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手术室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1.2方法对照组和研究组根据实纲的要求,确定护理实习生手术室需要掌握的知识,制订带教的计划和目标。对照组采取的是传统的教学模式,由护士长带领护理实习生熟悉环境,观看带教老师演示后即被分配给相应班次的带教老师跟班学习。研究组的护理实习生进入手术室后首先也是由护士长带领护理实习生熟悉手术室环境,由带教老师对手术室常规技术操作如外科洗手法、穿和脱手术衣、手术器械的传递,先进行示范,然后指导护理实习生反复练习;再设定一个模拟阑尾切除术的训练,由带教老师和实习生轮流担任各个角色进行训练,最后再固定带教老师一对一开展教学。
1.3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照组技能考试分数为(85.12±6.25)分,理论考试分数为(81.31±7.62)分;研究组技能考试分数为(92.26±8.65)分,理论考试分数为(88.28±5.39)分。2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t技能考试)=9.33,(t理论考试)=7.16,P<0.01)。
3讨论
手术室在临床科室中属于一个相对特殊的科室,护理要求也与其他科室不同。传统的带教模式注重操作和流程,护理实习生只能机械地听讲和简单地重复。虽然传统的带教模式重视传授知识,但轻视护理实习生能力的培养,导致护理实习生只能被动学习,缺乏主观能动性。采用改进的带教模式不但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还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由于护理实习生在学校关于手术室护理的理论学习较少,导致刚刚进入手术室的护理实习生非常茫然。改进的带教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实习生的操作技能,使其在临床上配合手术医生手术时自信心增加,为顺利完成手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本文结果显示,研究组的技能考试成绩和理论考试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采用改进的护理带教模式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其在有限时间内更快更好地掌握手术室各种操作技能。
1、着装整洁,不留长指甲,不佩戴饰物,仪表端庄衣容整洁,以饱满的精神进入工作状态。
2、对手术的配合要做到积极主动,配合熟练。
(二)工作程序
1、术前ld术前ld访视病人,了解手术情况,填术访视单,准备次日手术仪器,并检查其性能.若其牵引床则须将手术床更换。
2、手术当日
(1)接病人:
〈1〉将大、小通知单核对无误后,在大通知单上打勾,携带接病人登记本到病房接病人。
〈2〉将大小通知单与病历查对,与病房护士查对术前情况并请病房护士在接病人登记本上签名。
〈3〉与病人查对姓名、性别、手术部位备皮情况、术前针、禁食、禁水等术前准备工作,带齐手术用物(如腹带、负压吸引瓶、X线片、输液用品等)。嘱病人摘掉假牙,发卡、饰品,将身上的钱物交病人家属。
〈4〉请病人上平车,将病人平稳地推入手术室。
(2)进入手术间:
〈1〉病人进入手术间后,协助病人将衣服脱下,平卧于手术床上。
〈2〉建立静脉通路后,配合麻醉。按医嘱给药,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3〉洗手护士刷手后,巡回护士负责台上所需的物品的供给(手套、缝线、皮管、器械等)。
〈4〉摆,做好查对。手术部位要注意左右侧,摆时要轻、稳、准、快,做到固定牢固、暴露伤口清楚、病人舒适、无挤压、不接触金属物。
〈5〉放好头架与托盘,摆好适当的脚凳。
〈6〉清点数字,准确记录并与洗手护士核对。
〈7〉打开消毒液瓶盖,暴露好手术野,将灯光对准手术野。
〈8〉做好病人的饿皮肤保护,防止碘酒烧伤、电刀烧伤及皮肤压伤。
〈9〉协助医生穿无菌手术衣。
〈10〉铺无菌单后,接上吸引器、电刀、再次对好灯光。四肢驱血手术配合气囊打气。
(3)手术开始
切开皮肤时注意有无改变。
〈2〉探查胸、腹腔时注意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并按医嘱给药。
〈3〉保持静脉通畅,主动供应,不出手术间。
〈4〉及时填写护理记录,有留置尿管要及时观察尿量,并做好记录。
〈5〉输液要2人查对(姓名、血型、住院号、采血日期),输液前要用生理盐水冲洗输液管道,以防血液凝固。
〈6〉术中给药,要求与下达医嘱的饿医生查对。
