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高中化学教学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Abstract: high school chemistry teaching to maximize the benefit of pursuit of classroom teaching, teaching concept and effective teaching strategy is a important way, the new curriculum concept of "effective" more emphasis on high school chemistry learning is an active construct knowledge, capacity development, to form the correct emotion and value of the process, can use the interest of the teaching, teaching, such as teaching information into the teaching strategy implement effective teaching.
Key words: the new curriculum concept high school chemistry teaching efficient effective classroom, teaching mode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新课程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使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高中化学教学探索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我们不由对在新课程实践中存在的一些困惑进行深深地反思:由于存在着教学内容面面俱到而又面面浮浅、知识很难形成体系、课时不够用和课后练习与教学进度脱节等来自教材和课程的困惑;存在着没有现成的经验和方法导致惯性教学、学生活动影响教学进度、探究难以建构知识体系等来自教师的困惑:存在着实验室建设、教学资源、网络资源跟不上课改步伐等来自教学资源的困惑。只有对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课堂教学结构、教学资源的运用进行深入的反思、总结和改进,才能真正提高新课程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化学课堂才有生机、活力。
一、对有效教学的理解
有效教学的核心问题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对教学有效性的理解是:
1、教学有效性要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宗旨。教学是否有效,要通过学生来表现。有效的教学应该关注学生的发展,教师必须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具有一切为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个性发展。
2、教学有效性要关注教学效益,它要求教师有时间和效益的观念。教师在课程和教学设计时,应充分考虑教学效益的问题,不能为追求形式抛弃对教学效益的追求。
3、教学有效性的实现要以教师自身的发展为基础。教师是影响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条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教师教学观念的变革,教师采取的教学策略,这些与教学有效性相关的因素都离不开教师自身的发展。
4、教学有效性以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为条件,促进学生有效学习。通过学生的自主能动性,使学生有效学习,实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标。
二、转变教学理念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前提。
新课程教学的依据是课程标准,教师是新课程实施的重要课程资源,因为教材的缺憾与空白靠教师去圆满,教材的运用与开发靠教师去创造。教师要从“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通过有效的校本教研活动,根据学情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进行重组、活用,使预设尽可能得到精彩的生成。因为预设与生成都是精彩的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预设水平高且能不断生成的课,才算是精彩的。过分强调预设缺乏必要的开放和不断的生成,就会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使师生生命力得不到充分发挥:单纯依靠开放和生成,缺乏精心的准备和充分的预设,课堂教学则会变得无序、缺乏目标和计划,也不会有良好的生成效果。因此,教师只有在精心预设的基础上,针对教学实际进行灵活调控,追求动态生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能在预设与生成的融合中达成。
三、新课程理念下有效教学的合理性建构
1、师生交流互动是教学过程的本质属性,交流互动是主体间的相互联系与能动的反映,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教师与学生彼此间形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共同体”。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彼此间分享思维、经验和知识,彼此交流情感、体验,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求得了新的发展,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以实现教学相长和共
同发展的目标。
