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美术毕业展总结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二、毕业设计现状与问题
其一,美术技能展示形式单一化。美术毕业设计内容与形式的呈现较为单一化,没有多维度展示本专业学生的能力。因为美术毕业设计的评价标准偏向于学生对视觉审美规律的掌握程度,所以学生较少进行美术知识如何在幼儿教学层面转化的实践探索,忽略了对教育学和心理学等知识的跨学科应用,未能体现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其二,活动组织能力不足。毕业设计展示仅呈现学生的美术学识远远不够,也应注重彰显学生的组织能力。幼儿园教学不仅包含课堂教育部分,还涉及室内外环境创设、游戏、文艺表演、校内外展览等组织活动。这就要求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具备对色彩、造型与空间关系的协调能力、人员工作的分配能力和活动现场的驾驭能力。其三,学业任务与毕业创作衔接不充分。学前教育专业学业任务中安排了半年的幼儿教学实习,通常未考虑其与毕业设计实践充分衔接。这导致一方面学生没有将毕业设计中的创作方法和思路进行幼儿教学转换,理论与实践未能及时得到相互修正;另一方面,学生因工作压力而无暇顾及创作探索,被迫中断相应研究。其四,交流氛围不浓。毕业设计作品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的美术技能和知识的结果,而最终验收者只有少数几位评委教师,验收场地也仅限于答辩教室等封闭性室内空间,交流氛围偏弱,不能促进全校师生的交流、学生就业或展开现代幼儿美育的学术讨论。其五,就业应用延续性弱。因幼儿的身心结构特点,有些美术创作形式在幼儿园中无法有效开展。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没有经过将复杂的美术创作方式进行创新改变以适合幼儿年龄结构特征方面的实践,所以难以将学校所学知识予以应用。
三、改革方案
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毕业设计方案的重心应围绕如何整合四年所学知识,平衡美术与其他学科教学内容,综合制订成套的毕业设计方案。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毕业设计指导不能完全照搬专业美术院系的毕业设计培养模式,也不能完全脱离实践技能而撰写美术教育研究方面的论文。因此,学生的美术教育理念和方法与美术基本功一样举足轻重,在毕业设计中均应得到体现。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设计应结合“套餐”与“自助餐”设置,自主选择个性化创作方式。毕业设计“套餐”,即毕业设计创作+幼儿教学实践+展览组织策划+毕业设计答辩。美术毕业设计创作“自助餐”,即学生在毕业设计创作中可选择平时最擅长的创作门类,如绘画创作(手绘本、油画、水彩、国画、景泰蓝、综合材料或彩铅画等)或设计创作(定格动画和手工装置等);幼儿教学实践要求运用与所选毕业设计门类相对应的创作材料和方法实施于幼儿美术实习教学课堂中,并拍摄现场教学录像,整体展示幼儿美术教学情况;展览组织策划促使学生积极进行视觉展示效果的思考和操作;毕业设计答辩邀请在校专业教师和实习单位的教师一起对该学生的毕业设计与幼儿教学进行提问,进行理论与实践的综合讨论。此套毕业设计改革方案系统地实现了以绘画与手工并置为主体、教学实践为载体、多样化展示为体现、理论总结为补充。学生可在硬性规定下和自主选择范围中,以最适合自己的创作方式进行毕业设计,将四年所学的美术教育知识和创作技能发挥得淋漓尽致。毕业设计增设多层面的考核内容,实现立体化展览效应,使美术类毕业设计形式和内容更具开放性与多元化。
1.美术教师的年龄结构、学历层次情况
我县县直小学共6所,其中4所为国办小学,2所为私立小学,教师工资都是县财政拨款。
从我1991年开始任教美术课20多年以来,有部分新的美术专业毕业生加入到教师队伍中,如果把他们都作为美术教师队伍来说,那么美术教师队伍日益年轻化,日益充实壮大。现在这6所小学中,也就2所私立小学的美术教师配备比较合理,所有的美术教师都是40岁以下的专业毕业的,年轻有为,学历也高。其他4所小学的情况就不同了,年龄在45岁以上,专业学校毕业的5人,最好的一个学校9个美术教师中有3个专业院校毕业的,其他2所有一个专业毕业的,还有1所连一个专业院校毕业的美术教师也没有。
2.美术教师的分配、任职情况
历届专业院校毕业生虽然不断地被分配工作,加入到教师队伍中来,但任职情况却很不理想,据调查显示,现在的状况是大部分的分到了乡下,留在县直的也没有几个能教美术课,大部分被安排教语文或者数学课,担任班主任,没能加入到美术教育前线上来,随着任课情况的不同,个别教师甚至连继续教育都加入语文、数学等学科,导致一些优秀的美术教师的特长在实际工作中不能够充分发挥,专业水平日趋下降。从上学期举行的美术教师基本功比赛情况就能看出,参加比赛的老面孔比较多,新面孔较少。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忽视美术教育,缺乏对美术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现在普遍存在的现象,从社会到学校到学生都认为,在小学语数英是主科,其他的课都是副科。美术课也不例外地成了副科。我曾经做过调查,大多数学生认为副科都是玩的课,觉得老师不会像主课老师那样,完不成作业了,叫到办公室批评,把作业给补上,考试考得成绩不理想,请家长来谈谈,希望能配合教师的教学。美术老师也同样没有从思想上重视这门课,当然,也许上级部门也是这样认为的,检查考试的只有主课和常识课。
2.美术课堂教学有走极端现象
以前美术课从来没有考过试,也就是作为考查科目,为了加强对美术课的教学,考察教师的教学成绩,从今学期开始,其中2所县直小学第一次有了美术科的试卷。试卷分为两部分内容,一部分基础知识的考试,题型包括填空和选择;另一部分就是绘画的考试,选择课本的其中一课作业要求来考试,不要求学生有参考资料。
从试卷来看,我觉得对学生来说是有难度的,美术课的目标要求只是让学生了解,没要求牢记。基本技能题也是超出范围。
当然,基础知识题是可以是有准确答案的,基本技能题呢?怎么打分?不同年级标准也不一样,看卷的也不是同一个教师,更不是专业教师,用这个成绩来衡量美术教师的教学质量,觉得有点不太妥当。这样的考试对学生、对老师都起不到积极的作用。不知道大家是怎么看的?
