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小学四语文教学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2-12-11 15:51:00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小学四语文教学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小学四语文教学论文

篇(1)

1.1重视道德的养成中国古代蒙学教育的首要任务是道德教育,康有为在《大同书》中提出:“蒙养之始,以德育为先。”在接受系统教育之前儿童对许多事物都处于探索发现的状态,启蒙教育是奠基阶段,根基牢固与否直接影响儿童今后的成长,所以古人十分重视道德教育,在教予儿童知识之前,先对其进行道德教育。蒙学教材中渗透着众多的德育思想,如《三字经》中就包含了“仁、义、诚、敬、孝”的思想,通过学习这些教材培养儿童积极健康的心态,从而帮助他们在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中保持积极向善的本心。

1.2注重朗读与背诵古语有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古人主张多读书,注重读者的自我体验。古代蒙学教育也是如此,主张儿童多读书。与现今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注重课文分析的教学方法略有不同,蒙学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朗读与背诵。蒙学教材选文对仗工整、注重押韵、富有节奏感,适合儿童的朗读。在朗读过程中夫子不但要求学生做到“心到、眼到、口到”,还要求学生熟读成诵,从而培养童蒙的语感以及自学能力。音乐性较强的蒙学教材利于儿童的背诵。如:《三字经》、《弟子规》都是整齐划一的三字句,读起来朗朗上口易于背诵。相较于深入分析课文,夫子更加注重童蒙的自我阅读体验,往往在对课文进行简单的讲解后,留出较多的时间让学生朗读与背诵,在熟读的基础上进行思考,参悟课文的内涵。

1.3注重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鲁迅认为:“教育是要立人。”立人的事均无小事,万丈高楼平地起,对童蒙的教育就应从点滴做起,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教育家洛克认为:“习惯一旦养成之后,便用不着借助记忆,很容易、很自然地就能发生作用了。”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它是长久积累而成的。一旦养成就会形成一股无形的力量,影响着儿童的成长。好的习惯能够促进儿童的成长,是儿童取之不尽的财富,所以古代教育家十分注重童蒙良好习惯的养成。如:朱熹在《童蒙须知》中就分别从衣服冠履、语言步趋、洒扫涓洁、读书写文、杂细事宜这五个部分对童蒙的生活起居,言谈举止等作了详细的规定,从生活细节着手,培养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

1.4内容丰富的蒙学教材对于儿童来说他们面对的是一个全新的世界,有着许多未知的事物等待他们去发现探索,古代蒙学教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从天文、地理、日常生活等多个方面向儿童展示着大千世界,扩展童蒙见识,培养他们的兴趣。除此之外,依照儿童的年龄特征,童蒙教材还引入大量贴近生活的故事,对儿童进行人文思想的熏陶。如:“孔融让梨、孟母三迁、五子登科”这些故事让童蒙在寓教于乐中学有所得。

2蒙学教育对现今小学语文教育的启示

历史的车辙不断向前,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回顾过去,吸取蒙学教育的养分能够更好地滋养小学语文教育的根基。在课程改革不断前进的浪潮中,各种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层出不穷,纷繁复杂,也给教师带来怎样才能教好语文的困惑,对于这个问题,崔峦先生曾说:“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求发展。”怎样简单而又扎实的教语文呢?我想我们可以从蒙学教育精髓中得到一些启示。

2.1注重读与写的训练何为语文?叶圣陶先生就曾说过:“口头为语,书面为言。文本于语,不可偏指,因合而言之。”而语文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培养新生一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行之有效的办法当为基本功训练,朗读与书写就是语文基本功中必不可少的两项。通过朗读能较快的将学生引入教材选文特定的语境中,在这个语境中去积累字词、感受语言、培养语感。特级名师于永正认为:“没有朗读或朗读不到位的课堂是冷冰冰的课堂,是没有味道的课堂,是没有灵性的课堂。要把孩子教聪明,就得好好朗读,朗读得活灵活现,有声有色,声情并茂。”朗读是语文课堂的灵魂。在教学中教师应针对具体的课文以及教学目标来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如:科技性较强的选文,应注重学生阅读思维的训练,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此类文章的方法。注重学生自己的阅读体验,切忌让自己的阅读体验代替学生的阅读体验。而对于人文性较强的选文,则应注重学生的朗读训练。对于理解力不足的小学生来说,对于课文中的人文精神、用字艺术的理解可能存在一定的障碍,教师过多的分析会让他们感到云里雾里,蒙头转向。这样的教学事倍功半,收效甚微。所以对于此类文章应提倡学生多读,教师进行范读,通过教师的范读指导学生的朗读,在朗读过程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学生通过模仿教师的范读还能揣摩教师的朗读技巧,提升自己的朗读能力。除了提倡朗读教学外,还应要求学生背诵。背诵是学习语文不得不下的苦功夫,教材中不乏优秀的选文,这些优秀的选文无论在语言还是内容上都是经得起推敲的。对于这样的选文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背诵,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能帮助学生将优秀的语言文字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储备。小学是儿童发展的关键期,小学语文教育除了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以外,还应该注重书写训练。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电脑使用的普及,下笔写字的机会逐渐减少,人们的书写水平也有所下降,有时还会出现提笔忘字的情况。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音形义结合于一身,有着它独特的魅力。能正确工整的书写祖国文字是语文素养不可或缺的部分。因此,小学教师应遵循书写规律,选择科学的训练方法,对小学生进行书写训练,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2.2培养小学生多读书,读好书的习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通过大量的阅读,能增长见识,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古代蒙学教育主张童蒙多读书,通过阅读扩展自己的视野。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是语文教育的主要目的之一,有益的书籍凝聚着作者的智慧,作者对语言文字的把握,思索问题的方式都值得学生学习,学好语文离不开大量的阅读。教师与其让学生在题海中把握语言的运用技巧,不如抽出部分时间,让学生阅读优秀的书籍,在语言实践中去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虽然小学生理解能力有限,但是阅读习惯的培养仍然重要。广泛的阅读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而且在达到一定的阅读量后,儿童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都能得到提高。这样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就能在愉悦的心情下形成良性的循环。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体情况,推荐他们阅读优秀的书籍,在需要的情况下予以指导。长期坚持下去,学生有望养成良好阅读的习惯,这个习惯能让他终生受益。

