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思想品德教育经验总结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全球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在给人类带来充实的物质生活的同时也伴随着一系列的负面影响,经济的发展并不必然意味着精神世界的丰富,也不能避免价值观的失落。因此,各国的课程改革都十分关注教育的道德文化层面,强调儿童品德的培养,道德教育作为课程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倍受重视,从而促使品德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
世界发达国家都在加强道德教育研究,加快德育课程改革的步伐,为我国小学品德教育的改革提供了丰厚的借鉴经验。例如,1989年日本文布省颁布的新教学大纲,对德育的目标和内容均进行了调整。为培养具有"自主性的日本人",道德教育的内容体现适切性,力求与儿童身心发展的特征相吻合;道德教育的实现方式体现阶段性,由低年级体验性活动逐步向高年级反思性活动推演。1994年,第44届国际教育大会将品格教育列为各国教育应进一步努力的首要方面之一。1996年美国的第二次教育高峰会议和1997年总统的《国情咨文》都强调了青少年道德品质的重要性。英国在1999年9月颁布的课程改革方案中明确提出,学校教育应肯定真理、正义、诚实、信任、责任感等美德。
我国一贯有重视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传统,从1981年开设小学《思想品德》课程以来,品德教育改革无论在理念层面还是操作层面都取得了初步成效。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始终没能有效地实现理念和操作的实践性整合,成为导致品德教育实践中的知识化、简单化、去生活化、成人化倾向的原因之一。课程作为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的中介,必然承担着改变德育的针对性不强、实效性偏低的责任。值此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契机,加强小学品德教育的研究,尤其是小学品德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势在必行。
二、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研究将以在实验区试教的新教材为依托,围绕小学品德课程建设展开,验证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探索形成与新课程相适应的课程开发与实施体系。
(一) 品德教育的模式
目前国外影响比较广泛的德育模式有道德认知发展模式、价值澄清模式、社会行动模式、体谅模式等,对于这些模式我们应合理地进行借鉴,使其成为我国品德课程改革的推动力量。国内现已被实践证明比较成功的道德教育模式有情感道德教育模式、活动道德教育模式、体验道德教育模式等,各实验区应灵活地根据各自实际情况加以运用。无论国内还是国外的任何一个模式不可能就道德教育的全过程进行阐释,因此,在小学品德教育中不能采用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思维方式,全面肯定或全面否定任一德育模式,而应以课程改革的理念为指导,创造性地将德育模式运用于具体的儿童品德培养中,并在品德教育的过程中探索与新课程相适应的品德教育模式。
(二)新教材的编写和实施 新教材是课程改革教育理念所依存的物化表现形式,又是教学实践工作的工具,因此,本课题将借助新教材推动实验区的课程改革,同时积极吸取实验区的教育教学改革经验推进新教材的编写,使实验区工作和教材的编写实施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1、 对品德课程本质特征研究
(1) 20世纪80年代以来,品德课程改革取得的成就以及新进展
(2) 现阶段品德课程发展呈现出的新特点
(3) 适合我国国情的品德课程的构建方式
2、 小学品德教材编写研究
(1) 教材内容的选择与组织方式的研究
(2) 教材的形式问题研究
(3) 教材综合资源体系的开发与实施研究
3、 小学品德教材实施研究
(1) 课堂教学改革研究:
新教材与生活性特质的品德教学研究
新教材与主动参与、自主建构的品德教学研究
新教材与完全生命投入、完整心理结构参与的品德教学研究
新教材与民主参与的品德教学研究
(2) 教材实施情况的调查分析:
教材应用于课堂教学的实际状况
教材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教师对教材的评价
学生对教材的评价
不同实验区对教材的评价
4、 评价研究
(1) 品德评价的理论研究:
品德评价的本质研究
品德评价的基本理念研究
品德评价的功能研究
(2)品德评价实施工作的研究:
明确评价的内容和评价标准
收集和分析数据与证据
设计评价工具
明确改进要点并制定改进计划
(四)品德师资的培养和培训
新课程非常重视教师的课程参与,教师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本课题将探索有效师资培养和培训的内容、途径,提升教师的品德课程开发参与意识,确保培养培训工作与新教材开发实施的同步进行。
(五)品德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 在新的课程体系中,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被列为国家课程的重要补充和课程形态,在品德课程开发中也应突出地方品德课程和校本品德课程的有效开发,以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不同需求。
1、 品德地方课程的开发
2、 品德校本课程的开发
(六)品德课程资源建设研究
品德课程资源是品德课程建设的基础,除去教材以外,还包括家庭、学校和社会生活中一切有助于学生品德发展的多种资源。
1、 品德课程资源的筛选机制
2、 品德课程资源开发利用机制
(七)品德课程内部以及与其它课程的衔接研究
1、《品德与生活》与《品德与社会》的衔接研究
2、小学品德课程与中学品德课程的衔接研究
3、 品德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衔接研究
三、本课题的创新程度
由于我国的课程开发一直存在"大一统"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理论研究,目前国内关于品德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成熟的理论体系尚未形成。虽然国外已经有一些相关研究可以为我们借鉴,但对于国内课程领域的研究而言,本课题的研究是全新的,我们将以课程标准为准绳,研究涉及品德教育理念、品德教学、品德教育过程中的师生角色、教学方式、学习方式、教育管理等全方位的变革,以期填补我国课程研究领域的空白。本课题研究的应用价值在于促进我国教材开发的多样性、灵活性和丰富性,增强教材的适应性,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
四、研究方法
(一) 调查研究
通过实地的调查获得新课程开发实施的情况和数据,以此为基础进行理论分析,不断完善新教材。
(二) 行动研究
本着从教育教学的实际中发现问题,并在教育教学中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的宗旨,使新教材的开发实施工作与实验区的工作形成良性的互动循环系统。
(三) 个案研究
研究分析典型的品德教学个案,通过个体考察整体,寻求规律性的认识,实现课程开发实施的最优化。
(四) 经验总结研究
对品德课程改革中的感性经验和认识进行提炼和概括,形成相应的理性认识。
(五) 比较研究
比较分析国内外品德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相关理论和实践,从中获取可供借鉴的经验。
(六) 实验研究
按照教育实验研究的方法,对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新教材进行实验研究,根据实验结果检验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效果。
五、研究步骤
XX年12月,开题会。
XX年1月~XX年2月,各实验区申报子课题,并制定子课题研究计划。
XX年3月~XX年6月,各
实验区根据子课题计划开展实质性研究,整理典型课例和品德教育教学改革经验体会分别成集。各实验区每半年报送一次研究成果。
XX年7月~XX年12月,各实验区对经验进行总结和提炼,形成相应的子课题研究报告,总课题组以此为基础撰写"小学品德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研究报告。
六、预期成果
(一)"小学品德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的总结报告
(二) 小学品德的实验教材系列:
教材
教师教学用书及相关辅助材料
教师备课系统(cd-rom光盘)
研究课(vcd光盘) 实验教材通讯
(三)系列论文
(四)教师培训资料
(五)典型课例集
(六)品德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精选集
(七) 调查研究
通过实地的调查获得新课程开发实施的情况和数据,以此为基础进行理论分析,不断完善新教材。
(八) 行动研究
本着从教育教学的实际中发现问题,并在教育教学中寻求解问题的办法的宗旨,使新教材的开发实施工作与实验区的工作形成良性的互动循环系统。
(九) 个案研究
研究分析典型的品德教学个案,通过个体考察整体,寻求规律性的认识,实现课程开发实施的最优化。
(十) 经验总结研究
对品德课程改革中的感性经验和认识进行提炼和概括,形成相应的理性认识。
(十一) 比较研究
比较分析国内外品德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相关理论和实践,从中获取可供借鉴的经验。
(十二) 实验研究
按照教育实验研究的方法,对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新教材进行实验研究,根据实验结果检验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效果。
五、研究步骤
XX年12月,开题会。
XX年1月~XX年2月,各实验区申报子课题,并制定子课题研究计划。
XX年3月~XX年6月,各实验区根据子课题计划开展实质性研究,整理典型课例和品德教育教学改革经验体会分别成集。各实验区每半年报送一次研究成果。
XX年7月~XX年12月,各实验区对经验进行总结和提炼,形成相应的子课题研究报告,总课题组以此为基础撰写"小学品德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研究报告。
六、预期成果
(一)"小学品德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的总结报告
(三) 小学品德的实验教材系列:
教材
教师教学用书及相关辅助材料
教师备课系统(cd-rom光盘)
研究课(vcd光盘) 实验教材通讯
(三)系列论文
(二)小学德育工作的意义。我们都知道,一个人的发展的基础阶段就是小学阶段。此时儿童的品德行为正处在“质”的变化过程中,正在由初级向高级发展,可塑性比较强,只要能够正确的引导,就能促进儿童的“质变”向相反的方向发展。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不仅仅是现代精神文明的体现,更是决定我国未来的社会面貌和民族精神。当今世界的竞争实际上就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和民族素质之间的竞争,所以德育具有重要的奠基意义。当今世界的形势复杂多变,斗争相当的激烈,一些国外腐朽的人生观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悄然渗入我国儿童的思想当中,国内的“”等组织宣扬思想,社会上的黄赌毒的泛滥也都对小学生的思想构成了非常严重的影响,所以,德育的工作具有紧迫性。很多人都说过:“体育不好出废品,智育不好出次品,德育不好出危险品。”这是大家的经验总结出来的。所以我们知道,要想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思想品德是其中的灵魂,起着导向的作用。所以德育也是起着很重要的导向作用。
二、小学德育活动的现状
(一)小学思想品德的课本内容陈旧。大家都这么说,如果你想从众多的书本中找出思想品德的课本,只要找到最新的那本就行了。翻一翻小学生的思想品德课本,几乎都是空白。我们可能会质疑:是不是思想品德课根本就没有上?学生的思想素质是不是非常差?这其实冤枉了老师和学生们了,思想品德课本上的内容非常简单,即使课本上面的内容不上,习题的解答几乎也是相差无几。德育的教育固然需要这些教材,但是仅仅靠一些判断对错和一些选择题就能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不见得。
(二)教育方法陈旧。小学生平时普通的思想品德教育仅限于每周一节的思想品德课程、晨会以及班会这几个形式单一的途径,致使学生缺乏兴趣,也缺少实践活动。另外,德育的教育需要时间。现在的学生学业负担比较重,老师们为了教学工作往往也都阻碍了德育工作的进行。
(三)思想品德教育评价制度陈旧。现在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评价大多注重于知识的掌握程度,并没有关注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否发生了质的变化,期末的思想品德考评也仅仅是由班主任个人说了算,就算班主任能够做到再公正,也可能会带有自己的主观的想法,结果自然不是那么准确了。
(四)外部环境对德育的负面影响。领导们在学校辛辛苦苦的进行着思想品德的教育工作,但是社会却是纷繁复杂的,有些学生甚至将一些不良的品质作为“护身法宝”,家庭教育也不合理,甚至是对学校的教育进行诋毁,这些都起着负面的效应。同时,社会上过多的宣传“个性”发展,“鼓吹”自我,这也对学校的德育动作起着严重的破坏作用。
三、德育工作有效性的方式
(一)教师要明确德育工作的内涵。教师们必须要正确认清当今社会的新形势和新变化,也要明确学校德育工作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教师对于发展教育事业起着主导型的关键的作用。同时,教师也要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教师作为学生的表率,教书育人是他们的主要的职责,应当将自己定位于做高尚以及无私奉献的人。
(二)改变以往德育的评价方法。我个人认为,学校对于教师的评价方面应当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同时把政治理论水平、育人效果、师德作为衡量教师的一项重要的内容,而不是单一凭分数论高低。然后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改成自评、互评以及家长评议相结合的状态。
(三)校内教育同时结合校外教育。学校应当认真组织好社会实践活动,把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加强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然后制定相应的基本实践时间,并且将实践活动作为期末考评的重要依据之一。让学生们可以走出校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四)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虽然学校经常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教育,但是学生们对于实际的意义并不是很明确。所以我们不仅仅要对学生进行理论上的教育,更应该教育学生怎么样的行为才算是爱祖国爱社会主义,要让他们明白爱祖国爱社会主义就要首先爱家乡爱学校,让他们从小事做起,教师们也应当正确引导学生共同为搞好校园文化建设出力。创造优美的校园环境,让学校的一花一草都能够成为教育学生的对象。只有正确的摆正德育教育的重要位置,才能够把学校真正办成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基地。
有人曾经将翻转课堂称为颠倒课堂,顾名思义,就是将教学的两个重要方面:知识的传授与知识的内化二者颠倒过来。翻转课堂是一场重大的教学改革,涉及多个方面的内容,不仅包括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还包括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以及师生之间互动方式的改变。翻转课堂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彻底的改变,它将课堂时间做了更具体的规划和使用。翻转课堂是与信息技术息息相关的,在信息技术与学习活动的协助下,教师可以为学生营造一种个性化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展开协作,实现共同发展、共同提高,使班级和校园内形成一种全新的学习文化。
结合翻转课堂在初中思想品德中的运用,笔者对这一全新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探析,将积累的一些经验总结如下。
一、将翻转课堂运用到思想品德课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1.激发兴趣。
一般情况下,我们会将教学分为两个部分,分别为课上的知识传授部分与课后的知识内化部分。翻转课堂的作用是将学生知识的学习转移到课后,而将知识的内化搬到课堂上。
