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日本饮食文化日语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关键词:日本动漫文化;高校日语专业学生;日语学习动机
近年来,日本的动画和漫画作品席卷了中国乃至全世界。动漫文化已经成为日本现代文化的代表之一。动漫作品也被视为日本文化的窗口,或作为日语学习的手段而被广泛应用。与此同时,动漫也逐渐由日语学习的内容或手段,演变成了日语学习的动机之一。国内也偶见关于日语专业学生的日语学习动机的研究,但是涉及日本的动漫文化与其联系的论文却是凤毛麟角。由此笔者试在小论中,论述近年来日本的动漫文化对高校日语专业学生日语学习动机的影响及其变化。
日本的动漫,可以称之为了解日本的窗口之一。樱井孝昌(2010)在其著作中说道,“(日本的动漫作品)反映了日本的社会、文化、时装和传统文化等。从榻榻米到饮食文化,从制服到原宿的时尚服饰等等,动漫把日本所有的一切都尽情展示给了全世界的青年们”。可见动漫的宣传力及其影响力之大。
以日语的动漫词语“KAWAII(かわいい)”为例,中文音译为“卡哇伊”,百度百科解释为,“网络时尚用语,意为可爱”。这个词,很久以前就成了网络流行语。不只在中国,甚至世界各地都在使用“KAWAII(かわいい)”。樱井孝昌(2009)称,“KAWAII(かわいい)这个日语词汇已经成为了世界通用语”。不仅如此,日语的“anime(アニメ)”和“manga(漫画)”,“动画”和“漫画”这两个词本身也变成了英语单词。此外,还有 「bishōjo(美少女)、bishōnen(美少年)、cosplay(コスプレ)、dōjinshi(同人誌)、otaku(御宅)、seiyu(声優)等等众多与动漫作品有着密切联系的日语词汇,也融入到了英语词汇中,风靡了全世界,我国也不例外。因为喜爱日本动漫对日本文化感兴趣的青年人日益增多,进而开始学习日语的人也不在少数。
关于“日语学习动机”,日本的国际交流基金也有相关的调查和研究。“关于海外日语教育现状的调查”,以日本国外的日语学习者为对象(其中82.8%的人为初中、高中和大学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该调查从1990年实施以来,1993年、1998年、2003年、2006年和2009年,已经进行了6次。
其中,2009年的调查报告《海外的日语教育现状(概要)》中写道,整体来看,“日语学习动机”中,诸多选项中排名靠前的依次为:选择“对日语本身感兴趣”的人为58.1%,所占比重最高。其次是“交流的需要”,为55.1%。接下来就是“想了解有关动画和漫画的知识”,为50.6%,列第三位。而且,从“日语学习动机”的类别来看,“知识取向”所占比率最高。2009年的调查研究中,特别强调了这一点:即在“知识取向”中,选择新增选项“动画和漫画的知识”的人占50.6%,高于选择“历史、文化知识”的47.7%。而在以往的调查中,包括2006年的调查,“日语学习动机”中,“想了解有关动画和漫画的知识”这一选项从未出现过。
因此,在2009年的调查中,从“动画和漫画的知识”被列入了“日语学习动机”这一点可见,日本的动漫对全世界青年人日语学习的影响之大。我国也是如此,从前述的诸多源于日本动漫的网络用语之流行便可见一斑。
国内关于大学生日语学习动机的研究,多为对英语专业的二外日语或日语公共课学生的研究,以日语专业学生为对象进行的日语学习动机的研究屈指可数。其中,蒋庆荣(2009)把“娱乐动机(看动漫影视等)”列入了为8个学习动机(注一)之一。芦媛媛(2010)也把“喜欢日本动漫”列入了14个日语学习动机(注二)的选项之一。由此可见,近年来,日本动漫文化的影响已逐渐显现出来,其作为国内高校日语专业学生的日语学习动机之一,已经开始受到了关注。
以笔者所在的山西大学日语专业为例,2001年入学的日语专业学生中,无一人是因为“对日本的动漫等感兴趣”而开始学习日语的。而2008年入学的日语专业学生中,因为“对日本的动漫等感兴趣”而开始学习日语的学生几近半数。之后的2009到2011年,同样地,因为“对日本的动漫等感兴趣”而开始学习日语的学生也是只增不减。由此可见,作为高校日语专业学生的日语学习动机之一,“对日本的动漫感兴趣”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要因。从2000年左右的名不见经传,到2008年至当今的必不可少,日本的动漫,已经成为专业学生的日语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日语学习当中,一如既往地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学习动机之一的同时,也还是促进日语学习效果的催化剂和日本文化的窗口之一。
从以上论述可见,近五年左右,日本的动漫文化,已经成为了高校日语专业学生日语学习动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在日语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也日益凸显。如何抓住这一新特征,并在今后的日语教学中灵活运用,进而提高日语专业学生的日语学习效果,将会成为新的课题。
