1.出示儿歌。
学生找出会拼的音节拼一拼。
2.教读儿歌。读准z、zi、zh、zhi的音。
生跟读,自由读,加上手势读,表演。
读儿歌表演营造了融洽的学习氛围,使学习充满乐趣,把学习拼音和发展语言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四、指导书写,完成“读读写写记记”
师: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两个声母娃娃的名字,也记住了它们的样子,它们想回家(四线格)了,送它们回家吧!这两个娃娃住在几楼,几笔写成.学生看书上的笔顺图,特别注意zh的写法。
注意:组成zh的两个字母是一个整体,不能分开,要写紧凑。
指名四人在黑板上的四线格中书写。其余学生在自主拼音本上练写。
评议台上的作业。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准确拼读带z、zh的音节。
2.借助儿歌区分平、翘舌音。
教学重、难点
准确拼读带z、zh的音节。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1.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两个声母娃娃,还记得它们的名字吗.读一读。生读卡片。
2.读上节课学的儿歌。生读儿歌。
二、学习“拼拼读读”
师:平舌音z和翘舌音zh都喜欢和单韵母交朋友,我们来读读它们和单韵母组成的音节。
1.出示:zɑ、ze、zu。
(1)学生试读。
(2)指名拼读。
(3)小老师领读。
(4)各种方式练读。
2.同样方法学习:zhɑ、zhe、zhu。
3.比较认读:
zɑzezu
zhɑzhezhu
横读,竖读,组词读。师生对读,生生对读。
4.三拼音练习。
出示zuo、cuo、suo。
回忆三拼音的拼法:声介合母法、三拼连读法。
学生试读。小老师领读。各种形式巩固练读。
5.师:现在老师把书上的音节搬到了卡片上,音节搬了家,你们还认识它们吗.
分组比赛读音节卡片。
寓学习于游戏中,学生兴趣盎然。
三、练读儿歌
出示儿歌。
在学生遇到困难时给予帮助。
1.自己试着拼拼读读,将有困难的拼音用铅笔在书上做上记号。
2.小组合作互相请教不会读的拼音。如仍有困难可将拼音写到黑板上。
3.师生共同解决黑板上的拼音,并用各种形式进行拼读训练。
4.小组成员再次合作,用喜欢的方式练读儿歌,也可背出来。
5.汇报表演。
6.齐读儿歌。
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师以学习伙伴的身份参与学生的活动,使教师极具亲和力,学生在真实、生动的师生互动情境中悟到合作学习的方法,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四、复习巩固
游戏:摘苹果。
做游戏。
有趣的语文实践活动很能吸引孩子,让孩子真正活起来,动起来。在活动中掌握读音,
五、巩固读音。
六、拓展延伸
传统的数学教学,老师在备课时,往往侧重考虑研究教材。在教学过程中,也主要是沿着自己的教学思想去引导学生,因此课堂上教师是竭力讲深、挖透、将整理好的数学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则是被动吸收、机械记忆、反复练习。往往以自己的教学愿望将学生巧妙地引入自己的教学设计,因而忽视了学生的自己去探究、领悟和感受的过程。
而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学生不是电影电视面前无可奈何的观众,更不是配合教师上课的配角,而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他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带着自己的知识、思考、灵感、兴致参与课堂活动,并成为课堂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而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
所以,应更多的思考学生如何学,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主体作用。即以学生的求知为主线,追求教师和学生面对知识共同探讨、平等对话,而不是老师滔滔不绝的讲,学生死气沉沉的听;教师接二连三的问,学生断断续续在答;教师不断的发出指令,学生手忙脚乱才能执行,学生忙来忙去还处在被动接受的地位,那有什么主体地可言?故教师要从“独奏者”的角色过渡到“伴奏者”的角色,要从“研究教材”转位研究教材和学生。
二、由学生听教师讲“转位”教师听学生说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中,教师讲学生听,教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使课堂气氛沉重,而新课改强调一种互动的师生关系,即由学生听教师讲“转位”教师听学生说。学生在交流他们探究的过程时,首先,通过听学生说,教师才能知道哪些学生具有较高的悟性和理解能力、才能发现学生理解上的偏差、了解学生的疑惑。从而判断学生理解的深度,并决定哪些内容需要再重点讲解。
其次,通过听学生说,可以给予那些在班级或小组中极少发言的学生特别关照、积极的鼓励。使他们有机会、有信心参与到探究中来。
再次,通过听学生说、关注学生的即时表现、学生的观点和发言,可利用学生集思广益、思维互补、思路开朗、分析透彻、各抒己见的特点,使获得的概念更清楚、结论更准确,同时,对教师自己何时参与做出决策。
如果教师不这样去听学生说,结果是优秀者的想法代替了其它人的想法,学习差的学生就会变成陪衬,更多的时候他们是听众、他们的意见也往往被忽视。久而久之,这些学生参与主动探究的积极性受到挫伤。
