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图书馆社区志愿者大全11篇

时间:2022-11-09 02:21:38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图书馆社区志愿者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图书馆社区志愿者

篇(1)

流动是为了时刻分享

3333元启动资金+2名核心志愿者+20次/年的阅读活动+N颗为孩子奉献的心=1座快乐小陶子流动儿童图书馆

2010年,发现农村儿童阅读习惯欠缺、城市儿童被太多的教辅书淹没、儿童阅读推广只是一纸空文的北京妈妈安庆华,想为儿童读书做点事。正当她苦于不知道怎样启动项目时,一位朋友来向她要购书单,以便在每天上下班坐地铁时给小孩子读书,此想法给了她灵感。同年3月,“快乐小陶子流动儿童图书馆项目”启动;仅一个月,该项目便得到天下溪基金的支持;接着,随着阅读活动的开展,小陶子图书馆遍地开花,发展到108个站点;2012年,在成立后的第三个年头,小陶子图书馆与中华儿童慈善签约,终得“名正言顺”,也意味着将有更多的空间推广儿童阅读。

小陶子取名来自于陶行知的“陶”,小陶子图书馆践行他的生活教育理念,自称“陶子”的志愿者们让阅读变成一件可以在生活里随时随地发生的事。在社区站点进行阅读推广活动的小陶子图书馆,以“小圈子”的形式进行。志愿者们拖着拉杆箱来到事先考察好的地点,铺上防潮垫、摆好图书、戴上统一形象的帽子、系上围裙后,就可以招呼小朋友来看书啦。还可以邀请年纪稍长,又对阅读有兴趣的小朋友来担任志愿者,因为同龄人的号召更具共鸣。为了推广儿童阅读,小陶子社区站点的申请几乎没有门槛,社区里任何愿意承担起小陶子图书馆责任的居民都可以向小陶子项目总监发起建立站点的申请,经面试合格后,由项目组快递价值3333元的装备,接下来志愿者们只要结合社区特点开展读书活动就可以了。

如果不方便召集志愿者们浩浩荡荡地组织阅读,也可以选择“单兵行动”的方式来推广阅读活动,变成一个人的流动儿童图书馆。个人申请成为志愿者后,带着项目组提供的装备,给偶遇的儿童读书。这样,无论你是在下班途中、散步的路上甚至旅行的路上,都可以给有需要的小朋友提供书本。

变阅读为“悦读”

“当我们在社区里开展读书活动的时候,读书变得有趣、时髦起来,孩子和家长更容易融合进来,慢慢地对阅读有了很多期待。”

小陶子图书馆的吉祥物是一只可爱的长颈鹿,据志愿者介绍,当初之所以选择长颈鹿是因为它是哺乳动物界最高的奔跑能手,对应读书可以让你站得高、跑得快的意义;长颈鹿虽有声带却不发声,因为它把发声读书给小朋友听的机会赠给了志愿者。这只时刻都在微笑着的长颈鹿在表达阅读的快乐,“快乐”二字也正是小陶子项目对自己的衡量指标。

为了实现快乐阅读,小陶子始终在坚持: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和氛围;给孩子选择好书;提倡亲子共读。为了营造环境和氛围,读书活动是在鸟语花香的户外,是志愿者带领孩子们童一起阅读,而不是留孩子一个人在家里默默地翻阅;为了阅读好书,小陶子选择的是集知识与趣味于一身的优质绘本和玩具书,而不是压抑个性的教辅图书;为了促进亲子共读,小陶子开发了阅读存折,发起“我与妈妈一起读”等活动。另外,小陶子的特色站点——地铁读书,为搭乘地铁的小朋友读书,让原本枯燥无聊的车程变得欢愉。

正是这些坚持和微笑长颈鹿的相随,才真正让阅读变成了“悦读”。

小陶子的希望

最近安庆华在策划一个“陶在行知路”的支教包项目计划,免费提供图书给支教人员,由他们将儿童阅读推广带到广大乡村去。安庆华说做小陶子图书馆以来,她结识了太多的爱孩子爱阅读爱奉献的站点志愿者,每一天都她都被他们感动。所以她一直在思考如何才能更好地做好这项事业。今年小陶子的目标是建立100个活跃的社区站点!而对于未来,小陶子希望:

篇(2)

中图分类号:G2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3)03-0034-02

1高校图书馆志愿者服务的定位

志愿者是一个没有国界的名称,指在不为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为促进社会进步而提供服务、贡献个人的时间及精神的人。志愿者服务泛指利用自己的时间、技能、资源和善心为邻居、社区、社会提供非盈利、无偿和非职业化援助的行为。高校图书馆引入大学生志愿者,可以使在校大学生通过参与图书馆服务实践活动,达到大学生服务社会、发展自我、完善自我的目的,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高校图书馆人员工作压力,使图书馆员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提高读者的服务质量。开展图书馆志愿者服务的宗旨是“奉献和服务”,目的是希望志愿者们起到“桥梁”的作用,加强图书馆与读者的沟通,改善图书馆服务质量、提高读者爱馆、护馆、合理使用图书馆资源的意识。图书馆大学志愿者可以从读者视角出发,发现图书馆服务中的不足之处;亦可以站在图书馆管理者的角度,对读者提出的一些不合理要求进行引导。大学生志愿者加入到高校图书馆日常工作中,开展志愿者服务对提高图书馆读者服务水平,充分发挥图书馆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功能,培养学生乐于奉献、自我牺牲和服务精神,形成积极向上的校风,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2高校图书馆志愿者服务活动

21活动情况概述

国外发达国家图书馆引入志愿者服务较早,服务人员数量较多,服务活动形式丰富,管理也较规范。如美国大学图书馆的志愿者非常普遍,有些大学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中占比例最大的是大学生志愿者。早在1986年,日本社会教育审议会提出了“完善社会教育设施,促进志愿者活动”的报告,号召各种教育设施积引入志愿者,大学图书馆志愿者活动迅速展开。1993年向全国青年发出号招,倡导全国的青少年利用业余时间无偿地参加到扶贫帮困和各社会公益事业的社会服务活动,从此我国志愿者活动稳步推进。1997年汕头大学青年志愿者与学校的图书馆建立联系,志愿到图书馆开展义务劳动,参与图书馆的管理,拉开了我国高校图书馆大学志愿者服务的帷幕。许多高校纷纷引入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到学校的多种服务活动中,高校图书馆为志愿者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岗位。一些学校成立了图书馆志愿者协会,制定了志愿者活动章程、志愿者例会制度、志愿者服务考核制度等,使志愿活动和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

22服务的主要内容

从目前情况来看,高校图书馆大学生志愿者开展的服务多是一些常规性、技术含量不高的事务性工作,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第一,进行图书的加工、图书的上架、整架、文明督导等服务;第二,定期收集本院系师生对图书馆服务意见和建议等;第三,一些简单的业务培训工作,如:新生入馆宣传服务、图书馆资源利用宣传、文献传递服务等。

23存在的问题

由于高校的特殊性,一些来参加志愿者活动的大学生动机并不完全是为提供志愿服务,而是另有目的。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推进,对学生素质拓展教育越来越重视,有些高校把参加志愿者活动作为学生素质拓展教育的一部分。还有些高校明确规定,参加一定时间的志愿者活动可以获得一个课外学分,因此,有些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想获得相应学分。再就是,还有个别学生想通过参加志愿者活动获得特殊待遇,如得到更多借阅图书以及勤工俭学的机会等。再有,还有一些学生对图书馆的志愿者服务工作了解不够,使志愿者服务工作效率和质量受到影响。

3加强高校图书馆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管理的措施

3.1志愿者的管理

311制定规范的志愿者招募程序

目前大学生参加志愿者主要通过以下几种途径:第一,由团委或是院系组织安排大学生志愿者,对招募好的志愿者,团委或院系根据志愿者的意愿或接受单位的需要安排一部分志愿者到图书馆参加义务服务活动。第二,图书馆通过发放招募通知,自主招募志愿者。第三,在学长或老师的推荐下报名参加图书馆志愿者。如果是通过后两种途径招募的志愿者,他们出于个人兴趣爱好到图书馆志愿服务的成分要多一些,也有利于以后的工作。如果出于其他目的或原因到图书馆参加志愿者服务活动效果可能要差些。因此,为了使图书馆志愿者队伍思想统一,有较高的自愿和奉献精神,应成立图书馆志愿者协会,专门负责图书馆志愿者的招募管理工作。

312做好志愿者技能培训工作

志愿者到图书馆的第一课应该是统一思想,使他们树立自愿奉献的意识,这是做好志愿者工作的基础。由于志愿者初来图书馆,对图书馆的工作不太了解,要使工作做到点子上,必须及时给他们传授有关图书馆学方面的知识,使他们对图书馆管理和利用有较全面地认识和了解。由技术骨干集中对这些志愿者进行图书馆工作的简单实用培训后,将志愿者分到各部门,由当班老师带领志愿者进行实践学习,经过一段时间实习后再把他们安排到各自的岗位。

313关心志愿者的成长

为显示图书馆对大学生志愿者的认可和重视,应规定馆长接待日和不定期的安排志愿者作工作汇报,听取志愿者对图书馆的意见和建议。对他们工作和生活中存的困难尽可能想办法帮助他们解决,使他们对图书馆产生认同感,让他们感觉到图书馆是他们的坚强后盾,从而增强图书馆的向心力,达到稳定志愿者队伍的目的。

3.2志愿者服务工作的管理

321设置合理的工作岗位

大学生志愿者知识结构、文化素养都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应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在适当安排图书馆日常事务性工作时,多考虑他们的专业、兴趣爱好等。如一些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及时更新图书馆主页,做网页维护方面的工作;对于研究生或高年级的学生在自己专业的领域内有所建树,可以让他们利用所学为相关专业的低年级读者提供参考咨询服务等。通过一段时间的工作之后,图书馆可根据志愿者意愿和工作表现为其调整工作岗位。同时,对于相对比较艰苦、枯燥,没人愿意去的岗位要定期轮换,以防志愿者产行抵触情绪,影响工作。

322引入绩效考评机制

为奖勤罚懒,体现公平原则,需引入绩效考评机制对志愿者工作进行考评。绩效考评是一个宠大、繁琐的系统工程,考评方法和原则因目标不同而有所区别。大学生志愿者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对他们工作绩效的考评不宜太过繁琐。笔者认为对大学生志愿者考评应借鉴绩效考评原理,做好有关工作。首先,图书馆与志愿者进行沟通并建立绩效考核标准,成立由馆领导和志愿者组成的考评小组。其次,要为每一位志愿者建立工作档案,对其工作信息进行细化登记。工作信息登记是绩效考评的基础,此项工作一定要做细做全。其主要内容包括:出勤情况,工作目标完成情况,来自外部客户的表扬或批评,证明绩效突出或低下的具体证据,自我评价。第三,通过分析每位志愿者的工作信息,由考评小组依据考核标准对每位志愿者进行评分。第四,公示考评结果,结合反馈意见,确定最后评审结果。

323建立有效激励机制

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可以调动志愿者工作的积极性,也是对志愿者奉献精神的肯定和鼓舞。例如,可以对志愿者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精神鼓励,随时在图书馆网页上对优秀志愿者的事迹给予宣传,在每年的“世界读书日”活动中对优秀的志愿者予以表彰等。在不违反原则的情况下,图书馆可适当对志愿者实行优惠服务,如:对新到图书优选借阅、提高借阅图书数量的上限及延长借书时间等。另外,图书馆还可以与学校相关部门合作将志愿者服务工作与学分制挂钩,使志愿者工作得以肯定,使之成为提高大学生综合能力的推动器,加强志愿者参与服务的信心。

4结语

大学生志愿者参与高校图书馆管理与服务工作,不仅为图书馆提供了广泛的人力资源,同时增进了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对图书馆工作的开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为读者提供了更为丰富的服务内容。当然,图书馆在引入志愿者、合理有效的管理志愿者、充分发挥志愿者作用还处于起步探索阶段。如何规范志愿者服务管理流程,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更好地为大学生社会实践提供平台,同时更好地促进图书馆的全面发展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ZK(#]志愿者[EB/OL][2013-1-10]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6874967.

