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篇农村基层农田水利建设研究分析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型产业之一是农业,农业经济的发展可为其他行业的发展提供基础保障。近几年,我国十分重视农村农业经济的发展问题,国家若想实现共同富裕,需要在注重城市化建设的同时,加强对新农村的建设。为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政府相关部门需要重视农村基层问题的解决,其中便包括高标准农田水利的建设问题。常规情况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具有一定规模,实际的建设过程中会存在诸多问题,需要政府相关部门以及参与企业等引起重视,及时解决各类问题。
1农村基层高标准农田水利建设概述
1.1建设原则
新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于农田水利的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农田水利的建设直接关系着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其在建设的过程中需要遵循以下原则。其一,自愿性原则。农田水利的建设能够为农业种植及生产带来重要影响,其建设需要相关部门与当地农民进行沟通交流,需要获得农民群众的支持。农田水利建设属于农村基层工作项目,其建设需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并通过对当地土地资源实际承载力与发展潜力的调查,科学制定方案,统一规划工程建设。其二,针对性原则。在具有农业增长增效潜力的地区,又或者是农业示范区等,农田水利的建设需要因地制宜,在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政策的基础上统筹兼顾,优先明确重点建设内容,规划建设重点,有助于保证农田水利建设质量。
1.2建设意义
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农田水利的建设,其属于农业基础设施之一,具体的施工内容主要包括渠道、路障以及林带等,建设的具体意义介绍如下。其一,可以提高农田基础设施水平。水资源灌溉是农业种植生产的重要环节,农田水利的建设是农村水利建设完善的重要表现,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善农村基础灌溉设施,提高农村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其二,可推动新农村建设。新时期,农业经济的发展需要新技术及新设施的支持,农田水利建设是新农村发展的新要求,其有助于推动农村经济向现代化的方向发展,有助于提高新农村建设水平。其三,有助于传统农田水利设施的完善。部分农村地区受经济以及地质条件的影响,农田水利设施不完善,高标准农田水利的建设可以完善传统基础设施,如图1。
2农村基层高标准农田水利建设问题
2.1对生产率认识不足
我国农业大国的身份世界公认,全国农户数量众多,且分布范围较广,各地区的农业结构以及生产规模等均有不同,大部分经济不发达或者是地处偏僻地区的农村存在农民对生产率认识不足的问题,进而可能会影响农业的生产。现如今,虽然我国经济的发展速度加快,但是受诸多因素的影响,耕地资源减少,土地退化现象较为严重,农业生产率低下。与此同时,违法占用耕地的现象比比皆是,耕地资源浪费较为严重,加之部分地区的土地开发难度较大,土地资源利用率偏低,诸多土地处于闲置状态,直接影响着农田的生产率。另外,因农民对生产率的认识不足,所以部分农村地区缺少务农人员,无人耕地导致不需要农田水利的建设,久而久之,农业生产量下降,农业经济发展受阻。
2.2相关设施不够完善
相比农田水利建设,因生态环境的破坏较为严重,所以我国针对于大江大河的治理较为重视,诸多农村地区存在相关设施不够完善的问题。部分农村地区虽然创建了一定规模的农田项目,但因相关机制不健全,农田项目的推进面临诸多困难,加之相关水利基础设施不健全,很多农民都选择放弃使用水利设施,此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资源浪费。部分地区因经济不发达,农业种植缺少农田水利设施,不仅农业生产量偏低,农民的种植热情不高,即便是上有建设农田水利的惠民政策,也会因政策落实不到位而影响农田水利的建设。另外,针对于农田水利建设问题,存在与其相配套设施不健全的问题,例如缺少农田水利道路或农产品销售渠道等,可影响水利建设。
2.3缺乏建设管理机制
相比于水利水电工程,农村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规模较小,其建设过程中存在建设管理机制不健全的问题,并且诸多农田水利存在产权不明的现象。一方面,因农田水利建设竣工后的维护与管理缺少资金支持,加之原有资金缺少合理管控,可能会使得水利工程建设的供水价格机制不健全。另一方面,农田水利工程对农民的影响较小,因相关管理体制不健全,进而会限制农业经济的稳定发展。此外,农田水利建设及使用的过程中缺少相关监督机制。针对于农田水利工程的监管,政府构建了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因该体系内部的监督管理机制尚不健全,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对管理人员管理行为的约束力,一旦水利工程出现问题,很难在短时间内追究问责,找出问题并解决。
2.4监督管理力度偏低
农田水利工程无论是在建设期间还是在竣工后期,都需要专业人员进行管理,而在人员管理的过程中,还需要政府相关机构进行监督,部分地区因缺少对农田水利的重视,进而使得水利工程的监督管理力度偏低,相关监督管理环节较为薄弱,原有的监督管理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事实上,高标准农田水利的建设需要多部门协调合作,但因各部门之间的协调性较差,进而使得监督管理措施落实不到位,日常的建设缺少实质性的监督与管理,不仅容易出现监管纰漏,还会产生一系列的监管问题。另外,工程建设期间缺少监督与管理,可能会影响工程的建设效率及质量,而工程建设后期缺少监督管理,可能会影响工程的维护,容易缩短工程使用年限,影响农村经济的长久发展。
2.5建设管理缺乏重点
高标准农田水利的建设内容繁杂,其建设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建设管理缺乏重点的问题,进而导致建设管理方案的制定缺少完善性。随着城乡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十分重视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问题,诸多农村地区的水利项目投资比例较高。但是,工程建设过程中缺少对道路建设的统筹安排,致使机耕道“无或窄”的问题较为常见。与此同时,部分机耕道的建设存在不标准以及不专业的问题,进而无法满足农机作业需求。除此之外,土壤的改良、先进技术及设备的引用以及农民的培训等都属于农田水利建设的相关工作,如若此类工作得不到重视,便可能会导致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失衡,阻碍高标准农田基础设施构建作用发挥的同时,不利于农田水利的建设及发展。
