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主持发声技巧大全11篇

时间:2022-07-15 00:40:39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主持发声技巧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主持发声技巧

篇(1)

播音主持语音与发声是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之一,也是本科一年级学生的主要专业课程,它为后续的播音主持创作基础和广播电视播音主持等课程奠定语音和发声基础。这门课程涉及播音主持的基本技能,主要包括普通话语音和播音主持发声两个方面。通过这一课程,不仅要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语音与发声的基本理论,而且要让学生掌握与播音主持有关的吐字发声的技巧。课程结束的时候,学生能够基本消除普通话方言遗留痕迹,达到普通话一级水平,吐字准确清晰;掌握胸腹联合式呼吸方法,口腔控制和共鸣控制的基本方法,声音动听,富于变化。

播音主持语音与发声一般采用大课集体讲授和小课分组训练相结合的授课方式,练习的方式往往包括小课练习、课下练声和完成录音作业。一般是大课讲授和小课一对一指导之后,结合录音设备监听,师生共同分析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针对“90后”大学生专业意识不强、练声无法长期坚持、参加过多课外活动等特点,在本学期大一大二学生的专业学习之余,增加了朗诵比赛环节,学生积极参与,以赛带练,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体会语言艺术魅力,培养专业意识兴趣

本科一、二年级学生共81人,其中一年级40人,二年级41人。本科一年级学生上学期学习内容以普通话语音为主,本科二年级学生上学期学习内容以播音主持语言发声为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首先播放全国大学生朗诵最高规格的比赛――国家语委与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共同举办的每年一届的齐越朗诵艺术节获奖作品,请学生赏析评价;进而指导学生分组,寻找适合自己的朗诵作品,并在课堂上当堂展示,请其他学生参与评价。

刚开始的时候,有的学生对朗诵的认识很模糊,认为“朗诵就是一场表演”,但当自己真的演绎一部作品的时候,他们的认识有了改变。“朗诵,是朗诵者的艺术再造,是朗诵者唱给文本的歌,是朗诵者为文本谱的曲,是朗诵者以文本为蓝图,向听者描绘的理想国;是朗诵者以文本为桥梁,跨越内心的河,进入艺术殿堂的生命之旅”①。朗诵,绝不仅仅是一场表现或作秀。在朗诵实践中,学生逐渐意识到“播音有学”,“朗诵确实是朗诵者的艺术再创造”,“运用正确的发声方法确实能更好地运用气息驾驭稿件”。

朗诵比赛初赛共有65名共30个团队参与,提交了30部朗诵作品,经过专业老师的认真选拔,共15个团队进入决赛。决赛举办时,邀请了电视台、团委、学院等多位专家进行评分,学生得到锻炼和指导。不少学生表示,通过朗诵比赛的历练,他们产生对播音主持专业的敬畏和热爱,也终于对这个专业有了新的认识。

二、领悟艺术发声技巧,努力攀登艺术高峰

朗诵艺术,是一种独立的艺术语言形态,它既有语言艺术的共同特征,又无处不显示其自身的表现特征。诗歌,由于词语的拓开,语气的舒展,字音的绵长,韵脚的鲜明,需要学生在语音上,普通话语音规范,声韵调准确无误,语调自然,表达流畅;在发声上,掌握播音发声的基本方法,气息控制自如,音色变化得当,情声气结合自然;在创作上,掌握播音创作内部技巧和外部技巧,有对象感,能够情景再现、引发共鸣,停连、重音、节奏处理得当,创作目的明确,情绪饱满;在副语言运用上,表情自然,能够运用眼神与观众交流情感,体态语得当;服装、化妆与所选作品相符,作品朗诵与周围环境相适应。

最初,学生并不能把学习的吐字归音的方法和呼吸控制的方法运用到诗歌朗诵中,往往吐字无力,字腹拉不开,声音没有张力。在反复练习、寻找感觉的过程中,学生逐渐体会到,朗诵需要得心应扣的喷弹力度。首先,唇的开齐合撮要控制得力,要掌握四呼的要领,然后根据字词、语句的色彩和分量加以运用。其次,发音最活跃的器官――舌头,要弹动有力,吐字如珠,舌头的动程一要准,二要快。再次,凡是要加大力度喷弹的字词,一定要大胆弹送,甚至达到夸张状态。最后,喷弹的力度是建立在正确的用气发声、吐字归音的基础上的,力度大小,取决于对词语、篇章思想感情的把握能力。

领悟到发声技巧后,学生对朗诵和专业学习更感兴趣,针对自己表达的不好的字词和篇章,学生反复琢磨练习,期待达到更高专业水平。

三、探索朗诵创作规律,树立创作主体意识

有声语言的训练,以创作主体的个体行为为特征。“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别人无法替代。播音主持语音和发声,仅仅靠老师课堂讲授、小课校正是不够的,必须让学生在播音创作中主动体会和揣摩。以诗歌朗诵为主体的播音创作,对专业语音和发声的要求较高。掌握朗诵的创作规律,需要学生下大苦功练习字音、气息的同时,花气力、下工夫,逐渐掌握朗诵的创作道路、创作原则、创作方法和创作规律。

“训练,是创作主体德、才、胆、识的艰苦磨砺过程,有方法,但无‘诀窍’,有过程,但无‘捷径’”②。学生在探索朗诵创作规律的反复练习实践中,逐渐感受到自己的创作主体意识,更清晰地认识到自己是有声语言创作的主体。树立了创作主体意识,学生才能真正积极地改进自己的普通话语音面貌,在自己的发声条件上发挥所长,增强自己的发声能力,找到自己最好的声音状态,而不是一味地模仿名家。创作主体意识的萌发,激发了学生的播音创造力和播音创作欲望,发自内心地追求播音发声的准确规范,清晰流畅;圆润集中,朴实明朗;刚柔并济,虚实结合;色彩丰富,变化自如。

在朗诵比赛的准备过程中,学生由被动变主动,开始积极地组织练声,动脑筋练声,主动向专业老师请教字音发声方面的问题,努力地探索播音创作的方法和规律,在训练中体会,在训练中品味,在摸索朗诵艺术创作规律的同时,以积极、自信的“大我”逐渐迈入有声语言创作的殿堂。

四、引导树立积极人生观,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朗诵者不应满足于自己的声音、口齿和技巧,而应该下工夫树立积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与审美观。朗诵者的追求应该是高境界的追求,应该以高尚的情操陶冶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以生命的感情给人以启迪,以高雅的品位给人以指导。学生选取的作品既有《钢铁》《秋瑾》《老人与海》《嘎达梅林》《我的南方与北方》等经典朗诵篇目,又有《那些年我们似乎很有钱》《承继・出发》《蚁族》等接近大学生生活的现实作品,在朗诵过程中,学生进入情境,体会到文本内深刻的思想内涵,为作品所打动,感悟到作品中张扬的真情与正气。

朗诵的组队多则四人,少则两人,独诵较少,在练习和比赛过程中,学生深深体会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学生逐渐收敛了作为艺术生的傲气和个性,渐渐学会了宽容、理解和团队协作。包括音频、视频、比赛流程设置、主持等比赛环节由专门的学生社团(凤鸣朗诵艺术社)自己组织,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学生也体会到了通力合作的重要性。

