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建筑材料分析大全11篇

时间:2022-06-17 11:42:57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建筑材料分析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建筑材料分析

篇(1)

前言

建筑工程质量的保障,不仅需要具有高水平的施工技术,而且在建筑工程的施工中,还需要确保建筑材料的质量。建筑材料质量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整体建筑工程的质量与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息息相关。所以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做好建筑材料检测工作,使建筑材料的质量能够与检测的标准相符,确保施工材料的质量。

1 建筑材料检测的重要性

随着当前建筑工程项目数量和规模的不断增加,建筑市场竞争越发激烈,建筑施工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为了能够更好的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则会在降低成本上下足功夫。部分施工企业为了能够有效的降低成本,往往会在建筑材料上做文章,以次充好,从而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所以需要加强对建筑材料进行检测,确保施工中使用的建筑材料能够与相关的检测标准要求相符。另外,部分施工企业在购置完大量的建筑材料后,由于保管不利,存在材料积压及风吹日晒的情况,从而使材料性能产生变化,对材料的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在建筑施工过程中,钢筋需要进行焊接才能使用,焊接的质量则会对钢筋的质量和受力情况带来较大的影响。这些问题的存在都需要做好材料检测工作,利用先进的材料检测技术,及时发现不合格材料并对其进行替换,这对于建筑工程的质量则起到非常积极的意义。

2 建筑材料检测方法

2.1 水泥检测方法

水泥作为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材料之一,在水泥进场时需要做好验收工作。检测人员需要针对水泥的品种、出厂日期等进行详细的检查,对水泥的相关性能进行检测,确保能够达到相关的质量标准要求。对于施工过程中的使用的水泥存在颜色异常及超出出厂日期一定时间以上的情况,则需要做好复检工作,当复检结果达到质量合格标准要求时,则可以继续进行使用,对于达不到合格要求的水泥,则需要更换质量合格的水泥。在对水泥进行验收检测过程中,需要按照同一厂家、同一品种及同一批号的水泥进行检查,对于袋装水泥每一批抽查的重量以不超过200吨为宜。

2.2 钢筋检测方法

对于进场的钢筋需要做好验收工作,需要严格按照建筑材料的标准对进场的钢筋性能进行验收,验收合格的钢筋才能才能留在现场,而不合格的钢筋则需要对其进行返厂进行处理,在对钢筋进行验收时,需要对其产品合格证和出厂检验报告进行检查,做好钢筋的取样工作。在取样时需要根据钢筋批量和规格的不同进行,通常情况会以50吨作为一个批次,取样需要分为抗拉试件和冷弯试件两种,在实验室内进行拉但试件和弯曲试检验,而且还要确保试件的长度需要与相关的要求相符。而且在取样过程中,需要从钢筋的端头处进行截取相应长订的钢筋然后对其进行检测。

2.3 墙体材料检测方法

对墙体材料的检测方法主要是通过砖以及砌块的生产方式,对墙体主要的原料和外形的特征进行相关的检查。对于蒸压灰砂砖的抽样检查主要是以10万块作为一个批次,如果一个批次不满10万块的时候,也需要按照一个批次进行检查。但是至少不能少于2万块。对于蒸压灰砂砖检测的样品需要从尺寸上的偏差进行分析,如果尺寸上的偏差符合相关的标准的话,对蒸压灰砂砖的样品按照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15块左右的砂砖。其中10块砂砖作为抗压强度以及抗折强度的检验,另外5块留作备用。对于烧结多孔砖的抽样检查主要是将5万块烧结多孔砖作为一个批次,如果不足5万块的应该按照一个批次进行检测,对于烧结多孔砖的强度检验,首先应该从外观和尺寸偏差方面进行检测,如果外观和尺寸上都合格的话应该抽取合格的样品15块进行强度检测,抽取10块进行抗压强度和抗折荷重的检测,剩下5块留作备用。

3 建筑材料检测过程中精度和误差处理

在对建筑材料精度进行检测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标准的试件方式来对材料的性能进行测试,每种材料的精度试件标准都各有不同,但对于检测时所用的试件,则需要其在尺寸和形态上都要与规定的标准要求相符,确保试件的标准。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试件标准以边长为14cm的正方体为主,由于混凝土试件抗压强度会受到试件强度值的影响,所以需要确保混凝土试件要具有较好的平整度,避免出现偏心受压的情况而导致强度下降。

在对建筑材料检测过程中,检测结果会受到较多因素的影响,如材料匀质性。操作人员操作水平、设备仪器及环境条件等都会对检测结果带来较大的影响,从而导致检测结果存在误差。所以在检测过程中需要有效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控制,从而有效的降低或是避免检测结果误差的发生。通常情况下在对建筑材料检测过程中结果误差出现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平行检测的误差。所谓的平行检测的误差就是采用同一种方法,同一个检测样品和同一种仪器进行分段检测的时候,结果会出现误差。由于建筑材料的自身的特性,在我国有关的建筑材料检测标准方面是允许一定的误差的存在。二是同组试件之间出现的误差。导致这种误差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操作人员在操作上的失误,或是操作技术掌握不熟练,从而导致语差的产生。三是再现性误差。这种误差是在对同一个材料和同一种样品利用不同设备进行检测过程中而出现的误差,这种误差是对所有可能对检测结果造成的影响的因素进行综合性考虑,是允许的误差,在平行检测误差和同组试件误差中,再现性误差所产生的误差最大。

4 结束语

建筑工程实施过程中,建筑材料具有不可或缺性,在建筑工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面明会对整体工程的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这就需要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对建筑材料的质量进行检测,在检测过程中还需要对相关的检测要求进行重点关注,实现对检测误差的有效控制,有效的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同时作为建筑工程检测人员,需要在检测工作中要严把建筑材料的质量关,确保材料的质量能够得到有效的保障。还需要不断的补充自身的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进一步对建筑材料检测技术进行完善,有效确保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的提升,为建筑业健康、有序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篇(2)

Abstract: The material is the cornerstone of the building, building materials construction projects as an important material founda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ocess of construction. Construction quality is good or bad depends on the quality of building materials quality, therefore the inspection and test of building materials in building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Keywords: building materials; engineering quality; testing; tests

中图分类号:TU5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而建筑材料是一切建筑工程的重要物质基础,在任何一项建筑成品中,用于建筑材料的投资都占有很大的比重。同时,建筑材料的品种、质量与规格直接影响着工程结构形式和施工方法,决定着工程的坚固、耐久、适用、美观和经济性。因此,对进入施工现场建筑材料的检测与试验,是工程建设过程中各项质量控制活动中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环节。本文就围绕建筑材料检测作一简要分析。

1、 建筑材料质量检测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持续快速发展,建筑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水平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我国各项建设事业中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实现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持。而作为建筑工程的基础,建筑材料是指用于建筑工程建设中所有材料的总称,主要包括建筑主体施工材料和装饰装修材料两类。这些材料的质量直接决定着建筑的安全性和耐久性,也是建筑用户人身财产安全的重要保障。然而,从统计数据来看,目前不法单位和个人在建筑施工中使用劣质建材,建造出的“豆腐渣工程”的案例在全国范围内仍时有发生,严重不利于我国建设事业的稳定发展。在这一背景下,建筑材料的质量检测就成为了保障建筑工程质量的关键环节,必须引起相关单位的高度重视。

