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金融干部挂职总结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一、珍惜机会、严格要求、加强沟通、虚心学习
这次挂职学习是县招商局着力提高专业招商人员业务素质重要举措。我非常珍惜此次学习机会,处处严格要求自己,注重塑造良好形象,严格遵守市局的各种规章制度,上班不迟到、不早退,有事请假。上班时认真阅读有关资料,并在不干扰、不添乱的前提下,注重与市局领导和有关处室沟通交流。细心观察,精心体味,潜心对比,深刻感悟市局及市政府其他部门的严格管理、工作效能和服务水平,厘清工作思路,学习先进的工作方法和经验。每天坚持做挂职日记和心得笔记。时常转换视角,时而作为市局中的一员,时而作为__县的一个代表、联络员、“推销员”角色,始终以“人人都是发展环境,个个都是投资形象”要求自己,宣传__,推介__。上班瞅机会,下班抓机会,虚心做小学生,诚心交友,加强与市局来访客商的沟通,坚持互换名片,主动赠送投资资料,真诚相待,广交朋友。巩固交流平台,决不放走一个可利用的招商投资信息。每天上下班坐公交车,早出晚归,从未搞特殊化。一切行动服从组织安排,主动参与工作,第一时间完成领导交待工作,自觉参加市局各种集体活动,从未提出不合理的要求,尊重市局领导、团结周围同志,与他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二、深入学习、精心感触市招商局相关工作情况
合肥市招商局20__年成立,现有投资促进处(境外[,!]业务处)、区域经济处(境内业务处)、综合计划处、企业处、办公室等四处一室。各处室职能明确,人员配置优化,保持了很高的战斗力。20__年完成570亿的招商引资总量,超额完成500亿的目标任务。20__年围绕全市招商引资继续保持全省第一、中部先进的基础上,力争超过700亿的既定目标值。
值得感触学习的相关工作情况有:(1)接待程序:高起点、高规格、高准确度,接待过程注重了解掌握项目情况,注重协调各方。(2)办公程序:高效率、快节奏,时间概念非常强,文字材料严谨规范。(3)活动安排:准备程度高,精益求精,严密、妥善,人、财、物充裕。(4)专业化程度高,责任意识更强:注重招商队伍的专业化建设,专业化人才的培养,经常性的开展招商大练兵活动,利用完备的制度管理,锻炼出精湛的业务能力以及精诚的团队精神,进而培养压力意识,培养招商的责任意识。富有成效的专业招商,极大的增强了命中率、成功率。(5)招商形式多样性:结合“查摆找补创”细节抓的更细,方法好、技巧多。(6)注重联系关系,交流信息:和客商长期保持密切的关系,适时邀请各类商会、协会、企业参加各类对接会、展览会、观摩会、考察团,适时拜访客商、商会、社团,同他们建立长期关系,同时政府投入也较大。(7)注重资料积累:和其他部门保持密切关系,相互配合,适时更新宣传资料。注重平时积累,借鉴外单位好的资料不断完善充实自己。(8)注重各种活动的开展、参与:各种活动交流是社会交往的重要途径,更是招商引资信息传播的最佳通道。活动中注重很好的组织、准备,并且有经常性的、很细致的总结、收获和积累经验;注重业余文化体育活动的开展和参与,注重集体形象的展示,不断增强团队精神和培养队伍的文化素质,不断调节以适应工作心理、状态的需求基础。
三、挂职期间参与完成的主要工作
根据市招商局安排,我被分派在投资促进处(境外业务处)工作。挂职以来,除自觉参加有关会议,接待、活动,学习有关资料文件,拜访领导外,还深入各处室交流学习工作,同他们建立良好的关系,并且还同市属各县区、开发区招商部门、市直招商小分
队主动接触,建立良好的关系,着重建立了信息资源共享的平台,同时也进一步推介了__,宣传了__。适时邀请客商到__参观考察,并与有投资意向的客商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在不影响挂职工作的同时,最大限度的参与到县招商局和县招商中心的工作。挂职期间参与完成的主要工作有:参加了合肥市首届家博会和第七接届项目资本对接会招商组工作,其中参加了家博会组委会接待组工作,负责了市招商局家博会期间的青年志愿者组织工作。参加了合肥市东莞、深圳招商推介会,并负责了相关资料的整理和会务的安排,工作中沟通接触了珠三角相关客商和市县代表团领导,精准的工作得到相关领导的赞赏和鼓励。市局主要领导安排我代表市局参加了市直机关的广播操训练、比赛,得到一致好评。参加了市局的“查摆找补创”教育活动,把自己作为市局的一员,并负责了投资促进处的学习笔记工作,在工作的同时也深受教育。四、挂职锻炼的收获
1、强化了学习的意识。从县区到市局工作范围扩大了,工作对象也更加多样化。初到市局时,我抓紧外出学习的机会,主动向市局领导、同事了解市招商局的工作概况,做到心中有数。利用整理办公室的契机,我大致浏览档案资料,对部门工作有了相对全面的认识,这些都有助于我尽快进入工作状态。在随后紧张繁忙的工作中,我也尽可能用一切机会,阅读招商专业理论书籍、学习业务知识,结合工作进行深入思考。我深知,唯有不断地学习和思考,才能让自己不至落后于时代对招商干部的要求。
2、锤炼了务实的作风。市招商局的工作处处体现出务实的作风。对于找准看好的工作项目,他们往往是“先干后说、多干少说、甚至干了也不说”,注重工作的实际效果,不讲排场不搞形式主义。对于工作当中出现的问题,市局干部们始终坚持“不争论、不埋怨、不推诿扯皮,有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的务实态度,保护机关干部的工作热情,营造出和谐的工作氛围,让置身其中的每一个人气顺、心齐、力聚、有干劲。务实的工作作风,成就出色的工作业绩,这一点,让我感触颇深。
3、开阔了工作视野。市招商局具有很强的机遇意识和创新意识,他们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大胆创新,敢闯、敢试、敢干,其突出的工作业绩也受到市委、市政府乃至省里的越来越多的重视。在这里挂职锻炼,使我更加直观地了解到合肥市大建设前沿阵地工作的特色和经验,使自己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路。使自己的思维跳出了原有的小圈子,学会了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的工作方法,学会了从宏观层面思考招商的工作,增强了掌控局面的能力。
4、增强了适应能力。对于来自县区的挂职干部而言,最大的难题不是语言的障碍,也不是快节奏的工作,而是整体与局部差异带来的思维方式的不同。要想在挂职期间有所收获,就必须尽快填平横亘在二者之间的沟壑,才能从根本上实现“外来者”到“自家人”的转变。对此,我通过多听、多看、多问、多想,首先从自己的角度努力去理解、适应,在与他人的交流过程中主动介绍__招商引资工作的情况,让对方更多地了解我长期置身于其中的“争创”氛围,以增进彼此的理解和适应。同时,我坚持“谦虚自信”的准则,不害怕、不回避矛盾的产生,通过有礼有节的方式进行解释说明,最终得到了领导、同事的理解和认可。在西南组团融入大合肥的过程中,我的适应能力得到了锻炼,树立起__县招商干部的良好形象,也与市局和其他县区干部建立了真挚的友情。
五、几点挂职招商感悟
1、通过挂职锻炼,真正体会到县委县政府成立县招商中心,培养锻炼年轻干部为专业招商人才的正确决策。招商引资是一门学问,它涉及地理历史、国家政策、法律法规、建筑规划、金融税收、谈判技巧等各种知识,没有长期的实践操作和经验积累是做不好这项工作的,对于一个年轻招商人员一定要从了解市情、县情入手,全面锻炼培养专业招商能力,学成懂经济、善管理的新时期专业化干部人才。
2、强化招商责任意识,厘清思路,不断创新工作。每个招商干部都牢固树立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责任感和事业心,自我加压,彻底改变传统的思想观念,在看到差距中坚定发展的信心和决心,看到差距也就增强了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招商引资工作中必须摒弃虚荣放下架子,广交朋友,不怕吃苦,努力工作。要敢为人先创新工作,处处留心招商信息,善抓发展机遇;要善于变通,求真务实,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方法、经验,要学习借鉴别人好的东西为我所用。
(一)总体思路
围绕建设“现代畜牧强乡、安定团结名乡、劳务输出特色乡”目标,突出抓好产业培育、项目推进、基础设施、安全稳定、民生改善,加快农业产业化、农村集镇化进程,奋力推动新街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
(二)工作目标
以20__年全乡实际到位乡外国内资金为基数,保持年均递增不低于25%的速度,自20__年起,至2015年,全乡引进县外资金总量达到万元以上,每年招商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保持在30%以上。全乡大幅增多签约项目,提高签约项目履约率,外协、外宣、外游、外联、外智等工作进一步加强,全乡经济基础进一步夯实,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经济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力度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实现新的突破。
二、产业重点
(一)第一产业
依托“畜牧、核桃、马铃薯、水产、花卉、中药材”等农产品优势,重点引进肉类食品加工、核桃深加工、马铃薯加工、渔业养殖加工,引进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特色保健食品生产、生物制药等项目,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延伸农业产业链,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二)第二产业
抓选场安全、提升机制木炭厂效率。针对我乡选场、机制木炭厂实际抓安全生产,强责任制度落实,确保我乡境内生产安全,产业产值稳步提升。
(三)第三产业
1.旅游业。发挥生态乡优势重点引进有资金实力、有开发经验的旅游开发企业,对新街生态旅游资源进行开发,加强旅游基础谩施和服务设施建设,景区景点设施建设,提升品质和档次,加快旅游业发展。
2.服务业。引进商贸、物流、餐饮、酒店、房地产开发等项目,加快新街城镇化建设步伐。
三、目标区域及企业
