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新农村管理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目前,农业经济体制中还没有达到完善,经济体制与经济观念还不能够适应市场机制的发展,同时,农业经济管理制度还不能够适应社会经济体制的发展,与各个先进发展机制不适应。这种不完善的经济管理制度不仅影响经济管理活动的正常执行,给农业发展造成一定的滞后性。同时,农业经济体制管理中出现的不足导致由于利益产生的矛盾加深,使利益的协调不合理。
2.农业管理人员对农业经济的管理缺乏一定的重视
我国针对农业经济发展提出了重要的规章制度,并颁布了一些列的管理规定。但是,在农业经济管理中,这些规定没有得到管理人员的重视,也没有被充分利用到实践当中,使管理上规范化的缺乏,导致农业经济管理的执行力度较薄弱。
3.农业管理人员的执政能力较差
农业管理人员执行能力薄弱。主要由于农业管理人员存在知识掌握不完全,知识更新量少,对于先进技术的利用不够明确,自身知识及执行能力跟不上农业经济的发展与市场化的发展需求。因此,必须提高管理人员的执行能力与知识水平,增强农业管理。
二、当前我国农业经济管理的发展趋势
1.农业经济管理思维向现代农业管理转变
农业经济的不断发展使我国的农业经济管理开始不断发展创新。目前,农业经济管理逐渐重视农业生产中各个部分的管理。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农业经济管理将农产品的深加工与产品的质量安全方面逐渐提高,坚持农产品的可持续发展,并遵循我国环保的原则。农业经济管理模式逐渐由传统的模式转为现代管理模式,逐渐追求科技的创新与管理方式的改变。因此,必须重视我国农业经济管理方式与思维发转变,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2.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
农业管理信息化就是将农业生产和管理以及农业科研信息的收集和处理,农业管理信息化除了能够服务于农业经济的生产、管理和科研,还可以作为农业经济决策的辅助系统。农业管理信息化是农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农业经济的重要工具,也能实现农业科技的高效开发。
3.农业经济产业化管理
农业产业化带动了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农业产品基地建设取得了较快发展。随着农业合作政策的出台,农业经济合作组织迅速发展,以及相关的中介服务组织也得到较快发展,通过利用利益政策连接起来的农业经济产业化机制进一步发展,农业经济市场化的组织形式得到提高。在一些大型企业的带动下,农业产品开始标准化生产,农业产品质量得到有效提升,产生了一大批优质农业产品生产基地,满足大型企业的生产需求,而且带动了农业经济标准化生产水平,通过让更多的农民参与进来,进而促进农业经济效益增强。
1.提高管理人员对农业管理的重视程度
为了促进新农村建设,加强农业经济管理,必须对农业经济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同时加大管理力度,使管理体制规范化,对农业管理工作进行合理的调整。对于农业人员的培训,应该建立专业的教育培训机构,增强人员的专业知识及能力,促进管理的合理化、加强管理人员对于农业经济管理的重视。
中国大多数农村经济管理的工作人员在文化水平与素养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对文明执政和文明执法的理解不够透彻。这样的工作人员完全跟不上目前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的步伐,不符合经济市场的需要,同时他们也不能很好地为人民服务,致使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空有其表。
1.2欠缺科学的管理体系
我国农村经济愈来愈发达,而与之相关的经济发展管理体系却一直迟迟得不到完善。欠缺科学的管理体系,同时经济管理理念也跟不上发展形势,当前的农村经济管理模式已不符合目前经济发展,与此同时也完全不能适应农村结构的调整。如果农民没有办法保护自身利益,农民的困惑无法获得解答,长期下去双方的冲突就会愈来愈大,归根结底这是因为科学管理体系欠缺所导致的。
1.3资金投入力度不大
现在中国已经进入了市场经济发展期,农村产业结构关系到农业集资。集资受挫,也达不到理想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将直接影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多数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具有周期长,收益减缓的特征。这完全不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中对融资的要求,使得农业的投资方向受限。分权经管的农民因为资金的局限性,根本就没有能力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而农业投资收入是受许多外部因素影响的,如农副产品价格浮动、气候的好坏、自然灾害、是否有虫害等因素,都直接影响农业的投资收入。
2推进农村经济管理发展的有效方案
中国农村经济管理还存有一些缺陷,这些缺陷直接制约了农村经济的稳定发展。因此,应该采取有效的推进农村经济管理发展的方案,以弥补这些缺陷,从而使得农村经济快速稳定发展。
2.1设立合理的农村管理组织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土地承包责任制,为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有效推进了中国农村经济的高速发展。然而中国当前农村经济管理还存留很多不足,必须建立科学的农村管理组织机构,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提升农村经济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为农民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对农村工作实施更好的经管,引导农民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平稳的情况下进行农业发展工作,为农村经济发展在理论和技术上打好基础。
2.2在资金的经管上实现科学、合理化
解决农村经济管理发展问题,首要的步骤是对农村集体资金的经管。具体的经管步骤是首先要确保农村经济管理人员对农村金融和经济形势有全面的掌握,透彻的分析其财务状况、盘点资金的总数、强化审计工作,确保集体资金的正确使用,杜绝腐败,预防集体资金流失。振兴农村经济管理需要对集体资金进行改革,盘活资金,这样才会使资金优化。现有资金得到合理使用才会有利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经济才会维持健康发展,进而获得最大利益。
2.3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养
为了实现农村经济的有效经管,政府机构和相关部门要针对农民的科学文化素养展开工作。最近几年,由于中国农业结构的不断调整,推动工业化的过程中,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农民科学文化素养偏低。农民的科技文化素养体现在对于现代科学技术的运用能力上,政府机构和有关部门一定要不断提高和改进农村教育和培训系统,并在训练过程中采取多层次、多样化的方法,强化农业实用技术宣传与普及,提升农民对现代科学技术的运用能力。
1、加大引导和竞赛力度。农村妇女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妇联组织能够立足乡镇实际,积极引导广大妇女发展特色农业、高效农业,建立生态示范园区,以帮助农村妇女增收致富为重点,深化“双学双比”竞赛活动,组织广大农村妇女在“生产发展”中创佳绩、在“生活富裕”中建新业。
2、加大培训力度,提高科技妇女致富本领。几年来,妇联组织一直把组织广大农村妇女“学文化、学技术、比发展、比贡献”,提高农村妇女素质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积极开展对农村妇女的文化教育和实用技术培训。针对农村妇女技能状况、培训意愿和家庭情况,结合政府有关培训,分别组织她们参加有关部门举办的各类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增强她们适应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能力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本领,逐步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女农民。
3、加强妇女就业技能的培训,加大转移力度。每年春季,妇联对本地农村妇女劳动力基本情况进行摸底,建立健全用工及需求信息,做到劳动力情况、培训意愿、择业方向、技能状况、家庭情况“五清”,实行动态服务。积极与用工单位联系,建立了一批妇女劳动力输出和接收基地,通过开展劳动力就业大集、技能培训、就业指导等活动,有力地推进妇女劳动力有序转移。经常与用工单位互通信息,及时掌握企业的需求及就业人员的情况,为妇女劳动力解决后顾之忧。这些工作既能帮助闲散妇女劳动力增加家庭收入,又能帮助企业解决用工难的问题。
4、抓好女科技致富带头人队伍的建设。通过发挥她们的辐射带动作用,延伸妇女工作范围,使她们成为农村妇女工作的骨干和农村妇女增收致富的领头者。提高农村妇女的科技致富水平和团结互助的精神,促进社会更加和谐。
二、在“乡风文明,村容整洁”中履行好教育职能,倡导家庭文明新风。
“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的本质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基层妇联在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大有作为。
