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单元学习计划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崇高的责任感是进行教育教学的必要条件,是取得学生信任的基矗只有一个教师把他的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教育教学中去,并且学生为这种投入感动且自发学习的时候,教与学的双向交流才能正常进行,被教育者才能愉快地接受教育者的示范和训诲。崇高的责任感会产生巨大的凝聚力,具有不同知识水平、工作能力、教学风格、心理特征、觉悟程度和身体素质的各个教师团结一致,精诚合作,就能变成具有多方面能力的教研群体,“群体互补效应”又会产生新的力量,这是取得复习成功的必要保证。
实践表明,影响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是中差生。对中差生采取适当的教法,帮助他们快速提高,让他们每一节课都有成功的喜悦。对中差生要摸清底子,找出症结之所在,对症下药。对中差生,我们主要依靠“三多”(多提问、多指点、多鼓励)和“五时”(备课时想到他们、讲课时针对他们、批改时面对他们、辅导时找到他们、表扬时不忘他们)进行拉、帮、带。但同时,也要保证优生的复习,他们毕竟是老师希望的寄托。我们的做法主要是在布置习题时采取分层次指导。同时,也利用好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来带动中差生的学习,但要防止负面作用。
“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会学”,变学会为会学,是教学观念的一种根本转变。教学的根本任务并非单纯地让学生学会某些知识,其中包括教授学习的方法和思考的方法。也就是说我们的教育目的不是让学生做现代科学知识的消费者,而是让学生做科学知识的创造者。一个人在学校学习期间,既无必要也不可能将自己今后一生工作所需要的知识学到手。就拿化学来说,每月发表的文章数以千计,即使把每月发表的文章读一遍,半年时间恐怕也不够,这就迫使我们对学生进行指导,教会他们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和能力。而能力则是一个合格高中毕业生进一步成长的依托,是在不同道路上成材的充要条件。在复习中,我们重点突出一个“导”字,让学生主动学习,自我探索知识,在深入思考中发现疑点,强化思维活动。同时要求学生吃透书本和记典型习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以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作为科任,要充分利用家长和学生接触时间长、熟悉学生个性和对学生的殷切厚望,调动家长参与复习教学,弥补家庭教育这个盲区,加强和完善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此外,我们也要充分利用班主任在学生心目中的权威地位,取得班主任的支持,共同做好学生思想工作,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
单元复习课不能是知识的单纯重复,更不能是教师的灌输加题海。我们需要的是创造性的复习,我们要努力培养和充分相信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总结知识的潜能。在复习工作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样在于发挥学生的主动作用,学生不想学习、厌倦学习,将使教师为教学采取的一切措施都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对于课本知识,要求学生必须经历一个由厚到薄,再由薄到厚的过程,要求学生重点掌握规律性知识、应用性知识和特殊性知识,最好同时形成对习题的评价能力,这将使学生终生受益。
教学过程是一个开放的体系,不但要求学生全面掌握知识,也要求教师兼容并包。必要数量的习题是复习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习题重在质而不在量。有人统计,复习中演练过的习题有60%是重复的,有300个左右题目足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消化复习内容并能取得理想效果。我们除了建立自己的题库之外,还有选择地选用外省或外校的习题,但老师应严格把关,不要图省事,不要为高额回扣所诱惑,争取把学生负担减小到最低限度。
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面临着个体的社会化过程,各方面都即将成熟,又尚未成熟,这是一个心理多变的时期。学校、老师、家长都对学生寄予很高的希望,学生也为自己树立了奋斗目标,在趋向目标的过程中,学生难免产生应试焦虑,老师应正确认识和估价学生的心理焦虑,适时地给予鼓励、指导,有条件还可以请心理专家讲一讲心理卫生,帮助学生稳度难关。此外,也应加强学生的职业指导,树立正确的社会角色意识,减少焦虑的诱因,帮助学生形成健康人格。
前言:在科技逐渐进步的当今社会中,信息化教育得以迅速开展。目前,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模式还处于粗放式的阶段,无论从硬件还是从软件方面,中职院校专业课程的信息化教育存在着很多问题。新时期,如何将信息化技术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并且在课堂上形成自我魅力,是广大中职院校所面临的难题。在化工单元的仿真情境教学模式下,研究中职院校化工专业教学的信息化设计,对于推动中职院校教学水平提升具有较为积极的意义。
1基于化工单元仿真情景下《化工单元操作》课程教学设计思路
《化工单元操作》教学中包含很多教学内容,在本文中以“流体输送”为例进行分析。在化工单元仿真情景中,实现信息化的课程教学设计,首先需要确定相应的教学思路。由于“流体输送”在实际操作环节供需比较复杂,因此,无论以何种教学方式进行教学,都需要保障教学的简单化、安全性。因而,在化工单元仿真情景下,对课程教学进行设计,可以秉持着:“情景化”“精细化”“扁平化”“集成化”的教学原则。并且在仿真课程设计上充分的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以企业典型的输送技术为载体,在实际的仿真控件中进行教学。
2基于化工单元仿真情景下《化工单元操作》课程教学过程
基于化工单元仿真情景下的《化工单元操作》信息化课程教学研究,首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进行项目分析,不同的化工实训教学模式不同,在分析好实训要求之后再进行教学,所取得的教学效果比较好;其次,教师在仿真情景下向学生进行新知识的介绍,并且引入实训教学操作。最后,对化工单元仿真教学进行的考核与评价。
2.1项目需求分析
项目需求分析是化工操作教学课程设计中的重点,也是保障课程内容能够顺利进行的基础。在流体输送项目中,教师在课堂上将《流体输送实训操作》设计方案发放给学生,并且将学生分组进行试验。不同的小组对于该实验出具不同的方案。项目需求分析工作开始,教师引导下学生在小组内部进行不同项目的讨论,找到项目试验中的问题,以保障试验安全。经过各个小组的分析与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将流体输送实训过程整理为以下任务:①确定流体输送的实现方案;②筛选出比较的输送方式;③确定流体输送的操作流程;④确定流体输送过程所需的设备;⑤将流体输送的流程画出来;⑥在实际操作中如何输送。
2.2新知识介绍
在以上化工教学项目分析之后,教师需要根据本节课程的教学目标,介绍新的知识。化工仿真教学模式中,多媒体仿真教学应用最为广泛。当教学目标确定,教学方案指定之后,教师借助多媒体视频向学生展示流体输送生产全过程。在全过程视频播放环节中,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教学内容,并且理解自己所学重点。当学生对于本节课有了初步的认识之后,此时需要进行细节Flas的播放。注重几种流体输送方式的基本原理、典型输送设备结构以及操作流程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同步进行。该种细节化的演示,能够使得学生能够更加真实的感受。掌握操作流体输送单元设备的具体方法。在化工仿真平台中,包含了实验装置、仪表、质量评分、数据处理等界面,学生在平台上运用仿真引导,进行流体输送。学生经过反复的训练,在网络仿真机上进行反复的开车、停车训练,获得了较多的动手实践机会,并且对于实验的熟练度逐渐提升。仿真软件与流体输送工艺流程紧密相连,利用二维、三维的动画技术,对于设备的内部结构、物料流动状态以及实验作用原理的形象描述都能够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
2.3教学操作开展
