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营销管理制度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第一条:营销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思想素养,业务技术精,工作责任感强,具有开拓精神。
第二条: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国家物价政策,不得违反规定乱收费,乱加价;要加强对
村电工的管理,规范他们的行为。
第三条:不得利用工作和职务之便,以电谋私,甚至内外勾结,参与协助用户窃电,一经发现给予当
事人开除处理,情节严重的移交司法机关查处。
第四条:每月必须按规定时间准确核抄电量,抄表率、开票率必须达到100%,并按时上报入账,若出
现差错的给予当事人下岗处理。
第五条:按时足额收取电费,并按规定收取滞纳金,保证各项费用按时足额入库,不准挪用。否则,
视作贪污论处。
第六条:加强供电管理,搞好供电网络的维护、表计管理,用电检查等工作,强化服务意识,提高供
电可靠率。版权所有
第七条:加强安全生产,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坚持以防为主,查改结合,严格执行“两票”、“四制
”预防各类事故发生。
第八条:加大电费回收力度。半年考核电量、电费及均价,按入库到账为结算依据,只开票未收款部
分不作考核依据,考核线路以供电关口和实际开票电量为准。
第九条:加强营业工作质量中营、抄、核、收的复核工作,若查出少收、漏收、多收、少抄等情况,
给予当事人贰佰元的罚款,情节特别严重的给予下岗处理。
第十条:营销收费人员,每月一日在各自所在或集中,由外线组长分发抄表卡,大支坪外线人员在大
支坪变电站集中,清太坪外线人员在所办公室集中。外线人员由各组长分配抄表地点,外线人员持分发抄表
卡及自己本人的秒表台账对用户进行抄表,抄表要仔细认真,抄表卡中严禁涂改,凡有涂改者按制度严肃处
理。版权所有
第十一条:每月1—4日为抄表时间,5日将抄表卡交到外线组长手中,组长对抄表卡中抄见电量进行
复核,再交至统计人员,计量统计人员复核后,由所指定人员进行开票,每月10-11日为集镇座收交费时间
,每月20日外线抄表收费人员凭所收电费在信用社进账,由财务人员核定收电费及当月欠费。
我们发现,成功的企业必定拥有强大执行力的营销组织,而失败的企业,则必然是由于营销组织无法有效执行整体战略。让一个人做好一件事情比较容易,但是要让一群人把同一件事情做好则极为不易,人越多,想法就越多,行为方式也就越多样化,自然结果也就大相径庭。
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核心要素,归根结底都可以归结到人身上,如何让一群人按照同样的规范和标准做事,并且最终达到相似的结果,是企业必须解决的问题。
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必须制定规范化的营销管理制度,为整个营销团队建立一种明确的工作标准,从而使团队在工作中对营销模式和关键业务达成高度一致,从而迅速提升战略执行力。
有部分企业认为,企业不需要规范化的管理制度,而是需要个人对业务的灵活处理。在他们的思维中,规范与死板是同义词,一旦规范就意味着工作效率低下,无法应付多变的竞争环境。这完全是一种误解!事实恰恰相反,只有规范才能够真正提高营销组织的工作效率和执行力。中国目前的市场环境已经发生了本质的变化,传统粗放的销售方式已经无法适应企业的发展,销售已经不再依赖个人技能,而转变为一种可以被管理、被复制的过程。如果上司与下级对同一件事的理解不同,总部与区域对战略执行的理解不同,其结果只会造成各人自行其是,结果如何实难预料。同时,由于人的技能有差异,如何使企业跳出对个人技能的依赖性,不至于因为人员的变动而造成市场的动荡和损害,这些都不得不依靠规范化的管理制度方能从根本上加以解决。
中图分类号: C29 文献标识码: A
激励机制也称激励制度,它通过建立一套理性化的制度来反映激励主体与激励客体相互间的作用。
对现代企业而言,人才是不可或缺的战略性资源,也是企业发展的最关键因素。激励理论从把握个体需求和行为特点入手,运用各种激励和约束手段来调动、挖掘每个成员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促使他们取得最佳的工作绩效,从而实现组织管理的最终目标。
一、激励机制对现代企业管理的意义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强企业管理,需要对企业的员工给予有效的激励,这样他们才能保持较强的工作动机,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实现企业的最优效益。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知识资本成为企业创造效益的推动力。尤其在当今社会,离开人才,企业单位均将寸步难行,因此在企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为了在竞争中创造更大效益并独占鳌头,企业需要更加高效地开发和利用组织中的人力资源,才能显示出其独有的竞争实力。正如美国学者劳伦斯?彼得(Laurence J. Peter)在对员工晋升的相关现象研究中指出:在各种组织中,雇员总是趋向于晋升到不称职的位置。这种单纯的“根据绩效决定晋升”的激励机制是片面的。因此如何合理、高效、科学地应用员工激励机制来充分调动所有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突显人力资源的优势,成为保证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因素之一。
一般而言,激励机制对企业的作用呈现为三种状态,即助长性、致弱性、疲惫性。故应当把握好企业员工激励机制使用的“度”,其实践标准在于:增强企业员工激励机制的积极作用;规避企业员工激励机制的消极作用;预防企业员工激励机制的疲惫作用。
1.激励机制可以有效激发员工能动性,提高企业的绩效水平
研究表明,绩效水平的高低并不仅仅取决于员工的个人能力,还与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密切相关。因此,企业除了重视员工的素质和能力之外,还应确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励制度来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使每个员工保持较高的绩效水平,达到以管理促效益的目的。
2.激励机制可以较大限度开掘员工潜力,开发企业人力资源
激励是挖掘潜力的重要途径。在缺乏激励的环境下,员工缺乏工作的热情,潜力也得不到开发,而如果受到充分的激励,他们可能发挥出意想不到的能力。可见,激励制度对于人力资源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引入激励机制不仅可以实现企业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也是企业应对竞争和挑战的坚强后盾和有力保障。
二、激励机制的制定
1.激励机制应适合企业自身特点
企业与企业之间存在差异,企业在制定激励机制时应充分考虑自身特点,不能盲目借鉴和照搬。机制体制只有建立在对自身特点充分考虑的基础上,具有自身特性,才能保持活力并长期实行下去。
2.激励机制应公平公正
激励制度是以全体员工为实施对象的,因此首先在制定的过程中就应坚持公平性的原则。没有了公平性,激励也就无法充分发挥作用,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激励机制的制定应在广泛征求员工意见的基础上进行,最大限度地考虑多数人的利益,制度出台后,也要严格按规定执行,确保公平公正。
3.激励机制应科学合理
激励机制要体现科学性,也就是要将工作充分细化,充分考虑到每个环节。企业应充分了解和分析激励的手段与方法,并系统掌握员工的特点和需求,依据员工特点制定相对应的激励策略,并随着实际情况的改变不断改变策略。
4、激励机制缺乏科学性且结构不合理
一方面,我国企业采用基本报酬形式为工资加奖金的形式,这种激励方式的力度较小,效果不明显。另一方面,不少企业都存在主要企业经营者个人成功论。将企业经营的成功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归功于企业经营者的个人决策,企业薪酬管理部门积极主张给经营管理者不断加薪,在企业管理层实行经营者年薪的同时,中层干部实行“小年薪”。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将普通员工工资幅度的低增长或零增长作为企业“降低人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和手段。
5、绩效考核机制的缺乏
绩效考核,是指一个组织,运用特定的指标,采用科学的方法,对工作实绩,以及由此带来的诸多效果,做出价值判断,并给予相应的惩罚过程。它是科学的评价个体的劳动成果,激发个体努力的必要条件,对于发挥企业的激励机制的效用起到比较关键的作用,然而当前我们不少企业单位并未建立绩效考核机制,有的企业虽然已经建立绩效考核机制,但未制定详尽的实施细则,使之成为空架子,并不能发挥其应用的作用,这就严重的制约了企业激励机制在企业管理中的实施效果。
6、重物质激励而轻精神激励
改革开放以前,行政晋升和精神激励为企业对员工的主要激励方式,其要求企业从业人员(包括企业的管理层)要有不计报酬的奉献精神。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形成,企业体制的改革,物质激励逐步取代精神激励成为企业所采用的主要激励方式,而精神激励逐步淡出企业管理层的视线。现在企业管理层一味的只注重的对员工采取物质激励措施,在实现企业的最大利润的同时挖空心思的满足员工物质需求。在这种重物质激励而轻精神激励的激励机制中,使员工仅仅只关注物质财富,并在其驱使下逐步的散失了精神财富而沦为劳动的机器。
7、激励机制忽视员工个体的差异性
著名心理学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要由低到高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和归属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并认为人的需要有轻重层次之分,在特定时刻,满足最主要的需要就比满足其他需要更迫切。但我国企业管理水平不高,很多企业决策者缺乏对员工人生追求的正确认识,不考虑员工需要的差异性,在激励时候不分层次、不分对象、不分时期,只重整体目标而不重层次需要,造成了激励效果与期望值相差甚远。
三 建立科学的薪酬分配机制
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工资收入分配制度即薪酬管理制度,要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原则。可推行岗位工资制。所谓岗位工资制就是通过科学的岗位设置、定员定岗和岗位测评,以岗定薪。要以岗位测评为依据,参照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合理确定岗位工资标准和工资差距,提高关键性管理、技术岗位和高素质短缺人才岗位的工资水平。岗位工资标准要与企业经济效益相联系,随之上下浮动,员工个人工资根据其劳动贡献大小能增能减。企业内部实行竞争上岗,人员能上能下,岗变薪变。岗位工资制可以有多种形式,如岗位绩效工资制,岗位薪点工资制、岗位等级工资制、岗位技能工资等。
1、完善绩效考核机制
企业在建立了激励机制之后,需要建立适当的绩效考核办法并使其完善进而形成科学的考核体系,这样可以让两者相得益彰。具体来讲,绩效考核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针对不同的工作性质确立基本的工作定额,并针对员工目标任务的完成情况,给出相应等级的评定;另一方面,企业的运营过程中,时常会面临各种需要特殊方法解决的问题,对于这类问题解决的主要参与者,以为企业做出特殊贡献进行详细的记载。这两方面的都将作为员工以晋迁、奖金审定的重要依据。同时在制定好详细的绩效考核实施细节,做到公开、公平、公正。
四、评价营销在组织行为中的关键作用
由于金融危机和社会环境的干扰,会有一部分人对营销这个词感觉到匪夷所思,甚至是误以为营销和传销是一样的模式。然而没有正确意识到营销重要性是非常可怕的一件事!社会营销观念在面对市场做大面积推广的时候,需要支持的项目有很多,做到为顾客维权,更要为自己享有的品牌做好正面积极的宣传。在同类市场面临不败之地。同时为公共利益打下良好的口碑。营销管理对企业组织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指南方向,由此产生的商议、研讨及项目改变为销量及市场调查满意度做好了足够的精神支持!
