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乡村图书馆建设与发展3篇

时间:2023-02-24 09:53:38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篇乡村图书馆建设与发展3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乡村图书馆建设与发展3篇

乡村图书馆建设篇1

目前,我国乡村中小学图书馆发展的现状不容乐观,存在严重不足。我们将从乡村中小学图书馆的各个层面分析当前乡村中小学图书馆的建设及发展现状,比如:图书馆人员管理、文献来源、管理体制、图书馆馆舍的设置、经费等。

1目前我国乡村中小学图书馆建设发展的现状

1.1自由设置,图书馆成为可有可无的摆设

教育部已连续颁布了两个有关图书馆的规程,明确规定了各种学校应设立图书馆,并要有可靠的经费保障,但由于监管不严以及经费不到位,图书馆对于学校来说就像是公共图书馆那样自由设置,或者成为了一种可有可无的摆设,并且在资料及建筑上没有进行严格把控,只是应付教育部门的检查。然而,在日本,他们执行强制“义务设置制”,日本《学校图书馆法》第三条规定:“在学校中,必须设置学校图书馆。”据此规定,日本的各类学校就有义务保证学校必须建有图书馆,如果没有图书馆就是违法建校。结果效果非常明显,日本全国学校图书馆协议会(SLA)20世纪80年代初在日本进行过一次大规模的学校图书馆调查,结果显示学校图书馆设置率为小学97.1%、初中99%、高中99%,可见日本在30多年前就几乎达到了学校图书馆100%的设置率[1]。

1.2中小学图书馆从业人员素质整体不高

在我国图书馆从业人员素质方面,国家曾指出“图书馆从业人员必须具备图书馆专业知识,中学图书馆工作人员必须具备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小学图书馆工作人员必须具备中专(含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并具有基本的图书馆专业技能和计算机操作技能”[2]。但是,我们对成安中小学图书馆的管理人员进行抽样调查,30所中小学中图书馆工作人员共35人,其中23%的中学有专职的工作人员,90%的小学图书馆工作人员是兼职的(在校教师或者具有初中以下学历的外聘人员),更谈不上专业技能或计算机操作水平了。也就是说,绝大多数学校图书馆并没有按国家标准设置的专业工作人员来管理图书馆。图书馆工作人员调查数据如图1所示。从调查的数据中,我们不难看到中小学图书馆管理人员的素质处于何等状况,如若引不起学校及教育机构的重视,长此以往,如何谈论其稳定的发展及服务质量问题。

1.3经费不足或不到位,制约了学校资源的建设

学校图书馆建设如同教学设施、教学装备等的建设,不仅需要政府与学校领导的重视,更需要经费的保障,况且我国中小学图书馆建设历来以政府投入为主。但是,由于我国没有对图书馆经费的实施标准做出具体规定,因此学校图书馆能够获取多少经费,就要看该校领导及教师对图书馆重要性的认识以及图书馆在该校中的地位。由此可见,图书馆建设的经费来源问题是学校图书馆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

1.4认识不够,基础设施跟不上,满足不了教育的需求

我国曾在《城市普通中小学校舍建设标准》中对图书馆的基础设施方面做出明确规定,比如:图书馆的面积、电子阅览室、照明、采光、排水、防潮等相关设施。但是,由于学校对图书馆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教育理念的守旧,不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及课外活动,导致图书馆在中小学没有可存在的价值。调查发现,乡村80%以上的中小学图书馆还处在起步阶段,没有被完全重视,没有独立的建筑,甚至有的地区即使设立了图书室也是由废旧校舍改造,面积等方面根本不达标,安全存在隐患。

2乡村中小图书馆建设的意义

2.1有助于教师更好开展教学活动

图书馆是一个对文献资源进行收集、整理、保存的场所,它可以为学生和教师提供日常所需要的各种资料,甚至于能够帮助学校更好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能够灵活掌握课内外更多更广的知识,开阔他们的思维,更利于他们的创新发展,以此,图书馆的服务价值才能够充分体现出来;也是学生学习研究的第二教室,给学生更大更自由的交流与发展空间。

2.2培养中小学生信息素质的场所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学生的信息素养亟待提高。目前,单独从中小学学生的信息技能方面来培养中小学生的信息素质的做法很难能使中小学生的信息素质得到全面的提高,而图书馆则长期从事着信息收集和管理工作,在开展信息素质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肩负着中小学生信息素养的养成。在目前发达信息的时代,图书馆也就成为了中小学生信息素质教育提高与培养的首选空间。

2.3推进乡村小学精神文明建设的寄托之地

图书馆的职责不仅仅要为中小学生提供美术、文学、体育、音乐、各种棋类等文娱资料,供中小学学生学习阅读,而且也要定期举办各种文娱活动以及各种读书活动,让图书馆成为学生们休闲的好去处,成为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第二课堂。我国很多教育界专家认为一个学校图书馆的发展不但代表着一个学校的精神面貌和整体水平,而且更能体现出学校培育人才的目标方向。尤其是在倡导素质教育的大时代,图书馆肩负着更大的责任。