注一:
8个学习动机为:1、信息交流动机(通过报刊资料等获取信息、与日本人交流)。2、文化动机(对日本、日本文化感兴趣)。3、兴趣动机(喜欢日语及其老师等)。4、娱乐动机(看动漫影视、玩游戏、听歌曲)。5、考试竞争动机(考试中取得好成绩、通过等级考试等)。6、留学深造动机(去日本留学、工作、深造)。7、现实动机(多学一门外语、容易就业、毕业需要)。8、易学动机(日语好学)。学习动机由强到弱依次为:考试竞争、兴趣、信息交流、娱乐、留学深造、现实、文化、易学。娱乐动机居中。引自蒋庆荣(2009) 《关于专业学生日语学习动机的调查研究》。
注二:
14个日语学习动机为:1、觉得日语很有趣。2、想通过日语学习,了解日本文化。3、想通过日语学习、掌握该语言的技能。4、喜欢日剧。5、喜欢日本动漫。6、喜欢日本偶像。7、喜欢玩日语版的电子游戏。8、受国内日语热的大气候影响。9、想继续读取日语研究生。10、想将来利用日语技能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11、想取得日语能力认定资格证书。12、感觉掌握日语技能,会比较有优越感。13、感觉会讲日语,会被别人羡慕。14、想去日本留学深造。
动机高的要因主要有,“想将来利用日语技能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想通过日语学习,掌握该语言的技能”“想取得日语能力认定资格证书”。动机低的要因主要有,“喜欢玩日语版的电子游戏”、“受国内日语热的大气候的影晌”、“感觉会讲日语,会被别人羡慕”。“喜欢日本动漫”的学习动机也居中。引自芦媛媛(2010) 《关于中国高校日语学习者的日语学习动机》。
参考文献:
[1]桜井孝昌(2009)《世界カワイイ革命》PHP新書
[2]桜井孝昌(2010)《日本はアニメで再興する》アスキー新書
[3]蒋庆荣(2009)《关于专业学生日语学习动机的调查研究》《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9.1.第5卷 第1期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9-0214-01
日语精读课是培养学生日语听说读写译五项基本能力的一门最基础的专业必修课程。日语精读课在整个日语学习中,占有最为重要的地位。因此,上好日语精读课是日语专业的首要任务。课堂教学的要素有:学生、教师、教科书及教学手段等。
日语精读课程是日语专业的学生在一、二、三、四年级学习的主要课程之一,开设八个学期,着重讲授日语高级语法和词汇,辅以听说读写训练。是日语学习者提升日语水平的关键课程。日语精读教学的好坏直接影响日语专业学生的日语水平的好坏。近年来,随着网络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广泛应用与发展,教学改革中也渐渐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多的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课堂教学,这为日语教学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关于如何上好日语精读课,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通过近4年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教学方法的改进应该从课堂教学的要素:学生、教师、教材及教学方法、手段等方面着手进行。
一、从学生角度
传统的课堂教学大多是灌输式教学。即教师讲,学生听。他完全忽视了学生才是课堂主体,教师只是课堂的引导这一教育教学理念。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主体,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但是我们不能忽视一个重要的差异性,那就是学生本身整体素质的个体差异性,这是一个不能够在短时间内改变的客观因素,因此要求教师要因材施教。笔者经过实际验证具体可行措施如下: 在教学过程随时注意观察学生当前的精神状态和学习积极性,在课堂上讨论问题时适当的将难易程度不同的内容分配给对该问题较为熟识的学生,另外我对每届新生都会组织“自我介绍月”活动,在这个活动中,提示学生在做自我介绍的时除了介绍基本信息之外,要将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缺点特征进行介绍,教师做好记录,随时观察该生的实际思想以及学习心态变化,在实际学习过程中提醒该生扬长避短,发挥优势,提高其学习积极性。