三、促进美术活动开展的几点建议
1.各级领导重视美术教学
希望教育局领导在美术教师分配时本着均衡的原则,使县直小学都能拥有至少半数以上专业院校毕业的美术教师,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美术教研活动相对比较少,也希望有关领导重视美术活动,加强基本功的培训工作。更希望学校的领导重视美术教育,把专业人才放到合理的岗位,不再埋没人才,即使没有专业的美术教师,在年龄上也要相对年轻点的,美术教师课时数比较多,学生活动比赛也不少,年龄大的教师是很难适应的。领导的重视能推动县直小学美育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使我们的县直小学美术教育事业后继有人,美术教育水平不断提高。
2.校内外结合实行县直联合教学
上下齐心合力帮助教师从课堂教学中找到成功的乐趣,积极开发地方课程资源 ,借此缓解重竞赛轻课堂的现象。切实提高美术课堂教学质量。引导教师广泛开展课堂教学研究,形成“人人研究课堂教学”的氛围。
利用县教育平台,进行课堂教学研究的培训,研讨问题;建立县直小学美术教学QQ群,遇到问题及时沟通,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推行导师制,通过网络让新老教师之间自愿结对,通过传帮带促使双方加快专业素质的发展。师徒之间要做好发展规划,记好活动内容,作为双方考核的资料。
3.美术教师专业技能培训
加强县直小学美术教师业务培训,真正落实研训一体的教研模式,最终建设一支高素质研训员队伍,建立竞争培训研讨总结再竞争的研训一体的教研模式。
通过示范型、组织型、诊断型、松散型、网络研讨型及送教型等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的教师研讨,有效地促进教师课堂教学素质结构的改变与发展。必须要求教师及时记录与整理研讨的结果,及时反思整理成文。
4.学习新课标和联系学生具体实际相结合
学习新课标,掌握新理念,固然是教师应当做的,但一定要“学有所用”,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教师要深入学生生活,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构建丰富多彩的美术课堂教学,使美术课堂教学鲜活生动。
中图分类号:J7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01-0126-01
美术学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美术学本科学生的毕业论文是学生在本科阶段所获得的知识水平、专业技能、科学研究能力和学术创新精神的重要标志。毕业论文撰写的过程也是综合培养学生在本专业方面的科学研究能力,包括艺术鉴赏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理论表达能力、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技术获得相关信息的能力的一个实践过程。本文通过对已毕业的美术学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进行调研及考察,总结出美术学专业毕业论文存在的普遍问题,提出了指导毕业论文顺利完成的方法,为美术学毕业论文的实践教学提供借鉴。
一、美术学本科毕业论文常见问题
(一)毕业论文选题范围不当。大部分学生的论文题目过大、过深,不适合本科生完成,如《浅析油画前景》、《试论中国传统工笔画与现代工笔画的区别与联系》、《浅析现当代中国风景油画》,这些选题范围学生很难驾驭,此类选题写成一本专著也不为过,本科生当然难以就此写出高质量的毕业论文来。如果论文题目过小,论文得不到展开,则内容空泛乏味,缺少研究的目的性。也有些毕业论文内容过于陈旧,只是对以往的论文观点进行简单的重复。所以论文选题要大小适中,难易得当,这是写出高质量论文的前提条件。
(二)不能结合专业特点。对于美术学学生来说,理论研究没有相应的基础,实际工作经验不丰富,写作基础较差,如果不结合自身专业实际选题,势必只有到处拼凑,达不到能力培养和素质训练的教学目标。美术学毕业论文考察学生通过四年本科教育所取得的理论知识、美学素养、文化修养等各方面的能力,论文就是一个与自己所学专业相关的课题,要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探讨创作实践者的理论水平。研究的内容要从自身的创作出发,阐明自己的观点,表现出自己的知识和专业水平。
(三)毕业论文格式不规范。对于本科毕业论文的格式,学院或所在系部都会有明确具体的要求,但是很多学生往往忽略格式要求,随意设置标题和文章的字体、字号,尤其是引用部分的问题最为常见。有的学生引用的文章内容并没有标明出处,没有注明期刊或书籍的出版社、页码,乱用标点,错别字出现频繁。主要原因是美术学专业的学生把大部分精力用到了毕业创作中,对毕业论文写作的重视程度不高。
(四)缺乏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没有充分的自主学习,创新能力就无从谈起,毕业论文有创新性才有灵魂和价值。有些学生的毕业论文直接重复论述其他人现有的观点与结论,抄袭他人的研究成果。有些学生对毕业论文的写作不够重视,认为美术学专业的学生应当以毕业创作为主,毕业论文只是应付了事,所以态度不端正,东拼西凑,这样很难写出具有创新性的、有价值的毕业论文。不论是结合自己的创作实践还是对某一专业领域进行研究,都应当是本人经过独立思考的成果,绝对不能直接剽窃他人的研究成果。
二、美术学本科毕业论文改进措施
(一)加强学生对选题的认识。要获得一个好的选题,需要作者在对文章的整体脉络和框架有大致的估量后,通过大量查阅资料,分析提出的问题,确定自己研究的主要方向,然后才可能找到自己满意的选题。这是一个思维不断运动的过程,需要主观的思想与所要选择的事物发生共鸣,这种灵感是非常重要的。确定好选题的范围,再根据自己的能力进一步展开查阅,扬长避短地做更深一步的研究。因此,论文要以所学专业为主,按照选题的任务、计划和完成期限有目的、有方法地充实专业技能及理论知识,培养科学研究和写作能力,同时为专业的继续深造和从事工作奠定理论基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对民族职业美术教育越来越重视。以市场为导向的民族职业美术教育逐渐成为少数民族教育体系中重要教学课程。本文主要就是对市场导向和民族职业技术教育做主要的说明,总结了民族职业美术教育的特点,最后分析了以市场为导向的民族职业美术教育发展的意义。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市场为导向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社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我国高等教育为了适应新的时展要求,教育方针和教学目的进行了相应的改革和创新,以市场为导向的教育越来越符合当今社会的实际要求。发展和完善民族职业技术教育,必须一切从市场需求出发,以市场为导向,进行科学研究,把握好当今时代所给予的良好发展机会,以培养对社会有用的实用型人才作为教育的主要目标,使教育为社会服务,并不断改革和创新,紧紧跟上时代的潮流。我们应当充分地认识到,一旦民族职业美术教育和市场需求没有相匹配,那么培养出来的学生毕业后在社会职场中必然不会较快地相适应,他们不能找到自己理想的工作,在整个市场中,没有自己的立足之地,所学专业根本无法紧跟时代的发展。只有以市场为导向来发展民族职业美术教育,才能真正的培养出能为社会作应有贡献的人才。
(二)民族职业技术教育
对于少数民族教育的概念就是指在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中对人数比较少的民族群体进行教育。在我们国家,少数民族教育就是指除了汉族意外的民族对于族人进行相关的教育。对于少数民族地区,指的是那些少数民族聚集在一起的地方,也可以说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地方。在整个民族教育的板块中,民族职业技术教育可以说是处在最重要的位置。对于民族职业教育就是指能够对学生进行先进的科学的职业技术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使得能够培养出更多的优秀的少数民族的技术型人才,从而大大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缩短和其他地区的经济差距。对少数民族的学生进行一系列的促进经济发展的教育内容,让他们能够掌握香港的技术手段和职业技能,进一步满足就业上岗的相关要求。
二、民族职业美术教育的研究
(一)民族职业美术教育的特点
