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六年级下册语文书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少年闰土》节选自鲁迅1921年写的短篇小说《故乡》。这篇文章塑造了一个在鲁迅眼中“聪明、机智勇敢、见多识广”的少年闰土形象。鲁迅先生用“我”和“我”的朋友做对比,突出了闰土的形象。与中年的闰土做了巨大的对比。
这篇文章是小说《故乡》中一段插叙,题目《少年闰土》是选入语文书后后加的。《少年闰土》选入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24课和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二十六课课文和2019六年级上册部编教科书第八单元第1课。
《少年闰土》创作背景编辑
因为在衰败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农村,农民生活在封建政权的压迫剥削、愚弄、毒害的环境下。作者于1919年回故乡期间,耳闻目睹了中国农村疮痍累累的残酷现实,加之在这个风雨飘摇的社会中求索了三十余年的生活体验,所以写出了这篇悲凉沉郁但又不失希望的小说。
(来源:文章屋网 )
面对复杂严峻疫情,很多人都守在家中,不外出,不聚会,防止疫情蔓延。这也许打乱了春节出行、寒假学校安排,但也可以成为提升自我的时机。当我们在家抵御疫情的同时,我们的学校已经开始为即将到来的新学期做充分准备。为了贯彻“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
在学校领导与教务处的统筹协商下,为大家制定开学前学习指导方案,具体如下:
一、学习内容
语文学科
1.自学各年级下册语文书,读准字音,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根据老师每天推送的微课或学习资源提前预学。)
2.背诵各年级下册语文书中需要背诵的内容、国学经典。
3.每天坚持阅读,阅读书目参考语文老师推荐的“寒假阅读书单”,也可以自己挑选课外书进行阅读。
4.推荐收看《中国诗词大会》等健康综艺节目、精选健康积极向上且适合儿童观看的影片。
数学学科
1.自学各年级下册数学书中知识点,根据老师每天推送的微课或学习资源提前预学。
2.根据个人的学习基础,针对性地加强练习,强化计算技能训练。
3.加强数学阅读。根据数学老师的推荐或自己的喜好,阅读相关数学读物。
英语学科
1.自学各年级下册英语书,根据老师在“一起小学老师”app上布置的学习任务进行自主学习。
2.观看老师推荐的英语短片。
体育锻炼
坚持每天半小时的锻炼时间,可进行跳短绳、坐位体前屈、广播操、五祖拳、仰卧起坐等运动。评选“运动小达人”
书写练习
每天练字半小时,可将练习硬笔字与语文新学期的生字词学习有机结合。
致敬“逆行者”书画赛
全体同学们以书法、绘画、制作手抄报等形式向抗“疫”英雄致敬,各班评选最佳“书画小达人”。
二、学习时间(2月10日—2月29日)
若开学时间有调整,线上学习时间也会随之调整
午别
上午
下午
时间
8:30—9:00
9:10—9:50
9:50—10:20
10:20—11:00
2:30—3:30
3:30—4:00
4:00—4:30
星期一
国学经典诵读
语文
体
育
锻
炼
数学
课外阅读
体
育
锻
炼
练字
星期二
数学
语文
课外阅读
练字
星期三
语文
数学
课外阅读
练字
星期四
数学
语文
课外阅读
练字
星期五
语文
数学
课外阅读
练字
一二年级
三至六年级
午别
上午
下午
时间
8:30—9:10
9:10—9:30
9:30—10:10
10:10—10:30
10:30—11:10
2:30—3:30
3:30—4:00
4:00—4:30
星期一
英语
活
语文
活
数学
课外阅读
体
练字
动
时
间
动
时
间
育
锻
炼
星期二
数学
语文
英语
课外阅读
练字
星期三
语文
英语
数学
课外阅读
练字
星期四
语文
数学
英语
课外阅读
练字
星期五
英语
语文
数学
课外阅读
练字
三、学习形式
来到多媒体,老师就发给了我们试卷。一拿到试卷,我就赶紧订上自己的大名,赶快吧试卷写写,怕最后没有时间写了。一开始是写得得心应手,而一到了修改病句,我就开始发呆了,这题到底是怎么写的?好难啊!我的心里不时地嘀咕着。最后,我也只能把这道题放在一边了。不过下面的题目就简单多了,因为平时,我都把课文和要背的知识背得滚瓜烂熟了呢!好了!最后就是我最爱的作文了!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础题
(共9题;共46分)
1.
(3分)看拼音写汉字
páng
biān
lǜ
yóu
yóu
jié
guǒ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
(3分)按笔画写字,填空
①旁边中“旁”字共________笔;
②言语中“言”字共________笔;
③结果中“结”字共________笔
3.
(2分)读课文《小松鼠找花生果》,按课文,选一选
________绿油油
________黄灿灿
A小花
B叶子
4.
(9分)照样子写词语。
例:(黄灿灿)的(小花)
________的头发
________的太阳
绿油油的________
________的________
例:(摘)(花生)
睁________
登________
________果子
________
5.
(6分)我会比(比一比,再组词)
直________
流________
结________
真________
留________
节________
6.
(2分)根据课文《小松鼠找花生果》填空
①大树的________长了一些小草
②土地上铺满了________的小草
7.
(6分)我会读(选择正确的读音)
松鼠________(sǔ
shǔ
)
灿烂________(
càn
chàn)
蚯蚓________(yǐn
yǐng)
睁眼________(zhēn
zhēng)
古怪________(guài
gài)
钻出________(zhuān
zuān)
8.