笔者的2010级学生中有2名学生,一名较为贪玩,一名因感情问题在学习上无法集中精力学习,上课经常溜号,完不成作业,课堂上也不积极。后来经过面对面的谈心协商之后,对前一名同学实施的是严加管教,加强他律。对后一位同学实行的是心理安抚、劝解,经过一番引导,二人开始主动积极的学习日语,在上学期的期末考试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日语学习的学生就要培养其对日本文化的浓厚兴趣。笔者充分利用曾在日本生活的个人经历、经验对日本的一些亲身见闻进行讲解,这不仅激起了学生学习日语的兴趣,主要还在于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言,和语言运用的环境。比如在讲到纳豆的时候给学生提供纳豆的图片、来源、做法、营养价值、日本人的食用方法等,学生显示出极大地积极性;在讲解日本的旅旅游景点的时候给学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图片视频等相关形象而生动的资料。主要采用“东京印象”系列视频,让学生们更切身地体会异国文化,感受异国之旅。
二、从教师角度
教师要教好书,首先要好教书,要提高自己的专业文化素质。在不断更新的语言科目更是如此。教师应该不断地学习新知识,关注当前社会现象、新出现的词语。比如,在日本本人通过看大量的娱乐新闻节目学习了一些现代日本年轻人正在流行的,也被社会默默认可了的新词语。比如最新流行的「やばい一词。虽说在书面语、正式场合也许不会出现,但是作为日常用语教师也应该切身掌握知晓。另外,教师还应该多参加一些国内日语方面的学术交流会,提高个人的专业水平,学习更多的教学方法拓宽知识面提高教学水平。
教师还应该提高自己的个人修养、魅力,学生只有喜欢老师,才会喜欢听老师说话,从而喜欢老师的课。因此教师要稳重不失活泼,穿衣打扮上也要庄重但不失时尚,简单大方的与学生沟通,给学生一个榜样和表率。
三、从教材角度
从教材方面来说,笔者所在的学院采用的是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日语综合教程》。该书在形式上简洁明了,从基础日语知识点的各个方面进行了系统的讲述,唯一不足的是该教材在培养学生“做”的方面有所欠缺。尤其是在当前国际交流基金会提出新的日语教学评价体系“can-do” 国际日语能力考试全新改版的大背景下,笔者认为适当的修改教材的部分内容,或者增添辅助教材,教师积极准备能够锻炼学生实际语言使用能力的教学材料成为当务之急。例如在讲解“食事”时应给学生介绍一下当前日本的饮食文化,日本人在出去就餐的时候习惯“割り勘”,日本料理的种类等相关的知识。笔者曾经使用自己在日本回转寿司店内用“新干线”玩具车上菜以及在该店付账时,服务员用自动扫描仪扫描盘子就能算出结果来的照片,与学生共同探讨新式的日本寿司店的“高科技型”便利性。同时我们教师应该“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所以,无论多么完美的教材在实际使用过程都会因时事发展有一定的局限性,在使用教材教学的时候应该“扬长避短”充分合理的利用教材,针对自己当前使用的教材进行不断补充添加。
四、从教学手段角度
教学手段是指运用教学辅助工具进行课堂教学的一种方法。教学手段的改进能够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多媒体教学技术已经成为当前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我们应该加强信息技术辅助课程教学。利用各种日语学习软件、学习网站进行教学,给同学们构建一种良好的学习日语的环境。我在国内某高校,惊喜地发现该校校内电视能够观看日、韩、英等电视节目,如日本的NHK、TBS 等。这种新的高科技教学手段将会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日语的兴趣,锻炼学生的视听能力。因此我们提倡把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工具与日语教学结合起来,成为日语教学的一部分,提高学生运用和处理信息能力,阅读以及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协作精神,能够有效地完成基础日语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
提倡学生课下浏览日语学习的网站,如咖啡日语、沪江日语等。突破日语教学仅限于课堂的局限性,让学生课下能积极地利用网络资源自主进行学习。教师可以在课堂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在课下利用网络资源查询,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我所在的学校定期举办日语角,邀请外籍教师参加给学生们一个自我表达的机会,每年举行一次日语演讲比赛,日语动漫配音大赛,营造日语的学习氛围。每1-2周让学生用学过的句型、语法来做一个小“发表”, 或者进行分角色扮演“发表”。实践证明,这些教学方法都能够很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日语的口语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远藤织枝.日本语教育(改订版).日本三修社,2000,3.