[2]吴迪海外图书馆志愿者的经验及启示[J]图书馆学研究,2009(1):80-81

[3]门庭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图书馆管理的思考[J]新世纪图书馆,2010(2):62-63

[4]程荣芳高校图书馆志愿者管理探析[J]图书馆学研究,2011(8):39-42.

[5]陈艺加强高校图书馆志愿者工作的思考[J]图书馆杂志,2009(12):50-51.

篇(3)

本文作者:高和荣工作单位:厦门大学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如果说经济发展改变的是一个国家的面貌,那么文化繁荣则可以化育一个民族的风骨,文化志愿者及其志愿活动则是一个地方乃至整个国家文化大发展和大繁荣的催化剂。十七大以来,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文化志愿者队伍建设,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壮大文化志愿者队伍,鼓励专业文化工作者和社会各界人士参与基层文化建设和群众文化活动,形成专兼结合的基层文化工作队伍。”这是中央第一次明确提出“文化志愿者”概念,把文化志愿者作为我国文化建设与文化发展的主力军,将文化志愿服务作为推进我国文化建设的创新之举,这将更加有力地推动全国各地切实加强文化志愿者队伍建设,推进文化志愿服务的发展。1.文化志愿者队伍的建设厦门是我国较早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城市。早在1993年12月,共青团厦门市委就响应团中央号召建立了福建省第一支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厦门市青年志愿者筼筜治安分队,开展青年志愿者服务。随后不久,厦门市红十字会、厦门市民政局以及其它社会组织陆续建立起各种类型的志愿者队伍。经过二十年的发展,厦门市志愿者队伍得到了长足发展,累计有30多万名注册志愿者为市民提供各种志愿服务,志愿者人数占厦门市人口总数的10%左右。现在,厦门市拥有青年志愿者、中华巾帼志愿者、红十字志愿者、社区志愿者、五老志愿者以及科普志愿者等多支志愿服务组织。其中,以大中专学生、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医务工作者为主体的青年志愿者队伍,他们围绕马拉松、投洽会以及其它大型活动开展了文化体育、医疗卫生等志愿服务;以女专业技术人员为主的中华巾帼志愿者队伍开展科技、卫生、法律、文艺等专业服务;以社区居民为主体的社区志愿者积极开展社区文化服务;五老志愿者以研究会和各类文体协会骨干成员为主体,开展文化科学技术的普及与推广志愿服务工作;而科普志愿者则大力开展科普活动,举办相关科普竞赛等服务。在这些志愿队伍中,具有一定的文化专业知识或文艺专长的志愿者自然就是文化志愿者,他们是开展文化志愿服务、推动厦门文化繁荣与发展的生力军。从志愿服务的行业分布上看,公共文化部门成为文化志愿者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重要场所,他们成为厦门市文化志愿者队伍的主体。早在2005年,厦门市少儿图书馆出台相关制度向社会招募了100多名志愿者开展文化志愿服务活动;2007年,该馆对志愿者招募制度进行完善后又召集了300多名文化志愿者。他们每周利用半天时间协助图书馆开展办证咨询、图书排架、读者借阅咨询、社区文化宣传、读者活动组织等方面的工作。除此之外,这些文化志愿者在接受系统培训后能够协助少儿图书馆开展大型读者活动。2009年开始,厦门市图书馆招募“文明小督导”志愿者,组织他们到少儿借阅区协助工作人员维护阅览秩序、整理图书,到自助借书区指导读者操作RFID自助借书机,到综合阅览区内对个别读者的个别不文明行为进行劝导,到总服务台以及各阅览区开展图书分类、整架、排架等工作,该项志愿服务一直受到学生、家长以及社会的欢迎。截止到2012年6月底,厦门市公共文化部门共有注册文化志愿者2435人,其中有801人具有本科以上学历,42人具有高级职称。总体上看,这些文化志愿者利用一技之长开展丰富多样的志愿服务,成为繁荣厦门城市文化的重要力量。例如,厦门市集美区文化馆的志愿者不仅致力于集美区北区文化广场活动,而且还开拓志愿服务范围,分别在杏林文体中心、集美嘉庚纪念馆广场、杏滨街道文化广场成立文化志愿服务分队,通过网站或QQ群相关文化志愿服务活动信息,带领民众广泛参与各类文化活动。再如,同安区图书馆以及区少儿图书馆设法为乡镇民众提供文化志愿服务活动,2010年全年开展文化志愿服务活动分别达到12次和30次以上。这些文化志愿服务的开展既提升了厦门城市文化品质,丰富了民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也促进了志愿者的自我完善与自我发展。2.文化志愿者队伍建设的特点经过这些年来厦门市文化志愿者队伍的建设,我们认为厦门市文化志愿者队伍建设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鲜明特点:一是文化志愿者招募的规范性。为了挑选热心为市民提供文化服务的文化志愿者,加强文化志愿者队伍的建设和管理,促进文化志愿者队伍的持续发展,一些文化部门,如厦门市图书馆、厦门市少儿图书馆等在招募文化志愿者之前就着手制定文化志愿者招募规则,明确文化志愿者的招募、培训及使用,制定文化志愿者服务章程,规定文化志愿者的加入条件、考核程序、服务岗位、服务内容、考核与激励以及相关权利和义务等,努力通过制度建设推动志愿者队伍的建设。例如,根据厦门市图书馆所制定的文化志愿者服务章程有关规定,文化志愿者参与图书馆服务的岗位主要有三类:一是普通的岗位,如图书借还、图书上架、架位整理、图书修补、图书加工、回答读者简单咨询等;二是具有一定技能要求的岗位,例如,英文阅览室管理、美术设计、网页制作以及文化下乡、送戏到社区等;三是专业性较强的岗位,如图书分类编目、大型读者活动、回答读者专题咨询、业务辅导、系统管理等。围绕这三类岗位要求,文化部门可以据此有针对性的招募相应的志愿者。二是文化志愿者队伍的专业性。志愿者服务是一项专业性、专门性比较强的社会服务工作,只有专业人士才有可能为市民提供专业的文化志愿服务,也只有加强对文化志愿者的专业培训才有可能使他们为民众提供更加规范的志愿服务。为此,市文化等部门设法招募有一技之长的爱心人士加入文化志愿者队伍,以便提升文化志愿者的专业素养;市图书馆以及少儿图书馆等众多部门则加强对文化志愿者进行系统化、专业化、规范化的业务技能培训,为文化志愿者讲授各项专业服务的基础理论与具体技能,如图书馆业务流程、图书分类编目、报刊管理、书目查询、图书排架,再如群众性歌舞节目排练、民族器乐培训等。这些培训有力地提升了志愿者的业务能力与业务水平,促进文化志愿者队伍的建设与发展。三是文化志愿者服务的基层性。基层群众是文化志愿服务的重要方向,也是文化志愿服务得到人民群众衷心拥护的可靠依据,更是文化志愿者队伍具有长久生命力的关键所在。作为全国首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城市,厦门不仅要达到国家制定的“东部创建标准”,而且要能够为国家有关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经验。例如,国家创建小组规定被评为“示范区”的城市图书馆及其公共电子阅览室要为公众提供每周56小时以上的免费上网服务,文化馆(站)、博物馆每周开放时间42小时以上,图书馆每年下基层服务次数不低于50次,文化馆每年组织流动演出12场以上,流动展览10场以上。厦门市为此引导文化志愿者走到街镇、深入村居,为广大民众提供专业化、大众化、普及化的文化服务,既圆满完成国家有关部门规定的标准,又使文化志愿服务贴近民众、扎根民众生活。四是文化志愿者自律性。自我管理是文化志愿者得到持续发展的可靠保证,也是提升文化志愿服务境界的重要方面。为此,厦门市图书馆、青少年宫、少儿图书馆等部门积极引导文化志愿者进行自我管理,由他们自己组织填写志愿服务时间、内容以及心得等,同时引导志愿者创建厦门市文化志愿者网站,各区建起文化志愿者QQ群,设立文化志愿者论坛,组织文化志愿者经验交流以及联谊活动,推动文化志愿者队伍自我完善与自我管理,努力在“助人”过程中实现“自助”,增进服务对象、志愿组织以及志愿者个人三方面的共同发展。