营销的从人性的本质上是为有创意、心思缜密的人搭建舞台。有个人价值实现个人利益的社会管理过程。在寻求人力资源的观点方面需遵循以下几项原则:1、营销者需要先行于市场,不断寻求灵感及创意。2、由于产品包装到服务,需要一个标准化的流程去完善,它意味着服务的包装物。3、营销者不仅要对所出售创意的计划,面对终端顾客实行的维持关系链,最终达成“双赢”的结果。
五、通过质量、服务和价值建立顾客满意
一个好的商品固然是顾客接二连三推荐给别人的产品,然而顾客本人对其品牌造成深刻的印象并打算进行再次消费的想法是否达成。从宏观角度来讲,让其三大重点需要长期维持及均达标的情况下需要通过四个业务核心去考量:1、新产品开发。2、数据管理。3、物流公司衔接及付款方式满意度。4、与顾客服务过程。打造一个严密的整合系统,我们分门别类的把所有产品商和分销商,包括原材料提供商到零售商做一个数据化统计并集合了网络化营销平台为企业长足发展创造了美好的愿景。质量是企业的根本。品质特色和服务将影响产品满足需求的潜在力,现代的企业管理,全面的质量监督体系和顾客的满意度的关键正是保持偿付能力和盈利的先天条件。
六、分析行业市场和行为购买行为
据调查得知,购买者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流行因素(品牌的新颖度)、个人因素(个人喜好、心理因素(喜欢求同存益心理及攀比心理)、文化层次因素、经济因素五方面。这些主要因为均会影响消费者决策和是否为顾客提供最佳服务做出了最直接最有效的线索。消费者在实际消费时会做出很多选择,无论是群体顾客还是个人一对一服务,秉承着了解顾客需求,挖掘顾客心理,并做出一些列销售技巧的方案策略来进行攻心术销售。确定好顾客类型后进行针对式销售会对成交结果做出有条不紊的铺垫。从而更容易知道所经营的品牌及受用度做好清晰的数据统计分析。并且这些依据为人事宣传和说服员工行动力的最佳途经。
七、管理产品线、品牌
作为企业的经营者,品牌的喜爱程度与用户的满意度是企业生存的标准。一个优秀的品牌在知名度及实用度会直接影响消费者购买心理及口碑。企业的LOGO、品牌的商标为让一个顾客一如既往的支持下去甚至达到非常喜爱的程度。由此看来,品牌的重要性不仅在广告上让顾客耳目一新,其设计理念和资产更是打造一个优秀品牌的良剂。
一类品牌的兴起,必然是营销过程的重中之重。新颖、独特、个性感、独树一帜,它不仅代表着时尚的气息,更能把时代的气息感散发给所有和消费者审美度相关的人,具有启迪性和感染力的巨大作用。国内的品牌营销意识似乎在近几年才开始兴起,从产品、服务、销售技巧多方面进行培训但仍然摆脱不了消费者对品牌的追逐心理。从设计灵感标志、到广告效应、再加上宣传(图片、视频、明星效应)多方面加大力度尽可能制造营销气氛给广大广众,从众多产品中脱颖而出。受到关注和满意度的时候,毫无疑问就是品牌造势开拓市场的最佳时机。
八、激励机制的应用与实行
1.物质和精神激励相辅相成
物质需要作为人们从事一切社会活动的基础动因,相应的,在企业管理中,也是激励的最主要方式。但单纯只使用物质激励是远远不够的,还应与精神激励相结合。人除了物质需要外还有自我实现等精神方面的需要,尤其是对于企业中的一些高层次员工,在他们的物质需要基本满足的情况下,如何以精神激励来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显得尤为重要。因此企业必须把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并重,这样的激励机制才更加完善和有效。
2.建立多层次的激励机制
尽管单一的激励制度也能起到激励的作用,但是多层次的激励机制对管理起到的作用往往更胜一筹。激励机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一个开放的系统,要随着时代、市场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企业在不同的发展时期也应有不同的激励机制。
为了保证激励效果的一致性,应把激励方法和策略与激励目相结合,采取多种多样的激励手段。做到制度因人而定、因情况而定。
3.实行多元化和有差别的激励机制
不同的激励对象对于激励产生的反映程度是不同的,企业在制定激励机制时应充分考虑到员工的个体差异。例如性别差异、年龄差异、文化差异、地域差异等等。企业只有照顾到员工的个体差异,才能使激励机制发挥最大的效力。
企业还应为员工的发展提供平台,使员工接触到各种不同的业务,并逐渐适应多种工作职务和岗位,以此为员工职业生涯的发展拓展道路,让员工能够实现自我价值的提升。
4.正激励和负激励相结合
对于企业而言,所谓的正激励是指通过奖赏的方式来鼓励员工的正确行为,以促使其发扬光大;而负激励则是通过制裁的方式来抑制员工的错误行为,以避免这种行为的再次出现。它们都可以起到激励的作用,在企业管理中缺一不可。
5.重视员工的自我激励
激励机制不仅要靠企业,也依赖员工自身。而且相对于企业自身而言,企业制定的激励政策只是外部动因,员工的自我激励才是支撑他们发挥创造性的内部动力。自我激励相对于外部激励更加持久也更加有效,因此企业应注重培养员工的自我激励意识。这主要通过加强对员工的教育和指导得以实现。例如培养员工的荣誉意识,增强员工的上进心等。
管理是一门科学,更是艺术,而管理首先是对人的管理,任何企业要发展都离不开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企业必须要重视激励机制在管理中的作用。依据企业自身情况,综合运用多种激励手段,建立具有企业特色和适合员工需求的激励体系,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
九.实施激励机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建议
9.1激励管理不重视,认识上存在误区。许多企业,特别是小企业,对人才管理不重视,忽视激励的作用。这些企业需要转变观念,重视人才,把人才作为企业的一个重要战略资源,提高管理者素质,要把激励机制落实到行动上。还有些人认为,激励就是奖励,这是在激励认识上一个常见的误区。激励的手段有很多,但他不单一就是奖励。
9.2缺乏科学的评价体系。许多企业缺乏一个明确的奖惩评价标准,奖惩存在很大的随意性,管理者仅凭个人的好恶和伦理道德对员工进行奖惩。企业要建立完善激励机制,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和倡导自由探索的氛围;建立正确的评价和激励机制,完善企业内的竞争机制,这既需要通过对薪酬制度、培训体系、情感培养、企业文化影响等方面进行全面的统筹,又要根据因人而异、奖惩适度和公平性的原则,建立起完善的激励机制,保证企业各层次人员的需求得到满足。
9.3激励方式单一。当前许多企业基本上采取单一的物质激励,激励方式上只注重物质激励,强调奖金和红利的重要性,激励手段过于单一,而不注重对员工的非物质性激励,忽视了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的有机结合。企业的管理者要重视塑造企业文化,让企业文化融入到员工的价值观并成为奋斗目标,在此基础上成立职工组织,让职工拥有权利,使员工拥有归属感,凝聚员工主人翁意识,在这种组织下的激励,要比单纯的物质奖励效果好的许多。激励的方式有多种多样,要根据企业文化背景,结合企业实际,制定出相应的制度,这样综合运用不同种类的激励方式,就一定可以激发出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企业产出更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黄渝祥.企业管理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内涵
本公司的销售渠道是指产品从公司的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转移时所经过的通道,这种转移需要中间商的介入。
第二条
适用范围
本规定的主要对象为国际销售渠道的中间环节。
第二章商
第一节
企业商
第三条
企业商是受本公司委托,根据协议在一定区域内负责代销本公司生产的产品的中间商。产品销售后,本公司按照销售额的一定比例付给其佣金作为报酬。
第四条
企业商与本公司是委托销售关系,他负责推销产品,履行销售业务手续,本身不设仓库,由顾客直接向本公司提货。
第五条
本公司可同时委托若干个企业商,分别在不同地区推销商品,本公司亦可同时参与某些地区的直销活动。
第二节
销售商
第六条
销售商是一种独立的中间商,受托负责代销本公司的全部产品,不受地区限制,并拥有一定的售价决定权。
第七条
销售商是本公司的全权独家商。本公司在同一时期只能委托一家销售商,且本身也不能再进行直销活动。
第八条
销售商也实行佣金制,但其佣金一般低于企业商。
第三条寄售商
第九条
寄售商委托进行现货的代销业务。根据协议,本公司向寄售商交付产品,销售后所得货款扣除佣金及有关费用后再交付本公司。
第十条
寄售商一般要自设仓库或铺面,便于顾客及时购到现货,且易于成交。
第四节经纪商
第十一条
经纪商既无商品所有权,又无现货,只为买卖双方提供有关价格、产品及一般市场信息,为买卖双方洽谈销售业务起媒介作用。
第十二条
经纪商与本公司不签订合同,不承担义务,与本公司无固定的联系,但在买卖过程中又可代表本方,商品成交后,从中提取一部分佣金,但其比例一般较低。
第三章直销商店
第十三条
直销商店需划出A、B、C、D四个等级,要求每户一卡。
第十四条
直销商店业务拜访次数规定为:A、B级店面每月不得少于5次;C、D级店面每月不得少于2次。
第十五条
所有直销商店必须执行统一的市场零售价,若经查不落实,直销店面的零售价不统一,必须追究该区业务员的责任。
第十六条
直销商店根据营业额可采用给扣制。
第十七条
商店货物摆放位置必须处于最醒目的位置,商店货架上货物规格必须齐全,摆放整齐。
第十八条
要求商店的货物必须先进先出,业务员随时清点对方库存及出厂日期,以便出现问题及时解决,并以书面形式将公司的要求传达至客户,如对方库存过大时,需协商,请示主管调回公司仓库。
第十九条
商品在销售、运输及库存等环节出现破损,必须当日调换,不允许拖至下月调换。
第二十条
客户提出的任何意见或建议,业务人员必须当面记录,自己职权范围能予解决的当即解决,不能解决的上报公司主管,在3日内答复客户。
第二十一条
业务员必须非常熟悉辖区内每家商店的经理、会计、出纳、仓管、业务采购、柜台组长及营业员的情况,其中包括姓名、家庭住址、电话、爱好、生日及个别家属情况。
第二十二条
每逢元旦或圣诞节前夕,业务员应该自己花钱寄贺卡给客户。
第四章经销商
第二十三条
经销业务必须由公司经理经营,或由经理指派的业务代表经营,公司内人员具体负责办理业务。
第二十四条
经销业务一律实行合同制,合同文本各分公司要求统一。
第二十五条
经销商可划分为A、B两种:A为大型经销商(年营业额在20万美元以上);B为小型经销商(年营业额在20万美元以下,10万美元以上);10万美元以下视为批发商,不签合同。
第二十六条
A级经销商的经营分为淡旺季。旺季时由于对方需求量大,资金占用量大,必须按合同求货到付款,否则不予供货;淡季时考虑长期经营,可适量按月铺货,当月铺货当月底必须全数收回货款(例如,1日发货,到31日收回;8日发货,在31日收回;25日发货,在31日收回)。
