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乡镇工作经验总结大全11篇

时间:2022-04-11 14:58:09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乡镇工作经验总结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乡镇工作经验总结

篇(1)

二、研究目标

(一)通过对本土民间游戏的研究,找到乡土游戏与幼儿一日生活相结合的途径,将乡土游戏融入幼儿生活中。

(二)通过对县本土资源的研究,找到适合运用于游戏活动的材料,优化幼儿游戏活动环境,促进《指南》的贯彻落实。

(三)通过对乡土文化的研究,探索出适合县范围内各类幼儿园园所自身特色的本土游戏活动,并通过游戏活动的开展,获得具有突出亮点的贯彻《指南》的方法。

三、研究内容

(一)以本土文化和自然资源为研究主题,结合《指南》实施的要求,将《指南》精神落实到保育教育工作实践中。充分利用竹、石、橙、黄泥等丰富的自然资源,开展游戏材料研究,找到适合幼儿园的游戏材料;依托“四大名片”和历史文化名城等深厚的文化底蕴,开展乡土文化研究,找到乡土游戏与幼儿园教育的切入点。

(二)各乡镇要根据乡镇实际情况,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开展游戏研究,如:夕佳山独具特色的川南古民居化石——夕佳山古典庄园、城区中国戏剧摇篮——国立剧专旧址、中华工艺奇葩——竹工艺、长江文化瑰宝——奇石、红桥猪儿粑、夏橙、赶场山李子等,将具有鲜明特色的“四大文化品牌”和“饮食文化”纳入研究的内容,找出特色、突出亮点;各幼儿园也可自行决定,引进先进的游戏理念,形成各具特色的游戏活动。

(三)各幼儿园游戏研究应包括《指南》五大领域的内容来全面开展,并将游戏活动的研究融入到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进行研究。

四、研究期限

本研究工作从2013年11月至2015年8月,分三步实施:

(一)制定初步研究方案(2013年11月)

主要工作:认真学习,领会精神,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游戏活动研究实施方案”,重点要结合《指南》的精神和具体要求来制定。

各督导区教育督导组要指导辖区内公、民办幼儿园制定研究方案,于2013年11月15日将各幼儿园研究方案(纸质和电子档。纸质文档盖幼儿园和督导组鲜章)交县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幼教室。联系电话:,邮箱:

(二)组织实施方案(2013年12月—2015年8月)

分三个阶段进行:

1.第一阶段:2013年12月—2014年1月

主要工作:进一步加强学习和领会《指南》精神,并通过游戏活动研究,将贯彻实施《指南》的精神融入到幼儿园游戏活动中,初步寻找出具有本地、本园特色的基本游戏活动。

2014年1月进行第一阶段实施工作小结,各幼儿园进行全面总结,并将总结上报县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县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将进行抽查。在总结上阶段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找出问题,调整研究实施过程,写出新的研究方案。

2.第二阶段:2014年2月—2015年1月

主要工作:在新的实施方案下进行研究工作,通过进一步研究游戏活动,探索幼儿一日活动与贯彻实施《指南》精神的方法,寻找适合特色的乡土游戏活动的途径。尝试开展面向幼儿、家长的游戏活动和面向教师、同行的观摩与研讨活动。

2015年1月进行中期总结,提炼出具有一定推广价值的经验,加强县内交流。

3.第三阶段:2015年2月—2015年7月

主要工作:全面推广、贯彻落实《指南》,总结出适合实际情况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汇集成册,优质游戏活动录制成碟。

(三)交流、总结阶段(2015年8月—9月)

主要工作:整理有关学习小结、观察记录、教学案例、论文及经验总结汇编成册;编撰出乡土游戏材料的开发和幼儿游戏活动设计集;相关影视资料、成果汇编及展示等。

五、具体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成立研究项目指导组。幼儿园游戏活动研究工作在县教育局的统一领导下进行,并成立研究项目指导组,指导游戏活动研究工作开展。指导组人员名单及工作职责见附件2。

(二)明确责任,建立三级研究网络。由县、学区、乡镇三级研究团队组成研究网络。县级由县教育局和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相关人员组成,具体督导学区级工作;学区级由学区负责幼教的督导员和省市级骨干教师组成,具体督导乡镇中心幼儿园工作;乡镇级由乡镇中心幼儿园负责本乡镇小学附设幼儿园和民办幼儿园工作。三级研究团队人员名单见附件3。

(三)认真组织实施。各幼儿园要按照方案的要求,认真组织实施,积极开展各项研究活动,将研究工作落到实处。

(四)强化指导与服务。充分发挥三级教研网络的作用,认真指导游戏活动研究工作,县级指导团队定期或不定期到各督导组、幼儿园进行指导、督查;各学区研究团队要强化服务与指导,认真指导各幼儿园开展研究工作,帮助解决研究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困惑,乡镇中心幼儿园要引领乡镇内各幼儿园共同开展研究工作。各学区研究团队及时对各阶段工作进行分析,并将经验、材料、工作总结于每月25日上报县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幼教室。

篇(2)

1.抓“细节”,促工作安心。一是生活上关心。及时落实大学生“村官”的住宿地点,配备生活用品,统一在镇政府食堂就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二是思想上帮助。不断和他们交心谈心,征求意见建议,及时把握思想动态,有针对性的进行帮助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素质。三是工作上支持。明确镇党委组织委员、包村干部、村支部书记担任指导员,定期与他们交流经验做法,工作方法,帮助他们尽快熟悉基层情况,增强做好工作的信心。

2.抓“培训”,促能力提高。对大学生们开展了多层次的培训。一是进行岗前培训,组织农村工作经验丰富的部门负责人进行讲课,重点讲解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及与农村工作有关的基本知识和工作方法,为大学生村官入村工作奠定基础。二是外出参观学习培训,组织大学生“村官”向周边乡镇新农村建设的先进典型学习,为他们提供经验,树立目标。三是例会培训,每周一、周四全体大学生村官参加镇政府统一点名,及时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和掌握全镇工作重点,积极投身到新农村建设中去。同时,每周一、周四也是全镇大学生村官例会工作日,由镇组织委员听取每个大学生的工作汇报和下步工作重点,并对其工作做好正面指导。

3.抓“帮带”,促健康成长。建立“3+1”大学生“村官”帮扶机制,即:党政领导、包村干部、村支部书记三者同时联系帮带1名大学生“村官”。通过政策指导、信息引导,传授开展农村工作方法等,不断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帮助他们更快的适应基层工作,实现了由学生到村官的转变。

4、抓宣传,树立典型。成立了大学生村官刊物编辑部,创办了刊物《村官之声》,现已出版二期,重点宣传大学生村官在村的所做、所想、所感,为大学生交流工作经验搭建了良好的平台。同时,积极宣传大学生村官的先进事迹,先后在中国产经新闻报、消费日报、商丘日报发表了《大学生村官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大学生村官为远程教育添活力》、《大学生村官敬老院里献爱心》和《大学生村官实行全员竞聘上岗》等先进事迹,树立了大学生村官的良好典型,为我县争得了荣誉。蛮子营村大学生村干部闫鹏飞由于工作成绩表现突出,已于2019年年底被吸收为乡镇政府正式在编干部,现已调到镇里固乡政府工作。

二、健全机制,实行规范管理

1.建立三级管理机制。一是镇党委管理。成立了大学生村干部管理办公室,建立了“村官”档案,由组织委员负责对他们的教育、管理和培养。经常听取他们所在单位和村干部的反映建议,并据此提出有针对性的指导意见,真正负起了管理责任。二是村级管理。对平时工作,由所在单位和村进行重点管理,特别是在工作时间、工作方法、工作作风、请销假制度等方面,都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进行管理,切实提高了他们的综合素质。三是自我管理。通过民主选举的形式,选出班长、副班长各一名,负责大学生的日常工作。

2.建立定期考核机制。建立“两级”考核体系:一是村级考核,支部书记做好平时督查,主要是对大学生“村官”每天的出勤情况、工作表现、服务态度进行记录,按月汇总后报到“村官”办公室。二是镇党委考核,制订了《大学生村干部管理办法》,对大学生“村官”德、能、勤、绩分为“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四个等次,每月进行一次全面考核,及时掌握大学生村官的思想动向、工作实绩,年底进行综合考评。