[2]蒋鲁生,李庆祥.学日语必读丛书.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10.
日语阅读课程可以说是一门综合课程,是对日语的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可以体现出学生对词汇、语法等日语知识的综合运用。在日语考试中,比如日本语能力测试,阅读就作为一个重要环节历来都备受学生重视,可以说阅读成绩的好坏直接关涉着学生总成绩的高低。本文就对日语阅读教学进行探讨。
一、任务驱动教学
任务驱动法是目前高等职业教育教学中的一种新型教学法,符合建构教学理论,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科学的教学方法。其核心是“以学习者为中心”、“以人为本”",强调“做中学”、“学中做”。任务驱动法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提高学生人际交流和合作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满足高职日语阅读课教学的目标要求,目前在高职院校中普遍推广。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日语阅读课程中的适用性
目前在很多院校的阅读课程教学中,课程设计一般分为三个环节:一是学生对文章进行快速阅读,二是教师让学生对文章进行翻译,三是教师进行新知识的讲解和补充说明。而近年来日语阅读课的教材在不断更新完善,教材内容涉及面广、涵盖的信息量大。在课程设置中这门课程课时一般为每周两课时,课时数量有限、课程内容增多再加上教学方法单一、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已经严重影响了课程的教学效果,而且学生学习的主观积极性和参与度对课程效果的影响也非常明显。
任务驱动教学法最根本的特点就是“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以教定学的被动教学模式,创造了以学定教、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学习模式。使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
新的教学改革理念就是强调教学要以学生为主,让学生主动学习。从目前学生日语阅读现状出发,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合理应用可以激发学生日语阅读兴趣,使其真正体会日语阅读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阅读过程中的学生主体性、主动性及趣味性。
三、任务驱动阅读的课程教学设计
日语阅读教材可以选用各种不同类型,不同题材,不同时代的文章,可以不受文体的限制。广泛阅读不仅能够提高阅读文章的能力,同时也能使学生广泛地了解日本的社会文化。甚至可以说是了解日本的“窗口”。通过这个窗口,可以使学生及时了解日本社会的实际情况和新动向,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材选择上尽可能的新。同时日语阅读课程教学着重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为主,所以教师在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方面要下工夫。我院采用的日语阅读教材的特色就是以任务驱动型的练习达到既掌握文章的基本知识又能提高学生的能动性。
(一)任务设计的课前准备
每次任务设计都以分组合作学习来完成,学生按老师设置的主题查阅与主题学习相关的资料,课前可以利用网络、图书馆等学习资源做好准备。以阅读教材中这课为例,笔者在让学生学习本篇文章之前,就让学生查阅相关的日本饮食习惯,并拓展查阅中日饮食文化差异。现在的学生基本上都备有电脑,几乎所有大学生都喜欢上网,但不一定都喜欢上与学习有关的网页。所有为了吸引大家能够把上网变成有效的学习,就让学生带着任务去上网学习,即在“任务”的完成过程中,利用有效网络资源设定一个学习任务,让学生通过独立学习和合作学习,完成学习任务,体现“做中学”的过程。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扩充课外阅读量,也使学生广泛地了解日本的社会文化,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和主动性。
(二)课堂教学中的实施
第一阶段:明确主题、呈现任务
在这一阶段中,教师运用课件展示出本课时主题、设置的问题、教学目标、教学步骤相关网站资源等内容。