对于民族职业美术教育的特点,它包含了和传统的同属美术教育一样的特点,但是对于美术教育还是有一定的差异性,还包括了情意性、经验性、全体性等等特点,此外,名族职业美术教学和市场直接相关联,特别是劳动力市场的联系最为密切,给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所培养的人才。
(二)以市场为导向的民族职业美术教育发展的意义
1.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优秀民族美术文化的传承
对于民族民间的艺术进行研究,有利于改变一个民族的行为、心里、人格以及社会结构的模式,有利于对艺术和宗教的起源的进一步研究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的传统文化、民族美术以及工艺品都保存的十分完整,和其他的民族相比而言,它们主要是有地理位置比较偏僻,长期处在一个封闭的环境之下,交通十分不发达与世隔绝的特点。最近几年,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西部大开发的社会背景和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世界上各国之间的交流也越来越密切,文化交流也越来越多,各个地区之间的联系也越来越频繁,文化艺术的传播和交流有了史无前例的发展。因此,发展民族职业美术教育大大加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优秀民族美术文化的传承。
2.有利于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服务区域经济的教育功能
对于以市场为导向的民族职业美术教育模式的开发,对美术职业教育教学观念有了极大的提升作用,对于美术教育来说,其就业面十分小,完全不能满足广大的毕业生的就业需求,但是如果对于学生的就业质量的很好的提升,很好的适应了企业的需求,毕业生能够很快的融入到社会企业所安排的相关工作,学校的教育模式能够得到社会的认可,这样就有利于学校进一步的办学,学校的知名度也会大大提升。随着学校知名度的升高,那么民族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就业也就将会变得更加让人满意,这样的专业将会是学生们渴望学习的、拼命追求的目标。因此,在这样的市场的推动之下,新的理论体系的支持之下,以市场为导向的民族职业美术教育模式将会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实验,对于民族职业美术教学的教学观念又一次改善,就是把市场作为向导,塑造更好的教学风格,专业的设置将会更加合理化,设定好更加有利于培养市场才相关目标,建立好更加完善的民族职业美术教育理论体系,最好能够使得学校和企业能够进一步的合作,能够安排学生尽快的到企业实践学习,把学校的知识很好的运用到学校里面去,对学校教师的综合素质进行有效的提升。因此,提升民族职业美术教育有利于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服务区域经济的教育功能。
三、结语
本文对于以市场为导向的民族职业美术教育进行相关的研究和分析,总结了民族职业美术教育的特点以及其发展的意义,发展民族职业美术教育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优秀民族美术文化的传承,提升民族职业美术教育有利于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服务区域经济的教育功能。这对我们将来进一步研究少数民族地区相关问题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何鑫.少数民族艺术传承与民族地区特色美术教育[J].艺术科技,2012,(05).
就业是民生之本。近几年来,受“艺考热”和高校扩招的影响,高校美术设计专业应届毕业生人数有增无减,而国家宏观调控具有滞后性,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具有迫切性,两者之间矛盾越来越突出,高校美术设计专业大学生难就业和就业难将保持一段时期。这一严峻的就业形势导致许多美术设计专业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失落、偏执、自负、自卑等心理障碍,对他们的个人成长和全社会的稳定发展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研究当代美术设计专业大学生的就业心理的现状及原因并研究其教育策略,帮助他们排除不良心理干扰,走出就业心理误区,化压力为动力,实现充分就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美术设计生就业心理障碍表现
1.1自负心理
美术设计生自我认知不准确,过高地估计自己的能力和素质,有些美术设计生,认为自己毕业于名校,是才子佳人,无论是专业能力还是综合素质都高人一等,在心理上藐视一切,不能混同于普通劳动者,总是期望找一个经济待遇高又体面自由的工作。但他们在实际工作中总是眼高手低,好高骛远,很难扬长避短,合理定位,求职总是不如意,很难找到自己理想中的职业。
1.2自卑心理
与自负心理相对应的就是自卑心理,现在就业形势非常严峻,竞争异常激烈,一个岗位可能有成百上千的人去竞争。很多美术设计生信心不足,对自己评价偏低,对自己的长处估计不够,因为自己高考入学文化分数较低,认为自己文化水平和专业素质比别人差,自己的工作能力也比别人差,容易产生自卑心理,总是自惭形秽,对求职总是悲观失望,特别是一些女大学生在就业遭受歧视后也会自怨自艾,失去求职的勇气。
1.3偏执心理
美术设计生个性都较强,为了学习美术投入了很大的财力和精力,毕业后就非常想找一个学以致用、专业对口的工作,有的非常执着,不是本专业的工作就不签约。也有的学生把工作薪金待遇确定了一个底线,低于底线的工作也不签约。而理想与现实是有距离的,人员储备多,需求市场小,就业面窄,竞争力强,所以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屡屡受挫,自我价值无法实现,进而产生抑郁心理。
1.4焦虑心理
美术设计生都非常希望找到一个有很大发展空间的职位,当这一理想职位无法实现时,就会产生莫名的焦虑、不自觉的紧张,甚至成天忧心忡忡、烦躁不安、手忙脚乱,既希望谋求到理想的职业,又担心不能录取,还担心因选择职业不当或者应聘时因准备不充分而造成失误而抱憾终生,所以对未来的职业生活感到心中无底,终日诚惶诚恐,东奔西跑,希望尽快找到合适的工作,但却适得其反,这种心理影响用人单位对其的正确评价和录用,反而增加就业难度。
1.5依赖心理
美术设计生的家庭经济条件一般都比普通大学生的家庭好,成长环境较为优越,父母为他们付出了较多的财力和精力,这也导致他们养成了强烈的依赖心理。面对就业,他们往往不知所措,缺乏主见,随波逐流,不能规划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不能明确自己的就业方向和职业目标,不能客观分析当前的就业形势,只是一味地依赖学校、家长的安排,不积极主动争取,不主动向单位举荐自己的专业特长。
2美术设计生就业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
2.1社会因素
随着“艺考热”的升温,高校的扩招,美术设计毕业生数量急剧增长,而社会需求整体较少,即使在一些大城市,美术设计专业需求也非常有限,供需矛盾较为突出,美术设计生就业难度相当大。目前,社会上仍存在的拉关系、走后门等不正之风,也冲击了占绝大多数的无权无势的普通大学生的就业,这也无疑对美术设计生的就业心理产生了影响。此外,当今社会,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功利主义思想泛滥,身处在经济社会之中的大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而产生功利心理,重结果轻过程,眼高手低,产生恐慌、焦虑、抑郁等心理。
2.2高校因素
高校美术设计专业课程设置不够合理,实践课程占比较小,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陈旧落后,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力度不够,导致美术设计生大多基本功扎实,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不足,难以满足现代社会飞速发展变化的需要,就业竞争力不强。同时高校的心理健康指导教育普遍滞后,不能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强化训练,导致学生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差,经受不住失败和挫折的打击,一旦就业受挫就心灰意冷,怨天尤人,对社会不满,甚至走极端。
