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篇高校美术教学改革现状3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美术学科核心素养是为了全面增进学生审美观念的培养,让学生在反复地学习基础上,逐渐感受到美学的核心意义,提升自身的美学创造力。在当前的教育基础上,为了提升美术教学质量,可以先让学生感受到美术的含义,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美术学科本身就是一门专项培养美学能力的基础学科。传统的美术教育教学只注重对于基础知识的讲解和分析,教学的内容相对较为淡薄,学生只能像对待其他学科一样完成学习,并没有将美术变为一种兴趣爱好,这就导致学生的知识探索分析能力较弱,不利于学生的创造发展。随着当前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推动创新课程教学已经逐渐成为当前教学的基础要求,通过核心素养的培养,让学生的课堂学习方式发生了转变,同时学生的美术学习能力与实际的生活基础相结合,也逐渐帮助学生从生活中感受美学,增进对于美学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一、在高校美术教学中对策教学改革的重要性
美术核心素养的提出明确了美术学科重点学习的方向,美术欣赏课程作为中学阶段基础学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升学生审美水平方面有着重要的影响意义,因此将核心素养与高校美术教学逐渐融合,重新树立新的教学思想,认识到当前高校美术教学的核心,继而以新型的课程教学安排为基础,进行美术欣赏课程的教学活动实施,促进学生的全面进步。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提升,为了全面提升教学质量,更好地发挥教学作用,教师应当明确当前的教学性质,针对性的制定明确的教学内容,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但是在实际的高校美术教学过程当中,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方式的限制,很多教学方式都不能有效地发挥自身作用,不仅导致教学质量相对较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受到了相应影响。为了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发挥教学优势,有效地建立符合当前社会发展需求的教学管理方式,在现阶段的高校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认识自身的历史使命,全面理解科学发展观和新课程改革的相关要求,认识到美术教育的重要性,明确现阶段高校美术教学的核心内容,从而制定科学的教学方式,以求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加深对于美术知识的理解认识,从而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发挥教学优势,减少传统教学方式产生的多种问题,更好地为高校美术教学奠定坚实的科学发展之路。在当前的教育教学活动中,美术教学只能以传统的方式将各种绘画内容以灌输的方式传递给学生,但是在此前提之下,学生自身的接受程度相对较低。对于高校的学生而言,他们已经形成了具体的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只有新型的教育教学方式才能加深学生对于绘画知识的理解,提升自身对于绘画知识学习的积极性。
二、高校美术教学中教学改革对策的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于生活的要求也逐渐呈现上升趋势,但是在信息化速度不断提升的前提下,人们的文化生活水平却没有明显的提升。高校学生作为未来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应当不断加深对于社会发展的认识,进一步提升文化认识,将艺术内涵与高校教学知识充分的结合起来进行有效的应用,不仅提升学生的美学素养,同时也能推进我国艺术内涵的发展,提升文化生活质量。为此本文结合当前我国高校美术教学的实际现状,将美术教学的多种方式与艺术内涵教育充分的结合起来进行分析研究,希望在不同的教学方式引导下,学生的学习质量能够有明显的提升,推动艺术发展,促进高校美术核心素养的养成。美术作品是我国五千年文明的历史积淀的内涵,也是我国百家文化的大成所在,不仅含有丰富的历史研究价值,同时也蕴含着传统文明的思想道德内容等等,对于我国的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意义。在传统的高校美术教学中,教师着重加强对于绘画知识的教学,导致学生对于我国传统美术的认识不足。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要求,强化学生综合素质教育,高校美术教师已经认识到了美术对于高校教学的重要性,通过有效的措施和手段,全面深化素质教育管理要求,更好地发挥美术教学优势,推动美术的继承和发展,已经逐渐成为当前高校美术教学的核心。
三、高校美术教学中对策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不明确
在很多高校的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多的是秉承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上课,教学的实际目标并不明确,教学也只是根据当前绘画的内容进行讲解,无疑导致教学质量的下降。另外很多学生也不能根据教师的教学目标制定自己的学习目标,这就导致自身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明确的学习规划,个人的思想认识相对比较混乱。而有的学生虽然自身有明确的学习规划,但是缺少教师对于教学目标的肯定,自身的学习目标也会随着教师的引导而发生偏差,导致自身的学习质量相对较低。