首先按照课前分组设计的任务主题,围绕教材这篇文章,设置相关问题。如在教学「日本人の食事習慣这课中,围绕文章分组设计任务,如日本人筷子的拿法,如何喝汤、拉面的吃法、聚餐的礼节等等,任务型课堂教学一开始就应呈现任务,让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学习知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主观积极性和课堂参与度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第二阶段:分析任务,快速阅读,感知新知识
学生在任务驱动下进入第二环节:分析任务,快速阅读文章感知新知识。在这一环节中,教师的角色是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帮助者和指导者,引导学生顺利完成任务。
第三阶段:合作讨论,解决问题,初步运用
在解决了初步疑难之后,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细读,加深对文章理解的深度,然后让学生在小组内口语交流,谈论任务材料。在学生能够针对所学材料理解并进行运用交流后,教师就让小组成员来合作完成小组任务。然后课堂时间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进行适度拓展,利用网络进行相关知识的拓展。
任务型教学理论提出:要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目标,感受成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情感和策略调整,逐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语言能力的提高。
这种课堂阅读教学模式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参与、积极参与、自主学习。在任务的完成过程中,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学习,加大课外阅读量,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学习,突破日语阅读教学课时少的瓶颈。
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研究过程中,笔者曾经进行了为时一学期的阅读课堂任务教学法的初步实践,从学生的反馈情况来看,明确任务分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通过任务的完成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在任务过程中进行有效学习。如果能够在教学中将任务教学法与网络教学进行良好的结合,可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摘 要:近10年来,我国的对外汉语教育事业飞速发展,国内的对外汉语教学与国外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同时展开。但是国内外的汉语教学却存在很多差异。本文主要从教师教育目标、学生学习目标、教学对象、课程设置模式、教学环境以及教学方法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最后还提出关于对外汉语教师培养的一些意见,希望能对对外汉语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关键词 :汉语教学;国内;国外;差异
中图分类号:H19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5)07-0257-03
近10年来,我国的对外汉语教育事业飞速地发展。截止2014年9月29日,全球已建立465所孔子学院和713个中小学孔子课堂,遍及123个国家和地区,注册学员达百万人。全球汉语教学也越来越呈现出非学术化、普及化、低龄化特征,因此对对外汉语教师的素养和适应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由于国内国外汉语教学同时展开,国内外教学环境、教学方式、教学模式等大相径庭,许多对外汉语教师和志愿者未能及时转换教学方法,导致了培训质量不高、效率低下等问题,甚至还发生了一些冲突。本文着重从国内外汉语教学的差异角度进行论述,希望能对对外汉语教师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一、目标不同
