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师德师风建设制定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一、提高认识,建章立制
为了促进教师自知,引导教师自立,强调教师自律,做到强师德,塑形象,献爱心,学校以热爱事业、热爱学生为重点,以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为主导,以树立良好师德形象为目的,全方位、多渠道地实施了师德师风建设工程,具体做法是组织教师学习有关师德师风方面的文章,进行师德师风建设的系统讲座,如“教师素质与素质教育”“新课程标准下的师生关系”等等,制定一系列师德师风建设制度,如“文峰小学教师一日常规”“教师目标管理规则”等等,建立和完善师德师风考核、奖惩和定期表彰制度,把师德师风建设与教师发展成长结合起来。对每一位教职工提出“多一点微笑,少一点严厉;多一点服务,少一点指责”的最基本要求,加强师生间心与心的沟通,心与心的交融,从而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二、关爱“后进生”
学校把师德师风建设的重点放在爱学生,尤其是爱“后进生”身上,开展一系列关爱“后进生”活动,使教师们清楚地认识到:爱学生,尤其爱“后进生”,是最实在、最直接的师德表现,是最高的师德标准。因为“后进生”是制约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只有转变了“后进生”,才谈得上真正意义上的面向全体。根据我校实际,制定出了切实可行的转变“后进生”的具体措施,在全方位关爱“后进生”的同时,着重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和学习成绩,杜绝了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
三、抓典型,树榜样
为了激励教师自强,我们在教师中大张旗鼓地开展了学先进、做先进的活动。通过组织教师学习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徐特立、魏书生等典型事迹,学习本市陈清华、廖顺帆以及本校先进教师的敬业精神,辅以开展形式多样的“名师风采”表彰活动和“师德标兵”的评比,在校门口显要位置设立了荣誉栏,大力培育和宣传先进典型,影响和带动了整个学校的师德师风,现在,文峰小学爱生爱校的事迹已经比比皆是了。
四、抓活动,强师德
一、存在问题:
1个别教师对学生不能从生活、学习、心理等方面进行细致耐心关怀;还存在着对学生讽刺的语言。
2个别班级教师只关心学生的成绩。
3个别教师存在着布置的作业量过重现象。
4学校住宿紧张。缺少开水炉。
5不能终身学习。不重视自身的业务学习和自身素质的提高。
6个别教师不能做到关爱学生。教育方法简单。
7个别教师不能组织至上。工作上避重就轻,不服从组织调配。
二、原因分析:
究其原因主要是认识不到位,以上问题。敬业精神不够所致。个别教师没有把自己所从事的教育工作看成是一项崇高的事业,而仅视为一种谋生的职业,工作主动意识不强,缺少热情和创造性。其次,不重视学习。绝大部分教师没有养成终生学习的良好习惯,缺乏积极的进取心,不思进取,得过且过。再次,自我约束不力,不与先进看齐,只想私人利益,不重视个人素质的学习提高。
三、整改措施:
校师德师风集中整顿领导小组认真进行了总结并召开了教师座谈会,对于这些情况。开展了更深一步的自我反思活动,提出了学校师德师风要让社会、家长、学生、上级领导满意的口号和要求。具体措施如下:
1进一步建立健全师德师风制度机制
良好的规章制度是提高约束力,师德师风建设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增强凝聚力的主要机制。为此学校将结合工作实际,对照师德规范要求和我县师德师风集中整顿活动的具体要求,科学制订和逐步完善师德师风各项规章制度。要发扬民主,使师德建设制度化,常抓不懈。
2加强学习。师德师风建设常抓不懈。
加强师德教育的学习与宣传。学校要建立师德建设专栏,学校要经常性地采用各种形式。举办师德报告会,开设师德论坛,举行争创师德标兵的活动。严格学生、家长、社会评教制度。学校领导经常了解情况,及时梳理总结面对面和教师交流。使先进典型深入人心,力争建成一支师德高尚,教育理念新,教学技艺高的一流教师群体。
1要进一步健全师德师风建设的保障、监督机制
1、个别教师对学生不能从生活、学习、心理等方面进行细致耐心关怀;还存在着对学生讽刺的语言。
2、个别班级教师只关心学生的成绩,单纯以分数评价学生。
3、个别教师存在着布置的作业量过重现象。
4、学校住宿紧张,生活不方便,缺少开水炉。
5、不能终身学习。不重视自身的业务学习和自身素质的提高,缺乏积极的进取心。
6、个别教师不能做到关爱学生,教育观念落后,教育方法简单。
7、个别教师不能组织至上,集体观念差,工作上避重就轻,不服从组织调配。
二、原因分析:
以上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认识不到位,敬业精神不够所致。个别教师没有把自己所从事的教育工作看成是一项崇高的事业,而仅视为一种谋生的职业,工作主动意识不强,缺少热情和创造性。其次,不重视学习。我们绝大部分教师没有养成终生学习的良好习惯,缺乏积极的进取心,不思进取,得过且过。再次,自我约束不力,不与先进看齐,只想私人利益,不重视个人素质的学习提高。
三、整改措施:
对于这些情况,我校师德师风集中整顿领导小组认真进行了总结,并召开了教师座谈会,开展了更深一步的自我反思活动,提出了学校师德师风要让社会、家长、学生、上级领导满意的口号和要求。具体措施如下:
1、进一步建立健全师德师风制度机制
师德师风建设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良好的规章制度是提高约束力,增强凝聚力的主要机制。为此学校将结合工作实际,对照师德规范要求和我县师德师风集中整顿活动的具体要求,科学制订和逐步完善师德师风各项规章制度。要发扬民主,使师德建设制度化,常抓不懈。
2、加强学习,提高认识,师德师风建设常抓不懈。
学校要经常性地采用各种形式,加强师德教育的学习与宣传。学校要建立师德建设专栏,举办师德报告会,开设师德论坛,举行争创师德标兵的活动。严格学生、家长、社会评教制度。学校领导经常了解情况,及时梳理总结,面对面和教师交流。使先进典型深入人心,力争建成一支师德高尚,教育理念新,教学技艺高的一流教师群体。
3、要进一步健全师德师风建设的保障、监督机制 。
(1)、学校的领导要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加强自身职业道德修养,依法治校,依法治教。要把师德师风建设考核作为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全方位、多角度地对教师职业道德情况进行监督和评议。学校将严格按照我县师德师风考评标准,成立由校委会、工会、教代会各部门代表组成的师德师风考核领导小组,对教师职业道德进行考核和评议,作为教职工聘任、评先、晋职的考核依据。
我们主动适应从严治党新常态和作风建设新要求,突出抓好责任落实、制度规范、教育引导三个环节,始终把师德师风工作放在心上、抓在手中、落到实处。
一是抓好责任落实。我们将师德建设作为衡量学校办学质量和水平评估的重要指标,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评价和晋级评优的必查内容,切实做到师德师风建设专题研究、师德师风工作专题部署、师德师风问题一票否决。同时,通过逐级签订责任书,将工作责任具体分解细化,综合运用日常检查、谈心谈话、述职述廉、群众评议等方式,严格落实教育主管部门、中小学校主要领导师德师风建设制度和问责制,形成了全覆盖、多层次的责任体系。在此基础上,每年我们还组织开展“万名教师大家访”、学校“开放日”和教育满意率“四评”工作,接受社会监督和评议,建立了学校、教师、家长、学生四位一体的师德建设监督网络。
二是注重制度规范。近些年,我们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理顺中小学教师管理体制的实施意见》,对中小学教师资格认定、招聘录用、职务评聘、培养培训、调配交流、档案管理和考核奖惩等管理职能进行了规范;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若干意见,出台常德市中小学教师从教十条禁令和节假日行为六条禁令,明确规定全市教职员工严禁侮辱、歧视、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严禁在工作时间上网聊天、炒股、打游戏,严禁向学生乱收费、强制和诱导学生购买教辅资料,严禁收受学生或家长财物等,为教师行为划出了纪律“红线”,使教师管理做到了有章可循。
三是突出教育引导。我们把廉洁从教作为教师师德教育的第一内容,将每年3月份确定为教育系统作风建设主题活动月,将每年9月份确定为优秀教师主题宣传月,先后组织开展优秀教师事迹报告团巡回演讲、最美乡村教师寻访、我身边的好老师评选等活动,请身边人讲身边事,用身边事感染教育身边人。同时,结合书香校园建设,大力推进廉洁文化进校园,开展了一系列教师学生喜闻乐见的主题活动,近3年全市共表彰廉洁文化示范学校26所,形成了依法治校、廉洁从教的良好氛围。通过抓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和“两学一做”专题学习,真正让党员干部受教育、教师素质有提升。
二、实行重奖,营造了导向明的从教环境
常德市历届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关心教师工作和生活。借全市尊师重教的东风,我们加大力度,争取支持,建立了多层次的激励机制,最大限度地激发教师工作热情。