在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时,利用知识转化与互动检验,它的侧重点放在知识的应用与转化上,这是翻转课堂本身最进步的一点。它使学生主动投入知识的学习中,通过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相互帮助与资源共享,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整个教学过程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而是学生亲自体验学习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会积极地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促进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和融合,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
2.使学生的心理认知得到长足发展。
思想品德教育与学生的心理认识与心理建设是分不开的,而初中生正处于生理发育与心理发育的重要阶段,将翻转课堂运用到思想品德教育中,能够有效地对初中生的心理特征进行研究,并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翻转课堂对学生的学习时间和空间要求并不严格,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地安排,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的内容和形式。学生自己掌握学习节奏,自己把控学习难度,整个学习过程都能让学生体会到自身的存在感与尊严感,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挥,体现他们的学习特点,这对学生的心理发展来说有很大的益处。
二、将翻转课堂合理、有效地引入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来
1.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各项能力。
翻转课堂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也是一种新兴事物,教师在利用翻转课堂实施教学时首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各项能力,多翻阅资料,利用电脑网络进行专业的主题学习与探究。只有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才能更轻松,掌握得更牢固。首先,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信息技术水平,因为翻转课堂是建立在信息技术之上的。其次,教师要不断地对翻转课堂进行反思和总结,凡是新兴事物都会存在一定的不足,教师要将翻转课堂的不足之处与优异之处找出来,弥补缺点,发扬优点,无论是课前的设计还是课堂教学的实施,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兼具教育性与艺术性、科学性,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再次,教师要多向其他教师学习,在教学小组内与其他思想政治教师多交流,也可以多参与一些在线的学习课程,这样当我们在教学中遇到问题就能得到切实的解决。
2.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信息素养进行培养。
要使翻转课堂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得到更好地应用,最关键的一点是使学生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以便学生对学习产生更清晰的认知。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中有很多与实际生活相关的实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这些实例利用学习软件搜取一些与此相关的知识,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有些学生受环境的影响,接触网络技术较晚,对信息技术感到比较陌生,自身的信息素养较低,在利用网络技术筛选和获取知识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对于此类学生,教师要将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作为首要任务,在平时的教学中多帮助他们,关注学生的点滴进步,鼓励他们合理、有效地利用互联网。
如教学《走近法律》这一节时,笔者利用网络搜索一些与“规则”相关的事例,并说明违反此种“规则”将会受到何种形式的“惩罚”,将其作为一种微课呈现在学生面前。当学生学习完成后,笔者让他们以小组的形式对生活中的“规则”进行探索,也学着老师的样子将违反规则的后果记录下来。
3.对学生的学习时间进行合理化安排。
以往,学生和家长都认为思想品德课是一门副科,因此都没有对这门课程引起足够的重视。将翻转课堂引入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后,学生的课后学习时间得以延长,难免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也使教师的工作量在无形中增大很多。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采取一些有效措施消除学生的疲劳感,保持学生对于翻转课堂的兴趣,使翻转课堂可持续地发展下去。首先,教师要努力避免翻转课堂的形式化,利用活泼、生动的形式将思想品德学习内容呈现在学生面前,并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总结经验,以生活作为学生学习的大课堂。教师要引导学生健康上网,不浏览一些无用的、不健康的网页,也可以让家长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监督,但要注意监督的方式方法,不能过多干涉学生的学习。其次,教师要教育学生对自己的时间进行合理化安排,对各个学科进行科学的统筹安排,既要对思想品德课程引起足够的关注,又要兼顾其他学科,做到全面化、综合化发展。
总之,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应用翻转课堂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教师要在提高自身教学水平与教学能力的同时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培养,使学生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为翻转课堂的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6-051-01
学生高尚品质的形成,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下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实践证明,通过体育教学可以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思想、理论与观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可以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人民、团结互助、坚强勇敢、遵守纪律。体育教学中处处可以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本文通过对体育教学特点的分析,以及对学校体育教学中德育内容的探讨,得出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途径与方法,为同行在体育教学中开展德育渗透共探讨、清思路,提供借鉴。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针对学生的不同观点、信念、情感和意志品质,有的放矢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体育教学责无旁贷的任务。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
2009――2010学年度在天津市咸水沽第三中学所教的初三年级的2个班(3班和5班),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如下表:
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本文参考了各类体育、德育书籍、资料及上网查询有关德育教育的相关内容、评论等。了解近期国内外对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研究的现状与成果。
