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英语口语学习心得大全11篇

时间:2022-12-16 09:19:48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英语口语学习心得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英语口语学习心得

篇(1)

心理素质中的自信与自卑对英语口语的学习有着重大影响,自信如同一盏希望之灯,照亮了前行的道路,无论在这条道路上遇到多大困难,有了自信就有了挑战困难的勇气。而自卑则让你退却,让你产生畏惧和逃避心理,看不到未来的光明。多年来,学生口语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一直是个焦点,“哑巴英语”的现象普遍存在于大学校园。经过分析我们得知:阻碍学生参与口语训练和提高原因是多方面的,自卑与胆怯就是其中一个方面。

一 自卑和自信对英语口语学习的影响

1.自卑

自卑是不信任自己的能力因而用失败衡量自己及未来的一种心理体验,它源于心理上消极的自我暗示。自卑是对自己的消极认为和评判,是自我贬低、妄自菲薄,对自己的能力估计过低,看不到自己的长处和优势,总认为自己不能或不会。自卑者常常为自己的不行动找合理的理由。他们过多注意到自己的缺点,过分地害怕失败,容易焦虑且产生自我怀疑和消极期望,并形成恶性循环。

所以,要超越自卑,就不应拿别人的标准来衡量自己,因为你不是那个人,也永远无法用那个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只有在自己身上发现不同性,相信自己有其独特性,才可以找到内心的安全感,才可以实现自我。那么如何克服自卑心理呢?

第一,要有意识地选择与性格开朗、乐观、热情、善良、尊重和关心别人的人进行交往。在交往过程中,你的注意力会被他人所吸引,会感受到他人的喜怒哀乐,跳出封闭的心理活动的小圈子,心情也会变得开朗起来,同时在交往中,能多方位地认识他人和自己,通过有意识的比较,可以正确认识自己,调整自我评价,提高自信心。

第二,不断提高对自我的评价,对自己作全面正确的分析,多发现自己的长处,多总结成功的经历,并且不断进行自我暗示,自我激励:“我一定会成功的”、“人家能做的,我也能做到,也不比他们差”等等,经过一段时间地锻炼,自卑心理会逐步克服。

第三,要想办法不断增加自己成功的体验,寻找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作为试点,努力获取成功。如果第一次行动成功,自信心将会倍增,如此坚持下去,获取一次次的成功,随着成功体验的积累,你的自卑心理就会被自信所驱逐。

2.胆怯

自卑和胆怯的人缺乏学好英语口语的信心,他们常带着恐慌的心态上课,无法集中精力,容易走神,从而妨碍了学习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克服这种心理障碍呢?补偿心理法是一种很有效的克服胆怯心理的方法。补偿心理是一种心理适应机制,即一个人在适应社会的过程中总会有这样那样的偏差,人往往从心理方面寻找出路,寻求得到补偿。一个人自卑感越强,寻找心理补偿的愿望也就越强烈。为了补偿自身的生理缺陷,所以发展自己的特长、优势,很多的成功人士,如耳聋的贝多芬、身瘫的张海迪,他们都是克服了自身的缺陷,从而超越自卑,走向成功。

心理补偿就是要处理好失败的情绪,对于失败要正确面对。人们的发展离不开成功,同样也离不开失败,但是面对失败我们要做到:用“局部成功”来激励自己找到自信,同时“自我解嘲”、“自我调侃”,释放负面情绪,达到成功。要让自己不成为一个“经常的失败者”,就要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发挥个人的优势,战胜自卑、超越自卑,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成功一定会离你越来越近,最终你将突破自我,掌握一口流利的英语。

二 自信对英语口语学习的影响

成功学告诉人们,成功是有公式的:成功=想法+信心。胜利始于个人求胜的意志和信心。自信是个体对自己的积极感受,是一种对自己的认可、肯定、接受和支持的情绪或感觉。自信是一种心态,是对自己能力、非能力和潜能力的信任。自己能做的事就相信自己一定行,勇于将自己的能力体现出来,该出风头就出风头,不畏人言。这种自信是保证将自己的能力充分发挥的前提。

自信者常常会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在成功和表扬中,他们的成就感就会不断地增强,自信心也随之不断地提高,因此他们会更加积极地参与英语口语练习。自信心强的人英语学得更好些,他们在陌生的场合下敢于大胆讲外语,不怕出错。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智力上的成就依赖于性格上的伟大。”有了错感到难堪,常常焦虑不安对学外语有一定的阻碍作用。

自卑和自信属于内因,哲学上说内因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自卑与自信极大程度地决定了英语口语水平的高低。自信的力量是无比巨大的,拥有自信,并付诸行动就一定有希望把英语口语练好,反之,自卑只会使自己的英语口语水平总处于停滞的状态。

三 与心理素质相关的提高英语口语学习对策

1.要树立信心,克服心理障碍,熟练掌握日常用语

我们在刚开始接触外语时,不论其单词量多少,就已经具备了简单的交际能力。若仔细观察便发现,即使用母语交流,人们选用的词汇也是常见易懂的,少有生僻晦涩之语,因而在口语交流中树立信心是至关重要的。

2.培养学习英语口语的兴趣,尽可能多地参加外语课外活动

如学唱英文歌曲、看英文电影、参加英语角等,在英语角寻找同伴一起练习口语,不仅可以交流英语学习经验,开阔视野,提高英语学习的兴趣,而且还可以使你在别人面前表现得更自信。

3.良好的语言环境对口语的学习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能使学生不断地调整心态,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学会说英语。学习口语的目的就是为了与别人交流,所以英语口语中的几个要素重要次序为:流利——准确——恰当。在客观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应通过自己用英语来创造口语环境,如:用英文描述自己看到的景物,用英语口述自己正在做的事情。这是一种自己就可以练习口语的长久办法。另外,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的普及,网上英文聊天也是一种克服心理障碍提高英语口语的好方法。由于缺乏口语交际训练的机会,多数学生容易形成自我封闭的心态和自卑心理,缺乏自信心,导致在课堂上胆怯和焦虑。可见增加口语练习机会,增强自信心是解决学生心理障碍的有效途径。而网上聊天和真实语言环境相比具有匿名带来的平等性,开放的交际环境带来的自由性等,因此通过网上聊天对消除口语练习者的心理障碍,提高英语口语具有积极的意义。

4.克服自身不自信的方法

要克服自身的不自信,最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不断地说英语,不断地与他人交谈,不断地参与口语活动。可以通过做导游和美国人面对面交谈发现自己的不足,决心发奋练习口语;还可以组织一些学习好的学生做一些口译工作,提高他们的口语能力。

三 结束语

消除自卑心理,增强自信心,运用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将有助于学习者大大提高英语口语水平。因此,要让自己成为一个“不经常的失败者”,就要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发挥个人的优势,战胜自卑、超越自卑,达到成功。

参考文献

[1]贺桂兰.克服口语交际中的心理障碍[J].山西教育,2001(6)

[2]潭春虹.情商:决定个人命运的最关键因素[M]北京:海潮出版,2004.9

[3]沃建中、曹凌雁、郑正文.心理健康教育指导·自我篇[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11

篇(2)

引言

目前,我国高校英语口语教学现状是:在高考这根指挥棒的控制之下,中学英语教学围绕着繁琐的语法教学,听、说等基本技能培养几乎被抛到一边,教学方法停滞在填鸭式上,教学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处于从属位置。经过十几年寒窗苦读,学生掌握的只是一些支离破碎的语法点,只会做一些语法题以应付高考。虽然有些学生在高考中英语笔试成绩达到了一定的要求,但并不具备实际的语言应用能力,尤其是说的能力,“哑巴英语”的现象十分普遍。

因此,在高校英语教学中,尤其是口语教学中我们常常听到教师们这样抱怨:“某某学生作业、考试都不错,就是上课不喜欢发言。”我们也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有的学生笔试成绩好,口语却很糟;在口语课上,有的学生心里想的挺不错,一要口头表达,就抓耳弄腮,表达不完整;还有的学生自由会话时语言流畅,思维敏捷,可一到正式发言就吞吞吐吐,结结巴巴等等。诸如此类现象俯拾皆是,分析起来,除了“高考因素”外,很大程度上要归因于学生在口语学习中的心理障碍。

一心理障碍解析

语言教学离不开心理学的指导。心理学的基本观点是各教学法理论基础之一,也就是“学科交叉影响,互相渗透”(桂诗春,2000)。因此,要想真正让口语教学“活”起来,让学生“说”起来,我们应该要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解析学生在口语学习中的心理障碍。在口语学习过程中“源语(sourcelanguage)是否对学习者的母语具有一种心理干扰作用从而造成学习者在源语转换成目的语(targetlanguage)时,囿于源语的语法、语义结构,致使其产生目的语表达中的错误这一现象称之为‘逆抑制’或者借用林语堂(1988)心理障碍(psychologicaldifficulties)一词来称呼。”(姬玉珊,2000)

笔者就此基点做了一项研究调查,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口语教学中学生的心理障碍趋向。本项研究的调查对象为在校英语专业一年级学生((2004级),其中本科2个班,专科2个班;参加调查的学生总人数为209人,其中本科112人,专科97人,平均年龄19岁。

从上表可以看出,有112人次认为自己在口语课上“欲说无语”是因为存在焦虑心理,具有很大的心理压力;有100人次将自己在口语课上的“哑口无言”归因为害羞心理,他们害怕在大众场合“暴露”自己,害怕引起他人注意;有57人次认为自己害怕上口语课是因为自卑心理,他们主要认为自己英语基础差,没有表达自己的能力,更有甚者认为自己没这个天分;还有54人次认为自己在口语课上“反应迟钝”是因为定势心理,他们己经形成了汉语思维习惯,很难改变原有的定势心理。

〔一)焦虑心理

“外语学习中的焦虑主要指学习者用目标语(targetlanguage)进行表达时产生的恐惧或不安心理”(李炯英,2004)01986年Horwitz等人发表了《外语课堂焦虑》一文,设计了一个后来被广泛应用的外语课堂焦虑量表(ForeignLanguageClassroomAnxietyScale,简称FLCAS)。许多学者使用这一量表进行多次实验后都得出了几乎一致的结果:“焦虑与外语学习者的成绩呈负相关关系”(王银泉,万玉书,2001)。行为主义理论也认为学习者焦虑的典型表现就是外语回避行为。其最常见的方式就是学习者在课堂上对老师的提问避而不答,对其他的交际方式“不闻不问”。从表1即可看出,“焦虑是外语学习中最大的情感障碍”(Oxford,1999)。在口语课堂上,学生时常当众“表演”及“演说”,自然经常当众被人“观看”和评价,而无论是真实的,还是想象的,来自老师与同学的眼光和评价都会引发焦虑情绪。其直接反应就是心跳加快,手心出汗,大脑一片空白,进而说不出话。久而久之,学生害怕出错,害怕丢面子的焦虑程度越来越高,“回避行为”便时而有之了。