(12分)写出有下面组成部分的字
再组词。
木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虫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艹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9.
(3分)把下面部首相同的字写到一起。
树
松
蚯
蚓
花
落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二、能力提升题
(共2题;共6分)
10.
(5分)抄句子,体味情感
从那以后,小松鼠每天都到花生地里去,看花生结果了没有。(
)
11.
(1分)我会猜
尾巴长、毛茸茸、体型娇小爱上树。
打一动物: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基础题
(共9题;共46分)
1-1、
2-1、
3-1、
3-2、
4-1、
4-2、
5-1、
5-2、
6-1、
6-2、
7-1、
8-1、
9-1、
二、能力提升题
想起刚读小学时,当上组长我就高兴得不得了了,可是最让我难忘的还是第一次佩戴红领巾时。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一天,我是一年级中第一批少先队员中的一名同学。当五、六年级的大哥哥大姐姐们为我戴上红领巾时,我心中无比地高兴、自豪、光耀。我们并且还在庄严而又神圣的国旗下宣誓,随后,我的启蒙老师便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在战争时期,革命先烈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用自己的鲜血染红了我们的国旗,红领巾就是国旗的一角,我们应当好好珍惜它爱护它,让它一直飘荡在我们的胸前。”此后,我一直很珍惜这条红领巾。
在我刚读五年级时,爸爸妈妈突然中途让我转学,实在有些让我接受不了。当我来到新学校时,一个全新的面孔呈现在我的面前,大大的梧桐树,两课枇杷树下的两个凉亭,一楼的多功能教室,二楼的小广场还有一个大大的操场……妈妈将我交给了陈老师,陈老师带着慈祥的微笑把我带进了教室,许多的新面孔问我:“你就是新同学吗?……”不知所措的我害羞得脸都烧红了。下课了,妈妈离开了学校,心急如焚的我带着满眶泪水冲去了校长办公室,对刘校长支吾地问道:“……我妈妈呢?”我本以为我这样很放肆,刘校长一定会讲许多的长篇大论,没想到刘校长反而亲切地对我说:“你妈妈回去了,不要害羞,瞧,这里的同学其实很好相处的,和她们熟了你就不会害羞了,没事,放开点,不要哭啦,女孩子嘛,要勇敢!……”听了刘校长的这番话,我的心里好受了许多,渐渐将自己心灵的窗子打开迎接灿烂的阳光了。
在和同学们朝夕相处的两年里,又要离开学校去开始新的生活,尽管我才来这学校两年,但是,我这份依依不舍的感情一定不输与这里的同学们。这些一件件事,都历历在目,虽然已经过去,但是我会将它珍藏在我的心中。
陈老师、谭老师、同学们,我爱你们。陈老师、谭老师,您们是我从小到大教书教得最好的启蒙老师,您们有独特的教学方法,特别是陈老师您!我最喜欢听您的课,因为听您的课让我感到放松、自在,您常常和同学们打成一片,虽然您就要退休了,但是,我会永远记住您和谭老师。老师,虽然我只当了您2年的学生,但是,我也明白了:阳光原来是这样照亮人生的,雨露是这样滋润禾苗的。同学们:你们给我的最珍贵的礼物——真诚的友情,我将永远珍藏在心里。
“童年的脚印留在校园的小路上,笑语欢歌留在花坛的馨香中……母校的每一个角落,都珍藏着我们的友谊,播种着我们的梦想。”这是六年级下册语文书中的一句话,说得真好,是啊,母校的每一个角落都有我们的友谊都有我们的回忆,这些是我们最珍贵的财富之一,金钱也买不来这些。
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是十分重要的。但是目前课堂中教师朗读指导不到位现象仍然存在。朗读指导仍旧是让学生你读一遍,他读一遍,读了又读,读得再疯狂一点,或者要求学生哪些字应该重读。这种指导,教师基本停留在把自己的阅读理解强加给学生,而没有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有效的朗读指导应该是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亲切呼醒、感悟、熏陶、启迪、浸润、震撼、超越的情感体验过程。在阅读教学过程中,笔者是这样进行朗读指导的:
(一)教师范读,感染学生。
要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师的范读十分重要。因为课文中有些地方需要以读代讲,有些地方不读好就不能理解好课文内容。有时朗读还可以营造气氛,让课堂气氛达到最高点。这就需要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想,从而进入意境。例如,我在教《烟台的海》、(六年级下册)一课时,通过我的范读,学生初步了解烟台的海的独特的景观:冬日的凝重,春天的轻盈,夏天的浪漫,秋天的高远。这时学生对烟台的海有了初步认识,从而为进一步学习课文奠定了基础。
(二)根据教材的特点,进行朗读。
就高年级来说,在朗读过程中,要根据课文的特点,用恰当的语调、语速、有感情、有表情地朗读。如朗读感情浓郁、语言优美的《长江之歌》,就必须采取鲜明的节奏、抑扬的语调来朗读,读出对长江的热爱、眷恋之情,从而感到长江的气势磅礴,古老悠久。总之,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利于学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三)要抓住重点段落,进行反复朗读。