在中职院校实训仿真实训室中,学生直接的参与到仿真操作平台中,教师进行远程的引导。首先,教师按照《流体输送实训操作》项目方案,在仿真操控台上引导学生进行仿真操作。并且教师边引导学生实际操作,边播放时仿真项目的视频。在实际的实验中,学生需要根据操作评分系统的提示,一步步的进行实验。在仿真软件和实训设备装置中反复进行灌水――加压――开泵――输出流量――调节设备平衡等操作。
2.4教学考核
在化工操作仿真平台中对学生的实训操作环节进行评分考核。学生的实训操作动作与仿真系统中的评分系统相互衔接,不同操作质量模式的分值不同,学生通过质量评分能够发现自我实训操作中的不足,以及需要操作改正的地方。并且在这样的监督模式下,能够有效的规范化学生实训操作。当仿真系统评价之后,教师需要对化工实训课程进行总结,在总结环节中主要包含了设计思路、学生的质疑、答疑的过程、学生小组点评、设计作品的完善。教师从专业化的角度对于学生化工操作中的行为进行评价,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改进。
3结论
综上所述,在化工单元仿真情景中,实现信息化的课程教学设计,首先需要确定相应的教学思路。对课程教学进行设计需秉持着:“情景化”“精细化”“扁平化”“集成化”的教学原则。基于化工单元仿真情景下的《化工单元操作》信息化课程教学研究,需要根据教学内容进行项目分析,教在仿真情景下向学生进行新知识的介绍,并且引入化工工艺教学操作。最后,对化工单元仿真教学进行的考核与评价。
参考文献:
[1]彭茜.仿真虚拟实训系统在中职教学过程作用的实证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
一、空气的成分和组成
1.空气的成分:
空气成分N2O2稀有气体CO2其它气体和杂质
体积分数78%21%0.94%0.03%0.03%
2.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如右图)
观察到的现象:有大量白烟产生,广口瓶内液面上升约1/5体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P+5O2点燃4P2O5;
结论:空气是混合物;O2约占空气体积的1/5,
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4/5。
思考:(1)液面小于五分之一原因:
装置漏气,红磷量不足,未冷却完全;
(2)能否用铁、碳代替红磷?不能,原因是碳产物是气体,不能产生压强差、铁不能在空气中燃烧
3.空气的污染及防治
(1)对空气造成污染的主要是有害气体和烟尘等,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为CO、SO2、NO2、O3和可吸入颗粒物等。
二、氧气的化学性质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
2.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在反应中作氧化剂。
3.氧气的制取
(1)工业制氧气―――分离液态空气法法,利用空气中氧气和氮气的沸点不同,此变化属于
物理变化。
(2)实验室制取氧气原理:固固加热:(化学方程式)
2KClO3MnO22KCl+3O2、2KMnO4K2MnO4+MnO2+O2
固液不加热:2H2O2MnO22H2O+O2
(3)发生装置
收集装置:排水集气法,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
向上排空气法,因为氧气密度比空气大。
(4)操作步骤和注意点:
①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破裂
②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防止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③排水法收集时,待气泡均匀连续时再收集;
④实验结束时,先移开导管再熄灭酒精灯,防止防止水倒吸引起试管破裂
(5)氧气的检验: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
氧气的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证明已满。
4.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
在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的物质
三、反应类型
1.基本反应类型:①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②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
2.氧化反应: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
(1)剧烈氧化:如燃烧
(2)缓慢氧化:如铁生锈、人的呼吸、食物腐烂、酒的酿造等
他们的共同点:①都是氧化反应;②都发热。
四、物质的分类:
1、混合物: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如空气、海水、生铁等;
2.纯净物:只含有一种物质
①单质: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纯净物。如N2、Fe等;
②化合物: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的纯净物,如H2O、KMnO4等
氧化物:含有两种元素,其中一种元素是氧的化合物。如H2O等。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
一、水的组成实验
如右图:两极产生气泡,正极产生的气体
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是氧气;负
极产生的气体能燃烧,是氢气;正负两
极气体的体积比为1: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H2O===2H2+O2。说法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二、构成物质的粒子―――分子、原子、离子
1.分子、原子的性质:
①体积和质量都很小;②分子、原子之间有间隔;③分子、的子在不断运动;④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相同”或“不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相同
2.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的最小粒子;
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三、净化水的方法:
1.常见净水的方法:静置、吸附、过滤、蒸馏。
2.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吸附、过滤、消毒;
明矾的作用是吸附悬浮水中的细小颗粒;活性炭的作用是吸附颜色和气味。净化效果的是蒸馏。
四、硬水和软水
1.硬水是含有较多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而软水是不含或少含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2.区分硬水和软水的方法:分另加入肥皂水,产生较多泡沫的是软水,泡沫少,有白色浮渣的是硬水。
3.能将硬水转化为软水的方法有:煮沸、蒸馏。
五、爱护水资源
措施:(1)节约用水:一水多用、使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改变习惯减少用水
(2)防治水体污染:
①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生活污染。
②预防和消除水体污染的方法:工业三废要经处理达标排放、提倡零排放;生活污水要集中处理达标排放、提倡零排放;合理施用农药、化肥,提倡使用农家肥;加强水质监测。
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一、原子的构成
1.原子的结构:
2.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与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值,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3.原子结构示意图各部分的意义:①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核电荷数);