〈7〉术中增加的清点物品要及时登记,并与洗手护士核对。
〈8〉术中交班。交接手术进行情况;巡回护士要与洗手护士、接班护士3人核对增加或减少用物数字的登记;输液记录是否齐全准确,输液部位有无外露等;是否牢靠、舒适,皮肤有无接触金属物,受压部位垫得是否合适;精密仪器及高值物品的使用情况等进行交接;交接病人物品,包括病历、X线片、衣服等;交接完毕后在交班本上签名。
〈9〉术中变更时,注意是否有托盘压伤及接触金属物。
〈10〉根据手术需要及时调整灯光。
〈11〉注意监督无菌操作,保持手术间的饿清洁、整齐、安静(如地面无血迹、掉下的器械、纱布及时收好,包布等放附属间柜内)。
〈12〉注意观察吸引瓶液量并及时处理。
〈13〉注意调整室温,并及时给医生檫汗。
〈14〉手术完毕后协助包扎伤口。
(4)术后:
〈1〉将病人带来的衣物、输液物品、病历、X线片等备齐随病人带用。
〈2〉护送病人回房,与病房护士交接物品及病人情况(特别要交接皮肤情况、输液情况,并登记、签名)。
〈3〉急救车用后进行检查、补充。
〈4〉补充房间备用药品、物品(肾上腺素、麻黄素、阿托品、碘酒、乙醇),放于壁柜下层。
〈5〉擦净注射盘、杂用盒,检查补充盒内物品后放柜内下层。
(二)微小气候指标:湿度、温度
(三)气流方向:静压差、百级截面风速
(四)舒适度指标:照度、噪声、换气次数、新风量
洁净度是最基本要求的指标。微小气候、气流方向保持室内微环境,使细菌浓度能有效控制。舒适度,使病人舒适,医生保持工作效率。
二、手术室检验的方法
(一)空气沉降菌浓度测定
用直径为9cm的普通营养琼脂平板,放在室内离地面0.8m高度的各采样点处,暴露30min采样。将采样平板置37℃温箱中培养24h,分别计数细菌总数。
1.2.2尘埃粒子数测定于送风区及周边区各采样点处距地面0.8m的平面上进行采样。采用美国MetoneGT-521型激光尘埃粒子计数器(采样流量为百级区为5.66L/min,其它级别区为2.83L/min。测定值经换算后计算95%置信上限,测定颗粒大小范围为≥0.5μm和≥5.0μm。
(二)微小气候测定
温度和相对湿度采用TES-1350数字温湿度计,测定距地面0.8m高的中心点的温度和相对湿度,每间测3次,取平均值。工作区截面风速采用德国Testo425型微风速计仪测定,对于Ⅰ级洁净手术室和洁净辅助用房中达到100级洁净度的手术区和送风区的截面风速,测点范围为送风口正投影区边界0.12m内的面积,均匀布点,测点间距为0.3m,测点高度距地面0.8m的水平截面。测得数据求平均值。
(三)静压差、噪声和照度测定
1.2考核方法:采用积分制,建立单独的积分本,以公开、公正、公平为原则,由护士长和护理监督小组对每个护理人员的考核指标进行相应的加减分:①医师满意度评价方法:根据6个方面每个月进行1次评价,包括护理人员的护理态度、护理责任心、术前准备、手术配合、术中各项无菌操作、操作技术情况,向手术医师每人发放1份调查表,采取不记名方式,当场填写完成。分为满意和不满意2类。②护理满意度调查评价方法:采用调查表形势对患者及其家属每个月调查1次,内容为:护理态度、护理技术、健康教育、责任心、沟通技巧及随访6方面,采取不记名方式,由患者及其家属当场填写。分为满意和不满意2类。③护理部检查评价方法:护理部在每个月护理质量检查及每周查房时,将手术室护理中存在的值得表扬及改正的问题及时反馈至护士长,由护士长根据对照量化表落实到个人,在其相应的积分表中进行相应的加分、减分。④科内考评方法:手术室对本科室护士进行不定期和定期的检查,对护士的护理工作进行相应的加分、减分,每个月总结一次,学习新业务,对值得表扬的方面进行学习,对发现的问题分析原因并给予纠正。对积分排在前3名的护士进行奖金和精神鼓励,倒数前3名的护士进行扣款惩罚。
1.3观察指标:比较实施量化考核前后手术医师满意度、患者的满意度及护理差错发生情况。
1.4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17.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施量化考核前后各项观察指标比较,实施后护理差错发生率为2.13%,显著低于实施前的6.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医师满意度及患者满意度分别为97.73%、97.36%,显著高于实施前的69.54%、72.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选取2012年7月~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80例行截石位手术的患者,入选患者均无静脉栓塞、心脑血管疾患,同时排除下肢外伤史、脊椎外伤史以及下肢局部皮肤损伤。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0例。