2、 常用建筑材料的质量检测和影响因素

2.1质量检测

工程建设第一关--建筑材料的选用是确保工程顺利实施和圆满完工的首要保证。因此,施工部门要做好建筑材料的检测工作,为工程建设把好质量关。具体来说,首先,按照检查规范中的要求对工程建设所用的材料进行取样,并将其送至建筑工程质检部门进行质量检测。与此同时,提供质检试样的单位及个人需要对所提供的试样真实性负责,检测部门要对建筑材料质检取样工作进行广泛的宣传;其次,观测部门要按照我国检测标准及规章对送检的材料进行严格的检查,在工作过程中,要坚持着实事求是、科学公正的工作态度,务必使工作不受外界的干扰,以检测数据说话,让结果反映真实。

2.2影响建筑材料质量的因素

影响建筑材料质量的因素有很多,归结起来,有以下四个方面:其一,建筑材料不规则堆放、无计划供应、管理不当、无标识、锈蚀、水泥等材料遭受日晒雨淋而变质等现象发生导致材料失去原有的功能;其二,将超过存放期的材料用到工程建设中,且没有及时进行材料检测,从而造成原可避免的质量安全隐患;其三,如混凝土普通砖、预制大梁等半成品建筑材料在未经检测、未到强度龄期之时就直接使用,从而造成不必要的质量故障;其四,建筑施工过程中,钢筋搭接工艺水平低且后期也没有及时做相应的检测就投入使用,致使工程质量难以保证。

3、 建筑材料质量检测的程序与方法

为保证建筑材料质量,需要对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的质量进行监控,材料的取样程序要合理,材料检测数据结果必须真实准确。建筑材料的质量检测应遵循一定的步骤:

3.1根据规范的检验项目进行材料检验

施工现场的建筑原材料品种繁多,在组织原材料进场时,应对不同规格和不同品种的原材料进行确认并提交资料,严格分类设立标识,不同厂家、不同型号的材料应分别堆放,严格按照行业相关部门规定规范检验相关项目。

3.2利用分层抽样法对材料进行抽样检测

分层抽样法是指在同一批材料的不同部位随机抽取规定数量的样品,并将抽取的样品拿到相关单位送检。应注意取样程序须合理,取样部位和试样数量要具有代表性。提供检测服务的单位和个人要严格照国家检测规程和标准检验送检样品,并对检测结果的真实性负责。使用该方法具有管理方便、操作简单的优势,检测结果能直接反映工程材料的质量。

3.3依照规范检测程序进行检测

在材料样品的送检过程中,有时会出现实验数据结果的误差较大现象。而引起误差有多种,如同一样品的不同试样因材料均质性不同,检测时会产生较小的平行检测误差,但误差超出了规定范围则是因操作人员熟练程度不够,这称作人为误差;相同材料的同一样品在不同检测设备上的检测结果会出现对比检测误差,这里不仅考虑了人为误差,还包括实验误差。应按照多家规定标准进行实验,对一些材料的试验结果数据按标准规定取舍要求,减小误差。

4、 提高建筑材料质量检测水平的措施

4.1对环境温湿度的控制

温度和湿度对建筑材料性能的影响比较大,如弹性体改性沥青防水卷材(SBS)等防水材料要求做拉伸试验时室温须控制在(23±2)℃,数据显示,若试验在28℃环境下进行时,试件抗拉强度平均值比标准温度环境下低2.85%,而在18℃环境下,其抗拉强度的平均值则比标准值高出3.55%。可见,必须将温湿度控制在规定范围内,以保障检测、试验数据的正确可靠性。

4.2检测项目的合理确定

施工现场所用的建筑材料品种繁多,进场检测、试验材料项目要遵照国家、行业及当地建设主管部门的相关规定进行。例如对主要材料水泥的检测,要按批检验其安定性、强度、凝结时间和的水泥细度,混凝土用粗骨料应按常规确定颗粒级配、密度、含泥量及泥块含量、针片状颗粒含量等项检验项目。若用于大于等于C35标号的混凝土,则须做压碎指标,新采用的质地疏松的骨料还应做坚固性试验,活性骨料做活性试验等。

4.3取样试样的操作规范

取样和制样具有很强的技术性,需要检测人员具有高度责任心和熟练的操作技能,并采用科学合理的取样方法。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取样要求,因此应在取样前设计好方案。取样的代表性取决于取样点的布置和数量,取样点的布置则应建立在随机的基础之上。以袋装水泥为例,应以生产厂家、生产时间、标号、出厂编号均相同的水泥作为一检测批,且总量不得超过200t。抽样点不得少于20个,样本总质量不得少于12kg。如某编号出厂水泥共1000t,则该批次水泥需分为两个批次检测,每批次抽样间隔为500/20=25(t)。在开始编号的前25t水泥中任意取一袋作为第一个抽样点,抽取第一个样本,之后以25t为间隔,依次抽取剩余的19个样本,每个样本的重量应≥12/20=0.6(kg)。

4.4试验数据的科学处理

篇(3)

中图分类号:TU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我国建筑业的高速发展,建筑材料作为土木工程施工的物质基础,建筑材料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建筑工程的质量,因此把好建筑材料质量关,做好质量检测及提高控制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建筑材料作为土木工程施工的物质基础,建筑材料的质量优劣直接影响整个建筑工程质量的好坏,是建筑工程的核心。

1 建筑材料质量检测的常见程序和方法

1.1 检测项目的确定

建筑工程中使用的建筑材料多种多样,相关材料的检测和检验项目应该严格按照相关的要求和规定进行,比方说配制混凝土时使用的水泥,应该按照批次的不同,对其强度、凝结时间、细度、安定性等指标进行细致的检验。

1.2 取样试样

对建筑材料进行取样时,应该具有鲜明的代表性。通常在取样时应该对同一批次材料的不同部位,按照相关的规定要求进行取样,保证取样的数量和随机性,不仅要求取样的数量符合要求,取样的部位和方法也应该严格按照相关的要求进行。因为,在进行试验时,取样的数量直接影响着检测的结果,过多或过少的取样数量都会使试样结果出现误差。但是在现实的工程取样中,取样数量不够、方法不正确、没有随机抽取等现象普遍存在,严重影响着检测的结果。

1.3 环境温度和湿度

对于建筑材料的质量而言,环境的温度和湿度对其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对建筑材料进行检测时,对周围的环境条件有着非常明确的要求,只有严格按照这些要求进行检测,所取得的检测结果才具有参考价值。比方说,建筑材料中的弹性体改性沥青防水卷材的质量和性能受周围环境温度的影响较大,在对其进行检测时,环境温度应该保持在23℃±2℃左右。在检测时,如果将防水卷材的样品制作成9 份实验品来进行相应的抗拉力试验,那么可以首先将这9 份分为3 个大份,将其中一份在环境温度为23℃的情况下进行试验,另外两份,分别在环境温度为28℃和18℃的情况下进行试验,最后将每一大份的三小份样品抗拉强度取平均值。最后的试验结果显示28℃环境温度下的材料抗拉强度比23℃环境下的材料抗拉强度下降了2.8%,而18℃环境温度下的材料抗拉强度比标准23℃环境下的抗拉强度高出了3.5%。从这一试验的结果我们可以看出,环境温度对建筑材料的质量和性能有着巨大的影响,所以在进行建筑材料的检测时,应该严格控制试验环境的温度和湿度,保证试验结果的可靠性。

1.4 试验误差

在对建筑材料进行检测时应该严格按照相应的试验方法进行,但是在现实中,有一些检测人员在对钢筋进行拉伸试验时,只是进行到钢筋出现颈缩现象就停止试验,并没有真正将钢筋拉断,这样的做法是不可取的,使得试验结果出现误差,这种未拉断钢筋的试验,会使得钢筋的检测拉长率比钢筋实际的拉长率低。这种做法导致的误差并不是不可避免的试验误差,而是一种人为误差,因此在进行材料质量检测时,必须严格按照规定进行,保证此类人为误差不会出现。