“学生的语音和发声方面的问题解决需要经历一个过程,这一过程可能是一个较长的过程。在学生介入专业教育的开始就上语音、发声课,着手解决他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在后续的课程当中还要贯穿始终,在每一阶段的教学当中,在学生考试的时候,直至毕业,语音和发声都要占一定的比例,要体现出这方面的要求,不可以理解为是阶段性的课程,所以发声课是贯穿始终的课程,而不是初级课”③。

学习播音主持语音和发声,小课很重要,它必须完成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让学生掌握科学的用声方法,同时要校正学生不正确的发音。此次朗诵比赛,以比赛带动训练,以自身实践体会感悟声音的魅力,收获甚丰,可以在今后的教学中增加这一环节补充教学。

注释:

篇(2)

纵观艺术发展的历史,声乐艺术是非常古老的形式之一,有着其自身的独特魅力。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声乐艺术也从最初的独立艺术变为能够同其他艺术形式相互结合的一种全新的艺术形式,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人们的审美要求和精神要求也都上升了一个层次,声乐艺术同日新月异的舞台节目有着较多的相通之处,而节目的主持人同样决定了节目质量的高低。因此,对声乐艺术在舞台节目主持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对于我国声乐艺术的发展以及声乐艺术同其他艺术的相互融合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舞台节目主持者对于节目的重要作用

(一)主持者是舞台节目的形象代言人

所谓形象代言人,也被称作形象大使、形象代表,主要指凝聚、代表晚会或演出人员的整体形象,其中包括思想、政治、社会、群体以及艺术形象等。舞台节目的主持者要想担任好形象代言人,首先需要塑造一个良好的自身形象,其中包括外部形象、内容形象以及语言形象和综合形象。外部形象主要是指主持者穿着、化妆以及眼神、表情、步法等形体动作必须符合舞台要求,做到别致、新颖、大方又不失文雅、庄重。内容形象则是指主持者在主持过程中要做到情感饱满、反应机敏、想象力丰富,恰当拿捏观众情绪。语言形象则是指舞台主持者在节目主持中所使用的主持词需言简意赅,通过语言为观众塑造形象,使得观众的吸引力被充分凝聚,调动观众的思维和情绪。综合形象则要求主持者做到形体与心理统一、体验与表现统一、自身与节目统一,真正起到节目主持的作用。

(二)主持者是观众的艺术导游

这里所说的艺术导游指的是舞台节目主持者应该能够像导游一样,引导观众对舞台节目进行欣赏。而要想做好观众的艺术导游,节目主持者需要做到以下几点。其一,对于舞台晚会的各个节目充分了解,熟悉各个节目的内容、演员阵容、音乐风格、艺术特色等,就好像是旅游导游要对每一个景点都熟知一样。其二,要对舞台晚会的各个节目充分热爱,将观众带入观赏情境,并保持新鲜感,不能老生常谈。其三,要将自己的主持语言融合解说语言,适当的对每一个节目做些提示,激发观众的兴趣,引发观众的观赏欲望。其四,主持者要做舞台节目的“知音”,不说行外话,引导观众同样成为节目的“知音”,达到以情动情、以心拨心的主持效果。

(三)主持者的文化桥梁作用

文化指的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其中物质文明中包括有精神文化、物质文化以及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中又包含有宗教、艺术、哲学等多个子系统。因此,舞台艺术要想更加的符合人们的要求、吸引人们的眼球就必须展现文化内涵和文化底蕴,而节目主持者则充当着重要的文化桥梁的角色。首先,主持者的主持词也需要具备连接词的作用,让节目同节目间建立起文化纽带,形成完整的文化链。其次,主持者是节目和文化之间的中介和桥梁,能够使观众同节目二者之间形成互动。这些都对主持者自身的文化品位和文化底蕴有非常高的要求。

二、声乐艺术在舞台节目主持中的具体应用

(一)语音的规范应用

嗓音是人类在进行各种形式的人声表演的“乐器”。也就是说,舞台节目主持人之所以能够融入声乐艺术主要是因为主持和声乐都产生于相同的生理机能。说话的声音与唱歌的声音是没有什么差别的,二者都是用同一个发声要素、从同一个结构发出声音,发声需要经过呼吸、振动和共鸣,再经过咬字器官形成清晰的语言,使得主持与唱歌能够独具特色。声乐演唱者与主持人都属于有声语言的工作者,声乐是音乐同语言结合在一起的艺术形式,是在人语言的基础之上增加旋律,所以,如果去掉旋律线条,声乐艺术自然可以运用到舞台节目主持人的工作中。无论是声乐演唱还是节目主持,都对语言语音的规范性有着非常高的要求,除了特殊地方的主持人以及声乐演唱者使用方言外,其他大多数都需要使用普通话,做到音量大、音色美、穿透力强、音域宽。

(二)气息的正确应用

发声的基础是呼吸,声音的动力是气息。呼吸能够决定人发出声音的强弱、高低以及音色等变化,正确的气息运用为发音、吐字与共鸣提供可能。如果没有呼吸的辅助,其他的发声要素也都起不了作用。所以,具有流动性、持久性的声音与气息的支持有着直接关系。声乐艺术表演中,表演者的呼吸方式与正常人在生活中的呼吸方式是有一定区别的。声乐艺术表演所使用的呼吸方式更深更广,这种呼吸方法被称作“胸腹式联合呼吸法”。舞台节目主持者在主持节目的过程中也提倡使用这种方法呼吸,达到气托声出、声把情传的效果。“胸腹式联合呼吸法”为良好发声提供了动力,可以根据实际节目的需求,有效的控制气息。充分保证舞台节目主持人发声的气息量。其中,要想完整的表现主持词,主持者还需要掌握一些“换气”的技巧。

(三)适度的共鸣

声乐艺术表演和舞台节目主持要想动听优美,都离不开共鸣器官的应用,只有这样才能够取得应有的共鸣效果。这里所说的共鸣器官主要指的是能够将人发出的微弱基音共振扩大的人体器官,是人的呼吸器官的一部分。对声乐艺术表演人员而言,要想发出好的声音首先需要掌握科学的发音方法,有效的调整发音、气息以及共鸣三个要素,使得声音得到润色。舞台主持人在进行节目主持的时候,需要保证自身发音的悦耳清晰,也必须要运用到适当的胸腔、口腔、咽腔、头腔和鼻腔的共鸣。用好听的音色、富有表现力的声音给观众传递节目信息,获得良好的舞台效果。

(四)体态语言的应用

这里所说的体态语言其实是一种没有声音的语言,主要指的是人的面部表情与肢体语言。声乐艺术表演者以及舞台节目主持人需要通过体态语言来向观众传达作品以及节目中蕴藏的情感,使得观众感受到更加形象化、具体化的节目信息,实现对声音语言的补充。通过体态语言能够综合传递节目及作品的感情和内涵,因此就需要主持人以及表演者不仅在有声表现上掌握技巧,同时还需要在肢体、动作、身姿和眉眼上注入鲜活的表现力,达到灵活大方、大气自如的效果,满足观众对于节目的审美要求。

