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林业有害生物的无公害防治技术探析

时间:2023-03-31 17:48:17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篇林业有害生物的无公害防治技术探析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林业有害生物的无公害防治技术探析

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位于甘肃省西南部,临夏州西北角小积石山东麓,是一个山地和高山兼备的典型大陆性季风地区,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该县的气候差别较大,同时也存在着一个小型的区域气候特点。年平均降水660.2mm,年蒸发880mm。一年中有2323个h的光照,有133个月~168个月的无霜期。冬、春干旱,夏、秋多雨。最近几年,积石山县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大力推行绿化造林工程实施森林城市创建,乡村绿化,乡村美化,林业生态修复和林业生态走廊建设,加大了山区生态绿化,不断加强林业科技创新社会绿化工程不断向前推进,当地的年底覆盖度进一步提升。然而随着林地面积的逐渐增加,林业有害生物的种类也在不断的增多,对林业生态系统造成了一定的危害。当地的林业部门在进行林业有害,生物防控过程中一直坚持传统的化学药物防治手段,防治期间普遍存在过量用药,多种类用药的现象,不仅达不到有害生物的防治成效,还增加了有害生物的耐药性,对周边的土壤、水源、空气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污染。为了转变这一现状,积极引导基层地区的林业部门转变传统的药物防治理念,在大力推行无公害防治技术的同时,还可以降低化学农药的用量,同时还可以采用生态措施对有害生物进行控制,减轻林地当中有害生物的数量,营造一个动态平衡的生态群落,达到有效抑制病虫害繁殖生长的目的。

1林业有害生物发生的原因

1.1自然因素

林业有害生物发生流行的自然因素,主要包括了气候变化,水资源供给不足两个方面。当前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日益加剧,冬季外界温度逐渐升高十分有利于林业有害生物的繁衍和越冬。尤其是林区的气候异常等因素,导致很多蛾类、蝶类等食叶害虫在滞育期缩短的情况下,危害周期逐渐变长,越冬死亡率显著下降,越冬有害生物的基础显著增强,从而导致了有害生物的数量显著增多,不断的入侵,反复的扩散,承载面积不断扩大。另外由于气候的异常变化,极端天气频繁发生各种自然灾害,对林木的生长造成了严重威胁,尤其是冬春季节,降雨量严重不足,水资源较为匮乏,严重影响到林木的健康生长,再加上林间会存在多种林业有害生物的繁殖生长,容易加重林业有害生物的发展态势。干旱少雨、年度降水量逐渐下降、气候干燥、土壤水分严重失调、营养障碍等因素的共同影响之下,各种钻蛀类的害虫会直接危害多种林木,导致林木生长发育不良,甚至濒临死亡,严重时会造成造林失败,大批的林木死亡。

1.2人为原因

人为原因是造成林业有害生物发生流行的重要原因。在人工造林过程中,由于缺乏针对性的规划,不注重做好林木的科学选择,盲目的考量经济效益,主要以速生类的林木品种为主,在林区当中种植了大面积的纯种林,由于品种相对较少,栽培面积相对较大,势必造成了各种害虫例如天牛、吉丁虫等钻蛀类害虫以及金龟甲、叶甲、蝗虫、叶蜂等食叶类害虫的种群迅速繁殖,大面积爆发流行的概率显著增加。由于林分的抵抗能力相对较差,一旦有新的有害生物引入到林区,将会大面积的传播蔓延,短时间内就会形成灾害。此外由于基层林区的技术工作人员相对较少,林业管理水平参差不齐,防疫检疫工作措施比较薄弱,以至于形成了栽植密度过大,重视造林轻视管理的现象,林业管理效果显著变差。

2林业有害生物无公害防治的技术特征

2.1以加强森林生态系统保护为基础

森林是一个十分丰富且复杂的生态系统,在森林当中包含了多种林业植被以及多种生物,共同组成了一个完善的能量代谢循环,能够实现物质交流,信息传递。不同于农业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的代谢周期更长,在物质代谢和能量交换过程中,一旦任何环节出现问题将会短时间内造成大量的林地植被被损害,各种生物群落也会受到进一步的影响,最终造成林业生态系统的供应不足,而使得整个生态系统遭受到严重破坏。在森林生态系统当中,各个物种能量流动相对较为繁杂。如果进行林业有害生物防控过程中忽视了对林业生态系统的有效保护,不规范的使用化学农药就会造成森林生态系统当中的各个物种关系受到影响,从而为森林生态系统造成不可挽回的影响。无公害防治技术是以森林生态系统保护为基础,通过对森林生态系统当中各个有害生物之间的代谢因素,例如天敌、寄生植物进行全面的调查和分析,利用物种之间的相互抑制,能够更好的控制林业有害生物的繁殖和生长,从而进一步调控林业生态系统,营造一个不利于有害生物生长的环境。