(一)目标区域
从全乡的区位、经济发展情况来定位,全乡招商引资的重点目标区域为昆明和曲靖,以我乡外出经商的民营企业聚集区为重点,针对重点目标区域,跟踪相关产业和项目,搞好项目对接,形成多层次、多领域、多形式、多元化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格局。
(二)目标企业
充分发挥新街的自然资源、区域等优势,以省内500强、省大型企业及省外大企业、大集团为重点,加强跟踪联系,吸引其到新街投资兴业。紧盯省内信誉好、实力强的国有及民营企业,加快引进战略投资者和有利于促进畜牧、生态旅游等项目。
四、工作措施
(一)狠抓项目储备
1.落实项目储备责任。把项目储备作为招商引资工作的基础和前提,认真落实行业主管部门的项目储备责任,分别下达各项目储备任务,由各主管部门负责完成。严把项目储备质量关,对上报的储备项目,必须经招商引资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论证后,方可列为储备项目。
2.着力包装大项目。招商引资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在畜牧、生态蔬菜种植、食品加工、旅游资源开发等方面,切实加强与科研院校合作,精心包装好产业关联度大、产业链长、市场前景好、项目回报率高的大项目,前期工作力争达到项目建议书或可研深度,切实把最好的项目推介给投资者,提高招商引资的成功率。
3.建立招商引资项目库。各部门上报的项目,由招商引资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做好筛选、论证,建立门类齐全、大小兼有的招商引资项目库。到2015年,力争全乡储备10个以上可行性强、成熟度高的招商项目。充分利用网络等媒介,做好本地、本行业招商引资储备项目的信息工作。
(二)创新招商方式
1.领导带头招商,实行乡四班子实职领导“一岗双责”制,把招商引资工作列为分管联系部门的重要工作任务,认真研究、安排、布置、督促、检查,做到既对分管联系部门的工作负责,又对分管联系部门的招商引资工作负责。充分友挥乡四班子实职领导招商引资的带头作用,每年下达一定的招商引资任务至四班子领导,并进行考核奖惩。
2.强化以商招商。以本乡企业为重点,切实为企业提供全方位、高品质的服务,创优新街投资服务环境,使企业主动,以情招商,介绍更多的商界友人到会泽考察投资,引进关联项目和产业。借助本乡企业的信息渠道、商务渠道和人脉资源优势,充分发挥合作社、商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定期组织本乡企业、合作社、外地客商开展招商推介活动,进一步增强互信、加深了解,谋求合作发展商机。
3.组团外出招商。乡招商引资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加强日
常信息的搜集、整理、研判、对接,认真做好组团外出招商筹备工作,确保外出招商有重点、有目标、有任务。筹备工作就绪后,乡领导担任团长,乡有关部门为成员,组成招商团外出招商。招商团外出招商每季度开展1次,全年不少于4次。
4.条块联动招商。实行招商引资机制,乡各实体部门为招商引资工作的主力军。乡党委、政府根据部门实际,分别下达招商引资任务,并对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严格考核,严格奖惩。
5.外派挂职招商,从全乡范围内选派1至2名干部,组成小组,明确招商引资任务,有选择有重点地到昆明、曲靖等经济发达地医有针对性、实效性地开展驻点招商工作。
(三)优化投资环境
1.出台优惠政 策。充分立足全乡的资源、交通、区位实际,本着其他同类地区有的优惠政策、新街创造条件也要有的原则,并参照省市县出台的优惠政策,分项目类别、分投资规模、分投资强度,在土地供给、税收奖励、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免、“三通”配套工程建设、名牌产品奖励、星级创评扶持、引进人才帮助等方面,抓紧制定出台本乡招商引资优惠办法,切实增强招商引资的吸引力。对于全国500强企业,以及对全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具有长远影响的高新技术、工业生产、农业产业化重大项目,要按照“特事特办”、“一事一议”、“一企一策’’的原则确定优惠扶持标准。
2.提升行政效能。抓住行政审批、部门服务等关键环节,采取限时办结、联合报批、挂职服务措施,着力提升行政效能。在行政审批方面,涉殁审批的部门,书面向企业提供审批流程、报件清单、责任人员、办结时限。在服务方面,对进入本乡区域的项目,行政审批手续实行“一站式”办公, “一条龙”服务,最大限度实现手续办理与行政审批部门“零接触”。在部门服务方面,对投资规模在200万元以上的项目,按照“一名乡级领导牵头、一个部门协调、一名人员挂职、一套措施落实”的“四个一”工作方法抓好推进,从负责协调的部门选派1名工作人员到企业挂职,负责协助企业做好开工前、建设中、竣工投产后的协调服务工作。
3.破解瓶颈因素。集中精力破解立项、环评、供地、融资四个制约项目落地的瓶颈因素,加快项目落地进度。在立项方面,只要手续齐全,在1 5个工作日内完成立项;属于上级立项的项目,派出专人配合企业做好上报立项工作。在环评方面,只要是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已经立项的项目,在满足环境保护规划要求的前提下,超前谋划,主动介入,提供全程服务,叉好又快地解决环评问题。在供地方面,采取搭建融资平台、企业垫资等方式,加大土地收储力度:实行专人跟踪办理土地审批手续制度,确保项目开工不因供地而延误。在融资方面,要推进银企合作,健全完善金融机构存贷款考核激励机制,提高银行放贷积极性。
4.打造宽松环境。除处理突发性事件和治安、刑事案件,以及进行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外,未经乡政府同意,任何部门、单位和组织不得擅自进入企业检查或乱收费,不得向企业拉赞助、乱摊派。政法部门为投资者和企业营造良好的生产经营环境,依法依规保障其正常生产经营。投资者对政府工作部门及人员的服务质量、工作作风、收费等方面不满意或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可向纪检监察部门投诉或反映,纪检监察部门在5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受理决定,对符合受理条件的,在2 0个工作日内进行处理,并将处理结果答复投诉人。凡被投诉的单位和人员,一经查实,按照有关规定实施问责。实行企业评价综合服务部门制度,每年邀请外来投资企业、非公企业等服务对象,对综合服务部门进行无记名评议,并将评议结果向社会公布,认真整改落实。
(四)健全激励机制
1.实行中介奖励。鼓励中介机构和个人引进项目落户新街发展,建立中介机构和个人引进项目奖励制度。对中介机构或个人引进符合产业导向的项目,根据项目类别、投资数额,在项目主体工程开工和项目建成投产后,分别给予相应奖励,提高中介或个人招商引资的积极性。
2.严格责任奖惩。实行招商引资工作目标责任制,制定严格的考核奖惩办法。对圆满完成任务的单位,其项目储备及招商经费投入, 以“以奖代补”的形式,给予相应奖励;对招商引资工作考核结果排名末两位的部门,对其主要负贵人实行诫勉谈话,连续两年排名末两位的部门,责成其主要负责人辞职。
3.注重干部选拔。以项目论英雄,凭实绩用干部。对连续两年圆满完成招商引资工作任务的单位,在全乡范围内给予通报表扬,颁发“招商引资工作突出贡献奖”奖牌及证书,对在一线挂职招商、挂职服务企业的干部,保留挂职前的职级和待遇,工作成绩显著的,优先给予提拔重用。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乡党委、政府成立由书记任组长,乡长、副书记、乡人大主任及相关领导任副组长,经济实体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领导、策划、审查、协调招商引资项目,督查落实招商引资工作责任制。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乡经济发展办公室,高顺文同志任办公室主任,张冉兼任办公室副主任,工作人员从相关单位抽调,负责做好日常的招商引资工作。
(二)强化资金保障
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乡财政每年预算安排2万元招商引资专项经费,专项用于重点项目包装、领导干部责任制考核、招商引资团外出招商、展会招商、干部驻点招商、招商从业人员业务培训等经费支出。
(一)抓基础,建制度,实现工作规范化
一是明确任务分工。按照京蒙区域合作框架协议,制定了实施方案,细化为25项任务,明确了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和要求。二是建立工作机构和协调机制。京蒙两地都成立了协调小组并下设办公室,每年召开座谈会研究部署工作。三是完善各项制度。制定印发并健全完善项目管理、资金使用、人才培训、贷款贴息、挂职干部管理等工作制度和办法,建立了京蒙对口帮扶资金稳定增长机制。
(二)抓纽带,搭平台,全面系统对接
积极与国家发改委、北京市发改委沟通衔接,就加强区域合作、融入首都经济圈发展规划等事宜达成了一定共识。自治区有关部门和赤峰、乌兰察布两市16个受援旗县与北京市相关委办局和对口区县进行了全方位的对接,建立了两地部门间和地区间的领导互访和工作交流机制,相继签订了金融、人才、商贸、交通、新兴产业、科技、旅游、教育、卫生、农畜产品产销、区旗(县)间对口帮扶等一系列合作协议或备忘录,提出了帮扶合作项目,推动了京蒙区域合作及对口帮扶向纵深发展。截至目前,通过挂职干部协调帮扶物资折合人民币2000余万元。
(三)抓项目,定资金,发挥帮扶效益
两年来,运用帮扶资金安排民生、产业扶贫等项目70个。其中,北京市政府拨付资金14640万元、自治区配套资金14560万元,截止目前,2011年帮扶项目已全部投入使用。北京市和自治区各安排1000万元,用于教育、文化、卫生、科技等领域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培训,举办培训班124个,培训近8000人。同时组织开展了京蒙对口帮扶合作项目贷款贴息工作,两年安排1000万元贴息资金,鼓励北京市属企业到内蒙古投资。另外,北京市16个区县及文教、卫生、民政等部门向内蒙古对口旗县拨付帮扶款物总价值达5000余万元,帮助当地解决了一批关系经济发展、带动群众脱贫致富的实际问题。