(2)观察法:观察并记录体育课堂中教师授课时由于对两个班级的德育教育渗透程度不同,总结两个班级中学生的精神面貌、情绪、学习状态以及教学效果的情况。
(3)访问调查法:对两个班级中学生进行访问、调查,其中,3班男生2名,女生2名;5班男生3名,女生2名。了解了教师当堂课使用的教学语言,以及学生有何主观感受。
(4)比较法:比较两个班级因体育教学语言的使用不同,而造成的教学效果的差异。
(5)经验总结法:归纳总结出体育教师合理运用教学语言、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与方法。
二、实践结果与分析
一学年的实验期结束后,通过运用观察法,访问调查法和比较法发现,两个班级的学习状况有明显差异;5班的同学学习积极性高,与老师关系融洽,组织纪律性明显提高,并且在一学年的时间里不但完成了所规定的教学任务,而且还学习了其他教学内容,因此本学年体育成绩明显提高;3班的同学则学习情绪比较消沉,与老师缺乏沟通,组织纪律性涣散,在本学年度不能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所以体育课成绩平平。具体、形象比较见下表2
三、结论
1、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优势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其特点是寓教育于体育活动中,体育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思想品德及完善个性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无论其在内容形式和方法上都为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一个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体现并不是表现在口头上的,而是要通过实际行动才能看得出来的。而体育运动的显著特点就是要通过各种身体练习来完成各项运动技能的,它处处与人的思想道德、意志品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体育教学的许多教学内容都具有集体性、配合性,体现坚强、勇敢、顽强拼搏、不怕苦、不怕累等精神品质的特点,比如跨栏跑体现勇敢、顽强的精神;中长跑体现不怕苦、不怕累的意志品质;足、篮、排运动能体现集体配合的团队精神……,这些为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创造了独有的基础和条件。
2、结束语:
中学生处在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阶段,思想品德教育非常重要,因此思想品德课具有独特的作用。导课是教师开展一堂新课程的预备环节,是引发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将学生带入课堂学习氛围的重要环节。为了能使学生对单元内容有大致了解,在每个单元之前设置了学习导语,对本单元的知识点做简要说明,为学生指明了本单元的学习方向。主题探究出现在思想品德课的每一个节之前,它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简单介绍了本节的学习方向以及知识点等,它的内容贴近生活,能使学生更好的融入情境中。
二、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导课存在的问题
1.关于导入点的定位问题
在教学实践中,有些教师往往忽视导课研究,采用同一种方式进行导课,使导课方式模式化。
2.导课枯燥无味
导课应该使学生们觉得很有趣,有期待课堂的意向。但有些导课内容常常都毫无新意、晦涩难懂,或者干脆套用那些陈旧的、大家都知道的故事,比如孔融让梨、爱迪生发明电灯、凿壁偷光等这些大家从小就耳熟能详的例子,会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难以对课堂产生兴趣。
3.没有进行经验总结
导课是思想品德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教师完成一堂课之后往往会忽视对这堂课的总结,这样就没有积累经验的过程,以至于没有创新性,老调重弹,对学生的积极性产生很大影响。比如教师在讲授《珍爱生命》这堂课程之前,可打破常规,给学生们做一个假设,假如生命还剩三天,大家都会做什么?让学生各抒己见,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使学生有新鲜感,兴趣盎然。
三、对初中思想品德导课创建方法的研究
1.对导课加以重视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但想要完成一堂真正有质量的思想品德课,教师的教学方式很重要。首先必须重视导课,这样才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必须在导课方面投入更多精力,对导课模式要精心设计、不断创新。例如在讲授《维护消费权》这堂课前,教师可用一个真实的案例来导课,着重强调没有意识保护自己消费权的后果,这样才能令学生产生怎样保护自己消费权的欲望,进而产生学习这堂课的兴趣,促进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2.采用趣味性的导课内容
要使学生积极融入到思想品德课当中去,导课内容一定要丰富多彩,并具有一定的趣味性。一些非常有意义的寓言或者故事,例如在讲授《自强自立》这堂课时,教师可以讲一个小蜗牛的故事:小蜗牛问妈妈为什么它们生下来就要背负这个重重的壳,而毛虫妹妹变成蝴蝶后有天空的保护,蚯蚓弟弟有大地的保护。妈妈回答它说我们没有骨骼的支撑,所以要靠这个壳来保护我们,但我们不靠天不靠地,我们靠自己。这样可以把抽象的道理形象化,使学生不知不觉被吸引,在理解的同时,又体会了其中的意义,而且有益于学生道德品质的提高,还对活跃学生思维、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有很大的帮助。
3.导课之前明确重点和主题
思想品德课有很多教学方法,其中明确主题必不可少,这样可以使学生提前了解这堂思想品德课的重点和基本方向,使学生在思考问题的时候向这一方向靠拢。同时明确了方向也会有效的节省时间,使学生对这堂课的大致脉络有一定的了解。例如在讲授《磨砺意志》这堂课时,教师可以引用爱迪生的故事,爱迪生只上过三个月的小学,老师说他是个傻瓜,将来不会有出息。但爱迪生凭着个人的努力奋斗,自学成才。教师着重强调爱迪生相信自己,不放弃努力的心态,使学生们明白这节课主要是讲怎样相信自己,坚持自我,使他们对自信的意义有了一定的理解,有利于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4.导课内容要紧密联系实际
在导课中,难免会遇到一些比较抽象难懂的知识,令教师无从下手。教师可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中的实例联系起来。中学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经历,这样可以使他们结合所经历的事情,有更加真切的体会,从而较容易理解知识。在学习八年级思想品德《理解与宽容》这节课程时,当天正好发生了一个打架事件,起因是一个同学踩了另一个同学的脚。于是我就以这件事为背景进行导课。让两位当事同学分别讲述事发过程和事后冷静下来的想法,结果他们都觉得自己当时太冲动。然后教师以这件事为例,分析了产生冲动情绪的后果。学生们因为看到了当事人的亲身感受,深刻的认识到了急躁和冲动是不对的,而且从后面的课程中学到了如何控制不良情绪。将课堂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们有切实的感受,更加浅显易懂。
5.使导课与上课衔接自然
导课是一堂课的开端,是在还未学习新课程的情况下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进入上课的状态。这一转化过程教师要精心设计,导课与正式上课一定要自然过渡,如果导课与上课毫无联系,则导课就算再引起学生的兴趣,也会使课堂效率事倍功半。例如学习七年思想品德课《对不良诱惑说“不”》,教师在导课中介绍了某一位同学因为意志不够坚定被不良少年诱惑,开始抽烟、打架闹事、致人重伤受到应有处罚的例子。使同学们深刻的意识到不抵制不良诱惑的严重后果,这时教师可以马上利用学生们的这种认知,开始讲解如何抵制不良诱惑,从而自然的过渡到正式课程。
政治是初中生的必修科目之一,该课程最大的作用在于能很好地规范学生的行为,通过与生活相结合的事例教学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从而提升综合素质。由于初中生处于青春期,对各种事物都充满了好奇,性格也较为叛逆,此阶段的思想教育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此外,初中生的思想比较幼稚,想法不成熟,易误入歧途,因此,更需要政治教师通过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的结合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教会他们懂得沉着冷静、明辨是非,不矫揉造作,遇到挫折不放弃,能抵制各种诱惑。综上所述,强化中学思想品德教学十分必要,且意义重大。
