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歌颂党的诗歌大全11篇

时间:2022-12-17 14:04:34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歌颂党的诗歌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歌颂党的诗歌

篇(1)

自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世界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历史的巨轮将手工生产为主的生产力丢进了垃圾箱,机器大生产成为现在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柱。作为机器大生产的副作用,环境问题应运而生。我们不能否认在工业革命以前也存在环境问题,但是工业革命之后,环境问题的大爆发确是不容置疑的事实。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作为快速发展的代价,环境也在日益恶化。由于环境问题引发后果的隐蔽性,仅依靠损害后果引起的损害赔偿之诉进行救济,不仅不能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而且严重损害了国家、社会的长久利益,从维护国家、社会、团体以及个人的合法权益的角度出发,越早的进行维权越有利于防止损害的扩大,环境公益诉讼应运而生。

一、环境公益诉讼概说

环境公益诉讼,作为“现代型诉讼”的一种 ,我国很多学者试图界定其范围:有学者认为,环境侵权纠纷不同于一般的民事纠纷,不仅纠纷原因具有复杂性,而且所侵害的利益具有明显的公益性,环境公益诉讼即是一种具有公益性的环境侵权纠纷引起的诉讼;有学者认为,环境公益诉讼是指社会成员,包括公民、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依据法律的特别规定,在环境受到或可能受到污染和破坏的情形下,为维护环境公共利益不受损害,针对有关民事主体或行政机关而向法院提起诉讼的制度 ;有学者认为,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是指为直接维护环境公益,任何公民或团体依法对侵害环境公益者提起诉讼,要求人民法院对环境公益予以救济的法律制度 ;还有的学者认为,为了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免受污染和破坏,与案件诉讼请求没有法定利害关系的单位和个人,依法对污染破坏环境与自然资源者、违法或者不履行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定职责的行政机关提起的诉讼,包括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和环境行政公益诉讼。 综观以上各家观点,基本上是从环境公益诉讼的公益性和当事人选择的角度进行定义。有些观点对环境公益诉讼的性质进行了判定,有些观点则没有。

正如法偐所说:“没有纠纷就没有诉讼。”“没有诉讼就没有当事人。”因此,笔者认为,对环境公益诉讼的界定,应当首先对其性质作出判定。如上文所述的各家观点,对环境公益诉讼性质的基本争议为:环境公益诉讼是民事诉讼还是行政诉讼,或者其他类型诉讼?对此笔者作出如下分析:

(一)从行政诉讼的性质来看

行政诉讼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向人民法院请求司法保护,人民法院通过对被诉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查,从而解决特定范围内行政争议的活动。其特征为:行政诉讼的原告为行政相对人,被告为作出具体行为的行政机关,请求法院裁判的内容是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结合环境公益诉讼来看,其被告必定不仅仅是行政机关这个单一的主体,也包括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等;其裁判内容也必然不仅仅是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问题。就以上两点,就否认了环境公益诉讼的性质为行政诉讼。

(二)从民事诉讼的性质来看

民事诉讼是指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其他组织之间以及他们相互之间因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提起的诉讼。或者说,民事诉讼是指人民法院、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在审理民事案件的过程中,所进行的各种诉讼活动以及由这些活动所产生的各种关系的总和。民事诉讼较其他诉讼的特征为当事人双方地位的平等性,民事诉讼是解决私权引起的纠纷。

环境公益诉讼本质上应当属于一种侵权行为,侵犯了国家及相关人员的财产权、人身权。环境污染易造成相关区域的人员健康权受损这是不容置疑的,而现实的案例表明,环境污染造成粮食减产等财产损失也是所见不鲜的。环境污染的治理,多由国家来进行处理,而处理费用的埋单,常常只能由国家独自尴尬的承受,这是国家财产受损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环境的污染,本身是对国家资源的一种侵害。笔者认为,环境公益诉讼中,作为受损者的人作为民法上的主体,即作为普通的民事侵权之诉的主体是没有疑义的,而国家在此处,应当认为是一种特殊的民法主体。

(三)从环境犯罪刑事诉讼的性质看

环境犯罪是指自然人或非自然人主体,故意、过失或无过失实施的污染大气、水、土壤或者破坏土地、森林、草原、珍惜濒危动物等生态环境和生活环境,是有现实危害性或实际危害结果的作为或不作为的行为。 我国立法尚未对环境污染作出特定的刑法上的规定,但是在日本已经将环境犯罪作为独立的罪名进行规制,这对我国环境公益诉讼也必然是有一定的启示的。

综上所述,环境公益诉讼的性质既不是行政诉讼也不是刑事诉讼,而是民事诉讼范畴中的侵权之诉,是区别于普通环境侵权诉讼的特殊侵权之诉,其诉讼主体范围必然与普通环境侵权诉讼相区别。

二、我国对环境公益诉讼当事人适格的基本观点

基于对环境公益诉讼性质认识的不同,我国学界对环境公益诉讼当事人的种类也有不同的观点,总的有如下几种观点:

(一)检察院

检察院作为原告这一观点几乎在任何有关环境公益诉讼的当事人的讨论中都会被提出。有些学者认为基于检察院的国家机关的性质,具有对有关公共利益进行诉讼的原告资格。相反观点则认为,作为法律上的直接利害关系,检察机关是不具有的,而作为适格的原告,检察院是缺乏相应的资格的,但是为了诉讼便利,应当将检察院作为适格的原告予以对待。

(二)环境侵权行为的受害人

直接受害人是最早的能够引起环境侵权诉讼的主体,但能否成为具有公益性质的环境公益诉讼的提出主体,这还是有争议的。由于受害人提出诉讼的目的是为了维护本人的私权,且没有对公共利益进行管理之意思,所以有学者认为将其作为环境公益诉讼的主体是不合理的。

(三)行政机关

如笔者在上文中对环境公益诉讼的性质进行判定一样,行政机关作为环境公益诉讼适格的原告必然会带来行政行为的不安定的后果,从行政行为确定性、稳定性的角度来说,由行政机关提起环境公益诉讼可能造成两造的权利的失衡,不利于在公平正义的环境下展开攻击防御,作为被告的诉讼权益时极易受侵害的,故笔者并不赞同将行政机关作为适格的原告对待。

(四)社会团体

这里的社会团体主要是指将保护环境以及环境公益作为自身设立的目标、依据或者宗旨的环境保护组织团体。这种组织团体对环保宣传、环境维护方面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这类似于英美法的专家证人制度中出现的职业证人,由于其专业性和极端性,对于公平诉讼是不利的。