其中,对照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48~74岁,平均年龄(61.2±3.8)岁;手术持续时间52~83min,平均手术持续时间(63.2±12.1)min;22例为椎管内麻醉,18例为全身麻醉。实验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49~75岁,平均年龄(63.4±4.1)岁;手术持续时间53~82min,平均手术持续时间(66.4±11.8)min;21例为椎管内麻醉,19例为全身麻醉。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麻醉方式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方案,包括截石位护理、血压、心率及脉搏等生命指标监测、饮食指导、健康宣教等。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手术室优质护理方案,具体内容如下:①术前访视。术前应对患者展开细致、全面的访视,根据既定访视流程、方法以及指引,确保评估结果的合理性与全面性。②术中护理。手术室护士应积极迎接患者,以真诚、亲切的态度以及温柔委婉的话语与患者沟通交流,缓解其焦虑情绪,并引导患者快速熟悉手术室环境,平复心情,做好迎接手术的准备。此外,应告知患者术中仪器设备监测可能发出的各类声音、麻醉效果以及因麻醉产生的感觉,以免患者因不适感而出现突发事件。③术后护理。手术完成后不可急于搬动患者或将其下肢快速平放,而应轻拍患者小腿肌肉,同时观察其心率以及血压波动,引导患者做被动屈膝运动,3~5min后可将另一侧下肢放平。此外,在复苏过程中患者可能伴有神经兴奋性症状,对此,护理人员应予以密切监护,以免患者躁动而发生坠故。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下肢神经、血管受压情况、皮肤压疮发生率、足背静脉怒张发生率、下肢运动感觉异常情况(包括足外侧、足背以及小腿外侧位置丧失感、皮肤麻木以及针刺感)。
1.4疗效评定标准
采用自制问卷调查两组护理满意度,具体内容涉及护理工作人员操作技术、服务态度、患者需求是否得到满足、是否与放置、麻醉以及手术积极配合,问卷满分为100分,>90分提示为满意;60~90分提示为一般;<60分提示为不满意。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
实验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对于手术患者而言,手术本身也属于一种应激源,其术创程度往往与患者生理及心理反应成正比。患者一旦产生过激反应,则会对其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循环系统等产生不良影响,同时还会导致手术耐受力以及机体抵抗力的降低,不利于麻醉与手术的实施。特别是截石位导致患者隐私部位完全暴露,加之患者对麻醉以及手术方式不甚了解,对于医护人员和手术室环境较为陌生,因此经常出现焦虑、羞耻以及焦躁恐惧等负性情绪,患者在此情况下处于严重的心理应激状态,导致其手术依从性减弱,不利于术中配合。从临床角度分析来说,截石位是为了确保患者适应手术需要而做出的一种强迫姿势,具有较高的摆放要求,同时难度也相对较大,一旦摆放不当则会造成软组织挫伤、大腿根部皮肤以及血管神经受压。此外,患者下肢悬吊时间过长也会导致血液回流障碍,继而引发麻木、酸痛、肿胀以及瘀血等合并症;腓骨小头受压则会引发腓总神经受损。在重力影响下,患者头高脚低位时双肩部以及头枕部负担较重,术后多发酸痛不适,甚至出现压疮。临床研究表明,在流体静力学效果下,长时间截石位会导致心脏输出量改变,手术结束后若未合理摆放下肢则会造成突发性低血压。所以临床护理人员面临着更为专业和严格的要求。在护理过程中应严格遵循人本理念,从患者角度出发,不断提升个人护理技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本次研究中,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开展手术室优质护理方案,分别从术前、术中以及术后对患者展开全方位护理,有效避免了膝关节按压、腓骨小头挤压以及腓总神经受损的现象,同时也规避了传统截石位导致双下肢悬吊引发血液回流障碍以及根部皮肤受压的问题。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护理满意度更高,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研究方法:对照组进行常规手术室护理管理,包括统一安排术中个护理人员工作范围及职责,以及讲解术中需注意事项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强手术室护理管理力度,给予全面规范化手术室护理管理,主要包括:
①手术前1d,对患者进行访视以及整体病情评估。仔细阅读患者病历,对其病史、家族史以及各脏器功能等进行全面了解,并为其做相关术前饮食指导,例如术前8h禁食,术前2h禁水等。
②术前对手术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及健康知识教育。术前为患者普及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及其危害性,叮嘱其注意个人卫生。并为患者做心理指导,帮助其正视疾病及手术,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工作。
③手术以及操作流程均进一步规范化。通过讲座及交流学习等方式,加强对手术室内护理工作人员规范化培训,增强规范意识,统一学习并掌握无菌操作规范流程,对容易引起医院感染的术中操作进行特别强调,工作中需注意避免。制定严格工作制度,并通过日常监督及定期考核等形式实施。
④严格指导医护人员保持手卫生,需按照七步洗手法对手部进行仔细清洁。避免手术室内大量人员频繁走动,并保持手术室卫生,术中产生垃圾及时清理,室内定时通风消毒,确保空气新鲜。
⑤对患者手术位置及方式实施安全管理。术前对切口部位皮肤进行仔细准备,术中所需器材以及耗材等需规范化消毒,并加强对手术切口护理工作管理。
⑥对易引起医院感染的因素进行分析。针对接受骨科手术患者是否发生医院感染进行分析比较,总结出易引起医院感染的手术室内危险因素,并对其特别关注。
1.3观察指标:对比两组患者医院感染发生情况,以及手术室护理过程中不规范现象的发生情况。
1.4感染标准:发热体温高于38℃;经血培养检查结果阳性数≥1,且细菌培养结果显示阳性;患者可能合并有低血压或者寒颤等症状;引流管所引出液体呈脓性,术后手术切口长期不愈合。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数据以(x珋±s)表示,实施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对比:观察组患者发生的医院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手术室护理过程中不规范现象的发生情况对比:观察组手术室护理过程中不规范现象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外科骨科手术具有复杂性及侵袭性等特点,患者术中手术切口较大,失血量较多,在术中发生医院感染的比例相对较高,这将使患者自身的病情进一步加重,不利于术后恢复,并加重患者医疗经济负担,严重者甚至导致其死亡,威胁着患者的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因此,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管控,特别是强化手术室中的护理管理显得十分必要。然而国内外AliuO等人在此方面的报道较少,需采取何种措施降低骨科手术医院感染发生率,值得深入思考。本文结合我院近年来实施的相关手术室护理管理措施进行分析研究,旨在更好地服务骨科手术患者,避免其发生医院感染。本文通过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发生的医院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手术室护理过程中不规范现象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符合国外Togh-erL等人的报道结果。表明使用全面规范化的手术室护理管理可减少医院感染发生,有效减少手术过程中的各类不规范现象。究其原因,笔者认为这可能和如下因素有关:
①患者了解医院感染相关知识,会提升其对医院感染的重视度,且使其在住院整个过程中,都有意识预防医院感染。患者个人卫生情况得到良好保持,会大大避免其因自身卫生因素导致的感染。同时,患者本身对疾病以及手术过程等进行详细了解,会减轻其心理恐惧、忧虑等负面情绪,有助于提高其对治疗及护理的依从性及战胜疾病信心,利于术后恢复。
②加强医院感染危害等宣教,使手术室护理人员确切认识预防医院感染重要性。专业技能统一培训,可提高手术室整体护理工作质量。同时,完善手术室护理管理各制度,能够提高护理人员工作自觉性及负责程度。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麻醉医生兼任品管理模式,主要管理过程为:由麻醉医生个人负责品的准备、毒麻药的验收、保管、出入库等工作。观察组设立手术室麻醉护士,由麻醉护士全程负责品的验收、保管、出入库等工作。具体工作流程见图1。
