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物理实验教学大全11篇

时间:2022-10-29 22:06:24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物理实验教学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物理实验教学

篇(1)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0-264-01

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一切物理现象和物理规律都源于生活、生产实践之中,许多物理知识都是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认真总结和思考得来的。作为一名物理教师,在教授学生物理知识过程中,如果能够正确的演示和指导学生实验,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进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随着中考制度的改革,初中物理实验考查已作为一项必考内容,使物理实验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我们探讨一下演示实验教学和分组实验教学。

一、关于演示实验的教学

演示实验一般是指在课堂上配合教学内容由教师操作表演的实验。演示实验是向学生提供学习物理概念和规律所必备的感性材料,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重要途径。它对学生的实验操作、实验方法的学习起示范作用,有助于学生深化和巩固所学的物理概念和规律,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因此对演示实验的教学要符合下列要求:

1、演示实验首先必须确保成功性。演示实验的直接目的是把物理现象复制一遍,让学生亲眼目睹或自身感受到物理现象的效果,同时把产生这种现象的方法告诉学生。只有确保演示成功,目的才会达到。决定演示成功与否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首要的是掌握实验的原理,抓住关键。

2、演示现象必须明显、直观,可见度大。演示实验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对物理现象有清晰的了解。在进行演示实验时要让全班同学都看见,而且要看清楚。因此演示的现象一定要清楚、直观,可见度大。所用的仪器要足够大,灵敏度要高。仪器放置的位置要达到一定的高度,使全班同学足以看清。

3、演示的器材结构要简单,操作要方便,推理要简单明了。演示实验要简便易行,操作方便,得出结论的推理过程简单明了易被学生接受。增强了亲切感,易让他们接受知识和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去分析研究周围的事物。

二、关于学生分组实验的教学

学生分组实验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地进行观察、操作和思考的实践活动。它是学生获得知识,训练技能,培养良好素养的重要教学形式。因此为了搞好分组实验教学,首先必须培养好学生良好的实验素养及习惯。初中的学生年龄小,自制力不强,又没有实验基础。有的甚至认为实验只是玩玩而已,学生实验较难组织,效果也不理想。因此一开始就应要求学生做到:

1、实验前必须完成预习内容。实验预习是保证学生在进行正确操作并获得正确结果的前提。通过实验前的预习,学生对实验原理、方法、步骤及仪器的使用有了正确的认识,在实验过程中才会做到心中有数,目的明确,从而提高实验的质量。

2、进入实验室后必须要求学生按分好的实验小组坐到相应的实验桌前,不得乱动器材由于班内的人数较多,可能实验的器材较少,所以必须合理的分组,一般3、4人为一组,按优、中、差三类学生平均搭配,做到取长补短,协助分工,一人操作,一人读数,一人计录,并设立实验小组长加以监督,这样就不会出现乱哄哄的场面。

3、实验时应要求学生不能大声喧哗。在实验过程中若出现异常现象,可要求学生举手提问,不得出现乱串他人小组的现象,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对于好的做法要及时表扬,对于典型的实验错误可与全班同学一起讨论分析,要让实验课始终处在探索、讨论的氛围中。

4、实验完毕应要求学生整理好器材及时处理实验数据,并填写好实验报告实验数据的处理是学生实验操作后的一个重要步骤。通过对所测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作出合理的结论,从而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验发现,有的学生由于实验测得数据误差太大,得不出正确的实验结论,因而会出现编造数据,或按规定推算数据的现象。对这些现象的发现则必须加以批评,并要及时帮助他们重新进行实验,从而发现其出现误差过大的原因。实验中应要求学生尊重事实,如实记录,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新课标对实验教师的要求

1、教师应该具有新理念。开拓思维,走出课堂,走进生活;不套框子,不设圈子;不迷信权威,不限于课本;大胆实践,大胆创新;说在口头上,写在纸面上,落实在行动上。

2、教师应该具备广泛的实验专业知识。作为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实验专业知识,因为物理实验本身是一种科学探索的过程。对于实验的原理、实验的设计等必须具有很强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3、教师应具有科学的实验室管理知识。教师不光要会做实验,更重要的是还要会管理好实验室,这样才能为学生实验提供有力的保障。所以教师必须做到学生实验“五会”:会管理;会准备实验;会协助任课教师辅导实验;会维修、保养仪器设备;会自制教具。

篇(2)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在知识经济的社会中,人最重要的素质是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发散性思维,发挥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方面有独特的作用。但是传统包办式的实验教学不利于学生的物理创新能力的培养,所以改革传统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物理创新能力势在必行。

如何改革传统的物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更新实验教学的思路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的定义、定理、规律、定律都建立在大量严格的实验和实践活动基础上。实验不仅仅局限于现行物理教科书中所安排的学生分组实验、演示实验和若干课外小实验。我们的实验教学可以在课上,也可以在课下;可以使用实验室所配备的器材,也可以自备自制教具,甚至可以使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现有物品,用学生身边的物品做实验。如用手拍打桌子手感觉疼说明力的相互作用;把易拉罐侧壁钻一个孔,在其中盛满水后让其自由下落,水不流出,演示完全失重现象。这些器材学生更熟悉,更有利于使学生明白物理就在身边,物理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而且通过这些课本上没有出现的器材启发学生,一起来想一想,还可以用什么来说明我们要知道的内容,或者,这种类似的方法我们可以用来解决其他什么问题,等等,调动学生刚刚起步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角色转变

即改传统的教师为主、学生为辅,为学生为主、教师为辅。以前,学生实验,课本有较全面的目的原理介绍、方法步骤说明、数据分析处理要求,教师、实验员在实验前帮学生选好、调试好仪器,教师在上课前还要讲解注意事项,带学生预习,甚至为了保证实验顺利完成,课前还要先看实验录像,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由教师代劳解决。总之,整个实验都以教师为主。这种实验教学模式严重阻碍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学生所学的知识得不到升华,能力得不到提高,反而助长了学生的依赖性,学生一旦离开教师,就束手无策。可见,这种传统教学模式不符合现代创新教育的要求。教师要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完成实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自己预习实验,明确实验目的,读懂实验原理,拟定实验步骤,选择实验器材,组装实验仪器,控制实验条件,规范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记录测量数据,处理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分析实验误差,写好实验报告。这要求学生的基础知识非常扎实,思维相当严密,对实验技能要求相当熟练。为了使学生独立实验,最好的办法就是指导学生做课本上没有的探索性实验和指导性实验,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上述程序的全部操作。例如:测电阻的实验中,给出学生足够的电学器材,让学生做测小灯泡伏安特性曲线的实验,要求从零电压开始逐渐到额定电压为止。从器材的选择、电路的设计、测量记录到作出图象、分析图象的意义等都由学生自行设计,最后评比交流,学生们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指导学生独立实验,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巩固物理知识,发挥学生主动性的最佳途径。

