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心理课教案大全11篇

时间:2023-01-24 19:09:45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心理课教案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心理课教案

篇(1)

教学难点:如何认识自我。

教学设计思路:在主体参与的课堂活动中,使学生认识自己的优缺点,使其能够做到扬长避短,并在活动过程 中培养帮助他人的好品质。有利于小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情绪情感的积极体验,形成有健康的心理

活动年级:五年级。

活动准备: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故事导入

故事1:

事情就发生在上个星期,有一家非常有名的跨国公司去一所名牌大学招聘员工,有一个大学生综合素质非常优秀,还是学生会的主席,样样都很好,却意外的被刷了下来。据说是因为招聘人员问了他一个问题,你为什么来我们公司,他是这样回答的:我喜欢和有档次的人在一起,我觉得你们公司的人很有档次。

学生思考:大家想想为什么这个大学生没有被录用?他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引导学生发言。

师小结:说的很正确,他认为自己是很了不起,谁知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就是因为他的自大自负,而丧失了一次很好的就业机会。

故事2:

一个名叫玛丽的小女孩,她觉得自己长得不够漂亮,很自卑,走路都是低着头的。有一天,她到饰物店去买了只绿色蝴蝶结,店主不断赞美她戴上蝴蝶结很漂亮,玛丽虽不信,但是挺高兴,不由昂起了头,急于让大家看看,出门与人撞了一下都没在意。玛丽走进教室,迎面碰上了她的老师,“玛丽,你抬起头来真美!”老师地拍拍她的肩说。那一天,她得到了许多人的赞美。她想一定是蝴蝶结的功劳,可在镜前一照,头上根本就没有蝴蝶结,一定是出饰物店时与人一碰弄丢了。不过,玛丽知道,以后她再也不需要蝴蝶结了。

师小结、提问:这位名叫玛丽的小女孩现在是世界著名的主持人。同学们玛丽之前是怎样的一个人,如果玛丽没有在那一次发现自己的美结果有可能会怎样?

学生思考、发言。

过度语:经过那一次她不但认识了自己,并且还超越了自己。其实你我的身边也有很多类似的事。我们身边有很多自卑的人,只是,他们可能没玛丽这么幸运,还是在受着自卑的折磨。自卑是危险的。它会迷茫你的双眼,让你看不清自己的能力,认识不到自己。这都是不可取的做法。要正确的认识评价自己确实是件不容易的事,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如何认识评价自己。板书:正确认识自己。

二、认识自我

1.什么是“我”?或者说什么是“自我”?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来认识呢?板书:自我评价

生理的我:如:外貌、风度、健康情况等。

心理的我:如:性格、爱好、特长、智力、 能力、等等。

社会的我:如:你在班级、年级、学校的作用,你在公共场合的表现和适应能力。(课件演示)

事例:有一个清华的学子来到北京市的火车站,他在那来回走了一天,最后竟还被火车站的警察叔叔误认为是小偷,其实啊,他是找不到回家的路。

提问:同学们,如果你们去了一个陌生的地方找不到回家的路应该怎么办呢?

过度语: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正如黄金也没有百分之百的纯度。同学们,也许你不够漂亮,但你很聪明;也许你不会唱歌,但你有甜甜的笑容;也许你不会画画,但你是体育健将……总之,你有你的可爱之处;有你的优点长处,过去有,现在有,将来还会有。

2.让学生写一写自己对自己的认识。

①例句:老师先自我介绍:我相貌平平、中等身材,我很开朗、乐观、富有责任心,但是我不爱运动,我和同事们相处的很融洽。(课件演示)

思考:老师从哪些方面来认识自己。

②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真实情况找出形容自己的词语。(课件演示描写心理特点的词语供学生参考)

过渡语:同学们,想不想知道你在别人眼里又是什么样子呢?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游戏,名字叫“让你猜猜我是谁”, 看看你对自己的认识与别人对你的认识是不是一样的? 板书:他人评价。

3.明确游戏规则:将纸收齐后放在一小纸箱中,师抽取一张纸,并念出纸中句子。问:请你猜猜这张纸描写的是谁?为什么?

4.学生思考,回答。

5.让学生模仿老师的示范,抽纸提问。

6.同桌讨论:同桌之间互相评价自己?

7.全班交流:①某某同学对自己的了解与大家对他的了解是一致的,这说明了什么?

学生思考,发言。

师小结:同学们对你的看法与你对自己的看法一致,说明了你了解了“我是谁”以及你的外在行为表现出了真正的你,因此,大家都能够猜出来是你。

②某某同学对自己的了解与大家对他的了解不一致,这又说明了什么?

学生思考,发言。

师小结:同学们对你的看法与你对自己的看法不一致,说明了你还没有真正了解自己,或者是,你的行为没有表现出真正的你,以致大家都没有猜出来。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话一点不假。同学是镜子,照出我们自己看不到的地方。从不同的角度,会看到不同的自己,角度越多,个人对自己的认识就越全面。只有全面的认识了自己,才会更好的取长补短,完善自我,取得成功。但是,别人的态度和评价也可能带有偏爱或成见。这时,在分析别人的态度和评价时,应特别重视与自己关系比较亲密的人,如,父母、老师、交往较多的同学对自己的评价;要特别重视那些人数众多、异口同声的评价;同时,既要重视与自己观点一致的意见,又要重视与自己观点不一致的意见;还要多和别人交往,让别人更多地了解自己。

三、拓展延伸

古往今来,多少名人就是凭借着认识自己走过历史最辉煌的一刻,并且也留下很多名言名句。(课件演示名言,学生读读、积累。)

四、总结认识自己的方法

1.通过自我反省和检查认识自己。

2.通过别人的态度和评价来了解自己。

篇(2)

案例1:一堂“失败”的好课

一位小学教师以如下方式引导学生探究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

教学从演示实验开始。实验装置为玻璃管下连接一圆底烧瓶,即在烧瓶口紧塞的胶塞上插入一根筷子粗的玻璃管。烧瓶内充满红色液体并上升到玻璃管中,老师告诉学生为便于观察专门在水中加了红墨水。老师让学生猜测:当把烧瓶放到热水中会出现什么现象?在学生作出“烧瓶变热”“烧瓶里的东西也将变热”等回答后,老师将烧瓶放入热水中。看到红色液体沿玻璃管慢慢上升,学生感到十分惊奇。有的学生认为烧瓶中的水增多了,依据是玻璃管内的水面上升了。老师进一步问学生:是水的什么增加了?是质量还是体积?尽管他极力引导,学生似乎还是不能准确地说出到底是“体积”还是“质量”增加了,老师只好自己说是水受热体积增加了。给出这一结论后,老师将烧瓶从热水中取出,再放入冷水中,学生们看到玻璃管中的水位下降了。面对老师“为什么”的提问,有学生解释说:玻璃管中的水之所以下降,是因为烧瓶变大了。老师对学生的回答感到既惊奇又无奈,只好又对学生说因为水受冷体积缩小,玻璃管中的水面才下降。

接着,老师用酒精做实验,实验结果相同。随后,老师又用煤油做实验,问学生煤油是否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令老师想不到的是,学生毫不含糊地回答:“没有!”“因为它不是红色的液体”。当实验表明煤油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后,教师出了一道判断题:菜油、酱油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对还是错?全班同学异口同声地回答:“错!”“因为菜油、酱油是可以吃的。”老师只好再次给出正确的答案。

案例2:无法预约的精彩

在学习小学六年级语文课《鹬蚌相争》时,学生对课本内容产生了疑问。这虽出乎老师的意料,但他认为这是生成课程资源的好时机,于是抛开原计划,决定让学生围绕自己的疑问展开讨论。

全班同学正在兴高采烈地读课文,突然有个学生说:“老师,我觉得课文有问题。你看,书上写鹬威胁蚌说:‘你不松开壳儿,就等着瞧吧。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没有了水,你就会在这河滩上!’你想呀,鹬的嘴正被蚌夹着呢,怎么可能说话呀?”受此启发,其他同学认为蚌也不能对鹬说:“我就夹住你的嘴巴不放,今天拔不出来,明天拔不出来,你也会饿死在这河滩上!”因为蚌一开口,鹬就会趁机拔出嘴巴逃走。

老师鼓励学生谈谈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同学们议论纷纷:有的认为课文这样写的确不妥;有的认为课文是根据古文改编的,没什么问题;有的反对说,改编也要古为今用,不正确的要修正;有的认为课文是寓言,是在借这个故事说明道理,这么写没什么问题;有的坚持认为尽管是寓言,也要符合实际,总不能说鹬夹住蚌的嘴巴吧。

最后老师鼓励学生把教材改一改,并给编辑叔叔写一封信。下面是其中一个小组写给编辑叔叔的建议:“鹬用尽力气,还是拔不出来,便狠狠瞪了蚌一眼,心想:哼,等着瞧吧,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就在这河滩上吧。蚌好像看透了鹬的心思,得意洋洋地想:哼,我就夹住你的嘴巴不放,今天拔不出来,明天拔不出来,吃不到东西,你就会饿死在这河滩上!”