3.。建立激励关爱机制。我们格外重视大学生村官的组织培养,全镇13名大学生村干部已成立大学生村干部联谊会,现有会长1名,副会长2名;并成立了大学生村干部党支部,支部书记1名,支委2名,现有党员11名,其中2019年新发展党员7名。对于另外2名入党积极分子,我们正在进行重点培养,明年争取转为预备党员。

4、试行了村官考核标准,一是实行例会制度。在每周一的工作例会上,大学生村官将每周的工作情况和感受在例会上进行汇报、交流经验、取长补短。二是实行月小结、季度总结制度。对工作进展和业绩实行纵向和横向比较,找出差距,以便更好地开展下一步工作。三是实行签到制度。采取每周一、周四签到制,参与镇政府统一点名,每缺勤一次罚款20元,罚款用于班级经费。我们试行村官考核的先进做法被《商丘组工通迅》和《虞城组织工作》进行了宣传报告。

三、实行双向选择、竞聘上岗。

积极探索大学生村干部管理新模式,出台了大学生村干部“双向选择”工作机制,对大学生村干部实行全员竞聘上岗,改“伯乐相马”为“赛场选马”,变“关门点将”为“比武选将”。于2019年2月4日,召开了大学生村官双向选择竞聘会。在会上,由我镇17个行政村支部书记首先挨个上台介绍本村基本情况,急需的人才类型等。随后由大学生村官分别上台开展竞聘演讲,向大家介绍各自的简历、优势、特长等情况。演讲结束后,由大学生村官填写去向志愿,当场选择志愿去的村,再由各村支部书记分别填写表格,进行选择需要去的大学生村官。“双向选择”会后,我镇随即召开了党委会,根据各方选择情况综合研究,最终确定了14个行政村的大学生村官人选,其中有4名大学生村官通过“双向选择”走上了新的工作岗位。

通过对大学生村官实行“双向选择”竞聘上岗的管理模式,使我镇大学生村官进一步增强了忧患意识,进一步增强了他们服务农村的动力。其先进经验受到了县委组织部领导的高度重视,并决定在全县进行推广,《中国产经新闻报》、《商丘日报》、《商丘组工信息》和《虞城组织工作》先后宣传报道了大杨集镇的先进经验。

四、发挥作用,服务农村经济发展。

我镇13名大学生村官走上工作岗位后,迅速转变工作角色,与村两委班子一道,积极投身于农村工作中去,在春季植树造林、计划生育四项手术、社会抚养费征缴、麦收防火、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扶贫调查、新农保宣传和参保等各项工作中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如在植树造林工作中,全镇大学生村干部组成义务植树工作队,深入到310生态廊道沿线帮助群众刨坑、浇水、运输树苗。在2019年的麦收工作中,我镇成立了大学生村干部“三夏”义务帮扶队,对需要帮扶的农户实施结对帮扶。共结对帮扶农户62户,为困难户捐款650元,为群众办好事实事70余件。在县扶贫办组织的扶贫工作调查摸底中,杨集村大学生村官周立坚持工作一线,在镇政府连续三天加班加点输入扶贫表格,为全镇大学生村官做出了榜样。碱地村是蔬菜生产专业村,自开展远程教育以来,该村大学生村官陈涛通过远程教育网络向广大菜农传播蔬菜种植和病虫害防治技术,解决了当地种植户遇到问题无处解决的困扰。

五、现存问题及下步工作思路

虽然我镇的大学生村官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取得了很多成绩,但同时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篇(3)

我市将美丽乡村建设分初。中、高三个版本。“清沟、扫地、摆整齐”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初级版,贯穿于美丽乡村建设的始终。“拆旧、拓新、整漂亮”是美丽乡村建设的中级版,应做到“污水成网、有效运行;垃圾分类、减量利用;规范建房、小区示范;更新改造、风貌提升;规整漂亮、生态宜居”,用5年时间建成一大批最美乡村。“穿衣、戴帽、扮靓丽”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高级版,有条件的村庄应通过对存量农房“穿衣、戴帽、扮靓丽”,打造具有本地特色的坡屋顶和外墙装饰,系统进行景观绿化美化,全面提升村庄人居和人文环境,力争通过10-20年的努力,把福清农村建设成为中国最美乡村。

二、提前启动建设项目。

在我市原制定美丽乡村建设行动方案的基础上,我市提前启动19年美丽乡村建设项目。2018年10月,我市组织美丽乡村“百日冲刺”行动,对列入19和20年的新建设村提前下拨20万元资金用于启动规划编制工作,并对全市扣除列入城市建设范围的村庄外的375个村庄(包含19年和20年新建设118村)全面开展“清沟、扫地、摆整齐”工作。

三、引入第三方专家机制

(一)实施双重技术指导:我市聘请工程学院、省村镇服务中心等4家单位,组成美丽乡村建设顾问专家团队,分4个片区定期指导,每季度每村指导不少于1次。建立专家团指导微信工作群, 加强顾问专家团与镇村、规划设计单位、项目施工单位的沟通交流。根据美丽乡村办的文件的指导意见,推行美丽乡村建设规划设计陪伴式服务,及时指导项目实施过程存在的问题。

(二)委托第三方机构考评:我市委托第三方机构对全市95建设村进行第一季度考评,新建村和再提升村考评结果分别分为4个等次,作为兑现季度考评奖依据,体现公平公正、等次分明。其中,有补助的省级美丽乡村季度考评排名未列一、二等次的建设村取消季度奖。

四、宣传发动

(一)编制简报

每月通过编制简报全方位、多角度展示我市美丽乡村建设的新思路、新举措,集中宣传全市农村发生的巨大变化和广大农民的崭新风貌,全面反映我市美丽乡村建设的生动实践,并对我市美丽乡村建设中的经验进行概括总结,达到分析、归纳、提升、深化的目的,引导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深入扎实推进。

(二)公众号推广

创建公众号,实时更新美丽乡村建设最新动态,展示各村的亮点与特色,互相借鉴,共同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发展。

五、资金保障

(一)加大资金奖补力度

我市财政对新建设的美丽乡村按1:2.5配套级奖补资金;对再提升的往年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平均按1:4配套级奖补资金。同时也督促乡镇及时将补助资金拨付到村,将专项资金用于村庄美丽乡村建设,避免资金滞留影响建设,并且根据乡镇每月报表随机抽查资金使用情况。

(二)合理分配奖励资金

篇(4)

近年来,按照中央和云南省关于推进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会计委托的相关要求,云南省全省大力推行农村会计委托工作,并通过实践,不断健全这一制度,促进了农村集体资产增值保值。本文通过分析学习我国实施农村会计地区的经验、实施效果、相关对策,分析探讨云南省在当前的环境状况下,如何加快推进会计制度,更广更深地发挥其效果,保障村集体与村民的利益。

一、云南省目前的现状和环境

自2005-2007年,云南省农业厅安排专项经费,在全省确定132个示范推广单位,全面推行村级会计委托服务。截至2009年,全省129个县全面开展了村级会计委托工作,1329个乡镇实施了会计委托,占乡镇总数的96.72%;13091个村级实行了会计委托,占村级总数的96.4%。全省共代管村集体资金总额达113.3亿元。但是,在全省34万会计人员中,高级会计师仅有858人,只占0.26%;会计师有1.9万人,只占5.9%;注册会计师有1957人,只占0.59%。全省已实行电算化管理的乡镇级会计委托机构901个,而配备的电脑数量仅1741台,大约50个村民小组才拥有一台电脑。

二、我国其他地区目前的现状

1、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比较

农村经济研究部经过对全国东、中、西部几个地区的2749个行政村的调查,分析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

(1)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基本现状。其一,农村集体经济总体上收入微薄。从调研可见,东部苏州等少数发达地区59%的村集体收入为100万元-500万元,西部、中部各有91.4%、75.9%村庄收入在10万元以下,绝大多数中西部及东部农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微薄。其二,村级组织债务负担沉重。调查村集体平均负债水平为176.25万元,东部村平均负债305.61万元,中部平均负债52.48万元,西部平均负债22.77万元。