篇(2)

1.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和作用

1.1 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是教育的核心。

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体现以育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观取向,是我们教育教学的核心所在。

任何真正的教学不仅向学生提供知识,而且教育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最高的目的,知识是通向道德的阶梯。语文是传情达意的工具,语文教学的自身特点要求教师把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情操教育融汇渗透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之中,使学生在德智两方面均得到发展。

1.2 提高学生道德素质,迫在眉睫。

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内容。凡是有利于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有助于学生学习怎样做人的,且教学内容本身具有思想教育因素,都是语文学科思想教育的内容,包括思想政治方面的,道德品质方面的,科学思想方面的,审美的及其它方面的,加之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具有良好思想道德品质人才的需求,加强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已迫在眉睫。

1.3 以智育德,以德促智,正确把握德育与智育的关系。

德育的发展对于智育的发展是一种巨大的动力资源。有的心理学家把各种智力因素称作“操作系统”,把各种非智力因素称作动力系统。如果没有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作用,观察想象思维等智力因素都只能永远在黑暗中沉睡。“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片土壤上。”教学实践中最明显的事实是:如果学生自己有了健康而积极的思想感情,其对教学内容的学习就能以非常快的速度进行,并且达到高度复杂的水平,而健康积极的情感正是德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2.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尝试

2.1 读中感悟,与作者产生共鸣。

小学语文教材和小学语文教学,不是按照德育知识和德育能力发展序列来组织教材体系和教学体系的,只能根据学生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发展序列的认知结构,根据具体教学内容中德育因素的具体特点,随机进行。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有所领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思想和感情的熏陶。《落花生》这篇课文借“它的果实埋在地里——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这句话向学生昭示“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个道理。

2.2 德育教学贯穿教学过程始终。

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贯穿语文教学过程始终,包含两层含义:第一是渗透理论,即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第二是指向理论,即教学过程的每一步都指向课文结尾或总结时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在讲授《詹天佑》一文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最好用渗透理论。课文第三段写饱受帝国主义欺凌的中国工程师詹天佑不怕帝国主义国家的嘲笑,敢于接受这项艰巨的任务,为中国人民“争了一口气”,不正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表现吗?教师在导读第三段时,要结合每一段的具体内容,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师在导读第四自然段“勘测线路”时,可引导学生学习詹天佑对工作严肃认真遇困难身先士卒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在导读第五、第六自然段“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时,教师可引导学生领悟詹天佑高超的智慧卓越的才能和独特的创举,进一步感受支配詹天佑行为的强大动力——对祖国衷心地热爱。

3.德育在小学语文中的情感体验

篇(3)

一、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特点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中心,着重加强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为了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本套教材选用了很多学生感兴趣的古今故事。学生带着兴趣学习语文,上课开小差的现象逐渐消失,学习效率自然也得到了提升。与此同时,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文章中的内容,本教材还专门配备了大量的文章插图。学生可以借助生动形象的插图对文章有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而插图的趣味性也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与传统苏教版语文教材不同,新版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版面、色彩和内容都进行了一定的调整和简化。虽然教材简化了,但其中实质性的教学内容却丝毫不减。教材的简化使学生学习过程更加简便,花费少量的时间就可以学到以往教材中同样的知识。

二、苏教版小学语文阅读高效教学课堂四重奏

在进行苏教版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时,可以通过以下四重教学方法开展教学,从而提高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的效率。

