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高中地理教学探讨3篇

时间:2023-01-17 10:41:57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篇高中地理教学探讨3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高中地理教学探讨3篇

高中地理教学篇1

高中地理学科的学习难度较大,具有一定的复杂性,需要学生具备较好的理解能力与学习能力,同时也需要地理教师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科学的教学方法、先进的教学理念,同时还要养成终身学习的信念与习惯,于学中教,于教中学,使自己的教学能力保持持续性提升,进而使得自身解决高中地理教学中典型问题的能力得到不断的提升。

一、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典型问题

(一)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待激发

学习兴趣有待激发是目前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典型问题之一。地理是我国高考的重要科目之一,能否学好地理直接影响着学生未来的大学选择,影响着学生未来的就业方向,可见学好高中地理的重要性。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却存在着部分学生学习兴趣不足的现象,部分学生认为学习地理就是简单的背诵记忆,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因此,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至关重要,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二)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有待进一步强化

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不足是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主要典型问题之一。目前在高中地理教学中,部分教师仍然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单一地的知识讲解在课堂教学中占据主导地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导致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足,学习质量有待提升。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充分发挥学生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主导地位。

(三)教学评价方式单一

教学评价方式单一是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主要典型问题之一。尽管随着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学方法也有所改变,但是教学评价方式依然相对单一。单一的教学评价方式并不能全面地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情况,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应该重视对教学评价方式的更新与创新,善于以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开展地理教学。

(四)教学观念更新不及时

教学观念更新不及时是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主要典型问题之一。随着我国高中教育改革的不断进行,高中地理教学实现了较大的进步,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着部分教师的教学观念更新不及时的现象,依赖于教学大纲,重视教学进度而忽略了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学习素质及学习积极性的培养,教学观念有待及时更新,课堂教学效果不佳。因此,高中地理教师一定要重视对教学观念的及时更新,以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引学生的学习信念。

(五)教学方法有待进一步创新

教学方法有待进一步创新是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主要典型问题之一。教学方法是决定教学目标能否有效实现的重要因素,更是决定教学质量高低的有效条件,然而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却依然存在的教学方法更新不及时的问题,导致课堂教学氛围相对活力不足。传统的教学方法无法满足新时期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师的教学需求与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应该重视教学方法的创新。

二、解决高中地理课堂典型问题的对策

(一)正确认识高中地理学习的重要性

正确认识高中地理学习的重要性是解决高中地理课堂典型问题的重要对策之一。首先,地理教师要正确认识并充分重视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性,重视地理学科教研工作的开展,懂得依据学科特点及教学实际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以身作则,以自身对地理学科的正确认识,引导学生对地理学习的正确认识。其次,地理教师要在地理教学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植入学习地理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地理学习,正确地认识到学好地理对于学生高考及未来就业的重要性,同时还可以鼓励学生积极提问、主动探究,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对于地理学习的正确认识,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及利用地理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总之,正确地认识到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性是解决高中地理课堂典型问题的有效对策,是促进高中地理教学水平有效提升的重要途经。

(二)学会使用现代化教学辅助技术

学会使用现代化教学辅助技术是解决高中地理课堂典型问题的重要对策之一。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先进技术被引入到高中教育教学中,比如远程教育技术、多媒体教育技术、VR教学技术等,高中地理教师要学会利用这些现代化教学辅助技术,进而有效解决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典型问题。比如,地理教师可以利用电子画图的方法,提高画图的专业性和精度,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地理教师还可以利用网络和多媒体等技术拓展地理知识,从而丰富地理课堂教学内容、开阔学生的视野,同时学生也可以在课余时间利用网络或校园网站下载学习资料,进而方便学生的地理学习,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主动性,有利于促进学生地理思维模式的形成,有利于促进学生课后作业完成质量的提升,有利于提升学生自主解决问题与自主思考的能力。