一是设立教育突出贡献奖。2014年,我们以“师德表率、育人模范、教学专家”为标准,在全市设立教育突出贡献奖,每两年评选10名左右对教育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教师和教师团队,每名对象一次性奖励10万元,并由全市建设教育强市领导小组统一颁发荣誉证书,首开全省先河。通过前两届评选,常德市共有28名一线教师、校长和教师团队获奖,他们的先进事迹被电视台、网站、报纸集中推介,并结集成书后印发,在广大教师中产生积极反响。此外,我们每年出资10万元与《常德日报》《常德晚报》、常德电视合,于教师节前后在新闻媒体上公布评选的优秀教师的信息和照片,宣传各类优秀教师的典型事迹。
二是奖励表彰优秀教师群体。每年教师节期间,我们按照大奖年500人、小奖年300人的标准,有侧重地对各类优秀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给予表彰奖励,对一批家庭经济困难的教师进行救助。如从2000年开始,我们已连续评选12届优秀校长、5批扎根农村优秀教师群体和2批师德建设先进个人。2016年,我们又设立“乡村红烛奖”,在全市评选了560名长期扎根在乡村学校的优秀教师,每人奖金2000元。通过这些举措,培养和树立了一大批先进典型和师德楷模,为全体教师的自身发展树立了榜样。
三是打造名优教师团队。从2006年开始,我们在全市启动实施名师工程。10年来,我们已评选了3届市级骨干教师,4届市级学科带头人,建成了20个名师工作室,出台了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和名师工作室管理办法,初步建立了“名师领衔,交流合作,共同发展”的梯次培养模式。同时,市财政对市级骨干教师、市级学科带头人以及在职在岗的全省特级教师,按照每人每年5000元、7000元、10000元的标准分别发放地方性津贴,对已认定授牌的11个名师工作室每年分别给予2万元的科研经费。实施名师工程让全体教师在业务提升方面有了明确目标,成为了常德市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
三、严明纪律,形成了查必快的震慑效力
我们把正风肃纪作为推进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举措,从狠抓作风建设、专项整治、案件查处三个环节入手,始终保持了惩治不正之风和突出问题的高压态势。
一是大力转变作风。细化中央八项规定的刚性约束,相继出台教育系统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以及工作纪律管理、公务接待管理等配套制度,进一步完善党员干部教师直接联系群众的实施细则,努力构建反对“”问题的“防火墙”。同时,组织明察暗L组深入直属单位、服务窗口,对作风建设规定落实情况进行定期督查,对学校行政骨干带头兼课上课、深入教学一线,党员教师教学常规、师德表现等情况开展自查自纠,极大地提振了教师形象,校风教风明显好转。
二是开展专项整治。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师德师风问题,每年都组织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如,2012年成立专门整治办公室,对教育系统发放的教辅资料进行摸底排查,确定了一种课补辅导资料,明确统一的发放渠道,使教辅资料乱征订的问题得到了有效的遏制;2013年联合纠风办、综治委、公安、民政、工商、物价等部门,对民办学校和培训机构的无证办学、虚假广告、违法招生、乱收费等问题进行了集中整治,建立了民办学校和培训机构登记备案制、招生广告的审批制、办学行为的评估制、收费公示制;2014年开展了近5个月的农村义务教育乱收费专项整治行动,及时清退学校违规收费近200万元,初步建立了农村义务教育收费监管工作的长效机制;2015年开展了坚决纠正发展教育事业中损害群众利益的专项整治行动,重点整治学校收费补课、教师家教家养、乱订复习资料等师德师风问题。通过开展专项整治,教育内部出现的一些乱象得到了有效遏制,办学行为、从教行为得到了进一步规范。
能积极参加各类学习,深刻剖析自己工作中的不足,找出自己与其他教师间的差距,写出心得体会,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水平和理论修养。同时,服从学校的工作安排,配合领导和老师们做好校内外的各项工作,本年度除 担任八年级一个班的数学教学外,还担任了八年级两个班的生物教学工作,教学作用好,期末考试八年级生物综合得分在 东宝区第三,受到了师生的好评。
求实创新,认真开展教学、教研工作,教育教学是我们教师工作的首要任务。课前,我认真钻研教材、教参,课程标准,认真分析教材,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案。并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请教。力求吃透教材,找准重点、难点。课堂上,努力将新课程理念应用到课堂教学与教育实践中,积极利用远程教育资源,运用课件,运用多种教学办法,精讲精练,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力求用活教材,实践新理念,增加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主动性。
任劳任怨,完成学校其他工作。我在工作之余,把自己在教学中反思、案例、收获等收集起来,并记录一些自己的工作过程、生活故事、思想历程,精选和积累了自己最为需要的信息资源,并积极与其他教师在博客上进行交流、讨论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反思本年度的工作,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在思量着自己在工作中的不足。如对数学教学的理论学习还不够深入,还需要进行不断的反思;教育科研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还不到位,研究做得不够细和实,没达到自己心中的目标;数学教学中有特色、有创意的东西还不够多,今后还要努力探究一些自己在数学教学中的特色点。
学校师德师风工作总结【二】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县教育局关于加强师德建设规范普通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若干意见》,提高教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良好形象,我校把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放在重要的位置,坚持长抓不懈,常抓常新,并开展了一系列的学习、宣传教育活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完善组织机构,建立并落实师德建设制度。
1、我校建立完善了师德建设领导小组,制定了《学校师德考核工作实施方案》。把队伍建设与日常工作有机融合。方案中有师德考核的内容、等级的确定、考核的措施、考核的程序以及考核结果的应用等内容,这样学校就能把握住队伍建设的方向。
2、我校还与每一位教师签订师德承诺书,增强教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严格按规定组织学生上课,无违规现象。学校在教师大会上多次强调不得有偿家教。在与教师签订的承诺书中也明确提到禁止有偿家教。应该说,有偿家教的情况得到了有效遏制。
二、师德建设列于首位,扎实有效地开展各项工作。
1、强化宣传动员,认真组织学习。
(1)及时地召开了全体教师会,传达上级师德建设工作精神,明确了师德建设的重要性、长期性和工作要求、步骤、达到的目标等。
(2)以不同的形式向社会宣传,引起社会的关注,让全社会来监督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征求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建设出一支志存高远,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严谨笃学,与时俱进的师资队伍。使全体教师都能履行好培养人才的神圣职责。
(3)本学期组织教职工深入学习了XX年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新义务教育法》,《反对自由主义》,《为人民服务》,《教师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山西省教育厅关于加强师德建设规范普通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若干意见》等,并联系实际撰写学习心得,把师德师风建设与深化素质教育、民族兴衰的高度来认识、来探讨。
2、密切三结合教育联系,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
本学期我校召开了我为学校添光彩承诺和我是一名人民教师演讲活动等形式及时与家长沟通,取得家长对学校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同时我校还向学生、家长公开学校投诉电话,接受学生、家长对师德师风的监督,家长、学生随时可向校长通过写信、电话、等多种形式反映问题。这一举措不仅使校长及时调控学校工作和师德建设方向,同时也促进了教师的自我修养,受到了社会、家长的广泛称赞。