1.引导学生课前预习

对于语文阅读课而言,课前预习是非常重要的。由于阅读课的特性,教师无法仅仅通过课堂教学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这样一来,就需要学生在课前进行预习。有了课前预习的基础,学生在课上就可以更加轻松地了解教师讲授的内容,使课堂学习变得更加简便。与此同时,学生也可以在课前预习过程中挖掘出问题并告知教师,教师在课堂上重点讲述这些问题,从而使学习变得更具针对性。

例如,在学习《雷雨》一文时,由于《雷雨》剧情复杂,很多小学生无法完全理解其中要表现的内容。这时学生就可以通过预习提前了解本文的大致剧情,同时将自己对其中某些难以理解的部分标记下来,并且在课堂教学时借助教师的帮助来加深理解。

2.加强课堂师生互动

师生互动一直都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很好地延续了这点,教材中很多文章的设计都包含大量的师生互动。针对此,教师与学生之间要加强在课堂上的互动。教师要鼓励学生在遇到问题时主动举手向教师提问,或者提出自己对课文内容的不同见解。而教师则要配合学生的提问,尽全力回答学生的问题,同时还要对敢于提出问题的学生进行口头表扬。对于一些平时比较内向的学生,教师可以主动点名让他们回答。此外,在实际教学时,教师还应该尝试着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例如,在学习《三打白骨精》一文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分组对比讨论孙悟空三次打死白骨精的事情经过和结果。通过分组对比讨论的过程,学生很容易就会发现孙悟空三次打死白骨精的过程是相似的,但结果却不尽相同,进而提出各种不同的问题。通过学生的提问和教师的解答,学生对这篇文章的理解程度就会加深,阅读能力也会得到一定的增长。

3.活跃课堂气氛

课堂气氛对于教师教学的状态和学生学习的状态都有很大的影响,课堂气氛活跃了,教师教学更有激情,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会大大增加。针对此,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开展学生小组讨论或课堂情境表演等小活动,一方面可以活S课堂气氛,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在讨论或表演过程中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例如,在学习《林冲棒打洪教头》一文时,教师就可以准备一些简单的道具,然后挑选一些自告奋勇的学生上台表演其中的一段或几段剧情。在表演过程中,学生的兴致被调动起来,课堂气氛自然也就变得更加活跃。

4.提倡学生课后拓展阅读

语文是一门语言学科,想要学好语文,没有长期的学习与积淀是不行的。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无法使学生积累足够的语文知识。在语文课后,学生也需要不断阅读、不断积累,天长日久,才能真正学好这门语言。针对此,教师要大力提倡学生进行课后拓展阅读,同时对其中一些表现好的学生提出表扬。

例如,在学习《伊索寓言》时,教师在课堂结束前可以对国外优秀童话作品进行简单的介绍,同时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以及《一千零一夜》等世界知名的童话巨著。几天后,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阅读效果进行检查,大力表扬其中做得比较好的学生。这样一来,其他学生受到激励,也会积极投入课后拓展阅读过程中。长此以往,学生的语文知识积淀越来越丰厚,语文阅读能力也会获得长足的进步。

本篇文章讨论了提高苏教版小学语文阅读课题教学效率的方法,通过本次研究可知,想要提高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的效率,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课前预习、加强课堂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以及提倡学生课后拓展阅读等四重教学方法来进行。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相信未来我国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方法也会得到进一步的改进。

参考文献:

[1]蔡文举.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学生阅读能力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6(15).

篇(4)

1、走出误区,了解开放式教学的实质。在长期的应试教育模式下,片面追求高分数,束缚了人的思维方式,也扭曲了学校的对教学的管理和评价。教师放不开手脚,担心把社会生活中的事情或现象放进课堂,会影响对课本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考试又不会考那些的”是语文教师普遍存在的想法,“学生考砸了,我怎么办?”事实上,只要我们不改变这种思维方式,不改变原有的教育考核评价制度,不但不能推动素质教育前进,甚至会重返填鸭式教学老路的危险。从语文的本身的性质和学生较长的学习时段来考查,只有坚持开放式教学,学生的语文技能和学习品质发展了、提高了,才能真正地持久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2、正确认识和把握课堂开放的实质。开放式语文教学就是加大课堂内容量,让课堂学习活动更贴近学生对生活的感知,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它要求语文教师不拘泥于课本的束缚,重新组合教学内容,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减轻学生对机械知识的学习、重复记忆的压力,始终精神饱满地追求学习的乐趣。开放型教学就是把课堂一分为二,它更注重的是课内、课外的有机结合,强调的是课内课外对学生的技能和品质的最优化训练。开放式教学,开放型授课不是看你的教学设备设施有多么现代化,而是看你在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的指导中是否尊重他的自主意识,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火花,是否真正使学生的人际交往顺利,是否让学生从课堂中得到深刻的情感体验。