正当老师要结束讨论时,又有一个学生说刚才的讨论有问题,因为鹬的嘴巴被夹住了确实不能说话,但蚌就不一定了。蚌的嘴巴在壳里,也许不用开合壳就能说话。对于这个问题,学生提出可通过上网或去图书馆查资料、请教科学教师、观察蚌来解决。

对于上述案例,读者自有看法。我们认为:二者的一个共同特征是教学紧紧围绕学生的日常经验展开。如果这就是教学回归生活,那么这种回归的结果值得深入思考。

二、教学回归生活后的变化和问题反思

从上述案例不难看出,教学回归生活使课堂面目焕然一新。最明显的变化是: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从事自主建构活动,成为课堂的主角。就第一个案例来说,水在日常生活中虽然常见,但学生未必了解它的所有特性。学生凭日常经验可能知道水的颜色、味道、形状等方面的性质,但却不易觉察水能热胀冷缩。教师用特殊装置做演示实验,将水的热胀冷缩性质寓于玻璃管内水位变化这一问题情境中,目的就在于突出平常不易觉察的这种特性,从而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探究欲望。案例表明:受问题情境的激发,学生的确积极地开展水的探究活动。尽管学生没有真正理解热胀冷缩,测试一错再错,但他们毕竟进行了大量的观察、思考和交流等活动,相对于传统的被动学习而言,说它是一堂好课也不过分。第二个案例也是如此。由于教师因势利导,打破常规,鼓励学生解决自己发现的问题,课堂上气氛活跃,争论激烈,甚至联系到生物学知识并提出了修改教材的建议。总之,与传统的那种从文字到文字、从符号到符号、从公式到公式的枯燥学习相比,这样的课堂无疑更有生气,更受学生的欢迎,更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张扬和发展。

然而,这种回归也带来了消极的后果,最突出的表现在于:学科特性彰显不足,学科规范丧失。换言之,科学课缺乏科学性,语文课缺乏人文性。令人忧虑的是:这样的问题并未引起人们的注意。这一点仅从案例的标题便可略见一斑,《一堂‘失败’的好课》《无法预约的精彩》反映出任课教师与评课专家持赞赏态度。即使课后反思以及随后引发的相关讨论也大多集中在“好”在什么地方、精彩是否可以预约上,而很少讨论其中的学科失范问题。我们在与博士生、硕士生以及课程班学员讨论上述案例时,大多数人觉得有趣并开怀大笑,只有少数人感到科学不像科学,语文不像语文。显然,有必要对这个问题做进一步的分析,否则,这类案例将给人以误导。

缺乏“科学味”或“语文味”,也就是常说的“常识”与“科学”不分。学生在学习中运用的是日常经验和日常思维,而不是科学或人文知识以及相应的思维。在第一个案例中,学生在实验前提出的种种预测,实验后产生的惊奇、疑问以及对实验结果所作的解释,随后对煤油、菜油、酱油做出没有热胀冷缩性质的判断等,都是以自己的日常经验为基础的。他们之所以说“烧瓶里的水增多了”或者“烧瓶变大了”,原因在于他们日常见到向容器中加水而水位上升、把小容器中的水倒入大容器而水位下降,却很难见到河水、湖水、杯子等容器中的水因受热明显上升或遇冷明显下降的现象。学生笼统说“水增多了”,使用的是日常概念,这与使用科学概念区分“质量”或“体积”的增加有本质的区别。根据颜色差异或可吃与否判断液体的热胀冷缩,表明学生的思维受事物形象的限制,未达到抽象水平,是日常直觉而非科学推理。在第二个案例中,学生从认为鹬和蚌都不能开口说话,到建议把“说话”改成“心想”,再到后来追究蚌的嘴巴是否在壳里,原因也在于课文中的情景与常识相悖。因此,他们的追问与修改,既不是科学精神的体现,也不符合寓言的理解规范。从科学的角度来说,鹬和蚌都是低等动物,将“说”改成“心想”是否更合理,值得怀疑。寓言是文学的体裁之一,它借事说理,重要的不是追究是否真有其事,或是否与事实完全相符,而在于从中悟出道理。案例表明:大多数学生甚至包括教师对寓言及其理解方式缺乏认识。

可见,教学回归生活虽能使学生根据原有的生活经验来解释和说明所学内容,但由于他们的生活经验是笼统的、直觉的,与科学或人文规范有很大差距,因而任凭他们“自主建构”,他们的学习容易停留在常识水平,不利于他们对学科规范的掌握。而且学生年龄越小,受到的学科规范熏陶越少,越容易受经验的支配。就是到了高中阶段,没有教师的引导,学生学习时也会“跟着感觉走”。比如:有位教师采用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教高二学生学习《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首诗,在对诗不作任何讲解的情况下,要求学生“初读本诗,说说自己的原初体验”“再读本诗,推测诗人的情况”,学生虽然乐意各抒己见,但当教师介绍完诗人的基本情况以及别人的赏析文章后,才发现自己以前的推测有误、欣赏肤浅、缺乏艺术水准。显然,教学回归生活还面临着怎样超越生活与经验的问题。

三、教学超越生活的思考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而是学习者原有经验与新知识相互作用进而获得意义的过程,而且这种过程只能由学习者自己来完成,他人不能代替。很多教育工作者相信建构主义更好地解释了人类学习,更符合学生的学习实际,因而要求重视学生的原有经验,开展建构主义教学。他们同时又指出:建构主义教学不是学生个体经验水平上的盲目摸索,人类的科学文化不可能由此获得,它需要教师的干预。“通过文化和科学的社会机构建构和传播的科学观点是不会由个人通过他们自己的经验性探究而发现,学习科学包括加入到科学的文化中……如果学习者能进入科学的知识体系,知识建构的过程一定会超越个人经验性探究的范围,学习者需要的不仅是物质经验,而且也需要进入常规科学的概念、模式等。”这虽然是针对科学而言的,但是其道理对人文学科教学同样适用。

我们赞同这种观点并认为:教学回归生活后,应当用科学或人文规范来提升学生的经验,实现对生活的超越。为此,教师教学时要考虑学科的基本属性。学术界把学科大致归为科学与人文两大阵营,并针对这两种认识方式的不同,围绕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科学方法与人文方法展开大量的研究和对比。总体来说,科学求真,讲究理性分析和实证;人文求善,讲究整体体验和感悟。这种差异要求教师用科学方式教科学,用人文方式教人文,彰显学科特性,不能把两者混为一谈。例如:有位教师教《我的战友》时,希望学生通过分析来认识的伟大,结果导致学生追问:“大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小时,他身上带了子弹和手榴弹,那么这一点就着的易燃物品被烧了那么长时间,怎么没有爆炸呢?”这种追问的结果不仅没能展现的伟大,反而导致对故事真实性的怀疑。

教学还必须进一步遵循学科的基本结构。美国学者施瓦布认为,学科有独特的基本结构,它包括实质结构和方法结构两方面:前者指学科的概念、原理、体系,后者指获得这些知识体系的方法。”因此,具体到某一学科内容的教学,教师要考虑它涉及哪些基本概念或原理,用什么方式来获得。就液体“热胀冷缩”的教学而言,教师应注意“液体”“质量”“体积”“温度”等相关概念的传授,引导学生思考它们之间的关系,围绕其中的关键变量建立假设,使用仪器测量和收集数据来验证假设,这样才符合科学的本来面目。至于《鹬蚌相争》的教学,教师应让学生明白寓言的写作特点,引导学生感受鹬蚌相争的情境,了解相争的起因,想象相争的结果,从中悟出两败俱伤、他人得利的道理。

当然,教师不仅要注意科学与人文的区别,也要看到二者的联系。科学与人文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科学为人文提供基础,人文为科学提供方向和动力。二者的这种联系要求教师加强科学与人文的有机结合,讲授科学时除注重理性分析和实证外,还应注意具体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感受科学的神奇和巨大作用,激发他们爱科学、学科学的热情。讲授人文时要注重整体感悟,必须让学生了解作品的基本结构,把握感悟的方法。这里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我们不能对新课程强调语文学习的整体感悟做极端的理解,使之与科学对立。感悟仍需要一定的科学基础,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从结构主义中获得启示。结构主义者认为:文学作品虽然包罗万象,但只要进行科学研究,就能发现作者的创作思路或风格。在他们看来,研究和学习文学的关键不在于把握单个事件或情节,而在于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即作品的基本结构;一旦找到结构,文学创作或学习就如同填空。虽然结构主义文学观有些极端,但不可否认它对感悟文学作品的指导作用:文学作品的结构如同音乐的曲谱,感悟不能离“谱”而随心所欲。就感受的伟大而言,学生只有从关键行为——“一动不动”、行为环境——“大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小时”以及导致行为的心理原因——“为了这次战斗的胜利”这三者之间的结构关系入手,才能感悟到伟大的心灵能使人在险恶环境中做出伟大的行为。割裂三者之间的联系,任凭怎么感受,也都无法领会这一精髓。

总之,如果“教学回归生活”指的是加强与学生日常经验的联系,那么它不应当始于经验而又止于经验。很难想象,远离人类科学文化的教学能促进学生的发展。美国教育家杜威曾说:儿童的经验是学习的起点,教材是学习的终点。当“回归生活”让学生站在杜威所说的“学习起点”后,接下来的问题便是如何引导他们到达“终点”。为此,我们建议:渗透学科规范意识,用学科的基本结构改造和提升学生的日常经验,实现教学对生活的超越。

当然,教师不仅要注意科学与人文的区别,也要看到二者的联系。科学与人文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科学为人文提供基础,人文为科学提供方向和动力。二者的这种联系要求教师加强科学与人文的有机结合,讲授科学时除注重理性分析和实证外,还应注意具体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感受科学的神奇和巨大作用,激发他们爱科学、学科学的热情。讲授人文时要注重整体感悟,必须让学生了解作品的基本结构,把握感悟的方法。这里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我们不能对新课程强调语文学习的整体感悟做极端的理解,使之与科学对立。感悟仍需要一定的科学基础,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从结构主义中获得启示。结构主义者认为:文学作品虽然包罗万象,但只要进行科学研究,就能发现作者的创作思路或风格。在他们看来,研究和学习文学的关键不在于把握单个事件或情节,而在于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即作品的基本结构;一旦找到结构,文学创作或学习就如同填空。虽然结构主义文学观有些极端,但不可否认它对感悟文学作品的指导作用:文学作品的结构如同音乐的曲谱,感悟不能离“谱”而随心所欲。就感受的伟大而言,学生只有从关键行为——“一动不动”、行为环境——“大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小时”以及导致行为的心理原因——“为了这次战斗的胜利”这三者之间的结构关系入手,才能感悟到伟大的心灵能使人在险恶环境中做出伟大的行为。割裂三者之间的联系,任凭怎么感受,也都无法领会这一精髓。

篇(3)

1.知识与技能:掌握改变文字的字体、大小和颜色。

2.过程与方法:任务驱动、自主探究、小组合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及合作团结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改变字体颜色和大小。

2.美化文字的方法,字体颜色。

[教学准备]计算机教室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首先提问,我们在word文档上,是否可以运用不同的字体来编写我们所需要的文字?不同的字体对于word文档起什么作用?

