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篇淡水鲈鱼池塘养殖及病害防治分析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淡水鲈鱼病害的发生流行不仅会导致大批量的鲈鱼发病死亡,面临严重的经济损失,而且不规范的药物使用行为,还会对淡水鲈鱼的品质构成严重危险,药物残留,毒素残留会严重威胁到食用人员的身体健康。所以为了整体上提高淡水鲈鱼的养殖效益,就需要加强高产高效养殖技术的针对性推广和应用,指导养殖户积极学习池塘养殖相关技术,并落实病虫害防治理念,保证淡水鲈鱼能够健康生长发育,减少环境当中的致病因素,更好地推动水产养殖业的现代化和可持续化发展。
1淡水鲈鱼池塘养殖技术
1.1做好前期准备
为了更好的养殖鲈鱼,保障鲈鱼能够健康生长,降低各类传染病的发生流行率,养殖户应该在鱼苗放养20d之前将池塘的水抽干,并且应该将池塘底部过多的淤泥清理干净,保持淤泥厚度20cm以下。利用强烈的阳光对池塘底部进行暴晒处理,直到池塘底部被晒成龟背状。放苗前10d要对池塘进行进一步的消毒处理,杀死池塘当中的病原体和相关的敌害生物,可以选择使用生石灰进行消毒处理。一般泼洒生石灰按100kg/667m2左右。为了保障池塘的排水通畅,养殖户还应该在池塘口设置进水口和排水口,确保池塘当中的污水能够快速排出,新水能够注入其中。为了防止敌害微生物和敌害生物的入侵,应该在进水口设置2层~3层的过滤网,保障进水通畅安全。除此之外,在淡水鲈鱼养殖管理期间,池塘内部也需要配置完善的养殖设施,在池塘当中应该配置必要的增氧机、发电机,这样能够更好地维持池塘水体环境达标,增加池塘水体当中的氧气浓度,满足淡水鲈鱼的生长发育所需。
1.2种苗培育
1.2.1网箱配置。在网箱配置时要充分考虑鲈鱼养殖期间的饲料投喂要求,要保证饲料投喂更加便利,一般情况下在池塘特定的位置搭建一个饲料投喂栈桥。投喂饵料专用的栈桥搭建完成之后,分别在栈桥的两侧设置网线,通常选择使用聚乙烯网片制作成网箱,根据池塘的规格养殖面积,对网箱尺寸进行有效设置,通常控制在2m×3m,使用竹竿进行加固处理。
1.2.2鱼苗的淡化处理。在发展鲈鱼的淡水养殖之前,应该对鱼苗进行淡化处理。具体操作是在鱼苗培育过程中,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对池塘的盐度进行针对性的调整,使鱼苗对淡化养殖具备一定的适应能力,将鱼苗投放到池塘当中进行养殖时,还需要保持池塘当中一定的盐分,使池塘的盐度与鱼苗前期的生长盐度保持相似,这对提升鱼苗的存活率有着很大的帮助,一般会在池塘的网箱当中设置一个小的水体,向其中加入适量的盐,对池塘内部的盐度进行适当的调控,给予鱼群有一定的适应环境的时间,保证鱼苗能够健康生长。
1.2.3鱼苗培育。在鱼苗培育过程中,如果频繁的更换养殖池塘,就会造成鱼苗的体表出现损伤,降低鱼苗的成活率,对养殖效率造成严重影响,同时在更换池塘时,鲈鱼也需要利用一段时间来适应新的环境,对自身的生长效率也会产生一定影响,因此在鱼苗培育过程中应该尽量在原有的池塘当中进行培育。通常说来,培育出来的鱼苗长度控制在2cm~3cm,网箱可以养殖500尾/m2的鱼苗,在实际培育过程中可以适当的增加鱼苗的放养量,这样能够避免在培育过程中因为鱼苗死亡,影响到最初的放养质量。
1.2.4饵料投喂。为了方便后续阶段的淡水鲈鱼池塘养殖的管理,在育苗阶段应该注重做好训练工作,确保鱼苗能够具备一定的摄食能力,避免在生长中后期因为饲料采食不足,影响到自身的生长发育。在训练鱼苗采食饵料时可以保证每天共计饲料4次,投喂时间控制在半小时左右,需要注意的是饲料的投喂量一定要控制在鱼群的采食范围当中,避免饲料投喂量过多导致水体突然恶化,并且在饲料投喂期间要密切监测鱼群的采食情况,要确保整个鱼群摄入充足的饵料,采食较为均匀。在实际的饲料投喂过程中,可以根据鱼苗抢食的强度来判定鱼群是否采食完毕,当鱼苗采食量逐渐下降之后,要停止投喂饲料,避免因为投入饲料过多引发肠胃疾病。
1.2.5加强分级处理。一般在鱼苗培育10d~15d左右,部分鱼苗能够达到5cm以上,这时就需要根据鱼苗的生长情况进行有效的分群处理,避免因为同一个网箱当中的鱼苗个体差异相对较大,出现恶性争食,导致生长较弱的鱼苗采食不到饲料,而生长较强的鱼苗个体过大。一般在育苗培育10d左右可以在网箱区域当中隔出一片小的区域,生长较弱小的鱼苗进行集中喂养,通常在投喂15d左右,就可以将其投入到大池塘当中,进行集中养殖管理。这种养殖方式,能够为鲈鱼开展淡水养殖提供一定的缓冲期,避免因为养殖环境突然发生改变对鲈鱼的生长发育造成不良影响
