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乡镇人才培养工作计划大全11篇

时间:2022-12-03 19:35:55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乡镇人才培养工作计划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乡镇人才培养工作计划

篇(1)

一、基本情况

1、乡镇卫生院人才队伍建设情况:乡镇卫生院编制数370人,现有在编人数299人(其中系统内外借人员70人),其中副高5人,中级65人,初级205人,无职称14人,自聘人员150人。每年基本工资956.7万元,其中绩效工资825.3万元(财政预算182.3万元,医疗机构负担643万元)。自聘人员发放工资720万元/年全部自行负担。

2、村卫生室人才队伍建设情况:全县乡村医生总人数553人,其中取得执业助理人数138人,乡医人数415人,年龄20-30岁8人,31-40岁142人,41-50岁227人,51-60岁87人,61岁以上89人。

二、

主要做法

1、加强组织领导,充分认识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加快医疗卫计事业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素养,必须打造一支高素质卫计人才队伍。为此,我委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充分认识到加快卫生计生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切实将人才队伍建设摆到突出的位置来抓。注重加强对人才工作的领导,明确了分管领导和责任科室,落实了责任。完善了卫计系统专业技术人才信息库,提高了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每年制定人才工作计划,并纳入卫计工作主要目标任务,与卫计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同时,结合机构改革、基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委主要领导多次深入乡镇卫生院开展人才工作调研,着力解决基层医疗卫计单位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2、创新工作机制,加大卫计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大力实施“科教兴医”、“人才强医”战略,并强化措施,认真抓好落实。20XX年落实8名乡镇卫生院医技人员参加“千人培训计划”。重视培养基层卫生院学科带头人,结合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全科医师培训等中央财政补助项目和采取邀请专家、教授开展学术讲座、会诊、义诊等方式对现有的人才进行培养,对“三支一扶”大学生、定向医学生,在下基层前到县级以上医疗卫生单位进行为期半年至三年的临床能力规范化培训,培训期间工资福利待遇不变。注重人才引进,把志愿到我县工作、具有执业资格的人才选拔到各乡镇卫生院。今年,为乡镇卫生院选派了10名“三支一扶”支医大学生,充实到基层各医疗卫生单位。通过考试考核,选拔了12名初中以上学历毕业生参加了为期四年的乡村医生定向定单培养。认真落实工资、福利等相关待遇,对各级先进医护工作者,优先安排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学术交流、学习培训。

3、营造赶超氛围,促进卫计人才队伍素质明显提高。积极开展争创“学习型单位、学习型科室、学习型个人”活动,调动了全体卫生计生技术人员学习新知识、钻研新技术、掌握新技能的积极性,“学习光荣,不学习可耻”蔚然成风。组织全县各级医疗机构的卫技人员,开展了医疗护理技能大比武活动,共有内(儿、外、妇产)科、护理等5个专业360多名医技人员参加了该项活动。实施过程中,统一标准,统一要求,统一试题,将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考试成绩在全系统内部通报,成绩优胜者给予表彰奖励。通过技术大比武活动的开展,大张旗鼓的宣传表彰学科带头人、最美医护人员、先进岗位能手,积极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的浓厚氛围,激发了广大卫计专业人员学技术、强业务的热情和工作积极性,整体业务素质和医学服务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三、存在问题

1、医护人员缺口大。全县各乡镇卫生院普遍缺乏临床医师和护理人员,尤其是妇产科、外科、影像特别缺乏。卫计系统女职工约占总数的58%,受全面“两孩”政策放开和生育假期增加等因素影响,医护人员短缺问题凸显,尤其是护理岗位,出现了工作难以正常运转的被动局面。

2、人才引进难、留住难。受经济发展、价值取向和收入待遇等因素影响,选聘卫生计生人才时,一些紧缺或急需专业往往因报名人数达不到开考比例而被迫取消。因福利待遇、生活条件、工作条件、发展平台有限,卫生计生人才特别是一些外来人才更难留住,这种现象在农村卫生计生工作队伍中尤为突出。20XX年,全县共有6人辞职。

3、聘用人员多,管理难。据统计,我县各乡镇卫生院聘用人数有150余人,占总人数的30%,这么大一支编外聘用人员队伍,不仅增加了各个单位的经济负担,而且加大了管理难度(聘用人员流动频繁,十分不稳定)。

4、经费难以保障,乡镇卫计队伍不稳定。乡镇实施药品零差价销售以来,绩效工资自行负担近80%,乡镇卫生院工作压力越来越大,职工工资待遇难以落实,最终,势必导致乡镇卫生计生队伍的不稳定。

5、乡村医生医保、社保、养老问题急需解决。

四、意见和建议

篇(2)

一、加强党管人才的体制机制建设

定期召开专题会议。每季度召开一次人才工作专题会议,传达各级党委关于人才工作的政策和指示精神,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总结上一季度工作,安排下一步工作计划。加强学习教育培训及宣传。确立“全员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注重学习教育层次的差异性、学习教育内容的专业性和学习教育方法的灵活性,坚持上班时间干部每晚在乡会议室学习制度,定期开展不同形式的专业理论培训和岗位练兵活动,适时选派业务骨干外出学习取经,切实提高全体干部职工的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每半年对优秀的农村实用人才在全乡进行宣传并表彰奖励。制定实施人才发展规划。构建长期有规划、中期有计划、近期有行动方案的梯次推进体系。建立人才发展评估制度,定期对凉水乡人才发展规划及重点专项规划执行情况进行评估。

二、2015年实施的重大人才工程

1、实施“专业技术人才创业创新能力提升”工程。重点针对学校、林业、畜牧、农技、农民专合组织等部门和组织建立专业技术人才库,对乡内具有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的对象,纳入重点培养领域,年内进行专题培训研讨2次,鼓励拔尖人才参加学术及实用技术交流活动;切实加大对文化战线人才的培养建设,积极实施梯度培养计划,促进文化人才创新能力的提升和文化产业的发展。

2、实施“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围绕特色优势产业发展规划,抓紧培养“养殖业、种植业”两大支柱产业高技能人才60人。充分利用长毛兔、土鸡养殖培训契机,为苏河乡培养高技能人才。同时,实施“科技兴农”工程,大力开展新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建立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基地。

3、实施“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工程。一是建立农村实用人才库。把实用人才的基本情况、技术特长、技术成果、培训情况、发挥作用情况等统一登记,分类管理。二是实行分级管理。在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的指导下,抓好农村实用人才的技术培训。按照因地制宜,按需施教的原则对农村实用人才进行培训。一是“请进来”培训。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聘请农技专家到田间地头举办讲座。二是“送出去”培训。争取资金利用冬季或农闲时机,组织有一定专长,具有初、高中文化素质的农村实用人才到外地考察、学习培训。三是“走下去”培训。邀请农业、畜牧、林业等部门的科技人才,通过与农村实用人才结对帮扶、手把手地教,提高农村实用人才的科学技术能力。四是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这一有效载体,以林果、畜牧业等特色农业技术培训为主,重点加强新技术、新理论、新知识、新方法的培训,分类别、分层次对农村人才进行培训。

4、实施“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推进”工程。结合苏河乡发展的实际需要,制定加强苏河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意见,建立社会工作人才和党员志愿者队伍联动机制,培养一支职业化、专业化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

三、2015年人才创新工作

1、建立创新人才工作机制。一是成立由乡党委书记任组长的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对人才工作的领导。二是加强对乡劳动保障所的管理,明确工作职责,具体负责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培训。三是制定创业人才尤其是返乡农民工投身农村创业的优惠政策,激励各类人才积极投身农村创业。四是充分利用政府短信平台免费为群众提供科技致富信息、用人用工信息。五是建立并落实创新人才激励机制,拿出部分资金对优秀人才予以奖励。

2、搭建人才创新平台。一是开展“大调查,大走访”活动,挖掘各级各类人才。二是利用乡劳动保障所,对年满16—45周岁的劳动力姓名、年龄,学历,特长,就业意向,手机号码等个人资料进行登记,并分别建立专业技术人才信息库,农村实用人才信息库,并定期更新,构建人才工作的指挥平台,为人才引进、培养、开发、利用提供准确依据。三是利用长毛兔养殖,帮助建立一批人才创业示范基地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人才创业搭建良好的发展平台。

3、服务创新人才创业。一是积极协调贷款、科技跟踪服务、项目扶持等方面对各类人才给予支持,切实解决实际困难;二是创新人才教育培训方式,坚持对再就业培训,新型农民培训,实用专业技术培训等培训资源和项目进行有效整合。按照“重要人才重点培训,优秀人才加强培训,年轻人才经常培训,紧缺人才抓紧培训”的原则,有针对性地落实实用技术人才培训,着力提高综合素质;三是搭建人才发挥作用的平台。顺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集中发挥全乡各类优秀人才的主导作用,发挥好传、帮、带,形成能人带众人,众人成能人的良好格局。