2、学生是发展的、具有独特和独立意义的人。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自身发展是有规律的。为强化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熟悉并掌握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发展的特点,并根据学生自身发展的阶段性和规律性安排教学活动,从而做到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另外,学生的发展有巨大的潜能,教师应相信每个学生的确都潜藏着巨大的发展能量,坚信每个学生都可以积极成长,有培养前途,可以获得成功。同时,还要承认,处在发
展中的学生,有个性差异性,肯定有许多不足之处,可能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这些问题均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得到解决。
一、有效教学的理念
有效教学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来的,它的核心问题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对教学有效性的理解是:
1.教学有效性要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宗旨。教学有效与否,要通过学生来表现。有效的教学应该关注学生的发展,教师必须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具有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思想,在教学活动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个性发展。
2.教学有效性要关注教学效益,它要求教师有时间和效益的观念。教师在课程和教学设计时,应充分考虑教学效益的问题,不能为追求形式抛弃对教学效益的追求。
3.教学有效性的实现要以教师自身的发展为基础。教师是影响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条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教师教学观念的变革,教师采取的教学策略,教师对教学批判反思的能力,这些与教学有效性相关的因素都离不开教师自身的发展。
4.教学有效性以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为条件,促进学生有效学习。通过学生的自主能动学习,使学生有效学习,实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标。
5.教学的有效性还要关注教师的教学策略。在保证教学有效性的条件中,教师的教学策略占有重要的地位。教师要掌握教学设备、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阶段的一系列策略性的知识。
二、传统教学中影响有效教学的因素分析
1.教学目标单纯关注学生的认知,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往我们的教学也将教学目标分为知识、技能和情感三个领域,但是受传统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影响,始终把反复练习、训练的方式作为培养学生的重要手段。再加上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单纯重视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忽视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由于教学目标的偏差,“熟能生巧”的理念逐渐演变成“熟能生厌”的现实,其结果就是学生厌学,教师厌教,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也辛苦。学生的积极性很难被调动,课堂教学死气沉沉,教学效率低下。教师的教学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由此形成恶性循环,教师和家长不得不靠占用学生的课外时间来弥补课堂教学没有完成的任务,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2.不能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教学的基本着眼点是促进学生的发展,这是教师组织教学的核心观念。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书本和课堂为中心,学生不是自主发展,往往是教师“强制”下的一种发展,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被动发展状态。这种发展压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被动发展的结果是:⑴造成学生发展的两极分化,一些适应被动发展的学生受到教师的关注,一些不适应的学生得不到良好的发展;学生的个性发展受到压制,缺少学习的主动性;⑶以学生的片面发展代替学生的全面发展;⑷忽视学生学习的过程、经历和体验。不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直接后果是导致学生学习效率的低下,进而影响教学的有效性。
3.师生互动性不强,从某种意义上说,课堂教学就是教师、学生的活动。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活动实现知识信息和各种情感的交流,实现促进学生发展的目标。从当前的课堂教学来看,师生互动仍然是一个薄弱环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仍然是单向的,即教师――学生。它的一个弊端是忽视课堂教学中其他知识信息的传递,忽略了课堂教学中人际交往因素对学生发展的促进作用。它使本来应该鲜活的课堂教学变得枯燥死板。实现课堂教学中师生的单向互动向多向互动的转换是课堂教学改革中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7-0280-01
1.创设情境,培养创新意识