1.5 数据处理

由于各种原因,同一组试件中有时试验数据结果离散性较大。为使试验结果准确,标准规定对一些材料的试验结果数据有取舍的要求。如水泥胶砂强度抗折试验,当三个强度值中有一个超出平均值±10%的需剔除该数值,以其余两个强度测定值的平均值作为抗折强度结果。若其中有两个测定值均超过平均值的±10%时则以剩下的一个测定值作为抗折强度结果。若3 个测定值全部超过平均值的±10%时,则须重新检验。混凝土和砂浆的抗压试件强度平均值的计算等都有各自的取舍方法。应予注意,切不可简单地把数据相加计算了事。计算后的数据修约的方法按GB/T8170 进行,其尾数要按四舍五入单双法进位,并按标准规定保留数据的位数。试验结果数据有时会出现比预期的过高或过低,同一组试件中数据相差悬殊。或同一试件各项性能指标相互矛盾等异常现象,这需要认真对待,查明原因,并及时复试和复验。

2 建筑材料质量的监控措施

2.1 加强合同管理,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

在材料的质量监理中,首先要求施工单位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使施工企业在组织管理.人员配备.检测程序方法手段等各个环节上加强管理,同时在施工承包合同和委托监理合同中也要明确对材料的质量要求和技术标准,并明确监理方在材料监理方面的责任.权限以及建设单位的要求等等。严格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实行合同

2.2 制定监管程序及制度。

监理人员应制定相应的监管程序及制度。在制度中应明确监管人员的职责.工作程序.步骤和手段,对材料的质量要求和保证工程质量应采取有效的施等,完善各级行政部门,加大对建筑材料市场的监管,加大对伪劣建筑材料的打击力度,净化建筑市场。 各级工程质量监督部门要加大对施工现场建筑材料验收工作的检查力度,对不按规范.标准进行验收,不认真执行见证抽样制度 ,验收资料不真实,以及将不合格材料使用到工程上的行为,依法严肃查处保证建筑的质量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

3 建筑材料质量检测的控制措施

3.1 建筑材料进场前的质量控制

相关的建筑材料检测人员应该对工程材料和文件进行仔细的阅读,比方说施工图、组织设计计算、工程设计等,对文件中要求的材料规格、品种、强度等进行必要的熟悉。

对各种建筑材料的相关质量要求进行认真的查阅,对材料使用过程中的特点、性质以及使用范围等进行熟悉,发现存在问题的应该及时向相关部门反映情况,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在熟悉和掌握材料的质量要求和使用特点后,应该对材料的供货商进行比较,选择其中质量可靠、价格低廉、并具备较强实力的大企业。可靠的供货商是保证建筑材料质量的重要前提。相关检测人员应该对业主的材料进行及时的信息核对和检测,承包商提供的材料,应该对订货申报进行仔细的审查和论证,并由业主最终对材料进行确认同意。

3.2 建筑材料进场检验

为了保证建筑工程中使用材料的质量,在建筑材料进入施工现场时应该对其进行必要的检验。首先,建筑材料和设备必须要有相应的质量合格证,而且相应的规格、型号、性能指标等应该符合相关的规定要求。进场时必须要由监理工程师进行检验验收,并对其进行相应的严格质量检测,出现质量问题的建筑材料必须要清理出施工现场,保证不将其使用到工程中。

当建筑材料到达施工现场后,相关人员应该对其规格、型号、性能指标、外包装等质量参数进行核对,保证与设计需要的材料相同,出现问题应该及时予以退回。对于那些较为重要的建筑材料,应该由专人对生产现场进行监督。比方说,建筑工程如果使用商品混凝土,建筑单位就必须要指派专门人员对商品混凝土的生产过程进行全程的监督,检查其生产过程是否符合相关的质量要求,尤其是对其中的重要环节如配合比设计、砂石料质量、水泥质量等要进行全面的认真监督。

3.3 建筑材料进场后的质量控制

篇(4)

建筑行业是一个耗能大户,各种建筑材料的生产制造,都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随着我国人口的迅速增加,房屋建筑材料的数量也在随之增长[1]。过量的消耗能源,在影响我国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同时,还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经济水平以及社会发展程度上都处于劣势[2]。建筑节能的根本目的在于减少能源消耗,提高建筑能源的利用率。在此,本文从建筑采暖与建筑玻璃两个方面出发,针对房屋建筑材料对建筑节能的影响进行分析。

1 采暖材料与建筑节能

1.1 传统采暖材料

在房屋建筑过程中,针对采暖材料的选择,人们首先会想到空调、暖气等设备。这些设备在满足人们生活需要的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生态环境[3]。采暖材料的发明运用,在达到建筑采暖的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资源消耗。在提高房屋保暖性能的过程中,除了以上两种方式外,还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提高建筑物自身的保温隔热能力,另一方面提高采暖空调系统的效率。在使用的过程中,前者可以减少流出或流入室内的热量,后者可以少耗能多产出热(冷)量[4]。

在传统的房屋建筑中,黏土红砖作为采暖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房屋建设着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大量高效保温材料被研制开发出来,保温性能也在原有的基础上超过了传统的黏土红砖。最常见的保温材料主要有玻璃棉、岩棉、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等[5]。这些保温材料在使用的过程中,其保温性能相当于黏土红砖的20倍。因此需要解决的是两层材料如何复合的问题,以及保温材料外表面保护层的耐候性问题。

1.2 节能采暖材料

复合墙体在施工的过程中,按照保温层所在的具置,一般将其分为内保温、外保温以及夹心保温三个方面。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外保温层位于内保温层与夹心保温的外侧,且这种方式在使用的过程中,基于其施工简单而受到人们的欢迎。在当前我国房屋建筑的过程中,外保温的应用一般由三种类型组成,一是在施工完的墙面上粘贴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然后再做保护和装饰面层;二是将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支在模板中,浇注完混凝土拆模后再做保护和装饰面层;三是将聚苯乙烯泡沫塑料颗粒混在特殊的砂浆中,抹在外墙面上。这几种方法在使用的过程中,基于其自身存在的问题,导致劳动生产率较低且施工中存在大量的隐患。此外,从新型建材角度以及建筑节能的角度出发,一种预制的、保温层和保护层和保护装饰面层形成整体的墙体材料在使用的过程中更容易受到人们的青睐。这种材料在避免湿作业的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材料的利用率。在这种材料施工的过程中,施工人员可以通过粘贴或固定,将材料安装在外墙的承重层上,在避免繁琐的施工程序时,还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施工人员的施工效率。

此外,相关人员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开发各种新型的预制板材,以此来提高建筑材料的使用效率。面对当前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建筑行业要想从根本上提高自身的劳动生产率,就必须在施工的过程中实现预制化与装配化。预制化与装配化就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对所用的建筑材料进行预制,在提高建筑施工质量的同时,还能避免建筑材料的浪费。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预制化及装配化在施工的过程中仍存在一定的缺陷,预制化及装配化在施工的过程中,基于自身施工周期短等特点,导致施工质量存在一定的隐患。随着生产技术的日益成熟,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装配式建筑材料一定能在市场上立足。由此就需要相关人员能够加快研究步伐,结合我国建筑行业的实际发展形势,研制出新型的建筑外墙保暖材料,并将其运用于建筑行业中,在推动建筑行业发展的同时,还能达到节能的目的。