尽管厦门市文化志愿者人数众多,文化志愿者积极开展各种志愿服务活动。但是,从创建一流的“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来看,厦门市文化志愿者队伍建设还存在一些不足,需要我们深入分析其原因,并提出完善文化志愿者队伍建设的对策。1.文化志愿者队伍建设的不足一是文化志愿者准入不够严谨。文化志愿者是做好文化志愿服务的根本与核心,只有招募到具有良好志愿服务精神、具有一技之长的文化志愿者才能做好文化志愿服务工作。这就意味着必须要有规范的文化志愿者招募程序与招募办法,以便能够对申请者的基本文化素养、专业技能水准、人际交往沟通、自我控制能力等进行考核,从而挑选最恰当的人选。但是调研发现,在实际招募文化志愿者过程中个别单位或者为了一味地追求文化志愿者数量,或者为了减轻本部门的工作,或者为了应付上级检查和考核等,缺乏科学而规范的文化志愿者选拔制度及实施机制,个别部门甚至将一些基本条件尚未具备的人员都吸收到文化志愿者队伍中来。不加选择地招募文化志愿者,必然使得文化志愿者不能很好地发挥其功能。二是文化志愿者考评制度不够完善。考评是对文化志愿者在一定时期内的志愿服务进行综合性评价,以便能够更加科学地评估文化志愿者的志愿服务工作情况及其工作绩效,帮助各位志愿者全面、准确地总结自身的志愿服务工作,不断改进志愿服务方法,提高志愿服务水平。但是,厦门市尚未出台系统而规范的文化志愿者绩效考评办法,现有的考核仍然停留在思想以及服务时间等简单的考核,缺乏与现代志愿服务相适应的、完整考核体系,尤其没有形成一套针对文化志愿者及其志愿服务的考核计划、考核程序及其量化评分、考核绩效改进等科学的考核体系,这不利于激励优秀的文化志愿者脱颖而出,制约整个文化志愿者队伍的建设与完善。三是文化志愿者的志愿服务持续性不足。一些文化志愿者本身是通过机关事业单位行政动员而参加,他们尽管有文化志愿服务的本领,然而却缺乏进行文化志愿服务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他们提供文化志愿服务的自主性较弱,甚至把文化志愿服务当成工作任务对待,一旦没有动员就很难自觉提供文化志愿服务;有的把文化志愿服务看成临时性、阶段性的社会事务,而不是把志愿服务当成社会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大多数文化志愿服务围绕重大节假日而展开。这样的文化志愿服务必然缺乏长久的运行机制,进而制约着整个文化志愿者队伍的建设。2.文化志愿者队伍建设的建议及其价值结合调研地文化志愿者队伍建设的现实,分析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我们认为,促进文化志愿者队伍建设可以从四个方面着手。一是完善文化志愿者组织机构,加强文化志愿者的组织领导。文化志愿者队伍的建设离不开健全的组织领导,组织结构是指导文化志愿服务工作的枢纽与关键所在。只有加强文化志愿者组织机构的建设,明确文化志愿者的组织管理机构,才有可能统筹规划各地文化志愿者队伍建设总体目标与具体实施,也才能使文化志愿者的招募、培训、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文化志愿者的绩效考核等工作得以系统而规范地进行,还能有效地推进文化志愿者从自发到自觉、从无序到有序状态的转变,促进文化志愿服务的深入开展。二是完善文化志愿者的准入与退出制度,确保文化志愿者合理流动。一方面,要完善文化志愿者招募制度的建设,明确文化志愿者的基本条件(如年龄范围、身体状况等)与专业技能要求,规定那些具有良好思想品质、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热心公益事业、自觉开展志愿服务、具备一定专业知识或文艺专长的人可以成为文化志愿者,确保那些真正既具有志愿服务精神又具有志愿服务能力的人进入到文化志愿者队伍;另一方面,要落实文化志愿者退出机制。对那些自愿退出者应该经过书面申请确认,办理退出及注销手续,对那些违反志愿服务单位的规章制度并造成严重后果,或者故意给服务对象带来伤害,甚至打着文化志愿者名义从事其它不法行为的人要予以清退,取消其文化志愿者资格,办理退出注销手续,书面通知其本人。三是完善文化志愿者绩效考核制度,明确文化志愿者绩效要求。对文化志愿者进行绩效考核是文化志愿者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只有进行绩效考核,才能激励文化志愿者更加积极主动地投身到志愿服务活动中去,发现每一位文化志愿者的优势与不足,从而使他们扬长避短,更好地实现价值目标。为此,就要围绕业绩、能力、态度、潜力以及适应性等五个方面制定绩效考核标准与考核程序,确定考核指标、考核程序以及考核计划,量化评分实施与评定,进行绩效考核记过反馈与改进等,进而推进文化志愿者规范化、科学化管理,促进文化志愿者队伍建设长效管理机制的实现。四是引进先进管理手段,对文化志愿者进行网络管理。在文化志愿者招募方面,要充分发挥互联网络的积极功能,鼓励市民直接在网上报名,填写文化志愿者申请资料,由后台工作人员根据报名者提供的信息加以筛选;在文化志愿者管理方面,可以利用网络围绕文化志愿者招募、志愿者培训以及考核等各个环节进行管理,从而增强文化志愿者管理的便捷性与有效性;在志愿服务方面,可以建立文化志愿者QQ群、MSN、飞信等虚拟空间,使得文化志愿者和志愿组织之间、文化志愿者之间、文化志愿者与服务对象之间能够通畅地交流。总之,建立良好的文化志愿者队伍是开展文化志愿服务的基础,也是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可靠保证。只有加强文化志愿者队伍建设,解决文化志愿者队伍建设过程中的突出矛盾,才能促进文化志愿事业的持续发展,使文化志愿服务更好地满足民众的精神生活需求,进而推动文化志愿队伍的建设与发展。

篇(4)

中图分类号:G251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1.064

图书馆志愿者(Library Volunteer)是不以利益、金钱、扬名为目的,为了知识信息的自由、平等、广泛有序传播而参与图书馆服务或活动进而奉献社会的个人和团体。欧美、加拿大、日本和中国香港、台湾地区图书馆,志愿者活动开展很早,招募工作已经规范化、制度化和常态化,服务内容和管理机制比较成熟。1994年12月5日中国志愿者协会成立,1996年福建省图书馆率先建立图书馆志愿者组织。高校图书馆志愿者活动开展较晚,管理和服务上有很多不足,管理理念和管理机制不成熟。高校图书馆必须借鉴国内外志愿者管理的先进经验,开展志愿者管理机制创新研究。

1 高校图书馆引入志愿者的意义

1.1 促进图书馆建设和发展

图书馆为满足读者需要,不断增加新的服务内容和形式,大部分图书馆人员知识结构单一,在开展专业性较强的活动和讲座时常力不从心;吸收各种专业、能力背景的志愿者参与图书馆服务,扩展服务内容和服务范围,更好地为教学科研服务。

1.2 搭建图书馆与读者双向沟通的桥梁

图书馆通过志愿者搜集读者意见,了解读者需求,扩展服务内容和范围,提高用户对图书馆的认识和充分利用,提升图书馆的社会价值和地位。

1.3 在校风、学风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

志愿者在“奉献他人,提升自己”精神鼓舞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将思想品德教育、知识学习、能力培养融入志愿者活动中。搭建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的桥梁,树立良好的校风和学风。

1.4 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志愿者参与图书馆服务,利用专业和特长发挥作用;锻炼了组织协调能力、社交能力、问题解决能力;通过参与图书馆知识培训,提高搜集信息的能力;促进大学生自身的全面发展和成就感。

2 高校图书馆志愿者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志愿者服务与管理制度不完善

高校图书馆引入志愿者服务较晚,缺乏相关的政策、法规以及规范的服务与管理制度。参照国外相对完善的管理制度,结合各校情况规范完善本校志愿者服务的相关制度,完成《图书馆志愿者管理办法》,明确志愿者的权利和义务,是志愿者活动持续开展的保障。

2.2 岗位设置单调重复

一般是基础服务工作,如馆内向导、日常管理(书刊上架、整理、维护阅览秩序等)居多。缺乏挑战和新内容,无吸引力,志愿者积极性容易降低。

2.3 缺乏评价考核标准

志愿者利用业余时间无偿工作,易出现请假、迟到,人员流动性大,服务质量提高不易。由于活动中缺乏统一考核标准,存在个别志愿者参与活动积极性差,工作质量不能保证的现象。

2.4 激励机制不健全

志愿者服务无偿,但各项激励机制不健全,导致工作积极性减弱、连续性差,最终流失。

3 高校图书馆志愿者管理机制创新

3.1 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美国志愿者组织(VA)于1896年成立,广泛参与到社会福利、文化、教育、体育等多个领域。1973年美国颁布《志愿者服务法》,法国、德国、加拿大、日本等国相继颁布。中国台湾2001年1月20日颁布《志愿者服务法》。我国2006年12月5日颁布《中国注册志愿者管理办法》,开始向志愿者办理志愿者手册,但全国性的志愿者服务立法没有颁布。要使志愿者工作发挥最大效果,必须在招聘、岗位责任制、考勤、奖惩等方面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为图书馆志愿者管理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依据。

3.2 岗位设置多样化、专业化、特色化

第一,图书馆日常工作包括:一般岗位,如清洁、贴书标、书刊上架整理等。还有经过培训的馆内向导馆、电子阅览室管理、数据库监测、文献传递等工作,需要有一定计算机知识,可以选取优秀的学生,通过培训完成。第二,图书馆宣传与资源推广活动。让擅长写作同学参与馆刊编辑排版等工作,参与图书馆宣传工作,参与活动策划。让擅长演讲主持、喜欢读书的同学参与读书节、图书漂流等活动,提供图书推荐的内容和海报制作。发挥退休教师的余热,让他们协助开展专题书展等阅读推广活动,参与图书馆管理服务。第三,文献资源建设。图书馆深入学院在教师学生中建立联系人,作为志愿者义务试用、评价、搜集相关学科的文献资源,为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提建议;根据图书馆的需要定期到图书馆提供专题辅导服务。在校友会中建立联系人作为志愿者,参与、协助文献募捐和图书馆建设基金的募捐工作。

3.3 招募与培训

第一,招募工作有计划和详细的岗位要求。图书馆要通过各种形式招聘志愿者,在学校、图书馆主页、校内通知栏等;明确岗位要求,一般岗位需要人数多,工作时间固定,注意选用不同院系同学;特殊岗位要着重考察专业技能,通过面试、测试等。招聘对象主要是学生、教职工、眷属、校友、社区居民等。申请表登记项目要详细,建立规范化、数字化的志愿者档案。第二,培训工作。在宣讲图书馆文化后,首先是基本素质(时间观念和责任心)培训,其次是图书馆理论知识培训,包括布局、规章制度、业务知识、图书分类等。重视岗前实习,图书馆员对新志愿者进行业务指导,使之尽快熟悉工作。

3.4 定性定量的考核评估

根据《中国志愿者注册管理办法》对志愿者注册、颁发志愿者手册,对从事服务时数进行认定。工作记录:签到、工作内容登记、签离、时间统计等;工作评价(管理人员打分):工作态度、技能(效率)、抽查、质量、工作热情等做出综合评价。通过考核提高志愿者服务热情和质量。

3.5 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

“奉献、友爱、互助、进步”是中国志愿者精神。以无私奉献为主的精神鼓励成为我国志愿者激励的主要方式。为保持志愿服务的长期性和延续性,美国及西方志愿服务较发达的国家不仅注重精神上的鼓励,还认为有特殊形式的物质上的激励。