1、利用庙会、节日等人员集中的日子做好社会主义荣辱观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宣传。今年,妇联组织通过张贴宣传画、制作宣传牌、发放倡议书等形式,帮助广大妇女树立正确的荣辱观,使农村妇女们明白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积极加入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队伍中。
2、组织妇女积极参与村庄整治,并帮助农村妇女解决生产生活实际问题。各村在妇联的牵头下,都积极结对进行帮扶,由各村妇女科技致富带头人与贫困妇女结对,通过技术、资金、信息方面的帮扶,使贫困户脱贫致富,走向共同富裕,促进社会更加和谐。
3、引导广大妇女和家庭成员逐步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弘扬先进的家庭文化,提升家庭文明程度,以家风文明促乡风文明,以家庭卫生促村容整洁。妇联组织积极推行“学习型家庭创建”活动,引导农村妇女爱读书、读好书,逐步提高妇女们的文化素质和修养,并帮助妇女树立起终身学习的好习惯。
4、利用“母亲节”,宣传优秀母亲事迹及孝亲敬老的典型。使全社会都来关心母亲、孝敬老人、用科学的方式教育孩子成材,促进家庭的和谐和乡风文明。
5、积极开展“争做合格家长,培养合格人才”系列家教实践活动。突出“为国教子、以德育人”主题,实施母亲教育工程,在广大妇女同志中掀起了“八荣八耻”学习热潮,使广大农村妇女通过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以实际行动做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模范,从而教育孩子,影响孩子,使社会主义荣辱观在广大家庭,进而在整个社会蔚然成风。
6、关注贫困母亲,开展“资助贫困母亲行动”。对贫困妇女进行调查摸底,积极争取社会各界的重视支持,分别采取在技术、资金、物质方面进行扶持,帮助贫困母亲,特别是贫困单亲母亲走上致富道路。
7、关注贫困女童,加大实施“春蕾计划”的力度。建立贫困女童档册,多渠道积极争取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结对资助贫困女童,确保农村适龄女童完成义务教育学业。
8、积极开展“平安家庭”、“零家庭暴力村庄”的创建活动。妇联组织近年来一直积极开展此项活动,畅通和救助渠道,联合执法部门,坚决打击家庭暴力行为,为维护妇女权益尽职尽责,对于促进家庭和谐、社会平安做出贡献。
二、农村信用社导入六西格玛管理法的可行性
1.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和发展为实施六西格玛管理法奠定了基础
农村信用社经过近几年的改革与发展壮大,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法人治理结构逐步完善,总体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已具备一定的实力和规模,拥有了坚实的管理基础,信息化获得迅速发展,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拥有一批优秀的专业管理人员和高素质的员工队伍,制定了自己的发展战略,这些成果为六西格玛管理法的实施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2.经济全球化和日益激烈的竞争要求农村信用社引入六西格玛管理法
随着全球经济逐步走向一体化,中国传统企业管理模式将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在中国加入WTO之后,我们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更大,传统的经济模式和企业管理模式及企业文化就受到极大的冲击,经验式管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越来越暴露出其致命的缺陷,金融及保险业所受到的冲击也使我国的四大商业银行和国家级的保险公司倍感压力。农村信用社要想同各大商业银行竞争甚至是参与国际竞争主要*的是过硬的品质、一流的服务和灵活的市场运作,要达到这些目标必需要有一整套标本兼治的、科学的、完整的、操作性强的、以数据为基础的有效管理体系,而六西格玛管理法本身就是一种竞争策略和方法,它通过运用科学有效的量化方法,分析和改进企业业务流程中的关键因素,从而减少缺陷、缩短运营周期、降低成本、提高顾客满意度和忠诚度,其根本目的就是要提高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核心竞争力,从而提高企业市场占有率,并实现最大收益。
3.提升顾客满意度和忠诚度是信用社实施六西格玛管理法的理论前提
信用社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在它提供的服务水准以及能否争夺客户留住客户,客户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通过六西格玛项目可以分析流程中影响质量的因素,改善内部和外部的服务流程,以实现顾客的满意和最大收益。如:通过流程分析与改进可以缩短信贷业务周期时间,提高储蓄业务处理速度,提高单据业务的准确率等,从而减少差错和失误,提高效率,以达到改善顾客满意的目的,进一步提高顾客忠诚度。
由此可见农村信用社实施六西格玛管理法的条件已经日趋成熟,同时我们应注意到推行六西格玛管理法是一个循序渐进、永不停息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对于农村信用社推行六西格玛管理法,应该根据农村信用社的实际情况有序进行。三、农村信用社实施导入六西格玛管理法应注意的步骤
1.人性管理制度的建立
人性管理是一种以人为本,一切围绕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和方法。人性管理的重点是充分运用人性,发挥员工的工作价值,提高员工的经济力和创造力,促进企业职工的精诚合作,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在六西格玛管理实施过程中引入人性管理,主要的侧重点在于人性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六西格玛管理企业文化的融合。农村信用社主要建立绩效评估体系和激励机制两个方面人性管理制度,为了营造尊重人和发挥人的潜能文化氛围,在绩效评估体系方面主要侧重项目的总绩效和团队、个人对农信社的间接绩效,也就是绩效评估体系不仅对绿带和黑带项目的实施效果进行经济效益指标评估,而且对流程改进过程团队合作的直接贡献和间接贡献进行评价;在激励机制方面,不仅要建立绿带和黑带物质激励和人事继任等精神激励的制度,而且对整个流程改进所涉及的团队和员工也有其物质和精神激励的制度。平衡计分卡作为绩效评估系统,可以克服以财务指标为核心的绩效管理系统的缺点,因此可以采用平衡计分卡作为绩效评估系统并依此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
2.加强员工六西格玛管理法的培训,建立基础组织结构
传统的六西格玛管理组织结构是由执行领导、倡导者、大黑带、黑带、绿带和项目团队六个模块组成,但这必然耗费大量资金,占用最好的全职资源,采用这种模式是六西格玛管理的目标模式。从成功实践六西格玛管理的企业来看大部分收益不是来自黑带,他们是由绿带和黄带创造的,特别是当六西格玛的程序制度化了的时候,而且有绿带有80%的机会转换为黑带,应用绿带和黄带的方法可以解除信用社实施六西格玛管理的许多约束而且便于管理。有鉴于此,起初我们可以采用缩放的六西格玛(ScaleableSixSigma)模式,即主管、绿带、黄带和项目团队组成。
对员工特别是管理人员进行六西格玛管理法的培训。高层领导的支持与参与是项目取得成功的关键,因此首先要对管理者进行六西格玛的基础培训,从中他们学到关于六西格玛的程序、方法论以及工具等方面的知识。主管们同时专注于如何通过练习来领导、构建和指导一个成功的六西格玛项目尝试。从而使其参与到六西格玛管理中来,并树立长期推广的心理准备;其次要对项目团队成员进行六西格玛管理法培训,使其掌握执行力、团队合作、沟通等工具,以及发现问题的技巧和制定工作计划、解决方案、项目评审等具体方法。选择人员完成绿带认证,使其掌握六西格玛的整合防错和精益生产技术。其他小组成员完成黄带认证,使其掌握基本的六西格玛工具的防错和精益生产技术。经过几个项目周期以后,通过认证人员可以向六西格玛的下一个级别过度:一些表现优秀的绿带发展为黑带,一些黄带发展为绿带。其他新的人力资源根据需要分别发展为绿带和黄带,其目标是向西格玛的标准模式跃进。在一般情况下,应通过业绩而不是通过训练的时间来获得认证。除了培训时间外,所有待认证的候选人都必须完成一个强制的项目来示范六西格玛的正确实施,解决一个实际的业务问题并获得预定的目标。以上积木式的方法可以模块化,使得组织结构可以快速地把六西格玛资源向下一个更高水平转换。此外,可以以更便于管理的步调,在更便于管理的范围内完成六西格玛的实施。项目数量、教育水平,以及整个实施和执行方法以可以消化的步调进行,并直接与策略和结果相联系。
3.加快基层信用社组织结构的改革步伐
基层信用社要进一步推进扁平化改革,减少管理层级,全面实施岗位分析和评估,做好“三定”工作,在业务单元制改革基础上以项目试点逐步推进六西格玛管理法。在六西格玛项目初期,应选择最严重,急需解决的问题入手,先选择试点跟踪实施,考察取得的经济效益,积累经验教训,并逐步推广,逐步建立信用社六西格玛管理文化。要围绕以客户为中心,通过收集客户信息,挖掘市场,从客户方面重新梳理、整合和改进内部流程,通过完善业务流程的工序化制度建设,提高应对客户需需求的服务和方案,提高服务速度和服务效率。
综上所述,随着农村信用社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其对管理的要求日益加强和提高,以及竞争的日益激烈为六西格玛管理法在农村信用社实施创造了条件。但是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实施六西格玛管理法是一个循序渐进、永不停息的过程,不能生搬硬套、一蹴而就,农村信用社推进六西格玛管理法应该根据农村信用社的实际情况有序进行,应把六西格玛管理法作为一项长期发展战略,逐步开展六西格玛管理法,在创新中求发展,从而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以使农村信用社在中国金融乃至世界金融中占有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胡桂林:实行六西格玛管理的必备要素[J],企业改革与管理,2005年第9期18~19