国内的汉语教学与国外的汉语教学存在诸多方面的差异,首先,教师的教育目标与学生的学习目标就有很大差异。
1.教育目标的差异。国内汉语教学的《长期进修大纲》规定:“将学习对象的教育目标定为初等、中等、高等三级,初等又分初等1级、初等2级、初等3级;中等又分中等1级、中等2级、中等3级、中等4级;高等又分高等1级、高等2级。”①“三等10级”构成了《长期进修大纲》的等级结构体系,大纲对于每个阶段、等级需要掌握的汉字、词汇、语法点都有明确的量化目标。同时《长期进修大纲》也对每个等级的听、说、读、写四项语言技能有清晰的描述。
国外的《通用课程大纲》将学习对象的教育目标分为五级,每级都按照“目标”、“语言知识”、“语言技能”、“策略”、“文化意识”五个项目进行目标的描述,且每个项目都有明确的要求。以美国为例,美国在外语教育中确立了5个C的教育目标,也就是美国外语学习的“5C”核心框架,即:交际、文化、贯连、比较和社区。②“交际”就是用英语以外的语言交际,不论是面对面交际,还是书面交际,或者是通过阅读文学作品跨越若干世纪的交际,培养言语交际能力是第二语言学习的核心;“文化”就是通过学习一种外语,学生能够获得和理解这种语言的文化背景;“贯连”就是学习语言还能够贯连其他方面的大量知识;“比较”就是学生能够通过比较对自己民族的语言及文化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并能够多维度认知世界;“社区”就是通过以上四个方面的训练,第二语言语言学习者就可以在任何环境下,以得体、有礼的方式加入多语社区。
2.学习目标的差异。国内的汉语学习者多数是来自世界各地的不同年龄、不同文化水平的学生,他们一般通过基本的入学水平测试来划分班级。他们的学习目标有的很明确:为了学习汉语语言和文化知识,从而能进行其他专业知识的学习,或是为在中国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或是为了融入中国社会,或是为了游历中国的名山大川做准备。但是也有部分学习目标不明确的学生,他们得过且过,懒散、不上进,是来混文凭的。国外的汉语学习者多数来自固定的学校,处于同一年级、文化水平接近,汉语是他们自己选择的一门选修课,需要取得学分。仍旧以美国为例,美国是典型的男性社会,他们崇尚竞争,为获得物质财富而不懈努力,他们学习汉语的目标很明确,最实际的目标就是获得学分,掌握用汉语进行沟通的能力,习得一门小语种,从而能够结交一些中国朋友。另外他们也期望能够了解中国历史和地理知识,了解中国的哲学观、生活模式以及文化习俗。一些美国的华侨华裔希望让自己的孩子学习汉语来寻根,保留中国的文化传统。
二、教学对象不同
国内的汉语学习者来自不同国家,年龄不同,文化程度不同,学习目标也大不相同。他们有的是来中国旅游,顺便学习一些基本的汉语知识以用于日常交际;有的是国外大学汉语专业的学生,来到中国进行进修、学习,全面提高自己的汉语素养;有的是汉文化爱好者,来中国感受正宗地道的汉文化;有的是为了在中国找一份满意的工作或者到外企任职;有的是做了中国女婿或者媳妇,希望更好的融入中国家庭。学习的动机不同,学习的态度也大不相同。不过来华的留学生不辞辛苦来到中国大多都是抱着积极学习态度的,少数留学生因为家庭条件优越,父母期望其学习汉语而本身不愿学习而来中国消磨青春,态度较为消极。
国外的汉语学习者,依旧以美国为例,他们不论在文化和种族背景,还是学习目的、动力都与国内的汉语学习者有一定程度的差异。
1.文化与种族背景。美国是一个开放、包容性很强的国家,他们接受了很多不同文化与种族背景的学生。以美国的卡内基·梅隆大学为例,他们的学生构成包括非洲裔及欧洲裔的美国人,在美国出生以及移民美国已取得美国国籍的华人,其他族裔美国人,以及韩裔、拉丁美洲、日本、越南、印度、瑞士、法国和来自中国大陆、台湾及香港的中国人,其中有的持美国绿卡,有的则是国际学生。
2.学习汉语的动机和目的。美国的学生学习汉语多数是由于对汉语感兴趣或是对中国的文化感兴趣。他们长期居住于美国,基本接触不到汉语环境,没有迫切的实际需要,兴趣是他们最好的老师。另外,还有些学生是为了结交中国朋友、为了今后的事业发展、为了满足父母的要求而学习汉语。而他们的学习动机一般也是如下两个:一是为了学校课程选课的需要,选修外语课程或第二外语的需要;二是出于了解、接触中国社会生活的动机。
3.学习方法。美国学生乐于采用互动交流或是小组活动的方式进行学习,不太愿意采用国内高校甚为推崇的听讲座学习方法。③