二、中学思想品德教学存在的问题
1.尚未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
中学课堂一节课的时间一般为45分钟,在短短的一节课内教师须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因此与学生交流的机会较少,上课即来下课即走,几乎不认识所教班级的学生,提问时都以花名册为主,且部分教师尚未制订出可行而有效的教学计划,在课堂上无法做到教学思路的“一条线”,无法在课堂上建立起良好的、融洽的师生关系,不利于思想品德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
2.师生对学科的不重视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虽然国家越来越重视素质教育,然而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大部分学生还是重点学习语文、数学、英语等在考试中所占分数比例较大的科目。加上部分学校甚至未开设思想品德课,思想品德学科的地位受到严重威胁。种种原因导致对该学科的重视力度不足,使思想品德教学陷入了尴尬局面。
3.教学方法落后
目前,大多数学校的思想品德教学依旧以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为主,教学方法单一,课堂缺乏创新,学生兴趣低下。思想品德课本身具有的教育功能未能发挥出来,学生很难理解思想品德课的真正意义,无法达到教学的预期目标。
4.单一的课堂评价模式
思想品德课的价值在于通过学习让学生获得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然而,部分学校教授思想品德就是为了应付考试,教师们也尚未意识到课程本身的价值,因此,在进行课程评价时也只看学生的分数。单一的课堂评价模式不仅不适合该门课程,也不适合现今时展的需要。
5.教材掌握不够
新课改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理解课程目标,并通过创新多种教学方法尽可能地达到教学目标,然而由于重视力度不够,很多思想品德教师在教授课程时只是照本宣科地念教材,根本没有掌握教材的真正内涵,教学效果也不理想。
三、中学思想品德教学策略分析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应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为高效开展教学奠定基础。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课堂的交流与互动。此外,学生也会将教师视为朋友,在产生心里障碍时及时与教师沟通,帮助自己消除心中的抑郁和烦闷,这样一来,不仅能够增进师生感情,还能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2.制订教学目标
教师应根据每节课所涉及的知识点制订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要贯穿整个课堂,最好能体现教学评的一致性。此外,教学目标还应与生活相结合,让知识落到实处,例如在学习“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一课时,教师制订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学习和了解法律的基本含义,让学生感受到法律的威严,明白法不可违。教师还可利用PPT为学生展示一些违法犯法的事件,并鼓励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教师再作点评。
3.联系实际,深入学科实践
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任何一种本领都应具有的精神,学习思想品德也是一样。教师应在教学中结合种种实例,做到理论与现实相结合,以社会为依托为学生讲解知识,帮助学生了解社会的复杂,提升学生判断对错和明辨是非的能力,从而确保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此外,教师还应带领学生迈出校门、走进社会,感受社会、了解社会,组织学生到企业、机关、单位参观学习,听取成功人士的讲座,关注发生在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并加以分析讨论,从而真正实现知识的“学以致用”。
4.巩固、强化思想品德课的地位
学校领导须采取措施让师生了解开展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的重要性,以此来巩固和强化课程的地位。学校应将政治学科与其他学科一起作为学习和考查的对象,在考查中还应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和实践能力结合起来,以此达到提升课程地位的目的。
5.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
教师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应抛弃传统的、与新课程理念不适应的教学模式,将课堂教学中常用的合作学习法、小组学习法、探究学习法应用其中,不仅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还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水平。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教学,例如在学习“友好交往礼为先”一课时,教师可让学生通过小组学习法、合作学习法等方式交流互动,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又如在“过健康、安全的生活”一课中,教师可采用探究教学法与学生一起探究身边不健康、不安全的事例,并阐述这些事例的危害。这样的课堂更富有活力,教师所讲述的知识点更容易理解与掌握,最终达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可谓一举二得。
6.重新梳理、分析教材
教师应重新审视教材,分析、总结教材,归纳出种种符合时展需要的、满足新课程要求的教学策略,总结出更多先进的教学方法,梳理出课本知识与知识之间、课本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关联性,注重将教学活动与评价融为一体,提升教学质量。
7.采用多样化的课堂评价模式
课堂评价是对课堂既定目标、学生学习情况以及课堂教学情况的分析和评论,从中了解不足,找出改进措施。思想品德课堂评价应遵循多样化原则,通过不同的评价方法展开。一方面,由于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教师应采用分层评价模式,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给予不同的评价,尊重每一位学生,增强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提升课堂学习质量。另一方面,教师还应通过综合评价进行课堂教学评价,即不能仅依靠分数来判定学生的学习情况,还应分析学生的整体情况,对学生进行全面考核,确保评价的正确性与科学性。
农村小学品德学科开展社会调查探微张敏
谈中考数学复习策略康煜翔
刍议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王皓
浅谈文言文教学雷泽晶
创德育环境促幼儿发展张晓红
兴趣是学生语文学习的真正动力王富存
高中物理新课程理念的教学实施建议东方青年·教师 赵丽梅
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张宝刚
谈谈课改下高中生物之有效教学李建军
学生养成教育七字诀卿深林
阅读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主观体验杨燕平
以读为本读中训练张峥
浅谈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研究于晓梅
浅谈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景凤琴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实践活动熊爱梅
浅议提高教师思想道德素质毕艳云
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质疑谢文成
谈地理课堂教学艺术张士平
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化学科学素质东方青年·教师 周国华