1.1 营造一个宽松的教学氛围。营造一个宽松的教学氛围,也就是创造一个自然、和谐、平等的教学环境。在这个环境里,不是单向交流,而是允许学生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这样就有利于消除上课过于拘谨的场面,有利于缩短师生之间的感情距离。在这个氛围里,学生才会勇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渴求解决问题,他们的创新意识就自然而然地得到了培养和发挥。
1.2 激发学生的好奇观念。好奇是创造行为的开始,是学生探索心理的推动力,在创造性思维中具有触发催化的作用,从而成为学生行为的内在动力之一。爱因斯坦说过,他没有特别的天赋,只有强烈的好奇心。学生对事物感到好奇的时候,往往是创造性思维迸发的时候。在人类认识史上,正是个别人对事物或某种现象产生了好奇感、惊奇感,从而导致了重大的发明创造。瓦特对蒸汽冲动壶盖好奇,发明了蒸汽机;巴甫洛夫对司空见惯的狗流唾液的现象感到好奇,通过探索,终于创造了高级神经活动心理学。如果没有这种好奇心理作用的推动,创造性思维也无从产生。
2.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想较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自学方法的指导和自学能力的培养,使学生通过学会达到会学。自学能力是一种综合的独立学习能力,它是多方面能力的综合。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可以具体化为两个方面:一是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二是着重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训练。阅读能力是自学能力的基础,教学实验证明,学生没有阅读能力,就不能正确理解书中的字、词、句的含义和化学概念,抓不住段落的中心思想,不会使用教科书,也缺乏阅读教科书的兴趣。这种学生,即使在课堂上听懂了,也不能从阅读教科书中深入理解和巩固知识。所以教师应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阅读训练,使教材与课堂教学相配合,这样既起到课前预习的作用,又能使自学成果在课堂上得到及时验证,从而增强其自学信心,激发其自学乐趣。
教学中不仅要指导学生自学,还须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训练。教师应指导学生阅读的规律,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让学生从教师的引导、启迪中悟出道理,揭示其内在实质。如设置悬念,反复比较,养成在阅读中思考的学习习惯。教师要给学生拟定阅读提纲,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阅读过程要求学生勾画重、难点,归纳整理,比较分析,抓住概念的关键词,记下原理、规律和疑难点,借助图表整理同类知识,由孤立到联系,把分散在教材中的知识点,串成线,连成面,编成知识纵横网络。如在讲授元素化合物的知识时,告诉学生,每一族学习一种代表元素的知识,再推及同族其它元素,并找出同族元素结构、性质的异同点,以及联系与区别。同时还应增加课堂讨论与练习时间,此有助于学生动脑动手,可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和创造参与的机会,强化学生的参与行为。
3.加强课程标准学习,走出认识误区
首先,我们必须深刻理解化学课程标准对高中化学必修课程设课目的的说明和功能定位。高中化学必修课程是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基础上为全体高中生开设的课程,旨在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进一步提高学生未来发展所需。在中学化学新课程中,必修化学课程显然是学生化学学习链条中的关键性和枢纽性的环节。它既是初中化学新课程的螺旋发展和提升,又是为学生学习相关学科课程和其他化学课程模块、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基础课程。所以,必修化学模块具有双重功能和双重基础性。要对全体学生提供进一步的全面的素养教育,这个性质与初中化学新课程是一致的,它的课程设计取向应该是多元的,这就要求必修化学不能只强调化学学科知识的基础。要为选修课程和其他相关理科课程的学习提供必要的化学知识基础。其次,从思想上根除一些认识上的误区。有人认为,高考形式不明朗,为了高考能取得较好成绩,在必修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尽可能加深、拓宽,向老教材、老模式靠拢,以不变应万变。这种观点忽视了化学新课程的基础性、阶段性和循序渐进性的特点。学生个性化的深入和提高属选修课程的功能定位,没有必要在必修课程阶段就拔苗助长,越俎代庖。同时,新课程倡导学生自主选择选修内容和发展方向。为了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吸引更多的学生学习化学,必须彻底转变现行教学中的一些习惯做法,严格控制必修知识内容的深广度。部分知识针对有兴趣的学生在选修模块中再做适当的拓展。
4.寓思想品德、情感教育于化学教学之中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通过化学教学要对学生进行德育情感方面的教育,使学生能够热爱化学,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崇尚科学的精神。教师可结合我国在化学、化工等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如侯德榜制碱等,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以激发他们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激励他们为祖国富强而发愤学习。在教学活动中,应加强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以此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和严谨求实的学习作风。通过介绍化学与社会、生活、生产、科学技术等的密切联系和化学的广泛应用,以激发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从而对学生进行热爱科学、热爱自然、热爱环境的教育,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