(二)缺少循序渐进的教学意识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的根本目的就是通过有效的教学过程,让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获得更高的成绩和分数,但是随着教学过程的不断深入,很多学生在学习了一段时间之后并没有取得有效的成绩,究其原因就是教师在进行高校美术基础知识教学的过程中没有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要求。很多高校美术教师表示,高校美术的教学本身就是在原本初中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引导就能帮助学生理解的,因此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并没有将学生学习的内容进行难易程度的区分,而是讲解绘画内容,这就导致很多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不能及时的了解那些较难的绘画知识,造成自身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质量逐渐下降。
(三)忽略美术理论知识
传统的美术课堂教学只注重美术知识与美术技能的传授,这就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对于繁杂以及枯燥无味的技巧没有进行学习的心思,教师也没有根据学生的发展情况及社会的发展情况及时更新自己,还是沿用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这就导致美术的知识理论被忽略,使得学生只注重了画作的技巧。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的创造力以及审美都在不断的提升,这就需要老师在对学生进行美术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对美术知识不断的阐述,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要对学生不断地趣味化美术教学,这样才能够使得学生的上课积极性不断的提高,使得对学习的知识理解更加深刻。
四、高校美术教学中教学改革教育对策的措施
(一)活跃美术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高校学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本身思维发散性极强,对于外界事物的感知力也相对较高,而传统的美术课堂,在教学中只关注对于基础知识的讲解,内容简单,方法无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低,课堂教学质量也相对较弱。为此教师应当始终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主体,立足学生,重新梳理教学方式,以多种信息化、情境教学模式为基础,进行教学工作实施,让学生在感受生活的基础上学习美术。
(二)实施教学拓展,培养审美能力
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是为了帮助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场所,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这种课堂本身的束缚相对较高,这就需要教师做出引导,将教学思路拓宽,积极实现审美实践引导。例如假使是周末的话,在保证学生基础安全的前提下,可以让学生接近自然,感受到自然所迸发的魅力,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对自然环境中所展示出来的美景进行绘制,同时同学之间进行交流写作,判断不同事物呈现的美感,分析他们何种位置吸引自己,能够帮助学生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美学,同时教师举办绘画展览,让学生对自己喜欢的作品进行审阅,在欣赏不同学生作品的同时,让自己的美学素养得到提升,同时重新赋予不同作品美的意义,也让他们逐渐感受到不同形态的美。另外教师也能趁放假期间,组织学生参观美术展览,通过观察其他美学大师的作品,让学生从此探究出不同的审美方式,也能在不同的作品中感受到不同的美感。
(三)加强趣味性教学
教育教学方式对于美学的教学效果有着直接影响,是判断当前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作为教师来说也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重新梳理当前的教学现状,以引导的方式开展教学工作,积极地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反复检查资料,培养学生独立面对问题的分析探索能力,继而有效的提出自身独到的见解。在信息化发展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种新型的数字化设备,将美术信息化学习作为当前教学方式探索的重要切入点,通过一定的视频动画讲解,从而引导学生对美学进行交流互动,让学生变得更加主动积极的参与到基础知识构建的过程中去,高效提升美术学习的质量,同时也方便学生深入的感知美术内容。另外教师通过优化教学方式,让教学理念更加的先进,也让教育的结构变得更加的多样化。当前互联网技术的高效发展,新型的教育手段也在广泛的推广使用,所呈现出的多媒体信息技术体现和远程教学管理工作方式,能够有效帮助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实施美术方式引导。教师能够足不出户,只需要通过互联网技术的手段,有效深化多层次的美学材料,同时也能借鉴更多的教师教学经验,突破传统的教学方式,利用情景式体验的教学优点,提升美术课堂趣味性教学工作,及时分析当前教学的先进经验,实施教学方式创新优化。在授课前,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放一些美术教学的相关内容,提升学生的综合审美能力,增进学生对于美学知识的理解,从而推动美术教学工作的落实。
(四)分层制定教学模式与内容