三、改验证性实验为探索性实验

课本上有一些验证性的实验,教师不妨将其改成探索式的实验,如验证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平行四边形法则、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等,经过适当改造完全可以变成学生探索式实验,让学生充分地动脑、动手、动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激发。当然,这不是说验证性的实验就没必要做,事实上,验证作为对于某种新思想的检验,也是创新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改验证性实验为探索式实验,是为了换一种方式更好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篇(3)

        在教学中要真正运用好物理实验,提高教学质量,发挥其独特作用;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是上好实验课的前提。①教师要有物理学理论和实验知识;有教育学、心理学和教学法的知识;亲手实践。②具备良好的实验能力和实验技能;通过不断学习,使实验教学能力和知识水平提高。③有钻研和创新精神;对疑难实验进行专题学习和研究、改进方法;接受新的教育理论和思想,指导教学实践。④积极参加针对物理实验中对实验的设计,测量操作技巧、改进方法及排除故障的创造性能力,实验考核的命题能力等研讨会,提高自身素质。

        2. 利用实验史实和事例激发氛围

        在实验教学中:①对物理史上著名实验介绍。如《科学之旅》中介绍了“伽利略对单摆的探究”从而发现“摆的等时性原理”,并根据这个原理制作“机械摆钟”。展示科学发现过程目的是展示科学家创造思维和创新精神,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培养。②介绍典型物理实验事例,培养创新意识和欲望。如教学凝固后,介绍“姆潘巴”现象及其发现过程,同时介绍中央电视台《走近科学》栏目的片段:上海某中学三位学生在物理教师指导下,经历几个月,做了上百次实验,获得上万个数据,最后论证“姆潘巴”现象不存在。介绍此事例目的是,要求学生向坦桑尼亚中学生姆潘巴和上海的几位中学生学习,学习他们敢于质疑,有实验探究的精神;用榜样的示范作用来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从而激发创新氛围。

        3. 实验教学中需要强调注意事项

        动手实验是学生参与实践的具体过程,教师在实验前强调实验室规则和要求:①实验前必须完成预习内容;②按小组坐好,不得乱动器材;③实验时不能大声喧哗;④实验完成后将器材摆放整齐,经检查后方可离开;⑤不能将器材带出实验室,如有损坏及时说明。另外,带有危险性或损坏性实验,要先检查,避免损坏或者出现意外。如在用电流表测量电路时,开关应先断开,电流表应与被测部分串联,注意电流必须从电流表正极流入,从负极流出,被测电流不超过电流表量程,不能将电流表不经过用电器而直接接在电源两端等。

        4. 提倡动手实验,掌握基本方法

        学生动手实验的作用:①学生动手实验有利于调动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据统计,喜欢物理的占84%,不喜欢的占3%。②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巩固程度与学习方式关系很大。据统计,通过听讲能记住25%;看到实物或现象能记住40%;既动手做又描述能记住97%。所以在物理实验教学中让学生动手实验,在实验基础上讨论、分析,归纳概念和规律,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③教育家陶行知提倡手脑并用的学习方式,教学中提倡动手实验,正是遵循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去实践的,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④动手实验是学习研究过程,在直接参与动手实验过程中,逐渐认识到实验是获得物理事实的根据;是检验假设真理性的标准;逐步领会科学家是如何通过物理实验获得物理事实,得出概念和规律的。

        5. 实验教学有利于培养观察能力,提高分析能力

        观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现象感知过程中的一种最直接方法。物理教材中的每个概念和规律一般由观察、实验、分析、归纳概念、规律应用、实际问题等构成,为了提高观察能力,在引导观察实验现象时应注意:①从什么地方观察,发生什么现象,现象发生变化过程的条件是什么;②观察同时思考、分析、比较此现象有什么特征,说明什么问题;③如何判断推理,概括有关性质和规律,逐步形成边观察边思考的习惯,掌握观察方法和提高观察能力。

        例如,观察水被加热至沸腾时,提出问题让学生边实验、边思考:

        a. 开始加热的烧杯底和内壁是否有小气泡?怎样产生的?

        b. 初始阶段水温有什么变化?小气泡在上升至水面过程中其体积有什么变化?

        c. 当水中有大量气泡产生,并迅速上升过程中,体积不断增大,到水面破裂时,温度是否变化?瓶口出现的“白气”是什么?

        d. 如果沸腾时间较长,还会看到水位比加热前有些下降,为什么?

        这将膨胀、热传递、气化、液化等知识有机联系起来,从而提高观察和思维分析能力。

        6. 把验证性实验变为探究性实验

        目前中考实验设计题需要学生具有探究性实验能力的有力体现,这就要求学生具备发散思维、换元思维、转向思维和创优思维等思维能力,这些能力都靠平时逐步培养。如讲授“恒定电流”后,根据学生已学知识,将“伏安法测电阻”实验改为:有5种不同测量电阻实验的分套器材,请根据各套器材设计不同的实验,并比较哪种方法测得电阻值较准确,分析原因。器材:共用器材为待测电阻r(10 ω,0.5 a),电源,电键,滑动变阻器,导线若干。测量方法;①伏特表、安培表各1个,共用器材;②伏特表2个,电阻箱1个,共用器材;③安培表2个,电阻箱1个,共用器材;④伏特表1个,电阻箱1个,共用器材;⑤安培表1个,电阻箱1个,共用器材。改进后的实验称为物理教学中的实验探究,此方法特点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多向选择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知识。

