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安全生产预案大全11篇

时间:2023-01-09 15:15:45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安全生产预案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安全生产预案

篇(1)

一、适用范围

规划处办公区域。

二、工作基本原则

1.积极防御,综合防范

立足安全防护,加强预警,抓好预防、监控、应急处理、应急保障等环节,采取各种措施,充分发挥各方作用,共同构筑我单位安全保障和应急预警体系。

2.明确责任,分级负责

建立和完善安全责任制度、协调管理机制和联动工作机制,自救与社会救援相结合。

3.科学决策,快速反应

加强技术储备,规范应急处置措施和操作流程,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时,要快速反应,及时获取准确信息,密切跟踪,及时报告,果断决策,迅速处理,最大限度地减少危害和消极影响。

4.先主后次,先急后缓

救助中,要坚持先主后次、先急后缓原则,先人员、后物品;先主要物品、后次要物品。

三、组织领导

为加强应急工作的统一指挥、组织协调,经党支部研究决定,成立应急工作领导小组。

(一)人员构成

长:XXX

副组长:XXX

员:XXX

(二)

工作职责

1.负责应急工作的统一领导、组织协调和现场指挥;

2.向上级报告突发事件及应急救援工作情况、与有关部门协调,必要时请求立即支援;

3.组织我单位人员的日常安全教育及应急预案的演练;

4.

组织好对安全设备的检查和隐患排除;

5.

完善并执行好值班值宿制度,保证值班值宿人员在工作日晚上、节假日全天按时到岗、通讯畅通,切实消除安全隐患。

四、报告程序

工作时间内,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等突发事件发生后,发现人员要在第一时间向应急工作领导小组报告,领导小组接到报告后要迅速作出判断,及时启动应急预案,积极组织自救,并向上级领导部门报告。节假日及下班期间,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等突发事件发生后,值班值宿人员要在第一时间向应急工作领导小组报告,领导小组要迅速作出判断,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并组织在场人员迅速开展自救,同时向上级领导部门报告。

五、应急工作

(一)自然灾害

1.破坏性地震

(1)发生破坏性地震时,要迅速躲在柜子、桌子、墙角等坚固处,楼层高时禁止跳楼逃生。

(2)应急工作领导小组立即向上级领导部门报告,启动应急预案,指挥人员快速在室内安全地带避震或沿安全线路向室外安全地带转移。

(3)应急工作领导小组自救同时拨打“120”和“110”求救。

(4)应急工作领导小组组织人员维护现场,防止失窃。

2.因水灾、地震等自然气象灾害造成停水、停电、停气事故

(1)应急工作领导小组组织人员检查有无人员受伤和财产损失。若有人员受伤应迅速送往医院或求救“120”;若发生财产丢失,报“110”并保护好现场。

(2)应急工作领导小组组织相关人员查找原因后,再进行处理并与有关部门协调,迅速恢复水、电、气的供应。

(二)

事故灾难

1.

火灾

(1)办公楼发生火灾时,应急工作领导小组领导要现场指挥,积极自救和灭火,同时立即拨打“119”报警。视情况确定疏散路线,组织人员和贵重物资撤离。

(2)报警后应急工作领导小组要安排人员到指定地点迎接消防车,引导消防车辆人员到达火灾现场。

(3)消防人员到达现场后,现场指挥员要向消防负责同志报告情况,移交指挥权,协同消防人员做好灭火工作。

(4)在场人员要按照现场指挥的要求边救火边负责内外警戒,维护公共秩序,严禁无关人员进入,保证人员通道畅通。(5)火灾扑灭后,要组织人员保护好火灾现场,配合消防人员调查火灾发生原因。维修人员迅速检修、恢复各系统设备的正常运行。组织人员清洗打扫现场卫生。

2.突发跑水

(1)我单位工作人员发现跑水事件后,应及时报告负责人,若跑水严重则要立即报告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并及时通知维修人员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处置。

(2)应急工作领导小组人员和维修人员到达现场后,视跑水情况,妥善采取紧急应对措施。若水势过大跑水严重,应切断电源,防止跑水漏电伤人。若条件允许,尽量将漏水点控制住。

(3)应急工作领导小组组织人员撤离,同时转移跑水现场的重要资料和贵重物品,并指定专人看管,防止丢失。

(4)应急工作领导小组组织人员查明漏水原因,排除故障后清理事故现场积水,防止损失扩大。

(5)若跑水严重,依靠自救难以控制局面、需要自来水公司专业人员排除故障的,应急工作领导小组要迅速求救自来水公司。

3.公共设施事故

(1)如有楼体墙面脱落和办公室内的花盆等物品从空中坠落造成人员和财产损失,发现人应立即报告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并送伤者去医院或拨打急救中心电话。

(2)应急工作领导小组组织人员保护好现场并通知保险公司,待有关部门现场处理后,再清扫现场。

(三)

公共卫生事件

1.突发急病

如发现我单位机关工作人员突发急病,发现人立即向单位领导和应急工作领导小组报告,并立即求救“120”,在医生指导下采取急救措施或送往医院。

2.

传染病疫情

(1)

如发现传染病疫情,立即向单位领导和应急工作领导小组报告,并立即上报县卫生监督所。

(2)在送往医院前,应急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对病人进行隔离,禁止人员接触。

(3)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安排人员拨打“120”将传染病人送往市传染病院,并通知其家人。

(4)应急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对病人工作的房间和接触过的物品进行消毒处理。

(5)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协助卫生部门对接触病人的人员进行隔离和医学观察。

(四)社会安全事件

1.盗窃案件

(1)遇到或发现有盗窃案件时,发现人要立即向应急工作领导小组报告,领导小组接到报告后要立即派人封锁办公楼各个出口,并拨打“110”电话报警,同时组织人员马上赶赴现场抓捕犯罪嫌疑人。若犯罪嫌疑人逃跑,一时又追捕不上,要记清人数、衣着、相貌、身体特征和逃离方向。若犯罪嫌疑人驾车逃跑时应记下车牌号码。

(2)应急工作领导小组要组织人员保护好案发现场,任何人不得擅自触摸和移动任何东西,包括罪犯经过的通道,爬越的窗户、打开的箱柜、抽屉等留下的一切手痕、脚印等,待公安部门人员勘察现场或勘察完毕后,方可恢复原状。

(3)应急工作领导小组组织人员记录好被盗物品的名称、价值等情况。

(4)应急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对犯罪分子遗留下的各种物品、作案工具等妥善保存,交公安部门处理。

2.恐怖袭击事件

(1)如发生恐怖袭击事件或发现可疑爆炸物等危险物品时,发现人应立即报告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并拨打“110”电话报警。

(2)应急工作领导小组组织人员保护现场,禁止任何人接触可疑物。

(3)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对附近区域人员进行疏散,设置临时警戒线,禁止人员入内。

(4)应急工作领导小组组织人员对附近区域全面搜索,消除隐患。

(5)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协助警方排除爆炸等危险隐患和调查。

(6)如危险已经发生,应急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好抢救和转移伤员,同时组织人员安全撤离,保护好现场。