(三)积极学习先进的高中地理教学理念

积极学习先进的高中地理教学理念是解决高中地理课堂典型问题的重要对策之一。首先,高中地理教师要及时摒弃传统的、低效率的教学理念,及时放弃不正确的教学思想,积极学习并引进先进的高中地理教学理念,通过不断地学习,保持良好的终身学习理念,不断强化自身的专业素养,以促进高中地理教学水平的提升。其次,高中地理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升工作的开展,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时刻保持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理念。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高中地理教师还要保持良好地培养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理念,引导学生夯实知识基础,培养学生的地理知识应用能力,进而提升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积极创新教学方法

积极创新教学方法是解决高中地理课堂典型问题的重要对策之一。传统的地理课堂教学氛围沉闷、紧张,教学效率不高,大大地抑制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甚至会直接导致部分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产生厌烦心理,不利于高中地理教学的长久发展。因此,高中地理教师一定要懂得积极创新教学方法,对于传统的教学方法,要秉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结合时代特点、教育发展需求、人才培养需求及学生的学习特点等实际情况,积极创新教学方法。不断地探究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地探究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要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同时还要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导作用。比如,在讲解关于“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的相关知识时,地理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搜集丰富的资料,或者利用VR技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亲自感受地表形态的变化,也可以通过短视频的形式向学生展示地表形态变化,进而加深学生的印象,降低知识的难度、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同时还有利于激发学生对高中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可见,积极创新教学方法对于提升高中地理课堂的教学效率来说是多么的重要。

(五)优化教学评价方法

优化教学评价方法是解决高中地理课堂典型问题的重要对策之一。科学的教学评价是促进高中地理教学水平提升的有效条件,是影响教学行为的重要因素,因此,若想有效解决地理课堂教学中经常出现的典型问题,地理教师必须要学会优化教学评价方法,以科学的教学评价方法考核学生的学习情况,不以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主要形式,而是应该将地理知识的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及平时表现等列入考核标准之中,以能力考核和知识竞赛等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比如,检测学生对“全球气候变化”相关内容对的学习成果时,可以不采用考试的形式进行,而是通过学生对气候变化的认识以及生态保护观念的方式考查其学习成果,这样的评价方式更加地人性化、合理化。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尽管教育改革的推进促进了高中地理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仍然存在着部分教师及学生对高中地理学科缺乏正确的认识、忽略了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学评价方式单一、教学理念有待更新、教学方法缺乏创新的现象。因此,高中地理教师一定要懂得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正确认识高中地理学习的重要性,学会使用远程教育技术、多媒体教育技术、VR教学技术等现代化教学辅助技术,积极学习先进的高中地理教学理念,积极创新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评价方法。

作者:孙璐 单位:青岛市即墨区第一中学

高中地理教学篇2

近些年,教学中越来越提倡学生全面发展,这是希望学生能成为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这也使得德育与传统的学科教学开始进行融合,一方面是为了让五育并举更好地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丰富学科教学,使其摆脱传统教学模式,进一步向前发展。

一、高中地理教学现状

(一)以传授基础知识为主

高中阶段,由于学生要进行高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注意为学生传授基础知识、做题技巧。但教师只根据考试内容传授学生基础知识,就会导致学生丧失其他方面的能力。在现今的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以传授地理知识为主,忽略了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其他能力,不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地理素养。每门学科都不是单独存在的,只有与其他方面不断融合才能使学生全面发展。唯分数论的教学形式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吸收,也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高中阶段,不仅是为了丰富知识层次,也要求学生具备多样化的能力,以传授基础知识为主要手段的授课,虽然能让学生了解知识,但运用上完全达不到标准,体现不出教育本身的意义。针对这种教学现状,教师也在不断采取各种措施将地理知识与其他方面的知识相融合,让学生有所挑战,学习不只是为了升学,更多的还是要塑造自身的能力。