        7. 借助多媒体将实验分解化

        造成学习物理知识困难的原因是:学生缺乏物理实验和分析、概括规律的能力。例如,在讲授“惯性”内容时,借助多媒体运用抽拉活动片段演示小车遇到障碍物阻力而停止运动,而小车上的木块没有受到障碍物阻力,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仍向前运动;但因木块底部与小车面的摩擦,使木块底部受到摩擦力作用不能继续向前运动,只好倒向前方。利用多媒体图像将“慢镜头”展示在学生面前,同时对小车、木块及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由于图像清晰,模拟逼真,讲解和观察、理解,都能收到良好效果。

篇(4)

物理教学中实验教学起着基础作用作用,也就是物理的定义、定理、规律、定律都建立在大量的实验和实践活动中。我们的实验教学可以在课上也可以在课下;可以使用实验室所配备的器材,也可以自备自制教具,甚至可以使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现有物品,经常用学生身边的物品做实验,如用铅笔和小刀做压强实验,用雪碧瓶做液体压强与深度关系的实验,用汽水瓶做大气压实验用眼药做物体的浮沉实验,用水和玻璃做光的色散实验等,这些器材学生更熟悉,更有利于使学生明白物理就在身边,物理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而且通过这些课本上没有出现的器材启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大家一起来想一想,还可以用什么来说明我们要知道的内容。或者,这种类似的方法我们可以用来解决其他什么问题,等等。调动学生刚刚起步的创新的意识和创新的精神。

一、观察是创新的前提

观察是实验的第一步,也是创新的前提。没有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谈不到创新的。我们在实验教学中首先应该使学生知道:所谓观察就是要有目的地辨明观察对象的主要特征,注意发现引起变化的条件和原因,其次,要使学生了解观察是要经过一定的努力,克服一定的困难,才能发现问题,才能得到事物的正确认识和正确的结论。 需要指出的是: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知道,观察事物是科学方法中提取大量事实的第一步,也是我们要进行任何创造和超越的第一步,我们所需要的不仅仅是大家观察到的结果,更重要的是观察这个活动的本身,观察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比如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在给水加热的过程中,能看到什么?在此基础上引导同学讨论观察的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可以提示看到的不同原因,应该由学生通过多次的实验得出一定的结论,而不是老师在黑板上把各种条件罗列出,再提供给学生实验。那样做实际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是不利于学生形成创 新思维的。

二、实验、在学习中创新

人们的许多物理知识是通过观察和实验认真地加以思索和总结得到的。如对于彩虹,自然界在特定雨天后才能看到,平时看不到。在序言中教学中用三棱镜做光的色散实验让彩虹出现在教室里,使学生感到新奇,通过这段教学师生共同讨论,形成共识,知道什么是实验。实验就是在人工控制条件下使物理现象重复出现供人们观察的工作。通过实验,能够对物理事实获得具体的明确的认识,有助于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那么在这里学习的就不是色散的知识,更重要的学习了这种探索事实根本的方法――实验。

实验中要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育学生每做一个实验应该:了解实验目的,正确使用仪器,作必要的记录,得出相应的结论整理好实验器材。根据实验观察到的现象和结果得出结论,做出正确的实验报告。向学生适当介绍一些物理学大师所做的物理实验以及所取得的成绩,而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运用这些方法来探索知识。

三、重视方法的总结,动手动脑

篇(5)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在物理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实验中,通过对一些感性材料的接触和研究,能激发学生对事物的兴趣和理性思考。物理的探究源于生活,又用其研究的成果来指导生活。物理问题的探究经历了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猜想、设计实验来验证猜想的正确性,总结交流实验结论,应用结论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探究过程中大大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强了对他们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实验、观察、探究分析问题、设计实验方案解决问题的能力,它往往与一个人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有关,主要体现在敏锐的观察力、较强的动手能力、善于思考分析能力。

各种类型的物理实验,具体形象地展示了物理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在强化学生感知的同时纠正了其在感知中形成的错觉,从而达到丰富学生头脑中感性材料储存及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目的。物理学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实验不仅是物理教学的基础,也是引发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提高科学素质的基本途径。

二、如何发挥物理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中的作用

教师要发挥各种物理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演示实验的生动、直观、形象,极易引起学生的直接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演示实验要有启发性,演示实验能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变抽象为形象,通过观察,思考,使学生认识客观规律,发展能力,培养兴趣。

学生分组实验,是实验能力培养的主渠道,实验操作能力就是动手能力,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能力之一,是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让学生通过实验发现并提出问题,引发思考,对其思维造成的冲击远比被动接受强烈得多。

在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教学中应该增加实验的创造成份,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主动探索性”。增加演示实验的创造成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在分组实验教学过程中,可以灵活地将一些教师做学生看的演示实验改变为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实验。防止演示实验使学生“迷信权威”。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这样既可增加学生实验机会,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又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对学生的实验时间不限制,实验室随时开放,只要学生有时间,就可以进实验室去做实验,这样就保证了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做实验,能按照自己的方法设计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起到促思激趣的效果。

课外小实验和家庭实验能让物理走进生活,提高社会和家庭在物理学习中的作用。课外小实验和家庭实验主要取材于身边的物品及家庭日常生活用品,学生用这种随手取材的方法进行实验,会感到分外亲切,也能切切实实感到学有所用。

三、教师应该如何在物理实验中发挥自身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篇(6)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它以实验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动手能力,因而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物理的探究源于生活,又用其研究的成果来指导生活。在实验中,通过对一些感性材料的接触和研究,能激发学生对事物的兴趣和理性思考。

物理实验教学包括课堂演示实验、课堂分组实验和课外小实验以及家庭小实验。各种类型的物理实验,具体形象地展示了物理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在强化学生感知的同时纠正了在感知中形成的错觉,从而达到丰富学生头脑中感性材料储存及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目的。