1.2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准备时间、品损耗率[药品损耗率(以金额计算)=(损耗药品金额÷由药库领入药品金额)×100%],同时采用Likert态度量表中常用的5级评分法对手术医生的满意度进行评价[2-3]:非常不满意为0分,较不满意为2分,一般为4分,比较满意为6,非常满意为8分。满意度=(非常满意+较满意)/总例数×100%。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1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麻醉准备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各麻醉准备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品损耗率比较
观察组各品的损耗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患者手术医生满意度
观察组非常满意35例,较满意40例,一般20例,较不满意1例,满意度为78.13%;对照组非常满意21例,较满意35例,一般33例,较不满意7例,满意度为58.33%;两组比较,观察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093,P=0.009)。
3讨论
2进行鱼骨图分析
2.1进行鱼骨图分析前的准备
成立分析小组,由护士长担任组长,科室质控员担任副组长,其他人员担任组员。发现护理安全隐患,应主动报告护士长,立即召集小组成员,分析可能导致的后果,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预防以后护理不良事件再次发生。
2.2找出主要原因
(1)护士未严格执行手术室查对制度,在执行手术清点过程中不够严谨。(2)对手术清点制度的认识还不够深刻,责任心不强,过度相信主观经验。(3)护士与医生的沟通不到位,有向深部填塞纱布时未提醒医生,术毕未及时提醒及监督医生取出。(4)护士人力资源配比不足,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工作状态中,导致心理压力过大。(5)护士长在薄弱环节督导不到位,平时警示教育不够。(6)手术安全意识欠缺,思想不够重视。
2.3确认根本原因
科室查对制度落实不到位,责任心不强;科室安全防范教育培训力度不够,尤其是低年资护士的培训;执行手术清点过程中不够严谨,与医生沟通不到位,未及时提醒及监督医生取出;未做到弹性排班,人员配比不合理;护士长督导不到位,平时教育不够重视。
2.4制定改进措施
(1)认真组织全科护士认真学习护理核心制度,强调执行手术清点查对制度的重要性。预防手术用物丢失、不完整,手术前、关闭体腔前、完全关闭后、皮肤缝合后,巡回护士与器械护士共同清点器械、纱布、纱垫、缝针等数目完全相符并检查其完整性,任何人不可随意更改物品清点内容,术中添加任何物品均由巡回护士亲自递交,并及时记录。(2)定期组织对年轻、新护士的核心制度培训,尤其是强
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112例手术患者,以60例给予整体护理联合规范化管理的护理方案的患者作观察组,其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15~64岁,平均年龄(38.41±19.26)岁;以52例给予常规护理方案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30例,女22例,年龄17~63岁,平均年龄(39.52±19.68)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及年龄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1.2.1观察组:
给予整体护理联合规范化管理的护理方案。①建立规范章程。主要包括绩效考核、病人核对制度、消毒隔离制度和输血查对制度等。对于考核优良的护理工作人员给予一定的奖励,而对于考核不合格的则应对其进行再培训。手术病人的核对制度是指术前详细了解清楚病人的姓名、房号、床号、手术名称等。术中应遵循无菌操作原则,一次性的医疗器械在使用前应严格检查核对,使用之后应先毁形,再消毒。手术过程中给患者输血应执行“十对”制度,并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②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质。护理工作人员一方面应继续加强学习,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③还应加强模拟操作,提高护理技能,从理论和实践上充实自己。