中图分类号:G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23X(2012)11-0090-03
社会关系是建立在利益关系基础之上的,一切社会的、政治的、思想文化的关系都决定于这种利益关系。我国农村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原来由计划经济体制所决定的利益关系必将为一种新的即由市场经济体制所决定的新农村利益关系所取代。我国建立新农村利益关系特别困难,既有经济性、体制性的原因,也有在伦理文化资源完全缺失的情况下进入市场经济的原因。
“传统社会的行为规范系统与现代社会的行为规范系统的根本区别是,传统社会的规范建立在对道德动机的激励与约束的基础上,而现代社会的规范建立在对利益动机的激励与约束的基础上”。[2](P316)
一、我国既有伦理文化与新农村利益
关系建构所需的伦理观念的冲突
(一)群体本位的利益认识与农民自主意识的冲突
中国传统社会受“家庭价值观”、“家族主义”的影响,个体融于群体之中,个体利益只有通过依附于群体利益,才获得存在的理由。群体本位的利益观念植根于几千年的宗法社会,由血缘关系衍生出来的宗法关系强调群体规范、抑制个体意识,以至高无上的伦理规范调节利益关系。
(二)平均主义的价值认识与公正、公平观念的冲突
农村广泛存在着平均主义思想,它是中国传统社会典型的社会价值之一。传统意识形态所宣扬的平均思想,使人们对“均衡”、“平均”有特殊感情,而对差异难以容忍。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又把“人人均等”看作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特征。公平意指公正、合理,公平的实质是对人的权利和义务、报酬与贡献的确认或认可。公平与排斥区别和差异的平均思想有着根本不同。 平均思想、“重义轻利”从正面效果来说,可以使人心境感受“公平”以及发扬扶贫济困的美德,但不利于农村利益的激励机制的形成。
(三)家庭和家族观念与平等合作精神的冲突
亲缘关系是农村最基本、最主要的社会关系。农民重视亲缘关系的伦理取向浸透于利益关系中,农民之间权利、责任和义务的确定,主要不是通过法律或明确的规章制度建立的,相互的信任也不是通过法律来保证,而是通过习惯或传统加以确定和保证的。在历史上,我国农村一直缺乏组织和合作传统,这种文化类型对于农村利益关系的发展无疑是一种限制。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自身利益的关注,传统文化在农村人际关系方面的多疑、自利、算计等特征日益突出,曹锦清在河南农村调查发现,农民缺乏合作的习惯,合伙、股份制企业的共同结局是闹翻、散伙,[3](P191)这种心理现象引发了农村社会的冲突,使农村社会合作、互利的行为往往很难维持,不仅不能应付市场竞争的高风险,而且不利于农村利益关系的建构。
二、市场经济对农村利益意识的冲击
市场经济给农村社会生活注入了极大活力,加速了农村的利益分化,使传统农村利益结构发生巨大变化。一方面,市场经济体制使得在传统体制下长期被压抑的利益动机开始被释放出来,农村伦理文化环境作为建立新农村利益关系必需的公共资源,已经在长期脱离实际的道德说教中被破坏。另一方面,新农村利益关系所需要的道德和伦理规范未最终建立起来,不少农民出现精神和理想危机,片面理解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利益关系的合理原则,并以投机的态度对待市场交易,不尊重契约。具体而言,我国农村现有伦理文化主要存在这些问题:(1)在农村市场关系中,奉行投机性的、利己主义的行为准则,许多农民错误理解经济自由,否认经济与伦理道德的关系,实际上以不受约束的、极端的利己主义伦理道德为行为准则;(2)在乡镇政权和村民自治对农村社会的管理过程中,往往奉行机械的、硬性的规范和准则,并经常使用惩罚性的措施;(3)在农村文化宣传上,仍将传统的、理想性的集体主义的伦理道德原则作为矫正农村市场行为的伦理准则的基础,以外在于市场经济的伦理道德观念匡正市场经济中的不规范行为,而不问这种道德理想有无实现的可能。
三、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伦理文化的建构
(一)传统伦理文化的开拓创新
在新农村利益关系的建构中,在对待农村传统伦理文化的基本理念上,不以挽救道德理想主义为取向,也不为求新而求新;这种开拓创新是以农村市场经济为现实动力,以确认农民权利的追求为模式,以传统道德与农村社会各要素的健康互动为社会根基。并将农村传统伦理文化的原结构要素置于现代市场经济伦理要求下,创制农村现代伦理。具体而言:
1.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为核心的“仁义”观培养农村“道德的经济人”
这也就是在富有道德心、愿意共同合作、关注他人与社会的基础上,求取合理合法满足个人利益的农民提供思想资源。“仁义”观是传统个人合理行为的道德基础,又是关注他人与社会公正的原初动力。如果农村在市场经济驱动下从个人利益的基点迈向社会公正的目标之途中,在农村文化建设中弘扬传统“仁义”观,大力提倡以义取利、义利并重,那么建立农村利益关系就多了一种辅助资源。
2.以“崇尚信义,重视诚信”的农村传统伦理培育农民市场契约精神
在市场经济活动中,没有信用就没有交换,没有信用就没有秩序,没有信用,市场经济就不能正常运行。一个市场主体,只有讲诚信才可能获得牢固的伙伴,才可能获得持续发展。传统伦理倡导“言必行,信必果”,“诚者天之道,思诚者人之道也。”
3.提倡“和为贵”思想,为农村和谐社会提供思想资源
和谐社会是在促进利益和谐中形成的。传统文化强调“礼之用,和为贵”,“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包含了人与人的团结协作及和谐关系,这是处理农村利益关系的一个重要准则。“和为贵”理念可以使农村利益由对话、沟通、协调代替对抗、误解、冲突,在农村社会各阶层间建立互惠互利的关系,这是农村利益关系建构和建设和谐农村的共同要求。
(二)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的法治化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利益主体的资格需要法律来确立,农村利益主体的行为需要法律规范来界定,农村利益分配的规则需要法律来构筑,农村利益的公平需要法律来保障,农村利益主体的财产权益需要法律来维护,农村利益主体之间的各种经济纠纷和各种违法犯罪行为需要法律裁决,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也需要法律来建构。所以,农村法治化是农村利益关系建构的基本取向。
1.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
没有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农民法律意识的支持,要建构合理的农村利益关系是不切实际的。“观念是制度的灵魂,是法律制度得以产生和正常运转的指导思想和精神动力。”[4](P197)农民在日常法治生活中的观念变化,说明我们正逐步形成向契约化农村转化所必需建立法治秩序以及与其相适应的普遍的个人权利观念。目前,农村民主法制总体水平还很低,农民参与民主法治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不高。农村在向契约化社会迈进的过程中,还需要在民主法制建设方面做出更多努力。由于我国特有的国情,决定了关注广大农村的法治现状,应切实做好广大农村的普法工作。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的普法教育要与农民的利益联系,不断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使其在市场竞争中学会利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利益,信任法律、依赖法律。
2.建立系统的农村法律体系
目前农村在处理利益问题时普遍面临“无法可依”、“有法难依”等现象,在乡村治理中“人治胜于法治”。一方面涉农法律法规数量庞杂且相互之间存在冲突,另一方面在一些日益突出的农村利益问题上又缺乏相应的法律进行调节,已有法律法规又缺乏操作性。因而,需要对当前农村的所有法律法规进行清理和编纂,废除“违宪”或与上位法相抵触的“部门和地方利益法”,取消过时的法律,协调有冲突的法律,填补有空白的法律,形成一整套有机协调、科学规范的农村法律体系。
3.深化农民对现实法律实践的实际体验
农民对法律的信赖着眼于法律本身是否能够反映和实现农民的利益要求,着眼于国家、政府执行和遵守法律的情况。要给农民以现实法律生活的实际体验,要使他们感知具体的法律。最有效、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国家和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具体的行为示范和行为感召必须符合法律规定,成为信守法律,执行法律的模范。此外,建立农村司法救助制度,充分发挥司法救助在平衡农村利益、化解农村社会矛盾,维护农民合法权益方面的重要作用。
(三)新农村集体主义的建构
农村利益关系的建构需要集体主义精神,这种集体主义要为非集体化后的农民谋求自身利益提供精神动力,把蕴藏在农村的集体主义精神激发起来,赋予集体主义以新的内涵,实现农村集体与农民利益的双向制衡与发展,以建构适应新农村利益关系的集体主义主导价值观。
1.从“真实的集体”出发理解新农村集体主义的内涵
马克思认为在“真实的集体”中,个人利益是一种真实的存在,每个人都有其自身的需要,“他们的需要即他们的本性”;[5](P514)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是辩证统一的,“世界并不是某一独特利益的天下,而是许许多多利益的天下”,[6](P165)“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只有在集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5](P84)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共同利益’在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是由作为‘私人’的个人造成的”,[5](P275)而这种由个人造成的“共同利益”是人们实现个人利益的基础和保障,是个人长远的根本的利益所在。因此,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是新农村集体主义思想赖以成立的必要条件。