一、发挥物理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中的作用

教师要发挥各种物理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1、演示实验形象、生动、直观,极易引起学生的直接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演示实验能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变抽象为形象,通过观察,思考,使学生认识客观规律,发展能力,培养兴趣。例如在讲授流体压强时,教师可以用一只漏斗、一只乒乓球给同学们演示一个有趣的现象,老师先把漏斗拿在手里,漏斗口朝下,把乒乓球放在漏斗里,用手顶住,一松手,乒乓球在重力作用下掉下来;接着老师把漏斗的尖部咬在嘴里,把乒乓球放在漏斗里,用手顶住,向漏斗里吹气的同时把手松开,奇妙的现象出现了:虽然手离开了乒乓球,但乒乓球并不落下来,却在漏斗口附近跳动着。同学们会被这一现象惊呆了,“为什么乒乓球不落下来呢?难道重力就不存在了吗?”再将漏斗和乒乓球交给某个同学,让其仿照老师的动作表演,他会吸足了气,集中力量对准漏斗尖部吹气,想把乒乓球吹下去,结果,乒乓球照样在漏斗口附近跳动着,并没有落下去,而且吹得愈厉害,它跳动得愈快。这一情景,会激发在场每位同学的思考:这是为什么?这时候,老师再解释这一奇妙的现象,这一堂压强课的效果可想而知。

2、学生分组实验,是实验能力培养的主渠道,实验操作能力就是动手能力,是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让学生通过实验发现并提出问题,引发思考。在实验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参与实验过程,可以先演示后实验,也可以先设计后实验,或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完成。例如欧姆定律实验可以教师先演示后让学生进行实验,测定物质密度的实验可以让学生先设计后实验,测定物体质量的实验可以让学生根据天平的使用说明书来完成。

在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增加实验的创造成份,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主动探索性”。演示实验是思维探索的第一感性材料,感性材料越丰富,兴趣就越大,所以增加演示实验的创造成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在分组实验教学过程中,可以灵活地将一些教师做学生看的演示实验改变为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实验。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这样既可以增加学生实验机会,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又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对学生的实验时间不限制,实验室随时开放,只要学生有时间,就可以进实验室去做实验,这样就保证了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做实验,能按照自己的方法设计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起到促思激趣的效果。

3、课内小实验是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恰当地穿插在当堂内容中的小实验。这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而且也烘托了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边学边实验”的氛围中自然地产生了学习兴趣。它具有趣味性强、方法简单、易做、实用的特点,有助于打破学生对实验的神秘感和畏惧感。如在“超重、失重”的教学中,自由下落的易拉罐中水竟然不从孔中流出,学生在惊讶之余了解到失重现象。又如在讲大气压强的存在时,在大试管中装满水,再用一根小试管插一部分到大试管中,然后倒置过来,小试管竟徐徐往上升而不随水一起下落。这些趣味的小实验是不用障眼法的真正魔术,它将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浓厚兴趣,引发大家探索物理问题的热情。

4、课外小实验和家庭实验能让物理走进生活,提高社会和家庭在物理学习中的作用。课外小实验和家庭实验主要取材于身边的物品及家庭日常生活用品,学生用这种随手取材的方法进行实验,会感到分外亲切,也能切切实实感到学有所用。

例如在家庭中研究光的色散,有以下几种方案可以采用:

(1)利用厨房中洗洁精制造的泡沫吹肥皂泡,在太阳底下可以看出五颜六色的颜色,这些颜色都是太阳光经过色散后形成的。

(2)背对着太阳,在嘴里含一口水,迅速向上喷出,可以发现在有雾的地方会出现白光经过色散后的彩色光带。

(3)利用脸盆和玻璃镜子,在盆子里装满水,将镜子斜插在水中,将反射光射到墙壁上观察反射光颜色的变化。

在进行课外小实验和家庭实验的过程中,为了弥补某些器材的不足,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允许学生把部分实验仪器带出实验室,带回家,把实验地点“开放”到家庭中去,让他们有反复自我训练的机会和时间,为学生发现问题,激发兴趣提供一个更为广泛的空间。

二、教师应该在物理实验中发挥自身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第一,利用探究模式教学加强对学生物理实验能力的培养

这是一种在教师引导下由学生独立完成并发现知识过程的活动,在应用这种模式时,教师要有目的的选择重演与再现的内容。物理教学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的实验教学就应该合理利用探究模式,来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因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培养,才能更好的达到这一目的。

1.重视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这是探究模式的重要条件。物理的认识过程多是以实验观察为基础的,观察是认知的窗口,是思维的前提。因此,教师在进行探究实验时,应该指导学生善于观察。使学生明确观察目的和初步掌握观察方法;在实验完毕后,教师应及时纠正存在的问题,要根据实验重点和容易忽视的现象进行提问,指导学生进行探究。

这样,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分析、探究,再经过疑问、更正、指导和探究,长时间的坚持下去,学生就能养成一个全面、仔细、系统的观察习惯,为今后学生主动探究打下基础。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这是操作的必要条件。让每一位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这是新课程教学中极力强调的,这不仅是为了使每一位学生掌握实验原理,正确使用实验器材,掌握实验技能和操作方法,而且也是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进行探究的能力,同时还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因此要注意,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

3.加强学生的归纳能力─―这是探究教学模式的归宿(落脚点)。做物理实验的目的就是通过学生的探究得出某种结论,因此,无论是教师的演示实验还是学生分组实验,在实验中无论观察到什么现象,都要进行分析、归纳,从而获得结论,找出规律,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在实验中,发生一些操作上的失误和实验误差在所难免,教师要正确指导学生分析产生错误和出现错误的原因,通过对整个实验过程的分析,总结经验,找出规律,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构建家庭物理实验室,拓宽学习物理的空间

篇(7)

1.1虚拟仪器素材库建立

采用动画、三维软件等手段,对大学物理实验中用到的实验仪器和元器件进行虚拟化,建立大学物理实验仪器素材库,方便实验过程的模拟和动画制作。素材库既要体现物理仪器的基本物理特征,还要新颖别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在大学物理长度测量的实验中,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是学生必用的长度测量仪器,而在实际实验过程中,由于学生操作不当,极易损坏仪器。若学生结合虚拟素材提前预习仪器使用规则,则可以增加学生对仪器的感性认识,大大降低仪器的损坏率。

