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高校就业指导课程现状分析

时间:2023-03-02 11:04:10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篇高校就业指导课程现状分析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高校就业指导课程现状分析

就业问题关系到大学生成长成才,影响到社会和谐稳定发展。近些年来,各高校依据国家政策要求,纷纷开设就业指导课程,显著提升了大学生的就业意识与就业能力。但很多高校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并不完善,没有深度融合学校办学定位与学生所学专业,教学手段及形式过于单一,导致就业指导课的教学效果得不到保证,无法高效培养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及职业规划能力。针对这种情况,高校要进一步改革就业指导课程体系,探索构建特色化教学模式,充分体现就业指导课的价值。

1高校就业指导教育的重要意义及实施要求

1.1重要意义

高校就业指导教育从大学生观念、认知、能力提升方面进行引导和教育,对大学生职业发展具有深远意义。第一,树立科学就业观。近些年来,我国市场体制改革逐步深入,社会中逐渐产生功利主义思想,单单将“金钱”“权力”等作为衡量标准,对在校大学生产生了深远影响。部分大学生在择业就业时,过于关注岗位的薪酬与福利,忽视了职业发展与集体利益。就业选择不但会对就业者以后的生活方式、个体成长产生影响,与社会整体发展也有着直接的关系。高校通过开展就业指导教育,组织大学生学习就业形势与政策、行业发展前景等一系列内容,可帮助大学生深入了解当前就业环境、国家发展规划等,结合自身兴趣特长、专业优势等制订职业发展目标与规划,协调统一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以科学的就业观进行择业和就业[1]。第二,正确认知自我。高校通过开展就业指导教育,能让学生认清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并结合实际,制订科学、可行的职业规划。现阶段,部分学生找不准自身定位,存在眼高手低等情况,无法顺利就业。而在就业指导教育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对自身的职业性格、兴趣爱好、技能特长等进行深入分析,科学确立就业目标,做好职业规划,驱动学生就业和发展。第三,提升就业能力。过去高校对专业知识技能十分重视,没有积极培养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导致大学生不能够正确认知即将进入的行业,无法适应岗位要求与企业环境。而通过开展就业指导教育,可让大学生正确认知行业及岗位工作,且依托就业心理调适、面试技巧等内容培养学生的就业技能,促使大学生的就业能力、环境适应力等得到有效提升。

1.2实施要求

就业指导教育的核心目的是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择业观、成才观,结合自身实际与社会形势,做出科学的就业选择与行动,促使学生实现更充分与更高质量的就业。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高校需遵循这些要求:第一,重视价值塑造。近些年来,大学生“慢就业”现象日趋普遍,很多大学生缺失职业目标,难以做出职业选择。此种现象的发生,根本原因在于“价值追求”缺失。因此,高校在就业指导教育中需充分重视价值塑造,引导大学生有机联系个人成长与民族复兴、青春奋斗与幸福人生,明确自身价值追求[2]。第二,重视德才并育。就业指导课不单单是培养大学生的就业技能,而是要遵循德才并育的要求,同步培养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与能力素质。近些年来,功利主义、悲观主义等非理性思想观念在社会求职中广泛存在,严重影响到个体成长与社会发展。因此,高校教师既要传授大学生面试技巧等就业技能,又要帮助大学生树立正向思维模式与正确择业观,主动抵制不良的思想与文化。

2高校就业指导教育中面临的挑战及问题

2.1专业化、专家化教师队伍力量不足

近些年来,高校依据国家政策要求以及当前就业形势,积极建设就业指导师资队伍,综合运用引进、培养等措施初步建设了就业指导教学团队,从人力资源角度保障了就业指导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但一些高校让职能部门工作人员、辅导员等兼职担任就业指导课教师,无法有效兼顾管理和教学。部分高校虽然设立了专职教学岗位,但没有将发展心理学、教育学等专业优质人才吸纳进来。一些高校就业指导课的教师队伍具有较大流动性,严重影响到就业指导教学效果。部分高校为提升就业指导教育质量,探索融合了校内教师与校外企业专家,但没有从教学资源等方面进行紧密衔接和统筹整合,无法形成合力[3]。

2.2就业指导教学与就业指导实践融合不够紧密

高校开设就业指导课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与就业能力,要求教师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大学生的终身发展能力,以便与我国当前就业形势相适应。但就现阶段来讲,就业指导课具备理论性与实践性特征,多数教师侧重于采取理论教学方法,忽视了实践锻炼,导致教学效果受到较大影响,多数大学生毕业后反馈就业实践缺乏。此外,大学生渴望通过就业指导课获得相应的“干货”知识与经验,而单单依靠校内教师无法满足学生这一需求,亟须引入校外资源。

2.3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亟须优化

现阶段,部分高校沿用传统的教学内容及形式,无法高效培育大学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难以顺利实现课程育人目标。首先,部分高校就业指导课程理论课时占比过大,实践课时只占据20%左右的比例,影响课程教学效果。由于缺乏充足的实践,大学生在择业就业过程中感受到现实和理论的差距,逐渐丧失信心,导致“慢就业”现象的发生[4]。其次,一些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不符合学生需求,阻碍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同时,高校没有结合时代发展趋势及时革新教学内容,实用性不足。例如,目前“网申”已经十分流行,但教师依然侧重于培养大学生制作纸质简历的能力;很多企业采用“无领导小组”面试形式,但教师依然按照结构化面试流程组织面试实践活动,没有向大学生详细介绍新型的面试形式,导致大学生无法适应真实的企业面试。总之,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的滞后问题,严重影响到就业指导课教学效果,亟须优化和创新。