2 建筑玻璃与建筑节能

2.1 建筑玻璃的作用

在整个房屋建筑中,建筑玻璃作为建筑材料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公共建筑中大量的应用玻璃幕墙,有些住宅甚至于整个开间的外“墙”都是玻璃。依据保温隔热的基本原理,在整个护材料中,玻璃不是最佳材料,与此同时,基于玻璃自身的使用性能,玻璃的导热系数较大,在使用的过程中所存在的温差传热也就很大,由此导致玻璃不能有效的导热。在炎热的夏天,由于玻璃无法及时的对太阳辐射进行阻挡,导致太阳辐射进入室内,成为空调负荷中的一部分。由此可见,从建筑节能的角度出发,在房屋建筑材料中,应对玻璃的使用数量进行相应的限制。同时还应结合着整个建筑的实际用途及建筑面积,有目的、有计划的使用建筑玻璃,避免空调负荷的增加而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

2.2 节能建筑玻璃

针对这一状况,目前已经颁布与实施的相关建筑条例在一定程度上对玻璃的节能性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这些要求条例中,需要结合着建筑面积的比例来确定窗户的保温性能及遮阳性能[6]。与普通玻璃相比,这些玻璃在满足整个建筑住宅的设计要求时,还在很大程度上节省了建筑材料。例如:在普通住宅的玻璃安装中,如果窗户的面积比墙体的面积大一些,那么就可以使用中空玻璃。中空玻璃在使用的过程中,除了保暖性能有所保障外,还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在公共建筑中,中空玻璃则无法圆满的解决问题。玻璃在使用的过程中,除了结合建筑物的实际性能外,还需要结合着建筑物所在地的气温及传热系数。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玻璃性能的正确发挥。与此同时,与普通玻璃相比,通过改善玻璃的光学特性,使玻璃在使用的过程中,避免大量近红外波段以及热射线进入室内,在降低空调负荷的同时,还达到了提高室内热的目的。由此就需要相关人员能从当地的实际发展状况出发,结合着当地的气候环境,有针对性的选用建筑玻璃,在节省建筑材料的同时,还能提高玻璃的使用性能。

3 总结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及建筑节能工作的迅速开展,在推动建材行业发展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社会的发展。由此就需要相关人员能从我国建筑行业的实际发展状况出发,研究出符合我国墙体使用且满足建筑节能的新型建材,在推动我国建筑行业发展的同时,还能节省资源、保护环境。当然,建筑采暖与建筑玻璃仅仅只是建筑材料中的主要部分,在建筑节能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要实现建筑的可持续利用以及对能源的节约,仅仅依靠采暖与玻璃上的改进仍是不够的,还需要从整个房屋建筑整体出发,将绿色与节能理念贯穿建筑的每一细节,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实现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正权. 高性能建筑用窗之――窗户材料及装配:新兴玻璃技术[J]. 门窗, 2011, (10): 11-16.

[2]侯新平, 刘琦华. 我国建筑节能墙体保温材料及其应用的发展[J]. 泰山乡镇企业职工大学学报, 2011, 18(1): 47-48.

[3]丁理峰, 叶宏. 相变材料和隔热材料在不同地区建筑中应用效果之比较分析[J]. 太阳能学报, 2011, 32(4): 508-516.

[4]夏海燕. 浅析农村住宅的现状和未来展望――以孝感市开发区朋兴乡挂口村为例[J]. 建筑技术开发, 2011, 38(10): 70-71.

[5]史桂英, 郭军璋. 建筑外墙保温施工技术和节能材料的认识和分析[J]. 建筑技术开发, 2011, 38(4): 26-27.

篇(5)

二、建筑材料管理目前存在的问题

(1)建筑材料的采购问题。建筑材料的采购大多是由项目部完成,但是采购人员很多时候没有做好事前的预算,只有一个模糊的采购意识,没有详细计划,材料采购人员直接根据施工招投标文件、合同以及施工图等对整个项目工程所需的主要材料行情进行大致的估算,从而导致材料的预算成本较大。甚至有些采购人员勾结材料供应商,材料采购过程暗箱操作,这种现象就难以保证材料的质量,导致施工过程中用到劣质材料,可能造成重大工程质量问题和人身事故。

(2)材料收验员、管理员的素质有待提高。材料进场验收的时候,建筑企业材料管理人员把关不严,现场收验人员因为各种因素倦怠查验,致使材料数量不够或者质量不符合等。这问题严重影响着建筑材料的合理化管理。材料管理人员应该有较高的思想觉悟素质,专业的系统管理知识,熟悉建材市场,掌握各种材料的综合性能,这样才能灵活的处理材料的进出场任务。

(3)企业材料管理制度的不完善。目前很多建筑企业公司材料管理机制不全,或干脆就没有制定完善的质量、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体系,同时也没有具体的物资管理程序和材料管理办法,这样一来在各个环节就没有具体的条框来约束人和物的行为准则。因此,建筑企业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材料管理制度对规范管理,节约材料成本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做好建筑工程材料管理的具体措施

篇(6)

0 引言

目前的建筑材料不仅种类繁多,性能各异,而且在工程结构中起到关键性的作用,每种材料质量的好坏,都影响着建筑质量的优劣,轻者降低工程结构的刚度,承载力,稳定性和耐久性;重者还会导致整体倒塌的重大工程质量事故。所以对每种材料进场使用前都要进行抽样检测,严格按照施工程序进行,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各种材料的质量,确定主要建筑材料的抽样检测是十分必要的。

1 建筑钢结构材料检测概况

1.1 钢结构材料的性能

从钢材的使用角度来讲,钢结构材料本身具有基本的高强度、可塑性、冷脆破坏性和可焊性等性能。但是从材料性质的单项指标来看,并不能代表和囊括其全部特点。一般材料的性能判定项目,还需要依照常规试验的各项指标进行综合评估、判定。也就是说,建筑材料的性能评判还应当采集一定的数据作为参考依据:如钢结构材料的生产时间年限、钢结构材料所供有的技术条件和产品说明书、钢结构材料的牌号、技术指标、极限强度、屈服强度、受拉的延伸率、反复弯曲,冲击韧性与化学成分等等。

1.2 水泥材料的性能

水泥产品是建筑工程建设的重要原材料之一,在城市的建设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组件性作用,水泥产品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建筑工程基础的载体质量,同时也就间接地关系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为了确保水泥的施工性能,水泥的调和水通常都会比水泥水化所需水量多1倍~2倍,这部分多出来的水分会在水泥的输送和硬化过程中积聚在集料、钢筋的下表面或者是渗透到混凝土的表面,这就是水泥的泌水性,水泥的泌水性越大,则构件的抗冻、抗渗以及耐蚀性就越差。水泥的保水性指的是当水泥浆体在静止时不会析出的水分,但当水泥浆体处于振荡、真空以及吸水板等条件下时便会放出水分。而抗渗性指的是构件抵抗水渗透的作用,水灰比越大,则抗渗性能就越差。

1.3 砂的性能

砂的细度模数反映了其所有颗粒的精细程度,砂的细度模数并不完全反映级配情况,在配制混凝土时要同时考虑砂的细度模数以及级配情况;对于高强度混凝土应该选用中砂,细度模数大概为2.9~2.6。砂的坚固性,对于有抗冲击、耐磨以及抗疲劳要求的混凝土用砂,或者是经常处于水位变化以及有腐蚀介质作用的地下结构所使用的混凝土砂,其循环以后的损失率不应该超过8%。砂中杂质的最大含量,对于具有抗渗、抗冻或其他特殊要求的混凝土用砂,其总的含泥量不可以超过3%,泥块的含量不可以超过1%,云母的含量不可以大于1%。如果砂中含有硫化物或者硫酸盐,那就应该进行混凝土的耐久性测试,满足要求以后方能使用。