1.2虚拟实验过程控制

结合实验原理和实验步骤,利用虚拟仪器模拟实际实验过程,可以使学生在实验前更深入地理解实验原理,在熟悉实验步骤的基础上完成实际实验操作过程。虚拟实验平台要在物理实验教师和计算机专业教师共同配合下制作,充分融合物理学和计算机技术的特长,利用软件和仪器素材制作三维动画,并配以原理和步骤的解说,让学生犹如身临其境,既感兴趣又长知识。特别是对于抽象的电场、磁场、光线传输等不能直观观察到的物理实验,采用虚拟实验更具感官上的优势。同时,虚拟实验具有重放功能,对于较难理解的实验原理或者一闪而过的实验现象,利用重放功能实现现场再现,便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实验。例如,在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中,通过设置不同参数,利用虚拟素材模拟三种不同碰撞状态,可以使学生形象观察到完全弹性、非完全弹性和完全非弹性碰撞的过程,加深对碰撞中动量和动能的理解,做到课本知识的简单化。

1.3虚拟实验室网络化

信息化和网络化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影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领域,信息化和网络化也可以大有作为。如果将大学物理实验虚拟化后,形成分离的实验模块,学生下载实验模块到手机或电脑,实验预习将变得更简单有趣,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虚拟实验室可以实现网络共享,学生进行远程实验,在网上了解实验仪器和实验过程,节约实验时间,提高实验效率。另外,远程实验室有效利用学生的手机、电脑等硬件资源,使得手机等电子产品不再仅是通话、娱乐的工具,减少学生对手机聊天、视频、游戏等不良因素的依赖,使学生的精力专注于课程学习。网络化的实验室24h对学生开放,不再受到实体实验室开放时间的限制,网络平台链接实验原理、仪器使用说明以及相关阅读材料,没有时空约束,更适合大学生随时关注实验动态,以便轻松愉快地进行实验教学。教师可以将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公布在网络平台上,供学生预习时参考,一方面提醒学生在将要进行的实验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另一方面可以减少教师在实验中的工作量,提高实验室的利用效率。

2实验综合管理系统开发

实验室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包括仪器设备、教学安排、实验教师和学生管理等多个方面,随着高校管理变革的逐步推进,实验室建设进一步规范化和复杂化,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也变得更加繁重,于是实验室信息化建设越来越受到高校的重视。开发实验综合管理系统,可以有效管理仪器设备和实验人员,最优化利用现有实验资源,在教师实验安排和学生选课、作用提交等方面优化实验过程。

2.1实验资源管理系统

大学物理实验室包含了力、热、声、光、电等众多实验内容,仪器设备和实验耗材繁多,并且实验室要向学校所有理工科学生开放,所以,需要及时掌握仪器运行状态,制定行之有效的仪器使用和管理制度。对仪器借用、损坏、维修等事项实行网上登记,实验教师可以实时跟踪仪器情况,以便对课程安排做出调整。不同实验室的通用仪器,如示波器、万用表、稳压电源等,执行严格的借用登记记录,可以减少仪器的重复购置,节约实验经费。在实验教学方面,教务人员通过信息系统设置实验场所、实验时间和开课教师,实验教师登陆自己的账号,可以方便地查询上课时间、地点及学生人数,并可以在线提出实验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供学生预习时回答。根据学生登陆虚拟实验平台的时间和回答问题情况,大致了解学生对实验的预习和熟悉程度,实验结束后,教师可以设置复习题,考查学生实验实践能力。

2.2学生网上选课系统

普通高等院校理工科学生众多,需要进行的大学物理实验也越来越丰富和接近科学前沿,在实验课程多元化和复杂化的情况下,建立一个方便快捷和符合学分管理制度的选课平台和应用系统就尤为重要。特别是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专业、班级、学生的数量急剧增加,有关学生选课的各种信息量也成倍增长,而目前许多高校的学生选课管理仍停留在复杂的人工操作上,重复工作较多,工作量大,效率低,因此,迫切需要开发基于互联网的选课信息管理系统来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在网络实验平台下,学生不再有固定的实验课程表,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时间,提前一周在网上选定想做的实验,实验个数达到一定程度即可得到大学物理实验课程学分。选课系统摒弃一刀切式的实验安排,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特长和爱好,定制个性化的实验菜单。学生可用选课系统及时、准确地查询和修改选课情况,使选课工作规范化、程序化,避免选课管理的随意性,同时实现网上提交预习报告和实验报告,在线与教师交流实验感受,或对实验过程和实验平台提出改进意见。

2.3开放创新实验室系统

大学物理实验教学除了验证物理定律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之外,还担负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任。实验室信息化管理使得师资和仪器等资源合理配置、高效利用,在此基础上,可以建立开放式大学生创新实验室,支持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参加科研创新实践。创新实验室实行全天候开放,主要以学生自我管理为主,实验教师辅助监管,使大学物理实验室成为锻炼学生实验和创新技能的最佳场所。开放创新实验室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管理,可以充分发挥大学物理实验室的作用。

3网络虚拟实验室评价指标

网络虚拟实验室的建设,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于大学物理实体实验室,使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的各个环节效能最大化,简化教师和学生的预习和作业过程,优化学生动手操作流程,保证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实验过程中大幅提高。然而,虚拟实验室不可能完全替代实体实验室,需要建立评价网络虚拟实验室的技术指标。

3.1虚拟实验室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虚拟实验室依赖于计算机软、硬件的协同运行,对服务器等设备的定期维护和更新是至关重要的,它是虚拟实验室可靠工作的硬件保障。在软件方面,必须专人负责实验过程控制软件的开发和升级。另外,在网络建设方面,要充分考虑服务器的稳定性和访问速度等问题,只有软硬件和网络协调工作,才能实现虚拟实验室的可靠运转。虚拟实验室不应成为虚无缥缈的概念,实用性是其重要的评价指标。虚拟实验室的建立需要解决仪器配置、师资紧张等实体实验室存在的问题,所以,虚拟实验室必须具备实用性,弥补实体实验室的不足,更好的服务于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在学生学习和教师教授之间搭建桥梁,方便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的各个环节。