二、对低年级开放式课堂教学的尝试

1、课堂教学开放性的核心是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就是要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自己的劳动主动地获取知识。例如:我教授语文第二册《小鸭》一课,在学习小鸭的样子这部分时,安排学生摸摸真的小鸭子的绒毛,观察小鸭的外形并模仿小鸭走路的样子,学生们非常激动,学习热情一下子被调动了起来,最胆小的孩子也伸出了小手来抚摩小鸭,最害羞的孩子也忍不住站起来模仿小鸭走路,学生们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来。在学习第三自然段小鸭戏水的样子时,我利用课件形象逼真的展示出,一群活泼可爱的小鸭见到水,拍打着翅膀冲向池塘,在池中戏水的样子。我认为单纯地直观展示还不够,于是将画面静止,让孩子们展开想象“小鸭在水中玩耍的样子还有哪些?”孩子们非常兴奋,展开了想象的翅膀,有的说:“一只小鸭在柳荫下乘凉,看它头靠在背上,快睡着了!”有的说:“看那只小鸭在欣赏自己水中的倒影呢!”还有的说:“小鸭在水中练习扎猛子,一个倒栽葱,水面上只露个白屁股”学生新奇精彩的想象令我和听课老师惊叹不已。我认为教师要相信学生的智力潜能,鼓励学生敢于想象、敢于创新、敢于标新立异、敢于异想天开。作为教师我及时发现并肯定学生所想、所说、所做中的合理因素,充分肯定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尽量减少指令性、唯一性的成分,而适当增加开放性的成分,以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路开阔、独辟蹊径的创新意识和不断建立学习的自信心、进取心。

2、在开放式教学中,课堂教学过程是动态发展的,是适时变化的,学生的课堂表现、课堂需求应成为调整教学活动进程的基本依据。例如:在教授《小鸭》一课时,我先用自己编的小谜语:一身黄绒毛,见水嘎嘎叫;一对扇子脚,走路摇呀摇。激起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愉快地引入新课。我备课时根据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设计了不同的教学安排。所以在初读过课文后,请学生们说自己愿意先学习课文的哪部分内容,根据大多数学生的愿望,按他们喜欢的顺序开始学习课文。课上大多数学生想先学习第二自然段,比起第一自然段小鸭的样子和第三自然段小鸭戏水,这个自然段只有一句话是略讲部分,因为我在备课时准备充分,所以在学生的主动性被调动的同时,教师也不至于被动。

3、在开放式教学的课堂上,教师应适当创设情境,善于捕捉反馈信息,进行适时调整课堂教学的进度。例如:我在教授《春风吹》这课时,初读完课文后,没有把时间浪费在逐字逐句的理解上,而是把准备巩固时才出示的课件,提前用电脑分步展示。“春风吹过柳树绿了、桃花红了、小燕子飞来了、小青蛙从冬眠中醒来了、小雨轻轻地下、小朋友都来植树种花。”使学生观察、体会,春天来临时植物、动物和大自然的变化。形象看到的同时真切地感受到春天给大自然带来的变化,产生如临其境的感觉,激起共鸣,找到生活中的印记,理解文章的感情,从而更好地再现??有感情、有语气地读!在教学过程中,有的知识点在备课时,我认为学生可能理解不了,做了准备要花力气讲的内容,由于学生的信息量的增加,课上学生理解起来不费劲儿了。于是我就把时间省下来,去教授那些他们掌握起来真正吃力的知识,这样一调整,效率提高了,学习效果也更好了。

4、开放式教学的动态性还表现在教学活动不完全局限于课内进行,学生思维、讨论和学习的空间可以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在课堂上,有些问题解决不了时,我就引导学生到课外调查、采访、查资料。这样,在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养成了自学习惯之后,他们的学习就会自觉的由课内转到课外。例如:教授《小小的船》、《明天见》、《我坐上飞船》等课文时,学生对于有关月亮、太阳、地球等天文、地理知识的好奇心十分强,问题涉及面非常广。所以根据这种情况,我安排学生在课后查资料,并且教给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再另外安排时间来交流。这样即注意控制了课堂学习的有效时间,又能不打消学生探求知识的积极性,将其延伸到课外,使得学生有机会获得更多的知识。

三、开放式课堂教学反思

篇(5)

学生根据自己确立的主题、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社会调查,收集资料。可以上图书馆,上网(网吧)。特别是要到实际中去体验,如:环境方面的问题,可以到大自然中去,到农村的田间地头去感受;社会问题,可以对农村人的生活、习俗、人情世故进行调查、采访等,形成他们的调查研究报告。通过这个环节,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让他们获得亲自参与探索的体验。我把讲解课转化为讨论活动课,让学生自己动手尝试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比如教《祝福》讨论“祥林嫂之死”;教《项链》讨论“玛蒂尔德的人生悲剧”等。我们还可以把讨论的内容向人生、向社会延伸,比如讨论的话题有:读职专是否有出息等。讨论中,学生的见解也许不全面,甚至失之偏颇,但直接的收获是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个性得到了充分地发挥,课堂效果很好。

