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大学语文学习总结大全11篇

时间:2022-10-16 08:43:51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大学语文学习总结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大学语文学习总结

篇(1)

实习的第一个星期,我组12名同学接到海棠中学的通知,我组12名同学被分到初一、初二共12个班级。接到各个年级的教学进度后,同学们在校认真备课,结合课本的知识和参考资料准备自己的教案。遇到教学中的难点就全组讨论解决。个人粗略准备好教案后就开始全组的试讲。每位同学都很积极、认真地参与到试讲和点评中来。每位同学都试讲三次以上,教案反复修改、不断完善。大家都觉得大家的试讲问题不大时就请指导老师来为我们点评。由于比较晚接到课程安排,所以有些同学的试讲时间推迟到下星期的晚上。老师很配合我们的时间,每次都点出了我们没有考虑到的缺点。使每位同学的教学又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全组同学都感激曹老师。本周星期四,我组同学和地理专业、政治专业的实习生以及各专业的指导老师一同来到海棠中学参加见面会,各同学认识了自己所在班级的班主任和原任老师。了解到实习学校的要求和基本情况。

实习的第二个星期的星期一,我组12名同学一同来到海棠中学,开始我们的实习工作。之后是实习时间,每位实习生均能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虚心求教。准时准确地完成班主任工作,并利用空闲时间在实习学校进行多次试讲,并邀请其他专业的实习生点评,力求让教学内容完美。实习期间每位实习生都至少上了2节课,我们每位实习在班主任工作上认真负责,深入学生了解班级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的放矢的开展班主任工作。有班主任工作计划,课外活动开展计划,班主任工作记录等。总之,每位同学都兢兢业业、认真负责,受到实习学校领导和老师们的高度赞扬和评价。

二、实习成果

通过实习,同学们普遍感到自己在很多方面都有了提高。主要有:

第一、同学们对中学生的现状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对学生的学习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对教师的工作有了更为真实的体验,这些都有利于在今后更快地适应工作环境。

第二、同学们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能,大致克服了胆怯心理,提高了自身的教学水平和应变能力。

第三、同学们增强了作为人民教师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因而更自觉地提高自身的修养和能力。

第四、同学们增强了交际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以及与学生的互动水平。

第五、了解中学生对数学科的兴趣所在和掌握程度。

三、实习建议

以下是同学们实习归来后的几条建议:

1、同学们普遍感到应加强师范生的信念教育,让他们树立更加明确的目标,自成为师范生就为以后的教学工作做准备。

篇(2)

一:活动过程

活动之一:早读

周一到周五的早上的7:00—8:00是属于我们的早读时间(由于寒冬来临,以后时间将更替为7:20—8:00)。 在这个时间点,我们每周的负责人会提前准备好这周和会员们在早读时将要分享的内容,在每天的前一晚或第二天早上会员到教室之前写在固定教室的黑板上,以便会员到来后能及时阅读并与同其他会员交流。

我们周一到周五的内容主题分别为:励志,文学,艺术,英语,创意。

活动之二:新老成员见面会

此次活动是自纳新以来,起点所有会员第一次正式的见面会,新老会员表现都很积极。会议最初,各个部部长发言向会员介绍本部门的工作以及以后的计划,介绍各个部的新任理事。最后,我们用公开演讲的方式选举了一位大一副会长。

二:自我评估

总体来说,我们的早读常规活动以及见面会都举办得很很成功,原因总结如下;

1:准备较充分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这两次活动中都得到了充分体现。正是因为在活动之前,各个部认真负责,准备充分,有了一个详实的计划,活动才有了开展的前提。如我们提前一周就开始准备下周与会员分享是所有内容等。

2:密切配合,分工明确

多方面的积极协助和共同努力,是活动得以完成的保证。如在活动之前,宣传部负责宣传,秘书处负责准备工作等。

3:活动范围仅限内部

由于是社团内部自己举办的活动,大家表现都非常踊跃,积极参与。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社团作出贡献。

当然,在成功的背后,我们也思考到了自己的不足:

1:由于寒冬以至,大部分会员还是存在些许劣根性,会员见面会有请假不到着,早读也时到时缺,更有甚者从来就没到过。但我们会尽快想出对策,找到会员们的兴趣所在,让他们的求知欲充分表现。

2:也是正因为活动范围仅限内部,压制了本社团在本院的影响力。学习是我们学生的主要任务,我们更应该将这种好的习惯推广出去,我们也正在向这方面努力。

三:活动结果及意义

1:活动虽小却含义深远,收益颇丰,反响也不错,充分体现了大学生是最具活力最青春最应该自我增值。

2:早读活动分的几个板块不仅是大家感兴趣的话题,也是大家应该了解的基本知识对会员的帮助很大。

3:会员见面会不仅增加了各个部门的联系也提供给了大家认识其他会员并交流的平台。副会的选举更是充分展现了会员的才能。

篇(3)

1应届毕业生找工作的难易程度

学生对今年应届毕业生找工作难易程度的看法见表14所示;其毕业后的打算情况见表15所示。

2对“先就业后择业”和“专业对口”观点的看法

对“先就业后择业”观点,毕业生们的基本看法见表16所示。

对“选择工作时是否考虑专业对口”,毕业生的看法见表17所示。

3对自己就业前景的基本态度

毕业生对自己就业前景的基本态度见表18所示。

4对自己未来职业发展方向的认识

毕业生对自己未来职业发展方向的认识见表19所示。

5就业难的主要原因

问及“目前应届毕业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时,回答选项是:

1) 高校扩招,应届高校毕业生过多;

2) 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

3) 应届毕业生心态不现实;

4) 应届毕业生还不具备完成工作的能力;

5) 就业渠道不通畅;

6) 用人单位对应届毕业生有偏见。

学生对此问题的回答情况(可多选)见表20和图6所示。

6影响就业的主要社会因素

问及“影响自己就业的主要社会因素”时,回答选项是:

1) 所学专业不对口;

2) 学校就业指导不够;

3) 学校名气;

4) 用人单位选拔不公正;

5) 缺乏家庭背景或社会关系;

6) 社会需求信息不足;

7) 性别歧视。

学生对此问题的回答情况(至多选两项)见表21和图7所示。

7影响就业的主要自身因素

问及“影响自己就业的主要自身因素”时,回答选项是:

1) 学习成绩; 2) 专业技能;

3) 外语能力; 4) 个人交往能力

5) 环境适应能力; 6) 个人品行;

7) 发展潜力; 8) 工作经验或社会经历。

学生对此问题的回答情况(至多选两项)见表22和图8所示。

8求职过程中优先考虑的因素

问及“求职过程中优先考虑的因素”时,回答选项是:

1) 地域; 2) 对事业发展有利;

3) 薪酬与福利; 4) 对国家贡献大;

5) 有出国机会; 6) 有培训机会;