3.5.1 精神奖励

在图书馆网页设立志愿者服务栏目,宣传志愿者活动。每年召开志愿者表彰大会,颁发证书,联合学生会、共青团委在学校网上公布表彰。

3.5.2 权益激励法

在校团委、学生处、学院等支持下,将考评结果纳入招生就业、评优、评奖学金、入党等。第一,国内各高校为志愿者活动发展创造优良环境,建立激励机制。成都理工大学文法学院将“义工”服务折合为思政课实践学分,将志愿者服务与学分挂钩;南京理工大学规定本科生每年必须干满20个小时义工,才能得到资助和奖学金。学校志愿者活动的制度创新为高校图书馆志愿者服务提供制度保障。第二,从志愿者中推选优秀者到勤工助学岗位。第三,建立志愿者自习区和办公室;为志愿者提供图书馆范围的优惠,如免费使用学习共享空间、借阅证终生使用等。参与图书馆义务服务的教师,图书到馆后通知预留,优先借阅等。

3.5.3 物质激励法

图书馆给予适当活动经费和物质支持:开展联谊活动,提供午餐、交通费、纪念章等奖品。

3.5.4 成就激励法

志愿者利用自身特长,施展才能,参与图书馆服务,锻炼自己;志愿者在接受图书馆技能培训后,学到新知识,增长才干,为读者服务。

高校图书馆引入志愿者,有利于大学生发展完善自我,发挥个性化资源;加强志愿者管理和服务机制,有利于图书馆扩展服务内容、服务范围,促进图书馆工作和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5)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14)01-0014-02

作者简介:裴蕾(1983-),南通市图书馆馆员。

1 我国公共图书馆现有情况

1.1 硬件设施到位与软件服务短板的不匹配

随着社会不断进步,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普及,越来越多的城市图书馆由于馆舍陈旧及电子化设备落后,导致读者结构和年龄层次出现严重倾斜。许多图书馆经保护性和建设性搬迁后,新馆设施等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阅览环境宽敞明亮,购书款项逐年递增,信息化电子化设备紧跟潮流,硬件条件可谓进步不小。但馆舍面积增大,计算机等设备更新换代后,一系列问题随之而来:原有在编人员人手不足以应对现有繁多的工作任务,老馆员年龄偏大对新设备上手较慢。这就造成了一个普遍现象,馆舍面积、环境、设备等各方面硬件设施到位,但为更多年龄层次读者提供多元化服务的软件设施没有得到相应提升。

1.2 义务馆员及志愿者服务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

为缓解公共图书馆人力资源不足,提升图书馆的整体服务质量。目前,公共图书馆引入义工服务已成为一种趋势,很多图书馆招募义务馆员或志愿者一同参与图书馆工作,在缓解正式馆员人手不足和建立读者与正式馆员桥梁方面,的确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普遍存在如下问题:一是组织体系不够健全,大多数义工招募都由办公室负责,但是从招募、培训、考核,普遍没有一个完整的体系,这就影响了义务馆员的服务质量,也缺乏一种凝聚力。二是义务馆员组织定位模糊,有些馆是与当地义工组织联系集中引进团队,有些馆是社会化招聘,既有纯粹的志愿者又具有社团性质,造成许多管理上的问题。三是义务馆员的持久性和积极性不高,这是困扰公共图书馆义务馆员工作开展的主要问题所在。志愿者招募渠道多样,素质良莠不齐,以及难以管理等方面的问题使得此项工作开展往往是虎头蛇尾。

1.3 “文化钟点工”的模式参照

深圳市宝安区通过政府采购文化钟点工形式,为社区居民提供公益文化活动组织与培训服务,开拓了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新渠道。其主要做法是:由区群众艺术馆与文化钟点工签订政府采购合同,提供必需的活动器材,并进行日常考核和管理,定期组织专业培训。文化钟点工每月能领到800~1,000元不等,受聘后的主要工作是在各广场和公园为广大群众自娱自乐的文化活动和街头艺术提供引领服务,为社区居民和外来劳务工提供文艺辅导。以往有些广场舞教学者会向群众收取份子钱,现在由政府统一采购,实现服务全免费,既调动了群众文化开展的积极性,又使政府形象深入人心。深圳宝安区开展文化钟点工服务卓有成效,现已建立多个基层文化服务点,并采购了更多项目,如:广场舞、狮舞、书法等,推公共文化服务向基层沉淀。

2 以政府采购机制为后盾助推公共图书馆文化钟点工服务2.1 义务馆员未成主流模式

在国外有很多公职人员、教授、白领等都是志愿者,节假日、工作之余,都热爱投身义工行列,付出的不仅是爱心和汗水,更付出了不少智慧和专业知识,从而内心充实,精神愉快。在香港、台湾地区,也有不少文化名人是文化义工的一员。

但在内地的公共图书馆,笔者认为目前义务馆员难成主流模式。首先,这是由国情决定的,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且幅员辽阔,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经济发达的地区,志愿者活动就相对发达,人们在拥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之后,都渴望追求精神层面的品质生活。其次,有些单位招募志愿者,却存有一些落后的观念,把志愿者当成免费劳动力,当成苦力。往往提供一些机械、简单的工作,没有吸引力,这就挫伤了许多志愿者的积极性。

2.2 文化钟点工模式推行条件已成熟

文化部印发的《“十二五”时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施纲要》中,明确将逐步建立公共文化服务政府采购制度。保证公共财政对文化建设投入的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提高文化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国家对文化重视程度可见一斑,增加对文化建设资金投入,逐步建立公共文化服务政府采购制度,使得“文化钟点工”模式推行有了理论支持及物质保障。深圳宝安区率先推行“政府采购个人才能”的创新思路,使公共图书馆“文化钟点工”推行也有了可参照依据。另外,各地图书馆“文化义工”、“义务馆员”以及志愿者工作早有试水,累积了一定的经验。

2.3 文化钟点工与文化志愿者相结合应为最佳模式

笔者认为,在当前状况下,“钟点工”与“志愿者”结合应为最佳模式。其具体做法如下:对于图书上架、整理、外借流通等简单易上手的工作,可以在原有社会志愿者、暑期实践学生中挑选累积工作时间长、素质较高者作为第一批“文化钟点工”,签订采购协议并规定试用期。新招募的志愿者按照累积进阶的原则择优挑选,比如统一制作胸卡,以不同的颜色区分,累计完成多少小时为一个阶段,升级胸卡级别,到达某一级别后可予以签订协议;对于有图书馆专业背景或专业才能的,如退休教授、企业中活动策划负责人、图书馆专业毕业生、有计算机专业背景人才的,可酌情直接签订试用协议,他们可以参与社区讲座、读书活动、读者咨询、维护图书馆网站及微博等工作。

篇(6)

首都图书馆是北京市属大型公共图书馆,是一座9.4万平方米的百年老馆。首都图书馆(以下简称首图)自2001年开始开展文化志愿服务, 2006年,注册成为北京市志愿者联合会正式会员,2012年9月,正式成立北京市文化志愿服务中心首都图书馆分中心(以下简称首图分中心)。到如今首图已有15年的志愿服务历练。

首图以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志愿服务理念,以首都图书馆党委为领导,以组织人事部为组织依托,组织开展志愿者活动,促进整个公共文化事业的发展,在人才队伍建设和人力资源保障方面,已逐步建立起一支结构稳定的志愿者服务队伍,作为首图职工队伍的有益补充,打造事业发展的人力资源保障新渠道。2012年首图分中心成立文化志愿之家,建章立制、规范有序组织管理志愿者注册申请、培训预约、项目服务、总结表彰等工作。组建专家、普通、青少年志愿者三类队伍,服务团队累计40余支,注册志愿者累计4000余人,志愿者的身影活跃在图书馆各个岗位,为读者提供多种服务。首图分中心现设有 “心阅书香”助盲有声阅读志愿服务、“语你相通”手语志愿服务、“图书交换”志愿服务、“播撒幸福的种子”讲故事志愿服务、法律咨询志愿服务、成人自助借还设备使用与引导志愿服务、少儿自助借还设备使用与导读志愿服务、会展志愿服务、咨询导航志愿服务等9个特色项目,项目运行良好,各有特色,满足不同群体读者需求。

2 文化志愿服务在队伍建设与管理模式

以首都图书馆为例,我们通过媒体、网络、QQ、微信、现场报名等多种途径招募文化志愿者,志愿者人数累计已达4000多人,其中80%是学生志愿者,志愿者群体涵盖层面还没达到多样化,今后我们会通过更多有效途径深入到社区、机关、工厂、企业,让各个层面、各个群体志愿者加入进来,丰富和覆盖更广泛的志愿者人群;因为志愿群体学生占主体,专家志愿者的参与就显不足,在服务层面上大多还停留在基础的、简单的服务内容上,今后,我们会争取与专业领域合作,把更多专家志愿者纳入到项目中来,打造精湛的专家志愿者团队、精品的志愿服务项目;志愿者团队较为分散,人数众多,多头管理,流动性较强,对志愿者管理工作带来一定难度,今后我们会对精品团队和骨干志愿者加强管理,留住成熟的发展新生的,既保障队伍的稳定又保障队伍的活力。

3 文化志愿服务在服务内容方面的情况

我们根据首图资源和读者需求量身打造九个志愿服务项目,其中“心阅书香”、图书交换、法律咨询、手语服务、“播撒幸福的种子”讲故事等五个项目已发展为精品项目,其余四个项目在内容吸引力设计上稍有欠缺,服务形式较为单一,因此还需在服务内容上精心打磨;九个项目发展不一,有的项目已向纵深和外延上开拓,形成良性健康发展态势,有的项目还在原地踏步,因此服务内容的活力亟待激活;文化志愿服务不仅服务馆内读者,还要带动区县馆、营造人人参与志愿的氛围,因此服务内容不断向外延伸,请进来还要走出去,用多种形式带动志愿服务的发展会是今后首图文化志愿服务不懈的努力方向;服务内容的品牌效应不容忽视,通过参与各种形式的宣传会让更多民众了解志愿服务,产生参与志愿服务的兴趣,用品牌带动全馆志愿服务项目。今后首图文化志愿服务会在打造精品、树立品牌、以点带面上狠下功夫。

4 文化志愿服务在管理机制方面

首图文化志愿服务已形成较为规范和科学的管理机制,理顺了招募、培训、预约、上岗、评价、表彰、激励一套流程,使志愿者管理工作得以顺畅运行。由于志愿者人数众多、分布分散,需要多头管理,给管理带来一定难度。因此今后我们要加强志愿者自治管理,重点培养团队领队组织协调作用、骨干志愿者培育带动新生志愿者的作用,管理职责实行分级管理,最终实现志愿者自治管理格局。

5 文化志愿服务在理论研究方面

当前志愿服务理论研究方面可借鉴的知识很多,专门针对文化志愿服务的专业研究相对较少。首图每年都发表有关文化志愿服务的论文文章,但仍存在一定局限性,研习全局、提纲挈领、有指导性实用性价值的理论研究比较匮乏。还需静心学习、不断取经,让首图的文化志愿服务在理论研究和实践运用上齐头并进,争取走在文化志愿服务的前沿。