自导自演式教学

根据中职生性格活泼、好动,表演型的特点。我把语文课上成语文活动课,用课本居叮表演、故事表演、才艺表演等形式,一方面它把书本知识演变为鲜活可感的形象,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提升人文素养。中职语文教材中有很多适合表演的篇目,如《雷雨》《项链》《邹忌讽齐王纳谏》《向中国人脱帽致敬》等,这些课文教师完全可以给学生“松绑”,通过学生自编、自导、自演、自评来达到教学目的。

正反辩论式教学

篇(6)

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合作,最大程度发挥小组成员的经验和智慧,形成共同的研究成果,同时与其他小组进行成果的交流讨论,最后会让学生感到形成大致共同研究成果的喜悦和成就感。这样,不仅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锻炼了学生口语交际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增强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这也适应了社会和时代的需求。总结提高,加强整合。在探究性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学生作为探究和解决问题的主体,但并不是放任他们的自主学习,把一切问题都交给学生,教师成为课堂的旁观者。而是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讨论的成果适时地加以总结整合,进行知识的深化、迁移和提高。同时,建立激励评价机制,对学生多给予鼓励,关注他们的自信心和情感态度。

实行实践性教学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贯彻“以服务为主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语文实践活动,培养语言文字应用、阅读、写作、口语交际、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使学生具备从事职业生涯“必备、够用”的语文能力。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把握语文、运用语文的实践能力,使语文教学更紧密地与实践相结合,开展语文实践性教学,更好地发挥语文基础课的服务,努力为社会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的新型实用型人才。实现实践性教学要注意以下几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加强口语交际训练,开展灵活多变的课堂教学。在语文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激发学习的兴趣,鼓励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口头语言表达的机会。同时,进行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比如在教学中可以把语文课变成演讲课、讨论课、表演课。学生在学习电影剧本《城南旧事》的时候,可以让他们先观看电影《城南旧事》,然后根据课本,排演剧本,在课堂上进行片段分角色表演,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人物的性格。加强应用文教学,积极创设与职业活动相关的模拟情境,选择与职业相关的教学内容,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比如学习如何写“求职信”时,可以把一些求职信的范文让学生先看一看,然后让他们讨论求职信应注意的问题,并且通过情境模拟的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模拟招聘。因此,注重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才能使中职语文课成为“以知识为主导,以实践为主体,以实践能力的养成为归一的课”。

篇(7)

凡是学生感到新奇或有兴趣就会引起注意,学习就会有成效。我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设计好每一个导入环节,开始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将学生引入良好的学习情境之中。例如在教学《苦糖》一课时,我这样设计导入的,同学们都爱吃糖,你们知道糖是什么滋味的吗?同学们异口同声的回答是甜的,此时我话锋一转,糖明明是甜的,课文中的作者为什么说糖是苦的呢?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这时就激发了学生强烈的读书欲望,引起了学生读书兴趣。我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时,我找来银河、天体、宇宙的图片和资料与学生一同欣赏,当浩瀚的宇宙呈现在孩子们眼前的时候,我是那样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他们渴求的眼神!他们太想了解银河、了解宇宙了!我扣之心弦地提出:“你们想问银河些什么呢?你还想说些什么?”孩子们个个兴趣盎然,跃跃欲试。“激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过程也就“变苦为乐”。

二、注重教学方法的反思

现在我们强调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教师在课前就很难预测学生某个环节到底花多少时间合适,而教案只能是一个大致的估计,在语文探究式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不同的课文内容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教学《可爱的草塘》一课时,在进行借景叙情方法训练时,从“我爱北大荒”这一中心出发,让学生找出课文中几处对景色描写的语段。通过品味、揣摩,体会各自所表达的情感,以及他们之间的联系,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这样处理教材有利于知识类化、系统化,也便于在“训”的过程中扶、放结合,给学生迁移运用的机会,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例如教学《卢沟桥的狮子》一文时,整个课堂能够牢牢立足文本,通过读、说、演、再读等形式,让学生充分与文本对话,仔细品味语言,对语言文字进行再创造,激发想象,在脑海中浮现画面,去体味卢沟桥的狮子的特点,并且模仿课文句式“有的……好像……”说话,不仅激发了学生对卢沟桥的狮子更多形态的想象,也有对学生进行了说话训练。这些都落实了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积累。

三、注重教学重点的反思

篇(8)

一、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

语文学科是一门思维学科,创造性思维的特征遍布于语文学科教学的每个角落,因此语文教学在培养和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方面有着许多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而课堂是进行语文教学的最主要的手段和方式,在课堂上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引导学生树立创造的个性,是十分重要的任务。传统的语文课堂上,有太多的弊病,只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认认真真听课,根本就没有对学生注重过能力等等方面的培养和训练,更谈不上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训练。这样没有给学生在以后各方面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一定要改变原来传统的课堂教学,注重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二、在语文课堂中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培养的方法