在投影仪上出示一组各种字体的书法诗。要求学生观看,让他们运用这些字体能使我们的电子文档变得更加活泼鲜明、美观大方。

二、任务驱动一

(一)改变文字的字体、大小和颜色

1.学生观察。

先观察高年级的同学们用Word制作的漂亮作品。通过观察得出:不同的字体体现了不同的文字风格。在文章中适当变换文字的字体、大小和颜色,能使文章层次分明。

2.学生动手操作。

我们现在要将《锄禾》中的标题字体改成“华文仿宋”,操作步骤如下:

(1)选定“锄禾”二字。

(2)单击字体列表右边的箭头按钮。

(3)在弹出的字体列表中,选择“华文仿宋”。这时,我们就可以看到,“锄禾”二字的字体变成了“华文仿宋”。

由学生自主操作,设置标题“锄禾”二字的字体、字号和颜色按照老师指定的方法打开Word文档“锄禾”。选定“锄禾”二字单击字体列表选择自己喜欢的字体单击字体颜色列表选择自己喜欢的字体颜色。

三、任务驱动二

(一)如何改变文字效果

1.用常用文字效果修饰文字

我们平时走在路上,看见广告或宣传栏中,常常会看到一些被加粗、倾斜醒目文字。这些修饰文字的方法既能起到美化文字的效果,又能突出重点。

2.使用字体设置对话框修饰文字

由老师引导,找到电子文档中,除了工具栏中的那几种常用文字效果按钮以外的“格式”按钮,在弹出的菜单栏中选择“字体”,给文字设置出许多特殊的效果。

(二)运用本堂课所学的知识,按照自己的喜好去美化《锄禾》这首诗。可以和同学之间相互交流、探讨

[教学剖析]

一、成功之处

1.通过任务驱动,让学生知道美化文字是为了使文章看起来更精美。

2.整个环节设计较合理,学生基本掌握所学知识。

3.该节课使学生的操作技能、自主探索、合作创新、任务驱动运用能力等方面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二、不足之处有以下几方面

1.对任务驱动操作完后,教师应该针对普遍出现的问题加以讲解。

2.教师知识的局限性,可能会局限学生的思维和发展。

3.过高地估计学生,美化文字不是一、两节课能就能让学生掌握好的。

三、改进措施

1.多讲解,个别出现的问题加以讲解和指导。

篇(4)

20XX学年第二学期

称:

乘务心理学

团队/教研组:

师:

使

材:《高速铁路运输心理学》

教案

课题名称

服务与旅客运输服务

授课班级

高铁

授课时间

20XX.03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目标

了解服务与旅客运输服务的概念和特点

教学重点

掌握铁路旅客运输的服务意识

授课类型

理论课

时间分配

【导入】

认识心理学

【新授】

一.铁路旅客运输服务的基本概念

1.铁路旅客运输服务

2.铁路旅客运输服务特点

二.铁路旅客运输的服务意识

1.树立全心全意为旅客服务的服务意念

2.了解旅客心理状态,提高客运服务质量

【讨论、练习】

案例分析:售票员售票情况

【作业】

心理学起源的相关资料

【小结】

通过本章节学习,引导学生们掌握铁路旅客运输服务的基本概念并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

【课后反思】

序号:01

编号:DLFY-JL-JW-32

教案

课题名称

心理学概述

授课班级

XX级高铁

授课时间

20XX.03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目标

了解心理学的起源与发展

教学重点

了解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意义

授课类型

理论课

时间分配

【复习】

什么是服务?

【导入】

心理学的起源

【新授】

一、心理学的起源与发展

原始社会末期:萌芽

中世纪(11-14世纪):中断

15世纪初:文艺复兴,奠定基础

17-19世纪中叶:研究活跃

19世纪后半叶:成为独立的科学

1879年,冯特在莱锡比大学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

冯特将心理学定义为:研究意识并探索控制心灵的独特规律。

二、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三、心理学的研究意义

【讨论、练习】

收集心理学起源与发展的相关资料

【作业】

【小结】

掌握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及主要观点

【课后反思】

序号:01

编号:DLFY-JL-JW-32

教案

序号:01

编号:DLFY-JL-JW-32

课题名称

高速铁路旅客运输心理学概述

授课班级

17级高铁

授课时间

2019.03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目标

了解旅客的分类和旅客心理的概念

教学重点

明确学习高速铁路旅客运输心理学的意义

授课类型

理论课

时间分配

【复习】

心理学的起源

【导入】

观察生活中的心理学

【新授】

一、高速铁路旅客的心理

(一)旅客的分类:

1、按自然构成分类;

2、按社会构成分类;

3、按旅行目的分类;

4、按购买动机分类。

(二)、高速铁路旅客的心理需要

1、旅客的一般心理需要;

2、旅客旅行需要的表现。

二、在高速铁路运输中旅客心理的规律性表现

1.旅客动机的产生

2.旅行交通工具的选择

3.购票

4.去车站

5.进入车站及上车

6.车上旅行

7.到站下车及出站

8.继续乘车旅行

三、高速铁路旅客运输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1.研究对象:旅客

2.高速铁路旅客运输心理学的主要任务

1)了解旅客心理需要

2)把握旅客的心理需要

四、学习高速铁路旅客运输心理学的必要性和意义

(一)提高客运服务工作的主动性

(二)提高客运服务工作的针对性

(三)提高客运服务工作的周到性

(四)树立铁路客运服务人员正确的服务观

(五)提高客运管理工作水平

【讨论、练习】

旅客购买高铁二等座车票曾更高等级座的心理分析

【作业】

收集高速铁路旅客运输过程中的旅客心理案例

【小结】

掌握心理学、旅客运输心理学与高速铁路旅客运输心理学的关系

【课后反思】

教案

序号:01

编号:DLFY-JL-JW-32

课题名称

高速铁路旅客运输心理学基础

授课班级

17级高铁

授课时间

2019.03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目标

了解人的本质及其行为特征

了解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的关系

教学重点

能够熟悉服务对象的心理活动规律及其个性心理特征

授课类型

理论课

时间分配

【复习】

旅客的分类

【导入】

人的本质及行为

【新授】

一、人为学基础理论

(一)人的本质

1、关于“人是什么”的问题;

2、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

(二)、人的行为

1、关于人类行为;

2、行为种类;

3、研究人的行为的目的。

二、心理学基础理论

(一)关于心理学

(二)心理现象

1、心理过程

2、个性心理

3、心理现象与行为

(三)群体心理

1、群体的含义与分类

2、群体对个体的影响

3、群体的沟通和冲突

(四)个性心理与群体心理

(五)心里的实质

1、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

2、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讨论、练习】

服务群体的沟通技巧

【作业】

【小结】

具有通过旅客或旅客群体的行为特征分析其个性心理的能力

【课后反思】

教案

序号:01

编号:DLFY-JL-JW-32

课题名称

高速铁路旅客运输心理学基础

授课班级

17级高铁

授课时间

2019.03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目标

了解各种管理学理论

教学重点

能够结合群体特点提供个

授课类型

理论课

时间分配

【复习】

心理学基础理论

【导入】

管理学的基础理论

【新授】

一、管理学基础理论

(一)管理的实质与管理学体系

(二)西方管理理论概述

1、古典管理理论

2、行为科学理论

3、现代管理理论

(三)管理现代化的表现

1、管理科学化思想

2、管理民主化思想

3、管理高效化思想

4、管理系统化思想

5、现代市场营销思想

二、消费心理学

(一)消费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二)消费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三)消费者的心理活动分析

三、管理心理学

四、心理学、管理心理学及高速铁路旅客运输心理学

【讨论、练习】

【作业】

【小结】

具有从心理学、管理学的角度出发研究旅客心理特征的能力

【课后反思】

教案

序号:01

编号:DLFY-JL-JW-32

课题名称

心理过程的一般性认识

授课班级

17级高铁

授课时间

2019.03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目标

了解人的心理过程

教学重点

熟悉人的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过程

授课类型

理论课

时间分配

【复习】

心理学、管理心理学、高速铁路旅客运输心理学之间的关系

【导入】

认识过程包括哪些?

【新授】

一、认识过程

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语言。

(一)感觉

1.感觉的特征

2.感觉的种类

1)外部感觉

2)内部感觉

3.感觉的意义

4.感受性与练习

(二)知觉

1.知觉的种类

1)物体知觉

2)社会知觉

2.知觉的活动过程

3.知觉的基本特征

1)相对性

2)整体性

3)理解性和概括性

4)恒常性

4.影响知觉的心理因素

1)知识经验

2)注意

3)定势

5.知觉与感觉的区别和联系

1)知觉和感觉的区别

2)知觉和感觉的联系

【讨论、练习】

【作业】

【小结】

能够利用感觉和知觉的特性提高客运服务质量。

【课后反思】

教案

序号:01

编号:DLFY-JL-JW-32

课题名称

心理过程的一般性认识

授课班级

17级高铁

授课时间

2019.03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目标

熟悉人们认识某个事物所需要经历的心理活动

教学重点

充分了解记忆、想象等心理活动的特征,培养铁路客运服务人员对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认识

授课类型

理论课

时间分配

【复习】

感觉、知觉的基本特征

【导入】

人格形成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新授】

一、记忆

1.记忆的分类

记忆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

(1)根据记忆的内容划分为形象记忆、语言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和运动记忆

(2)根据记忆的线索划分为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

(3)根据记忆时意识参考的程度划分为无意记忆和有意记忆

(4)根据记忆的时间长短划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5)根据信息加工处理与存储的方式划分为陈述性记忆和程序性记忆

2.记忆表象

1)形象性

2)概括性

3.记忆过程分析

1)识记

2)保持和遗忘

3)再认和重现

二、想象

1.想象的功能

1)想象具有预见作用

2)想象在人们的生活中具有补充的作用

3)想象具有替代作用

2.有意想象的种类

1)再造想象

2)创造想象

3)幻想

3.想象与创造

【讨论、练习】

【作业】

【小结】

能够利用记忆和想象的特性提高客运服务质量。

【课后反思】

教案

序号:01

编号:DLFY-JL-JW-32

课题名称

心理过程的一般性认识

授课班级

17级高铁

授课时间

2019.04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目标

熟悉人们认识某个事物所需要经历的心理活动

教学重点

充分了解思维、注意、语言心理活动的特征,培养铁路客运服务人员对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认识

授课类型

理论课

时间分配

【复习】

记忆、想象的基本特征

【导入】

什么是思维?

