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论丛是一本由兰州文理学院主办的文化期刊,2023年创刊,年刊。该刊严控学术质量,努力吸引高质量论文,为该行业领域发展建设与科研成果传播做贡献,欢迎大家踊跃投稿或订阅。本刊主要栏目有:传统戏剧、民间文学、民俗文化、传统音乐、非遗保护与传承。
《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论丛》创刊于2023年,办刊以来,融指导性、实用性、知识性于一体,发行周期为:年刊,经过杂志社调整,不断提高了刊物的整体质量,在行业内有一定的影响。作为一本专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的权威出版物,自创刊以来,凭借其高质量的内容、严谨的学术态度以及鲜明的办刊宗旨,赢得了广泛的认可与赞誉。如今,该杂志已被中国知网等国内知名数据库收录,其影响力正日益扩大,成为连接传统与现代、促进文化多样性与可持续发展的桥梁。
杂志的宗旨,即记录、研究、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发扬独特的民族文化,是其核心价值的体现。在快速变迁的现代社会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民族记忆的载体,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与文化价值,是民族身份与文化认同的重要标志。杂志通过收录国内外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不仅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记录与保存提供了重要平台,更为其研究与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
记录,是杂志的首要任务。通过田野调查、口述历史、影像记录等多种方式,杂志详细记录了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现状、历史背景及文化内涵,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财富。研究,则是对这些文化遗产进行深入剖析与解读的过程。杂志鼓励学者运用多种学科视角,如人类学、社会学、历史学、艺术学等,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跨学科研究,以揭示其深层次的文化意义与社会价值。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一)正文。论文应论点明确、逻辑严密、数据可靠、内容翔实,提供详细的分析数据与图表。
(二)行文中的注释可使用脚注,注释应是对正文的附加解释或者补充说明,每页连续编号,脚注符号用①②……,如果参考文献中已经有完备信息的,可采用文中简注,注释内容置于()内。
(三)审稿期一般为3个月,若作者3月未收到录用通知,请改投他刊。
(四)来稿需在文章前附200字以内100字以上的文章摘要和3个~6个关键词。
(五)正文标题:正文标题的层次不宜过多,层次序号为一、(一)、1、(1),层次少时可依次选序号。正文一级标题用加粗的宋体4号字,二级以下标题用加粗的宋体小4号字。
(六)来稿请使用word排版,并请注明作者姓名、单位、通讯地址、邮编、电子信箱、联系电话等。
(七)文中时间、记数和计量请用阿拉伯数字,汉字请用标准简化字。
(八)参考文献:在文章正文的后面,著录格式:专著:[序号]作者(多作者只列出前3位,以后用“等”).书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任选)。
(九)属基金项目成果者,请注明项目名称、项目编号等。
(十)内容丰富性:稿件需要提供足够的内容丰富性,包括对相关文献的综述、理论框架的建立、实证研究的结果等。
本站合法持有《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仅销售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的合法期刊,不是任何杂志官网,不涉及出版事务。本站仅提供有限咨询服务,需要用户自己向出版商投稿且没有绿色通道,是否录用一切以出版商通知为准。提及的第三方名称或商标,其知识产权均属于相应的出版商或期刊,本站与上述机构无从属关系,所有引用均出于解释服务内容的考量,符合商标法规范。本页信息均由法务团队进行把关,若期刊信息有任何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我们会认真核实处理。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兰州市城关区读者大道568号,邮编:730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