(2)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主要途径。村集体组织的收入来源总体上比较单一,主要靠土地等资源的出租或开发收入,特别是高度依赖土地出租收益。

(3)村级集体可用资金的来源。调查表明,农村集体经济收入的来源中,村农业承包收入占到总收入的38.1%,即使在集体经济收人比较高的苏南、浙江、广东、北京等地,其收入来源也主要是靠集体土地的出租、开发,以及少量集体资产或物业的出租。

(4)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途径。东部地区村干部更多认为要靠招商引资、出租集体资产或集体土地的途径来壮大集体经济实力,中部和西部地区村干部则更倾向于争取上级下拨或补贴。集体经济的发展不平衡,资产的组织形式与结构的差别,也会使得农村会级制度在实施中存在差异性。在环境变迁,制度改革中,应把握当地的经济特点及环境条件,因地置宜地实施农村会计制度,发挥其作用。

2、浙江省上虞市村级会计委托现状

浙江省上虞市是我国最先实行农村会计制的地区,市政府从1998年就在全市推行在村账乡镇代管模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会计委托制。

(1)初始阶段效果明显。上虞市实行会计委托制起初三年的时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增强了干部廉洁自律的自觉性;提高了村级资产管理的有效性;调动了群众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并取得了两个主要经验:实行会计委托制,一是当地经济比较发达,因为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委托制的配套工作手段,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二是村级经济业务量要适中。

(2)发展过程中暴露的问题。村级会计委托从2003年在浙江各地推广至2006年,三年多的实践表现出,预期效果并不佳:中心运转很不正常,村级会计委托制度在有些村一开始就没能有效推行,实际的实行率最多在40%一60%之间,而且每年还以10%的降幅下降;农村财务管理混乱情况依旧,民主理财和财务公开流于形式;乡镇政府负担加重。

(3)问题存在的原因。自2002年以来,浙江省在推行村级会计委托方面创造和积累了不少宝贵经验,其机制也在不断自我发展和完善,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但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村级会计人员从业资格管理有待统一;村级会计人员培训制度有待完善;会计人员队伍建设有待加强;村级会计信息化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实行村集体会计委托,对于规范村级财务收支行为,提高村级财务管理水平,加强对村级组织经济活动的外部监督,预防村干部经济腐败等具有重要作用,但其存在的问题也需引起重视。

3、农业大省――山东农村财务管理与现状

山东省既有地处东部沿海的发达地区,也有中西部发展相对较慢的地区,存在着明显的东中西部差异,而且是一个农业大省,以山东省为样本进行农村财务管理和的状况调查研究,具有较好的代表性。本次调查发现的主要问题有:第一,农村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农村财务管理上有待规范和制度化,农村债务问题依然严重,新会计制度实施情况不乐观,内控制度不健全等。第二,农村财务管理问题的原因初步分析:领导重视不够,认识上有的误区,管理上缺乏规范性;财务管理队伍不稳定、素质低、法律意识不强,缺乏有效监督,审计力薄弱。第三,农村财务管理问题的本质分析:从村民自治的发展过程可以看出,虽然村民自治一开始是村民自发形成的,然而它的普遍推行则要归功于上级政府的推动,是一种政府主导行为。

4、实施制后取得的成效

村级会计委托的实施,增加村级财务的透明度和可信度,维护了村民对农村集体经济的参与权。主要表现在:规范了村级账务;实现了村务的及时公开,促使农村更加和谐;减轻了农民负担,保持了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5、过程中突现出的问题

几年来,村级会计委托服务试行工作进展顺利,创造和积累了不少宝贵经验,但也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认识不到位。一是部分村干部认识不到位;二是部分村民认识不到位;三是管理监督意识不强;四是一些有企业或业务发生频繁的村,不愿意委托;五是部分乡镇干部对农村审计认识不到位。第二,制度执行不够规范。一些村干部实行“家长式”管理,“以支抵收”;还存在挥霍浪费,“寅吃卯粮”,挪用村级经费转移支付资金现象,集体资产流失严重。第三,监管不力。一是部分村级财务核算所管的账大多只是上级转移支付资金和按规定向村民收取的费用,村办企业的资金大多游离于监管之

外;二是民主理财小组形同虚设,对财务的监督乏力;三是存在把关不严的问题;四是部分村财务不够公开。第四,会计人员业务素质比较低。许多乡镇村级会计委托服务机构人员,持证上岗人员只占42.42%,有专业技术职称人员仅占6.23%。第五,大部分机构办公经费得不到保障。村级财务核算中心存在着主管部门、单位性质不明确的问题,导致业务经费没有保障,办公经费短缺。

三、目前农村会计的研究成果

村级会计委托制是在农村“政务财务两公开”工作中产生的一个新事物。目前,村级会计委托制的相关文献资料基本上属于工作报道或者内部参阅资料,侧重于描述村级会计委托制度的产生背景、主要做法和成效。浙江广播电视大学刘知林与金华市农经站孔祥卫的文章(2008)《环境变迁,制度演进:村级会计制的若干政策建议――基于浙江金华的调查》和东北财经大学经济研究所的李怀文章(1999)《制度生命周期与制度效率递减》为本文研究的主题提供了目标:什么是村级制的效能发挥的影响因素;如何更好地发挥目前制度的效能。

四、云南省在农村会计方面存在的问题

从云南省目前的现状的数据可以看出,村级会计委托制度的建设,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许多地区不管是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存在不少问题。具体如下:内部控制环境较差;民主理财监督小组的监督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财会人员培训的形式主义严重;会计电算化实行力度不够;风险意识薄弱。

下面以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为例,说明这一现象。

麒麟区农村集体财务会计委托工作主要经验:领导重视。区、乡两级把村集体财务管理工作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为做好农村集体经济管理工作提供了经费保障;创新管理方式,全面推行农村集体财务会计委托制;打牢基础,大力推进农村集体财务电算化管理;扎实工作,全面推进农村集体财务规范化建设。为进一步巩固、完善和提高农村集体财务会计委托成果和效率,该区向上级部门提出如下建议:建议上级财政继续加大对农村集体财务委托工作的经费投入;建议上级部门增加本区经营管理部门人员编制;恳请上级部门尽早理顺农经机构体制建设,尽快将农经人员纳入公务员管理,理顺管理体制。

五、云南省目前如何发挥农村会计制的效能

对我比国实施农村会计地区的经验、对策,说明云南省在当前在农村会计方面依然存在与其他地区相同的问题。农村会计制度的效果还需从以下几个方面更深入地加强。

1、从理论上认识村级会计制度

制度是一个含义广泛的概念。制度是在一个特定群体内部得以建立并实施的行为规则;制度本身也有一个产生、发展和完善以及不断面临被替代的过程。村级会计委托制是一项制度安排,其创新要受到我国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体制大环境的制约。我国集体资产制度的特点是一个集体范围内的资产为该集体全体成员共同所有,但任何个人都不能单独占有或声称拥有某部分资产的所有权,权利的整体性和不可分性是这种制度安排的基本特点。

2、因地时置宜把握实行方式

经济发展程度的不同,人口素质的差别,认识的不同,地理环境的差异,以及社会制度的变迁,人口的流动,国家新制度的影响等等,都从各方面对农村会计制度和效果产生着影响。

3、通过反馈不断完善

篇(5)

开展渔业保险工作是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做好农业农村工作、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精神的一项重要举措,是提高渔业风险保障能力,保证渔区社会安定稳定和促进渔业经济和谐发展的重要手段。我区开展的渔工、渔船政策性保险要以服务“三农”为宗旨,深入贯彻农业部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原则,结合我区渔船渔工的实际情况,扎实开展政策性渔业保险试点的各项工作。

二、政策性渔业保险的具体办法

政策性渔业保险是通过政府出台各种优惠政策和行政措施来鼓励、引导和促进渔民投保渔工责任险和渔船全损险。保险的范围、责任、保险金额、保险费率、赔偿标准如下:

(一)渔工责任险

1、保险范围:区沿海所有的捕捞作业渔船、渔业辅助船的渔工人员,其中60马力以下无驾驶室的小型渔船渔工投保人数每船不少于2人,有驾驶室的小型渔船渔工投保人数每船不少于3人,60马力以上的大中型渔船渔工投保人数标准由市海洋与渔业局根据渔船作业类型和从业人员情况进行核定。

2、投保方式:渔工保险采取无记名以渔船船名号登记投保,保险公司对船上作业渔工因意外事故承当赔偿责任,发生保险事故时,投保的渔工人数少于船上实际作业人数时,保险公司按投保人数与实际人数的比例赔偿。

3、保险责任:从被保险的渔工人员登上渔船就岗出海捕捞作业时起,由于下列原因发生的意外事故,致使伤亡,保险公司按规定负责赔偿:(1)洪水、海啸、雷击以及航行证书上规定风力范围内的大风;火灾、爆炸;碰撞、触碰;搁浅、触礁。(2)船上人员操作、作业时发生的意外事故。

4、保险金额、保险费率:

保险金额:每人保额10万元,其中,意外伤害医疗费限额15000元。保险费率:2.7‰,即每人年保费270元。

5、政府扶持政策

试点期间政府保费补贴30%,其中:省级承担20%,市级承担10%,船东承担70%的保险费,即渔工每人每年实际交纳保费189元。

6、赔偿标准

(1)死亡者:按保险金额全数扣除免赔额赔付。

(2)双目永久失明,或两肢永久完全残废者,或一目完全失明和一肢永久完全残废者,按保险金额全数扣除免赔额赔付。

(3)一目永久失明,或一肢永久完全残废者,按保险金额半数扣除免赔额赔付。

(4)丧失一部分身体机能永久不能复原,影响工作能力者,经县区以上医院证明,视其丧失机能程度,按保险金额的一定比例扣除免赔额赔付。

(5)失踪者自发生事故之日起,期满30天,按保险金额全数扣除免赔额赔付,但若失踪者重新出现或者确知没有死亡,则必须全额退还所赔款金额。

(6)渔船渔工人员受伤必须就医者,保险公司根据医院发票按公费医疗待遇赔偿医疗费用及扣除免赔额,但最高赔偿金额以不超过意外伤害医疗费限额及扣除免赔额为限。

(7)免赔额:每次事故绝对免赔额400元。

(二)渔船保险

1、保险标的:区管辖的合法登记注册并具有合法有效的渔业船舶检验证书和捕捞许可证的60马力以上渔业船舶,包括:船体、机器、设备、仪器。

渔网、保险渔船上所装载的货物、燃料、零星工具、用具、备用机件、渔获物、给养品、渔需物资及船上人员的私人财物不在保险承保范围之内。

保险期限:一年一保。

2、保险责任:被保险的渔船在航行中失踪六个月以上,或由于洪水、海啸、雷击以及航行证书上规定风力范围内的大风、火灾、爆炸、碰撞、触碰、搁浅、触礁以及由上述灾害或事故导致的倾覆、沉没所造成的保险渔船全损,保险公司按规定负责赔偿。

3、保险金额:按照每艘渔船保险价值及船龄(折旧)确定其实际价值后的50-70%以内估算保额。

4、保险费率:(1)钢(铁)质渔船标准费率;船龄5年(含5年)以下1.08%,船龄5-10年(含10年),1.35%,船龄10年以上1.62%;(2)木质渔船标准费率:船龄5年(含5年)以下1.62%,船龄5-10年(含10年)1.8%,船龄10年以上1.98%。

5、赔偿标准:保险渔船发生保险责任范围的全损时,钢(铁)质渔船按保险金额的95%赔付,木质渔船按保险金额的90%赔付。

6、政府扶持政策:试点期间投保人按标准保费的70%交纳保费,省级政府按照标准保费总额的20%建立赔偿准备金,市级政府为投保人补贴10%保费。

三、实施步骤

(一)宣传发动阶段(月日-月30日)

区政府召开专题会议,全面部署我区政策性渔业保险试点工作。在广电定期开展渔船渔工保险宣传,各乡镇也要利用广播、电视、宣传标语进行广泛宣传,要组织人员深入沿海重点渔业村,与渔民座谈,重点宣传讲解渔业保险形式、赔偿标准、责任范围等相关政策和搞好渔业安全生产宣传、普及安全知识、保险知识,要通过宣传教育把渔工渔船保险能分散渔民生产生活中的风险,提高灾后自救、恢复生产能力的道理讲深讲透,让广大渔民认识到保险是花小钱、保大安的最科学、最有效的风险规避方式,以增强投保、参保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二)具体实施阶段(月日-11月30日)

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渔工、渔船保险工作的宣传动员工作,海洋与渔业部门要协助提供渔船、渔工信息数据,人保财险公司是政策性渔业保险工作的承保单位,要全力以赴深入渔区广泛深入动员发动,做过细的引导工作,办理承保、理赔业务。有关乡镇、村及海洋与渔业部门要抽派业务骨干组成专项联合工作组进驻相关乡镇、村配合人保财险公司逐船办理保险手续,全力支持和促进渔业工作开展。渔船保险由市海洋与渔业执法支队结合临船检验,由人保财险公司现场对渔船价值进行基本估算,公平、公正、合理地对应保渔船办理投保。区信用联社、农行要大力支持渔船发展生产,在贷款发放上,对渔船给予适当倾斜,盘活承保渔船的固定资本。在这阶段各单位部门要将渔业保险与伏季休渔、渔业许可证件管理、安全生产监督和燃油补贴发放和渔业海事处理等工作结合起来,采取各种切实可行的办法,最大限度将应保对象纳入政策性渔业保险范围,实现所有的证件齐全的应保渔船、渔工参保率达到100%。

(三)巩固提高阶段(12月1日-12月31日)

各乡镇和海洋与渔业部门要组织对本辖区的渔业保险工作进度、参保比例及完成参保任务等方面的检查、督促,及时补缺补漏,确保100%完成本辖区的任务,并按省分解的目标和任务开展自查,做好工作经验总结,研究制订渔业保险长效管理机制,巩固工作成果,迎接省渔业保险工作领导小组对政策性渔业保险试点市县(区)工作验收。

四、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篇(6)

一、集团委派财务负责人在集团公司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集团委派财务负责人在集团公司的财务管理工作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方面,通过集团委派财务负责人能够加强母公司和子公司的财务沟通和联系,协同一致,提高集团公司财务委派工作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减少集团公司不必要的财务和资金的损失;从另一方面来看,高素质的集团委派财务负责人能够在提高集团公司财务管理能力的同时促进集团公司其他相关工作的顺利开展和运作,进一步能够提高集团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对于集团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和进步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集团公司财务委派负责人的自身定位

由于集团公司的委派财务负责人是由集团的母公司委派到子公司的,所以集团公司财务委派负责人从工作内容来看具有双重身份,既要实现委派管理目的又要与业务单位的良好沟通,确保财务垂直管理顺畅、高效;及时反应重大问题并有提供可行性建议;与业务和上级财务之间实现同步良好沟通目标。一方面集团公司委派财务负责人受母公司的管理,站在集团的层面受集团公司的委派监督指导子公司的业务、财管管理,另一方面集团公司委派财务负责人不是高高在上,深入子公司业务一线,为子公司的业务服务,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

三、集团公司委派负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作为集团委派财务负责人要想在子公司和母公司之间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就必须具备一些基本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还要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具体来说,作为集团委派财务负责人必须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具有对企业长远的规划的高瞻远瞩、对会计法和税法有系统的认识、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理解能力、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较高的情商、有良好的分析判断能力还要有较强的责任意识和创新能力等,只有专业知识较强、专业技能过硬、综合素质较强的集团委派财务负责人才能顺利的应对现阶段复杂的社会经济活动给其带来的风险和挑战,进而实现其应发挥的作用。

四、现阶段集团委派财务负责人工作中的技巧

随着现阶段经济活动的日益复杂化和多样化,在给集团委派财务负责人相关的工作提供了更多的机遇的同时也给财务委派负责人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集团公司财务委派负责人只有在充分的掌握了工作技巧的同时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财务委派工作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进而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促进集团公司的可持续发展,笔者通过相关的调查研究和工作经验总结出以下几点工作技巧。