7) 个人发展机会; 8) 单位性质;

9) 家庭期望; 10) 其他。

对此,基本回答情况 (至多选两项) 见表23和图9所示。

9理想的单位性质

问及“自己理想的单位性质”时,回答选项是:

1) 政府机关或公务员; 2) 科研设计机构;

3) 医疗卫生; 4) 初、中等教育;

5) 高等教育; 6) 国有企业;

7) 三资企业; 8) 私营企业;

9) 艰苦行业; 10) 基层单位;

11) 自主创业。

学生对此问题的回答情况(至多选两项)见表24和图10所示。

(四) 对母校的综合评价

1对学校工作和教育质量的综合评价

学生对学校工作的综合评价见表25和图11所示。

学生对学校教育质量的总体评价见表26和图12所示。

2对学校培养的总体感觉

学生对学校的培养总体感觉情况见表27和图13所示。

3在大学的主要收获

问及学生“在大学里的主要收获”时,回答选项是:

1) 就业的技能; 2) 终身学习的能力;

3) 文凭; 4) 良好的个人素质;

5) 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6) 爱情;

7) 一无所有; 8) 其他。

学生对此问题的回答情况(可多选)见表28所示。

4在大学学习中的最大问题

问及学生“在大学学习中感到的最大问题”时,回答选项是:

1) 不喜欢所学专业;

2) 学习方法不科学,学习效率低;

3) 学习负担太重;

4) 所学内容比较枯燥,陈旧;

5) 只掌握了理论,缺乏实践。

学生对此问题的回答情况见表29所示。

5校园内对自己学习影响最大的人

学生对“校园内对自己学习影响最大的人”的看法见表30和图14所示。

6毕业生是否达到既定培养目标

对于“本专业毕业生是否达到了既定的培养目标要求”,学生看法见表31和图15所示。

(五) 分析与思考

将上述各部分数据与前两年相关统计数据进行对照,可以看出,采集自本届毕业生的各项数据在许多方面都表现出积极可喜的进步,较好地反映出该独立学院的教育教学改革成果。根据问卷调查的数据,我们有以下简单分析。

1重要的素质和能力培养

对于“在学校期间哪些素质和能力培养最重要”,这一届毕业生的看法与前两届在多个方面有明显差别,如表32和图16所示。

可以看出:2003级毕业生更看重对“发现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2004级毕业生更看重对“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而2005级毕业生则重视对多方面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且三届毕业生都看重对“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

相比较,“一般人际交往”是对当前学生“影响最大的社会活动”,学生对“担任学生干部”的兴趣有增无减。

2对专业知识的认识和综合知识水平均有提高

2005级毕业生对“参加社会实践”(41.8%)和“专业实习”(61.2%)给予了更多的重视,认为这些活动是“培养社会适应能力的有效途径”,很多人认为“参加技能训练”是“对自己影响最大的社会活动”(33.0%)。但还是很少人(12.2%)认为“业务知识水平”是“最重要的素质和能力培养”;2005级毕业生自评的“专业水平”和“科研与创新能力”较前两届有所提高;2005级毕业生“综合知识水平的自我评价”的各项指标均比前两届学生有所提高。

3对所学专业有所了解,期待课程设置更趋合理

与往届相比,本届毕业生对自己所学专业均表示“了解”(43.9%)和“有点了解”(56.1%),没有人选择“不了解”和“不知道”。这组数据,既反映了学院专业教育的进步,也表现了还需努力的成长空间。

调查中,学生对“所学专业课程设置”的认同度有明显提高,而质疑“不太合理”的学生数在去年明显下降的基础上,今年较之去年又下降了50%。三年来,质疑本专业课程设置“不太合理”和“很不合理”的人数比例由前年的67.8%下降为去年的44.7% ,又进一步下降为今年的20.4%,让我们欣喜地看到了学院教学改革的明显进步,毕业生们对学校开展的教学改革表示出赞同和欣喜,认为学院教育形势“明天会更好”。

对于“在学校期间,哪些教学环节对自己的影响最大”,本届毕业生中,41.8%认为是“专业知识”,64.3%认为是“教学实验与实践”,21.4%认为是“毕业设计或论文”,有15.3%的人则看好“职业资格认证”(此数据为三年来最高)。

有48.0%的学生表示,如果可以重来,最需要改善的是“专业知识学习”,希望学校“加强专业知识培养”(31.6%)、“加强专业技能培养”(31.6%)和“加强创新能力培养”(34.7%);多数学生认为“影响自己就业的主要自身因素”是“专业技能”(60.2%)和“经验或经历”(70.4%,此数字较前两年有大幅增长)。

4课余时间安排要加强引导

与往届相比,课余时间玩电脑游戏的比例持续上升 (已达33.7%)。31.6%(上年是25.5%)的学生选择了课余时间“学习课程知识”。实践表明,“堵”的成效不大,而“让学生课余时间忙起来”是积极引导的好办法。

5职业志向与“先就业后择业”

据报道,受世界金融危机和应届高校毕业生人数增长影响,2009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非常严峻。而调查中,36.8%的应届毕业生对就业前景表示“乐观”,19.4%表示不乐观(较上年增加)。对于“毕业后的打算”,92.9%的学生选择了“直接就业”或“自主创业”(上年为84.0%)。41.8%的毕业生对未来职业发展方向“比较模糊”、“很模糊”和“不清楚”(此数字逐年明显下降)。

对于“自己理想的单位性质”,多达51.5%的人选择了“政府机关/公务员”(上年为44.7%)。考虑“自主创业”的人数比例下降。见图17所示。

为解决大学毕业生的一次就业率问题,在一些学校采取的多项措施中,有一条近来被用做了重点宣传口号:“先就业,再择业。”对此,有12.2%的毕业生“完全认同”,71.4%“比较认同”,16.3%的毕业生“不太认同”和“完全不认同”;只有3.1%的毕业生认为选择工作时专业对口“很重要”,58.2%的毕业生认为“比较重要”,有38.8%的人认为“不太重要”。三届毕业生的看法对比如图18和图19所示。

在2005级毕业生中,有25.5%认为自己“所学专业不对口”,有14.3%的毕业生表示“不喜欢所学专业”。这些数据较往年有所下降,但仍值得我们在开展专业教育和就业教育中继续努力。

6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力不够

对自己所学习专业的教师的教学水平,44.9%的人认为“很满意”和“较满意”;54.1%的人认为“一般”、“不太满意”和“很不满意”。三年来,毕业生对专业教师教学水平的满意度逐年有显著提高。

多数学生认为,对自己学习影响最大的人是自己的同学(62.2%),而任课教师只收获了26.5%,辅导员/班主任收获了8.2%。

独立学院的师资队伍相对比较年轻,无论在资历和学术水平等方面对学生的影响和号召力都有待继续努力。教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职业能力,相信这也是学校学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