【新授】

一、思维

1.思维的特征

1)间接性

2)概括性

2.思维的种类

1)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语言逻辑思维

2)经验思维和理论思维

3)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

4)辐合思维和发散思维

5)常规思维和创造思维

3.思维过程

1)分析和综合

2)比较、概括和系统化

3)抽象和具体化

4.思维形式

1)概念

2)判断

3)推理

二、注意

1.注意的功能

1)选择功能

2)维持功能

3)整合功能

4)调节功能

5)监督功能

2.注意的种类

1)无意注意

2)有意注意

3.注意的特征

1)注意的范围

2)注意的紧张度

3)注意的稳定性

4)注意的分配

5)注意的转移

三、语言

1.语言的特征

2.语言的结构

3.语言的种类

4.语言的表征与加工过程

【讨论、练习】

【作业】

【小结】

能够利用思维、注意和语言的特性提高客运服务质量。

【课后反思】

教案

序号:01

编号:DLFY-JL-JW-32

课题名称

心理过程的一般性认识

授课班级

17级高铁

授课时间

2019.04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目标

掌握各种情感体验对人们认识事物的影响

教学重点

能够通过情绪、情感提高客运服务质量

授课类型

理论课

时间分配

【复习】

人的认识过程的基本特征

【导入】

人在认识客观事物时,总是表现出一定的态度和体验,这些体验属于什么?

【新授】

一、情感过程

1.情绪和情感的含义

2.情绪与情感产生的基础

3.情绪与情感的区别与联系

4.情绪与情感的两极性

5.情绪的种类

1)心境

2)激情

3)应激

6.情感的种类

1)道德感

2)理智感

3)美感

7.情绪和情感的功能

1)适应功能

2)动机功能

3)组织功能

4)信号功能

二、意志过程

(一)意志的含义

(二)意志行为

1.意志行为的特点

(1)意志行为是自觉的、有目的的行动

(2)意志行为和克服困难相联系

2.意志行为过程

1)确定决定阶段

2)执行决定阶段

(三)意志与认识、情绪、情感的关系

1.意志与认识的关系

2.意志和情绪、情感的关系

(四)意志的品质

1.自觉性

2.坚定性

3.果断性

4.自制性

【讨论、练习】

【作业】

【小结】

充分利用情绪、情感达到提高客运服务质量的目的,通过学习加强自身意志品质的培养。

【课后反思】

教案

序号:01

编号:DLFY-JL-JW-32

课题名称

个性心理的一般性认识

授课班级

17级高铁

授课时间

2019.04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目标

了解人的个性意识倾向的表现形式

教学重点

能够结合旅客的外在行为表现分析其心理动机及服务需求

授课类型

理论课

时间分配

【复习】

心理过程的一般性认识

【导入】

你的个性是什么样的?

【新授】

一、个性意识倾向

(一)人的需要

1.需要的含义

1)需要是对现实要求的反映

2)需要是个人的一种主观状态

2.需要的运动过程

3.需要的分类

1)从需要的性质分

2)从对需要的迫切程度划分

3)从需要的范围划分

4.需要层次理论

1)需要层次理论的基本内容

2)马斯洛的观点

3)需要层次理论的意义

5.人的欲望

1)欲望的种类

2)欲望的特性

(二)人的动机

1.动机的含义

2.动机的分类

1)生理性动机

2)社会性动机

3.动机的影响因素

1)嗜好和兴趣

2)价值观

3)抱负水平

(三)人的兴趣

1.兴趣的概念

2.兴趣的品质

1)兴趣的倾向性

2)兴趣的广阔性

3)兴趣的稳定性

4)兴趣的效能性

3.兴趣的分类

【讨论、练习】

【作业】

【小结】

通过本节课学习能够根据旅客的行为表现分析其个性意识倾向或其心理特征

【课后反思】

教案

序号:01

编号:DLFY-JL-JW-32

课题名称

个性心理的一般性认识

授课班级

17级高铁

授课时间

2019.04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目标

了解人的个性心理特征的具体表现

教学重点

能够通过旅客的气质特征分析其气质类型进而提供相应服务

授课类型

理论课

时间分配

【复习】

个性意识倾向包括哪些?

【导入】

你的期望是什么?

【新授】

一、个性意识倾向

(一)人的期望

1.期望的含义

2.期望心理的产生

3.期望的心理特征

1)表现出一定的期望概率

2)表现出一定的行为动力

3)期望心理随客观环境及目标的变化而变化

4.期望理论

(二)人的挫折

1.挫折的含义

2.挫折的产生

1)产生挫折的一般原因

2)产生挫折的组织原因

3)对挫折的容忍力

3.挫折行为

1)情绪上的反应

2)防卫的方式

3)环境的不良适应

4.避免挫折的措施

(三)人性

1.管理心理学的人性观

2.人性的假设

1)经纪人

2)社会人

3)自我实现人

4)复杂人

【讨论、练习】

【作业】

【小结】

通过本节课学习能够根据旅客的行为表现分析其个性意识倾向或其心理特征

【课后反思】

教案

序号:01

编号:DLFY-JL-JW-32

课题名称

个性心理的一般性认识

授课班级

17级高铁

授课时间

2019.04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目标

了解人的个性意识倾向的具体表现

教学重点

能够通过旅客的气质特征分析其气质类型进而提供相应服务

授课类型

理论课

时间分配

【复习】

个性意识倾向包括哪些?

【导入】

你的期望是什么?

【新授】

一、个性意识倾向

(一)人的期望

1.期望的含义

2.期望心理的产生

3.期望的心理特征

1)表现出一定的期望概率

2)表现出一定的行为动力

3)期望心理随客观环境及目标的变化而变化

4.期望理论

(二)人的挫折

1.挫折的含义

2.挫折的产生

1)产生挫折的一般原因

2)产生挫折的组织原因

3)对挫折的容忍力

3.挫折行为

1)情绪上的反应

2)防卫的方式

3)环境的不良适应

4.避免挫折的措施

(三)人性

1.管理心理学的人性观

2.人性的假设

1)经纪人

2)社会人

3)自我实现人

4)复杂人

【讨论、练习】

你的兴趣都有什么?你觉得自己现在有欲望吗?你现在需要什么

【作业】

人的动机有哪些?

【小结】

通过本节课学习能够根据旅客的行为表现分析其个性意识倾向或其心理特征

【课后反思】

教案

序号:01

编号:DLFY-JL-JW-32

课题名称

个性心理的一般性认识

授课班级

17级高铁

授课时间

2019.05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目标

了解人的个性心理特征的具体表现

教学重点

能够通过旅客的气质特征分析其气质类型进而提供相应的服务

授课类型

理论课

时间分配

【复习】

个性意识倾向包括哪些?

【导入】

你的气质属于什么类型?

【新授】

(一)个性的形成

1.个性的特点

(1)独特性

(2)综合性

(3)稳定性

2.影响个性形成的因素

一个人个性的形成,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先天决定因素,即遗传因素;二是后天决定因素,即环境因素。

3.环境对个性的影响

个性的形成和发展大致经历三个阶段:

1)儿童时期

2)学生时期

3)走向社会时期

(二)人的气质

1.关于气质

气质是人的个性心理特征之一,是指个人典型地表现于心理过程的强度、心理过程的速度和稳定性,以及心理活动的指向性等方面的特征。

2.气质的类型和特征

气质可根据高级神经活动的强度、平衡性和灵活性等基本特征进行划分。

3.气质对管理实践活动的意义

1)气质类型无好坏之分

2)气质不能决定一个人的社会价值和成就的高低

3)气质影响人的活动效率

4)气质影响人的情感和行为

(三)人的性格

1.关于性格

2.性格的特征

1)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

2)性格的意志特征

3)性格的情绪特征

4)性格的理智特征

3.性格的类型

4.性格的本质

5.影响性格的因素

1)生理性因素

2)环境因素

6.性格发展的过程

(四)人的能力

1.关于能力

2.能力的种类

1)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

2)模仿能力和创造能力

3)认知能力、实践活动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

3.能力与兴趣的关系

1)兴趣以需要为基础划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

2)兴趣与认识和情感相联系

3)兴趣具有社会制约性

4.能力与知识、技能

1)区别

2)联系

5.性格与能力的关系

1)性格的形成需要一定的能力为基础

2)能力发展水平受性格特征的影响

3)优良性格特点往往能够补偿某些方面能力的弱点

6.能力的个体差异

1)能力的质的差异

2)能力的量的差异

【讨论、练习】

不同类型的人格对应的人物有哪些?

【作业】

性格和气质有何区别?学习气质的相关知识对你有什么指导意义?