(五)情感的表达

声音的灵魂是情感,如果声音中没有情感表达,节目和作品都会变得非常苍白。让观众感动是艺术表演所期待的效果。如果表演者在演绎作品或者主持人在主持节目的时候毫无情感投入,观众便不会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就好比一个人,想要给大家快乐,同大家分享好心情,但是自己无法快乐起来,那么自然无法将别人打动。所以,情感的表达对于节目和作品都是非常重要的。就声乐艺术来讲,声乐艺术表演者需要将音乐和语言相结合,让人们感受到表演者丰富、真挚、细腻的情感世界。情感是作品的催化剂,能够使声音技巧不那么苍白。舞台节目主持者在主持节目的时候,不仅需要将情感融入到节目中,同时还要注重声音技巧的运用,声音技巧的前提和基础是情感,同时,声音技巧又反作用于情感。主持者通过停连、语气、重音以及节奏进行情感表现,这同声乐艺术中演唱力度、音色、节奏和休止的意义是相似的。

(六)二次创作作品

声乐艺术表演者演唱作品、舞台节目主持者主持节目从一定意义上来说都是创造性很强的劳动。然而,为了节目的整体性,并不是每个声乐艺术表演者或节目主持者都需要在每个作品或节目中进行创作。对于他们来讲,创作主要是他们在提前准备的基础上,在表演作品或节目主持的过程中有感而发的东西,也就是对于作品或节目的二次创作。就声乐艺术的表演者来说,在对作品进行二度创作的时候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首先,要对所要表演的作品充分熟悉,将歌词以及歌谱等熟记。其次,要对作品进行有效的分析,把握好作品中的各个情节,了解作品中的每个角色,挖掘出作品中蕴藏的深刻情感内涵。最后,要能够在表演过程中对作品的各个要素进行合理的情景再现。而舞台节目主持人在对节目进行二度创作的时候也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步骤。其一,熟悉节目,提前了解节目背景,对于主持词中的语言读音标准掌握,对于稿件要提前熟悉。其二,重视节目分析,从所主持的舞台节目的中心思想、情感内涵合理布局稿件结构,确定主持基调。其三,同样要注重情景再现。通过总结可以发现,对作品进行二次创作的过程中,舞台节目主持和声乐艺术表演有着非常多的相同之处。二者均是多种艺术技巧综合表现的艺术,要想将歌唱好,将主持做好,扎实的发声技巧非常重要,但是更需要表演者和主持者从实际出发,提升个人文化底蕴,丰富生活经历,正确的把握各种节目和作品的基调,更好的进行二度创作,同观众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满足观众的审美需求。

三、结语

声乐艺术是一种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能够和众多其他的艺术形式通过相互结合发挥出声乐艺术本身所特有的优势。本文主要从舞台节目主持者对于节目的重要作用入手,分析了声乐艺术在舞台节目主持中的具体应用,希望对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张艺霄.声乐艺术在舞台节目主持中的应用[J].民族音乐,2011,(03):53-55.

[2]刘晓冉,胡水欣.声乐艺术在电视节目主持中的技巧应用[J].科技风,2011,(06):221.

[3]孙婧.声乐艺术在电视节目主持人中的应用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4]李建结.电视综艺节目舞台叙事研究[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15年.

篇(3)

播音员主持人主要是以有声语言为表达手段的新闻工作者。有声语言是他们依据稿件或提纲进行再创作的主要手段。广大受众也主要通过播音员主持人独具魅力的有声语言,去通晓世界,领悟真善美的。笔者从多年的播音主持经历中体会到:播音员主持人应注意锻炼自己的声音,并学会驾驭和美化自己的声音,使之成为得心应手的创作手段。

发声是播音员主持人的一项基本功,错误的发声方法不仅影响受众的收听效果,还会影响播音员主持人的发声器官。因此,应该以科学的方法为指导,勤于磨炼,善于摸索,扎实地掌握用声技巧,以更好地为受众服务。

要科学地“美声”,我们就要先去了解声音是如何形成的。

发音器官是由动力系统、声源系统和成音系统三部分构成的:动力系统为人体发音提供动力,主要由肺、气管、胸廓以及膈肌、腹肌等器官和相关肌肉组成。肺部呼出的气流,是发声的动力。声源系统主要指喉和声带。由肺部呼出的气流经过气管通过喉部时,处于喉部的声带在气流的作用下产生振动,发出声音。声带振动发出的声音叫喉原音,而声道是发声的共鸣器官。喉以上的声道主要有喉腔、咽腔、口腔与鼻腔;喉以下的声道有胸腔。喉原音很微弱,但经过声道共鸣后得到扩大和美化,形成不同的音色,形成不同的声音色彩。

其次,播音员主持人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声音呢?

播音发声源于生活中口语的发声,和其他艺术语言相比也最接近口语的发声。同时,它又是生活中口语发声的规范、提炼和升华。由于播音员、主持人的特殊身份,受众对他们的发声有较高的要求:如亲切自然、优美动听、感染力强并具有比较鲜明的特色等。

笔者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将播音发声的要求归纳为:准确规范,清晰流畅;圆润集中,朴实明朗;刚柔并济,虚实结合;色彩丰富,变化自如。

那么,播音员主持人如何使自己的声音优美动听呢?

首先,加强喉部控制。我们常说这个主持人声音听起来舒服,耐听;那个播音员声音听起来很硬,很累。发出这些不同声音的发声器官,就是我们的喉部。喉头内的声带作为振动器官,在有声语言的发声中起着重要作用,它的振动状况直接影响发声质量。有些人认为嗓子好坏是天生的,这个话也对,也不对。喉部构造确实是天生的,比如像声带的长短、薄厚等等,它决定了一个人发声的特征。但是,即使是同一个人,由于发声时使用的方法不同,发出声音的质量和声效却有很大的差异,所以,声音是可以通过后天训练改变和改善的。现在有些没有经过发声训练的播音员和主持人在喉部控制方面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引起注意。比如,发音的时候喉部紧张、用力,发音的时候挤压嗓子,发出的声音过紧,以及播音用声过实、过虚等等,都会影响播音主持的效果,甚至影响喉部的发音能力,缩短播音主持的寿命。

我们讲喉部控制,不是紧张才是控制,而恰恰放松才是使声音美化的正确控制。即播音发声的时候,两条声带不是紧密闭合,而是轻松靠拢。从感觉上来讲,喉部是放松的。在这种情况下,喉部肌肉才能够自如灵活地运动。

其次,要想发出悦耳的声音,还需要我们依靠声音的动力――气息。即用发自小腹的气息支撑声音(即“气托声”),使声音具有弹性。这样才能比较好地和喉部的控制协调配合。现实中,一些播音员、主持人发音的时候,因为喉部过度紧张,造成气息不通,声音僵硬。我们可以试着采用“吸气”的状态发音,用这种控制方法来改善喉部紧张的状况。这里说的“吸气”的状态,就是我们张嘴吸气的时候,两条声带是轻松张开的,尽量保持这种状态来发音,使声带轻松靠拢而不是闭合,这样自己发声和受众收听都不会感觉到疲劳。采取这种方法发音,由于接近日常谈话的发音状态,听起来也会觉得自然、亲切、轻松。当然,喉部的放松也不是指完全的懈怠状态,即声带在始终保持一种张力变化的前提下,还要配合强有力的气息支撑。