合理制定分层教学要求是美术模式突破使用的重要内容,教师应当坚持科学的教学设计基础原则,为学生的分层教学工作落实提供新的条件要求。另外教师也应当深入分析当前学生学习的实际状态,针对学生的特点实施因材施教,制定出适合当前学生美术的教学方式,从而确保美术分层教学的有效性,另外也要将分层教学的理念始终落实在教学的方方面面,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状态,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合适的方式,从而确保学生的学习质量。教师在实施分层教学工作设计的基础上,要分层对教学模式进行确定。例如针对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说,应当对学生的信心及热情进行保护,同时将教学的重点与基础理论相结合,引导学生对基础的内容进行明确,同时以基础为核心进行练习,帮助学生对重点内容进行掌控,同时适当的进行优化,继而对当前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对于一些基础素质较高的学生和学习能力较好的学生,教师应当将重点放置在升华知识上,不仅仅局限于绘画内容上,同时也要深化学生美术知识,提升学生美术思维能力培养。
(五)构建美术馆走进课堂的教学模式
高校美术对于学生的美术素养以及审美能力都有着较高的要求,高校生课程繁忙、空闲时间较少,去美术展厅的机会比较少,为深入贯彻落实新课标教育改革创新,培养高素质全方面发展的人才,高校美术教师要将画展展厅引进课堂教学,使学生的美术学习更为便利。学校里的美术老师也很少将博物馆和书本联系起来,学生对本区域的各类画展缺乏了解,有些高校生甚至连家门口的美术馆都没有去过。即使去了美术馆,也很少有学生去认真欣赏这些展品,具体原因,竟然是不知道怎么样去欣赏。这时候就需要教师给予学生们正确的引导,帮助学生学会欣赏,培养学生的美术能力。美术馆资源走进美术课堂巧妙的利用了当地的美术资源,创新了课堂教学的模式,充分调动了美术课堂的积极性。
五、结语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教学理念和当前的时代发展潮流不同,为了促进综合素质的高效发展,就要求教师在现有的教学基础上,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全面培养,而美术教育在当前的教学发展的基础下,应当逐渐建立起新型的教学思路,美术教学不仅仅只是对能力的培养,更是对美学的感悟。作为学生来说,应当树立起正确的学习观念,立足实际,分析美术教育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使学生成为一名具有美术素养的全面发展的人。
作者:熊伟翔 单位:淮阴师范学院
高校美术教学改革篇2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美术人才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当前,社会对美术教育培养的要求不仅仅停留在技巧、专业技能的培养,而是要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完善学生的人格,促进学生艺术发展,提升学生的综合性素质。这些要求已经成为新时期人们对美术教育的最新理解。针对当前美术教育当中存在的问题,需要制定出合理的措施积极改进。虽然在高度发展的物质文明下,高校美术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改进,但是在目标培养方面仍然需要改进。美术教学的目标不是为了培养画家,教育的引导作用在于将绘画的理论和技巧教给学生。通过美术为媒介开发智力,陶冶情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目前,很多学校都没有做到这一点,将绘画技能的掌握作为教学的唯一目标,培养出来的人才通常不具备综合的素质。因此,高校美术教学亟需改进。
1高校美术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
1.1缺乏明显的文化教育
针对高校美术生的培养,美术技巧的培养具有一定的必要性,但是反而忽视了文化课程的教育,得不偿失。但是这种现象越来越明显,各个高校普遍重视专业课程的教育,文化课程被人们忽视。形成这种局面的根源在于高校教师考核制度的不合理,主要考核的是学生技能的掌握程度,通常以技巧教育高于一切,因此以专业课为主导。而且美术学生进行专业考试的时候,无论是考试的内容还是形式都和别的学科有区别,美术专业学生升学的概率更大,而且社会普遍认为美术专业的文化课不重要,导致高校和学生都不重视文化教育。但是从教育的实际发展来看,教育的基础应该是文化教育,只有深厚的文化教育才能够真正体现出美术教育的内涵。文化和美术两者之间的差别非常明显,在改革的过程中应该重视文化教学和专业学科之间的结合。
1.2缺乏创新意识和实践意识的培养
在美术教学方式的传授上,一直以来人们普遍重视学生的成绩,但是学生的综合发展并没有被看好,尤其是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方面。素质教育改革提出之后人们意识到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但是人们还是看重成绩,成绩的优势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情况。在任何形式的考核当中,都是固定的考核内容,答案统一,最后给出分数。这种形式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进步,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学生们普遍缺乏创新意识。此外,在高校美术教学的过程当中往往缺乏实践教学,主要为理论知识讲述,对学生实践意识的培养也非常缺乏。
1.3教师的综合素质还需要提升
在教学改革的浪潮下,教师的综合能力高低也逐渐凸显出来。对于学校的发展来说。这些不仅仅体现在人们的思想当中,也体现在教育上面。教师专业素养存在问题,就会出现两种情况:一方面重视美术学生技巧的学习,以学习能力的高低衡量一切,学生的创造能力、艺术修养培养等都不被重视;另一方面部分教师还需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部分教师教学思想比较陈旧传统,这种认识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也局限学生的全面发展。艺术学科非常重视思想的碰撞,因此,教师本身对学生的影响很大,教师素质存在问题,学生也就很难全面发展。因此,在这种需求下,学校应该重视教师素质的提升。