三、实证上的环境公益诉讼当事人适格

所谓当事人适格,是指对于作为诉讼标的之特定的权利或法律关系,可以作为当事人来进行诉讼、要求本案判决之资格。具有该资格之人的权能,被称为诉讼实施权。具有这种资格或权能之人,被称为正当当事人。环境公益诉讼,应当包含在环境侵权诉讼之中,属于给付之诉,其诉讼标的应当为对环境破坏主体的损害赔偿请求权和停止侵害请求权。由该诉讼标的来确定适格的当事人,可以做出一下分析:

(一)作为请求权基础的法律关系的权利主体或者管理人

环境公益诉讼侵犯的权利从最小的请求来看,应当为作为人身权的生命权和健康权,作为财产权的损害赔偿请求权,而损害赔偿请求权的基础又是物权上的损害赔偿请求权。作为生命权与健康权的受害主体以及作为私权的所有权的主体一般容易确认,作为财产权,有明确的所有人的情况也是容易确认,而管理者的确认却难以确定。因环境污染引起侵权的长期性与隐蔽性,管理者与管理物的分离性,常常会出现管理者忽视管理物在污染环境下质的变异,更甚者,管理者不明确的情况下,管理物的情况更加无人问津。因此,确定的受害人、所有人、管理人将是案件适格当事人确定的标准之一。

(二)作为公益诉讼的原告方

环境公益诉讼应当归属于环境侵权诉讼,是环境侵权诉讼殊的一种情形,以侵犯的法益具有公益性而与一般环境侵权引起的诉讼相区别。作为公益诉讼的原告方必然需要有管理公共法益的职能,或者是能够代表国家对侵犯公共法益的行为进行追诉的职能。这就将上文说的由请求权为基础确定的主体范围缩小,并不是所有因环境侵权引起的诉讼主体都能提起环境公益诉讼,只有具有管理公共法益职能且能够代表国家对侵犯国家公益的行为提前诉讼的主体才能提起环境公益诉讼。

四、实践上的环境公益诉讼当事人适格

法律的生命从来不在逻辑而在于经验。理论的逻辑再完美,不能化为实践的经验的东西,其理论必然是残缺的。实证法上的当事人适格将环境公益诉讼主体圈定在因侵犯环境公共法益的受害者、所有人、管理人中具有管理公共事务,维护公共法益资格的主体上。就此对现今提出的环境公益诉讼的候选,检察院、受害人、行政机关、社会团体进行分析,从实践的可操作性上来讲,可以做出如下分析:

检察院作为国家利益的在司法上的代言人,对因环境侵权引起的国家财产的损失有权提起诉讼,该诉讼以民事主体的资格提出,其在实体法上应当视为国家财产权的代言人。

行政机关以及社会团体可以成为检察院提起诉讼的有力支持。行政机关在执行行政行为时,对可能引起环境公益诉讼的情形应当进行审查,提取证据,如果认为符合环境公益诉讼的情形,可以提请检察院进行审核,由检察院决定是否提起环境公益诉讼。

篇(2)

第一眼瞅见陆三金,大部分观众会联想到电影版《失恋33天》里怒甩黄小仙的“前男友”。但自从看过怂贱欠的陆三金,“前男友”的影子早已被这个呆萌与责任感十足的男人取代了。

在郭京飞的完美演绎下,陆三金直戳观众笑点,他的搞笑神情不但获得了“表情帝”的称号,还被观众们疯狂再创作。网络惊现各种或萌或呆或帅或谐的陆三金形象,令郭京飞的粉丝大呼:“陆三金被玩坏了!”当家的也跟着乐在其中,不定期把这些“伟大的艺术品”集体po上微博,一并道谢。可见现实中的郭京飞和陆三金一样,都是敢玩敢乐敢拿自己开涮的铁血真汉子。据统计,陆三金是除暴力loli吕青橙之外人气最高的角色,可见其魅力。

利索的嘴皮子、讲大道理时义正辞严的严谨劲儿、转瞬便贼兮兮的表情,都是陆三金“得圣宠”的缘由,而他上乘的表演功力可都是多年积累下来的!郭京飞不但是个演员,而且是练就了一身扎实舞台基本功的优秀话剧演员。“很多人说我们的台词很生活,这和我以往演的话剧有很多相似之处。实际上,这种生活化是我们追求的,经过艺术处理让台词风格达到放松的状态。”所以你几乎看不出他“表演”的痕迹,因为镜头里的郭京飞就是陆三金。

量身打造陆三金

2000年,郭京飞顺利考入了上海戏剧学院表演专业,从千禧年的那一刻起,打小做演员梦的郭京飞正式踏进了戏剧艺术的殿堂。毕业以后郭京飞进入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成了一名专业演员,幸运的他不仅没有跑过龙套,而且当的全是男主角。短短五年之内,郭京飞主演了《和空姐同居的日子》、《武林外传》、《罗密欧与祝英台》、《鹿鼎记》等十几部话剧大作,无论演技还是经验都得到了极大的磨练。

因为有着《鹿鼎记》、《武林外传》等多部话剧的合作基础,郭京飞与宁财神非常熟悉,所以当宁财神决定做《龙门镖局》时,郭京飞很自然地应邀出演了。“陆三金是宁财神为我量身打造的。而且,镖局里的大部分演员都和宁财神有过合作,所以几乎所有角色都是量身打造。”

陆三金有着小人物的幽默与智慧,也有男人特有的担当和责任感,这样的形象与郭京飞此前在话剧舞台扮演的韦小宝(《鹿鼎记》)和莫小宝(《武林外传》)都有相似之处。这些舞台角色或许就是宁财神“量身打造陆三金”的根据,而郭京飞显然也没想着要刻意在镜头里换种表演风格,所以默许了这种“打造”。“每个角色都会有类似的东西,而这些东西一定是和演员的特点相关的,这不能逃避。所以我在创作时,就按照剧本的要求,剧本怎么写的就怎么演。而且陆三金帅,又有责任感,比较胆小,还挺欠儿,这些都是我喜欢的。”

篇(3)