3.群体性事件影响机关办公秩序事件

(1)有5人以上上访者来群访时,要向主要领导报告,并按照领导指示协调有关处室接待来访人员。

(2)经解释、劝阻无效,发生上访人员群体性冲击办公楼情况,负责接待来访人员立即向应急工作领导小组领导报告,并组织人员阻止。

(3)在阻止无效的情况下,应急工作领导小组迅速向上级领导部门请示并经同意后报警,由警方负责解决。

六、实施

篇(2)

1范围

2术语和定义

3应急预案的编制

4应急预案体系的构成

5综合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

6专项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

7现场处置方案的主要内容

8附件

附录A(资料性附录)应急预案编制格式和要求

前言

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北京科技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邓云峰、蒋仲安、时训先、钟茂华、刘功智、郑双忠。

引言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是国家安全生产应急预案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制订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是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规范生产经营单位应急管理工作,提高应对和防范风险与事故的能力,保证职工安全健康和公众生命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财产损失、环境损害和社会影响的重要措施。

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指导生产经营单位做好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工作,解决目前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要素不全、操作性不强、体系不完善、与相关应急预案不衔接等问题,规范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编制工作,提高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的编写质量,根据《安全生产法》和《国家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制定本标准。

应急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生产经营单位的组织结构、管理模式、风险大小以及生产规模不同,应急预案体系构成不完全一样。生产经营单位应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从公司、企业(单位)到车间、岗位分别制订相应的应急预案,形成体系,互相衔接,并按照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原则,同地方人民政府和相关部门应急预案相衔接。

应急处置方案是应急预案体系的基础,应做到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清楚,应急管理责任明确,应对措施正确有效,应急响应及时迅速,应急资源准备充分、立足自救。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生产经营单位编制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以下简称应急预案)的程序、内容和要素等基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

生产经营单位结合本单位的组织结构、管理模式、风险种类、生产规模等特点,可以对应急预案框架结构等要素进行调整。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2.1应急预案emergencyresponseplan

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为迅速、有序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制定的行动方案。

2.2应急准备emergencypreparedness

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为迅速、有序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进行的组织准备和应急保障。

2.3应急响应emergencyresponse

事故发生后,有关组织或人员采取的应急行动。

2.4应急救援emergencyrescue

在应急响应过程中,为消除、减少事故危害,防止事故扩大或恶化,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造成的损失或危害而采取的救援措施或行动。

2.5恢复recovery

事故的影响得到初步控制后,为使生产、工作、生活和生态环境尽快恢复到正常状态而采取的措施或行动。

3应急预案的编制

3.1编制准备

编制应急预案应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a)全面分析本单位危险因素,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及事故的危害程度;

b)排查事故隐患的种类、数量和分布情况,并在隐患治理的基础上,预测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及事故的危害程度;

c)确定事故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估;

d)针对事故危险源和存在的问题,确定相应的防范措施;

e)客观评价本单位应急能力;

f)充分借鉴国内外同行业事故教训及应急工作经验。

3.2编制程序

3.2.1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

结合本单位部门职能分工,成立以单位主要负责人为领导的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明确编制任务、职责分工,制定工作计划。

3.2.2资料收集

收集应急预案编制所需的各种资料(包括相关法律法规、应急预案、技术标准、国内外同行业事故案例分析、本单位技术资料等)。

3.2.3危险源与风险分析

在危险因素分析及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基础上,确定本单位可能发生事故的危险源、事故的类型和后果,进行事故风险分析,并指出事故可能产生的次生、衍生事故,形成分析报告,分析结果作为应急预案的编制依据。

3.2.4应急能力评估

对本单位应急装备、应急队伍等应急能力进行评估,并结合本单位实际,加强应急能力建设。

3.2.5应急预案编制

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按照有关规定和要求编制应急预案。应急预案编制过程中,应注重全体人员的参与和培训,使所有与事故有关人员均掌握危险源的危险性、应急处置方案和技能。应急预案应充分利用社会应急资源,与地方政府预案、上级主管单位以及相关部门的预案相衔接。

3.2.6应急预案评审与

应急预案编制完成后,应进行评审。内部评审由本单位主要负责人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进行。外部评审由上级主管部门或地方政府负责安全管理的部门组织审查。评审后,按规定报有关部门备案,并经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签署。

4应急预案体系的构成

应急预案应形成体系,针对各级各类可能发生的事故和所有危险源制订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应急处置方案,并明确事前、事发、事中、事后的各个过程中相关部门和有关人员的职责。生产规模小、危险因素少的生产经营单位,综合应急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可以合并编写。

4.1综合应急预案

综合应急预案是从总体上阐述事故的应急方针、政策,应急组织结构及相关应急职责,应急行动、措施和保障等基本要求和程序,是应对各类事故的综合性文件。

4.2专项应急预案

专项应急预案是针对具体的事故类别(如煤矿瓦斯爆炸、危险化学品泄漏等事故)、危险源和应急保障而制定的计划或方案,是综合应急预案的组成部分,应按照综合应急预案的程序和要求组织制定,并作为综合应急预案的附件。专项应急预案应制定明确的救援程序和具体的应急救援措施。

4.3现场处置方案

现场处置方案是针对具体的装置、场所或设施、岗位所制定的应急处置措施。现场处置方案应具体、简单、针对性强。现场处置方案应根据风险评估及危险性控制措施逐一编制,做到事故相关人员应知应会,熟练掌握,并通过应急演练,做到迅速反应、正确处置。

5综合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

5.1总则

5.1.1编制目的

简述应急预案编制的目的、作用等。

5.1.2编制依据

简述应急预案编制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以及有关行业管理规定、技术规范和标准等。

5.1.3适用范围

说明应急预案适用的区域范围,以及事故的类型、级别。

5.1.4应急预案体系

说明本单位应急预案体系的构成情况。

5.1.5应急工作原则

说明本单位应急工作的原则,内容应简明扼要、明确具体。

5.2生产经营单位的危险性分析

5.2.1生产经营单位概况

主要包括单位地址、从业人数、隶属关系、主要原材料、主要产品、产量等内容,以及周边重大危险源、重要设施、目标、场所和周边布局情况。必要时,可附平面图进行说明。

5.2.2危险源与风险分析

主要阐述本单位存在的危险源及风险分析结果。

5.3组织机构及职责

5.3.1应急组织体系

明确应急组织形式,构成单位或人员,并尽可能以结构图的形式表示出来。

5.3.2指挥机构及职责

明确应急救援指挥机构总指挥、副总指挥、各成员单位及其相应职责。应急救援指挥机构根据事故类型和应急工作需要,可以设置相应的应急救援工作小组,并明确各小组的工作任务及职责。

5.4预防与预警

5.4.1危险源监控

明确本单位对危险源监测监控的方式、方法,以及采取的预防措施。

5.4.2预警行动

明确事故预警的条件、方式、方法和信息的程序。

5.4.3信息报告与处置

按照有关规定,明确事故及未遂伤亡事故信息报告与处置办法。

a)信息报告与通知

明确24小时应急值守电话、事故信息接收和通报程序。

b)信息上报

明确事故发生后向上级主管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报告事故信息的流程、内容和时限。

c)信息传递

明确事故发生后向有关部门或单位通报事故信息的方法和程序。

5.5应急响应

5.5.1响应分级

针对事故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和单位控制事态的能力,将事故分为不同的等级。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明确应急响应级别。