2.4中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基地

课外阅读是学生获取信息、拓展视野、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的重要渠道,学生大部分的学习时间在学校,因此,学校应该担负起学生阅读的责任。但是,我们调查发现,乡村学生课外阅读资源相当匮乏。绝大多数的学生有阅读的兴趣却没有图书资料可看。我们对于普通中小学学生家庭藏书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从上面调查中发现,一个班里50人,学生家中藏书量非常有限,读书量也是可想而知的。在农村调查出这样的结果,也是在所难免。首先,家庭的文化氛围比较弱,家长对于孩子的阅读爱莫能助,不知道孩子需要什么样的图书资料;其次,孩子一天1/3的时间在学校学习,主要依靠教师及学校提供这样的阅读环境。因此,在提高阅读方面中小学图书馆任重而道远。

3促进乡村中小学图书馆建设的策略

3.1中小学要多渠道筹措图书经费及图书来源

我国图书馆自建设以来,资金来源以各级政府投入为主。各级行政部门每年在教育经费中也按一定比例设置图书专项经费,并且各地图书管理部门都在积极地做着统筹安排,并组织学校实施。但是,对于中国这种地广人多的国情来说,仅仅这些还是远远不够的,满足不了学校目前教育及图书建设的需求。因此,学校要想更好更快地建立起比较合格及实用的图书馆,必须多渠道筹措图书的经费及资料,积极鼓励社会及个人捐助适用的图书资料及资金协助图书馆建设,倡导社会爱心人士资助图书馆的建设。

3.2法律保障,落实到位

在我国,因为没有确切的中小学图书馆法做依托,也没有法律强制性,因此导致了我国中小学图书馆各个方面的建设跟不上,所以在想法执行上摆动性很大,从而各个学校对图书馆的投入上也有很大的随意性。在此,希望国家尽快出台一部关于中小学图书馆的相关法律,如同日本,执行强制“义务设置制”,不设置图书馆就是违法,作为图书馆的建设保障,更好地推动我国中小学图书馆的发展。法律制定要全面性落实到点面上,即分别从图书馆的运营、图书馆馆员的培养、技术的支持、政策的支持及资金的支持等各方面做出详细明确规定,最终图书馆的建设才能有所保障。

3.3跟公共图书馆搭建共享平台

目前我国对公共图书馆的建设投入力度比较大,在每一所城市,公共图书馆成为了这所城市的亮点,无论从建设还是从图书资源购置上资金都比较到位,公共图书馆的各方面资源相对比较完善。因此,中小学图书馆可以利用公共图书馆这种优势,与之达成共享平台,充分利用公共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及设备,能够让它更好地为中小学服务,补充中小学图书资源及信息不足,达成“互利双赢”的效果。

4总结

综上所述,中小学图书馆的存在是以培养学生素质教育为目标,即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创新能力、自学能力,甚至于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必不可少的手段。我国乡村中小学图书馆占有图书馆事业相当大比重,近年来我国不断推进教学改革,提升素质教育,使得中小学图书馆在学校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完善的中小学图书馆势在必行。尤其在中小学图书馆建设发展方面,与公共图书馆达成“互利互赢”的方式,也是图书馆建设中的捷径。总之,我们应逐步加强中小学图书馆建设,使中小学图书馆为学生服务的功能得到全面的发挥,更充分体现出图书馆的服务价值。

作者:赵树国 高顺喜 赵丽芳 单位:邯郸职业技术学院 邯郸学院

乡村图书馆建设篇2

乡村图书馆是乡村文化建设过程中的重要载体,对乡村振兴的全面实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目前乡村图书馆建设发展仍然处于探索阶段,其中还存在大量影响因素,导致其无法满足乡村地区文化建设的需求。因此,我们需真正认识乡村图书馆的价值,正确分析其影响因素,明确未来发展方向,科学合理规划发展模式,促使我国乡村图书馆实现健康持续发展[1]。

一、乡村图书馆建设发展意义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包含文化振兴和人才振兴在内的五个振兴科学论断,健康丰富的乡村文化建设,有利于留守儿童、老人的文化素养的提高,也有利于文明乡风的形成,对文化振兴和人才振兴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乡村图书馆建设的成功与否关系着乡村文化建设的成败。一方面,古人有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图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通过图书可以传递正能量,为留守儿童、老人营造出适宜的精神家园;另一方面,乡村图书馆还具有再教育的功能,为乡村地区农业生产人员提供教育培训场所,传授先进农技知识,帮助农作物增产增量,为农民带来效益和便利。因此,乡村图书馆建设发展是文化乡村建设的必经之路。