第二十七条
B级经销商的经营不论淡旺季,一律货到交款,否则出现的任何货物损失由经理负责全部赔偿。
第二十八条
经销商在经销过程中产生的破损、变质、超过保质期的产品,本公司一律不予承担;但如有产品质量问题,本公司将予以解决。
第二十九条
每年需对各经销商制定销售指标,按指标完成情况予以奖励。批发商销售额在20万美元以下由分公司奖励,20万美元以上由行销部奖励。金额视同分公司费用。经销商未附合同正本,一律不享受本条款。奖励在结算后第60天,由行销部统一核对无误后发放。
第三十条
几个经销商联合进货则全部不奖励。
第三十一条
每年销售指标须按照上年完成情况,在原有基础上递增一定的百分点。
第三十二条
公司需协助辅助经销商开拓市场、规划市场,提供良好的经营策略,原则上要求经销商按照公司规定价格进行销售,允许上浮5%,但不作具体规定,经销商有责任引导零售商执行区域内统一零售价。
第三十三条
经销商不得跨区销售,致使货物流窜,干扰其他市场,导致价格混乱。若违犯,一经发现,第一次停止供货,第二次取消经销商资格,第三次没收销售奖。新晨
第三十四条
严禁经销商销售假货,一经发现,立即终止业务往来,并追究其责任。
第三十五条
在开拓经销市场时,由分公司派出先遣队与经销商共同打理销售点后,交经销商经营。同时也可由行销部派先遣队,费用由行销部和分公司各承担50%,来开发经销市场,完成市场开拓后再交由经销商经营。
二.消防控制室实行每日24小时值班制度。值班人员应通过消防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持有初级及以上等级证。
三.消防控制室值班每班工作时间为8小时,每班人员不少于2人。值班人员应当在岗在位,在对火灾报警控制设备进行日检查、接班、交班时必须填写《消防控制室值班记录表》的相关内容。值班期间随时认真记录消防控制室内消防设备的运行情况。
三.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应确保正常工作状态下,消防设施及其相关设备的电气控制装置处于自动控制状态,严禁将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和联动控制的防火卷帘等防火分隔设施设置在手动控制状态。其他消防设施及其相关设备需要设置在手动状态时,应有火灾时能迅速将手动控制转换为自动控制的可靠措施。
四.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接到报警信号后,必须立即以最快方式确认。火灾确认后,必须立即将火灾报警联动控制开关转入自动状态(处于自动状态的除外),同时拨打“119”火警电话报警,并立即启动单位内部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同时应立即报告单位负责人;
确认属于误报时,查找误报原因并填写《消防控制室值班记录表》。
五.消防控制室工作人员应按时上岗,并做好交接班工作,接班人员未到岗前交班人员不得擅自离岗;
六.消防控制室工作人员应坚守岗位,尽职尽责,不得脱岗、替岗、睡岗,严禁值班前饮酒或在值班时进行娱乐活动,因确有特殊情况不能到岗的,应提前向单位主管领导请假,经批准后,由同等职务的人员代替值班;
七.消防控制室的入口处应设置明显的标志,消防控制室内应设置火灾事故应急照明、灭火器等消防器材,并配备通讯联络工具;
八.严禁在消防控制室内存放易燃易爆危险物品,严禁堆放与火灾监控、预防、扑救等无关的物品或杂物,应保证其环境满足设备正常运行的要求。控制室工作人员应确保室内卫生清洁、空气清新;
九.严禁非控制室工作人员进入消防控制室。
消防控制室火灾事故处理程序
一.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在接到火警显示后,应保持镇定、不得慌乱,并按照相应的处理程序进行工作。
二.消防控制室火灾事故紧急处理程序:
1.接到控制设备报警显示后,应首先在系统报警点位置平面图中核实报警点所对应的部位;
2.消防控制室安排一名值班人员或通知保卫人员迅速携带通讯工具和灭火器材赶到报警部位核实情况,另外一名值班人员留在控制室内随时准备实施系统操作;
3.值班人员和保卫人员现场核实报警部位确实起火后,应立即通知消防控制室,消防控制室的值班人员要马上将系统联动控制装置调整到自动状态,并立即拨打电话“119”,向公安消防机构报警,说明发生火灾的单位名称、座落地点、起火部位、联系电话等基本情况;并按排相应人员到集团路口接应。
4.报警后,要立即向单位领导汇报,请示相应的处理措施。
5.报警后,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应利用火灾事故广播系统通知有关部门和有关人员组织疏散和自救工作;
6.消防控制室的值班人员要监视系统的运行状态,视情况启动相应的消防设施,保证火灾情况下自动消防设施的正常运行。
三、消防控制室火警误报处理程序:
1.接到控制设备报警显示后,应首先在系统报警点位置平面图中核实报警点所对应的部位;
2.消防控制室领班派一名值班人员或通知现场保卫人员持通讯工具和灭火器,迅速赶到报警部位核实情况,领班留在控制室内随时准备实施系统操作;
3.值班人员或保卫人员在现场核实为火警误报时,应及时通知消防控制室,留在消防控制室的领班应将系统恢复到正常工作状态,并在值班记录中对误报的时间、部位、原因及处理情况进行详细的记录;
4.消防控制室领班应及时将系统误报的原因及处理情况向上级领导汇报。
四.消防控制室工作人员应熟悉火灾事故紧急事故处理程序,并应定期进行演练,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
中图分类号:R782.05+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7-185-01
0引言
消毒供应室是向医院各个科室提供各种无菌辅料、无菌器械以及其他无菌物品的重要科室。消毒供应室的管理水平质量与医院热源反应、院内感染的发生息息相关。医院应该合理规范重新建筑消毒供应室,更新更换先进设备,周密细致制定各项工作流程、岗位职责、质量控制标准,使消毒供应室能高标准、高质量完成整个医院医疗器械和其它污染物品的回收及无菌物品的发放任务,杜绝了医院感染的发生。本文就护理质量控制在消毒供应室管理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1制度落实和护理质量的细节管理
1.1相关制度的有效落实
对安全管理制度、规范工作流程进行完善,促使相关工作的有效组织进和开展。确保护理制度的严格落实是保证护理安全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工作人员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对此需要以“重点查,反复查”的原则促使其制度意识的强化,从而加强护士工作的过程管理,最终实现各种查对制度的建立和健全。
1.2护理质量的细节管理
对消毒供应室标准化质量文件及操作流程进行完善,促使护理质量的良好实现。由于消毒供应室的工作性质比较特殊,对这项工作进行实施必须具备较强的独立性。通常是由一人对各项工作进行实施,其中消毒灭菌物品的操作就会容易出现各种失误,而只有相关操作的质量具备一定的安全性及可靠性,护理工作的实施才能得以确保。此外,还必须能够熟练掌握各项操作的规程,充分履行护理工作者的职责,从而确保护理质量的提升。细节管理是促使护理质量提高的重要措施,护理工作需要依靠一个个细节的实施才能得以完成。优秀的护士在按时完成自身工作的同时,还要注重细节措施及管理的实施,才能获得良好的护理工作质量。作为护理管理者,不仅需要促使宏观控制的实现,还必须通过细节管理的执行对各项工作进行监控。只有这样,工作中的各个细节才能得到工作人员的重视,护理质量的提高效果也就更为突出。
2消毒供应室安全意识的细节培养
2.1 加强护理人员岗前安全培训, 强化其护理安全意识
细节管理是消毒供应室质量管理的重要保障,随着医学领域的不断发展,消毒供应室的管理目前也越来越趋向于专业化,因此,护理人员要胜任这项工作,除了掌握相关护理知识之外,还要对机械物理知识、电工电学知识、化学和数学知识以及医院感染和消毒隔离等知识有一定的了解。故有必要定期组织全科的医务人员学习《消毒技术规范》以及《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等一系列法规性文件,对其加强岗前的培训,从而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以及技术水平,确保临床工作质量。
2.2 定期分析护理安全形势
科室必须要建立相关护理缺陷的管理登记本,要对所有出现的问题进行详细的记录,并定期召开安全管理会,查找出问题的关键,分析护理安全形势,尽量把护理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阶段。在日常的护理工作中,要进行严格的无菌操作,要对高压消毒包的灭菌效果进行严格的检查和监测,并进行相关的安全知识教育,从而确保防范工作的落实到位,防范医院疾病感染的发生。
3消毒供应室护理质量的细节管理
护理管理是以各项质量标准为原则,制约、促进医院护理行为活动的整体护理质量。为此,护理质量标准的执行过程中,细节管理占据的地位非常重要,而细节管理的实施与否,对护理质量的影响非常巨大。如消毒供应室中消毒包的发放和回收,护理人员未能严格的进行相关项目的登记,在进行发放的过程中就会容易发生丢失等较为严重的发放错误。所以,对于消毒供应室护理的实施而言,细节管理作为一种手段对整体护理质量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实践过程中,通常可以通过下列措施促使细节管理活动的实施,以促使护理质量的有效提高,确保消毒供应室能够顺利的进行各项工作及活动。
3.1要熟练掌握消毒灭菌仪器
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应了解消毒灭菌仪器简单故障的维修方法和显示信号的含义,熟悉和掌握消毒灭菌仪器的工作原理、性能、功能、操作步骤,坚持做到定期保养。及时去除发现的结晶、腐蚀的线板,擦拭干净先用去离子水处理后用纱布或棉签擦干,禁止用无水乙醇。特别要注意仪器存放的环境,防潮、防尘、保持操作台的干净。同时,应该建立回收―洗涤―包装―灭菌―发放不逆行的工作程序,形成由污到净的合理布局,防止交叉感染。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和质量控制标准,对针管每批做澄明度、PH值、氯化物监测和每月一次试验热源监测,高压蒸汽灭菌柜严格进行程序监测、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对一次性使用的输液器等物品认真兑换、回收、毁形,杜绝重复使用,避免社会污染。
3.2规范护理行为