4、培育创新人才典型。为更好地发挥创新人才的典型带动效应,苏河乡着力培育创新人才典型。开展创新人才先进事迹宣讲活动,重点宣传李国菊、袁芝华等长毛兔养殖大户、农民专合组织负责人的事迹,从而形成尊重人才,争做人才的良好氛围。

四、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

1、乡党委严格按照上级相关部门要求,利用浙江援建后续产业合作契机,将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建设与全乡人才工作中心任务有机结合,突出工作重点,健全完善制度,形成长效工作机制。注重载体引才、项目引才、企业引才和发展引才,着力引进带技术、带项目、带资源的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和团队;突出培养造就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和青年英才,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完善党管人才工作体制机制,进一步提高人才工作科学化水平。

2、完善人才档案管理。全面建立后备人才信息库,结合组织和人事部门的年度考核结果及个人学习培训结果,及时更新完善专业人才信息资料,严格按照档案管理要求,对专业人才进行动态管理。

五、2015年专项人才规划

1、全力抓好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依托各类教育培训资源,广泛开展农村技能培训,加大对农村致富带头人、科技带头人、经营带头人等优秀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力度,重点培养一批善于经营、精于管理、勇于创业,能够带领农民群众致富的复合型人才。加快培育农业产业大户等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的培养,支持他们成为优秀企业家。造就一批懂科学、会技术、善经营、能管理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

2、重点抓好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适应我乡经济社会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加强社会工作人才专业知识培训和岗位实践锻炼。推进公益服务类事业单位、农村社区和公益类社会组织建设,完善培育社会组织和加强队伍管理的配套政策。

3、突出抓好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加大专业技术人才引进力度,不断充实专业人才队伍。进一步创新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扩大专业技术人才培养规模,通过多种培训形式,深入开展新理论、新技术、新技能、新信息为内容的教育培训,提高专业技术人才创新能力。加强对创新人才的选拔管理,做好专业技术拔尖人才评选工作。制定奖励措施,进一步提高高层次人才的待遇和社会地位,激励他们发挥作用。改善基层专业技术人员工作、生活条件,拓展职业发展空间。与转变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相适应,以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为重点,打造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4、切实抓好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切实加强对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的领导。把培养高技能人才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认真制定全乡的人才规划和具体措施;切实做好服务工作,乡领导干部要当好“后勤部长”,把培养高技能人才工作的重心放在服务上,真正做到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力争取得实效。

(一)加快人才培养和引进步伐。建设一支思想端正、业务过硬、作风扎实、爱岗敬业的医疗卫生队伍,为全市卫生事业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把培养的重点放在现有人才的素质提高上,放在紧缺专业岗位和优秀中青年业务骨干培养上,培养一批具有一定影响的学科带头人。制定规划,搭建平台,有效推进,为此,重点继续办好全市卫生系统管理人员培训班,按结构比例引进各类紧缺的人才,争取通过宣传、制定优惠政策,引进一批适应学科发展需求的高级人才。在市级医疗卫生单位开办各类学术讲座,聘请专家、学者前来授课、现场指导开展业务工作。有计划的选派专业技术人员到上级医疗卫生单位进修学习,拓宽知识面,提高业务技能。鼓励卫生技术人员创新科研成果,大力推广新技术、新疗法,增强医学科技创新能力,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继续实施“三名”战略,落实各项激励保障措施。

(二)继续开展好技术大比武活动。在全市卫生系统重点突出“三基三严”(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严密、严肃、严谨)的考核。通过技术大比武活动的开展,鼓励和引导全体医务工作者学习新知识、钻研新技术、掌握新技能,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注重总结好的经验、好的做法,完善奖惩措施,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学理论、学技术、学技能,促进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同时,将技术比武基础知识考试成绩作为年终考核、评选名医(名护)的重要条件。

(三)大力开展继续医学教育。完善以学分制考核为主要内容的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制度,年内参加继续医学教育公共课程考试人员合格率争取达到100%。同时,积极拓宽继续医学教育途径和渠道,鼓励医务人员通过自学、函授等方式获得继续医学教育学分,年终学分达不到要求的,按有关规定,在医师、护士注册方面实行“一票否决”。

(四)继续组织开展争创“学习型单位、学习型科室、学习型个人”活动。激发医务人员勤奋学习的热情,大力营造“学习光荣、不学习可耻”的氛围,努力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年终根据各单位技术比武基础知识考试等情况,评选出“学习型单位”、“学习型科室”、“学习型个人”,进行表彰奖励。

(五)抓好农村卫生人才培养。一是帮助镇卫生院提高业务技术水平,市级各医疗机构免费为其培训专业技术人员,做好对口支援、卫生支农工作;二是继续搞好乡村医生的在岗知识集中培训,按时完成规定的学时,加快知识更新的速度,满足农村群众的基本医疗需求。

(六)加强领导,狠抓落实。加强对卫生人才工作的领导,大力实施“人才工程”,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保证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实行人才培养工作责任追究制,落实奖惩措施,加强调度与督导,责任到人,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严格考核,确保我市卫生人才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为进一步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实施科教兴医战略,加快人才资源开发和管理,根据省、市、区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现状,特提出2015年卫生人才工作计划:

一、加强卫生人才储备工作,完善人才资源配置

根据省、市、区卫生人才储备工作要求,积极完善人才资源配置,结合各医疗卫生单位实际,合理引进人才,建立一套选择、培养、使用卫生技术人才的完善机制,强化用人单位引进各类人才的计划性、科学性和准确性,采取公平、公正的方法,完善录用、聘用的相关手续,逐步使人才结构趋于合理。

二、高度重视医疗卫生单位毕业生聘用工作

做好医疗卫生单位毕业生聘用工作,不仅关系到各用人单位的建设和发展,关系到卫生专业队伍结构配置与调整,关系到卫生从业人员的准入管理,也关系到卫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我们要将人才合理配置纳入各单位卫生事业发展总体规划,结合毕业生就业特点,每年年初制定毕业生需求计划,由区卫生局政工股汇总并进行统筹,以便在人才市场上招考信息,千方百计吸引人才。同时要求各单位每年将临时聘用人员报区卫生局备案。

三、树立人才意识,实施科技兴院

结合卫生工作实际要求各医疗机构积极为人才成长创造良好环境。要制定吸引人才的优惠政策,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采取多种方式培养人才。要善于发现学科带头人,积极培养学科带头人。要加强管理人才的培养,提高医院管理水平。精心培植重点学科、特色专科,靠重点学科和特色专科带动整个医院的发展,从而促进全区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

四、大力引进紧缺人才,完善人才引进的优惠政策

根据全区卫生发展和重大医技项目需要,加强对紧缺人才的预测和规划,定期人才需求信息。大力引进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并具有学士以上学位或中级以上职称的卫生人才。进一步完善人才引进的优惠政策,卫生事业单位引进硕士博士和具有副高职称以上的专业技术人员,不受编制和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上的限制。积极协助解决引进人才住房问题、子女上学、爱人工作等实际问题,切实解决紧缺人才的后顾之忧。

五、推进人才柔性流动机制,拓宽人才开发的空间

人才柔性流动己成为人才工作的一个新特点。其主要特征是:户口不迁、编制不转、智力流动、来去自由。根据卫生支农的有关文件精神,鼓励各基层医疗单位采取咨询、讲学、兼职、短期聘用、技术合作、人才租赁等方式灵活引进国内外智力。我区卫生事业人才工作,也要主动适应这一新的走向,确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所在,但求所得”的引才观念,变“刚性”引进为“柔性”集聚。医疗卫生单位除调动外,可采取短期聘用、技术合作、聘请顾问、人才租赁等方式引进人才技术,进行智力成果转化,为我区卫生事业发展服务。对柔性流动到我区卫生系统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其执业注册等给予便利。

六、进一步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加大对优秀人才的奖励力度

确立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予分配的原则,加大按劳分配和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力度,推行岗位工资。医疗卫生单位在工资主管部门审批的工资总额内,可结合本单位特点,自主制定以岗位工资为主体的分配办法,实行人才保护价以及特殊人才津贴制度:一是单位选聘的急缺或关键岗位上的专业技术人才可实行协议工资,由单位与个人协商,根据个人实际业绩能力水平及预计效益情况,签订工资报酬协议,通过业绩考核予以兑现;二是对引进的硕士博士专业技术人才,进单位后三年内每月可适当给予生活津贴;三是对关键岗位的优秀人才采取项目及课题津贴等特殊分配方法予以补贴;四是对学科带头人、科技后备人才、优秀管理人才给予同上级人才管理部门1—2倍的奖励,在节日期间采取多种形式慰问优秀人才,鼓励优秀人才充分发挥人才示范作用。五是积极探索低职高聘工作,准备在区人民医院试点进行低职高聘,对长期工作在一线因学历资格、考试原因而没有晋升副高职称的人员实行低职高聘,让其享受相应待遇。