二、乡村图书馆建设发展特色

乡村图书馆与城市综合图书馆相比有着其自身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图书资源应能满足农村地区需求。乡村图书馆在图书资源的配置上,应为留守儿童、妇女、老人和农业生产者服务。首先,留守儿童理应成为乡村图书馆的重点服务对象。留守儿童长期由老人照看缺乏父母关爱,内心一般较为敏感和脆弱,近年来由留守儿童所引发的社会问题不容小觑。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不仅影响着小家庭的和谐幸福,还关乎社会这个大家庭的长久发展。在乡村图书馆内可建立儿童书屋,根据儿童的心理需求选择适合不同年龄段儿童的书籍,包括儿童绘本、故事书、科普书以及教辅书等;其次,留守妇女和老人也是乡村图书馆的服务人群。针对这类群体可以选择有关家庭情感、养生保健、时政类、订阅报纸等图书资源供其阅读,提升全村农民的文化素养;也可有效发挥乡村图书馆在乡村地区的文化中心功能,通过购置健身器材与棋牌用品等,为留守妇女和老人提供一个学习娱乐的公共场所;最后,农村以农业生成为主,乡村图书馆的服务对象还包括农业生产者。乡村图书馆可以提供乡村科技图书资源,方便新型农业生产者查阅资料;还可在乡村图书馆中配置培训教育的网络课堂资源或利用其场地开展教育培训等,方便新型农业生产者学习农业科技,推动乡村地区经济发展[2]。

三、乡村图书馆发展现状

(一)各地乡村图书馆建设存在差异

我国国土面积辽阔,各个乡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存在一定差异,不同地区乡村图书馆建设情况也各不相同。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乡村,农民的生活水平提高,物质条件得到满足后会更加关注自身精神文化需求,乡村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也会得到更多的支持与重视。在我国较为发达的东南沿海地区的乡村区域,乡村图书馆规模与管理模式得到全面深入发展,该区域政府部门大力推广现代图书馆建设,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得到满足。反之,在经济水平相对滞后的乡村,图书馆的建设发展工作则存在一定难度,无法迅速推广落实。虽然我国在20世纪就开始重视乡村图书馆相关工作,但是实际上许多乡村图书馆受到区域经济的限制,导致用于馆建的资金较少,设备条件艰苦,且缺乏持续稳定的资金、人力、物力的支持和具有约束力的法律保障,致使乡村图书馆建设程度较差,难以立足长久发展。

(二)乡村图书馆建设缺乏专业性人才

乡村图书馆同大型城市公共图书馆一样都需要专业的档案管理人才,然而,农村地区经济条件相对落后,通过接受教育走出农村的高文化水平的大学生不愿意再回到农村就业;愿意来乡村图书馆工作的人员多为周边村民,也未进行系统的业务培训,管理知识和经验不足,眼界局限使得工作思路狭隘等。总的来说,乡村图书馆建设缺乏专业性人才管理致使其发展滞后。

(三)个人乡村图书馆成为重要支撑

乡村图书馆建设发展过程中,个人乡村图书馆也已经发展成为重要支撑力量。国内外的成功人士为了支持农村的发展,以个人名义在乡村兴建图书馆,鼓励农民通过阅读书籍拓宽知识面,提高整个农村农民的科学文化水平和思想道德素养。个人图书馆接受个人或社会各界的图书捐赠,对图书馆制定管理机制与捐赠制度,针对需求提供不同的图书资料[3]。

四、乡村图书馆发展影响因素

(一)资金因素

缺乏建设资金是影响乡村图书馆建设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乡村图书馆的发展。乡村图书馆在建设之初需要大量的资金,后期同样需要源源不断的资金投入来保证图书馆的正常运营,否则很难巩固和发展。通常情况下,乡村图书馆的建设主要来自政府的财政支持,除此之外,还有部分资金源于企业和个人。乡村图书馆的建设依靠民间力量与社会力量共同发挥作用,为其提供大量资金支持。

(二)政策因素

在当今和谐社会背景下,国家政策对社会发展具有一定的限定和影响,对乡村图书馆来说,政策因素起到决定性作用。我国东西部经济存在明显差距,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能为乡村图书馆建设提供充足资金,然而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无法独立建成乡村图书馆,只有依靠国家政策的支持与帮助,才能使乡村图书馆在经济条件落后的地区实现良好发展,助推乡村图书馆的全面落实推进。

(三)资源因素

乡村图书馆的建设发展中,资源因素也是制约其发展不可或缺的因素之一。其一,乡村图书馆缺乏稳定的图书资源渠道,导致乡村图书馆内部图书更新受限,无法为乡村地区的人民群众提供及时有效的图书与咨询。其二,相当一部分乡村图书馆采取自主购买的方式进行图书资源的整理,资金受限导致所购图书未能满足农民群众的实际需求。

五、图书馆建设发展措施

(一)完善乡村图书馆建设形式

通过分析我国乡村图书馆建设现状,可以明显看出各地区发展建设并不同步,并且在外界因素与内在因素的共同影响下,乡村图书馆构建与规划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可根据地方的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建设形式。例如,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塔集镇,为方便镇内群众阅读,该地积极创新阅读形式,采用流动书车在各村之间巡回送阅读,不但可以满足人民群众的图书阅读需求,而且还可以将图书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让整个村庄都充满阅读的书香气[4]。乡村图书馆还需根据乡村地区发展需求具体建设,比如部分乡村,人口流动性较强,并且常住人口少,不必要建设乡村图书馆,可以将更多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投入乡村地区其他基础设施建设中,提高人们的日常生活质量。此外,乡村图书馆作为振兴乡村文化的重要场地,不应仅仅为人们提供借阅图书的功能,还需完善多种建设形式,发挥其更大价值。例如,为留守儿童开展公益性学习辅导、兴趣培训等,为农民开展农技知识讲座,为社会各界人士提供文创展、摄影展等,提升乡村图书馆的价值,扩大乡村知名度,促进乡村文化振兴,推动乡村经济发展。