应建立护理风险报告、预警制度,控制护理差错发生;在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中开展百日全勤无差错、全年全勤无差错等安全竞赛活动,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安全服务意识;重视护士职业安全管理,并实施护理职业风险报告制度,保证医、患安全目标的实现。建立健全护理质控组织,按省护理中心护理质控标准对护理质量实行定期检查、公布成绩、书面反馈整改以保持护理质量的持续性。同时,增强法律意识,加强法制教育,全面提高护士素质。在临床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不但要有丰富的临床医学知识,还要具备一定的法律基础知识,从法律责任的高度来约束自己的行为。护理人员应学法、懂法、用法,增强防范纠纷的意识和能力。认真学习有关法律、法规、职责、制度,规范护士的行为,不定期地进行医疗安全教育,建立完善的差错事故管理制度。
4总结
综上所述,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中细节管理的应用有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和职业技术水平使消毒供应室工作走向了规范化和标准化,有效防止了院内感染,保证了病人的安全。
参考文献:
英国在1988年《教育改革法案》出台之后,学校改进压力剧增,对于校长的要求也与日俱增,校长的角色发生了很大改变。之后,英国的校长培训制度经过了重大变革,目前已经形成比较成熟的培训管理制度。其特征具体表现在《国家校长标准》的制定、校长培训的组织管理、校长培训的内容与方式三个方面。
一、国家校长标准
为了促使所有的校长都具备相应的条件,1998年英国师资培训署在吸收全国各地及有关行业经验的基础上,反复征求意见,颁布《国家校长标准》。《国家校长标准》不分校长所在学校的发展阶段和学校类型,适用于所有的校长,对校长专业角色和领导技能等作出了明确说明,这在一定程度上为增强校长资格培训工作的专业性和科学性奠定了基础。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和教育的发展变化,2004年又对《国家校长标准》进行了修订。
《国家校长标准》承认校长在政府的教育政策执行和发展以及提高学生就学水平中起着重要作用,并体现了校长应有的发展方向。它包含以学习为中心、注重领导能力和表现出尽可能高的专业水准三项重要原则。《国家校长标准》的主要目标是制订教师职业核心领域明确的要求;在各方面帮助教师制订和调整职业计划并有效地工作以及制订旨在促进他们提高效能的明确目标;保证所有人都能关注提高学生的成就和教育的质量;帮助制订教师的专业和成就要求;帮助专业化发展和提供高质量的培训,能够满足个别教师和校长的需求,充分利用时间并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受益。
《国家校长标准》将校长标准分为五个组成部分,即校长的核心目标、领导的主要效果、专业知识和理解力、技能和品质、校长职务的主要领域。对于每个组成部分都进行了具体说明。其中校长职务的主要领域是《国家校长标准》的主要内容。
在核心目标方面,《国家校长标准》指出,校长要为学校提供专业的领导和管理,以确保学校各项工作都达到高标准并得以不断改进。在促进学生发展方面,校长必须确保全体学生接受高质量的教育,并实现所有学生的潜力,有效地管理教学和学习,使学生取得较高的成绩。在学校管理方面,校长是学校领导和管理的专业人员,要确立学校愿景和发展方向,保证实现学校管理和组织目标。校长需要和其他人一起工作,保证所有人的机会公平,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在整个教育系统方面,校长还必须有效地发展与其他学校、儿童服务机构、地方教育局、高等教育机构等的关系,以为整个教育系统的发展作出贡献,为学生创设卓越、优质的学习氛围,激发所有学生的较高的期望。
领导的主要效果包括积极的校风、高度负责的教师、成绩优秀的学生、支持学校和帮助孩子的家长、胜任的董事和高效的资源利用。
在专业知识和理解力方面,强调校长所需的知识要不断更新,理解力要不断增强,并且要在每个领导的主要领域里显示出来。它包括教育质量、课程教学评价、领导风格与实践、全国的政策构架等13项内容。
在技能和品质方面,包括领导和管理人们为了共同目标奋斗、决策技能、交际技能、自我管理等以及可亲可敬、愉快、精力充沛、不屈不挠、自信、廉政等10项品质。
校长职务的主要领域涉及到规划未来、领导教与学、自我发展并与人合作、负责学校组织管理、确保承担责任、促进社区发展六个主要领域。每个领域都分别详细阐述了校长需要具备的知识(共49项指标)、专业品质(包括52项指标)以及为实现目标而采取的行为标准(包括48项指标)。这六个领域不分主次,共同展示了校长的职责。
规划未来指创设共享愿景和拟定战略计划。愿景表达学校核心的教育价值观和道德目标;战略计划保证学校为了所有学生的发展而不断改进,并对鼓舞和激励学生、教职员工以及学校内的所有成员起重要作用。
领导教与学表明校长的核心责任是提高教和学的质量以及学生的学业成就。校长要促进学校整体发展,有效运用资源,设计好课程计划,保证学生良好的纪律和行为。这就意味着要对学生予以高期望,监督并评估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创建成功的学习文化,以便于使学生成为有效的、充满激情的、独立的学习者,并且使学生热诚于终身学习。
自我发展并与人合作要求校长能够与他人有效沟通和合作,能够管理自己并和其他人保持良好的关系,促进专业化的学习型社区的形成。通过绩效管理和有效的持续专业发展,校长支持所有工作人员达到高标准。校长还要使自己拥有应付复杂问题的能力,拥有职务所需要的领导技能和行为,注重自身的持续专业发展。
负责学校组织管理指校长建立合适的有效的组织机构,并以严格的自评为基础,寻找组织结构及其功能改进的方式。保证学校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有效组织和管理,来提供高效和安全的学习环境。这些管理责任意味着重新审视自己的角色和责任。校长应该同时通过与他人的有效合作,以建造成功的组织。
确保承担责任要求校长对相关群体负有责任,尤其是学生、家长、监护人、地方长官和地方教育局。校长有责任保证学生受益于高质量的教育。校长在法律上对学校管理机构、学校周围环境负有责任。“市场责任’意味着校长需要成为企业的经营者,‘去中央化’导致的责任意味着校长必须负责学校财政和文化的管理,使所有员工逐渐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专业’责任是指校长必须在群英荟萃的地方‘智力超群’,从而保证员工能够对变革作出响应,而不仅是反抗;‘经营’责任是指校长必须是一名好的规划者,能够从策略上领导学校发展。”
促进社区发展表明,学校存在于一个与众不同的社会情境之中,这样的社会情境对学校内部发生的事情有直接的影响。学校领导应该对学校内部和外部社区负责,以保证公平和权利。校长应当和其他学校合作,给自己所在的学校和其他学校带来正面影响。为了孩子的茁壮成长,校长应当在战略和操作层面,与学生家长及所有与孩子茁壮成长有关的机构进行合作,致力于学校内外社区的工作。校长在更为广阔的教育系统中分享领导责任,应当意识到学校改进和社区发展是相互依赖的。
英国《国家校长标准》试图为校长专业发展和行动提供明确的要求,使希望成为校长的人有了明确的奋斗目标,也使校长对自己的工作和能力有清晰的认识。它不仅用以招聘校长,而且用于评估校长绩效,指导校长专业行为。
二、校长培训的组织管理
英国政府对校长培训给予宏观指导,并不直接管理和控制。其具体组织管理特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英国颁行《国家校长专业资格》,以便于实行资格证书制度和质量监控等措施。
第二,从大的培训路径看,英国的校长培训有国家学校领导学院及其分支机构、大学和校本培训三条途径。英国校长培训机构不仅包括大学内部的相关培训机构,而且包括中小学校,在一些优质的中小学校建立校长培训实践基地,为校长进行技能训练和管理实践提供场所。培训主要由国家学校领导学院负责,政府、行业、社会与学校相结合,其机构部门职责分工明确,项目管理部、网上教育部和研究部各司其职。
1998年《教师面临变革的挑战》首次提出建立国家学校领导学院的设想。2000年该学院成立。受教育部委托,国家学校领导学院接替了师资培训署的有关职能,代表英国政府组织管理中小学校长培训,负责全国中小学校长培训的经费投入、组织协调、项目设计、课程开发、实施指导、培训研究、技术支持和管理评估等工作,成为校长培训专门的组织与认证机构。它依据地域特点和校长学习的实际,在西北部、东北部、中东部、中西部、英格兰西部、伦敦、西南部、东南部、约克郡等地区建立九个分支培训机构。其任务是:发展领导技能,继续实施教师培训署启动的三个校长培训项目并开发新的项目,包括覆盖领导的五个阶段的培训项目、战略项目、团队项目、出版研究成果、在国际会议上提出相关讨论问题。每一种培训项目都是依据《国家校长标准》而设计的,只是根据参加者经验、知识和身份的不同加以有针对性的安排,切实适合校长需要。
第三,英国“学校与学院领导学会”(ASCL)是代表全英国校长和副校长的专业学会和工会组织,它通过问题咨询、学术研讨、网络辅导、现场诊断、研究出版等方式对校长培训学习提供帮助,注重满足独特需求和进行现场问题分析。
第四,采取市场机制。一方面,从培训机构的角度看,培训机构通过公开招标评估而获得培训资格,通过项目竞标的方式获得相应的培训项目。另一方面,从校长的角度看,英国政府为激励校长参加培训,对每个接受培训的新校长提供一定数额的资金,英国校长使用这笔资金自己选择培训单位,满足培训需求,不被选择的培训机构将最终被淘汰。这样促进了培训机构之间的竞争,从而有益于培训质量的提高。
从上述组织管理特征可以看出,英国政府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质量监控来宏观管理校长培训;委托专门机构组织管理,而不是直接管理和控制中小学校长培训,政府与培训机构之间是指导和合作伙伴关系;各个地区培训机构在根据国家制定的标准进行培训项目研发、课程的设置、培训模式与方式的选择等方面有很大的自主空间;大多数培训机构通过竞争获得培训资格和吸引受训者。一言以蔽之,这种组织管理通过《国家校长专业资格》的认定、培训机构的合理架构、专业学会的学术引领和市场竞争机制的充分运用,来保障培训质量并满足不同需求。
三、校长培训的内容和方式
第一,形成完整的培训体系。在国家校长领导学院成立之前,英国校长培训工作主要由师资培训署承担,师资培训署设计、实施了三类校长培训计划。1995年启动校长领导和管理项目,为任职两年的新任校长提供培训,这是入职阶段培训,是面向首次担任校长职务的人士提供的导人性课程。校长领导与管理项目的主要目的是要帮助校长理清领导与管理任务,发展领导与管理能力。1997年《国家校长专业资格》颁布,规定从2004年4月1日之后,任何想申请成为中学或者小学校长的人必须拥有校长专业资格证书,接受符合国家校长标准的培训。《国家校长专业资格》出台不久就被国会以法案的形式通过,成为英国初任校长资格审核的依据和指南。这是一个初级阶段培训项目,对象为有潜质成为校长的人士,是拟任校长培训。1998年,在职校长领导项目启动,它以《国家校长专业资格》为基础,为任职三年以上的校长提供培训,目的是要为在职校长提供富于挑战性的、丰富的专业发展内容。国家校长领导学院成立之后,校长培训的三个项目得以调整和充实,形成了职前、入职和在职校长培训体系。