1、教师方面。在以往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习惯于一言堂和满堂灌,满足于教师的讲和学生的听,整个课堂缺乏民主,缺少活力,没有学生积极参与和说话的机会,根本谈不上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所以在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之前,教师首先要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正确处理好其中一些辨证关系,把学生看成是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扬教学民主,创设轻松和谐的教学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鼓励他们发问和发言,这才有利于学生个性的独立性发展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我们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贯彻“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实践”的思想,注重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思考。教师要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自己的看法,以保护他们自我表现的欲望;并把微笑、鼓励、活泼的风格,适度的幽默带进课堂,融洽师生关系,使学生在信任中充分展开思维的翅膀,主动吸取知识的营养,从而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2、课堂环境方面。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总是与创造性活动相联系,因而为学生创设有利于创造的客观环境是十分重要的。我国创造教育的倡导者和先行者陶行知先生,几十年前就说过“六大解放”:解放儿童的头脑,使他能想;解放儿童的眼晴,使他能看;解放儿童的双手,使他能干;解放儿童的嘴,使他能谈;解放儿童的空间;解放儿童的时间。“六大解放”的核心是还学生自由。人身自由了,心理自由了,他们就会敢想敢问敢说敢做。有了这个条件,语文课堂才会充满情趣。因此从课堂环境来讲,应该结合听说读写活动尽量为学生提供创造性思维的机会,例如小组讨论、作文互改等,都是有利于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的有效方式。

3、学生方面。

(1)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创造动机。大部分小学生都有强的好奇心,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一定非要“打破砂锅问到底”不可。因此,只要适当地运用一些方法,利用比较具有新异的设备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自己解决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培养起创造性思维来。

(2)要重视学生发散思维与集中思维全过程的培养。也就是说,既有发散,从多角度寻找答案、方法,又有集中,通过分析从中找出最佳答案,而重点抓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具体而言就是:第一,要鼓励学生放开思考,扩散思维,寻求多方面解决问题的办法。第二,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表意见,敢于标新立异,勇于开拓创新。第三,要鼓励学生在比较分析中增强探索性的思考力。

(3)针对学生自身原有基础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良好的听说读写能力。课堂中,遇到一些简单的问题,学生通过自己动口、动手、动脑就可以解决的,教师要鼓励学生运用学法或自创学法,自行解决。教师还可采用“讨论式”“合作式”教学模式,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思考和发表意见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成为课本、老师、同学的勇敢的挑战者。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还可以设计形式新颖、生动活泼的读写训练,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丰富对课文思考感情的体会,并在创新性实践活动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教育要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就必须变学生适应性发展为创造性发展。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要同时关注学生求同思维与求异思维、发散思维与复合思维的培养。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教师要树立新的学生观,真正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鼓励学生多提问、提怪问,启发学生活跃思维,进行奇思妙想,允许学生超过教师。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爱护学生的自尊心,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点燃起学生创造思维的火花,使学生从小具有一定的创造力。

参考文献:

篇(9)

四年级是小学阶段学生成长的有一个转折点。在语文学科中,四年级以前学生接触更多的是字词的识记等,都是奠定语言基础,而进入四年级后,学生的学习由字词识记转向阅读理解,逐渐培养阅读能力,教师教学的重点及思路也要发生相应的变化。笔者根据小学四年级阅读阅读课堂教学现状展开分析,并进一步对阅读教学的展开做出策略性思考,以期为日后教学工作做出

启示。

一、带领学生适应多种样式的阅读文章

四年级语文学习中,教材中的阅读文章编排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尽管这种变化在小学三年级已经初见端倪,到了四年级则更为清晰地显现出来了。新特点包括,实用性文章、描写性文章在增多,学生的眼界逐渐得到了开拓。如,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的《雅鲁藏布大峡谷》《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等,大篇幅的描写以及强烈情感的抒发等都体现阅读的新变。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要根据不同文章的文体特征,表达的情感内涵等,逐渐教学生如何阅读,如何面对不同类型的文章。在课堂教学之余,也要分享给学生一些类似的文章,既能引导学生跳出教材,体味不同文章的不同特点,也要使学生在强烈的对比中对不同文体产生独特的体味。

二、鼓励学生进行阅读

学生进入四年级的学习,识字、阅读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在这个阶段,教师要开始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跳出课堂,鼓励学生进行课下的阅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的阅读奠定基础,首先是要教学生如何进行阅读积累与笔记,例如,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将遇到的生词、字或者好的段落摘抄下来。在读完每篇文章之后,记录自己的阅读感悟,哪怕只有一句话都可以。当前市面上,青少年版名著很多,但质量良莠不齐,教师可以为学生把关。在教师的坚持下,逐渐形成可上可下联动的阅读教学体系。

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n堂教学的意义就在于引导,尤其是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语文学科,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单纯地依赖课堂的学习学好语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例如,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文章、分角色朗读等形式,将学生的情感激发出来,调动学生的阅读情绪。在遇到一些较为枯燥的说明文等,教师可以同时推荐一些同一主题不同体裁的文章供学生阅读,让他们在对比中寻找乐趣。带领学生与文章中的主人公对话,在学习中反观自己的生活,将阅读与生活紧密相连。在课堂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能够使学生日后的成长受益匪浅。