5.加强实验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11-0254-01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好的开头等于成功了一半",而作为高一新生的教师,这关重要的就是第一节课,这节课将关系到今后老师在学生中的地位。而偏偏高一化学按大纲要求就是连续九课时的去复习初中所学到的知识,就学生的角度来说,开学的第一节课都很好奇,希望可以尽快学习到不久前刚发下的自己已"看"过好几遍的的新课本,这时课程大纲却让他们去复习初中所学过的知识,就会打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中一部分老师也觉得很有压力,主要是因为高中的老师不清楚初中化学的教学流程,甚至一部分教师会产生"何苦呢"的思想,有的教师认为花九节课复习,太浪费时间,到具体章节用到初中知识时稍加点拨即可,花这么多时间"炒旧饭"不值。
初高中衔接复习是非常必要的。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初中的化学主要强调的是定性分析,学生只要记住化学现象与结论就可以,而高中的的化学要较抽象些,不仅要进行定性分析,还要结合定量分析,且明确高中除了记住"是什么"外,还要求弄清"为什么"和"是什么"和"是多少",初中化学要求形象思维,通常从熟悉、具体、直观的自然现象或示范实验,建立化学概念和规律,而高中化学除了加强形象思维,还通过抽象、理想化的模式建立化学概念和规律,这需要给学生一个学前教育的提醒。提高初中阶段的记忆知识,许多学生的学习方法是不合理的,学习只靠教师,不独立思考,不会总结知识学习,最终养成被动接受知识的习惯;到了高中阶段,要求学生有一个强大的理解、记忆和学习知识的能力,从一个例子,又一个例子中深刻理解化学。如果我们还是死记硬背的方式来学习高中的化学,会提高学习的效率。故利用复习时间灌输高中化学学习思想和学习方法应是最佳时机。除了要逐渐适应高中化学学习的要求,还要适应高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和高中化学的学习方法。与初中的教学,高中教学过程能力的大、进展快、知识点的全面性、教学性强的课堂教学。高中老师的要求也与初中相异,注重方法的点拨而"稍轻视"不断地反复多次。利用学前复习时间来适应学生的新要求,对教师的教学方式和适应教师的教学习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影响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经过调查研究笔者发现,西北地区的化学教学衔接问题成因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一、初高中化学教学目标及知识体系的差别
1.教学目标的差别
初中化学是属于启蒙学科,同时也是属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素质教育。就其教科书以及教学实际中都明显比高中化学简单,其只要求学生去掌握一些基本的、简单的化学知识与实验技能,其涉及到的方程式、计算公式也比较简单,主要的知识层次大多是以要求学生“知其然”为主。
而高中所学的化学,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实施的较高层次的基础教育,化学知识也开始向系统化、理论化逐渐靠近,这就要求学生对化学知识要进一步的去认识,不仅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此外,学生还要运用所学到的化学知识去解决具体的问题,最好是能发挥自身的创新精神。
2.知识体系的差别
从上述初中化学与高中化学在教学目标可以清楚地认识到:他们的知识体系存在很大的不同。准确掌握初中化学知识体系与高中化学知识体系,这有利于对高中化学学科的研究。初中化学主要是对生产和生活实践中,遇到的一些化学现象的学习和探索;其中化学实验是学生学习的化学基础手段,因此,初中的化学知识系统不是很完善的系统。教材主要着重于从感性认识到总结归纳到理性认识这一条构建初中化学知识体系。
而高中的化学主要以试验为主,结合基础化学知识,来构建全新的化学知识体系,继而去探究高中化学中的基本规律与方法,这样就可以强化对化学知识的学习。教材着重于从“生活实际化学实验化学原理问题探究方法化学规律”来构建高中化学知识体系。
我研究初高中化学教材发现:高中化学对初中化学知识进行了合理的延伸与拓展,对初中化学教材许多之处进行很好的衔接,但是也发现存在一些盲点区。
二、初、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科书内容的编排上的差异
1.1绿色化学思想的含义:
绿色化学一词最早来源于美国,主张化学研究应用与环境的友好化发展。绿色化学思想则是希望在进行化学研究或者化工生产时能够减少污染物、提高回收利用率,降低化学工作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重点强调了预防化学污染而不是事后处理污染的重要性。绿色化学思想在地球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之后得到了广泛的认可的传播,绿色化学思想也就此传入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渗透到不同的领域,例如化工生产领域、化学教育领域等。我国在引入绿色化学思想之后,在各方面都很重视绿色化学思想的应用,尤其是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更强调了绿色化学思想的重要性。
1.2绿色化学思想的特点:
绿色化学思想尽管在不同领域应用时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但是其本质思想并没有改变,应用时也能够体现出一些共同的特征,这些特征是绿色化学思想的具体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使用绿色的原材料。化学教学和应用都需要用到许多化学药品、试剂等,这些药品、试剂的生产应该尽量选用绿色的原材料,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第二,减少污染物排放。使用大量的化学试剂就必然存在会造成污染的物质,因此绝对不能随意丢弃化学实验或化工生产后的废弃物。第三,提高回收利用率。有许多化学用品在使用之后是能够通过其他的化学反应进行回收利用的,这样能够有效减少污染,节约资源。