②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主要是最外层电子数;
二、元素
1.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表示的意义:
(1)(宏观)表示某种元素;(2)(微观)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
注意:有些元素符号还可以表示一种单质。如Fe、S、He。
3.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核电荷数不同
4.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四种元素:O、Si、Al、Fe,其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l。
5.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判断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稀有气体的方法:
(1)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小于(填大于、小于或等于)4,在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
(2)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大于或等于4,在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
(3)稀有气体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8(He为2),在反应中不易得失电子,性质稳定。
三.元素周期表规律:
1.横行(周期):电子层数即周期数,在同一周期中,电子层数相同,
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加;
2.纵行(族):同一族中最外层电子数相等,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
注: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
四.离子:
1.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2.表示方法及意义:如Fe3+表示铁离子;2SO42-表示2个硫酸根离子
3.原子和离子:
(1)
(2)同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
①核电荷数相等;②电子数及最外层电子数不相同(填相同或不相同)
4.原子和离子的区别和联系:
粒子的种类原子离子
阳离子阴离子
区别粒子结构质子数=电子数质子数大于电子数质子数小于电子数
粒子电性不带电性显正电显负电
符号氧原子O钙离子Ca2+氧离子O2-
五、化合价
1.单质化合价为零,化合物中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2.化合价的实质: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n<4,元素一般显+n价;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n>4,元素一般显—(8-n)价。如铝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3,因此,铝元素显+3
价,表示为Al;氧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6,因此,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表示为O。
六、化学式
1.意义:(以H2O为例)
(1)宏观:①表示一种物质(表示水)
②表示物质是由什么元素组成(表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2)微观:①表示一种分子(表示水分子)
②表示分子的结构(表示一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氯气N2;氦气He;白磷P;水银Hg;生铁、钢的主要成分Fe;
干冰CO2;冰H2O;过氧化氢(双氧水)H2O2;氧化铜CuO;
铁锈的主要成分Fe2O3;氯化氢HCl;氯化亚铁FeCl2;氯化铝AlCl3;
氢氧化钠NaCl;石灰水的主要成分Ca(OH)2;硫酸铁Fe2(SO4)3;硫酸镁MgSO4;石灰石、大理石主要成分CaCO3;硝酸钾KNO3;
【内容分析】
本课题是新人教版化学必修2第二章的单元复习课,本章内容包括:1. 化学反应与能量 2. 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以初中化学为基础,进一步学习化学能与热能、电能的相互转化,初步认识化学反应是有快慢和限度的,是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必不可少的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对本章知识有一定的认识,但没有形成知识体系,知识点散乱甚至有缺漏。
【教学重难点】
从不同角度认识锌和硫酸的反应并形成本章的知识网络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化学能与热能、化学能与电能的关系;初步认识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
【过程与方法】
1.通过不同角度分析锌和硫酸反应,形成知识网络图;2.能对化学学习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学会自我总结,提高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能量观。
【教学方法】
引导 、小组讨论、 归纳、 整合。
【设计理念】
以锌和硫酸这个学生很熟悉的反应为主线,引导学生利用本章的知识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培养学生分析能力的同时总结了本章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在熟悉本章知识的基础上形成知识网络结构图。体会理论研究的方法,运用所学知识认识和指导实际应用,感受到本章学习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创设情景引入新课。1.教师做“锌与硫酸反应”实验,设问:“请大家对该反应从能量变化、反应本质等不同角度进行分析”;2.板书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单元复习)。3.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思考、小组讨论、展示成果。这样安排的意图是: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化学反应,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引导学生从新的角度复习本章知识。3.教师提问:①该反应是否可以设计成原电池?若可以,请画出装置图,标出电解质溶液、电极材料、电子流动的方向,写出正负极的电极反应式;若不可以,请说明理由。②该反应设计成原电池后,反应速率有什么变化?若要加快该反应的反应速率,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若2分钟内,硫酸的浓度由2mol/L变为1mol/L,则用硫酸表示的反应速率是多少?用氢气表示的反应速率是多少?③该反应是否存在化学平衡状态?化学平衡状态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如果你是制氨厂的总工程师,你如何判断该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
第二环节:开展活动探究、交流研讨。1.教师布置任务:分组讨论,归纳对锌和硫酸不同视角的整体认识,并形成知识网络图,继而引导学生:可用框图、图表等方式尽量创造性设计不同体现格式。2.学生对教师所布置的任务进行思考、讨论、整理并形成文字。其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归纳整合知识的能力,鼓励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第三环节:成果展示师生互动。1.教师要做好如下三步工作:①请小组代表上台通过投影仪展示分组讨论结果;②教师引导点评学生展示的研究成果;③展示教师示范的框图、图表。2.学生讨论结果。3.师生共同点评。其目的是让学生感受由参与研究所取得的成就感,分享合作学习的快乐。