1.4 碎石的性能

在土木工程当中,碎石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建筑材料,它具有孔隙率大、强度高以及渗透性强等特点,在建设工程当中多用于支撑上部构造以及提高地基强度,同时还可以排出地下水,减少地下水对建筑构造的危害。碎石的密实度,其数值的大小不能仅用孔隙比来衡量,颗粒形状、大小以及不均匀系数不同的两组碎石,尽管其孔隙比完全相等,但其密实度却相差很大,所以应该按相对密度指标来表示其密实状态。在进行碎石的渗透以及相对密度试验时应该要考虑这些问题,从而研究夯实对碎石的渗透性能和体积的变化影响,为碎石盲沟、碎石渗井、碎石渗沟以及其他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

2 建筑材料检测在建筑工程中的作用

2.1 有助于保障工程施工质量

由于建筑材料会被直接运用于建筑施工过程中,其质量的好坏关系到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高低和施工人员的生命健康安全,因此建筑材料本身的质量是开展建筑工程施工的前提条件。而建筑材料检测工作将好比为建筑材料的安全性做一次全身性的体检,为整个建筑工程质量和施工人员安全多上一层保险。好的建筑材料能够提高建筑物的质量,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丰富建筑的功能,确保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反之低劣的建筑材料会严重损害建筑物的质量,缩短建筑物使用寿命,而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也会受到威胁。因此,加强建筑材料检测有利于建筑工程中采购和使用的建筑材料性能达标,为确保施工质量提供技术参考。

2.2 有助于挑选质优价廉的原材料

建筑材料检测能够严把材料采购质量关,选用信誉好、质量高、性能达标的建筑材料供应商。此外建筑材料检测机构通过科学检测后,将材料本身的性能与价格做科学分析和对比,能够帮助建筑企业在众多类似的产品中选择质优价廉的原材料,优化建筑材料的采购方式。通过现代化检测技术对建筑材料的性能和质量做科学检测后,确保采购的材料技能符合国家关于建筑行业材料质量安全标准,同时好的建筑材料对于改善施工质量、提高施工效率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比如在日常的建筑施工过程中,为了确保施工地点填料的精准性,可以采用现代化的材料检测技术。为了节省运输成本和材料采购投入,施工地点的砂石填料尽量采用就地取材法,但是由于考虑到就近材料的质量性能是否符合施工技术规范,而采用检测技术能够测量其是否符合施工技术标准。又比如在施工过程中必须要考虑到周边的地质水文特点,方便选择正确的施工土场和合适的施工机械。通过现代化的检测技术对土样进行组合分析,测量施工地点的土场是否符合施工技术规范,便于规划科学合理的施工计划。

2.3 有助于新材料、新工艺的推广与实践

随着我国的工业生产水平的逐步提高,建筑工程领域中各种建筑材料、工程设备、工程技术等层出不穷,提高了建筑物质量,丰富了建筑物的功能,促进我国的现代化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建筑材料的性能检测工作能够将更多现代化的建筑材料、工艺技术和生产设备的优点介绍给广大建筑工程领域,将这些新型材料、新型设备、新型工艺的高效性、科学性、实用性、可行性让更多的建筑企业和施工人员了解,从而促进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向现代化、高速化方向发展。此外建筑材料检测能够设计科学的材料配置比例。通过对材料的性能进行科学检测,从而制定出针对不同施工现场的材料配比方案,从而找出性价比最高、材料搭配最合理的材料采购和应用方案。比如在施工过程中要确保建筑物的强度,可以选择小剂量的砼、基层配比。在公路建设工程中,为了确保沥青路面的稳固性和,可以选择小油量的沥青。这些既能确保质量又经济实惠的材料配比方案,能够科学减少工程造价,缩小工程投入成本,从而提高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而建筑新材料、新设备以及新工艺的广泛推广使用,能够缩短施工进度,提高施工质量和施工能够效率。现阶段新推出的用于建筑施工领域的新工艺技术较多,比如地下空间工程技术、钢筋及预应力技术、模板及脚手架技术、防水技术、抗震技术、电子信息技术等等,这些新技术不仅符合相关的施工技术标准和规范,还能够大大提高施工效率,加快施工进度。

3 结语

只有认真仔细对进场的各种建筑材料进行质量检测,才能确保工程质量,建筑材料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工程质量的优劣,由此建筑材料的质量与工程质量是密不可分的。总之,只要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和检测方法认真检测,建筑材料的质量与工程质量会有效提高。

篇(7)

一、建筑材料费

建筑材料费是指施工过程中耗费的构成工程实体的原材料、辅助材料、构配件、零件、半成品的费用。伴随着建筑行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工程单位对材料费用额度给予了高度重视,均对材料费收支实施了宏观调控,以求通过材料费控制以实现工程效益的最大化。对于建筑工程来说,其材料费构成比较复杂,除了原始材料成本外,其它与材料运输操作等相关的费用,都可以划定为材料成本。其中包括:材料原价、材料运杂费、运输损耗费、采购及保管费、检验试验费、材料包装费。

二、建筑材料采购存在的问题

对于任何一个工程项目,其在建造过程中都要使用大量的建材,这不仅是保证项目施工有序进行的基础,也是影响总工程造价的重要因素。据统计,材料费用在建筑工程中占据70%-80%的比例,大部分工程资金均投入到材料费用中。因多方面工作缺失,建筑材料费用控制难以发挥最终成效,采购是材料费用失控的主要环节。结合笔者的工作经验,建筑材料采购存在的成本问题包括:

(一)预算问题。预算是对工程材料总费用的预测与分析,依据预算结果能为材料采购提供可靠的指导依据。相反,材料费用预算缺失而影响了成本费用的控制成效,给建筑工程收益调控造成了不便。例如,采购部门对于工程预案里材料数量多少控制不当,盲目地采购各种建筑材料而增加了成本耗资,并且造成了材料物质利用率偏低,这不仅增加了施工单位的资金支付额度,也影响了现场材料的有效利用率。

(二)质量问题。材料质量是工程建造质量的保障,决定了建筑物结构的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严格控制材料采购质量是行业的必然要求。但是,大多数采购人员存在着“拿回扣”现象,为了降低材料成本而选用劣质材料,与材料供应商之间形成了利益关系。采购员为了获得更多的个人利益,以低价采购建筑材料及其它物资,低价材料质量标准没有保障,若盲目地使用这类材料势必对建筑质量造成不利。

(三)审计问题。从施工单位本身来看,对于材料采购成本审计不当是费用失控的主要原因。长期以来施工单位仅注重于现场质量的控制,对材料费用调控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审计人员对材料费用资金收支缺乏严格的计算与审查,这是成本资金流失的常见因素。例如,对于施工方案中涉及到的材料费用,财务人员未进行详细预算及分析,一些多余的材料费用也被纳入总成本,资金使用效率远远达不到预期要求。

三、建筑材料采购费用控制方法分析

材料成本是施工单位资金支出的主要对象,在总成本中占有很大的比例,也是决定工程总收益额度的直接因素,严格控制材料成本是行业规划与发展的必然要求。新时期国家对建筑行业的调控力度增加,材料采购成本问题受到了施工单位的高度关注。笔者认为,针对不同的建筑材料,应拟定切实可行的费用管理机制,从多个方面降低材料成本的总投资。具体包括:

(一)材料原价。即通常所说的“供应价格”,是指材料出厂价市场采购价或进口材料价。对于材料原价的控制,采购员可以与供应商相互商讨,以长期采购合作为前提,要求供应商提供最优惠价格。若能控制原材料价格,则能够减少很大一部分的材料成本,但前提是要保证材料质量与工程质量要求一致。

(二)材料运杂费。选定材料品种、数量之后,还需运输至施工现场,这一过程会产生相应的运输费。运杂费是指材料自来源地运至工地仓库或指定堆放地点所发生的全部费用,包括车、船等的运输费、调车费或驳船费、装卸费及合理的运输损耗等。采购员可根据施工场地与材料市场的路径情况,选择最佳运输线路以控制运杂费成本。