当我等待着推开明亮的玻璃门当我站在货架前准备一天的工作

我的心情便笼罩着一层扎实的喜悦

当我亲手擦试着每一件商品,便如同抚摸着婴儿的皮肤

当我检查每一个角落,便如同寻找散落的珍珠

当我打开微机,凝视着那跳跃的数字

当我迎来第一位顾客

送上一句“早晨好!”……我便由衷地感到了踏实

当同事们用亲切的目光相互问侯

当听到店长那充满鼓励的话语

当我们检查自身的仪态

当我们的准备一切就绪……,我便迎接着美丽一天的开始

当顾客变得川流不息

当卖场里充满忙碌的气息

当我拂拭掉脸上的汗水

当颤微微的老人说:“孩子,谢谢你!……”

我便自豪,我属于这个集体

当送走最后一位顾客

当洗净地面的最后一点污渍

我向店长提出我的建议

我是超市的一员

我为超市出策献力

当星月挂上枝头,星光洗去我一身疲惫,踏上回家的路途,我充实的一天悄然结束。

也曾经怀揣着梦想上路

也曾经把理想系于飘摇的风筝,而岁月的淘洗

还铅于生活,便是脚踏实地

来到这里,我便喜欢上了你------双益。

篇(4)

其死亡原因经法医病理鉴定为:在经继续检验排除中毒死亡后,可以认定李丙系自身心脏病急性发作导致急性致死性心律失常/或心力衰竭而猝死,属病理性死亡;其临床服用中药之药物反应对其死亡的发生发展具有一定程度诱发作用。

当时,相关部门无法就死者是否是中药中毒死亡作出鉴定,学界对中药难以作出准确的认识。依据当时证据,既不能认定死者是中药中毒死亡,也不能认定其是病理性死亡,对中药药物反应与死亡之间有多大程度诱发作用亦无法界定。死者系三十岁的中青年男子,生前系驾驶员,无证据反映其身体有严重疾病。

案例二:王某某交通肇事案 2009年12月27日傍晚,嫌疑人王某某驾驶小型客车在公路上行驶,车行至一上坡路段时,因对面来车灯照射刺眼,嫌疑人突然发现其行车道前斜躺有一成年人,距离很近,其躲避不及,只能猛打方向,从被害人身上跨骑过去,随后停车查看发现被害人头部出血、口喘酒气,但自称不敢确定是否是自己开车所致,遂驾车离开现场,后被害人死亡在现场。事后略半小时,侦察人员找到嫌疑人并扣押车辆,经痕迹鉴定,其所驾车辆底盘有与柔软物体及纺织物挂擦的痕迹,但未检测到被害人的身体组织成份。事发路段在城郊结合部,案发当晚的略一小时内,也有其他驾驶员路径此地,也曾看见一醉汉在此处活动。嫌疑人自愿认罪,但仍称不能确定是自己车辆撞死了被害人。

案例三:袁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案 2010年7月7日,被害人刘甲在街上被一男子抢夺走手机一部。7月27日公安机关通过线索将使用该手机的周乙带回单位调查,其证实该手机是其从一专门从事手机回收的袁丙处购买,经查袁丙其称该手机是7月初的一天从一专门搞抢盗的孙丁处收购,孙丁告知过自己该手机是其抢夺得来。现孙丁未到案,刘甲未看清抢夺自己的男子。公安机关现以涉嫌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将袁丙抓捕羁押并移送审查。

上述三案,均有证据证实嫌疑人实施了涉案行为,嫌疑人也认罪,且均有明确的被害人,但证据是否达到排除合理怀疑的确然性标准,有不同意见。

一种观点认为,上述案例均有相当证据证实嫌疑人实施了涉案行为,嫌疑人认罪,亦无刑讯逼供等违法取证情形,理应追究嫌疑人刑事责任。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根据刑事诉讼排除合理怀疑的确然性证明标准,上述案例证据未形成锁链,未到达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充分的要求,不能。

根据案情实际,笔者认为:案例一,因受鉴定技术及科学水平的限制,实无法就死者的死因作出明确鉴定,即使依原鉴定载明:“中药之药物反应对其死亡的发生发展具有一定程度诱发作用”之观点,但该一定程度到底有多大的影响,是否具备刑法所要求的因果关系亦无定论。案例二:同样受勘验鉴定结果所限,无法根据现有证据作出唯一结论;案例三:袁丙虽自认明知是他人抢夺赃物,但因涉嫌抢夺之人不到案,现不能确定其收购之物就直接来自他人犯罪所得。故此,上述三案均存在证据瑕疵,如,均存在“无罪风险”。

篇(5)

是啊!泱泱诗国,传承,黄钟大吕,韶乐长鸣。我国是诗的国度,历代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都十分重视和热爱诗歌创作。《诗经》、《楚辞》、《汉乐府》、《唐诗》《宋词》、《元曲》等都是各历史时期的社会思想结晶,也代表了各历史时期的先进文化!

诗词是构建和谐社会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因为,诗词教人养心种德;教人亲民报国;教人奋勇开拓......主席为首的中央政府努力实现从小康走向世界大同的理想,在全球开展和平外交;实行亲民政策,构建和谐社会,这都是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的理念,也是与中国本土文化的融合创新。新儒学从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已成为国际性显学,这标明我国的儒家文化(诗词中蕴涵的传统儒家思想的人文精神)受到全世界的高度重视,中华传统诗词是正在全国及世界复兴的文化工程。

池州市诗联学会就是顺应这一历史潮流在中华诗词学会的大力支持下,在省、市领导的热心关怀下于2007年初成立了。我们镇的诗联爱好者是市诗联学会的一支生力军。从近年发表的作品上来看,我诗友的作品达到了较高的水平,赢得了社会一片赞誉。几年来,我诗友多次积极参加了全国及世界华人诗词大赛,也多人次获得了全国诗词界专家的好评和奖励(获奖诗友如:程高、陈养真、周孔道、胡步云、朱四必、胡万杰、程福星、叶家旺、方新泉、邹义年、周宝乐、王鹏、朱者赤等__按年龄顺序)。

为了弘扬国粹,为了更好的歌颂党和政府为民谋福利的丰功伟绩,为了抒发广大人民群众鼓足干劲奔小康的热情,也为了诗词这朵小花开的更灿烂。我们请求党委政府进一步给予关怀和支持。故作如下申请:

一、请接受我们的聘请,安排镇有关领导担任我们的顾问或名誉站长,以指导我们的诗词创作的方向和内容。

二、请求镇党委政府给予我们安排一间诗词研讨活动的场所和必要的活动经费(两年多来,我镇诗友不断发展壮大,现有二十余人__还将有更多的传统文化爱好者不断加入,已很难集中研讨、酬唱诗词,故我们急需一诗联研讨工作办公室}。

三、请领导主持和组织将诗词与政策宣传联系起来和将诗词与企业联姻,给我们指定创作任务,让我们能够为我镇经济建设和招商引资鼓与呼。

诚如是,则我镇的诗词文化必将与全国的“诗词热”连成一片,得到迅猛的发展。我们将与全国诗友共同将中华诗词这一文化大事业推向一个新的历史高峰。

在这社会飞速发展,国家强盛,人民富裕的今天,我们有信心和决心“超唐越宋”,让这一新的历史时期的诗词文化万古流芳!