(二)害羞心理

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因素在人们的学习中发挥着80%的作用”(张庆宗,2004)。美国著名语言学家克拉申(1982)继承和发展了“情感过滤”学说。克拉申指出,语言学习者的动机,焦虑、害羞程度等情感因素,对语言输入到大脑中的语言习得器官起着阻碍或促进作用。如果学习者动机水平高,焦虑及害羞程度低,即他们的情感过滤程度低,那么他们的语言输入量就大,并且输入效果好。反之则不然。

“口语是一种由信息发出者和信息接收者所组成的双向语言交流活动,它要求口语学习者与他人共同合作完成”(张庆宗,2004)。并且,口语会话要求说话者完全“凸现”在听众面前,口语交际中的这种人群背景中“凸现”出来的特点,对学习者来说无疑是一种很大的心理压力和挑战。再者,对中国人而言,英语作为一种外来语言文化,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是陌生的,这又无形中影响了人们看待学习英语的态度。因此,在外语课尤其是口语课上,学生在讲英语时往往有一种谨慎、胆怯、害羞和保守的心态。性格内向的学生羞于在别人面前说英语;性格外向的学生又觉得说英语很别扭,怕招致别人的笑话,尤其怕别人取笑自己的错误。而表1的统计结果也充分证实了害羞心理在心理障碍中的“高姿态”,警示了教师在口语教学中千万不能忽视这一重要因素。

(三)自卑心理

Littlewood(1990:59)曾指出“外语学习焦虑不仅是学习环境本身造成的,而且也是学习者个体因素造成的”。在口语教学中,学生的这种焦虑已演变成另一种心理障碍一自卑。一般认为:自卑是一种因过多的自我否定而产生的自渐行秽的情绪体验。在表1中,自卑因素占17.56%这并不是一个可以忽视的比例!在口语教学过程中,往往遇到这一类学生:认为自己不具备外语学习的天赋,缺乏自信和对自我客观、公正的评价,整个学习过程是在一种压抑的心境下进行的。这种心境自然会阻碍外语学习,尤其是口语学习的进步,影响其学习的效率。

(四)定势心理

“定势是指心理活动的一种准备状态。这种准备状态有时有助于问题的解决,有时会妨碍问题的解决”(叶奕乾,1991)。英语句法结构严谨,句中各个成分都用适当的连接词连接表达起相互关系,较刻板而缺少弹性;汉语句法“简洁”,句子成分不一定用固定的连接词,结构形式灵活,富有弹性。由于这两种语言存在的差别,使得以汉语为母语的学生养成了一种汉语思维的习惯。而学英语、说英语,则意味着要改变原有的思维习惯,打破原有的思维定势,这不是在短时间内所能完成的。在笔者的调查中,有25.71%的学生认为在口语交际中比较注重语法,62.38%的学生认为自己“写”的能力比“说”的能力要强。这便说明由于新的英语思维习惯很难完全形成,受原有心理定势的影响,开口就是说“中式英语”。

二解决各类心理障碍的一些对策

“外语教学心理学是研究外语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与教师教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是外语教学方法学的教学心理学”(章兼中,1988)。外语教学过程有学生学和教师教的两个方面,是师生双方共同活动的过程,而教师教就是为了学生学。因此,口语教师应将外语教学心理学与口语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指导学生进行积极主动和有效的学习活动。笔者认为有如下对策:

(一)培养口语表达的兴趣

瑞士心理学家J.Piaget指出:“兴趣,实际_L,就是需要的延伸,它表现出对象与需要之间的关系,因为我们之所以对于一个对象发生兴趣,是由于它能满足我们的需要,’(叶奕乾,祝蓓里,1999)。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他还提出:“学生对其学科的兴趣和他在这一学科取得成就的大小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兴趣是学习的内驱力”(宋慕仪,2000)。在口语教学当中,若要克服学生的各种心理障碍,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其说英语的兴趣,如此才能提高教学水平,实现教学的要求。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_L好口语课的主要条件,因为“课堂教学中的群体心理气氛(或称心理气氛,psychologicalelimate)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学效果”(叶奕乾,祝蓓里,1999)。当然,兴趣源于学生自身,但作为整个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师在调动学生积极性,使他们对教学活动感兴趣方面的作用至关重要。轻轻松松且又乐在其中的说英语是很多人向往的一种境界。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借鉴一些平常娱乐消遣的形式。比如各种游戏,竞赛及戏剧表演等等活动形式。有趣的游戏可以寓教于乐,合理的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一种手段”(叶奕乾,祝蓓里,1999),而戏剧表演则是激活每一位学生说英语的“捷径”。

笔者在作表1时也做了以下调查:是否喜欢戏剧表演这种形式,是否用自己的语言或英语进行过表演。60.48%的学生表示非常喜欢戏剧表演的形式,56.69%的学生有过表演的经历。另人惊讶的是,许多学生的表演经历是在中学、小学甚至幼儿园。虽说是好多年的事了,可是他们还没忘记儿时的表演。为什么?因为那是当时的重要事情,有趣的事情,是成功的。成功对每个人来说都是重要的,趣味则是难忘的。所以说,通过表演戏剧等一系列“娱乐活动”,口语课上说英语就成一了活生生的趣味盎然的交际体验了,并且真正把学生在读和写中积累的英语知识解放出来了。

(二)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CarlR.Rogers,1902-1987)认为,“教学的实质和根本任务在于创建一个让学生感到安全、轻松、消除心理压力和负担的情境,让学生敢于和勇于自动发表见解、自由想象和创造”(葛玲芬,2004)。“所谓创造环境,就是调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拿出足够的时间,多接触外语,用有意识的学习行为来代替良好的语言环境中的下意识的习得行为”(赵忠德,2001)。这种教学理念对我国教育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尤其在口语教学中取得了良好效应。例如我国目前基础英语教学中的“愉快英语”、“轻松学习”理念,以及近年来较为流行的“疯狂英语”、“沛沛英语”等都强调教师创设和谐宽松的教育环境,使学生能主动积极参与教育过程。根据一定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可采取如下方法:

(2)转换教师角色

传统教与学的关系是一种分离的关系,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在口语教学中,大部分学生竟然感到不是上口语课,而是上听力课。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讲白看似传授知识的讲白,却更似一道分隔的界线,决定与控制整个教学活动的是教师,学生是被动的参与者。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在一种压抑的氛围中进行口语学习,心理障碍逐渐凸显。

“现代认知论的建构主义强调以学为中心,认为英语学习不仅是获得语言习惯,更是创造性的运用语言结构,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的学习”(KafaiandResnik,1996)。因此,在口语教学当中,应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课堂活动的参与者;教师则应退位于辅导者,促使学生与其共同负起教学的责任,锻炼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信,克服各种心理障碍。“一般来说,教师在课上讲的比例最多不应超过25,而学生应允许讲75%"(马俊明,易尔山,曹瑞珍,1981)。这一点在口语课堂上尤为重要。一位好的口语教师就如同一个交响乐队的指挥,他不是演奏者,而是指挥演奏的人。若能创造出一种“真实,易于接近和理解”(葛玲芬,2004)的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口语学习过程成为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的平等交流的话,那么便能“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排除课堂交际的心理障碍”(王丽萍,2004),使学生对英语口语学习有安全感,敢于真实的表现自己,充分展现自己的个性,创造性的发挥自己的潜能。

(2)实施小组教学

当班级被分为有三到五人组成的数个小组,而每个小组通过合作共同完成一项学习任务时,这种教学形式称之为叫组活动形式。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小组活动的优势尤其能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更能克服口语教学中所遇到的一系列心理障碍。根据笔者的调查统计,只有15.17%的学生喜欢在口语课上与老师“一对一”的交流,而喜欢小组活动形式的占了84.83%!这是因为,在小组活动中,学生的心理压力得到缓解,学生得以展现自我、表达自我和实现自我。下图能充分说明小组活动教学在克服学生口语学习心理障碍的功效。

从表2中可以看出,教师对学生进行等值口头交际,虽然有一定积极性的回答,但总体处于消极被动地位。学生心理压力大,很容易产生焦虑、害羞、自卑等心理障碍。而从表3中可以看出,在小组活动中,他们的交流对像不再是处于知识与能力优势的老师,而是与自己同样水准的同学,心态自然比较放松,英语也自然能“说”出口了。再者,学生的学习方式与行为、思想观念、得失成败在小组中交替影响、相互激励。“紧张、害怕是语言学习的大敌,成功体验的杀手,也是主动交际的最大障碍”(王丽萍,2004)。从二表可以得知,小组活动使其脱离了教师的直接监控,心理得以放松解脱,不再处于紧张、焦虑的情绪当中,避免了学生可能“出丑”的尴尬。心情轻松了,自然说的出了,语言的准确率、流利度也自然会明显提高。

(三)注意纠错策略,适当利用“错误流利法”

教室就是实验室。英语教室—每一个教室就是一个语言实验室。“教室是出错误的地方,是学习的地方”(马俊明,易尔山,曹瑞珍,1981)。而在口语教学中,教师往往是高度警惕地听着学生所用的每一个词句,一旦发现学生在语音、语调、语法上有什么差错,就马上打断纠正。据笔者调查,只有7.14%的学生能够接受这种见错就纠的方式。实际上,这种见错就纠,甚至打断学生的讲话来纠正,不仅打断了学生的思路,影响学生完整表达,而且长此以往,学生在口语交际中,会时刻考虑与担心自己的句子语法是否有错误,语言形式是否正确,语音语调是否标准。这不仅加剧了各种心理障碍的反作用,使学生渐渐失去了口语表达的愿望,还会导致整个口语教学无法正常有效的进行。因此,教师在口语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纠错策略,以不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不挫伤其积极性为原则,利用“错误流利法”,“一定要以信息为重,不要过多地去指出学生的语病”(杨庆萍,2001),采取鼓励、肯定的态度纠正其错误,消除学生怕犯错误而不敢开口的焦虑、害躁、自卑等心理障碍,使学生经常不断的获得成功的愉快的体验,增强口语表达的自信心和愿望,“逐渐由‘要我说’的被动状态达到‘我要说’的自觉状态”(张庆宗,2000)。