6 文化志愿者工作模式的几点设想

1、设立志愿者管理机构,建立文化志愿者之家。

以公共图书馆志愿者管理部为依托,强化志愿者自治机制,配备肯奉献、善管理、能服务、有专长的人员参与志愿之家的管理工作,从招募、培训等环节入手。

2、加强网站、微博、微信、QQ群等网络途径,打造优质高效宣传平台。

通过公共图书馆外网增设宣传途径、加强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及时志愿者服务资讯,不断发挥新媒体资源宣传功能,更好地促进志愿者队伍建设。

3、强化志愿者团队建设,提升文化志愿者队伍水平。

公共图书馆要把发展志愿者团队建设作为组织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积极把团队领队和骨干推荐到志愿者管理岗位,使他们在实践中经受锻炼,增长才干,提升志愿服务水平。

4、完善志愿者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志愿服务流程。

认真落实全国志联和各地志愿者联合会等相关志愿者管理机构的要求,进一步完善本单位的志愿者管理办法,建立志愿岗位的需求、邀约服务、考核与评价系统流程。逐步推行志愿者意外保险制度,加强志愿者安全保障工作。

5、科学设置岗位和服务内容,制定岗位细则。

篇(7)

中图分类号:G2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5)05-0014-02

公共图书馆是社会主流阅读场所。图书馆员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开拓创新,充实图书馆工作的服务内涵。图书馆开展基于志愿服务的图书漂流业务可以提高图书馆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满足社会对文化信息的需求,促进图书馆社会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与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1公共图书馆图书漂流业务的开展

笔者在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检索图书漂流类文献,截至2015年共导出论文187篇,剔除图书简介等失效文献45篇,共检出142篇有关图书漂流的论文,展示了学者们从2001年起到目前的研究现状。文献显示从2007年起,图书漂流作为一项重要的阅读推广活动在学校与社区等公共场所开展起来,发挥了传递知识、传递文明、构造诚信社会的作用。公共图书馆是社会阅读活动的组织者、推广者,是践行社会主流阅读价值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依托的阅读价值观)的主力军。公共图书馆图书漂流业务可以作为民间阅读的依附平台,发挥指导、调节、规范的作用(见图1)。

图1公共图书馆图书漂流志愿服务运行机制

2公共图书馆图书漂流业务的志愿服务机制

服务机制指服务系统的内在联系、功能及运行原理,它包括系统内的规划和目标、策略和措施、激励与评估等因素与范畴。志愿服务机制指自愿、无偿、利他地工作与服务,从而推动人类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的活动组织过程及运行程序。严谨、规范的志愿服务机制可以结合服务项目的特点,为项目提供良好的运营环境、适宜的外部因素,推动项目按其内在的规律合理、规范、科学地发展。

2.1发展规划与目标

2.1.1范围。规划应明确图书漂流志愿服务的社会环境营造,服务机构设置,志愿者素质,志愿团队服务要求,服务技能培训、储备,服务水平的发展程度,年发漂图书数量预算等。

2.1.2目标。基于图书漂流及志愿者服务的公益性质,图书馆应确定“服务社会、提升品质”的工作目标,并主动出击、广泛宣传,寻求政府、媒体及社会各界的支持,为图书馆志愿者工作的开展打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以形成爱读书、好读书的学习氛围。

2.1.3环境。图书馆应规划图书漂流志愿服务软环境与硬环境的布局与运作,为具体业务的开展奠定内部与外部环境基础。国内传递要求加强图书馆之间的业务协作,制订统一的针对漂流图书的策略与步骤,各图书馆有义务对图书漂流提供具体指导及辅助。国际传递寻求图书馆组织之间的合作,为体现文明、追求知识的图书阅读形式提供良好的互助与协商助漂机制。

2.1.4规划。在制订的短期规划与长期规划中,图书漂流业务工作的内容应与阅读推广、导读服务相结合;工作形式应以馆员指导、志愿者操作为原则,发挥图书漂流项目的广泛社会关注度、从而产生最佳的社会效益。随着社会诚信环境的建设,图书馆还应加大自由式图书漂流的开展力度,使读者在享受读书本身带来的乐趣的同时,在传递中体验更多的温馨与浪漫。

2.1.5条例。我国计划颁布《图书漂流志愿服务管理条例》等规范性的法律文件,加强保护志愿者在工作中的权益,完善志愿服务工作的制度建设。条例针对志愿服务培训指导、评估管理、表彰方式、权益保障等进行逐条明示,对图书漂流空间、漂流驿站、漂流图书加工标准、程序等硬件与软件环境工作进行具体规范。

2.2策略与工作措施

2.2.1图书漂流志愿服务的机构设置。图书馆设置图书漂流志愿服务部门及图书馆志愿者协会,分别从业务与人员的角度对常规工作的运行进行管理,科学地设置馆员与志愿者岗位数量及岗位工作内容,并针对在馆内工作、在社会图书漂流驿站工作与在网络平台工作的具体情况,制定岗位责任和任职资格的工作规范制度。

2.2.2志愿者及团队服务的管理与运作。①建立志愿者登记、注册制度和志愿者档案管理制度。②志愿者及其团队的招募、培训、管理、服务、评估环节要规范化、制度化。③区别对待临时志愿者与长期志愿者,为不同素质、条件、愿望的志愿者安排不同的工作内容。④为志愿者提供交通餐饮、医疗保险等保障,以免除志愿者服务的后顾之忧。⑤加强志愿者及其团队的日常管理,推动志愿服务的科学发展,以提高志愿服务的质量。

2.2.3图书漂流业务的工作标准。标准的漂流图书具有漂流书标识(封皮上区别普通图书标志)、漂流号码(漂流书识别码)、漂流书卡(登记投漂人、传漂人接收、放漂图书信息的卡片)、漂流心得册页(撰写阅后札记的空白页)。①制订图书漂流规则标准。自由式图书漂流确定受漂人依漂流号码进行在网站签到制度;导向式图书漂流确定受漂人身份信息登记制度及传漂后向漂流营地或驿站通信告知的义务。②制定漂流营地与漂流驿站的建议标准等文本规定。③制定全国各级图书馆在资源共享、馆际合作基础上统一的图书馆图书漂流业务工作标准。④加强图书漂流业务规范协调的强制性约定及法律文本。

2.2.4图书漂流志愿服务的信息化建设。图书馆可以筹建图书漂流的志愿服务网站,开发图书漂流志愿服务管理系统,对业务工作进行信息化管理。志愿服务网站的设计依据图书漂流业务的特点,既能对漂流图书进行全程追踪、显示,又能成为志愿者网络工作的平台与馆员业务管理的园地。图书漂流志愿服务管理系统是对漂流图书加工、管理、典藏,对志愿者服务、业务评估的图书馆综合业务管理场所,是图书馆内网建设的重要系统。

2.2.5完善回漂图书的管理工作。回漂图书社会性的特点使其成为图书馆重要的馆藏品种。读者参与出版图书的再创造,使图书拥有了史料与文物价值。读者书评可以反映出读者的阅读心理与阅读倾向,价值取向及审美品位。通过对回漂图书的研究,馆员可以掌握读者的阅读动态、阅读内容等,为图书馆开展阅读推广、文献资源建设等工作提供借鉴材料。回收漂流图书机制着重漂流书库建设,使在社会上传递着文明、知识的图书载体有了最终回归的家园。

2.3评价与激励制度

评价与激励制度能调动志愿者从事服务的积极性,使志愿者感受服务的光荣与成就感,能激发志愿者的服务热情,促进志愿服务工作的可持续发展,营造互帮互助的社会氛围。

2.3.1确定服务成果。图书馆结合图书漂流工作的内容、环境、条件等因素,分阶段考核志愿者的服务成果,并通过对一定服务时间内的志愿者服务工作总结,来确定志愿者的服务内容、服务质量。

2.3.2进行服务评价。服务评价是对志愿服务的结果进行绩效评价。所谓绩效评价,不仅评价图书馆提供服务和开展活动质量与效果,还评价图书馆为开展这些服务和活动所配置资源的效率。其参照既定的评价指标,通过严谨的评价程序,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对志愿者的服务成果进行评价。馆员评价着重服务时长、出勤频率、业务素质、工作技能、工作结果等;读者评价着重服务态度、工作热情、协调能力等。评价结果的等级可具体结合志愿者服务工作的环境,工作的技能情况、效益与志愿者自身的素质、兴趣、能力等因素进行考量与裁定,服务评价结果计入志愿者服务档案。

2.3.3展开服务表彰。公共图书馆将表彰优秀志愿者活动制度化,在年度的志愿者活动日举行志愿者表彰大会,并为优秀志愿者颁发证书、奖状、纪念品,进行表彰。这些激励机制也间接促使志愿者服务的图书漂流项目得以快速、持续、有效地开展。

公共图书馆作为社会公益性的文化服务单位,奉行“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宗旨,践行着为社会保存文化遗产,开展社会教育,传递科学情报,开发智力资源,提供休闲空间,并打造社会阅读氛围的职责与担当。在公益服务的统领下,公共图书馆开展奉献爱心、分享快乐的图书漂流志愿服务工作,是公共图书馆踏实工作,创新服务,更深层次发挥职能、作用的需要。

参考文献:

[1][ZK(#]王冬阳.对公共图书馆发展志愿服务的思考[J].公共图书馆,2012(1):48-49.

[2]鲍军生.基于志愿服务的公共图书馆图书漂流常态化分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4(4):108-109.