7实现学习目标的自我评价逐年正向发展

有55.1%的应届毕业生认为自己“基本达到”了既定目标,44.9%的学生认为“没有达到”或“不清楚”。这组数据逐年有着正向的良好发展,如图20所示。

本届毕业生中,88.7%对学校工作的综合评价是:“比较满意”和“基本满意”,只有11.2%的人认为“不太满意”和“不满意”(图21);83.7%的学生对学校教育质量的总体评价是:“比较满意”和“基本满意”,只有16.3%的人认为“不太满意”和“不满意”(图22);对学校给予自己的培养,有90.8%的学生认为“很满意”、“比较满意”和“基本满意”,只有9.2%的人认为“不太满意”和“不满意”(图23)。

(六) 后记

选择一所典型的应用型、教学型本科高等院校,针对同一组应届毕业生对象,我们坚持三年连续进行问卷跟踪调查,得到的结果令人十分满意[1][2]。从对所调查数据的分析中,我们真切地看到了1999年大规模扩大招生以来,我国普通高等教育前进和发展的步伐已经加快,我们看到了学校和教师辛苦努力的成果,我们看到了前途的一片光辉灿烂。

尽管这只是针对一所学校某个专业学生的调查数据,但我认为,这也是我们国家普通高等教育发展进程中带有普遍意义的一个缩影。相信不同的人可以从上述调查问卷的数据中产生不同的看法和想法,得到不同的收获。我觉得,调查数据的字里行间,也激励着我们以更快的前进步伐去推动我们的教育教学改革,发展我国优质的大众化高等教育,推进我国的本科教育质量工程。

篇(4)

我身为一名高职院校的大学语文教师,多年从教这门课程,在从教过程中发现诸多问题有待解决,并总结了经验与反思。针对大学语文所面临的困境,我们要拓展新方法、更换新思路、敢于新尝试。

一、新方法

1、大学语文的定位

语文活动是就是生命的活动,人类文明的精神果大都沉淀在语言的文字当中。人们通过语文活动,吸取了前人创造的文明结晶,使自己成为有教育文化的人。因此,将大学语文完全定位于人文素质教育课。所以,将教材的编写、教学设计上将人文素质教育放在第一位。但是我认为,这样定位固然固然可以提高文化素养和人文素质,但完全将其定位与人文素质教育课,却有失偏颇。我虽然在这个领域工作时间不长,但对其定位也有深入的探究。我认为,大学语文既不能讲成纯粹的工具课,也不能为了所谓的人文素质而讲成文化课。因此就要求老师在讲课的时候要突出语文的基本特点。既要讲得有文学性,使同学们对这门课产生兴趣,又要渗透进去文学色彩。所以,教导大学语文的教师应当由富有教育经验、文化素养、师资品德高的教师来掌舵。这样不仅能够提高教学质量,也会将大学语文的作用和意义更好的发挥出来。

2、大学语文的教育方法

传统的大学语文的教育方法大致是按照教育要求按部就班的教学。但是我觉得,大学语文教育不应该死守教条,远离现实,是文学脱离现代社会,远离对象,使课程苍白贫乏,缺少生机与活力。对于大学语文的教材,我觉得不能拘泥于此,大学语文需要的是与现实的融合,与实践的接轨。能够更好的教育好大学教育的方法也有很多,比如:1、关注社会热点。对社会问题回应可以吸引足够多的大学生们的眼球,抓住学生们的兴趣点,使学生凝神静气的沉入到课堂当中。2、善于利用多媒体等教学。充分的利用多媒体可以是大学生们的兴趣提高,可利用经典音乐、影视娱乐、网络文学等文化元素纳入课堂,为学生连身打造属于他们的课堂。不仅仅是老师的职责,也是我们作为大学语文老师兴趣的起源。因此,会更加提高了听课效率,也打造了真正的大学语文教育。

二、新思路

1、教师思路改革

作为一名高职院校的大学语文教师,如何看待学习,这一点将直接影响着对学生应当学什么以及如何进行教学的看法。布鲁纳认为:思想不仅在本质上是主动的,它更致力于与其它主动思想对话和议论。而通过这些对话,通过这些反复的讨论过程,才能对其他人的观点进行了解。那么作为高职院校的大学语文教师,我们要做的就是彻底的改头换面。放下老的、陈旧的观念,去迎接新时代的大学生们。

2、学生思路改革

十年寒窗苦读,为的就是踏入大学校园,使自己比别人更高了一个台阶,将来有所作为、大展宏图。所以会选择技术含量高的专业,所以对于大学语文,觉得有十几年的铺垫足够,根本不需要再继续学什么,即使是学,那也只是死记硬背,毫无新意。这种想法应该是每个大学生们共同的想法,正因如此,学生们的相当也亟需改头换面。例如:例如(1)明确语文学习的现实意义,提升语文学习的兴趣:要让学生明白语文课学习对他们以后工作和学习的重要作用,才有可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尝试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增强学习过程的趣味性:高职大学生在学习上缺乏耐性,对单一的教学方式很难产生长久的兴趣,应当让学生经常有新鲜感。(3)课外作业的多样化,用有趣的形式巩固上课所学习的内容,对于高职院校的大学生来说,新鲜的生动的事物更容易被接受,这样才能使他们保持学习的兴趣,并提高自身对大学语文的学习态度。只有大学生真正喜欢,才会改变自己的思路

三、新尝试

高等教育是社会发展所必须的,其任务在于培养学生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强的综合性人才。在这种背景下,大学语文的教学既要坚持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方针,又要积极的进行改革与创新,不断拓展教学方式,使其与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相统一,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1.高职教育环境下,大学语文的界定

大学语文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文学知识,对我国传统文化和文学精髓有着更深一步的了解,同时在塑造学生的价值观和行为品德方面发挥着积极而又重要的作用。

2.高职教育环境下,大学语文课程改革的构想

篇(5)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08-0227-01

一、中学语文教学特色

中学语文教学当然包括初中和高中两个阶段,但高中语文教学与大学本科阶段的语文教学有紧密的联系,时间衔接自然,课程内容的照应与过渡更显著,故本文中学的语文教学主要谈高中部分,高中语文与大学语文关系密切。

高中学生在经过了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系统学习后,经中考升入高中,此时最大的求学目标便是高考升学,正如众所周知的,高中的一切课程都围绕着高考指挥棒来转,为对付此国内第一大考,于是形成了高中语文课程的一些特色,即:

(一)应试教育化,综合能力弱

高中语文教学的首要目的肯定是为了对付高考,所以凡是与高考相关的利于高考的教学训练活动都会进行,而凡是与高考无关的或在其次的教学训练活动都不会进行,或进行得很少,以免占用了有限的宝贵时间。高考是个指挥棒,历年高考真题也是个晴雨表,反映高考的动向,严抠语文教学大纲进行教学就是语文教师制胜的秘笈和法宝,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较弱。