四、与家长形成互动

与家长形成互动,就是要求教师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共同为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做出努力。在教学过后,教师可以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小学阶段学生年龄偏小,生活的环境也限于家庭与学校,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与家长都要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家长在生活中自觉阅读,能够对学生发挥榜样作用,并且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人文的生活环境。家长还要为学生进行书籍的选购与筛选,而教师要对家长进行一定的指导。毕竟作为语文教师,是与学生接触最多,并且具备专业教育素养的人,术业有专攻,教师要知道什么样的图书适合学生,并且推荐给家长。

五、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交流活动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交流活动。小学阶段学生正处于表现欲望强烈,开始掌握主动性并去发现世界的阶段,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就要为学生提供一定展示的平台。在班级开辟阅读角,由教师选择一些书摆放供学生传阅;评选每周阅读之星,并给予学生一定的鼓励;举办演说家、故事家比赛,鼓励学生将自己阅读的内容分享出来。要帮助学生树立阅读有益、开卷有益以及奇闻共享的意识。尽管小学阶段学生并不能深刻理解阅读的真谛,但参与其中,定然能在潜移默化中养成阅读的习惯,并且逐渐喜欢上阅读,这也是教师教学的目标所在。

整体而言,进入小学四年级学生,阅读课堂教学已经不能再局限于课堂,教师要从方方面面入手,为学生搭建一个阅读网络。教师要照顾到学生的阅读兴趣、能力,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将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阅读与生活结合起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为学生构建阅读氛围。

参考文献:

篇(10)

1.课堂争论可以深化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和认识。课堂上能引起争论说明学生已经对教材有了一定的理解,具有了一定的个性,如果老师适当进行引导,就能带动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和认识的深化。

2.课堂争论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学生的争论往往从浅显的感性认识开始,争论的过程就是学生思维训练的过程,是学生自觉进行分析、推理的过程。

3.课堂争论可以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争论时学生的思维处于兴奋的状态,思维敏捷,常有妙语出口。学生语文论文既要寻找对方言语中的不当之处,又要找准契机,组织自己的语言,准确表达出来。可见,争论为语言训练创造了良好的氛围。

4.课堂争论可以培养学生创新的能力。争论时为了驳倒对方,必然要找出有利的论据,因此,就要努力寻找别人没有想到的、没有提到的方面,引发了求异思维,在求异中培养了创新的能力。

二、课堂争论的主要途径

1.抓住题眼进行争论学生会对课文内容许多地方提出质疑,教师应选取有价值的问题,推出来引导争论。如学课文《鸬鹚》的时候,同学们看鸬鹚捕鱼的录像,当看到渔夫抓住喉囊鼓鼓的鸬鹚把鱼挤出来时,许多同学都不由自主的发出惊讶声,觉得渔夫太残忍、太不人道了。进一步了解到,鸬鹚的脖子上被装了个圈,渔夫只让他捉鱼,而不让他吞咽,于是更觉得呕心。针对这个问题,我让同学们进行争论。一部分同学持“渔夫残忍”的观点,另一部分同学不同意,还有不少同学觉得双方都有自己的道理。“渔夫残忍”论者的理由不说自明。不同意的同学是这样认为的:鸬鹚本是渔夫捕鱼的工具,渔夫养活他们,训练他们,就是让他们捕鱼的。如果没有鸬鹚,渔夫就捉不到鱼了,他们的妻儿们就活不下去了。这不也很残忍吗?认为两种观点都有道理的同学自然是前思后想,左右为难。这样的争论做到了从文本到人本的提升,立足于创造思维的开发,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2.提出异议进行争论教学中,对一个问题,学生常常会有自己不同的看法,教师在课堂上切不可简单地加以否定,面对学生提出的异议怎么办?我认为,鼓励加对话是教师值得采取的好方法。如课文《第一场雪》的第三自然段主要写了下雪的景色,作者从看到的和听到的两方面写出了雪大的特点。在教学这段课文时,教师问学生:“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雪下得很大?”学生说,从“鹅毛般的雪花”、“一会儿就白了”、“雪花簌簌地往下落”、“枯枝被积雪压断了”等词句可以看出雪下得很大。但此时也有学生提出了他们的异议。他们认为,枯枝被积雪压断了不能说与雪下得大有必然的关系,因为是枯枝本身就不太结实,就是不下雪,雪不积在枯枝上,枯枝到了一定的程度也有断的可能,怎么能从枯枝的断看出雪下得大呢?面对这种局面,教师没有怕影响教学进度,索性让学生充分阐述自己的理由,引导两派学生进行争论,在学生阐述过程中,及时地进行点拨,让学生注意句子中的“积”字。经过争论,两派意见统一。用争论的方法,加强了学生之间的对话,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发展了学生思维。