1.4缺乏创新教育
从美术教育的根本上来看,创新非常难,但是同样也为美术教学的创新奠定了基础。从实际发展情况来看,创新教育的发展很关键,但是实现美术教育的创新,对于当前的美术教育比较困难。美术教育的创新,需要在思想上、形式上进行创新。但是美术教学固定的形式、局限的教学方式,限制了美术教育的创新。
2高校美术教学改革的意义
根据目前的情况,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开设课程,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这不仅可以提高师范生的教学能力,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还可以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拓宽他们的就业渠道,为他们未来的生存和发展储备能量。因此,培养普通人才的高校应努力解决问题,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提升美术专业学生的社会竞争力,促进高校美术教学的创新发展。
3高校美术教学改革的对策分析
3.1重视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
我国加入世贸,经济发展步入常态化之后,国内外人才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人才需求倾向往往是朝着复杂化、专业化方向发展。而且美术学生文化水平较弱已经成为共识,在进行改革时应该重视美术教育和文化教育及其他学科教学之间的连续性。因此高校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不断扩宽专业课程教学,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来保证美术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从美术专业的独特性出发,为避免美术学生和社会的发展脱节,应在教学的过程中重视美术课程和社会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深刻意识到美术文化的内涵,方便学生挣脱束缚去探索更大的艺术世界。艺术和艺术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应该在美术教学当中做相关的延伸。高校美术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结合自身教学的特征和社会发展的需求,让学生形成正确的艺术观念进行教学,积极开设相关的课程。
3.2重视实践和创新培养
在大数据和云计算背景下,人们更加重视艺术发展和艺术的创新。实际上美术教学实践活动是高校美学教育当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计算机网络无法取代,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学校应采取合理的措施,将美术教育和实践活动巧妙的联系在一起,美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灌输实践意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进行实践活动,开展实践教学,通过多种形式来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方式。美术学习当中创新意识是关键,也是美术学生学习的核心。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升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来完成,比如周末和节假日参与到社会实践当中去,让美术教学改革和实践相结合真正提升学生的个人素养,从而为社会输送更优秀的人才。
3.3强化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
为强化美术教学的顺利发展,提升高校美术教学的水平,保证美术学生能够全面发展进步。要求学校重视教学的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一直以来教师都是教育当中的引路人,教师的一言一行影响着学生的发展[4]。培养高素质的美术人才,要求美术教师具备深厚的专业精神、创新精神、奉献精神等等,教师应该在掌握高超的专业技术之后,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展示出个人魅力感染学生,让学生认识到艺术的重要性。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掌握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专业能力,为学生打开艺术殿堂的大门,引导学生走向知识的海洋。强化教师的专业能力,可以从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对在岗教师进行定期培训、交流学习,让这一部分教师能够及时掌握最新的专业知识;其次鼓励教师参与到职业资格考试当中去,提升教师的自身实力;其三,重视教学和科研相结合的方式,和企业合作加强交流学习,强化实践教学,在这个过程中还可以聘请校外专业人员进行教学。通过上述比较系统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可以充分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重视教师的多元化发展,让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渗透人文主义精神,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3.4重视教学方式的创新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方式逐渐被淘汰,在当前发展出了很多新型教学方式。比如因材施教,传统教学的存在问题是标准化和规范化的限制,这种方式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让学生陷入一种机械式、目的性的学习模式当中。课改之后学校强调学生个性化发展,那么就要求因材施教[5]。从学生的个体出发,学术的美术基础知识、绘画技巧掌握、学习态度之间的差异性明显,在具体的教育过程当中,需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进行教学。而且教学方式重视学科之间的联系,比如达·芬奇的艺术创作之所以那么成功,是因为他在艺术创作当中融合了美术和科学,在自己的加工之后成为了艺术作品。