(四)运用多媒体教学

教师在口语教学中,可适当运用多种教具,如图画、投影、录音、录像等进行多媒体教学;同时,当运用幽默语来增强语言感染力。这些方法和手段对于克服学生在口语交际时的心理障碍,刺激多种感觉器官,提高学生学习口语的兴趣和语言表达能力等都有较好的效果。

(五)善于进行因材施教

篇(3)

随着国际交往日益频繁,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具备娴熟的英语交际能力已成为英语学习者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可是目前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却不尽如人意,在口语交际中暴露出语言准确性偏低;语言流利度不够;交际原则掌握不好(文秋芳,2001);欠缺跨文化知识等问题,仍不具备有效的英语交际能力。2004年1月3日教育部高教司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将大学英语教学目标改为“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还特别强调口语应主要采用基于计算机网络的教学模式。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推进,特别是最近计算机网络几乎已经在中国的大中小学普及,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外语课程的定位中计算机应该成为课程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外语教学的必备要素之一(陈坚林,2010:40)。教育部也相应地提出了“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英语教学模式”(教育部高教司,2007),亦即计算机不在还是处于辅助学生学习英语,而要进行扶正,走向前台,变成教师、学生、计算机(技术)及教学内容四要素之一(陈坚林,2010:73)。但是长期以来,大学英语都是大班授课,众多学生拥挤一堂,课堂学习以教师为中心,按部就班地进行“填鸭式”教学,学生们少有开口练习的机会。这样的教学形式肯定不能满足培养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进而培养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要求。本文探索切实可行的信息技术与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整合模式。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多媒体和网络通信技术)所提供的理想的学习环境,实现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彻底改变传统教学结构与教育本质,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培养21世纪所需的人才。

一、信息技术对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意义

1.多媒体、电脑、网络等信息技术手段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适应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的学习。以音频或音频+视频的形式出现的教学内容能够呈现逼真的交际场景,具有良好的视听效果,比传统的书本课文更加生动,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兴趣。

2.交际口语的跨文化性要求学生了解文化差异,信息技术环境下的信息传输特点给学生提供了直接与英语母语者交流的机会。登录论坛、同英语本族语者进行语音聊天,可以帮助学生更真切地感受文化差异。同时学生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支持,在自主性学习中,利用网络的可聚合性与手机结合学习,在公交车上、在上学途中,学生都可以拿出手机随时进行口语学习,进而灵活地选择学习的时间、地点、所学内容的长短、顺序、频度等。

3.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英语口语水平的评价一直是广大的英语教学者和研究者感到难以操作和实施的项目之一。因为传统的口语评价方式都要求教师与学生面对面进行交流,每次只能面对一个或少量几个学生,这种评价方式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所以难以实施。而信息技术则可以成为一个很好的教师和学生沟通的纽带,在口语水平评价的时候,教师可以先设置任务,学生单独或分组完成,并把完成任务的过程通过录音、录像设备记录,传到指定的播客空间。这样,教师就可以通过查看学生的播客实施远程评价。这种评价方式无疑会更加灵活,便于实施,而且会节省教师和学生双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二、信息技术支持的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实施

1.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改变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学习内容。传统的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内容往往比较单调死板,而且很多资料已经过时,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利用信息技术,我们不但能从网络中获得最近全球发生的新闻事件、最热门的话题、最流行的口语句型等学生感兴趣的材料作为口语教学内容了解,而且可以用多媒体设备将这些教学内容进行加工和整理,配上图片、音频、视频,进一步丰富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更加立体,既提高学生学习英语口语的兴趣,又创造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从视觉听觉等多个维度对学习者进行信息输入,从而提高口语学习的效果。同时我们还可以使用外语歌曲和外语电影为传统口语学习材料的补充,使学生在欣赏音乐和电影的时候潜移默化地了解西方文化和异域风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英语口语。

2.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改变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手段。传统的大学英语课堂往往是大班授课,过多的学生人数使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难以设计有效的教学方式,只能采取传统的面授方式:教师讲解,学生识记,然后学生自己练习。这样的教学方式留给学生练习的时间非常有限,而且缺少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口语教学效果肯定会受到制约,面对这样的状况,教师们也是有心无力。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的应用能够突破课堂教学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极大地扩大课堂教学的外延,很好地补充课堂教学的局限。借助网络和多媒体,学生能够和远在千里之外的人进行口语对话,把自己的观点写下来或录制成音频视频到网络,供所有人分享。而且,网络也能成为一个没有时间和空间限制的师生互动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教师和学生很好沟通,得到更个性化的辅导,而教师也得到有效的教学反馈。信息技术的发展必将带来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手段的革命性发展。

3.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革大学英语口语教学评价方式。传统的口语评价方式都要求教师与学生面对面交流,每次只能评价一个或几个学生,这种评价方式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因此难以实施。而且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最能反映学习者学习的进步和取得的成绩,但传统的口语教学评价方式是很难实现形成性评价的,因此不能最好地反映出教学效果。现代信息技术的进步可以使英语口语的评价突破时空的限制,变得更加方便可行,也能极大地提高教师和学生时间利用的效率。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教师可以通过网络视频博客口语考试的题目和要求,让学生按照要求完成考试,并将考试的过程通过录音或录像设备记录下来,然后上传到指定的网络播客空间,可以远程查看学生完成考试的情况,评定等级或分数,并进行批注,提出意见和建议。这样一种新型的评价方式完全颠覆了传统的口语评价方式,给老师和学生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不但提高了考试的效率,而且不影响考试的信度和效度。

三、结语

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给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带来了深刻的变革,这种变革也体现在教育方面。将信息技术的发展应用于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将会使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产生巨大变革,必将推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发展,更好地满足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目标,也能够培养出更多具有口语应用能力的学生,为我国的建设培养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陈坚林.计算机网络与外语课程的整合――一项基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0.

[2]黄荣怀.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理论与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篇(4)

前言

生活离不开交际,口语是交际的第一途径。尤其在世界正迈着全球化步伐的今天,人们之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提高口语教学已刻不容缓。那么如何提高口语教学水平,是我们当今教育界所要解决的一大问题。学生的情感因素对学习的重要影响已颇受教育界的关注,许多教育心理学家也已提出了“情感教育”这一名词。针对学生在口语学习中常出现的心理障碍及其影响,作为教师该如何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消除焦虑,提高自信,充分利用学生积极的情感因素来提高口语教学水平,是值得我们探讨的课题。

1.口语的重要性

人的一生都需与不同的人进行各式各样的交际。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传递人类信息的载体。所谓语言是用语而言,是有声语言,口语则是第一性。人们有一个普遍的观点:学习语言就跟说话有关。当一个人说某人英语不错时,人们自然联想到此人“说”得好。

随着中国的国际地位及国际影响不断升高,外资企业迅速增加,对外交流和贸易日益扩大。在日趋频繁的商贸活动中,交际显得更为重要,人们间的交流更为频繁。英语是世界通用的语言。因此,熟练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十分必要,尤其是在对外人才大量需求的中国,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不容忽视。

2.我国中学英语口语教学现状

随着我国九年义务教育新课改的推进,中学英语教学目的越来越强调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说明我国已经开始重视口语教学。然而,现实中口语教学状况却是不太理想。

通过调查发现,许多学校把口语教学当作教学的附庸,课堂的点缀,甚至从未正视过,它成了英语教学中可有可无的一项内容。在课堂上,只有基础知识、阅读、写作等。正如Scorel所指出的:“在中国,英语教学的中心似乎仍集中在语法上,它忽视了英语的交际和文化功能,成了针对考试内容的教学,惟独没有口语教学的一方天地。”许多班级仍未开展正常的口语教学;毕业班几乎没有安排口语教学时间,更不用说开展课外口语交际;少数开展了口语训练的班级也只是走走形式,时间只有课前五分钟。这样,中学生口语交际水平普遍偏低。学生中存在的“害怕开口”,“没话可说”的现象所占比重大,许多学生对待口语就像老鼠见了猫一样吓得发抖。对于口语的重要性大部分没意识到,很多学生头脑中没有“说”的概念。

3.影响因素分析

1)动机障碍

学习动机是激励和维持个体为着一定的目标而行动的内在动机。人的任何行为都是在目的的支配下而进行的。对于学生而言,明确的学习目的和动机是搞好学习的原动力。经访谈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都认为学习英语是一件迫不得已的事,学校、家长要求他们学,故不得不学。学习英语纯属被动,纯粹是为了考个好分数。他们对学习英语充满了盲目性,没有一个明确的目的。因此,在学习过程中稍遇困难就泄气,并产生畏难排斥的心理。据《文汇报》载(1993.11.9),上海市教育研究所对全市1480名初中生和1622名六年级学生进行调查测试和统计分析发现,学习困难的学生中有57%是属于动力型困难的学生。可见,无动机的学习会带来消极负面的影响,学习动机是口语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障碍。

2)心理障碍

心理障碍是学生学习英语口语最基本、最主观的问题,主观上的抗拒情绪不能解决,就算客观条件很好也难以学好口语。

①自卑胆怯是口语学习中需突破的首要防线

今年五月份在北京召开的“第四届中国英语教学国际研讨会”上,来自英国的Macmillam公司的Kathy Hower女士提出:“中国学生学习英语最大的障碍是自信心不足,不敢开口,总担心出错。” 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的学生普遍爱面子、腼腆、内向、保守,属内向型性格。此类学生常将个人感情的表露寓于相对复杂的心理活动,通过内心“默认”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心中意愿,交际意识不强。口语学习是对自己胆量、自信提出的一个大挑战。西方世界有人这样说:“世上有两样东西最令人害怕。一是原子弹;二是演讲,世上有97%的人害怕当众讲话。”口语学习中最难突破的就是自己,对一个自卑、胆怯、性格内向的人要想突破“开口关”更是难上加难。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许多学生基础薄弱,知识结构不完整,对自己信心不足;因为地方口音重,怕发音不准,被笑话;这些学生在口语交际中由于“爱面子”,自卑、胆怯,越是胆怯就越害怕开口,越怕开口就越自卑,形成“恶性循环”,长此以往,口语课堂难免变成“哑巴课堂”。