(二)加大乡村图书馆经费投入

资金问题已发展成为大部分乡村图书馆都面临的主要问题,为解决此问题,管理人员可采取相应的经费筹措方案,有效发挥民间组织与社会群体的作用,使其共同参与到乡村图书馆建设工作中。比如,建设乡村图书馆,可以采取群众筹资的方式,发动人民群众的力量,积极投身于建设乡村图书馆中,贡献一己之力。乡村图书馆先以国家政府拨款作为主要资金来源,不足部分再由区域内群众集资填补,但是需要注意不能加重农民经济负担,要确保农民自愿原则。经费筹资也可采取灵活多变的方式,如村民自愿捐赠或者依靠社会公益性组织的支持,也可通过将图书馆内的场地出租获取资金,将闲置场地出租给文具店、打印店以及便利店等相关配套店面,通过收取租金为乡村图书馆建设提供一定资金。同时在馆内设置茶室、饮吧等,将空间合理地最大化利用起来,既为人们提供休闲品茗,也能带来盈利。调研发现,在乡村经济发展较好的东部地区,还有部分乡村图书馆采取企业联合建设的模式,由企业为乡村图书馆提供资金,负责乡村图书馆的日常运行。通过多元化的筹资模式,为乡村图书馆建设发展提供多种发展路径。

(三)加强乡村图书馆建设宣传力度

乡村图书馆的建设发展是一项公益事业,若想乡村图书馆长久健康稳定发展,就必须在国家政府的支持与帮助下,获得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然而,目前人们对乡村图书馆的关注度和重视度远远不够,不能意识到它对提高农村居民的思想政治素养和文化水平的重要作用。尤其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乡村,人们往往更加关注自身生活与农田产量等物质水平是否提高,而忽略精神文化诉求。因此,为了促进乡村图书馆的健康发展,必须提高其在广大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地位,加强图书馆建设的宣传力度,扩大乡村图书馆的影响力。政府在乡村图书馆建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图书馆建设之前要进行全面的统筹和规划,还需要用广告、电视等多种媒介向农民宣传建设乡村图书馆的有利作用,通过广泛开展宣传活动,提升农民群众对乡村图书馆的认知度和重视度,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奠定基础。

(四)优化乡村图书馆管理内容与模式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迅猛发展,传统乡村图书馆管理模式与管理内容已不能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所以,只有通过现代化信息技术优化设计乡村图书馆,才能为乡村图书馆的建设提供更加多元化的发展路径。在对我国乡村图书馆发展现状的调研中发现,经济水平较低的一些乡村地区,乡村图书馆仅关注图书资源的收集与整理,却忽视如何提高图书资源利用效率。如果采取传统的图书馆管理模式与内容,则无法为农民带来真正需要的图书资源,甚至还会引起图书资源闲置、不能有效利用等问题。对此,乡村图书馆管理部门要与上级图书馆积极合作,将市级图书馆与乡村图书馆连接起来,实现图书资源的共享,不但可以节约图书资源的管理成本,同时还可以大幅度提高图书资源利用效率。通过信息技术与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乡村图书馆实现与上级图书馆图书资源的共享,当被共享的图书馆图书资源更新时,乡村图书馆信息系统的资源也能及时更新,为农村群众带来最新的图书资源与资讯,提高图书资源的利用率。

(五)发挥政策引导的作用

乡村图书馆还需发挥政策引导的作用,通过积极有效的政策可以大力推进图书馆建设。评判农村地区的发展不能只看重经济发展水平,农民的思想道德素养、科学文化水平等同样重要。乡村振兴战略要求乡村地区不但要大力发展经济,还要建设文化气息浓厚的美丽新乡村。相关部门应该推行乡村图书馆建设政策方针,各级政府应重视文化乡建工作,制定完善规章制度,为乡村图书馆建设发展提供有力保障[5]。(六)与乡村学校联合共建乡村地区一般把乡村小学作为文化中心,建设发展乡村图书馆可以与乡村学校相联合,共同建设。学校是一个教育性场所,乡村图书馆同样具有教育功能,将乡村图书馆与乡村学校二者结合起来,具有较高的可行性。把乡村图书馆纳入乡村学校体系中,不但使乡村图书馆管理更加方便,而且也让学生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六、总结

乡村图书馆在农村地区文化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媒介功能,通过建设发展乡村图书馆可以切实促进乡村文化建设,实现文化振兴和人才振兴。目前,乡村图书馆存在图书资源利用率低、建设资金缺乏以及宣传力度弱等问题。因此,在乡村图书馆建设中,应融合农村文化建设理念,完善乡村图书馆建设形式,加大资金投入与宣传力度,优化管理内容与模式,发挥政策引导的作用,结合学校共同建设等多种举措并举,有效提高图书资源利用效率,向农村群体提供针对性服务,真正做到推进乡村图书馆健康持续发展。