三、由全面指导“转位”适当指导
在新课程的数学教学中,强调发现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探究,在质疑问难中探探究、在观察比较中探究等。因此,在探究学习中,学生的自主与教师的指导关系要处理好。教师的指导要做到适时、谨慎、有效,以追求真正从探究中有所收获。
时下,许多教师都已经了解和学习了先进的课堂改革模式,也有意识的把新课程引人课堂,这是好的观念,但是,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在部分教师的课堂上,课堂改革只是流于形式,缺乏实质性改变,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学生间的合作不够主动,教师不能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轻视对学生技能的训练和培养,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不能合理有效,从而使得教学效果比较差。有些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流于形式,为了讨论而讨论,缺乏对需讨论问题的合理选择,有些不需要讨论的问题也在组织讨论,有些问题需要讨论但只给不到一分钟的时间,学生还没说上两三句就草草收场,或是问题还没得到解决,教师怕耽误时间而直接打断,甚至,在讨论的过程中出现个别学生不积极参与或是在说一些与课堂的学习任务无关的话题而教师却没有及时的督促或制止,使得讨论的意义没有真正的发挥出来,反而给使那些本来就不太积极学习的学生有机可乘,学习效果不佳。这就为我们的教师提出了一个难题:什么样的问题需要讨论?讨论的时间要多长?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如何避免个别学生不学习的现象发生?
二、过于追求形式,忽视课堂效果
丰富的课堂形式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的学习效果。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教学情境是一种特殊的学习环境,是教师为了支持学生的学习,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创设的学习环境。创设教学情境,不仅可以是学生容易掌握教学知识和技能,而且还可以是学生更好的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是原来枯燥无味的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饶有兴趣。但有些教师却只师一味的追求课堂形式的多样化,而忽视了知识技能的传授与学生间的合作与探究,一节课下来只见老师使出了十八般武艺,花样迭出,而学生却只是扮演了观众的角色,缺乏思考和创新,达不到教学应有的效果。因此,教学情境的创设要有选择有尺度,不能只是追求形式而忽视了课堂效果,否则,只会是抓了芝麻丢了西瓜。
三、教师在课堂上把握不好少讲和不讲的尺度
新课程的改革要求体现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地位之改变,学生主体地位就决定了教师必须指挥并且要服务于学生的学习,学习的主人是学生,因此,教师必须把时间还给学生,使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探究去学习,教师只有少讲或不讲才能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这也是教师服务于学生学习的主要表现。
现在的课堂,许多教师把少讲和不讲作为平时教学的一个原则,是想给学生留出更多的时间,但是,在平时的听课中发现,有的老师该讲的不敢讲,原本老师一句话就能点明的问题,非要和学生“兜圈子”“捉迷藏”似乎都叫着劲比谁更“少言寡语”,因为他们知道,讲了就会有“满堂灌”之嫌,把少讲和不讲绝对化,不能把握少讲和不讲的尺度,导致课堂效果不佳。因此,教师应该明确一节课中哪些知识需要讲,哪些知识不讲,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并不是绝对的不讲,对于学生探讨不出来的疑问教师必须要讲解清楚,而学生通过自学或合作探究能解决的问题教师要做到坚决不讲,这样,才是合理的少讲或是不讲,才能给学生留出更多的时间,才能提高课堂效果。
四、在活跃课堂气氛的过程中没有足够的驾驭能力
活跃的课堂气氛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的教师的课堂看起来乱哄哄的,仔细观察发现学生都在探讨、争论,一节课下来,该解决的问题都解决了,课堂效果很明显。而有些教师的课堂仅仅是表面上的活跃,甚至那些“捣乱分子”也在忙于乘机。这些教师就是盲目追求课堂教学中的数量,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学生课堂教学与度的分析;还有的教师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等同于“满堂问”,也就是说没有区分学生的参与式主动的还是被动的。专家指出,评价课堂教学乱与不乱,要看学生的注意力,如果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行散神不散,这样的课堂不叫乱。因此,活跃的课堂应该是活而不乱。而要让课堂活而不乱,教师不仅要设计出真正可以让学生思维得到发展的教育教案,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要与学生讨论形成一个统一的认识,这样才能使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轻松愉悦的学习到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五、教师不能融入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