3.2虚拟实验室的师生交互程度

虚拟实验室在实验预习和作业提交环节,主要依靠网络和电脑终端完成,在方便实验教学的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减少了师生面对面的交流和互动,不利于师生感情的培养。为了弥补这一不足,设计友好的师生交流界面,增加师生互动环节,在方便师生交流的同时,也能提高学生对实验课程的兴趣,使学生不再简单地面对电脑,犹如与教师面对面交流,随时可以得到教师的指导和帮助。教师通过交互界面可以随时了解学生学习动态,找准学生对仪器和实验原理掌握情况的薄弱环节,使随后的实体实验教学更具针对性,不仅可以节省实验占用时间,而且根据学生预习遇到的问题,有的放矢,大大提高实验教学效率,充分发挥虚拟实验室在仪器和师资资源利用方面的优势。

篇(8)

教学实践证明,演示实验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是十分重要的。演示实验能把复杂的、抽象的东西由实验过程集中简化出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把思维引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正确轨道。通过演示实验,能使学生及时、准确地看到学习的对象或现象,给学生的学习提供必要和充分的感性材料,降低学习难度;教师通过对仪器的介绍和讲解,给了学生认识和了解仪器的机会,能为学生正确使用仪器打下基础;还能给学生提供探索学习必需的观察背景,有益于思维基础的建立,同时还能使学生理解应用实验研究问题的方法。演示实验时,应主要突出实验的过程教学,因为过程教学是物理现象和实验结论之间的纽带,只有搞清楚过程,才有得出正确结论的基础。在实验中,重视过程,留出一定的空间让学生进行思考,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在实验中首先应使学生明确观察实验的目的,实验时要让学生看清楚实验现象,留出一定的时间追究为什么会出现此现象,并由学生综述现象,分析原因得出结论。通过把实验过程突出给学生,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没有突出实验过程的教学,留给学生的印象就相当于看热闹,只是学生的好奇心得到了某些满足而已,没有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改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

实验教学是新课程改革的的窗口,要进一步改进实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做物理实验要根据不同的实验内容、实验目的和要求,以及学生现有水平,采用研究式的教学方法,把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

例如“测导体的电阻”是一个重要的分组实验,如果仅仅用伏安法测电阻,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非常不利。通过几年教学实践,我采取了“三不”措施,效果比较明显。

1、不限定实验方法。

上课时让学生明白实验目的,至于实验方法由各个小组讨论决定,并要求同学们画出相应的电路图。结果实验方法多种多样,如伏安法、伏阻法、安阻法、极端法等等,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2、不固定实验步骤。

进实验室不要求带课本和实验报告册,学生动手前只强调各种电表的使用方法,在实验过程中,同学们测电阻的同时又验证了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例如有的同学用伏安法测电阻时,分别用内接法和外接法,并取两段横截面积相同、长度不同的铁导线,长度相同、横截面积不同的铁导线,长度、横截面积相同的铜和铁导线,分别测出它们的电阻并进行分析。这样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3、不定向实验归纳。

实验后让学生多角度、深入细致地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和数据,从而开放性地归纳出实验结论。如有的小组分析真实的实验数据,得出了如下结论:①伏安法测电阻时,用内接法测量值偏大,用外接法测量值偏小;②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减小误差;③影响电阻的因素除了长度、横截面积、材料外,还与温度有关。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归纳,培养了学生分析、概括实验结论的能力。

三、增加课外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篇(9)

物理实验在物理学发展中地位的重要性毋庸质疑.回顾物理学的发展史,自伽利略开创完整的科学实验方法以来,人们通过物理实验不断的发现和检验一个又一个物理学上重大的真理和规律.例如牛顿的经典物理理论、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等时刻都在被物理学家在理论和实验研究中不断引用,同时也在不断的经受着实验的考验.因此,物理学可以说就是实验物理学,与物理实验息息相关.

从培养优秀人才的角度来看,物理实验教学,我国科学家技术的发展有着最为直接的影响.本文的重点针对当前中学生课堂上物理实验的缺失,列出了一些现象,并分析其深层次的原因,提出自己的对策建议,从而希望在中学生的物理课堂上实现更加有效的物理实验教学,在新课标的号召下进一步提高物理实验的教学质量,并为我国基础教育中物理实验培养环节上提供一些有价值的信息,为物理实验教学活跃在中学课堂上提出自己的看法.

实验在实现中学的物理课堂教学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学生在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充当着接班人的角色,站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高度来认识物理实验在中学生教育中至关重要,有助于中学生深刻理解物理实验的重大意义.深入对中学生物理实验情况进行探析,不仅对我国基础教育培养方案以及学生的自身发展有现实意义,而且对相关学校的物理实验课程的再建设,对于培养优秀人才方案的实施,也将提供一定的可靠依据.

二、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现状及原因探析

常规物理教学模式的影响,目前的中学物理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存在学生普遍感觉学习物理难的压力,甚至对物理学习产生恐惧的心理,失去学习物理的热情.存在此种现象最直接的原因便是物理实验教学的缺失,让学生缺少对实验最直观的感受,对物理学习失去了兴趣.没有真正做到对物理概念、规律及意义的清晰认识. 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部分教师观念上的误区

实验作为学生接受知识最深刻的一种教学方式的作用被弱化,在有的老师看来成为了可有可无的教学手段.由于中学生面临的高考实验题只看重最后的结果是否正确,从而使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重视实际操作和学生创新能力的考察,更多的是从如何应对考试的角度出发,一学期开设为数不多的几门实验课,更有甚者,照本宣科,在黑板上进行实验的讲解,形成固定答案,要求学生背实验,这样的老师认为,学生不会动手做没关系,只要记住答案会考试就行.导致学生做实验的积极性降低,不仅没有开发出教材本身的价值,更造成学生思路的狭隘,创造性的缺失.多媒体教学在中学普及以来,教师利用多媒体进行模拟实验的屡见不鲜,用多媒体模拟来代替实际操作,更让学生远离了实验.

有的老师认为物理实验本身在于得出最终结论和规律,实验的过程也就轻描淡写一带而过了,只要让学生认识实验装置,实验器材,也就不用再花费一节课的时间去验证结论是否正确了.再加上实验教学需要进行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耗时费力,学生缺乏组织纪律,甚至会会出现实验仪器损坏或短缺的现象,为了减少麻烦,还是少进行实验为好,即使上实验课,也只是为了完成任务,监督学生完成实验,不能进行更好的结果交流,起不到能力考查和评价的效果.