我的班主任工作浅谈于晓梅
校本教研直面地理高效课堂李文玲
小学班主任经验总结孙丽双
浅谈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的结合赵秋燕
学生运动损伤事件的分析与启示汤谦
新课改下的小学和谐德育之我见马刚
浅谈如何加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刘斌
小班幼儿品德教育初探史书文
在品德课中体现德育思想李晓翠
追求个性发展创设活力课堂钱宪宇
谈信息技术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应用汪威强
一片丹心献教育李文莉
影响高中生参加体育活动因素的调查研究贾万玉
浅议小学生"倾听"素养的培养董学磊
语文课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周粉娟
自主,给学生一片天陈春裕
让情境成为你课堂的"魔法棒"杜桂萍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孟春萍
教师言语锤炼四重奏周新桂
浅谈导数在中学数学的应用唐国剑,唐福根
浅谈双语教学的现状与对策边巴卓嘎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有益尝试东方青年·教师 李兆柏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角色的转换张春霞
浅谈高中数学应用问题的教学吴炳友
培养学生文学素养的途径和方法马龙
初中新课改中数学教师的作用薛平涛
思想品德课五步教学法马龙
历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赖运明
善于捕捉教育契机因势利导巧妙教育罗文华
初中数学新课改中教学方式初探薛平涛
正确认识以人为本推进科学发展王文霞
让学习资源,花开于语文教学的百花园曹郡蓉HtTp://
加强教学反思,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安祝怀
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李玉芬
不让一个孩子掉队雷武
音乐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罗文波
改革体校学生的评价体系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业水平王晖
数学课堂要让学生动起来蔡启雄
浅谈数学语言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曹云
让生活走进课堂陈伟
初中英语课堂"师生互动"教学模式的探索周萍
打磨细节,向数学素养的深处漫溯张月兰
语文课堂应成为师生的乐园谢洁
关于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的几点思考杜小艳
试论多媒体CAI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运用东方青年·教师 冯子微
阅读教学,贵在品读付红梅
浅谈复习课教学的策略李强
构建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王庆
管窥识字课堂——低年级科学认读的实践与探索蒋双英
谈作文教学中周记的潜移默化作用付红梅
浅谈小学语文朗读训练王小燕
关于初中小组合作学习的体会洪梅,李海江
教师转变角色"三者"谈朱长君
课文后练习要落实在课堂上张永勇
谨防评价天平失衡李慧丽
话说科学课堂点拨李戊远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东方青年·教师 刘巧玲
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四步走"李贺岩
试析师爱在学生成长中的作用张悦,李美素,李岩,张议文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刘桂香
谈新课标下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刘燕
浅谈小学低段体育教学彭建平
浅谈班主任工作中的经历教育张丽君
俗话说“智育不好是次品,体育不好是废品,德育不好是危险品”可见人的思想道德对个人和社会是多么重要,所以我们要继续把德育工作放在重要位置来抓。本学期,学校德育工作要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针,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方针政策,全面落实上级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以师德师风教育、人格美德教育为主旋律,全面切实提高教师队伍的思想素质;遵循青少年思想品德形成规律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以习惯养成教育为切入点,以校园常规管理为重点,深化学生品德教育,以规范教育、法制教育、礼仪教育、安全教育、健康教育等活动为载体,努力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我联校的腾飞打好坚实的思想基础,为培养新一代的“四有”新人走好每一步!
一、加强德育管理,开创德育工作新局面
1、新的学年,要有新的生机,创造新的辉煌,但这些必须以人的思想素质为基础,要建立新的德育工作机制,所以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建设势在必行,为此我们要以联校为中心,成立德育工作领导小组,,由各学校全面规划、组织实施各校的德育工作,定期召开班主任及辅导员会议,明确每月德育中心工作,充分发挥各校和班主任主力军的作用,形成联校、学校德育工作齐抓共管的新局面。
2、继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教师素质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其主导作用的正常发挥。教师在平时行动中和教学行为中,应当特别注意检点自己,一言一行都应当是学生的表率,只有这样,教师自身的威信才会成为一种积极的教育力量,他的模范言行才会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本学期要加强对教师师德师风教育。认真学习“三风”,特别是围绕教风“三心”(爱心、专心、精心)来开展德育教育活动,并以“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尊重学生、宽容学生、善待学生”为核心内容,开展“爱岗敬业,树立良好师表形象”活动。努力建设一支能够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学习型、创新型教师队伍。
3、组织全体党员认真学习各有关文件精神,加强党性修养,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并将在节假日期间,举办党员教师座谈会,认真探讨当前我联校党员教师如何发挥先进性,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从而提高学校班子凝聚力并带领全体教师以德治校。
二、加强德育科研,形成德育工作的新特点。
1、大力开展德育课程的教学研究,发挥德育主阵地的作用。要充分认识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转变观念,认真上好思品课、健康教育课、班队活动课充分挖掘这些课的德育内含发挥其德育作用。按照教育目标,精心安排教学内容,探讨教学方法,初步形成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新特点、新思路。
2、学科教师主动承担德育教学。在制订各学科计划时,注重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注重课堂、课后对学生行为品质的指导训练,随机渗透,充分做到知识与情感并行,强化德育功能。
3、加强德育研究。
学习并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结合朱柏庐先生的《治家格言》,开展“柏庐精神在我心”的小课题研究,并以此内化为学生的道德修养,进一步推进我校的德育教育。
三、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形成德育工作新合力。
2、积极开展家访活动,本学期对二分之一的学生进行上门家访,对所有的学生进行家长联系,做到“早、勤、诚、精、实”,使家访真正起到沟通教师、家长、学生之间的桥梁作用,联系家长及时与家长交流,更好的教育学生。
3、把“创建文明班学校”“创建文明班集体”作为学校、班级建设的重要措施。切实从班级自身出发,各项常规工作抓细抓实,学会主动、科学、民主管理学校、班级,抓好班风班貌建设。同时认真上好班队课、专题课。经常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班队活动,给学生提供一个个性发展的空间,使班集体成为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等诸方面发展的一个理想的“家”。通过制订《班主任工作考核细则》,使班主任工作的管理更合理化、规范化。