2.3家庭因素
艺术是一项需要高投入的教育,美术设计学生在进入高校前后,家庭对学生的经济投入累计是非常大的,所以家庭对学生寄予很大期望,期望能找到一个经济待遇高、发展空间大的职业。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这一期望受多种因素影响能够实现的不多,一旦不能够实现就会导致学生产生不良心理,大部分学生在就业时都会产生心理压力,焦虑不安,忧心忡忡,手忙脚乱。同时家庭的压力也会导致学生感到无所适从,茫然失落。
2.4自身因素
美术设计生的文化课基础都是不扎实的,专业课有的也是在高考前临时突击的,上大学后,文化基础和专业基础都较差,专业学习比较吃力,所以很多美术设计专业学生的专业水平也不尽如人意。有的美术设计学生对自己的职业规划也不能切合自身实际,自己是眼高手低还好高骛远,一味追求理想职业。也有很多美术设计学生不善于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他们所追求的理想职业一旦不能实现,就会产生不良心理。
3解决美术设计生就业心理问题的对策
3.1政府要不断完善公正就业机制
政府要不断完善就业机制,营造一个公开、公平、公正的就业环境,招聘工作全程都要在阳光下运行,纪检监察部门要全程参与,自觉接受社会监督,杜绝走后门拉关系现象的发生。用人单位的招聘条件要统一公开,要一视同仁,不能有就业歧视,也不能设置条件照顾内部子女,让进入的学生理直气壮,让淘汰的学生心服口服,要充分尊重人格利益,为美术设计专业毕业生就业提供一个宽松的心理环境。
3.2高校要加大教育教学改革力度
高校要根据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和培养方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积极应对市场挑战,增强在人才市场上的竞争力。高校要加强就业指导工作,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发展观,构建科学的切合实际的职业规划,培养学生健全的职业心理和健康心态,教育学生当前就业形势严峻,失败在所难免,要学会吸取教训,总结经验,越挫越勇,屡败屡战。高校要开展就业心理辅导讲座、模拟面试、职场达人比赛等系列活动,帮助学生掌握就业择业技巧和自我心理调适技巧,形成健康的就业心态,最终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高校要教育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既不要夜郎自大也不要妄自菲薄,给自己一个正确的社会定位,做出理性的待遇定位、求职地区定位和职业定位。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就业观念,废除偏执心理,将眼光放低、放长远,可以先就业后择业,也可以面向基层、西部、私企择业就业。
3.3家庭要高度尊重子女的主观愿望
就业是学生的人生大事,也是家庭的大事,家长要关心孩子的就业,要根据子女的能力和素质,不提出过高要求,要充分尊重子女的主观愿望,多给子女自主选择的权利,营造宽松的家庭氛围。同时家长要加强与子女的交流沟通,帮助他们正确处理各种矛盾,缓解紧张焦虑心理,帮助他们寻找实践锻炼机会,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去面对就业压力。
3.4学生要客观认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
就业本身就是学生认识社会和适应社会的一个过程,但学生首先要正确地认识自我和评价自我,既不妄自菲薄也不骄傲自大,要有合理的期望值以免造成心理挫折。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以应对巨大的就业压力,将压力化为行动动力,积极面对,合理释放。学生要学会面试技巧,克服紧张慌乱心理,充分展示能力素质。学生要坦然面对就业挫折,把挫折看成是锻炼意志、增强能力的考试,要积极总结经验教训,冷静理智地分析挫折原因,要及时减轻思想负担,消除急躁情绪,绝不能灰心丧气,怨天尤人,一蹶不振。
4结论
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难已经是社会热点话题,大学毕业生的心理障碍也已经引起高校、家庭、社会的广泛关注。大学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的解决已经迫在眉睫。学校、教师、家庭和社会都要采取措施,解决就业心理问题,使大学生尽早实现更高质量就业,为社会经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于洋.大学生心理压力应对策略的研究[J].科教导刊(中),2013(4).
[2]肖少北.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0:97.
[3]刘慧,狄敏.浅谈大学生就业心理素质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2003(9):45.
开学初,我们遵照教导处的要求,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订了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并尽可能地按计划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监督教师搞好教学常规和常规教学,组织了诸如听课、比赛、展览等一系列活动,教师的教学行为日趋规范,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日益高涨,校园文化氛围空前浓厚。
二、取得的成绩与经验:
1、坚持常规月查不放松。每月按教导处的要求对教学常规进行检查、通报,并督促教师针对错误及时整改,使美术教学落到实处。
2、以活动促教学。根据学期初的教研活动安排及教导处的临时安排,定时或不定时地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调动教师美术教学及学生美术学习的积极性,提高美术教学效果。
3、提高认识,加强自学。使教师认识到:要搞好教学,首先自身要有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因此,必须加强自学,尤其是非美术专业毕业的教师,更应虚心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知识水平。
4、综合开发课程资源。联合全校师生,办好黑板报、橱窗,美化校园环境,营造出浓厚的艺术氛围。能根据学校自身的特点进行教学。
三、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1、按照教导处的要求,结合本学科特点,安排并组织教研活动。
2、按时进行常规月查,并不定时地进行抽查,督促教师认真备课,使美术教学能正常开展。
3、通过听评课和研讨会,促进全体美术教师的经验和信息交流。
4、鼓励美术教师充分利用美术室现有模具和自制教具进行教学,加强示范。
5、举办多种形式的美术活动,激发全体师生的艺术创作兴趣。本学期举办的书画展质量较高,充分显示了学生美术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艺术生;基本功;就业
一、美术专业基础教育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
注重技能训练,在美术基础教育中,注重的是重在培养学生敏锐的艺术感知力,要求反应迅速,表现简洁,既要有严谨的造型能力,又要求有丰富的表现语言,最终达到具有全面造型能力的目的。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思维方式和审美情操是其根本所在。美术家所掌握的技巧都是为了更好地表现自己独特的、审美的情感与认识。离开了这个目的,为技巧而技巧,甚至“玩弄技巧”,实际上也就失去了艺术技巧自身的意义。优秀的艺术作品是艺术家内心情感的充分体现,是审美意识的独特写照。一张绘画作品感人的并不单纯是画面中的色彩、线条,更重要的是透过色彩、线条组成的关系所表达出的思想情感和审美情怀。诚然,在美术基础教学中,应重视技能技巧的基本功训练,使学生在校几年的学习,能掌握基本的造型规律、色彩规律,从而得心应手地表现对象,这是我们必须坚持的基本思路。不能不强调美术专业基础课的重要性。对美术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教育若不强调,不诱导学生的审美感受,不要求学生有感而发,得心应手的技巧又能表现什么呢?