课文的重点段中,有些词语很准确,有些句子含义很深刻,对表现中心思想作用较大。例如《孔子游春》一文有这么一段:孔子凝望着泗水的绿波,意味深长地说:“水奔流不息,是哺育一切生灵的乳汁,它好像有德行。水没有一定的形状,或方或长,流必向下,和顺温柔,它好像有情义。水穿山岩,凿峭壁,从无惧色,它好像有志向。万物入水,必须荡涤污垢,它好像善施教化……由此看来,水是真君子啊!”学生反复读这段话,再引导学生抓住“有德行”、“有情义”、“有志向”、“善施教化”来理解课文内容,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又达到训练语感的目的。又如《山谷中的谜底》一文中,“当雪积到一定程度时,雪松那富有弹性的枝丫就开始向下弯曲……刚弯下去的树枝又立即反弹过来,雪松依旧保持着苍翠挺拔的多姿”。这句话集中表现了雪松的特征与品格。我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品味,重点感悟“弹性”、“弯曲”、“反弹”、“依旧保持”等词语,来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
(四)朗读形式多种多样,合理运用。
教师指导朗读的方式应该力求多种多样。如范读、齐读、自由读、指名读、对读、分角色朗读、表演读等。要适当地创设情景,创设气氛让学生愿读、乐读、争着读。有一次,我教《记金华的双龙洞》一文时,设计了这么一个问题:“双龙洞的奇异景观吸引了许多游客,那么,谁愿意当一个导游,为游客介绍一下呢?”问题激活了学生读书的欲望,连平时不爱读书的学生也有滋有味地朗读起来。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朗读训练过程,科学合理地选择好每一环节读的形式,让它们各尽所能。
二、有效的阅读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思考・练习”为训练学生进行自学提供了具体可操作的方法,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例如:《三打白骨精》(六年级下册)一文,课后思考题中有这样一个问题:“读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带点词对表现人物形象的好处。”在此,我是这样培养他们自学能力的:让学生读课文,找一找这些句子出现在课文的什么地方?然后,联系上下文,让学生弄懂词语的意思,再根据意思,想象人物的形象特点,这样,引导学生自学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总之,从“思考・练习”进行阅读教学,能准确把握课堂教学的“量”和教师指导的“度”,减少教学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使学生学会读书方法并逐渐形成自学的能力。
三、有效的阅读教学要体现实践性。
一、基于教材,实现连续性文本和非连续性文本转换
苏教版小学高年级教材中,除了目录、插图以及部分练习以外,文本形式基本上都属于连续性文本。那么,我们如何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落实新课标中对非连续性文本的教学要求呢?
1.目录类资源的开发与运用策略
图书大都有目录,语文教材也不例外,但是在平时的教学中真正认识到目录这种非连续性文本形式的教学价值的老师却不多。其实,古人在学习时,就非常重视目录的重要性。清人王鸣盛在《十七史商榷》卷一《史记集解分八十卷》中说:“目录之学,学中第一紧要事,必从此问涂,方能是其门而入。”尽管目录类非连续性文本的开发并不意味着在小学阶段渗透有关目录学的知识,但是,在教学中依据课标,相应地重视目录,充分利用目录这种非连续性文本的教学价值,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则是非常必要的。
从课程资源开发的角度来看,必须在每学期每册教材使用之初,从程序上和制度上重视目录、阅读目录,让学生重视语文教材的目录阅读,进而在所有阅读行为中形成对目录的重视态度和阅读习惯。
以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为例,可以通过目录阅读,首先明确目录结构:单元组合,各个单元目录分为课文目录和习作、练习。其次探究目录内容:从每单元三篇的课文目录看,如《姥姥的剪纸》《牛郎织女》和《安塞腰鼓》这几篇文章,它们置于同一个单元的原因大概是什么?是共同的主题还是相同的文体?最后,在学完相关课文后,在学生对文章内容、主旨、人物特点、作者等进行有选择的归纳总结之后,回归目录,把相关知识点标注在目录旁边。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知识体系的系统化、条理化,将语文书读“薄”,又能够促使学生在忆、说、写的活动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增强自主意识,培养学生提炼、运用信息的能力。
2.图表类资源的开发与运用策略
植根于教材,开发图表类非连续性文本,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连续性文本的理解,还增加了语文课程的趣味性和语文学习的实用性。那么,如何开发与运用图表类非连续性文本呢?
