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中石油职称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二)案例教学和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相结合
案例教学是通过阅读广泛的案例,使学生置身于教学实践之中,通过分析案例使学生熟悉教学中经常会出现的问题,而在案例教学中有效结合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提高了学生的分析以及学以致用的能力,同时在小组合作中,各小组中存在竞争,无意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有效减轻学习倦怠。例如在教学《幼儿心理学》思维一章时,面对如此抽象的思维,在讲课中我通过“幼儿对丝瓜秧的探索”“种小鸭”“三山实验”“液体守恒实验”“小猴卖圈”“兔子应该发在哪”等案例通过小组合作来分析案例,小组间经过讨论,各抒己见,思维也经过了一次次的碰撞,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在不知不觉中提升。
随着高中新一轮课程改革逐步向纵深发展,我们把目光聚焦到了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一一课堂:为什么先进的教育理念难以真正落实?为什么“三维”课程目标仍然游离于我们的教学表面?为什么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逐步走向形式主义?为什么我们的老师仍然很累、我们的学生仍然很苦?等等,种种洁问最终集中到了一个话题—“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国内有效教学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其实就是伴随着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脚步开始走进我们的视野。笔者结合近年来的学习和思考,拟就“什么是有效教学”、“为什么要追求有效教学”以及“高中思想政治学科实现有效教学的策略”等三个方面加以探讨。
一、概念的解析—什么是有效教学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指出: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和发展。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从学会到会学;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从想学到乐学。
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它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衡量教学的有效与否并不是指教师的教学态度是否认真,也不是指学生的学习是否努力,而是看三维目标的达成度,看学生能学到什么或者学得好不好。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
当前,在人们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作为一种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内涵丰富的教学,教师们对于有效教学有着各种各样的理解,但是归结起来不外乎这样几个维度:
首先,从两个不同角度看:一是作为一种教育教学理念,是在认知心理学、建构主义学习观等教育教学理论下提出的一种教学思想,是课堂教学行为的指导;二是作为一种教学策略,给课堂教学提供一系列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方式和方法,使课堂教学更具有科学性和可测性。
其次,从有效教学的要求看有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我们课堂教学永恒的目标,即实现有效教学;第二个层次应该是课堂教学更高的追求—从有效教学走向优质教学。
第三,从教与学的过程看,包括教师有效的教和学生有效的学。教师“有效的教”指的是促进学生学的教,它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是直接的促进,即通过教师的教,学生学得更多、更快、更好、更深;其二是间接促进,即通过教师的教,学生学会了学习,掌握了学习方法,提升了学习能力,达到了不需要教!直接促进是立竿见影的,能够即时显现的;间接促进是着眼于长远的。相对而言,前者是短效,后者是长效,这两种效果要同时兼顾。学生有效的学习指通过学习学生获得了进步与发展。
二、时代的呼唤—为什么提出有效教学
(一)学校教育的客观需要
在经济学领域、企业注重的是经济的效益。与企业追求经济效益一样,学校也追求教学效益。追求教学的有效性,不是这次课程改革的专利,从有学校教育以来,课堂教学的效益就应该是学校教育必须注重的。因为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而学生发展的需求是无限的,作为学校教学的基本形式,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信息、锻炼提高多种能力和养成一定思想观念的主渠道。课堂教学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使每一位学生不断地获得新的知识和能力。然而同一内容,不同的教师施教,效果则可能截然不同,其差异的关键在于教学的有效性。因此,在实施新课程的今天,在有限课堂教学时间内,用最少的时间使学生获得最大的进步与发展,提倡有效教学,对贯彻新课程理念,克服课堂教学“形式化”有更加重要的意义。
(二)教学现状的迫切要求
目前在基础教育课堂教学中,无效或低效的现象普遍存在,学校为了追求成绩、升学率,那种“片面的、短视的”传统的教学效益观仍然占据主导地位,不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可以说,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