七、规范管理制度,简化区内卫生人才流动手续

区内卫生人才流动要建立公开、规范、简便的管理制度,必须坚持单位专业岗位需要,流动人才专业对口的原则。区级单位之间(全额拨款单位除外)、中心卫生院之间的调动,由申请人出具书面报告,双方单位同意报区卫生局、人社部门批准后办理手续;中心(乡镇)卫生院人员流动到区级医疗卫生单位,报区卫生局、人社局、区委编办批准后按人才流动的相关程序办理手续;乡镇卫生院之间人员流动或乡镇卫生院人员流动到中心卫生院,由申请人出具报告,经双方单位同意后报区卫生局讨论后,交人社部门按规定办理调动手续;新进人员按人才招聘的相关程序,经考试、考核,严格录用,按规定办理有关手续。鼓励人才正向流动,凡本人愿意从区级医院到中心卫生院及以下单位工作的,只要双方单位同意,即可报人社局按规定办理调动手续。

八、加大教育和培训力度,提升卫生队伍素质

要建立健全学习培训制度。要求各单位定期对卫技人员进行以“三基三严”为主要内容的学习训练和以不断更新知识、提高业务水平、职业道德素质为目的各种教育培训活动。区继教办定期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学术交流,积极发挥区人民医院的医教研中心的作用,提升培训档次和质量,要深入推进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全面落实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与职称晋升、医师定期考核等挂钩的政策,加快高素质临床医学人才培养。要强化乡村医生培训力度,采取定向委培、学历教育的方法,切实解决乡村医生队伍严重老化与短缺的问题,为构建新型农村卫生服务体系提供优质人力资源保障。要加快乡村医生向执业助理医师转化,配合市卫生局做好全科医生骨干培训,通过岗位培训和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社区护士培训等多种方式,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人员诊治和处理一般急症、常见病、多发病的能力,促进城市、农村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的不断提高。

今年是县委确定的项目会战年,也是我镇建设大邑“首善之区”的关键之年,我镇将以党的十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和市、县、人才工作精神,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进一步增强做好人才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建立健全人才开发工作机制,突出抓好人才培训工作,拓宽引智渠道,积极探索,开创人才工作新局面,为我镇工作开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特制定晋原镇2015年人才工作计划如下:

一、增强人才工作的责任感

按照我镇建设总体规划要求和目标任务,给人才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一定要站在战略的高度,认清形势,充分认识做好人才工作的重要意义,充分认识人才工作中肩负的历史责任。结合我镇当前对人才的需要,进一步发挥职能优势,完善政策措施,加大人才开发力度,为新形势下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服务。

二、健全人才工作的新机制

(一)强化“三种意识”,开发人才资源。一是“人才标准多样化”意识,即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做到不拘一格选拔和任用人才;二是“人才至上”意识,即要以促进人才成长和作用发挥为标准,切实做好使用、培养、关心,激励人才的各项工作,充分尊重人才的特殊禀赋和个性,达到既用人之长也容人之短;三是“人才大开发”意识,采取“使用性开发”、“政策性开发”“储备性开发”等多种方式,如:进行合理性岗位调整,建立乡士人才库,建立科技示范户,强化机关和村级后备干部培养等,以各种方式来推动辖区整体性人才资源的大开发。

(二)营造“四个环境”,实施人才服务。一是营造政策环境。在各类制度、规定的允许范围内,出台人才政策,发挥政策对人才成导向作用,以达到广罗人才,人尽其才的目的;二是营造社会风尚环境。鼓励人才干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加大人才宣传力度,努力营造崇尚知识、崇尚人才的社会风气;三是营造市场环境。创建本辖区的人才市场,发挥劳动保障事务所作用,通过周到服务、规范运作,科学指导,有力监督,来完善本辖区人才市场体系;四是营造工作环境。加强人才创业载体建设,为人才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

(三)创新机制,推动人才工作。一是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机制,纠正重学历、资历,轻能力、业绩的倾向;二是建立淘汰机制,打破人才管理的终身制,建立起人员绩效考核档案,以动态管理解决有进无出的问题;三是在全镇广泛开展大学生志愿者活动,进一步加强镇村干部人格修养,继续深化“四力”建设,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四)突出抓好人才培训工作。加大培训力度,提高人才队伍综合素质。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整合培训资源,扩大培训规模,提高培训质量,丰富培训形式。进一步优化干部队伍,加强对年青干部的培养,充实工作队伍。

三、积极探索,开创人才工作的新镇面

篇(3)

我局党政非常重视科技工作,将科技工作纳入全局工作重点,并成立有局科技工作领导小组,由局长,局党组书记、副局长任组长,副局长和纪检组长任副组长,局相关股室和直属单位负责人为成员,并确定了具体工作人员和经费保障。局重点工作和重点项目都由领导小组组长亲自抓,领导小组定期召开科技工作会议,制定工作计划,研究、讨论系统科技工作发展。

二、科技人才工作

我局积极主动地配合县经济信息化和科技局,开展人才示范工作,按要求完成了示范任务;积极组织单位人才参加各级、各类重点业务培训学习,努力加创新人才培养速度,2013年共组织50余次各类学习;积极选拔、引进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充实乡镇、村班子队伍建设,为基层服务,并积极为联系乡镇提供科技人才、信息、项目等方面的资料,为乡镇的经济发展做好服务工作。

三、重大科技工程项目

一年来,我局主动配合县上重大科技工程和重大项目在我县的实施,为项目开展提供便利条件,为上级部门科学制定发展规划、实施重大科技项目提供了有效保障,我局积极挖掘、组织并推荐科技项目申报县级及以上重点科技计划。

四、科技示范推广

我局积极指导、帮助联系乡镇建立科技示范点,为联系乡镇提供技术信息,为会提供家禽饲养信息、养鸽信息等,并指导村民应用科学养殖技术,发展家庭经济。同时,我局积极引导、扶持行业内企业进行技术转型。

五、科技宣传与科普工作

我局非常重视科技宣传与推广工作,把“三下乡”工作列为全年工作重点来抓,召开专门会议研究、讨论三下乡活动方案和具体安排实施。在做好文化工作三下乡的同时,我局积极配合、协调科技局做好了集中宣传活动,印发各类科普宣传资料,并以简报形式对每次三下乡活动进行了报道。按要求做好了各类统计资料的总结的报送工作。

六、知识产权工作

我局把知识产权工作纳入了单位重要议事日程,局党政经常召开专门会议,研究、制定知识产权相关工作。积极组织人员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种宣传活动,组织系统内广大干部职工认真学习知识产权法,并在行业内广泛开展知识产权宣传,派人员参加知识产权工作培训并顺利通过考试。局市场股和稽查队配合相关单位,建立了知识产权执法协作机制,积极组织开展知识产权联合执法,同时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行业内企业加以扶持,加大服务,帮助企业完善内部知识产权制度,协助企业制定和实施知识产权战略。

七、一抓一工作

篇(4)

    【关键词】社会主义新农村;湖南;乡镇社区体育

 

随着“多予少取放活”、“工业反哺农业”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政策的贯彻实施,湖南乡镇社区体育又迎来了一个重要的战略发展机遇期。乡镇社区体育作为社会一项公共事业,它不仅涉及到乡镇社区文化、医疗、基础设施等社会事业的发展,而且与农民的体质状况和健康水平息息相关。发展湖南乡镇社区体育对于增强广大农民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丰富乡镇社区业余文化生活,移风易俗,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现代生活方式有着重要作用。

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时期发展湖南乡镇社区体育的总体目标和基本任务

(一)总体目标

以“三个代表”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湖南乡镇社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推动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二)基本任务

贯彻国家有关体育和乡镇社区工作的法规及方针政策,发展体育事业,增进湖南农民的身心健康,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新型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紧紧围绕发展经济、建设小康的目标,全面落实全民健身计划,大力倡导和推广适合湖南乡镇社区特点、科学、文明、健康的健身方式,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健全业余训练体系,发现和培养优秀体育后备人才;加强乡镇社区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和管理,改善和提高群众体育健身的物质条件;发展适合湖南乡镇社区特点的健身产业,培育和发展体育市场。

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时期发展湖南乡镇社区体育的基本途径

(一)建立健全乡镇社区体育管理模式

乡镇社区体育作为农村社会一项公共事业,政府是发展农村乡镇社区体育的第一责任主体。政府要从站在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高度上,统筹兼顾、分级管理,明确责、权、利,建立健全符合湖南农村实际的乡镇社区体育管理模式。

1.政府宏观调控,依法治体。各级政府,尤其是县级政府要依照体育相关法律法规,发展和管治乡镇社区体育,积极引导和组织农民参与体育健身,使体育成为农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体育行政部门明确职能,加强领导。体育行政部门是政府管理体育工作的机构。体育行政部门要肩负发展乡镇社区体育的重任,对乡镇社区体育进行投入、组织和管理。县级体育行政部门要赋予乡镇文化站管理体育的职能,在越来越多的乡镇建立文化体育站,配备文体专干,为乡镇社区体育工作的开展创造条件。