第四环节: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训练。1.教师在知识网络图基础上总结考点,并布置学生做一些针对性的练。2. 学生认真练习、总结、反思。这环节的意图是“学以致用,巩固知识”。
第五环节:知识的拓展应用。1.教师引导,布置思考题。2.学生思考。其目的是通过学生完成作业情况,查阅复习效益或成果,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知识。
【教学反思】
本文是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对新人教版必修2第二章单元复习进行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以进一步提高教学能力。教学设计以锌和硫酸的反应作为主线,通过问题的设计引导学生从能量变化、反应快慢及限度等不同角度认识化学反应,并引导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避免了复习课中“炒旧饭”的尴尬,收到了很好的复习效果。
【参考文献】
1课程介绍
首先介绍本次课程的背景、主题、课时、先行后续章节,明确课程地位。1)图文结合,以手机为例阐述封装概念:隐藏对象的属性和实现细节,仅对外公开接口,控制在程序中属性的读取和修改的访问级别。2)本课主题是面向对象之封装,属于Java程序设计课程中的一个章节,开设专业为计算机软件专业,安排课时为2课时理论课。3)本课时的先行章节有Java相关知识与运行环境搭建;Java基础语法与流程控制;面向对象初探———类和对象。后续章节有面向对象核心思想之继承与多态以及面向对象之接口。
2教学分析
2.1教学设计思路
教学内容不仅仅包括教材内容的综合,还包括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方法的设计、信息化手段的支撑。我的设计思路如下:首先,进行市场调研,根据职业现状,确定专业岗位,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这是我们进行教学内容设计的重要依据;归纳岗位中的典型任务,提出相应的专业能力要求,通过细化分析,确定教学目标;根据学情调查和课程标准,进行教学设计;利用多种信息化手段,实行课堂教学实施;完成教学后,再进行评价反馈和完善。
2.2教学目标
本课的知识目标包括:什么是封装;为什么要封装;怎样实现封装。其中怎样实现封装既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本课的能力目标要求学生体会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思想,编写模块化程序。
2.3学情分析
本课程面向计算机软件专业大一下学期的学生,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可以总结如下:他们的专业学习热情尚处于培育期,要求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他们初具编程能力,喜欢模拟真实的工程项目;对动手操作有热情,借此强化实践,提高兴趣;理论知识方面欠佳,需要理论和实践结合的教学。
2.4教学策略
基于以上情况,确定了以学生为中心,项目导向型的教学策略。教学以项目为载体进行,具体的工作项目与任务使教学目标一目了然,比起传统章节式教学,更能引发高职学生的学习热情。信息化支撑的手段包括网站、软件平台、多媒体课件、试题库与多种与学生交互方式。
3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包括课前探索、课堂实践和课后拓展。其中90分钟的课堂安排如下:问题讨论(15分钟)、理论介绍(25分钟)、项目规划(5分钟)、项目实施(40分钟)、总结与讨论(15分钟)。1)课前探索:预习、思考、讨论提前布置预习任务,学生通过课本预习,初步了解面向对象特性。了解对象所具有的属性与行为。让学生试体会在程序中如何通过代码来设置或执行属性和行为。总结问题如下:如何理解属性和行为的权限;为什么说直接向属性赋值是不良的编程习惯,正确的方式又该是怎样的;如何理解对象所能执行的行为。2)课堂实践理论介绍:本课内容属于教材的项目五———学生基本信息管理中的一个任务。通过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实现对学生基本信息的统计与显示。其中运用到的封装知识点用来构造学生对象。问题讨论:通过举例说明、现场编程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问题1:如何理解属性和行为的权限。通过对封装概念的介绍,学生对权限的定义有了初步了解。然后讲解具体的权限定义关键字:private、public、protected、friendly,每个关键字所能修饰的元素以及具体的范围如何理解。此时也运用到了上次课所讲过的继承相关知识。再通过现场编程,让学生实际了解权限定义。问题2:为什么说直接向属性赋值是不良的编程习惯,正确的方式又该是怎样的。属性是类的核心,而程序模块面向用户,属性应该属于内部结构,比如手机的内部电路。如果直接向属性赋值,则相当于对程序内部结构的破坏,所以说是不良的编程习惯。正确的方式是使用getter/setter方式对属性进行封装,提供接口以便于进一步操作。问题3:如何理解对象所能执行的行为。对象能执行的行为包括预定义方法和自定义方法。其中预定义方法需要从API引入,则涉及到包的组织、继承、封装等综合性知识。最后通过互联网等知识平台,补充封装在现实软件设计中所起到的作用。项目规划:理论知识介绍完毕之后,进行具体的项目规划,首先引导学生进行项目分析,明确项目内容,细化项目任务,要求学生自主完成项目结构与流程图(可通过互联网与教学资源网获取参考资料)。项目实施:根据项目结构图,以教师为主导,完成本课时的任务模块———实现访问控制。本任务将在上次课的基础上,重新定义学生类,对学生及其不同成员定义不同的访问权限,并封装学生个人的基本信息。另外,在实践的过程中,教师提出问题:实例变量和类变量,实例方法和类方法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总结与讨论:教师对本课时的知识点作逐一回顾,再次强化重难点———为什么要封装,如何实现封装。学生通过本课时学习,应掌握以上知识点并作答。学生需要完成的配套训练,将在相应2课时的上机课时中完成。教师布置上机项目,学生通过课后设计、编写,上机调试,进一步熟练掌握知识点的实际编程运用。3)课后拓展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多种教学资源与教学场所,学生需通过动手编程、设计项目来巩固本课所学知识点,为上机课做好准备。4)考核与评价本课程考核分为三部分:理论掌握度50%+项目分析与规划能力30%+项目实施能力20%。5)特色与创新本课程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实现了教做学评为一体,以工作过程为指导,实施项目有应用价值,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课程的改革思路如下:(1)强化工学结合的教学理念,加强项目的实用度建设。(2)建设精品课程与教学网站,打造优良的师资团队。(3)建立基于企业项目开发的学生技能实践达标的在线考核平台,实时反馈学生学习程度。
4结束语
计算机专业具有技术性强、知识更新快、就业分散的特点。高职院校重点是培养职业人才,其教学应与一般本科院校有所区别。就计算机教学而言,应该具有独特的职业计算机教学特色,要提高自身竞争能力,要求学生适应能力强,有创新精神,逐步提高职业素养,培养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除了掌握基础的计算机理论知识外,更重要的应具有勤奋踏实、吃苦耐劳的精神,高职院校的计算机专业在进行人才培养中应结合市场需求和岗位需要,积极探索实践教学新途径,建立完整的一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以“精理论、重能力、多实践、求创新”的办学理论为指导思想。重视实践和应用,促进学生专业素养的提升。教学过程中,重在培养学生的编程思想,提高动手能力,理论课教学之中要随时注意这一点。
【参考文献】
1 课程介绍
首先介绍本次课程的背景、主题、课时、先行后续章节,明确课程地位。
1)图文结合,以手机为例阐述封装概念: 隐藏对象的属性和实现细节,仅对外公开接口,控制在程序中属性的读取和修改的访问级别。
2)本课主题是面向对象之封装,属于Java程序设计课程中的一个章节,开设专业为计算机软件专业,安排课时为2课时理论课。
3)本课时的先行章节有Java相关知识与运行环境搭建;Java基础语法与流程控制;面向对象初探――类和对象。后续章节有面向对象核心思想之继承与多态以及面向对象之接口。
2 教学分析