2.实验教学方法不佳

由于对物理实验教学认识不足,导致教师在实验组织、教学过程和最终成绩考核上存在一系列问题,教师的教学压力长期存在,使得他们不愿意把大量时间花费在实验教学方案的设计上,导致教学方式单一、没有特色.单纯为了教学任务而安排的实验课程,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缺乏系统性.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根深蒂固,对于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缺乏引导,在老师包办的教学课堂上,学生机械接受,缺少实践操作的能力,导致实验意识的缺失,实验能力的低,面对需要创新,做出判断的实际情况显得不知所措,无从下手.这样的教学方法势必会对学生科学学习方法的培养造成一定的阻碍,对于提高学生理解能力和素质方面也有一定影响.

3.实验教学模式固定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从内容到教学方式上限制了学生的发展空间.就分组实验来说,教材中从实验目的、原理、仪器、步骤、注意事项,写的清清楚楚,除此之外,老师在讲课的过程中,也会把实验从目的到注意事项、步骤再详尽的介绍一遍,这样学生在实际操作的时候就会按照老师所讲的固定模式进行实验,实验的结果也是将提前已经知道了的数据再通过实验证明一遍,这样实验就算完成了.对于学生而言,这种教学模式注重的是已有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使得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缺少思维的空间,不利于学生发现和处理问题能力的提高,亦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方法的形成,阻碍学生智能的发展.

4.学生实验的态度差

中学生受其特殊心理因素的影响,部分同学在实验的过程中不喜欢反复地操作,尤其对那些已经知道结论的实验更是没有耐心,便另辟蹊径,做一些危险性较大的操作,从而失去了对基础知识理解和基本能力训练的机会,这种盲目的心态不仅会妨碍实验能力的提高,还极易发生伤害事故.也有同学认为实验考试与动手操作无关,只需在考试之前背一背老师要求的内容即可,实验课就不认真,甚至缺课现象时有发生.

三、解决对策

中学物理教学实验的不良现状,值得每一个人深思,从宏观上讲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从微观来看这样的教学实验影响了物理教学的良性发展,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有太多不利的因素.针对物理实验教学这一窘境,在参考相关资料和理论的基础上,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来解决这一问题.

1.实验教学的认识要与时俱进

应新课标基本理念要求,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教师要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认识上,结合本地区、本学校、本年级学生的实际,做出符合实际的教学安排,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将学生变成受教主体,注重由“教”变“导”过程的形成,使学生认识到由“学”到“用”的重要性.

校领导要有积极地办学理念,要有学生学习与实验相结合的意识,拥有先进的管理实验室的思想,不能将实验室看成是只能在有实验时才能对学生开放,更要为学生时刻进行实验学习提供必要,开放实验室,提高其利用率,真正使新课标要求的教学培养目标落到实处.同时也要加大对实验室的投入力度,完善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现代化的实验器材,并在日后加强对实验器材的维护,确保器材随时用随时有,随时用都完好.

2.实验教学模式要多种多样

新课标要求中学的实验类型有六大类,即:演示实验、操作性实验、验证性实验、探究性实验、计算机辅助实验以及非常规实验.教师的教学中基本上停留在演示实验和验证性实验这一要求上,对剩下的实验要求在上课讲授的过程中很少涉及甚至是没有涉及,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全方位的接受新课标所要求的知识,没有使教学资源达到最优化,单一的实验还使得学生失去求知的渴望.随着多媒体在中小学的普及,教师要切实利用好这一资源,将演示实验与计算机辅助实验相结合,既能避免演示实验的单一,又能利用计算机仿真模拟这一特征,将学生带进一个虚拟的教学情境中,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实验所要求的目标,并强化学习记忆.

演示实验与操作性实验相结合的过程,不再过多注意或是强调老师演示的内容,加上学生亲自动手参与其中,使得实验效果事半功倍.同样的实验,看老师的演示和自己亲手操作的感受相差甚远,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会遇到观看演示实验所看不到的意外,可能看起来很容易的操作会遇到多次的失误,在每一次的失误中,学生操作起来会越来越接近理想的实验效果,使得知识迁移,强化学习记忆.

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相结合,使已学过的物理结论更加印象深刻,验证性的实验比较传统,探究性的实验侧重于学生自己拟定实验方案,制定实验程序,探索未知的实验现象,并在实验的基础上形成一种新的实验形式,这样的实验,更有利于学生知识的灵活运用和创新思维方式的培养,可以称得上是一种最佳的教学模式.

篇(10)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相关物理教材的内容也在随之做出相应的改变。从新要求来看,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将朝着锻炼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方向不断努力,将作为改革的目标。其内容不再是以往的传统模式,限制在课本教材中,而是朝着全新的、多样化的发展模式转型。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教师课堂集中演示、课外业余时间开展的小实验、小发明等一系列实验形式的实施和推广,不断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尽管当前物理实验教育教学的发展步伐不断推进,势头良好,但是由于各种各样历史或现实的教育教学因素,使得物理实验教育教学出现了营养不良的发展危险,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并适当改善,不断促进物理教育教学事业的发展。

二、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其一,教育教学观念陈旧。由于传统的教育教学重点被至于理论学习层面,疏忽了实验对于教育教学的促进作用,当前的教育教学也存在实验课时较少的现象。同时,从事相关教育教学的教师对其不够重视,在教学过程中,不想拿出大量的时间放在实验教学上,即便是去实验室做实验,也大多停留在验证课本上的定理。由于高考升学率的硬性要求,使得多数教师主动放弃了实验教学模式,以追求更高的课堂教育教学效率,致使出现了学生“高分低能”的现象。其二,采用课堂演示的方式代替学生主动实验的方式。这种现象在全国大部分地方广泛存在,不少学校认为学生开展物理实验既费时又费力,而且效果不明显,将学生自主实验变成了由教师集体演示的实验模式,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没有享受到实验的过程,无法体会实验所带来的乐趣,所以很难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物理实验也就失去了教育教学的意义。