3农村基层高标准农田水利建设措施
3.1提高生产率的认知
城乡经济的发展需要农村基层工作的支持,而在农村基层工作中,农田水利工程的修建至关重要,需要政府相关部门重视提高农民对于农业生产率的认知。农田水利的建设目的是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需要获得农民群众的认可与支持。针对于部分经济不发达或者是地处偏僻的农村地区,地方政府相关部门需要加强对农田水利建设重要性的宣传,增加农民对于农田水利工程的了解,以此提高农民对于生产率的认知。另外,我国耕地资源浪费现象较为严重,诸多农村地区存在耕地闲置的问题,提高农民对生产率的认知可以减少耕地资源的浪费,也可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农民耕种的积极性,进而有助于耕地利用率的提升。众所周知,农业经济的发展需要农业生产率的提升,而农田水利建设可保证农业生产率。
3.2逐步完善相关设施
我国针对于高标准农田水利的建设具有详细规定,各地区需要重视农业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农田水利的建设问题,积极从政策以及资金等方面给予农田水利建设重大支持,而针对于相关设施不完善的问题,可以通过逐步完善相关设施进行解决。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相配套的基础设施多种,各基础设施的完善与否都会对农田水利建设产生重要影响。针对于相配套基础设施的完善,施工单位可以采用三位一体化的配套建设方法,即从水源、田间以及输水等三方面逐步完善相关设施。除此之外,在农田水利建设规划期间,施工单位需要事先做好相关配套系统的设计工作,例如扬水站、机电井以及大口井等,还需要注重地下管道的预埋问题,重在建立健全农田灌溉体系。
3.3建立健全管理机制
常规情况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环节较多,其各环节都需要施工单位加强建设管理,注重相关管理机制的建立与完善。一方面,完善资源管理机制,注重地方性政府领导作用的充分发挥,确保农田水利建设各环节资源分配合理。施工单位需要在明确划分管理职责的基础上,将具体的管理任务落实到个人身上,尽可能确保各类资源实现最大化利用率的同时,保障农田水利建设功能的充分发挥。另一方面,建立健全奖罚机制,农田水利建设需要诸多施工人员,健全的奖罚机制可以对施工人员的施工行为产生约束。管理人员可以将人员的绩效考核与水利建设目标相挂钩,通过奖罚分明的方式调动施工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避免出现消极怠工行为的同时,有助于良好施工氛围的营造。
3.4加强监督以及管理
农田水利工程的施工环节众多,各施工环节都涉及监督与管理问题,加强对高标准农田水利建设的监督与管理,可有效防止诸多不必要问题的产生,有助于提高建设效率的同时保证建设质量。针对于农田水利建设的监管问题,需要多部门的协同合作,尤其是在质量监管方面。首先,构建长效监管机制,并严格落实追究问责制度,始终坚持“建设与落实相协调”的原则。其次,构建协调机制,指导与鼓励各部门积极参与农田水利建设的监管工作,统筹监管方案,规范监督与管理流程,有助于建设质量的保障。最后,构建监督管理体系,并制定严密的监管计划。农田水利建设需要一定周期,建设期间的监督与管理工作需要科学且规范。
3.5建设管理突出重点
因农田水利建设内容繁杂,所以其建设的过程中需要优先突出重点,统筹规划的同时,重在提高建设管理水平。农田水利的建设需要坚持“一盘棋”的规划原则,在因地制宜以及分类指导的建设管理之下,需要以永久基本农田为主,重在提高农业生产率以及生产量。与此同时,注重自然条件的统筹兼顾,合理规划农田及基础设施的建设,尽可能确保农田水利形成规模效应,实现统一规划与建设的目标。此外,依据相关规定,农田水利的建设离不开机耕道施工、土壤改良以及农民培训等工作,其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加大投资力度,优先完成建设重点项目,在确定各项目的审批规模之后,科学制定建设方案,设计施工图纸,优先保证建设重点的管理质量。
4结束语
新时期,城乡发展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农村需要依靠自身的农业种植优势不断提升经济发展水平。在农村的基层管理工作中,高标准农田水利的建设与管理属于重要内容,水利建设需要遵循自愿原则以及针对性原则等。针对于水利建设中存在的生产率认识不足、相关设施不够完善、缺乏建设管理机制、监督管理力度偏低以及建设管理缺乏重点等问题,需要通过提高生产率认知、逐步完善相关设施、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加强监督管理以及建设管理突出重点等措施给予解决。
参考文献:
[1]田玲.关于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的思考[J].农业科技与信息,2022(15):64-67.
[2]赵俊杰,陈明.加强曲阜市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的措施探讨[J].南方农业,2022(14):16.
[3]程憧.湖南南县高标准农田建设助力乡村振兴[J].中国农业综合开发,2022(03):49-51.
[4]程路.探讨乡村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管理措施[J].水电水利,2022,5(12):37-39.
[5]李宪明.高标准农田水利建设综合效益分析研究[J].农村百事通,2021(08):134.
[6]张海峰.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现状和措施[J].砖瓦世界,2021(13):250.
[7]冯鑫.乡村振兴背景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措施[J].水电水利,2021,5(07):15-16.
[8]韦治丹.江那镇农田水利高标准农田建设取得成效与并存问题探析[J].农家科技:中旬刊,2021(5):254.
[9]刘寒玉,刘克.浏阳市高标准农田水利建设管理问题及对策[J].新农业,2022(17):82-84.
[10]陈秀芳.小型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现状与对策[J].农业工程与装备,2021(06):48.
作者:曹雪莹 单位:甘州区西浚灌区水利管理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