3、加强班级管理,抓好班主任队伍建设。
我校在班主任的选拔任用上,注重挑选工作责任心强、经验丰富、热情高、干劲足的教师担任班主任。加强班集体建设,各班在本学期初制定班级目标,期中落实实施,期末评比表彰。
组织好班主任培训系列活动,通过探讨德育理念、交流工作经验、观摩教育活动、学习教育理论等多种形式,提升班主任的理论水平和工作水平;实行班主任例会,选取班主任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展开交流研讨;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对实绩突出的班主任,在考核评优、职务晋升上予以优先考虑,以鼓励先进。
4、典型引路,带动群体。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利用身边的师德先进事迹和先进人物等手段来鼓励、激发、引导全体教师,重视师德修养,提高人格魅力。 我校教师积极响应上级教育部门开展的向优秀教师学习的活动,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模范的践行人民教师的职责。学习了运城市师范附属小学的焦云竹老师,她只是一个农村学校的民办教师,她一边工作,一边学习,利用业余时间自修高中文化课程和教育类书籍,1987年,她取得了县教师进修校毕业证和稷山师范毕业证。在教学实践中,她除了教语文,还学会了弹琴,教学生唱歌、跳舞、排练文艺节目。1984年,在全县注音识字,提前读写教研教改活动中,她的个人经验材料在全县推广,同时上报国家教委给予肯定。
焦云竹老师让每一位学生在她的课堂上都有所收获是她事业追求的目标;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是她的自律信条。她平时的教学任务也很繁重,但是她克服困难,全力上好每节课。所任班级在本年级每次统考中,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得到了上级领导和大家的一致好评。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下,按照师德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的工作安排,巩固已有的建设成果,总结经验,拓宽思路,扎实做好今后的师德建设巩固提高工作,努力造就一支德为人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高素质的教职工队伍,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学校师德师风工作总结【三】 这一学期以来,我担任二(1)班的班主任,认真负起责任,做好学生表率。认真学习业务知识,严格要求自己,爱岗敬业,为人师表,耐心地辅导学生。多钻研业务,备好每一节课。抓好班风纪风,让每一个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积极完成学校分配的各项工作和任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 抓好班级管理,抓好学生的组织纪律和班风。每一堂课都要检查学生是否到校,教育学生要遵守纪律,有事要请假才能离开学校。鼓励学生要热爱学习,勤奋自觉学习,从学习中成长起来,从快乐中学会做人﹑做事。长大后感恩社会,积极投身报效祖国。
二 抓好班级的安全教育,教会学生严以律己,遵守班规。教会学生遵纪守法,做一个勤奋好学﹑遵守纪律的好学生。教会学生爱集体,爱同学,关爱自己的生命。遵守交通规则,人人讲安全的先进班级。
三 在工作中有高度的班主任责任感。时刻关注学生,耐心地劝导学生,感化他们,让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做学生的引导者和保护神,教会他们学会做人做事的道理,长大后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公民。
在今后的的工作中,我会继续努力做好班主任的本职工作,时刻关注学生,教育学生,矫正他们的不良行为,使他们的心灵得到更好的发展。
延伸阅读: 工作总结简介:
工作总结报告当工作进行到一定阶段或告一段落时,需要回过头来对所做的工作认真地分析研究一下,肯定成绩,找出问题,归纳出经验教训,提高认识,明确方向,以便进一步做好工作,并把这些用文字表述出来,就叫做工作总结。总结的写作过程,既是对自身社会实践活动的回顾过程,又是人们思想认识提高的过程。通过总结,人们可以把零散的、肤浅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系统、深刻的理性认识,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以便改正缺点,吸取经验教训,使今后的工作少走弯路,多出成果。它还可以作为先进经验而被上级推广,为其他单位所汲取、借鉴,从而推动实际工作的顺利开展。
书写工作总结要用第一人称。即要从本单位、本部门的角度来撰写。表达方式以叙述、议论为主,说明为辅,可以夹叙夹议说。总结要写得有理论价值。一方面,要抓主要矛盾,无论谈成绩或是谈存在问题,都不需要面面俱到。另一方面,对主要矛盾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如谈成绩要写清怎么做的,为什么这样做,效果如何,经验是什么;谈存在问题,要写清是什么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问题,其性质是什么,教训是什么。这样的总结,才能对前一段的工作有所反思,并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主要内容
工作总结[1]的内容分为以下几部分:
基本情况
这是对自身情况和形势背景的简略介绍。自身情况包括单位名称、工作性质、基本建制、人员数量、主要工作任务等;形势背景则包括国内外形势、有关政策、指导思想等。
成绩和做法
工作取得了哪些主要成绩,采取了哪些方法、措施,收到了什么效果等,这些都是工作的主要内容,需要较多事实和数据。
经验和教训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2-0014-0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赋予了社会主义价值观鲜明的时代特征,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风尚的本质要求,是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有机统一。在新的历史时期, 加强师德建设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内在要求。同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师德建设指明了方向,为农校可持续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师德建设中的必要性
1.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师德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思想道德素质,是学校树立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一项核心任务。正如同志指出,"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实现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没有良好的道德规范,是无法实现社会和谐的。"广大农校教师只有有了共同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追求,面对社会的诸多矛盾和利益冲突,才能达成谅解、形成共识、理顺情绪、化解矛盾、凝聚力量、协调行动,实现和谐校园。
1.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师德建设内在要求。农校是国民教育的重要阵地,又是意识形态的前沿阵地,担负着培养国家建设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的重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农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坚持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方针,不断深入地进行师德建设的改革,逐步建立完善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监督师德建设制度,有利于培养和塑造农校学生的时代精神。