作者:祝溪 单位:信阳农林学院

乡村图书馆建设篇3

乡村图书馆是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一线阵地,乡村图书馆的建设关系到广大农村群众的精神文明建设和精神文化生活,是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举措之一,这种以公益阅读为主的文化形式开辟了乡村文化振兴的新路径。

1我国乡村图书馆的发展历程及建设现状

建国以来,我国乡村图书馆的发展历经起伏。在上世纪50年代曾经有过发展的小高峰。改革开放以后,国家开始重视乡镇文化建设,全国各地纷纷建立乡镇文化站,进而开设各类乡镇图书馆(室),乡镇图书馆(室)发展空前繁荣,截至1986年底全国乡镇文化站数量突破5万个[2]。然而,随着上世纪90年代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的开展,乡村图书馆由于自身的非盈利性质而遭遇困境,导致我国乡村图书馆事业发展停滞不前。本世纪以来我国乡村公共文化发展问题受到重视,2016、201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相继颁布[3]。这两部法律分别对地方政府设立乡镇(街道)和村(社区)图书馆进行了规定,为乡村图书馆的建设提供了法律依据。与农家书屋工程不同的是,乡村图书馆并不局限于农家书屋的全公益、纯政府投入惠民工程,乡村图书馆允许社会资本进行合作建设与运营,但不能脱离乡村图书馆的公益性质。截至2020年底,全国共有公共图书馆3212个,其中乡镇公共图书馆数量约占比82%。

2我国乡村图书馆建设的三个样本分析

乡村图书馆是实现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形式,本文提到的三个乡村图书馆样本分别是指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莫干山脚下的萱草书屋、河南省孟州市西虢镇莫沟村的老苗书馆以及北京怀柔区交界河村的柴舍公益图书馆,他们都是公益性的乡村图书馆。研究这三家乡村图书馆缘于它们在业界已有一定的知名度,也是新媒体时代通过网络广为传播的网红乡村图书馆。

2.1萱草书屋:文艺界新宠

萱草书屋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莫干山镇(庾村),莫干山镇有“风情民国小镇”之称,是位于莫干山脚下的一个乡村旅游景点。萱草书屋是一个在民国时期养蚕场老建筑的基础上改建而成免费对外开放的公益乡村图书馆,并由周凌、朱胜萱等知名建筑设计师对书屋进行整体设计。书屋的改造和运营由清境(上海)旅游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负责,书屋所有图书和运营经费均来自社会各界捐赠,通过图书捐赠活动,带动了城乡文化互动与传递,来自城市和乡村的人们,在这里分享知识,共沐乡村文化洗礼。各种读书活动的举办和多位大师级文化创意产品的汇集,使萱草书屋成为了远近闻名的网红图书馆。值得一提的是,萱草书屋所经营的文创产品收益大部分都用作书屋日常运营和发展经费,为萱草书屋的正常运行和持续发展壮大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与此同时,萱草书屋所在的莫干山景区已发展成集民宿旅游、文化集市、艺术公园、乡村教育为一体的乡村旅游景点,每年吸引大量国内外游客前往,莫干山还曾被美国《纽约时报》评为“全球最值得去的45个地方之一”[5]。

2.2老苗书馆:中国最美乡村图书馆

老苗书馆地处河南省孟州市西虢镇莫沟村,莫沟村位于太行山前丘陵向黄河平原过渡地区,距离孟州市区约15公里。在上个世纪80年代以前,莫沟村的村民大部分住在窑洞里,后来随着社会发展变迁,村民陆续搬离窑洞,莫沟村的窑洞逐渐被村民废弃。近年来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莫沟村的废弃窑洞得到了重新利用,村民们把其中一处有8口窑洞的院子改建成了图书馆,由于这处院子的前主人姓苗,因此给这座图书馆取为老苗书馆。老苗书馆建成于2015年上半年,原来窑洞的后面被设计成一个露天双层屋顶阅读大厅,方便于采光和空气流通,为了体现窑洞特色,设计师还特意保留了门口的顶门杠,门楣上题字“耕读传家”,窑洞的许多地方还保留原有的墙壁,使老苗书馆既有窑洞特色又不失简约现代。馆内5万余册藏书部分由党员和干部捐赠,并24小时向公众免费开放,成为了村民和游客喜欢去的地方,为莫沟村带来浓厚的文化气息。由于莫家沟老苗书馆的网红效应带动了当地文化旅游产业兴旺发展,莫家沟“老家莫沟”景区还被评为国家4A景区,老苗书馆也被称媒体为“中国最美乡村图书馆”[6]。