(一)增强委派财务负责人的业务能力

增强委派财务负责人的业务能力是提高委派财务负责人工作效率的根本技巧,这就要求委派财务负责人加强对财务会计理论知识、各项财经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学习,对新事物新观点的学习,丰富自己的实战经验,脚踏实地,在实践中去磨练、在磨练中积累相关的工作经验。

(二)提高委派财务负责人自身的财务分析和判断的能力

提高委派财务负责人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的有一个有效的技巧就是提高自身的财务分析和判断的能力,包括对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以及市场环境变化的分析判断能力,积累相关的工作经验,一是能够准确的传达母公司的财务指示,为集团公司的财务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的决策依据,二是对子公司的重点项目、重要事项等进行独立的研判分析,形成项目的可行性分析报告,包括项目调研、财务测算、资金筹措、税收筹划等论证,为项目决策提供依据

(三)加强委派财务负责人的财务规划能力

规划能力来源于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实践,委派财务负责人掌握与运用正确的计划方法,可有效提高计划的有效性和可实现性。委派财务负责人是财务预算的牵头人和组织者,根据集团相关的战略目标,结合集团发展的实际能对派驻单位的战略目标、经营规划、经营目标,财务能力、等从资产、负债、收入、成本、费用、利润、现金流量等进行全面预算,加强与集团公司各个相关部门的沟通和交流,这是提高集团委派财务负责人工作能力的又一重要技巧和方法。

五、对委派财务负责人开展工作的建议

(一)提高综合素质是强化财务委派负责人开展管理工作的基础

提高委派负责人的综合素质是提高集团公司委派财务负责人管理工作的基础和关键,提高委派委派负责人的综合素质能够从根本上减少、逆向选择等风险的发生,在提高委派负责人综合素质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相关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这样就能够进一步加强委派负责人管理工作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这就要求不断的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鼓励其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加强其责任意识,这样能够在实现相关工作人员的自身价值的基础上提高集团公司委派财务负责人管理工作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二)不忘初衷是委派财务负责人开展管理工作的本质

要想从根本上实现委派财务负责人应有的作用,促进集团公司和子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和进步,本质工作就是不能忘记委派制本身的初衷,在工作中相关的财务委派负责人不是纯粹去监管、汇报,而是需要考虑委派的目的,切实的考虑到集团公司和子公司的实际运营情况,有自己的想法和规范,在工作中要与集团公司好子公司协同一致,切实的为集团公司和子公司的服务,以实现公司更快更好的发展为原则。

(三)与时俱进,加强创新意识和学习能力是提高委派财务负责人素养、技能的重要手段,从而强化委派财务负责人的管理能力

现代社会瞬息万变,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所以与时俱进是委派财务负责人必须努力的方向,不断锻炼内功,既要专注专业领域,又要创新思维,加强对新领域、新事物、新技能的学习、接受新思想、新观点,学习,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掌握现代知识、方法,了解和把握国家相关的政策法规,在顺利的应对现代复杂的社会经济活动的前提下实现自身价值,提高公司的竞争力。

(四)柔性管理是强化委派财务负责人管理工作的重要方式

众所周知,相关的制度规范是刚性的,委派财务负责人在开展管理过程中药坚持原则,贯彻落实集团公司以及其他相关制度,但是为了切实的强化财务委派负责人管理工作就需要将相关的工作柔性的开展和运行,讲究方式方法,有效的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这就要求公司要换位思考,为员工提供自主的工作环境,建立健全相关的绩效评估体系,开展多样化的激励机制,从而有效的提高财务委派负责人的工作质量和工作积极性,为委派财务负责人财务管理提供良好的环境。

(五)加强沟通是强化财务委派负责人管理工作的重要方法

委派财务负责人是集团公司委派委财务负责人管理得以正确贯彻、落实、开展的关键,是集团公司和子公司开展业务良性互动的桥梁,因此通过委派财务负责人加强子公司和母公司的沟通,在管理过程中要换位思考,站在双方的角度,从有利于目标实现的角度出发,实现集团与子公司的协同一致;既要讲究沟通技巧,加快财务信息的交流,促进集团领导财务评价和决策工作的顺利开展和运行;同时要充分的利用多种、现代的信息技术来进行沟通和联系,在提高集团子公司和母公司沟通和交流的基础上,减少集团公司委派财务负责人管理工作中的损失和风险,进一步有利于促进集团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和进步。

四、结束语

通过上述对现阶段集团委派财务负责人开展财务管理工作的探讨发现,近年来,集团公司实施委派财务负责人管理的过程中,委派财务负责人自生起到了重要的桥梁作用。因此本文就委派财务负责人对委派制目的、作用的认识、自身的定位、自生的职业、专业素养、实际工作开展中的技巧进行了阐述,同时结合现代的社会环境以及自身发展和运行对如何开展管理工作提出了一些实际操作建议,使得委派财务负责人在整个委派财务负责人管理制度实施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确保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篇(7)

1.1 护理人员主观方面的原因

1.1.1 护理观念陈旧落后 现代护理的进步,促使“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观向“以人为本,以社会群体为中心”护理观的转向,也促使单一护理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的整体护理模式的扩展,因而,社区护理人员应逐步树立现代护理观念,高度重视和积极尝试社区护理健康教育。但在现实情形中,部分医护人员深受旧护理观和传统医学模式的影响,延续重治轻防的陈旧观念,对社区护理健康教育在疾病防治以及康复中的重要作用缺乏认识,导致服务意识缺乏、教育方式单调,教育内容泛化,更无法进行积极的经验总结和合理的创新。

1.1.2 工作角色认知片面 随着护理观的演变和护理模式的扩展,社区护理人员的工作角色和职能范畴由单一趋向多元化,作为一名社区护理工作者,不仅仅要通过运用护理程序和护理操作的基本过程承担为患者康复所需要的医学教育工作,而且要扮演教师和顾问的角色,对社区相关群体,实施健康教育,护士有责任在日常工作中根据不同的患者选择适当的方法和技巧,对患者等进行健康教育。指导患者及其家属积极地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但如果护理人员对自身角色和职能范畴的认识片面化、单一化,就必然导致对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及其应采取措施的合理性,认识不足,执行起来就会缺乏自觉性、主动性。

1.1.3 经验不足,技能匮乏 社区护理健康教育系交叉性应用学科,医学、护理学、教育学、行为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知识均在健康教育活动中相互渗透,相互补充。我国社区健康教育起步较晚,没有形成科学有效的教育系统,社区护理人员在实施过程中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当前社区护理队伍学历相对偏低,知识面狭窄,实践中采用的方式简单,针对性和实用性不强。甚至有些护理人员对健康教育内涵产生误解,将其同临床健康教育,出入院指导等工作等同起来,无法针对患者和健康人群开展具有护理特色的健康教育。

1.2 护理人员客观层面的原因

1.2.1 时间保障不力 当前特别是乡镇社区卫生机构护理编制不足,致使在社区护理实际工作中,护理人员在完成基本社区护理工作量的同时,难以保障充足的时间实施健康教育。

1.2.2 学习机制欠缺 我国社区护理健康教育起步晚,学术交流、人员培训、参加进修、外出学习的机会较少,导致护理人员知识更新缓慢,技能老化,知识储备不足等问题,影响实施健康教育能力的提高。

1.3 社区管理层面的原因

1.3.1 质量控制办法模糊 我国开展社区护理健康教育的历史较短,尚未建立明确有效的质量控制管理体系,管理滞后,在人员培训、规范实施、评价标准及方法体系上均不完善,亟需改进管理体系,发挥健康教育在社区护理中的重要作用。

1.3.2 人才缺乏 目前,社区的护理人员,大部份都是年龄偏高,临床工作有困难来到社区,知识老化是阻碍社区健康教育主要原因。

2 对策

2.1 加强宣传,转变观念 一方面,通过岗前培训、职业道德教育、礼仪培训等宣传教育活动,使护理人员树立现代护理观,明确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及健康教育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主动履行健康教育职责,使护士从被动地执行护理操作逐步过渡到以人的健康为目标的预防保健和促进健康工作上来。