三、开展物理实验教育教学的对策分析

在素质教育教学不断推进的同时,不少专家、学者以及大部分从事高中物理教育教学的教师深刻体会到了初中物理实验的重要性,不仅对理论学习有促进作用,而且能够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使学生的素质得到不断提高。根据网上抽样调查以及对周边学校实验教学开展的程度和实际现状调查发现,在一些条件比较差的中学,各种模式的教育教学实验进行的情况相对较差,有些是由于器材的短缺以及相关教师经验的不足造成的。由上述原因,进而造成实验质量和数量比较低,效果不是很好。有的学校物理实验的数量达不到新课标对教育教学的规定,更有甚者,连一个物理实验都不做,即使有做的,但由于缺乏相应的实验器材,或是实验器材的质量较差,导致精度不高,进而得不到理想的效果和预期的目标,时间花费了,精力付出了,但实验结果很差,实验效果不好。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教学模式的影响,学校以及广大教师普遍存在以追求较高的升学率为目的的教育教学理念,重视理论学习,轻视实验教学。为了让学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教育教学模式普遍采用教师台上讲,学生台下听的模式。甚至有的教师认为学生会做不会做实验不要紧,只要会做实验题就行了,形成对物理实验错误的观念。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我觉得一部分教师可能错误地认为做实验就是在浪费时间,还不如讲解实验效果好,既便于使学生搞懂实验原理,掌握相关的知识点,又能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可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只会纸上谈兵,一旦实践就束手无策了,不知道如何理论与实际相联系,只会一些机械的理论知识。

篇(11)

物理实验教学往往是物理课堂教学的重点、关键,直接影响课堂教学质量。但有时演示实验因实验环境、器材本身的局限性,无法直接让全班学生都观察清楚实验的操作过程及实验现象,甚至有些实验根本无法实现。学生由于没有获得关于这些现象和过程的感性认识,因而对实验原理、现象、结论理解较为困难;有时则因为演示实验本身存在不足,学生难以产生丰富的联想,难以完成从实验现象到物理规律的抽象。如果能适时恰当地运用电教媒体对演示实验加以改进、完善或模拟,则可以克服上述方面的不足。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使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既达到通过实验突破重难点的目的,又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提高了实验教学质量,达到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例如:高中物理《加速度》的教学,难点是学生无法观察到物体的加速度,以及每一个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因此,对加速度的概念理解起来就比较困难。如果利用教学课件,就可以很好地模拟演示出来,使学生一目了然。再以演示平抛运动的实验为例,高中《物理》教材是利用平抛竖落仪通过两个小球同时着地来确定平抛运动的物体在竖直方向上是自由落体运动,但是它无法把平抛运动的物体在水平方向上的匀速直线运动显示出来,学生仅通过实验难以完成对平抛运动规律的理解。此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的教学软件,模拟三个颜色不同的同样小球同时从同一高度分别做水平匀速直线运动、平抛物体和自由落体运动,在同一平面坐标系中,播放过程随时加可以暂停对三球的运动进行比较,将复杂的平抛运动分解为水平方向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甚至还可以作定点、定时测量分析,从而获得小球平抛运动规律,加深学生对平抛运动规律的认识。

二.物理实验器材改进创新化

许多物理课中教师对课堂思路的设计是围绕演示实验而展开的,因此课堂教学中的演示实验对于学生理解概念、掌握规律来说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教师围绕如何提高拓展演示实验的功能和调动学生探究问题积极性上下功夫,改进实验器材,提高实验的效果,笔者认为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书本中的演示实验只是提供了一种实验方案,如果你完全根据书本中的器材和方法,有时实验的效果并不理想。例如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实验中,如果按书本中的要求采用红蜡烛做浮体,就会出现以下两个问题,一是红蜡烛上浮速度较小,浪费课堂时间,二是很难准确地演示运动的同时性和独立性。问题的根本在于怎样才能让玻璃管倒过来以后让浮体停在玻璃管的底部,并随我们外部简单的操作使它能够自由上浮。我想到磁铁能吸住金属,而浮体的密度又比较小,所以想到如下方法:用一白色的泡沫塑料代替红蜡烛,并用两枚图钉对称地钉在泡沫塑料外面,管外用一小磁铁事先吸住泡沫塑料,这样当玻璃管倒过来时浮体会停在玻璃管的底部,而拿走磁铁后浮体又能马上上浮。这样处理至少有以下几个好处:一是可以根据图钉个数的多少调节上浮的速度,二是可以独立地演示两个分运动,这样就可以很方便、准确的演示运动的同时性和独立性,三是由此可以拓展开去做其它相关的实验。演示实验要求直观、准确、省时,物理中有许多演示实验效果不很理想,如布朗运动,光的干涉,静电感应等等,这为广大教师在实验器材的改进和创新方面留下了广阔的空间,只要教师多学习、多思考、多动手就一定能找出好的解决方法。

三、学生实验超市化

新课程的实施,为我们带来了新的理念、新的要求,实验教学的相关内容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面对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和高要求,作为物理教师要在思想上要高度重视实验教学,从方式方法上改革实验教学,从评价的角度强化实验教学。例如伏安法测电阻是高中电学中典型实验之一,也是历年高考重点考查的内容,但电阻的测量方法不局限于伏安法,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技巧性、多样性,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实验室自选器材,自选原理和实验步骤,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知识和技能,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了解科学研究的方法,增强创新的意识和实践能力,发展探索自然、理解自然的兴趣与热情,形成交流与合作的良好习惯,养成科学求是的态度,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方案一:选用一个电池组、一个电压表、一个电流表、一个滑动变阻器、一个开关和几根导线;

方案二:一个电池组,一个电压表,一个已知阻值的电阻器R0和几根导线,测出R的阻值;

方案三:一个电源,一个标有“20Ω,1A”的滑动变阻器,导线若干,一个开关,一只电压表,一个待测电阻Rx;

方案四:一个电池组、一个电压表、一个已知阻值的定值电阻R0、两个开关及几根导线,测出未知电阻的阻值;

方案五:现有电池组、电流表、开关、导线和一个已知阻值的定值电阻R0,测电阻的阻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