(二)重视打基础,口径较狭窄

因为高中的语文教学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进行,所以一般高中语文课程的教学也呈现出重视打好基础,语文的知识面、涉猎面都显得较为狭窄,特别是学理科的学生,主要局限在掌握基本知识点上,对未来学习的适应口径较窄。

(三)集中在课堂,实践活动少

由于高中阶段应试教育的特点所限,高中语文学习也主要集中在课堂上,以课堂教师讲授学习为主,社会实践活动较少,课外阅读靠学生自觉和学有余力。高中学生语文课程也有一些科研活动,但一般来说科研活动都有限。

鉴于以上分析的高中语文教学特色,笔者认为高中语文教学,教师应注重学生课内外学习相结合,不但为应试,围绕高考指挥棒转(这是现实国情所定),还应为学生将来大学的学业和人生打下雄厚的基础,更应重在激趣,激发、培养学生的浓厚兴趣,树立信念。如第一位女太空教师王亚平的太空授课,就不知会为多少孩子打开探究世界之大门,会激发多少孩子对浩瀚宇宙苍穹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究、献身科学的热情,语文课程具有这些方面的优势。

二、大学本科生语文教学特色

一般地我国大学对本科生都开设有较多的人文类选修课,包括大学语文这类课程,有的学校还将大学语文课作为必修课,有的作为选修课。大学里的语文课主要有如下特点:

(一)宽口径,重素质

大一新生经过高考千军万马的厮杀,闯过独木桥,进入大学后,真可谓是“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学生们摆脱了高考的束缚,进入了向往已久的自由学府,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可以被激发出来。相较于高中的应试教育,大学语文的教学重在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综合素质,视野更广,层次更深,内涵更丰富。宽口径,为以后的学业和事业打下良好的综合素质基础,让大学生的学业、事业适应性更强。

(二)多讨论,有实践

大学语文课都会有讨论环节,讨论课较多,让学生有更多的自主参与的机会,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思考,各抒己见。有的讨论甚至引发辩论,给学生更多启迪和收获。

大学生有较多的社会实践活动,如支教、做志愿者、家教、讲座、社团活动、校园文化活动等,这些都可成为大学语文学习和发挥的第二课堂,如成为作文的素材来源,为多种文体实践提供了发挥的空间……学生积极参与性强。

(三)时间自由,阅读较充裕

大学生活学生自主掌握的时间较多,相较高中学习生活自由多了,可自由阅读的时间较充裕。鉴于大学语文学习教学的这些特点,笔者认为大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可开列出参考书目,推荐对的好书让学生扩大知识面,提高人文素质,教师还可多出一些思考题,供学生思考学习,激活其思维,激发其创造力和想象力,开拓视野,如读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作品《蛙》等,有能力的学生还可以申报一些人文类的科研课题,进行科研活动。

三、研究生语文教学特色

这里所说的研究生语文教学包含广义和狭义的两个方面,广义的语文教学可以包括语言文学类(鉴赏的、专题的等)的选修课程,狭义的语文教学主要指研究生学科教育(语文)专业的教学工作。本文主要谈谈狭义的研究生语文学科教育专业的教学特色。

(一)心智成熟,适应性强

硕士研究生经过大学的学习,有的还有一定的工作经历,他们具有一定的学习、工作经验,一般心智都比较成熟,社会适应性较强,有的人还已成家,所以硕士研究生一般来说,都有一定的宝贵阅历,有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自主学习显得更为重要,导师主要在关键处点拨,起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二)有深广度,具学术创新性

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有一定的学术性,具有探索性。语文学科教育探讨大、中、小学语文教学的方法和规律,主要研究教学法,也涉及教材的编选、评价等,在研究生毕业论文的写作中,更应突出其创新性,力求出彩出亮点,给大中小学的一线语文教师以启发和借鉴,并力求找出规律性的东西,上升归纳为一定的理论,使之具有普适价值。由此,在研究生毕业论文的选题和最后定稿结论中都必须非常强调有深广度,具备一定的学术性,有创新点,这样的论文还可投稿发表出成果。

(三)讨论为主,重视成果

硕士研究生语文学科教育课堂更重视讨论,讨论和教师讲授约各占50%。因研究生课堂一般人数有限,比较便于组织开展讨论,教师可事先布置若干讨论题或阅读材料,到时研究生们积极参与,畅所欲言,教师及时点评、总结,这样的教学常能达到预期目标。

研究生阶段的课程考试更多的也是写论文形式,教师、学校都鼓励研究生在校期间尽量多地发表文章,重视成果,为未来读博进一步深造和事业打下良好基础。硕士研究生或就业或进一步深造,在学术上已有一定的方向感,由此,教师对语文学科教育的研究生在语文教学上也会着重讲学习研究的方法,教师可提出供学生探索的一些问题,图书资料查阅获取的途径,及先做人后做事的原则,鼓励研究生将平时的课业论文、毕业论文等修改后积极投稿发表等,有异于大学本科的语文教学,研究生语文教学常常是小课堂和导师制,研究生还可参与导师的科研课题做研究,其学术性和创新性都大大加强了。

篇(6)

二、网络时代如何构建大学语文的教学模式

1、教学环境的网络化

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已经逐渐的将人们的生活方式进行改变。目前,怎样能够将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的作用更好的应用到语文教学中已经成为了目前教育者面临的严重问题。在当今的时代中,大学生基本都拥有了自己的私人电脑,在任何时间都可以对任何资料进行查找和翻阅。网络中丰富的信息可以使学生对自我构建认知结构有所了解,自身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及世界观都得到了丰富,为大学语文教学拓新领域。在进行教学时,教师应该更加的活跃,积极的参与到网络中,在进行备课时,网络中的知识可以十分有效的对教学材料和教学方法不足的地方进行弥补。在进行教学时,将教学材料中的内容和网络中的知识进行融合,使语文教学的内容更加的丰富,同时还会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

2、利用网络,使学生的阅读理解

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阅读教学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占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因为教育者的认知不够,往往使得阅读教学被忽略。学生在进行自我阅读时往往会因为阅读的方法不对使得对于文章很难理解,从而使得学生丧失了对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阅读的效果和效率不高。在网络的环境下进行阅读教学,教师可以利用网络的有点,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使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同时,还可以根据图片、声音以及文字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使得学生在阅读时不在显得枯燥无味,在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的同时还有效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篇(7)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8-0120-01

语文作为一门培养学生人文情怀,培育人文精神的关键课程,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长期以来,受制于对“实用”教育、就业导向的片面认识,在高职院校课程开设过程中,大学语文课程开设情况不容乐观。高职大学语文如何才能走出困境,如何进行课程改革,已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实际问题。