2.2落实可持续化发展理念

过去在进行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过程中,大多数的林业管理部门只注重防治效果,希望在短时间内能够控制林业有害生物的发展,避免对林木的生长造成严重威胁,因此一直坚持传统的化学防治手段,不注重做好化学药物的有效应用和科学选择,经常会选择高毒、高残留有毒、有害物质超标的化学类农药。由于药物使用不当、快速杀灭了林间的大量有害生物的同时,也导致林间的害虫天敌被严重的消灭,整个林业生态系统遭受到严重的破坏。当前随着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森林生态环境保护和森林的经营管理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未来的森林害虫控制工作中,应当充分运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遵循林业生态系统的自然发展规律,适度的开发利用林业资源,保证林业生态系统的完整性,这样既能够确保林业生态系统的稳定,同时还能够高效的清除林间的有害生物。在开展无公害有害生物防治过程中,更加强调通过管理调控,物理辅助以及化学应急等多种方式,立足于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充分利用现代化的防治手段,防治理念,开展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落实到各个环节,确保防治工作更加具有技术性和策略性。

3林业有害生物的无公害防治技术

3.1加强营林管理

在开展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过程中,一方面要注重加强宣传教育,使广大林业管理人员和周边地区的群众,能够正确的认识到大量不规范的使用化学农药对林业生态系统造成的污染和破坏,以及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不规范。另一方面要注重做好营林管理工作,通过科学有效的管理措施,能够增强整个林分的抵抗能力,有效抵御有害生物的繁殖传播。人工造林过程中应该选择优良的林木种苗。种苗是开展园林绿化以及人工造林的前提基础,在造林期间要选择优良的建造种苗,大力发展抗病虫害、速生、生产性能优良的树种,在营林绿化中,采取块状或者带状混交的方法,将不同林木品种进行科学有效的搭配,能够形成一个复杂的林分系统,建立稳定的林业生态,从而有效抵御多种病虫害的发生流行。在营林造林期间,尤其是在苗木种植之后,应重视对早期的病虫害进行处理,并采取积极、行之有效的方法对其进行处理,同时要对森林中病虫害的发生进行调查,通过妥善有效的营林造林措施,切实提升林木的成活率和抵抗能力,保证栽植的林木能够快速生活,快速生长。最主要的就是要加强隔离。危险的森林害虫可以进行长距离的扩散,而这个种传播行为主要是因为林木的运输造成,因此,在进行人工造林前,必须要对林木品种进行科学的选择,并强化对外来林木品种的有针对性的检疫和检验。严格执行动植物检疫法规,控制危险性检疫性害虫传入到本地区,避免新型传染性疾病的引入。在营林造林过程中需要提前制定相应的造林规划,依据造林地的土壤条件、气候特征,科学选择抗病能力相对较强的林木品种,坚持以适地适树的原则。对于造林地相对较差的地区,在人工造林之前应该进行适当的土地改良,确保通过土壤改良之后能够满足林木的生长需求。造林结束之后应该注重做好后续阶段的抚育管理工作,尤其是应该做好苗期阶段的针对性抚育,通过科学除草妥善施肥,加强对林木的有效修剪,科学灌溉,改善林间的通风透光条件,改善林地的卫生状况,能够增强林木的生长态势,更好地抵御有害生物的入侵,从而控制有害生物的滋生和传播。

3.2加快构建完善的林业有害生物监测系统

在林业有害生物防控过程中,要通过构建完善的监测预警系统,更好的开展林业有害生物的防范,促确保,早发现,早处理,将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工作落实到最早阶段。针对这一现状就需要不断加强资金投入,加快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加快构建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系统,对林业有害生物进行实时动态化的监测预警。结合当前人工造林的实际情况以及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要求,要完善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乡级、村级监测网络系统,利用了全年监测,定期普查,地面监测与太空卫星监测等多种手段,可以对管辖区域之内的森林有害生物危害的发生和传播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并对其的类型和活动范围进行深入的分析,明确未来发展情况,可以对虫情预警进行适时的发布,为今后的宏观决策和防灾减灾工作提供了详尽的信息[1]。