(三)课程改革的题中之义
按照我们这次课程改革的理念要求,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一定是有效的教学,其核心是反对低效的教学,追求最大教学收获的教学。是在有限的空间、时间和资源状态下追求最大的教学收获的教学,是综合利用各种策略与方法最大限度地提升教学的有效性的教学。
三、策略的探讨—如何实现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有效教学
“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学习中学生学到什么,得到什么是任何教学都必须追问和考虑的。”课堂教学既体现了教师的素质,也体现了教师的智慧。如何更好地提高思想政治学科的课堂教学效率,优化课堂教学效果,这是新课程背景下每位思想政治教师都必须思考的现实问题。
(一)课前精心备课是有效教学的基础
政治学科独有的与时俱进的的特点,使我们的教师在备课时要付出更大的精力,而我们的备课要素相比于其他学科也更加丰富。备课也应该讲求效益,实现“有效备课”。政治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至少应该做到如下几点。
(1)以课程标准为依据,钻研教材、筛选时政,精选、整合有效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有效性是保证课堂教学有效的前提,是决定着“有效教学”的理想能否兑现为课堂教学实践的关键因素。教学内容的精选、整合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两点:
①认真钻研教材是精选、整合有效教学内容的基础和前提。新教材是课改理念的文本体现和载体,需要每一位教师去认真研读、感悟、领会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精神和编写意图,分析教材所渗透的学科思想、方法,体会新教材中蕴含的教学理念,把握教材所提供的教学活动的基本线索。只有全方位、多角度理解和把握教材,才能为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提供可能。
教材内容并不等于教学内容,教材是教学的重要课程资源,但不是唯一的。新的教材观强调要按照学生的情况进行教学,而不是完全拘泥于教材,而是要对教材科学地使用或“再度开发”,要用好、用活、用实教材。
用好,就是基于教材但又不完全拘泥于教材,能根据学生的实际,考虑学生的知识背景,或根据教学的需要,或针对教材中的一些不足之处,对教材进行改进和补充,化难为易,以简驭繁,使之更好地为教学、为学生服务。用活,体现在解放思想、勇于创新,大胆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再创造”。用实,就是使教材更加切合本地实际和学生的实际,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学得主动、扎实,富有成效。
②合理整合社会热点和学生生活中可利用的教学资源。在“课程资源”视野中,有效教学既包括对教材的“再度开发”,“不只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也包括对“网络资源”、“现代教育技术”、“社区资源”等所有可资利用的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2)按照新课程理念,备好学生。“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这次新课程改革的宗旨。在这样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迫切需要我们的教师改变以往的教育观念、教育行为。高中生正处在人生观、世界观逐步形成的关键时期,既有强烈的求知欲,又有较强的批判意识,因此,教师必须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课堂上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的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课堂仁要真正能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本”,使新课程的理念真正落实到每一天的课堂上来,备课要做到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等情况,既了解一般情况,又了解个别差异。我们可以根据他们在以往学生知识水平、能力来分析哪些知识点是学生容易掌握的,这样的知识点就只需要点到为止,否则需要详细的介绍和指导练习。
(3)制定全面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灵魂,对教学过程具有导向、调控、激励和评价功能。有效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理解与把握,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理解一与把握越好,并在课堂教学中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就能最大限度地减少随意性、盲目性、模糊性,提高教学的方向性、针对性、有效性。
高中政治新课程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这三维目标在课程实施中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只有注重教学目标的全面性,制定完整的三维教学目标,才能提高目标达成的有效度。
(二)课堂教学过程的有效是实现有效教学的核心环节