4结语
在高校美术教学实践过程当中,需要针对性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促进高校美术教学的现代化发展。在高度发展的物质文明背景下,学科专业之间的竞争力越来越强,高校美术教学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至关重要。在教学过程中,高校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人情况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合理设置和安排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创造一种学习氛围,让学生创造出更多优秀的绘画作品,将教学方法与绘画技巧相结合,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为学生的未来就业打下基础。通过提高实践教学和评价的比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可以利用现代教学设备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经验,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
作者:邰娜 单位:黑龙江东方学院
高校美术教学改革篇3
美术教学,作为高校培养应用型美术人才的重要途径,既面临不断提升美术专业人才综合素养的问题,也面临学生专业素养方面存在明显差异这一现状[1]。在高校不断深化教学改革的背景下,推动美术教学改革已然成为高校教学改革中重点关注和探索的课题。然而,由于美术教学自身的特殊性,以及美术教学改革方向和目标的不明确性,教学主体对如何改革缺乏准确的把握和严格的落实,教学改革实践活动开展面临诸多问题和不足,需要通过进一步的研究与探索加以优化,以确保美术教学改革的实效性。
一、高校美术教学改革面临的形势
(一)美术教学思路逐渐明晰
随着高校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关于教学改革的思路逐渐形成了明确的框架,即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教学基本要素出发进行改革创新,通过更新教学理念、完善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等措施来推动教学实践效果的稳步提高[2]。显然,在这种高校课程教学改革的框架下,美术教学改革的思路也逐渐明确为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三个方面的改革。
(二)美术教学目标不断延伸
在以往教学中,高校关注的是美术专业学生是否顺利毕业,将学生成功毕业作为教学重点关注的目标。后来随着美术教学改革的深入,美术教学关注的目标逐渐从学生顺利毕业延伸到了学生顺利就业,甚至延伸到了学生在相关领域作出突出贡献。显然,在这种目标延伸的背景下,高校美术教学改革所追求的不再是学生考试及格、获得毕业所要求的学分,而是学生具有较高的美术素养,能够凭借自己的真才实学获得良好的职业发展。
二、高校美术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改革重点不突出
教学改革,是对教学实践中存在的落后的、阻碍教学目标实现的思想和行为因素进行破除,并确立新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行为[3]。目前,高校所开展的美术教学改革,更多是在原有教学活动基础上做的“锦上添花”的举措,并没有针对教学活动开展中存在的突出性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分析和深入性的解决,导致原本存在的问题依然存在,教学效果提升困难。例如,一些教师主观上认为翻转课堂对学生的美术学习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就马上组织开展翻转课堂教学,但教学方法与以往的教学方法相似,以理论性的知识讲解为主,只是将原来的线下教学搬到了线上,虽然称其为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但最终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二)教学改革力量分散
正如上文所分析的,教学改革是一项破旧立新的教学实践活动。而且,这种改革多为自我革新,即教学改革是高校对自身的教学进行改革,教师对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这种情况决定了部分教学改革主体很可能因为难以走出舒适区而抵触、排斥教学改革,导致教学改革的力量难以有效集中、统一[4]。同时,高校的美术教学改革往往局限在美术学院内部,对与美术教学改革相关的其他专业学科的教学改革力量的吸纳和利用力度不够,导致美术教学改革力量过于单一、孤立,难以破解教学改革中的理念和技术难题。例如,一些美术教师虽然有通过虚拟技术进行美术教学的想法,但因为自身对虚拟技术的掌握和应用不熟练,导致这种教学想法无法顺利落地实施,这反映的就是高校联合美术学院与计算机学院开展美术教学改革的实践力度不够。
(三)教学改革评价缺失
目前,高校美术教学主体在改革方面的关注点主要是前期的教学改革方案设计和落实,对教学改革的最终结果缺乏必要的关注,这就导致教学改革评价存在缺失的情况,进而影响到教学主体对美术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的及时掌握和分析,影响了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虽然高校会通过学生的考试成绩或者就业率等对教学改革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但这种个别性指标的分析并不是完整意义上的教学改革评价,并不能反映教学改革的全面情况,在促进教学改革深化方面的作用也比较薄弱。