(四)抓合作,搞活动,强化跟踪落实
一是在呼和浩特市连续举办了三届“驻京中外知名企业投资内蒙古行”活动。共组织600余家驻京中外知名企业负责人1000余人次到内蒙古开展投资考察、洽谈合作,达成协议项目55个,协议金额达1075亿元。二是在北京成功举办了内蒙古绿色食品展销会、乌兰察布马铃薯展洽会以及“北京—内蒙古商品大集”等活动。通过与北京各大卖场的直接对接,提高了内蒙古特色优质商品在北京市场的知名度和市场份额。
二、取得的成效
(一)交通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合作加快推进
京新高速公路(呼和浩特—集宁—韩家营)、锡林浩特至北京高速公路(锡林浩特—桑根达来—宝昌)、大广高速公路(赤峰—茅荆坝)等工程已全面启动,预计到2013年可建成通车。在生态环境建设领域,两地共同开展了《京蒙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合作规划》编制工作,将重点放在距北京最近的赤峰、乌兰察布和锡林郭勒的部分旗县。双方水利部门建立了交流机制,共同加强环境治理的合作。
(二)区域能源合作广泛深入开展
一是电力方面。2011年至今,内蒙古已吸纳北京市企业参与合作建设或开展前期工作电力项目7个,其中,京能集团康巴什热电项目已开工,京能集团岱海电厂三期、集宁热电厂、酸刺沟电厂二期、京煤集团京海电厂二期、盛乐热电联产等项目已上报国家申请开展前期工作,京能赤峰红山电厂项目自治区已同意开展前期工作。为满足北京地区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保障供电安全可靠,内蒙古已将上都电厂四期、托克托电厂五期、岱海电厂三期等外送华北电网电源项目上报国家申请开展前期工作。商都电厂三期500千伏送出工程已获得国家发改委核准,这些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提高向北京市的送电能力。二是煤炭方面。京煤集团昊华能源控股公司、京东方科技集团、京能集团等已与鄂尔多斯、锡林郭勒、呼伦贝尔等地达成一系列煤炭转化和利用项目的协议,目前正在开展相关前期工作。三是新能源方面。内蒙古与北京合作的新能源项目达到11个,其中,风电项目7个(装机容量54.75万千瓦),总投资45.6亿元;太阳能项目4个(装机容量10万千瓦),总投资12亿元。四是天然气方面。目前,大唐克旗40亿立方米煤制天然气项目一期已产出合格天然气,项目全部达产后将成为供应北京的第二大气源。规划建设的北京控股(京燃)集团公司40亿立方米煤制天然气、新蒙能源投资公司杭锦旗40亿立方米煤制天然气等项目正在开展前期工作。
(三)产业合作效果显著
2011年1月—2012年10月,引进北京市的合作项目达到716个,到位资金2000亿元,占全区同期引进资金的40%。其中,赤峰、乌兰察布两市到位资金451亿元。两年来,乌兰察布市重点引进了中国东方民生投资集团、北京天成天农业科技公司、北京房开控股集团、燕京啤酒集团等企业;与中关村管委会签订了《园区共建合作框架协议》,确定了承建主体,开始筛选入园企业。赤峰市通过重大项目推动,京煤集团、中嘉银泰(北京)、北京雪莲集团、北京仁创科技集团、北京太阳能电力科技等优质企业的项目相继落户。
(四)经贸流通产销合作积极有效
一是以基地建设、交易市场建设、设施农业建设和特色农畜产品加工企业建设为内容,积极引导京蒙企业开展合作。如乌兰察布市建设的百万亩冷凉蔬菜生产供应基地,赤峰市建设的北京保安集团肉鸡养殖屠宰基地项目、北京挑战集团生猪养殖屠宰基地等项目。二是积极拓展农畜产品进京销售通道,北京市将乌兰察布市农畜产品纳入“政府储备”范围,免除农畜产品进入首都市场的进店费、场地费,并对北京市企业采购乌兰察布市农畜产品给予采购京郊农产品同等的优惠政策。支持赤峰、乌兰察布两市在京开展“农超、农餐、农校、农政对接”活动,开展农畜产品批发环节网上交易试点工作。积极引导北京企业到内蒙古投资建设蔬菜物流基地、贮藏冷库,并直接采购内蒙古的农畜产品。在去年内蒙古出现土豆卖难问题时,协调新发地批发市场、二商集团及其他超市连锁餐饮企业到内蒙古购买或收储土豆达25万吨。三是京蒙两地质监部门积极探讨建立区域绿色农副产品联合检验检疫机制,签署了质检工作合作备忘录,乌兰察布市集宁区京蒙联合食品安全检测中心项目被列入2012年度京蒙对口帮扶重点项目计划。
(五)金融合作成果丰硕
自治区政府、赤峰、乌兰察布两市分别与北京市签署了金融合作备忘录,涵盖金融机构互参互设、人才培训、金融风险管控等六个方面,推动了两地金融领域的合作。全力推进产业基金工作,以国储能源公司为主设立了新能源和节能环保基金,目前已到位资金2.5亿元,管理公司已开始运行。中纺集团与赤峰市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将赤峰市作为中纺集团内蒙古总部基地和重点战略发展区域。北京市金融局与乌兰察布市达成合作意向,支持乌兰察布市培育上市企业,定期组织投资者到乌兰察布考察投资。
(六)区域特色旅游合作活跃
组织协调赤峰、乌兰察布两市多次与北京市旅游部门及首旅、中铁旅、中青旅、中旅等企业对接,开展“结对子”帮扶合作活动。目前,北京市旅游委已与乌兰察布市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两地合作打造的“乌兰察布草原文化游”已成功推向北京市场,四子王旗房车旅游基地项目已列入2012年度京蒙对口帮扶重点项目计划。赤峰市面向北京市开行了“克什克腾号”草原旅游专列,并在北京市成功举办2012“赤峰旅游大篷车—走进北京”宣传推介活动。北京大学旅游规划院为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回民区、土左旗编制了旅游规划。
(七)科技合作不断提升
积极利用京蒙高科企业孵化器推进创新能力建设,筹备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基金。组织协调京蒙两地大专院校、科研院所、高技术产业园区和重点企业开展联合共建、共同研发、人才培训、技术服务等多层次合作,引进硅砂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院士工作站已挂牌成立。百度、碧水源等科技公司项目落地呼和浩特和鄂尔多斯。在“京蒙现代农业新技术成果供需对接现场会”上,签署了合作开发、技术转让、技术服务等各类合作协议和意向书17项。在呼和浩特成功举办了国际光纤产业论坛。
(八)社会事业领域帮扶合作全面展开
在知识经济的大背景下,无论是国与国之间的竞争,还是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都是人才的竞争。企业作为社会的经济组织,创造经济效益是其义不容辞的职责。在当前国民经济和国有企业处于历史性转型的关键时刻,人才队伍的建设尤为重要。
上海长江口商城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是宝山区的大型国有商业企业,在经济转型的历史关头,国有企业所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也成了公司转型发展的一个瓶颈,困扰和妨碍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为了推动长江口公司从传统商业向现代商贸服务业的转型,必须解决好人才培养,尤其是青年人才培养的重大课题,从而促进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试图从公司经济转型中面临的人才问题出发,提出改变人才储备不足状况,加强人才高地构建的对策与建议,为尽早实现长江口公司的转型发展尽一份绵薄之力。
一、公司人才队伍的现状
长江口公司是经市政府批准,于1993年5月15日组建开业的大型股份制企业,由原宝山区七个区级商业企业合并组建而成,几经变动,现演变为国有资本占99.83%的国有企业。由于国有企业的模式制约,在管理人才储备方面存在着种种问题,比较突出的有以下几点:
1.人员年龄老化
由于国有企业的机制所限,在用工机制等方面的灵活性与非公企业间存在很大的差距,公司的管理人员团队与员工团队一样存在年龄老化、结构不合理的缺陷。国有企业相对僵化的用工机制,使干部、员工的流动性远逊于非公企业,无论是管理层还是执行层,管理人员都处于一种青黄不接的状况,大面积补充新生血液几无可能,因而造成管理人员的日渐老化现象。
2.学历职称较低
由于年龄与结构的老化和不合理,现有的管理人员中学历和职业技术职称普遍偏低,尤其在职称方面,公司及各经营体的高、中、基层管理人员中,中级和初级职称的比例占到总人数的绝大多数,高级职称远不到10%,还有部分管理人员甚至无职称,人才储备的梯次性不强,现代商贸服务业所急需的市场营销、流程设计、网络信息、工程管理、财务金融、法律合同等专业人才相当匮乏,这将严重制约着公司的经济转型。
3.认识观念滞后
人才的认识观念滞后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人才培养的认识理念滞后。在人才的选拔和培养上,部分单位存在着论资排辈、求全责备、计划不周的倾向,或多或少影响了人才的发现和培训;其次是自身认识观念的滞后。在一部分管理人员和员工中,存在缺乏生涯设计、缺乏前进动力、刻苦努力不够等倾向。上述两方面的不足,影响了公司人才高地建设的进程,对于以人才高地为支点推动企业转型的战略是十分不利的。
二、前阶段人才工作的成绩与不足
长江口公司党委前些年提出,要把培养青年人才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工作来抓,并针对公司实际情况和青年员工的特点,提出了“建设公司人才高地,形成一支思想业务水平高、人员相对稳定、具备梯次结构、具有创新力和竞争力的青年人才队伍”的目标,取得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应当予以认真分析与总结。
1.开展职业生涯规划
公司各级人力资源部门开展的职业生涯规划,是针对青年人才和所在环境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制定人才培养的成长目标,使之与团队目标、企业发展目标相适应的各阶段引导、组织工作。职业生涯规划帮助一部分青年在实践中成才,取得过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着规划与变化脱节、组织推进过程粗放、参与者规模过小等不足,妨碍了更多的青年人才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应取得成果的壮大。