首先,有效“讲授”是有效教学的前提。教师讲授最大的局限性在于,它可能不容易使学生充分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使学生处于被动的静听状态,单调乏味,如果内容过多或过长,就极容易使那些注意品质不佳、记忆力差的学生少有获益。传统的教师讲授难以激发学生积极参与,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总是源于某种过度的、不恰当“讲授”。但是,无论教学如何改革,“讲授”仍然作为“有效教学”的一条有意义的教学方式显得至关重要。我们认为,课程改革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但是并不完全排斥教师的“讲授”,而是对教师的讲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实,一直以来,好教师总是那些善于“讲授”的教师,好的“讲授”也总是能够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 其次,有效“提问”与“倾听”是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有效教学基本状态是对话式的、互动式的。在这种对话式的、互动式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讲授,但不能总是只有一个声音。而教学是否出现和维持某种对话式的、互动式的状态,取决于教师能否有效地“提问”和“倾听”。
“提问”作为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或生生互动的主要形式,可以使教师将关注的焦点从教师转移到学生身上。有效“提问”意味着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回应或回答,而且这种回应或回答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有效提问的关键在于“问题”的有效性。只有那些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只有那些学生通过思考和研究能够解决的问题,才能使学生有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只有那些有层次、有梯度的问题,才能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通过学习都能够得到发展和提高。另外,“问题”的有效性还在于提问方式的选择,思维的深刻、问题的语境等等,都能决定它是否会被学生理解为一个问题,会被理解成一个怎样的问题,会通过怎样的方式去思考和研究。
有效教学还意味着教师要善于耐心地倾听学生的声音,关注学生的想法。在学生思考和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追问、补充学生的回答,让学生感到教师一直在关注问题的进展,这样会自然而然地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善于倾听的教师总是能够将学生的“声音”转化为有效教学的资源。其实在听课中我们发现,许多课堂中生成的亮点,就是教师在有效倾听的时候发现并运用个人的教学机智实现的。
最后,师生互动是有效教学的关键。课堂是主战场,因为有效教学的理念最终要落实到课堂上,课堂上的有效才是最终的有效,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摒弃他们或隐或显的情感及精神上的漠然,使教学活动成为师生互动的过程。
(三)及时进行课后反思是有效教学的保证
当完成某一课时的教学任务后,总有成功的地方和需要改进的方面,这就需要及时和不断的反思。反思师生关系是否和谐,又如何发展?反思教学目标的制定是否符合本班实际,是否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反思课堂教学策略是否恰当?反思的策略就是写本课教后小结,就一节课的内容安排、教学设计、情境创设、活动设置、方法运用和即兴调控等方面记下心得体会、经验教训或理性思考。主要从以下几方面人手:写总体的成绩与收获,力求新颖有意义;写局部的做法与经验,力求独到而实用;写教学中的困惑与思考,力求解决而提高;写过程设计的缺陷与教训,力求深刻而警醒;写学生的创造智慧与评价,力求激励而发扬。要体现“以小见大”,从细微处人手,点滴细节反思,切忌“好大喜功”,笼统反思,抽象而不着边际。通过这一课堂教学自我反馈的好形式,促进教学内容更全面,教学设计更合理,加强教学针对性,及时发现问题,不断积累教学经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与质量。
(四)建立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评价体系对新课程有效教学起着重要的导向和质量监控作用
新的课程改革,要求建立新的评价体系。课程评价对课程的有效教学起着重要的导向和质量监控作用。评价的目的、功能、内容、标准以及评价的方式、方法,直接影响教师的工作态度和教学效果,影响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和学生素质的提高程度,影响着课程有效教学目标的实现,影响着有效教学功能的转向与落实。可以说,新课程有效教学的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评价工作的效应,取决于评价工作各个具体环节的落实情况。因此,重视促进学生和教师发展性的评价体系的探索与实践,建立和完善公平、公正、科学、合理的课堂有效教学评价机制,充分发挥评价的功能,不断激励教师和学生,调动教与学两个方面的积极性,是推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快速提高的重要途径。我们只有明确重过程、重情感、重个性、重发展的评价思想,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评价、注重过程、促进发展的评价原则,确匕发挥课程评价的正确导向作用,实现有效教学。
(五)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必然要求
实施有效教学,最关键的因素是教师。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实施有效教学,必然要求教师在以下方面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