(三)采购及保管费。是指为组织采购、供应和保管材料过程中所需要的各项费用。包括:采购费、仓储费、工地保管费、仓储损耗。整个过程的费用控制,可按照公式计算:材料采购及保管费=(材料加权平均原价+供销部门手续费+包装费+运杂费)×采购及保管费率,以这一计算结果为参考标准,对本次采购费进行调控。

(四)检验试验费。是指对建筑材料、构件和建筑安装物进行一般鉴定、检查所发生的费用,包括自设试验室进行试验所耗用的材料和化学药品等费用。不包括新结构、新材料的试验费和建设单位对具有出厂合格证明的材料进行检验,对构件做破坏性试验及其他特殊要求检验试验的费用。

(五)材料包装费。是指为了便于储运材料,保护材料,使材料不受损失而发生的包装费用,主要指耗用包装品的价值和包装费用。随着建筑工程质量标准的提升,所用包装材料质量也在不断提高,材料包装费控制应受到施工单位的关注。一般情况下,普通建筑材料简单包装即可,无需使用高成本包装材料进行保护。

结论

材料成本在建筑工程里占有很大的比例,控制材料采购费用有助于提高工程资金的利用率,也是解决传统采购模式不足的最佳方式。施工单位需对采购部门工作进行整顿,要求采购员严格按照行业标准规定选购材料,在保证材料质量前提下尽可能减少成本投入。

参考文献:

[1]张家明.建筑工程材料采购费用控制方法研究[J].南通建筑科技,2009,(20).

篇(8)

2土产材料和外加剂

对进入现场的砂石料按照现行的《普通混凝土用碎石和卵石质量标准和方法》(JGJ53-1992)中的具体规定和《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CJ52-2006)的具体规定见证取样送试验室检验。对工程用于混凝土的外加剂要执行《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2003)和现行的《混凝土外加剂》(GB8076-1997)中的相应要求。目前可用在混凝土中的外加剂品种繁多,另外还有防水剂、泵送剂、膨胀剂等。作为工程现场监理人员,必须熟悉以上及相应规范标准的详细要求,并了解外加剂的基本性能和掺用要求,才能有效地控制施工用原材料的质量,确保工程质量。

3钢筋焊接控制

目前工程用钢筋连接的方式很多,焊接钢筋是传统的最老的一种连接方法,但是仍然在采用。对焊接钢筋的人员资质有严格的要求,必须持有合格的上岗证,操作规范。对焊接接头受力部位要分别抽取样品送试验,当各项力学性能满足设计要求才能够继续焊接。对焊接成型的钢筋质量检查是监理工程师的重要工作。除按要求送试验室检验外,还要逐一对接头目观检查。对搭接长度、焊缝宽度、咬肉、凹陷、夹渣及焊缝高度进行全面检查,当发现其中某个环节不符合时,坚决整改直至达到要求。

4混凝土工程

混凝土的质量性能除了受制于各组成原材料的质量影响外,在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现场施工的质量控制。在形成结构体的整个工艺过程中,不同工艺对施工质量的影响不一样。有的环节影响重大,有的环节只是一般影响。由于在目前全世界仍将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作为主要检验标准,因此施工环节的质量控制优劣是直接影响结构的安全耐久性能。施工过程中影响混凝土质量的因素很多,如原材料计量、配合比例、水灰比、搅拌、运输、入模振捣、养护等。在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中应特别重视的是:检查各组成材料的试验合格证及报告,在完全符合后再施工;对粗骨料的连续级配差和细骨料在试验室试验的基础上现场再调整;严格按配合比称量配置原材料,计量准确误差在允许范围内,不允许加大水灰比和水泥用量,这样会加大混凝土结构的开裂,提高强度其后果是影响结构的耐久性;掺用外加剂和掺合料必须匹配准确,适应性好,用量合理;混凝土混合料的搅拌时间一般不少于90s,当掺入外加剂后的搅拌时间不少于120s,以保证拌和的均匀;运输混凝土拌和料时间不能长,也不允许漏浆;振捣十分关键,漏振和过振都会造成不良后果;养护同样重要,尤其是早期或膨胀混凝土,更不能失水和养护时间不够。

篇(9)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现代建筑在城市当中拔地而起。而建筑材料的质量,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建筑当中住户的安全。所以,针对建筑材料所开展的质量检测工作,是质量管理部门工作人员的一项重要任务,对待此项工作,必须要保持十分严谨的态度。

1开展建筑材料检测的重要意义

针对建筑材料的质量检测工作,无论是在企业生产还是在技术开发过程中都拥有十分深远的意义。首先,开展此项工作能够凭借强制性手段来对建筑材料的质量进行控制,其次,伴随着新型建筑材料在国内市场上的推广和普及,对这些新型材料的质量检测标准也必须要在长期的实践当中获取。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建筑材料检测结果和检测方法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也才能够得到保障。

2我国建筑材料的常见检测方法和检测内容

2.1建筑材料的常见检测方式

整体来讲,针对建筑材料的检测工作一般是从材料的外观开始的,质量检测人员最开始需要做的,是针对建筑材料的类型、规格、外观标识等进行查验,通过肉眼检查建筑材料是否存在有质量问题或者缺陷。接下来需要对建筑材料进行成分检测,在这一过程中,一般会使用到两种办法,其一是无损检测,即使用超声波或射线来对建筑材料进行检测。其二是有损检测,即首先提取建筑材料中的组织成分,再使用相关的仪器和设备对建筑材料开展化学成分分析与力学性能分析。

2.2我国建筑材料检测涉及的内容

针对建筑材料的检测工作必须要根据国家标准要求进行,整体来讲,在建筑工程当中,需要进行检测的建筑原材料涵盖有:钢材、水泥、粗细集料等。其中,针对水泥进行检测的内容有:凝结时间、水泥强度、化学成分分析。针对钢材的检测内容有:抗拉伸能力、屈服强度、质量误差、冷弯状态或断后的伸长情况。粗细集料的检测内容有:泥块的含量、密度、有机物含量、颗粒直径、压碎值等。针对建筑工程当中材料的质量检测工作主要都是针对一些重要的基础建筑材料,这些材料的质量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对建筑工程的质量造成影响。因此,检测部门工作人员提出了熟练操作国家检测标准,并且做到在工作当中做到细致严谨,认真负责。

3当前我国针对建筑材料检测工作当中所存在的不足

3.1施工单位对建筑材料质量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大部分情况下,施工单位针对建筑材料的检测工作只是对数量进行检查,没有对质量进行关注。使得部分质量不合格的建筑材料到达施工现场,对建筑工程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并且,因为施工现场的面积受到了很大的制约,建筑材料在施工现场进行存放的过程中,很有可能因为环境因素导致质量下降,对建筑整体质量也会造成负面影响。

3.2建筑材料检测工作存在有延时性与不便性

检测部门针对施工材料所开展的检测工作,一般是根据材料到达施工现场的批次来进行检验,这种检验流程会大幅度增加施工材料在施工现场当中的放置时间。检测单位对材料进行验收时也多有不便。同时,施工现场和检测现场两者相互独立,导致施工现场当中的材料质量不能得到完全保障。

3.3存在影响检测结果的因素

实际上,建筑材料的检测结果会因为外界因素产生一定的变化。这些外界因素涵盖有检测人员的职业技能、操作规范程度、建筑材料在送检时的完整性、均匀性、检测设备的精确性、检测环境等方面,其都有可能导致检测结果出现误差。