第三,由气息支撑,喉部控制的声源(喉原音),还要通过共鸣腔的共鸣和合理运用以后,才能得到扩大和美化,形成丰富的声音色彩。而播音主持的发声应该采用以喉腔共鸣为原声,以口腔共鸣为主,以胸腔共鸣为基础,以鼻腔、咽腔为辅助的声道混合共鸣方式。

篇(4)

随着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中国播音学已经成为一门集新闻学、语言学、社会学、美学等包涵艺术性、科学性为一体的综合性独立学科。作为信息的叙述者和传播者,电视新闻播音员在节目中的表现是新闻节目制作最重要的决定要素。精彩的电视新闻播音,能使信息传播更加准确、生动、有效,能进一步激发、调动观众的求知欲,进一步增强电视新闻的可视性。

一、遵守科学发声章法又具有个性化的有声创作

每个人声音天赋音质不同,能理解感受到的内容不同,用声音去表现的方式又有所不同,这就为有声语言个性表达提供了可能。所以,播音工作者在学习播音发声的过程中,也正是在形成自己的播音特点和独特的风格的过程。如何将专业化和个性化结合发挥的更好,是需要我们突破传统播音发声学习,进一步加强理论研究和实践创造的重要领域。

1、语言个性的基础首先是声音的个性

声音是一个主持人区别于他人的首要标志。广大电视观众不用看画面,就可以从声音上听辨谁是罗京谁是赵忠祥。由于发声器官构造上的差异,每个人的音质音色生来就有别于他人。发声训练对于专业播音员来说是必修课,有声表达能力和技巧是工作的基本技能。总的来说,节目主持人的声音女声应柔和、纯净,男声应醇厚、利落、清晰。

2、遵循科学发声规律,掌握有利于个性发挥的有声创造方法

主持人一定要勤于锻炼自己语言和语流上的基本功,要言语有心,言语用心,加强吐字归音的基本功训练,要把话说好、说通、说顺、说巧、说妙。声音训练中要求对吐字发声、呼吸、口腔、喉部和共鸣进行基本控制。但是,声音的训练不是为了找到某一种脱离表达的固定形态,而是为了拓展发声能力,获得声音弹性,从而为表达提供最充分的准备。声音的控制和运用要适应不同的稿件、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时空需求。声音的变化包括音高、音色、音强、音长的变化,包括轻重缓急、抑扬顿挫的变化。语气的变化是表达的核心手段,而这主要依赖于气息状态的变化,辅之以口腔等共鸣器官的变化。这种适应性、变化能力正是个性的表现。

3、个性化的协调发挥最终形成播音主持的语言风格

在语言表达上,有自己的特色,才能富有感染力。新闻节目主持人,由于栏目不同、自身修养阅历不同、音质不同、语言习惯不同等等,就形成了各自不同的语言风格。这就是主持人语言表达上的个性。主持人的“真我”表现对观众是最具吸引力的,这种“真我”的表现必然将主持人完整的精神世界展示给观众,而同时又展示着人格的魅力。海霞,让观众感觉热情大方爽朗轻松;李修平则含蓄内敛委婉亲切;赵忠祥,自然、庄重、平实;杨澜,辞采飞扬书卷气浓郁。当今一批现代艺术家和节目主持人都具有独特的语言风格,都为人们所喜闻乐见。

虽人有各异,但任何一名主持人都应该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充分发挥自己的特点,经过千锤百炼,给语言注入新的生命,使其产生出具有个性色彩的新光芒,最终创立自己独特的语言艺术风格。

二、“情声和谐”是有声语言表达的精神和灵魂所在

1、新闻播报首先要在理解中感受,在感受中表达

主持人与观众的交流主要是一种情感上的沟通与交流。新闻播报的过程既是传递信息,也同时传达着信息内容所包含的思想感情。理解、感受之后,要用声音表达出来。播音中,又要边理解感受,边形之于声。既要描摹出具体的情景、表述具体观点,又得胸有成竹,整体的轮廓、脉络、目的了然于心。既要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情感,又要明确自己的感情、态度。充分发挥有声语言创作主体的主体性,就能充分展现有声语言声音的个性。观众非常喜爱的央视主持人敬一丹坦诚、质朴、自然,给人一种毫无粉饰的真实的人物感。她在节目中的语言风格是对观众的一种平等真实的交流。

2、内在的思想感情,不能欠缺声音表达技巧

声音是最终的表现形式。播音员可以饱满的报道一次盛会的实况,也可以深情的讲述一个感动中国的故事,同时表达内容不同,播报者声音条件不同,其效果必然有很大差异。声的饱满,不仅仅是大和强,不是表现的越刺激,就越有感情。最重要的是内心的体味是以怎样的声音形式传递出来的,也就是用声音传递内心思想感情的功力是否到位。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面对播音初学者,不提示还好,一旦在“要有感情地朗读”的提示下,绝大多数都要滑向形式化的泥潭――只有外在声音形式的高低曲折变化,却没有内在的依据。这中间可能不乏过去小学语文教学的些许影响。有声语言表达必须遵从它自身的规律性。其中包括理解感受必须先于声音的显现,也包括将理解感受表现出来的用声、表达技巧。有声语言的用声一定是在活的、动态的语言表达和交际之中,是以表情达意为目的,以发声能力为前提,以创作表达的基础为基础的。没有静止、孤立的声音,有声语言的声音总是与具体的表达内容、体裁和“这一个”表达者紧紧相连。

3、要具备严密清晰的感情逻辑思维

因为主持人无论是把稿件的内容还是心中的感情传达给观众,都是要把头脑中已有的东西按照一定的逻辑思维整理出来,然后再用言语表达出来。而主持人最忌讳在言语表达上生搬硬套、张冠李戴,那是会贻笑大方的。更不能看似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实则空空无物或不过仅能说些插科打诨的话。作为一名主持人,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要刻意培养出自己缜密的逻辑思维,使脑中思路清晰、条理清楚,以利于更好地表达,更好地与观众沟通与交流。

三、鲜明和强烈的对象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1、对象感是一种单向思想流动

中国传媒大学张颂教授说:“对象感就是播音员必须设想和感觉到对象的存在和对象的反应,必须从感觉上意识到听众的心理、要求、愿望、情绪等,并由此而调动自己的思想感情,使之处于运动状态。这种情况并不是播音员与听众之间的语言交流,充其量只是思想感情的单向流动。观众听众只是播音员在工作过程中设想和感觉到的一种存在,只是主观表象。播音员坐在播音室,面对话筒和摄像机,眼前并没有真正的观众在场。但是事实上却有千家万户的观众坐在电视机前收看收听。说到底这种设想和感觉仍然是属于播音员自己思想感情单向流动中的一个组成因素”。对象感正是被播音员用来作为使思想感情处于运动状态的一种手段、一种途径,它属于某种联想、想象中的东西。