1.3鲈鱼苗放养
当鲈鱼鱼苗经过暂养养殖更好的适应淡水养殖环境之后,就可以将其转入到池塘当中进行集中养殖管理。暂养结束之后,养殖户应该将网箱拔除,将鲈鱼苗按照大小进行分阶段放养。通常情况下,在鲈鱼放养养殖管理过程中,应该与其他的鱼群进行搭配放养,池塘放养鲈鱼1500尾/667m2左右,同时放养100尾左右的鲫鱼以及20尾~30尾的花鲢。鲫鱼具有清除鱼粪便的作用,而花鲢能够有效地控制池塘当中的浮游生物,通过将鲫鱼花鲢与鲈鱼一起混合养殖,能够维持良好的生态环境,促进鲈鱼健康生长。
1.4加强日常管理
1.4.1鲈鱼的养殖生产记录。在鲈鱼淡水养殖管理过程中,饲养管理人员应该详细的记录生产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各种信息,包括了池塘的编号,池塘的面积,养殖的品种,投放的数量。鲈鱼在生长发育阶段很容易出现暴饮暴食现象,在饲料投喂期间,如果一次性投放了大量的饲料,很容易因为暴食而出现消化系统疾病,所以在进行饲料投喂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控制好饲料的投喂量,要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投喂,保证每一条鲈鱼都能够采食充足的饲料,但不能够过度采食。在池塘当中可以配制饵料机,做到定时定量的投放饵料,确保投放饲料得当,同时在鲈鱼采食过程中,也需要密切监测鲈鱼的生长状态,根据鲈鱼的个体大小、采食欲望,适当的调整饲料的投放量和投放次数。另外在鲈鱼养殖管理期间,也需要注重做好水质的科学管理工作,良好的水体能够降低环境当中多种病原微生物的数量。鲈鱼喜欢在清洁、氧气相对较高的水体当中生活,要根据水色和透明度的变化,灵活的调整换水量,特别是在鲈鱼培养的中后期,由于体型显著增加,再加上养殖密度相对较大,池塘当中的生物量显著增多,换水量应该比前期较大,一般换水量达到30%/次左右[1]。根据季节的不同,要适当的增加增氧机的开启时间,尤其是在高温高湿的夏秋季节和养殖的后期阶段,要提前将增氧机打开,促进水体当中的氧气溶解。另外为了更好的缓解池塘底部残余饵料以及鱼产生的排泄物对水质环境造成的污染,可以在水体当中投放一定的益生菌制剂,例如光合细菌、枯草芽孢杆菌,通过利用有益菌群能够减少有害生物对水体当中氧气的过度消耗,保障水质良好。最为重要的是应该注重做好池塘的巡护检查工作,鲈鱼养殖期间做好巡查工作是重中之重,通过妥善有效的巡护处理,能够及时发现患病的鲈鱼,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有效的处理,将各类病害控制在萌芽阶段。在淡水鲈鱼池塘养殖期间坚持每天对池塘进行巡视检查,尤其是在6月~9月高温高湿季节一旦发现问题应该及时处理。同时在巡护处理期间也需要密切监测鲈鱼的采食情况,由此可以判断鲈鱼的身体健康,观察鲈鱼是否存在浮头,因为发病前期阶段,池塘当中会存在少量的鱼浮头现象,通过观察该种现象能够及时确定最佳的用药时间。
1.4.2明确养殖用药记录。一般说来淡水鲈鱼池塘养殖管理过程中,用药记录主要包括了用药的时间、用药名称、用药剂量和用药产生的效果。在鲈鱼养殖管理期间用药管理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方面避免在养殖后期出现氨氮和亚硝酸盐中毒。鲈鱼生长发育阶段随着饵料的使用量逐渐积累,以及其鲈鱼体重的逐渐增加,池塘当中的氨氮和亚硝酸盐的含量也在不断的增加,会严重影响到鲈鱼的健康生长,这就要求饲养管理人员及时换水,并利用微生态制剂来改善池塘底部。另一方面在鲈鱼池塘养殖管理过程中一定要严格遵循休药期。如果池塘出现了患病情况,需要使用药物进行防治,应该严格遵循休药制度。
2淡水鲈鱼池塘养殖常见病害的防治
2.1鲈鱼淋巴囊肿病