一、日益严峻的课程开设现状

高职教育注重“以就业为导向”,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就业成了高职教育唯一的指挥棒。学校变成了职业培训的速成基地。一味强调学生专业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训,忽视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常常导致高职生人文素养、人文精神的严重缺失。在专业设置和课程教学方面,以人文教育为主的课程往往不受重视。边缘化早已成为大学语文在高职院校的普遍生存状态。很多以理工科专业为主的学校,甚至没有大学语文课的一席之地。即使保留了大学语文课程的部分学校,课时也在不断压缩,有的学校大学语文课程只有一二十课时,成为人文素质教育的点缀。

二、高职大学语文课程改革途径

高职大学语文要融入高职人才培养体系,就必须进行课程改革,放弃一贯的思维模式,在坚持自身人文教育的基础上,必须认识到大学语文本身存在的诸多滞后于时展的弊端,突出当前高职教育时代特性,更好地符合技能型人才培养。

1.教学内容要突出科技教育

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合的高职课程设计大体可以归纳为三种情况:在专业课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开设科技与人文交叉的新课程;在人文教育中渗透科技思想。无论哪一种,其课程设计的原则都是自觉地从教育的一个层面去关照另一个层面,在表面实行一个层面的教育教学中,有意识地施加另一个层面的影响。

以纯文学选文为本位,融合现代科技内容。我国传统语文课程内容,由于长期受制于“纯文学”的框架影响,偏重于中国古代诗文,对当代优秀的人文学科、交叉学科的成果和国外优秀成果吸收借鉴不够,教材与现实和时代要求相去甚远,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等。以优秀的纯文学选文为本位融合科技选文是高职大学语文教材体现职教特色和时代精神的必由之路。

以人文知识内容为本位,融合职业能力教学。高职大学语文在秉承培养学生人文素质和人文精神的传统使命的基础上,应增大提高学生接受和处理信息能力的教学内容,包括口语和写作两方面。要避免高中化的教学模式,紧密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为专业需要服务,帮助学生学以致用。

以课堂学习内容为本位,构建自主学习内容。大学语文必须努力冲破课堂教学时间有限的樊笼,构建广阔的学生自主学习空间。在如今知识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学生对文化知识精华的渴求是强烈的,也是茫然的,教师有责任为学生的课外阅读和学正确的途径。教师可以在语文教材的每一个教学序列之后,附上学生必读与泛读的书目,并通过灵活多样的方式,及时接收学生自学的反馈信息,构建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体系。

2.教学方式要突出多元化教学模式

长期以来,语文综合能力训练课程的具体教学应以训练为主,过多强调深究字、词、句的教学模式,陷入分析的窠臼而缺少宏观的把握。高职大学语文课程改革,必须改变单一、机械的课堂教学模式,用多元化教学模式突出现代教学的优势。

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高职语文教学必须打破单一、死板的机械模式,在落实传统对字、词、句、篇分析探究的基础上,灵活地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将轻松、愉快、高效引进大学语文课堂。

要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及社会实践。语文学科的性质决定了它必须贴近生活,反映社会的同时又服务于社会是语文学科的独特功能,将语文学习与社会实践相隔离,是语文教学的“死胡同”。大学语文课外活动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很多学校组织的文学社、记者团、语文课外兴趣小组;书法、作文、朗诵、演讲、语文知识竞赛等,都活跃了学习气氛,极大地激发了高职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对全面提高语文能力起着积极的作用。

要强化学生网上自学。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利用,借助网络丰富的信息资源,便捷的共享和协作、跨时空交流等优势,利用网络开展学习,已成为当代学生自我学习的有效形式。因此,高职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必须改变传统一支粉笔、一张嘴的授课方式,鼓励引导学生业余网上自主学习。一方面引导学生对网络信息进行分析和甄别,既培养学生接受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又培养学生认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网上查阅相关内容。这样,既拓展了学生的阅读空间,也增强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3.评价方式要突出动静结合

高职大学语文教学评价的作用在于语文教学,而不是区分学生的优劣和简单地判断答案的对错。语文教学评价要促进学生发展、促进教师的发展,不能只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教的情况作简单的好坏之分,在于强调其形成性作用,注重动静结合。一次评价不仅是对一段活动的总结,更是下一段活动的起点、向导和动力。因此,高职大学语文课程改革,不仅要关注学生智力的发展,更要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不仅关注学生学习的既有成果,更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行为表现、情感意志,使教育评价最大限度地介入和渗透于学生学习成长的过程中。改变传统课程评价片面武断的“一锤定音”,实现静态评价与动态评价的整合,是促进大学语文课程改革和良性发展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 马新莉.大学语文课程的定位及现状的思考[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7(12)

篇(8)

大学语文课程是通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传承经典、弘扬文化、提升学生爱国情感等责任,对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培养社会所需的综合性人才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一、大学语文教学现状

目前,社会大环境的变化使得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面临重重困难。在这种大环境下,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对大学语文学习兴趣不高,他们认为学习见效快、实用性强的专业课程更为实用。经调研发现,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面临尴尬困境的主要原因有:教学理念比较落后、教学模式陈旧、教学手段相对单一。高职院校有相当一部分教师依旧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三尺讲台之上,一根粉笔从头讲到尾,单一枯燥,忽视了学生课堂的主体地位,忽略了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学生不被重视,思维处于游离、停滞状态,何谈领略大学语文的魅力?

二、大学语文教学走出困境的对策

大学语文教学要走出困境,各个高校在开展语文教学时不可忽略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性。语文教师要全面认识大学语文在教育教学中的潜在价值,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打破传统的教学理念,转变陈旧的教学模式,明确课堂的主客体,优化课堂内容,改革现有的教学手段。

1.摒弃陈旧理念,转变教学模式

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和观念,做到“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人格,开发学生的智慧,承认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教学模式从以讲授为主转变为以探究为主,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追求学习的终极目标。

2.在明确课程定位的基础上优化课堂内容

在新型教育理念的指导下,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在广泛听取学生意见及建议的基础上,打破大学语文课程的陈旧传统,重新定位大学语文课程。为此,需要实现两个转变:一是为有利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语文教学由应试性向人文性转变;二是为有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由单一的学科知识结构向多学科知识结构的融合转变。“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大学语文教学不能囿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要拓展教学思维,广开思路,把教学内容从课内向课外延伸,并吸纳大量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新信息,拓宽学生视野和知识面,使学生学会自主观察社会、思考问题。

3.改革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兴趣

在大学语文课堂中确立学生主体地位,需要通过教师的组织和引导。教师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十分重要,同时要注重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针对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和学习状况,教师要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集文本、图片、声音、视频为一体的多媒体技术是教学的最佳选择。教师应通过链接与授课内容相关的图片、声音、影像等资料,打破学习载体之间的界限,使教学内容融会贯通,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兴趣和强烈的参与冲动。