第二,强调分类培训。英国中小学校长培训形成了从“校长候选人”到“资深校长”一套相对完整而又统一的培训体系,存在明显的分类培训特点。国家学校领导学院的培训项目分为不同的主题,每个主题反映着不同背景的受训者在学校领导事业上不同发展阶段的需求。以“中职领导”为主题的培训项目,是为挖掘和发现中小学校长后备人才而设计的,培训对象是学校中的学科组、年级组等的中层领导,包含“从中层开始领导”“快通道教学”“领导路径”“建立领导台阶”“领导战略”等具体培训项目。以“准校长”为主题的培训项目,培训对象是副校长、校长助理或者其他有志成为校长的人,包含“国家校长专业资格”“未来领导”等众多项目。以“新任校长”为主题的项目的培训对象是初次担任校长职务的校长,包含“早期领导”“新愿景”等众多项目。以“有经验的校长”为主题的培训项目,其培训对象是有经验、希望进一步提高专业水平的校长。这些不同的主题为不同层次的校长提供了培训项目。以“学校事务经营”为主题的培训项目,其对象是学校事务经营者和会计;以“团队项目”为主题的项目,其对象是希望增强领导成效的领导团队;等等。另外,英国还有为现职校长和愿做校长的人提供的“教育领导”硕士、博士学位课程培训。
【关键词】消毒供应中心;质量管理;医院感染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担负着全院的医疗用品回收、清洁、包装、灭菌、贮存、发放等工作,是医院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管理控制工作是保证医疗护理优质服务的前提,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本文结合实际工作经验以及新出台的《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的三项标准[1],简要阐述一下如何加强供应室的护理管理。
1、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规章制度是促进按章办事的目的,保证质量管理目标。因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要求独立性强,多数工作是在无人监督下由自己完成的,因此只有靠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来约束其工作。制订岗位责任制度,操作规程制度及奖惩制度等。这些制度要求护理人员要在工作中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要严格落实岗位责任制及各项操作规程,在工作中各负其责,使全体职工培养自觉认真负责的态度。有效规章制度已使科室人员自觉做到不迟到、不早退,工作不出差错等良好工作作风,使护理工作有章可循、有过必究、责任明确、处处落实,全员参与全过程质量控制,严格把好各个环节质量关,以保证消毒工作的顺利进行和无菌物品质量的可靠性。
2、供应中心人员管理
供应中心护理人员自身素质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供应中心工作质量。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护理队伍是供应室工作的根本保证。重视在职教育,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专业理论学习,定期组织理论与技术操作考核等,来不断提高专业技能和服务技巧,积极培养和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与团队精神,满足临床医疗护理的需求。尤其是在新形式下,医院感染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切实加强医院感染知识的继续教育,可以从根本上提高医护人员在感染监控与环节管理上的整体素质[2]。这就要求我们在供应中心工作的每位员工要有强烈的责任感、高尚的职业道德及爱岗敬业的精神;要求每位员工不断学习进取,掌握先进理论知识及技术操作规程及时了解新技术、新经验、新设备,并将各方面的知识运用于实践。随着医疗护理技术的迅速发展,供应室的管理工作模式也发生着巨大的转变,由手工操作向着自动化转变。要逐步建立科学规范管理的长效机制,实现知识的不断更新和业务能力的不断提高,培养和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与团队精神,提高护理人员自身素质,以饱满的热情,保证临床物品的满足供应。为了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我们要求每月组织一次业务学习和二次政治思想教育,并每年都选派优秀人员参加全国性消毒供应室培训班学习;订阅相关杂志,或进行相关知识讲座,以便了解最新的医学知识动态。在学习的过程中提出不同的问题,每周进行晨间提问和专业知识考核,促进提高提高理论水平和专业素质。
3、供应中心环境管理
首先要制定清洁消毒保洁制度并严格执行。消毒供应室房间安排布局要科学合理,消毒供应室设计要符合国家相关的消毒隔离法规和标准,建筑面积与医院规模相适应,建筑位置合理,供应室接近住院部、门诊部等服务科室,避开垃圾处理站、食堂、洗衣房、交通要道等形成相应独立的区域。各区划分要符合达标要求,供应室内应分为四区:污染区(处理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医疗器械物品)、清洁区(存放清洁物品)、无菌物品存放区(存放灭菌物品和去掉外包装的一次性无菌器材)和生活区,各区由实际屏障隔开,有各自的设备配置、工作范围和功能。空气流向应从洁到污,各区应有明显的标志和界限,并尽量使两个相连的工序设在相邻的房间内,通过墙壁上开设的传递窗口传递物品。供应中心的内外环境要求清洁,无污染源,光线充足,通风良好,布局合理,符合污―洁―无菌发放路线原则。整个工作流程强调按接收、清洗、干燥、包装、灭菌、监测、无菌物品分类贮藏和发放等顺序运行,不准逆行,并设缓冲间防止交叉污染。各工作间每次操作完毕后用清洁消毒剂擦洗台面、地面湿拖、每个房间设空气消毒装置,每天用含有效氯500 mg/L消毒液擦拭台面2次,拖地1次,每月空气培养1次,抽检物体表面细菌数控制在卫生学标准范围之内。同时还必须加强人员管理,如非本室人员,未经许可不得进入工作区。
四、环节质量控制管理
消毒供应中心的环节质量控制管理即供应中心整个工作流程的管理。供应中心的基本工作包括污染物品的回收、分类、清洗和消毒、消毒物品制备包装、灭菌处理、无菌物品储存、无菌物品发送管理等七个流程方面。
3.1 下收下送的管理 下收下送是我院供应室对临床各科室的主要服务形式,我们采用的是密闭式送物车且分车回收、发放方式,医疗器械在回收时首先要检查其性能是否达标,这是保证医疗器械质量的关键。通过多年的分析观察,这种方式虽然有效地降低了无菌物品的污染及交叉感染,但在与临床医用物品的交换过程中仍存在着一定的污染隐患。这包括:物品交换过程中护理人员造成的污染;交换过程中盛物车、盛物盘的污染;无菌物品请领单的污染;临床各科室空气的污染,等等。因而,我们必须从多方面加强管理与防范。
3.2增强无菌观念,树立高度的责任感 工作人员必须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高度的责任感,不断重复学习技术操作规范,形成牢固的无菌观念,耐心、细致地做好每一个环节的工作,决不马虎大意,随意简化任何一道程序。同时要积极与临床各科室沟通,增强每一个护理人员的无菌意识,消除人为因素造成的污染隐患。无菌物品存放,杜绝不合格物品入室存放,入室时详细记录物品种类数量等等。严格监测每一道工序,使每个环节的工作质量达到标准。
3.3保证一次性用品的安全使用 由器械科负责采购一次性医疗用品,供应室在使用前应检查包装上的标志:产品名称、批号、日期、灭菌标志、灭菌日期、有效期。
3. 4运用五常法,营造整齐、清洁、安全的工作环境 五常法源于日本, 由香港浸会大学财务及决策教授何广明博士引入香港, 改良成五常法。其内容简单地说就是“常组织、常整顿、常清洁、常规范、常自律”。
3.4.1常组织 将工作场所的任何物品明确区分为有必要的和不必要的两类, 把必要物品的数量尽可能减少, 然后留下来, 放到合适的位置, 将不必要的物品清除掉。
3.4.2常整顿 常整顿就是合理放置, 把必要的物品按规定位置放好, 并放置整齐, 再加上标识。给供应室所有物品都有一个固定的地方, 并标上醒目和统一制作的标签; 对存放物品的地方清除盖和锁; 严格规定物流路线; 先入先出; 材料、零件、工具等整齐放置。在无菌物品存放区, 规定每天应检查无菌物品放置是否整齐、无菌物品的有效日期, 发放物品规定从上至下, 从右至左, 物品亦按有效日期和此顺序摆放,物架上均标有无菌物品的名称和常用基数, 每天发物后按常用基数及当天的物品发放情况补充无菌物品。
3.4.3常清洁 常清洁就是全科人员齐参与, 将工作环境进行有规律的清洁,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岗位和职责。可以建立卫生清洁制度, 成立卫生工作小组, 划分卫生责任区, 制定卫生检查评分标准。工作小组每月一大查, 划分好个人清洁责任区,注意清扫那些比较隐蔽的地方, 为供应室创造一个整洁的工作环境。 4.4.4常规范 常规范就是有效地落实管理目标和工作环境方面的要求, 强调采用目视管理方法。供应室存放物品量大, 对于用来存放物品的地方, 能用架的就不用柜, 用柜尽量不用门或使用透明玻璃门或盖; 无菌包的名称和有效日期规定位置标记, 危险区做好标记; 各种开关标上开关方向标记等。
3.4.5常自律 常自律就是创造一个具有良好氛围的工作环境, 教育培训每个人应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应自觉遵守的标准、规章、制度。每个人下班前清洁自己的工作地点, 将用完的物品放回原位, 整理物品将放错位置的物品放回原处; 保持物品名称和标签整洁、字体清晰及位置准确。教育员工有良好的电话用语和沟通能力, 员工们自觉履行个人职责。
4.结果
通过布局改造、四区划分和合理流程改造,操作区域的划分按污染递减的处理顺序,由“污”到“净”的流水作业方式安排,各区明确区分,未消毒物品与处理后分开,使工作质量明显上升。由于我们认真把好各类无菌物品在临床使用前的质量监测关,外购一次性医疗用品的使用和处理关,以及采用密闭式送物车下收下送工作方式,我院的感染隐患发生率大大降低,交叉感染也得到有效预防。
5讨论
提高供应室工作质量,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做好消毒灭菌工作是关键,而严格的管理制度,良好的护士职业素质,一定的医学专业知识,才能保证工作质量,有效的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首先要组织学习《消毒技术规范》等三个法规,一切操作均按规范执行,完善科室各项规章制度,如消毒隔离制度、安全管理制度、各班工作职责等。其次要加强灭菌质量的监控,做到物理监测每锅进行,化学监测每包进行,生物监测每周进行,B-D实验监测每日晨首次消毒前进行。护士长和质量监控员严把质量关,从“事后检查”转变为“事先预防”,把“事后处理”转变为“事前把关”。避免发生因消毒灭菌的原因导致的院内感染,杜绝无菌物品消毒灭菌不规范事件的发生,从而达到保障医疗和护理质量的目的。