2.实现农村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双向存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尽管市场功能把农民物化为“经济人”,在既定条件下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但单个“经济人”的活动总是通过市场中介而联为一体的。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自发地内涵了农村集体利益与农民个人利益相统一的一般道德原则。以农村集体经济为基础的共同富裕的制度架构,内在地决定了农民在经济交往中的平等、互助、合作的关系,架设了农民个人与农村集体相统一的实现桥梁。坚持把集体利益摆在首位,同时充分肯定农民正当利益的合理性,并在最大程度上把农民个人利益与农村集体利益相统一,这是农村新型集体主义的核心内容。
3.农村集体主义的目标——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是农村集体主义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对待城乡不同利益、不同层次的利益和不同方面的利益关系时,要平等对待、公正协调农民利益,使农民能够平等地享受到我国改革发展的成果,使农民都能享受公平的国民待遇,拥有平等的权利、义务和发展机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集体主义必然是农村利益关系的核心,农村集体利益的实现,农民的共同富裕,是农村利益关系的最根本原则,提倡自觉把集体利益放在首位,个人服从集体,这也是农村利益关系建构的应有内容和要求。
[参考文献]
[1]田有成. 乡土社会性中的国家法与民间法[J]. 思想战线,2003.
[2]张晓明. 伟大的共谋[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3]曹锦清. 黄河边的中国[M]. 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0.
2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加强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可行性
2.1新农村建设为农林经济管理人才培养创造了有利条件
新农村建设战略的提出使得各级地方政府比以往更加重视农业和农村的发展问题,也要求高校培养大批懂得“三农”实际的农林经济管理人才。为了使高校培养的农林经济管理人才更好地服务新农村建设,各地政府都积极与农业院校配合,为高校学生深入农村实际提供各种便利条件。以笔者所在的江西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为例,学院与江西省多个地方政府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自上世纪80年代起,江西农业大学的农林经济管理学科就已开始深入研究江西省县域经济、老区经济和鄱阳湖治理,并经常参与省、市、县等多级政府的决策咨询,为江西省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新世纪以来,江西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又与江西省多个县建立更加深入的合作关系,在许多县建立了校外教学实习基地,使得学生的实践教学活动进一步深入到基层和农村的实际工作中去。
2.2新农村建设为农林经济管理实践教学提供了素材
新农村建设不仅为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的实践教学提供了实践条件,也为实践教学提供了宝贵的素材。新农村建设中面临的很多问题都是以前所没有的,在以前的理论教科书中难以将这些新问题纳入讨论。各地在新农村建设中面临的新问题不仅仅给学术界的理论研究提供了研究对象,也为高校的农林经济管理实践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在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的实践教学要求学生在没有书本现成答案的情况下主动去探索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方法,在这种探索的过程中不断增强灵活运用基本理论去解决复杂多变问题的能力。
3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加强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具体途径
3.1加强校外实践基地建设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加强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首先要重视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从硬件方面来加强实践教学。虽然农业院校自身往往拥有一定数量的校内实习基地,但是校内的实习基地并不能取代校外实践基地的作用。尤其是对于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生而言,在校内实习往往达不到接触实际农村社会的目的。从本质上讲,农林经济管理学科属于社会科学,对学生进行实践教学最好的场所就是广大的农村。校外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了综合性、设计性、创造性强的实践环境,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学生形成扎实的基本技能和实践能力。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要依托当地政府,选取一些典型的农村作为相对固定的实践基地。学校与校外实践基地形成长期合作的关系,既有利于积累和利用历史资料,也有利于通过一届又一届学生的实践教学活动,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为进一步改进和提高实践教学活动的效果提供条件。
1)农村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不当
随着近年来农村地区经济不断发展,人们农业发展意识不断提高,对于很大一部分农户来讲,缺乏相应的管理意思,很多时候只用水,而忽略了对于水利工程的管理。很多农村地区由于对于设立设施缺乏必要的管理,就导致水利工程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安全问题,如今很多农民在水库边设立鱼塘等各种用水,由于没人进行必要的管理,就会导致农作物出现干旱等情况。严重时会影响到村民的饮用水,因此水利管理不当会造成各方面的问题。
2)农村水利施工人员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低
农村地区工程技术人员技术水平低,主要受到农村地区各项条件的限制,使得很多高技术以及高学历的人才不愿意落户到农村水利工程上。农村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中,低水平的施工人员加上对于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知识了解甚少,就出现了很多农村地区水利工程施工安全事故。3)农村水利工程施工设施落后。农村水利工程建设施工依旧采取较为传统的设备,对于新设备的使用方面极为缺乏,导致农村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系数降低。陈旧的设施加上非专业的施工人员,就会造成较多的工程出现安全管理问题。
2农村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创新思考
针对于农村地区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创新的思考来看,农村地区水利工程的施工难度是存在的,但是根据现有的条件加强农村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是至关重要的举措。因此,对于农村地区经济发展以及农业发展需求来看,加强农村水利工程施工安全能够有效的确保农村地区经济发展。
1)提高施工人员安全意识
农村水利工程施工人员安全意识较低,缺乏必要的防护措施,很多施工人员进入施工现场也不会做必要的防护,就会导致很多不安全因素存在,最终影响工程安全管理进程。在农村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人员素质及安全意识较低,对于人身安全保障缺乏必要的认识,由此看来,农村水利工程施工应该注重安全管理工作,确保施工人员安全和工程的顺利完成。
2)提高施工安全管理水平
农村地区水利工程施工安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安全管理措施也在不断的进行创新发展,要想更好的促进农村水利工程施工建设就应该注重工程安全管理工作。提高施工安全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是基本保障,同时作为安全管理人员要进行管理方式上的创新,使其管理方法更加容易被接受,并且能够有效的去执行,这是农村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人员所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3)加强农村地区水利工程管理系统的建设