4强化建筑材料检测质量的有效措施

4.1确定建筑材料的检测数量

实际上,在建筑工程当中,所使用到的建筑材料往往数量很多,在这些建筑材料正式进行使用之前都必须要开展检测工作,之后方可进入施工现场。当建筑材料达到国家相关质量要求之后才能正式进行使用。例如,针对建筑工程当中的墙体保温材料开展质量检测时,检测人员必须要针对材料的密度、拉伸强度等物理力学特征进行检测,同时对材料的导热能力、燃烧能力进行检测。若检测流程和检测内容没有按照相关的要求进行,都是不能达到建筑材料检测的目的的。检测工作必须要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规范化,才能让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得到保障。

4.2确定建筑材料的取样数量和取样方法

针对建筑材料的取样工作看似无足轻重,但是通过实践证明,这一项工序是的确会对检测结果产生重大影响的。简单地说,取样方法的不同会导致样本存在有偏差,自然所得到的检测结果便会出现误差,因为每一批建筑材料的数量存在差异,检测人员在取样的过程中便需要选择最具有代表性的样本,这样才能保障检测结果的最大程度准确。

5结语

施工单位想要建筑工程整体质量得到有效的保障,那么针对建筑材料的质量检测工作必须要严格的进行,只有建筑材料的质量合格,并且对建筑施工过程中进行适当的监管,后期继续进行有关结构功能的的检测,提高整体建筑工程质量才能让建筑工程达到工程设计和国家规定的要求。

作者:夏冰 单位:陕西建筑材料工业设计研究院

篇(10)

中图分类号:TU5文献标识码: A

正文:

1建筑材料检测常用的方法

目前在建筑材料质量检测时采用的方法主要有外观检测、仪器检测和无损检测。外观检测就是直观的对材料的尺寸、颜色、品种进行检查,这种方法检测的只是材料外观是否有缺陷。仪器检测是通过相关的设备对建筑材料的化学成分及内部组织进行检查。无损检测是在不损坏建材的前提下,采用射线机超声波对材料进行检查。

2建筑材料检测项目

不同的建筑材料检测的项目也不一样。目前常用的几种建筑材料的检测项目有:对水泥一般要进行强度、凝结时间及安定性的检测;混凝土一般检测其表面密度、凝结时间、塌落度、试配强度及抗折强度;建筑用钢材要检测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冷弯及重量偏差;防水材料要对其不透水性、耐热度、延伸率、拉伸行能及撕裂强度进行检测;墙体材料一般要检测抗压强度、空心率及孔洞率;混凝土外加剂一般要测试其凝结时间、收缩率比、塌落度、减水率、强度、细度及安定性能等。

3建筑材料检测的影响因素

3.1温湿度对检测的影响。在对建筑材料进行检测时,温湿度对建筑材料有很大的影响。有些建筑材料会随着温度的变化材料性能会产生变化,如有些材料会随着温度的升高强度增加,温度下降材料的强度又会下降。因此,温度偏高或者偏低都会对试验结果产生影响。

3.2加荷速度的影响。加荷速度主要是对材料的强度产生影响。在常温状态下,在对材料进行力学性能实验时若加荷速度较快,则材料测后的强度值一般会比本身固有的强度要高,相反,如实验中材料的加荷速度慢,则材料的强度就会变小。

3.3试件不具有代表性。试样不具备代表性是指试样的检测结果不能代表整批材料的质量。试样不具有代表性往往是由于施工方送检时采用的是合格的样品,但是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却私自使用劣质产品,还有就是取样人员的职业素质不高,取样过程不规范,这些都会造成取得的样本不具备代表性,造成试验误差偏大,甚至是得出相反的结论。

3.4有些检测单位不注重职业道德的培养。部分检测机构的工作人员在对建材检测试验中缺乏严谨的专业精神,在试验过程中没有严谨的态度,对待试验随意了之,做出与实际测试结果不相符的检测报告,这不仅违背了科学、公正的工作原则还会对被检测企业造成一定影响,最后也终会影响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

3.5试件的尺寸和精度。在对建筑材料进行试验时,对试件的尺寸和精度都有一定的要求。试件的尺寸进度越高,得到的试验结果就越准确,相反,试件的尺寸精度低则试验结果误差就大。不同的试样有不同的尺寸精度要求,有些实验室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不足,对于材料的尺寸精度要求掌握不准确,往往在试验中进行误判,造成试验结果与真实的结果大相径庭。

3.6误差及数据处理。检测误差一般是由于操作人员操作不规范及设备精准度造成的,一般情况下试验允许误差的存在,但一定要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若误差过大则会影响试验结果。误差一般分为四种,第一种是同一样品试件间的误差,是在同一实验中,试件与试件间的误差;第二种是同一样品不同试件间的误差;第三种是同一样品在不同设备上得到的误差;第四种是由人为或外界因素引起的。在对建筑材料的数据处理时要依据相关的规则来进行,值得注意的是尾上数字的取舍要按四舍六入五单双法进行。

3.7检测设备落后。目前很多检测机构使用的检测设备还很落后,自动化程度低,试验很大一部分需要人为辅助才能完成,造成实验结果因人为因素而造成不精确的现象。随着建筑材料的不断更新,需要检测的项目也越来越多,这就需要新的检测设备进行检测,但是,很多检测单位使用的检测设备满足不了新型建筑材料的检测。

4完善建筑材料质量检测的措施

为了保证建筑工程中使用材料的质量,在建筑材料进入施工现场时应该对其进行必要的检验。首先,建筑材料和设备必须要有相应的质量合格证,而且相应的规格、型号、性能指标等应该符合相关的规定要求。进场时必须要由监理工程师进行检验验收,并对其进行相应的严格质量检测,出现质量问题的建筑材料必须要清理出施工现场,保证不将其使用到工程中。当建筑材料到达施工现场后,相关人员应该对其规格、型号、性能指标、外包装等质量参数进行核对,保证与设计需要的材料相同,出现问题应该及时予以退回。对于那些较为重要的建筑材料,应该由专人对生产现场进行监督。

4.1材料取样要规范。建筑工程中所使用的材料一般都是大批量使用的,而在试验中不可能大批进行试验,职能抽取其中的一小部分来推断总体的材料质量。抽取试样是否合格,将直接关系到建筑工程材料的总体情况,因此,在进行材料取样时要规范。首先,要采用合理的取样方法,根据材料和工程的不同要求,事先做好合理的取样计划,然后按计划进行取样。在取样过程中要严格遵守相关程序,确保所取样品具有代表性。只有取得的样品具有代表性才使得对建筑材料的试验具有意义。

4.2提高检测人员的职业素质。工作人员在进行取样机试验前要进行严格的岗位培训,提高专业的技能水平,对于试样中的数据要求要准确把握。其次,检测人员在取样机试验中要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应本着严谨的态度进行试验。取样或实验中的任何粗心大意都会对试验结果带来影响,甚是会产生错误的结果。因此,专业的技术人员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确保实验的准确性。材料的检验结果是否精确,是否符合材料整体的实际质量情况,除了与设备仪器的先进程度、原材料的匀质性、环境条件等因素有关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试验操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如理化检测,指的是借助试验设备和仪器对材料样品的物理力学性能、化学成分、机械性能等进行科学的鉴定。由于加荷速度的快慢对检测结果有一定的影响,在试验中如果不严格按照标准规定的加荷速度进行检测,就会使检测结果出现很大的偏差,甚至会造成对建筑材料质量是否合格的误判,这些都决定于试验人员的业务水平。材料检验单位应定期对试验人员进行试验操作的培训,来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令他们学习到更先进地检验技术。