②Krashen研究表明,焦虑会阻碍二语习得发生

焦虑是指个体由于预期未达到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的威胁,使得其自尊心与自信心受挫,或使失败感或内疚感增加而形成得紧张不安带有恐惧感的情绪状态,这是最防碍语言学习的情感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害怕体验目标语文化,学生容易产生焦虑情绪。在与别人的竞争中,当发现自己不如别人时就会变得焦虑;因为学习能力弱,或学习方法不当,学习者在学习上花了很大力气却屡屡失败,一次次痛苦的经历会使他们失去信心;有的由于受亲朋好友的负面影响,被他们学习失败的阴影所笼罩,畏难怕受挫折的情绪占主导地位或担心老师、家长、同学的负面评价等等会而产生焦虑情绪[3];面对陌生或有一定难度的话题时,学习者也会出现焦虑情绪。在调查中发现28%的学生对陌生而复杂的话题显得紧张不安,心神不宁;37%的学生索性放弃思考,保持沉默,等待别人回答,采取的是逃避的方式。这正好印证了Horwitz的观点:高度焦虑会使学习者逃避学习任务。七十年代的许多研究证明,无论采用何种教学方法,焦虑对学生学习成效都有显著的影响。

③自我效能是对自己能力的判断,是信息或主体自我的把握与感受,是一种积极的自我信念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学校教育中,自我效能的开发程度与自身的发展水平成正比[4](P35)。自我效能低的学生在选择语言任务目标时缺乏足够的自信和勇气,畏首缩尾,在使用语言进行交际沟通时缺乏自信和主动性,甚至出现交际障碍,很容易放弃并对英语学科产生“习得性无助感”。在中学教学评价标准单一,语言环境刺激单调,师生关系融洽,学生自我调节能力差等的影响下,许多学生自我效能感过低,容易自我否定。

3)母语障碍

教学实践证明,外语学习者的语言障碍主要来自于母语干扰。我们接触外语多在七岁才开始的,早已经习惯了母语思维,加之周围英语环境尚未建立,缺乏适当的环境。受原有心理定势的影响,习惯于开口就是汉语,要不很多时候就是Chinglish(中国式英语),容易用汉语思维定式英语。或由于不熟悉英语的某些语法规则,往往依赖于母语,利用已知的母语去理解套用外国语言,当这种语言转移导致外语错误时,就出现母语干扰。英语属于印欧语系拉丁文字,而汉语属于汉藏语系形象文字。英汉两种语言的巨大区别是导致中国人学英语尤其是表达英语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

4)角色障碍

在传统的中学英语教学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学生是接受者。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在课堂上处于被动受支配的地位,缺乏口语训练的机会,教师在课堂上形成一种“压势”,从而产生“权威心理”“教师中心化”的倾向,出现师生不平等的角色障碍。在这种影响下,学生难以自如的发挥,口语会话也就难以顺畅进行。

4.纠正学生英语口语学习的策略

1)情感因素的重要性

情感虽然看不见、摸不着,却弥漫着整个教学空间,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并无时无刻不起着作用。它具有激智动力、调节感染和移情的功能[5](P6)。哈钦森和沃特斯(Hutchinson and Watars,1987)曾说:“学习尤其是语言学习是一种情感的经历,学习过程中学生情感方面的感受对学习的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6](P48)美国著名的语言学家Krashen曾指出:学习外语要集中解决两个问题,一是理解输入的问题;二是解除心理障碍因素。他认为情感因素起着对输入进行过滤的作用。这些情感因素包括学习态度和动机、自信心、焦虑感。动力大、自信强的人习得量多,焦虑程度低有利于语言习得。在学习过程中,尽量创造一种情感过滤低的环境,排除心理障碍,这是语言输入的前提和输出效果的保障[7]。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K.Rogers)提出的“非指导性”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就非常注重教学活动中学生情感、个性的发展。美国教育学家卢姆说:“一个带有积极情感学习课程的学生应比那些缺乏热情、乐趣和兴趣的学生或比那些对学习材料感到焦虑、恐惧的学生学得更轻松迅速。”由此看来积极的情感能够创造有利于学习的心理状态。学生的心理情感对学习效果有着重要影响。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积极健康的情感能有效强化人的智力活动,使学生精力充沛、斗志旺盛、思维敏捷深刻、想象丰富活跃、记忆力增强,学生的心理潜能得到高效发挥。反之,消极不健康的情感则会使智力活动受到抵制,降低效果。”[8](P56-57)

2)对策

①减少焦虑感

a.评价激励

教育学家卢姆说过:“没有评价就没有教育,教师需要不断评价、反馈、矫正,才能保证目标的达成。”凡是学生都必须经过考试。且长期以来,卷面成绩的高低一直是评价学生的标准。加上考试固有的选拔和淘汰功能,在客观上对学生造成相当大的压力,学习者往往因为担心考试不理想而产生焦虑,而焦虑又反过来影响着学习者测试中的正常发挥(Sarason 1984;Asia 1994)。因此,减少学生对考试的焦虑在教学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想办法提高学生的成就感,因为成就感能帮助一个人建立自信,增加自尊,克服焦虑。教师的评价就像一面镜子,影响着学生的自我评价。教师的肯定性评价,犹如给学生一颗“定心丸”。正如俗话所说:“教子十过,不如奖子一功。”教师应积极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哪怕是一点,却足以成为学生乐学的一种动力。此外还需要建立科学的多元评价体系,对测试方法本身做一些工作。评价一个人语言学习好坏的唯一标准是看他运用语言能力的高低[8](P60)。因此考试既要考知识又要考技能,既考读写又考听说。测试的形式应趋于多样化,做到口试与笔试并行。考试只是评价的手段之一,不能用考试来取代评价。教师要彻底改变把终结性考试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的做法,全方位测试学生的语言能力。同时教师在教学中做到“小环节,多台阶,多变化,多鼓励”,注意分层鼓励,让所有学生都有体验成功喜悦的机会。Omaggio Halley 认为,在课堂活动中,学生回答问题时,若教师的反应不是简单的是和否,也不是简单的对与错,那么学生产生焦虑的可能性会大大减少[10](P71)。

b.竞争激励

竞争是学习者的天性。Baily(1983)通过研究11个学生的日记发现,竞争的天性使学习者产生焦虑,学习者喜欢把自己和别人比较,发现自己比别人胜一筹时,便会对学习内容更感兴趣,克服意志就更强,争取信念也会更坚定,焦虑心理也会减少[11](P480)。中学生这个年龄阶段已有一定“功利欲”,一旦受到满足,他们就会更积极努力地追求更大的进步,表现自己的才能。教师要抓住这种心理,多开展一些有趣又有意义的竞争活动,如演讲、课本剧表演、新闻播诵、串故事等,并尽量扩大表扬的幅度,满足学生小小的“虚荣心”,以激发他们更积极向上的情绪。

c.鼓励冒险

焦虑程度高的学习者往往没有冒险精神,在课堂上瞻前顾后,不敢尝试,一次次丧失机会,焦虑感会更甚,实际上适度而明智的冒险对学习有益(Brown H.D.,2001)[12]。在学习冒险精神是很有必要的。一位新西兰的教师在浙江大学城市学院的一次演讲中提到英语学习的“3A”原则—Active,Adventurous,Assertive。一个敢于在学习中冒险的学生,会在不断尝试的成功中增强自信。作为教师要鼓励学生在口语练习中多尝试,不怕出错,遇到不会表达的借助其他方式。这样的“胆大脸皮厚”能提高语言尤其是口语水平。在不断的锻炼、尝试及不断的成功中形成“良性循环”,逐渐建立自信,减少焦虑。

②增强学生自信

a.巩固学生基础

一个学生的语言知识基础决定了他的英语尤其是口语水平。基础学习就犹如在建房时打地基,房子能否牢牢地矗立在地面,就看地基能否打牢。如果地基不牢固,房子将始终面临倒塌的危险,而且越高越容易倒。同样道理,一个学生没有牢固的基础知识,脑中没有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只有零散的知识片段,他甚至连组织一句完整的话的基础都没有,又叫他如何交际?基础是英语发展的平台,句法知识的欠缺会直接影响到口头交流的准确性,使学生无法正确的表达思想。所以,不管如何创新,如何发展,基础仍是基础,是重中之重。在学生扎实功底的基础上谈发展,谈提高才是现实可行的。

b.增加输入量

教师在上口语课时,经常会遇到学生不发言而“冷场”的场面,他们大多以为是学生害羞,缺乏自信,其实有时学生缺乏的是“材料储备”,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想出口成章,就得有足够的“存储”,“腹中空空”,哪来勇气开口?在语言习得中,输入是第一性,是为输出服务的。只有在大量输入前提下进行输出操练,才能增加开口的自信[13](71)。正如Krashen所说“教口语的最后途径或许是唯一途径,就是提供可输入”[14](P22)。听是输入的第一途径,是说的前提。老师要重视学生的听力输入,让学生多听,听多了,听顺了,也就听会了。阅读是材料输入的又一途径。在阅读过程中,学生获取了大量的知识,扩大了知识面,拓展了思维,积累了大量的口语素材。胸有成“竹”,便可可有话可说,自信满满。

c.创设“英语”环境

根据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理想的外语课堂应能向学生提供这样的环境: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直接利用目的语的场所,让学生“泡”在使用目的语的环境中,进行有意义的交际,并能激励学生参与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的交际活动。[15](张国扬、朱亚夫,1996:126)。在教学中,教师要尽量为学生创设一个纯英语的环境。课堂用英语教学,注意体现英语表达思维习惯;创设真实的口语交际环境,将英语训练扩展到课外,让学生时刻被英语包围着,看到的、听到的、讲出的都是英语,思考仍是英语。同时,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让学生真实体验生活英语交际。杰斯珀指出:“教好英语的首要条件是尽可能多地接触和使用外语。学外语就像游泳一样,学生必须泡在水中,而不是偶尔沾沾水;必须潜入水中,并感到得其所在[16](P310)。这样做后,才能像一个熟练的游泳者那样乐在其中。”教师可设计多种多样的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场景,调动学生生活感知,让学生不知不觉融入到“生活交际”中。因为“真实”所以“放松”,“可以犯错”的心理,会让他们“忘乎所以”争先恐后要表现自己。