2.开展大学生岗位见习
对于青年人才培养中的新进大学生,公司安排他们在不同的见习岗位上,通过一年左右的岗位见习锻炼,促使其了解运作流程、感受企业文化、融入公司团队。岗位见习拓宽了青年人才的视野,提供了实习的平台,促使了部分人才脱颖而出,但还产生了一定的副作用,部分大学生没有从最基层做起,在岗位与业绩上急于求成,导致岗位积淀和技能积累不够,因而出现淘汰出见习序列的情况。
3.开展轮流主持工作
公司为了激发中层和基层青年干部的工作热情,提升其全局性系统性思考和工作的能力,制定了《轮流主持制度》,通过设立“主持经理”岗位,令其在一个阶段主持面上的工作,提高个人素质与才干。轮流主持工作提供了下级参与上级、副职模拟正职的工作环境,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由于时间的短促、全面工作的复杂性和全局掌控能力不足等原因,“主持经理”的工作重心往往停留在会议主持等浅表层面上,增强个人才干的实效往往低于计划的预期。
三、扩展青年人才培养的途径
实践证明,加强青年人才的培养,深入开展人才的发现、选拔与培训工作,是关系到公司经济转型、奠定可持续发展基础的一项战略性工程,事关公司当前和长远发展的一项大事。因此,必须举全公司之力,各职能部门通力协同,开展好青年人才培养的各环节工作。
1.建立完善人才培养机制
“先有伯乐,后有千里马。”人才选拔与培育离不开伯乐,而伯乐并不是少数组织部门的干部,在现代企业制度条件下,伯乐更是一种完善的选人用人机制。公司多年来,在实践中不断制定和完善各种青年人才的培养制度,包括前述的《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岗位见习》、《轮流主持制度》等等。今后,必须使青年人才培养工作面向实践、面向基层、面向群众,以制度和机制创造一个人才茁壮成长的“春天”。
2.注重人才转变观念
要形成青年人才辈出的良好局面,首先转变人才管理工作的观念。公司要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为指导,坚持“人是发展生产力的第一要素”理念,扫除诸如论资排辈、求全责备等思想障碍,在全公司大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风气和氛围,鼓励年轻人从“要我做”向“我要做”转变,党政工团和各职能部门都相向而行,形成青年人才迅速成长、健康成长的政策环境和工作环境。
3.高瞻远瞩与脚踏实地相结合
青年人才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战略任务,要做到高瞻远瞩与脚踏实地相结合。高瞻远瞩就是要从“事以才立、业以才兴”的战略高度,理解和把握公司青年人才的培养工作,选拔和培养一批有实践开拓能力、能带队伍、群众公认的年轻人才;脚踏实地就是要在不断创新和完善人才机制的基础上,精心筹划培养方案,及时解决出现问题,加强指导反馈提高,不拘形式、不拘一格、注重实绩、倡导竞争,一定能使青年人才脱颖而出,茁壮成长。
4.内部培训与外部招聘相结合
青年管理人才培养要做到眼睛向内和社会选才双管齐下。眼睛向内就是以内部培训为主,利用公司各种资源支持人才培养,当然内部培训也不排斥外部资源,利用社会各部门、机构、教育平台也是必要的;社会选才主要表现为外部招聘,尤其是在专业性强的领域,如市场营销、财务管理、法律事务、网络程序、商务报关等方面,引进熟练人员往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可以促进管理团队的兼容并蓄。
四、创新和完善人才培养的方法
在扩展人才培养途径的同时,还要根据时代变迁和形势发展,与时俱进地引进和运用网络信息时代的新理念、新科技,创新与完善人才培养的具体方法,分门别类地采取分类培养法、定向培养法、岗位培养法等科学办法,结合培养对象、培养平台、培养目标的不同情况,扎扎实实地推进青年人人才的培养。
1.完善后备干部带教
公司推行《后备干部和专业人才带教计划》,是通过事先规划、专人带教、定期考核、反馈提高等环节,定向培养青年管理、专业人才的好办法,应当坚决推行下去。要进一步明确带教人的责任,将带教工作列入党政干部业绩考核序列,同时要进一步完善人才带教、课题操作、考核衡量等流程,在带教中通过言传身教,使青年人才提高个人解决困难问题、掌控复杂局面的能力。
2.持续开展岗位轮换
选拔一批有潜力的青年员工,制定有针对性的轮岗培训规划,放到基层经营一线的各相关岗位进行系统化的培养,是青年人才在实践中提高才干、经受考验的好办法。轮岗培训一要计划在先,全面筹划;二要定期跟踪,考核反馈;三要系统相关,综合配套。要把握循序推进、脚踏实地,防止拔苗助长、蜻蜓点水,从而帮助青年人学到真本领,练就真功夫。
3.构建挂职锻炼平台
对于有一定资历和基础的青年培养对象,要构建不同挂职锻炼的平台,让其在一定的部门担任一定职务,是培养和考察青年管理人才的有效方法。挂职干部可以通过参与日常工作,熟悉挂职单位的经营管理情况,在参与决策、组织和管理的过程中,拓宽工作视野,经受实践考验,达到提高青年干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目标。要教育挂职锻炼的青年人才沉下心来,在基层经得起考验,耐得住寂寞,在实践中形成更深厚的积淀。
五、体系支撑和系统保障
加强青年人才培养,构建企业人才高地,是一项系统性很强的战略工作,除了专业部门的专项培养流程外,各级党政工团组织对培养工作的关心与支持,以及公司人力资源系统的保障和制度、奖惩、教育等体系化的支撑也是必不可少的。在青年人才培养工作上,要注重举全公司之力,运用各种资源,解决好人才培养这个关系到公司长治久安、持续发展的大课题。
1.完善企业相关制度体系
形成企业人才培养机制的首要工作,是完善与人才培养相关的制度体系,使企业培训教育、岗位准入、经费使用、职称评定等相关制度成为人才培养工作的有力支撑。因此,必须进一步细化与完善《教育经费使用规定》、《职称和职业资格管理规定》、《岗位资格准入制度》、《人才推荐工作管理办法》、《重要岗位储备制度》等,使企业人才培养实现制度全覆盖,做到“伯乐”常在。
2.完善全员教育培训体系
企业人才培养工作的深厚基础在于员工队伍的素质培养,只有具备了一支高素质的员工团队,才能选拔出高素质的人才。公司应当坚持被以往的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全员教育培训实施办法》,确保员工团队的教育培训达到“分层次、多条线、全过程、广覆盖”的目标,坚定将教育培训、职称资格业绩与升迁奖惩挂钩,使高素质、高效绩的员工团队成为人才辈出的不竭源泉。
1、以重点青少年群体服务管理为重点,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认真贯彻全市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会议精神,发挥共青团职能,完善服务、管理、引导青少年的体制机制。一是发挥市预防办牵头作用,召开部门联席会议,出台《市重点青少年群体分类管理实施意见》,细化五类重点青少年群体的工作目标、工作流程。二是在县区全面部署重点青少年群体教育服务和预防犯罪试点工作,把闲散青少年和有不良行为(或严重不良行为)青少年群体作为重点,探索创新机制,推动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新发展。三是开辟青联、社团组织、团属阵地参与社会管理的新途径,开展青联委员牵手12355爱心行动,打造12355春雨行动、阳光行动、彩虹行动“三大品牌”,实行项目化推动和事业化运作,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服务青少年健康成长。
2、以推进志愿服务项目化、有形化、品牌化、常态化发展为核心,切实服务文明城市建设。深入推进“有形化志愿服务基地建设年”,巩固已建基地,推进新基地建设。加强青年文明志愿服务岗建设,做好重点场所和窗口单位服务岗监督管理工作。深化“七彩小屋”、“12355服务台”志愿服务队伍建设,推动志愿服务与品牌项目有机结合。围绕敬老助老、扶贫济困等内容,扎实开展“金晖行动”、“爱心接力”、“阳光助残”等志愿服务品牌活动。开展年度优秀青年志愿者评选表彰活动,加大招募注册力度,促进志愿服务事业的规范化建设。
3、以扶持青年就业创业为根本,深入开展青春建功新行动。扎实开展“青春励志创业”系列活动,与主要媒体联合,以“我的青春故事”主题,针对创业青年开展励志教育。完善“团校企”互动制度,确保“联通未来青春创业社”取得实效。加大与人民银行及各涉农金融机构的合作,深化“农村青年诚信创业计划”、“百千万农村青年创业计划”和农村青年小额贷款“农行项目”。深入推进“送金融知识下乡”、“金融知识进社区”等活动,加强青年金融知识培训。推行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星级化管理,开展岗位对接活动,扩大见习规模和效益,争取全面上岗见习青年超过3000人。
4、以建团90周年为契机,切实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广泛开展“我与祖国共奋进”、“团旗别样红”等主题教育活动,以理想信念教育为重点,大力开展党史党情和团史团情教育。在青少年学生中开展“团旗在心中飘扬”团员意识教育活动和“心向党、讲品德、见行动”等主题活动。在企业青工中以岗位技能竞赛、团务知识学习、岗位立功树优等内容,启动“青春-我与企业共发展”主题实践活动。在青年文明号集体中开展“我为青春添光彩”活动,号召各青年文明号集体以活动践行文明,彰显青春风采。以青联为核心,各青年社团举办文艺演出、书法美术展览、出版纪念邮册、开展征文比赛、老照片征集等活动。组织开展青年岗位能手、青年创业奖、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等各类青年人才评选表彰活动,促进青年人才健康成长。召开全市各界青年庆祝建团90周年大会,举办文艺汇演。编纂共青团史。
二、实施三大工程,完善组织机制保障
1、实施精神红色育人工程。牢牢把握“精神”红色根基,充分利用微博、手机短信等新媒体形式,深化开展分类引导青年思想工作,组织首批团省委确定的184个基层单位完成分类引导青年大纲的编写和转化工作,提高规模化效应。利用纪念建团90周年的契机,引导青少年以各种形式表达对父母、家乡、祖国的热爱,从小立志践行精神,争做精神的传承者。全面总结提炼近年来涌现的各类青年典型人物所体现的时代精神,加大宣传报道力度。开展好感恩教育、中华诗文诵读、才艺培养“三项活动”,打牢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基础。联合有关部门命名表彰首批市级团员教育示范基地。