鲈鱼淋巴囊肿病是由彩虹病毒感染引发的一种接触性的病毒性疾病,该种病毒由20面体组成对称,直径大小在130μm~333μm,属于DNA病毒。鲈鱼淋巴囊肿病主要发生在6月~8月的高温高湿季节,主要危害1龄期的鱼种,感染率在70%,死亡率能够达到30%,发病之后鱼群身体的两侧、尾部以及背鳍尾气上都会散布有很多单个的疣状物,疣状物大多呈现黄白色,中间夹杂有少量的血丝[2],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发展,疣状物会逐渐的充血糜烂,外观呈现鲜红色,轻轻挤压疣状物能够脱离于体,并从中流出大量的血液。目前该种疾病没有针对性的药物进行治疗,应该构建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做到早发现早清理,彻底剔除患病鱼、病死鱼,防止相互接触感染,可以采用防治细菌的方法进行辅助治疗,预防出现继发感染。
2.2鲈鱼疱疹病毒病
鲈鱼疱疹病毒病是由疱疹病毒感染引发的一类病毒性传染性疾病,该种病毒属于20面体,构造同样属于DNA病毒,发病之后在患病鱼的头部,躯干,尾部和眼球等表面都会形成很多小的水泡状异物大多会集合形成一个大的块状。由于水泡异样物是由疱疹病毒感染引发,会导致巨大化的细胞形成,患病处颜色呈现银白色。发病阶段患病鱼能够正常流动,正常采食,通常不会造成严重的死亡,但是会严重影响到鲈鱼的正常生长,使得饲料的利用率显著下降。该种疾病在夏季高温季节高发。发病期间鱼苗不要进一步的移动和更换池塘不要分选鱼苗,更不能够移动患病的网箱,防止病原继续传播蔓延,并及时清理患病鱼。
2.3鲈鱼皮肤溃疡病
鲈鱼皮肤溃疡病是由弧菌属的细菌感染引发该种疾病,主要发生在7月~10月,8月~9月会进入到发病高峰期。该种疾病的典型流行特征是一个高峰期度过之后,短时间内会又经历一个高峰期,感染范围逐渐扩大,具有极高的传播流行率,常常会引发急性死亡率,通常在20%~60%,危害严重时,死亡率能够达到80%以上,各个年龄的鲈鱼都可以发病,2年龄的鲈鱼最容易感染,死亡率最高。典型的症状是身体颜色逐渐变深,最初在皮肤和上下颌会出现充血出血的现象,鳞片逐渐脱落,头部尾部相较鱼鳍感病情更为严重,尾鳍末端和头部以及体侧的皮肤逐渐溃烂形成溃疡病斑,导致肌肉烂穿,脏器外露。解剖之后发现肝脏显出肿大,颜色呈现黄白色不均匀,肾脏显出肿胀,肠壁充血明显,一般体表出现出血症状之后就会陆续进入到死亡阶段。防控该种疾病,可以在饲料当中添加环丙沙星等药物进行饲料投喂,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2.4鲈鱼水霉病
鲈鱼水霉病是由水霉菌感染引发的一类接触性传染性疾病,主要是因为鲈鱼体表出现损伤,水霉菌趁伤口入侵深入到组织,并迅速繁殖蔓延,向外生长出很多长丝状的菌丝体。肉眼观察患病鱼的损伤部位的菌丝体呈现白色的棉絮状,由于伤口组织受到水霉菌的严重破坏,造成与体表负担过重,不能够正常流动,采食量逐渐下降,身体逐渐消瘦,最终死亡。该种疾病大多发生在鱼苗进入池塘后的10d~20d和末期鲈鱼出售之前,常常因为拉网搬运或者操作不当,导致鳞片脱落,体表损伤所致。在防控该种疾病时,一定要保证捕捞操作的小心谨慎,尽量选择使用质地较为柔软的网易制作捕捞用具。放养之前可以选择使用碱式碳酸铜进行药浴处理,或者使用0.1%的高锰酸钾溶液进行药浴,处理时间控制在5min~10min,发病期间全池泼洒0.5%的硫酸铜溶液[3]。
3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进程不断加快,以及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显著提升,对水产产品的需求量日益增多。淡水鲈鱼因为营养价值全面,肉质鲜美,深受消费者的青睐,直接推动了淡水鲈鱼养殖业的现代化发展。池塘鲈鱼养殖模式之下,应该完成适当的科学规划建造池塘,科学选择优质的种苗,并注重加强水域环境的有效控制,科学投喂饲料,同时要注重加强常见传染性疾病的针对性防范,这样才能够满足鲈鱼的生长需求,促进鲈鱼快速生长,提高饲料的消化利用率,大大提升养殖效益,为广大消费者提供更多优质的鲈鱼产品。
参考文献
[1]文富强.淡水鲈鱼池塘养殖技术要点[J].山西农经,2017(22):83-84.
[2]徐慧萍.淡水鲈鱼池塘养殖技术要点[J].黑龙江水产,2016(3):17-19.
[3]马晓林.淡水鲈鱼池塘养殖及病害防治技术[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22(10):245-247.
作者:刘俊英 单位:安徽省淮北市杜集区农业农村水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