(1)依据文体特点,落实资源开发。比如在教学《埃及的金字塔》这类说明性的文本时,结合说明方法的学习,可以配以图表、数据,让学生在生动的数据和形象的图表中明确事物的特征。而在《记金华的双龙洞》这类游记类文本的教学中,可以结合写景顺序的梳理,引导学生根据文章的写作顺序制作导览图,既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文章脉络,又能指导学生进行背诵。值得注意的是,在进行课文教学的时候,非连续性文本的插入要适当、融合,不能喧宾夺主。
(2)指导学生自编,促进课外阅读。在进行课外阅读指导时,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编写非连续性文本来进行交流读书感受。如在阅读《水浒》这部作品时,可以让学生制作人物卡片,从以下角度来对自己喜欢的水浒英雄进行介绍:姓名、绰号、本领、事迹。这样,既能提高课外阅读的效率,又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巧用综合活动,打通课堂内外。苏教版语文教材每册都安排了一次综合性学习,这是培养学生阅读和创作非连续性文本的重要途径之一。以五年级下册《节约用水》为例,第一个活动是小小调查,就是要求学生用文字或者图表的形式来反映自己的调查结果。在整个调查的过程中,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得到了充分的训练与提高。
二、跨越学科,实现非连续性文本教学资源的融合
现代课堂提倡融合,表现之一就是学科间的融合。其实,学生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对非连续性文本并不陌生,并且经常接触。比如,数学学科的文本大都以图、文字、表格相结合的形式出现,学生通过数学学习,为阅读和编创非连续性文本提供了基础,同时,语文学习又促进了学生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协调发展。以下,具体以与品社学科和科学学科的整合为例。
1.品德与社会学科非连续性文本资源的开发与运用策略
品德与社会学学科知识丰富,涉及的领域较多,为语文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如在教学《郑成功》这篇课文时,由于学生对于台湾比较陌生,缺乏感性认识,势必对郑成功、建设台湾的伟大意义体会不够深刻。因此在教学时,可结合六年级上册中的《隔海相望》这一课,让学生快速浏览台湾的位置示意图、台湾的物产分布图及相关介绍,让学生形象地感知郑成功的伟大功绩。既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又借助非连续性文本,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
2.科学学科非连续性文本资源的开发与运用策略
科学学科倡导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练,在学中乐,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更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直接经验。借助科学学科中的非连续性文本资源,既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课文中的难点,也可以帮助学生积累作文素材。如在教学《大自然的文字》时,为了让学生形象地理解地质的变化,可以结合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地表的变迁》中相关图表的阅读,来达成教学目标。
又如,在六年级下册习作四《记一次实验》的教学中,带领学生走进科学课堂,创作非连续性文本来记录实验的材料、现象、结论,为顺利完成习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培养了学生比较、归纳和推理等能力。
三、服务生活,实现非连续性文本课堂教学的延伸
新课标要求突出语文课程生活化特点,力图让学生通过生活化感悟的深入体验达成语文能力的综合提升。日常生活中非连续性文本资源的开发与运用,既是语文向生活的延伸,又是语文服务生活的要求。
1.说明类文本的解读与运用策略
非连续性文本的教学同样需要强调语文与生活的联系,生活中的非连续性文本资源就必须得到重视。
(1)重视并读懂生活中的非连续性文本。我们可以通过选择生活中的火车票、药品或食品说明书等相关文本,指导学生阅读,提取有价值的信息。这样,学生才不会出现离开家长用电饭锅烧饭会触电的特殊案例。
(2)根据生活实际需要,学生创编相关非连续性文本。现在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社保卡,老师可设计这样的阅读练习:首先让学生带来自己的社保卡,读懂姓名、卡号编排规律等信息,然后让学生选择课文中自己最喜欢的一个人物给他设计一张医保卡,要求:介绍姓名,编写正确的卡号,用一句话介绍他(她)的特点。
(3)利用地域资源,开发生活中的非连续性文本。如在教学《郑和下西洋》这篇课文时,即可巧妙利用南京本地的地域资源,带领学生去宝船公园游玩,进行语文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可将非连续性文本――公园游览示意图作为课程资源,结合课文教学进行落实。老师可将公园的游览图发给学生,学生分组后,在组长的带领下,根据手中的游览图到宝船下集合,并将自己的体验写下来。
2.生活规划表的创制与运用策略
非连续性文本的教学必须强调语文与生活的联系,我们可以通过引导学生通过生活规划表的创制与运用,来规划自己的生活。
英国贝尔教育集团在自己的办学宗旨中有这样一条:懂得如何通过休息、放松,来照顾自己的精神、身体和情绪。比较中外教育的不同,我们在培养学生的时候忽略了这些方面。因此,毫无疑问,非连续性文本教学的价值之一就是直接指导学生的生活,指引学生健康成长。
教育必须先入为主,让学生从小接受正确的伦理思想,在学生尚未受到外界不良思想的浸染之前,先让他们熟悉相关的道德规范,并将这些规范铭记于心,率先在思想领域占有一席之地,成为防止外界不良思想侵入的一道屏障。朱熹的教育思想中有一个重要的理论就是“涵泳”,“涵泳”就是通过反复的诵读,品味作品的语言内涵和思想意义。《弟子规》的韵语形式非常有利于这一目的的实现,读来朗朗上口,易于记诵,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且《弟子规》中有许多关于读书、学习的方法,这些方法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是终生有益的,这必须让学生时刻牢记。如让学生读书时可教育学生“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读书时要注重三到,就是心到、眼到、口到。再如“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一段,指教育学生对有疑问的地方进行反复思考,还不能了解的话,就用笔把问题记下来,便于向师长请教,一定要得到正确的答案才行。这些都是古人几百年前就归纳出来的行之有效的好方法,语文老师应该从一年级就开始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持之以恒,夯实基础。习惯养成了,基础牢固了,对学生今后语文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势必有利。