三、改善高校美术教学改革实践的策略
(一)瞄准教学改革重点
美术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性、持续性的教学实践活动,应当围绕美术教学中存在的突出性问题和不足开展,以确保教学改革的精准性和有效性[5]。针对当前高校美术教学改革重点不突出的情况,教学主体要在准确认识教学改革的基础上,突出教学改革重点,避免走弯路、错路。首先,实事求是,确定教学改革重点。美术教学改革,是结合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的理念、内容与方法改革,其重点应当放在教学问题上。因此,高校要结合当前美术教学活动实践,通过对教学主体尤其是美术教师和学生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掌握本校美术教学实践中的不足,并在对这些不足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炼出阻碍美术教学实践活动有效开展的突出性因素,将其作为教学改革的目标。例如,针对调查发现的学生对教学内容不感兴趣的情况,高校和教师可以将开发学生感兴趣的有特色的美术教学内容作为教学改革的重要关注点。其次,多措并举,突破教学改革难点。美术教学改革所改革的是高校美术教学实践中长期存在的“顽疾”,由于其产生和存在原因的复杂性,很难在短时间内根除[6]。因此,教学改革实践中,教学主体应当围绕教学改革重点,制定多种改革措施,并投入足够的资源予以推动,使这些改革重点在循序渐进和持之以恒的改革实践中逐步破解。同时,对于已经破解的教学重点,教学主体要将破解的经验上升到教学改革制度层面,通过明确的制度加以确认,避免问题的反弹。
(二)整合教学改革力量
美术教学改革,虽然是对美术教学活动进行的改革,但其具体的实施却需要不同力量的共同参与和发挥作用。结合当前美术教学改革的实际情况,高校应当从美术教学系统内部和美术教学系统与其他教学系统的结合两个方面进行教学改革力量的整合。第一,规范统一,凝聚教学改革认知。认知,是影响行为实践的重要因素。只有确保参与美术教学改革的主体从思想上认同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在思想上形成统一的美术教学改革实践认知,才能够确保教学改革实践行为的有力、持续开展。因此,高校一方面要制定科学、系统、明确的美术教学改革制度,对美术教学改革的细节性内容进行统一规定和要求,使教学改革有统一的指导;另一方面要成立主导美术教学改革的教学改革小组,用于指导和协调不同教学主体在美术教学改革方面的思想和行为,确保教学主体教学改革认知的统一。第二,协同行动,补足教学改革短板。考虑到美术教学改革会涉及心理学、计算机科学等其他学科知识和技术的实际情况,为避免教学主体在改革实践中因为自身知识和能力有限而无法进一步落实改革要求,高校要在了解教学改革需求的基础上,成立相应的教学改革资源协同机制,为美术教学主体的改革提供相关的知识、技术等方面的支持,使教学改革能够顺利开展。例如,针对教师因为计算机技术操作能力不强而导致教学课件制作困难的问题,高校可以安排计算机学院的教师负责对接美术教师的计算机技术操作需求,为其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帮助其克服难题。
(三)强化教学改革评价
教学改革,作为一项持续性的教学实践活动,需要通过评价来掌握改革的效果和存在的问题,为下一步的教学改革提供相应的信息参考。高校应在准确定位美术教学改革评价的基础上,不断完善教学改革评价方式,提高评价的科学性和实效性。首先,科学定位,突出教学改革评价。在教学改革评价方面,高校和教师等改革主体应当摆脱传统课程评价的思维,从专业教学的角度对美术教学改革的实践过程和结果进行动态性、全方位的评价,将教学改革评价作为教学改革实践中的重要环节来抓[7]。同时,高校和教师要理性认识和处理教学改革评价与教学改革的关系,将教学改革评价作为发现教学改革实践中的问题的契机,将教学改革作为解决教学改革评价中发现的问题的途径,确保二者相互结合,共同促进。其次,严格落实,呈现教学改革实际。在教学改革评价方面,高校要在深入调研和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制定包括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内容在内的教学改革评价指标体系,为教学改革主体的改革实践评价提供具体、可操作性强的评价方案。在评价方式方面,为避免主观性因素对教学改革评价的干扰和误导,高校要尽可能采用技术评价或者第三方评价的方式,确保评价的客观性和全面性。例如,高校可以采取学生问卷调查或者计算机数据采集与分析等方法来开展实际的教学改革评价。
四、结语
美术教学改革,是高校教学改革中的重要推进项目,同时也是提高高校美术教学实力和效果的有效策略。针对当前高校美术教学改革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改革主体要在瞄准教学改革重点的同时,整合教学改革力量,并强化教学改革评价,以确保美术教学改革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王珊.我国高校美术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美与时代(中),2018(8):110-111.
[2]邰娜.高校美术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工业设计,2020(10):40-41.
[3]李班,林妙.普通高校公共美术教育课程现状及对策分析[J].美术教育研究,2021(5):120-121.
[4]何桃.高校美术教育专业美术字课程实验性教学探析[J].美术教育研究,2021(5):116-117.
[5]刘智勇.探讨高校师范美术教学改革中突出问题及对策[J].美术教育研究,2019(20):112-113.
[6]杨明辉.浅论高校美术教育基础课与专业课的过渡与衔接:以赤峰学院美术学院蒙班为例[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3):112-115.
[7]王楠.我国高校美术教学改革中突出问题及对策分析[J].戏剧之家,2018(17):171-172.
作者:管郁静 单位:贵州民族大学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