3.3强化生物防治

在林业有害生物防控过程中,生态化的防治理念就是要将生物防治技术充分应用其中,转变传统的药物防治习惯,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的化学农药,通过综合运用生态化的防治技术,能够动态化的控制林间病虫害等发生流行,营造一个动态平衡的态势,既要确保林业有害生物不会达到危害要求,又不至于将林间的所有害虫全面杀死。在林业有害生物生物防控过程中,可以通过以上几个方面入手:一方面性诱导剂防治手段。在造林初期阶段,通过在林间设置性诱导剂诱捕器,将其悬挂在林木上,可以更好地捕杀昆虫的成虫,使昆虫的成虫生殖的次数大幅度地下降,昆虫的虫卵的数量也随之下降,从而更好的控制林间有害生物的数量[2]。另一方面注重做好林间害虫天敌的保护工作。林业生态系统当中有着复杂的生物群落,各个生物群落之间相互抑制,从而保持了整个林业生态系统的平衡,多种病虫害都有相对应的天敌,通过在林前引入天敌,能够更好地防治林业有害生物。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注重做好林间病虫害的发病情况调查,结合连接有害生物的种类违法趋势,通过引入赤眼蜂、捕食螨,利用瓢虫、草蛉以及各种野禽猛禽来捕食害虫,能够减少林间害虫的数量,同时也可以在连接设置鸟巢,更好地招引益鸟栖息,为林场的有害生物防治提供充足的天敌来源,从而更好的捕食林间害虫,减少林间害虫对林木生长造成的不良影响。在一方面在林业有害生物防控过程中,可以采用以菌治虫,以虫治虫的方法开展针对性的防范。目前推广应用较好的有益菌制剂,主要包括了苏云金杆菌、百僵菌,使用细菌真菌来做农药,不但可以达到很好地控制昆虫的效果,同时还能够大大降低化学类农药的使用,减轻化学农药不科学应用对生态环境造成的污染。以虫治虫就是利用某些昆虫的捕食天性或者寄生原理防止邻家有害生物。捕食性的昆虫种类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了瓢虫、草蛉以及捕食螨,这类有益昆虫采食量相对较大,具有明显的有害生物防治作用。另外各种寄生性的天敌也能够将自己的虫卵寄生到害虫体内,虫卵在繁殖生长过程中,以害虫体内的脏器组织为食,随着虫卵的进一步增加,害虫死亡,常见的包括了寄生蜂、线虫、原生动物、微孢子虫等。例如在进行美国白俄防治过程中大力推广应用周氏齿小蜂,利用肿腿蜂防治天牛,利用赤眼蜂防治松毛虫等。最后一方面生物农药的有效防范。随着我国农药工业产业的不断向前发展,诞生了一大批的生物类农药。这类生物性农药具有防治效果好,周期长,有针对性,不会对周围的生态环境造成太大的污染与破坏。生物性农药的种类多种多样,常用的有微生物农药、抗生素农药、植物源农药,采用生物活体系作为消毒剂可对害虫的增殖和成长进行有效的控制。在森林害虫的控制中,经常会使用到各种昆虫毒素、苦参碱、农用链霉素、阿维菌素、灭幼脲,效果显著[3]。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林地植被的覆盖度进一步增加,森林绿化项目的开展,森林有害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也在持续地增长,,由于林业有害生物具有多样性,反复性,复杂性的特征,加大了防治的难度。在今后的林业有害生物治理期间,要始终贯彻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控的方针,降低化学药品的用量,以森林有害生物的危险性依据,提高森林有害生物的防控效果,规范药物的使用行为,减少高度高残留化学农药的有效应用,为推动林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晓波.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07(11):86.

[2]吕美臣.新技术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中的具体应用[J].农民致富之友,2016(1):229.

[3]崔建军.浅谈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吉林农业:学术版,2010(12):128.

作者:郭英芳 单位:甘肃省积石山县自然资源局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