二、因势利导,顺水推舟
在学习和践行《弟子规》的热潮中,我们首先让学生诵读和背诵《弟子规》,然后相机渗透,不只单纯停留在表面上,尽量避免空洞说教。尤其语文教学更应与经典的传统文化紧密结合。在教学中,我们充分利用教材顺势引导,对学生择机而教。如在教六年级上册第五课《负荆请罪》时,在教学行将结束时,我们是这样渗透《弟子规》教育的:“这篇课文的内容,我们都已经掌握了,但老师还有一个问题不太明白,就是廉颇他身居要职,为何要负荆请罪?请同学们根据你所掌握的知识帮老师解答一下心中的疑问,好吗?”这时,同学各抒己见,有声有色。然而,有两位学生的回答引起了我的注意:“老师,廉颇之所以这样做,正如《弟子规》上所说的‘见人善,即思齐’。蔺相如既能顾全大局,廉颇应该向他学习。”另一位学生却说:“‘有则改,无加警’,廉将军已经意识到自己做错了,于是他放下将军的架子负荆请罪来了。”学生的回答令我欣喜。又如我教古诗《冬夜读书示子聿》时,抓住“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句诗渗透《弟子规》教育。首先,我问一位学生:“你能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吗?”这位学生谈了一些自己的理解,但感觉不太到位。我又引导:“如果我们借用一些别的名言警句来分析的话,一定会生动许多。”果然有一部分学生跃跃欲试,我叫了一位平时表现不太突出的学生,“我觉得这句诗的意思应该是告诉我们‘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教育我们不要读死书”。他的精彩回答引来了全班师生的一片掌声。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学生能在老师的点拨引导下融会贯通,学以致用并接受教育,这是一件快事。
三、故事引导,潜移默化
根据小学生特别喜欢听故事的这一特点,我们学习《弟子规》时可以用故事情节激励的方法,抓住那些表现人物美德的情节,让学生进行朗读、分析,从而既能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能使其潜移默化地深受感染。例如:在学习“兄道友,第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时,我就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古时候有个叫赵礼的人,在逃难的时候,哥俩一起被强盗抓去了。哥哥为救弟弟,就苦苦哀求强盗说:“他还太小,没有过过好日子,把他放了吧!我愿意拿我的性命换弟弟的命!”可是弟弟却不肯,说:“哥哥能够照顾父母,杀了我,放了哥哥吧!”最后强盗被他们的真诚感动了。把他们两个人都放了。从这个例子我们看出:古人能够拿自己宝贵的生命去换兄弟的性命,我们还有什么不能放弃的呢?此外,还可让学生了解《孔融让梨》、《黄香温席》等通俗易懂的故事,用这些人物形象打动学生,让学生效仿他们的行为。而五年级上册的《少年王冕》一文是“入则孝”的最好表现,我告诉学生:“什么都能等,只有孝敬父母不能等!让我们从今天就开始孝敬自己的父母,为他们做一点事。”同样,四年级下册《三顾茅庐》中刘备与张飞的行为对比可让我们感受到“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的人格魅力。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分析这些人物的形象美、内在美,使学生在受到感动之时,灵魂也得以净化。
在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对教师只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是学生知识的启发者和引路人,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这句话有了更深的体会。以培养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个维度为目标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正逐步走向教学前台。
1 精心设计导入语
一个吸引人的导入语,能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促使他们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
1.1 以趣开头。兴趣是学习的源动力,有了兴趣,学生就会兴味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中,他们就会去思考,去理解。
2.2 用多媒体课件引入课文。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辞优美的文章,读着那些文章,眼前就浮现一幅幅美丽的画面。
在学习《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1]一文中,我利用多媒体课件,放德国家家户户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美丽的花的图片,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配以悠扬的古铮音乐,让学生在视觉、听觉上都有美的感受。把学生带进一个如诗如画的境地。然后,我问学生:“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你们想去看看吗?”“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乘飞机去看一看,好不好?“在美丽的鲜花图片和柔和的音乐声中,学生很快进入课文的学习中。
2 讲究提问的方法
汉语是一门充满趣味的语言,不同的句子可以表达相同的意思,语调、语气不同,表达的效果也不一样。提问的方式直接影响学生对问题的思维和学习的兴趣。在学习《白杨》[2]一文时,我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后说说自己知道了什么。当学生说到课文讲了一位边疆建设者在旅途中向子女介绍生长在戈壁滩上的白杨。我表扬学生后,让学生默读课文并思考:“一位旅客正望着这些戈壁滩上的卫士出神。”“卫士”指什么?这位旅客“出神”为什么呢?这些白杨树生长在什么地方?爸爸的话只是在介绍白杨树吗?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表白”是什么意思?课文连续用了三个“只知道”告诉我们孩子们知道的全部内容。他们不知道的是什么?我们同学能不能替他们想一想呀?四个人一组讨论、研究一下,他们不知道的内容是什么?问题虽然简短,但结合课文内容,学生带着问题认真读课文,认真思考,踊跃发言。
3 注意处理课堂的冷场
冷场是学生遇到问题不知如何作出正确的反应。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我在问题难度的设计上下了很大的功夫,课堂上及时表扬学生,以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语文课程标准》[3]明确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问题太难,学生望而生畏,问题太简单,学生又觉得没意思,为此,在备课时,在问题的设计上我是花了大量的功夫,以其问得巧,问得妙。在教学《和田的维吾尔》[4]时,我问学生:为什么说爱美是他们的“天性”?你是从课文哪里看出来的?学生很快就从课文中找到了答案,课堂气氛也在学生的思考中活跃起来。