2、实施团组织聚力工程。深入开展“党建带团建工作推进年”,召开联席会议,开展专项检查,解决实际问题,切实抓好有关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打造工作示范点。坚持建设与激活相统一,推进两新组织、农业合作组织、务工青年群体团建和驻外团组织建设。将团干部培训工作纳入党的干部培训序列,分层级、分类别开展团干部教育培训。扎实做好全团第二轮驻点和高校团干部赴县级团委挂职工作。开展好各级“团干部上团课”活动,提升团干部综合素质,促进团干部深入基层,与团员青年“面对面”,转变工作作风。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发挥典型示范作用,组织动员青年“寻找青春榜样”,用身边的人教育青年、鼓舞青年。
3、实施基层团建桥头堡工程。巩固乡镇(街道)团组织格局创新工作、村级团组织换届选举和“三抓三促三破解”活动成果。突出抓好乡镇(街道)、村级团组织活力建设,重点探索兼职团干部的选配、流转、作用发挥机制和社区团的工作机制。继续实施基层团建书记项目,加大经验总结和推广力度。指导县、乡(街道)、村(社区)三级团组织明确功能定位,找准载体,建立台帐,规范制度,推进标准化、规范化建设。
三、做好十件实事,确保工作取得实效
1、推进“七彩小屋”建设,加大整合资源力度,提升品牌影响力,实现30处“七彩小屋”建设目标。
2、加强“12355青少年综合服务台”建设,拓展服务职能和工作范围,采取新媒体交流方式、扩大志愿专家队伍,提高12355的社会影响。
3、抓好“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建设,坚持“教育与效益并重”,引进品牌项目,打造城市名片,确保4月份全面投入使用。
4、深化“希望工程”救助计划,促进长效发展,深入开展“2012年希望工程圆梦行动”、“回访我的希望小学”等活动,实现年度希望工程募集资金达350万元的目标。
5、开展“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创建活动,完善“诚信教育带动,金融知识宣传推动,创业致富愿望牵动,青年征信主动”工作机制,评选百名市级和千名县级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
6、建设“微创企业青年促进会”,以“共享服务、共同创业”为宗旨,推动成立市微创企业青年促进会,为微小企业青年创业者创业融资、信贷服务开辟绿色通道。
7、举办“青年交友联谊会”,以“浪漫青春有约”为主题,以“八分钟约会”为抓手,畅通网上网下两条渠道,突出公益性,提升诚信度,建好青年婚恋交友联谊平台。
8、实施“青年就业展翅计划”,打造青年就业培训、见习、招聘一体化的工作模式,帮助1000名大学生实现就业,对500名青年进行创业知识培训。
9、开展“农村小学生营养午餐聚焦行动”,发挥团组织功能优势,推动社会共同关注农村孩子健康成长,促进农村基础教育环境的改善。
10、开展“进城务工青年关爱行动”,从活动阵地建设、学习发展引导、休闲娱乐服务、权益维护扶持等方面,为进城务工青年营造温暖、舒心的工作生活环境。
1、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加快皖北地区发展的战略部署,抢抓市与市县结对合作的历史机遇,坚持“全面对接、深度融入、重点突破、合作共赢”的原则,立足全局,借力,突出经济建设,强力推进与市结对合作、一体化发展,积极融入经济圈,加快构建“南工北旅”特色经济格局。
2、目标任务:通过五年努力,实现全县经济重心南移,新桥国际产业园初具规模,与市规划同筹、交通同网、科教同兴、环境同治和产业联动、市场联体、旅游联线、信息联通,把县建成市发展拓展区、产业配套区、旅游后花园和全省结对合作工作示范区。
二、主要内容和工作重点
3、切实加强规划合作。积极争取市在规划方面的指导和支持,提升全县规划编制整体水平。围绕发展空港经济,坚持统一规划、分步实施,联合县和县共同做好新桥空港新城总体规划及其产业布局、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等专项规划编制。结合新桥空港新城建设,组织修编新桥国际产业园及炎刘、刘岗、三觉等乡镇总体规划,统筹编制周边区域土地利用、交通、水利、工业、旅游等专项规划,加强与市衔接,确保留足市向县拓展的发展空间,实现共同繁荣与发展。
4、推进产业全面对接。开展园区合作共建,按照“责任共担、为主;市场运作、集约开发;优势互补、合作发展”的原则,规划建设“(县)•工业园”,科学谋划一批产业合作项目,实现与市产业配套发展,为市产业发展提供配套服务。打造承接产业转移平台,依托新桥国际产业园,主动承接沿海发达地区及市产业转移,通过建设分厂及配套基地、引进配套生产企业等方式,加快建设专用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家用电器及配套基地、机械装备制造基地和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力争到2015年底,把新桥国际产业园初步建成现代工业集聚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加速旅游一体化发展,加强旅游资源整合和对接,推进至县旅游直通车常态化,实现景区景点互补、客源市场互动,合作打造2-3条经济圈精品旅游线路。积极引进旅游龙头企业在县设立分支机构,参与县旅游资源综合开发。加快阳光半岛等重大文化旅游项目建设,大力发展城郊型旅游产品,提高旅游市场占有率。加快商贸服务业发展,组织制定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谋划建设一批大型农产品批发和农资供应专业市场,鼓励大型流通企业在县设立分支机构,加快构建统一快捷的流通市场体系。建设农产品供应基地,巩固和深化“精细菜篮子工程”建设合作成果,逐步提高蔬菜种植奖补标准,扩大现代农业(蔬菜)示范园区建设规模。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县建立农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继续推动县农副产品进超市,在农副产品批发市场设立县蔬菜销售窗口,提高市农副产品供需保障。联合开展招商合作,发挥招商资源优势,实行捆绑招商、联合招商,积极争取合适项目向县转移。
5、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会同市县、县,坚持大开放思路,综合规划,科学定位产业方向,着力引进国内外有实力、有信誉的龙头企业,在农户自愿的基础上,依法推进土地流转,加快新桥国际机场周边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并以此为契机,优化全县农业结构。通过农业结构调整,努力把新桥国际机场周边15公里范围内的农业生产区发展为现代农业示范区、精品农业展示区,促进农民快速增收,从源头上防控秸秆焚烧,为新桥国际机场安全运营提供良好环境。
6、强化基础设施共建。争取市道路、供电、供气等基础设施向县延伸规划和建设。争取市将城市轨道交通机场专线延伸至县新桥国际产业园和(县)•工业园。按一级公路标准,合作推进炎刘至新桥国际机场快速通道建设,力争新桥国际机场建成运营时全线通车;按一级公路标准,合作推进石集至吴山、小甸至土拐道路升级改造;按二级公路标准,合作推进大顺至庄墓、茶庵至余集等重要县道出口通道改造。合作争取江淮运河、跨瓦埠湖大桥及阜(阳)六(安)高速经淮河南岸至济(南)祁(门)高速连接线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全面调研论证空港新城北部高速(合淮阜高速经吴山、炎刘连接济祁高速)建设,加快构建空港新城绕城高速,打造新的综合交通枢纽。积极推进县与通讯同城化,力争率先实现电话区号、通讯网络统一。
7、创新生产要素合作方式。争取金融扶持,鼓励市和市金融机构和有实力的信用担保机构在县设立分支机构;加强与市电子支付结算体系建设合作,力争尽快实现两地同城结算、商业票据集中交易。深化土地合作,加强土地交易和信息平台建设,合作开展土地复垦整理和村庄整治,推进新增耕地指标异地有偿调剂,最大限度为市发展提供建设用地支持。加强劳务协作,及时企业用工需求信息,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劳动与就业技能培训,定期开展用工定向招聘活动,全力保障企业用工需求。扩大科技帮扶成效,定期开展科技成果对接帮扶活动,鼓励市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采取师资支持、结对帮扶等形式,帮助县建设一批实验基地、教学基地、高新技术孵化基地。开展干部双向挂职、跟班学习、教育培训,每年选派一批优秀中青年干部,定期到市结对合作单位挂职培养或培训学习,同时积极争取市优秀干部来挂职驻点帮扶。推动区域污染防治合作,探索建立跨区域秸秆禁烧合作机制,确保新桥国际机场安全运营。加大争取力度,合作推进瓦埠湖蓄洪区综合治理和瓦埠湖饮用水源地保护,努力为市民生产生活用水提供可靠保障。
8、深化社会事业发展合作。加强文化交流合作,合作谋划推进一批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加速推进文化产业合作发展。推进教育发展合作,开展以教育管理、师资培养、教学研究等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合作,提高我县教育综合水平。开展社会管理创新合作,联合开展“社会安全工程”建设,建立应对与处置社会治安突发事件合作长效机制,构筑一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开展卫生事业发展合作,建立医疗机构对口支援合作机制,重点推进医护人员技术培训交流,不断提高县级医院医疗救治能力。开展计划生育管理合作,重点做好计划生育流动人口双向管理、出生实名制登记和“两非”案件查处合作工作。
三、保障措施和推进机制