四、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开创德育工作新天地。
1、养成教育规范化
要加强校园常规管理与行为规范训练。根据《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要求,制定并执行各项规章制度,通过“六项评比”,加强学生礼仪规范的训练;通过对红领巾礼仪岗队员的培训与管理,培养学生生活礼仪,讲究家庭礼仪、懂得学校礼仪,学会社交礼仪。教育学生在家当好孩子,在校做好学生,在社会是个好少年。
2、德育内容主题化,德育活动经常化
以“柏庐精神”为指导思想,以全国少工委颁布的“加强少先队思想道德教育深化体验教育的意见”为基础内容,引导少年儿童开展各项实践活动。活动要加强对少年儿童思想品德教育和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制定好计划,设计好活动,并扎扎实实地组织实施,取得主题教育的最大效应。使本学校的少先队工作有一个新的开端。
3、农村教育开放论
建立校外德育基地,合理利用山区农村教育资源,引导学生接触社会,丰富社会实践活动,本学期,有组织地安排每个学生到一中心劳动基地参加一至二次活动。同时,与乡企业、石材厂等单位挂钩,经常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形式开展各项活动,以拓宽视野,增长知识,陶冶情操。
五、加强检验力度,凸现德育成效。
1、本学期中心小学将制定考核细则,检查各小学德育成效,并对全乡教师进行德育工作考核。
2、开展德育工作先进事迹评选活动。
一、加强德育管理,开创德育工作新局面
1、新的学校,要有新的生机,创造新的辉煌,但这些必须以人的思想素质为基础,要建立新的德育工作机制,所以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建设势在必行,为此我校以校长室为中心,成立德育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德育处,由学校德育处全面规划、组织实施全校的德育工作,定期召开班主任及辅导员会议,明确每月德育中心工作,充分发挥班主任主力军的作用,形成学校德育工作齐抓共管的新局面。
2、继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教师素质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其主导作用的正常发挥。教师在平时行动中和教学行为中,应当特别注意检点自己,一言一行都应当是学生的表率,只有这样,教师自身的威信才会成为一种积极的教育力量,他的模范言行才会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本学期要加强对教师师德师风教育。认真学习“三风”,特别是围绕教风“三心”(爱心、专心、精心)来开展德育教育活动,并以“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尊重学生、宽容学生、善待学生”为核心内容,开展“爱岗敬业,树立良好师表形象”活动。努力建设一支能够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学习型、创新型教师队伍。
3、组织全体党员认真学习各有关文件精神,加强党性修养,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并将在节假日期间,举办党员教师座谈会,认真探讨当前我校党员教师如何发挥先进性,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从而提高学校班子凝聚力并带领全体教师以德治校。
二、加强德育科研,形成德育工作的新特点。
1、大力开展德育课程的教学研究,发挥德育主阵地的作用。要充分认识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转变观念,认真上好思品课、健康教育课、班队活动课充分挖掘这些课的德育内含发挥其德育作用。按照教育目标,精心安排教学内容,探讨教学方法,初步形成小学德育工作的新特点、新思路。
2、学科教师主动承担德育教学。在制订各学科计划时,注重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注重课堂、课后对学生行为品质的指导训练,随机渗透,充分做到知识与情感并行,强化德育功能。
3、加强德育研究。
学习并贯彻《公民首先建设实施纲要》,结合朱柏庐先生的《治家格言》,开展“柏庐精神在我心”的小课题研究,并以此内化为学生的道德修养,进一步推进我校的德育教育。
三、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形成德育工作新合力。
1、加强对班主任工作的业务培训。本学期通过“班主任学校”、“新老师徒结对”等形式,探讨“21世纪我们怎样当班主任”,通过授课、研讨、观摩、剖析新时期班主任工作的新特点。通过学习,要使班主任老师认识到肩负教育、培养学生健康成长的责任,不断提高青年班主任的素质和管理能力。 共2页,当前第1页1
2、积极开展家访活动,本学期对二分之一的学生进行上门家访,对所有的学生进行家长联系,做到“早、勤、诚、精、实”,使家访真正起到沟通教师、家长、学生之间的桥梁作用,联系家长及时与家长交流,更好的教育学生。
3、把“创建文明班集体”作为班级建设的重要措施。切实从班级自身出发,各项常规工作抓细抓实,学会主动、科学、民主管理班级,抓好班风班貌建设。同时认真上好班队课、专题课。经常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班队活动,给学生提供一个个性发展的空间,使班集体成为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等诸方面发展的一个理想的“家”。通过制订《班主任工作考核细则》,使班主任工作的管理更合理化、规范化。
四、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开创德育工作新天地。
1、养成教育规范化
要加强校园常规管理与行为规范训练。根据《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要求,制定并执行各项规章制度,通过“六项评比”,加强学生礼仪规范的训练;通过对红领巾礼仪岗队员的培训与管理,培养学生生活礼仪,讲究家庭礼仪、懂得学校礼仪,学会社交礼仪。教育学生在家当好孩子,在校做好学生,在社会是个好少年。
2、德育内容主题化,德育活动经常化
以“柏庐精神”为指导思想,以全国少工委颁布的“加强少先队思想道德教育深化体验教育的意见”为基础内容,引导少年儿童开展各项实践活动。活动要加强对少年儿童思想品德教育和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制定好计划,设计好活动,并扎扎实实地组织实施,取得主题教育的最大效应。使本学校的少先队工作有一个新的开端。
3、社区教育开放论
建立校外德育基地,合理利用社区教育资源,引导学生接触社会,丰富社会实践活动,本学期,有组织地安排每个学生到一中心劳动基地参加一至二次活动。同时,与县关工委、城管局等单位挂钩,经常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形式开展各项活动,以拓宽视野,增长知识,陶冶情操。
五、加强检验力度,凸现德育成效。
1、本学期中心小学将制定考核细则,检查各完小德育成效,并对全镇教师进行德育工作考核。
2、开展德育工作先进事迹评选活动。
3、期末在评选德育先进事迹的基础上评选出优秀班主任(辅导员)、师德模范、文明班级、优秀少先队员。
4、做好德育工作经验总结,争取再创德育工作新境界。
当今社会,中小学生道德素质状况令人堪忧。我们总会耳闻目睹一些中小学生因为各方面的压力,产生逃学、聚众赌博、上黄色网站等等不良事情。究其原因,是由于他们的道德认识方面有些欠缺。孩子们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深受其父母的影响,同时,学校在这方面的作用不容忽视。在农村,由于贫困和留守的原因,很多的孩子养成了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性,要摆脱这些困境,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学校、家庭、社会共创良好德育氛围
有研究指出,儿童五、六岁时就萌生了道德观念,这时正好是少儿道德教育的基础。这个年龄段的儿童都进入幼儿园,因此,家庭、社会和学校对他们的影响举足轻重。他们看到行为榜样或听到道德议论,就尝试着去模仿、行动,在实践中受到褒贬不一的评论,体验着忧伤和快乐。如此循环往复,头脑中形成一定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如家长每次饭前便后要洗手,时间长了,慢慢的形成孩子讲卫生的习惯。所以,创设较好的道德氛围,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节假日,家长们可以互相介绍教育孩子的经验;幼儿园的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会性公益活动;家长可以带孩子去敬老院帮扶老人等等。