2.3柴舍公益图书馆:全球最美图书馆

在北京怀柔区的交界河村,有一座外面铺满木材的长30米,宽4.35米的木屋型建筑,这座建筑就是柴舍公益图书馆又叫篱苑书屋。柴舍公益图书馆2012年正式建成开放,这也是一座公益性质的乡村图书馆,图书馆建筑就地取材共用掉附近4万多根洋槐和桑木等木材,共有来自社会捐赠的各类藏书过万册,图书馆日常管理由附近村民轮流值班,馆长也是义务馆长。图书馆内部空间造型独特且没有采用任何隔断,由各种楼梯营造出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氛围。由于柴舍公益图书馆外形独特,环境优雅,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2015年被美国一家网站评为“全球最美的18家图书馆之一”[7]。随后大量到访的各地游客,推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为怀柔区交界河村带来旅游红利的同时,也极大地丰富了当地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使乡村呈现出深厚的文化气息。以上三个乡村图书馆都是公益性图书馆,但由于其与乡村发展紧密相联,既提振了乡村文化发展,也使其独具特色,声名远播。

3乡村图书馆建设在乡村文化振兴中的意义

三个分别位于不同省份的乡村,都是因为乡村图书馆的存在而助推当地文化旅游事业发展。通过外部力量催生的乡村图书馆融合乡村传统人文生态环境,借助网络技术的蓬勃发展加大宣传,最终促成乡村图书馆所在的乡村走上文化振兴之路。宋小霞,王婷婷认为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根”与“魂”[8];王子舟指出图书馆通过送文化下乡等活动在国家精准扶贫措施中和城乡文化反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9];邓银花提出乡村图书馆参与乡村振兴战略包括法律驱动、政策驱动、利益驱动在内的构成驱动因素体系的5个驱动因素[10]。因此,根据业界学者的思路,乡村图书馆完全有可能作为一种特有文化符号改变乡村的文化氛围和生态布局,推动乡村文化发展,促进文旅融合,由此彰显出乡村文化振兴的内生动力,体现出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文化振兴的新路径。

3.1乡村图书馆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阵地

乡村图书馆是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阵地,可充分利用自身地理因素和空间因素,为乡村居民开展文化讲座、读书沙龙、农业科普展览等活动;还可以结合传统节日或当地风俗习惯,开展当地村民各类喜闻乐见、反映当地风土人情的文化活动,充分发挥乡村图书馆在乡村文化振兴中知识传播、社会教育的文化阵地作用。此外,乡村图书馆可以成为乡村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承载中心。乡村特有的手工艺品、文化古迹、农村老物件等都可以通过乡村图书馆进行保存和展示。由此可见,在乡村文化振兴背景下,图书馆进入乡村是一项有利于乡村文化和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公益项目,这个项目的成功实施,为实现乡村文化振兴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1]。如北京大学法学院研究生会牵头成立的“乡村三馆”2018年初在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六龙镇恒大三十三村和凤山乡恒大一村正式挂牌成立。“乡村三馆”包括乡村图书馆、道德茶馆和法律会馆三部分,道德茶馆和法律会馆依托乡村图书馆中相对应的藏书,为当地村民提供服务。“乡村三馆”项目是北大法学院研究生会的日常工作内容之一,北大法学院研究生会为该项目提供运营指导和智力支持,如利用假期组织北京大学研究生院的学生到“乡村三馆”开展普法活动等。

3.2乡村图书馆可以带动乡村产业发展

乡村图书馆可以围绕这一环节有所作为,一是根据产业兴旺的具体要求和乡村产业发展实际需求,结合自身资源优势,联合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开展送资源下乡活动。与更高一级的公共图书馆进行合作,可以弥补乡村图书馆资源不足的短板,可以借助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的力量,为乡村居民开展图书下乡、信息服务下乡等活动;二是邀请知名农业专家或资深技术员,到乡村开展农业科普讲座和农业技能培训活动。乡村图书馆也可以通过充当乡村发展代言人,通过乡村产业发展宣传、乡村文化展示打造吸引事业有成的人员回乡创业,为家乡发展建设添砖加瓦,助力乡村产业升级;三是依靠乡村图书馆文化基础,形成以文化创意为基础的综合性乡村产业发展平台,这个平台可以将乡村文化、乡村旅游、文化创意产品、乡村特产、乡村美食深度融合,丰富乡村产业兴旺的内容,让文化成为乡村产业发展的粘合剂,助力乡村产业走向持续化、集成化、品牌化和特色化之路。

3.3乡村图书馆能够推进乡村生态环境建设

生态宜居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之一,生态宜居是一个集环境生态、社会生态、人文生态、自然生态为一体的综合体[13]。生态宜居是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体现之一,只有将生态宜居切实落实到位,人与自然在乡村和谐发展,才能让乡村焕发独特魅力,真正实现乡村文化振兴。乡村图书馆在乡村文化振兴的作用,就是围绕文化生态建设这一目标来体现乡村文化振兴的意义。如文中所提到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莫干山萱草书屋就是利用自身特色,借助自身建筑特色和文化创意,最终把自身打造成一所远近闻名的网红图书馆,助力莫干山景区成为具有浓厚生态特色的乡村旅游景区。