加强农村地区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体系建设是对安全管理的一个有效管理,同时建立相应的系统保障能够更好的促进经济建设。农村地区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缺乏相应的管理部门,有部门加强安全管理工作的监督,就会增加安全系数,同时也是对施工安全管理的一个有效的系统监督。农村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水平影响整个工程体系的运行,因此,加强农村水利工程施工有着很强的必要性,并且大力发展农村水利工程施工安全体系,让更多的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具有相应的安全保障。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正在逐步推进的一个长久战略,而农村地区的新能源建设更是“三农”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近几年来,北京市紧抓农村能源建设发展的有利时机,投资数十亿元到“三起来”(让农村“亮起来”,让农民“暖起来”,让农业资源“循环起来”)工程中,引进、开发、推广了太阳能、沼气、风能等多种适合北京地区的新能源技术。据统计,2008年,北京市新能源利用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2.5%,是全国新能源建设的工作典范。但随着项目数量的增加和规模的扩大,新能源建设的后续管理与维护问题也越来越突出。通过实地考察和理论学习,认识到完善新能源项目的后续管理,对改善农村能源利用状况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确保政府投入实施的各项新能源项目充分发挥长久效益的关键所在。
1新能源项目的后期管理现状及主要问题
随着北京市政府近年来大力推广新能源建设,目前,北京市的新能源利用情况有了非常大的进步,普及率逐年上升。据统计,到2007年年底,远郊区县约有823个村安装了太阳能灯,占村庄总数的20.7%,累计约8万盏。每年可节电1317万MJ,节约电费近200万元;同时还有大中型沼气工程53处,总池容达到l.5万m3,供气1.4万户;即将建成秸秆气化集中供气工程约60处,可满足l.8万户村民炊事用气。
然而,随着各类新能源项目在北京市农村地区的推广,其后续管理工作也逐渐显现出了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据了解,大部分项目仍然是“重开发,轻管理”,工程方只关注项目的开况,而在设施修建完成之后,忽略了其后续维护工作。很多项目在使用了一段时间后,因缺乏维护、无人看管而效率降低甚至荒废,进一步可能造成整体资源的极大浪费,这实际上违背了使用新能源的根本目的。
通过实地调查研究,北京市农村地区的新能源项目后期维护工作中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1后期管理维护的服务网络不健全
目前,北京市农村地区新能源建设的后期管理维护尚未形成完整的服务网络。部分地区的新能源工程设备在后期的运行过程中发生故障、出现技术问题时出现了权责不明的情况。是由政府负责,村委会负责,还是设备的建造厂商负责,或者由农户自己解决,相关部门没有明确的规定。不少区县也组织了一些专门的技术人员来负责维护的工作,但全市范围内仍没有形成完整的、分层分级的维护体系和合理的服务网络,各项后期管理所需要的配套设备准备不够充足。在新能源设备设施发生了问题之后,没有合理的机制确保能够在最快的时间内将问题上报并解决。
例如,在“亮起来”工程中,北京市近郊大部分地区都引进了太阳能路灯项目。这个项目耗资很大,每个路灯的价值在1.1万元左右(包括了灯杆、太阳能板、蓄电池)。投入了大量资金来建造的工程,仅因为缺乏合理的后期管理,当开关或者其他零部件损坏就放弃使用,这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浪费。
1.2缺乏有关新能源后期管理维护资金的支持政策
近年来,北京市政府在新能源上投入了巨大的资金,而这些资金大多是用在技术引进、项目开发上,对项目的后期管理维护很少重视。笔者从村委会基层工作人员的描述中了解到,绝大部分的乡镇,政府都没有投入专门的、定向的后期维护资金。正因为如此,当很多地方的新能源设施出现故障问题后,村委会没有资金去组织维修,而农户也不愿意自筹资金修缮,部分项目就出现了“一年好、二年差、三年垮”的局面。
对于后期管理的资金问题,一方面是投入不足,另一方面则是管理不充分。政府没有对后期维护资金的配置、使用方式、负责部门做出规定,从而使得基层工作人员无奈于没有合适的方式和可依据的政策对新能源进行后期管理。
1.3缺少专职的技术人员
一是缺乏日常的看管、维护员工。很多大型的新能源项目,例如沼气池,需要固定的人员负责看管和定期清扫,才能延长设备设施的使用寿命,减少设备、设施出现不必要的故障。而目前北京地区很多沼气设备都处于无人看管的状态。二是缺少相关的专业维修人员。新能源设施设备的很多问题比一般设备复杂,需要专业的维修技术。而北京市农村地区配备的相关工作人员数量不足,很多区县存在几个村才有一个沼气技术员。同时,农民普遍欠缺相关知识,不能及时解决使用中出现的问题,这样就使得大量沼气池及其他新能源设备“因病报废”,没有充分发挥其应有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1.4农户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对于新能源设施设备的后期管理维护工作,最终的服务对象、受益者和最重要的工作支持者都是农户本身。对于北京地区的农户而言,新能源早已不是一件新鲜事物,农户对新能源的绿色环保性、科技性等特征有了基本的了解。然而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农户对使用新能源、维护新能源设备设施的主动性却不高,大多数仍处于如果政府提供就接受,而不会自主去购买的状态。农户对“花钱买环保”的态度并不积极。因此,相关部门应该进一步加强对农民环保意识的培养,解除其可能存在的误区,以加深其对新能源的认识[1]。
2新能源建设后续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2.1建立完备的后期管理与维护体系
政府应该牵头,针对现有的各种新能源项目,根据各区县各自的实际情况和长期发展规划,因地制宜,尽快建立完善的后期管理与维护服务体系,实现包含新能源项目设计、生产、施工、使用、管理、维修在内的整体服务网络,以推进农村能源的管理标准化、服务专业化,改变项目覆盖面小、组织化程度低的局面。
就此,国家在2007年推出了《全国农村沼气服务体系建设方案》,其中提到了建立乡村服务网点的建设内容、标准和补助标准等等。关于这一点,房山区政府率先做出了创新,到2010年,共建设1个区级服务中心、2个镇级区域服务站、120个村级服务队,形成一个3级实时监控服务网络,实现“管理维护一条线”,同时运用ISO9001质量标准体系进行标准化管理。目前,已被农业部列为全国典型示范模式,而这样的服务网络尚未普及到全市的范围内。
2.2制定长期的发展规划,加大政府资金支持力度
目前北京市的新能源项目多在各区县农村地区,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普遍不高,农户的收入水平较低,经济承受能力有限。而北京市政府每年在新能源整体上的政策扶持力度还是比较大的,例如,自2010年1月《北京市加快太阳能开发利用促进产业发展指导意见》实施后,政府每年用于支持太阳能发展的固定资产投资将不低于2亿元[2]。然而,到目前为止,北京市政府对于新能源后期管理与维护的资金投入的重视仍不足,支持力度较小。因此,各级财政应该制定长期规划,合理利用资金,加大对新能源项目整个生命周期管理维护的重视,做到“重开发、重维护”,这样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2.3加强相关工作人员的技术培训
在新能源设备设施的后期维护工作中,技术是关键[3]。只有在专业的技术支持下,才能够切实解决实际中出现的问题,保证设备的完好及正常运行。故政府应该定期组织开展农村能源技术的普及,对相关技术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实际操作水平和科学理论水平,从根本上改善新能源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情况。
例如,2010年大兴区青云店镇会同区能源办公室组织孝义营、大谷店等村的8名太阳能公共浴室管理人员参加了太阳能利用工专业等级知识培训,学习了有关太阳能公共浴室配备设施的维护、操作,太阳能路灯的安装、日常维修等知识。这样类似的活动都非常实际,能有效提高新能源项目后期管理水平,值得进一步推广。
2.4引入物业化管理服务的模式
对于部分类别的新能源项目,在其后期的管理维护工作中,可以引入物业化的管理模式,例如沼气池的管理。由于沼气池本身具有物业的属性,其后期管理也符合物业管理的一些特征,目前国内很多省市都开始引入物业管理与服务的模式[4]。沼气物业服务模式是指由政府引导,个人、企业或政府承办,建立沼气服务站或专门的物业服务公司,聘用具有专业资格的员工,以现代化的经营手段对沼气及其系统提供全方面的管理、维护服务,并通过对农户定期收缴一定的费用来支持其自身的运营[5]。
这实际上是公益化和市场化的结合。其不仅可以有效提高沼气池的后期管理维护工作水平,提升沼气池使用率、保有率,而且可以增加农村的工作岗位,故这一模式是非常可行而有意义的。但是其中也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例如对用户物业服务费如何规定,政府对此类物业服务公司提供的信贷、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如何制定以及优惠幅度等等。
2.5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农户的环保意识和科技意识
政府应该及时加强新能源的宣传教育工作,从根本上提高农户对使用新能源、维护新能源设备、设施的热情。让绝大部分农户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新能源建设中,而不是单纯得依靠政府的力量推动。首先,对于新制定的新能源政策,基层政府机构应该积极向农户宣传,让其了解到政策的具体内容以及实施步骤;其次,可以用农民通俗易懂的形式,例如张贴宣传画报、组织培训、向农户发放科普资料等多种方式,提高农民的整体环保意识和基础科学知识。
3参考文献
[1]大兴区青云店镇对太阳能公共浴室管理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EB/OL].[2010-04-14]./cxyth/jcssjs/201004/t20100443-246943.html.