2、在思想流动中训练活跃的对象感

运动的对象感建立在播音员、主持人把握受众对有声语言表达的反应上,要把握得及时、迅速、准确、得当。对有声语言表达的反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表达内容的理解和感受,一是对表达形式和状态的反应。此二者都取决于播音员、主持人表达的功力和水平。例如,播读专业性较强的内容时,语速减慢,理清逻辑,连贯性、流畅性尤为重要。随着稿件内容的变化,播音员、主持人揣摩受众的反应,做出相应的有声语言表达的调整。只有当播音员、主持人的对象感主动地运动起来后,对象感才是真正的活跃的对象感。播音员是在得不到听众反馈的环境里播音,工作的特殊性要求播音员捕捉对象感要迅速及时。“呼之欲出”训练有素的播音员只要往话筒前一坐,一种强烈的播讲愿望就会油然而生。在摄像机前一投入工作,疲劳立即被抑制;精神马上焕发起来,眼神中闪着光;这就表明播音处于一种良好的交流状态。要做到“目中无人”“心中有人”。

随着人们对信息价值的认识深入,以及工作、生活节奏的加快,新闻播音走进了“大容量”、“快节奏”的时代。从一定程度上讲,这种“大容量”、“快节奏”播音是适应现代社会而产生的,应当给予肯定。但是,我们同样应该看到,随着媒体技术、新闻理念的不断发展和受众审美水平的提升,新闻播音主持中美的需求也日益凸显。因此新闻播音员必然需要具备多种语言功底的学习和锻炼。通过不断的工作实践,掌握娴熟的播音技巧,拓宽和深化新闻播音主持的艺术追求。

参考文献

①赵淑萍:《电视新闻节目主持艺术》,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7

②姚喜双 主编:《播音主持艺术》,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

篇(5)

夯实良好的发声基础

“字正腔圆”作为播音吐字的最高境界,一直是许多播音员、节目主持人不懈追求的目标之一。这就要求播音员主持人必须做到吐字归音的准确规范、气息的自然流畅、共鸣的发声方法、重音的准确把握、停顿的节奏韵律、语调的高低升降以及节奏的整体把握。语音规范是基础。播音吐字的清晰度要求高,但不能有“磊块”,不能“蹦字”,字音要流畅过度,听来如潺潺溪水,迂回向前,生动活泼。

吐字的准确规范

播音吐字应准确规范,这是首要的,也是最起码的要求。因此我们在播稿时应做到准确规范、清晰集中、圆润饱满、流畅自如。对于吐字,应有“枣核形”的整体处理,即为刁住弹出、拉开立起、弱收到位,珠圆玉润不散扁,这是对声音基本色彩要求,发音与吐字两方面都包括在内。声音要润泽,不干涩;吐字要颗粒饱满;声音不散,字音不扁;这就是“圆润集中”的含义。我们整个广播电视节目都是为了激励人们的精神,丰富人们的知识,愉悦人们的身心,因而,播音员的声音不仅要朴实,而且要明朗,使人产生。

气息的控制

气息是人体发声的动力和基础。在播音和主持时,气息的速度、流量、压力的大小与声音的高低、强弱、长短以及共鸣情况都有直接关系。可以说,要控制声音,驾驭语言,就必须学会控制气息。所谓“控制气息”,就是要学会胸腹联合呼吸方法。

“气乃声之本”,表明呼吸在发音过程中起着提供动力的作用。掌握适当的呼吸知识和呼吸技巧,对节目的播出很有帮助。这就要求我们利用腹式呼吸吸气量大和胸式呼吸的补气作用,尽可能加大吸气量,呼气时,则利用适当的控制手段,保持呼气的均匀,增加发音时间。即为:无声吸气,换了就用。虚实结合有弹性。发音吐字要有韧性、有弹性,能刚能柔,有虚有实。由于性别和性格的不同,一般说,男声偏刚健,女声偏柔美。如果颠倒了,就使人感到不舒服,这是男女声比较而言。但是,无论男声或女声,都不能一味地刚或一味地柔,都要求在本身基础上的能刚能柔,刚柔并济,随着意与情的要求而灵活运用。

共鸣的发声方法

用气推声的发音方法虽然可以省力,但要发出抑扬顿挫、铿锵有力、响亮悠远的声音,还必须在用气推声的基础上,学会共鸣的发声方法。人的声道主要共鸣器官有口腔、胸腔和头腔。这三个共鸣器的作用各有其妙处:口腔共鸣能使声音结实清晰,胸腔共鸣能使声音浑厚洪亮,头腔共鸣能使声音高亢明亮。

重音的准确把握

重音在口语表达中,它有强调重点、突出主要情感的作用,正确使用重音,是准确表情达意的关键。把握重音的关键是找到重音的确切位置,这就需要明确讲话的重点,弄清话语主旨,真正把握每句话的表意重点――表意的重点词语往往就是重音的位置。同一句话,由于重音位置的移动,表意的重点就会发生变化。

停顿的抑扬顿挫

停顿是指语言顿挫,它在口语表达中至少有两个作用:首先,停顿起着标点符号的作用,它作为话语中换气的间隙,它既是表明上句话的结束,又是下句话的前奏,以此加强语言的清晰度和表现力。而且,停顿能使口语抑扬顿挫,它以间歇的长短、一定时间单位里次数的多少,形成讲话的节奏,给人以韵律美。

语调的高低升降

篇(6)

朗诵与歌唱都是表现声音的艺术。歌唱是通过美好的声音、清晰的语言来表达人们内心丰富的情感。朗诵亦是用清晰、响亮的声音结合各种语言手段来完善表达作品思想的语言艺术。二者虽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却有密切的内在关系。歌唱与朗诵都是口语的加工和提高,都是人类通过发声器官发出的声音来表达思想感情的。如今的歌唱与朗诵也都是在舞台上与观众较远距离地交流,需要扩大音量、扩展音域、美化音色,做到字正腔圆、有板有眼,才能准确、清晰地表情达意,以此给观众以美的享受。

一、朗诵与歌唱的概述

(一)朗诵

1.什么是朗诵

朗,即声音的清晰、响亮;诵,即背诵。顾名思义朗诵,就是用清晰、响亮的声音,结合各种语言手段来完善表达作品思想情感的语言艺术。使得有声语言更为准确、生动,使听者愿意接受且从中得到感悟。

2.朗诵的特点

(1)变化与对比。当我们面对着凝聚作者全部心血的作品时,朗诵者应该做的就是尽所能的去感受,用生动的语言去真实的表达。因此我们需要在语势上把握跌宕起伏错落有致的情感表述,即语言表达过程中声调的高低,音色的虚实,节奏的快慢,语气的强弱。只有我们在充分理解和感受作品的前提下,恰当地运用这种文字间的变化与对比,才能准确地表达作品。

(2)尺度与分寸。这是一个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过程。刚开始需要基本功与技巧,在对作品进行整体艺术把握的前提下刻意修饰,当技巧运用达到一定水平时,便超越了“刻意”,进入“无意”,不去考虑技巧,却又使技巧无处不在。把握尺度与分寸于无形之中。

(3)想象与创造。朗诵艺术也是想象的艺术,在其表达过程中需要运用大量的形象思维。朗诵者在作品表达的过程中,要把作品的内容和信息转化为生动的画面,努力将画面转化为具体的感受,作用于语言,使语言更加生动传神,富有色彩。