1.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师德建设的基本行为准则。伴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完善,农校的专业领域不断拓宽,学校引进高学历的青年教师数量也逐年增加。对于学校而言,师德建设包含了师范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重内容。而对于非师范专业的教师没有良好的师德底蕴的积累,就无法践行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也无法将道德教育贯穿于教学全过程。由此可见,师德建设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和教育广大教师形成求真理的校风、教风。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师德建设的措施
2.1 加强教师崇高的职业"教育信念",树立教师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一个教师只有当真正认识到所从事事业的价值,并产生强烈的神圣感和使命感时,他才会从中得到精神上的享受和满足,进而产生新的力量和精神动力。教师的价值观念偏斜,职业信念动摇,便将产生人生理想趋向实际、价值标准注重实用、个人幸福追求实在、行为选择偏重实惠的思想倾向。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只有摆正价值天平,确立坚定的教育信念,才能坚守高尚情操,廉洁从教,敬业爱生,为教育事业、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奉献出自己的一切,创造出闪光的业绩。
2.2 加强教师"人文精神",培养科学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在教育过程中,教师拥有崇尚的人文精神和人格魅力,必然会对学生产生特定的感召力,学生会从教师的举止言谈中感受到人文精神的真谛。一在道德素养上献身教育,热爱学生,治学严谨,为人师表;二在文化素养上,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广博的多学科知识、教育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的知识;三在能力素养上,有一定的科研能力、组织能力和应变能力。这些条件的特点,既是教师开展职业活动的前提,包涵了教师道德的全过程,也是教师取得事业成功的条件。
2.3 加强教师"学高为师"的职业道德,树立正确的教育、人才和质量观。加强师德建设,既要有"他律"的规定性要求,更要有"自律"的自觉需要。只有将外在具有强制的"他律"逐渐转化为内在具有约束机制的道德"自律",才能形成完美的道德、高尚的人格。学校的工作以教学为中心,最根本的任务是培养高水平的人才,提高教学质量是永恒的主题,教师的专业水平是从事教育工作的前提条件。教师要热爱本职工作,努力钻研业务,不断更新知识体系,及时吸收、存储学科前沿知识与研究成果,积极投入教学改革和科研攻关,更新教学内容和优化研究手段,严谨求实,精益求精,自觉抵制和反对不利于人才培养的错误倾向,力戒浮躁和急功近利。
2.4 强化教师高尚的"行为规范",培养教师良好的师德师风。教育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必须具有高于常人的行为规范和要求。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是思想教育者和道德示范者,教师的教育行为对培养高素质人才起着关键作用。因而要求教师仪表端庄,举止文雅,以自己的言行和人格魅力来影响学生,使他们"亲其师"而"信其道";对学生要言传身教,以身立教,做学生的楷模,做社会的表率。力求用先进的思想、高尚的道德情操、渊博的知识、精湛的教艺对学生实施教育和陶冶。要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把关心爱护和严格要求统一起来,尊重学生人格,关心学生生活,注意学生心理变化,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和"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2.5 抓好内涵建设是搞好师德师风建设的有效途径。农校要抓住机遇,外树形象,内重管理,促进两个效益的同步增长。一是抓质控环节,制定严格的师德考核标准,奖惩到位;二是加强教师培训工作,开展各类教学理论讲座,组织教师参加阶段培训。三是建立激励机制。引入竞争机制,实行优胜劣汰的用人制度,建立健全激励机制,监督制约机制,从而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完善学校的管理制度。
师资建设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了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的举措和要求,并从多方面提出了保障“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指导性意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建设具有鲜明职教特色、具备“双师”素质、集扎实的专业理论与熟练的实践技能于一体的中职专业师资队伍势在必行。
一、“双师型”教师的内涵
“双师型”专业教师是具备一定的师德修养,通晓教学方法论,既有深厚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又有熟练的专业实践能力,还能指导学生生产实践,并具有较强科研能力和课程开发能力的教师。职业教育的“双师型”教师,除了获得教师系列的职称外,还应取得相关专业的学历学位、职业资格等。“双师型”教师的认定应建立在专业技术、教育教学、协调沟通及管理创新等能力的基础上,其内涵结构体系是由职称、资格和知识能力构成的三维立体架构。
二、中职学校专业师资队伍现状
目前,中职学校专业教师数量不足,且多数是直接录用的高校毕业生,普遍理论知识较强,但缺乏专业实践能力。近年来,通过专业培训获得“双师”资格的专业教师比例逐年提高,但真正具备“双师”素质且能将“双师”能力灵活运用于教学实践的专业教师却不多。这直接影响了中职学校的专业课程改革、教育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和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三、“双师型”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措施
1.注重思想引导,提高师德素养
良好的师德素养是中职学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条件,“双师型”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对学校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中职学校要加强对师资队伍的思想引导和精神激励,从师德内涵入手,针对“双师型”专业师资队伍的特点,建立行之有效的师德建设制度。通过开展教师座谈、师德师风案例宣传和先进评比等专项活动,提高教师的责任意识和敬业精神,促进“双师型”专业教师师德素养的整体提升。
2.加强实践锻炼,提升专业素养
高水准的专业素养是中职学校“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主要目标,也是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中职学校要加强对教师提升专业技能的思想引导,提供“双师型”教师的成长途径和渠道,制定相应的鼓励政策,促进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的提升。通过校际交流、专业培训、技能竞赛、企业顶岗实习等活动,拓宽教师的视野,丰富教师的行业经验,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搭建提升“双师型”教师专业素养的平台,促进教师职业能力的发展。
3.建立培训机制,挖掘培养资源
中职学校在深化校企合作的基础上,应充分挖掘师资培养资源,开发适合本校专业特色的校本培训项目。通过制定可操作性较强的“双师型”教师专业培养和认定、教师企业顶岗实践、“名师带动”等制度,明确培训内容和阶段性培养目标,使教师的理论与实践能力共同提高。
4.完善考评体系,促进队伍建设
㈠评议内容
1、是否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将上级有关部门及局党委各项有利于经济和教育发展的政策和有关规章贫嚷涞绞荡γ险嬷葱芯中苄蟹缃ㄉ璧母飨钪贫取⒐娑ā?br>
2、是否抓好本科室内部工作机制的改革和完善,切实巩固效能行风评议工作成果,有效防止不正之风的反弹和出现新的不正之风。是否积极履行本科室岗位职责,及时、高效地完成本科室年度工作任务。
3、是否认真加强勤政廉政建设,健全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坚决制止不廉、不勤、虚设制度等现象和“吃、拿、卡、要”不良行为,科室成员是否发生严重违纪违法行为,是否存在被投诉的人和事。
4、是否依法行政,依法管理,规范执法行为,规范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办事是否存在“生、冷、硬、拖、顶”等现象,服务态度是否热情。执法是否客观公正、秉公办事,是否存在执法不公正现象。审批事项是否真正减少,时限是否真正缩短,服务承诺是否真正履行。
5、效能建设开展情况,是否存在违反“四条*”的现象,对群众批评意见、举报材料是否认真对待,及时处理,妥善解决,使上访、、举报明显减少。
㈡评议方法