5.5.2响应程序

根据事故的大小和发展态势,明确应急指挥、应急行动、资源调配、应急避险、扩大应急等响应程序。

5.5.3应急结束

明确应急终止的条件。事故现场得以控制,环境符合有关标准,导致次生、衍生事故隐患消除后,经事故现场应急指挥机构批准后,现场应急结束。应急结束后,应明确:

a)事故情况上报事项;

b)需向事故调查处理小组移交的相关事项;

c)事故应急救援工作总结报告。

5.6信息

明确事故信息的部门,原则。事故信息应由事故现场指挥部及时准确向新闻媒体通报事故信息。

5.7后期处置

主要包括污染物处理、事故后果影响消除、生产秩序恢复、善后赔偿、抢险过程和应急救援能力评估及应急预案的修订等内容。

5.8保障措施

5.8.1通信与信息保障

明确与应急工作相关联的单位或人员通信联系方式和方法,并提供备用方案。建立信息通信系统及维护方案,确保应急期间信息通畅。

5.8.2应急队伍保障

明确各类应急响应的人力资源,包括专业应急队伍、兼职应急队伍的组织与保障方案。

5.8.3应急物资装备保障

明确应急救援需要使用的应急物资和装备的类型、数量、性能、存放位置、管理责任人及其联系方式等内容。

5.8.4经费保障

明确应急专项经费来源、使用范围、数量和监督管理措施,保障应急状态时生产经营单位应急经费的及时到位。

5.8.5其他保障

根据本单位应急工作需求而确定的其他相关保障措施(如:交通运输保障、治安保障、技术保障、医疗保障、后勤保障等)。

5.9培训与演练

5.9.1培训

明确对本单位人员开展的应急培训计划、方式和要求。如果预案涉及到社区和居民,要做好宣传教育和告知等工作。

5.9.2演练

明确应急演练的规模、方式、频次、范围、内容、组织、评估、总结等内容。

5.10奖惩

明确事故应急救援工作中奖励和处罚的条件和内容。

5.11附则

5.11.1术语和定义

对应急预案涉及的一些术语进行定义。

5.11.2应急预案备案

明确本应急预案的报备部门。

5.11.3维护和更新

明确应急预案维护和更新的基本要求,定期进行评审,实现可持续改进。

5.11.4制定与解释

明确应急预案负责制定与解释的部门。

5.11.5应急预案实施

明确应急预案实施的具体时间。

6专项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

6.1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在危险源评估的基础上,对其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和可能发生的季节及事故严重程度进行确定。

6.2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明确处置安全生产事故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

6.3组织机构及职责

6.3.1应急组织体系

明确应急组织形式,构成单位或人员,并尽可能以结构图的形式表示出来。

6.3.2指挥机构及职责

根据事故类型,明确应急救援指挥机构总指挥、副总指挥以及各成员单位或人员的具体职责。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可以设置相应的应急救援工作小组,明确各小组的工作任务及主要负责人职责。

6.4预防与预警

6.4.1危险源监控

明确本单位对危险源监测监控的方式、方法,以及采取的预防措施。

6.4.2预警行动

明确具体事故预警的条件、方式、方法和信息的程序。

6.5信息报告程序

主要包括:

a)确定报警系统及程序;

b)确定现场报警方式,如电话、警报器等;

c)确定24小时与相关部门的通讯、联络方式;

d)明确相互认可的通告、报警形式和内容;

e)明确应急反应人员向外求援的方式。

6.6应急处置

6.6.1响应分级

针对事故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和单位控制事态的能力,将事故分为不同的等级。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明确应急响应级别。

6.6.2响应程序

根据事故的大小和发展态势,明确应急指挥、应急行动、资源调配、应急避险、扩大应急等响应程序。

6.6.3处置措施

针对本单位事故类别和可能发生的事故特点、危险性,制定的应急处置措施(如:煤矿瓦斯爆炸、冒顶片帮、火灾、透水等事故应急处置措施,危险化学品火灾、爆炸、中毒等事故应急处置措施)。

6.7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

明确应急处置所需的物质与装备数量、管理和维护、正确使用等。

7现场处置方案的主要内容

7.1事故特征

主要包括:

a)危险性分析,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

b)事故发生的区域、地点或装置的名称;

c)事故可能发生的季节和造成的危害程度;

d)事故前可能出现的征兆。

7.2应急组织与职责

主要包括:

a)基层单位应急自救组织形式及人员构成情况;

b)应急自救组织机构、人员的具体职责,应同单位或车间、班组人员工作职责紧密结合,明确相关岗位和人员的应急工作职责。

7.3应急处置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a)事故应急处置程序。根据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别及现场情况,明确事故报警、各项应急措施启动、应急救护人员的引导、事故扩大及同企业应急预案的衔接的程序。

b)现场应急处置措施。针对可能发生的火灾、爆炸、危险化学品泄漏、坍塌、水患、机动车辆伤害等,从操作措施、工艺流程、现场处置、事故控制,人员救护、消防、现场恢复等方面制定明确的应急处置措施。

c)报警电话及上级管理部门、相关应急救援单位联络方式和联系人员,事故报告基本要求和内容。

7.4注意事项

主要包括:

a)佩戴个人防护器具方面的注意事项;

b)使用抢险救援器材方面的注意事项;

c)采取救援对策或措施方面的注意事项;

d)现场自救和互救注意事项;

e)现场应急处置能力确认和人员安全防护等事项;

f)应急救援结束后的注意事项;

g)其他需要特别警示的事项。

8附件

8.1有关应急部门、机构或人员的联系方式

列出应急工作中需要联系的部门、机构或人员的多种联系方式,并不断进行更新。

8.2重要物资装备的名录或清单

列出应急预案涉及的重要物资和装备名称、型号、存放地点和联系电话等。

8.3规范化格式文本

信息接报、处理、上报等规范化格式文本。

8.4关键的路线、标识和图纸

主要包括:

a)警报系统分布及覆盖范围;

b)重要防护目标一览表、分布图;

c)应急救援指挥位置及救援队伍行动路线;

d)疏散路线、重要地点等的标识;

e)相关平面布置图纸、救援力量的分布图纸等。

8.5相关应急预案名录

篇(3)

第二条在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开展应急处理工作。各成员必须服从指挥和协调。领导小组成员的职责如下:

(一)组长:负责重大决策和全面指挥。

(二)副组长:负责指挥、协调各成员单位具体行动,贯彻组长决策。

(三)其他成员负责和市相关职能部门协调联系,并为领导小组提供车辆等后勤保障。

第三条凡我市旅游企事业单位在发生任何类别的旅游安全事故时都必须在第一时间内向旅游安全生产应急领导小组报告*。重特大事故同时向常州市旅游局和*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报告。领导小组在接到事故发生信息后,立即进入应急处理工作状态,各成员应该在最短的时间内赶赴事故现场,按照各自的职责迅速开展救援工作。