3.朗诵的意义

朗诵是人们喜文乐见的语言表达形式,它通过有声艺术语言的手段来反映现实、传情达意,它直接表现朗诵者内心体验通过发声器官借助语言表达出来。朗诵的意义就是让众人感受到振奋的力量,从而减少消极。同时朗诵还可以美化语言、更好地理解文学。

(二)歌唱

1.什么是歌唱

歌唱是语言和发声相结合的一门艺术,它同时又是音响学和生理学交融的一门学科。在良好的生理状态下,运用科学的发声方法,发出令人陶醉的动人音响,这就可以理解为歌唱的范畴了,当然要求喉咙打开,呼吸的支持,良好的共鸣使得声音统一。

通过演唱者对歌曲的理解,把优美的歌声和生动的形象表达给听众,从而引起听众的共鸣,激发听众的心弦。当然,完美的歌唱,应善于塑造典型的人物性格,挖掘作品情感内涵,使人们从歌唱的音乐形象中产生共鸣、引起联想,并获得教益。

2.歌唱的基本要素

“人声歌唱的基本要素包括呼吸、发声、共鸣和语言四个部分。呼吸是原动力。气息冲击声带发出声音,经过共鸣腔体把它加以扩大和美化从而形成动听的歌声。在歌唱活动中,呼吸、发声、共鸣这三者是同时出现的有机结合的统一体。如果没有呼吸,没有共鸣,嗓子的运用也不存在。只有用上歌唱所需的呼吸和共鸣,嗓子才能唱出歌唱所需要的声音。歌唱者在考虑问题时不要只考虑一个问题,如只想练呼吸,其他问题不想,如果没有其他因素的辅助,你很难断定你唱得是对还是不对,对到什么程度,为什么是对的,或者错是错到什么程度,为什么是错的,怎么才是最合适的,要从最后的音响来判断。简单地说,绝不会出现这种现象!你用的共鸣是好的,嗓子也对,就是呼吸不好。这是不可能的。要是对就全对,有一个部分不对,其他两个也好不了,这三个是统一体。”

语言是人类歌唱所独有的特点,它使歌唱艺术在传情达意上独具特色。歌唱的四个基本要素有着内在的密切联系,在歌唱时四者是一个整体,不可分割。

3.歌唱的意义

世界上所有的音乐都是为了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而歌唱必然是最能直接表达人们情感的艺术表现形式。从歌唱起源的“劳动节奏说”和“感情抒发说”来看对我们的祖先可谓是意义非凡,通过劳动时的吆喝声等,出现了有规律的反复的与劳动节奏相伴的声音,使人们更为有力量,劳动的劲头也更足。还有当我们的祖先感情激动时表现出的快乐、悲伤或者怒吼也逐渐发展成表达自己情感的方式,借歌声以抒发。

当然歌唱还对我们的健康有益,它可以促进深呼吸;歌唱还促成了良好的体态;歌唱有助于个性的形成;歌唱也很好的发展了我们对声乐艺术的欣赏能力,同时改善我们的生活状态和排忧解愁。

二、朗诵与歌唱的异同

(一)二者的相似点

1.基本功训练方法的相似点

歌唱艺术与朗诵艺术的基本功都要求在声音上达到松弛、清晰,不给人以紧张、吃力、声嘶力竭的感觉。

首先是呼吸的训练。“当自然深入地吸进一口气后,应尽量把气储存在腹部丹田为中心的腰围一带。这时,胸腔两肋向外扩张,横膈膜下沉幅度加大,产生一种自然膨胀感。”歌唱与朗诵中的发声都需要这种正确的呼吸。姿态、吸气、呼气应统一成一体来进行练习。这种训练无论是歌唱还是朗诵,都是最基础的基本功。

其次是发声的训练。“身体站直,胸部放松,不能驼背,两肩和手自然下垂,双脚自然分开,眼睛平视,头部尽可能不向上抬起。”这些都是发声训练的要求。声音的好坏直接影响歌唱和朗诵的效果。声音集中才能洪亮、结实,声音自然,才能毫不做作,声音圆润,才能给人以美的享受。

2.艺术处理的相似点

歌唱艺术与朗诵艺术的处理手段、形式非常相似,都可以用舞台布景、色彩灯光来加以烘托:可以有伴舞的形式,歌唱有独唱、二重唱、小组唱和合唱等;朗诵则有个人、两人对诵、集体朗诵和轮诵等。

3.艺术处理的过程

对作品内涵的理解。“朗诵时应从作品的立意、作品的结构、作品的词句、作品的风格来对作品进行分析、理解。歌唱中也同样要做这些案头工作,分析作品的时代背景、作品的结构、乐句的长短、歌曲作品的风格等。”

此外,还要有丰富的想象力。在朗诵中创造出鲜明的形象,必须在创作过程中通过丰富的想象才能获得。歌唱也如此,歌唱者根据歌曲的内容和音乐形象,在自己的头脑中展开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想象自己便是作品中的主人公。

再者进入状态、真情流露。朗诵者或歌唱者除了深入到作品中去深刻理解、深切感受、丰富想象以外,还需调整好自己的状态,做到忘我、排除杂念,集中精力去体现作品的内容。

(二)二者的区别

1.发声技巧上的不同

(1)气息。呼吸是歌唱的动力,是歌唱的支持。歌唱中需要的气息是有一定技巧的,它要求歌者在呼吸时要吸的“深”,且气息能够保持,能够灵活而不僵硬。朗诵中需要的气息除了歌唱中强调的这些之外,还有它所特有的一些特殊的技巧,这些特殊技巧包括气音(指渲染作品中有关“叹”的色彩的一种用气技巧)、抽气(指渲染作品中气氛突然紧张的一种用气技巧)、喷口(渲染无法自己的激动心情,突然爆发的一种技巧)、笑语(表现快乐、讥讽、嘲笑、鄙视等情绪的技巧)、颤音和模仿等。

(2)发声。歌唱的发声要求真假声相结合。从低音到高音,假声的成分原来越多。我国著名旅美男低音歌唱家王景彬曾说:“强调声音的歌唱性即强调假声”。①这说明假声在歌唱中的重要性。恰当地把握真假声在各个声区的比例,是一个歌唱者必须掌握的重要技巧。朗诵时除了有时候在特定情境、语境中需要一些假声外,大多数都用真声。

(3)共鸣。歌唱共鸣有三种方法或形式,口腔共鸣、胸腔共鸣、头腔共鸣。三种共鸣形式,以口腔共鸣为最重要。歌唱者通过以上各共鸣腔体的共振,使歌声丰满、洪亮、圆润。朗诵的共鸣腔体则是喉腔、口腔和鼻腔。胸腔头腔都通畅,发出声音才洪亮。

2.艺术表现方面的不同

歌唱与朗诵都是通过人声借助语言来表现文学作品,表达思想感情的,它们的首要目的都是让听众感觉到人声的美。从艺术表现力来看,二者都有各自的特点:歌唱具有歌唱性和旋律性。朗诵具有诉说性,几乎完全是依赖语言手段展示其艺术功能,它同相声、讲故事相似,被称为语言艺术。歌唱是朗诵语言与音乐语言的结合体,相同的文学作品歌唱的表现力要比朗诵强一些。各种音乐语言是歌唱表现作品的主要手段,但朗诵的主要手段是语气和节奏。