二、对学区的评议内容和评议方法
㈠评议内容
1、是否认真执行局效能行风建设的各项制度、规定,建立健全效能行风建设领导小组,完善有关规章制度,制定行之有效的评议活动计划和工作安排。
2、是否认真贯彻执行上级有关部门和县局的政策法规及各项工作任务,积极理顺基础教育管理体制,认真搞好与乡镇政府的教育衔接工作。
3、是否积极履行学区岗位职责,全面做好本辖区教育管理、政工、财务、招生考试、纪检监察、工会、勤工俭学、教科研、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等工作,将上级各项有利于经济发展和教育发展的政策和有关规章制度落到实处。是否严肃执行政策,坚持原则,处事是否公正、公平。
"
4、是否认
真加强勤政廉政建设,学区成员是否发生严重违纪违法行为,是否坚决制止不廉、不勤现象和“吃、拿、卡、要”不良行为,办事是否存在“生、冷、硬、拖、顶”等现象,服务态度是否热情,是否存在被投诉的人和事。是否认真加强本辖区教职员工队伍建设和职业道德建设,认真开展治理“三乱”等整治活动,辖区内教师是否存在乱收费、乱办班、乱带生、乱兼课、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等有悖师风师德的行为。
5、是否切实抓好本单位的政务公开和辖区内所属学校校务公开工作,落实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
6、是否积极做好本学区的工作和上级转办件的处理、报结工作,是否存在因工作不到位而造成教师集体上访的情况。
㈡评议方法
采取评估量分和查阅资料相结合的方法。分发《x县教育系统效能行风综合评议活动问卷测评表(教育学区)》(表二)给局党委班子成员、局中层干部(正、副科长)和所属学校校长(正、副校长)进行评估量分。局党委评估量分所占比例为20%,局中层干部评估量分所占比例为20%,所属学校校长评估量分所占比例为30%。局评议小组还将根据《x县教育系统效能行风综合评议检查打分表》对学区开展行风建设各项工作情况进行打分,满分100分,按30%的比例折算。问卷测评分加上检查打分为各学区的最后评议分。
一、对直属学校的评议内容和评议方法
㈠评议内容
1、学校领导干部是否严格贯彻落实勤政廉政有关规定,有无对教师、学生以及家长的“吃、拿、卡、要”不良行为。学校每学期是否都开展财务检查,全面实行校务公开。
2、是否制定科学的教育管理规章制度,依法管理,规范办学行为,是否切实杜绝乱收费、乱办班、乱带生、乱兼课以及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等教育不正之风,学校有无严重违纪、违法事件发生,是否存在被投诉的人和事。
3、是否注重学校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各项教学计划和教科研措施是否落实,教学质量是否居同类学校中上水平。
4、是否高度重视学校安全工作,各项安全规章制度是否健全,安全检查各项措施是否落实,学校安全隐患是否及时发现并予以整改,有无因学校、教师监管不力而发生严重的安全事故。
[作者简介]张垂明(1971- ),男,河南焦作人,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古代文学和语文教育。(河南 焦作 454150)
[中图分类号]G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20-0119-02
隐性课程是指传统意义上的正规课程之外,学校通过物质、文化或社会关系等方面的教育环境,有意无意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干预和影响的一种非正式的课程,它和显性课程相辅相成,共同构成完整意义上的学校课程。当前国际竞争的加剧、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对人才的综合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全面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健康的人格心理、过硬的职业素养和较强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成为现实需求,在这些素质的培养过程中,隐性课程相对于显性课程的不可替代性进一步凸显出来。
然而我国现今的高职领域,隐性课程教育并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许多高职院校或受教育课时的局限,或受经济财力的影响,或受教育观念的制约,普遍存在重视正规课程和职业技能训练,忽视隐性课程教育和全面素质的培养,对学生综合能力、道德意志、人格心理、人文素养等内在品质重视不够。单纯地从技术到技能的培训,使得高职学生实践操作方面相对于本科生的一些优势,因为其综合职业能力、职业素养和潜在心理品质上的欠缺而冲淡、弱化,最终影响了他们就业的综合竞争力。高职院校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重视隐性课程教育。
一、更新观念,将隐性课程全面纳入整个教育过程
隐性课程研究表明,隐性课程贯穿于整个学校教育的过程。对于学习者来说,处处留心皆有学问;对于教育者来说,学校的方方面面都是教育。学习的范围有多大,课程的范围就有多大,隐性课程的范围就有多大。从教学到管理,从课内到课外,从校风班风到学风教风,从校园现实环境到文化舆论、人际关系,无不对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习惯、道德、态度、行为、社会责任感等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无不构成隐性课程的方方面面。学习是学生必须依靠自己才能进行的事情,其知识、技能、智力和创新素质虽然主要靠教师和课堂教学等显性课程来完成,但是学生的学习态度、社会能力、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有时会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对学生的终身成长有重要的作用,这些因素作为间接学习的一部分主要靠隐性课程来完成。隐性课程教育不仅不会弱化显性课程教育,反而会因为隐性课程教育重点培养的学生学习态度、意志、品格、习惯、方法的介入和人文精神、科学精神的启迪、渗透,更好地促进学生专业素质的提高和职业素质的培养,使学生全面发展。因此,隐性课程应当作为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着意构建、精心设计。
同时,教育的长效性、人才培养的艰巨性和隐性课程涉及面广、内涵丰富、存在方式隐蔽、效果难以量化的特殊性,也决定了隐性课程教育的复杂性和艰巨性。隐性课程教育绝不是学校单个部门、某一学科、个别教师所能完成,而是一项长期的、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各个部门齐抓共管、通力协作、整体规划。所以,必须更新教育观念,充分认识隐性课程在大学生思想教育、职业素养、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等多方面的作用,认真研究,积极探索,统筹协调,不断加强,将隐性课程教育作为全面教育、整体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纳入整个高等职业教育的全过程。
二、积极探索,建立隐性课程和显性课程相结合的科学课程体系
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相互区别、相对独立而又互相渗透、互动互补,使人们越来越重视隐性课程教育。充分发挥隐性课程对学生影响的持久性、深刻性、全面性,大力强化两类课程的整体育人效果,已成为共识。高职院校必须深入研究,积极探索,逐步建立隐性课程和显性课程相结合的科学完整的课程体系。
1.从教学和管理层面,在学科、课程、教材和教师等方面,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加强隐性课程教育。修订教学计划,精简优化显性课程教育,提高隐性课程教育课时,确保其在教学计划中占有适当的比例,在教师的指导下,给学生更多自由发挥和自我成长的空间;积极探索把隐性课程纳入学分管理,确保其教育效果;完善隐性课程和显性课程相互配合的课程体系,进一步强化二者平行独立、各有侧重而又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作用,通过课内与课外、教学与管理、教书与环境等各种途径努力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进一步优化主辅修制,使高职学生充分接受哲学、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等学科的系统熏陶,培养文理兼通、理论和技术统揽的全面复合型人才,增强他们的综合竞争力;加强教材建设,挖掘其隐性课程因素,突出教材深层次的全面的育人效果。