第四条发生一般旅游安全事故,旅游经营者最迟应当在24小时之内进行初报;发生重大旅游安全事故,最迟应当在8小时之内进行初报;发生特大旅游安全事故,应当立即报告。各类事故的结案报告应当在事故处理结案后3个工作日内进行书面报告。

第五条旅游安全事故报告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

(二)事故发生的初步情况;

(三)事故人员的姓名、性别、年龄、国籍、护照号码及其接待单位和事故有关单位;

(四)对事故原因方面的初步判断;

(五)事故报告人的单位、姓名、职务及联系电话。

第六条发生事故的单位在事故发生后应当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按规定将事故情况报告有关部门和通知被接待单位及家属;

(二)做好现场保护工作;

(三)协助有关部门做好伤员救护工作;

(四)协助公安部门或者其他部门做好侦破或者调查处理工作;

(五)做好伤亡人员的善后处理工作;

(六)属于入境旅游者的伤害事故,应当及时通知组团单位、当地外办和中国旅游紧急救援机构。

篇(4)

街道成立应急指挥部,组成人员如下:

二、应急责任分工

1、指挥:对辖区内各类突发事件的处置和求助工作统一指挥。

2、副指挥:按照各自分工协助总指挥做好事故和事故现场处置和救助工作。

3、办公室:负责应急后勤人员的组织与有关方面协调工作,负责相关信息的沟通与收集。

4、重大案件或事件:第一责任单位为派出所,在接警后应立即组织警力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同时向主管部门和街道领导报告,各相关职能部门组织好现场处理和救援工作。

5、交通事故:第一责任单位为交警中队,在接警后立即组织警力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同时向主管部门和街道领导报告,各相关职能部门组织好现场处理和救援工作。

6、消防火灾事故:责任单位为综治办、派出所、消防部门,接警后,要在第一时间组织各方力量到达现场,同时向街道领导报告,各相关职能部门组织好现场处理和救援工作。

7、安全生产事故:室内企业:第一责任单位为企业服务中心;非煤矿山企业:第一责任单位为街道市容协管中队。第一责任单位要在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同时向主管部门和街道领导报告,各相关职能部门组织好现场处理和救援工作。

8、食品安全事故:第一责任单位为食安办,接报后,要在第一时间组织各方力量出现在现场,同时向主管部门和街道领导报告,各相关职能部门组织好现场处理和救援工作。

9、各村(居)委员会对辖区内发生的各类突发事件、事故要及时向街道应急值班室(党政办)报告,同时采取有效处理措施,控制事态发展,街道应急值班室(党政办)接报后,要立即向主要领导、分工领导报告,各相关部门在得到情况的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组织好现场的处置和救援工作。

三、应急责任制度

1、报告制度。一旦发生重大事故,各类事件第一责任单位责任人要在事故发生的第一时间或得到信息的第一时间向街道主要领导、分管领导报告情况,情况报告务求准确、及时、全面。

2、值班制度。机关应急值班室(党政办)要保持值班电话24小时畅通,值班人员和保安人员不得擅离职守,要认真做好电话记录,遇紧急情况,立即向街道主要领导报告,值班人员和保安人员要做好机关日常安全保卫工作。

篇(5)

一、加快建立健全我区农机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工作的步伐

各级农机安全生产委员会要按照国家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应急预案体系要求,在2月底前做好本级农机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原来已经编制农机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的,应根据近年来农机安全生产的特点和开展应急预案演习、应急救援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修改、完善。

农机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必须经实施应急预案的有关单位认可,由制定单位,印送与应急预案实施有关的单位,并报同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上级农机安全生产委员会备案。

二、加强对应急预案的监督管理,确保在关键时刻能够及时启动应急预案

各级农机安全生产委员会应当对实施应急预案的有关人员进行上岗前培训,使其熟悉相关的职责、程序,提高个体素质。同时,对本部门的相关人员、农民群众进行培训和宣传教育,使其掌握农机事故发生后应当采取的自救和救援行动。

篇(6)

为加强水利工程安全生产的管理工作,保证全县水利工程安全生产应急抢险工作及时、高效、有序地进行,妥善处置事故、排除隐患,有效地防范各种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以及不良社会影响,维护社会稳定。

2、编制依据

本预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及《水利工程建设安全生产管理规定》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结合水利系统实际,制定本预案。

3、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县度汛。水利工程新建、扩建、改建中发生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工作。

4、工作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的原则,一旦发生重大事故,需启动《预案》时能够做到通讯联络及时畅通,指挥调动灵活,运转高效,救援有力。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由县水务局统一领导和指挥安全生产事故应急处理工作,各二级单位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收益谁负责"的原则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应急处理工作,对突发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实行分级管理。科学预防,注重实效。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事故应急与预防工作相结合。做好预防、预测、预备和预报工作,做好常态下的危险目标的确定及危险性评估、物资储备、预案演练等工作。

二、应急组织体系及职责

在县水务局统一领导下,局各二级单位、各股室协调安全突发事故应急处理工作,并根据实际需要,成立县水务局安全生产领导小组。水务局局长吴济忠同志担任水务局安全生产领导小组,组长对水务系统安全生产事故应急处理统一领导、统一指挥,做出处理突发安全生产事故的重大决策,决定要采取的措施。小组成员包括各二级单位和各股室负责人,负责调查了解险情的相关情况及险情上报,组织做好相关的配合工作。

三、日常管理机构

水务局安全生产领导小组监督股负责本单位所管辖范围内的水利安全生产事故应急处理的日常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是:依法组织协调突发安全生产事故应急处理工作;组建与完善突发安全生产事故监测和预警系统;制订突发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组织预案演练;组织对相关人员进行有关突发安全生产事故应急知识和处理技术的培训,指导各部门制定突发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

四、预警与报告

水务局突发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和各二级单位接到可能导致安全事故信息后,要密切关注事态进展,并按照预案做好应急准备和预防工作,事态严重时及时上报给水利局安全生产领导小组。

事故(险情)发生后,有关单位或个人应立即向水务局报告。事故报告包括下列内容:

(1)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

(2)遇险人数;

(3)事故的原因、性质;

(4)事故周围环境;

(5)已经采取的救助措施和救助要求;

(6)事故报告单位、人员、通信方法。

指挥小组接到事故报告后,立即向县人民政府报告。

五、突发事故应急响应和终止

1、应急响应的原则

发生安全突发事故时,各相关部门按照分级响应的原则启动应急响应。同时,要遵循突发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客观规律,结合实际情况和预防控制工作的需要,及时调整或撤消预警和响应级别,并做好善后处理工作。突发安全生产事故应急处理要采取边调查、边处理、边核实的方式,有效控制事态发展。

2、应急响应

篇(7)