篇(8)

1 县级图书馆运营管理发展趋势

1.1 县级图书馆特色资源建设

随着普通大众对文化生活的需求的不断提高和我国县级城市的不断发展,县级图书馆在资源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例如在图书馆中有为农民开设的农业图书专栏,有为各地特色文化生活开设的县级文化图书专区等,这些专区的设置丰富了县域民众的文化生活。这些特色图书资源的建立是与我国逐步开放的市场经济分不开的县级特色图书馆资源的设立和县级人民的需求息息相关。

1.2 县级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管理

图书资源的共享是县级图书馆运营管理的重要课题,在资源共享的最初阶段是指图书馆与图书馆之间资源的互相共享。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图书馆之间资源共享的范围不断扩大,包括人力资源的共享、管理方式的共享、网络建设的共享等。各县级图书馆之间的各种资源共享加快了各县级图书馆的建设。

2 县级图书馆运营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传统管理思想束缚县级图书馆管理改革

县级图书馆管理人员受制于传统管理思想的束缚,把图书馆定位于非盈利性的组织,在开支方面比较节俭,无论是在技术还是人员方面都无法满足管理的需要。在人员配备方面,很多工作人员既不是图书管理相关人才也不是信息管理相关人才,员工招聘时存在拉关系走后门的情况,导致一些工作人员在管理上敷衍了事,工作效率低下。在资源配备管理上很多县级图书馆还使用传统的指令模式,以政府的配备为主导,没有充分利用市场的调节作用,而政府在图书资源配备时有时会考虑不周全,这就导致了有些需求很大的书在县级图书馆找不到的情况。

2.2 资金的短缺制约服务水平提高

县级图书馆服务水平主要体现在对图书资源上,而资金是图书资源的保障,很多县级图书馆由于政府预算有限,没有充足的资金提供给图书馆,这就导致了县级图书馆没有足够的资金购买图书,制约了服务水平的提高;在人员管理、技术服务等方面也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例如电子图书资源的建设需要配备大量的电脑,没有资金的保障,现代化图书馆的建设无从谈起。

2.3 县级图书馆服务内容缺乏吸引力

随着县级人民物质文书水平的提高,人们来图书馆的目的已经不仅仅是看书了,例如有的家长那个带孩子来图书馆感受文化的熏陶或来图书馆自己,工作族有时会带着电脑来图书馆查查资料,打打文档等。人们的这些需求对县级图书馆的运营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调查研究发现,县级图书馆除了图书室,并没有为人们设置单独的休息室,即时有,有的也仅仅是摆设,不对普通的民众开放,这就吸引不了人们来图书馆,很多县级图书馆大多时候都没什么人。

2.4 县级图书馆的宣传力度不够

很多民众压根不知道自己县里的图书馆在哪里,跟没有去过图书馆,有的知道有图书馆但是不知道具置在哪,这也是导致县级图书馆人数不多的一个主要原因。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还是县级图书馆的宣传力度不够,很多县级图书馆只有在举办活动时才简单的宣传一下,方式就是横幅宣传,一是宣传力度不够,二是宣传效果不佳。

3 县级图书馆运营管理的建议

3.1 思维导向市场化

县级图书馆要转变传统的管理思维方式,引入市场化的管理理念,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把图书馆的建设看作是一次市场投资,把图书馆的资源逐步向社会各界开放,例如县级图书馆可以借助互联网手段打造电子图书库,民众可以通过互联网来实现对图书资源的查阅;同时,把图书馆的管理工作和文化教育产业结合在一起,例如何以定期举办文化学者讲座,这些讲座可以收取一定的费用用于图书馆的图书购买和人员管理开支等。还可以在图书馆内引入咖啡厅等市场投资,及解决了收入问题,又为市民提供了方便,一举两得。

3.2 拓宽资金来源渠道

首先,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图书馆事业是一项高投入、持续性的公益事业,单一的资金来源渠道常常会让图书馆创办者不堪重负,如前文提到的L社区图书馆,而国内外社区图书馆的建设经验也表明,社会、企业、个人的捐赠是社区图书馆资金的重要来源。这就要求,一方面政府要制定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和市场力量参与其中,如对捐赠的企业减免一定的税收等;另一方面社区图书馆本身要主动吸纳社会资金,改变过去的“等和靠”的筹措资金模式,积极联系各类慈善基金会和当地企业,加强对自身的宣传,呼吁社会共建社区图书馆。

其次,要创建以政府为主体的资金投入模式。目前兰州市很多社区图书馆虽然是公办公助型,但仍然缺少资金,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社区图书馆建设资金并没有纳入到固定的财政投入体系当中,且没有设立专项资金。而民办型社区图书馆由于其创建主体的原因,则更难获得政府的资金投入。针对此,笔者认为,对于公办公助型图书馆,政府应该综合考虑人口结构,统筹规划,整合各类资源,将多个规模小,影响力小的社区图书馆整合成一个辐射面广的社区图书馆,并将其纳入到地方固定财政投入体系当中,保证资金投入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3.3 发掘人力资源,规范图书馆人员管理

一是招募志愿者,一方面,挖掘社区中热爱图书馆事业的退休人士,让他们参与到社区图书馆的日常工作和管理;另一方面,充分利用高校志愿者协会,与志愿者协会建立合作机制,让大学生志愿者负责社区图书馆的各类活动。

二是制定规章制度,规范人员管理。将志愿者纳入到日常的人员管理当中,从而尽可能减少志愿者服务不稳定的现象。

三是加强业务培训,社区图书馆工作一般会涉及专业的图书管理知识,如图书编码、分类等,而工作人员绝大多数都没有图书馆专业背景,因此基本的业务培训十分必要。一方面,可以寻求省、市图书馆的帮助,把社区图书馆管理员培训纳入到培训体系中,确保培训的定期化和长期化,另一方面,工作人员可以通过不定期参观省/市图书馆、各大高校图书馆进行学习。

3.4 开展多元化服务

针对县级图书馆服务缺乏吸引力的问题,笔者认为,应开展各类特色服务并建立服务内容多元化、服务方式多样性的长效机制。具体而言,借鉴民办公助型X社区图书馆的成功经验,一是针对社区居民人口结构开展相应培训活动,如在流动人口比例多的社区开展就业培训,在青少年人口比例多的社区开展“四点半学校”和“书法绘画活动班”等;二是开展各类符合社区居民需求讲座,内容可涉及法律、亲子、心理、育儿、安全等;三是为社区居民提供互动性平台,通过举办读书会、学习角、座谈会、兴趣小组等形式,将志趣相投的社区居民聚集到一起。总之,所有的工作内容都要贯穿社区居民本位的建设服务理念,始终要以社区居民的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参考文献

[1]张兴.我国社区图书馆的建设模式研究[D].河北大学2011.

[2]王瑜.北京城市社区图书馆服务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3.

篇(9)

一、活动目的

坚持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以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为目标,以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美术馆等为平台,稳步推进公共文化设施志愿服务站点建设,广泛吸引志愿者参与文化志愿服务,发展壮大文化志愿服务队伍,践行和宣传志愿精神,推动开展文化惠民活动,为建设文化强市作出积极贡献。

二、活动时间

3月1日—31日。

三、活动内容

各市(区)及市直各文化志愿者服务队牵头组织当地文化志愿者,依托本地文化馆、图书馆、美术馆及博物馆等公共文化设施、深入外来务工人活动员集中的街道(社区)、乡镇(村)、厂矿企业、武警部队、敬老院、残障学校、外来务工人员子弟学校等地开展文艺演出、公益性讲座、培训辅导、读书活动、文体活动、非遗传承等文化志愿服务。

四、具体要求

1、各市(区)及市直文化志愿者服务队要负责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确保活动顺利进行。有条件的市区可吸收社会公益组织、企业资金赞助参与活动,实现双赢局面。同时各地要加强宣传动员,利用新闻媒体和网络平台加强对活动的报道,扩大社会影响,弘扬志愿服务精神。

2、要以群众实际需求为引导,不搞形式主义。活动内容和形式要切合当地实际,多组织开展群众欢迎、百姓需要的文化服务,真正做到服务送上门、真情暖人心。

3、活动期间,各市(区)组织开展的文化志愿服务活动不少于10场,市文化馆、五邑图书馆组织文化志愿活动不少于4场,市美术馆、市博物馆组织活动不少于2场,每场活动动的志愿者应不少于5名。有条件的市区可在服务点悬挂“(***)文化志愿团队”旗帜,穿着统一志愿者服装。

篇(10)

阅读决定着一个民族思维的深度、高度和广度。推广全民阅读活动,努力建设学习型社会,实现全民素质的提高,对整个民族的文明传承和国家教育发展水平、未来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高校图书馆应该在为大学教学科研服务,满足本校师生的学习、科研要求的同时,发挥自身优势,不断创新服务,逐步向社会公众开放,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为推动全民阅读、构建学习型社会发挥积极作用。

一、当前我国全民阅读现状分析

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的第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18至70周岁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4.9%,比2011年的53.9%上升了1.0个百分点;报纸的阅读率为58.2%,比2011年下降了4.9个百分点;期刊阅读率为45.2%,比2011年的41.3%上升了3.9个百分点;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40.3%,比2011年的38.6%上升了1.7个百分点。综合各媒介,阅读率为76.3%,比2011年下降了1.3个百分点。此外,0至17周岁未成年人图书阅读率为77.0%,比2011年的78.6%下降了1.6个百分点。阅读形式的增加也为阅读量的增长贡献了力量,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等形式让阅读变得更加便捷。电子书阅读量增幅较为明显,人均阅读电子书2.35本,比2011年增长了0.93本。不过,74.4%的18至70周岁国民更倾向于“拿一本纸质图书阅读”,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39本,比2011年的4.35本略有上升,说明传统的“读书”仍然得到推崇。

二、新媒体时代高校图书馆的社会责任

教育部2006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指出:“高等学校图书馆是学校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图书馆应尽可能向读者和社区读者开放。”由此可见,高校图书馆不仅要为本校的教学和科研服务,同时它也担负着公共图书馆的社会责任。新浪网与《国际先驱导报》合作做过一次社会调查,大约80%的被调查者认为高校图书馆有义务向社会开放,可见公众对本地区高校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的渴求和对高校图书馆的社会化服务的期盼。

高校图书馆的根本职能是为大学教学科研服务,满足本校师生的学习、科研需求。但很多国家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的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已经实践多年,许多高校图书馆每年坚持在寒暑假举办读书活动,向当地的中小学生开放。我国高校图书馆对社会公众开放也将是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高校图书馆不仅拥有丰富的实体馆藏,还有庞大的虚拟馆藏、音像资料以及各类专业的中外文数据库。高校图书馆丰富的馆藏资源、科研前沿信息以及发达的电子资源,为推动全民阅读提供了良好的客观条件。另外,高校图书馆还拥有素质较高、服务专业的馆员队伍和学术科研队伍,对图书馆馆藏质量、馆藏结构以及管理水平起着重要作用,对推动全民阅读更具有人力资源的专业优势。2012年3月,由110多家图书馆组成的首都图书馆联盟推出的1O项惠民举措中,提出“北大、清华等34所北京高校图书馆逐步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高校图书馆对社会公众开放已经开始。

三、高校图书馆服务社区的发展模式

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开放的过程,否则就会产生不必要矛盾。笔者认为,高校图书馆可以立足服务本校的基本职能,本着就近原则和适度原则,向建设学习型社会、和谐社区拓展,在全民阅读活动中构建“专人负责、适度开放,依靠一支队伍,拓展两个空间,推动三个建设”的服务模式。

(一) “专人负责、适度开放”

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面向社会开放是发展趋势也是社会责任。社会读者的阅读目的、阅读习惯等与校内读者不尽相同,他们的服务、管理,阅读活动的组织、协调等都有鲜明特点。因此在服务全民阅读活动中,需要对此进行专人负责、专人管理。尽管这样可能会占用编制、经费等资源,但就图书馆社会功能的实现来说,“专人负责”是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强服务针对性和提升管理质量的必要举措。