1 完善监督管理体系
消毒供应中心相关管理部门,如护理管理部门、医院感染管理部门、设备后勤管理部门等,对消毒供应中心的管理履行职责。落实岗位培训制度,将清洗、消毒、灭菌等专业知识和相关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纳入消毒供应中心人员的继续教育计划。对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灭菌工作和质量监测进行指导和监督,发生可疑医疗器械所致的医源性感染时,组织、协调消毒供应中心和相关部门进行调查分析,提出改进措施。专人负责消毒供应中心设备的维护和定期检修,建立设备维护档案。
2 消毒供应中心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21 布局合理 消毒供应中心布局合理化,是医院消毒供应的保障,是减少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工作区域划分遵循物品由污到洁,空气流向由洁到污,不交叉、不逆流的原则。
22 清洗、消毒、灭菌 ①清洗:医疗器械的清洗在医院感染控制中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环节,清洗彻底是保证消毒或灭菌成功的关键。清洗方法包括机械清洗和手工清洗。手工清洗适用于精密、复杂器械的清洗和有机物较重器械的初步处理。清洗步骤包括冲洗、洗涤、漂洗和终末漂洗。手工清洗时水温宜为15℃~30℃;去除干固的污渍应先用酶清洁剂浸泡,再刷洗或擦洗;刷洗操作应在水面下进行,防止气溶胶。管腔器械应用压力水枪冲洗,可拆卸部分应拆开清洗;器械轴节充分打开;终末漂洗使用纯化水,金属器械在终末漂洗程序中使用剂;定期检查清洗设备的完好性,每天清洁、除垢,做好相应登记。②消毒:消毒是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这是切断传播途径,防止医院感染发生的重要手段。清洗后的器械、器具和物品需进行消毒处理,消毒方法首选热力消毒。③灭菌 灭菌是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一切微生物,包括致病微生物和非致病微生物,也包括细菌芽孢和真菌孢子。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灭菌水平。选择灭菌方法应遵循以下原则:a.耐高温、耐湿的器材,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b.耐高温的玻璃器材、干粉类、油剂类物品等可选用干热灭菌。c.不耐热、不耐湿的器械,选择低温等离子专门的灭菌设备进行灭菌。d.对污染严重的器械、器具或物品,应先增加消毒剂的浸泡浓度,再按流程进行清洗、消毒、灭菌。
23 消毒与灭菌效果的监测 对灭菌质量采用物理监测法、化学监测法和生物监测法。①物理监测法:每次灭菌连续监测并记录灭菌时温度、压力和时间等灭菌参数,做好记录并存档。②化学监测法:进行包内包外化学指示物监测,通过观察化学指示物颜色的变化,判定是否达到灭菌水平。③生物监测法:我院使用快速生物阅读器3 h快速进行生物指示剂的结果判定,每周监测一次。
24 储存、发放的要求 接触无菌物品前应洗手或进行手消毒,然后将灭菌后物品分类、分架存放在无菌柜中。环境温度、湿度达到《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规定时,纺织品包装无菌物品有效期为14 d,未达到环境标准时,有效期为7 d,医用一次性纸袋包装的有效期宜为1个月,使用一次性医用皱纹纸、医用无纺布包装的无菌物品及硬质容器包装的无菌物品,有效期宜为6个月[1]。无菌物品需要发放时,应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发放无菌物品有记录,每个无菌包有识别标签,内容包括:物品名称、灭菌编号、批次号、灭菌日期、失效日期、打包者姓名等,灭菌监测有可追溯性记录并保存3年。运送无菌物品的专用工具使用后清洁、消毒、干燥存放。
3 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防护
消毒供应中心是污染器械、器具、和物品的集中地,是致病性微生物风险较高的部门,首先应遵循标准预防的原则,在不同区域工作的人员防护重点和要求有所不同。
31 加强培训 提高医务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知识与技能,首先应遵循标准预防的原则。
32 配备防护设备和设施 各区配备专用洗手池、洗手液、干手用品、手消毒液等。
33 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使用压力水枪、气枪应避开喷射口,防止液体喷溅和喷雾污染;使用锐器收集器收集刀片、缝针、针头等锐器,锐器传递使用容器,同时建立锐器伤登记和报告制度,及时处理锐器伤,并填表上报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备案。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不断走向成熟,企业现代化发展进程加快,企业管理也向着现代管理模式推进,越来越规范化,越来越科学化。绩效考核作为企业管理的一种有效方式,已经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涵,并成为激发人力资源价值的重要手段,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笔者基于绩效考核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价值,从现状出发,寻求提高绩效考核制度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应用价值的有效路径。
一、绩效考核制度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应用价值
绩效考核是指企业基于发展目标、通过相应的指标约束员工行为、提高员工工作业绩的一种奖惩行为,这就决定了绩效考核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多重作用。
1.提高目标达成度。绩效考核制度的制定紧紧围绕企业工作目标,采取有效的措施促进工作目标的达成。因此,企业在制定绩效考核制度、实施绩效考核时,工作目标意识将得到有效的增加,从而有助于提高企业工作目标的达成度,使绩效考核和企业管理紧紧围绕工作目标,强化企业员工的目标意识。
2.为员工树立学习榜样。绩效考核制度体现出企业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思想,也体现出企业的价值导向,它打破传统平均主义做法,改变大锅饭做法。通过绩效考核,无形中传达出企业对员工的要求,即企业赞同什么,肯定什么。因此,绩效考核制度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将无形中为企业员工树立起榜样,在企业员工之间掀起“比学赶帮”的热潮,营造积极的氛围,从而激活企业员工工作热情。
3.提高员工自我约束力。制度对行为具有约束作用,它规定着企业员工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让企业员工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将会产生怎样的后果。因此,绩效考核制度将有助于提高企业员工的约束力,企业员工根据奖惩机制,将进一步提高自身行为规范意识,从而根据企业绩效考核制度规范行为,以实现最佳的经济效益,在约束自我中为自己谋求最好的收益。
4.扩大企业经济效益。企业实施绩效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最佳的经济效应。绩效考核制度的应用,将基于企业发展目标和企业员工发展的需要,进一步优化薪酬制度,规范企业员工行为,从而将企业管理中人力资源浪费现象降低到最小程度,提高企业管理效率,最大程度上发挥人力资源价值,从而扩大企业经济效益,确保企业可持续发展,使企业占据更好的发展和生存空间。
二、绩效考核制度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应用现状
企业绩效考核制度经过一段时期的完善,科学性和有效性得到较大幅度的提升,但是与时代的发展和企业的实际需求相比,还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
1.绩效考核制度滞后性。绩效考核制度要发挥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必须要着眼于制度本身建设。然而,一些企业绩效考核制度许多年来保持不变,没有根据企业的发展和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做出相应的调整,也没有根据新的企业管理思想、理念等,做出及时的调整,这就导致企业绩效考核制度滞后性,难以发挥绩效考核制度在激活人力资源价值中的积极作用,绩效考核效应低。
2.绩效考核流程不规范。绩效考核制度作用的实现,除了与绩效考核制度自身的完善性和科学性有关外,还与绩效考核制度执行情况有关。一些企业在实施绩效考核时,考核流程存在不规范现象,制度的强制约束力没有得到较好的体现,一些管理人员在实施绩效考核时,个人主义和情感主义思想较为浓厚,绩效考核中形式主义、人情考核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也制约了绩效考核制度在人力资源管理中作用实现。
3.企业管理人员素质低。企业管理人员是企业管理、企业绩效考核的直接实施者,他们的素质直接关系着企业管理效率和企业绩效制度价值的实现。企业部门管理人员素质较为低下,在实施绩效考核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经验主义思想,不能根据时展和企业的实际情况,及时地调整管理思想,管理人员专业化素养亟待提高。
4.绩效考核方法不科学。绩效考核的方法也至关重要,只有采用科学的绩效考核方法才能达到较好的考核效果。然而,一些企业绩效考核方法存在单一化现象,过于教条化,相对死板,不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的调整,这样也制约了绩效考核制度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没有较好地达到激活企业员工工作热情、激发员工潜能的应有价值。