3.4乡村图书馆助力乡村乡风文明建设

乡风文明同样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体现和有效途径,乡风文明在乡村振兴战略中体现出乡村热情好客、尊老爱幼、友爱互助的淳朴民风,同时也能体现出乡村居民文化生活品质上的提升[14]。乡村图书馆可以通过举办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知识竞赛、传统文化知识竞赛、文化知识讲座等活动来提升乡村文化振兴的建设成效,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多元化的乡村文化元素,让乡村处处显示文明语言、文明习惯、文明生态、文明家风,把城市的优秀文化也融入到乡风文明建设中,使乡村图书馆成为乡风文明建设的摇篮。如柴舍公益图书馆在2017年9月举办了一场乡村音乐会,让来自社会各界的文艺青年和村民因为共同的爱好在这里相聚交流。因为城市青年文化群体的高度关注和参与,使乡村图书馆得以快速融入城市青年文化生活圈,从而使乡村图书馆成为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推手。乡村文化振兴正是依靠这些城市资源和文化的涌入,进一步改变了乡村的原有文化生态,并以一种开放文化模式提升乡村群众的文化生活品质,助力乡村乡风文明建设。

4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图书馆建设策略

4.1完善乡村图书馆服务保障机制

乡村图书馆服务保障机制是保障乡村图书馆正常运行的前提条件,完善乡村图书馆服务保障机制可以从多个维度考虑。一是建立乡村图书馆运营资金保障机制。资金保障是乡村图书馆建设与日常运营的基本条件,经费条件的保证与否,直接决定了乡村图书馆建设与运行的状况。乡村图书馆从建成到日常开放,从图书购置到设备更新与维护以及人员工资,都离不开运行经费的保障。乡村图书馆的本质仍然是公共图书馆,其建设运营的主体依然离不开政府部门的参与和指导。完善乡村图书馆的建设运营资金保障机制,可以从根本上保证乡村图书馆的基本建设和日常运营。政策的优化创新可以建立一种各级政府按比例承担乡村图书馆建设运营经费的制度,最好能以法律形式对各级政府应承担的财政责任进行明确,以杜绝个别部门存在着执行不到位问题;二是完善乡村图书馆运营管理机制。从目前已有的乡村图书馆建设模式来看,除了独立建设运营模式,还有就是与县级公共图书馆共建的总分馆模式。但我国目前各地发展水平极不均衡,乡村图书馆的管理模式不应采用完全统一的方式,建议可根据我国各地经济文化发展状况、人文地理和人口分布特点等因素分别采用不同的建设模式。除了独立建设运营模式,还可以采用馆际联盟共建模式,这种共建模式的好处就是可以由联盟区域内各乡镇政府共同承担乡村图书馆建设运营费用,建成后可委托县级公共图书馆进行代管,由县级公共图书馆进行乡村图书馆日常运营管理,并借助县级公共图书馆的资源优势为乡村图书馆提供后备支持,保证乡村图书馆的专业化和行业化运营。同时,乡村图书馆的运营管理机制可纳入当地镇级公共文化服务管理体系,参照乡镇图书馆的管理制度,使乡村图书馆具备规范化、标准化的运行机制;三是将乡村图书馆的发展纳入当地乡村振兴发展战略规划,使乡村图书馆成为乡村振兴战略中乡村文化振兴不可或缺的一环。乡村振兴发展规划是乡村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乡村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涉及政府各部门的协调与沟通,是一项综合性的文化惠民工程,离不开乡镇文化、宣传、财政、科技、规划、国土等部门的协同推进。为了保障乡村图书馆建设稳步推进、合理发展,必须将其纳入乡镇乡村振兴发展战略规划中去,明确乡村图书馆发展的具体目标和各部门任务,并对乡村图书馆建设做出全局性的合理部署和统筹安排,才能凝聚乡村图书馆发展所需的各方力量,更好地发挥政府职能,整合各项乡村图书馆发展资源,共同推进乡村图书馆稳步发展。

4.2加快乡村图书馆数字化建设

2021年2月,中央发布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表明信息数字化对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支撑作用,数字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必要条件[15]。乡村图书馆作为乡村振兴战略下的重要文化载体,自然也不能缺少数字化和信息服务。乡村图书馆建成数字化平台后,农户商家可以借助平台实现异业联盟,对接供应链,互为销售渠道,利用“互联网+”的形式,打造优质农产品产业链,不断对外输出乡村区域特产,助力当地农产品实现网络销售。另一方面,乡村图书馆可联合当地县市级公共图书馆,成为县市级公共图书馆数字资源和信息服务辐射乡村的重要支点;同时,提供数字化阅读和信息服务应充分利用现代网络与智能技术,如使用图像处理、视频记录和无人机数据采集等技术充分挖掘乡村特有人文地理、生态环境等资源进行网络宣传,让乡村图书馆成为城市与乡村文化汇集的平台。