此呈

镇党委政府

篇(6)

大概是因为爷爷做私塾先生的缘故,父亲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了我们那一带的文化人。父亲写的一手好毛笔字,当年我们村过春节时全村的春联几乎都是他的作品;父亲还打的一手好算盘,最绝的一招是双手打,打出的结果保证一模一样,不用再打二遍。那时我们兄妹多,爷爷奶奶也都健在,上有老下有小的沉重担子压着年轻的父亲。尽管如此,父亲还是用一种特殊的方式,把他那伟大的父爱春雨般地播洒到我的心灵深处。

我依稀记的,我们家居住的地方应属第一生产队,可当时的大队领导为了强化第二生产队的班子力量,派我父亲去那儿当会计。勤快而负责的父亲很快就把第二生产队原来乱糟糟的账目整理的妥妥帖帖,还协助队长程玉文把原来落后的第二生产队搞得红红火火,一跃由原来的后进典型变为先进集体。这样,父亲便越发地忙,每天都是披星戴月地上班下地,正在上小学的我很少见到父亲的身影。由于那时正是国家经济困难时期,饥饱无常的生活无情地摧残着我的肠胃,可恶的胃病从小就和我如影相随了,我常常喊肚子疼,那是饿的呀。初夏时节,正是枣花儿开的时候,晚饭后,我们兄弟几个常一顺儿地在院子里的枣树下酣然入睡。睡梦中,我常常被一阵轻轻的按摩所惊醒,晚归的父亲正用他那双大手轻轻地按揉着我的胃部,那手柔软而温暖,一下,两下,三下……皎洁的月光从斑驳的枣树枝中透出来,映照着父亲疲倦的脸,小小的我竟也生出一丝感动,让父亲赶快去休息吧。

日月流年,我们都已长大,父亲却渐渐老了,但他对我们的爱却没有随岁月流走一丝一毫。下班归来,我有时学习倦了,有时批改累了,便躺在炕上沉沉地睡去。梦中的我常有一种很舒服的感觉,沉积在肠胃中的液体仿佛都舒展开来,五脏六腑都是那么欢快地流淌着。我努力地睁开眼睛,却见年迈的父亲仍用那双大手给我的胃轻轻按摩。见我醒了,他疼爱地说:“别动,你太累了,我再给你胡拉胡拉。(按摩)” 我赶紧坐起来,让父亲歇歇。我觉得眼中有一种热热的东西直想往外涌,这是多么平凡而又令人感动的父爱啊。

篇(7)

诗歌的“宏大话语”受到拆解是20世o90年代以来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诗歌的个人化、内心化、知识分子化甚至“身体化”①写作进入了诗歌写作。在这样的写作语境下,该怎样谈论有着明显本质主义倾向的政治抒情诗,值得关注。

提起政治抒情诗,多数人都不会陌生。作为中国当代诗歌中最特殊的一类,“政治抒情诗”的提法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尽管它实际出现的时间可以再向前推进到20年代与30年代的“左翼”作家蒋光慈、殷夫等人处。

一般而言,对于第一代政治抒情诗人来说,政治抒情诗主要强调诗的政治性,即在主题上,诗歌必须反映重大历史事件,必须与人民群众,尤其是工农兵相结合,必须表达无产阶级的建设热情与社会主义祖国的伟大成就,必须歌颂党的领导等;艺术风格上,必须明朗纯净,不允许晦涩难懂;对于作家个人来说,他必须融入革命群体之中才是关键的,即如张继红所言,在“人民性”的阶级话语和国家意识形态的双重规约下,“十七年文学”则集中地表达对现代民族国家的想象与建构,并在个人/群体、民族/世界等二元关系中,书写诗人见证、参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国家的主人翁精神②。换言之,第一代政治抒情诗人的任务,是以文字的方式参与到意识形态的阐释之中,诗是意识形态机器上的一颗螺丝钉③,比如郭沫若的《新华颂》、贺敬之的《回延安》、郭小川的《致青年公民》等。这些诗歌曾经轰动一时,因为它们是战歌,是颂歌,是充满建设热情与战斗精神和鼓动性的。

有趣的是,当人们谈论“十七年”期间的政治抒情诗时,谈论的重心往往落在“巨大的热情”“伟大的奉献”等话语上,而非诗的审美特性。笔者认为,这些政治抒情诗实际上并非建立于“诗”,而是建立在异于诗的“其他性”上。

即使是那些被认为“经典”的“十七年”政治抒情诗,依然存在二元对立。比如臧克家的《有的人》,整首诗依然是在好人/坏人、奉献/剥削的二元对立的框架下写作的,只不过情感有所节制而已。“十七年”政治抒情诗为这一状况开了这样一个头。

那么,政治抒情诗是否就已经缺失了诗的价值而难以彰显于当下了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胡丘陵的长诗《2001年,9月11日》和《》可谓给政治抒情诗带来了一股活力。

由于“十七年”政治抒情诗中大量“包罗万象的词”④占据了本来就狭窄拥挤的诗歌公共空间,要打破读者偏见与政治抒情诗自身的局限性,从而写出一种新的,尤其是有一定长度的政治抒情诗是不易的,就连胡丘陵本人也坦言这是一次“精神历险”⑤。但从创作实绩来看,胡丘陵的这次“精神历险”是颇有收获的。

蓝棣之、谢冕等著名学者把胡丘陵称作“第三代政治抒情诗人”的典型代表。胡丘陵擅长写长诗,他的诗紧扣当代生活现实又能超越其中,用诗人的精神观照和关怀现实与历史。《2001年,9月11日》和《》就是其中的代表。