二、美术类毕业生当前的就业现状
(一)美术生的社会工作。
师范院校的美术生若没有扎实的基本功跨入社会能不能行得通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毕业生就业功利心与现实不一致是就业率低的重要原因。美术专业的学习成本远远高于其他专业,且不说学习期间外出写生、购买画具、配置电脑、摄影器材等日常开销,单一个美术类本科学生4年的学费投入近8万元。拿行内人的话说,这不是用颜料作画,而是用钱画画。要想搞艺术,没有钱是不行的。建立在金钱基础上的艺术,刺激着毕业生敏感的神经,因此他们选择职业时,薪酬是首要考虑的第一要素,即使这份工作并没有多好的就业前景,即使这份工作不符合自己的职业规划。但是梦想很美好,现实很残酷,在人力资源市场日益饱和的今天找一份高薪水的工作谈何容易。
(二)美术生的教育事业。
教师历来以教书育人为己任,他关系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更要肩负为国家培养人才的重任。实践证明,凡是成熟的、有经验的美术教师肯定是一位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开拓型教师;而一个没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美术教师肯定是一位语言乏味、因循守旧的说教者,因为他心中难有丘壑,自然也就失去了用美的语言、丰厚的文化底蕴、高超的教学艺术和娴熟的表现技艺吸引学生、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美术教师作为美术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只有在平时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并能依据教材内容科学合理地设计教学环节,策划教学成果的呈现方式,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效地引导学生在活动实践中理解知识点,掌握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如果美术教师引导学生欣赏美术作品,连自己都没有激情,又因缺少内涵而语无伦次,缺少语言的修饰和美感,又怎么能感动学生呢?反之,一位有深厚功底的美术教师,他得体的语言和教态,工整的板书和娴熟的技艺演示,怎能不使学生受到启发和感染呢?所以说教师的实践能力对学生有示范和影响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讲,美术教师所具备的扎实的双基能力,既是教师的从教之根,又是立身之本,重要性不言而喻。
三、促进美术类毕业生积极就业的思考
大部分高校都建立了就业指导机构,但不难发现,较之于服务职能他们的行政管理职能更为突出。有的学校虽已将就业指导作为一门课程列入教学计划,但对就业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过分强调实用性和时效性,停留在讲解就业政策、收集需求信息、传授择业技巧等方面,看不到就业指导的长期教育功能,没有发挥就业课在人才培养中的积极作用。更有甚者,将就业课片面的理解为毕业班临阵磨枪的事情,以至于很多毕业生直到毕业那一年才开始恶补就业知识,从而使找工作变得很被动。所以,高校的就业指导要从大一抓起,赢在起点,对学生提前进行就业规划意识。不仅如此,从事就业课的教师必须参加严格的培训,获得相应的专业资格,保证就业课的专业水准;其次,就业课老师应利用学校平台和社会资源开展丰富多样的顶岗活动,拓宽就业信息渠道;再次,要把握工作连续性,除对在校学生进行指导外,还要对就业后的学生进行就业追踪,总结经验,改进方法,引导学生兼顾社会国家需求,不能单纯将待遇是否优厚放在首位,而应同时考虑美术专业的艺术价值和对社会的贡献。
学校要敏锐洞察艺术市场走向,根据市场需求调整课程。如开设文化创意产业管理和美术作品经济等专业,开设能与市场接轨的课程是美术院校的当务之急。针对企业反映学生动手能力弱的问题,高校要加强学生的室外实践教学管理,促使学生将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结合。如环境艺术设计课必须要到施工现场做调查研究,现场教学。转变学生思想观念,加强文化基础和人文精神的培养,文化课和专业课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鼓励学校和社会团体联合组织活动,有意识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美术类毕业生的就业日益艰难,如何针对这类毕业生的性格特点进行就业指导,不断探索促进充分就业的各种形式,还值得就业工作者的思考。
参考文献:
美术类专业毕业创作是指学生毕业前所做的绘画创作及类似的一些创作(工艺设计等)。美术创作是作者创造性的工作,所创作的作品跟所学知识、技能、思想、经验融于一体,以一种视觉形象展现于人;创作作品是大学生在校4年专业与技能学习情况的一个总结,是个人艺术理解与综合修养的集中体现。
创作课作为美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指导老师来说,大到指导和资源配置该如何抓起,何时开始介入创作课,以及如何协调创作课与其他课程之间的时间安排,小到具体的教学环节、课程指导的连贯性、作业量大小的安排、教学辅导方法的选择、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具体实施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恰当安排,都将直接影响创作教学的质量与效果。此外,学生的毕业论文的写作与毕业创作之间的关系,以及对创作作品的评分方式等,都是毕业创作教学中需要进一步完善的,也是一个值得研究与探讨的课题。
一、美术毕业创作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美术教学是美育的一部分,它承担着美术欣赏和技法训练的重任,在教学中应遵循因材施教、因学施法的教学理念,否则就会变成僵化的、教条的、无生机的教学。
高等美术教学与初、高中以及考前美术教学有着本质不同,教学内容与方法有了根本改变后,学生的基本功与审美就会明显提高,在此基础上,还要既巩固原有的知识技能,又要挖掘潜力、发展特长,把学生培养成主观能动、充分发挥聪明才智、有明确发展方向的人才。
如今,有些高校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辅导方法等方面仍是“填鸭式”的教学,仍围绕以课堂、教师、教材为中心的“三中心”教学体系,多注重基本功训练,不重创作实践,认为学好技术就能搞好创作,好的习作就是创作;在平时的基本训练中,缺乏考虑习作跟进创作的成分,让学生呆板临摹,照搬客观写生。这种认识其实是较偏颇的,在这种教学氛围中,学生不爱动脑筋,教师的讲课也不轻松,最终无法实现教学目标。因此,一方面,我们在承认现代信息科学的发展促进了各方面进步的同时,也要看到现代化设施的使用与传统教学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取长补短的。各种教学光盘、网络信息资源及多媒体的使用大大增强了美术教学的效果,而且也使信息的传播更为快捷、便利,但这也从某种程度上带来一些负面效应,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现代化设施越是完备,人的求索精神会相应减弱。另一方面,高速发展的多媒体教育辅助我们进行教学的同时,教师的责任也增加了很多。实践中,毕业创作教学一直都是一个教师带一个班或多个班,这种教学安排首先加重了教师的教学负担,指导方法难免单一,不能照顾周全,难以做到因材施教。
诚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态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现在的毕业创作教学中,有些教师不认真、不细心、讲解少、辅导少、不示范,甚至缺课,导致学生学习态度自由散漫,学习氛围差,到了高年级,有些学生也只掌握了一些基本技法,缺乏举一反三的能力,缺乏对新材料、新技法的大胆探索,没有发挥出自己的个性和长处。如果学生的潜力没有得到充分挖掘,长此以往,也就造成了学生在毕业的时候显得能力不够高,“一专”不强,“多能”弱,很难成为出类拔萃的美术人才。
二、美术专业教学措施的完善
在教学的具体实施中,教师应把以教师为中心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主要起引导作用,这种引导作用在学生的“学”中具有重要意义,这就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教学指导思想
转变教学观念,毕业创作不应在毕业时才做准备,而应在所有基础课及专业课的学习与教学中加强创作理念,创作训练在以后的教学制度改革中会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美术专业的学生基本存在以下三种学习状态:一是新生的懵懂状态;二是中、低年级的浮躁状态;三是高年级学生的僵化状态。针对这三种学习情况,在实践教学中我们应注意以下几方面:1.低年级学生的教学应增强知识能力,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要让他们在班级中形成一个好的学习氛围,比如形成一种好的艺术氛围,鼓励学生之间互相讨论,互相交流、学习经验,以利于学生的共同提高与进步。2.教师除了课堂讲授必要的知识外,还应多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除介绍相关专业书籍,还应要求学生好好利用网络资源,并定期聘请专家给学生多举办专题讲座。3.有些中、低年级的学生学习劲头大,对每门课程都感到新鲜,但有时候会不知所措,感觉茫然,缺乏自我定位、超越自我、自强不息的信念,教师就应言传身教,勤于示范,善于讲解,鼓励学生在平凡的事物中多去感受、发现有意味的、美的形式,并让他们学会善于联想、实践,积极地探讨。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兴趣,挖掘其潜力,可以突出其个性,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就会慢慢学会独立自主进行创作练习,运用创造性思维,将所学的知识、技能重新组合,形成一定的目标,创作出好的、新的作品。而高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基本功,可以让他们主要进行创作训练,为以后的毕业创作做准备。