【小结】

通过本节课学习气质的相关知识对未来工作有指导意义。

【课后反思】

教案

序号:01

编号:DLFY-JL-JW-32

课题名称

年轻旅客群体的心理特征

授课班级

17级高铁

授课时间

2019.05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目标

了解对旅客群体进行分类的方法及年轻旅客心理特征的积极和消极特点

教学重点

能够根据年轻旅客的行为表现分析其心理活动及心理特征

授课类型

理论课

时间分配

【复习】

人的个性和气质类型有哪些?

【导入】

多大的人算年轻人?

【新授】

年轻是一个中性的词语,指年纪不大者,多指年龄介于十几岁至二三十岁间的人,强调的是相对来说年龄处于较小状态的成人。

一、年轻旅客心理特征中的积极和消极特点

1.朝气蓬勃勇往直前

2.主动积极、勇于创新

3.类似成人的新需要大量涌现,激起对生活的美好憧憬

4.情绪强烈、情感丰富

二、青年自我意识的矛盾

1.孤独感与强烈交往需要的矛盾

2.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

3.求知欲强而识别力低的矛盾

4.情绪与理智的矛盾

5.幻想与现实的矛盾

三、独生子女的心理特征

1.正面心理特征

1)聪明开朗、善于思考,创造力强

2)同情心强,乐施好善

3)办事认真,有进取心

2.负面心理特征

1)依赖性大

2)任性专横

3)自我中心

4)性格孤僻

四、年轻旅客的心理特点

1)热情好动、独立性强

2)维权意识强、态度固执

3)服务要求高、肯提意见

4)自尊心强,情绪易偏激

5)尊重权威、能服从管教

【讨论、练习】

作为年轻旅客你乘坐火车时有何要求?

【作业】

年轻旅客群体有哪些心理特征?

【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们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多了解年轻旅客群体的心理特征及行为表现,以便在工作中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课后反思】

教案

序号:01

编号:DLFY-JL-JW-32

课题名称

本地及非本地旅客群体的心理特征

授课班级

17级高铁

授课时间

2019.05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目标

了解本地及非本地旅客群体的组成及其出行规律

教学重点

能够掌握与本地及非本地旅客旅客群体沟通的技巧

授课类型

理论课

时间分配

【复习】

年轻旅客的心理特征有哪些?

【导入】

你对于大连市来说是本地旅客还是非本地旅客?

【新授】

一、本地旅客是高峰客流的主体

在高速铁路交通系统中,本地旅客是主流的旅客群体,在全部客流中占有较大的比例。

1.高峰客流的主体和特点

公共交通工具的客流分布是不可能一直保持均衡的,其中客流最集中、客流量最大的状态就称为客流高峰状态。这种高峰客流状态发生的时段就称为高峰时段;客流高峰的最大客流量就称为高峰流量。

2.高峰客流旅客的心理特征

通勤旅客是高峰客流分主体,正是因为他们将高速铁路作为上下班、上下学的交通工具,因此高峰客流旅客具有明显的通勤旅客群体的心理特征。

1)赶点心理

2)将就心理

二、非高峰时段的本地旅客

三、非本地旅客的心理特征

(一)非本地旅客的分类

(二)旅客的文化修养

(三)一般的非本地旅客

【讨论、练习】

作为本地或者非本地旅客你的心理是什么?

【作业】

高峰客流主体有哪些?其客流特点是什么

【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们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能够根据旅客的外貌特征、言谈举止对旅客进行分类。

【课后反思】

教案

序号:01

编号:DLFY-JL-JW-32

课题名称

常见的旅客心理现象

授课班级

17级高铁

授课时间

2019.05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目标

了解高速铁路运输中旅客的平等心理及从众心理,嫉妒心理表现及其心理特征

教学重点

认真学习、掌握不同旅客的不同的心里特征的外在表现

授课类型

理论课

时间分配

【复习】

本地及非本地旅客的心理特征

【导入】

你对自己的相貌、体形满意吗?

【新授】

一、人格心理

不同的人格是造成人们行为表现各异的原因之一。正是由于人格具有相对稳定的心理特点,人格属于人类的高级心理活动范畴。

准确来说,人格具有3重含义:

(1)人的道德品质

(2)做人的权利与尊严

(3)人的行为模式。

人格不是生下来就有的,人格的形成是先天的遗传因素和后天的环境、教育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五大性格”是指五种普遍的人格特征:外向性、神经质性、和善性、严谨自律性和开放性。特别要指出的是:这里的开放性仅是个人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心理学家认为,这五项特质能够基本确定一个人的性格。

人格心理是最普遍、最常见和最为基础的人类心理活动。

高速铁路客运服务人员必须认识到:虽然每个乘客的人格都不完全相同,但他们对服务的基本要求是一致的,即:自己的人格必须得到尊重。

二、平等心理

平等是人和人之间的一种关系、是人对人的一种态度。平等是人类的最基本、最普遍和最常见的心理特征之一,也是人类追求的终极理想之一。

一般而言,需要重点关注的乘客群有:非本地乘客、进城打工族、残疾、体弱、老年乘客等,他们往往对平等服务的要求比较敏感,也最容易产生误解。

三、从众心理

从众心理是人类的一个思维定式,思维上的从众定式使得个人有一种归属感和安全感,能够消除孤单和恐惧等心理。

心理学的实验表明:只有很少的人能保持独立性,不被从众,所以从众心理是大部分个体普遍所有的心理现象。

四、嫉妒心理

嫉妒心理的发生、发展,从内心感受而言,一般有3个层次:前期依次表现为由攀比到失望的压力感;中期表现为由羞愧到屈辱的心理挫败感;后期则表现由不服、不满到怨恨憎恨的发泄行为。

嫉妒心理是一种社会心理,它一定要有第二者或第三者存在,而且这个第二者或第三者在某些方面可能比嫉妒者要优越,或虽不优越,却对嫉妒者产生一定的影响。

美国心理治疗专家提出的打开心胸的办法:

想象一下,你来到大海边,大海是取之不尽的,无论你用盆、用缸,甚至是巨盆来

装,都无法把海里的水装完。

想象一下,你行大海里面取你要的水,而别人也在那里取水,而大海是取之不尽的。

【讨论、练习】

从众犯罪是否应得到法律的制裁?

【作业】

什么是人格?简要说明人格的形成过程。

【小结】

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能够换位思考为不同的旅客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课后反思】

教案

序号:01

编号:DLFY-JL-JW-32

课题名称

常见情绪与旅客的情绪表现

授课班级

17级高铁

授课时间

2019.05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目标

了解常见的人类情绪的表现形式

教学重点

能够掌握与不同情绪表现的旅客沟通的技巧

授课类型

理论课

时间分配

【复习】

什么是人格?

【导入】

你的情绪是什么样的?

【新授】

一、情绪与情绪控制

(一)情绪的定义

情绪是指个体对本身需要和客观事物之间关系的短暂而强烈的反应,是一种主观感受、生理反应、认知互动。

(二)情绪的构成

人的情绪活动一般包含以下5个基本元素。

1.认知评估

2.身体反应

3.感受

4.表达

5.行动的倾向

(三)情绪的先天性和后天性

(四)情绪的控制

(五)情绪的调整

1.表情调整

2.人际调整

3.环境调整

4.认知调整

5.回避调整

二、常见的人类情绪表现形式

(一)人类常见情绪

1.七情

2.六欲

3.七情与六欲的差别

(二)人类情绪的基本形式

1.快乐

2.愤怒

3.恐惧

4.悲哀

(三)心理波动与心理调节

1.心理波动

2.心理调节

1)心理调节的十大原则

2)心理调节的四法

(1)暗示调节

(2)放松调节

(3)呼吸调节

(4)想象调节

三、常见的旅客情绪表现

(一)疲劳情绪

(二)焦虑情绪

(三)恐惧情绪

(四)怀疑情绪

1.怀疑情绪无对错之分

2.怀疑情绪的消除方法

1)权威信息

2)公示天下

3)实际效果

四、自我牵挂情绪

五、自笑、自嘲、自言自语情绪

【讨论、练习】

面对就业情况你现在的情绪是什么样的?

【作业】

什么是情绪?情绪是如何产生的?情绪包含哪些基本元素?

【小结】

掌握不同的旅客群体或个人的情绪表现,分析其情绪变化的原因,进而提供个性化服务。

【课后反思】

教案

序号:01

编号:DLFY-JL-JW-32

课题名称

旅客的决策与个

授课班级

17级高铁

授课时间

2019.06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目标

了解旅客旅行决策要考虑的因素

了解旅客对旅行服务的期待及其影响因素

教学重点

熟练掌握不同的旅行阶段旅客的心理需求

能够掌握与不同旅客个体沟通的技巧

授课类型

理论课

时间分配

【复习】

情绪包含哪些因素?

【导入】

影响你的出行方式的条件有哪些?

【新授】

一、旅客的决策

旅客产生旅行需求后,就要进行旅行方式的选择,这一步即旅客的决策。

(一)旅客决策的过程

(二)旅客决策的影响因素

旅客的出行方式选择受供给属性和需求属性两个方面的影响。

1.供给属性

2.需求属性

二、旅客对服务的期待

1.旅客运输服务

2.旅客期望

3.旅客期望与旅客满意的对应关系

4.影响旅客服务期望的因素

三、旅客旅行的个体心理与需求

(一)旅客旅行的共性心理与服务

1.旅客旅行总体方面的需要的表现

2.旅客旅行各阶段心理需要的表现

3.旅客旅行心理需要的规律性表现

4.满足旅客旅行共性心理需要的心理服务措施

(二)旅客旅行的个性心理与服务

1.根据旅客气质划分

2.根据旅客职业划分

3.根据旅行目的划分

4.根据旅行行程和旅行性质划分

5.根据旅客自身条件划分

6.根据旅行中的旅行情况划分

7.根据旅客心理特征和行为表现划分

四、旅客旅行的群体心理与服务

(一)旅客群体的特点

1.心理的认知性

2.行为的联系性

3.利益的依存性

(二)旅客群体的类型

1,松散大群体

2.紧密小群体

(三)对旅客群体心理的服务

1.加强对紧密小群体的管理

2.用亲切、和蔼、礼貌的态度为大群体服务

五、掌握旅客心理的方法与服务水平的提高

(一)掌握旅客心理活动的基础

1.要有明确的思想基础

2.要有正确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3.要细心、有耐心,有耐力

4.要有迅速、果断的应变能力

5.要具备一定的科学知识

(二)服务方式的改进

(三)掌握旅客心理活动应注意的问题

1.掌握旅客旅行的主要心理

2.掌握旅客旅行的具体心理

3.必须注意从站、车的实际出发

4.既要注意重点,又要考虑一般

【讨论、练习】

你觉得影响你的出行选择是什么?