3.质疑问难进行争论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对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应注重启发学生探究篇章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矛盾,同时还应经常鼓励学生对同伴的发言和老师结论,大胆地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如《赤壁之战》教学过程中,谈到曹操用“铁索连船”这一决策的利弊时,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弊大于利”,无形中感到“曹操很笨”。这时有几个学生大胆地提出质疑,认为“利大于弊”。由此一场激烈的课堂争论展开了。反方的理由主要有三:1.铁索连船是根据曹军的实际情况作出的决策,不连船,曹军会晕船,永远过不了长江;2.冬天东南风罕见,火攻机会很小;3.铁索连船可以增加曹军的战斗力。经过一番面红耳赤的争论后,大家终于达成一个“新”的共识:铁索连船有利也有弊,是利大还是弊大,关键在于曹操能否小心谨慎,注意风向,扬长避短。这堂课正是由于几个学生的大胆质疑,才引发了一场唇枪舌战,不仅使全班学生得到了一次很好的求异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而且还产生了一个创新的见解。

三、课堂争论的有效策略

实际教学中,害怕说话不当,举止失措而当众出丑,害怕一旦说错被同学嘲笑,这些问题成为不少学生课堂争论的心理阴影。因此保护学生课堂争论的自尊心、自信心,至关重要。

一要在课堂上建立平等、信任、和谐的师生关系,要给学生一种感觉:语文课是我们自己的,是轻松的、自主的。教师还要理解学生身上存在的不足,在课堂教学中少一些批评,多一些表扬,把相信人人能成功地进行争论的期望传达给每个学生。教师要作为一个听众、朋友,与学生一起聊天、讨论,进行没有心灵距离的开放式的交流。

二要处理好学生之间的关系,营造一个开放、和谐的氛围。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显然是一个不可忽的教育因素。鼓励学生学会合作,既要学会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也要学会倾听和帮助他人。

篇(11)

职业技术学校是一个有着显著特色,且不受困于升学率的学校,没有升学率,就没有压力,学习就缺乏动力。通过对新生的问卷调查发现,学生中对语文学习有兴趣的几乎没有。从学习目的看不少学生不明确学习语文的重要性,认为学语文没意思,一提作文就头疼;还有学生认为,我们在初中已学过语文,早会了。从学习基础看,多数学生语文基础知识薄弱,能力差,表现为错别字普遍存在,不重视也不太会使用标点符号,听课抓不住重点,注意力不集中,回答问题三言两语,逻辑性不强,阅读能力差,似懂非懂,缺乏综合概括能力,写作水平低,多空话、套话,有的文不对题、词不达意,各种文体弄不清楚,有的干脆抄作文选。从学习习惯看,多数学生学习浮躁,边学边玩,心不在焉,学习不入门,自学能力差,没有预习、复习的习惯,没有养成认真读书、思考的习惯,没有养成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二、创新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的措施

1.明确教学目标。专业化是中职语文教学的切入点。中职语文教学的“专业化”指的是把语文教学中的“听、说、读、写”能力训练与专业的“职业化”训练紧密结合在一起,突出专业性、实践性,突出职业性的语文教学为专业服务的宗旨,提高中职学生的语文文化素质,“为提高素质、综合职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能力奠定基础”。基于这个培养目标和特殊性,中职语文的教学任务就不能等同于普通高中。从生源比较来看,由于普通高中扩招吸纳了大部分初中毕业生中的优秀生源,进入中职学校的生源质量较过去大幅度下降。虽然中职学校招生的对象要求初中以上的学历,但据初步估计,近年来中职新生中有很大比例不具备初中毕业水平,生源质量状况决定了中职语文教育具有低起点的特点。因此,中职语文教学在实施《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试用)》过程中,一方面要在重视学生个性、需要、兴趣、情感、意志等发展因素的基础上,努力追求学科价值的实现、学生个性发展需要和兴趣的满足、感情的宣泄的人文目标,另一方面要更加重视让学生掌握可见可测的知识技能技巧,“使学生在掌握必要的语文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提高语文应用能力”。

让学生掌握那些对他们一生都有重要价值的、最基本的知识,掌握那些可以提高学生就业能力、适应职业要求所必需的知识。由此可见,“综合职业能力”是中职语文最基本的要求,因此,要理清中职教育的内涵,重新解读中职语文的性质,确立中职语文教学的专业化导向。

2.创新教学内容。一是要注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以文本为中心,以文学作品为出发点,通过对名作名篇的阅读与欣赏,分析和探讨作品的艺术特色、风格和人文内涵等,从审美的角度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二是在重视文本教学的基础上,适当发挥与拓展,将哲学、历史、艺术等知识加以渗透与融通,借以开阔学生视野。三是对文学作品分析讲解的过程中,注意把人文精神的培养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让学生通过对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思想主题的赏析,提高审美趣味,培养高尚情操。四是要充分融进社会生活。要使语文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除了讲解课本知识外,还要融入社会、生活内容,借以增强课堂的时代感、新鲜感。五是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把提高学生的语言知识、语言应用能力置于重要位置,从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层面出发,尽可能地安排应用写作、语言训练等语文能力训练内容,确保职校语文“学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