4.学习特点。美国学生的学习周期普遍比较短且功利性非常强,他们都渴望在短时间内学到最有用的汉语知识。他们大多来自非汉字文化圈,认为“汉字”很难且对于“字”和“词”的关系认识模糊;学生多见多识广,思维活跃,创造性很强,对于教师的尊重程度一般,上课时行为坐态也较为随意,要求公平的意识很强。重视课堂的完整性,对课文、练习的真实性和趣味性要求较高。另外,美国学生与国内留学生的学习特点的不同还突出表现在:他们非常重视教学大纲,认为“教学大纲是教师对学生给出的课程合同书,明确告知学生,教师非常清楚他将要做什么,有了它,语言教学才有了科学的标准和量化尺度,教学才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在他们看来,教学大纲是教学的必需品,要尽早发到他们手中。美国学生也非常重视Office Hours,美国的大学从来不允许教师对学生采取放任的态度,讲课似懂非懂是不被允许的。美国学生重视隐私的保护,他们绝对不允许教师公开披露他们的成绩,他们的批评和建议最好也是个别提出。他们非常重视自己的考试成绩,有时甚至显得过于计较。
三、课程设置模式的差异
国内汉语课程为横向的关系类型,而国外汉语课程多为纵向的关系类型。
1.国内汉语课程设置。国内普通高校的汉语教学课程一般为横向组织类型。从1950年起,我国的对外汉语教学模式大致经历了“讲练——复练”模式、“讲练+复练+小四门”模式、“分技能教学”模式三个阶段,注重课程的均衡性和整合性。课程分为“语言技能训练课”和“语言文化知识课”两大板块,“语言技能训练课”又分为综合课、单项技能训练课、专门技能课三个部分,“语言文化知识课”又分为语言知识课、文化知识课、其他文化课三个部分。
2.国外汉语课程设置。国外汉语教学课程一般为纵向组织类型,即一个教学班只有一个中文老师,只有一门汉语综合课,注重课程的连续性与顺序性。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通用课程大纲》很注重汉语知识、中华文化等知识系统的连续性以及顺序性。它将汉语的学习目标分为五个等级,每个等级都从“语言知识”、“言语技能”、“策略”、“文化意识”几个方面讲述。在美国,还流行一种新课程班,它是专门针对仅能听懂汉语普通话、会说汉语普通话为主要目标的欧美学生开设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汉语水平选择新一、新二、新三班级。这三个层级的总教学时间为一年半,用三个学期完成。还会开设相应的选修课,如发音技巧、中国武术、中国饮食文化、中国画、影视欣赏、旅游文化、上海话等。
四、教学环境的差异
国内的汉语教学课堂,尤其是普通高校的汉语教学课堂基本具备了比较优良的教学设施,如投影仪、黑板、电脑等,甚至在中国的大多数高校,国际文化交流学院都成了规格最高的学院。留学生在中国具有得天独厚的课堂学习环境,多媒体教学被广泛应用,学生与教师还经常采用移动电话、微信、微博、QQ等工具进行交流。另外,因为留学生生活在目的语国家,基本属于“沉浸式”学习,出门打招呼、吃饭、理发、购物、旅游等一切生活琐事都需要用汉语交流,这在很大程度上为留学生积累了很多汉语知识。
而国外汉语教学的教学环境却有些令人担忧,在一些欠发达国家和地区,多媒体教学基本是一种奢望,即使在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由于人们对于汉语的重视程度不高或者个别学校的经费问题,多媒体教学也没有被大规模运用。另外,从主观上,也面临诸多问题。在美国,汉语教学面临四大难题:开课难、坚持难、辅导难、找老师难。首先,开课就是个难题,多数大学认为中文难学,不会有足够的学生选课,选择中文课的美国学生远远少于选择日语课的学生,选的学生少了自然就开不出课;其次,坚持也很困难,因为英语是表音符号而汉语是意音符号,美国学生学习吃力,即使有足够的学生在第一学期选择了中文课,坚持下来的也不多,学生少了,课自然就开不下去了;由于一些地区的中国人比较少,没有足够的课外辅导来资源,学生课外得不到足够的帮助,学习非常吃力;最后,就是多数学校找老师难,美国地区能教中文的老师大多没有教师资格执照,仅为会说汉语的华人或者外语系的留学生,学校对很难找到好合格老师。
五、教学方法的差异
1.国内汉语教学方法。国内普通高校汉语教学一般采用班级教学的模式,教师根据所教班级的整体情况自行备课,在课前要求同学们预习新课并复习旧课,比较有经验的老师还会直接在课前听写生词来督促学生自主学习,提高教学效率。在课堂上大多偏向于使用归纳法、演绎法、情景法、语境法、小组活动法来进行教学,同时本着科学的教学原则、循序渐进进行汉语教学。每个语法点都设计多个语境,准备多个例句,反复串讲,精讲多练,基本不使用母语或者媒介语。