《2001年,9月11日》和《》虽然被定义为政治抒情诗,但由于诗歌本身较长及诗歌具有强烈的历史性和现实性,实际上也是叙事的。与第一代政治抒情诗人所不同的是,胡丘陵这两部长诗的对象要么是媒体的镜像,要么是历史的尘埃,严格来说,胡丘陵并没有亲身经历过与“9・11”。这种“无经历的写作”固然在某种程度上会损害诗歌叙事的真实感,但正是因为这种“缺席的经历”,使胡丘陵能够摆脱僵一些束缚,创作出具有历史意识和人道情怀的诗歌。

不得不说,胡丘陵具有较强的历史意识,这种历史意识主要体现在他的历史参与意识之中。文学与历史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单向对译,而是“通过对这个复杂的文本化世界的阐释,参与历史意义创造的过程,甚至参与对政治话语、权力运作和等级秩序的重新审理”⑥。也就是说,一个具有高度历史意识的诗人在描写历史事件时,并不会把历史当作客观的事件,而是把它当作文本,把历史文本化,这种“文本化”绝不是肆意篡改历史,把历史当作玩具,而是从纷繁复杂的历史中发掘人性共通之处,以一种高度的责任感观照历史。在《2001年,9月11日》中,有这样的诗句:“那股通过卫星传来的浓烟/呛得我喘不过气来/小女孩美妙的琴声/被戛然撞断/老奶奶菜篮里的西红柿/滚落在地/流出血的汁液/……我的那些从海中打捞的整整齐齐的诗句/也被撞倒在海里/东一行,西一行/至今,还不知所经的旅途/到处流浪。”⑦而在《》中则有这样的诗句:“将军们,看着自己精心培养的战士/一个一个长成草/自己的头发、眼睛和心都长出草来/手挽手,走过若尔盖/走过这片世界上最不踏实的土地/以后走什么样的路/都踏实无比了。”⑧

胡丘陵本人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在“9・11”的现场,更不可能看见“老奶奶的菜篮”和听见“小女孩美妙的琴声”,他所了解到的关于“9・11”的一切,都来源于媒体报道,也就是说,胡丘陵诗歌所面对的历史,本身就是文本的。如果诗人用客观的标准处理这些素材,那么诗歌势必会显得幼稚可笑。胡丘陵把目光从宏达的历史事件中移开,利用想象,塑造了在“大历史”背景下受难的普通个体的形象,他似乎并不在意历史事件本身,而在意事件中的人,尤其是没有抵抗能力的鲜活的普通人。

胡丘陵似乎有意在历史文本中重新塑造一个“人”的历史文本,比如上文提到的《》中的诗句。过草地一向被塑造为“艰苦”和“牺牲”的代名词,如果胡丘陵继续以此为写作基点,则难免使诗歌流于重复。好在胡丘陵避开了某些代名词,新写了这一历史文本,用细腻的情感替代了持续的呐喊,既维护了诗歌的想象,写出了独特的历史体验。

伊丽莎白・鲍温在《小说家的技巧》中说:“小说不只是叙述一下人们的经历而已,它还要在经历之外添加一些什么……小说决不是新闻报道,它写的并不是什么耸人听闻的重大事件……小说家的想象力具有一种独特的力量。这种想象力不只能创造,而且能洞见。它是一种强化剂,因之,哪怕是平凡普通的日常事物,一经想象的渲染,也具有了力量和特殊的重要性,变得更加真实,更富于内在的现实性。”⑨

尽管鲍温谈论的是小说,但诗歌的真实亦是如此。对于诗歌,尤其是以历史事件为对象的诗歌来说,想象的真实比起新闻式的真实,更具有艺术的力量。胡丘陵这两部诗的写作,可以说是“想象的胜利”。他完全不拘泥于“客^”,而是尽情发挥想象,构造富于情感的“历史诗句”。《2001年,9月11日》中有这样的诗句:“听一听小珍妮稚嫩的童声/妈妈,我才俯瞰这/美丽的城市/为什么要成为最后的一瞥/妈妈,我要摘取红红的太阳/可太阳,一下子/就倾斜了/太阳好热,我好热/原来不是太阳在燃烧/许多吊灯都成了他的玩具/只是小手/来不及动弹/听一听爱丽丝的电话/‘妈妈,我爱你’/然而,这是最后一次。”⑩想象的小女孩与想象的母亲不一定在灾难的现场,但诗人却把他们放置在了现场,通过与暴力行径的对比,这种女性和孩子的柔情更能唤醒读者内心深处的同情与忧虑,这也就是鲍温所说的“内在的现实性”。

胡丘陵曾说:“诗人必须是人类命运峰值的独行者,但又必须与芸芸众生共享空气、雨露和阳光。诗,永远不能游离于社会之外歌唱。”???从表面上看,胡丘陵要说的似乎是诗歌的社会性和现实性问题,但实际上,他强调的是与芸芸众生的共生性问题,是诗歌的人性问题。在胡丘陵看来,诗歌必须是人性的。

在《2001年,9月11日》中,胡丘陵写道:“如果你感到这寒冷的冬天有些漫长/请用我的诗歌取暖/如果你感到被撞的地球还在疼痛/请用我的诗歌疗伤。”???诗歌能否用于“疗伤”我们并不清楚,但是诗人的人性意识是清晰可见的:“养老院里/一位朝鲜战场短腿的老兵/露出了他一生中,最为灿烂的笑容/另一位曾用机关枪击毙过15名美国大兵的老兵/愤怒地表示/如果需要,他将与50年前的敌人一道/走上反击恐怖的战场。”???昔日因政治原因而枪炮相加的敌人,在胡丘陵的笔下,成了为人类共同利益而奋战的团体,也许在胡丘陵看来,人类的命运本就是一致的,人们只该为共同的敌人而奋战,诗人是关怀人类的。在《》中,胡丘陵写道:“为了这一山石头/两个用不同刺刀刺倒对方的战士/四只鼓胀的眼睛,发现对方是自己的兄弟/一个被抓走的,不得不上战场的哥哥/一个因为哥哥被抓走/毅然上战场为哥哥报仇的弟弟。”???战争中每一个活生生的人都是胡丘陵所同情的,这也是胡丘陵诗歌人性光辉的所在。

胡丘陵好像是一个矿工,坚定地在现实的不完满之中挖掘黄金,并把这些历尽千辛万苦挖掘出来的闪闪发亮的黄金,一个个放到读者的面前,饱含深情地向读者介绍这些小石头的美好与光亮。