③培养学生学习动机

在学生情感因素中,学习动机是决定成败的关键[17](P7)。良好的学习动机是实现一定学习目标的必要保证。

a.激发心理需求

人都有追求积极情绪的需求。一旦有所追求就会激发内心动力,产生巨大潜能。学习同样需要这种心理动力,教师要从学生的心理需求入手。要让学生明确学习外语是社会和个人成材的需要。通过教育、宣传或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当代社会应用外语的事例,观摩同声传译的新闻会等综合性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英语的重要性及学英语的乐趣,而产生学习英语的心理需求。

b.兴趣中激发学习动机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曾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认为:“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激发学习动机的最好的源泉。在教学中要将学生兴趣迁移到学习上来,让学生在“乐”中学习,在学习中“乐”。

首先,创设“问题情境”,将学习者引入到一种认知矛盾的状态,通过 “设疑”使学习者对学习的内容产生特殊的好奇心。好奇是兴趣产生的最原始的动力,在学生解疑过程中,会产生自我决定感,从而在兴趣与内在动机的推动下学习。

同时,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美国心理学家卡鲁尔(J.B.Carrol)提出的认知法认为:“在外语教学活动中应以学生为中心[18](P34)。”在教学中要转变教师的角色,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上教师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学生就往往会采用相应的学习方法,这直接影响着学习效果。为此,教师要重视“教法”到“学法”的转变。变化课堂活动方式,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多角度、多方位地设计课堂,或利用多媒体组织教学,使学习内容生动、直观、形象,多渠道刺激学生的各感官。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兴趣的源泉在于运用。”所以教师要创造机会鼓励学生参与语言实践。通过知识运用,使学生认识自我,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活动之中,提升兴趣。

再者,加强师生的感情交流。卢梭说:“只有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才能做一名真正的教师。” 感人心者莫先乎于情,学习是师生双边的活动和情感思想的交流,有什么样的师生关系则会有什么样的教学效果。教师要有与学生平等的意识,增进与学生的友谊,热情帮助他们解决困难,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提出建议,加强沟通交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青少年的心理特点表明,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亲师性”较强。如果学生喜欢这位老师,那么对于他所教的科目便会感兴趣,并分外重视。这就“亲其师,信其道”。如老师再适时加以引导,加强学习的趣味性,强调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等,则会引起学生的注意,起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引之以悟,导之以师”的作用。

加之,讲究授课艺术性。有人说:“教育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前苏联教育家马卡夫连柯曾说:“只有再学会用十五种到二十种声调说‘到这里来吧’的时候,只有再用脸色姿态和声音的运用上能做出二十种风格韵调的时候,我就变成一个真正有技巧的人了 [19](P64) ”。教师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他需要具备较强的课堂教学技巧性,使课堂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抑扬顿挫、快慢交替的语言语调,新颖多样的教学方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难度适中的课堂提问,优雅得体的教姿教态和鼓励的目光都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巩固兴趣,体现了教师的艺术技巧。

结语

总之,英语的口语教学是一门以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为目标,以现实生活为话题,以学生自主活动为途径的课程。语言学习者的情感因素对学习有极大的影响力。在口语课堂上,学生焦虑、自卑、胆怯、自我效能感低等都会产生许多负面影响。口语学习不是一个简单的“输入—吸收—输出”的过程,而是一个受学习者的认知能力和心理状态影响的复杂任务[20](王初明,2001:71)。在语言教学中,学生是主体中心,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是语言输入的提供者,情感是维持学习动力的助推器,出现障碍必然导致学习障碍[21](P12)。作为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对待口语教学;在课内充分考虑和调动学生内在的主动精神,循循善诱,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帮助学生摆脱焦虑、自卑、胆怯心理,提高自我效能感,减少情感过滤,消除情感障碍,激发学生主动表达和交流的欲望,使学生充分发挥和利用自己的学习潜能,提高口语能力,实现完美的英语口语交际。

参考文献

1.Dai Weidong,He Zhaoxiong.A new concise course on linguistic for students of English[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on press,2002.

2.文秋芳.英语学习策略论[M].上海:上海外语出版社.1996.

3.余文杏.英语教学中学生自我效能的培养[J].广东教育,第6期,2005.

4.王莉敏.利用高一英语新教材 实现情感目标[J].教学月刊,中学版,2004(6)上.

篇(5)

一.“信息沟”理论的概念

“信息沟”是指交际双方通过语言交流来完成信息上的交换,以使一方明了另一方的信息。它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进行交流的基础,一个个“信息沟”的交替出现才促使一个交际过程具有真实的意义。“信息沟”的存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人们对信息的渴求,因为在整个交流过程中“信息沟”是不可预测的,人们不知道其信息量有多大以及接下来所能涉及的信息领域,这些都极大的引起交流者的好奇心。因此,在英语口语教学中合理地运用“信息沟”理论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二.“信息沟”在英语口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1.促进学生对外语的运用能力

在现代英语教学逐步的发展过程中,“信息沟”理论也在慢慢地得到重视,Doughty和Pica(1986)指出“信息沟”能够促进真实交际的产生,进而推动对外语的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者一方面巩固了之前掌握的一系列语言知识,另一方面也提高了交际的能力以及应变的能力。

2.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口语教学的主要特点就是交流,在交流时教师要起到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在这样的课堂环境下,学生更容易产生预想不到的灵感,同时也更愿意表达自己的思想。“信息沟”一方面阻碍了学生获知信息的愿望,一方面也会使学生的交流形成一种主观上的发挥,在信息共享的过程中挖掘出学生的学习兴趣。

3.可以提高学生的主动性

由于学生的交际水平是参差不齐的,在交流时学生会很容易发现自身的不足,进而会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去进行相应地策略投资,为了解决“信息沟”存在的问题,学生会主动地获取他们想要得到的信息以达到信息间的相互平衡。

三.信息沟在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在整个课堂时间里教师大部分时间都在进行灌输式的知识传授,而即便存在学生的口语练习也都是操练式的,脱离真实的交际语境的,学生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下。为了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就应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让课堂成为他们的舞台,学生开口去表达才是培养交际能力的根本。

“信息沟”是人们进行交际的基础,由于它的不可预见性更使得对话者需要作出许多即兴的应答,所以设计信息沟更有助于学生习得第二语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制造信息沟,激发学生的兴趣,一步一步的引导学生发问,解释,阐述,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可急于求成,要循序渐进地展开。在英语教学中,信息沟的运用越来越受到教师们的青睐,基于信息沟应还原到生活当中的这个前提,教师可布置一些不拘于课堂之内的作业,让学生在课下时间去完成。另外,学生在交际过程中出现错误就是避免不了的事了,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先选择忽略学生的错误,因为学生在说的同时必定会存在紧张的状态,如果教师急于去纠正学生的错误,那么便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从而产生自卑感,这对口语教学是不利的。

信息沟的有效设置避免了课堂形式的机械与单调,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口语交际机会,教师应利用信息沟的这一特点,发挥创造思维,使课堂富有生机活力。

篇(6)

著名的英语教学专家WM.Rivers指出:“学生的需要不单是个人的,它们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的压力和政治需要。”随着改革开放形势发展,中外交往日益频繁,运用英语进行口头交际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因此,学生在中学毕业后,既要有扎实的语言基础知识,又要能用英语进行初步的交际能力,新教材的出版正是适应这一需要。在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针对新教材的特点,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何贯彻听说领先的教学思想,我在实际的教学中,主要有下列一些做法:

一、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教师必须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教无定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不拘一格,综合学生、教材、方法及自身的特点,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强化学生的自信,培养学生兴趣,唤醒学生潜能。教师要充分备课——备学生、备教材、备方法,要体现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创新性。在教学中要本着用爱心、热心、耐心、同情心,求新、求活的原则;不要因为学生讲的不好而大发雷霆,要多引导,多鼓励。教育的过程本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即生命体之间的信息交流,这信息不仅有知识的内容,更有情感的蕴意。我们经常会听说过这样的情况,学生由于喜欢某一位教师而努力学习他的课。这说明融洽的师生关系是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保证。正向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的那样:“创造良好的教学气氛,是保证有效进行教学的主要条件,而这种良好的教学气氛的创设又是以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基础或前提的”。

二、注重师生情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师生关系的好坏对学生学习情绪及学习兴趣影响极大,课堂教学中必须达成师生之间的双向理解,沟通师生情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人有自己的兴趣、能力、气质、性格等不同的个性特征。教师在教学中应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在进行课堂练习时,我能注意从大多数学生实际出发,根据难度,以适当的问题提问适当的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教师对他的重视;也使他们看到自己在学习上的进步,从而增添学好外语的自信心。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培养学生的进取精神,仔细地处理教学中的每个问题,保证学生始终有高涨的学习热情。在同学们进行口语训练时,出错是难免的。教师应该努力帮助学生克服“怕出错”的心理。在练习过程中,我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练习,大胆发言。对学生因口误而产生的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我从不轻易打断,等讲完后,再婉转地指出。如果一出错就纠正,就会极容易地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和积极性。而且随着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这些错误大都会逐渐克服。对学生在学习上所取得的每一个进步,我都及时地加以表扬、鼓励,使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就会促使他更加努力地去提高说的能力。

三、课文教学坚持听说领先

1、在听的基础上,培养说的能力。

学习开口说话的关键首先要听清楚,然后才能开口模仿;模仿准确了,就会有信心,也就会愿意继续去听、去说。再者,只有多听,才知道英语是怎样说的,知道重音、意群、连读、爆破等,才会减少汉语表达的影响。我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每教新的课文时,我首先让学生听两遍课文录音。第一遍重头至尾听;第二遍是一段一段听,每听一段,就让学生根据所听内容,利用课后练习所提供的问题,让学生用完整的句子来回答,这样既训练了听又训练了说。

2、课堂教学中,尽量用英语教英语。

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听力水平,有利于向学生提供大量说英语的示范,激发学生说的欲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尽可能地用英语组织教学,假如学生听不懂,我就借助其他一些实物,图片,简笔画来帮助学生理解。实在难以理解的,我情愿用中文翻译一遍,但也必须坚持用英文讲解,目的就是给学生增添一个锻炼听的机会。没有足够听的实践是不会开口说的。

3、重视朗读、背诵、复述。

新的课文教完以后,我要求学生背诵全部或部分。基础较差的学生,要求熟读课文。我认为朗读、背诵是训练学生说的能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它既有利于正确、熟练地掌握语音。巩固牢记词汇、句型等大量语言材料,也有利于培养语感,达到熟练运用语言。另外,在背诵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复述课文。复述课文可采用多种方法:例如(1)提供一些关键词,让学生复述。(2)运用一些问答题,让学生先回答,然后连句成篇。(3)也可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自由复述。