9、切实强化组织领导。调整和加强与市结对合作工作领导组,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和产业规划、交通设施、现代农业、旅游工作、合作招商、人才交流、商贸服务、援建项目等8个专项工作组,加大统筹协调和推进力度。组建结对合作工作常设机构(办公室),具体负责结对合作日常工作。有关乡镇及部门要成立由主要负责同志担任组长的工作组,落实责任人和工作人员,安排专项工作经费,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全力推进结对合作工作,确保取得实效。
10、健全工作推进机制。县结对合作工作领导组定期向市和市汇报结对合作工作,明确结对合作工作年度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实现全面对接。各专项工作组要建立常态工作推进机制,主动加强与市和市有关部门的沟通和对接,及时研究提出工作推进中需要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有效协调解决结对合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对重大结对合作项目要全程跟踪联系,全力做好服务保障。有关乡镇及部门要围绕县委县政府的实施意见和市有关规划,研究制定结对合作工作三年行动计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加大工作推进力度,务求实效。
11、强化高频督查调度。县结对合作工作领导组每月召开一次调度会议,全面了解和掌握结对合作重点工作进展情况,保证结对合作工作按时序进度推进。各专项工作组要每周召开一次碰头会,总结工作成效,部署工作任务,落实推进措施。县委督查室、县政府督查室和县效能办要加大督查力度,对工作不力的单位和个人及时进行通报,并限期整改到位。
农业补贴是国家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重要组成,自2004年起,我国先后实施了农作物良种补贴、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三项补贴政策(即农业“三项补贴”)。这些政策的实施,对于降低粮食生产成本、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促进粮食稳产增产、增加农民收入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近年来,随着农业农村发展形势的深刻变化,农业补贴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出现脱离种粮对象、精准度变弱、发放程序繁杂、行政成本过高、补贴效益递减等问题,甚至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业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偏离了原有政策目标,迫切需要调整完善。
国家2015年启动了调整完善农业“三项补贴”政策试点工作,将“三项补贴”合并为一项,旨在支持耕地地力保护和粮食适度规模经营,在全国范围内从农资综合补贴中调整20%的资金,加上种粮大户补贴试点资金和农业“三项补贴”增量资金,统筹用于支持粮食适度规模经营,重点用于支持建立完善农业信贷担保体系。从试点情况看,通过统一农业“三项补贴”资金的审核和发放程序,标准清楚明了,减少了基层多口径、多次核实种植面积的工作量,政策落实更加简便、快捷、有效。总体看来,“三补合一”后,完善了农业补贴政策,改进了农业补贴办法,提高了农业补贴政策效能,耕地撂荒现象减少了,农民的获得感增强了,政策满意度提高了。可以说,改革政策方向正确,目标明确,操作简便,取得了预期效果。
今年4月起,国家连续下发了系列文件,将农业“三项补贴”合并为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政策重点为:一是支持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对象原则上为拥有耕地承包权的种地农民,鼓励创新方式方法,以绿色生态为导向,提高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水平,引导农民综合采取秸秆还田、深松整地、减少化肥农药用量、施用有机肥等措施,切实加强农业生态资源保护,自觉提升耕地地力。二是支持粮食适度规模经营。支持对象主要是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经营主体,近几年支持重点是建立健全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并推动担保业务尽快实质运营,切实缓解农业生产“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意义非同寻常
农业“三项补贴”改革,是按照中央“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总体部署作出的重大政策调整,是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顺应农业发展新形势的重要举措,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农业生产领域的具体体现。这次调整,预示着财政支农具体思路发生了变化,将逐步对农民和农业生产结构产生深远影响。
首先是促进了支农政策“黄箱”转“绿箱”。“黄箱”政策指政府对农产品的直接价格干预和补贴,并非自由贸易的政策措施。“绿箱”政策指政府支持的农业补贴对贸易不产生扭曲或仅有微小扭曲作用,未对农产品的生产产生较大的影响及不对生产者提供价格支持的补贴措施。二者关键的区别在于是否扭曲生产和价格。政策调整后,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用于对耕地资源的保护,在世贸组织规则中使用不受限制,拓展了支持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政策空间。
其次是提升了政策的指向性、精准性和实效性。农业“三项补贴”改革突出绿色发展,推进农业“三项补贴”由激励性补贴向功能性补贴转变、由覆盖性补贴向环节性补贴转变,让财政补贴这块“好钢”用到保护耕地地力的“刀刃”上。通过将农业“三项补贴”中直接发放给农民的补贴与耕地地力保护挂钩,明确撂荒地、改变用途等耕地不纳入补贴范围,鼓励农民秸秆还田,不露天焚烧,主动保护耕地地力,加强农业生态资源保护意识,实现“藏粮于地”,使政策目标指向更加精准,政策效果与政策目标更加一致。
再次是推动了粮食适度规模经营。当前农业虽然保持了增量增收,但总量与结构、数量与质量、投入与产出、成本与效益、生产与环境等矛盾较为突出,特别是家庭小规模经营仍较为普遍,限制了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影响了农业现代化进程。农业“三项补贴”改革变以前“平均施力”为“谁多种粮食,就优先支持谁”,“三项补贴”的增量资金全部用于促进适度规模经营,既稳定了用于承包权的农户,减少了改革阻力,又给拥有承包权的农户保护耕地的义务以补偿,推动了农业生产规模化、产业化、社会化发展。
最后,农业“三项补贴”改革加快了农村金融深度发展。近年来,粮食适度规模经营主体发展迅速,但贷款缺乏抵押物问题,一直是制约其发展的“软肋”,导致“融资难、融资贵”。农业“三项补贴”改革,通过调整部分资金支持建立健全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并强调其政策性、独立性和专注性,既有效撬动了金融和社会资本注入、支持了现代农业建设,有效缓解了农业农村发展资金不足问题,也在新常态下创新了财政支农机制,放大了财政支农政策效应,同时还兼顾了效率与公平,适应了农业产业升级对金融支持的需要,使农村金融得到深度发展。
让种粮农民吃上“定心丸”
2015年,河南实施了农业“三项补贴”改革试点,从运行情况看,提高了补贴政策的指向性和精准性,减少了工作环节,减轻了基层负担,节约了成本,提高了效率。据了解,截至目前,河南省18个省辖市和10个直管县已基本完成补贴发放工作,共发放补贴约107亿元,真正让种粮农民吃上了“定心丸”。
一、场县共建的进展情况
(一)共建推进机制有突破。为了强化场县共建工作推进力度,年初,市与农垦九三分局、北安分局联合召开了全市场县共建工作会议,农垦九三分局、北安分局、通北林业局和沾河林业局的主要领导参加了会议。会上共同总结交流一批典型经验,安排部署工作,提出工作思路、目标和措施,提升了工作推进层次。会议上还印发了《市场县共建工作要点》,明确提出在主导产业发展、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农业基础设施、小城镇建设、公益事业发展和完善共建机制等方面加强合作推进,北安市与北安分局共同争取到了省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项目,合力共建。为了促进地方与农垦双方的交流学习,嫩江县和五大连池市等县(市)区派出乡镇干部到农场企业或基层挂职锻炼,增强了双方的联系,推进了共建工作。
(二)经济合作有新进展。在农机合作方面,全市共建立了25个农机跨区作业服务站和三个股份制农机作业公司,并建立了一批场县共建深松整地示范园区。全市春播、春整地的农机跨区作业面积达到94万亩。农垦承租面积达到26.8万亩,共同组建农机作业合作社20个,整村采用农场模式化生产技术的村达到107个。在农业技术合作方面,北安分局与北安市共建现代农业示范区,九三和北安两个分局种子公司在地方新增设种子销售网点30个。带动农村推广良种面积315万亩。全市新建场县共建科技园区10个。在全市大范围内推广大豆窄行密植栽培等6项农业先进适用技术,面积达到506万亩。嫩江、北安、孙吴等县(市)借助农垦较先进的气象设施,合作开展人工影响天气工作,防雹增雨面积达到207万亩,航化作业服务32万亩。垦区共培训农民58565人次。在畜牧业发展方面,合作共建养殖基地。北安市与农垦分局共同编制区域畜牧业发展规划,并依托农垦标准化养殖小区,在农户中大规模推广农场先进养殖技术和管理方式,建立规模化奶牛养殖小区3个,各类养殖专业村61个,垦区企业带动农村养殖肉牛6.48万头,肉羊20万只。在劳务合作方面,建立健全转移培训工作机制,保证了阳光工程的顺利实施。广辟转移培训渠道和形式。强化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引导与服务。通过网络、电视、考察等多种渠道,收集和相互劳务市场需求信息,实现转移的组织化和规范化。到目前完成转移就业1.2万人。在农业保险方面,九三阳光农业保险面向地方不断拓展,今年全市开展105万亩耕地保险业务。在产业化合作方面,地方始终坚持与农场共建龙头、共育产业,实施了联合推介、联合招商和共同争取,对农场新建企业和新上项目,在税收上给予了减免,促进了一批重点项目在区域内落地。上半年共同招商引资和争取项目3项,总金额5360万元。依托九三油脂有限责任公司带动大豆基地化种植270万亩。北大荒丰缘麦业有限责任公司带动优质小麦种植110万亩。依托二龙山马铃薯淀粉加工厂,建设马铃薯生产基地3.5万亩。依托沙棘加工企业,在农场建立俄罗斯大果沙棘种植基地,规模扩大到1万亩;依托亚麻加工企业,在农场建立亚麻、大麻种植基地,种植面积达5万亩。