(1)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理念是灵魂。教学理念是指导教学行为的思想观念和精神追求。对于教师来说,具有明确的先进的教学理念,应该是基本的素质要求。在推行新课程中,教师必须以新观念来实施新课程。
(2)丰富个人知识储备。课堂上,如果教师对教材的理解缺乏深度广度,那么教学就会肤浅,学生学习就无法深人。所以,作为新课程直接实施者的教师,一定要不断学习和探索,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内涵。知识的厚度增加了,课堂就能深人浅出,左右逢源。
随着高中新一轮课程改革逐步向纵深发展,我们把目光聚焦到了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一一课堂:为什么先进的教育理念难以真正落实?为什么“三维”课程目标仍然游离于我们的教学表面?为什么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逐步走向形式主义?为什么我们的老师仍然很累、我们的学生仍然很苦?等等,种种洁问最终集中到了一个话题—“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国内有效教学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其实就是伴随着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脚步开始走进我们的视野。笔者结合近年来的学习和思考,拟就“什么是有效教学”、“为什么要追求有效教学”以及“高中思想政治学科实现有效教学的策略”等三个方面加以探讨。
一、概念的解析—什么是有效教学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指出: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和发展。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从学会到会学;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从想学到乐学。WWw.133229.CoM
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它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衡量教学的有效与否并不是指教师的教学态度是否认真,也不是指学生的学习是否努力,而是看三维目标的达成度,看学生能学到什么或者学得好不好。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
当前,在人们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作为一种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内涵丰富的教学,教师们对于有效教学有着各种各样的理解,但是归结起来不外乎这样几个维度:
首先,从两个不同角度看:一是作为一种教育教学理念,是在认知心理学、建构主义学习观等教育教学理论下提出的一种教学思想,是课堂教学行为的指导;二是作为一种教学策略,给课堂教学提供一系列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方式和方法,使课堂教学更具有科学性和可测性。
其次,从有效教学的要求看有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我们课堂教学永恒的目标,即实现有效教学;第二个层次应该是课堂教学更高的追求—从有效教学走向优质教学。
第三,从教与学的过程看,包括教师有效的教和学生有效的学。教师“有效的教”指的是促进学生学的教,它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是直接的促进,即通过教师的教,学生学得更多、更快、更好、更深;其二是间接促进,即通过教师的教,学生学会了学习,掌握了学习方法,提升了学习能力,达到了不需要教!直接促进是立竿见影的,能够即时显现的;间接促进是着眼于长远的。相对而言,前者是短效,后者是长效,这两种效果要同时兼顾。学生有效的学习指通过学习学生获得了进步与发展。
二、时代的呼唤—为什么提出有效教学
(一)学校教育的客观需要
在经济学领域、企业注重的是经济的效益。与企业追求经济效益一样,学校也追求教学效益。追求教学的有效性,不是这次课程改革的专利,从有学校教育以来,课堂教学的效益就应该是学校教育必须注重的。因为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而学生发展的需求是无限的,作为学校教学的基本形式,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信息、锻炼提高多种能力和养成一定思想观念的主渠道。课堂教学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使每一位学生不断地获得新的知识和能力。然而同一内容,不同的教师施教,效果则可能截然不同,其差异的关键在于教学的有效性。因此,在实施新课程的今天,在有限课堂教学时间内,用最少的时间使学生获得最大的进步与发展,提倡有效教学,对贯彻新课程理念,克服课堂教学“形式化”有更加重要的意义。
(二)教学现状的迫切要求
目前在基础教育课堂教学中,无效或低效的现象普遍存在,学校为了追求成绩、升学率,那种“片面的、短视的”传统的教学效益观仍然占据主导地位,不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可以说,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
(三)课程改革的题中之义
按照我们这次课程改革的理念要求,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一定是有效的教学,其核心是反对低效的教学,追求最大教学收获的教学。是在有限的空间、时间和资源状态下追求最大的教学收获的教学,是综合利用各种策略与方法最大限度地提升教学的有效性的教学。
三、策略的探讨—如何实现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有效教学