4.3强化乡村图书馆特色化建设

合理挖掘乡村特色资源是乡村振兴战略下发展乡村旅游的基本要求,立足乡村地域文化和自然生态开发具有乡村特色的文创产品,是拉动乡村旅游事业发展的重要途径[16]。乡村图书馆的重要职能之一就是挖掘和保存乡村地域文化资源,乡村特色文化的挖掘和传承赋予了乡村图书馆进行特色化建设的使命,适当开发与当地民俗风情、历史痕迹、文化特色相符合的文创产品,建设具有当地乡村特色资源的乡村图书馆,是发展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文旅融合、实现乡村产业升级、产业兴旺的必由之路。此外,乡村图书馆应建立以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发展为导向的特色馆藏资源结构。乡村图书馆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当地村民,乡村图书馆提供的服务只有符合当地乡村振兴战略发展需求,才能体现出自身的存在价值。在当地乡村振兴战略发展要求背景下,结合当地村民和产业发展的需求,加强实用的农业科普图书、农村法规政策类图书及青少年普及读物的收藏。同时,乡村图书馆还应结合本地产业特色,打造具有当地产业特色的特色藏书,如东莞市厚街镇为家具产业重镇,东莞图书馆厚街分馆根据当地家具产业特点打造以家具产业为特色的家具文献资料库,形成了独特的地方文献特色。

4.4鼓励社会各方力量参与乡村图书馆建设

当前,社会力量参与乡村图书馆建设的模式有许多种,既有像萱草书屋那样的由旅游管理公司投资建设的公益乡村图书馆,也有像老苗书馆那样由政府出资主导建设的乡村图书馆,更有由社会公益基金投资建成的如柴舍公益图书馆,不管是哪一种模式的乡村图书馆,都已经开始渗入到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乡村文化振兴过程中。在鼓励社会各方力量参与乡村图书馆建设的同时,首先要确立政府财政支持的政策性制度,确保政府每年公共文化建设的支出稳步增加;其次对参与捐建乡村图书馆的企业采取税收优惠政策,政府要拿出相应的财政预算,对参与乡村图书馆建设的企业或机构实行财政补贴;三是对乡村图书馆建设用地实行绿色通道审批制度,以推进乡村图书馆建设进度和降低乡村图书馆建设难度;四是加大对乡村图书馆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培训力度,并适当提升他们的工资待遇,确保乡村图书馆从业人员乐于奉献,爱岗敬业;五是不断拓宽社会力量参与建设乡村图书馆的渠道,个人、企业、社会团体、高校等都可以成为乡村图书馆的建设参与者和支持者。

5结语

乡村图书馆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的路径,并非一定能成为全国适用的乡村文化振兴模式[17]。这涉及到具体乡村的地理、生态、人文等多种因素,特别是乡村的文化背景,能决定城市文化能否在当地顺利嵌入。且乡村图书馆带动乡村文化振兴也离不开特定的内因和外因,乡村文化振兴的实施,难免会遇到各种主观或客观的障碍。但在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乡村文化振兴大背景和地方政府推动美丽乡村建设的浪潮下,我们相信将会有更多的乡村图书馆以特有的方式推动乡村文化发展,促进乡村文旅融合,凸显乡村文化振兴的价值,从而实现乡村振兴的历史使命。

参考文献

[1]范建华,秦会朵.关于乡村文化振兴的若干思考[J].思想战线,2019,45(4):86-96.

[2]朱冰,胡宝平.新中国成立以来城乡文化关系的逻辑演进[J].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2018,4(6):28-36.

[3]柯平,胡娟.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与公共图书馆法比较研究[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8,38(3):3-9.

[4]程焕文,刘佳亲.新时代公共图书馆服务与建设创新的重点和难点[J].图书情报知识,2020,4(1):9-14,31.

[5]海滨云霞.“清凉世界”———莫干山[J].防灾博览,2017,4(5):74-85.

[6]高长征,王禹翰.基于农庄小镇理论的豫西乡土聚落地域基因传承分析[J].创新科技,2017,4(9):40-44.

[7]邢若新.人文介入乡村:创新型“乡村书店”服务乡村文化复兴与全面振兴[J].人文天下,2019,4(17):48-54.

[8]宋小霞,王婷婷.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根”与“魂”———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性分析及现状和对策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19(4):176-181.

[9]王子舟,李静,陈欣悦,等.乡村图书馆是孵化乡村文化的暖巢———关于乡村图书馆参与乡村文化振兴的讨论[J].图书与情报,2021(1):116-125.

[10]邓银花.乡村图书馆参与乡村振兴战略的作用机理和驱动因素研究[J].图书与情报,2020(6):84-92.

[11]刘志刚.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重建乡村文明的意义、困境与路径[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4(4):15-20.

[12]黄祖辉.准确把握中国乡村振兴战略[J].中国农村经济,2018,4(4):2-12.

[13]汪德辉.零污染村庄:生态宜居乡村建设的新路径[J].行政科学论坛,2020,4(8):23-26.

[14]李军明,向轼.论乡村振兴中的文化重构[J].广西民族研究,2018,4(5):95-103.

[15]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EB/OL].[2021-02-21].

[16]蔡宇宏,李卓凡.基于乡村地域主导功能的乡村振兴路径选择———以信阳市为例[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0(3):49-56.

[17]萧子扬,叶锦涛.公共图书馆参与乡村文化振兴:现实困境、内在契合和主要路径[J].图书馆,2020,4(2):46-52.

作者:邓玉祥 单位:东莞松山湖图书馆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