【作业】

旅客群体有什么特点?如何为旅客群体服务?

【小结】

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熟悉旅客对服务的期待,了解影响旅客满意度的因素。

【课后反思】

教案

序号:01

编号:DLFY-JL-JW-32

课题名称

高速铁路客运服务人员的认知能力及其培养

授课班级

17级高铁

授课时间

2019.06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目标

了解影响个人能力形成的因素及能力提高的途径

了解高速铁路客运服务人员应该具备的主要能力

教学重点

具有一定的感觉与感知能力

具有一定的注意力与观察力

授课类型

理论课

时间分配

【复习】

旅客决策受什么因素的影响?

【导入】

你觉得你的能力是什么?

【新授】

一、认知分析

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知,是从自己的感知开始的。认知能力是人脑加工、储存和提取信息的能力。

(一)认知能力培养的意义

1.能够促进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的提高

2.促使自觉地调控学习活动,顺利达到目标

(二)加强认知能力学习的策略

1.明确目标,了解认知知识

2.丰富认知体验

二、能力分析

人的能力总是与人的活动联系起来,能力实际上是个体从事活动的能力。

(一)能力的诱发

1.环境诱发

2.参与诱发

3.设疑诱发

(二)能力的形成

1.素质

1)个人素质

2)企业素质

2.知识与技能

3.教育

4.社会实践

5.勤奋

(三)能力的提高

1.牢固地建立起不畏惧失败的信念

2.在思考中积极地进取

3.不轻易为拒绝所打败

4.该出手时就出手

三、高速铁路客运服务人员具有的主要能力

(一)感觉与知觉能力

1.培养感觉与知觉能力的重要意义

2.感觉与知觉能力的培养

(二)注意与观察能力

1.培养注意与观察能力的重要意义

2.注意能力的培养

3.观察能力的培养

(三)记忆与理解能力

1.培养记忆与理解能力的重要意义

2.记忆能力的培养

3.理解能力的培养

(四)思维与想象能力

1.培养思维与想象能力的重要意义

2.思维能力的培养

3.想象能力的培养

(五)言语能力及其培养

1.礼貌语言在客运服务中的作用

2.言语的感知与理解

3.言语的表达

4.言语能力的培养

5.高速铁路客运服务人员言语表达注意要领

四、技能及其培养

(一)关于技能

(二)技能的种类

1.动作技能

2.智力技能

(三)提高联系效率的方法

1.明确练习的目标和要求

2.灵活地运用整体练习和分解练习

3.恰当安排练习时间

4.知道练习的结果

5.影响练习成绩的其他心理因素

(四)技能的迁移与干扰

五、掌握旅客心理的方法与服务水平的提高

【讨论、练习】

在日常工作中礼貌用语有哪些?

【作业】

语言在高速铁路客运服务中的作用有哪些?

【小结】

篇(5)

面对新课标的要求,广大英语教师在课上能精讲多练,调动学生全体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积极创设英语教学情景,避免以往的枯燥等英语的模式,使用大量的多媒体课件,适时适度地把课件与课本有机地组合起来,突出了英语新课程中提倡的任务型教育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做到学以致用,等等现象都表明英语教师对新课标的认识在逐步深化。下面就近年来我与其他老师在新课标执行中的感受及实践作简要阐述,与广大一线英语教师共勉。

一、注重学生主体

《英语课程标准》中关于“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部分指出,在教学中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指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出现。他们能够能动地发展自己的潜能。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教材、教学手段都应为学生“学”服务。因此,同样一个老师,同样一本教材,同样一个教学环境,不同的学生却出现不同的学习效果,导致这种差异有种种原因,但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学生自身主观能动性发展程度不一。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并确立自身的主体作用意识已成为一项重要课题。

案例:一个老师在Australia 的教学中,首先请同学们观看了有关澳大利亚的短片,在短片中出现了澳大利亚的climate, geography, population, people, schools, cities, kangaroos and koala bears…然后这位老师把学生变成老师,而自己充当一名指导者、激励者、辅助者和协调者。学生的积极参与,课堂生动活泼。

思考:直观的教学,使学生很快进入了最佳语言状态,有助于把英语知识信息储存到学生的深层记忆中,通过讨论法,使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小组成员互相启发,互相帮助,对不同智力水平认知结构,思维方式的学生实施互补,达到共同提高,确保了学生的思维在学习中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然后教师积极的评价,激发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

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教师给学生独立思考和内化知识的时间,使教学效果良好。

二、注重课堂能力训练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能力训练,重在学生有新的感悟、新的体验、新的思路、新的意境和新的思维方式,对学生进行能力训练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质疑问难训练。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是以问题为中心的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从训练学生的问题意识,是从训练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继而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2.合作交流训练。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形式,进行多方面的议论,以议促学,以议促思,学生做到既善于表达自己的意见,提高思维力和想像力,又乐于听取他人的意见,锻炼合作交流的本领,是老师培养学生的基础。

3.知识迁移训练。对知识内容分类,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迁移的规律和方法,自行类推,探究训练,有利于学生举一反三。

4.多元评价训练。坚持学生评价学生,学生自我评价,实现多元化的评价体系,能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

案例:一位英语教师在讲定语从句中,先问什么是定语?然后问充当定语的句子叫什么,再问定语从句应注意哪些问题,接着出了一个例题进行多项选择,告诉学生分析时应注意的事项后,让学生讨论,待学生对定语从句掌握后,他又把知识迁移到名词性从句,然后对该部分内容出题训练。在激烈的争论中,学生们不知不觉度过了四十五分钟。

思考:这位教师能积极创设英语教学环节,步步设疑、议疑、解题,充分采用了任务型教学,遵循先模仿后应用,先机械后活用的学习过程,教师给学生充分讨论的时间充分模仿,练习语言。

三、注重情感交流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趣”是情感教学的第一步。“亲其师,信其道。”只有让学生怀有浓厚的兴趣,他们才会不断刻苦努力,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增进相互理解,其次增“情”,在教学设计课堂教学,作业布置等环节要适时地创设较为真实化的语境,适时渗透情感教育,赏“美”也是情感教育不可缺少的一环。

学生学习的心理过程是:感觉――思维――知识、智慧;感受――情绪――意志、性格(包括行为)。前者是认知过程(智力过程),后者是情感过程(非智力过程)。两者相辅相承,有经验的老师上课总是面带微笑,和蔼可亲,表现出对学生的美,决不板冷面孔。现代心理学研究证明,过分紧张的情绪会妨碍学习,仰制智力活动,师生在教学中情感交融,气氛和谐,能达到师生情感共鸣。

案例:有位老师在讲“Holidays and Festivals”首先讲了一个圣诞节的故事:一个十五、六岁的女孩,在圣诞节前夕为父亲精心挑选了一份礼物――一个精美的烟斗,当她怀着高兴的心情回家时,母亲却告诉她父亲已经戒烟了。通过这个故事的学习,学生体会到了亲情――父女之情的珍贵。

思考:这位老师的引课,增强了学生与他们的父母之间的深厚感情,增进了父母亲与孩子之间的民主、平等和友好关系,使学生更能关心父母,理解父母。

作为一名英语教师,一定要认真研读《英语课程标准》中提出的理念和要求,并运用于课堂教学实践,努力创设自己的教学模式,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篇(6)

教学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教学改革的意识渐入人心的今天,个别教师对高中物理学案教学任心存质疑,担心“画虎不成类成犬”,影响学生高考,这是对学案教学的实质和指导原则还不深入理解之故。高中物理新课标课程基本理念部分中要求“在课程目标上注重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高中物理课程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培养学生,为学生终身发展、应对现代社会和未来发的挑战奠定基础。”“在课程实施上注重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高中物理课程应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在课程评价上强调更新观念,促进学生发展:高中物理课程应体现评价的内在激励功能和诊断功能,关注过程性评价,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发展。通过评价还应促进教师的提高以及教学实践的改进等” 。再看学案教学的指导原则和作用:学案与教案的不同表现在,它顺应了新课程关注生命的理念,适应了学生发展的要求,目标定位由教师转向了学生。它是教师在先进理论的指导下,在教学活动开始前,根据教学目的和学生认知结构的特点,为适应学生主动学习而设计的方案。它以课时为单位,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精心设计递进性问题,引导学生沿着问题的台阶,完成自主学习的过程。 学案设计时遵循了如下基本原则:①主导性原则。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而非主体,课堂教学中,教师立足于“主导”地位思考设计学案,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把基本思路、基本内容、基本问题都反映到学案上。②主体性原则。教育的对象是学生,学案设计充分尊重学生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的主体精神;充分信任学生,把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和发展,确立他们的主体地位。③活动性原则。学案设计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创设丰富有内涵的背景,开展多样有创意的活动,引导、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勤于动脑、动手,或由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答问题。通过积极有效的活动,活跃课堂气氛,开阔同学视野,撞击创新火花,提高学生能力。活动的形式生动活泼,讨论、辩论、评论、演讲、摸拟角色、新闻、学生讲课等,依据具体教学内容,科学选择。④创新性原则。学案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勇敢求知,求新求异。⑤问题性原则。学案教学中问题设计的科学、新颖、灵活、恰当、富于启发性、针对性、趣味性、时代性是学案设计追求的重要目标。⑥层次性原则。一个年级、一个班级的同学,基础和水平会参差不齐,学案设计从学生、班级实际出发,针对不同层次的教育对象,确立不同的教学目标 ,设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这是分层教学的客观要求。综上所述可见高中物理新课标要求与学案教学理念和原则完全一致,我们应积极更新观念,大胆细致创新地推行高中物理学案教学,才是更好地达到了新课标要求。