3.基层体育组织专人分管,重在落实。发展乡镇社区体育,必须加强农民体育协会、农民体育俱乐部、农民体育指导站、农民体育健身点等基层组织的建设和管理;必须建立健全乡镇文化体育站,进一步完善县级全民健身活动的组织体系,特别是与社区联系最为紧密的乡镇干部中要有专人分管体育工作,乡镇体育俱乐部、指导站、健身点等要专人管理,并配备体育指导员,做到工作有计划,活动有组织,锻炼有场地;有条件的社区要建设好文化体育室。

(二)建立健全乡镇社区体育运行机制

乡镇社区体育的运行机制是开展乡镇社区体育活动的组织程序。国家体育总局总结多年来农村体育活动的经验,在《2001~2010年体育改革与发展纲要》中明确指出:“以镇为龙头,村民委员会为基础,农民体协为纽带,形成有辐射力的组织网络”。针对目前湖南乡镇社区的实际状况,乡镇社区体育的运行机制可概括为:以政府行为为主导,建立小城镇、乡镇、社区三级运行网络,以小城镇为龙头,乡镇为中心,向社区辐射。

1.发挥各级行政部门的主导作用。由于历史的原因,农民的贫困在一定程度上是国家政策的结果。因此,国家理应侧重保持社会整体稳定和发展,维护社会公正,维护农民的切实利益;政府应当转变态度,站在服务与保障的双重立场,为农民参与体育健身排忧解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时期发展湖南乡镇社区体育应采取“一个为主四个依靠”的政策,即以政府行为为主,依靠各部门,依靠基层,依靠各协会,依靠企业和个人资助。要通过宣传、试点示范、经验总结和逐步推广等措施,推动乡镇社区体育健身活动的逐步开展。

2.建立和完善乡镇社区体育组织网络。开展乡镇社区体育活动,必须首先建立健全乡镇社区体育组织网络,充分发挥农民体育协会、农民体育俱乐部、体育指导站等基层体育组织的作用。有条件的县可以建立社会体育指导中心,乡镇社区可以建立体育指导站。县、乡镇、社区要适时建立和发展体育健身点。社会体育指导中心、体育指导站、体育健身点应根据当地条件安排场地设施,制定工作计划,结合其他文化体育工作配备专兼职工作人员,安排一定的活动经费。县级体育主管部门和乡镇社区应当加强对社会体育指导中心、体育指导站和体育健身点的管理,并为其开展工作创造条件。特别是要以乡镇文化体育站为中心,发

挥其阵地作用,以体育积极分子为骨干力量,带动乡镇社区体育发展。

3.发挥农民体育协会的纽带作用。农民体育协会由于其组织的自发性、业余性,有相当的积极性和号召力,体育行政部门在组织农村体育活动时,要充分尊重农民体育协会的意见,放手让他们去组织,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同时,农民体育协会要主动争取县级体育行政部门的指导,把自己的活动纳入统一规划,使活动更具影响力和号召力。

(三)探求科学的乡镇社区体育运作方式

乡镇社区体育活动应当坚持与乡镇社区生产劳动、文化活动相结合,坚持业余、自愿、小型、多样和因人、因时、因地制宜以及科学文明的原则,利用传统节日和农闲季节,开展群众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 

1.  认真贯彻执行《体育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关政策,在场馆、经费等方面,保证对乡镇社区发展体育的投入。开展好体育先进乡镇和体育先进社区的评选,以先进带动后进,不断提高“四大件”体育设施的标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政府财力的增加,各级政府应相应地增加对乡镇社区体育设施的投入,加大修建体育设施的支持力度,把体育设施建设统一纳入新农村建设规划中去。新兴集镇的体育设施建设必须与集镇总体建设相配套。

2.开展调研,探索适合农民特点的体育活动方式。积极开展乡镇社区体育实地调查研究,把握乡镇社区体育的特点和发展规律。乡镇社区开展体育活动要照顾农民的生产生活特点,一是要仔细研究他们生产劳动中身体运动和生理负荷的特征,开发出适合他们的运动项目。二是要因时、因地、因人、因项制宜地开展乡镇社区体育工作。因时就是要区别农忙与农闲、春夏与秋冬以及平时与节假日等;因地就是要考虑湖南不同地区的不同自然条件和人文条件;因人就是要开展适合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民族等特点的体育活动;因项就是把农民传统体育项目与现代体育项目结合起来,只要农民喜欢、有积极性的项目,就要鼓励、支持和发展。

3.区别对待,有针对性地做好乡镇社区体育工作。湖南乡镇社区地区差异较大,经济发展不平衡,开展乡镇社区体育工作要从实际出发,区别对待。富裕地区,如长、株、潭等,要鼓励农民自己投资,帮助他们树立“花钱买健康”思想,建立体育团体,走体育社会化、产业化路子。贫困地区要根据当地实际,以政府为主导,通过开展体育活动,帮助农民改变传统观念,立志、立教,促进扶贫开发。对湘西地区要加大扶持力度,尽快贯彻实施“雪炭计划”。

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时期发展湖南乡镇社区体育亟需解决的三大问题

(一)人力问题

1.体育人才匮乏。目前,湖南乡镇社区由于受客观条件和主观因素等多方面的影响,体育工作一方面留不住体育人才,另一方面专业体育人才不愿意来,以致乡镇社区基层体育工作队伍人才奇缺、比例失调,有的工作人员甚至根本就没有接受过专业的技术技能培训。

2.体育人口稀。体育是整个社会在温饱问题完全得到解决之后,尚有余力去寻求发展的一个领域。据最新研究资料表明,湖南现阶段乡镇社区78%~85%的农民仅仅局限于刚刚解决温饱问题。根据马斯洛的五个层次需要,他们不可能主动参加体育活动。加之,农民知识层次低,他们对体育的本质和功能认识不足,甚至错误的认为他们所从事的体力劳动完全可以代替体育锻炼,根本没有必要再进行体育活动。

(二)物力问题

物力问题是发展湖南乡镇社区体育必须正视的问题。近年来,虽然国家利用“体育彩票”等多种方式加大了“全民健身工程”的投入,但对乡镇社区体育方面的投入仍远远不够。与城市相比,湖南乡镇社区的体育设施严重缺乏,特别是湘西地区,农民根本就没有从事体育活动的体育器材和场馆。绝大部分地区除了学校有一些最为简陋的篮球场和乒乓球台外,就没有其他任何公共体育设施了。

(三)财力问题

财力问题于湖南乡镇社区体育来讲是一个苦涩的现实。众所周知,体育发展程度和社会经济水平密切相关,体育被看作是一种余暇度过方式,有闲有钱才可能有体育。由于政府行为的影响,城市与农村严重的二元分割,使得我国农村自1995年后发展速度一直比较缓慢,国民生产总值的飞速增长主要在城市和工业,而且其代价正是广大农村和农民的贫困。在这种大时代背景下的湖南乡镇社区体育,失去了强大的经济基础做支撑,形同无米之炊,无源之水。

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时期发展湖南乡镇社区体育的基本对策

(一)增强农民体育意识,扩大乡镇社区体育人口

    虽然在现阶段湖南农民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对体育的需求也有所增加,但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还比较差,加之,目前湖南乡镇社区体育的发展还未完全纳入市场,所以,乡镇社区体育的发展仍然要靠政府的引导和支持。各级政府要根据当地的经济条件,以及文化、教育、卫生等各项事业发展的规模和水平,了解当地农民对体育的态度和需求,制定出切合实际的乡镇社区体育人口发展规划。同时,应加强宣传力度,多渠道吸引广大农民群众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并形成体育健身习惯,

从而扩大乡镇社区体育人口数量。

(二)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壮大乡镇社区体育队伍

乡镇社区体育人才“引不进、留不住”。因此要立足本土,走自主培养道路。要加快乡镇社区的体育人才培养步伐,逐步形成体育人才培养制度;要充分重视学校体育教师、军队复员退伍军人、初高中毕业回乡青年及其他体育爱好者的骨干作用,加强对他们的培养和管理,联络相关教育培训部门,采用“送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让他们成为真正的体育人才,面向乡镇社区,服务乡镇社区。同时加强带动工作,一级带动一级,壮大体育人才队伍。 

(三)多方筹集发展资金,完善乡镇社区体育体系

一是国家财政。湖南各级政府要把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时期“多予少取、工业反哺农业”的历史契机和根据全民健身计划二期工程关于“加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的要求,充分利用体育总局体育彩票公益金实施“雪炭工程”的机会,加大对乡镇社区体育的资金投入力度。

    二是社会资金。湖南乡镇社区体育要积极引入市场机制,走产业化道路,使各种有利于乡镇社区体育发展的社会积极因素形成合力,从而获得尽可能多的发展资金。

    三是自筹资金。广大农民群众自筹资金是(下转第47页)(上接第20页)发展湖南乡镇社区体育的重要财力来源。乡镇社区体育不能仅仅停留在“等经济发展了、靠政府投入了”再来发展的“等、靠”基础上,广大农民群众要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只有农村经济发展了,资金富足了,乡镇社区体育才有了持续健康发展的根基,我们才能逐步建立和完善“三位一体”的乡镇社区体育组织网络体系、体育服务体系和体育保障体系。

五、结语   

体育是经济的产物,乡镇社区体育扎根于农村经济,湖南乡镇社区体育的发展程度与湖南乡镇社区经济水平密切相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时期,湖南乡镇社区体育面临着新的历史发展机遇。但是由于 “三农”问题是我国历史长期积累的结果,以致乡镇社区体育的发展不仅仅是体育系统本身就能解决的问题,它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长期努力。乡镇社区体育,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吴振华,田雨普.关于中国农村体育若干问题的断想[J].体育文化导刊,2005,(6).

