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汉学·辑刊是一本由大象出版社有限公司主办的历史期刊,1996年创刊,半年刊。该刊严控学术质量,努力吸引高质量论文,为该行业领域发展建设与科研成果传播做贡献,欢迎大家踊跃投稿或订阅。本刊主要栏目有:汉学一家言、学术访谈录、汉学文献研究、汉学家专页、中国文化经典在海外、中西语言接触与域外汉语研究、中国文史研究。
《国际汉学·辑刊》创刊于1996年,办刊以来,融指导性、实用性、知识性于一体,发行周期为:半年刊,经过杂志社调整,不断提高了刊物的整体质量,在行业内有一定的影响。作为一本专注于国际汉学研究的学术期刊,承载着推动该领域交流与发展的重要使命。它不仅是一个学术交流的平台,更是一个思想碰撞的阵地,为全球的汉学研究者提供了一个展示研究成果、分享学术观点、探讨学术问题的宝贵空间。
该杂志汇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学者的研究成果和学术观点,这些学者不仅来自于中国,还涵盖了亚洲、欧洲、美洲等多个国家和地区。他们的研究背景、学术理念、研究方法各不相同,但都对汉学有着深厚的兴趣和独特的见解。这种多元文化的交融,使得杂志在学术观点上呈现出多样性和丰富性,为读者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学术视野。
在涉及的领域方面,杂志同样表现出了广泛而深入的特点。它不仅涵盖了汉语言文字、文学、历史、哲学等传统汉学领域的研究,还涉及到了文化、艺术、传媒、教育等跨学科的研究。这些研究领域的广泛覆盖,不仅展示了汉学的博大精深,也为研究者提供了更多的研究思路和方法。更为重要的是,它在学术质量和国际化视野方面有着严格的要求。它注重学术研究的严谨性和创新性,对于投稿的论文都会进行严格的学术评审,确保每一篇论文都具备较高的学术水平和研究价值。同时,该杂志还积极寻求与国际学术界的合作与交流,邀请国际知名学者担任编委和审稿人,参与论文的评审和推荐工作。这种国际化的学术视野,不仅提高了杂志的学术水平,也为汉学研究的国际化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一)电子稿请用MicrosoftWord文档,A4版面,简体中文,正文字体用五号宋体,1.5倍行距,注释采用页下脚注,每页重新标号。采用电子邮件投稿时,务请作者认真核校定稿,注意文章的完整和段落连接。邮件主题格式为“作者姓名+文章题目”。论文及译稿篇幅请控制在8000字以内。
(二)文题应做到简明、醒目,避免使用缩略语、字符、代号,中文文题一般控制在20个汉字以内。
(三)引注应能体现所引文献资料的信息特点,应与其他文献资料相区别;能说明该文献资料的准确来源,方便读者查找;有引有注,不得引而不注或注而不引。
(四)文章的第一作者的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应标明,以“作者简介:”作为标识,置于篇首页页脚。
(五)数字:执行GB/T15835-1995《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公历世纪、年代、月、日、时刻和计数、计量均用阿拉伯数字。
(六)内容摘要篇幅为100~300字,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可单独成文反映论文内容,应明确指出文章的创新点,避免使用“本文”“作者”等词。关键词数目3 -8个。
(七)论文所涉及的课题如取得国家或部、省、市级以上基金资助或属攻关项目,应标注于文章参考文献后,书写内容包括:项目来源、项目名称及项目编号,并附基金证书复印件或影印件。
(八)截止日期:确保您在截止日期之前提交您的稿件。如果您需要更多时间完成稿件,请提前与编辑部联系,并尽量遵守要求。
(九)引文标注采用脚注形式,用阿拉伯圈码(①②③……)统一编码,编码置于引文右上角,每页重新编码。请注意核对引文,确保出处无误。
(十)来稿一经被本刊采用,即表示作者同意授权本刊编辑部在全球范围内使用该作品著作权中的纸介质和数字化制品形式的复制权、发行权、信息网络传播权、翻译权、汇编权、以及上述权利的许可使用权。作者本人可以在后续作品中引用该作品或将其汇编在非期刊类文集中,但需注明该作品首次发表于我刊,并将该作品后续使用情况告知编辑部备案。若对此条有异议,须在稿件刊发前向编辑部特别声明。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郑州市开元路16号,邮编:450044。本站仅做历史信息展示,不提供任何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