2.围绕职业教育,积极探索加强隐性课程教育的新路子、新方法、新途径,通过隐性课程教育来强化提高职业教育水平。高等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职业教育的任务单靠课堂上的显性课程是难以胜任的,它离不开课外丰富的隐性课程的补充、强化,即便是以显性课程为主的课堂教学活动同样也包含了丰富的隐性课程,课堂环境、教学组织、教法的选择与运用、发现和研究问题的方法等都隐藏无数的教育因素,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生的言行和思维,对学生的专业成长、职业成就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兴趣小组、社会调查、见习实习等各种课外教学活动作为隐性课程的主体,是课堂教学活动的补充和延伸,应紧紧围绕职业教育,以拓展专业知识、提高职业能力为主,充分挖掘其中有利于学生全面成长、专业成才的因素,强化隐性课程对学生专业成长的显性作用。在教法方面要把教学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与当代社会生活结合起来,与学校、学生的实际结合起来,鼓励教师探索创新。
3.与时俱进,丰富隐性课程内容。时代在发展,竞争在加剧,社会在进步,现实对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要联系不断发展的社会生活、高等教育实际、大学生思想实际和市场需求,与时俱进,进一步突出高校隐性课程建设的时代性、先进性、现实性、民族性、丰富性、生动性,努力实现最新理论进入课堂、最新技术融入活动、最新理念植入环境,切实推进隐性课程建设,改进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条件,提升办学水平,提高学生全面素质。
三、搭建平台,大力开展校园文化活动
环境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外部条件,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和优美的校园环境是土壤、载体和平台,构成了学校隐性课程的重要内容,在培养学生正确思想、塑造学生美好心灵、普及学生文化知识、砥砺学生健全人格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高职院校必须充分发挥环境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的作用。
1.重视学校文化硬件和软件建设,营造高尚典雅、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墙壁也能说话”,要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加强校园环境、景观建设,绿化、花化、美化校园,进一步加大投入,有计划地建设艺术展览馆、电影院等;同时结合自身特点,加强系部文化建设、班级文化建设、宿舍文化建设等,使学生耳濡目染优美的校园风光、浓郁的校园文化、规范有序的校园布局,不知不觉地沉浸其中,陶冶他们的情操,愉悦他们的心理,净化他们的心灵,激发他们热爱学校、热爱集体、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的品质。
2.有计划、有目的、多层次、多形式地开展多姿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结合系部特点、学生特点、时代特点、地域特点,积极举办知识讲座、文学沙龙等各种社团活动,使社团活动真正关注学生、贴近学生、吸引学生、打动学生、感染学生、教育学生,使学生的文明素质、文化修养得到提高,使学校的文明水平、文化品位得以提升,助推学生成人成才。
四、优化环境,共同创建和谐校园
校园环境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分别构成了环境这个隐性课程的有形部分和无形部分,都会对学生成长起到巨大的作用。融洽的人际关系、良好的校风学风、健康的舆论氛围形成了学生成长的软环境,学生长期生活在信任、尊重、真诚之中,对学生知、情、意、行等方方面面的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职院校必须充分发挥隐性课程中校园软环境的“无形”作用,优化校园环境,努力创建和谐校园。
1.正确处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教师和家长之间的关系,形成融洽的人际关系。教师要尊重爱护学生,以自己的真知灼见、高尚师德、人格魅力赢得学生的信任;学生要尊敬教师、亲近教师,听从教导,虚心求教,进而形成平等民主、尊师爱生、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学生之间,既要团结互助、以诚相待,又要互相竞争、互相促进,在集体生活学习中增强交往能力,学会待人处事;教师和家长之间要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相互协调、相互配合、相互补台,实现合作育人。
2.建就良好的校风学风。要加强学校校风、教风、学风等的内涵建设和学习,使广大师生员工了解学校的优良传统,增强自豪感、责任感、使命感,自尊、自强、自警、自励、自勉;要加强制度建设,以校规校纪促进校风学风;要加强学生学习目的教育和养成教育,加强日常行为规范的学习训练,严格要求,点滴培养,反复强化,持之以恒,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克服困难、勤奋学习的持久动力;要树立榜样,加强引导,通过全体师生的努力,形成教师严谨笃学、诲人不倦,学生勤学苦读、严肃活泼的校风学风。
3.营造健康的舆论氛围。大学时期正是青年人世界观和人生观形成的时期,大学生精力旺盛,敢想敢干,但思想还不成熟,需要及时的引导和点拨。要通过校园广播、大屏幕、报纸、板报、标语和互联网等媒体,褒扬真善美、鞭挞假丑恶,营造健康的舆论氛围。要适应时代要求,密切联系大学生的生活和思想实际,精心设计活动方案,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寓教于乐,发挥社团活动的舆论导向作用,帮助大学生成长成才。
五、涵养根基,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道德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沉淀在人们的内心深处,融化在人们的血液中,体现在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心理性格、待人接物的方方面面,构成了个体发展的根基。文化对人的影响既是潜在的、隐形的,又是深刻的、巨大的,是学校重要的隐性课程。因此,高职院校必须高度重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1.大力加强“做人”教育。传统教育要求学生从“做人”学起,进一步学做君子,学做圣人,止于至善。有鉴于当代社会孝道观念弱化、家庭失和问题突出的现状,更应该加强“孝悌”教育。百善孝为先,儒家提倡人的道德教育从“孝悌”开始,正是要通过以“孝悌”为本的道德教育改造人性中的邪恶,使人性得到升华,为家庭和美、社会和谐打下坚实的基础。中华民族的许多优良道德传统,如讲求仁爱、看重人伦,自强不息、不畏,做人谦让、为人诚信等珍贵的精神财富,需要我们去努力学习,去勇敢继承,去变作自己的道德实践、精神追求、人生信仰和处事原则。
2.大力开展传统文化、传统思想的整理和研究,特别是传统文化、传统思想的现代创新研究。首先是传统文化的全面整理、辩证分析,进而再取其精华、古为今用,在此基础上,以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通过百家讲台、经典诵读、古典名著选修、国学知识竞赛等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大学生充分感受、深刻领会、切身体验传统文化的精髓和魅力,从而促进其全面素质的提高。
六、苦练内功,努力提高教师素质
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的言谈举止、精神风貌、内在气质、学识修养都会对学生产生深刻影响。杜威也认为,好的教师比特定的教学过程或技术都能更好地整合广义上的教育条件。教师本身就是最现实、最直接的隐性课程。通过师生共处,通过学生自己的体验、感受、投入、实践,将会取得比课堂、课本更为显著的效果。同时,隐性课程教育中教育内容的间接、暗含、内隐的独特呈现方式,既能使自己的教育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又对教育者的自身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素质的高低,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隐性课程教育的成败。
首先,制定进一步的倾斜政策,大力引进与培养优秀人才,从根本上解决学校师资问题;同时健全完善教师定期培训制度,多方面创造条件,加大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的素质。要多渠道、多形式,通过举办讲座、报告会、演讲会等多种活动,通过进修、访学、参加学术会议和教学培训等途径,提高教师的素养。
其次,强化师德,提升师风。师德乃是灵魂,师风关乎形象,要建章立制,通过对优秀教师、师德标兵等各种先进的评选表彰和对各种违规违纪、有辱师风、损害师德行为的惩处,通过各项师德师风建设制度的落实和学习活动的开展,树立典型,弘扬正气,引领风尚,全面有效地提高师德师风水平。