一、要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应急预案演练工作

应急管理是安全生产的最后一道防线。2017年8月,我省制定了《省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对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的编制、评审、公布、备案、实施和管理等内容进行了细化。应急预案演练是提高应急预案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重要手段,各村委会、各部门、生产经营单位要高度重视,充分认识抓好应急演练工作的重要意义,把应急演练作为应急管理工作的一项重点内容,切实加强对应急演练工作的组织领导,积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重点突出、有的放矢的应急演练,全面提高应对和处置各类突发事件的能力,切实达到检验预案、完善准备、锻炼队伍、提高应急救援能力的目的,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二、工作目标

(一)检验镇总体应急预案编制是否合理,是否能够满足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工作需求,是否能够满足安全事故救援应急情况下指导相关单位开展应急工作,满足安全生产工作基本需求。

(二)检验镇安全生产专项应急预案及各单位、部门专项应急预案编制是否合理,是否能够满足事故应急救援工作开展,指导日常安全风险防范。

(三)检验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应急响应后,相关单位、部门的人员能否正确响应。

(四)检验相关部门、单位工作人员在发生事故后能否按预案合理开展自救、互救,不因事故而造成次生、衍生灾害的再次发生,甚至于引发大的人身伤亡。

(五)检验预案启动后,相关联动机制是否正确有效运行,各级组织是否严格按照安全责任制的要求,正确有效地组织开展应急响应。

三、演练计划内容和时间安排

(一)全镇在4月份前完成相关演练前期准备工作,并根据各村委会、各部门演练方案统筹演练工作开展。

(二)根据我镇实际,镇内在5月份开展一次应急演练工作,并于10月份开展第二次应急演练工作,演练结束后,上报相关演练工作开展汇报。

(三)各村委会、各部门(不含学校)、煤矿等生产经营单位及其他人员密集场所根据各自行业和职能特点要求,自行确定演练内容,并于2021年4月10日前将演练方案报镇人民政府,2021年6月份前完成演练工作,演练结束后,上报相关演练工作开展情况。

(四)学校要在每学期开学后完成消防(学生宿舍疏散)、防踩踏、地震、食品安全等内容的安全演练和教育,最大限度地确保师生安全,并于2021年10月30日前将演练方案报镇人民政府,演练练结束后,上报相关演练工作开展情况。

四、应急演练注意事项

(一)应急演练应当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应急预案规定。

(二)高度重视、科学计划。

开展应急演练工作必须得到有关领导的重视,给予资金等相应支持,有关领导应参与演练过程并担当与其职责相当的角色。

(三)结合实际、突出重点。

应急演练应结合可能发生的危险源特点、潜在事故类型、可能发生事故的地点和气象条件及应急准备工作的实际情况进行。演练应重点解决应急过程中组织指挥和协同配合问题,解决应急准备工作的不足,以提高应急行动整体效能。

(四)周密组织、统一指挥。

演练策划人员必须制定并落实保证演练达到目标的具体措施,各项演习活动应在统一指挥下实施,参演人员要严守演习现场规则,确保演习过程的安全。演习不得影响安全生产的正常运行,不得使各类人员承受不必要的风险。

(五)由浅入深、分步实施。

应急演习应遵循由下而上、先分后合、分步实施的原则,综合性的应急演练应以若干次分练为基础,特别是学校应切实按分步预演到综合演练的步骤开展应急演练,严防演练伤害的发生。

(六)讲究实效、注重质量要求。

应急演练指导机构应精干,工作程序要简明,各类学习文件要实用,避免一切形式主义,以取得实效为检验演练质量的唯一标准。

(七)应急演练原则上应避免影响公众,如必须涉及有限数量公众,则应在条件比较成熟时择机进行。

五、相关要求

(一)确保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

篇(8)

中图分类号:TL372 文献标识码: A

一、编制依据

法律: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主席令(第七十号)

2、《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主席令(第六号)

3、《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主席令(第六十号)

4、《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主席令(第六十九号)

法规、规章:

5、《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

6、《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7号)

7、《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

8、《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统计标准》GB 6721-1986

9、《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 GBJ 87-85

10、《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AQ/T9002-2006

11、《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7号)

二、危险源及危险性分析

1、火灾、爆炸

(1)由于干燥物料使用煤气进行生产,存在易燃气体Co在达到临界含量时,在明火作用下、在局部区域会产生火灾、爆炸的危险。

(2)车间内电缆密布,数量较多,电缆表面绝缘材料为可燃物质,当电缆自身故障或高温物体与电缆接触时,容易引起电缆着火,且电缆着火的蔓延速度极快,易酿成火灾。

电气火灾有三种:一是外界火源引燃电缆;二是电力线路短路引发火灾;三是电流过载导致火灾。

2、中毒和窒息

我公司烘干生产使用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无色无味,剧毒、气态,当一氧化碳在空气中浓度达到0.02%时2h左右就会使人头痛恶心;浓度达到0.08%时2h能使人昏迷;浓度达到1%时10min就会使人死亡。在停炉检修煤气管道时如果没有对煤气管道进行充分置换,冒然打开管道检修会造成作业人员中毒和窒息。

3、灼烫

灼烫主要存在于烘干机炉前岗位和维修岗位,一是在烘干成品出炉时由于岗位工,操作不慎或劳动防护用品穿戴不全,成品溅出造成灼伤、烫伤;二是维修工在检修过程中割、焊时由于操作不慎或劳动防护用品穿戴不全会造成灼伤、烫伤。

4、高处坠落

作业人员在静电除尘、煤气管道检修作业中,操作平台无护栏或护栏损坏,可导致人员高处坠落事故。

造成高处坠落的主要因素:

(1)没有按要求使用安全带。

(2)高处作业时安全防护设施损坏。

(3)使用安全保护装置不完善或缺乏安全保护设备、设施进行作业。

(4)作业人员疏忽大意,疲劳过度。、

(5)高处作业安全管理不到位。

(6)没有按要求穿防滑性能良好的软底鞋等。

(7)高处平台没有围栏或围栏不合格。

(8)高处平台不完善,存在可以造成人员坠落的孔、洞等。

(9)平台为钢结构,年久失修,地板过薄,难以承受人体重量。

(10)平台没有防滑地板或冬季平台上结冰等。

5、触电

触电事故的发生是由于电气设备漏电,电气安全防护设施失效,电气作业人员在作业中未办理作业票,检修中未设置安全警示标志,未按电气作业操作规程进行操作,随便接临时电源等情况下,人体接触带电物体导致的。

造成触电伤害事故常见的因素有:

(1)违反用电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2)机械设备电气部分安全防护装置缺乏或损坏、被拆除等,导致触电事故发生。

(3)操作人员疏忽大意,身体进入带电危险部位。

(4)在检修电气设备故障时,未按规定切断电源或未在电源开关处挂上明显的作用标志(严禁合闸等),电气开关被他人误合闸或随意合闸,导致触电事故发生。

(5)电气设备未按规定接地或绝缘不良,导致触电事故发生。

6、机械伤害

潜在的机械伤害事故的发生,是由于泵类、金属加工等机械的防护装置不完善或损坏、拆除,转动部分无防护罩或防护罩损坏,作业人员违章操作等引起机械伤害事故。

造成机械伤害事故的主要因素:

(1)机械设备制造质量不合格或设计上本身存在缺陷。

(2)设备控制系统失灵,造成设备误动作,导致事故发生。

(3)电源开关布局不合理,一种是紧急情况下无法立即停车,另一种是几台机械设备开关设在一起,容易造成误开机引发事故。

(4)机械设备安全防护装置缺乏或损坏、被拆除等。

(5)机械设备有故障不及时排除,设备带故障运行。

(6)在检修和正常工作时,机器突然被他人随意启动;不具备操作机械素质的人员上岗操作。

(7)在与机械相关联的不安全场所停留、休息;任意进入机械运行危险区域。

(8)违章操作,穿戴不符合安全规定的服装进行操作。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

成立应急救援指挥部,设立若干个职能小组,明确各自的职责。注意一定要明确日常安全管理职责、应急管理职责。

四、预警与信息报告

一、危险源监控和预防

1、火灾、爆炸

危险源监控

(1)煤气浓度的监控使用壁挂式煤气检测报警仪,在主车间二、三、四层分别设置了壁挂式煤气检测报警仪,凡在煤气区域的工作人员、检修人员配备了便携式煤气检测报警仪,当煤气浓度超过30ppm时自动给予报警。

(2)岗位人员加强对电气设备的防火巡查力度(每30分钟巡查一次)

(3)在禁火区内动火作业时必须办理相关作业票、由安全员和监护人进行监督。

事故预防措施

(1)分别在主车间二、三、四层煤气区域设置了轴流风机并与壁挂式煤气检测仪连锁,煤气浓度超过50ppm是轴流风机自动启动,主车间三次煤气操作平台设置电、自一体快切阀,眼镜盲板阀和逃生通道。

(2)加强工艺管理,严格控制工艺指标,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3)制定巡查、监控和动火作业制度,并严格执行。

(4)尽可能用不燃油代替可燃油。

(5)配备合适的灭火器和消防水源。

2、中毒与窒息

危险性分析

烧结矿物使用的燃料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无色无味,剧毒、气态,当一氧化碳在空气中浓度达到0.02%时2h左右就会使人头痛恶心;浓度达到0.08%时2h能使人昏迷;浓度达到1%时10min就会使人死亡。在停炉检修煤气管道时如果没有对煤气管道进行充分置换,冒然打开管道检修会造成作业人员中毒和窒息。

事故预防措施

(1)在巡查煤气设备时必须双人进行、佩戴便携式煤气检测报警仪。

(2)在检修、更换煤气设备、管道阀门前,必须通知公司负责人、安全员,经同意批准后办理作业票方可作业,作业前必须使用氮气对煤气管道充分置换,经检测确认无煤气后方可作业。

3、灼烫

危险性分析

灼烫主要存在于主车间三层烘干机炉前岗位和维修岗位,一是在烘干成品出炉时由于岗位工操作不慎或劳动防护用品穿戴不全,成品溅出造成灼伤、烫伤;二是维修工在检修过程中割、焊时由于操作不慎或劳动防护用品穿戴不全会造成灼伤、烫伤。

事故预防措施

(1)上岗前必须合理佩戴个人劳动防护用品。

(2)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杜绝“三违”现象。

4、高出坠落

危险性分析

作业人员在静电除尘、煤气管道检修作业中,操作平台无护栏或护栏损坏,可导致人员高处坠落事故。

造成高处坠落的主要因素:

(1)没有按要求使用安全带。

(2)高处作业时安全防护设施损坏。

(3)使用安全保护装置不完善或缺乏安全保护设备、设施进行作业。

(4)作业人员疏忽大意,疲劳过度。、

(5)高处作业安全管理不到位。

(6)没有按要求穿防滑性能良好的软底鞋等。

(7)高处平台没有围栏或围栏不合格。

(8)高处平台不完善,存在可以造成人员坠落的孔、洞等。

(9)平台为钢结构,年久失修,地板过薄,难以承受人体重量。

(10)平台没有防滑地板或冬季平台上结冰等。

事故预防措施

(1)高空作业必须办理作业票。

(2)设专人监护、安全员现场监督。

(3)佩戴安全带,安全带必须高挂低用。

(4)严禁交叉作业。

(5)检查安全防护装置是否可靠。

5、触电

危险性分析

触电事故的发生是由于电气设备漏电,电气安全防护设施失效,电气作业人员在作业中未办理作业票,检修中未设置安全警示标志,未按电气作业操作规程进行操作,随意接临时电源等情况下,人体接触带电物体导致的。

造成触电伤害事故常见的因素有:

(1)违反用电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2)机械设备电气部分安全防护装置缺乏或损坏、被拆除等,导致触电事故发生。

(3)操作人员疏忽大意,身体进入带电危险部位。

(4)在检修电气设备故障时,未按规定切断电源或未在电源开关处挂上明显的作用标志(严禁合闸等),电气开关被他人误合闸或随意合闸,导致触电事故发生。

(5)电气设备未按规定接地或绝缘不良,导致触电事故发生。

事故预防措施

(1)电气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2)检修电气设备必须切断电源,悬挂检修作业牌。

(3)作业前佩戴好个人劳动防护用品。如:绝缘鞋、绝缘手套等。

(4)检修电气设备时设专人监护。

6、机械伤害

危险性分析

潜在的机械伤害事故的发生,是由于泵类、金属加工等机械的防护装置不完善或损坏、拆除,转动部分无防护罩或防护罩损坏,作业人员违章操作等引起机械伤害事故。

造成机械伤害事故的主要因素:

(1)机械设备制造质量不合格或设计上本身存在缺陷。

(2)设备控制系统失灵,造成设备误动作,导致事故发生。

(3)电源开关布局不合理,一种是紧急情况下无法立即停车,另一种是几台机械设备开关设在一起,容易造成误开机引发事故。

(4)机械设备安全防护装置缺乏或损坏、被拆除等。

(5)机械设备有故障不及时排除,设备带故障运行。

(6)在检修和正常工作时,机器突然被他人随意启动;不具备操作机械素质的人员上岗操作。

(7)在与机械相关联的不安全场所停留、休息;任意进入机械运行危险区域。

(8)违章操作,穿戴不符合安全规定的服装进行操作。

事故预防措施

(1)对新设备质量安环科严格把关,严禁带病运转。

(2)新安装的设备必须重新制定操作规程,并组织职工进行培训、学习。

(3)经常检查机械设备防护措施是否损坏,如有损坏及时维护、更换。

(4)维护、更换机械设备防护措施必须佩戴好个人劳动防护用品,并设专人监护。

二、预警行动

当发生出现有人员轻伤以上的:火灾、爆炸,中毒和窒息,灼烫,高处坠落,触电,机械伤害等其他伤害时。现场人员发现事故时,立即启动二级应急响应预案,即按现场处置方案进行,及时通知现场处置方案中的应急救援组长,组长立即按应急预案组织控制事故。若事故被控制、消灭,应急结束;若事故无法控制则立即通知公司值班人员或公司总经理,总经理接到通知后,判断情况,决定是否启动一级响应预案。