(二)与其他学科联系少

地理科目在高中阶段归于文科,但在教学过程中不难发现它包含许多数学知识、历史知识,这说明学生想要学好地理知识,既要熟练背诵以及理解,又要有较好的逻辑思维。因此地理要与其他学科密切联系,并且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浅层逻辑,让地理教学充满层次感与趣味性。在现今的高中地理教学中,更多的是传授本学科的知识,不太注重与其他学科知识进行联系,高中学习生涯必然会遇到阻碍。这需要高中地理教学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教师可以与历史学科进行联系,历史上因为民族、战争引起的人口迁移,导致历史发展、地理环境发生变化,因此要求在地理教学中渗透相关的民族、国家、文明的历史,让学生从历史经验中汲取经验和教训。这能为地理学科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和方向,帮助学生突破学习障碍,达到学习的最佳效果。

二、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策略

(一)将德育与教学相结合

地理教师要想在地理课程中渗透德育思想,就应从教学内容着手。教师要深度分析教学内容,挖掘教学内容中与德育有关的素材,这既可以让德育更好地融入地理课堂,又能使教学内容变得丰富生动。将德育与地理教学密切融合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同时,感受到学习地理知识也能学以致用,这对于提高学生的价值观、思想品德都有积极意义。教学中,教师要想使教学内容与德育联系得更密切,就应该不断提高自身能力,从而真正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例如,鲁教版“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这一节教学中,教师在讲授基本课文的同时要向学生渗透保护水资源的观念,使学生学习基础知识时也能受到德育的熏陶。教师通过课本内容向学生讲解与人类生活最为密切的湖泊、河流、浅层地下淡水资源,只占淡水总量的0.34%,地球上人类用水资源非常匮乏以此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有利于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树立环保观念,对于学生价值观的进一步塑造具有积极意义。教师也可以适当拓展时事新闻,向学生介绍全球的变化,让学习不再死板,让地理学习变得更加丰富,学生多了解一些地理时事新闻,对他们地理能力的提升也有所帮助。

(二)启发学生思考与地理有关的德育内容

学生在地理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问题,有些问题是学习方面的,有些问题是思想观念方面的。教师在面临这两类问题时,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理解其中蕴含的道理。对于知识型问题,教师要引领学生仔细思考,回顾课本,巩固自己的基础知识,从而解决问题;而对于思想观念上的问题,教师应该启发学生结合身边的实际生活进行思考。这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思想观念,让他们理解学习地理的最终目的是什么,这也是在无形中对学生进行德育。例如,学习区域地理时,教师可以从不同的地域环境中利用明显的地理环境,让学生思考具体的环境保护方法。教师在课堂上所提供的方法并不完全适用于所有环境,要培养学生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思维,这样学生才会从中感受到独立思考的重要性,启发学生思考与地理环境有关的德育内容,思考面对这样的环境该做出什么样的决定跟选择。地理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思维,即使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不强,教师也要耐心倾听,学生的思路正确时,要给出积极的鼓励,完成最基础的引导。教师可以在平时的训练中,引导学生总结这些特殊的地理用语,随时积累,方便日后答题。

(三)将德育内容加入课堂导入

要想让德育真正深入地理课堂教学,就要让德育渗透到课堂导入中。导入环节非常重要,它可以让学生迅速进入到课堂状态,激发他们对本堂课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这意味着在课堂导入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比较集中,这时教师将德育内容融入其中,就能收获润物无声的德育效果。将德育内容加入课堂导入,也能使课堂导入变得更加生动形象,内容变得更加丰富,这对于进一步提高课堂导入的作用具有积极意义。地理教师在导入德育时,要做出明确的目标判断,结合实际课程内容,完成独特设计,展现出地理学科的魅力,让学生找到合适的理解和学习方法。完成后,地理学习过程就会充满活力和乐趣,展现出来的效果也不言而喻。例如,在“生态脆弱地区的发展”这一节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PPT的形式展示生态破坏非常严重的地区图片,由此引入本节内容。由于图片的冲击力非常强,一方面能加深学生印象,让学生更快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另一方面通过生态破坏的展示,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争做环境保护的小卫士,将德育思想厚植学生心中。这种方法看似简单,实则需要教师不断实践,无缝导入衔接,让学习变得自然灵活,从课堂伊始就激发学生想要了解的兴趣,帮助他们实现学习的乐趣引导。