综上所述,隐性课程教育和显性课程教育作为完整教育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任何一方面的缺失,都会变成畸形教育,都是不全面的,培养出来的人也是不完美的、有缺陷的。因此,大力加强高职院校包括隐性课程在内的完整的课程教育,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对于深化高等教育改革,更好地推进职业教育、素质教育、和谐教育,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简介:费云生(1966-),男,江苏金坛人,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管理与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2)35-0097-03
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满足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重要任务,全面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发展的道路”,树立新的教育质量观,建立长效的质量保障机制,促进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是高职教育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必须要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职业导向的师资队伍强调教师的职业化,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技术应用能力,同时还要了解本行业发展动态,清楚职业、职业群发展的需求。[1]
一、高职院校职业导向的师资队伍建设内涵
职业导向下的师资队伍建设内涵要求教师必须具有四方面的素质:
(一)职业理论素质
职业教育作为不同于传统的普通教育的另一种类型的教学,有其不可替代的类型特征。[2]传统的教育是强调学科系统化的教学,而职业教育所提倡的是工学结合的职业导向教学。根据职业教育的特殊要求,高职院校的教师必须具有从事职业教育的理论素养,包括丰富的专业背景、扎实的理论知识、创新的教育理念、科学的教学意识等。职业教育的本质是实践性的,这要求教师必须具有相应的职业理论支撑,进而理论指导实践,促进自身素质提升。
(二)专业技术能力
社会经济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技术更新的脚步也越来越快,高职院校教师必须紧随技术进步的步伐,自觉关注本行业技术发展动态,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满足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专业技术能力可划分为三个层次,即技术应用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和技术发展能力。技术应用能力是基础,技术创新能力是关键,技术发展能力是核心;技术应用能力决定了技术创新能力和技术发展能力,同时后两者也反作用于技术应用能力。专业技术能力是教师素质的内涵,最终决定了教师的教学和科研能力,影响着教学过程和人才培养质量。
(三)教书育人能力
高职院校的教师必须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技巧,提高育人水平,以应对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复杂情况。一是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加强对教学活动内在规律的认识,熟悉学生特点和个性,提高教学过程的实效性;二是教师要熟悉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选择适合于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过程的生动性,保证教学质量。三是要努力践行教师育人的职责,自觉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增强人格感染力,力争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四)社会服务能力
高职院校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是科研能力的集中体现,社会服务能力主要包括技术应用能力和科技开发能力。作为高职院校教师,要熟悉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和新材料,加强对其系统研究开发的理解,要主动深入企业调查研究,一方面可以为企业提供智力支持和科技服务,拓展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另一方面可以持续提高社会服务能力,有助于提高自身整体素质和教书育人的水平。
二、当前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
年龄分布不均匀,由于扩招中青年教师成为师资队伍的主体,尤其是青年教师的数量增长过快。由于青年教师教学时间短,大多缺乏教学经验和专业所需的技能,在一定程度上来说,还不能较好地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另外,中青年骨干教师较少,高层次人才的数量较少,教师的来源单一,职称结构不均匀,高级职称占专任教师比例较低且年龄普遍较大。这些问题都在影响和制约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质量。
(二)教学科研能力不强
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与普通高校教师相比普通薄弱,教学沿袭本科的教学方法,在内容和手段上难以创新,影响了实际教学效果。有的学校把教师的教学和科研割裂开来,存在着重教学轻科研的现象,造成了教师的科研项目少、科研成果少、科研能力弱、科研氛围不浓。教师在科研方面倾向理论研究,在技术开发、社会服务上少有突破,不符合高职院校科研工作的特点,直接影响了高职院校的科研质量。
(三)“双师型”教师不能满足教学改革需要
“双师型”教师是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区别于普通高校的一项特殊指标,也是影响高职院校办学质量与特色的重要因素。当前由于多数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未取得突破性进展,学校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方面缺乏紧迫感,教师的“双师”素质普遍偏低,“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还未形成。另外,由于兼职教师的数量偏少,大多数教师缺乏企业实践锻炼经验,导致了师资队伍素质不能满足实际教学和科研的需要。
(四)政策配套不健全
随着《职业教育法》的出台和修订,对于进一步完善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政策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3]但是目前师资队伍建设受政策的影响远未消除:聘请的企业专业技术人员不能给予一定的编制,不能编入教师岗,其专业技术职称也不能转换成教师系列,造成人才难以留住;职称评聘按照普通本科教师评聘标准,学术性强,不符合高职院校发展实际;教师退出机制没有形成,不利于激发队伍积极性。
三、高职院校职业导向的师资队伍建设途径
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要通过实施师资队伍建设工程,进一步突出职业导向的师资队伍建设,力争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敬业精神强、相对稳定的教师梯队。
(一)把好“引进”和“培养”两个关口
把好引进关,重点关注新教师的引进和兼职教师的聘任,完善队伍结构;注重引进具有三年以上企业工程实践能力的人才,引进高学历人才规定要送到企业进行一年工程实践能力锻炼。把好培养关,尤其是注重在职教师教学、社会服务能力的培养,提升队伍素质。确立“积极引进,重在培养”的思路,加大师资队伍在知识、技术应用上的整合力度。首先,完善兼职教师的聘用和储备,建立专职教师的准入机制,加强兼职教师储备基地建设。其次,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充实专业带头人、课程带头人队伍。第三,要注重教师的“保先”培养,根据他们各自的条件来考虑给他们搭建一个施展才华的平台。
(二)实施“四项工程”
1.开展“双师”素质提升工程。采用“下厂锻炼、教研结合、技术引进、聘请专家”等方法开展“双师素质教师”培养工作。“下厂”:让一部分缺乏工程实践经历的教师下到企业锻炼,在生产第一线提高工程实践能力。“结合”:开展以社会培训、技术应用与推广、技术革新与研发为内容的产学研结合活动。包括教师到企业担任“访问工程师”、产教结合进行教学改革与开发、承接企业的横向课题等内容。“引进”:从企业引进一批具有一定工程实践经历、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生产第一线具有技术技能特长的能工巧匠担任专业教师,使这一部分人员占专业教师的比例达到30%以上。“聘请”:聘请相关行业的专家、企业家担任客座教授,定期到校对教师开设行业发展、技术进步方面的专题讲座,定期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和创业创新教育;聘请一大批生产第一线的技术骨干和操作能手担任学生顶岗实习的兼职指导老师;聘请企业的技术骨干担任专业教学的兼职教师。