2.1 教学设计思路
教学内容不仅仅包括教材内容的综合,还包括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方法的设计、信息化手段的支撑。我的设计思路如下:首先,进行市场调研,根据职业现状,确定专业岗位,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这是我们进行教学内容设计的重要依据;归纳岗位中的典型任务,提出相应的专业能力要求,通过细化分析,确定教学目标;根据学情调查和课程标准,进行教学设计;利用多种信息化手段,实行课堂教学实施;完成教学后,再进行评价反馈和完善。
2.2 教学目标
本课的知识目标包括:什么是封装;为什么要封装;怎样实现封装。其中怎样实现封装既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本课的能力目标要求学生体会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思想,编写模块化程序。
2.3 学情分析
本课程面向计算机软件专业大一下学期的学生,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可以总结如下:他们的专业学习热情尚处于培育期,要求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他们初具编程能力,喜欢模拟真实的工程项目;对动手操作有热情,借此强化实践,提高兴趣;理论知识方面欠佳,需要理论和实践结合的教学。
2.4 教学策略
基于以上情况,确定了以学生为中心,项目导向型的教学策略。教学以项目为载体进行,具体的工作项目与任务使教学目标一目了然,比起传统章节式教学,更能引发高职学生的学习热情。信息化支撑的手段包括网站、软件平台、多媒体课件、试题库与多种与学生交互方式。
3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包括课前探索、课堂实践和课后拓展。其中90分钟的课堂安排如下:问题讨论(15分钟)、理论介绍(25分钟)、项目规划(5分钟)、项目实施(40分钟)、总结与讨论(15分钟)。
1)课前探索:预习、思考、讨论
提前布置预习任务,学生通过课本预习,初步了解面向对象特性。了解对象所具有的属性与行为。让学生试体会在程序中如何通过代码来设置或执行属性和行为。
总结问题如下:如何理解属性和行为的权限;为什么说直接向属性赋值是不良的编程习惯,正确的方式又该是怎样的;如何理解对象所能执行的行为。
2)课堂实践
理论介绍:本课内容属于教材的项目五――学生基本信息管理中的一个任务。通过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实现对学生基本信息的统计与显示。其中运用到的封装知识点用来构造学生对象。
问题讨论:通过举例说明、现场编程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问题1:如何理解属性和行为的权限。
通过对封装概念的介绍,学生对权限的定义有了初步了解。然后讲解具体的权限定义关键字:private、public、protected、friendly,每个关键字所能修饰的元素以及具体的范围如何理解。此时也运用到了上次课所讲过的继承相关知识。再通过现场编程,让学生实际了解权限定义。
问题2:为什么说直接向属性赋值是不良的编程习惯,正确的方式又该是怎样的。
属性是类的核心,而程序模块面向用户,属性应该属于内部结构,比如手机的内部电路。如果直接向属性赋值,则相当于对程序内部结构的破坏,所以说是不良的编程习惯。正确的方式是使用getter/setter方式对属性进行封装,提供接口以便于进一步操作。
问题3:如何理解对象所能执行的行为。
对象能执行的行为包括预定义方法和自定义方法。其中预定义方法需要从API引入,则涉及到包的组织、继承、封装等综合性知识。
最后通过互联网等知识平台,补充封装在现实软件设计中所起到的作用。
项目规划:理论知识介绍完毕之后,进行具体的项目规划,首先引导学生进行项目分析,明确项目内容,细化项目任务,要求学生自主完成项目结构与流程图(可通过互联网与教学资源网获取参考资料)。
项目实施:根据项目结构图,以教师为主导,完成本课时的任务模块――实现访问控制。本任务将在上次课的基础上,重新定义学生类,对学生及其不同成员定义不同的访问权限,并封装学生个人的基本信息。另外,在实践的过程中,教师提出问题:实例变量和类变量,实例方法和类方法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总结与讨论:教师对本课时的知识点作逐一回顾,再次强化重难点――为什么要封装,如何实现封装。学生通过本课时学习,应掌握以上知识点并作答。学生需要完成的配套训练,将在相应2课时的上机课时中完成。教师布置上机项目,学生通过课后设计、编写,上机调试,进一步熟练掌握知识点的实际编程运用。
3)课后拓展
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多种教学资源与教学场所,学生需通过动手编程、设计项目来巩固本课所学知识点,为上机课做好准备。
4)考核与评价
本课程考核分为三部分:理论掌握度50%+项目分析与规划能力30%+项目实施能力20%。
5)特色与创新
本课程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实现了教做学评为一体,以工作过程为指导,实施项目有应用价值,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
课程的改革思路如下:
(1)强化工学结合的教学理念,加强项目的实用度建设。
(2)建设精品课程与教学网站,打造优良的师资团队。
(3)建立基于企业项目开发的学生技能实践达标的在线考核平台,实时反馈学生学习程度。
4 结束语
计算机专业具有技术性强、知识更新快、就业分散的特点。高职院校重点是培养职业人才,其教学应与一般本科院校有所区别。就计算机教学而言,应该具有独特的职业计算机教学特色,要提高自身竞争能力,要求学生适应能力强,有创新精神,逐步提高职业素养,培养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除了掌握基础的计算机理论知识外,更重要的应具有勤奋踏实、吃苦耐劳的精神,高职院校的计算机专业在进行人才培养中应结合市场需求和岗位需要,积极探索实践教学新途径,建立完整的一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以“精理论、重能力、多实践、求创新”的办学理论为指导思想。重视实践和应用,促进学生专业素养的提升。教学过程中,重在培养学生的编程思想,提高动手能力,理论课教学之中要随时注意这一点。
生态自然山水景观和深厚的人文内涵。花溪大学聚集区的建设将使
原有的高等教育优势得到进一步的强化,伴随高校而来的各类科技
园、科研基地等新兴产业在科教园区的落户,更是为花溪提供了新
的经济增长点。
贵阳中医学院花溪新校区的规划建设充分契合贵州山水文化精
神和中国传统文化特色,将中国传统哲学观念以及中国山水画、山
水诗词、古典园林所追求的意境及表现手法融入规划建设中,积极
吸收风水思想中有益的成分,在各个层面追寻山水城市的诗情画意。
1 项目概况
根据地块形状、地形地貌特征,按照“天人合一、双翼环抱”
的规划构思,采用“一轴两翼、向心发展”的总体规划布局原则,东、
西两翼分布相对独立,共用中心区(行政办公、学术交流、图书信息、
礼堂、博物馆、露天剧场等),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现有地形、地貌、
山体、植被,营造富于个性的优美的校园自然环境;从山水校园规
划的角度,多层次的营造各种交流空间,使之宜于学习,便于生活,
创造高效的校园功能体系;力求做到规划的弹性与确定性的统一,
贵阳中医学院花溪新校区规划及单体创作
撰文 程鹏 王凌志 贵州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Guiyang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lanning and
Architecture Design in the Huaxi Campus
适应学校规模、学科、资金投入的变化,保证实际实施的可操作性
和经济性;在规划中利用环境心理学和行为学的方法分析校园教学
科研活动、文体活动和日常活动中不同的行为模式对环境空间的不
同要求,努力创造一种环境与心理高度和谐的校园空间;建筑风格
力求新颖、和谐,具有传统中医药文化和校园建筑的特征,同时具
备贵州山地建筑原创特色和地域文化特点。为强化学校整体性,采
用抽象建筑元素的提炼及重复运用,使得整个校园既和谐统一又充
满个性。
2 新校区功能布局
一轴:校园主入口沿入口广场至图书信息中心形成校园礼仪轴
线,整条轴线自校门入口广场为开端,经人造水体景观后形成逐渐
向上的礼仪步道,礼堂及中医药博物馆临水体左右分设。公共教学
楼分别位于轴线的南北两侧,轴线以学校图书信息中心为核心,并
在图书信息中心前形成一个比较开阔的中医药文化广场。整条轴线
有张有弛,形成收放自如的有序空间。
两翼:以校园教学区划分南北两个学生生活区,每个学生生活