5.绩效考核结果作用小。绩效考核制度制定和实施的目的在于体现企业员工的工作业绩和实际工作能力,如果失去了这些评判作用,绩效考核也就失去了价值和意义。然而,在一些企业中绩效考核结果的实际作用效果并不显著,一些企业并没有按照绩效考核制度的规定对企业员工进行划分,对员工的实际触动较少,在经济收益层面拉开的差距也比较小。
三、绩效考核制度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应用对策
当前绩效考核制度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制约了绩效考核制度实际效应的发挥,需要及时采取应对措施,从而发挥绩效考核制度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有作用。
1.完善绩效考核制度。新时期,企业要根据自身发展实际,以及企业面临的外部发展环境,进一步完善企业绩效考核制度。首先,完善绩效考核制度内容。时代在发展,企业人力资源情况也更加复杂化,现代管理思想也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因此绩效考核制度要做出及时的调整,使绩效考核制度的内容既要体现出制度刚性的一面,又要体现人文关怀。例如,根据员工的实际工作岗位实施差异化绩效考核;其次,完善绩效考核标准。企业绩效考核标准不能一成不变,需要根据时代的发展,进行及时的调整,使绩效考核标准更加科学化,更加具有可操作性。同时,绩效考核标准要与行业标准对接,从而确保绩效考核标准的前瞻性和可持续性。
2.规范绩效考核流程。绩效考核流程直接体现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效率,这就需要基于现状进一步规范绩效考核流程,从而做到规范考核。首先,强化绩效考核规范意识。企业在实施绩效考核时,要严格按照绩效考核制度实施。企业要加强对绩效考核人员教育,避免绩效考核过程中一些人员感情用事现象的出现。此外,要严格落实绩效考核责任,对违反绩效考核制度的人员追究相关的责任,确保绩效考核规范性。其次,建立公开的考核体系。为了进一步规范绩效考核操作流程,企业要基于绩效考核的需要,建立起公开的考核体系,努力使绩效考核做到阳光、透明。绩效考核制度要公开,让员工公平竞争;绩效考核流程要公开,让员工获得知晓权,绩效考核结果要公开,让员工能够了解实际存在的不足等。
3.优化管理人员素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素质直接与绩效考核实施有关,这就需要企业根据人力资源管理和绩效考核的需要,进一步优化企业管理人员素质,强化管理人员队伍建设。首先,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企业正步入现代化发展,这就需要建立起与企业现代化发展步伐相一致的管理体系。因此,企业要进一步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通过传统学习培训平台,并利用互联网学习平台等,构建立体化的管理人员培训机制,从而全面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不断提高绩效考核制度的完善性和科学性。其次,优化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新时期,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绩效管理进入新的时期,面临着更加复杂的形势。这就需要企业进一步优化管理队伍建设,在提高管理人员专业素养的同时,优化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管理人员不仅要精通管理学知识,还要精通心理学知识,具备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等,从而胜任企业新时期绩效考核的需要。
4.完善绩效考核方法。绩效考核的方法影响着考核的科学性和效能,这就需要企业改变单一化的绩效考核方法,进一步完善绩效考核方法,根据绩效考核的实际情况灵活地采取科学的考核方法。首先,拓展考核主体。目前,企业绩效考核主要以管理人员考核为主,单一化的考核主体必然容易导致绩效考核的不合理。这就需要管理人员能够优化考核方法,建立起多主体的绩效考核方法。企业除了管理人员实施绩效考核外,还要综合考虑员工的自我评价,强化员工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引入客户评价和同事评价,通过客户评价,强化员工的服务意识,通过同事评价,促进员工之间的互相监督、互相教育,从而提高绩效考核的科学性。其次,丰富考核方法。目前,企业绩效考核的方法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主要形成了目标管理绩效考核方法、关键绩效指标考核方法和平衡记分卡绩效考核方法等。这些绩效考核方法各自具有自身的优势,又存在自身的不足之处。企业管理人员要进一步丰富绩效考核方法,根据绩效考核的实际与岗位、员工个人实际等,灵活地选择绩效考核方法。
5.合理调整考核权重。新时期,企业要进一步强化绩效考核制度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积极作用,并基于人力资源管理的需要,合理调整绩效考核结果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权重。对于弱化绩效考核结果的企业,要进一步加大绩效考核结果的作用力,将绩效考核结果和企业员工的经济效益、个人成长和事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让员工意识到绩效考核产生的作用力,从而提高企业员工的自我约束力,释放企业员工潜能。
四、结语
总之,绩效考核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路径,绩效考核制度在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作为一个现代企业,要进一步强化绩效考核认识,并针对企业绩效考核应用实际,深入反思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绩效考核制度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应用效率,为企业谋求更好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 R197.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6)11(a)-0146-03
Effect of quality monitoring management applied in Central Sterile Supply Department
TAN Sheng-yan HE Yong-hong
Disinfection Supply Room,the Sixth Hospital Affiliated to Sun Yat-sen University in Guangdong Province,Guangzhou 510655,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quality monitoring management applied in Central Sterile Supply Department on its work efficiency and guaranteed effect of quality safety of medical devices.Methods 76 610 operation instrument sets used in the Sixth Hospital Affiliated to Sun Yat-sen from June 2014 and December 2015 were chosen as the object.Eight quality monitoring indicators of the decontamination area,the inspecting packing,sterilization area,surgical instruments,ethylene oxide,the dressing production,the receiving and transmitting process and the infection management in this hospital were determined.Based on the problem reflected by quality monitoring index,quality control (QC) group,quality control circle (QCC) group and QQ group used the fish-bone diagram management tool every month to analyze the cause of problem appeared in above-mentioned monitoring index to make timely the rectification measures,at the same time,person monitoring was designated.The incidence rate of adverse event and qualified rate of equipment cleaning before and after the application of quality monitoring indicators was recorded and counted respectively.Results Before and after the application of the above-mentioned quality motoring indicator,the incidence rate of adverse event in CSSD was 21.1% and 13.7% respectively,and the qualified rate of medical device cleaning was 93.3% and 97.5% respectively and compared with before application,the incidence rate of adverse event in CSSD after application of the above-mentioned quality motoring indicator was obviously decreased and the qualified rate of medical device cleaning was obviously increased (P