2.开展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工程。充分发挥校企合作优势,聘请行业企业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担任学校兼职教师,加大兼职教师承担专业课学时的比例。一是畅通兼职教师的引进渠道,对符合学校教育教学改革需要且具有一定教书育人能力的行业企业专业人才积极引进,并建立稳定的兼职教师资源库。二是加强兼职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提升其教学业务能力,逐步掌握教学方法和技巧。三是健全兼职教师的考核制度,根据兼职教师的工作职责,对于从事教学和实习指导的兼职教师,从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技能、教学效果、学生满意度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对于开展横向项目研究的兼职教师,从项目立项数量、研究成果及项目到账经费进行考核。
3.开展高层次人才引进工程。当前,高职院校发展迫切需要一支包含教学名师、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等在内的优秀的人才队伍。高层次人才的引进,首先应考虑从行业企业引进优秀人才,吸引既具有丰富企业工作经验,又具有出色专业技术能力的技术专家、管理专家来学校工作。[4]要畅通高职院校引进名师、大师的渠道,结合学校自身专业建设、课程改革等实际,进行合理的规划,科学制定引进高层次人才的措施和政策,完善相应的激励机制。为高层次人才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改善其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尤其是教学科研工作氛围,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的领军作用和影响力。
4.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工程。师德师风培育是长期又好又快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任务。师德师风建设要始终贯彻以人为本、尊师重教的理念,要有长期的规划、具体的措施、明确的载体,从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系统学习、评优创优、新教师帮带、完善管理等方面开展工作。第一,做好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工作。从教师进校开始,指导每一位教师进行教师职业生涯自我设计,明确职业发展方向,明确专业业务主打方向,把学院发展需求与教师个体发展需求结合起来,形成教师自我发展的动力机制。第二,组织好系统学习。将日常政治学习、个人自主学习、专家专题讲座结合起来,每个学期明确几个主题,推荐几本自学书目,组织几场专题讨论,从而切实提高政治学习的成效。第三,做好评优创优工作。在评优项目设置上,既要有经常性评优项目,也要有阶段性评优项目。一年一度的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青年教师等评优项目之外,围绕阶段性工作目标设置一些阶段性奖项,如评估工作优秀奖、课程改革优秀奖、党建考核优秀奖等。在评优结果的应用上,既要重视对个体的奖励,更重视对整体的引导,加大对典型事件、榜样人物的宣传力度,通过树立典型和榜样来引领积极向上的正气。第四,提高新教师帮带的成效。规范帮带工作的程序,提高指导教师的责任意识,加强对帮带工作的考核验收。
(三)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制度创新
建立完整的师资队伍管理制度,强化制度保障与创新。制度建设重点在于改革和完善激励机制和评价体系,虽然在具体的办学实践中,高职院校受环境、政策的制约,在制度保障上不可能一蹴而就,但仍要通过制度创新,优化师资队伍建设环境,破解师资队伍建设难题,强化队伍整体实力的提升。加强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建立用人唯贤的用人制度和以绩效为标准的考核制度,注重由“学术导向”向“双师素质导向”转变,突出应用性。完善“双师”素质教师培养认定办法、专业教师企业实践管理办法,在教师晋升、工资待遇上向“双师型”教师倾斜。结合兼职教师队伍的建立和管理,建立健全兼职教师教学能力培养制度、考核评价制度等,有效发挥兼职教师作用。师资队伍建设一直处在动态过程中,要及时关注和把握各项制度的更新和完善,用制度建设规范队伍建设,形成高职师资队伍持续改进的体系。
总之,职业导向的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源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要求,只有通过政策引导培养教师的综合职业素质,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同时引进企业、行业专家作为学院的兼职教师,不断完善专兼职教师培养体系,才能构建一支符合现代职业教育特色的师资队伍,才能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加强业务学习,提高辅导员自身素质。
1、积极参加xx年全国大、中队辅导员远程培训。学习《少先队辅导员管理办法(试行)和第五次少代会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及师风师德教育,重视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
2、开展“少先队员和辅导员光荣感和责任感教育”活动。开展以“增强队组织观念、伴随良好行为习惯快乐成长”为重点的争做好队员、以“发挥队委会作用,创建快乐中队集体”为重点的争创好集体和以“认真贯彻落实《少先队辅导员工作纲要》,做队员的最亲密朋友和指导者”为重点的争做好辅导员活动。
3、加强少先队理论研究和信息交流。多开展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少年儿童的丰富多彩的活动,及时总结经验,撰写论文,以更加高昂的热情投入少先队工作。
4、重视发挥少先队队室、红领巾广播站、红领巾网站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全面提高少年儿童的综合素质。
1、广泛开展“好习惯伴我成长”主题教育活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以即兴式的形式,与班主任共同配合,养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及心理素质。
2、继续深化“民族精神代代传”活动。
3、开展多彩的纪念日活动。我中队以教师节、国庆节、建队纪念日等节假日,结合实际,开展队员喜闻乐见的庆祝纪念活动,如,排练小高甲《四郎探母》参加教师节系列活动;以“10·13”建队日这一契机,进行队史教育,做好中队干部换届选举、新队员入队等工作。
4、继续深化“手拉手”活动。本学期,我中队要根据〈关于开展第三届全国青少年儿童书信写作比赛晋江市选拔赛的通知〉的精神,广泛开展与外校进行“手拉手”书信活动。
5、少年儿童平安行动。利用兴班队课加大服务力度。
6、继续深化“雏鹰争章“活动,本学期我中队将继续开展雏鹰争章活动,在原有基础章的设制,增设有地方特色的小高甲艺术章:“民乐章”、“戏曲章”、“表演章”丰富队员的业余生活,使队员在争章的过程中对高甲戏有更深的理解。努力争创“星级队员“、“星级中队”。
新学期,我中队在继续深化品牌活动的同时,更要不断丰富活动内涵,体现时代精神,让十七大的春风吹进校园,让队员们在快乐和谐的氛围中健康成长。
工作要点:
九月份:
1、各中队制定活动计划。
2、常规教育——“礼仪规范、队容队貌”。
3、布置教室,迎接新学期。
4、纪念推普周,开展““构建和谐语言生活,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主题活动。
5、教师节“尊师重教”主题活动,出好一期黑板报。
6、继续学习教育部新颁布的《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7、排练高甲戏《四郎探母》参加街道教师节系列活动。
8、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代代传”主题教育活动
9、月末开展“庆祝国庆节”活动(出好国庆专刊板报等)。
十月份:
1、“经典中中国,辉煌成就”少先队主题教育活动。
2、建队日新生入队仪式及大队干部竞选活动。
3、开展“假日小队”。
4、运动员训练。
5、参加校器乐独奏选拔赛。
十一月份:
1、组织学生到科技馆进行参观活动。
2、组织学生到学校社会实践基地进行参观活动。
3、2008年团队报刊征订。
十二月份:
1、“12"9”爱国运动系列纪念活动
2、“快乐争章伴我成长”少先队主题教育活动。
3、参加学校少先队组织雏膺争章现场汇报会。
元月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