4 发挥激励的作用
表扬让学生如沐春风,不管是什么时候,我都不忘表扬我的学生。在指导学生朗读《桃花心木》[5]一文时,学生开始读得并不好,但我发现几个平时读书不好的学生读得很认真,于是我表扬他们读得很认真,并问他们能不能读得更好,还把他们的名字写在我的语文书上,告诉他们,老师要把这些朗读小能手的名字记下来,这样老师一拿语文书就会想起他们。当学生再读时,我是耳目一新,学生的名字也越来越多地写在我的书上。而学生的兴趣也大增,师生间自是其乐融融。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从而自觉参与到学习中来,教学也就水到渠成。
5 培养小学生的朗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朗读能力也是实施语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学生的语感,学生在朗读的同时也在接受美的熏陶,让说话训练与朗读训练紧密相连。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学生正确地理解、表达课文中的思想感情,也有助于发展思维,丰富想象,激感,增强理解力和记忆力。
6 课堂作业趣味性,唤起学生学习欲望
作业的设计可写、可读、可看、可操作、可玩耍,让每项活动增加目的性,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听、说、读、写与演、唱、画、做等多种形式相结合,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符合他们好奇、爱动、形象思维占优势的特点,把语文技能的培养与活动相贯穿,让学生对作业充满兴趣。因此,我设计作业尽量使作业灵活新颖,富有情趣,吸引学生。如,很多学生喜欢绘画,学习课文《蓝色的树叶》[6],我让学生根据课文画一只“蓝色的树叶”, 树叶怎么会是蓝色的?学习问句,我让学生做打电话游戏题,让学生扮演打电话人、听电话人互相问候,理解问句的语气;很多学生喜欢写模仿文,学了《山行》[7],我让学生也当诗人写一首《秋》。这样的作业唤起了学生的学习欲望,更乐意学习语文。
结语:小学语文处在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为人一生的语文水平打基础。中国教育家陶行之说:“教是为了不教”。 语文水平是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教师要努力做好学生的导航人。达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个维度为目标。
参考文献
[1-2]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科书
一些老师在创设习作教学情境时,往往会喧宾夺主,尽管出发点是好的,但是达到的效果并不好,不能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教学目标上。
如三年级的习作指导课《有趣的字谜》,老师告诉学生,这堂课会有六次猜字谜的游戏,并说“谁可以猜到五个字谜,就可以得到这个非常漂亮的小闹钟”,老师的话刚说完学生们就表现得跃跃欲试。由于学生的注意力全部放在了小闹钟上,很多内容根本叙述不清,只能是老师代劳;第五轮结束后,一些学生表现非常高兴,因为他们已经回答对了五回,马上就能得到小闹钟了,但是老师这时并没有将承诺兑现,虚晃一枪,将这个话题引开,引领学生进入最后一个环节。但是这时学生的注意力都在那个小闹钟上,很少有学生注意听老师在讲什么。
老师的本意是想将学生的情感体验充分调动起来,这符合新课标的要求与理念,但是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情景的创设要可以帮助学生进行质疑、思考以及探究,并使学生在活动中有所体会,从而迸发出写的欲望。但是上述例题中的老师的做法,重参与而轻观察,重活动而轻指导,重设计而轻学生个人的情感感受,最终导致习作指导课失败。所以,老师在创设情景时,万不可盲目追求活跃气氛,要选准角度和方法,从而使课堂教学达到真正的高效。
二、情境创设不可远离生活
现实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过程,都是最为真实、最为现实的实践场景。然而因为现在的小学生是不会刻意关注某个生活场景的,只会无意识注意某些事或某些场景,所以,老师在对学生的习作进行指导时,除了要善于创设以及发现各种生活情景,还要有目的、有意识地让学生接触社会生活以及大自然的不同层次、不同角度以及不同方面的客观事物。如此学生的积累量就会越变越多,在写作的时候才可以得心应手。
比如在执教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童年趣事》时,我首先让学生们阅读《爸爸逗我玩》,并找出其中的趣事,作者是怎样将这些趣事写出来的,然后我就为学生播放歌曲《童年》,并说“大家的童年都是丰富多彩的,那么大家谈论一下,你们的童年都发生过什么趣事”,然后学生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有的说“爸爸带我去动物园看猴子,猴子可有意思了”,有的说“暑假我们全家去了海洋馆,那的海狮会拍球”等等,然后我为学生们播放一些动物园、游乐园的图片,勾起学生的回忆……这样通过生活情景的创设,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回忆,学生有了可写的内容,也就不觉得习作难了;而且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兴趣,达到提高课堂气氛的目的。
写作离不开生活实际,在生活中寻找到写作的动机以及愿望,酝酿出写作的感受以及情绪,要远远比体会一些纯粹的写作技巧或者是方法更有意义、更重要。
三、情境创设理应回归本真
老师在创设习作情境时,往往会寻找一些过分夸大事实,过分“好”的案例,使学生只感受到了好,甚至是过分“好”。
数学教科书是数学课程教材编制专家在充分考虑学生生理心理特征、教育教学原理、数学学科特点等诸多因素的基础上精心编写而成的。美国著名数学教育家贝尔就数学教科书的作用及如何有效地使用数学教科书曾作过较为全面的论述,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把教科书作为学生学习材料的来源,而不能仅作为老师讲课材料的来源,必须重视数学教科书的阅读。 但目前很多教师往往注重如何把课讲得精彩,讲完后才让学生翻开课本,或是利用课本做练习,或总结布置作业时把教科书当成习题集,这就忽视了对教科书最大限度的利用。因此,指导学生进行数学教材阅读,充分挖掘教材的教育、学习价值势在必行。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谈一谈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数学教材阅读。
一、 读“编者的话”
“编者的话”编排在整册书的最前面,共一面,是编者与孩子们的心灵对话,能引导、提示孩子们进行数学学习,并对学习方法、学习过程进行提示,这种提示利于学生的智力发展,也有利于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教师应指导学生仔细读图和文字部分,点拨与之相关的要点。