2绿色化学思想在高中化学理论教学中的应用
2.1通过绿色化学思想渗透加强环保意识培养:
我国环保事业的发展需要下一代来继承,对于高中生的环保思想的培养更是重要。因此,绿色化学思想在高中化学理论教学中最主要的应用之一就是加强对学生的环保意识的培养。学生通过了解绿色化学思想和绿色化学实践知识,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思想风格,考虑到环保条件。通过这种渗透的思想教育逐步提高对学生环保意识的养成。
2.2实现科学理论教学与素质培养的结合:
绿色化学思想在高中化学教学中不仅仅是作为教学指导思想,更是可以将理论教育与素质教育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例如,学生在学习煤、石油等自然资源,除了能够了解其化学特性以及相关化学反应之外,还能够联系当前能源使用现状进行思考,了解节约能源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通过绿色化学思想的应用,能够使得学生建立更加高层次的思想水平,提高综合素质。
3绿色化学思想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化学是一门实验教学,学生通过实验更好地掌握化学知识,同时,实验教学也是绿色化学思想在教学中应用的具体体现,按照绿色化学思想的指导对高中化学实验进行改造或改善,能够直接地让学生感受到绿色化学思想的重要作用。
3.1减小实验规模: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应该加强微型化发展,即尽可能选择更少的试剂、更少的资源进行实验教学。这是绿色化学思想的一种具体应用体现,通过将化学实验微型化,在保证学生掌握实验方法的基础上可以更好地做到节约化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减小实验规模并不是说轻视实验教学,反而是要将有限的实验资源尽可能高效地利用起来,不仅体现了绿色化学思想,也能够帮助教学。
3.2对实验进行绿色化改造:
高中化学教学实验有的可能会产生一些污染甚至是有毒物质,除了学生需要了解某些试剂的化学性质和特点以外,老师可以指导学生对实验进行合理的绿色化改造。例如,在“自燃”这一化学实验中,以前进行演示实验采用的是白磷和二氧化硫这两种试剂,这两种试剂本身就属于有毒试剂,同时在进行实验后会产生一种叫做五氧化二硫的环境污染物。后来在绿色化学思想倡导下,高中化学教材实验普遍都对这个实验所使用的试剂进行了改变,采用无毒的镁粉和石英粉末,这两种物质反应后会产生硅化镁,再与水反应后会产生SiH4气体,这种气体在与空气接触后就可以出现自燃现象。这样将实验改造后,可以减少对有毒试剂的使用,并且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在实际的化学实验教学中,除了教材上已经进行过改造的实验,老师还可以带领学生进一步思考和探索实验的改善方法,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实验教学效率,更能加强学生对于绿色化学思想的理解。
3.3学习实验物品处理: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往往只重视实验本身,而忽视了对于实验物品的处理,在绿色化学思想的指导下,学生有必要了解如何对实验物品进行处理。例如实验反应物的分类处理,要考虑剩余的反应物是否能够重新使用;对于实验的生成物,要考虑是否有毒、是否有污染,生成物是否能够进行回收利用,如果不需要了应该用怎样的方式进行处理再丢弃;最后还应该考虑实验使用的器材,例如试管、烧杯等的清洁,防止有毒反应物遗留。这样的实验物品处理的教学既能够提高学生的绿色化学意识,更能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化学实验相关的重要知识,有效提高学生的实验教学综合素质。
二、相关概念
所谓定量化教学思想,就是将高中化学中那些抽象的知识点进一步实现数据化,进行一种定量的分析,这样可以将知识讲解的更加清楚透彻。换句话说,定量化的教学理念就是培养高中生运用数学的思想来应对化学学习中的各种问题。高中化学是理科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数学思想是理科学生所必须具备的一种理念,例如,高中化学中存在大量的实验,这些实验中就含有很多数据分析,这些实验数据也是现代化学的基础。再如,一系列的化学问题可以使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解释,这种反应式中存在着各种化学物质进行反应的量的一种变化,这就是一种定量分析思想在高中化学学习中的典型应用。同时,这种定量化的分析可以使得高中生更加严谨的学习态度,对待问题的科学、客观的学习思想,为今后他们进入高等教育阶段进行具体的某一理工科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定量化思想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
这种定量化的教学思想,可以有效提升现代高中生的整体素养,是符合素质教育的整体要求,也是提升高中生治学严谨性的有效措施和手段。从科技的发展来看,任何一项科学技术的进步都需要有严谨的工作态度,只有这些的思想才能进一步研究出解决当前问题的措施和方法。只是停留在感性认识,没有定量化的研究,任何一项技术都不会有突破性的发展,最为简单的就是火药的发现,当时的古人没有通过大量的实验得出硫磺、硝石、木炭三种的配比,火药是不可能被发现出来的。因此,现代科学研究的严谨性使得我们在进行高中的物理化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严谨治学的态度和思想,而这种定量化的分析应用到高中化学之中也就是这种教学理念的具体表现。同时,定量化的教学理念也是抵御学术腐败的有效措施,让学生从小培养这种严谨的治学理念,当他们走向工作岗位之后,需要实现更加严谨的工作作风,只有数据才能说明问题,没有数据的支撑妄下的结论都是靠不住,只是一种空想,如果将这种空想直接变成一种结论,这一过程也就出现了学术造假,定量化的思想可以从小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思想,没有数据支持的理论只能是一种空想,而不能成为学者手中的结论。
四、具体教改措施
(一)改进高中化学实验仪器和设备