[Key words]Quality monitoring indicator;Central Sterile Supply Department;Quality safety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消毒供应中心(Central Sterile Supply Department,CSSD)2011~2014年不良事件发生率保持着持续下降趋势[1]。截止2014年12月,2014年全年该院CSSD发生不良事件仍然为181例,为此,该院消毒中心质控小组确立质量监测指标,建立并完善CSSD的质量控制运行机制,其中包括及时更新的质量标准、科学客观的质管方法以及系统的质量评价系统[2]。本研究中笔者所在CSSD质量控制小组选择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使用的76 610个外送手术器械包为研究对象,根据2009年由卫计委颁布的《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结合消毒中心工作实际情况拟定去污区、检查包装、灭菌区、手术器械、环氧乙烷、敷料制作、下收下送和医院感染管理等8项目质量监测指标并加以实施,完整的质量监测指标体系应用于CSSD后能通过客观真实的数据反映质量安全问题,能有效显著降低CSSD不良事件发生率和器械清洗不合格率,在保障器械质量安全、提高工作效率、可持续性的质量改进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2014年6月~2015年12月使用的76 610个外送手术器械包为研究对象,按质量监测指标实施前后划分为两组,其中,质量监测指标实施前57 153个手术器械包选自2014年6月~2015年3月,质量监测指标实施后19 457个手术器械包选自2015年4月~2015年12月。
1.2方法
首先,成立由o士长、护理组长、质量控制专管员共9人组成的质量控制小组,形成三级质控管理体系,由质管小组指定专业业务能力强、责任心重的质量监测专职人员,明确职责且责任到人,同时质量管理小组按月召开会议反馈监测情况。其次,质量监测专职人员根据拟定的质量监测指标对CSSD各个工作环节和流程的质量进行不定时的全检或针对性的专项检查。以质量监测指标反映的问题为基础,连续半年每月采用鱼骨图管理工具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即针对关于上述8项质量监测指标的存在不足发现的问题逐项制图,按照管理、环境、人员和培训因素处理分析,每月合计共有8份单项鱼骨图和1份汇总图分析,揭示CSSD质量安全风险管理存在不足,促进质控小组制定改进措施。同时,利用专业队伍质控(QC)小组和品管圈(QCC)小组,以及即时沟通平台质控QQ群,及时解决办法并制定整改措施,应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持续改进供应室物品质量安全,加速质量持续改进的良性循环。最后,回顾性查阅和收集2014年6月~2015年12月关于上述研究对象所有发生的不良事件和清洗合格率的信息。
1.3观察指标和评价标准
本文观察指标有监测指标、不良事件发生率和器械清洗合格率。其中,监测指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去污区监测指标:严格根据物品回收流程正确分类,严格根据清洗流程规范配制洗液、分类上架清洗剂、规范操作步骤。②检查包装监测指标:对进驻包装区的物品均须严格执行验收和养护操作流程,先行清洗消毒处理,再做器械功能完整性检查,后行包外装指示信息正确性检查和最终装载灭菌。③灭菌物品存放区监测指标:灭菌物品的有效期均须明确表明,外包须干燥无破损符合质量安全要求,严格执行放行操作流程,依效期顺序发放。④手术器械监测指标:密闭回收器械,需要注意的是,精密贵重仪器须有保护措施,且特殊感染物必须带有显著标记。外来器械的签收须双人核对签名,内含包内化学指示卡,质量大小符合要求。另外,外来器械和植入物须带有生物监测合格报告书。⑤环氧乙烷监测指标: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仪器监测,及时并真实填写环氧乙烷质量监测记录表。⑥敷料制作监测指标:备用物品须摆放有序,棉布一洗一用双层包装且整洁无损,敷料物品包内容齐备且标识清楚。⑦下收下送监测指标:严格行洁污分开操作流程,回收物、医疗废品分类放置,且特殊污染源须外标清晰;最终灭菌物品严格按照查对操作流程,送往临床手术室且须双人核对签名。⑧医院感染管理监测指标:严格根据国内相关报道的手卫生依从性标准[3-5],按照由污到洁的指导思想单向设置人流和物流。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1.0分析处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和器械清洗合格率等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2.1实施质量监测指标前后不良事件发生率的比较
实施质量监测指标前后,消毒供应中心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21.1%、1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68,P
2.2 实施质量监测指标前后器械清洗合格率的比较
实施质量监测指标前后,消毒供应中心的器械清洗合格率分别为93.3%、97.5%。与应用前比较,应用质量监测指标后消毒供应中心器械清洗合格率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95,P=0.0438)。
3讨论
3.1制订质量监测目标
制订5个主要监测目标:①制订各项护理服务的量化、个性化目标;②制订零事故监测目标;③制订专人专职监测目标;④制订临床医务人员满意度≥95.0%的满意度目标;⑤制订100%执行手卫生情况目标、100%执行医院感染控制制度目标。本研究结果发现,实施质量监测指标后目前该院已完成上述第①、③、④和⑤指标,其中,目标②的完成方面,与实施质量监测指标前比较,实施后该院CSSD在下收下送、清洗过程、包装过程、灭菌过程、文书书写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已显著下降(P
3.2确立质量监测指标,运行质量监测管理机制
CSSD的清洁消毒灭菌工作质量直接影响临床手术室工作的正常运行乃至广大患者的性命安全[6-9],因此,CSSD的工作应为制度化、规范化、专业化和流程化,确立各环节的质量监测指标有其客观需要。对于质量维护和监测,大部分医院以前传统的做法是相关人员每周检查1次,提出问题,然而这些问题只是某个单独、孤立的静态时段发现的不足,甚至有些非相关人员的护理人员认为与己无关。本文笔者发现,确立8项质量监测指标后,成功建立了由护士长、护理组长、质量控制专管员共9人组成的质量控制小组,形成三级质控管理体系,工作细节中及时发现问题并能得到及时解决的方法或建议,工作质量显著提高。本研究结果显示,实施各环节的质量监测指标后,器械清洗合格率显著提高(P
3.3建立质量监测专业队伍,整体提高科室人员素质
成立QCC小组可及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让CSSD每位工作人员均参与到质控小组工作其中,使质量控制监测模式由“自上而下”的管理向主动发现问题转变,强化中心护理人的质控自觉性意识,同时也发掘了中心护理人员解决问题的业务能力。
3.4构建质量监测信息交流平台,加速信息和质量监测讲评的传递
通过建立质控QQ群或微信群及时传递质量控制和质量监测讲评信息,使每位工作人员在最短的时间内清楚知道需要改进的事项,再一次加速工作效率。
综上所述,完整的质量监测指标体系应用于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后能通过客观真实的数据反映质量安全问题,在保障器械质量安全、提高工作效率、可持续性的质量改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谭盛宴,何泳红.消毒供应室常见质量缺陷及对策[J].中国卫生产业,2015,12(18):104-106.
[2]刘玉树,梁铭会.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岗位培训教程[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3:198-201.
[3]姚兰,陈先华.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影响因素及干预效果分析[J].广西医学,2016,38(9):118-120.
[4]周慧芬,黄爱玲,范历,等.消毒供应中心检查包装区人员手卫生状况动态调查分析[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5,32(6):604-605.
[5]罗艳君,罗艳姣,周丹,等.多个医疗中心工作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现代医学,2013,41(5):289-293.
[6]曾月英,何慰英,李艳珊,等.清洗质量指标在清洗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11,11(7):65.
[7]张昕,赵玉敏.供应室消毒灭菌质量监测与管理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9):152-153.
[8]刁蓓蓓.供应室对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的质量监测管理探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18):191-192.
[9]杨明,郭蕾,王玉香.消毒供应中心如何在控制医院感染中做好质量监测[J].医疗装备,2014,27(7):26-29.
[10]曹林岚,艾照梅.加强消毒供应中心质量监测确保灭菌物品安全[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26):373-374.
[11]杨鸣春,刘雪莲,陈宇丹,等.质量监测在消毒供应中心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26(6):1426-1428.
[12]马怀丽.供应室消毒灭菌质量监测及管理[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19):187-188.
[13]施转英.消毒供应中心工作质量控制与监测记录分析[J].临床医药实践,2015,24(1):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