2.2 鼓励学习,提高技能 健康教育是一个全新知识和技能领域教育,社区护士只有不断更新知识,掌握护理健康教育必备的技能和技巧,才能适应健康教育工作的需要。社区要重视、支持护理工作者的进修学习。创造条件参加短期培训、学术讲座,鼓励护士参加不同形式的继续教育及自考函授班的学习,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开阔眼界,活跃思路,学以致用。护理人员必须掌握健康教育的程序,按程序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健康教育,保证目标实现;掌握与疾病护理相关的知识,包括专科护理知识、心理护理,康复护理,疾病预防、卫生保健、药理学、营养学,行业科学、伦理学、医学新进展等知识;护理工作者要加强自修、自学,掌握丰富的知识,才能具备健康教育的能力。

篇(8)

中图分类号:F301 文献标识码:A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土地作为主体的综合整理,确保耕地使用面积,根据国家国土资源局《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其目的是对农村土地进行科学开发、利用,开垦耕地面积、土地复垦和用于农业土地开发、整理,增加农业基本建设投入,促进农民增收,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其项目范围包括荒山的开发、农田的平整、农田的水利建设、村庄的道路完善、村庄的整体规划整齐有序,居住环境美好。为确保耕地面积总体平衡的同时,改变农村新面貌,加快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

1 土地在当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须生产资料,是农民生存的根本。我国农业人口众多,土地面积广阔,农业生产条件比较落后是发展中国家。广大数亿农民通过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不断提高粮食生产,满足人民的生活需求,国家才能稳定,社会才能更快发展。近10a来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实施,增加了耕地面积,完善了农业基础设施,提高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坏境,促进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为当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1.1 改善了农田的基础设施

建平县基本农田大体上分为两部分,一是平原地区,主要分布在老河地区如三家、太平庄、黑水等乡镇;二是丘陵山区,占全县大部分土地。近年来,建平县国土资源局共完成国家、省、市整理项目32个,面积9654.53hm2,不仅实现了全县耕地占补平衡有余,而且大幅增加了农民经济收入。通过土地开发整理对农田进行平整由小块变大块,有利于农机作业,逐步实现农业机械化,大大降低农民的劳动强度,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经过开展土地整理项目,增添农田的水利设施,改造了农村电网,扩宽了乡村道路,开发荒山造林,修缮了农村住房,新设计整理了村庄街道,改善居住环境,使农民心情愉快,为建设新农村增强了信心。

1.2 确保耕地的高效利用

建平县大部分土地属于丘陵山区,农田地块分散、大小不等,道路狭窄、零乱,土墩、坟墓、杂树星罗密布。通过土地整理,丘陵山区地段修梯田,改造土壤结构,增加耕地面积,使农田土地连片,有利于机械化操作。同时,兴修水利,增加的滴灌,提高了农田的增产增值;乡间道路狭窄变宽、零乱整理变为有规则;农民进城务工土地闲置,为了使其复垦,采取“以租代征”、“集体土地流转”、“以地入股”等形式农业建设逐步形成新一轮的占地热潮;农村房屋的改造换新,使其开发利用开商店、搞养殖创造经济价值。通过多种方式进行的土地整理补充耕地,提高了耕地的单产能力,增加了经济效益。

1.3 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生活条件

建平县部分乡镇没有矿产资源还属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是建平县各级领导班子的工作重点。自实施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以来,通过多方筹措社会资金,还有国家扶贫安排了项目资金,8a累计安排资金超过3.5亿元。使农民增加了收入,为了贫困地区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同时,由于土地整理改善土质,改变原始耕地使用性能,增加了农田的单产,从而提高了农民收入,活跃了农村经济,为新农村建设起到了推动作用。

1.4 从环境保护角度看

通过土地开发整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增加有效耕地面积,促进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由于建平县部分乡镇山地矿产开发,易破坏环境,对于采矿尾砂用于平整土地,对于废弃矿井采取回填,种植树木,有效的保护了环境。采用先进科学技术合理开发和利用土地资源,达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2 查找土地整理过程中存的问题

2.1 土地整理工作应积极为新农村建设服务

通过几年的土地整理工作经验认为,该项目应该围绕新农村建设服务。农村土地整理项目从农田基本建设出发,增加农田的平整,丘陵修梯田造地为主;增加农田的水利建设投入,已解决辽宁朝阳长期干旱问题;对矿区生产过程中山地和林地及其植被环境破坏等的治理;对村庄建设的治理;通过土地整理有利于贫困地区的农民经济收入,起到扶贫发展区域经济的牵动作用;具有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2.2 提高工程质量、防止腐败发生

农村土地整理项目在实际操作中,国土部门建立巡查,健全乡、村、组监察网络和群众举报制度,乡、县、市三级建立公开举报电话,防止出现土地整理项目出现虚假工程、欺骗工程;如在路旁栽种几行树、修几处水泥灌溉渠等就能骗到项目工程款。土地监管部门确实做到地动我知,监管到位。防止干部从中从事苗木、砂石生意中攫取利益,对监管不到位、知情不报的,将按有关规定从严追究责任人的责任。农村土地整理工程预决算往往是乡镇国土所代办,造地款流入村政府,而后是村支书一人说了算,形成了无人监管的“真空”失控状态。对于上述情况要依法从重追究经济责任、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还将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3 逐渐完善土地整理工作中的建议

3.1 国土部门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建立相应土地整理项目审批标准

农村由于自然条件不同,农村土地千姿百态,所以要因地制宜制定土地整理项目审批制度标准。有些项目已增加土地面积为目标,平整土地及其连片整理,丘陵的梯田建造,这样应该以增加土地面积为标准;有些项目则以改善矿产破坏生态环境为目标,恢复植被,改善自然环境为标准;有些是为改善畜牧养殖条件为目标,应根据畜牧养殖圈舍建设标准或规程进行审批;有些项目则是改善人们居住条件为目标,应根据新农村建设标准审批。对不符合相应标准的项目不得审批。同时,还要考虑符合当地经济发展,能够提高人们收入。只有这样的土地整理项目才有意义,才能够更好的为新农村建设服务。

3.2 建立建全农村土地整理项目实施过程中各种责任制

农村工作比较复杂,有很多困难,在土地整理项目工作中,应根据相对应的标准,土地管理部门牵头,组织相关部门进行设计、规划,在项目施工地向社会公布质量标准,工程质量检查单位名单,工程质量验收单位,并规定相应的责任。如农业项目,组织农业专家进行规划、设计;水利应组织水利专家参与规划设计;畜牧项目组织畜牧方面专家进行规划、设计。并且组织能够受益的群众进行监督、检查。总之,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完善土地整理工作,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

3.3 发动社会力量监督土地整理项目工程的质量问题

前期准备工作与规划设计之间、规划设计与项目施工之间均存在一些重复性的工作。为了节省大量人力物力,在土地整理项目实施中,消除各阶段之间重复环节,聘请各方面专家进行评估论证,必要时进行现场办公,通过优化土地整理项目实施过程,不仅可以缩短工期,更有利于提高项目质量。

3.4 国土部门在土地整理工作中,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措施

在新农村建设规划选址、用地面积、功能布局等方面借助土地整理工作中给予帮助。新村建设涉及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优先安排,保持同步。积极争取“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挂钩指标,努力为新农村建设用地提供用地保障。积极推进农村废弃地和宅基地复垦整理,对符合要求的旧村土地宜耕则耕,宜建则建,优先用于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并借助于土地整理工作,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措施。

参考文献

篇(9)

年初,教育局召开了象山县教育系统2009年度工作会议,会议把安全工作作为全系统的重点工作作了强调;2月27日又专题召开了2009年学校安全工作会议,总结了2008年安全工作的先进经验,深刻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2009年教育系统安全工作作了全面的部署;同时,给9所幼儿园颁发了“平安校园”奖牌,并表彰了2008年度学校安全目标管理考核合格学校;会上3所学校介绍了安全管理工作经验。同时,我们还要求机关干部每到一所学校,都要将安全作为必查内容,时时讲安全,事事讲安全,紧紧抓住安全工作不放松。