现代教育技术要有机地、合理地应用于教学,首先要让教师掌握一定的技术,并深入研究,亲身实践,才能找到有效的使用方法。教研与培训相结合,是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有效途径。
本学期,继续做好电教员和学科教师的计算机专题培训。
1、四月份在爱达花园小学,电教中心组织了全区中小学电教员专业培训活动,对电教员进行了《asp动态网站制作入门》的培训。通过这次学习,让电教员初步认识asp动态网站制作的知识,并掌握一定的制作技能。
2、幼儿园骨干教师在学习了authorware等软件的基础上,本学期又举办了一期幼儿园骨干教师flash课件制作学习培训班,教师结合自己设计的教案,在学习过程中边构思边实践,下半年将举行了幼儿园教师课件竞赛,并将获奖课件用于课堂教学,进行教学研究。
3、在做好教师培训工作的同时,我区积极开展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的研究活动。5月20日,在南京市世纪星幼儿园举行了幼儿园获奖课件教学研讨活动。世纪星幼儿园的韦明兰老师,春晖幼儿园谢维东老师为大家提供了小班活动《捉迷藏》、大班活动《鼠小弟的小背心》。观摩的教师分为三组从两条线索“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对教学有何促进作用?”“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于幼教时,如何给予孩子探究的空间?” 进行了热烈的研讨。通过这次研讨活动,老师们进一步明确了现代教育技术与教学的关系。
4、建邺区幼儿园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于教学的研究有以下特点:一是培训先行,让一批骨干教师熟练掌握课件制作技能;二是亲身实践,教师接受培训后,根据课堂教学的需求,设计和制作课件,并参与区级评比;三是课例研讨,现代教育技术的学习,不能停留在课件制作的层面上,要让技术与教学有效结合,必须结合课例进行深入的研究。在世纪星幼儿园举行的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于教学的研讨活动,就是在这种理念的指引下进行的。
5、先后两次在南湖二中举行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教学研讨活动。5月26日,历史教师湛蓝开了一节《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研讨课;6月9日,语文教师崔霞开了一节《背起行囊走四方》研讨课。在这两节课上,教师从学科教学的角度出发,为学生提供图片、视频、文字等丰富的网络资源,这些内容紧扣教学需求,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满足了学生的求知需求,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带着任务自由浏览,为自主学习创设了条件。
6、在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教研活动过程中,我们认为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并不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唯一形式,在现实的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存在于教与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如教师备课、学生预习、课堂教学、学习拓展、综合实践等。下学期,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研讨形式将多样化一些。
二、以集体视导为契机,做好对学校电教设备使用情况的检查工作。
我区每个月都安排集体视导中小学活动,电教中心和教研室一起集中视导。在视导工作中,认真做好对学校电教设备使用情况的检查工作。主要有:学校小推车的使用,多功能教室的使用,机房的使用。同时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以及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校本研究的展开调研。在调查和调研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在日常教学中,不少教师还不能自觉地使用电教设备,而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还有待加强。
三、对“十五”电教课题进行了跟踪,积极参与,协助学校做好“十五”课题的结题工作。
我区共有省级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6所, 4所学校有“十五”电教课题,为了确保他们在上级部门的要求下顺利结题,我们对这些学校经常进行督促指导,先后两次组织了结题前的动员工作。6月14日,我区第五幼儿园顺利按期完成课题的结题工作,受到专家组的一致好评。