实验是实现化学教学定量化研究的基础和前提。实验设备是否符合化学教材的要求是实验设备和仪器是否完善的依据。人教版新版教材对于化学实验的要求不断提高,需要学生亲手开展的实验就有很多,例如食盐的提纯实验等,这些实验是培养学生定量化学习的基础和支撑,只有从实践中得出的结论才是现代化学数据化、定量化研究的前提。而现实情况就是现在很多高中一般性的化学实验设备都已经具备,例如:试管、烧杯、天平等都在不断完善之中,只是在一些特殊的实验中还缺乏相关的实验仪器和设备。这些的设备主要集中在教师的演示实验之中,例如分子结构的测定需要有光谱仪等设备,这些都是一些学校可能暂时没有的,学校需要积极加以解决,完善实验设备短缺的现状。
(二)教师的教学理念需要及时更新,适应定量化教学的需要
教师是教育的主要引导者,化学老师在课堂上的一言一行都可能直接影响学生的定量化学习思想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培养教师的教学的定量化思想,将他们的教学理念不断转变,实现更加严谨的教学态度,一步一步的推导,最终得到相关的结论和概念,更加具有说服力,学生不仅从中学习的治学严谨性,同时也对相关的结论有了一个更加深度的理解。
(三)现代的教学手段应用,化学定量化教学的趣味性增强
现在数字化、网络化技术的提升改造,对高中化学定量化教学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这些技术实现了教学手段的更新,例如多媒体课件,微课程,电子书包等等,这些教学手段可以使得高中化学定量化教学更加形象、具体、生动。由于高中生在这个年龄阶段比较喜欢这些网络、电子产品,在化学的教学过程中,可以有效引入这些网络化的教学手段,不断激发学生在化学教学过程中的学习兴趣,使得枯燥无味的化学元素表,反应式等变得更加具有趣味性,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参与教学意识不断提高。
五、结语
高中化学具有抽象化、复杂化的特征,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实验设备的提升和完善,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进升级,实现教学过程的对学生引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辅助作用,真正实现新课改条件下,高中化学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作者:耿志娟 单位:河北省保定市唐县第一中学
高中化学教育离不开化学实验,两者相辅相成,教育为理论,实验为实践。由于化学不像文科性质的学科那样容易理解,它比较抽象难懂,可是化学实验能把其中的原理让大家直观的看到,方便了学生记忆,更便于其理解当中的内容。现实问题是高中化学的教学还是通过教师硬讲,学生硬记的模式,虽说有学生理解,但是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其效果还是较差的,每个学生的理解能力也有所差异。另外就是,学校的化学实验的基础设施跟不上,不是少这样的化学材料,就是缺那样的器皿器材,教师有时候有心去做实验,可是情况却不允许。从这可以看出,当前的化学教学缺乏化学实验。
(二)缺乏正确的教学方法
高中化学比较深奥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学生会以此当做挡箭牌,认为就是难,自己再努力也是学不好。而且,高中化学有大量的方程式,每个方程式都是由一种化学实验和现象与之对应,繁琐的知识量让学生望而却步。比如,掌握不了配平化学方程式的窍门,不知道什么样的物质会发生反应,再或者是反应后不知道生成什么样的物质,上述所说的单纯的硬记,根本解决不了这样问题,因为学习化学不能只懂皮毛,否则内在的化学反应就不会知晓,而且化学这门课程注重过程,注重理解。再者就是教师方面,化学教师都想让学生明白化学的原理,可是其做法通常会令学生产生抵触。比如,学生对传统的填鸭式教育不是很感兴趣,这和他们的心理特征不符,他们知道化学课的实验比较有趣,而不是教师一个劲的在讲台上讲,他们随后做练习,这只会令他们对学习化学产生厌恶感,起不到促进的作用,因而,教师要学会正确引导学生,即使条件不允许,起码也不能抹杀学生对研究化学的热情。
(三)师生缺乏沟通
传统的教育方式使得学生和教师之间有难以逾越的鸿沟。打个比方,对学生来说,教师是位高权重的,而学生自己是人微言轻的,加上课程的重压和各自的目标,使得双方难有时间和心情去改善这样的情况。其实这样对教师教好高中化学是百害而无一利的,教师只教,而没有学生回应,没有信息的反馈,这是教师的失职和悲哀,教师不应只是讲完课拍拍屁股走人,而是应该关注学生的反应,看自己的讲课是否真正走进了学生的内心。
二、高中化学教育教学策略研究
(一)重视化学实验
上述讲了化学实验的重要性,因此,首先从学校来说,就应该给教师和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条件去做实验,配齐基础设备,让教师能有施展身手的场所,让学生能看到化学实验的真谛和魅力。其次,教师不要图省事,认为有的实验不讲没关系,要以身作则,能做的实验尽量去给学生做展示,并让学生自己去操作。
(二)拓宽学习化学的方式方法
学生学习化学不用仅仅局限于化学课堂,教师也可以给学生在课外布置一些化学作业,或者是一些简单的用日常用品就可以操作的小实验,增强其学习化学的动力。另外,有条件的话,可以集体观看化博会,观看化学有关的电影和名人传记也是一种不错的方法,这些都可以产生让学生好好学习化学的浓厚氛围。最后,可以利用高科技手段辅助教学,当前的科技发展如此之快,多媒体教学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但是应该用好这样的手段,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让学生通过影响明白化学原理,看清化学反应的现象。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很多教师都在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完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从而使数字化教学得到广泛应用.在新课改基本理念得到贯彻落实的基础上,教师要善于结合教材内容,实现数字化教学与高中化学教学有机融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从而提高高中化学教学效率.
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点体会.