教育局和全县所有学校签订了安全工作责任书,明确了学校安全工作目标、要求和责任,从源头上确立起“安全第一”的思想。同时,各学校也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相应与学校各处室、班主任及每个教师签订了安全工作责任状,使学校教师确立起“学校安全,人人有责”的思想。

二、建章立制,加强教育,强化师生安全意识

建立健全中小学安全工作制度,确保学校安全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这是加强学校安全工作的重要保证。

第一季度中:

1、着重加强了对学生外出春游及其他集体活动的管理工作。下发了《关于做好当前学生春游等集体活动安全工作的通知》(象教普[2009]8号文件),严格实行了报批制度,要求学校组织春游及其他外出活动时必须制定详细、周全的应急预案,加强各个环节的安全防范工作,提前一周向教育局提出申请,并同时上报制定的应急预案及与相关单位签订的协议。

2、进一步规范安全领导小组职责分工和学校安全联络员队伍建设。随着人动,各科科室长和学校安全联络员队伍都发生了较大变化,安全工作的有关分工和常规工作落实情况的了解也有了一些变动。为了进一步落实安全管理责任,确保安全工作管理到位,我们调整了象山教育局安全领导小组人员构成,同时,对各科室的安全管理职能作了明确的界分。进一步完善了学校安全联络员队伍,对联络员的职责作了明确规定,为学校安全管理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第二季度中:

1、大规模地开展学校(幼儿园)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活动。一是及时下发文件和通知,二是积极开展校内外的安全隐患排查整治行动。3月18日,我们下发了开展学校安全隐患全面排查工作通知,基本掌握了目前学校(幼儿园)存在的各种隐患。3月26日我们印发了《象山县教育局安全生产年深化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实施意见》,对全年的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作了部署,并在校长会议、学校安全联络员会议,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等会议上,分析了当前学校安全形势,针对所存在的问题,明确了校内外的隐患排查及整治任务。经第一季度的隐患排查整治,84个学校单位共查出隐患292个,整改102个。同时,根据安全生产年深化隐患排查整治工作的有关规定,我们要求学校根据文件精神对学校及周边安全隐患彻底排摸,分类统计,逐条整治。根据学校汇总,第二季度学校共排摸各类安全隐患累计416个,整改306个。6月份,教育局共派出七个学校目标管理考核小组,在对各类学校(幼儿园)开展学校目标管理考核的同时,详细了解学校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和“安全生产年”活动开展情况以及学校安全管理工作。针对学校存在的安全问题,各考核小组当场提出整改意见并及时反馈督查意见。

2、大规模开展全县百校师生应急避险大演练和防灾减灾宣传周活动。经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防灾减灾日”。根据省教育厅办公室和象山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防灾减灾日”有关工作的通知》精神,我们及时下达通知,积极开展宣传教育活动,要求学校扎实开展“一日一小练,每学期一大练”的应急避险演练和防灾减灾宣传周活动。同时,为切实提高广大师生防范火灾、地震、台风、洪水等自然灾害的意识和能力,5月12日我们在西周中学举行了“象山县百校师生应急避险大演练”和“防灾减灾宣传周”活动启动仪式,全县各中小学安全分管领导、安全联络员等60余人出席了仪式,还邀请了县政府应急办,民政局和西周镇相关领导和镇消防队、卫生院等部门全程参与活动。为加强防灾减灾能力,构建和谐校园,我县各校在安全宣传周里积极组织了“七个一”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为进一步提高学校应急管理能力,总结上半年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经验,6月3日,教育局专门召开了学校应急管理培训暨学校安全联络员会议,在培训会上,县委党校专业教师仔细讲解了学校应急管理的定义、基本原则、应急管理的基本步骤等相关知识,并结合案例提供了详尽的应对方法。通过培训和经验总结,提高了全体学校安全分管领导预防及应对学校突发事件的能力,增强了他们的安全意识,对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安全、和谐校园将产生积极作用。

3、针对性地对学生加强了预防溺水安全教育。夏季来临,学生在没有家长陪同下到江河、水库游泳的情况频发,教育部通报各地已连续发生了几起中小学生溺水身亡事故,我县因此将预防溺水安全教育作为初夏时期的重点内容,连续下发了多个防溺水预警通知对学校防溺水工作作出具体部署,并对外来民工子弟较多的几个学校进行督查,要求学校加强对学生的预防溺水安全教育。同时要求学校加强与家长的联系,通过印发《告家长书》、家访、学生集会、学生签订安全承诺书等形式,告知防溺水安全等注意事项,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家长的监护人责任意识。

三、加强检查,落实整改,防患于未然

第一季度,我们利用开学巡视的机会,一是对全县学校进行了一次安全方面的大摸底;二是进行了消防安全隐患排查,要求学校加大已建校舍消防基础设施投入,抓紧配置、更换消防器材,及时更换老化的供电线路;对学校消防合格证持证情况进行全面排摸,分类整理;加强重点防火场所的管理,严格用火用电制度,保证疏散通道的畅道,消除了一些较明显的消防安全隐患。

篇(10)

1 建立健全基层卫生院控制交叉感染管理小组和质量控制小组

根据国家卫生部有关文件精神,乡镇卫生院常抓质量管理,提高质量管理在控制交叉感染中的应用,近几年成立了以院长为主任,质量控制科主任、医务科主任和护士长为副主任的医院管理组织和控制小组。各卫生院人员上下一盘棋,树立“预防为主”的思想,认真自觉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使各项工作达到规定质量标准,把卫生院交叉感染控制到最低水平。具体目标为:从监测范围质量、消毒灭菌质量、抗生素合理使用目标、全员职业教育、各种制定制定和施行目标结合起来,进行系统化,科学化的医院内感染控制。同时每年通过召开会议、制定评价、修改交叉感染控制方案。通过制定医疗服务质量计划,为卫生院提出了医疗质量服务制度、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方面的措施。执行三级医师查房,疑难、重大疾病、死亡病例讨论制度,入院三日内确诊率≥95%,入/出院诊断符合率≥98%,病人满意率≥95%。为达到医疗质量保证和上述各种制度的贯彻落实,院内感染控制领导小组调动相关人员每月对各种制度落实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并提出效果评价,发现问题后提出具体整改意见,再反馈到相关科室改进,直到合格达标,每季度对执行制度好的科室和不好的科室以晨会、院内经验交流的方式通报、表彰、奖励,同时也与年终考核直接挂钩。

2 强化卫生院职工交叉感染控制意识

目前,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参保积极性很高,参保率增加达到 90 %,门诊和病房病例明显增加,但是医学教育、有关控制交叉感染的意识相对不足,卫生院医护人员少,工作量大,汉语言文字认识少,因此,工作人员还存在一个交叉感染控制理论再学习提高的过程,为了让职工充分认识到加强控制交叉感染的重要性,我们通过继续医学教育、知识讲座、邀请上级专家到卫生院教学或派人到上级参加相关培训的好方法、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更好地强化交叉感染监控理念,人人参与,明显地控制了交叉感染的发生。

3 加强交叉感染的监测与控制

目前,各乡镇卫生院大多设置大内科、儿科、妇产科病房,门诊,预防保健科,感染科等。在医疗护理中以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为主,但是为了产房安全配置专门消毒供应人员,同时倡导医护人员保持清洁、消毒理念,时刻监督购置安全的一次性医疗用品,消毒药械,以保障卫生安全,并对医疗护理活动场所每季度定期紫外线灯使用过程的强度进行监测,促进卫生院医护购置药械制度的改进和完善,确保了医疗护理、治疗质量及医疗安全。

结合医院“三级”训练,教育医护人员对技术精益求精,对患者极端负责,健全日常消毒隔离管理制度,增强医护人员无菌操作观念,自觉地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从各方面来控制和减少卫生院内感染。

4 加强卫生院重点区域的管理

普通病房与产房、感染科病房严格按照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划分区域,分别管理,并将妇产科、内科、注射室、供应室作为院防重点环节,接诊室严格接诊制度,定期做好消毒工作,换药室、注射室必须严格无菌操作,室内空气每天用紫外线进行有效照射,病房收治患者力求将同样病种人员收住一病室,感染科设置在专门病区,医护人员都必须加强无菌理念,认真执行消毒与隔离管理措施,精确熟练地把握无菌观念及无菌技术操作,预防交叉感染