从第一代缺乏象征的政治抒情诗到胡丘陵充满历史意识与人性光辉的政治抒情诗,这一类型的诗歌似乎已经走出模式,走向了一个更开放和优秀的未来。但政治抒情诗似乎不易摆脱“主题先行”。创造诗的天然意象,将有助于政治抒情诗的创作与传播,而胡丘陵给出了自己的方法与手段――把历史意识穿政治内容之中,用人性的光辉照亮它们。

注释:

①“身体化”写作实际上一直没有明确的定义。笔者认为,所谓的“身体化”写作主要指的是对女性身体的直接,甚至的描写,比如前段时间在网络上极受欢迎的余秀华的《穿越大半个中国去睡你》。“身体化”写作并不是强调作品中“身体”的在场,因为没有“身体”在场的作品是不存在的。

篇(8)

孙犁的小说一般不具有紧张曲折的故事情节,他着力展示的是人情美。《荷花淀》就是这样,只追求散文式的格调,不追求情节的离奇曲折。作品写的是时期冀中人民的斗争生活。但作者没有正面渲染战争的严酷,而是以轻松明快的笔调,通过对白洋淀妇女由送夫参军到自觉地组织起一支战斗队伍的细致描绘,歌颂了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美丽心灵。小说的线索显豁:一条线索写游击队抗击日寇,一条线索写水生嫂等妇女的成长过程。以“夫妻话别,水生参军――马庄探夫,水上遇敌――与夫巧遇,伏击敌人――胜利归来,感受打算――苦练本领,杀敌立功”组织故事,一切都在柔美的荷花淀里缓缓进行,就像那潺潺的高山流水一样典雅优美。

二、淡化的人物描写

孙犁在写人时通过简洁、富有特征的语言和行动描写,点出人物的神韵,展现其精神世界。在刻画水生嫂时就体现了这点。

她织席子又快又好,可以看出她能干、勤快;丈夫是游击队长、党的负责人,大部分家务劳动得由她承担。她上要侍奉公公,下要养育孩子,是典型的贤妻良母。丈夫工作晚归,她首先“站起来要去端饭”,贤惠体贴;丈夫说要参军,她“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没有直接说她听到丈夫要去参军的心理反应,但是从她“叫苇眉子划破了手”这个细微的动作,表现了她对丈夫的依恋和关心。

当听水生说“会上决定成立一个地区队。我第一个举手报了名”的时候,她低着头说:“你总是很积极的。”这句话交织着含蓄深沉的真挚的感情,既是埋怨、赞许、鼓励,又是自豪。平和的语气中透出她的温和、顺从、贤惠,其中有一丝责怪,更有一z理解与支持。当水生说家里的事要靠她多做一些了,她鼻子有些发酸,心里有些发颤,但并没有哭,只说:“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了。”没有豪言壮语,却深明大义,家里的重担自己去挑,全力支持丈夫参军杀敌,对水生理解、体贴。

丈夫参军,她并没有拖丈夫的后腿。丈夫去做动员工作,她一直“呆呆地坐在院子里等他”,要听听丈夫的“嘱咐”。丈夫说“不要叫敌人汉奸捉活的。捉住了要和他们拼命”。她流着眼泪答应了,这表现了她的忠贞。丈夫参军没几天,她心里思念丈夫,又偷偷和众伙伴去看望丈夫,对丈夫可谓一往情深。小说最后一段,水生嫂们从普通的家庭妇女成长为像丈夫一样的抗日战士。

三、诗意的环境描写

本文中的自然景物描写,充分体现了诗的情调、诗的感情。如:“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万里无云,可是因为在水上,还有些凉风。这风从南面吹过来,从稻秧上苇尖吹过来。水面没有一只船,水像无边的跳荡的水银。”情境和语言的

选择,充满了朴素清新的泥土气息,淡雅疏朗的诗情画意,构成了鲜明生动的意境。就连写战斗,“那一望无边际的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也尽是美的意象。

从以上景物描写可以看出,战争在孙犁笔下,已褪去了它那狰狞的面目,有浓浓的诗情画意。“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这样写不是回避战争,也不是淡化或美化战争,而是通过富有诗情画意的描写,表达对祖国河山的无限热爱,表达对这片土地的崇敬之情。

四、纯朴清新的语言

孙犁小说的语言是散文诗一样的,凝炼、含蓄、优美、生动,融小说、散文、诗歌于一体,具有散文诗式的独特风格。宛如带露沾水的荷花,既有绚丽多姿的风采,又洋溢着沁人心脾的醉人清香。如作品开始描写水生嫂月夜编席的场景,写月亮、院子、苇席、白洋淀和荷叶荷花香,都是那么的轻婉柔美,把读者带入一个清新的语境中。“潮润润”“薄薄”“高高”“轻轻”“密密层层”“扑椤椤”等叠音词的运用,给人以轻缓的节奏美感。“凉爽”“柔滑修长”“跳荡”“很嫩很小”“花香”“烟波”等词语也给人以舒适、光亮的情感体验,使文章语言清丽自然、含蓄隽永、柔婉秀美,富于抒情性。

五、爱是永恒的主题

篇(9)

我始终相信“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在我的语文课堂上我关注每一位学生,总是寻找最佳机会给那些腼腆的孩子不失时机的送上最真诚的赞美,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和老师对他们的关爱。我班有一位男生因家庭较特殊,性格特别内向,成绩虽好,但是从来不敢举手发言,在我的多次鼓励下,还是犹豫不决。终于有一次,在他举棋不定的时候我果断的叫起了他,让他朗读一段课文,他读的那么流畅有感情,我惊异的对他说:“你真是未来的播音员,要不是老师今天狠心把你拽出来,还真把你给埋没了。”班里的孩子也为他鼓起了掌,男孩红着脸有点不好意思。但我感觉他似乎放下了担子轻松了许多。在以后的课堂上正如我料,他逐渐活跃了。

说:言之凿凿,激发想象酝酿爱

小学语文教材文质兼美,是语言文字训练和情感培养的好载体。教师可充分挖掘教材,做到因势利导,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