如前所述,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开放的过程,否则就会产生争抢资源、服务定位模糊等不良后果。因此,高校图书馆要本着可承受原则,“适度开放”,逐步积累经验和扩大开放范围,最终达到能开尽开、应开尽开的合理开放状态。从时间上来说,可以选择在周末或小长假期间开展亲子阅读、市民讲堂等活动,在寒暑假期间开展“社会读者月”活动,这样既可以让丰富且闲置的馆藏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使用,又可以避免与本校师生发生资源与设施的使用冲突。

(二) “一支队伍”

“队伍”指的是志愿者队伍,建设并依靠一支有效的志愿者队伍是解决机构和服务人员不足的重要举措。高校图书馆受编制人员及经费限制,本身并不能支撑较大规模和太多的社会活动。这就需要在有限条件下,把喜爱读书、热心公益事业的校园师生、社会读者,通过图书馆这个平台组成志愿者队伍,诸如“图书馆之友”“读者协会”等,在图书馆专门机构和专人领导下为包括社会读者在内的读者和阅读活动服务。目前很多高校图书馆拥有自己的读者协会等组织,但成员主要是本校师生,开展活动也主要是在校园内,下一步应该向社会拓展、聚集社会力量。依靠志愿者队伍一方面可以解决有限资源和大量社会读者需求之间的矛盾,另一方面志愿者本身也是忠实的读者和一支不容忽视的阅读推广力量,是联系高校图书馆和社会读者的桥梁和纽带。同时,高校图书馆还可以积极联合热衷于阅读并积极推动阅读活动的非政府组织,诸如相关阅读引导人和推广人、自发性组织的读书协会和读书沙龙等,通过他们聚合社会需求、推介馆藏资源、塑造高校图书馆的品牌和形象。

(三)“两个空间、三个建设”

所谓“两个空间”是指高校图书馆、社区图书馆(室)等实体空间和网络虚拟空间;“三个建设”是指建设和谐社区、建设学习型社会和建设移动数字图书馆。

1.加强与社区图书馆(室)联合,建设和谐社区

和谐社会是无数和谐社区组成的,和谐社区离不开社区居民素质的提高,全民阅读活动就是建设和谐社区、和谐社会的抓手。另外,高校与所在城市要形成良性互动、为所在城市做出贡献,对周围社区的书香熏陶也是重要方面。如英国不少大学成为当地社会、经济进步的主要推动力量,有的甚至与当地居民融为一体。大学教育应该是养成教育、生活教育和实践教育,我们的高校尤其是高校图书馆,而不应用诸如大学城等建筑人为地与所在地割裂开来。高校图书馆应加强与社区图书馆(室)合作,实现馆际互借、图书资源的流动,支持其建设和发展。高校图书馆还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人才资源优势,积极参与社区教育,开展社区居民阅读活动,帮助社区读者养成运用图书馆的习惯,培养其终身学习的能力,从而为建设和谐社区贡献力量。

2.积极推动全民阅读活动,建设学习型社会

高校图书馆应主动深入社会,在地方政府的主导下联合社会力量如公共图书馆、社区(乡镇)组织、家庭等,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两种方式推动全民阅读活动。“请进来”是指在学校和本馆条件允许情况下,通过举办各种阅读推广活动,如“读书活动月”“暑期阅读比赛”“亲子阅读”“名家讲坛”等吸引社会读者,激发公众的阅读兴趣,提高公众的阅读能力。“走出去”是图书馆以读书服务队等形式走出高校进入社会,流动图书馆等实现图书馆空间的延伸,送书下乡等直接推动全民阅读、支持社会发展。通过因地制宜、形式多样的促进全民阅读活动持续有效的开展,实现“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

3.开展移动阅读服务,建立“无所不在”的服务体系

移动阅读作为数字阅读、全面阅读的深化阅读形式,具备虚拟化、及时性、交互性、便携化、人性化等众多优势,社区图书馆在新的媒体技术条件下,构建移动图书馆平台,扩大读者利用图书馆资源的时空范围,享受图书馆随时随地、无处不在的服务。建设移动数字图书馆就是要把图书馆的各类数据库延伸到各类移动终端设备,让用户可以在移动终端设备上进行检索和查询文献信息,同时可以通过移动终端即时查看正文。

参考文献:

[1] 全国国民阅读调查课题组. 2012年全国国民阅读十大趋势[J].出版发行研究,2013(5):42-46.

[2]朱丹. 全民阅读现状分析与引导途径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1(2):48-51,94.

[3]金雪梅.潜在读者与公共图书馆营销――从社会需求和全民阅读调查结果谈起[J].图书馆杂志,2008(11).

[4]陈喻. 高校图书馆服务社区文化建设研究.江西图书馆学刊,2011(1):99-101.

本文系2012年度石家庄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新形势下社区公益图书馆建设》(编号WH1203)的研究成果之一。

篇(11)

Key words book club; public library; Edmonton; Canada

埃德蒙顿市为加拿大阿尔伯塔省的首府,为该省的第二大城市(仅次于卡尔加里),人口在2014年达877,926[1]。笔者有幸于2014年下半年在此访学半年,作为读者积极参与了埃德蒙顿公共图书馆(Edmonton Public Library,EPL)所举办的各种项目,体会了图书馆读书会取得的非凡成就。

1 EPL简介

EPL于2014年6月28日被美国《图书馆期刊杂志》(Library Journal Magazine)和盖尔?圣智学习出版公司(Gale Cengage Learning)命名为“2014年度图书馆”(2014 Library of the Year),这是第一次由美国以外的图书馆获此殊荣[2]。

EPL给人最为深刻的印象不在于它的馆舍与馆藏,而在于所有成员对于图书馆服务推广的用心与行动。为了实践“我们在你家附近”的理念,除了位于市中心的总馆,还有17个分馆散布在城市的各个角落,基本实现几个街区就有一个图书馆。每个分馆基本只有一层馆舍,面积不大,但总馆有的服务分馆都有。其中一个分馆就设置在这座城市最大的大学――阿尔伯塔大学的一个图书馆内,如此结合,也可以看出其服务的匠心独具。

所有的落地玻璃窗能看到的仅有一句大大的宣传标语:“图书馆爱好者从不会孤独进入梦乡”(Library lovers never go to bed alone.),“传播思想言论”(Spread the words.),“我们分享故事”(We share stories.),“我们使怪才更时髦”(We make geek chic.),“借阅?我们称之为分享”(Borrowing? We call it sharing.),“一张卡支配所有”(One card to rule them all.),“今天就去获取你的免费借书证”(Get your FREE Library card today.),“节省无数的金钱”(Save a zillion dollars.)等等。其中“今天就去获取你的免费借书证,EPL”(Get your FREE Library card today.EPL)是笔者在这个城市唯一能看到的公共汽车广告。

有时,市里的一些有名收费景点如埃德蒙顿城堡公园(Fort Edmonton Park)等在周末会对公众免费开放,人流会较平时多很多,EPL的工作人员在这一天都会带上他们的宣传手册,在各大免费开放的景点门口设点,给没有办理过图书馆证的居民办理证件,宣传馆里的服务特别是各种项目。

读书会是笔者最感兴趣的项目。EPL举办的与阅读推广相关的项目分“故事时间”(Storytime)和“作者与读者”(Writers and Readers)两大类。“故事时间”各项目参与的分馆很多,举办的次数也多,但由于面向低龄儿童的“故事时间”阅读一般都只是其中一个小小的部分,更多的是分享故事、歌曲、儿童诗歌、做游戏,在游戏中提升这一年龄段儿童的听说理解能力、EPL和多伦多公共图书馆两个馆都将面向低龄儿童的“故事时间”独立成一个项目分类,与读书会的项目独立开,笔者在此仅把归类于“作者与读者”下的且以阅读作为主要活动内容的“成人故事时间”项目作为调查研究对象。“作者与读者”项目分类下,有写作培训、封面设计等项目,这些项目也不作为调查研究对象。在“作者与读者”类目下,且能体现“由一组人参与的互动形态的团体阅读活动”的项目,如明确标示出“book club”、“reading”、“reading club”、“reading circle”等读书会项目,则为此次调查研究对象。

2 对EPL读书会的调查

从2014年10月到2015年1月,在EPL的网站[3]上共列出11个与读书会相关的项目,共34个分馆参与,也就是说共有34个读书会的小项目。我们的调查也以这11个大项目和34个小项目为基础。

2.1 EPL读书会项目的总体情况

在所调查的11个大项目和34个小项目中有4个大项目、13个小项目是面向青少年及儿童的,比例分别为36.36%、38.24%;面向成人的共有7个大项目、21个小项目,比例分别为63.64%、61.76%。

在11个大项目中分馆参与最多的是“读书会”项目,共有13个分馆参与,也就是说由13个小项目组成。再次是“阅读知己”项目和“志愿者学院读书会”两个项目,均有5个分馆参与,也就是说均由5个小项目组成;“阅读知己志愿者”、“阅读现实读书会”、“成人故事时间”等则均有2个分馆参与,也就是说均由2个小项目组成;“图书朋克读书会”、“开放的读书会”、“阅读分析和讨论读书会”、“英语学习者读书会”4个大项目均只有1个分馆进行。

在11个大项目中,EPL的中心馆参与的只有3个大项目,比例仅为27.27%。

2.2 EPL读书会项目参与人数与注册要求情况

2.2.1 RPL读书会项目参与人数限制情况

在所调查的34个读书会小项目中,没有对参与人数进行限制的项目只有7个,比例为20.59%。限制参与人数的项目每次参与人数均在20人以内,其中每次限15人的项目最多,有10个,比例为29.41%;每次限12人的项目次之,有7个,比例为20.59%;每次限20人的项目有5个,比例为14.71%;每次限10人的项目有3个,比例为8.82%;每次限8人和13人的项目均只有1个(见表2)。

2.2.2 EPL读书会项目的注册要求情况

在所调查的34个读书会小项目中,明确不需要注册,可以随意参与的项目超过半数,共有19个,比例为55.88%。需要预先注册,且在线注册或者电话注册均可的项目有8个,比例为23.53%;不提供在线注册,只能电话注册的项目有7个,比例为20.59%(表3)。