2.4部分学生就业观念较为狭隘

受社会文化多元、生活成本增加等因素的影响,很多大学生在择业就业时过于关注岗位的工资、待遇和福利,优先选择在大城市发展,基层、中西部等急需人才的地方被忽视,因此,不但学生容易失去职业理想和发展目标,也会影响到社会的整体进步。发达地区的就业形势较为严峻,一些学生不能够正确看待求职挫折,出现一蹶不振情况。部分大学生抱着“多看看”的想法求职,长时间找不到理想的岗位,导致“慢就业”现象的发生。一些大学生顺利就职后,不能够正确看待工作中的问题和挑战,稍有不满意即辞职再就业,逐渐增加就业难度。在就业指导课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没有积极融入思政教育内容,导致学生狭隘的就业观得不到改变,影响到学生未来职业发展。

3高校就业指导教育的改进措施

3.1打造专业化教师团队

3.2融合就业指导与就业实践

针对当前教学与实践相割裂的问题,高校需整合校内外资源,深度融合理论与实践,切实改善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效果,定期开展会议活动,加强交流沟通与协作,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大学生就业。同时,就业指导教学对教师的理论功底与实践经验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单单依靠校内教师无法高效培育大学生的显性职业素养与隐性职业素养。因此,高校要善于利用外界社会资源,邀请专家学者、企业HR等组织开展以就业为主题的讲座学习活动,向大学生传授相应的经验与知识,促使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得到持续提升。高校应与学生家长密切联系,引导家长密切关注国家就业政策、形势等,协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通过融合就业指导教学与实践,综合利用多方资源,进一步改善就业指导教育效果[5]。

3.3创新课程教学内容与方式

传统的教学内容与方式方法难以高效培养学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因此,高校教师要充分明确就业指导课的育人目标,结合当前就业形势与社会需求,针对性创新教学内容,引入多样性的新型教学方式,提升就业指导课教学质量。在具体实践中,高校要准确把握时代发展趋势,对最新的劳动市场需求进行调研,坚持市场导向改革课程教学内容,紧密结合人才培养计划与社会需求,删减不符合时代形势的内容,增添新的知识内容,在课程体系中深度融入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相关内容,增强就业指导课的教学实效性。例如,针对就业面试内容,教师应全面了解当前企事业单位应用较多的面试方法,向大学生详细讲解各类面试技巧,避免单一讲解结构化面试内容。此外,针对教学方式落后的问题,教师要积极应用互联网技术,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变革,有机融合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群体性指导与个性化指导,将慕课、微课等一系列教学形式综合引入进来,利用微信、QQ等与学生加强交流,提供个性化指导,切实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6]。例如,在学习简历制作相关知识时,教师可结合相关技巧要点制作微课视频,引导大学生掌握简历制作方法。在学习面试知识时,可模拟真实的企业招聘,让学生分别扮演求职者、HR等角色,感受真实的面试氛围,掌握不同面试形式下的技巧要点与注意事项,促使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得到提升。

3.4融入思政教育内容

针对当前部分大学生就业观过于狭隘等问题,教师需深度融合就业指导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在就业指导教学过程中融入核心价值观、工匠精神等内容,结合大学生普遍关心的就业问题,灵活巧妙地引入课程,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大学生的职业素养与就业观念。近些年来,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较为严峻,大学生只有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具备良好的就业竞争力,才能够顺利走向工作岗位,实现个人价值[7]。因此,教师要综合利用谈话、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大学生的就业倾向与职业规划,依据调研结果精心筛选具有教育价值的典型人物或事例,如带领大学生观看“感动中国”节目片段等,让大学生统一个体成长与民族发展,树立崇高伟大的职业理想。此外,在开展思政教育时,教师要坚持因人而异、分类施策的原则,增强教育引导的针对性。例如,一些大学生存在急功近利思想,教师要利用真人真事引导学生明确就业的目的,善于把握就业良机。

4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通过开设就业指导课,组织就业指导教育活动,能够有效培养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与能力,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但在就业指导教学实践中,高校面临着师资力量不足、教学内容落后等问题,无法全面体现就业指导课程的教育价值。高校要认真分析当前问题的产生原因,及时制订相应的优化策略,不断提高就业指导教育水平,促进大学生职业发展。

参考文献

[1]杨艳秋,窦健嘉,李冰.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就业指导课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22(3):179-182.

[2]徐雪燕.浅谈高校就业指导课现状与改进措施[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5):64-65.

[3]史展,李利萍.大学生就业的现状及指导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21(17):160-161.

[4]许国强.高校就业创业指导的现状及改进策略[J].商业文化,2021(2):40-41.

[5]郭政华,汪琦,张肖.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现状及对策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1(2):193-194.

[6]王爽.高校就业指导课现状及教学路径探索[J].文化产业,2021(22):137-138.

[7]张润红.双创背景下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现状与改进[J].化工管理,2021(27):21-22.

作者:杨金蕾 单位:西安思源学院创业就业指导与服务中心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