创作是一种全面的、综合的发展训练形式,是以开拓学生的创造能力为目的,同时又是一个消化吸收、融会贯通,将知识转化成智能的一个过程。显而易见,创作练习将成为对学生综合评价的主要依据。早在上世纪80年代,美术理论家、教育家江丰就认为“基本训练和创作是相辅相成的。因此,练习基本功的同时,要训练自己的眼睛,探索、捕捉事物的本质,锻炼自己的分析和表现能力,用自己的感受去驾驭、施用技法,而不是刻板地模仿老师、模仿古人、洋人。创作教学要按不同学年、不同水平做相应的课程安排,尽快地引导学生走上善于创作,即善于反映生活的道路”。
(二)教学措施的实现
毕业创作是学生在校4年学习与实践的综合表现,只要在校前3年多的基本功,包括基本技法、知识掌握、实践能力、创作功底等打得牢固,学生的毕业创作就会十分顺利。
从教学来看,教学可分为两类,一是独立的、启发的、思考的教学;另外是集体的、灌输的、记忆的教学。创作训练就具有启发式教学的性质,侧重于对学生创作能力的培养。教师在上课期间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特长,对好的苗头、好的想法、小的探索都要及时鼓励表扬,往往一个不起眼的鼓励和褒扬会影响一个学生的一生,甚至能使其做出一番事业。
以往毕业创作是一个教师带一个班或几个班,每个班有20多个学生,很难照顾周全,指导方法难免单一,不能达到预想的教学效果,学生的作品水平也很难上升到一个高度。中、低年级学生由于缺少丰富的画法和技巧,大部分基础课和专业课基本遵循着写实的道路,很容易走入写实的误区,从而使高年级学生的创作容易陷于单一、僵化的状态中,这种僵化状态大多表现在模仿名家、名画、教师的技法、风格上,不会自觉运用自己的方法去处理画面,使作品流于浮躁、浅薄,缺乏创新精神,达不到毕业创作教学要求的最终目的。
现在的毕业创作课,是大四第一学期期末才开始收集素材、确定创作内容,并要求学生在寒假期间画出构图及草稿,其实这样的布置往往会因为缺乏某种强制性而无法达到要求,有些学生会应付了事,敷衍地画个构图、草稿,有的学生会毫无头绪,不知如何下笔。所以,毕业创作应尽早安排,加上有中、低年级时的零星的、不间断的创作练习所得到的丰富经验,创作就不会很费力气。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
创作课教学的改观要从内容与方法上进行调整和改革。创作课教学的内容包括教师指导及学生毕业创作的过程。绘画作品的创作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长期训练方可有效,所以,把创作课提前是明智的选择。创作教学应该在三年级分专业之初就开始,学生在确定所学专业,选择适合自己的导师后,导师要有针对性、有计划地把创作的相关理论知识、创作技巧、方法、步骤等给学生进行系统讲解,使学生懂得如何进入创作状态,如何选择创作题材,并在收集素材的过程中逐步从历史事件、民间风俗等平凡的事物、现象中发现自己喜欢表现的题材,并进一步经过刻苦的技法训练去选择适合自己,又能发挥自身特长的表现手段,使作品从无到有,在最后一学期的毕业创作中发挥出优势,创作出主题鲜明、构思新颖、形式多样、富有创新意识和较高艺术性的作品。
在指导方法上,教师还应在分专业之初就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教师,这样可以让教师的资源得到合理分配,又会由于人数少,师生之间的交流也变得更为方便,对指导更为有利,学生也会在导师指导下有计划、有步骤、有目标、有程序地进行创作。学生的创作作品是教师精心指导、因材施教、因人施法而来的,学生经过深思熟虑、刻苦钻研、精心创作后,他们的创作状态也就呈现出百花齐放、千姿百态、生动感人的局面。
(四)评价机制
毕业创作的成绩划分是对指导教师及学生综合能力、创造能力的检验、评判、鞭策和肯定,因而评价的标准就显得尤为重要。评价的标准要做到:健康向上的主题内容与新颖的表现形式相统一,先进的思想性和完美的艺术性相统一。而评分时,则要综合看学生的毕业作品,对不同风格、不同表现手法的作品不能采取同一打分标准,应把不同风格的作品分开进行评比,以避免个别老师有主观性的评价。
评分办法:1.由全体委员对每一个毕业生的作品协商评定;2.由全体委员分别打分,然后相加取其平均分数,二者取一。
评奖与收藏。为了褒扬、鼓励学生刻苦努力、积极创作、执著追求、争取好成绩,除对创作作品评定成绩外,还要评奖。根据学生的比例评出一定数量的“优秀作品奖”,并颁发获奖证书予以鼓励,在征得学生的同意后,凡获奖作品可以由学校统一收藏,并发收藏证书和象征性的创作作品材料费。经过长期积攒,这些毕业创作的作品就是学院的一批丰富的财富了,这是展示学校办学能力、教学成果的一个侧面,同时也给后来的教育者和学生做出榜样。
二、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工艺美术产业的快速发展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作为支撑,而国内高职院校工艺美术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又面临一些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快脚步,开创高职工艺美术专业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但在构建这一新型模式前,必须针对工艺美术产业发展的现状及企业用人需求确立新型模式下的人才培养目标和特征,对实践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1.正确把握工艺美术专业的特点
首先,工艺美术专业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工艺美术自古以来就产生于人们长期的生产实践中,高职工艺美术专业学生所学的正是动手的技能,专业知识需要学生在大量的实践中直接获取。同时,通过不断实践,学生制作工艺美术品的技艺才越发精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越强。其次,工艺美术专业具有一定的创造性。传统的工艺美术产品的制作自古至今,产品样式与种类少有变化、缺乏新意,已经不能满足当代人的实用与审美需要。面对这样的状况,创新显得尤为重要。高职院校在工艺美术专业的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敢于突破传统、探索新奇的精神,以及他们对新的技术、材料、设计理念和审美追求的洞察能力。
2.树立新型工艺美术人才培养目标
新世纪以来,随着文化创意产业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兴起,人们也越来越强调文化艺术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工艺美术产业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产业发展的重要智力支持,应为其发展培养出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新型实用技术型人才。因而高职院校工艺美术专业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观察评判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在教学中要向着课程的模块化、教学的开放化、实践的项目化等方向发展,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工艺美术企业用人需要、具有创新意识的新型实用技术型人才。
3.明确新型工艺美术人才培养模式
新型工艺美术人才应具有一定的创新设计思维,把握好工艺美术的文化性的基础、艺术化的表现和精湛的制作技艺这三者间的关系。对此,新型工艺美术人才培养模式应有这样三个特征。首先,注重学生自我能力的提升。高职院校培养工艺美术相关专业的学生时,不仅要培养他们的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而且需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基础,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主动工作的能力、岗位转换和改革创造的能力以及沟通交流的能力等,使得高职院校工艺美术专业毕业生具有以实用技术为核心竞争力的多方位的工作能力。其次,培养学生勇于变革的精神。流传至今的传统工艺美术制作技术,其受到的传统的制约也是相当大的,这样的制约也在一定程度地阻碍了当代工艺美术的发展。因而,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发现这些制约,并努力尝试打破它。最后,实现学生差异化的发展方向。在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中应关注对学生“技术个性”的发掘和培养,针对工艺美术品制作的各个环节,让学生在全面掌握各环节技艺的基础上,针对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培养他们各自擅长的制作工艺。如学生在学习扬州漆器工艺制作时,针对扬州漆器的点螺、雕漆、平磨细螺、彩绘等不同种类的工艺,可以结合学生的个体特点有针对性地培养他们掌握几种工艺。这样“精学”也能增强学生在就业中的竞争力。