[2]北京市农村可再生能源利用介绍[EB/OL].[2007-07-13]./zhuanti/zwgk/jujp/zdjngc/t796432.htm.
1.1 《农村信用社财务管理实施办法》
依据国税发[2000]101号文件,我国国内各信用社需要遵循《农村信用社财务管理实施办法》进行财务管理工作。具体的管理内容包括:①所有者权益与负债:其中所有者权益项目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及未分配利润;负债主要包括各项存款;②固定资产:包括具备物质形态的资产、包括房屋建筑物、电子设备、机械工具和运输设备等,单位价值在2 000元以上且使用年限在1年以上的都归入财务管理的固定资产管理范畴;③现金资产:包括库存金银、存款准备金、业务周转金、库存本外币现金与结算备付金、其他形式的现金等;④贷款、抵押资产、投资及证券、其他类资产管理。在上述规范要求下,信用社会结合具体的情况与需求,进行财务管理制度设计与执行,最终效果差异性比较大,这也为我们研究信用社的财务管理创造了机会。
1.2 农村信用社财务管理的特殊性与重要性
农村信用社是我国农村地区最主要的金融服务机构,优化财务管理进而确保其经济效益最大化过程中,需要特别强调对业务的有序管理和财务风险的规避,这就需要严格控制人员行为与权限。而规范的财务管理对于农村信用社的核心竞争力改善与更好的金融服务创新开展都有着特殊意义。财务管理水平可以正确反映农村信用社的经营状况。在进行财务管理的过程中,及时发现财务管理的漏洞和缺陷,然后针对漏洞和缺陷进行改进,这样不但能够有效避免因漏洞和缺陷带来的财务风险,而且还可以有效促进农村信用社的发展,提高其核心竞争力。
2 西安A农村信用社财务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本文研究以西安A农村信用社为例,对其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介绍,明确问题成因,寻求解决方案。
2.1 西安A农村信用社介绍
西安A农村信用社位于陕西省,是该区域最主要的农村金融机构。截止到2014年底,西安A农村信用社已经场外西安A市规模最大且营业网点最多的农村金融机构。加强信用社财务管理,在其业务拓展背景下有新的要求,对于信用社财务能力的改善与财务风险控制意义重大。
2.2 西安A农村信用社财务管理的问题
2.2.1 财务管理体制不严谨
建立在信用社财务管理办法基础上,A信用社的财务管理体制是在2010年之前设计的,近年来信用社的业务环境发生很大的变化,特别是在利率市场化的前提下,其财务管理体制的局限性有所体现。突出表现为:近年来信用社内部出现的财务用途不明、挪用公款等情况有所增加。在具体的财务管理中,上级下达指标而下集完成,形成一种为了完成目标而完成目标,根本不考虑是不是能够给农村信用社创造利润,也就不考虑如何加强财务管理;其核算也主要是事后核算,基本上不进行事前核算以及事中核算;在进行开支的过程中,财务开支也相当随意,根本不按照计划进行;在新开的业务中,农村信用社也没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在进行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无制度可依的现象。这样就导致农村信用社财务管理混乱,无法完成财务控制,成本虚高不下,竞争力降低。而目前信用社的财务监督匮乏,往往只是简单的对财务人员进行约束,而忽视经营管理中各项业务与环节的控制,这就出现成本费用超额严重的问题,严重影响信用社财务水平。此外,信用社的财务管理制度不严谨基础上,分支机构对信用社财务管理制度的执行也存在明显的形式化,财务管理监督形式化,无法真正解决财务管理中的问题。
2.2.2 信贷资产质量管理不到位
2002~2014年西安A农村信用合作社信贷业务的不良贷款率增长明显高于国有商业银行整体业务的不良资产率,并且信贷业务的不良资产率远高于同期不良资产率,这也就是说,西安A农村信用合作社的信贷业务收入稳定性不足,其收入风险较大。而结合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客户市场来看,西安A农村信用合作社在过去的发展中,形成大部分客户每年定期重复申请小额贷款的规律,这就使得其客户资源稳定,并且,小额贷款业务的回款应该是相对稳定和及时。但是,在这样相对较好的客户市场基础上,西安A农村信用合作社的不良资产仍然增长,就表示合作社内部存在很大的问题,导致风险控制失灵,业务风险增加,不良贷款增多。
2.2.3 非生息资产增长过度
在2006~2014年西安A农村信用社的非生息资产就出现了明显增长,其中包括各项存贷款余额、应收款项、抵押资产等项目较高,这就使得信用社的经营出现了更大的问题。在2006~2014年,我国国内银行业治理商业贿赂的案件中,60%的涉案银行是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也就是工、农、建、发展与中国银行。30%是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在2009年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逐步改革成为农村信用社与城市银行等银行组织后,这些新组织仍然是银行业商业贿赂的重要主体。这个问题在西安A农村信用社也同样存在。一方面,一些财务能力不足或者不符合银行对某个等级的贷款授信发放标准要求的企事业单位及个人,可能采取商业贿赂的方式,对银行主管信贷授信审核及发放的相关责任人进行贿赂,进而获得超出其信用额度的信贷授信。这个问题在西安A农村信用社从业人员接收商业贿赂的案件中,占据60%多的比重,其涉案金额及单笔贿赂金额在近年来呈现不断增长的状态。另一方面,商业银行在经营发展中,不断的进行服务网点的扩展与升级,对于电脑、密码输入机、验钞机,桌椅、单据、装修等软硬件设施的采购需求逐步增长。而这些大宗采购则成为一些地方企事业单位扩大销售的重要渠道,为获得银行采购支持,这些企事业单位的负责人可能选择商业贿赂的方式,获得银行业采购标书。这个类型的商业贿赂在西安A信用社依然存在,并且严重影响银行非生息资产结构优化,对于银行的财务管理改进非常不利。
2.2.4 财务考核指标设置不当
尽管农村信用社可以通过各种财务报表实现预测和决策,调节、引导农村信用社加强资金运用与管理,但是在财务管理过程中,还无法完成对农村信用社整个财务状况进行系统的分析,特别是在某些综合性指标(例如资产利润率、收入利润率、资产负载率等)上的分析更是严重滞后。从表面上看起来,尽管农村信用社的业务水平不断提高,经营状况不断改善,但是在资源配置以及投入效率上却受到严重的制约,从而导致资源配置不合理以及投入效率低下等现象。特别是,目前西安A农村信用社的财务考核指标是针对银行盈利指标设计,而其盈利以利息和手续费为主,在利息收入相对稳定,且争夺存贷款市场中银行提高存款而降低贷款利息方案的影响下,信用社会大幅度提高银行业务手续费,以此提升财务绩效。这个问题在信用社的服务收费混乱方面有着很大的影响和体现,截止到2014年西安A农村信用社的收费包括九类业务270项内容,其收费一般针对手续费、管理费和服务费三者征收,在目前的银行服务收费结构与标准中,收费的项目繁杂,并且收费的差异较大。
3 改进西安A农村信用社财务管理的建议
针对西安A农村信用社财务管理的不足,需要从财务管理的制度上着手进行创新与改进,逐步强化信用社财务管理的业务控制能力、风险控制能力,并确立更加合理的财务管理目标与考核机制,推动信用社财务管理体系的改善,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促进新形势下信用社财务管理优化。
3.1 推动信用社财务管理体制创新
针对西安A农村信用社财务管理体制上的缺陷,需要从财务的管理组织架构出发,逐步对财务管理的整个系统进行改进,提升财务管理效果。必须确立以利益为中心的理念,提升财务管理的地位,注重确保对整个信用社的业务体系和权力系统进行有效的规范化管理,严格落实信用社财务管理的基本要求。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要求对财务管理过程中的程序、方法和步骤进行规范,建立健全农村信用社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抵债资产管理制度、成本费用管理制度等管理制度。具体运行中,需要通过合规意识及自我保护意识的强化能够有效降低西安A农村信用社道德风险;强化业务授权机制建设,改善当前西安A农村信用社业务中部分业务权限全部归属与上级管理层的情况,适当开设柜面管理岗位,进而确保西安A农村信用社柜面业务能够在柜面人员团队内部进行及时的授权管理,避免过度的管理层参与到一线业务流程中。