(一)启发学生感受亲情。我们的教材多方面、多角度反映了父母之恩,譬如《秋天的怀念》这篇课文,因内容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我教学时引导学生感受作者作为儿子对母亲的深切悼念之情以及母亲对儿子那毫不张扬的母爱,并且把握住作者珍惜生命勇于开辟一条走向自己幸福道路的精神。再运用多媒体,发挥音乐对情感的感染作用,播放一首歌颂母爱的抒情音乐《母亲》感染学生,唤醒学生的情感记忆,引导学生畅谈自己与母亲的生活,唤起他们体谅母亲、珍惜母爱的感情。

小学教材中这样的父母还有,如《春蚕》中年年辛劳却无怨无悔的母亲,《钓鱼的启示》中给儿子道德力量的父亲等。只有充分挖掘课文,提高对文中的人性、人生价值的感悟,才能让学生在学习中拥有一颗感恩父母的心。孩子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就会懂得去孝敬父母,懂得真爱。

(二)引导学生理解不同的爱。我们不仅要把学生培养成为有个性的人,还要把学生培养为社会人,教育学生爱社会、爱人民,培养学生博大的心胸和宽广的襟怀。如从《难忘的启蒙》、《画杨桃》等课文感受老师培育之恩;从《她是我的朋友》等课文感受朋友之爱;从《尊严》等课文感受陌生人之情;从《“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理解父母不同形式的爱。通过阅读这些文章,学生对自己、对他人、对人类的了解都会更加深刻,在他们的幼小心灵种下爱的种子,将来一定会去爱自己、爱他人、爱自然、爱社会。

读:书声琅琅,深情朗读品味爱

在语文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在琅琅的读书声中,走进课文,品味语言,和作者的心灵进行直接的对话,充分感悟文章的情感因素,获得思想的启迪。在讲授《鲁本的秘密》一文时,我抓住两处最能体现母子情深的语段引导学生充分地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受小鲁本对母亲的赤子之情。在反复朗读中,学生与作者真正实现了心灵的对话,他们真切地体味到了小鲁本对母亲的一片赤子之情,也深刻地认识到每个孩子都要懂得回报父母的爱。这时我又适时补充了孟郊的《游子吟》,引导学生吟诵这首歌颂母爱的诗歌。学生通过体验性朗读进入这首诗的情境中,深切体味蕴涵于语言文字中的情感,与作者产生心灵共振,情感共鸣。

学:其乐融融,设计活动体验爱

篇(10)

读诵中华经典  开启美好心灵

二、活动负责人:

郭蔚明

三、活动单位:

三明市***区建设小学

四、活动范围:全体学生

五、活动背景:

经典诗文是我国文学宝库的瑰宝,源远流长。它积淀着智慧的结晶,映射着理性的光辉,对于塑造少年儿童的灵魂,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更具有无与伦比的作用。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战略部署,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教育和思想文化领域的目标要求。为深入贯彻落实这一战略目标,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师生人文素养,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我校以被区教育局推荐申报福建省“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试点学校为契机,开展了“读诵中华经典  开启美好心灵”的德育教育活动,可以在学生的心灵中不断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可逐渐培养孩子的仁义敦厚和高尚的人格品德、开启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奠定学生一生中具有高远的智慧和优秀的人格与秉性的基础,让我们的下一代更文雅,更具文化气质,都能生活在真正优质的教育环境里。从而为社会培养出“思想素质过硬,品德高尚,作风优良”的优秀接班人。

    六、活动主要内容:

1.诗词:指现行教材中出现的经典古诗词,包括《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小学生必背古诗文,以及我国其他优秀的经典古诗、词、韵文。

2.经典:不仅包括以上提到的诗词概念,还包括传统意义的儒家文化经典和蒙学读物,如《三字经》、《弟子规》、《百家姓》、《论语 》《农历24节气歌》《中华经典诗文诵读读本》等,也包括当代优秀白话诗歌、散文、童谣等。

七、活动主要做法与措施:

(1)建立一套班子

我校成长了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教导主任,语文教研组长的领导小组,校长负责整个活动的宏观调控和行政指导,分管副校长负责活动的组织实施,教导主任负责古诗诵读技术指导,班主任和语文老师负责活动的具体操作。

(2)抓好两个阵地

 这两个阵地是指校内和校外。校内导读,校外助读,以学校诵读为本,校外诵读为辅。

(3)坚持三条原则

①既重形式又重过程。面向全体学生,坚持全程参与,在背诵古诗文的过程中提高素质,发展能力。

②既速度又求效果。开展古诗文诵读,我们要求三年级以上的学生每周背诵一首古诗,做到厚积薄发。

③既求数量又求质量。正确处理背诵与理解的关系,根据不同年级每学期规定一定量的背诵篇目,但不把背诵古诗转变成学生新的负担。要让学生轻松地背,愉快地记,提高学习古诗的质量。

(4)确保措施

学校要进行专项检查。对各班级开展古诗文诵读活动给予督促、评估,并列入学期考核。

(5)开展五项活动。

我们将通过开展五种形式的活动,提高学生诵读古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学性。

①读古诗

将诵读经典内容列入校本课程阅读内容,各班级语文老师根据学校指定的内容安排学期诵读进度,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内容。一学年开展一次集体诵读中华经典诗文展示活动,评选出优秀班级。

②古诗文图展

一是诗配画,根据诗意进行绘画,并在校刊上展示;二是举办师生古诗文作品展。

 ③唱古诗

由音乐老师负责指导各班级教唱古诗,各年段开展”唱响中华经典”歌咏比赛.

 ④演古诗

以年段为单位,在学校文化艺术节中开展诵读经典综合表演比赛,评选优秀年段。

⑤考古诗

组织诵读经典书法与知识赛,评选优秀选手与优秀班级。

(6)拓展五条途径

①听,即听录音,充分利用红领巾广播站,宣传“读经做人”“读经明理”的观念。广播站将设立“与圣贤交谈”栏目,解读相关经典内容;班级开设“与圣贤为友”栏目等。利用课间、午间休息时间,播放古诗,供学生欣赏。