三、建立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新型工艺美术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需要从教学模式与方法、课程设置与管理等多方面进行,其核心就是教学与课程的变革。以教学与课程改革为核心而建立的新型高职工艺美术人才培养模式,将在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础上突出学生的自我鉴定、突破与创新。创新运用工作室制,探索与之适应的教学方法、师资建设。
1.教学形式变革
建立工作室制,以不同的工作室为单位作为专业实践学习的方向。将公司化的管理模式运用于工作室内,工作室以骨干教师或专业带头人为主导,青年教师或优秀学生为各部门负责人,以承接工艺美术产品订单或项目为主要任务。充分地将实践带入课堂,将封闭式的传统教室转变成为对外开放的“公司”,使得学生在参与实际项目之中能够培养综合性的专业技能。在工作室制度化的运营中,建立教师带领的团队负责制的教学模式,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工艺美术项目课题的操作,在学生操作过程中教师全程指导,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并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这样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实习、实践的质量,并最大限度缩短从课堂到工作岗位的距离。
2.课程教学内容的突破
将实践教学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和形式,教师注重培养学生在实践中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引导学生在掌握工艺操作技术的同时多从宏观、整体的角度思考,做到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总结实践之中的规律,探索个性化的技术方法,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真知。对于高职工艺美术专业的低年级学生,实行以理论指导下的实践为主要任务的学习模式,待学生通过学习与实践有所感悟后,在高年级课程里可以适当开设如创新思维引导、创新技能训练等课程,培养学生突破传统、敢于创新的精神。
3.改革教学方式
运用“主题教学法”,在教师确立的主题方向内,学生以职业化的状态学习。其基本程序是:首先确立主题,分析学习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最终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然后针对主题进行创意构思,考虑工艺美术品造型、艺术风格、技术工艺、材料及市场需求等,并形成不同的制作方案以进行比对,最终选择最适宜的方案。然后进入工艺制作阶段,先根据设计进行工艺性、艺术性、材料性的实验,成熟后再开始工艺美术品的实际制作。最后,待学生完成作品后,将关于主题的研究、创意过程及制作的成品进行展示,教师对其进行总结性评价,并评选出最优秀的作品。这种主题式的教学方式不同于以往的、多个课程科目相独立的教学方式,能更好地引导学生从自身实际出发,探索工艺美术产品的相对完整的制作过程,以收获更多的过程性的经验。
4.转变教学评估形式
高职院校工艺美术专业的评估应具有一定的发展性,其评估的方案和形式应基于工艺美术教学的目标和标准,根据工艺美术产业发展的趋势与企业的要求,对工艺美术教学进行评估。同时,要打破以往教学评估只注重结果的理念,要强调对过程的评价,对工艺美术课程学习的每个阶段都要有所考核,对学生学习的全过程进行仔细观察与分析,针对学生的优势和不足进行鼓励并提出意见。
5.重视师资力量建设
高职院校工艺美术专业的教师应是艺术审美与工艺技术结合、专业实践与理论并重的教师,应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技能,有丰富的工艺美术专业知识。针对现有的以普通高校毕业生为主的师资队伍,学校应要求他们多开展技术实践,鼓励他们利用空余时间深入工艺美术企业学习相关工艺技术,帮助他们丰富自身所缺乏的操作经验。
1、抓好继续教育,提升教师素质
教育主管部门提出今年是“教师素质年”,在社会飞速发展中,教育事业的发展,我们的素质决定着工作的态度,决定着工作的成效,决定着工作的成败。本期重点学习了:《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新课程标准》、《电脑的基本操作》,上网点击教案和相关法律法规等,教师认真笔记,撰写心得和经验论文,在验收中有四名教师论文陆续在犍为教研上发表,市级骨干教师虞国立校长发表了《评价促发展》和县级骨干教师邱红的《春风绿锦城,桃李露头开》以及余老师的《校际交流》获得县级二等奖,还有两篇文章争取在下期发表。经过一期的学习,25位老师的课时量全部完成,最少的是122课时,最多是420课时,全面完成了继续教育任务,但学无止境,假期里我们老师们利用业余时间多看报、多看教育新闻、关注教育的发展。
2、教研工作小有成效
本期以来,我校参与了以下活动:(1)在艺术节中老师们认真指导学生的书法、美术等,五年级一名学生的美术获县级三等奖;(2)教师积极参加技能比赛,××*老师参加县组织的技能比赛,获优秀奖,在师德师风演讲比赛中,××*老师参加学区演讲获三等奖;(3)3月6日,进修校组织市级骨干教师送教下乡,姜主任承担了《话题作文》教学和阅读与作文的讲座;××*老师承担了六年级数学比例应用题的教学,重引观念的转变,方法的渗透,很具有感染力;(4)4月1日,宋老师参加了学区的习作比赛,在本校语文组教师的帮助下,顺利完成了本项任务,并得到了××*老师的好评,希望在接再励。(5)4月9日,温校长组织了片区教导主任来我校进行教学巡导,分别对学校管理、教师教学六认真工作和课堂教学进行检查。在总结会上,温校长肯定了教师们的敬业精神、奉献精神。这几年,铁炉小学的教学质量上档升位,离不开铁小全体教师的齐心协力和精业精神。
3、教学工作有序开展
我校紧紧围绕研学、研教、研考的思路来开展教学工作,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校开展以下工作:(1)第一学月教师们认真解读教材,学习新课标,把握教材结构,把握教材的重点,结合学生的学情,进行因材施教。(2)强化常规工作管理,开学初要求每位教师认真填写教学工作手册,班主任工作手册和学校常规工作手册。学校常规工作手册分为三个部分:管理部分、教学部分、经验小结,要求教师分学月进行填写,期末上交教导处,作为期末考核的重要依据。(3)坚持学月考试,对每学月成绩进行综合分析,诊断学情,调整进度,把握方向。(4)狠抓毕业班管理,毕业班是学校的龙头,是学校的一项重点工作,重视毕业班的教学从以下几个方面抓:首先开好三个会,教师会、学生会、每次考试的分析会。其次,加强对毕业班教师的培训,尤其是学科教师教学研讨,把握目标、把握考点,有针对性进行有效性的教学。分阶段对毕业班进行两次调考,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期末测试作了很好的铺垫。第三,希望毕业班教师把毕业班管理经验和教学经验作好总结,作为经验推广。
二、教学工作存在问题
1、教师对教材的熟练程度不够,不够灵活运用教材,课堂上不能充分发挥新课程标准的教育作用,有40的学生掌握知识不够扎实。
2、教师对差生的辅导着力点不够,个别班级仍然存在学困生。
3、教师到岗意识不强,工作责任心不够,在教学中不能持之以恒,部分教师缺课严重,部分教师对学生作业批改和评讲不及时。
4、监考和阅卷有待进一步改进,本期在监考过程中,有教师提前收卷,在阅卷中有的老师不给小题打分,只写阅读大分,有的老师在阅数学计算时,不给步骤分,有的老师在加分中出现了问题等等。问题的暴露是好事,为我们今后阅卷和监考安排作出相应的改革,吵出问题,提高觉悟,提高管理水平。
三、整改措施
1、利用业务学习时间,进一步学习教材、学习课标、学习教参,把握教材的结构和重点。
2、加强对六认真工作检查的力度,奖惩兑现,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提高教师常规意识和业务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3-009-02
一、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及意义
1、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
职业生涯规划是英文“Career Planning”的意译。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主体根据对自身的主观因素和客观环境的分析,确立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选择实现这一目标的职业,以及制定相应的工作、培训和教育计划,并按照一定的时间安排,采取必要的行动实施职业生涯目标的过程。
2、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