(四)地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加入德育内容

以往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主要参照学生的考试成绩,但评价如果只以考试成绩为标准,就意味着评价只是在评价学生的智育,并不是对学生德体美劳的全面评价。教师对学生进行的评价应该是全面的,不能只从知识出发,因此,教师要重点将学生的德育成绩加入到自己的评价体系中。地理教学中,如果教师的评价只从学生的地理成绩出发,只能判断他对地理知识的掌握是否熟练,不能判断他是否能真正地理解地理这门科目带来的思想。地理科目的学习是希望培养学生人地协调观,这是地理学和地理教育的核心观念,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体会到这些,那么只能说教育者对地理这门科目的认识还不够深刻。所以,课堂上教师一定要加入德育评价环节,让学生拥有综合思维观,这是地理学的基本思维方法,让学生敢于评判自己,虚心地了解教师和同学的看法,深刻地了解这个世界,了解地理学科知识,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使自己成为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五)地理教师在讲课过程中要传播正确的价值观

一位合格的地理教师不仅要具备好的专业素养和渊博的知识,更要具备正确的价值观。一个好的教师能影响一个学生的一生,这就说明教师正确的价值观对于学生的引导非常重要。地理教师在教授学生地理基础知识的同时,也应该向他们传授正确的价值观。这能使德育与地理教学更好地融为一体,也能使地理课堂变得更加全面。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在地理课堂中不仅能学到各种地理知识,还能学会各种地理知识背后表现出的积极精神,从而深入地影响学生的生活和思维习惯。此外,课堂上教师会跟学生有长达几十分钟的交流环节,这个环节教师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论,言论代表自己的观点与思想,会影响学生的判断,所以要想传播正确的思想观,还需要教师注意自己的言论,为学生传播合适、正确的价值观,让学生在课堂上得到思想升华,通过与教师的思想交流,得到启蒙,拥有自己独立且正确的三观。

三、高中地理教育中渗透德育的意义

(一)有利于地理教学的综合发展

德育融入地理教学的各个方面有利于丰富地理教学,使学生在获得基础地理知识以外还能获得更多的德育思想。这就使得地理教学不再拘泥于地理这一门学科,它更加注重与其他学科的密切联系,当高中生面对地理难题时,他们不再是仅仅依靠地理思维思考问题,反而是从其他学科中寻找灵感,为解决地理难题增添动力,这样不仅会让地理学习思路变得更加清晰,也会大大增强学生主动探索的欲望。德育融入地理教学对教师是一大考验,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和德育水平,才能使德育更好地渗透到地理教学的各个方面。对于地理教学本身来说,不断与其他方面的知识进行联系,能使它变得更加丰富生动,对于地理学科在新时代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德育,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加入更多地理方面的知识,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惊喜,明白学习的快乐,从而跟着教师的安排,积极主动地研究地理知识,这样他们在地理学科方面的发展才会更加强大,综合能力的发展指日可待。

(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

将德育充分融入到各学科教学中,能够使德育逐步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促进他们更好地学到德育知识,提高核心素养。教师在地理教学中融入德育能使地理教学变得更加贴近学生,也能使德育变得更加形象,使学生在课堂上更好地接受一系列的德育。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尽量运用生动的语言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否则无法让学生接受德育,在渗透德育的过程中,要将地理学科知识与其他知识串联在一起,促进其他知识的运用以及对地理学科知识的回顾与强化,培养学生综合学科的核心素养,这对学生日后的发展大有益处。因此,教师在课堂上渗透德育内容至关重要,一定要加以重视。