课堂教学是进行听说训练的重要途径,但是要使学生真正开口,单靠课堂上四十五分钟是不行的。因此,进行课外听说训练是必不可少的。我的做法是:

1、让学生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利用录音机、电视机来促进学生的听说训练,让学生跟着录音机听音、模仿;现在电视上英语栏目较多,可让学生在自己合适的时候收看。

2、组织英语第二课堂。在课后,把学生组织起来,就课上、课外一些感兴趣的话题用英语进行讨论。排演一些短剧、讲故事等。这些活动既培养了他们说的能力,也激发了他们学英语的兴趣。

3、平时,我还要求同学们之间试着用英语交流,锻炼说的能力。

总之,笔者认为口语教学应是学生积极参与,运用英语来实现目标、达成愿望、体验成功、感受快乐的有意义的交际活动过程。要想改变口语的教学现状,必须从变革旧的教学方法、建立新的教学策略入手,努力为学生创设活动情境,诱发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大力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教师在课堂上要活泼、风趣、幽默,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感染学生,自始至终吸引着学生。简明扼要的引入,语法教学的情景化,对话的交际化,要使学生在一种愉快、轻松的环境下学习。但同时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的语言能力,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创设参与课堂语言交际活动的机会,组织丰富多彩的适合学生语言水平和年龄特点的英语口语练习活动,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多鼓励,少批评,让学生开口、坦诚地表达自己,从而从各方面刺激,鼓励学生开口说英语,使口语课堂活跃起来,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目标。

参考文献:

篇(7)

中图分类号:g718.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0-0058-02

学生的学习状态决定了学习效果,有一句英语:education is not an end but a means to an end.只有通过有效的途径来帮助中职学生学习,才能达到预期目标。

一、中职学生容易出现的三个问题

问题一,一部分学生听和说的能力比较差,对英语学习比较排斥,加之缺乏系统的英语学习过程,接受新知识比较困难。解决方式为:

1.从学校的角度,扩大交流,增进了解,无疑是有好处的,尤其是交换学生,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或者是学校与学校之间的交流,能增进师生之间的互动与学习;从老师的角度,最常见的就是学生结成对子,一帮一互助,这种方式有很大的作用,但是对比较内向容易自卑的学生,这种方式可能不太适合。

2.从家长的角度,可以分为两种。第一,可以自己教,如果家长有这个时间和精力。第二,送孩子到外面补习。我特别想说一下第二种。学生的成长和家长的耐心教育密不可分;对于中学生的各种培训,主要是针对考试,比如升学考试、竞赛等,都是需要技巧加上大量的练习。中职的英语教学就是复习和巩固。曾经在网上看到有老师讲:为什么有很多老师针对不同学生都喜欢从新概念二讲呢?以它为中心,就很容易掌握学生对课本的掌握程度了。它可以作为承前启后的教材,在课堂上我也经常选用上面的文章作为泛读内容给学生使用,可以把它当故事讲,顺带复习语法和词汇。

问题二,学习缺乏动力,不愿多读、多写。万事开头难,有不少学生,am,is,are都分不清楚,难怪不想学了。在这里我要特别强调,强化知识点很重要,无论学生的情绪有多么抵触,该讲的语法还是要讲。耐心是老师必须具有的品格,针对中职学生尤其需要耐心。

问题三,缺乏针对不同学生的“万能”教学法。没有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也没有“万能”教学法,但是我们可以努力做到因材施教。因:根据;材:资质;施:施加;教:教育。指针对学习者的志趣、能力等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论语·为政》“子游问孝”、“子夏问孝”朱熹集注引宋程颐曰:“子游能养而或失于敬,子夏能直义而或少温润之色,各因其材之高下与其所失而告之,故不同也。”教师对于不同水平的学生应设计不同的发展蓝图,这样才能有意识地进行培养。

二、第二语言课堂教学

第二语言相对于其他教学活动更强调教师对学生的启发、调动、组织、引导作用。提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运用教学技巧使教学效果最优,是一名英语教师几乎每天都要面对的问题。句型训练西式化:领唱,合唱,点唱,独唱,针对初级阶段的学生很有效,在这里不得不提下语音教学的重要性,大部分初中阶段的英语教学主要放在应试上面,听和说的能力要求不高,在学校也很少开设针对性的听说课,所以听说练习对中职学生还是有很大吸引力的。课堂提问原则:简单清楚,让学生知道怎么回答;难易适度,不超出学生的语言能力范围;活泼有趣,不单调,不枯燥,有生气。从不少大型英语考试可以看出,中国式的教育很大程度上是要把学生难倒,学高为师嘛,但是针对中职学生的要求是让他们活学活用,能用是目标。如果能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这就是不错的开端。从头开始学,每节课加入适当的语音练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是有必要的,而且是必须的。

三、学英语从发音开始

首先介绍发音基础:发音器官,发音方法,发音部位。每一个音发出来,往往不仅仅是一种方法起作用,而是两种或更多种方法综合起来作用。决定一个音的基本性质的方法,可以称为基本方法,决定一个音的附属性质的方法可以称为伴随方法。基本方法是一个音发成的必要条件,伴随方法是其充足条件,两个方法不可或缺。

四、运用肢体语言

第一,让学生跟着指双唇、唇齿、齿间、舌尖、舌面、舌根等等。第二,示范摩擦音(f和v)、双唇音(清音p和着音b)、鼻音(mn和η)。根据这些示范就可

开始分别教读元音和辅音,中间穿插少量的比较和提问。有了元音和辅音的基础,就可以让学生翻到课本单词,我做示范,请学生一起来读。虽然不少学生不喜欢读,但是喜欢拼读,边拼边读,不懂还会问老师,这样就可以互动了。先把课本中的单词读准,听懂。要提醒学生注意语调(最重要的是声带的松紧度)和声调(对词义产生影响的音高变化)等,如:you are a student.you are a student?这两句话有不同的意义,不仅是因为句末标点符号不同,主要是句末的音调不同。这样的句子可以多示范给学生,他们会觉得学起来比较简单。

五、在schumann的文化适应模块(acculturation model)

schumann认为文化适应有两种模式:

1.学习者不但在社会活动方面与新的文化多接触,在心理上也是对新的语言充分开放的。

2.学习者接受新的文化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尤其在语言的适应性上表现得尤其突出,比如日本人很少握手,一般鞠躬。在日语中有敬语、谦语之类的,对长辈、晚辈、下属、上司都有不同的语言表示。所以要想学好一门语言,如果不能接受那种语言的文化,就会使得你的语言习得产生僵化。学习一门语言就是要运用自己已学的知识解决问题,适应社会需要,从对方的社会生活入手,让学生们学习西方国家与东方国家生活方式的不同,这样对一些外语表达方式理解起来便会容易很多。

参考文献:

篇(8)

心理效应是社会生活中较常见的心理现象和规律,是某种人物或事物的行为或作用引起其他人物或事物产生相应变化的因果反应[1]。在教学中灵活运用各种心理效应,有利于提高口语教学的效果。

一、“南风效应”与学习兴趣的培养

“南风效应”出自法国作家拉封丹的一则寓言: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看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先鼓足气力,刮起了铺天盖地的刺骨寒风,结果非但没有把行人的大衣脱掉,反而使行人把大衣裹得更紧。轮到南风了,只见它不慌不忙,徐徐吹动柔柔春风,行人顿觉风和日丽,浑身上下暖意融融,不一会儿,便开始解开一个个纽扣,继而脱掉了大衣。最终的比赛结果自然不言而喻,南风出人意料地取得了胜利。在这个寓言故事中,北风和南风的目的都是要使行人脱掉大衣,但由于所采用的方式方法不一样,其结果也截然不同。因此,在口语教学中,要特别注意方式方法。

在口语教学中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一些学生在课堂上不愿开口,缺乏口语训练的兴趣和热情。“南风效应”对我们教学中的启发作用是,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操之过急,而是要特别注意方式方法。作为语文口语交际课,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开口练习说,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然而根据调查,中职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乡镇,初中阶段缺乏必需的口语交际训练。在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时,表情紧张、辞不达意、条理不清。同时,正处于16、17岁年龄段的她们自尊心强,害怕出错、出丑。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教师操之过急,采用一些过激手段,就会进一步增加学生的焦虑感,最终使之完全丧失了学习兴趣和信心。因此,在进行口语教学时,根据南风效应的有关理论,把握好学生的情感因素,进行科学的因势利导,能起到较好的效果。

1.卸下包袱,增强信心

学生不愿开口说,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对自己的口语水平没有充分的自信。因此,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甩掉心理上的包袱,告诉他们口语交际对求职应聘、未来职业的影响。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语言的重要性,语言对职业工作的影响,意识到进行口语交际训练的必要性和紧迫感。而要想练好口语,就一定不要怕丢脸。强烈的学习意识,有助于学生卸下包袱,增强信心。

2.民主和谐,充分肯定

在课堂上,教师要把学生看成与自己人格平等的人,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可以通过走下讲台步入学生中间来缩短师生间的身体距离。然后充分利用语言、眼神、手势、微笑等来创设一种亲切、和谐、融洽的教学气氛,努力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放松心情,积极参与口语训练。在进行训练的过程中,以鼓励肯定为主。当学生进行发言的时候,教师要适当走近学生,用鼓励的目光、欣赏的神情耐心地倾听,而不是一直威严地站在讲台上似听非听。学生在口语表达过程中出现了错误,也不要中途打断进行纠正,要等学生的全部发言结束后,先进行肯定性的评述,再和颜悦色地点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3.如沐南风,自觉参与

在进行口语交际训练的时候,少数学生由于性格内向、口语水平低下,不愿开口说话。对于这部分学生,不能强迫她们开口说话。而是通过分析她们的心理状态,估计她们所能达到的口语水平,提出适当的要求。并且通过同伴的示范作用,引领她们一步步地敢说、会说、说好。如果设计得当,一些平时比较沉默的学生也会踊跃参与,自觉地参加口语交际训练。

二、“登门槛”效应,逐步体验成功喜悦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弗雷德曼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他让助手去访问一些家庭主妇,请求被访者答应将一个小招牌挂在窗户上,她们答应了。过了半个月,实验者再次登门,要求将一个大招牌放在庭院里,这个牌子不仅大,而且很不美观。结果有55%的家庭主妇同意了。与此同时,派人又随机访问另一组家庭主妇,直接提出将不仅大而且很不美观的招牌放在庭院里,结果只有不足17%的家庭主妇同意。后来人们把这种心理现象称之为“登门槛”现象。[2]