美术学(教师教育)专业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是指结合个人发展特点和专业特色,确定奋斗目标,对决定和影响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因素进行评估和总结,并制定相应的教育和培训计划,并为之而奋斗。美术学(教师教育)专业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能产生一种巨大的精神推动力,促使他们把自己的精力都集中到专业技能学习和职业生涯规划目标的实现上,从而起到一种激励和导向作用。通过目标的引导,将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目标与时代的发展需求相结合,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己适应社会发展的各种能力。因此,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具有非常重要意义。
(1)有利于避免盲目就业。美术学(教师教育)专业学生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能够使他们正视自己的长短处,并根据自身的价值定位有意识地进行取长补短,为实现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添筹加码,从而更加坚定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避免在择业时出现的高不成、低不就,最后只好盲目就业的现象。
(2)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可持续发展,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当今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美术学(教师教育)专业学生要想在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必须结合自身的专业特性,找到一个适合自己发展的平台。一些大学毕业生,由于在大学里没有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临近毕业时在社会压力和家里经济压力下,盲目求职、频繁跳槽。既浪费了时间,又挫伤了积极性、热情和锐气。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能未雨绸缪,帮助学生合理安排时间,激励学生苦练内功、打好基础,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
(3)有利于合理配置人才资源。由于缺乏职业生涯规划,部分毕业生盲目就业、胡乱就业,不但浪费了大量时间,而且给人才市场造成了混乱。一方面,学生在竞争中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岗位,只好盲目就业、胡乱就业;另一方面,其他人想就业却没有职位,造成想就业但没业可就的局面。再一方面,由于应聘队伍的庞大,增加了公司选拔合适人才的难度,甚至招不到合适的人才。而职业生涯规划则能够引导学生进入到匹配的择业道路上,为人才市场的供求理顺了秩序。
二、美术学(教师教育)专业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指导下,学校为培养目标构建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方式和实现结构方式采取的某种构造范型和样式,以及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具有稳定性、系统性和典型性的某种明显风格或特征。经济的发展、文化的繁荣,促使美术学(教师教育)专业人才需求结构发生变化,即由原来知识较为单一的人才需求,逐渐发展为跨学科、全面的人才需求结构。高校美术学(教师教育)专业如果还是按照以往的培养模式,显然已经不能使毕业生在人才需求多元化、竞争日趋激烈的人才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很难适应市场需求。
1、高校美术学(教师教育)专业培养模式现状
以往,美术学(教师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上竭力效仿专业美术院校的培养模式,尽管培养目标都是为中小学培养合格师资,但是多以绘画为主,而且教师在教育之时大多只注重专业技能,忽视其他知识的传授。在课程设置上,注重专业技能,忽视人文知识的传授;在教学方式上,主要以理论讲授、教师示范等方式,实践往往流于形式,致使学生动手能力较差。结合培养现状以及毕业生就业的严峻形势,不难看出,美术学(教师教育)专业无论是课程设置,还是教学方式等方面,都与社会发展的需求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2、基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下的美术学(教师教育)专业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制定的具有系统性的培养方式、方法和途径。它从根本上规定了人才特性并集中体现了人才目标定位和教育的思想观念。美术学(教师教育)专业培养模式要充分创造和利用各种有效资源,争取在有限的学制内,培养出能胜任相关教学实践和工作的“人才”,为美术教育事业做出贡献。
(1)以市场为导向,构建新的美术学(教师教育)课程体系。“课程是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的集中体现与反应,是实现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也是组织教育教学的主要依据,它影响着教育的总体水平和人才培养的质量”。高校美术学(教师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中小学输送教学实践技能强,具有创新精神、掌握现代教育教学新理念和专业基础全面、牢固、适应学校美术教育需要的合格师资。在进行美术学(教师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时,必须根据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的要求,调整课程结构,改革教学方法和培养模式,以此达到增强毕业生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自我发展的能力,从而顺应基础教育的改革的需要。特别是民族地区的普通高校,由于地方区域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造成了民族地区高等美术教育水平的不平衡。民族地区美术学(教师教育)专业要结合本地区的民族特色、民间美术和民族工艺等开设特色课程进行特色教学。办出培养适应民族地区地方教育、适应农村中学美术教学的卓越人才。
(2)注重人格培养,专业技能和人文知识兼修。部分美术学(教师教育)专业学生由于基础或兴趣等原因存在轻视普通文化课程学习的现象,造成了他们科学文化素质较低,再一个方面,部分美术学(教师教育)专业学生迫于升学压力而选择报考美术,进入大学后缺乏动力。对这些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在帮助他们认清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的同时,促进他们不断健全人格,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3)改进培养途径和教学方法,建立工学结合的全新教学模式。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主要是重理论讲授、轻实践操作,缺乏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现有的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越来越受到冲击,随着多媒体等先进教育技术不断引入到美术教学之中,不仅可以让学生更直观甚至更立体地欣赏美术作品,而且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程度地欣赏更多的美术作品。而教学见习、实习和专业采风等教学环节在统一的理念和系统的建构下组织开展,对教学环节进行了必要的、有益的补充,使整个教学环节构成一个“学以致用、以用促学、学用结合”的有机整体,促进了教学模式的改变,并在初步教学实践中得到学生广泛认可。
三、结语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在“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上”明确指出:注重发展教育的民族特色、地方特色,是世界发展的大趋势。二十一世纪,中国已成为(在考生人数、在校学生人数和从业人数)世界上真正的超级美术大国。这种发展一方面确实促进了美术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在不同的层面上满足了社会对美术的消费需求;但另一方面,从高等教育的规律上看,众多高校兴办美术学(教师教育)专业办学模式雷同、僵化,难以适应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和人才竞争。因此在在美术学(教师教育)专业中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再生.职业生涯开发与管理[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119).
[2] 试论创建研究型大学的背景下的人才培养模式,华中农业大学南湖新闻网资料库.
[4] 尹少淳.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6.
[5] 陈向平.素质教育与能力训练:高职人才培养的两翼.江苏高教,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