“成为阅读知己志愿者”及“志愿者学院读书会”两个大项目的7个小项目均不提供在线注册,而“阅读知己”项目的5个小项目则在线注册或者电话注册均可。

2.3 EPL读书会项目的时间分布情况

2.3.1 EPL读书会项目进行的频次情况

在EPL读书会项目中,举行频次最高的是每周举办3次,有1小项目,为白泥十字路口分馆(Whitemud Crossing Branch)的“志愿者学院读书会”项目,在2015年1月13日~2015年6月11日期间,每个星期的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的晚上6:30举办。每周举办2次的也只有1个小项目,是白泥十字路口分馆的“阅读知己”项目。在2015年2月24日~2015年3月26日期间,每个星期二、星期四的下午4:30举办。在一段时间内,每周举办1次的小项目共有8个,比例为23.53%,如米尔?伍德兹分馆(Mill Woods Branch)的“阅读知己”项目在2015年2月24日~2015年3月24日期间,每个星期二下午4:30举办。每周举办1次的8个小项目全部为“阅读知己”及“志愿者学院读书会”两个大项目中的项目。每月举办2次的小项目共有7个,比例为20.59%,如洛伊丝?荷尔图书馆(Lois Hole Library)的“读书会”项目在每个月的第二个星期三的下午2点和第四个星期四的晚上7:00各举办一次。每个月举办2次的7个小项目全部为“读书会”及“成人故事时间”两个大项目的项目。每月举办1次的小项目共有15个,比例为44.12%,如考尔德分馆(Calder Branch)的“读书会”项目在每个月的第四个星期三的晚上7:00举办一次。“图书朋克读书会”、“推理读书会:调查谋杀和伤害”、“开放的读书会”、“阅读分析和讨论读书会”、“英语学习者读书会”的所有小项目,以及“读书会”项目中的8个小项目,均为每月举办一次,所占比例最高。每季度举办1次的小项目共2个,均为“成为阅读知己志愿者项目”的项目,如白泥十字路口分馆的“成为阅读知己志愿者”项目的分别在2月和4月各举办了冬季会议和春季会议。

2.3.2 EPL读书会项目持续时长情况

所有的EPL读书会项目均明确标示出每次读书会持续的时长。在34个调查的小项目中,持续时长最长的是120分钟,只有EPL中心馆举办的“英语学习者读书会”一个小项目。持续时长小于1个小时的项目均为“成人故事时间”这个大项目的项目,考尔德分馆的“成人故事时间”项目持续30分钟,而卡索尔?唐斯分馆(Castle Downs Branch)的“成人故事时间”项目持续45分钟。持续时长60分钟的小项目共有25个,比例最高,为73.53%。持续时长90分钟的小项目则有6个,比例次之,为17.65%(见表5)。

3 EPL读书会项目实施的经验分析

3.1 中心馆与其他分馆共同承担相应的读书会项目

包括中心馆在内,EPL共有18个分馆,所调查的34个读书会小项目由15个分馆分别主持进行,参与率为83.33%。而进行读书会项目最多的并不是位于市中心的中心馆的斯坦利?阿尔伯特?米尔纳图书馆(Stanley A. Milner Library),而是白泥十字路口分馆,开展了“成为阅读知己志愿者”、“推理读书会:调查谋杀和伤害”、“开放的读书会”、“阅读现实读书会”、“阅读知己”、“志愿者学院读书会”等6个读书会项目。笔者曾参与了白泥十字路口分馆组织的其中一个项目,这个分馆位于埃德蒙顿市中心较远的南部商业和住宅较为集中的地区,馆舍并不大,只有一层,但内部设有一个不小且舒适的项目空间,交通便利,周围的居民参与热情很高,他们不必再到远在市中心的中心馆参与同类型的项目。斯坦利?阿尔伯特?米尔纳图书馆参与主持的读书会项目有3个,分别为“读书会”、“志愿者学院读书会”、“英语学习者读书会”。

举办读书会项目的分馆基本遍布在这个城市的居民集中的每个区域,这种做法的好处是不言而喻的,既能充分调动各分馆图书馆工作人员主持开展各种读书会项目的积极性,同时也实践了读书会项目“在你家附近”的理念,让每一个爱好读书且愿意与人分享的读者都能方便地加入到读书会项目的活动中来。

3.2 志愿者的参与

在所调查的11个大项目中,有“成为阅读知己志愿者”、“阅读知己”、“志愿者学院读书会”3个大项目,共12个小项目。其中“成为阅读知己志愿者”和“阅读知己”是配套的。

3.2.1 “阅读知己”的运作模式[4]

“阅读知己”是一个由13~17岁的初高中学生和2~4年级的学龄儿童组成的进行一对一阅读及游戏的项目,身为志愿者的初高中学生将对自己服务的学龄儿童的阅读提供热情的指导。

并不是所有的初高中生都能成为“阅读知己”项目的志愿者。要成为这一项目志愿者,这个中学生必须是热爱读书的,有和孩子们互动或者为孩子们提供帮助的经验和渴望,有出色的沟通能力及英语表达能力,有耐心、热心和激励的态度,同时还要有团队工作和与青少年伙伴们合作的意愿。

申请成为“阅读知己”的志愿者首先必须由推荐人填写递交一份推荐表。推荐人不能是自己的家人或朋友,必须是成年人,可以是你的老师、教练、青年组织的领导或者是认识你的专业人士。推荐表包括以下内容:自己认识申请人多久以及认识的程度;你认为申请人将为此项目带来怎样的才能及态度;你感觉申请人的特长都有哪些(这些可以是学业技能或社交技能);申请人都有哪些局限或者缺点;出勤率、准时、可靠方面的一些问题;你对申请人作为学龄儿童的模范的建议都有哪些;“阅读知己”项目要求出色的英文读写能力,请评价申请者在这些领域的娴熟度如何[5]。这些资料将有助于负责项目的馆员在青少年和“小知己”之间创建更积极乐观的配对。

其次,“阅读知己”项目的志愿者在参加培训时还必须提交自己父母或监护人签署的同意书,证明其已经阅读并了解他/她的小孩已经和EPL签署了《志愿者协议》[6]。

最后,“阅读知己”项目的志愿者必须参加定向的培训,也就是参加“成为阅读知己志愿者”项目。通过此项目的培训,EPL进一步考察“阅读知己”项目志愿者申请者是否能成为小知己伙伴的一个好的模范,是否能有效地提升小知己伙伴的阅读、读写能力和对话能力。

EPL也通过“成为阅读知己项目志愿者”和“阅读知己”两个项目,为13~17岁的初高中学生提供了一次有趣且极具意义的图书馆经历,进一步体验阅读的魅力,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同时也为这些志愿者提供了进一步提升其指导技巧的机会[4]。

3.2.2 “志愿者学院读书会”的运作模式

“志愿者学院读书会”项目是EPL和当地的“志愿者学院”(Frontier College)合作的一个读书会项目。

“志愿者学院”是加拿大一个全国性的读写组织机构,成立于1899,致力于提升加拿大人的读写能力,这一目标的实现是加入该组织数以千计的志愿者共同去完成的[7-8]。“志愿者学院”在阿尔伯塔省也有久远的历史,可追溯到1907年。在埃德蒙顿,“志愿者学院”为他们举办或参与的项目招募志愿者,经过他们的筛选和培训之后,志愿者才能进入社区服务。

“志愿者学院读书会”项目跟“阅读知己”项目一样,每一个服务团队由一个志愿者和一个6岁以上的学龄儿童组成,主要帮助孩子们提高读写和玩游戏、讲故事的能力。由于合作者“志愿者学院”负责项目中所有志愿者的筛选与培训,所以EPL不再为此项目举办类似“成为阅读知己项目志愿者”的培训,参与此项目的EPL各分馆则提供一个免费的场地,向到馆的参观者和图书馆网站的访问者宣传项目,以及向参与项目的学习者和他们的家人提供免费借书证[9]。同时,参与项目的志愿者也不再局限于13~17岁的初高中学生,而是可以来自各个年龄层。

“阅读知己”项目和“志愿者学院读书会”项目都是通过志愿者的参与,实现一对一的服务,提高学龄儿童的读写能力及阅读兴趣。虽然分别只有5个分馆参与,也就是仅有10个小项目,但是这两大项目的举办频次是所有项目中最高的,每周3次、每周2次、每周1次的所有小项目全部来自这两大项目。从中也可以看到EPL对学龄儿童的阅读推广的重视。

3.3 可随意参加没有注册要求的项目

在调查的34个读书会的小项目中,在网页上注明可随意参加、没有注册要求的项目有19个,超过了半数。面向成人的7个大项目、21个小项目中,只有卡索尔?唐斯分馆等3个分馆的“读书会”小项目是需要注册的,其他18个小项目均无需预先注册。

笔者在访学期间曾参加了几次无需注册的成人读书会项目。参与的读者只需要在第一次参加的时候填写一份较详细的个人资料,其他时候都只需签一个自己的名字,就可尽情参与讨论,读者参与的积极性明显还是比需要注册项目高很多。

读书会项目的进行大多是在各分馆的室内项目间进行,所以人数是有限制的,基本都在20人以下。既有人数限制,又无需预先注册的项目实行的是先到先参与的规则。8~20人的参与人数,能让各项目主持的馆员充分照顾到每一个参与项目的读者,让他们能充分发表自己对图书的看法,获得更好的效果。

而面向青少年及儿童的4个大项目、13个小项目中,只有“图书朋克读书会”一个项目是无需注册的。成为“阅读知己志愿者”、“阅读知己”、“志愿者学院读书会”三个项目,因为涉及到志愿者人数的安排及一对一阅读伙伴的配对,需要参与的志愿者及学龄儿童提前提供相应的表格资料及参与确认,所以均需提前注册。另一方面,青少年及学龄儿童参与读书会项目的积极性比成人读者更高,如果随意参加,往往会大大超员,需要通过注册的措施避免超员现象的出现。

3.4 重视提高新移民英语阅读能力

由于阿尔伯塔省的石油经济的兴起,吸引了大量的非英语移民从世界各地移居到它的省府所在的埃德蒙顿市。EPL重视这些新移民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除了每周举办多次的“英语会话圈”(English Conversation Circle)项目为提高新移民的英语听说能力服务,还特别在读书会项目中开辟了“英语学习者读书会”项目,每月举办一次,每次持续2小时,是EPL所举办的读书会项目中持续时间最长的。参与的读者为了在项目中用英语说出自己对所讨论的图书的看法,必须在前一个月内,认真地对讨论的图书进行通篇阅读。同时还能通过在项目中倾听来自世界各地的读者以及主持馆员阅读读书的不同见解,使自身的英语表达能力、听力能力、阅读能力得到提升。

多伦多公共图书馆读书会项目对新移民的阅读推广的重视更多的是体现在对新移民本身的语言文化上的尊重,专门为他们举办了“粤语读书会”、“普通话读书会”、“西班牙语读书会”等。EPL读书会项目则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如何提升新移民的英语阅读能力上,以更好地融入加拿大的语言环境中。

3.5 频次高且时间安排全部常态化

相比笔者后面到访的多伦多公共图书馆进行的读书会项目,EPL的读书会项目从名称形式、内容形式来看,类型不多,但是它胜在频次高,而且时间安排全部常态化。

在所调查的34个小项目中,每周至少举办1次的共有10个,比例已达29.41%。每月至少举办1次的则共有32个,比例高达94.12%。34个小项目的时间安排全部实现常态化,读书爱好者根本不需要特别记忆,参加读书会极容易形成一种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