    李泽群,王冬冬.农村体育[M].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8).

    陈宁.论农村体育的新发展[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1).

    陈宁,周挺.农村体育发展的新挑战与制度创新[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10).

篇(5)

1.镇及社区全民健身中心全部启动。上半年,我镇通过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和项目,陆续为两个村一个社区配发了健身器材等体育器材,总价值约1万元,全部由镇财政出资。至月底,全民健身中心建成并开放。

2.体育工程年度建设任务正常启动。年度规划内的健身场地已正常启动并进入实质性的建设阶段。

二 常规工作扎实推进

1.上半年,我镇紧紧围绕年初制定的工作计划,落实工作措施,指导和组织各村(居)广泛开展各种群众喜闻乐见的体育健身活动,全镇共举办各类体育竞技活动3次,参与人数近200人。

一是月日至日举办了“片区体育竞技活动——机关篮球巡回赛”。5个乡镇50余名运动员参加了比赛,我镇代表队也积极参与,既锻炼了身体,又增近了兄弟乡镇的感情。

二是月日至日在学校举办了学生春季运动会,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体育健身竞技活动,培养了学生热爱体育,增强身体素质的情操,锻炼了学生的体魄。

三是月日开展了机关乒乓球比赛,镇5个部门和镇领导组成了六支队伍,在学校进行了乒乓球竞技比赛,增强了职工的健康,提高了职工健身的热情。、

四是积极组织我镇体育健将参加了第三届体育运动会,参赛项目多,在各项比赛中分别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为我们赢得了荣誉。

五是积极组织参加组织的消防支队技能演练,分别对消防的特殊技能,参赛者的长短跑等进行了体能竞技。

3.竞技体育成绩有新突破

今年上半年,我镇竞技体育工作继续坚持以学校为依托,不断充实领导和骨干力量,强化基础训练,创新办学模式,加大教练员考核奖惩力度,大大激发了教练员工作热情,使后备人才培养和参加上级竞赛成绩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三 上半年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上半年的工作中,我镇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上级的要求和广大群众的期盼还有差距,具体表现在:

1.镇村两级体育工程年度建设任务建设进度缓慢。

2.群众体育形式多样化创新不够。

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汲取教训,加以改进和克服,积极创造条件,争取早日建成,造福于民。

年下半年工作打算:

一 重点工作抢抓进度

村级体育工程年度建设工作。积极招商引资,采用市场动作方式,在上半年已完成规划、设计、图纸审查等项工作的基础上,争取下半年尽早完成小垭村、林泉村、大垭村、新袁村、关家村、袁家桥社区健身场地的建设任务。

篇(6)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1533(2013)14-0005-05

Reseach and practi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vertical compound public heath teaching base

ZHOU Hao

(Shanghai Jiading District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Shanghai 201800, China)

ABSREACT Vertical compound public health teaching base is a platform integrated with medical colleges, public health agencies,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s and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stations. Through multilateral sharing resources, it achieves new community health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and community public health service system development.The base broke through the original single student internship structure and made the ‘Five in One’ running mode, including new public health practice teaching, primary appropriate technologies in public health,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community family physician system, improving the research of community preventive medicine and primary personnel training of public health. For the area of public health service system, it will promote and deepen the strong leading and radiation effect.

KEY WORDS compound; public health; teaching base

纵向复合型公共卫生教学基地是指医学院校、公共卫生专业机构、相关辖区内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共同建立的公共卫生实践教学、科研和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一体化的资源共享教学平台。合作各方在公共卫生人才培养、实践教学、科研、技术服务与合作、培训、文化等环节或领域开展全面合作,达成合作协议,进而互相渗透,最终建立起为以人才培养服务为目的,能使各方获益的可持续的紧密型合作关系。

上海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是上海市教委直属的一所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担负上海市社区乡村医生、学校保健教师等专业的培养任务。上海市嘉定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要承担辖区内疾病预防与控制、卫生监测检验与评价、卫生防病信息管理、健康教育与促进、应用研究与指导、技术管理与服务等工作,为嘉定区乃至上海市的公共卫生服务发挥了积极作用。2012年上海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在嘉定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紧密型的公共卫生教学基地,将成为上海市农村公共卫生人才培养、相关科研项目研究的一个紧密结合的平台,对促进区域公共卫生发展、医学教育发展和新一轮医改的实施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1 公共卫生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迫切性

1.1 新医改对公共卫生人才的需求

在新医改的背景下,要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和建立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需要大批社区公共卫生人才。因此,要加大对基层医疗卫生人才的引进和现有人才的培训力度,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水平和质量,使广大群众不出乡村社区就能够就近得到比较好的医疗卫生服务。

1.2 社区公共卫生人才缺乏

近年来,新发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频率有所上升,为基层公共卫生人员带来了新的挑战[1]。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逐步增加,社区公共卫生人才尤其是农村公共卫生人才仍然十分匮乏,整体素质亟待提高[2],乡村两级公共卫生队伍的建设是制约和影响农村卫生发展的关键因素。

到2011年底,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分中心有241家,社区卫生服务站670家,村卫生室1 476家,初步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网络体系[3]。按照标准,每个自然村设立一个村卫生室,每万人口要配备2?3名全科医生,由于历史原因原来乡镇卫生院的医务人员学历普遍较低,无论数量和质量上都不能达到标准。

1.3 传统医学模式根深蒂固

社区乡村医生的基本要求是工作团队具备复合型知识结构、具有强烈的服务意识、有一定的管理能力和创新型的实用专业人员。

目前乡村医生作为社区公共卫生人员缺乏现场工作的实践经验和能力,组织管理和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也比较弱。往往重治疗而轻预防,人文关怀不够,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卫生服务需求。厚基础、宽人文、宽专业、高能力应成为衡量社区公共卫生人才的标准,新时期公共卫生人才必须拓展知识领域,强化社会心理层面的培养。

2 复合型公共卫生教学基地建设的宗旨和意义

上海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和嘉定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充分利用双方的人力和物力,进行资源整合,在公共卫生教学、现场实践项目方面进行全面合作。嘉定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现场实践和带教资源,结合日常防控工作支持学生现场实践和科研;上海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提供理论指导和教学技术支持,尝试共同开展公共卫生教学研究与实践,申报国家、省、市课题并解决公共卫生教学实践中的难点和问题,为公共卫生实践教学提供经验。

公共卫生教学基地建设的宗旨,是改变城市和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积极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加快发展全科医学、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结构合理、德才兼备的专业卫生人才。

公共卫生教学基地建设对于社区公共卫生人才的培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5]。其不仅是促成医学教育改革目标的重要一步,更重要的是医学院校教师参与社区卫生服务和公共卫生专业人员参与教学的双向人才互动[6],做到医学院校和政府、卫生机构在工作中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社区人群的健康水平。因此上海医药高等学校与嘉定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教学基地建设符合社区应用型卫生人才培养目标和医疗卫生制度改革的方向。

3 教学基地建设目标

3.1 初期目标

在建设初期的第一阶段,实现社区应用型卫生人才的实训培养。初步探索现场实践教学合作模式,提高学校与疾控中心的实践教学能力和带教水平。通过教学基地的基础建设和师资人才培养,初步形成符合社区应用型卫生人才培养目标的实训体系。

在第二阶段中,形成新型的公共卫生实训模式。建立公共卫生科研与公共卫生教学科研项目长期合作关系,实现教学基地在各领域开展全面合作,建立起以人才培养服务为目的,能使双方获益的可持续紧密型合作关系。

3.2 中期目标

完成公共卫生实践训练教学基地的建设,在此平台上引领和带动区域内农村型、产业型、学校型、城市型等社区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基本实现把基地作为创新公共卫生实践教学、公共卫生适宜技术下沉、促进社区家庭医生体制发展、提高社区基层预防医学科学研究和基层公共卫生人才培养的“五位一体”办学模式的载体。