“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学习中学生学到什么,得到什么是任何教学都必须追问和考虑的。”课堂教学既体现了教师的素质,也体现了教师的智慧。如何更好地提高思想政治学科的课堂教学效率,优化课堂教学效果,这是新课程背景下每位思想政治教师都必须思考的现实问题。
(一)课前精心备课是有效教学的基础
政治学科独有的与时俱进的的特点,使我们的教师在备课时要付出更大的精力,而我们的备课要素相比于其他学科也更加丰富。备课也应该讲求效益,实现“有效备课”。政治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至少应该做到如下几点。
(1)以课程标准为依据,钻研教材、筛选时政,精选、整合有效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有效性是保证课堂教学有效的前提,是决定着“有效教学”的理想能否兑现为课堂教学实践的关键因素。教学内容的精选、整合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两点:
①认真钻研教材是精选、整合有效教学内容的基础和前提。新教材是课改理念的文本体现和载体,需要每一位教师去认真研读、感悟、领会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精神和编写意图,分析教材所渗透的学科思想、方法,体会新教材中蕴含的教学理念,把握教材所提供的教学活动的基本线索。只有全方位、多角度理解和把握教材,才能为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提供可能。
教材内容并不等于教学内容,教材是教学的重要课程资源,但不是唯一的。新的教材观强调要按照学生的情况进行教学,而不是完全拘泥于教材,而是要对教材科学地使用或“再度开发”,要用好、用活、用实教材。
用好,就是基于教材但又不完全拘泥于教材,能根据学生的实际,考虑学生的知识背景,或根据教学的需要,或针对教材中的一些不足之处,对教材进行改进和补充,化难为易,以简驭繁,使之更好地为教学、为学生服务。用活,体现在解放思想、勇于创新,大胆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再创造”。用实,就是使教材更加切合本地实际和学生的实际,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学得主动、扎实,富有成效。
②合理整合社会热点和学生生活中可利用的教学资源。在“课程资源”视野中,有效教学既包括对教材的“再度开发”,“不只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也包括对“网络资源”、“现代教育技术”、“社区资源”等所有可资利用的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2)按照新课程理念,备好学生。“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这次新课程改革的宗旨。在这样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迫切需要我们的教师改变以往的教育观念、教育行为。高中生正处在人生观、世界观逐步形成的关键时期,既有强烈的求知欲,又有较强的批判意识,因此,教师必须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课堂上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的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课堂仁要真正能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本”,使新课程的理念真正落实到每一天的课堂上来,备课要做到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等情况,既了解一般情况,又了解个别差异。我们可以根据他们在以往学生知识水平、能力来分析哪些知识点是学生容易掌握的,这样的知识点就只需要点到为止,否则需要详细的介绍和指导练习。
(3)制定全面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灵魂,对教学过程具有导向、调控、激励和评价功能。有效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理解与把握,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理解一与把握越好,并在课堂教学中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就能最大限度地减少随意性、盲目性、模糊性,提高教学的方向性、针对性、有效性。
高中政治新课程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这三维目标在课程实施中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只有注重教学目标的全面性,制定完整的三维教学目标,才能提高目标达成的有效度。
(二)课堂教学过程的有效是实现有效教学的核心环节
首先,有效“讲授”是有效教学的前提。教师讲授最大的局限性在于,它可能不容易使学生充分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使学生处于被动的静听状态,单调乏味,如果内容过多或过长,就极容易使那些注意品质不佳、记忆力差的学生少有获益。传统的教师讲授难以激发学生积极参与,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总是源于某种过度的、不恰当“讲授”。但是,无论教学如何改革,“讲授”仍然作为“有效教学”的一条有意义的教学方式显得至关重要。我们认为,课程改革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但是并不完全排斥教师的“讲授”,而是对教师的讲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实,一直以来,好教师总是那些善于“讲授”的教师,好的“讲授”也总是能够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