4.寻找合理的教学方法,加强课堂效果

教学方法要根据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授课对象的不同而精心设计。(1)讲授法。该方法是高职院校基础学科课堂教学中普遍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具有单位时间内信息容量大、传播空间覆盖广、节省资源等优点。(2)阅读法。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规定的课外阅读书籍,规定学生一学年完成6?7篇读书笔记,收集整理4?5份人文学科的学习资料。此项学习计入平时学习成绩。(3)研讨法。通过自学,在课堂上学生交流体会,共享知识,就一些内容的重难点展开讨论,再通过总结,取长补短,有效地展开学习。(4)专题报告法。组织读书专题报告会,报告自读自学的成果和体会,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

5.教学评价体系的改革

随着教学不断深入开展,教学评价体系也需要不断地创新和变革,以促使高职院校语文教学工作冲破困境。要开发学生的潜能,拓展学生自身的能力,使学生在掌握语文知识的同时提高应用能力。

完善教学评价机制,在传统考试中加入新的元素,如笔试与口试相结合,书面考试与上机操作相结合,学生平时出勤与课堂表现相结合,静态考试与动态辩论相结合等,多方位评价学生。

参考文献:

篇(9)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1 缺乏“人文关怀”是当前大学语文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

1.1 重视知识传授和讲解,忽视学生情感,教学缺乏活力

最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着重强调了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与结合。当前的语文教学“工具性”的教学观过于强调知识的重要性,标榜知识目标的至高地位,对于语文知识的记忆、解题的技巧极为重视。教师更多侧重于“课文”而忽视了“人”,教师把重点、难点及知识点作为自己的兴奋点,忽视了学生们的喜怒哀乐。授课老师在进行分析和总结的时候往往采取劈章斩句的方法,其逻辑推演过程似庖丁解牛般,使得整个课堂生活的内容充斥着单调乏味的理性色彩,忽视了学生们的精神世界,同时也使得教师的个性遭受到了磨灭,造成了“教”非教师所愿,“学”非学生所想的尴尬境地,最终导致学生丧失了对语文学习的热情。

1.2 忽视学生主体作用,学生思维被僵化,缺乏情感养成

受“工具性”的语文教学理念的影响,教师顺理成章地成了绝对的权威,所有语言上的问题均被视为技术性的问题,通过简单的灌输教学方法,即“你不懂,我教你”。无论是从时代背景到作者简介,还是从内容分析到写作特色,均由教师一手掌控,没有重视学生的主动、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灵气遭受到压制与扼杀,学生的思维大多存在着肤浅性、依赖性、无序性。受此影响,学生往往过于重视分数与歪曲知识的功用,没有意识到语文知识的精神价值以及感情、意志与高尚情趣的自我培养的重要性。

2 构建以“人文关怀”为中心的大学语文教学模式

2.1 语文学习与人的思想感悟相结合

通常来说,感悟式的语文教育模式是十分有助于人文主义精神培养的,它是一种较为符合大学语文的教学模式。

就文化学的角度来看,感悟性教学是一种采用自觉文化主体来实施的方式,它具备强大生命活力,是一种富有超越品质的文化建构活动。感悟性教学的目的旨在教人体悟人生的真谛,追求人生的至高理想,使得生命精神获得充实,进一步把生物学上的个体生命演变为文化学上的,具有独立尊严的自由价值主体。经由感悟,对生命形成一个深刻的理解,只有这样才可能产生对生命的执着,使得人生充满意义与精彩。而感悟式教学从人的内在尺度出发,把对人的生命内涵与意义的追求作为目标,历经积淀并巩固为学生主体的精神根基,这一价值取向直接促使人们思想的形成。

倘若教师仅仅是为了应付教学工作,局限于语文课本上的知识展开对作者感情的分析,学生迫于考试的压力而记忆文章的核心思想,然而这依然还是作者的思想情感,无法在学生的内心生出任何波澜与新意。只有经过了老师与同学的一起理解与感悟,再充分结合自己的生活感受与体验,才可以内化为师生自己的有生命情感的、可以丰富生命情感与意义的文化知识。

2.2 语文教学与人的发展相结合

高校语文教师不单单要教授给学生语文知识,培养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增加学生的分析和创新能力更是重中之重,经过如此成长的学生才有可持续发展性。因此,我们的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充分改变高校语文单单重视教师分析、学生记忆的单一模式,要多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活动,更好地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创造性。

一方面,在研究性的思考过程中,学生能够较好地把握住作品的内涵特点,形成对作品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对于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也能起到好的培养作用,让他们养成主动学习和研究这一好的习惯,最终使大学语文教育成为学生学校学习转入终身学习的起点,担当着学生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发展的桥梁,逐步让学生从接受式学习过渡至研究性学习,将学生发展成为一个善于思考、富有创造性的人才才是我们的最终目标。另一方面,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的口才将能得到出色的锻炼,思辨能力能得到更好的培养。在应用这一模式时,我们可以把班级分成若干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研究讨论,达到方便学生间的交流,增加学生发言机会的目的。

2.3 语文学习与生活实践相结合

与生活相结合的模式,即实践型的教学模式,是指在适当的情况下,能够把学生的高校语文教学与他们的生活实践相结合起来。这种教学方式可以通过组织一些的文学社团,展开诸如诗文朗诵比赛,或者演讲辩论比赛等等这些实践教学活动来锻炼与提升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还可以以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为依据,组织学生去参观本地乃至外地的文化遗迹和自然人文景观。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成功地使他们由厌学逐渐转向乐学,而且能使得学生在缅怀古人,游览名山大川的过程中,将人类与生具有的文化精神、智慧力量以及对大自然的崇敬之情内化为他们自觉学习的动力,倍加珍视中国古代文化遗迹,更好地激发彼此心中的奇气、志气。与此同时,在亲近自然,感受大自然的同时,使他们对自然、对世界、对生命萌生出热切关注和热爱之情。将语文的学习和生活的感悟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得语文的学习更加具有生动活泼的生活色彩。

2.4 建立互动型的新型师生关系

作为具有独特情感的个人、大学生不是一味的被授予某些东西的物体,他们是能动的潜能器,而不是被动的知识接收器。所以,我们应当在大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建立互动型师生关系,这是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建立互动型的师生关系的目的是能让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这就要求教师通过引导或者设置情境,使学生的语文学习热情得到更好的激发。在这个教学过程中,为探究某一问题,会出现师生进行对话。在师生对话的过程中,彼此各自凭借自己的经验,通过自己独特的精神表现方式,通过彼此心灵间的沟通、彼此不同意见的交流、或左或右的思想碰撞,促成知识的共同拥有与个性全面发展。在互动型的师生关系中,彼此的知识经验、学习态度观、逻辑思维、言语表达、团结合作等诸多方面得到检验,更好地提升了学生的自信心。