3.3 远期目标

经过几年的建设,公共卫生教学基地成为乡村医生为主的公共卫生实用性人才培养与区域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紧密结合的新机制、新模式,成为医药高等职业教育领域和农村社区公共卫生事业发展领域的一面旗帜。

4 实践教学基地的结构

4.1 行政结构

以公共卫生教学基地为核心,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主体,上海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为上级教学分管单位,负责基地教学管理,并下拨基地建设经费和经常性教学经费;嘉定区政府为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基地的行政管理,并根据上海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下拨的经费数额,从政府财政中同等配套下拨教学经费;教学基地以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主体,接受上级部门的行政管理和教学管理,实施公共卫生的相关教学任务,完成相应职能;下属公共卫生教学分基地由乡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相关社区卫生服务站组成,接受基地管理,完成各项教学任务。

4.2 教学管理体系结构

4.2.1 教学委员会

教学工作委员会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嘉定区政府、教学基地的专家组成,是对上海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教学基地工作和管理进行指导、评议和决策的组织机构。

4.2.2 教学基地

教学基地设主任和副主任,由嘉定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领导担任基地主任,上海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教学副校长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分别担任基地副主任。负责制定上级指定的教学计划,并调配资源进行公共卫生实践教学的实施。

教学管理办公室组织制定和实施学期教学工作计划、检查督促各专业教学计划的执行;负责教师的业务考核,业务培训计划;负责每学期开课计划的审查,制订课程表、考核日程表,负责教室的管理和调度,编排教学日历;组织教学质量评估和教学经验交流活动,研究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负责查处教学质量事故。

各专业教研室有慢病、防疫消毒、性病结核、病媒寄防、健康教育、免疫规划、环境疾病防治、学校卫生、微检和理化10个教研室,各教研室设主任1名,教学干事1名,负责具体的教学管理工作,纵向教学管理延伸到教学分基地的专业条线。

4.2.3 教学分基地

教学分基地由乡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担任分基地主任,基地的教学分管主任担任分基地副主任,下设教学办公室,该办公室主任和教学干事负责执行基地下发的教学工作任务,在基地专业教研室的指导下,督促相关执行人员完成教学任务。

5 教学基地建设的资源优化和利用

公共卫生教学基地的建设中,多元的资源配置和优化是基础性力量。

5.1 多元资源的来源

在公共卫生教学基地建设过程中,资源有来自于上海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的教学管理体系的管理资源,包括乡村医生的培养、教学计划、教材、师资、学生、教学经费等;来自地方政府的行政管理资源,包括行政管理体制、财政经费等;来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区域公共卫生管理资源,包括预防医学业务研究、指导、国家实验室检测等;来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管理资源,包括家庭医生制度实践、社区公共卫生专业人力资源、社区基层行政管理等。这些资源都具有独立和稀缺的属性。

经过在教学基地建设的平台管理,把这些资源通过公共卫生实践教学并带动区域公共卫生发展的机制把有限的资源合理分配到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中,以实现资源的最佳利用,即用最少的资源耗费,获取最佳的乡村医生培养和社区公共卫生发展的效益。

5.2 优化资源配置

5.2.1 医学高校与地方政府对公共卫生教学基地建设的共识

上海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和嘉定区政府签订公共卫生教学基地共同建设协议,建立合作框架,共同管理和投入建设经费,依托上海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的先进办学理念和雄厚的师资力量,把教学基地建设成具有上海特色的公共卫生人才培训和带教的基地,逐步向社区基层进行辐射,紧密配合医改,带动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人才的培养,促进区域的各项公共卫生工作的全面开展,做到市郊一流,上海一流,乃至全国一流。

5.2.2 公共卫生专业机构和社区公共卫生服务资源在教学基地框架中的整合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作为区域性的公共卫生机构,拥有资源主要包括国家实验室检测技术和能力,疾病预防与控制技术和能力,环境卫生监测检验与评价技术和能力,卫生防病信息管理技术和能力,健康教育与促进技术和能力、预防医学应用研究,指导与服务能力。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乡镇社区的公共卫生服务机构,拥有为社区、家庭和居民服务提供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的预防、保健、诊治、管理、院前急救、妇幼保健、理疗康复、老年保健、临终关怀、健康教育咨询的技术和能力。

以上区域公共卫生机构均具备区域内的公共卫生相关资源协调功能,向上,依靠上级政府、上级公共卫生机构和医疗机构协调资源;向下协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资源;并且具备区域内横向协调和整合资源的能力。公共卫生相关资源得到了教学体系的规范和整合,使得公共卫生的实践教学在教学目标的规范下取得在内容、方法、技术理念等方面的规范,在带教医学生进行预防医学实践的同时,带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发展。

5.2.3 教学基地建设与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共赢

项目建设基地以项目为载体,确保对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发展的强力支撑。这些项目主要包括1+N导师制、农村社区乳腺保健推广、企业职业卫生服务体系调查、农村社区糖调节受损状况与干预、农村社区职业卫生调查、农村社区健康教育方法研究、农村社区手足口病综合防控模式探索、农村社区心脑血管疾病趋势分析、社区公共场所重要病媒生物与病原体关系研究、农村中小学病媒生物健康教育模式等系列项目。

人才培养 在公共卫生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专业素质、教学能力直接影响着医学人才的培养质量[7]。为了探索一条有效培养教师的途径,教学基地制定了《教学基地教师选拔、培养、考核暂行办法》,鼓励公共卫生专业人员参与部分课程教学,在教中学,在学中教;安排合格教师作为毕业论文指导老师;选派符合要求的人员参加上海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的卫生法学、预防医学等公共卫生学科的课程教学。

1+N导师制 由一名导师带教多名专业人员,以项目为抓手,从项目开展、科研指导、成果结题,实行一体化、全程捆绑式教学。教学基地管理层对实施导师制的团队进行全程管理和督导。目前,导师制团队由六名导师和十八名学员组成,一共有六个团队,分别是公共卫生管理、社区健康教育、社区慢病、社区职业卫生、社区病媒生物和社区传染病控制,目前已经完成1年的带教,公开二十余篇。

学科建设 根据嘉定区的区域和卫生资源特点,对社区基层的病媒生物学科作为三年发展的重点学科,将其分为两个层次:学科带头人、研究方向、发展规划、资金投入为第一层次,而学术梯队、人才培养、科技开发、学术交流为第二层次。从整体上构成了一个公共卫生教学基地的学科建设的基本结构体系,由此决定了学科的建设规模、发展实力和影响力。

社区卫生发展 在农村型社区,建设了华亭教学分基地;在产业型社区,建设了安亭教学分基地;以及选择较规范的农村中小学作为学校型社区进行项目实施与建设,取得教学与卫生服务的双重示范引领作用。

6 公共卫生教学基地建设展望

由上海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嘉定区政府、嘉定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多类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同投入和协调资源,经过一年的实践,已经初见成效。今后将就各个不同类型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核心来建设具有专业细分特色的,紧密结合区域社会特点的公共卫生教学分基地,形成在各种不同社区环境、不同人群相适应的公共卫生人才培养和具有特色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以社区为导向的预防医学教育体系建设将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8]。

嘉定在全国率先开展助理全科医师规范化培养,与乡村医生培养相结合,推出“3+2”培养模式,让已有1年工作经历的年轻村医进入上海市确立的规范化全科医师培训,在公共卫生教学基地的平台上,经过“3+2”培训的“科班医生”走上“乡村医生”岗位,将使嘉定区149个农村卫生室的“乡村医生”彻底脱胎换骨,乡村医生队伍将由高学历、年轻化、专业化的“科班医生”所取代。展示了今后社区基层卫生人才培养的崭新模式。

上海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在培养实用型农村社区基层卫生人才上取得了宝贵的实践经验,所投入的资源将更优化,产生较高的培养效益,学生培养数量和质量逐年上升。在培养目标、教学计划、教材建设、师资培养等方面将有更高的飞跃。尤其是行业带教师资的柔性增加,拓宽了公共卫生实训教学领域的师资建设,是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预防医学教育教学改革必须加大力度[9]。

嘉定区政府在促进区域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中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在公共卫生教学基地的带动下,人才培养和社区卫生服务互为依托。纵向复合型公共卫生教学基地具有医学高校、区级公共卫生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站纵向复合联动的结构特征。公共卫生实践教学首先是教师与学生下沉到社区居民家庭,所以医学生经过这个平台训练后,在社会经历、心理历练、社区居民互动等方面都获得了全新的体验,获得了乡村医生的角色定位。在宏观上,表现为患者个体向社会群体转变,单纯医疗向六位一体转变,间断性的服务向全程的健康医疗服务转变,坐堂式服务向互动式转变,由此为进一步筑牢农村基层卫生网底提供了可行的实施模式。

参考文献

[1] 王文军, 张璟, 张春之. 构建预防医学紧密型教学基地的实践与探索[J].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10, 33(2): 151-152.