④提高护理人员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由于手术室护理的工作量大、病人较多且受教育程度参差不齐、白班/夜班交替,因此要求护理工作人员必须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⑤应以病人为中心,根据患者的生理、心理及精神状况,提供最人性化的护理。如在术前访视时,可同时了解患者的工作和生活状况,多关心患者,以利于后期交流;在术中护理时,应严格遵循操作流程,圆满完成手术护理;术后随访时,应耐心提醒患者须注意的事项,以提高其生活质量,并了解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1.2.2对照组:
给予常规护理方案。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术前、术后的手术情况比较:
两组手术室术前空气菌落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观察组术后空气菌落数仅为(70.25±28.10)cfu/m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0.40±80.50)cfu/m3,而此过程中,观察组护理后手术成功率为100.00%,对照组为92.31%,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术后发生感染的例数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
2.2两组患者术前护理前后SAS评分比较:
两组术前护理前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前护理后,观察组SAS评分显著下降,仅为(35.60±4.80)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2.75±5.1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患者出院后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调查:
出院后,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达91.67%,较对照组的69.23%有明显的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2护理方法:给予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手术前访视,密切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例行常规检查等。给予观察组实施全程手术配合护理:①术前护理:在对患者进行常规术前访视中,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将患者的恐惧紧张等不良情绪进行消除,以确保患者能够以一个积极自信的进行手术。手术之前还需要进行12h禁食和4~6h禁水。做好患者手术时的器械准备:其中高频电刀、冷光源机、摄像机、CO2气腹机、腹腔镜镜体、腹腔镜专用器械以及冲洗吸收装置的经需要在患者术前2d准备好,同时还要确保各器械性能良好,可以将其和电源线相连接,以此对各一起的工作状态是否正常进行检查,有效的保障具有充足CO2。最后还要将常规开腹器械包、一次性用物、布类等相关物品准备好,采用全身麻醉方式实施手术麻醉,保持患者仰卧位。②术中护理:对患者合理摆放,以免其身体局部受压。在实施鞘卡穿刺之后,将患者转换成头高足低位15°~20°,随后将其向左进行倾斜,倾斜度保持在20°,将手术视野进行充分暴露,同时将患者固定,以免发生坠件。将电极板进行正确贴放,和患者的肌肉丰富的皮肤进行紧密贴合,同时还要保障患者其他部位皮肤没有和金属进行接触,避免出现电灼伤事件。和洗手护士进行密切配合,清点器械敷料,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连接腹腔镜之后,对其各系统进行调节,达到其所需数值。在气腹建立之后,还要对气腹机流速进行调节,其向腔内进行CO2灌注的速度保持在1~2L/min,将腹压设置在13~14mmHg(1mmHg=0.1333kPa)。术中坚守岗位,准备好患者的抢救用品,并将其开腹手术做好各项准备;帮助麻醉师将患者气管导管进行拔除,守在患者身边在患者清醒时候立即进行安抚,同时将患者保暖工作做好。③术后护理:在患者手术完毕,将各项器材进行整理,并将摄像头、电凝线以及冷光源导管等采用吸收性强的柔软布进行擦拭干净,做好存放工作。