在指导学校开展课题研究的同时,作为区级电教中心,也正在准备对“如何将视频教学资料运用于学科教研活动”进行研究,本学期已经收集了5-6节课例。
四、积极开展中小学信息技术应用竞赛活动,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
参加教育部举办的中小学电脑制作大赛,获南京市一等奖31名、二等奖30名、三等奖36名,共计获奖97人次,其中一等奖的获奖人数名列全市第二。
五、维护和使用建邺教育网站,确保网络的通畅和更新。
我区建邺教育网页版面设置较齐全,分块管理到位,内容更新较快,访问人数多。六月底,区教育局拨专款购置了服务器,用于区教育信息网的改造,以便提升建邺教育信息网的功能。
六、加强管理,对中小学各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工作进行了量化考核。
大多数学校对量化考核工作很重视,不但紧密配合区电教中心的各项工作并且积极开展校本现代教育技术研究工作,量化考核工作促进了信息化工作的开展,提高了网络机房等设备的使用率,锻炼了教师信息化工作的能力。
七、其他工作
1、协助建邺区教育工会举行教师电脑应用制作竞赛活动,竞赛活动以“全国第十届运动会”为主题,要求参赛教师运用word文字处理软件,进行电子报或电子刊物的创作。通过竞赛,提高了教师们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及整体规划构思的能力,进一步提升了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实践技能。有二十多所中小学及幼儿园教师参加了竞赛活动。
2、选择了中小学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的授课平台、防病毒软件和校园网管理系统,软件的配备有力地支撑了学校信息化工作的开展。
3、为教育局、学校等组织活动的活动摄影、摄像,积累了大量的图片资料和视频资料。
《a o e》是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汉语拼音中的第一课,本课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是情境图,早晨,路边的公鸡 o o 啼。阿姨领我到村子的西边去玩。池塘里的小白鹅 e e 叫,好像在说:“小朋友,早上好!”通过形象具体的情境图,引出本课要学习的三个单韵母,易于激发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第二部分是表音表形图,利用它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发音、熟记字形;第三部分是 a o e 的四声及汉语拼音四种声调的示意图,用小白兔骑车爬山坡的图片形象生动的表现了四声的不同,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最后一部分是 a o e 的笔顺图示及其在汉语拼音四线格中的书写。本课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具有重要意义。
【学生分析】
大部分学生在学前已掌握了一定量的拼音知识,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对他们来说并不陌生的。只是受“先入为主”的影响个别字母和音节的发音不准确。这种状况往往会使这些学生降低进一步深入学习汉语拼音的兴趣和积极性,并导致一些学生不能集中精力听课。针对这种现象,从学生实际出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当"小老师",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处于幼小衔接阶段的学生有意注意持续时间短,采用游戏的形式吸引孩子,能愉悦心境,让他们广泛参与到游戏中来,主动地轻松快乐地学习。
【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
⑴ 学会 a o e 3个单韵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⑵ 认识四线格,学习使用四线格。
2、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激发孩子对汉语拼音的喜爱,更加热爱学习语文。
【教学思路】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2、以图激趣,明确要求。
3、激情促说,多向互动。
【教学过程】
一、芝麻开门
1、听说过《阿里巴巴》的故事吗?今天老师将带小朋友们去拼音王国历险,可是城门紧闭。(出示紧闭着的城门图)想知道芝麻开门的口诀吗?请看儿歌:汉语拼音王国里,各个字母有本领,帮助学好普通话,我们都来学习它。
2、只要你掌握了芝麻开门的秘诀,就能去挖掘科学知识的宝藏。(城门打开,内有纸条:拼音显示:p n y n w ng g o hu n y ng n)
以“情趣性、游戏性”为特点,倾心教学情境的设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在学习“aoe”的读音时,充分利用孩子们熟悉的童话中的背景,看插图,听儿歌,尝试读,亲自体验。
二、看图激趣
拼音王国的第一站,我们将去“单韵母农庄”,(出示情景图)
农庄风景真美丽,青草河边一条溪。对岸有只大公鸡,喔喔喔喔大声啼。
它叫醒了谁?