三、朗诵与歌唱的相互关系

歌唱和朗诵作为声音的艺术,都是人们用语言交流的一种形式,在发音状态、语言运用和情感表达上都有紧密联系着的,两者相互促进、相互借鉴。歌唱离不开语言,离不开朗诵。朗诵的必要条件之一是美好的声音,需要用歌唱的方法美化其音色,由此才能使歌唱与朗诵共同提高。

(一)朗诵是歌唱的语言基础

1.唱歌的第一步是朗诵

在平时的声乐训练中,老师总会在唱歌之前要求有感情地朗诵歌词,其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正确地咬字、体会歌曲的意境、把握情感等。其次,在声乐训练中适当地结合朗诵,可以帮助学生很快地找到正确的发音位置。只有先大声、清晰的朗读歌词,了解词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让学生找到打开喉咙的感觉,才能更好地诠释歌曲,更为有利地表现歌曲。

朗诵第一步,普通话很重要。除了普通话中的韵母练习,还应当适当的了解一下“十三辙”②。倘若一个连普通话也讲不标准的人,即使声音再美还是会美中不足,从而影响整个歌曲的效果。我们歌唱的意义就在于用美好的声音传达词义给听者,用我们的情感与听者交流。让听者知道我们唱的是什么使其进一步地理解含义,从而流露感情。所以,朗诵对于歌唱来说,意义重大。

不仅如此,朗诵对歌唱的共鸣腔体也有一定的帮助。人们通常认为正确的歌唱发声是需要打开喉咙的去歌唱,即“半打哈欠”状态。此时身体内各发声、共鸣器官处于积极、开放的状态。因为朗诵时的发音状态比日常的说话状态夸张、有延伸感,且运用一些朗诵的技巧,尤其当放声朗诵时,它的发声状态是与歌唱状态完全一致的,在朗诵时学生很少会感觉声音紧、不圆润或不舒服等现象。朗诵是在一种较为自然的状态下发声,使发声器官与共鸣器官在自然状态下协调运动。所以,用朗诵的状态歌唱,可以使声音更为自然、通畅,感觉整个歌唱状态是松弛的。

朗诵对歌唱的促进作用之大,除了以上所述,还能很好地处理歌曲中的各种“气口”、更好地把握节奏感等。作为一名歌唱学习者,好好朗诵很有必要。

2.朗诵是歌唱训练的有效方法

当你在歌唱之前,按照歌词的意思和意境大声地朗诵,你会发现朗诵完以后再歌唱时,声音变得自然了、通畅了,不再需要过多的模仿或是刻意去想方法。如此一来,经过长时间的练习与积累,朗诵将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大。这时你便可以摆脱声音技法的束缚,更多的投入到音乐本身,倾注所有感情,更为完整的表达作品,练习时,首先字要念的准确,扫除语言上的障碍,声音才会通畅自然松弛,少去想方法,怎么朗诵怎么歌唱。朗诵时我们可以将精力放在平稳气息和调整气息上,体会朗诵过程中自然的呼吸状态,之后再歌唱才会自然。无形中声音也变得更好了。

总之,朗诵作为歌唱教学中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它是学生打开歌唱艺术殿堂之门的钥匙。只要坚持朗诵,养成好的歌唱习惯,相信定能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

篇(7)

作为一名电视节目主持人,仅有漂亮的外表,用串场词将节目简单连接的功夫是不行的,还必须通过不断提高自身内在的知识、修养、性格乃至后天的形象塑造等形成令人折服的个性魅力,才能使主持人发挥一种常人不具备的经久不衰的引力作用。

一、多看、多听、多思考,形成自身的语言魅力

作为一名优秀的电视节目主持人首先应博览群书,广读报刊、浏览网络信息,第一时间掌握相关消息;倾听辨析来自外部的声音观点,分清正误,取长补短,以精辟不落俗套的语言,以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独到的见解引导社会思潮,以感受、认识、再现原有事物的创新能力,在主持语言上渗透深刻的哲理思想和理性精神,形成自我的语言个性魅力,博得观众的喜爱。

其次,应该提高自我语言表达能力,多年的习惯使主持人对自己的发音分辨、表达不当、用词纠错等毛病已比较迟钝了,这就要求日常要多注意吐字发声、刻苦训练、深刻感悟,使语言富有活力,尽善尽美。

最后,要针对主持节目的类型掌握好如何运用语言。例如:哈尔滨电视台《爱行动》节目是针对不同人群开辟的一档婚恋节目,这就要求主持人平易近人,声音平和真挚,语速稍慢,讲解浪漫而清晰;并根据节目的录制场地掌握好直播间和户外做节目语言的运用。例如直播间无外界声音干扰,声音大小、高低起伏都较易把控;而户外受周围环境、人流影响、突况、噪声的影响等,主持人应音量放大送出去,吐字发声更要规范,并随时调动现场观众情绪,注重互动交流,牢牢抓住现场观众。

二、真情、热情、全情投入,形成主持风格魅力

节目是主持人施展风格魅力的土壤,这就要求主持人必须根据节目类型定位主持风格, 发自肺腹的真情倾听,全情投入,使观众热情参与,将自身能力、优势发挥的与节目风格相得益彰,从而从传递信息、交流思想情感上形成主持风格魅力。

(一)运用表达技巧,调动观众参与热情

篇(8)

1、传媒专业包括编导专业,表演专业,播音与主持专业;

2、编导专业要准备的课程有:命题演讲、即兴评述、故事创作、电视节目分析、语言表达、编导思维;

3、表演专业要准备的课程有:基础训练、作品选择、朗诵技巧、演唱技巧、发声方法、作品分析、小品表演、即兴表演、基本功训练、身体协调、舞蹈;

4、播音与主持专业要准备的课程有:播音与主持概论、普通话语音及发生学基础、播音创作基础、文学作品朗诵、新闻稿件播读、即兴口语表达、演讲与辩论、节目策划与主持语言表达基础。

(来源:文章屋网 )

篇(9)

(2)美术(中国画):素描、速写、书法创作等。

(3)美术(书法):书法临摹、书法创作等。

2、传媒类

(1)播音主持:语音基础、自备稿件播读、指定稿件播读(新闻、文艺作品)、发声技巧、思维训练、主持艺术、即兴语言表达、节目策划、模拟主持、试镜训练等。

(2)影视编导:文学作品(文学常识)、命题编讲故事、即兴评述、电视节目分析及创作、语言表达、视觉语言、编导思维散文写作、面试技巧、特长训练等。

(3)影视表演:语音基础、台词技巧、声乐演唱、形体舞蹈、小品表演、舞蹈表演、影视拍摄、特长训练等。

3、音乐类

(1)音乐师范(含音乐舞蹈、舞蹈表演):声乐、钢琴、乐理、视唱练耳、形体训练、舞蹈表演、舞台表演、特长训练等。

(2)音乐表演(含美声、民族、歌剧演唱、流行音乐、器乐演奏):声乐演唱、器乐演奏、乐理、视唱练耳、舞台表演、特长训练等。

(3)音乐理论及作曲(含作曲、录音艺术、音乐治疗、音乐学、艺术管理等):钢琴、乐理、视唱练耳、和声、作曲、音乐史论等。

篇(10)