[2] 任光圆, 潘传德. 基于医学生全科医学教学质量提高的社区卫生服务实习基地建设[J]. 全科医学教育, 2007, 10(1): 18-19.

[3] 柴宗盛. 上海规模化推广家庭医生制 效果与最初设计不符[N]. 东方早报, 2012-07-31(3).

[4] 杨六成, 罗勤, 吴洁荣, 等. 社区预防医学教学基地的建设与思考[J]. 现代医院, 2008, 8(5): 130-131.

[5] 郭秀花, 王嵬, 郭爱民, 等. 预防医学专业现场实习基地建设研究与实践[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9, 23(1): 72-74.

[6] 唐小江, 赵娜, 邹飞. 职业卫生教学基地工作之管见[J]. 中国职业医学, 2007, 34(5): 441-442.

[7] 李树平, 段于峰, 邬贤斌, 等. 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临床教学基地师资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2001, 31(6): 824-825.

篇(7)

二、目标与任务

(一)内感染治理

院内感染控制工作,是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保证和具体体现,是防范医疗事故的重要途径,是以病人为中心、文明优质服务的重要内容。

1、成立院感控制机构,完善制度,狠抓落实。

2、加强院内感染知识宣教和培训,强化院内感染意识。

3、认真落实消毒隔离制度,严格无菌操作规程。

4、以“手术室、治疗室、换药室、产房”为突破口,抓好重点科室的治理。

5、规范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二)、医疗安全治理

随着人们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思维意识的转变,各地医疗纠纷频繁发生,医疗安全工作一直是每一个医院工作中的重中之重,防范医疗差错、杜绝医疗事故成为医院生存发展的根本。

1、成立以院长为首的医疗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急诊急救工作领导小组,充分发挥医疗安全领导小组的职能,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严格各项技术操作规程。

2、认真开展医疗安全知识宣教,深入学习岗位差错评定标准和卫生部颁发的《医疗事故处理办法》及《医疗文书书写规范》,严格落实差错事故登记上报制度。

3、及时完善各种医疗文书确实履行各项签字手续,抓好门诊观察病人、新入院病人、危重的病人治理。

4、坚持会诊制度,认真组织急危重病症及疑难杂症讨论,积极请上级医院专家到我院会诊。

5、手术病人要严格遵守手术规则,认真开展术前讨论,严禁超范围手术,非凡手术要要报请院方批准,以便给手术提供条件。

6、切实加强急危重病人的治理急危重病人病情急,症状重,随时可能出现危生命的症状和征象, 应严密观察和监测,随时出现随时处理,以便为拯救生命赢得时间,并及时做好抢救纪录。

7、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培养医务人员爱岗敬业、乐于奉献、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切实改善服务态度,努力同病人及其家属沟通思想,避免因服务不周而引起的医患纠纷。

(三)、医疗质量治理

医疗质量治理是针对医疗系统活动全过程进行的组织、计划、协调和控制,其目的是通过加强医疗治理从而提高全院的医疗技术水平,为广大患者服务。

1、建立健全质控职能,加大督导检查力度。组建质控办,进一步加强医疗质量控制工作,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要求质控办定期或不定期对各科室进行检查指导工作,定期召开例会,汇总检查结果,找出问题,及时整改。

2、不但完善质量控制体系,细化质量控制方案与质量考核标准,实行质量与效益挂钩的治理模式。

3、进一步加强医疗文书的规范化书写,努力提高医疗业务水平。

(1)、组织各科室医务人员认真学习门诊病历、住院病历、处方、辅助检查申请单及报告单的规范化书写,不断增强质量意识,切实提高医疗文书质量。

(2)、及时督导住院医师按时完成各种医疗文书、门诊登记、传染病登记、肠道门诊登记、发热病人登记。

(3)、切实注重病历内涵质量的提高,认真要求住院医师注重病历记录的逻辑性、病情诊断的科学性、疾病治疗的合理性、医患行为的真实性。

(4)、抓好住院病历的环节质量和终末质量控制,成立医院病案治理小组,搞好病案归档工作,积极开展优质病历评选活动。

(四)、护理质量治理

篇(8)

中医药根在农村、基础在基层。各地、各单位要充分认识到加强农村中医药工作是深化农村基层卫生改革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全面推进中医药“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工程建设的重要举措,是满足农村居民日益增长的多样化中医药服务的迫切需要。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经常研究农村中医药工作,并纳入卫生工作重要的议事日程,纳入对基层医疗单位年度目标考核内容之一,从经费、政策、措施等方面向农村中医药工作倾斜;县(市、区)中医院都要成立中医基层指导科,加强对乡(镇)、村(社区)医疗机构的中医药工作业务指导,全面推进我市中医药“三进”工程建设,进一步繁荣农村中医药事业。

二、健全机构,努力提高农村医疗机构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

1.加快完善乡镇卫生院中医科、中药房设置。各地要认真贯彻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订的《乡镇卫生院中医科基本标准》设置要求,加快完善乡镇卫生院中医科建设,要求各乡镇,特别是建制镇乡镇卫生院都要设置中医科、中药房,配备一定数量的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基本中医药诊疗器具和必需的中药材,能够及时提供中医药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有条件的乡镇卫生院,特别是中心卫生院要加强中医药特色专科建设。市卫生局将开展“市农村中医药特色专科”创建单位申评工作,并委托市中医药学会中药学组开展“合格中药房”建设,拟定工作计划、建设标准,开展考核验收等工作。

2.加强村卫生室中医药业务建设。各地要认真贯彻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发改委制定的《村卫生室建设指导意见》精神,有条件的村卫生室要配置好一定的中医诊疗设备,至少包括电针仪、TDP神灯和中医治疗包(箱),配备国家基本药物目录规定品种在内的中成药和中药饮片。

3.鼓励多形式举办各类农村基层中医医疗机构。各地要认真贯彻《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实施意见》(浙政办发〔2011〕69号)文件精神,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在农村、在基层举办各类中医医疗机构,并在医保定点、科研立项、职称评审、继续教育等方面与公立中医医疗机构享有同等待遇,营造各类中医医疗机构平等参与竞争医疗市场的良好环境。

三、实施农村中医药“人才强业”工程,巩固提高农村中医药人才队伍素质

1.各县(市、区)要根据各地农村中医药人才需求和结构特点,探索农村中医药人才培养的多种模式,制订相应的优惠鼓励政策,加强对农村中医药人才的培养力度,积极培养一批留得住、用得上的农村中医药业务骨干;认真实施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岗位培训,争取到2015年,全市全科医师和乡村医生的中医药知识培训率达到100%。

2.按照《省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机构设置和编制标准实施意见》的要求,配足配好农村中医药人员,获得全国、省级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市、区)称号的地区,要求各个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治以上中医师不得少于2名。

3.探索有条件的乡镇(中心)卫生院开设名中医工作室,加强省、市、县名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各级名老中医每3年应带教2~3名青年中医药人员,其中1名以上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的人员。

四、利用有效载体,切实加强中医药“三进”工程建设

1.加强农村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创建工作。一是要巩固椒江、黄岩、温岭、临海国家级、省级农村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创建成果,并认真抓好椒江区全国农村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期满复核工作,抓好玉环县创建省级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建设;二是进一步推进城乡社区中医药工作,争取获得全国农村中医药工作先进区的椒江、黄岩创建省级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同时,于今年6~7月对去年开展创建的19家中医药参与社区卫生服务市级示范单位进行考核验收。

2.加强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示范基地建设。根据《关于印发省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示范基地建设与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浙中医药〔2011〕36号)文件精神,切实抓好玉环县中医院,市中医院省级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示范基地的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应用工作,争取天台县中医院、仙居县中医院列入国家2012年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能力建设项目单位。

3.积极开展中医药科普知识进家庭活动。要进一步加强中医药科普知识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工作,促进中医药文化的传播和普及,各地、各单位要结合实际,积极开展“中医药知识科普宣传周”活动,要求做到“五个一”:即了解一位中医古代名家,会说一句中医名言,熟悉一种养生保健中药,教会一个养生保健动作,推荐一种养生保健膳食。

五、坚守农村阵地,积极传播中医药文化知识

篇(9)

第三,推动“四个转变”。要着力推动全市共青团工作“由以活动建设为主,向创造良好环境、推动青少年健康成长转变;由以提供活动性的公共物品为主,向以提供政策性、项目性、路径式的公共物品转变;由以团组织覆盖为主,向以综合性的青年社团建设、吸纳全社会全面参与的多元化覆盖转变;由以组织动员为主,向以组织动员与社会动员并重转变”。

第四,体现“六个思路”。分别是“以转变服务与覆盖方式为重点,加快组织结构的优化升级;以分类引导为目标,加快推进城乡青年工作的整体化发展;以提升形象为目标,加强共青团组织的凝聚力建设;以主体功能阵地建设为目标,加强综合服务载体平台的建设;以‘科学发展,先行先试’为目标,不断深化重点领域及关键环节的创新发展;以建设学习型组织为目标,不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第五,突出“十项工作”。