(三)丰富学科内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要想让德育更好地融入到地理教学中来,就要采用一系列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措施。这些新的教学内容都会不断丰富地理学科,使地理学科继续向前发展。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这些新的教学方法会让整个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学习中,学生会逐渐感受到地理学习的快乐,使他们在课堂上更有学习兴趣。因此在地理教学的过程中渗透德育很有必要。不仅如此,高中生本身学习压力大,面对新的政策,学生学习的无力感与日俱增,教师要开创新颖的教育,拿捏好教学的分寸以及学生学习心态的变化,投入精力适当融入德育,让学生在感受地理知识思维性的同时,从中收获思想的启迪,地理课堂就会变得与众不同,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学生的品德非常重要,是立德树人背景下的根本任务。地理教学中越来越注重德育,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培养自己的品德修养,使他们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开展德育十分关键,每个学科教师都要认真钻研,不可忽视和遗忘,教师是教学的引导者,要坚持德育为先,坚持以人为本。

作者:徐焕

高中地理教学篇3

新时代倡导学以致用的实践导向,高中地理教师有责任帮助学生培养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地理实践力作为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在高中地理学科的学习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广义的地理实践力指的是借助地理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即能恰当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问题。高中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着重培养的地理实践力是指学生在户外地理考察、社会调查模拟实验、地理观测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行动能力和品质。高中地理实践力培养的核心阵地在课堂。高中地理教师应为学生创设和自然环境相贴合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对自然地理的热爱。

一、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实践意识

地理实践力培养的核心阵地在课堂。教师可以将地理实践力的培养融入教学设计中,对课堂教学进行改革和创新,适时调整教学策略,转变教学观念,革新教学方式,为学生创设自然地理的学习环境,提升学生对地理实践的兴趣,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教师可以从学生的日常经验出发,将地理相关知识原理和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相结合,使地理知识变得鲜活有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教室或家里的瓷砖,通过动态视频告诉学生坚硬的砖或瓷是泥土加热形成的,从而引发学生的思考,之后再引入变质岩形成的相关知识和原理,这样学生就能进行比较深入的理解和分析,从而加深对自然地理知识的印象。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对比学校在不同季节的作息时间表,从中发现作息时间和季节、温度、日出日落时间等的关系,从而理解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和昼夜长短变化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感悟地理环境变化和人们生活的关系。教师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出发,帮助学生理解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地理知识和原理,能促进学生积极观察和发现生活中的地理知识,将地理知识原理和生活实际有机结合,从而全面提升地理学科综合能力。

二、设计演示实验,感悟地理原理

自然地理活动的研究对象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表层自然环境,包括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等,不同圈层之间相互作用,相互渗透,在学习过程中有很多实践性较强的学习内容,学生在理解自然地理活动时较为困难,只能凭借在日常生活中的一般经验去想象自然地理活动过程,缺乏真实贴切的感悟。为了避免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感到枯燥,丧失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教师可以通过科学实验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直观形象地了解地理演变的过程,为学生揭示地理事物的分布、发展和变化规律,培养学生的自然地理视野,丰富课堂内容,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在教学大气温室效应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日常生活中的材料,如透明塑料袋、塑料薄膜、玻璃瓶、温度计等,设计有关大气温室效应的小实验,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设计和操作,定期记录实验数据,在互联网上整理和收集相关资料并进行分析研究,从而得出最终实验结论。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还能更加深刻地感悟到自然地理变化的奇妙之处,增强对地理知识学习的兴趣。