2.国外汉语教学方法。国外的汉语学习者处于非目的语环境,他们可能对汉语没有一点概念,是真正意义上的零基础,因此对他们进行教学时过分地排斥媒介语是不科学的。对他们进行教学时可以适当、适量的使用他们的母语,或者采取汉外语言对照的方式,一步步使他们摆脱对母语的依赖。此外,美国的汉语教学还需采取一些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1)因材施教。这里的“材”可以指“教材”,也可以指“人才”。美国汉语教学良莠不齐,有的比较正规,使用比较权威的中文简体教材,有的则是台湾地区自主编纂的繁体教材。在华侨和华人聚居的地方,他们使用的甚至是中国小学语文(人教版)教材。教师要根据当地学生的需要,适当地调整教材中的教学内容,在课文的讲解顺序上也应该做出适当的调整,对词汇进行取舍,遵循由简入繁,同时兼顾到学生的学习兴趣。海外的中文学校或者中文课堂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背景,中文程度不一,家长对于子女的要求也大不相同。作为一门选修课或者是周末学校,水平考试和升级上的要求不是很严格。就算是处于同一年级、同一班级,也是好的学生“吃不饱”,“学困生”跟不上。如何“因材施教、长善救失”成了汉语教师最头疼的问题。美国学生多数比较活跃,喜欢参加各式各样的社团活动和兴趣小组,老师可以根据这一特点,开办中国舞蹈班、太极班、中国画班,定期举办文艺演出,鼓励学生用中文演小品、话剧,说相声,唱中文歌曲,背中文绕口令,朗诵中文诗词,发掘学生的特长,激发他们学习中文的兴趣。(2)标准化教学。标准化的教学在海外中文学校或是美国的高校十分重要。国外汉语教学通常一周只上一次课,每次两课时,一般不超过两个小时。每年按32个学习周计算,一年的课上学习时间至多只有64个小时,如果全依靠教师的课堂教学来提高学生的汉语能力,效率很难想象。如何让学生在课下也能积极复习功课并预习新课呢?一般要通过一套标准化的规定来实现。首先,在开学之初,教师就要备好教学大纲分发给学生。大纲内容包括:课程名称、起止时间、上课时间和地点、教师姓名、教师的联系方式(电话或E-mail)、Office Hours的时间和地点、教材名称和出版时间以及出版社、课程目标、学习本课程需要具备的知识和能力、课程要求、教学方式、评分标准、扣分原则、成绩等第与百分比的参照表、周教学进度、期中和期末考试安排等等。其次,还需要给出明确的教学要求,通常是一到两页纸,需包括课本,对入学学生的要求,本年度教学要达到的目标,教学重难点以及考核标准。最后,把往届骨干教师或者年级骨干教师每一课的教案汇集成册,供新教师参考和学习。总之,教学的每一项工作都需要做出详细的安排,每一个环节都要周密计划(具备标准化的),使教学更具备科学性和严谨性。
注 释:
①马艳华.论国内外汉语教学课程设计模式之异同[J].海外华文教育,2013,(3).
②Lawrence, KS(1999:31)National Standards in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oject. Standards for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in the 21th Century.
③程爱民,牟岭主编.对美汉语教学论集[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参考文献:
〔1〕马艳华.论国内外汉语教学课程设计模式之异同[J].海外华文教育,2013,(3).
〔2〕张奇志.在美国推广中文教学的尝试和建议[A].对美汉语教学论集[C].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
〔3〕于月明.了解学生,改进教学[A].对美汉语教学论集[C].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4〕王添淼.浅析美国国家汉语学习目标[A].对美汉语教学论集[C].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5〕朱锦岚.从CIEE学生评教看对在华美国学生汉语教学的特点[A].对美汉语教学论集[C].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6〕沈玮.对欧美学生汉语教学的“序向”理论研究及其实践[A].对美汉语教学论集[C].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
〔7〕亓华.美国普大班高年级课堂话语互动分析[A].对美汉语教学论集[C].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2.
〔8〕李平.标准化、多样化、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A].对美汉语教学论集[C].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9〕俞志强.美国高级汉语班的教学策略[A].对美汉语教学论集[C].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10〕汤鹤.对内和对外汉语课堂中教学行为对比[J].语文学刊,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