1、继续把团建创新作为重点抓好,尤其重视分类引导、创新试点的深化,加强经验总结和理论提升,推动探索成果的实践转化。

2、把抓基层、打基础、培养基本工作力量的“三基”工作持续抓好,尤其是要加强对村剧团干部的轮训与培养。

3、重视共青团的工作力量在自主创新领域中的载体打造与项目推进,以青年创新领军人物选树和青年技术人才培养为抓手,组织青年开展各类技能培训、岗位竞赛、技术比武等活动。

4、加强共青团的工作空间拓展与关键环节突破,把驻外团工委、在校大学生协会、行业协会、学生社团、非公组织等作为团建重点,尤其是做好驻外团工委和非公土建量化指标的突破。

5、进一步加强青年就业创业工作,将见习基地的质量建设与创业扶持的体系建设作为重点,切实服务青年职业成长。

6、加强青年普遍性利益诉求的信息获取、调查研究和表达路径建设,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与共青团面对面、走进青年、青年聚议厅、网友见面会等为载体,狠抓话语平台、政策路径、权益发展三项工作,重点做好《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贯彻落实检查。

7、重视媒体整合与宣传,尤其是网络媒体在加强青年归属感、提升组织影响力和体现组织存在等方面的作用,不断提升共青团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战斗力。

8、加强全团作风建设,打造学习型、务实型、创新型工作队伍。

篇(10)

(一)进一步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规范了医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满足人民群众的医疗保健需求,我们起草制定了《医疗质量管理的实施方案》;《关于开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其配套文件学习活动的通知》。转发了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的通知,组织全院医务人员学习了《湖北省医疗机构病案书写规范》,明确了今年医疗质量的目标,措施和业务指标,规范了广大业务人员的医疗行为,教育大家学法,懂法,用法,守法,依法保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为全院的安全医疗奠定了基础。

(二)加大临床医疗质量的检查力度,争创一流的保健院。为更好的落实临床医疗管理制度,全面提高我院医疗保健的服务水平,在彭院长的带领下,多次召开各科主任会议,布置临床工作,就我院医疗保健工作的发展广泛征求意见;为进一步抓好落实,院领导和其他业务主管部门,深入各科室,就业务学习,病历书写,疑难病历讨论,差错登记等方面进行认真细致的检查。督导各科室严格按保健院的各项制度办事,查漏补缺,通过检查,使许多临床易于疏忽的问题得到顺利解决。为进一步加强医疗安全,定时召开各临床科室医疗安全会议,就各科室出现的差错及存在的医疗安全隐患加以讨论,商量下一步的工作及如何防范,为临床安全医疗提供了较可靠保证。

(三)加强人才培养和临床教学工作,为进一步提高医疗质量,加速人才培养,让年轻一代脱颖而出,院领导在经济紧张的情况下,派出了张红翠等同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同时派出了10余人次参加各类学术活动,为医院引进新技术,新方法和新经验。回来后要求他们上交个人工作总结,并写出今后如何开展个人工作计划,提高了相关学科的学术水平,为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达到了预期目的。

(四)业务培训:

一是加强业务学习,狠抓“三基三严”,努力提高业务水平。为进一步提高我院医疗医技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平,提高我院的知名度,全年共安排讲座20个课题,授课50个学时,授课内容多是各学科的前沿问题,内容新颖,引发了同志们的学习兴趣,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对20年以下的医疗医技人员每半年考试一次,对与高,中,初级人员每年考试一次,考试内容既有临床基础的东西,又有各学科的新进展。通过考试,切实考察了各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今年在省级以上杂志上4篇。

二是“非典”知识的培训:四月二十二号召开全院职工大会,按照长卫字[2003]28号文件的要求。对“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知识进行了全员培训和工作安排。二是对门诊各临床医务人员进行了《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医院感染控制指导原则》的培训。三是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了“非典”诊断标准、疫情消毒、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条例、医务人员防护的培训。

三是“三基”培训:年初各科室均制定了“三基”学习培训计划,全院申报了三个医学继续教育项目(由于非典的原因部分尚未落实)。二是对新上岗的医护人员进行了岗前培训。三是接受了乡镇卫生院两名妇幼保健人员的进修培训。四是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了《湖北省病历书写规范》的培训。

四是成立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对本院药品不良反应进行了严密的监测保证了病人的用药安全。

五是组织全院职工学习了《湖北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基本药物目录》严格把握全院医疗质量关,各科室严格按各项操作技术常规办事。今年上半年住院病历甲级病案率97%;门诊处方合格率98%以上;门诊病案书写率100%;出入院诊断符合率98.5%;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96%;孕产妇死亡率为0;围产儿、新生儿死亡率比去年同期下降;医疗事故、医疗纠纷发生率为0。

(五)、设立了发热门诊预诊分诊台,防止了病人之间的交叉感染;加强了急诊室设置的建设,提高了本院的应急能力。

(六)、全院医务人员发扬了创一甲的精神,保持了创一甲时的水平,特别是在抗“非典”期间,在人手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全院医务人员兢兢业业、克难奋进,确保了医院的正常工作秩序。

(七).全院医务人员努力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做好医务科工作计划,使来本院就诊病人的抱着希望而来,带着满意而归,全院医务人员以方便病人为己任,想病人所想,急病人所急,千方百计使病人方便,通过全院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使本院在全县卫生系统享有了一定的声誉。

(八)、本院实行首诊医师负责制,没有推诿病人的事情发生,特别是在抢救病人时,全院医务人员团结协作,各自认真履行职责,使每一个病人都得到最好的治疗,全院没有因抢救病人不到位而发生医疗纠纷。

二、存在问题

1、医务科人手少,医务科作为医院的职能科室,既对内又对外,工作千头万绪,常常不是我要干什么事,多半是要你干什么事,没有时间静下心来从长远战略的高度处理日常工作。

2、需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造就一批真正的学科带头人,同时要加强后备力量的培养,目前医院的苗子不太多,再加上科室实行目标责任制,在外出学习,进修方面投入不如以前,这点应引起高度关注。

篇(11)

随着农村和城市社区医疗卫生事业的迅速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高学历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基本都留在了大中城市及县级以上医疗机构,极少到基层就业,造成了常德市近十年来农村和社区卫生人力资源缺口达50%以上。

为满足常德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也为了对临床医学专业培养目标合理定位,湖南常德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成立了由专业教师、临床专家组成的临床医学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通过走访乡镇(村)卫生院(室)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进行市场调研、基层医务人员访谈、毕业生跟踪调查,将高职临床医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在基层医疗机构从事医疗、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等工作的专业能力,能够进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等基本医疗服务、危重病人现场救治及转诊等综合技能型医学人才。

培养规格:①专业能力目标:能全面、系统、正确地采集病史;系统、规范地进行体格及精神检查;规范书写病历;具备较强的临床思维及表达能力;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诊断、处理及预防能力;急诊重症的初步处理能力;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能力。社会能力目标: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医德医风、具备爱伤意识,尊重关爱就诊者;具备团队协作能力和计划组织协调能力;具备良好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方法能力目标:具有临床思维能力、自我学习能力,合理制定工作计划的能力,具备查阅资料、文献获取信息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②主要就业岗位: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全科医生。

二、剖析职业岗位,提炼典型工作任务

典型工作任务(即典型职业工作任务)就是用完整的、有代表性的职业行动和反映本质工作关系描述的具体的职业工作。据此,我院临床医学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深入常德市辖区内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村)卫生院(室)等50多家医疗卫生机构,在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对基层医疗机构全科医师工作岗位进行岗位工作任务剖析,从而提炼出相应的典型工作任务。

基层医疗机构全科医师的工作任务包含:开展农村和城市社区医疗,计划生育,预防,保健,康复及健康教育等。提炼成基层医疗机构全科医师的典型工作任务即为:开展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能正确进行产科处理,诊断和及时处理危急重症,并适时转诊;具备诊治常见传染病和对常见中毒实施抢救的能力,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医疗救治服务,并适时转诊;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与咨询指导,发放避孕药具等;社区卫生诊断,传染病疫情报告和监测,预防接种,结核病、艾滋病等重大传染病预防,常见传染病防治,地方病、寄生虫病防治,健康档案管理,爱国卫生指导等;妇女保健,儿童保健,老年保健等;残疾康复,疾病恢复期康复,家庭和社区康复训练指导等;卫生知识普及,个体和群体的健康管理,重点人群与重点场所健康教育,宣传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等,如表1。

与传统高等医学教育比较,以上典型工作任务的提炼,侧重实践技能与理论知识的整合,且明确针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每一个工作过程环节来制订,注重了实用性,更适合高职临床医学专业层次,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基于岗位任务,构建课程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