4.3仪器设备要配备正确。在试验过程中,由于长时间的使用,硬件设备也会发生一些变化,如,设备长时间得不到维护,精准度及灵敏度都会下降。若上次试验完成后,没有及时对设备进行调整维护,下次试验时很容易出现较大的误差,这对试验结果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因此,在试验完成后或试验进行前要对设备进行检查,将设备调整到最佳的试验状态,确保试验的有效性。

4.4温湿度要满足相关规范要求。试验中,由于温湿度对建筑材料有很大的影响,当温湿度发生变化时,有些建筑材料的性能也会发生变化,这就要求试验中要加强环境的检测,将温湿度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尽可能的减少外界环境对建筑材料的影响,从而减少试验中的误差。

4.5引进先进的检测设备。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式的检测技术已开始应用到了实验室的检测中,新的检测设备自动化程度和检测精度都非常高,大大挺高了对建筑材料检测的效率。因此,检测机构可以引进先进的检测设备,采用新式的智能检测系统来取代原始的检测方式。

5结语

建筑材料的检测是提高工程质量的重要措施,而工程质量又是关系亿万民生的重大问题。因此,要加强对建筑材料检测的管理,提高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加强设备的管理,将温湿度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积极引进先进的检测设备,减少试验中的误差,确保试验准确有效,把好质量检测的关,为建筑工程质量提供良好的基础。

篇(11)

伴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如何确保工程质量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一大问题。其中,加大对建筑材料的检测是提高工程质量的重要保障。但是,目前在建筑材料的检测还存在的很多影响因素,这些因素造成检测结果出现误差甚至使试验失去意义。因此,有必要对建筑材料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找到合理的解决办法,提高建筑材料检测的准确性。

1 建筑材料检测常用的方法

目前在建筑材料质量检测时采用的方法主要有外观检测、仪器检测和无损检测。外观检测就是直观的对材料的尺寸、颜色、品种进行检查,这种方法检测的只是材料外观是否有缺陷。仪器检测是通过相关的设备对建筑材料的化学成分及内部组织进行检查。无损检测是在不损坏建材的前提下,采用射线机超声波对材料进行检查。

2 建筑材料检测项目

不同的建筑材料检测的项目也不一样。目前常用的几种建筑材料的检测项目有:对水泥一般要进行强度、凝结时间及安定性的检测;混凝土一般检测其表面密度、凝结时间、塌落度、试配强度及抗折强度;建筑用钢材要检测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冷弯及重量偏差;防水材料要对其不透水性、耐热度、延伸率、拉伸行能及撕裂强度进行检测;墙体材料一般要检测抗压强度、空心率及孔洞率;混凝土外加剂一般要测试其凝结时间、收缩率比、塌落度、减水率、强度、细度及安定性能等。

3 建筑材料检测的影响因素

3.1 温湿度对检测的影响。在对建筑材料进行检测时,温湿度对建筑材料有很大的影响。有些建筑材料会随着温度的变化材料性能会产生变化,如有些材料会随着温度的升高强度增加,温度下降材料的强度又会下降。因此,温度偏高或者偏低都会对试验结果产生影响。

3.2 加荷速度的影响。加荷速度主要是对材料的强度产生影响。在常温状态下,在对材料进行力学性能实验时若加荷速度较快,则材料测后的强度值一般会比本身固有的强度要高,相反,如实验中材料的加荷速度慢,则材料的强度就会变小。

3.3 试件不具有代表性。试样不具备代表性是指试样的检测结果不能代表整批材料的质量。试样不具有代表性往往是由于施工方送检时采用的是合格的样品,但是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却私自使用劣质产品,还有就是取样人员的职业素质不高,取样过程不规范,这些都会造成取得的样本不具备代表性,造成试验误差偏大,甚至是得出相反的结论。

3.4 有些检测单位不注重职业道德的培养。部分检测机构的工作人员在对建材检测试验中缺乏严谨的专业精神,在试验过程中没有严谨的态度,对待试验随意了之,做出与实际测试结果不相符的检测报告,这不仅违背了科学、公正的工作原则还会对被检测企业造成一定影响,最后也终会影响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

3.5 试件的尺寸和精度。在对建筑材料进行试验时,对试件的尺寸和精度都有一定的要求。试件的尺寸进度越高,得到的试验结果就越准确,相反,试件的尺寸精度低则试验结果误差就大。

不同的试样有不同的尺寸精度要求,有些实验室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不足,对于材料的尺寸精度要求掌握不准确,往往在试验中进行误判,造成试验结果与真实的结果大相径庭。

3.6 误差及数据处理。检测误差一般是由于操作人员操作不规范及设备精准度造成的,一般情况下试验允许误差的存在,但一定要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若误差过大则会影响试验结果。误差一般分为四种,第一种是同一样品试件间的误差,是在同一实验中,试件与试件间的误差;第二种是同一样品不同试件间的误差;第三种是同一样品在不同设备上得到的误差;第四种是由人为或外界因素引起的。

在对建筑材料的数据处理时要依据相关的规则来进行,值得注意的是尾上数字的取舍要按四舍六入五单双法进行。

3.7 检测设备落后。目前很多检测机构使用的检测设备还很落后,自动化程度低,试验很大一部分需要人为辅助才能完成,造成实验结果因人为因素而造成不精确的现象。

随着建筑材料的不断更新,需要检测的项目也越来越多,这就需要新的检测设备进行检测,但是,很多检测单位使用的检测设备满足不了新型建筑材料的检测。

4 完善建筑材料质量检测的措施

4.1 材料取样要规范。建筑工程中所使用的材料一般都是大批量使用的,而在试验中不可能大批进行试验,职能抽取其中的一小部分来推断总体的材料质量。抽取试样是否合格,将直接关系到建筑工程材料的总体情况,因此,在进行材料取样时要规范。

首先,要采用合理的取样方法,根据材料和工程的不同要求,事先做好合理的取样计划,然后按计划进行取样。在取样过程中要严格遵守相关程序,确保所取样品具有代表性。只有取得的样品具有代表性才使得对建筑材料的试验具有意义。

4.2 提高检测人员的职业素质。工作人员在进行取样机试验前要进行严格的岗位培训,提高专业的技能水平,对于试样中的数据要求要准确把握。其次,检测人员在取样机试验中要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应本着严谨的态度进行试验。取样或实验中的任何粗心大意都会对试验结果带来影响,甚是会产生错误的结果。因此,专业的技术人员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确保实验的准确性。

4.3 仪器设备要配备正确。在试验过程中,由于长时间的使用,硬件设备也会发生一些变化,如,设备长时间得不到维护,精准度及灵敏度都会下降。若上次试验完成后,没有及时对设备进行调整维护,下次试验时很容易出现较大的误差,这对试验结果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因此,在试验完成后或试验进行前要对设备进行检查,将设备调整到最佳的试验状态,确保试验的有效性。

4.4 温湿度要满足相关规范要求。试验中,由于温湿度对建筑材料有很大的影响,当温湿度发生变化时,有些建筑材料的性能也会发生变化,这就要求试验中要加强环境的检测,将温湿度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尽可能的减少外界环境对建筑材料的影响,从而减少试验中的误差。

4.5 引进先进的检测设备。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式的检测技术已开始应用到了实验室的检测中,新的检测设备自动化程度和检测精度都非常高,大大挺高了对建筑材料检测的效率。因此,检测机构可以引进先进的检测设备,采用新式的智能检测系统来取代原始的检测方式。

5 结语

建筑材料的检测是提高工程质量的重要措施,而工程质量又是关系亿万民生的重大问题。因此,要加强对建筑材料检测的管理,提高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加强设备的管理,将温湿度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积极引进先进的检测设备,减少试验中的误差,确保试验准确有效,把好质量检测的关,为建筑工程质量提供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