如: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上册的数学教科书“主编的话”开门见山地指出了数学学习的重要性:“第一,数学是重要的基础学科,是通向科学大门的金钥匙。华罗庚说:‘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数学无处不在。’当今,由于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数学已渗透到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在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乃至娱乐中,数学的作用与日俱增。第二,数学使人聪明。数学是锻炼思维的体操。学习数学能使我们更合乎逻辑、更有条理、更严密、更精确、更深入地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增强我们的好奇心、想象力和创造性,有助于提高学习能力。懂得并能运用数学,就意味着你有更多的机会和选择。”并对数学学习方法进行了指导:“勤于思考,勇于探究,善于归纳。巩固基础,注重运用,提高能力。开阔视野,自主学习,立足发展。这种对话是愉快的,能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并对他们后续的学习进行了方向性的指导。最后,还对本册书中涉及的各章节内容进行了简明扼要的分类分析:“在这册书中,数的范围扩充到了‘有理数’,由此拓展了研究问题的领域。‘整式的加减’让你认识含有字母的式子及其运算,从而体会从算术到代数的发展。‘一元一次方程’提供了重要的数学工具,用它能更好地变未知为已知。‘几何图形初步’带你进一步领略丰富多彩的图形世界。”六年级下册的数学教科书编者的话就明显地分包含了两层含义,第一是告诉孩子们这学期仍有新知识要学习,即:“在小学生活的最后一个学期里,我们仍然为你准备了许多新知识。”第二是告诉孩子们要对六年来的收获进行总结,即:“我们还将和你共同总结数学王国里的收获。”这样就在学生读这部分内容时就对本学期的学习有了大致的了解和心理上的准备。
因此,在开学伊始,首先就应带孩子们读“编者的话”,这是孩子们进入新学期学习的前提和准备,应该有效地指导他们阅读。
二、 读目录
《新华词典》中是这样定义目录的:“目录也叫目次,是书刊前后的篇目。” 人民教育出版社数学教科书的目录就排在“编者的话”之后,共两面,清楚地把一学期所要学习的内容分单元呈现出来,包含单元序号,名称及页码。在指导阅读时,不仅要指导他们读一读有几个单元,各是什么内容,更重要的是要对这些单元的内容进行分类整理,把这些内容归类到几大领域:“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量与计量”、“y计与概率”、“数学思想方法”、“实践与综合应用”等。
如:三年级上册共有10个单元,其中属于“数与代数”内容的有:2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4单元――有余数的除法,6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7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属于“空间与图形”的内容只有3单元――四边形;属于“量与计量”的内容有1单元――测量和5单元――时、分、秒;属于“统计与概率”的内容有8单元――可能性;属于“数学思想方法”的内容有9单元――数学广角;10单元是总复习是独立的总结内容。七年级上册共四个章节,其中第一章有理数、第二章整式的加减、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都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则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其中“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的内容,是以“课题学习”和“数学活动”等形式分散的编排于各章之中。
经过这样的分类,孩子们就对数学知识有了较清楚的认识,可以从总体上了解一学期的学习内容,从而为进一步学习系统的数学知识打下基础,学习时可以少一份茫然,多一份沉着。
三、 读教材主题图
现行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小学数学教材的主题图内容帖近生活,主题突出,图文并茂,色彩鲜艳,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这样的主题图有两种,一种是安排在一个单元开始,有1-2面的篇幅;另一种安排在每个例题中,为每个具体的例题所用。教师要准确把握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这部分内容,有机地把图文结合起来,领会图意,发现主题图中隐含的数学问题,并适时地渗透思想教育,用好这两种主题图。
单元主题图主要是以生活场景的形式呈现,唤起孩子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同时呈现出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或者教学重点、难点,也有的是提出一个需要解诀的问题,引起思考。如: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图形的变换》呈现了游乐园中的不同游乐项目,有摩天轮、转转椅、秋千、过山车,跷跷板等,这些游戏对于孩子们来说很熟悉,易于激发起学习的兴趣和愿望,同时把本单元学习的重、难点――旋转和平移两种不同的运动方式呈现在了孩子们的眼前,利于消除畏难情绪进一步进行学习;教师可引导孩子边观察边初步感知旋转与平移这两种不同的运动方式。
例题主题图针对性比单元主题图强,为例题所要解诀的问题、学习的方法、概念等服务。教师要把握好教学目标,指导学生有效地收集相关的数学信息,为进一步学习例题打下基础。如:五年级下册《分数的认识》的例题主题图就呈现了分数产生过程,即在远古时期,人们用结绳计数的方法进行测量时,不能完整地进行出是几段,就产生了分数;在此基础上再复习用平均分的方法表示出分数,学生在阅读中可以在短时间内看到分数产生的过程及已经学习过的知识,并为本课进一步建立分数的概念打下基础。
单元主题图和例题主题图并不是完全割裂的,互不相干的,而是相互依托的,有时两者合一,有时没有安排单元主题图,直接安排了例题主题图。教师应运用恰当的教学时机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思考。如: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解诀问题”就把单元主题图和例题主题图合二为一,呈现了需要解诀问题的情境图,从而在一个生动的情境中学习解诀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有的例题主题图与单元主题图的一部分,通过几个例题来解诀单元主题中呈现的问题。如:二年级下册“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一)”的单元主题图呈现了孩子们乘船去鸟岛的情景,在例 1和例2中添加了具体的数学信息,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解诀具体问题,学习计算方法。