5 严格把好供应室消毒无菌关

加强基层卫生院供应室的管理是防止院内交叉感染的重要举措,如果有医疗用具灭菌不合格会直接引起医源性感染,如注射器、输液器、各种穿刺用品等清洁消毒灭菌不合格,最易发生交叉感染,据此,卫生院近几年一直使用一次性注射器(一人一针一管)、输液器、引流管等。凡是使用过的一次性医疗废弃物集中由专人进行无害化处理或消毁或环境保护、安全部门统一回收处理,基本杜绝了卫生院医源叉感染。

预防医源叉感染,切断传播途径的关键是搞好消毒灭菌工作。对于患者和病原携带者汇集场所,众多的病原体可通过空气、飞沫、饮食、餐具、药品、生活用具、医务人员的手、医疗器械、输血输液等多种途径由患者传播给其他患者、医务人员和探视者,从而易造成院内交叉感染。认真做好医院消毒工作及时杀灭各个环境(环节)中的病原微生物,可大大降低医院交叉感染的发生率。卫生院通过严格配制有效浓度的高效消毒液进行消毒工作,加上控制感染专业人员定期到相关科室进行督导,指导督促清洁员加强灭菌观念以保证各科认真地做好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达到预期目的。

6 合理使用抗生素

以院领导为主的专职人员定期检查各个环节、病区抗生素使用情况,尽可能根据病种病原学选择使用抗生素,严格控制乱用或多种联合使用抗生素,在有些情况下使用窄谱抗生素,常用廉价的抗生素,以免产生各种抗生素的耐药菌株。因此,如果必须应用三联的抗生素,对三联用药要进行审核,申报,登记,从而减少耐药与交叉感染发生。

7 效果评价

通过几年的实践充分证明了有效控制院内交叉感染率的发生,不但需要制定出完善的规章制度,而且还要严格管理,勤务实,领导重视,人人参与,齐抓共管,才能使院内交叉感染得以有效控制,从而提高医疗护理质量,减轻患者费用和精神负担,保证了卫生院工作 的正常运行,确保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同时也提高了我卫生院社会效益,得到了社会的肯定和好评。

8 存在问题

篇(11)

一、改薄强师,乡村学校一所不差。

为了让农村的贫困学子享受优质的教育,办好每一所乡村学校。X市把乡村薄弱学校改造和师资队伍建设作为教育扶贫攻坚的重点来抓。

近两年,X市投入“改薄”资金X万元。到X年底,该市X个省级贫困村的小学(教学点)全部建成合格学校,均达到“X条底线”要求,提前完成合格学校创建目标。X年X月,该市启动“教育一体化项目”建设,拟投资X.X亿元,将全市X所学校(幼儿园)纳入“四改三化”建设计划;投入X万元建设X所农村学校、X套教师周转宿舍,改善乡村教师住宿条件;统筹中央资金近X万元,用于大市中学、上架中学等X余所乡村学校的公租房建设以及围墙、道路、给排水、运动场等基础设施建设。

如今,现代化的美丽校园和教学设施,让学生更加专注自己的学习,不仅让“农村娃们”大开眼界,也在他们心里种下了“成为更好的自己,见识更大的世界”的种子,这是X市开展教育精准扶贫的一个缩影。此外,为缩小城乡学校管理与质量差距,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X市启动了“教育精准扶贫校校结对帮扶”活动,安排城区X所优质学校与X个省级贫困村小学“联谊结对”,分别从学校管理、队伍建设、条件改善、教研教改、校园文化、资源共享等方面开展“一对一”帮扶,整体提升贫困村学校办学水平,让农村孩子在“家门口”享有优质教育资源。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只有一流的教师才会成就一流的教育。一是抓补充,优结构。X市积极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大力补充新教师,X年共补充教师X名,新进教师优先安排到乡村薄弱学校和贫困村学校任教,同时农村中小学教师公费定向培养计划向农村边远学校倾斜。

二是提待遇,激活力。

在表彰奖励、评优评先、职称评审等指标优先向乡村教师倾斜。出台《X市乡村教师岗位津贴发放办法》,根据偏远程度提高乡村教师岗位津贴。开展“感动X十佳教师”、“最可爱乡村教师”、“师德标兵”、“四有教师”等评选活动,激励乡村教师扎根乡村、教书育人、建功立业。

三是抓培训,提素质。

X年,该市教师(含校长)参加国家级和X省级项目培训共X人次(国培、省培计划X人次);参加X市级各类教师培训共X人次;参加X市级各类教师培训共X人次(培训者月培训X人次;小学“送培到校、送教下乡”培训X人次;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共X人;普通话培训X人;普通话培训师培训X人;学分补休培训X人;合同聘用教师岗前培训X人;新特岗教师岗前培训X人;市本级教师工作坊研修培训X人),通过培训,教师队伍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大幅提升。

二、精准资助,结对帮扶一个不漏。

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教育扶贫是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更是一项伟大的民生工程。能不能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关键在于能否精准识贫、精准资助。X市把保障每一个适龄学生“有学上”作为教育扶贫的目标,把精准摸底、精准识贫作为精准资助的前提。该市为每个贫困学生安排一名教师,实行“一对一”帮扶,促进扶贫、扶智、扶志相结合。

每年春、秋季学期,该市近万名教职工利用寒暑假或双休日,进村入户,对建档立卡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逐一走访摸底,宣讲扶贫政策,摸清学生底子,告知受助情况,落实控辍措施,从生活、精神上、学习上给予关心和帮助。每名教师都有一本《帮扶手册》,学生就读学校、学段、家庭住址、帮扶教师、联系方式等清清楚楚,各学段的资助项目、资助标准、受助情况告知等一目了然,一旦发现有帮扶资金、帮扶措施落实不到位情况,也能轻松找到责任人。

为确保建档立卡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含非建档立卡残疾学生、农村低保家庭学生、特困救助供养学生)识别无错误、资助无遗漏,X市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自主研发一套Excel数据录入模板,即“学生信息匹配宏”。通过“信息匹配宏”,将建档立卡等家庭经济困难在校(园)学生信息与市扶贫办、民政局、残联等部门提供的信息同时进行匹配,全市建档立卡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人数更加准确,从根本上确保了“识贫”的精准性、“扶贫”的全面性。

此外,该市认真落实“学籍属地”资助政策,利用学籍管理平台,对本市在省内外县和外省就读的建档立卡等贫困学生进行摸底,掌握他们的入学情况和享受资助情况,统计汇总后分别向学籍地资助部门发出公函,协调学籍地落实资助政策。对经核实未在学籍地享受资助的学生,将其纳入本市名册,同等享受资助政策。同时,对外地在X市就读的建档立卡等贫困学生,该市同等对待,确保建档立卡等贫困学生资助全覆盖、无遗漏。

靶向精准,扶贫效率才会高。在彻底摸清底子后,该市通过整合各类资助项目确保贫困学生受益,让教育扶贫政策惠及到每一个贫困家庭学生,不让一个贫困家庭学生在求学路上掉队。据统计,X年发放国家政策资助资金X.X万元,资助学生X.X万人次,其中市本级落实“补天窗”项目资金X.X万元,受益学生X人次。

为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学生提供免费教科书,共计金额X.X万元。办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X人,发放贷款金额X.X万元。此外,该市积极动员社会团体、爱心人士捐资助学,X年发放助学金X.X万元,资助贫困学生X名。该市教育系统师生积极参与开展“助残日”、“X·X助学日”和“慈善一日捐”活动,X年共捐赠善款X.X万元,进一步扩大了贫困学生的资助面、提升了群众的满意度。

三、强力控辍,上学路上一个不少。

“努力让每一个孩子公平享有受教育的机会”“不让一名孩子因贫失学”,这是教育精准扶贫的根本目标。为确保建档立卡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不因贫辍学,X市多措并举,狠抓控辍保学工作。

一是健全控辍保学机制,形成政府、学校、家庭“三位一体”控辍保学体系,各乡镇(街道)党委政府为主体,积极开展“三帮一”劝返复学行动,确保一个不少。

二是加大留守儿童关爱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