“登门槛”现象告诉我们,要让他人接受一个很大的甚至是很难的要求时,最好先让他接受一个小要求,一旦他接受了这个小要求,他就比较容易接受更高的要求。

根据“登门槛”效应,教师制定目标时,一定要考虑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要分析不同层次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根据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的基础与表现,制定不同层次的、具体的目标,使学生经过努力能够达到,即“跳起够得着”,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因此,口语交际训练课的教学设计,应充分考虑学生语言表达水平的高低和个性差异较大的特点,采用分层教学法,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要求,以便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一旦实现了一个小目标,或者说迈过了一道“小小门槛”,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进行《劝说》的口语交际训练时,模拟了一个跟学生密切相关的情境:假设你到医院实习,带教老师安排你给一位患者注射。可患者知道你是实习生,不愿接受你的注射。你该如何劝说患者?如果马上要求学生上台进行模拟“劝说”展示,学生肯定畏难不愿上台,即使通过打分考核等方式强迫学生上台,效果也不好,质量不高。那么,根据“登门槛效应”,首先确定一个个的小目标:

(1)根据情境模拟角色,个人尝试练习劝说;(2)两人一组模拟劝说,同桌分别扮演劝说者和被劝说者;(3)与前后左右的小组交流,体会不同的劝说技巧;(4)全班交流,比比哪个小组的劝说更容易奏效,体会劝说的艺术;(5)擂台赛,推荐四组八人上台展示劝说本领,其他学生充当评委。

由于设置的目标由易到难,学生能充分地参与口语训练,并且在合作学习中逐步得到提高,就像登门槛一样,一步步前进,通过引导,经过“搭梯子”使之一步步达到教学目标,体验成功的喜悦。

三、避免“搭便车效应”,加强课堂组织

搭便车效应是指在利益群体内,某个成员为了本利益集团的利益所作的努力,集团内所有的人都有可能得益,但其成本则由这个人独自承担的心理现象。“搭便车效应”的危害非常大,它极有可能会削弱整个合作小组的创新能力、凝聚力、积极性等。特别是在口语训练中,常常需要进行分组训练,有些性格内向、不愿开口的学生在小组内充当了旁观者和听众,最后却坐享其成。不仅自己得不到锻炼提高,而且影响小组其他同学的积极性。[3]因此,为避免“搭便车效应”,就要加强课堂的组织和管理。

1.分组学习,加强指导

在语文口语训练中,需要大量采用分组合作学习的形式。为避免“搭便车”现象发生,在训练的每个阶段,采取不同的分组形式,可以两人一组、四人一组、六人一组,一般的情况是将四至六人分为一个小组。这样可以使“搭便车”的现象减弱,而且缩小规模可以削减惰化现象,取得较高的合作效率和成果。如需分大组进行训练,则需落实任务,加强评估反馈。此外,在分组活动开始后,教师可依次到各组倾听并给予必要的指导。

2.明确任务,合理分工

将学习目标落实到小组及个人,要求人人参与,任务明确,从而充分调动学生个体的积极性,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在分组活动的时候,要求每组选出一人作为组长,负责本小组活动的组织、汇总和代表发言。如在进行“即席发言”的训练中,为了模拟会议的情景,将十人分为一大组,选出一人为组长,一人为记录员,要求人人发言,记录员将每人的发言时间、内容记录下来。根据每人发言的情况,另选一人作为代表,将本组参加的人员及其观点面对全班同学进行汇报发言。这样人人有任务,互相受监督,避免“搭便车”现象。

3.加强反馈,分层评价

在口语交际训练活动结束之后,要及时进行评估反馈。可以请各组代表上台轮流发言,汇报训练活动情况。对于每组的发言,教师应给予充分的鼓励和肯定,对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进行分层评价,并在最后做出中肯的总结性的评定。这样可以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结果有所了解,从而促使学生更加努力学习并且明确努力的方向。

总之,语文口语训练过程也是一个心理过程,要对学生的心理变化有所了解,并且采取不同的措施。教师不仅要注意教学方法的改革,还要以人为本,重视心理规律的学习和研究。如果我们能成功地运用不同的心理效应,定能使我们的口语交际训练更有针对性,增加口语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篇(9)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905(2009)01-0069-02

一、影响学生英语口语表达的主要心理因素分析

(一)缺乏交流动机

学习动机是决定学生学习好坏的一个重要内因,因此作为语言学习中最具主观能动性的因素,它势必在学生的口语学习和提高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大多数学生因为是非英语专业,认为自己不出国,不想当翻译,口语不好没有关系。这种想法使他们缺乏口语交流的动机,缺少参与口语交流的兴趣与积极性,从而严重影响学生口语水平的提高。

(二)汉语定势思维影响

作为母语,汉语的影响根深蒂固。大多数学生在口语交流过程中都是“汉语式”定势思维过程。即听清楚对方问话后,迅速寻求母语表达方式,然后再翻译成英语。这中间增加了一个把汉语翻译成英语的过程,既费时又费力,大大影响交流效率。另外,学生在口语交流时经常中英文搀杂在一起使用,这不利于摆脱母语的束缚,从而限制了口语表达的流利程度。

(三)自卑心理作祟

自卑是一种消极的情感体验,表现为自我评价和认识过低,缺乏自信。不敢在公开场合说话,不愿与别人交往。在英语口语交际中则表现为自认为英语基础差、词汇量少、语音语调不准确、反应迟钝、出错过多,因而不愿积极主动参与交流。自卑心理让许多学生主动放弃了练习口语的机会,无法提高口语表达水平。

(四)消极焦虑干扰

焦虑是一种引起不安、紧张、忧虑、担心、自我怀疑的主观情绪。在口语交流中,尤其是与不熟悉的人交流时,焦虑会干扰谈话者正常发挥,使他们出现发音不准、吐字不清、表达模糊等情况。假如遇到对方反复提醒或催促,则会更加紧张、焦虑以至于交流无法顺利进行。焦虑过大,更容易使学生输入不能达意的语言,自然无法表达清楚。

(五)“恐讲”心理阻碍

因为学生们早已习惯了母语思维,再加之缺乏适当的语言学习环境,所以练习口语往往举步维艰,给他们带来严重的心理障碍:很想交流,张口却说不出来,说出来就出错。这种恐惧心理常导致学生在口语表达时显得异常焦虑和紧张,影响他们正常的思维和顺利的表达。造成这种心理的原因就是学生平时缺乏足够的口语练习机会,在开口时没有自主感,同时又过多考虑所说的词句是否符合语法规则。

二、克服心理障碍。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策略

(一)激发学习动机,促进学生练习口语的积极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正确的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积极的内部动力。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他们处于一个信息高速发达,同时就业竞争激烈的时代。学好英语,练好口语一方面可以让他们更好的了解世界,与世界先进技术接轨;另一方面,也为他们将来步入社会,参与竞争奠定基础。比如,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举行,许多学生希望去做青年志愿者,但是作好志愿者其中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英语过硬,口语表达能力强。正是口语表达这一条件把许多学生挡在门外,同时也让更多学生意识到口语学习的重要性,激发了他们练习口语的积极性。

(二)重视激励性评价,增强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和自信心

篇(10)

在英语口语教学中,基础核心动词具有相对的稳固性、通用性和很强的搭配能力。看似简单的动词,在口语表达中,学生却往往不能正确使用,导致各种各样的错误,而这些动词恰恰是基础教学阶段必须重视的词汇。掌握了英语中的核心动词就等于掌握了英语口语表达的核心,研究核心动词的教学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加强英汉、汉英互译训练

汉语中动词的不同表达在译成英文时,常常只需用同一个动词。如:“切肉”(cut meat)、“割草”(cut grass)、“砍柴”(cut firewood)、“剪指甲”(cut nail)等,汉语使用了不同的动词,而在英语中却只用一个cut。如果能够经常进行这种“多对一”式的汉英翻译,就可以加深对核心动词的印象,从而形成正确的英语思维与表达习惯。

反之,在汉语中,也有一些动词使用频率高,但在翻译成英语时,用的却是不同的动词,对于这类动词,可以采用“一对多”式的汉英翻译。如,汉语中的“让”有多种含义,而英语中的let(当“让”讲时)是allow somebody to do something的意思,请注意下面汉语句子中的“让”在英语中是如何表达的:

1.警察不让我进去。(The police did not allow me in.);

2.她让我在雨里等了两个钟头。(She kept me waiting in the rain as long as two hours.);

3.请让一让。(Excuse me/Please step aside.);

4.她是你妹妹,你要让着她点儿。(She is your sister,so you ought to humor her a little.)。

上面例句中的“让”和“let”是不能完全画等号的,它们之间有很多本质上的差异。汉语中像“让”这样含义丰富的动词不胜枚举,口语教学中多设计一些这类练习,将有助于学生在英汉翻译过程中不断学习和积累对英汉词语的认识和理解,从而提高用词的正确性和准确性。

二、加强同义基础动词的对比与联系

口语中,学生常出现词语搭配不当、词不达意等问题,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之一是因为缺乏对核心动词同义词的对比与联系。例如appreciate这个核心动词是基础阶段必须掌握的单词,但由于缺乏与相关词语的对比与联系,学生常常生硬地将其理解为“感激、感谢、欣赏”,结果造成用词错误。比如在表示“我非常感谢你”时,说成“I appreciate you very much.”,殊不知appreciate表此意时,相当于enjoy,而不能等同于thank,它并不用来指人,比如我们可以说to appreciate modern pictures或to appreciate one’s efforts/diligence等,但不能说appreciate sb.。

上述错误的根本原因在于学习者缺乏对同义动词词义的比较与联系,也就无法保证用词的准确与得体。因此,在学动词时,应经常对比和联系以前学过的同义词或词组,学会用旧词解释生词,这将有助于学生温故而知新,从而加强对词义理解的准确性。例如,在学习和复习下面这些基础核心动词时,可采用以下方法对词义进行对比与联系:contribute tolead to/result in/give rise to;be dedicated to doingbe devoted to doing/be committed to doing/be contributed to doing等。

三、运用示例模仿造句

学习词汇最根本的原则是要做到“词不离句”,即,在实例中去体会和理解词汇,在模仿中去掌握和牢记词汇。对于基础核心动词的学习要尽可能地多利用典型例句,在例句中体会词汇的多种用法。以fail为例,在复习这一动词时,可以通过研读简洁易记、易模仿的例句,来体会其多种用法,之后,再根据例句进行模仿造句:

1.Her sight is beginning to fail.(她的视力开始下降)His hearing is beginning to fail./The light began to fail./His health begins to fail.