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详细分析单元主题与例题主题的关系,在恰当的时机引导学习,以便发挥好每一幅图的的作用。
四、 读教材例题
《新华词典》是这样定义例题的,“例题是说明某一定理或定义时用作例子的问题。 阅读例题,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数学表达能力,掌握的解题方法、规范解题格式等都有益处。在阅读例题时,要指导学生有目的的看,带着问题思考。不仅要学习解题方法,更重要的是要学习思考方法;不仅要重视结果,更要重视过程。大部分教师比较注重这部分内容的阅读和教学。
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编者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因为编者提出的问题往往是解诀问题的核心和要点。如:人教版一下P61例1,提出了两个数学问题:(1)数学书有多少本?(2)一包数学书和一包语文书一共有多少本?教学时要告别注重下面编者所提出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上面两题的算法有什么不同?”教师在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了“35+3”和“35+30”的计算方法后,还应从本质上理解区分3表示3个一,30表示3个十,因此在计算时3个一和5个一相加,3个十和3个十相加。经过这样的思考过程,不仅有利于学生对解题方法的理解、掌握,更利于从本质上加以区分,印象更深。
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读例题下面不同的学生所讲的不同思考过程和方法。这部分内容是为了让孩子们感受思考及方法多样化,阅读这部分内容利于学生打开思路,开阔视野,再进一步引导优化思考方法或是计算方法。如:三年级上册P27页“加减法的验算”中提出了一个问题“怎样检验加法计算的结果?”,接着下面的图中就有5个小朋友讨论问题的过程,通过对话的方式呈现了三种不同的验算方法,这就把本节课所要掌握的方法全部呈现了出来,再一步引导学生选择自己易于理解、方便掌握的方法。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还易于让不同的学生学习掌握不同的方法。
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读小结、公式,这样学生所思考解诀的问题、计算的方法或是概念等内容会更清晰、明了,从而实现用语言固化知识,便于记忆、掌握。如:人教版一下P35学习100以内数的认识后,有这样一句小结:“读数和写数,都从高位起。”一下P48、P49,学习“元角分”,总结出1元=10角,1角=10分。三上P36,学习“四边形”时,先观察再小结它的特点:“有四条边,有四个角”。
总之,教师引导学生读好例题中问题的提出、解诀问题的过程、方法,并进行小结,这样不仅利于学生观察、思考、解题能力的形成,更利于培养孩子们的自学能力及建构起相应的数学模型,有条理的学习数学。
五、 读教科书中的辅助内容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在编写教材时“可以在适当的地方插入介绍一些有关数学发现与数学史的知识。”人教版教科书中安排了“你知道吗?”、“生活中的数”、“数学游戏”和“动脑筋”四个不同的版块。这四个版块的内容是对教学主要内容的有有益补充,但是却因为不是考试内容,最容易被老师们忽视。
“你知道吗?”这一版块的内容是补充数学史的相关知识或是课内知识拓展的内容。如:三下第七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中首先“认识小数”,认识的练习后就安排了一个“你知道吗?”介绍我国古代是怎样表示小数和西方最早使用小数点的数学家是谁等内容。五下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中学习了用通分的方法找最小公倍数后,安排的“你知道吗?”就介绍了求最小公倍数的另一种方法――分解质因数,以此作为求最小公倍数方法的拓展。
“生活中的数(学)”主要呈现了与学习内容相关的生活中的例子,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目的是引起学生对生活中的数学的关注,教师应引Ш⒆用亲邢冈亩粒引导他们学会在生活中观察、收集、处理相关生活中的数学信息。如:四下第七单元“统计”学习了折线统计图之后,“生活中的数学”呈现了北京市非典疫情新增确诊病例统计图,并提出思考问题:你能得到哪些信息?由此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看懂非典疫情的信息并预测趋势,同时告诉孩子们生活中的数学无处不在,要学会用自己已经学过的数学知识进行解读。
“数学游戏”可以激发孩子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教给孩子们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实践所学内容的方法或是学习、验证数学领域的相关知识等。教师可以利用这部分内容让指导孩子们换种方法进行学习、练习,换个角度学习数学、掌握方法。如:三下第二单元学习完笔算除法,就安排了一个数学游戏,教孩子们抽取0――9中的任意四张,编成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题目,求出商和余数,并记下得分,比谁的分数先到20分。这样就把枯燥的计算练习变成了游戏的形式,学生们通过这样的游戏不仅喜欢玩,而且正确率也大大提高了,孩子们也学会了一种新的练习形式。四上学习第四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后安排的数学游戏内容就是相关数学领域中有趣的“莫比乌斯带”,孩子们通过阅读这部分内容,再自己动手做一做,不仅能开拓眼界,还能体会到数学的妙用。
“动脑筋”是对课内所学知识的变形、加深或是课外领域的拓展,可以培养孩子们的发散思维能力、创造性能力、逆向思维等能力或是解诀问题的能力,教师应用好这部分内容,不仅要仔细读,更了认真思考,讨论解诀的思路和方法。如:一下学习了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时,安排了这样的动脑筋内容:把21、22、23、24、25、26、27、28、29这九个数填入 里,使横行、竖行和斜行上三个数相加都等于75。这样可以在学生掌握计算规则的同时,发现在和相等的情况下,几个加数之间的关系。三下114页,总复习中安排的动脑筋是让孩子把一个不规则图形剪下拼成一个正方形。这样不仅可以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及变势思维。
综上所述,数学教师应树立指导学生进行数学教材阅读的意识,充分把握好教学的目标、重点、难点,有的放矢的指导学生进行教材阅读,读“编者的话”、“目录”做到心中有数;读“主题图”、“教材例题”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固化所学内容;读“教学辅助内容”开拓视野、拓展思维。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