(三)社会事业领域有新发展。在道路建设方面,共建通乡通村公路53公里。在小城镇建设方面,全市共建双方新建小城镇街道11.1公里,共建城镇排水工程6.58万公里,供热工程0.95万米。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共同编制并完善了城镇绿化建设总体规划,造林绿化面积1.86万平方米。加强环境监管和治理,设立垃圾转运箱,建立环卫工程9处,确保了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共建旅游区3处。在教育、医疗卫生、文体共建方面,继续实行双方毗邻场乡县中小学生义务教育阶段就近入学制度,取消户籍限制,互免借读费,减轻农民和农场职工负担;每学年定期或不定期采取多种方式,通过各种载体开展教研科研活动,提高双方教育教学质量,共建学校3所,互免借读费学校29所,解决了3500多名学生上学难问题。加强院际间广泛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九三分局和嫩江县6所医院确定为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院及“参合”农民的定点医疗机构。共同建立5所医院。共同组织开展了九三“文化广场”和“嫩江之夏”文艺活动。加强党建合作,局县共同组织了党建理论研讨、电教片评比以及党建先进集体和个人表彰活动。二、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解决的问题。
(一)场县共建推进机制需进一步完善。主要是完善重大事项协商机制,凡是事关场县双方现实和长远发展的大事、要事,都应主动协商,密切联系;健全会议制度,双方召开的重要会议邀请对方领导参加,定期召开场县联席会议,共商发展大计,有力推进共建工作。
(二)需要转变政府职能,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在场县共建实施过程中,政府负责协调、引导,制定场县共建的相关政策,为共建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在此基础上应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鼓励双方单位之间、个人之间、法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政府引导、相关部门配合、企业和个人实施的场县共建格局。
(三)需要积极探索有效办法解决在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双方龙头与双方原料基地联结、农村土地规模小、分散经营与农场大机械作业不协调、农机跨区作业合理收费等具体问题。
(四)场县共建应制定长远规划。场县共建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作,双方有关部门应从实际出发,认真研究场县双方的优势和潜力,兼顾双方的利益和发展方向,从农业、科技、龙头企业、城镇建设、教育、卫生、文化、人民生活等各个方面,制定长远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合作重点、工作分工、完成时限、政策措施等。
三、今后工作的几点建议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认识,总结经验,强化力度,密切联系,务实合作,提升省级试点水平,带动全市共建工作上台阶、上层次,促进区域经济和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重点推进建立500万亩现代农业场县共建示范区,合作共建10个小城镇,共建共扶10个龙头企业,培植20个场县共建典型,在交通、通讯、供电、有线电视、教育、医疗、防火、小流域治理、气象、文化10个合作项目上搞突破。具体采取以下几项措施:
(一)加大资金支持力度。落实市、县财政对场县共建的资金投入,协调市县交通、水务、林业、建设等有关部门把相关的项目资金向场县共建倾斜。金融部门要加大对场县共建的支持,安排一定比例的农业贷款投入场县共建。
(二)推进科技进步。以农机作业合作社为载体,加快大型、新型农机具更新步伐;建设场县共建科技园区,强化示范效果,推进农牧业生产技术合作与交流。各县(市)区积极与省内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建立经济技术协作关系,推广应用新技术,提高场县共建项目的科技含量。
(三)加强人才培养。场县之间开展各类人才交流活动,通过交叉挂职,互派人员学习,举行研讨会等多种形式促进人才交流。每个乡镇每年至少派出一名干部到农场挂职锻炼半年。鼓励技术人员和劳务人员在场县之间自由流动,政策上平等对待。
设。各乡(镇)党委、政府把扶贫开发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明确职责,落实任务,班子成员组织指挥到村到工地,扎实有效地促进了各项扶贫工程建设的顺利推进。
一、工程建设推进情况
(一)“整乡推进”建设 竹基“整乡推进”涉及乡“六有”和8个村委会的“866”工程建设,规划总投资8298.73万元(其中群众自筹4234.34万元),平均每个村委会的投入不低于880万元。规划建设25个大项目、820个子项目。其中,户“八有”项目规划投资3994.32万元,自然村“六有”项目规划投资2515.18万元,行政村“六有”项目规划投资263.13万元,乡“六有”建设项目规划投资1526.1万元。 2、资金到位情况。规划投入扶持资金4064.59万元,其中市财政补助1000万元,县财政补助1000万元,部门整合资金1869.59万元,挂钩帮扶195万元。“整乡推进”。截止2012年3月底,累计(去年以来)到位各级各类资金1317.12万元,占应到位扶持资金的32 %。其中,市财政到位500万元,县财政到位500万元,已拨付到竹基乡;部门整合资金到位274.12万元,挂钩帮扶资金到位43万元。
(二)省级“整村推进”重点村建设 二、工程实施中存在的困难问题
在项目建设有序推进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困难问题:一是百年未遇的干旱严重影响了工程建设进度。二是时间紧,任务重。扶贫工作千头万绪,涉及面广,时间紧,任务繁重,标准要求高,难度大,难免顾此失彼,疲于应付,很难做到超前性、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二是建设资金筹集难。部门整合资金由市级项目整合单位向上级争取,大部分项目资金在下半年才能落实;县级企业少、实力弱,在两批“866”建设中先后安排了50多家企业帮扶,“整乡推进”又继续帮扶,加上金融危机的影响,已经拿不出多少资金投入帮扶建设。三是是建设进度不平衡。由于自然条件、基础和起点不同,加上帮扶资金数额不同,项目建设进度不平衡。五是少数地方工作不到位。少数地方领导重视不够,组织不力,办法不多,措施不够具体,思
想认识片面化,工作方法简单化,没有充分宣传发动群众。六是宣传报道工作相对滞后。综合性的宣传报道工作与实际工作所取得的成效相比处于滞后状态,一些比较好的经验和做法没有得到及时总结和宣传。
三、下步工作思路
扶贫开发是各级党委政府的德政工程、惠民工程,“整乡推进”建设是重中之重的扶贫工程,下一步要扎实抓好以“整乡推进”为重点的各项扶贫工作,确保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1、进一步加强领导,明确责任。领导小组组长为第一责任人,联村领导、挂职驻村干部为直接责任人,村“两委”干部、村小组组长为具体责任人,认真组织,切实抓好扶贫工程实施。
2、进一步发挥群众主体作用。进一步大力宣传“整乡推进”扶贫开发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建设家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动员群众义务投工、投劳、投料,加快省级重点村申报和实施
工作,抓好“整乡推进”扶贫工程的工作。
(一)货币政策执行有效落实。准确把握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积极向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宣传经济、金融政策,推动货币政策有效落实。精准运用再贴现、再贷款和差别准备金率等政策工具,强化法人金融机构信贷投放规模和总量的控制;加大对银行业新增存款用于当地考核力度,加强对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流动性监测和评估。运用财政资金存放及奖补政策,有效引导信贷资金流向县域经济、三农等薄弱环节。
(二)金融精准扶贫工程有力推进。一是围绕“精准”大力推进金融扶贫工作,牵头制定了《XX县金融精准扶贫实施方案》、《XX县扶贫再贷款管理办法》。积极指导涉农商业银行采取“信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贫困户”、贷资入企、产业带动等精准扶贫模式,支持三农企业,带动贫困户脱贫,积极引导金融机构落实《XX市金融机构金融精准扶贫内部激励约束考核机制指导意见》要求,推动扶贫贷款投放及时、规范。
(三)认真开展定点帮扶工作。坚持开发式扶贫工作方针,注重扶贫与扶志结合,立足当地资源开发利用,推动金融机构履职尽责,引导贫困群众紧贴国家帮扶政策,尽早脱贫。选派一名政治作风硬、工作能力强的干部挂职第一书记,深入对口帮扶贫困村合淝村开展驻村帮扶工作,支行党组集中组织全行职工深入帮扶村走访5次,开展金融知识集中宣传3次,组织召开了“金融扶贫进村入户”会议,贫困户进行了扶贫贷款现场签约,上报信息5篇。