区又分为两个组团,采用步行道路进行划分,学生生活设施分布于
该道路两侧。靠近南北两个生活区处分别设置体育设施,便于师生
摘 要
关键词
介绍了贵阳中医学院花溪新校区从修建性详细规划到单体创作的全过程,对规划因地制宜,符
合地域文化、山地特征的唯一性和单体建筑在承载中医药文化、以现代手法体现传统中式风格
的原创性进行了探讨。
中医学院 传统中式 地域文化 模块化 原创
图1 贵阳中医学院花溪新校区总体鸟瞰图
223
学习和体育运动。
五大功能分区:结合学校道路将校园主要划分为中部行政教学
区、南北两个学生生活区、体育运动区、教工生活及药用植物园区
以及东线沿主干道的大学聚集共享区
2.1 行政教学区
行政教学区位于用地中部,是整个校园的核心,由行政办公系
统、中医药文化博物馆、学术交流中心、礼堂、图书馆、公共教学
楼构成。
由核心区向南北分别组成教学实验区,并在南部教学区内设置
科研实验中心。
规划充分结合地形,利用地形高差错落有致、疏密有度地布置
建筑。将各个学科组团有机地组合,使每个单元既相对独立又相互
联系。
2.2 生活区
南北两翼分别设置一个学生生活及服务区,学生生活区根据道
路、地形地貌可分为南北两个大组团,每个大组团由步行主干道路分
为两个小组团,两个小组团共用的主干道路两边分设生活服务设施。
2.3 体育运动区
靠近南北两个学生生活区处各设置一个体育运动区,北面体育
区作为学校主要体育教学区,设置有体育馆、带看台的400m 标准
跑道运动场。南面的体育运动区设置一个风雨操场及400m 标准跑
道运动场。
2.4 教工生活区及药用植物园区
用地北面临河设置教工生活区及药用植物园区,地形高差起伏
较大,但自然景观较好,又因退让河道保护蓝线后所剩用地较少,
所以作为学校药用植物园区,供师生学习休闲,并设置有青教公寓。
西面近高速公路环线一侧退让道路红线后作为精品药用植物园区,
因靠近图书信息中心并临近道路,交通便利,可作为学校对外的一
个参观学习区。
2.5 对外共享区
在临近主干道地块留出一部分用地作为整个大学聚集区的景观
及配套服务共享空间。本规划临近主干道退让60~80m 作为对外共
享区,在共享区内大部分用地作为整个花溪大学聚集区的景观共享
区,局部布置有校行政办公楼、对外学术交流中心、中医药研究院
这篇九年级上册化学期末测试第六单元复习题的文章,是
1. 下列二氧化碳的用途,既跟它的物理性质有关,又跟它的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 A. 用来灭火 B. 制干冰 C. 制纯碱 D. 制化肥2.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古代的字画能够保存很长时间不变色,是因为墨中的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B.金刚石可用于钻探机的钻头,是因为金刚石熔点高 C.橡胶制品 中加入适量炭黑的目的是提高橡胶的耐磨性 D.活性炭用作冰箱除臭剂是利用活性炭具有吸附性3. 继“分子足球”C60之后,科学家又发现另一种“分子足球”N60。一定条件下N60中积累的巨大能量会在一瞬间释放出来,是未来的火箭燃料,N60属于: ( ) A.金属单质 B.非金属单质 C.化合物 D.混合物4. 下列物质中,既有可燃性,又有还原性的化合物是: ( ) A.H2 B.C C.CO D.CO25. 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不能用 ( ) A. 燃着的木条 B. 灼热的氧化铜 C. 紫色石蕊试液 D. 澄清石灰水6.关于实验方法的归纳错误的是 ( ) A.玻璃容器都可用作反应容器 B.制取气体时,都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C.给试管中的物质加热,试管口不一定都要略向下倾斜D.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药匙,有些块状药品可用镊子夹取7.工业制水煤气的化学反应是C+H2O CO+H2,该反应中,氧化剂是( ) A.C B.H2O C.CO D.H28.分子数相同的一氧化 碳和二氧化碳,它们的质量比为( ) A.1:2 B.2:1 C.7:11 D.11:79.吸烟的危害之一是烟气中含有能破坏血红蛋白结合氧气的有毒气体,这种气体是 ( ) A.CO2 B.CO C.N2 D.SO210.下列四种物质中,在一定条件下,其中一种物质与其他三种物质都能发生反应,则这种物质是 ( ) A.石灰水 B.水 C.二氧化碳 D.木炭11.CO和CO2的化学性质不同的主要原因是由于 ( ) A.密度不同 B.碳燃烧的条件不同 C.用途不同 D.分子的构成不同12. 下列关于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一氧化碳易与血红蛋白结合而使人中毒 B.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会造成温室效应 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具有还原性 D.向种植蔬菜的大棚中补充二氧化碳有利于蔬菜的生长13. 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需不断消耗空气中的二氧 化碳,但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含量却是基本保持不变,这是由于:① 动植物的呼吸作用;②矿物燃料的燃烧;③ 死亡动植物的腐烂; ④某些矿物如CaCO3等的加热分解。 ( ) A. ①② B. ①③ C.①④ D.①②③④14. 一种 无色 气体X通过灼热的碳,得到另一种气体Y,Y和灼热的CuO反应又得到铜和X,X和Y是下列哪组物质: ( ) A. X是CO Y是CO2 B. X是O2 Y是CO C. X是CO2 Y是CO D. X是O2 Y是CO215. 将一定质量的CO和CO2的混合气体通入足量的石灰水中,充 分反应后,生成的沉淀质量恰好等于原混合气体的质量,则原混合气体中CO和CO2的质量比为: ( )A.14∶11 B.11∶14 C.7∶11 D.11∶7二.非选择题:(反应化学方程式每个2分,其它每空1分)16.请从①石墨;②活性炭;③氧气;④氢气;⑤二氧化碳;⑥一氧化碳中,选取相应物质的序号填 空。(1)最清洁的燃料是 ? (2)有毒的气体是 (3)可用于冰箱除异味的是 (4)属于气体化学肥料的是 ? (5)用于急救病人的气体是 (6)可作干电池电极的是 17.锶元素(元素符号为Sr)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右图所示。锶元素属于 (选择“金属”或“非金属”)元素,锶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 ,锶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 (选择“失去”或“得到”)电子,生成的锶离子的符号是 。18.用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如右图。 (1)酒精灯加灯罩的目的 ;(2)刚开始预热,试管②中立即产生气泡,但石灰水不变浑浊,原因是 ;(3)继续加热,观察到石灰水逐渐变浑浊,黑色粉末中出现红色物质。请你写出①②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① 、② 。19.如图所示,向烧杯内倾倒二氧化碳时所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_____ _ ___ , 该实验说明(1)___________ _____,(2)_______ _________, 上述结论可以推断二氧化碳的重要用途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20.你已经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些规律,以下是老师提供的一些实验装置,请你结合下图回答问题:(1)写出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 。(2)选择 装置组合来制备和收集气二氧化碳(填字母编号)。(3)已知氨气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小且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应选择的收集装置 。(填字母编号)。(4)加热氯化铵与氢氧化钠的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应选择的反应发生装置是 。(5)检验集气瓶里的二氧化碳已经收集满的方法是: 。四、计算题:21.实验室用碳酸钙与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如果制取8.8g 二氧化碳,至少需要多少克碳酸钙?