2.The brakes failed.(制动器失灵了)The engine failed on the way to town.

3.The water supply failed.(水供应不足)The power/oil supply failed.

4.She failed in her duty.(她没有履行职责)The pliceman failed in his duty.

5.The teacher failed half the class.(老师让班上一半的学生未能及格)The teacher failed no students this term.

学习基础核心动词的多种含义的示例,有利于学生在体验中全面了解其各种用法;通过模仿造句练习,能够帮助学生学以致用,加深印象,从而达到长时记忆的效果。

四、在语境中习得基础核心动词

关于语境与词义的关系,语言学家Firth认为:“You shall know a word by the company it keeps.”(知人看伴,知词看文)在任何语言中,一定的词总是结伴出现,Firth所讲的“结伴”关系就是狭义上的“语境”。“结伴”可以是上文提到的“搭配关系”,或是上下文联系,或者是词与词之间的语境联系,一个词的准确意义只有在这种语境(结伴)关系中才能充分体现出来。因此在学动词时,必须注重词汇的情景意义。例如,在以下的例句中,kill的情景意义各不相同,它们均不能简单地解释为“杀死”:

1.He killed the bottle.(他喝完了那瓶酒。);

2.The dirty food killed my appetite.(这种肮脏的食物倒了我的胃口。);

4.The medicine can kill the pain.(这种药物可以止痛。);

5.She kills everyone with her beauty.(她的美貌令所有的人都为之倾倒。)

由此可见,词的准确意义只能靠语境来确定。在学习口语中的基础核心动词时,应该有这种理念:一个词只有与上下文相联系,才有其生动的意义,词语的含义是动态的、变化的,它随着语境的变化而变化,了解这一点,口语运用时才能游刃有余。

大学英语口语中的基础核心动词的学习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采用正确的教与学的方法将有助于学生快速而准确地掌握它们,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篇(11)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1)14-0286-02

口头语言表达能力是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所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培养口头语言表达能力是大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但是,长期以来,从中学到大学,以教师为主体、模式单一的程式化英语应试教育,使得 “哑巴英语” 成为中国大学生的通病。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提高质量全面实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通知》(教高厅[2006]4号)和《关于印发〈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教高厅[2007]3号)等文件精神,我国高校掀起了新一轮大学英语教育改革的浪潮。许多高校相继建立了语言学习中心,采用“大班课堂授课+网络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多层次、多渠道的英语自主学习环境。那么,在语言学习中心的平台上,大学生口语自主学习的现状如何?怎样根据大学生自主学习的现状采取相应的学习策略,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口语水平?这都是大学英语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英语口语自主学习的重要性

许多教师和学者有这样一个共识:学校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不仅使他们学到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如何学习。学习者学会如何学习要比被动地接受教师的“教”更重要。所谓自主学习(self-access learning),就是学生要学会独立自主地学习,掌握自我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材料、评估学习进程和结果等一系列的技能,教师在这个学习模式中主要起辅导和促进的作用。早在20世纪80年代,语言学者Henri Holec (1981)就提出,外语教学的目标应该是两个:一是帮助学生获取语言和交际技能,二是帮助他们获得自主,即学会如何独立学习。自主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过程中自我观念和情感因素的重要性,教师应注重培养和发展学习者的学习能力,尊重并重视学习者,把学习看作学生实现自我的一种形式,在决策过程中给予学习者一定的权力和自由。同时,教师营造并保持一种良好的课堂气氛,帮助学习者学习。

英语口语的实践性很强,需要学习者参与大量的语言实践。同时,英语口语学习中语感非常重要,而培养语感,最根本的就是要创造一个外语学习的环境,让学生沉浸在这个环境中,在英语的大海里“游泳”。 语言学家S.Krashen(1983)的语言习得理论中的重要一点就是区分了习得(acquisition)和学得(learning)。该理论认为,外语学习中习得比学得更重要,大量的有意义的输入是外语学习成功的重要因素。大量输入、自然习得成为外语学习的重要原则和规律。语言的学习和掌握需要学习者在不同的语境中不断地加深理解,最终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我们认为,在口语语言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学习者只有通过自主学习,从不同的渠道与途径,获取丰富的语言学习资源和真实的语境,保证有意义的信息的输入量,才能从根本上真正提高自己的口语水平。

二、学习中心平台下的口语自主学习现状

语言学习中心是利用先进的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学生提供大量的语言材料,模拟真实的语言情境,实施并促进语言综合自主学习的场所。语言学习中心革新了教学手段,改变了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为英语口语学习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为了了解语言学习中心平台下大学生口语自主学习的现状,我们于2010年6月份对武汉地区中国地质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湖北工业大学等6所高校的大一到大四不同年级的非英语专业大学本科生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发放问卷800份,回收的有效问卷781份,回收率为97.6%。调查内容涉及英语水平认知、口语学习动机、学习方法、学习中心平台的应用等方面。

(一)英语水平的自我认知

调查发现,只有4.5%的被调查学生认为自己的英语综合水平 “优秀”,16.9%的认为自己的英语水平“良好”,38.8%的认为自己英语水平“一般”,而认为自己英语水平“较差”和“很差”的则分别达到了27%和12.8%。在英语各种具体应用能力上,46.7%的被调查者认为最需要提高的英语应用能力是“口语”,其次是“听力”,所占比例为29.7%,写作和阅读分别占14.7%和9.2%。如图1所示。这说明,口语和听力已经成为制约大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提升的主要“短板”。

(二)英语口语学习的主要动机

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大学生具有提高英语口语水平的意愿。其中,意愿“很强”的占16.3%,“比较强”的占37.5%,而意愿“很弱”的只占3.2%。但是,调查同时发现,大学生对英语口语的学习兴趣并不高,“完全没有兴趣”的占10.9%,“兴趣较小”的占25.2%,“兴趣很强”和“比较强”的分别只占7.9%和20%。这说明,虽然大学生提升自身英语口语水平的愿望迫切,但对学习英语口语缺乏足够的兴趣,学习目的过于功利,自主学习的动机主要源于考试和就业的压力。

(三)英语口语的学习方法

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在经常使用的英语口语学习方法当中,排前三位的分别是“课堂与教师互动”、“观看英语电影与视频”和“参加校外口语培训班”,所占比例分别为31.1%、21.5%和15.2%。而“课外小组讨论”和“人―机对话软件练习”所占比例分别只占10.4%和3.1%。如图2所示。这说明,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尚未适应自主学习的环境,在口语学习方法上很大程度上仍然依赖于课堂上与教师的互动,一些可以通过语言学习中心平台实现的自主学习方法,如课外小组讨论、人―机对话软件练习等口语学习方法还未得到推广普及。

(四)语言学习中心平台的应用

虽然现在越来越多的高校都建立了语言学习中心,供学生进行英语视听说、读写译等综合语言学习与训练。但许多大学生并未真正熟悉和适应这种新型的自主学习平台。调查发现,课后去学习中心次数“很多”的学生占12.3%,“比较多”的占18.3%,“比较少”的占26.3%,“很少”的占14.9%。对语言学习中心功能“很熟悉”的占12.5%,“不太熟悉”的占25%,“不熟悉”的占11.3%。认为语言学习中心口语学习“帮助很大”的只占3%,“有一点帮助”的占34%,“没有帮助”的高达45%。这说明,大学生英语口语学习的自主性、自觉性和自律性都还不够,对语言学习中心的功能还不是很熟悉,语言学习中心的部分功能并未得到充分发挥。

三、基于学习中心的口语自主学习策略

自主学习是提高英语口语水平的主要途径,语言学习中心为大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创造了条件。但是,从调查的情况看,语言学习中心在大学生口语学习中尚未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虽然造成此种状况的原因很多,但最关键的仍然是大学生未能掌握恰当的口语自主学习策略。为提高学习效率,在语言学习中心进行英语口语自主学习,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强化时间管理

自主学习并不等同于自由学习,它是学习者在明确学习目标的基础上,通过有效分配时间所进行的有规律、有计划的学习模式。大学生基于学习中心开展口语自主学习,应该强化对时间的管理,主要是:(1)了解语言学习中心不同功能区域(尤其是多媒体电脑区、视听区、讨论室、语音聊天室等)开放的时间规律以及提供的服务项目,以此作为自己安排业余口语训练时间的依据;(2)根据自己业余时间的安排,制订目标明确、切实可行、便于评估的口语学习计划;(3)协调自己口语学习与其他学习项目之间的时间冲突,统筹兼顾并妥善安排好自己学习与业余生活。

(二)熟悉语言学习中心的功能

调查发现,许多大学生对本校语言学习中心的功能并不熟悉,部分大学生甚至将语言学习中心等同于网吧和电脑机房,这使得语言学习中心在英语口语学习中的作用未能得到充分发挥。基于学习中心开展口语自主学习,大学生应该做到:(1)主动了解语言学习中心的规划构成及学习功能,例如,绝大多数语言学习中心专门设置的讨论区可以用来组织英语口语“小组讨论”,但是平常却绝少有学生愿意加以利用,这主要源于大家对讨论区的作用不够了解。(2)主动熟悉语言学习中心多媒体电脑里面的学习材料。语言的运用体现的是一种综合能力,听、说、读、写四个方面互为关联,不能绝然分开。许多大学生为了练习口语而忽视对听力学习材料的利用,使得很多很好的语料资源被浪费。只有熟悉,才能用好,不同的学习材料对口语学习会有不同的帮助。

(三)持续进行评估与改进

要提高自己的口语水平,必须掌握大量的日常用语,并且持之以恒地对各种不同语境下的对话主题加以刻苦练习。但由于个体差异的存在,不同的大学生对不同的语言情境熟悉程度并不一样,这就需要通过评估检验机制,了解自己对各种话题的口语熟练程度,以便进行有针对性地改进训练。评估的办法可以参考大学英语四、六级口语考试形式,邀请英语教师随机抽取样题从内容、准确度、流利度三个方面对自己的口语水平进行评估。条件允许的大学生也可以参加TSE(Test of Spoken English,即英语口语测试),以全面了解自己的英语口语水平,便于采取恰当的方式进一步改进和提高。

参考文献:

[1] 束定芳.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2] 华维芬.关于建立英语自主学习中心的调查报告[J].外语界,2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