1.3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18.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手术成功率为100%,护理满意度为100%,且术中无一例中转开腹、术后无一例感染、出血及电灼伤,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随机选取100例接受人性化护理的危急重症患者为A组,随机选取2009年以前未接受人性化护理的危急重症患者为B组,两组患者除接受的护理方式不同外,其年龄、性别、病程、病种、疾病的危重程度、麻醉方式等方面均具有可比性。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复苏时间、疾病治愈率、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明确人性化护理与传统护理手段相比是否具有优势。
1.2人性化护理内容
1.2.1术前访视:
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术前一日由负责该患者的巡回护士前往病房访视,最好选择下午,避开就餐及午休时间,先查阅病例了解患者的病情、手术方案、手术部位及手术的安置、手术步骤和对手术用物的特殊要求,查看各种化验单及合血单、住院记录,进病房后首先进行自我介绍,注意仪表端庄、态度和蔼,根据不同年龄以及不同的文化差异来采取不同的交谈法式,避免使用书面语和难懂的医学术语,由于大部分的患者的焦虑来自对陌生环境的恐惧,可向患者介绍手术室的环境、麻醉的方式、手术的和大概的手术时间,以减轻患者的心理恐惧,并向患者交代手术的注意事项,术前12h禁食,6~8h禁水,换好病服,不化妆,不带首饰、手机及贵重物品进入手术室。
1.2.2术中的人性化护理:
患者进入手术间后,调节室内温度至22℃~24℃,认真核对姓名、病室、床号、手术部位等,让患者感到医护人员的认真负责,以减轻患者的焦虑,主动向患者提出自己是昨天去探视他的巡回护士,让患者从心理上得到放松,在患者病情允许的情况下放一段舒缓的轻音乐,为患者进行护理操作前应给予解释,让患者做好心理准备,操作时动作要轻柔,尊重患者的隐私,减少不必要的暴露。患者麻醉后,安置时动作要轻柔,要注意肢体不要受压,随时保持功能位,手术过程中要随时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以及静脉输液通路,术中清洗伤口要用38℃的温水冲洗,非全身麻醉患者如果术中对内脏有牵拉时要告知患者深呼吸,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导致误吸,可握住患者的手或轻拍患者的肩膀,以示鼓励,使患者感到被关心,而放松紧张心理,手术结束后,应用温水擦试患者身上的消毒液和血渍,把衣服穿整齐,将各种引流管整理通畅,并贴好引流标示,替患者盖好被子,在患者复苏的过程中,巡回护士不离开手术室,以防止患者躁动而坠床或将各种管道扯出,患者完全清醒后,告诉患者手术顺利完成,整理好患者携带的所有用物和手术医生及麻醉医生将患者安全送至患者,向责任护士交代手术中的情况和注意事项。
1.2.3术后随访:
患者手术结束后安返病房并不意味着护理工作结束,术后的回访仍十分重要。术后次日下午访视患者,先到护士站查看病历,并与其责任护士了解情况,以便了解术后回病房这段时间的病情,再探视患者。先自我介绍,问候患者,说明回访目的,通过与患者的交谈了解患者对手术的态度和心理状态以及家属对手术的认识和承受情况;适当介绍一些术后需要注意的事项,向患者说明手术很成功,嘱患者安心休养;询问患者及家属对手术访视的反映及效果以及对手术室工作的满意度。手术室护士术后的访视使患者感受到医护人员的关怀,自内心产生安全感,对促进患者术后康复起到重要作用。
1.3统计学方法:
两组之间计量资料的检验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A组患者平均麻醉复苏时间27min,B组患者平均麻醉复苏时间43min(P<0.05);A组患者治愈率94%,B组患者治愈率81%(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6%,B组并发症发生率3.8%(P>0.05);A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21d,B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32d(P<0.05)。与B组患者相比,接受人性化护理的患者平均麻醉复苏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显著缩短,疾病治愈率显著升高;两组患者在治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