3.2 建立效益最大化管理目标
信用社的财务管理目标需要进一步调整,确立效益最大化的财务目标,才可以更好的规范信贷等主要的收入项目管理的改进。一方面对效益最大化的内涵及正面影响进行宣传与说明,另一方面也不能够避免对其质疑的剖析,对于确实存在的一定缺陷进行说明,引导信用社各分支机构更好地完善财务活动及战略避免其目标负面影响的产生等。这需要借助于多种渠道,例如在会计政策、企业财务管理书、期刊杂志等媒体,以及财务管理的相关教育培训中对效益最大化的目标进行全面系统的宣传,形成以内涵为基础,以正面影响及作用机制为主的宣传模式,并逐步引导财务管理者提升降低其负面影响的能力。强化股份要素,形成与信用社的效益增长和长远发展一致的管理基础,注重强化对经营者的股份要素分配。真正的将经营者利益与信用社长久发展相结合,促使其对信用社形成更高的忠诚度,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和能力,更好的促进公司治理效果的提升等。建立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形成更好的激励机制,带动信用社的效益最大化实现。
3.3 强化对业务的内部控制
作为以存贷款业务为主的经营单位,西安A农村信用社需要强化对业务的内部控制,来降低业务风险,才可以更好的完善信用的财务管理。特别需要改善西安A农村信用社柜面业务的授权管理机制,重点在于改善当前西安A农村信用社柜面业务中部分业务权限全部归属与上级管理层的情况,适当开设柜面管理岗位,进而确保西安A农村信用社柜面业务能够在柜面人员团队内部进行及时的授权管理,避免过度的管理层参与到一线业务流程中。此外,将当前柜面业务的管理层授权机制改革成风险监管机制,形成对柜面业务的及时分析和治理,进而不断提升西安A农村信用社柜面业务的风险管理效果等。西安A农村信用社必须在客户服务效率的要求以及有效控制风险之间确立平衡点,在允许普通柜面操作人员开展小额度的业务即时操作的情况下,设置大额度业务或其他重要业务的业务主管人员或网点负责人等进行综合性的柜面操作。
3.4 合理设置指标开展财务绩效考核
一、完整的德育计划是前提
德育工作从整体上来说是一个长远的工作目标,若要取得预想的成绩,达到预期制定的目标,必须有一个完整的德育治理计划。肓目的实施并不能保证长久的工作活力,这就要有计划,有目标,有秩序的完善德育工作的发展,工作进度事半功倍,收到实效。论文百事通所以实践中首先要明确德育工作的目标要求、内容、办法、措施、步骤等要点。计划的拟订要体现长期性和阶段性。长计划就是总体设想;短安排就是一个阶段一个阶段的具体安排,如以德育内容为例,小学1-6年级德育内容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社主义教育、时事政策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自我教育,自强自立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这就可以根据内容并且结合学校当地的文化特点做出总计划,这就是长计划。每学期为了把这些内容落到实处,要开展哪些活动?采取什么样的措施,运用什么方法,步骤怎样安排,用文字逐一具体化,这就是短安排。制订德育目标,也要有长目标和短目标,短目标为长目标服务。
二、爱国主义教育是主旋律
德育内容很丰富,可开展的活动也很多,但爱国主义教育是主旋律,它应贯穿德育工作全过程,要用爱国主义这根主线,把多姿多彩的内容和富有教育意义、富有情趣的活动串起来,实践中可以充分发挥少先队职能。说:“爱国主义是一种体现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深厚情感的高尚精神。”在平时工作中,应将这种精神渗透到少年一代的血脉里,并落实到行动中去,且世代传下去。在具体实施中,可采取下列形式:一是参观活动。现代学生的爱国意识淡薄,对自己国家的历史不了解,学校要为学生建立德育基地,组织学生参观烈士陵园、名胜古迹,让学生明白祖国的发展史,特别注意近代史,以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意识和民族自尊意识。二是观看影视活动。中国有许多优秀的爱国历史影视片,片中无不生动形象的显示出中华民族光辉的历史,爱国将士的精神影响到观看的学生,使学生感知祖国的伟大。热爱中华民族英雄人物和爱国志士,更加明白今天的生活和学习机会条件来之不易,从而更加珍惜并更加刻苦为祖国的明天努力学习,建设有特色的社会主义。三是开展读书、绘画、书法、歌咏、知识竞赛等教育活动,帮助学生了解祖国的文学艺术,陶冶学生情操,增强爱国主义的吸引力,启迪他们发愤学习,开拓进取,以树立伟大理想和正确的人生观。还可以建立校外辅导员联系制度,帮助学生今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奠定基础。
三、针对性、时代性、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是关键
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关心、学会创造是2l世纪教育的主要内容。21世纪是高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信息高度密集的时代,要使学生明白:踏入社会,如没有高深知识,没有很强的动手能力,很难在未来社会上找到自己的位置,优良的思想道德素质与很强的动手能力相结合,这是新时代的人格要求,新时期的德育工作全力促成这特征形成;第一,要从学生的思索、言行、学习、身体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出发;第二,要有学生感兴趣的崭新时代的信息,包括现代科技信息、经济信息、教育信息、管理信息以及新的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知识来充实学生的头脑。这既有利于培养动手能力,又有利于提高思想道德素质,还可以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具体可组织学生看科幻片、新闻片、参加科技知识讲座会、形势与任务指导会、演讲会、故事会、读书会,组织参观、游览、调查等,这些活动都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四、以表扬为主,批评为辅是有效方法
在新一代儿童的身上,时代色彩很浓,求知欲旺盛,好奇心强;同时由于他们当中大多数人身上还存在严重的弱点,如心理承受能力差,遇事感情脆弱,经不起失败和挫折,吃苦耐劳性差,集体观点淡薄等。因此,要教育好他们,必须注意教育方法,坚持正确引导,以表扬为主,批评为辅的方法。表扬应经常化,对每一位学生的每一微小的进步都要肯定,批评尽量少,在一定条件下。还可撒一些美丽的谎言,如一位学生语文成绩本来到数第一,可在一次测验后,语文教师却说:“你好像还不知道,其实你有很强的语文天斌。”之后教师对他无微不致的关怀,到期未时,成绩跃至全班第一,后来考上了大学,就读中文系。这一事例说明老师的微笑,让一个人拾起了丢失的自信。只要实事求是,公平处理。用心说服,注意批评万万不可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更不能侮辱人格,这样可使学生邪气下降,正气上升,同学之间团结得更紧,班风自然会良好形成。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信贷管理
0引言
农村信用社是地方合作金融机构,是农村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村金融的基础,是支持地方经济建设的主要资金力量和主力军。但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的影响,使农村信用社信贷资产质量不高,收益水平很低,制约了对地方经济的支持,阻碍了自身的经营和发展,不少农村信用社经营状况举步维艰,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
1农村信用社的金融资产状况及不良资产形成原因
据对山西的统计情况看,从2001年末到2004年9月末,不良贷款下降了25.8%,不可否认,近几年山西省农村信用社在不良贷款“双降”工作中采取了许多的办法和措施,也确实收到了明显的成效,然而,从统计数字看,不良贷款的下降主要来源于新发放贷款的增加,2004年9月末,全省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余额上升了2.3亿元,虽额度不大,却不容忽视。[1]