22.取22.2g石灰石样品,放入盛有146g稀盐酸的烧杯中,石灰石中的碳酸钙与盐 酸恰好完全反应(杂质不反应,也不溶解),烧杯内物质质量变为159.4g。求:(1)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2)石灰石中含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一、会议中提炼的三个关键词:从三堂课中感受到了“创新、转化、以盈补虚”的数学思想,及其重要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创新,则是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如果一个教师不明确创新是什么,要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必然是一番空话。许多人都以为,只有科学家、发明家等特殊人物所表现出来的伟大创造性,才算得上创新,而忽略了自我实现的创造性也是一种创新。就小学而言,只要是学生自己观察、思考、归纳所得到的,都可以理解为知识的创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自主学习,是进行创新教学的重要途径。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自主学习活动进行创新教学,我认为就是创设自由、和谐、开放、民主的学习氛围,让每个学生注定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为每个学生提供创造发展的机会,让学生在合作、探索的情境中,获取基础知识和思维方法,使他们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创新能力。
上午首先观看了由王宇老师执教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本节课中体现着一种极其重要的数学思想—转化,王老师这节课中不仅运用了普通的转化方法,而且引导出来了以盈补虚的方法,开辟了新的思路,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接着是张燕老师的《三角形的面积》,在教学中张燕老师通过引导,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到“以盈补虚”方法的价值,带领孩子们不断思考,将数学课堂还给了学生,学生能积极发言,经历自主探究等过程,推导出了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最后,安霞老师带来了《梯形的面积》一课,基于前两节“以盈补虚”方法的运用,学生对于图形的转化得心应手,安老师带领学生再一次体验到了转化这一巧妙的数学思维,简洁而精炼的语言让学生更好的把握课堂重难点。
二、本次会议在实际教学中可借鉴的地方及实施计划
(一)学习任务单的使用
借助学习任务单实现个性化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一堂课,在传统教学中,这样的题目往往会由教师演示或讲解给学生;及时到了新课标发展下,也会出现教师借助于多媒体设备演示给学生的情况,但整个过程,学生通过观察理解的仍不如自己思考、实践中理解的深刻。在王宇老师的课堂上,教师仅仅给出了一个学习任务单,之后交给学生进行自主的研究与学习,最终得出结论,推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在今后的课堂上,我可以根据教材、教参设计学生自主研究的问题,将其呈现在学习任务单上,在呈现学习任务后,将学习探究的过程交给学生,为学生留有相当大的探索空间,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二)小组合作展示与小组互评
小组合作是一种很有效的学习方式,学生可以通过相互合作,取长补短,获得更多的信息,而小组合作展示更能体现学生的思维和小组合作交流过程,发挥每个成员最大的潜力,实现共同目标和个人目标的辩证统一。在实际教学中,我会先让学生之间互相评价,教师再根据学习任务予以补充,不但评知识掌握,而且评学习态度、学习等。在学生展示学习成果后,请其他小组的同学对其评价,教师在一旁予以补充评价,主要评价是否能完成学习任务以及合作学习的态度热情等。
(三)数学文化贯穿数学课堂
这是我的教学中最应该借鉴之处。为了能有效渗透数学文化,我的计划如下:
1.巧借游戏,让学生体会课堂的乐趣
让学生参与到形式多样、新颖有趣的游戏中,化机械重复、枯燥乏味的数学学习为趣味性的活动,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把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把枯燥的事物趣味化,让学生越学越有劲,在玩乐中思考,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增长智慧。
2.制造认知冲突,让学生体会思考的乐趣
例如:数学文化《绣曲线》一课,首先出示几幅美丽的绣曲线图案,在感受美妙的同时,让学生们观察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有的说是直线,有的说是曲线,这便是一个认知冲突。“这真的是直线绣成的吗?”学生带着这个疑问,认真地观看微视频,亲眼见证曲线的诞生。学生们感叹着:原来直也能造就曲。数学的美在学生的心中荡起阵阵涟漪,学习数学的乐趣油然而生。
3.运用数学思想,让学生体会数学文化魅力
教师在知识与技能的教学中,要适时介绍知识产生的背景,教育学生学习数学家探索的精神;在过程与方法的教学中,要有意提炼、引导学生感悟数学思想方法;在培养学生数学兴趣的同时,让学生意会数学的美和辩证法,让数学文化的魅力浸润学生的心田。
三、工作中马上要落实的一件事及具体计划
事情名称:把数学史融入新知探究中
拟达到的目标:
1.增加学生的学习动机。
2.改变学生的数学观。
3.给予数学以人文的一面。
4.鼓励优秀生看得更远。
5.通过古今方法的对比,确立现代方法的价值。
具体计划:
数学史融入数学教学可以通过数学史融入数学教学的设计来实现。可以通过:(1) 了解所讲授主题的历史;(2) 确定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关键环节;(3) 重构这些环节,使其适合于课堂教学;(4) 设计出一系列由易至难的问题,后面的问题建立在前面问题的基础之上等过程完成数学史融入数学过程。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某一问题的历史片段、历史的发展顺序等设计教学。
我们对于感兴趣的统计概念的历史研究需要追溯到概念的历史起源,但了解这些概念的历史发展过程却是很困难的。因此,我们对历史现象的分析,不是描述概念的历史发展过程,而是尽量寻找一些对课堂教学具有启示意义的历史材料,使用“历史片段”来设计教学活动,并运用于教学实践中。
由于对数学史相关知识的缺乏,对数学史知识与数学知识之间的关联的认知浅薄都导致了将数学史融入数学教育过程中的不易。为课堂教学准备历史材料的步骤可以分为:首先,浏览数学史的文本资料;其次,选出历史片段或相关作者;再次,研究原始文献;最后,准备教学材料。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4C-0146-02
一、实施项目化教学的背景
所谓项目化教学,是指学生在学习中围绕某一个具体的项目学习,通过利用最优化的资源来对学习的内容进行实践体验,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来进行探索创新与实际技能的提升。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一定理论基础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由此决定了高职教育的模式应有别于以往的本科教育。在高职教育改革创新的大背景下,项目化教学作为一种富有生命力的教学方法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被更加广泛运用于教学实践中。
化学分析技术是高职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承担着向学生传授化学分析基础理论知识与基本操作技能的重任。长期以来该课程都沿用理论与实践相互分离的教学模式,由于学生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基础也参差不齐,在理论课上,教师觉得学生难教,学生觉得课程枯燥乏味且难学,结果有不少学生从最初的雄心勃勃到畏难再到放弃学习。为了改变这种局面,笔者在这门课程主要内容之一——酸碱滴定单元的教学中实施了项目化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二、工作任务的确定
项目化教学是一种以项目为载体、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来选择、组织课程内容,并以完成工作任务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课程模式。因此,确定工作任务是项目化教学法的核心。根据笔者多年来的教学经验,可选用“工业醋酸含量的测定”项目作为酸碱滴定单元教学的工作任务。之所以选择这个项目作为工作任务,原因如下:
一是该项目与日常生产生活联系密切。醋酸是一种重要的基本有机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工农业生产的各个领域。人们日常生活食用的醋,其主要成分也是醋酸。选取这个项目,让学生既能看得见也能摸得着,比较容易使学生产生认同感。