三、拓展课外活动,实践得出真知

地理实践力的培养仅靠思考和推理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走出课堂,在户外学习活动的过程中感悟地理知识,在具体的人文环境中体会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组成小组,在课外开展考察活动,使高中地理课堂更加活泼,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理解现实问题。例如,在人教版高中地理课本必修二第一章和第二章的教学内容重点是人口、乡村和城镇。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切实关注日常生活中的人口迁移现象,观察乡村和城镇的空间结构、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关于人口迁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调查活动,调查家庭人口的迁移情况,并基于调查数据绘制相关表格和统计图,在省市区地图上做出标记,观察人口迁移的方向和规律。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农民工现象,了解这一人口迁移现象背后的社会问题。在第二章“乡村和城镇”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调查与空间结构、城区布局和城乡景观等相关的社会问题:学校附近某一功能区的形成和变化;当地特色文化景观及其保护;从市中心到郊区,人们选择住在哪里?在开展这一系列地理调查活动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团结起来组成小组进行调查。由于地理知识涉及的方面较多,相关数据十分庞杂,学生只有通过小组合作才能获得更加出色的学习效果。小组内可以就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问题、提出建议、展示结果等一系列调查环节进行分工,锻炼调查实践过程中的团结意识和协调沟通能力。学生可以通过采访、调查或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进行数据收集,还可以灵活运用各种官方网站进行数据查询。还有一些个别的调查活动则要求学生借助电脑或手绘将分析结果以图画或板报的形式进行展示,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增强学生的地理学科综合能力,提升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走出教室,在大自然下直接观察和测量,在真实环境中开展考察活动。在考察活动开始前,教师应引导学生有序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例如,在进行天文现象观测活动时,要借助学校实验室相应的器材,如望远镜、指南针等;在野外进行地貌考察时,需要用到照相机。教师可以提前向学生介绍相关的地理知识,为学生提供理论基础和考察方向,为接下来的活动奠定基础。例如,在教学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宇宙中的地球”时,教师可以亲自带领学生在晴朗的夜晚进行简单的天文现象观测活动,指导学生依照观察现象、收集资料、记录分析、整理总结、交流展示的活动步骤进行学习,从而使考察活动有条不紊,学习活动高效顺利。在教学第四章“地貌”和第五章“植被与土壤”时,教师可以将与这两章学习内容类似的考察活动结合到一起开展,组织学生观察家乡的地貌和土壤,学生在选定范围时可以选择熟悉的周边环境,便于随时考察并进行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通过积极参加地理考察活动,有助于学生锻炼实践能力,学会分析整理信息,提高综合思维的能力等,有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切实提高其地理实践力。

四、利用网络资源,开阔地理视野

网络为地理知识的学习和应用提供了海量的资源。从数据资源的收集到开放合作研究共同体的建立,网络世界为我们提供了其他学习媒介无可比拟的优势。互联网可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为学生提供充满刺激挑战的学习环境,对培养学生的信息收集整理能力、信息技术素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力等具有重要的意义。互联网上对待相同的问题有着多种观点,看待事物也有许多不同的角度,学生通过收集整理网络上相关问题的回答,有助于拓展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和看待事物的视野,从而丰富社会经验。如“对雨林是开发还是保护”这一问题,学生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来进行交流和讨论,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真实且涉及价值争论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通过扮演情境角色中的人物来进行激烈的讨论,从而加深对地理问题的思考,并在讨论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和价值情感,进一步理解不同区域之间协调发展中的问题。许多无法呈现的宏观地理实验和过程,可以借助计算机和互联网以虚拟动画的形式进行展示,这些具有地理学科特色的计算机软件,可以通过演示或模拟自然地理现象,揭示地理原理。例如,手机的GPS软件能帮助学生绘制地理环境的等高示意图,还能快速得出参考点的海拔位置,这样就避免了直接进行大地测量的传统测绘方法,简化了操作程序,方便学生的操作实践。

五、结语

为了切实培养高中生的地理实践力,教师应当从多个角度出发,鼓励学生走出课堂,恰当融合课内课外的相关知识,通过课内的情境设计、模拟活动和课外的调查、考察等一系列教学设计,推动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闫文杰,张家辉.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教科书中的地理实践力探析[J].地理教学,2020(5).

[2]杜家伟.谈地理实践力的课堂教学落实路径[J].地理教学,2017(13).

[3]王春雨,张武.地理核心素养之地理实践力的培养路径探索[J].经济师,2019(5).

[4]王维.高中课堂教学中地理实践力的培养[J].华夏教师,2020(5).

作者:李素梅 单位: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第一中学

友情链接