三、信息报告与处置

需设立24小时职守电话。发生事故时汇报情况内容包括:

1、事故发生的具体时间、地点。

2、事故简要经过。

3、事故原因初步判断。

4、涉及范围、灾害程度、人员伤亡情况。

5、事故类型。

6、现场人员是否撤离,现场人员联系方式,联系人姓名及电话号码等。

7、事故发生后已采取的措施及当前抢险求援情况。

8、如有条件可附现场图

四、信息上报

发生事故后在1小时内向政府安全管理及相关部门汇报。

1、报告包括下列内容

(1)事故发生单位的名称、地址、性质、产能等基本情况。

(2)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

(3)事故的简要经过(包括应急救援情况)

(4)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人员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涉险的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

(5)已采取的措施。

(6)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

2、使用电话快报、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1)事故发生单位的名称、地址、性质。

(2)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

(3)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人员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涉险的人数)

(4)已采取的措施。

五 应急响应

一、响应分级

响应分级标准:

按照事故的可控性、危害程度及影响范围,将我公司事故应急响应级别分为一级响应、二级响应。

出现下列情况时启动一级响应:可能造成人员轻伤以上和2万元以上经济损失,事故需公司力量能控制和救援的生产安全事故。

出现下列情况时启动二级响应:可能造成人员轻伤以下和经济损失在2万元以下,且公司依靠本单位车间、班组救援力量,能够达到事故救援、事故控制能力的生产安全事故。

二、响应程序

根据事故灾难或险情的严重程度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当判断事故为二级响应时,启动公司应急救援现场处置预案,当事故不能控制时启动上一级应急响应。

1、应急响应的过程分为:报警、警戒、判断响应级别、应急启动、控制及救援行动、判断事态是否扩大、应急恢复和应急结束等。

2、应急响应过程基本流程和主要步骤

三、应急救援

1、抢险救援程序启动后,在应急救援指挥部领导下、各救援小组,按照安全技术规程和事故处理预案开展抢险和救援工作,防止事故扩大。指挥部调集好应急救援的各种资源,现场抢险时2―3人一组,佩戴好各人防护用品,同时注意相互监护。抢险原则是救人第一,尽可能在最短时间内将事故有效的隔离起来。

2、消防人员、医护人员和抢险人员接警后,应立即按指令佩戴好个人防护用品后,在现场操作人员的配合和帮助下进入现场,实施救援。

3、若事故不能得到有效控制,由指挥部决定是否扩大应急,请求政府或上级单位的救援。

四、 应急结束

一、应急结束

当遇险人员全部得救,事故现场得以控制,环境符合有关标准,导致次生事故隐患消除后,进入恢复阶段,现场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确认应急救援状态可以终止时,由应急救援总指挥决定并应急救援状态终止命令,在应急状态终止后,根据要求对事故进行调查。

1、事发单位应在2日内向事故调查小组或上级单位提交事故情况报告,内容包括:

(1)事故情况:包括事件发生详尽时间、地点、事故发生是经过等;

(2)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

(3)原始资料:包括文字、影像、记录图示等;

2、事故应急救援工作总结报告

(1)应急处置过程:包括从接报开始、下达的命令、抢险过程到抢险结束整个过程叙述,参加抢险组织人员等;

(2)事故情况:包括事故发生时间、地点、涉及范围、损失、人员伤亡情况、事故发生原因和责任等;

(3)抢险过程中动用的应急资源;

篇(9)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坚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全州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延边州林管局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大石头林业有限公司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制定本预案。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西北林场辖区范围内的安全生产事故的应急工作。

安全生产事故分级

一般安全生产灾难事故

1、造成3人以下死亡(含失踪),或危及3人以上、10人以下生命安全,或30人以下中毒(重伤)。

2、大型集会和游园等群体性活动中,因拥挤、踩踏等造成3人以下死亡的事故。

超过以上范围的为重大安全生产灾难事故。

工作原则

(1)以人为本,安全第一。以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地减少安全生产事故灾难造成的人员伤亡和伤害为首要任务。

(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场领导的统一领导和组织协调下,安委会有关成员按照各自职责和权限,负责相关安全生产事故灾难的应急管理和应急处置工作。

(3)条块结合,事发地为主。特别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灾难现场应急处置的领导和指挥以公司应急委员会为主。

(4)预防为主,平战结合。做好预防、预测、预警和预报工作,做好常态下的风险评估、物资储备、队伍建设、完善装备、预案演练等工作。

(5)依靠科学,依法规范。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作用,实行科学民主决策;采用先进的预测、预警、预防和应急处置技术,提高预警预防水平;采用先进的救援装备和技术,增强应急救援能力;依法规范安全生产事故灾难的应急救援工作,确保应急预案的科学性、权威性和可操作性。

(6)、动员群众,增强意识。建立健全组织并动员人民群众参与应对事故灾难的有效机制,加大培训力度,增强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

组织体系及相关机构工作职责

负责事故现场应急的指挥工作,进行应急任务分配和人员调度,有效利用各种应急资源,保证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对事故现场的应急行动。

1、现场发生重大事故后,应立即组织人员抢救,同时以最快的方式报告公司应急救援机构,如发生人员伤亡或火警等,应分别第一时间直接打电话报120急救中心或119报火警救助。

2、现场应急救援小组立即组织人员展开抢救伤员和排除险情,防止事故的扩大和蔓延,力求将损失减少至最低程度。同时注意安排做好保护好事故现场。

3、负责指挥调动工地现场的一切所需的应急救援排险物资和人员参与抢救救援,确保救援工作在统一指挥下有序地进行。

4、协助上级部门开展事故调查,接受公司及政府有关部门对事故的调查处理。

5、协助公司及上级有关部门分析事故原因和性质,吸取事故教训“举一反三”地制定并落实相应的预防措施,切实防止类似的事故重复发生。

6、负责安排专人做好事故的善后处理工作,使各级人员都受到安全教育,在切实做好预防措施和确保安全的情况下,上报有关上级部门,争取尽快批准恢复工地的正常生产。

一、根据施工现场的特点,特确定以下为可能引起重大事故类别

1、坍塌:包括建筑物、堆置物、排山、土石方、深基坑(槽)倒塌等;

2、高处坠落:包括从架子、高支模、卸料平台、屋顶坠落以及从平地坠落地坑等;

3、触电:包括雷击伤害;

5、物体打击:指落物等碰伤的伤害;

6、火灾爆炸;