二、高中物理新课标要求下学案编写及教学实施中的几点认识

(1)为使学案教学更好地达到新课标各方面要求,关键是设计科学实用的学案 ,尤其是科学性、实效性强的学案。

①学案设计应重在学法指导:学案不等于题案,其作为教师将学习理论、教学理论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的产物,设计与编制应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篇(7)

关键词 :高等学校 管理心理学 案例教学 建议

案例教学法是当前国内外高校管理学类课程所经常使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管理心理学作为大学本科管理类课程的基础课,在经济管理类知识体系结构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先导地位。在管理心理学授课过程中,科学、有效地运用案例教学方法能够实现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目的,能够充分地、深入地阐释学生所学的相关知识理论,激发经管类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高校管理心理学课程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案例选择缺乏典型性和代表性,影响案例教学的有效性。通过对部分高校经济管理类学生管理心理学案例教学情况的调查,发现很多教师的管理心理学课程案例选择过于平凡和普通,更多体现在普通企业的管理案例方面,缺乏在社会经济管理领域中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案例。如缺乏知名的或有影响力的企业及个体案例等,导致降低了用案例来解释和分析所学专业知识的说服力,影响了教学的有效性,也阻碍了学生对该课程知识的学习和吸收。

2.教学案例的“一例多用”现象明显,影响案例教学的针对性。通过调查发现,高校经管类学生普遍认为管理心理学课程的理论性较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感到困难,而且很多教师又在案例使用过程中出现了“一例多用”的不良现象,即一个案例被使用在2—3个章节的理论教学之中,影响了案例教学的针对性,导致出现了学生学习疲劳,新鲜感缺乏,互动参与率下降,知识重视程度开始降低的情境。

3.教学案例内容脱离学生实际,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当代大学生具有好奇心强、个性鲜明、喜欢探求身边事物的特点。社会的大环境和当代大学生的时代特征造就了其在大学的学习中,不仅注重理论知识学习,更注重社会实践的良好习惯。高校经管类学生迫切希望早日接触与自己工作相关联的案例教学内容。调查显示,占调查总人数85%以上经管类学生普遍反映管理心理学的教学案例与自己的企业社会实习,平日的自我管理、自我成长方面相脱离,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了企业实习的效果与自我管理的有效性。

二、高校管理心理学课程案例教学改进的建议

1.结合课程知识体系,有效进行教学案例内容选择,体现案例教学的有效性。在教学案例内容的选择过程中,不论是组织中个体、群体的心理认识与行为管理,还是学生的自我管理与心理调节,都需要高校教师选择与教学内容相一致的经典的、有意义的案例进行教学,不能脱离课程的知识体系结构,应熟练地运用有效案例对管理心理学的知识进行正确的解释和引导。此外,教师还可以结合自己在企业中开展横向科研项目的宝贵经历对同学们进行管理心理学相关知识的传授和解读,这样就可以极大地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提高案例教学的有效性。

2.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编写相应案例进行教学,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案例教学法是现代教学方法中的一种,它必须随着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同而有所侧重,只有这样才能在真正意义上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调研结果发现,高校经管类学生在企业实习及自我管理过程中经常遇到一些相关的问题迫切需要解决,比如学生就业困难的根本原因在于学生缺乏动手实践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接受调查的经管类学生表示,自己遇到的实习问题、就业困难,以及自己身边发生的自我认识与管理问题才应该是最适合教学的真正案例。上述情况要求高校教师在案例编制与使用过程中,需要把理论与学生实际相结合,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拓展学生能够主动学习、积极接受新知识的新式课堂,引导他们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这才是管理心理学课程教学的最终目标。

3.结合内外环境变化,及时、动态更新教学案例,提高课堂案例教学质量。管理心理学这门课程具有很强的理论性,教师应该注重案例自身的时代性和教学对象的适用性,这就要求高校经管类教师不能够再用传统的教学理念及过时案例来教导学生学习新的管理心理学知识,而是应该在课程案例教学方面做出创新,能够与外部环境(社会变革、企业发展等)、内部环境(教学环境、学生需求等)结合起来,与时俱进,体现案例教学的动态性、创新性和及时性,充分体现管理心理学知识体系的应用性和实践性较强的学科特点。

参考文献

篇(8)

《北师版•必修2》【圆的一般方程新授课】§2•2P80题目:例3求过点M(-1,1),且圆心与已知圆C:x2+y2-4x+6y-3=0相同的圆的方程。

正常解法分析:

要求一个圆的标准方程,必须知道圆心坐标和半径,或者

在一般方程中必须知道D、E、F三个参值,且D2+E2-4F>0;

通过已知圆的方程:配方得到圆心坐标(2,-3),半径为4,

所求圆的半径r=|MC|=(2+1)2+(-3-1)2=5

从而得出所求的圆的方程为:( x-2)2+(y+3)2=25如右图所示。完毕

我讲完后,当时有一位同学举起手,我也不知道他要做什么?我说:“你有什么事”?他说:“老师,此题可以这样解决,因为所求的圆的方程和已知圆C:x2+y2-4x+6y-3=0的圆心相同,只是半径的大小不同而已,所以就可设所求的圆的方程为:x2+y2-4x+6y-3+t=0①,引入参值t,又因为所求的圆的方程又过定点M(-1,1)代入①中,就可以求得t的值;再把t的值代入①中,于是就可得到满足题目要求的圆的方程”。

当学生说到圆心相同,半径的大小不一样时,我已经明白了学生解决此题的想法,是利用“同心圆系方程”来解决此题的。当学生叙述完毕,我就按照他的思路在黑板上板书了他的过程,让班上其他同学共同分享这位同学的创新解法和喜悦的心情;当时全班的同学不约而同地为他鼓掌,向他表示祝贺,太值得庆幸。我非常感动,掌声结束后,我问同学们,难道你们不想知道他是怎样思维的吗?

该同学又接着说:“我是通过前面学习过的知识模仿想到的,例如P68题目:例10求过点A(1,2),且平行与直线2x-3y+5=0的直线方程。再如P69题目:例12求过点A(3,2),且垂直于直线4x+5y-8=0的直线方程”。老师在讲解此两例时,分别用了两种解法,一种解法是按照书上的解法,另一种是利用“平行直线系方程和垂直直线系方程”的解题方法。“与已知直线平行的直线有无数条,且又过某定点的直线确只有唯一的一条;或者与已知直线垂直的直线有无数条,且又过某定点的直线确只有唯一的一条的解题过程联想到的。其实思路很自然,与已知圆的圆心相同的圆有无数个,且又过某一定点的圆确只有唯一的一个”。

同学们再次响起掌声,表示庆贺,以此鼓励。

总结:类比是可以信赖的老师

篇(9)

1、教学内容

本单元是学习一些单音节形容词、多音节形容词和特殊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形式,学会进行简单的比较,并表达自己的好恶,同时会进行简单的调查。

2、教材分析及处理

Unit 12 Section B(1a-2c)为本单元第三课时的教学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注意:

(1)形容词比较级和最高级的主要构成方式,有三种情况需要学生强化记忆。

(2)本课时共有6个生词,分别出现在1a和2a中,可在课堂活动中进行处理。

3、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A:words and expressions

Positive,negative,dull,loud,talent show,performer

B:useful sentences

My sister Isabel is the funniest person I know.

Who was the best performer?

(2)能力目标

本课时在前面对两者事物进行比较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学会对三者或三者以上事物进行比较,会运用最高级谈论自己所熟悉的人或事物,会和他人运用最高级的句式进行交流。

(3)情感目标

通过观察本班的同学,发现别人的闪光点,从而学会“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学生们也会从中体会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4、教学重点

掌握知识目标中涉及的单词及句型。

5、教学难点

运用最高级的句式进行语言交流。

二、教学设计

1、总体思路

本课采用任务型教学法。教具有幻灯片和录音机,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欲望,适当安排对话、抢答、小组讨论等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会运用形容词的最高级,完成学习任务。

2、教学过程

StepⅠ Leading-in

(1)talking freely

T:Who is the tallest boy in our class?

S:Wang Gang.

T:Who is the shortest boy in our class?

S:Liu Song.

T:“tallest”is the opposite of“shortest”.

[设计说明]本课一开始,教师通过与学生谈论自己身边熟知的同学们的身高情况,很自然地引导学生在多个同学之间进行比较、寻找答案,学生在边思考边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自觉地运用了“最高级”的思维方式。

T:Whose English is the best in our class?

S:Sui Hongzhi.

T:“best” is a positive word.What’s its opposite?

S:Worst.

“worst” is a negative word.

[设计说明]由best、worst自然引出目标生词。

(2)教学生词

Positive,negative,dull(板书)

(3)Read the new words and finish the chart in 1a.

StepⅡPresentation

(1)My sister Isabel is the funniest person I know.(板书)

T:Now,boys and girls,tell your parter about people you know,use the positive words above.And then I will ask several students to act it out.

[设计说明]本部分是句型认知部分,通过活动让学生掌握最高级句型的使用,有助于学生正确模仿,在运用中理解所学英语。

StepⅢ Practice

(出示幻灯片)Show some photos of the students in our own class.Talk about different students using superlative degree of adjectives.

T:Point at the photo of Wang Gang.

S:Wang Gang is the tallest boy in our class.

T:Point at the photo of Liu Song.

S:Liu Song is the most creative student in our class.