其次,有效“提问”与“倾听”是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有效教学基本状态是对话式的、互动式的。在这种对话式的、互动式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讲授,但不能总是只有一个声音。而教学是否出现和维持某种对话式的、互动式的状态,取决于教师能否有效地“提问”和“倾听”。
“提问”作为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或生生互动的主要形式,可以使教师将关注的焦点从教师转移到学生身上。有效“提问”意味着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回应或回答,而且这种回应或回答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有效提问的关键在于“问题”的有效性。只有那些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只有那些学生通过思考和研究能够解决的问题,才能使学生有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只有那些有层次、有梯度的问题,才能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通过学习都能够得到发展和提高。另外,“问题”的有效性还在于提问方式的选择,思维的深刻、问题的语境等等,都能决定它是否会被学生理解为一个问题,会被理解成一个怎样的问题,会通过怎样的方式去思考和研究。
有效教学还意味着教师要善于耐心地倾听学生的声音,关注学生的想法。在学生思考和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追问、补充学生的回答,让学生感到教师一直在关注问题的进展,这样会自然而然地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善于倾听的教师总是能够将学生的“声音”转化为有效教学的资源。其实在听课中我们发现,许多课堂中生成的亮点,就是教师在有效倾听的时候发现并运用个人的教学机智实现的。
最后,师生互动是有效教学的关键。课堂是主战场,因为有效教学的理念最终要落实到课堂上,课堂上的有效才是最终的有效,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摒弃他们或隐或显的情感及精神上的漠然,使教学活动成为师生互动的过程。
(三)及时进行课后反思是有效教学的保证
当完成某一课时的教学任务后,总有成功的地方和需要改进的方面,这就需要及时和不断的反思。反思师生关系是否和谐,又如何发展?反思教学目标的制定是否符合本班实际,是否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反思课堂教学策略是否恰当?反思的策略就是写本课教后小结,就一节课的内容安排、教学设计、情境创设、活动设置、方法运用和即兴调控等方面记下心得体会、经验教训或理性思考。主要从以下几方面人手:写总体的成绩与收获,力求新颖有意义;写局部的做法与经验,力求独到而实用;写教学中的困惑与思考,力求解决而提高;写过程设计的缺陷与教训,力求深刻而警醒;写学生的创造智慧与评价,力求激励而发扬。要体现“以小见大”,从细微处人手,点滴细节反思,切忌“好大喜功”,笼统反思,抽象而不着边际。通过这一课堂教学自我反馈的好形式,促进教学内容更全面,教学设计更合理,加强教学针对性,及时发现问题,不断积累教学经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与质量。
(四)建立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评价体系对新课程有效教学起着重要的导向和质量监控作用
新的课程改革,要求建立新的评价体系。课程评价对课程的有效教学起着重要的导向和质量监控作用。评价的目的、功能、内容、标准以及评价的方式、方法,直接影响教师的工作态度和教学效果,影响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和学生素质的提高程度,影响着课程有效教学目标的实现,影响着有效教学功能的转向与落实。可以说,新课程有效教学的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评价工作的效应,取决于评价工作各个具体环节的落实情况。因此,重视促进学生和教师发展性的评价体系的探索与实践,建立和完善公平、公正、科学、合理的课堂有效教学评价机制,充分发挥评价的功能,不断激励教师和学生,调动教与学两个方面的积极性,是推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快速提高的重要途径。我们只有明确重过程、重情感、重个性、重发展的评价思想,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评价、注重过程、促进发展的评价原则,确匕发挥课程评价的正确导向作用,实现有效教学。
(五)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必然要求实施有效教学,最关键的因素是教师。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实施有效教学,必然要求教师在以下方面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
(1)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理念是灵魂。教学理念是指导教学行为的思想观念和精神追求。对于教师来说,具有明确的先进的教学理念,应该是基本的素质要求。在推行新课程中,教师必须以新观念来实施新课程。
(2)丰富个人知识储备。课堂上,如果教师对教材的理解缺乏深度广度,那么教学就会肤浅,学生学习就无法深人。所以,作为新课程直接实施者的教师,一定要不断学习和探索,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内涵。知识的厚度增加了,课堂就能深人浅出,左右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