一、利用数字化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一般比较关注他们所感兴趣的内容,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探究,并参与到有关教学活动中.相反,如果学生根本不感兴趣,学习效率就比较低.因此,要想让学生学好化学,就要让学生对化学感兴趣,让学生喜欢上化学.高中化学抽象性较强,学生学习起来感觉难度陡升,长此以往,他们就对化学不怎么感冒,甚至有的学生讨厌化学.要想改变当前不利的局面,教师可以考虑利用数字化实验的直观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重拾信心,注意力更加集中,以主动的态度投入到化学学习中,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真正成为化学课堂的学习主体.例如,在讲“工业乙醇的蒸馏”实验时,该实验有一定的局限性,不仅实验准备时间比较长,而且实验过程比较复杂,操作不当往往很难看到明显的实验效果,也就达不到实验教学的目的.教师可以利用数字化实验的直观性,将实验过程录制成视频向学生播放.同时,向学生展示实验数据的有关图表.这样,学生能够认真观察到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进一步加深对实验的理解.乙醇这种化学物质,学生再熟悉不过.如果教师仍像传统教学那样讲解化学实验,学生就会失去学习兴趣,更别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数字化实验,死板的化学实验顿时变得形象生动,富于动态化,使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也使学生对化学实验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深层次探究.可见,通过数字化实验,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利用数字化教学,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
作为一门自然科学课程,高中化学最大的特色就是知识点比较抽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对学生进行讲解,很多时候学生只能领会其中一部分内容,导致学生感觉难度很大,特别是重、难点内容.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突破化学内容的重、难点,教师应该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利用数字化教学方式,将抽象复杂的理论知识变得简单形象,进一步降低重、难点知识的难度.这有利于学生加深对重、难点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格外关注学生在接受化学重、难点时所遇到的实际困难,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此外,教师应注意到,自己在课前归纳的重、难点在学生看来不一定都是重、难点.教师可以专门针对学生认为的重、难点帮助其进行分析,利用数字化教学方式帮助其对重、难点进行突破.例如,在讲“糖类”时,要掌握的内容有很多,既要掌握糖类转换机制,又要掌握糖类与烃的衍生物之间的联系.学生在初涉有机化学时都会感到很抽象,接受起来有难度.教师应当注意到这一点,及时利用数字化的教学方式,让抽象的知识点以直观动态的形式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这样,学生在理解糖类构成以及性质特点等内容时就会感觉很简单,那么在理解糖类相关知识点时也就更加容易.对于学生来说,通过数字化的教学方式,帮助他们克服了化学重、难点,使他们的学习效率得到提高.
三、利用数字化教学,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传统“灌输”教学、“仓储”学习模式与新课改相悖,而引导自学学习法,是基于课改理念下的新的教学方法,是开展“学讲模式”的关键和基础.下面,笔者从三个方面———以学生为本,发挥自主性;以内容为中心,引导学生先学;以实验为中心,引导学生自主实验等,谈谈引导自学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1.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虽然新课改推进了进20年,可是在高中化学课堂上,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做、学生看的现象还比较普遍,主要是因为应试教育的根深蒂固,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教师“有效”掌握45分钟,45分的课堂上高密度、高速度地进行着化学概念、化学理论等方面的变换,教师主宰学生,学生缺乏主动性.新课改倡导学生的自主性的发挥,倡导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凸显,因此化学教学中,教师应对知识先自主先学、再相互交流探讨,实现自主构建.
2.以学习内容为中心,引导自主学习
新课程倡导创建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氛围和情景,以促进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从而提高自学引导法的运用效果.引导自主先学,教师的指导作用主要还体现在对教材内容的把握,以及根据教学内容而设计预习提纲,提纲的设计,对学生的先学有导向作用.如《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的教学前,教师可以设计以下自主学习提纲,帮助学生有目的、有指向地先“学进去”,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也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如:1.知识回顾(1)日常中,人们饮用的白酒的浓度指的是什么?说说白酒有哪些性质和用途.(2)你了解家庭中的实用醋吗?食用醋的溶质是什么?(3)人们在摄入淀粉以后,在消化过程中物质是怎样转化的?(4)护士再给病人肌肉注射时都要用酒精棉球擦一擦,说说她们这样做的理由和根据.B.新知识探讨(1)自主研读教材———《乙醇的组成和结构》,完成表格:(2)自主探讨乙醇的物理性质,完成下表:俗称颜色气味状态密度(与水相比)挥发性溶解性(在水中)(3)自主探究乙醇的化学性质:a.与Na的反应实验操作:;实验现象:;方程式:;b.氧化反应燃烧:化学方程式;现象;应用;c.思考:怎样检验乙醇中含有水?……这样的自主先学的练习,使学生明确学什么、怎么学,促使自主学习的有效性的生成.
3.突出“实验”为主,组织学生自主实验
对于实验,教师做、学生看,显然不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教师的导学应突出自主“实验”.如“蛋白质”的燃烧,让学生亲自做实验,蛋白质在燃烧时,闻一闻是什么味道?然后让学生想一想这个实验———蛋白质的燃烧,有什么用途?(检验、鉴别蛋白质);对于“蛋白质的颜色反应”,引导学生亲自在浓硝酸中加入蛋白质,或者将蛋白质加热,观察一下蛋白质的颜色有什么变化,再思考根据蛋白质的焰色反应,有什么用途?再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蛋白质和硝酸盐.教师也可以提出一些生活化的问题,引发学生主动思考,并与所学的知识联系起来.引导自学法的运用,为化学课堂增添了活力,更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创新学习能力的提高,从而获得全面的发展,提高化学教学质量,提高学习效果.