②看,即通过宣传栏、黑板报、诗文图展等形式,让学生随处可欣赏到古诗佳作名句,在有意无意之中将古诗记住。

③读,每周二、四早上进行专项晨读,每天课前2分钟,午间课前5分钟,组织学生朗读或自由诵读。

④学生在背诵古诗的基础上,讲解古诗的大意和所描绘的形象,讲诵读的感受、心得和体会。

⑤赛,即班级、年级、学校逐层举办古诗诵读比赛。

(7)做到七个落实

① 时间落实

学生每天除了课前2分钟,午间5分钟诵读古诗文,学校每周安排周二、四晨会课由教师指导学生诵读,学校不定期进行检查。

② 辅导落实

各班级的语文教师为该班的法定的诗文诵读辅导教师,帮助学生弄懂诗文的读音、大意、意境。

③ 内容落实

本学期学生可根据学校提供的教材《中华经典诗文诵读读本》,根据划分的内容进行每天读,每周背一首,并收集自己喜欢背诵的文言文。

④ 任务落实

校长负责整个活动的宏观调控和行政指导,分管副校长负责活动的组织实施,教导主任负责古诗诵读的技术指导,班主任和语文教师负责活动的具体操作。

 ⑤ 管理落实

对古诗诵读活动的规划,发动、宣传、操作、考核等各个环节都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在检查方面,按学生自查,小组长检查、教师复查、学校抽查四个层次进行。

⑥考核落实

每学期由教导处人员与教研组长组成考核小组,对每班的古诗背诵情况进行考核,考核采用随机抽取号数的方式进行,并进行记录。使本项活动能真正落到实处。

   八、社会反响和认可程度:

    1.有效地促进了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

“诵读中华经典,开启美好心灵”活动的开展,不但拓宽了语文教学的时空,而且推动了学校德育工作、校园美化等各项事业的发展。师生的精神面貌得到较大的改观,良好的校风、学风、班风正在形成,有效地促进了我校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2.提高了学生思想素质。

中华古诗不仅语言精炼优美,而且意蕴深刻,境界动人,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情操,陶冶高尚情趣的重要教材。通过歌颂祖国大好河山和美丽风光的古诗,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我们祖国江山如画,从而激发他们作为中华儿女的自豪感,培养他们高远的眼光和博大的胸怀。不少古诗抒发了亲情、友情和乡情,诵读这些古诗,可以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和热爱亲人、热爱朋友的健康情感。

3.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大量诵读中华古诗,一是激发了学生诵读古诗的兴趣,形成了诵读古诗的良好氛围。很多学生不满足老师指定背诵篇目,自己找来其它古诗背诵。二是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学生知道了“诗的故事”、“诗坛轶事”,他们了解、知道诗人多了,背诵的古诗多了。三是学生初步掌握了诵读古诗的方法,并能运用与课外自读古诗,部分学生还能把学到的古诗运用于作文之中。

通过一年多来的活动开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三明电视台“七彩阳光”2011年3月27日和5月22日先后两次报道了我校开展诵读中华经典活动。2010年10月,在***区“传承中华文化,诵读经典,建设书香校园”国学经典诵读比赛中《唐诗韵  中华情》也荣获一等奖。

经典诵读犹如一道亮丽的风景,将为我校师生带来一片生机。我们肩负着历史重任,我们将不断努力把经典诵读活动坚持下去,让经典从学生口中渗融于他们的血液中,芬芳在他们的生命中!

诵中华古诗,强学生素质,读千古经典,奠成才之基。这在我们建设小学特色教育中又筑起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篇(11)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0-089-01

党的十六大报告也明确指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必须把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国民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大力弘扬中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倡导新时期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具体体现,这对于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通过对传统优秀文化的学习,构建全新的语文教学模式,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其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一、注重经典诵读 加强自我修养

中华经典琳琅满目,众美华呈,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对人的塑造:对崇高道德的体认、对完美人格的追求,对人生价值的探究、对真善美的渴望。“富润屋,德润身”(《利记.大学》)。经典的嘉言是滋润我们心灵的甘泉。他像春雨一样。在不知不觉中、浸润我们的人生,使我们的人生更充实、更丰富、更完美。

传统文化是民族智慧的结晶,是维系民族发展的精神力量,学习它们有益于培养我们的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操,以致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因此,做为灵魂工程师的教师,有义务更有责任强化自己对传统经典文化的学习、领悟,以此做为自身的知识储备,让自己在充满智慧的传统文化中向千古圣贤讨教必要的立身之本、明白修身之道。并将此渗透到自己的教育教学中,使学习精神得到贯注、思想随之净化,行为得到矫正,人为素养得以提高。

二、注重经典诵读,培养健全人格

健全人格是指一个人向上、向善的整体精神面貌,在能力、气质、兴趣、动机、理想、信念等方面,都呈现出良好的素养,具有阳光般明朗的健康的心理倾向。健全人格的标准应是完满的智慧人格、道德人格和完善人格的内在统一。知识的求真、品质的求善和精神求美是健全人格的本质要求,一个具有健全人格的人应该热爱生活,崇尚自然,淡泊名利,是有忧国忧民的,献身报国的壮志,矢志不渝的顽强,艰苦奋斗、卧薪尝胆的坚韧,诚信、真挚的浓郁情怀。语文教学要通过美的熏陶,善的激发,使学生认识自我、审察自我、超越自我。

塑造健全人格是传统教育的精华,中国的传统教育的本质是以人伦教化为核心的道德教育,是以和乐诗书、经史典籍为主要内容的人文教育,使学生温文尔雅,知书达礼,成为有文化、有教养的人。要吸收借鉴传统文化中有意义的内容。比如:“父慈子孝、兄爱弟敬”的家庭理想,“刚健有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民族精神,“有志者事竟成”、“无志之人常立志,在志人立志长”、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的立志警句。这些都是催人奋进的名言隽语,永远值得我们回味并以之作为自己前进的动力。至于歌颂立志做人的诗歌更是不可胜数。曹操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陆游的“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猛犹作鬼雄”等等。这些诗文为激励中华儿女立凌云壮志,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文天祥在国家民族危难之际满腔热血,一身正气,唱出了历史的最强音“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臣心一片磁心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战胜了敌人三番五次的威胁利诱,终于以身殉国,永垂青史。我们的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让他们塑造坚强的人格,树立高远的志向,并为之付出辛勤的努力,才能成才、成功,才能把“心想事成”变成现实,才能真正实现自己有意义的人生价值。

语文课要加强人文教育,提高学生的品位,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就必须加强语文课的文化内涵,让学生接触一些优秀的传统经典文化。古代诗文往往具有深邃的意境,蕴涵着丰富的感情,语言精练优美,形象生动,为广大学生所喜爱,能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受到熏陶,纯洁心灵。经典文化教育还有利于学生吸取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感受汉语言文字的优美和伟大,使之更加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进而塑造高尚优美的灵魂和健全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