不良资产产生的原因多种多样:①农村经济发展缓慢,贷款本息难以收回由于受传统落后的农业耕种观念的束缚,加之农业受自然条件变化影响较大,给农业增产增收带来波动。且地方经济由于发展缓慢,财政状况始终得不到改善,从而增加了农业贷款的收回难度。②乡镇企业停产倒闭,贷款沉淀成为坏账乡镇企业停产关闭是农村信用社贷款沉淀形成的主要原因。改革开放以来,沿海开放城市经济发达地区,通过大办乡镇企业,使地方经济有了长足发展,但有些乡镇企业由于没有市场,产品没有销路,投入资金不足等原因,刚开工就得停产,造成贷款呆账。③管理体制长期不顺,官办经营包袱沉重农村信用合作金融属于互助合作性质,在管理体制上长期处于从属的官办性质,从而导致信用合作机构经营资产质量严重低下,负担沉重。[2]④制度法规出台滞后,维权收贷缺少依据随着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化,国务院及立法部门先后出台了多项金融法规,但针对农村信用社的法律法规少之又少。[3]⑤涉农贷款投放不足,也是农村信用社金融资产质量低下的一个主要原因由于农行与农发行分设,经营资金与政策资金分别由农行与农发行按照要求供应,但粮棉购销部门在经营上往往很难分清资金使用,基层支行为了保证资金安全,干脆对粮棉收购减少贷款,从而给农村信用社收贷收息增加难度。⑥“三农”的社会保障体系没有建立,农业保险弱化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和农业保险弱化,加上农村资金供给单一,从而使本身应由财政负担的资金也被间接地转化为金融机构的贷款需求。[4]⑦农村信用社自身经营、管理不善,违规操作严重一是违规购建固定资产。二是抵债纠纷难以了结。三是违规接收和处置抵债资产。四是违规办理票据业务。[5]
2提高农村信用社金融资产质量的对策
提高农村信用社的信贷资产质量,必须防范与化解并举,而防范是关键,也就是要首先优化增量,其次才是盘活存量。
2.1外部调节
2.1.1加大农业资金投入,确保农业增产增收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在于加大对农业资金的投入。国家在免农业税,减轻农民负担的同时,在制定国家信贷计划,确定货币供应总量时,应增加农业贷款的计划比例。应通过改进管理,加大其资金投放,最大限度地调动农民从事农业耕种的积极性,切实增加农民收入。
2.1.2下大力搞活乡镇企业,全面盘活信贷资金下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是加快地方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6]当前清收盘活乡镇企业不良贷款,是降低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比例,改善农村信用社经营状况的根本措施,要运用行政、经济和法律等手段,切实加大清收盘活力度。同时,对那些投资少、见效快的涉农乡镇企业,要充分利用现有关停企业的厂房设备,适当增加部分启动资金,把关停企业搞活,从而达到盘活不良贷款、降低不良贷款比例的资金管理目标。
2.1.3建立地方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剥离农村信用社的不良资产国家成立了资产管理公司,对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进行剥离,这使农村信用社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并且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剥离对农村信用社的信用体系带来很大的冲击。因此,十分有必要建立地方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剥离农村信用社的不良资产。[7]
2.2内部控制
2.2.1对贷款发放的决策程序也即贷款的审批过程进行控制目前国有商业银行的贷款审批主要采取部门负责,集体(审贷委员会)审批。农村信用社有其自身的特点,应吸纳其他银行的优点,采取更灵活的审贷制度,针对不同的客户和不同种类的贷款,制定不同的办法。[8]
另外,在贷款发放的决策过程中,对行业、企业或项目的风险度的评估和识别至关重要。
2.2.2建立激励和约束制度,把不良贷款“抓降”工作落到实处激励机制是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和搞好其它工作的动力。具体来说包括四种激励:一是精神激励。二是岗位激励。三是政策激励。四是物质激励。[7]
另外,做好贷前调查、贷时审查、贷后检查“三查”工作,对贷款实施严格的跟踪管理,同时内控部门要做好监督工作,对在贷款营运过程中违规违法现象要严加查处,发现问题要查到底,而对造成贷款损失、形成不良资产的,要实行严格的“问责制”,给予一定的处罚,按其过错追究其一定比例的损失赔偿责任。[8]
2.2.3全力清收盘活不良资产每一笔不良贷款,都有它具体的数额和形成的原因,要摸清底子,对数额、盘活清收难易程度分类排队,设立台帐,先易后难,分别采取行政、经济、法律等手段,全力清收盘活。
2.2.4推进小额信贷试点,加快邮政储蓄改革重视小额农贷,这是很多农村信用社用实践得来的经验,也是农村信用社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小额农业贷款,风险低,周转快,可稳步提高农村信用社收入,还可从社会上广泛吸收社员,增加农村信用社资本金,提高农村信用社抗风险能力。同时,努力把邮政储蓄办成社区性金融机构,有利于激活农村金融市场,进一步引导民间融资规范化发展。
2.2.5把好大额贷款发放关,加大对抵债资产的管理以资抵债是信用社对无法以货币资金收回的贷款,以信贷资产换取贷款企业或自然人的固定资产、流动资产及无形资产,通过出售、转让所得价值或出租的租金收入抵偿贷款本息的一种方法。根据《担保法》的规定,以债权变产权是化解现存不良资产的一个重要而有效的方式,是盘活不良贷款的重要手段。县级联社资产管理部门应当履行好切实的管理职责。在处置时既要坚持合规、公开、公平的原则,又要采取灵活多样的处置方式,加速抵债资产的处置防止抵债资产隐性流失。[9]
2.2.6加强对票据置换的管理,关注新增贷款质量控制农村信用社经营和管理好央行票据置换的不良贷款,不仅会改善自身的经营状况,而且可以增强其抗御风险的能力。[10]同时,必须高度关注和预警农村信用社完成“票据置换”之后的发展问题,使之沿着正确的轨道,实现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无论从近期的央行票据兑付来看,还是着眼于未来农信社的长远发展,各级农村信用社都应从由资产负债规模管理向以风险为本、资本约束的经营理念转变,更要重视对新增不良贷款质量的控制,以保证金融资产质量。
2.2.7建立和完善信贷市场退出管理制度农村信用社为了资金营运的安全,可以从一些信用度差、不良资产占比高的高风险信贷市场退出来,把有限的资金投放到优质客户、优质市场中去,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这样可以避免农村信用社高风险经营,也使政府认识到农村信用社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从而去改良自己所辖区域的信用环境和行政作风。
3总结
真正解决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的问题,扶植农民使农村信用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颖珠.浅谈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控制.金融参考.2005年第12期.
[2]黄俊.不良贷款未能真实体现的成因与对策.金融参考.2005年第8期.
[3]张吉光.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政策建议.金融与保险.2007年第1期.
[5]胡友富,朱峰.农村信用社非信贷资产管理中存在的四个问题.金融参考.2005年第4期.
[6]皇震.关于农村信用社隐性信贷资产风险问题的调研.金融参考.2005年第8期.
[7]谢平.中国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的争论.金融研究.2003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