二、重视行为中的“反复”、不放弃
我们都知道,学生不良行为的纠正,不是一蹴而就的,会经历不间断的反复过程。学生品德行为表现是在排除内外各种因素的干扰而实现的,这过程中学生的言行常常不一致。道德意识转变成道德行为有一个漫长的过程,学生对教师提出的要求可以一字不漏的背下,但是在日常行为中作出一些不良行为。在学生道德行为形成过程中,“反复”是出自无意识的,不要过多的责怪,但也要适当的批评指出,这样效果会较好。针对这种情况,必须深入其根源所在,做到对症下药。如果教育后还出现“反复”,应切忌冲动,否则将全功尽弃;并且,要做到有耐心、心平气和,这样效果更好。
三、在道德规范中加强“榜样”的作用
个体的道德意识是在交往中发展形成的,行为又是在交往中得以表现。随着自我意识的增强,与同伴交往的要求越来越强烈。周围的伙伴可以强化自己的行为,同时还可以作为参照物评定自己的行为。同伴之间的互相评定是形成儿童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小学阶段,学生们往往只去评价别人,而很少反思自身,他们往往把教师和家长的结论当做自己的结论。这时选定一位“榜样”尤为重要。例如:如今农村留守儿童越来越多,远在外面的父母只能在物质上满足他们,但生活自理能力差,学习不用功等等。这时选定一位“品学兼优”的同学作为“榜样”,创设条件,让他们结为好友,从观察中去了解同学,在行动中去模仿学习。
班杜拉提出了道德行为观察模仿学习的方法,分为四个步骤:1.注意过程;2.保持过程;3.复现过程;4.动机和强化过程;班杜拉的某些观点,对于形成良好行为及矫正某些不良行为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四、增强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
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总会碰到这样那样的挫折,这时急需要父母的帮助和安抚。由于父母远在外面打工谋生,孩子们需要独自面对,或寻求学校和教师的帮助,这一点在农村留守儿童身上表现更为明显。在挫折中,有些人会坚定自己的内心信念,勇敢的站起来,做一个坚强的孩子,并且比以前做的更好;而另外一些人,在挫折面前左右摇摆,放弃了原有的初衷,甚至做出令人意想不到的举动来。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在教学中,我们要创设学生受挫的氛围,增强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学生应该从失败中寻找原因,作出深刻反思后,重新来过。最好以介绍“榜样”的经验为主,在实践中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将道德认识转变为道德行为。
五、及时了解学生心理发展状况
学生的心理发展存在于日常的生活和教育教学中,所以,掌握学生某一阶段的思想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对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发展具有极为重要意义。据平时的日常教学和经验总结,笔者认为有两个途径可以了解学生道德发展状况:其一,可以从教育教学及日常生活中了解到;其二,可以开展一些课余实践活动,通过具体、生动的场景,以问题为中心,让同学以各种形式作答,而后对其进行评定讨论。
由于心理学及技术的发展,对学生心理发展测试已有很多种方法,如,问卷法是一种大量运用的方法。不论用何种方法,目的是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使他们健康成长。教师不光是传授学生科学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教学生如何做人,教学生做一个有益社会发展、人类进步的人。所以,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应该渗透于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紧密联系实际,运用各种方法,促进学生身心素质健康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叶澜.教育概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如教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独具魅力的中华文化》这一主题中《伟大的先人》时,活动前,组织学生调查收集相关资料,①问周边的人,是否知道孔子、司马迁,对他们了解些什么?要求每位学生至少询问五个人,并做好记录。②汇报统计调查的情况(知道孔子、司马迁的百分比),然后引导学生整理和归纳统计结果。由此,思考为什么孔子、司马迁离我们那么久了,还有那么多人知道他们、纪念他们?让学生阅读教材上有关他们的介绍,并进一步提出自己的困惑和想了解的问题。在引导学生走进中华民族的杰出人物至圣先师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温故而知新”的至理名言,和他开创中华民族教育事业的不朽伟绩;认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伟大史学家——司马迁,他以顽强的毅力,非凡的学识,为中华民族留下保贵的遗产——《史记》。而在中国历史上还有许多像司马迁一样,为了自己的理想和事业,坚忍不拔的努力着,奋斗着,为后人留下宝贵的财富和光辉的形象。如:李时珍27年完成《本草纲目》、司马迁19年编写《资治通鉴》、孙思邈10年写了《齐民要术》等等。这些具体事例,让学生通过各种渠道自己去收集相关资料,然后,通过讨论、交流,呈现在他们面前的是一个个鲜活灵动的生命,一段段精彩纷呈的故事,一曲曲荡气回肠的赞歌,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也会从内心深处严格要求自己,以先人为榜样,从小事做起。
2.加强实践,知行合一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要求“组织儿童到现场观察与当事人交流,使儿童对所关注的问题能通过亲身体验,获得直观的印象和更加深入的了解。”同时强调再调查活动中,“要指导儿童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进行记录,对调查进行总结、归纳并相互交流”。因此,品德与社会的教学空间也不应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学生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走出教室,走进自然、社会,走进沸腾的生活,参与社区和社会实践活动,以获取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道德意识和能力,使学生人格不断臻于完善。我在教学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中的第二单元《追根寻源》的主题活动时,组织学生从生活周围,书报、杂志、互联网、电视、广播中,了解并收集相关资料,引导学生探究历史,探究我们的生活中许多事物的来龙去脉,同时体验和感悟我们祖先的智慧和创造。在尽可能地通过建立现实和历史的结合点,让学生拉近现实和历史距离的同时,我们也通过中外比较的形式,让学生在比较与联系中认识到我国的文化特色,从而进一步产生对文明古国的认同。
活动前,我向学生提出调查活动的目标:①查找有关反映原始社会人们生活的故事、传说、资料。②以“走进远古时代”为主题,全班将收集和整理的资料、故事进行表演、交流。③出示图片,刀更火种,人拉犁,车拉犁——让学生观察人们的耕作时怎样一步一步进步的,也可以以此为研讨主题,让学生进一步查找资料,进行探究。④让学生结合本地情况,了解本地人们还有那些有关种植和养殖方面的经验总结。⑤学生以小组或自由结合组为单位,结合自己所调查和查找的资料,共同研讨应怎样向世界介绍中国的试四食文化,推荐哪些食品,讲解那些食品中的事故等。⑥查找中西方食文化进行比较;活动中,学生置身与具体的场景,感受到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化的兴趣。有的学生试着用石块敲打制作石器工具;用木棍试着模仿古人钻木取火;用一些旧牛皮纸,报纸等试着做远古人类穿的衣服等;有的当“小记者”与周边居民进行“焦点访谈”;有的当“摄影记者”,拍下了一张张照片,进行分析。
通过让学生亲身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缩短了大社会与小课堂的距离,缩短了社会现实和学生思想认识的距离。活动后,学生们纷纷就自己的调查活动进行了汇报,展示交流自己经过实践探索所取得的收获,既与同学分享,也让大家互相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