(四)两权抵押贷款创新开展。继续推进农地和农户抵押贷款业务,截止9月末,全县共办理农房抵押贷款59笔,余额1477万元;农村土地确权登记抵押贷款4笔,余额1200万元。为配合XX县农村金融综合改革试点乡镇徐圩乡“一户一块田”改革,我县支行及时跟进,创新“一户一授信”信用体系新模式。依托改革基础资料,设计了具有XX特色的农户信用信息档案表,共三大类八小项三十四个指标,并将8356户信息档案分配给4家商业银行负责收集、上报。该创新工作得到了县政府和人民银行XX市中心支行的高度认可,撰写的《XX县创新“一户一块田、一户一授信”信用体系新模式》,被XX县县长批示。
二、强化金融管理,辖区金融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
(一)突出加强金融风险监测、预警与提示。扎实做好2家法人机构保费核算、征收工作,按时开展保费评级和现场核查。推动事前监测、差别费率等后续措施的实施。开展投保机构信息收集、现场核查、风险警示、早期纠正等工作。加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流动性风险关注。持续关注在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下,小微企业融资情况;对金融机构重大事项和突发事件进行监测分析工作;配合政府金融办做好打击非法集资宣传工作。
(二)加快推进信用体系建设。深入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在提量扩面上下功夫,扩大系统农户信用信息覆盖面。通过与县金融办及相关部门沟通协作,完成全辖农户信息批量导入XX县农村信用信息管理平台。
(三)加强“三级保护网“建设,继续做好农村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工作。一是继续依托惠农金融服务室,开展金融消费知识普及和金融消费疑问解答,发挥农村金融消费权益保护桥梁和纽带作用。全县528个惠农金融服务室统一制作登记投诉咨询台账。二是发挥农村金融机构金融消费纠纷处理主体作用,要求各涉农金融机构营业网点切实重视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工作,及时处理农村地区金融消费纠纷,把问题解决在基层,使农村地区金融消费权益得到有效保护。三是发挥金融维权中心受理投诉和纠纷调解作用,维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截止9月末,县金融消费维权中心共受理金融消费投诉28起,结案28起,结案率和满意率100%。
三、优化金融服务,金融惠民利民水平进一步提升
(一)支付惠民工作提质增效。2017年,我县支行提出了以“银商”为主,“银政”为辅的标准化惠农金融服务室建设新思路,并在结构调整上做实做细。截至9月末,已建成标准化惠农金融服务室58个,超额完成县政府下达任务的16%。建成惠农金融服务室精品示范点15个、惠农金融服务室与电商融合点64个。采取的主要措施:一是加大硬件投入力度。为528家惠农金融服务室统一制作了牌匾、保险柜、室内公示牌、宣传牌、点钞机,并完善了各种登记台账。同时为50家标准化惠农服务室配备了农民金融自助终端。二是积极拓展惠农金融服务室功能。新增了代收养老保险、医保等业务;加载了人民银行金融知识宣传、征信、人民币反假及残损币兑换、国债宣传与购买预约、金融消保等功能。
(二)经理国库职能不断拓展。一是继续发挥“一级多库”优势。进一步规范预算收支业务流程,加大对业务“事前、事中、事后”三个环节的审核监督力度,针对拨款、退库存在的风险隐患,采取业务辅导、风险提示、约谈等措施,严把资金“出口”关。二是进一步畅通财政资金发放渠道。继续发挥小额定贷业务优势,实现了财政供给人员工资及农村60岁以上养老金两个项目的全覆盖。同时加大国库直拨工具的推广运用,发放“三支一扶”人员补助和“社区干部秸秆禁烧”奖金,实现补贴直达个人账户,较传统拨款方式提前了2-3天。三是加快国库电子化进程。2017年3月,积极探索非税收入电子化入库,创新信誉良好出口企业出口退税电子化。
(三)人民币流通环境持续改善。一是组织开展第二届“硬币自循环及残损币兑换季”活动。充分利用政府门户网、县电视台等媒体加大对活动的宣传,全县累计开展大型宣传活动15次,发放宣传材料2万多份,利用新媒体宣传信息20余条。其中深入贫困村开展金融知识宣传暨残损币兑换活动9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1000余份,累积兑换残损币4万元。二是积极创新了“惠农金融服务室+现金”新模式,为惠农金融服务室提供小面额原封券。三积极创新反假宣传方式。广泛发动社会公众参与“反假小超人人民币知识微信答题”活动,县域参与人数达2万人次。联合县工会开展金融系统人民币业务技能竞赛活动,全辖共11家银行业金融机构33名队员参赛,有效加强人民币流通管理,提升全县银行业金融机构现金从业人员服务质量,净化县域人民币流通环境。
四、深入开展文明创建及综合治理工作
(一)文明创建扎实推进。我县支行积极响应县政府号召,通过召开调度会、现场检查等方式扎实推进金融系统文明县创建工作,较好地发挥了牵头人作用。组织本单位职工开展学雷锋义务劳动和志愿者进社区活动;开展扶贫慰问和关爱春蕾女童、慰问残疾人等送温暖活动。充分运用XX市文明创建动态管理系统,及时完善创建台账,丰富创建内容,提升文明单位创建工作水平。
(二)综合治理有序开展。我县支行按照“预防为主、单位负责、突出重点、保障安全”的方针,层层建立和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制,确保安全责任制落实到人。充分利用春节、庙会、综治宣传月等重要时节,开展送金融知识下乡、安全用卡、远离诈骗等宣传活动。通过展板展示,现场接受咨询、发放宣传手册等,向社会各界人士宣传人民币反假、征信及反洗钱等方面知识,提高社会公众金融法律知识,增强社会公众信用意识。
五、2018年工作计划
(一)认真贯彻执行国家货币政策,积极支持县域经济发展。鼓励商业银行开展农村“两权”抵押贷款。
(二)积极开展金融精准扶贫工作。综合运用扶贫再贷款、再贴现等方式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力促贫困人口增收脱贫。同时,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加快标准化惠农金融服务室建设力度,加大与县商务局、邮政公司深度合作,充分发挥电商与邮乐购的网点优势,拓展业务空间。为贫困地区和人口提供优质便捷的金融服务,使得贫困地区和人口获得更多的金融资源,早日实现脱贫目标。
(三)继续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全面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在全县范围内建立新型农民经营主体信用信息档案,提高综合运用水平。认真总结“一户一块田、一户一授信”试点工作经验,积极探索“人行主导、县农商行主办、其他商业银行协办”评定授信工作新模式,采用对农户土地剩余承包期内,土地收益评估价值进行单项授信,加大在全县推进力度。
(四)继续做好金融生态县建设。积极配合政府做好电信新型诈骗、第三方支付、互联网金融等风险防范工作,确保辖区金融安全,不断优化县域金融生态环境。
记者了解到,地处“皖江城市带产业转移示范区”中轴线的孙村镇,早在2000年,就把服装纺织行业经济发展的重点行业,并很快取得了不俗的业绩。
“孙村镇服装产业起步于上世纪八十年代,2004年以后得到了快速发展,当时我们就意识到,服装产业的转移将是必然的趋势,因为它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与此同时,该产业的转移还将会带动面料、辅料、设备及印染、绣花、洗水等相关产业乃至终端包装、物流与市场的发展。”孙村镇党委副书记、轻纺服装工业园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腾德宝向记者介绍说,10年前的孙村人,就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个发展趋势。
在这种意识的指引下,孙村镇党委政府提出“工业强镇、商贸富镇、旅游兴镇、文化立镇”的发展战略。同时,纺织服装被列入镇域经济发展的重点行业。
在此基础上,孙村镇制定了纺织服装产业的规划,从打造孙村自主服装品牌、延伸并完善服装加工产业链、积极培育打造知名企业,构筑产业发展体系着手,通过一系列的具体措施,不断发展壮大纺织服装行业,带动全镇经济的发展。
腾德宝主任告诉记者,在园区建设上,孙村镇党委、政府以及工业园区管委会将工作重点主要放在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具体事宜上――
一是重规划,加快载体建设。明确发展思路,找准产业定位,做好产业规划,实施“二三四一”目标工程,工业以纺织服装和机械铸造两产业为主导,加快轻纺工业园区的建设步伐,扩大建成区面积,完善功能配套,完善产业链,形成产业集群。通过旅游资源和集镇区开发建设推动三产的繁荣,加快经济发展的环境建设,为承接转移做好准备。
二是促升级,加大产业扶持和结构调整的升级力度。2008年提出了“产业升级年”。2008年4月,孙村镇出台了《孙村镇财政扶持专项资金实施意见》。通过镇财政预算安排100万元用于企业发展奖励基金。鼓励企业上规模、知识产权建设、自营出口、人才引进与培养等。同时给与纳税50万以上服装企业税收奖励资金90余万元。
三是强服务,用创造性的工作思路主动为企业提供服务。首先是拓宽企业融资。为帮助企业拓宽融资渠道,镇财政注资5000万元,设立国有独资建司为企业融资担保和反担保。镇财政还预算安排500万元专项扶持基金,用于支持重点行业企业流动资金周转。邀请全县17家金融机构与全镇企业进行了对接,县人行就融资问题进一步进行落实。同时,为诚信度高、发展势头好的企业提供融资担保和反担保。2009年上半年,镇财政分10次安排1110万元对行业龙头企业提供短期资金周转,镇建司为9家企业提供担保贷款9100万元。在加大本土企业培育的同时,工业园区管委会积极鼓励企业实施“走出去”的发展战略,2008年10月,孙村镇在省城合肥女装市场开设“孙村品牌馆”,实施服装产业内外贸两条腿走路,积极开拓国内服装市场。
其次,建立党政成员联系重点企业的制度。下派干部到企业挂职,靠前服务,为招商引资和行业龙头企业提供优质快捷的服务,便于企业和政府及相关部门交流和沟通,及时为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