二是该项目体现了项目化教学理念,项目包含性好。项目所涉及的理论基本包含了酸碱滴定教学单元中应掌握的基础理论知识。另外,这个项目包含有两个工作任务,即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制备和工业醋酸含量的测定,体现了项目化教学“任务与任务”环环相扣的理念。
三是该项目预期效果好。完成这个项目中的两个工作任务都用到酚酞指示剂。酚酞指示剂是一种常见的指示剂,学生在初高中的学习中均有接触,容易引起学生对项目的兴趣,更重要的是,酚酞指示剂变色敏锐,滴定终点容易控制,为完成好这个项目提供了有利条件。项目任务完成好了,学生就会有一种成就感,这样就很容易激发起学生对化学分析技术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
四是该项目成本低。该项目的测定过程所用到的均是常用仪器药品,仪器药品价格低廉,既能很好地达到教学目的又能降低教学成本。
五是该项目绿色环保。该项目所用到的药品及测定过程的产物,对人体及环境均不会造成直接的伤害。
三、工作任务相关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
如上所述,“工业醋酸含量的测定”这个项目,包含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制备和工业醋酸含量的测定两个工作任务。为了方便叙述,更为了顺应实际的工作流程,把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制备称之为“工作任务一”,把工业醋酸含量的测定称之为“工作任务二”。这两个工作任务相关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具体见表1。
四、项目化教学的具体实施
在项目化教学的具体实施中,先简单扼要地向学生讲解本单元的知识点,讲述滴定分析法测定工业醋酸含量基本原理(包括反应式、结果计算公式、滴定分析准确“量”的概念、标准溶液、化学试剂分类等)。然后把项目分成两个工作任务,即工作任务一——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制备,工作任务二——工业醋酸含量的测定,并要求学生必须在完成任务一的基础上才能进行任务二。确定工作任务后指导学生按实际工作流程顺序,依次独立完成任务一和任务二。
(一)任务一
首先,配制氢氧化钠溶液。其次,对配制好的溶液进行标定,包括对标定原理、滴定反应的要求,确定反应终点(酸碱指示剂),选择指示剂(常见滴定类型化学计量点pH值的计算及弱酸弱碱能被滴定的条件等子项目的完成);学会解读现行国标标定氢氧化钠溶液的操作步骤并完成溶液标定操作。最后,对标定结果进行初步计算。包括:在计算中发现标定结果数字保留问题(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按正确的运算规则计算标定结果;评价标定结果(定量分析的误差);避免仪器误差(滴定分析仪器的校准);学生按分析工作规范处理标定数据,交任务一的分析检验报告。
(一)任务二
在顺利完成任务一后,实施工作任务二:
首先,指导教师告知样品的基本条件;学生在样品已知的条件下用工作任务一学过的知识设计测定方案。其次,指导教师对学生设计的测定方案进行点评;学生按指导教师认可的测定方案测定样品(称量、滴定、读数等操作)。最后,学生完成并提交测定报告,项目完成。
综上所述,从笔者多年的实践来看,实施项目化教学既提升了教学效果,又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反映学到的东西多了,动手能力强了,对化学分析技术课程的学习兴趣较浓厚,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然而,在完成这两个任务的项目化教学之后,细细品味,在酸碱滴定这个单元,如仅仅依靠实施这个项目来提高学生的化学分析操作技能是远远不够的。在完成这个项目后,在课时允许的基础上,仍然有必要多安排几个项目供学生练习。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行设计这些项目的实施方案并实施,这样学生既能巩固所学过的知识又能提高设计实验方案及操作技能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胡春芳.关于高职项目化教学改革的探析[J].职教论坛,2012(5)
[2]向丹凤.浅谈高职项目化教学[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12(6)
教材分析:《西风的话》这首儿童抒情歌曲是黄自创作于20世纪30年代,歌曲表现了作者对青年一代的殷切期望——珍惜时光、热爱生活、憧憬光明。G大调、四四拍;歌曲为大调式,一段体,由四个规整的乐句构成。虽然四乐句采用了相同的节奏,但旋律的变化表现出不同的情绪对比。第一乐句以属音为基础,经过主和弦的分解,旋律的先扬后抑奠定了全曲舒展、宽广的风格;第二乐句曲调的级进上行和渐强处理与第一乐句形成对比;第三乐句在高音区展开,完成了曲意的转折,是全曲力度最强的乐句;结束句以下行的旋律结束于主音,作渐强渐慢的处理,表现了深邃悠远、余味无穷的意境。该曲歌词含蓄、深邃,情景交融;曲调婉转、典雅,抒情柔美,词曲结合完善,富有诗意。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西风的话》
教学目标:
1、学习用优美、舒展、轻柔、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西风的话》,启发教育青少年珍惜时光,热爱生活。
2、体会歌曲的含义,能随旋律的速度和力度的变化表现歌曲的情感和意境,让学生在音乐中感悟秋天,描绘秋天,唱响秋天,表现秋天。
3、培养学生聆听音乐,渗透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教学理念。认识作曲家黄自,感受音乐家黄自的爱国主义感情。
教学重点:用优美、舒展、轻柔、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表现歌曲的抒情意境。
教学难点:随旋律的速度和力度的变化表现歌曲的情感和意境。
教学方法:听唱法、学唱法、欣赏法、电教法、启发引导法等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电钢琴等
一、组织教学:我来说,你来做:
巩固知识:
(1)、这条节奏怎么读:x x xx xx ︱x – x –︱x x xx xx ︱x – – –
(2)、力度记号的巩固: 强音几号: f 弱音记号: p 中弱: mp
二、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课前音乐:下面老师播放一段音乐视频,请同学们欣赏,考虑老师播放的音乐是叫什么名字?是什么季节的图片?图片表现了什么内容?
生:秋日私语,师:对,是法国著名的钢琴家理查德克莱德曼的《秋日私语》主要表现的是美丽的秋天。视频中的图片显示的是什么景象?对秋天都有哪些感受呢?你喜欢秋天吗?
生:生机勃勃的、丰收喜悦的、果实成熟压满枝头、粮食丰收颗粒归仓、鲜花朵朵五彩缤纷、树叶变黄了,枫叶变红了等等。秋天即是丰收的季节又是美丽的季节。
师:同学们对秋天的描绘真是丰富多彩。秋天不光是收获的,秋天更是充满诗意的季节,诗人眼中到处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美景。那么金色的秋天是谁给我们带来的呢?是西风!当夏天的南风飘然离云,阵阵西风,就捎来了秋的信息。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秋天的歌曲《西风的话》。板书:西风的话
2、学习新课:上节课,老师曾留了作业,请同学们回去预习这首歌,查找有关歌曲的一些资料,现在我们边学习边汇报。
(1)、首先,我们来聆听歌曲《西风的话》,感受这首歌的情绪和速度是什么样的?作曲家是哪一位?(优美、舒展、轻柔、连贯的)(缓慢的)(黄自)
生汇报曲作者是谁:是音乐家黄自创作的一首短歌。黄自是我国30年代重要作曲家,音乐教育家,早年留学美国。回国后,培养了许多优秀音乐人才,他是我国早期音乐教育影响最大的奠基人。他的主要作品有清唱剧《长恨歌》,合唱曲《抗敌歌》,《旗正飘飘》,歌曲《热血》、《九•一八》,一生中创作了大量的爱国主义歌曲,表达了他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2)、再次欣赏,体会歌曲是几段体,几个乐句?哪一乐句旋律比较高,力度比较强?
(3)、学习演唱
(1) 用“u”模唱旋律,师纠正发声方法。
(2)试唱曲谱,给与纠正。
(3)下面就就来听听西风在跟我们说什么,按节奏朗读歌词,体会西风的话,西风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珍惜时光,认真学习,热爱生活和对美好时光的憧憬。)
师:把这首歌曲的歌词大意概括一句话。(描写了一年来小朋友的成长和季节景物的变化
观察四个乐句的节奏特点,歌曲四句的节奏完全相同。
(4)老师弹一句旋律,请同学们填一句词
(5)随琴演唱注意:要字正腔圆。演唱“袍”、“高”、“蓬”、“红”等字要使声音饱满,吐字清晰。
(6) 按力度记号去演唱, 体会旋律高低与演唱力度的关系,感受歌曲的情绪不仅于歌曲的旋律的高低有关还和还有速度、力度、明亮的音色有关。
(7)随伴奏有情绪的演唱,注意一字多音的唱法(连线的唱法),引导学生去探究发现最后一句的唱法。
(8)下面我们以对话的形式来模仿西风演唱歌曲:这来两排是一组,这两排是一组,唱的时候要对看,同时要招手,明白吗?还可师生合作接龙演唱,最后师生互评。
3、创编歌表演:现在小组合作,创编歌表演,看看谁的动作最合适,舞蹈动作最漂亮。
4、竖笛吹奏《西风的话》用打击乐为歌曲伴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