3 结束语

大学语文是高等院校的基础教学学科,它是人文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部分,不断开展基于“人文关怀”角度的教学模式的探索是目前高校大学语文课程所要面对的急需解决的问题,对于推动大学语文新的教学目标的实现以及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篇(10)

素质教育提倡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大学语文教学中,为了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人文素养,需要进行教学方法的改进。而类比迁移是近年来教育学中研究的比较透彻的方法,在多个教学领域中均取得良好的效果。为了促进教学的发展,笔者对大学语文教学中类比迁移的方法进行了分析,以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

一、类比迁移教学法的理论意义

现代的教学理论认为,有效的学习是将新知识与旧知识进行合理的链接,并且各种知识点之间有效的分类的过程。因此,在现代的教学过程中,衍生出一种类比迁移的教学方法。此种方法是在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之上,进行知识的类比,从而帮助学生建立起有效的知识体系,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同时,在类比和迁移的过程中,以学生的角度进行问题的设置,能够减少学生对新知识的陌生感,学习兴趣被有效的激发,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问题的思考能力,进而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在大学语文教学中进行类比迁移教学的现实价值

首先,对于大学语文教学来说,不仅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和写作能力的训练,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类迁迁移的教学方法,学生不仅能够更好的学习新的知识点,而且思维得到了训练,能够从某种事物联系到另外的事物上,学到了一种思考的方法。在未来的学习工作中,面对问题能够从容不迫,更好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其次,类比迁移法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提供了思考的空间。对于一些生涩的文章,隐含的情感,通过此种方法的讲解,学生内心形成更为生动形象的画面感。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最后,通过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类比迁移法的展开,学生对大学语文的学习有了更加深入全面的认识。在类比迁移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学内容可以实现横向、纵向的延伸和比较,学生还可以将所学知识的一些特性转移到其他知识上,有利于新旧知识之间的链接,并且使旧的知识得到升华。学生的语文学习更加系统化,教学效率得到质的提高。

三、大学语文中进行类比迁移教学的建议

为了培养语文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很多教师应该对类比迁移教学法都进行过深入的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笔者从理论上进行分类,分别分析常用的横向比较、纵向联想等类比迁移的方法,现总结如下:

1.横向比较与拓展

教育专家曾经明确的指出,比较学习是进行阅读学习的有效方法。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面对新的知识,学生往往觉得生涩没有意思,提不起来学习兴趣,最多也就是读读课文,很少进行独立的思考。而教师通过类比的方法,可以举一反三,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愿意思考和分析问题。通过在阅读中进行比较,我们可以存在类似的表达、主题和思想,同时也可以在同一类型的文章中寻找不同的写作技巧和描绘方法。在同中见异,并在异中求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自主的发现问题,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大学语文教学中,我们通常会遇到许多的文章,有古文古诗到小说诗歌,涉及的题材十分丰富。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很难把握学习的重点。而教师可以通过进行教材的分析,寻找教材之间的相似点,进行横向的比较,引导学生运用类比的方法,进行合理的想象和知识的迁移,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新的知识。横向比较的方法不仅可以使学生对旧的的知识进行复习回顾,而且可以通过联想生动的进行新的知识的解释,开拓学生的新视野,训练学生的思维。

2.纵向联想与沟通

相关的理论指出,在任何学科知识中,各个知识点之间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共同形成特有的知识结构的。对于大学语文来说,各种文体、语言、表达写作方面的知识,纵横交错十分复杂。作为教师,应该将所有的教学进行合理的归纳,在一个较高的角度对知识进行梳理,使知识更加的清晰明了。而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应该认识到新知识是由旧知识发展和延伸形成的,合理的借助类比迁移的方法,梳理新旧知识发生的关系,提出知识的不同,在原有的知识上进行新的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形成一个清晰的知识体系,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新知识和掌握新知识,并且巩固旧的知识。

因此,纵向的进行知识的类比,就是寻找新旧知识的联系,在旧知识的基础上进行信息的重新组合和延伸,以形成的知识。通过类比的方法,使得旧知识和新知识之间建立清晰的知识脉络,以帮助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新知识。并且,在此种教学方法下,学生可以进行合理的联想,进行掌握学习的方法,拓展知识视野和提高文学欣赏品味。

3.纵横交织,整合学习

为了促进语文教学的效率,使学生的思维更好的训练,在实际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对知识进行综合分析,进行横向和纵向类比方法的整合。相关教育专家指出,为了提高知识的学习效率,应该寻找相同的例子,加深学习的迁移效果。而孤立的知识点容易被遗忘,为了深化记忆,应该将知识进行系统的整合,帮助个体更好地理解与掌握知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对知识进行纵横组合。首先,站在学生的角度,对于具体问题进行深入探究,引导学生横向的联想和纵向的沟通,更好地将知识链接成网,帮助学生融会贯通的进行语文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综上所述,类比迁移的方法不仅为教师提供了高效的教学方法,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知识学习和思维的锻炼。

参考文献:

篇(11)

引言

动漫人才是动漫产业发展的核心资源,而动漫专业学生是动漫人才后备军的主体,由此看来,对动漫专业学生的培养关乎我国动漫产业的发展。就目前国内动漫专业学生的培养状况来看,尽管很多高校开设了动漫专业,动漫专业学生的规模在逐年扩大,但是人才质量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学生人文素养不高这个方面,亟待改善。

一、动漫专业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现状

在动漫发展的过程中,技术的推动作用是显而易见的,然而,光有技术必将行而不远,只有承载着人文关怀的技术形态才能让动漫产业获得长足的发展。人文是与技术并重的一个要素,只有将两者有效地结合起来,在人文关怀中关注技术的发展,在技术发展中深化人文关怀,动漫才能得以充分发展。

随着90年代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动漫日益呈现出产业化的竞争态势,现实中动漫人才紧缺的局面导致我国动漫人才培养规模在短时间内迅速地扩张,“技能型人才”成为动漫专业培养的主要目标。当前国内高校对动漫专业学生的培养现状是:以技术为重,忽视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1]然而,人才的技能只是推动动漫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而不是全部,这是因为动漫产业的发展链条包括动漫编剧、动漫制作、动漫营销推广等在内的诸多环节,实际上,技术大多在动漫制作这个环节上发挥作用,对于其他环节的影响则相对较弱。承载人文精神的大学语文在不少高校所设置的课程体系中缺席,或者只是作为一门可有可无的选修课,这直接导致目前我国多数院校的动漫专业学生对中国哲学宗教、历史民俗、文学经典等知之甚少。一方面,在动漫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大学语文的学科地位不高;另一方面,在开设了大学语文的教学课堂上,语文学科的复杂性和特殊规律往往被有意无意地忽视了。在重工具理性观念的科学主义背景下,教学目标主导着当前的大学语文教学课堂,老师对语文教科书中文学作品的讲解完全围绕教学目标进行,依附于教学大纲,对学生仅仅进行字、词、句、段篇的语言训练,这就导致内涵丰富的文学作品完全被视作德育教化的载体,作品的人文精髓随之流失。这种方式的实质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化、机械化教学。这种教学方式通常只考虑课程知识的获取和教学效果的呈现,容易忽视对学生自主性的激发以及对学生思维的启发,学生欠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能力和转化能力。