播音员、主持人要上水平、上台阶,最基本的是能说一口标准、流利、好听的普通话。为此,首先就是要苦练音准。要不断在音准上下功夫,苦练吐字发声,在快速、脱稿的情况下能够字正腔圆。播音员、主持人最忌的就是自我满足,要树立勤学苦练,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要善于发现自己的不足,要不厌其烦地进行吐字发声训练,细心揣摩播音吐字发声的要诀。要谨记播音老前辈的言训“一天不练口齿慢,两天不练减一半,三天不练瞪眼看,四天不练门外汉”。其次,播音员、主持人要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要想运用得自如,说得规范、流利,还必须养成生活中说普通话的好习惯,切忌面对镜头、话筒说普通话,生活中“入乡随俗”,一口方言俚语。第三,要勤练音色。多数人常常重视音准的训练,而比较容易忽视音色的改善。我们一听中央台新闻联播节目播音员的播音,就感觉到他们的声音有一种磁性,宏亮而浑厚。其原因就是他们除了天生的音质较好外,重要的是非常讲究发声,注意声音的共鸣。播音训练是严格的,从呼吸控制,口腔和喉部控制到共鸣调节都有严格的要求,特别是练习共鸣时,可以借鉴歌唱发音的呼吸、共鸣等技巧。同时,还注重音调的训练,除了掌握好停顿、重音、语速等节律类问题,还要掌握好变调、变声、儿化等音变类问题。通过提高播音的色质和语调处理水平,达到“美声”的要求,使节目更具可听性和欣赏性。

第二、夯实文学功底,建立丰厚的底蕴,做到语言美

渊博的知识是播音员、主持人应有的修养。播音员、主持人应该是博学多才的有识之士,需要有深厚的文化功底。基层播音员、主持人,不仅仅要对稿子播音,往往还要做采访,进行现场报道。这就更需要能面对观众侃侃而谈,能提出有深度的问题,开展深度地评价,能很好地与采访对象沟通交流情感,成为节目的“导游”。这无疑都要求基层播音员、主持人应有渊博的知识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首先,要博览群书,从经典中学,了解各方面的知识,不断充实自己,决不能满足于所学知识。其次,要海纳百川,集众家所长。学家、名播的风格、特色,还要向群众学,在生活中学,在社会的大舞台中学。通过不断地深入地学习,建立深厚的文学功底,提升文化修养,为更好地运用语言打牢基础,这样才能在节目中展现自已的才华,用优美的语言吸引听众、观众,赢得听众和观众。

第三、提高自身素养,塑造良好的形象,做到形象美

播音员、主持人往往代表着一个栏目、一个频道,甚至可以说代表着整个媒体。他们要接触社会各行各业不同层次的人,长期处于众目睽睽之中,主持人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尽管节目主持人的气质表现不一,或明朗、或含蓄,或严肃、或活泼,主持人的美好形象往往通过风度、气质等状态反映出来,而这些状态都要基于良好的精神素质。良好的精神素质包括对生活和观众的热爱,以及对事业执着的追求。只有热爱生活、热爱观众,主持人才能在屏幕上毫不做作的袒露真诚和质朴,也才能换来观众对主持人的喜爱。而对事业执着的追求,更能树立主持人的威信和富于魅力的形象。只有提高了自身职业素养,才能在不同的栏目中表现自我的才华、气质和语言特色,使之产生的感染力,渗透力,影响力更能吸引观众、赢得观众。基层播音员、主持人只有把思想和感情巧妙地融入节目当中,让审美情趣负载着艺术之美,让语气负载着思想之魂,才能用自己良好的气质、形象感染观众、听众。

篇(11)

播音员、主持人要向受众传播新闻、说明事理、传播知识。在荧屏和话筒前面,他们是广播电台、电视台的代表。大量幕后工作者的劳动成果,要通过他们最后创造性的劳动得到体现。因此,播音员、主持人必须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主要体现在:政治上要坚定,有崇高的理想信念以及良好的道德修养。播音员、主持人如何为人,如何处事,一言一行都要体现出良好的修养;为人要正,为文要正,为事要正。为人要正:播音员、主持人在荧屏上挺像一回事儿的,但如果一下了荧屏,在社会上做一些与你的形象、身份不相称的事儿,甚至做出不符合道德规范的事来,那你在听(观)众中的形象就要大受影响。为文要正:你写的东西,你的作品要正派、正直。为事要正:你要处理很多事情,同样要公道、公正。

二.播音品质

播音是个难度很大的“技术活”,要想达到一定的播音水平,仅靠天赋是不行的,还必须有相应的播音理论和技巧,这就要求我们的节目主持人要掌握一些基本的播音理论和技巧,加强这方面的训练,要一朝一夕坚持不懈的刻苦训练。阿拉善盟地区干旱、少雨,时常会感觉嗓子发干,在练声时或在录制节目时就要想象在吃酸杏儿,让口水自然流露出来的感觉,这样你的嗓子就不会发干,一切就会自如起来。再譬如人体发声器官的构造,发声原理,运气吐字的方法,情、声、气综合处理的技巧,话筒镜头前的感觉,“停连”、“重音”、“语气”、“节奏”的把握等等。如果能按这个要求去训练自己,节目主持人才能准确、优美、流畅、自然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才能使自己的播音进入一种声情并茂、训练有素的境界,才能悦人耳,动人情,才能使整个节目锦上添花。丰富的经验对于提高播音质量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对于节目主持人来说,要想提高自己的播音水平、理论素养、技巧训练,应有的实践经验是绝对不能忽视的。如:一些年轻的播音员主持人认为,我只要相貌美,声音甜美就足够吃老本儿了。其实不然,有一副好长相,好嗓子固然重要,但是没有坚实的语言基本功和艺术表现能力,再好的相貌,再好的嗓子,问题也会不断出现,也不会长久。所以要想当好节目主持人在播音时发挥自如,应有的播音经验是不可缺少的。

三.文化功底与文化素养

从这几年从事播音工作的体会来看,笔者认为,电视广播是一个让人给予付出,尤以脑力付出为突出的综合艺术载体,没有扎实的文化功底与文学素养,时时会有一种被淘空的感觉。如:我们的年青播音员把鹰爪(zhǎo)播成(zhuǎ)……等等。事实上,文化功底的深浅,是决定播音员能否不断提高自我素养的关键。随着阿拉善盟广播电视事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加之社会政治经济形势的快速发展,人们已不满足于收听收看昨日新闻,渴望在第一时间内快捷地得到信息。因此,新闻播音员向能采能写进行现场报道的“新闻主持人”过渡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也是阿拉善盟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一大趋势。而要独立完成采写播发新闻工作,没有深厚的文化功底显然无法深入进行。从另一个方面讲,播音员在播音工作中要体现出“用事实说话,新鲜感人”的新闻播音特点,并做到与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步振动”,同样需要扎实的文学功底的支持。由此,才能在短暂的备稿时间里准确、迅速地把握文稿的精神实质,洞察记者编辑编发稿件的意图,消化愈快,恰当准确地播音表述也就越好。文化功底与文学素养的提高与获得,在于平时不断地汲取知识与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