学生看图各抒己见:
叫醒了小姑娘,她在河边啊啊啊地练唱;
叫醒了大白鹅,它在河里快乐地游泳;
叫醒了太阳,它露出了笑眯眯的脸;
……
让学生看图后畅所欲言。
三、捉迷藏游戏
这幅优美的农庄图中藏了 a o e 3个字母公民,你能把它们找出来吗?
让学生初步感知 a o e 的音和形。
四、读准 a o e
过渡:我们认识了这三个公民,如果你能读准他们的名字,他们就会和你成为朋友。
1、教师带上 a o e 的头饰,扮成 a o e,作自我介绍,发音拉长着重。
2、学生观察,自行练读后,指名读:
学生讨论编顺口溜帮助记忆发音方法:
如:嘴巴张大 a a a,嘴巴圆圆 o o o,嘴巴扁扁 e e e。
3、读准音,开火车读,交朋友,给表现好的小朋友起字母名。
给学生起字母名字,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让学生记住 a o e 这三个字母,而且还得到了一次口语交际训练。以后每一课的教学都有起字母名字这个环节,所以孩子们都盼着快点学新的字母,好轮到自己起字母名字。这样每个孩子既有中文名字,又都有自己的拼音字母名字,他们觉得很高兴。这个字母名字就一直跟随他们。这种并非刻意去记忆但却很有意思的内容学生反而记得牢,也许有些孩子一辈子都不会忘记自己以及同学的字母名字。
五、指导 a o e 的书写
过渡:交上了新朋友,想和他合影留念吗?可是古老的王国里没有相机。让我们用自己的方法记住它们吧!
1、学生仔细观察字母“长相”:
找出图中与 a o e 字形相似的部分,生讨论,编口诀,念儿歌:
圆圆脸蛋羊角辫,张大嘴巴 a a a;
太阳出来红通通,公鸡一叫 o o o;
清清河水一只鹅,水中倒影 e e e。
2、动动手,捏一捏,摆一摆:
学生利用手里的橡皮泥、毛线等捏一捏、摆一摆字母的形状。
3、“作肖像画”:
认识四线格(汉语拼音王国的房子都是三层,每个公民都有自己的家,我们今天认识的 a o e 都住二楼)后讲清 a o e 的笔画笔顺。
教师示范,学生仿写。
联系日常生活、捏摆字母记忆字形展现了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学生学习态度和情感得以升华。 主动学习和互帮互助互学互评的生生交往。
肃杀的秋飘落在灼灼的红枫叶上,北国的秋也许多是满山稀落的黄叶光秃的树梢。我不清楚,也不喜欢。我只晓得,我生在柔情似水的南方,爱南方青黄不接的秋色,留恋踩在堆积的黄叶之上发出的声响。仰望头顶挺拔的参天大树,我有了一种如小草般的平凡与低姿态。秋的树林,鹅黄隐约,遥挂枝头,掩映在葱茏的绿意中,随风摇曳。闭上眼,在浓郁的树林香气中,屏住呼吸,静听秋风吹过叶间的颤动和舞蹈。秋风涨满了池塘,似乎稍不小心,鞋里便也有了流动的清泉。南方的秋如春季般温婉柔弱,娴静可人,却又多了一缕轻愁和薄薄的凄凉。当雨慢慢如丝飘洒,将被夏日骄阳晒趴的牵牛花唤醒扶起,透出绿的生机;让做巢的鸟儿在半空中欢快歌唱,将屋顶的瓦片刷出本色;让地上的小流汇成欢快的溪。这时才真正明白古诗中“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的意境。想起张爱玲说过:“望着你,我才觉得自己很低很低,低到了尘埃里,只是我心里是欢喜的,于是从尘埃里开出花来。”秋雨将尘埃涤净,于是我这朵尘埃之花,洗去纤尘,淘一个“纯净”的美名,在秋雨中孑然独立。