二、大学语文教育是提升动漫专业学生人文素养的突破口

(一)大学语文教材应成为动漫创意的源泉

近年来,国产动漫在利好的政策形势下涌现出了一大批作品,我国成为世界上动漫制作量大的国家。尽管国内动漫作品层出不穷,但是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作品和角色形象却屈指可数。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指出,“表面看,动画空间只是一个文化的产业空间,但是,现代的人性在这里得到孕育,并悄然成型。动画空间里,有人文与技术的生态关系的综合呈现”。[2]的确,往纵深方向来审视,一部动漫作品实则包含了多个层面:从浅层来看,动漫作品运用媒介技术手段架构了一定的故事情节和角色关系;进一步,从中层来看,这样一些故事展现了一个民族或地区特有的人文风情和价值观念;更进一步,从深层来看,这些民俗文化体现了一个国家在当今对人性进行思考和演绎的视角。由此看来,一部动漫作品在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结构体系中应该占据一席之地,在进行动漫作品创作时其定位应该得到充分的重视。我国所创作的动漫作品之所以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和创新性,笔者认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本应在动漫作品中呈现的文化力在创作时被忽视了。而动漫作品文化力的不足,最明显地表现在动漫作品内容不够丰富上。

其实,大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寓言故事、成语故事、历史故事及文学作品,这些故事作品是经过精挑细选才进入课本的,往往承载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展现了鲜明的民族特色,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因此,大学语文有着其他课程无法替代的文化传承作用,应该成为动漫专业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3]这就要求在动漫专业培养体系中,既开设大学语文的必修课,又开设一系列与语文内容具体应用相关的人文选修课,把语文拓展活动纳入大学语文教学的轨道,优化大学语文学习环境,增强学生们对大学语文重要性的认知。在日常教学中,慢慢纠正从老师到学生重技能轻人文的片面倾向,重建知识、能力、素质辩证统一的大学语文教学体系,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综合,在提升学生的人文底蕴、现代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同时,增强语用能力、文化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只有在文化创意的引导下,要求学生夯实文化基础,把握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特征,学会从丰富的文化资源和历史资源中挖掘和开发动漫题材,既忠实于教材,又不拘泥于课本,用人们喜闻乐见的动画表现形式演绎课本内容,动漫产业才能获得迅速发展的强劲动力。盛世龙吟数码有限公司中国区经理李长川曾对中国动漫的发展思路做过总结,指出“在与国外动漫发行商沟通的过程中,我不断听到来自他们的建议:希望看到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作品。这,将是我们的发展方向”。[4]

(二)用大学语文情怀重塑动漫产业的思维

为什么像如今被定位为艺术片的《大闹天宫》和《小蝌蚪找妈妈》等动画作品,虽然口碑很好,但是市场销售力不足?既然它们被定位为艺术片,就说明它们在表现技法上必然有很高的造诣,其实,市场力不足的关键就在于这些动漫作品没有被系统地进行商业包装和衍生品开发。动漫作品的文化属性固然重要,动漫创作要尊重文化精神,注重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利用、传承与变迁、创新与调适;但是另一方面,动漫作品中的经济属性也不容忽视,其中,版权有偿转化便是推动动漫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那么在对动漫专业学生的教育方面,应该如何培养他们这种转化思维和能力呢?这是一个随之而来的问题。

事实上,学生转化思维和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大学语文教学课堂是重要一环。我国当代著名语文教育家朱绍禹认为“语文学科就是思维学科”,他指出“语文教学要适应三个面向,最基本的问题是进行思维训练,发展智力”。[5]这就要求大学语文课堂教学逐渐从灌输式的讲授传统中走出来,以学生为教学中心,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积极投入到讨论式和探究式的教学模式中,在课堂交流过程中不断强化他们的发散思维,让他们在相互之间的观点碰撞中深化和提高对问题的认识和思考能力,以使学生养成自觉思考的学习习惯。转变教学方式,并不意味着对传统教学方式的简单否定,正如有学者在研究中所强调的,当前的教学方式要适应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创新型人才,但是,指导学习不能被自主学习完全取代,个体学习不能被合作学习彻底摈斥,接受学习不能被探究学习全然否定。教师在大学语文讲堂中应该扮演穿针引线的角色,根据动漫专业学生的特点,启发学生对语文课本内容进行有方向性的思考,让他们运用自己的专业特长和实践经验对内容作拓展性解读,并对学生的探讨进行总结和升华,毕竟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理解层次是有限的。这里举个例子,比如在大学语文课堂上学习《西游记》中个别文本篇目时,可以将电视剧版的《西游记》和动画片版的《西游记》同时引入教学课堂,启发学生在观摩欣赏中思考原著塑造的角色形象和影视剧演绎的角色形象之间的联系和差异。经过学生的一番讨论和交流之后,老师应该做出总结,比如,角色形象的塑造应该符合不同媒介平台的传播特性,个中角色(包括身型、神态、动作等)的设计要根据内容主题和媒介环境做出适当的夸大式或压缩式的表现。最后布置学生在课后选择《西游记》中自认为精彩的情节,让他们为该故事情节设计出符合传播平台特性的角色形象。

只有动漫专业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知识转化能力提升了,才能促使他们自觉运用文化意识和人文情怀去深度理解动漫作品,并将之抽象为有意义的民族文化符号,将其延伸到包括版权、图书音像和休闲旅游等产业形态在内的动漫产业链上,从而在动漫原创和产业开发这两个环节之间形成互相推动、互为因果的良性循环关系。

结语

如果不注重提高对传统文化和民族符号的理解和转化能力,我国动漫产业的发展将始终停留在粗放的浅发展层面。以动漫产业为代表的文化产业的发展壮大,不仅仅有助于民族文化精神的传承,而且有助于全民整体素质的提升。长期以来,大学语文教学的使命就是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以大学语文教学为核心,落实与实践人文精神,是提升动漫专业学生人文素养的必然趋势。由于受众的需求是动漫作品制作和推广的出发点,因此在大学语文这一本土文化载体中,我们应该积极寻找传统民族文化与当代文化精神之间的内在关联点,去满足当代受众的需求,激起人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情感和心理共鸣。

参考文献

[1]郝春生主编.人文素质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

[2]江南.中国动漫缺什么[J].玩具论坛,2005(07).

[3]肖颖.论高校语文阅读功能与教学的思考[J].语文建设,20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