[设计说明]通过这个活动,让学生积极思考身边熟悉的同学的特点(外貌、性格等方面),并尽量启发和鼓励他们运用刚刚所学到的形容词来模仿造句。在操练句型的同时,也对所学生词进行了巩固和运用。

SteptⅣ Listening

(1)T:Now,listen to the tape,write these names under the performers.

[设计说明]由于前面的呈现和操练,学生从谈论自己班的同学很自然地过渡到谈论这些天才表演者,所以对这段听力材料会轻松地入耳,完成这项听力任务。

(2)T:Listen again.Fill in the chart with the adjectives you hear.

[设计说明]这五个形容词,有四个是在1a和1b中出现过的,而学生对best也不陌生,因此完成这个任务也不难。

Step V Practice

Read the tapescript on page 102, then fill in the blanks and practise the dialogue in pairs.

(幻灯片出示习题内容)

[设计说明]这个听力材料是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一个综合运用,仅仅完成2a、2b两个简单的听力任务是不够的,因此,我增加了这个题目,要求学生进一步对材料进行熟识和掌握。

Step VI Pairwork

T(look at the information about the talent show above and make a conversation):

Who was the best performer?

S:Eliza was the best performer.

[设计说明]老师先做示范,而后两人一组就2a中出现的五个人物的五种特点进行对话操练,突破难点。

StepⅦ A game

T:Boys and girls,look at the screen. Let’s play a game.Now,we devide our class intotwo groups.One is girls,the other is boys.Speak out who they are,then make a sentenceusing the supterlative degree of adjectives.The one who first makes a correct sentence willget a flag.Let’s begin!

T:Show “Cheng Long”.

G:He is the most famous movie star I know.

T:Show“Yao Ming”.

B:He is the tallest basketball player I know.

T:Show “Liu Xiang”.

G:He is the fastest man I know.

T:…(找一名同学统计两个组的红旗总数,选出胜者,并对其进行鼓励。)

[设计说明]学生通过谈论自己熟悉的名人,愉快地融合在说英语的环境中,达到了对语言知识的学以致用。每个同学都有展示的机会,体现了“为用而学,用中学,学了就用”的教学理念。

StepⅧ Summary

T:What did you learn this class?

S:…

[设计说明]让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充分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他们会有一种成就感,可以更好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

StepⅨ Homework

Interview three classmates.Write their answers in the chart below.

“Who do you think is the funniest actor?”

篇(10)

1案例教学法在心血管内科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1.1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

学生在收到某种临床病例后,需要查阅相关资料对该病例呈现出的症状、体征、辅助检查结果等进行分析,进而做出科学的诊断,最后进行关于治疗和预后的方案设计。这样,学生就会对该病例的症状、体征、辅助检查、诊断、治疗以及预后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同时也将教科书的基础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紧密衔接起来。案例教学法本身是一种个性化、多渠道获取与该病例相关的知识的方法,能够促使学生主动去查找资料解决病例中涉及的问题,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思考分析问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等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心血管内科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建立了临床辩证思维,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也为学生今后从事临床工作奠定了基础。

1.2有助于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案例教学法实施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选择典型及新颖的临床病例,并进行针对性的问题设计,还要对学生发现的新问题给予回答。这就要求教师要有渊博的理论知识储备,能够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本专业领域的知识以及熟悉与该病例有关的基础学科、桥梁学科、临床学科的知识,还要对临床上心血管疾病的辅助检查、诊断、治疗等前沿知识有所了解,这样才能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有效互动,也为培养适应现代医学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奠定基础。另外,在案例讨论过程中,任课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的思想动态和情绪变化,调动学生的情绪,积极引导其发言,准确把握每一个学生的接受程度,做到因材施教,这就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人文科学知识。

1.3有助于活跃课堂氛围

案例教学法的重要一环是组间讨论和观点陈述。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其中积极主动的发言,阐述自己的观点、见解或提出自己发现的新问题,将课堂变成了舞台,每个同学都愿意在舞台上展现自己的才华,希望成为舞台的主角,这也符合当代大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同时,学生对病例讨论和陈述的过程中,不同学生有不同的见解,不同的视觉所运用的知识点存在差异,这样就增加了不同学科间的多种横向联系,使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

2案例教学法在心血管内科教学中的实施

2.1病例的选择

病例的选择应与教学内容、教学任务、教学目标相统一,与教学中包含的知识点紧密联系。这就要求任课教师要做充足的课前准备,科学设计教学过程,提前完成教案撰写、病例设计、课件制作等工作,还要预测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并设计解决方案,保证课堂教学顺利实施。同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对病例进行全方位思考,分析病例中的治疗经验和诊治误区。

2.2设计问题并进行讨论

问题的设计应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遵循由浅到深、由表及里、由简到繁的认知规律,使学生带着问题对病例展开分析,激发学生的思维空间,实现问题的引导功能。在讨论环节,应加强学生间和师生间的交流讨论,发挥学生的集体智慧,准确把握病例中蕴含的知识点。

2.3对病例进行全面点评

病例点评是案例教学法的重点,一方面教师应引导学生针对讨论结果进行总结,明确病例中涉及知识点和重难点内容;另一方面教师针对学生中存在的共性问题以及重难点知识进行相应的阐述。

3案例教学法在心血管内科教学中应用的注意事项

3.1选择的病例难易程度要适中

病例的选取一定要结合学生的知识结构,使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通常以心血管内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为主,在完成一个简单的病例教学后,再给学生提供一个有一定难度的病例,在开阔学生眼界的同时,让学生举一反三,牢固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和技能。

3.2选择的病例应具有综合性

病例的选取应具有典型性、生动性、真实性、新颖性和针对性,确保对学生今后的临床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典型性指病例具有代表性,症状、体征以及辅助检查结果能够直接指向诊断结果;生动性指病例的描述生动、形象,有一定的场景描写和情节叙述,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真实性指病例来源于临床实践,而非教师主观臆测或虚构,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颖性指病例是临床上近几年出现的,具有时代特征,对学生将来从事临床工作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针对性指病例呈现的症状、体征、检查结果等要与教学大纲中要求掌握的知识点相匹配,既要突出重点,又要有细节的提示。

4结语

案例教学法在心血管内科教学中的应用,彰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育教学质量得到显著提高,同时还提高了学生的医学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等,有助于学生建立临床辩证思维,是一种良好的教学方法,值得在教学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篇(11)

(一)突出“案例”教学,落实“以学生为主体”教育原则

以“学生为主体”,长期以来一直是我国的一条重要教育原则,但在原高中地理教材的使用中,这一原则却很难得到落实。因为在旧教材中,每当学习有关地理原理与地理规律时,教材总是首先对这些原理与规律进行讲述,尔后才举例加以论证。这种“先见森林,后见树木”的编排模式,非常适合教师的讲授,特别是对新教师而言,这种教学方式也便于新教师的成长,但却不适合学生的自学。因为在学习相关的地理与规律时,学生缺乏相应的知识储备,没有足够的知识基础。用这样的教材实施教学,教师必然会成为课堂的主宰,学生只能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久而久之,学生的主动性就被淹没,各种能力也得不到应有的培养,因而最终阻碍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所以,这样的教材体系已经无法适应当前教育形势发展的需要。

针对此种敝端,新教材在内容的选取与结构体系的编排上进行了重大调整,其中最重要的一面就是新教材用“案例”教学取代了原教材中的系统知识讲授,即在学习相关地理与规律之前,教材首先给出一个具体的“案例”,通过对这一具体“案例”的层层分析,逐步归纳,总结出具有普遍意义的地理原理与规律。如在学习“农业的区位选择”时,教材首先安排了“青藏高原的畜牧业”和“三江平原的种植业”两幅景观图。通过对这两幅图中所反映出的景观差异的认识与分析,引导出“农业区位”的概念和对新课的学习;在学习“工业的区位选择”时,教材首先安排了“鞍钢的区位“和”宝钢的区位“两幅图,然后通过对这两幅图的认识与分析,引导出“工业区位”的概念和对教材的学习;在学习“传统工业区”时,教材以“鲁尔区”为教学“案例”;在学习“新兴工业区”时,教材又选取了“意大利新兴工业区”和“美国硅谷”为教学“案例”等。

这种“先见树木,后见森林”的编排模式,非常适合学生的自学,但对教师而言,特别是对新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教师必须对教材把握得当,形成知识体系。因为对“案例”的分析过程,就是一个基础知识储备的过程,通过对个别具体“案例”的分析,归纳出带有普遍性的原理与规律,顺理成章,清新自然。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了学生能力的发展,落实了“学生为主体”的教育原则,而且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所以在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充分用好教材中的“案例”,放手发动学生,给他们以更多的自主,让他们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只有如此,才能体现出新教材的思想,用好新教材。

(二)突出“活动”教学,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

新教材不仅在教学内容选取与结构安排上更加体现时代气息,更加符合当前我国教育发展的需要,而且在课后练习的设计上也与旧教材迥然不同。在旧教材中,延续、惯用的做法一直是在新课内容结束后,安排一部分“习题”或“思考题”,以帮助学生检测学习效果,巩固所学内容。它注重的是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考查与检测,而对学生能力的检测与培养重视不够。因为做这样的“习题”或“思考题”,大多只要求学生在课本上找找答案,而不需要学生付出其他更多更复杂的劳动。显然,这种简单的机械的思考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教育形势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这种教育模式下使学生的思维日渐僵化,缺乏创造性。

因此,新教材以“活动”取代了旧教材中“习题”或“思考题”。

二、当前新课程地理“案例教学”和“活动教学”的误区

误区一:把“案例”当成是“举例”

很多教师虽然用的是新教材,但处理方式还是老的教学方式,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授,地理案例不是学习的终极目标,而是用于提示地理原理和规律、启迪学生思维、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能力的载体。如把“案例”简单的处理成了“举例”,就违背了新课程地理案例教学的初衷,

误区二、把“活动”当成是“思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