“落花人独立”,或许只有在秋日孑然独立时,那些金黄的记忆才会如潮水般袭来。活动时间尝试着去爬那高高的双杠。原是想回忆小时候赢得双杠游戏冠军的自豪,未曾想到高高的双杠拒绝了我的攀爬。不想自讨没趣,于是去采摘勾勾草。柔软却坚韧的勾勾草是少年的梦。当年在夕阳下的操场上,我们坐在草堆中,将那儿时的游戏玩了一遍又一遍,未曾说累。而今,走在草丛中,我却再也找不回当年的记忆,当年的笑靥。是时令不对,还是我已辨不出勾勾草的容颜。是勾勾草和我玩捉迷藏,还是多年无人问津,早已迂出这片荒芜的土地。我不知道。好不容易凭往昔记忆找出些来,却再无任何坚韧可言,一拉便碎。我强忍住泪水,不在人前流淌,撅起小嘴,愤愤地将手中仅存的草根狠狠掷出。我的夏天,那个欢乐潇洒高歌的夏日已经过去。唯有将自己融入到秋温暖而又凄厉的风中,放声哭泣。
秋日似乎总是同回忆联系在一起。面对秋的回忆,很多人习惯了萧瑟凄寒的冷色调。其实人的生命便如那循环反复的四季,总有展颜开怀的欢乐场景,也有愁眉紧锁的悠长太息。一切皆是常态。昨日只是一片灰黄的记忆,那些过去的遗憾已成了永远的记忆,流逝的日子会像片片凋零的落叶与花瓣一同裹夹着渐行渐远的青春与烂漫。但过去终究已是辽远的回忆,时间的大钟永远写的是现在。把握它,将今日的秋色收藏于胸,不再错过秋阳的温暖,不再错过绿意的生机,尽管这一路仍有雨飘在胸前,风雨在耳畔。
将这无际的漫想收回,重新望向那深绿丛中,心中那一些惆怅不觉地随风逝去。总会有无限的生机绿意在熹微但坚定的前方。
(指导教师刘吉英)
点 评
秋日是最引人遐想的日子,但自古以来的文章大多都逃脱不了或悲秋或喜秋的基调。作者却能另辟蹊径,在悲喜之中找到一个感情的平衡点,用诗意而清醒的笔调自由漫想秋日,深刻领悟人生。其实作者一开始就是把自己内心淡淡的愁绪融入了对秋景喜悦的描绘之中。从文章起笔,我们就仿佛看到了秋如诗意空灵、素雅优美的女子,轻蹙愁眉,徐徐独行地出场。文章主体从秋阳写到秋叶秋风,再写到秋雨,用生动美妙的文笔,将秋日之景写得极其鲜活灵动,无论是作者还是读者,都能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物我相融的美妙感受。作者细腻描绘了秋阳的美丽忧伤,秋叶的平凡葱茏,秋风的灵动起舞,秋雨的轻扬纯净……传达了作者对秋日深深的迷恋和淡淡的忧伤。接着以秋日孑然独立的情境,展开了有关童年的美好清纯的回忆,自然流露了对一去不返的童年生活的眷念和不舍。但可贵的是,作者并没有沉溺在这种童年流逝的忧伤感中,而是表现了长大后的自己对人生的成熟、清醒与豁达的态度,作者用充满哲理的语言“但过去终究已是辽远的回忆,时间的大钟永远写的是现在”,提醒、告诫自己和读者要好好把握现在。忧伤惆怅的情绪到此自然地得到了释放,作者的心情也美丽生动起来。但因为作者想要传递的感情并不是很明朗,所以文章中的秋景给人的更多的是单方面的美感十足,秋日景物特点不能更集中更好地为主题服务,与主题感情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