很多学生在自身高中化学学习过程中都有一些感触,这些学生认为高中化学一直都是一门高深、晦涩以及抽象的学科,学生在进行一段时间的化学学习以后并不能将化学知识和自己的生活进行紧密联系。为了对这一问题进行解决,新课程改革已经对其提出了更新的要求,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必须要从化学的角度来对生活进行讨论,新课程改革下高中化学的教科书也采用了章节的形式,各个章节都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体现出了融合,并且突出了从化学走向社会以及从生活走进化学的新课程理念。所以,要求高中化学教师必须要在自身教育教学过程中从学生身边所熟知的物质着手,这样能够有效激发高中学生对于化学学习十分浓厚的兴趣,并且鼓励高中学生提供自己的问题。比如说,学生在自身旅游的过程中看到了溶洞,教师要鼓励学生思考自己所见到的溶洞形成过程与化学知识有哪些衔接,并且要把这些问题带回到高中化学课本之中来。
(一)使课堂气氛活跃,提高学生学习热情
化学属于理科,研究的内容多数枯燥、乏味。而传统教学法中的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虽然有一些优点,但是瑜不掩瑕,它对学生积极性的压抑和对课堂气氛的改变对学生的影响较为严重。互动式教学法,以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为主基调的课堂中,学生有了更多可以展示自己提出自己问题的机会,这样的改变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他们对化学的兴趣,更重要的是整个课堂的气氛变得活泼向上,这样对于所有学生而言都是有极大的好处的。互动式教学,还可以锻炼学生在人前展示自我的能力,本就活泼的学生不提,内向羞涩的学生也会被带动起来,这对他们以后的个人发展都有很好的帮助。
(二)解除学生思维束缚,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学过理科的学生们都知道,理科和文科或者其他最大的不同就是灵活多变、抽象。要想学好理科,学好化学这门学科,思维一定不能被束缚。传统的教学法中,虽然教师在教课的时候会向学生传递多种思维方式,但是这毕竟是教师本身的,学生如果想要掌握还是需要一段时间。不管怎样,这种情况下无论教师的思维方式多么的好,对学生来讲,总不是属于自己的思维,都是被束缚在教师的思维之下。这种教育下的学生,虽不能肯定没有挣脱束缚的学生,但是对大多数学生而言,思维被束缚在无形的框架中,不利于思考和学习。互动教学,旨在学生和教师的思维碰撞,鼓励学生自主思维,打破束缚,在学生和教师的思维交流之中得到学习感悟和自我发展。
(三)教师任务多样且富有变化,减小了教学压力
互动教学法的出现,是对传统教学的一种革新。传统教学中,从备课、讲课、课后练习等等环节都是教师一人负责,不仅辛苦而且效率不高,这对教师来讲是一种很大的压力。互动教学,教师将课堂中的一些内容交给学生来处理,教师的担子轻了,也就有了更多的精力去放在其他方面。而教师在上每一节课的时候都有很多不同的体验,充满未知和乐趣,对学生和教师而言都是一种新的体验,学习和工作的能动性都会大大提升。
二、如何将互动教学法应用于高中化学教学
(一)教师应对学生的情绪正确引导
互动教学方法中,相比于传统教学的一大进步是赋予了学生一定的自主性,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在课堂上阐述自己的观点,这样对学生的自主思维的培养是有很大的好处的。但这个年纪的学生还很年轻,正处于青春期,很难控制住自己的情绪。教师这个时候应该扮演引导者的角色,教师比学生更加成熟,他们也更加容易控制自己的情绪,当教师和学生在互动的过程中有出现偏差,即将偏离既定的课堂轨道时,应该能够及时察觉并及时做出调整。这需要教师对课堂有足够的驾驭能力和观察学生情绪的眼光,教师需要在平时多积累经验。
(二)教师应在课前多做准备,应对不同情况
互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是不能够通过计划得以预见的,因为学生的想法充满了未知,但是教师在课前还是应该做好准备,这些准备是在课堂中供学生思考和讨论的。此外,教师还应该让学生做课前预习,这样学生在上课时才有话说。例如,在学习《元素周期表》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就开始预习,并让学生编一个方便记忆的顺口溜或是打油诗之类的容易记忆的段子,这样学生有了自己的想法之后,在课上和教师同学交流的时候学习记忆的效果会好很多。但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也不能直接将思想内容灌输给学生。在上课之前不止教师需要准备,学生也要做好预习工作。当学生了解了文章的时代背景等内容后,教师做的准备也就有了用武之地。除了准备,教师应该能够预想到在课堂教学的时候会出现的一些情况,在备课的时候考虑好这些情况的应对方法。
(三)在实践中总结经验,不断创新
互动教学法,是一种新颖的教学方法。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它是否适合本班的学生还有待教师和学生在实践中检验。秉承着对教学和学习严谨态度,教师应该注重学习的效果,而不是关心方法的改变。黑猫白猫,能抓老鼠就是好猫。只要学习方法适合学生,就是好的教学方法。在进行这种教学法的试验时,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一切以学生本身出发,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提升能力为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