7、中毒。

二、应急准备中应遵循的原则

1、设消防安全管理人员,建立群众性义务消防组织,加强业务学习和训练,增强自防自救能力;对应急场所工作人员应进行岗位教育和防火、灭火知识的培训。

2、工程开工前应制定本项目的保卫、消防方案,内容包括:防止发生事故所采取的预防措施;可能发生事故现场应配备的器材;发生事故时的应急对策及信息传递。

3、根据作业场所、储存、运输物品的数量、品种的不同,配备足够数量、种类的应急器材。应急器材要定时检查,做好标识、防止失效,检查要有检查记录。

二、应急响应中必须遵循的原则

1、紧急事故发生后,发现人应立即报警。

2、在接到报警后,应立即组织自救队伍,按事先制定的应急方案立即自救;若事态情况严重,难以控制和处理,应立即在自救的同时向专业救援队伍求救,并密切配合救援队伍。

3、疏通事故发生现场道路,保证救援工作顺利进行;疏散人群到安全地带。

4、在急救过程中,遇到威胁人身安全情况时,应首先确保人身安全,迅速组织脱离危险区域或场所后,再采取急救措施。

5、截断电源、可燃气体(液体)的输送,防止事态扩大。

6、设紧急联络员一名,负责紧急事物的联络工作,明确联络地址和电话。

7、紧急事故处理结束后,部门负责人应填写记录,并召集相关人员研究防止事故再次发生的对策。

三、重大事故报告及报警原则

1、工地现场任何人发现发生重大事故的,必须立即报告现场负责人,现场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立即通知林场,并组织现场应急救援小组开展现场抢救工作,如发生人员伤亡或火警等,应分别第一时间直接打电话报120急救中心或119报火警救助,同时以最快的方式报告公司工程总部及公司领导。

2、场领导接到事故报告后,应立即组织公司应急救援组赶赴施工现场,组织指挥现场抢救工作,同时将事故的概况(包括伤亡人员、发生事故时间、地点、原因等)分别用电话和快报的办法报告上级主管部门以及政府有关部门。

十、救援器材及设备

1、通讯设备:包括固定电话、移动电话、对讲机

2、交通工具:供指挥、联系、救援的用车

3、急救药品及器材:止血带、颈托、担架等救援器材及灭火器等。

各类事故的预防

1、物体打击事故的预防及其应急预案

物体打击伤害是建筑行业常见事故中四大伤害的其中一种,特别在施工周期短,劳动力、施工机具、物料投入较多,交叉作业时常有出现。这就要求在高处作业的人员对机械运行、物料传接、工具的存放过程中,都必须确保安全,防止物体坠落伤人的事故发生。

2、触电事故的预防

触电事故和其它事故比较,其特点是事故的预兆性不直观、不明显,而事故的危害性非常大。当流经人体电流小于10mA时,人体不会产生危险的病理生理效应,但当流经人体电流大于10mA时,人体将会产生危险的病理生理效应,并随着电流的增大、时间的增长将会产生心室纤维性颤动,仍至人体窒息(“假死”状态),在瞬间或在三分钟内就夺去人的生命。因此,在保护设施不完备的情况下,人体触电伤害事故是极易发生的。所以,施工中必须做好预防工作,发生触电事故时要正确处理,抢救伤者。

3、火灾和爆炸事故的预防措施

施工需要一定数量的可燃板材,这些材料如果处理不妥,防火措施不力,极易发生火灾,在施工阶段,也需要大量的乙炔和氧气,对钢筋进行焊接,如盛装乙炔和氧气内的钢瓶储存方法不当,使用不规范,也容易发生因气体泄露而产生的气瓶爆炸事故。因此,加强对可燃物和易燃易爆物品的管理,是有效防止火灾和爆炸事故的发生,保护员工生命安全,企业利益和国家财产不受损失的有效措施。

发生火灾和爆炸事故的应急措施:

①发生火灾和爆炸,首先是迅速扑灭火源和报警,及时疏散有关人员,对伤者进行救治。

②火灾发生初期,是扑救的最佳时机,发生火灾部位的人员要及时把握好这一时机,尽快把火扑灭。

③在扑救火灾的同时拨打“119”电话报警和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及领导报告。

④在现场的消防安全管理人员,应立即指挥员工撤离火场附近的可燃物,避免火灾区域扩大。

⑤组织有关人员对事故区域进行保护。

⑥及时指挥、引导员工按预定的线路、方法疏散、撤离事故区域。

⑦发生员工伤亡,要马上进行施救,将伤员撤离危险区域,同时打“120”电话求救。

篇(10)

以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省委十届三次会议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深入落实安全生产,全面加强应急体系建设,进一步推进应急救援体系和队伍建设,提高粮食行业全体人员的应急防范意识,培养全体人员应对突发事件的自我保护和救援能力。

二、演练对象和计划

(一)演练对象:全县粮食经营企业

(二)演练计划

1、安全事故包括:防洪安全应急演练;防火安全事故演练;安全生产演练(如粮堆倒塌,造成人员被埋事故);在使用有毒化学杀虫药剂过程中,因操作不当造成人员中毒事故演练;其他安全事故应急演练。

2、各粮食企业结合自身特点,制定演练计划,至少自行组织完成一次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和自救疏散演练。演练结束后,应及时进行总结,并根据演练存在的问题及时修订完善应急预案。

三、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要高度重视本次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和自救疏散演练,大力宣传本次活动目的意义,提高认识,制定演练计划并指定专人负责。

篇(11)

一、安全生产事故的报告和现场的保护

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后,各单位知情者应立即将事故发生的地点、时间、类别、伤亡人数、财产损失等事故相关的情况向县林业局或林业局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同时也可以向县安全生产综合管理部门、相关职能部门报告。

事故单位必须迅速组织抢险救灾工作,力争把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同时要对事故现场进行严加保护,尤其是现场重要痕迹物证。

二、安全事故处理程序和措施

局安全生产办公室接到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后,应迅速向林业局报告,若事故性质特别重大,应由林业局向县委、县人民政府以及相关职能部门报告;有关单位和林业局领导应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组织指挥抢险救灾工作,并协同有关力量,对重大问题作出决策,各单位主要领导及工作人员要迅速赶赴现场及时开展施救工作。

(一)工作步骤

1、成立指挥机构;

2、调集力量,开展施救;

3、做好情况通报工作;

4、明确相关部门职责分工。

(二)工作内容

成立安全生产事故处理指挥部和现场指挥部,安全生产事故

处理指挥长由赶赴现场的最高党政领导担任,现场指挥长由发生事故所在单位的党政主要领导担任。

1、事故处理指挥部职能

(1)发生安全事故时,由指挥部应急救援命令、指令;

(2)组织指挥救援队伍实施救援行动;

(3)按照事故报告制度及时上报和向有关单位通报事故情

况,必要时向上级有关单位发救援请求;

(4)配合开展事故调查工作,写出书面材料。

2、现场指挥部职能

(1)综合协调联络组:主要任务是传达贯彻领导指示,报

告事故处理情况,协调有关单位分工负责救援工作,督促完成领导交办的各项任务,保障通讯联络畅通;

(2)抢险组:主要任务是进行现场救治;

(3)警戒维护组:负责设置警戒区域,维护现场秩序,疏

通抢险通道,组织危险区域人员撤离,监控事故重大责任嫌疑人,劝说围观人员离开事故现场;

(4)医疗救护组:对现场受伤人员进行救治;

(5)后勤保障组:迅速调集运送现场急需物质装备,输送现场的疏散人员;

(6)技术勘验组:负责现场进行勘验、测绘、拍照、摄像,进行物证、痕迹、文件等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